全科医生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7:43: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全科医生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全科医生论文

篇1

目前中国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已成为社会问题。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应向社会养老转变,当前社会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只有满足老年人对卫生服务的需要,才能全面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

2.民众对医疗保健要求提高的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医疗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民众对医疗机构诊疗、服务水平的期望值愈来愈高,同时也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有了较高的要求。全科医学的发展,还承担起社区教育的功能,为人们提供健康教育、预防疾病和保健康复等具体服务,可以促进社区整体的发展。

3.减轻民众“看病贵、看病难”压力的需要

在农村实行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途径,让80%的病人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得以解决,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是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能担当起医疗服务、康复任务的全科医生。鼓励大医院医生向基层医院流动,吸引病人在基层医院社区门诊就医,从而减轻“看病贵、看病难”的社会压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具体措施

1.研究制订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生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开展全科医学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的调研,听取有关专家和教师的意见,形成了调研报告,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在临床专科学生中确定全科医生方向学生,组建试点班,采用“前期趋同、后期分流、分段培养”的方法,创新“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提高素质”的“3+2”全科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全科医学教育,使之适应基层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双向转诊、预防保健、卫生宣教等工作岗位需求,培养新一代具有全科医生素养的临床医学人才,为后二年进入培训基地奠定了基础,储备和输送了人才。

2.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立通识教育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课四大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发全科医生方向课程模块,将全科医学概论、临床诊疗与护理基本技术、社区康复、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社区预防与保健5门课程融入课程体系中,集医疗、康复和公共卫生为一体,努力培养学生的全科医学素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以农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为切入点,在基础医学教学中融入临床、全科医学的相关内容,早期接触临床,删减部分与基层医疗实际需要脱节或挂钩不紧密的课程、章节和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预留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保障全科医生课程的理论讲授。

3.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大实训平台,强化实践教学

校内以模拟场景、模拟病房、模拟病人为主,进行情景式教学。校外加强附属医院和6所临床教学见习基地建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做一体化。在毕业实习期间,安排一个半月到乡村卫生机构实习,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走村串户,开展卫生宣教、计划免疫、义诊咨询、健康查体、帮助建立健康档案等,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机会,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能力,增强社区医疗和大卫生观念。

4.校院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制订专兼职教师任职标准,由校院共同聘任临床医学专业任课教师,对聘任的教师实行双向培训,每年选派青年教师到临床第一线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保证专业教师每四年有半年时间到医院挂职锻炼,弥补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同时,学校定期不定期指派校内专家教授到各教学基地进行专题报告和学术讲座,提高医院教师的理论授课和临床带教水平。

5.持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讲清楚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趋势,临床医学人才的需求状况,教育他们审视度势,主客观结合,主动适应人才需求变化,到基层去为广大群众防病治病。三年内医德、医风教育不断线,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誓言的引领下,培养医学生“诚信、责任、坚守”的职业道德信念,促进职业素养的形成,为临床医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奠定思想基础。

三、取得的成效

1.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全科医学课程成绩优良

由于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到课率高,课堂互动热烈,全科医学方向课程考试成绩优良,学生全部通过毕业考试。

2.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就业率高,用人单位满意

经过实践,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极大提升,2014年毕业生就业率为80.87%,其中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占76.4%,受到用人单位好评。2014年在、财政部开展的“西部志愿计划”实施中,我校临床毕业生占山东省支援人数的55%,我校是我省民办高校唯一荣获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称号的高校。

3.促进了专业建设的全面发展

成立了由兄弟院校知名教授、校内教师、行业专家组成的第二届临床专业指导委员会,有效地指导和督促专业建设的开展。先后建成了以“人体机能学”为代表的省级精品课程7门,以“诊断学”为代表的校级精品课程14门;主编和参编省级以上教材33部,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5+3”教学改革五年制教材《全科医学概论》定稿会在我院召开,课题组成员刘西常担任副主编,专业建设的发展也培育了教师队伍的成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篇2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3.06.020

在职申请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专业学位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为在职临床医生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开辟了渠道,缓解了当时社会对高层次临床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国务院提出了完善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方式,加快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为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1年决定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类别下增设全科医学领域(以下简称“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并同意部分高等院校2012年开始招收全日制研究生攻读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由于我国对高层次应用型全科医生的培养刚刚起步,现阶段招生仅限于全日制研究生,但是面对高层次应用型全科医生供需矛盾的日益凸显,我们应加快研究相关政策,以满足在职人员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需求。

1 对专业学位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认识

专业学位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我国1991-2007年陆续开设了18种专业学位,期间各类专业学位累计招生61万多人,其中主要以非全日制在职教育为主,这对加快人才的培养、提高国民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010年我国又将专业学位类别增设至38种。至此,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类别不断完善的过程。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是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后,于1998年正式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和在职临床医生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设置是我国医学学位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不仅有利于解决原来培养的临床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获得者临床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极大地调动了临床住院医师的积极性,推动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2 设置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必要性

2.1 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培养高层次全科医生的有效途径2009年国务院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中提出,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着力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按照2010年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颁布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到2020年,要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但是,现阶段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现有的社区全科医生业务素质不高、学历和职称低、人才流动性大等问题。广西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广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师的学历构成以大专及中专学历为主,本科学历只占15.1%,尚无研究生学历全科医师;职称构成中,以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为主,高级职称只占9.1%。目前,全科医师的水平满足不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无法达到新医改提出的为社区群众提供安全、适宜服务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同方式加快全科医生的培养,达到新医改提出的要求。

2.2 是对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有益补充 我国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教育是指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对应的,功能互补的,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以培养高层次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现代教育体系。自1991年我国试办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以来,已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及时解决了国家高层次人才短缺的问题。实践证明,开展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教育是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手段,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自设置之初,即对在职医务人员申请学位做了相应的要求和规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起一套培养在职人员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体系。同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教育和学科建设的意见》中要求,高等医学院校要加强全科医学教育,积极为社区卫生服务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师;要创造条件积极探索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举办全科医学研究生学位教育,为全科医学教育体系中的继续医学教育提供教育资源。因此,随着全日制研究生招收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工作的深入开展,招收在职攻读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工作也必将展开,这既是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的需要,也是加快高层次全科医生培养的需要。

2.3 是满足在职全科医生提高自身素质和诊疗水平的需要目前我国注册的全科医学执业医师为8万余名,到2020年全科医师的数量将要达到30万。如何进一步提高那些本科毕业后即走上工作岗位的全科医生的自身素质和诊疗水平,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尽管部分高等院校已开始招收全日制研究生攻读全科医学专业学位,但对于大部分在职在岗的全科医生来说是很难实现的“愿望”,同时部分考上全日制研究生的全科医生又主动与原单位脱离关系,毕业后多数都不在社区基层工作,造成基层社区人才留不住、队伍不稳定。因此,设置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开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全科医生的新途径,满足在职全科医生提高自身素质和诊疗水平的需要,真正建立一支“留得住、用得着”稳定的服务于基层社区卫生的全科医生队伍。

3 设置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思考与建议

加快高层次应用型全科医生的培养,是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工作也必将在各医学高等院校展开。在此,我们对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设置和培养进行了一些思考,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

3.1 明确招生考试,加大宣传力度 目前,将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申请条件纳入“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全国联考”,还是按在职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要求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尚未明确。因此,应进一步明确在职人员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申请条件,规范招生入口,在此基础上招生单位才能加大宣传,充分调动在职在岗全科医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更主动地要求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素质和诊疗水平的目的。

3.2 科学定位,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 开展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工作,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加快培养高层次全科医生的有效途径,培养单位应高度重视,科学定位,不能片面追求规模,将它作为学校创收手段。全科医学具有独特的服务对象和领域,更不能将它简单地等同于临床医学,照搬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同时,培养单位应重视全科医学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加强全科医学的学科研究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为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的全科医生提供有力保障。

3.3 培养方案体现全科医学特征,探索与全科医生培训相衔接 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是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掌握全科医学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紧紧围绕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等各个培养环节都要体现全科医学特征。同时,积极探索在职申请全科医生专业学位与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骨干培训和岗位培训的衔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创造各种有助于全科医生培养的条件。

3.4 突出临床实践和社区实践环节,加强教学培训基地建设

临床实践和社区实践是培养合格全科医生的重要环节。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基地主要设在三甲综合性医院,完成相关专科临床科室轮转;社区实践基地设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是全科门诊,将临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但是,由于我国综合性医院专科设置过于细化,大部分综合性医院尚未设置具有全科医学服务功能的科室;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量不足、所开展的服务内容有限等,使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真正形成全科医疗临床思维,不能很好的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造成全科医生的教学培训是当前全科医生培养的最薄弱环节。因此,培养单位应加大对教学培训基地的建设力度,搭建有利于培养全科医生的平台,为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提供保障。

3.5 加快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导师指导团队 导师队伍建设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全科医生培养最大的困难就是师资问题。有研究提出:全科医学师资人数少、无系统学科、专业杂;大多数无专业背景,通用型、普及型、低水平的师资较多;临床师资在理论上不熟悉全科医学思维方式,仍以疾病为中心,不以人为中心考虑问题。因此,培养单位应加快全科医学导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属于全科医学自己的师资力量。同时,在研究生临床实践和社区实践期间,建立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导师指导团队,这有利于研究生在不同科室轮转时有相应的导师指导其工作。

3.6 严格要求学位论文,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职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可以是病例分析报告或文献综述,也可以是针对社区卫生问题的调查研究,但选题一定要结合全科医学实际,体现运用全科医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分析解决全科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在职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论文预答辩和正式答辩要做到与同专业、同类型全日制研究生的同等要求,并实施论文盲评和进行论文学术不端检测,只有这样在职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才有一定保证。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同意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类别下增设全科医学和临床病理学领域的批复[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11]66号.2011.

2 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24(6):4―8.

3 王桂林,程翠玉,姜玮.人才强国战略与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22(10):13―16.

4 吴镇柔,陆叔云,汪太辅.中华人民共和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5 童玉玲.完善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26(1):78―79.

6 汪玲,吴海鸣.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求开展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教育[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1):118―120.

篇3

“当时,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只有一人获得了高级职称。”蒋德才心里明白,能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评上高级职称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2015年7月,《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职称评聘办法》正式实施,为基层全科医生的职称评聘,点亮了另一盏“灯”。

通过这次职称改革,蒋德才获得了副高职称。

“这项职称改革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更多的基层全科医生看到了希望。”蒋德才笑了。

扎根

蒋德才出生于一个医生世家。从小,他就跟着父亲四处出诊。

病人的痛苦和医生的重要,成为蒋德才眼里揉不碎的记忆。

高中快毕业时,蒋德才告诉父亲想学医。

这也正合父亲的心意。

随后,蒋德才考入涪陵地区卫生学校(今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学习西医专业。1994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家乡南川市(今南川区)鸣玉镇中心卫生院。

“办公楼是间土木结构的屋子,人在楼上走动,楼下不停掉灰,苦得很。”蒋德才记忆深刻。

尽管如此,蒋德才还是坚持了下来,很快在卫生院独当一面。

1999年,蒋德才得到一个到南川市(今南川区)人民医院普外科进修的机会,进修时间为半年。后来,他又多次外出进修。

“到外面去学习,才晓得我们和大医院的差距有多大!”蒋德才说,以前,基层卫生院不仅设施设备不齐、落后,医务人员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一次,卫生院有位病人的治疗效果一直不好,有医生让蒋德才去看一看。

“血糖高得连血糖仪都测不出!”蒋德才说,当时的医生没有提前了解病人的病史,因此没有对症下药。

“要规范医生们的行为,提高他们的技术和意识。”蒋德才常把年轻医生召集起来,将其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逐渐提高了卫生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22年来,蒋德才在南川的三个乡镇卫生院待过,除了救死扶伤,他也不断规范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培养了一批批年轻医生。

坚守

在同级毕业生中,蒋德才是唯一一个留在乡下工作的。

“这些年,对我真是一个大磨练。”蒋德才说。

年轻的时候,蒋德才也想去更大的舞台发展,机会并不是没有。

1999年,蒋德才在南川市(今南川区)人民医院进修时,医院普外科就想留他,卫生院却不愿放他走。

蒋德才想了想,还是放弃了这次机会,因为卫生院还有许多病人在等着他。

但蒋德才却在不断目睹身边的同事离开。

南川区南平中心卫生院的赵正明,是蒋德才的师兄。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蒋德才听说赵正明去重庆主城发展了。

“好几个都走了。”蒋德才说,他的校友陈彦,在南川区中医院上班,待遇比他好,但也辞职去了赵正明所在的医院。

这不免让人内心失落。

但失落也只是一时的,面对病人,蒋德才始终初心不改。

2013年,蒋德才已调至民主乡卫生院担任院长。一天,他接到一位村民电话,对方家人因为胆道结石,在区人民医院做了手术,后因感染性休克和肝衰竭,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我们已经要求放弃治疗,把他拉回家来了,但看他还有口气,想再试一试。”村民说。

蒋德才想了想,说:“你先把他送到卫生院来。”

在详细了解病人情况后,蒋德才决定给病人做手术。

“这怎么行,病得这么重,治不好怎么办!”卫生院有人反对。

“这是我们的应尽之责。病人的情况并没有家属说的那么严重,而且家属很配合,我对病情有把握。”蒋德才说服了大家,顺利完成了手术。

直到现在,这个村民都还很健康。

在这样的磨练中,蒋德才逐渐成长为基层医疗机构最宝贵的资源――人才。然而,在他以及其他基层医疗人才面前,却横亘着一道门槛。

门槛

2008年,蒋德才通过了主治医师中级职称考试。没多久,有人建议他再去考考高级职称。

“太难了。”蒋德才连连摆手。

彼时,在南川区所有乡镇卫生院里,只有大观镇中心卫生院的庹小刚获得了高级职称,还只是副高。

蒋德才曾和庹小刚交流过。

“对于想评高级职称的基层全科医生来说,计算机、英语和论文是短板。”庹小刚说。

蒋德才心里也清楚,英语和计算机自己几乎没什么基础,全靠自学,论文更没时间弄。

而这些,几乎是所有基层全科医生评聘高级职称需要面对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重庆市人社局也留意到了。

“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相对较低,外语、科研等能力相对较弱,但不能因为外语不好就拦住那些医术高明的人,评价标准还是要接地气。”市人社局专技处处长杨锐说。

2015年7月,《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职称评聘办法》正式实施,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评聘各级专业技术职务,免考职称外语和计算机,不作科研和论文要求。

去年夏天,蒋德才看到了这个消息,于是研读政策,积极申请,顺利获得了副高职称。

去年,在重庆开展的基层全科医生高级职称评审中,共有111人申请,57人得以通过。

激励

获得副高职称后,蒋德才接到了许多咨询电话。

“都是其他医生打来的。”蒋德才说,这次职称改革,实实在在激励了基层医生。

“《办法》将全科医生的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居民医药费用控制情况作为职称考核内容的重要标准,这对基层全科医生提出了量化要求,促使我们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蒋德才说。

扎根基层22年,蒋德才深知基层环境就像把“双刃剑”――它能把一些医生磨砺得越来越好,亦能让一些医生安于现状,医疗技术不断退步。

“虽说是在基层,你也必须得不断学习,这样才能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蒋德才说,职称评聘的门槛虽然降低了,但是如果没有相匹配的医疗水平,你也跨不过这道槛。

2009年3月,在鸣玉镇中心卫生院,蒋德才几乎已经是那个“爬到顶端”的人,但他却做了一件令人咋舌的事。

篇4

1、病人收容情况:去年11月至今年10月共收容病人402人,其中地方病人391人,***,经济毛收入29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多收容病人42人,经济毛收入多90万。抢救病重、病危47人,无一例死亡,全部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100%,治愈好转率100%。同时我们还成功治愈了一批烧伤病人。特护1人,护理天数4天,一级护理150人,护理天数840天,二级护理479人,护理天数4064天,输液3613次,输血226次,无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2.科研论文:全科共3篇。

3.获得医院奖励:3月份我科被评为“三学”先进单位,7月份我科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护士操作考核中,***护士获第二名,***护士获第三名,全院护士理论考核总评成绩第二名。

二、好的方面:

1、爱岗敬业,强化职业道德和无私奉献精神。

医护人员常讲:金眼科、银外科,又脏又臭烧伤科。虽然我科工作人员生活在这种经常与脏臭累打交道的环境中,但是大家却从来不叫苦、不叫累,都能端正工作态度,发扬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始终保持良好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特别是电击伤大面积肌肉坏死病人和创面感染的病人,创面恶臭,有时连陪护都忍不住离开病房,但是我们医生和护士还坚持及时治疗和护理。夏天天气炎热,但病人却因为皮肤屏障破坏、散热较多而怕冷,换药时不敢开空调,我们的医生在又闷又热的病房里给病人换药,常常累得满身是汗,连工作衣都湿透了,却一声怨言也没有,病人及家属多次表扬医生工作认真、细心,视病人如亲人。5月12日我科收治一名百分之百烧伤、三度伤达90%以上的病人陈××,病情特别危重,主管医生为了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连续几天几夜吃住在科里,直至病人出院还亲自护送其回家。当时护理组只有6人上班,既要负责20多个普通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又要上特护,护士们超负荷地加班加点、连续作战,圆满完成了抢救任务。

2、端正服务态度、树立“病人至上”的思想。

随着医学模式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护理理念已转变为“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我们科护士们紧跟时代步伐,在科室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逐步开展整体护理,从单纯的技术型护理过渡到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方式,并在工作中针对各种不同程度的烧伤病人逐个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为了让患者享受优质的护理,早日康复,科室把病患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在每季度护理部组织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中,优秀率达90%以上。我科收治的病人大部分是突发事件,90%以上家庭都非常贫困,但是只要病人来到我科治疗,我们都是一视同仁对待。年初我科收治一名叫李××的3岁患儿,三度伤达33%,入院时病情危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同时其家庭经济困难,治疗难度大。全科人员齐心协力,通过多次植皮及整形手术后,患儿烧伤创面治愈,肢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地恢复。5月12日我科收治一名烫伤面积达90%的病人陈××,经济条件差,缴纳住院费一拖再拖,给治疗上带来了许多困难。科里根据病人的情况想了很多办法,经过四十余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病人最终痊愈出院。

3、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培养优秀的“团队精神”。

烧伤科作为一个整体科室,虽然个人职责分明,但是工作时大家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完成各项任务。全科室人员只要听说科室有抢救病人,都能立即赶到科里,团结一致投入抢救工作。我科共4名医生值班,遇到个人休假、出差时,就得三人轮流值班,明显人手不够,但从来没有谁发过一句牢骚。有时医生上午做手术没时间给住院病人换药,他们就利用下午或晚上为病人换药。每次给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时,三四个医生就要花费几个小时时间忙来忙去,这时候无论是谁主管的病人,大家都能主动请战、齐心协力完成任务。护士组人员也少,上夜班时间多,但她们也从不叫苦,护士*****是我科一名年轻的***,他年龄虽小,但时刻起到一名***的模范带头作用,医疗队训练期间,她刻苦训练,参训结束后,本来应该在家休息,但她主动向护士长提出来上班,以减轻其他同志的工作负担。平时大家服从领导,不拉帮结派,不搞小动作,真诚协作,互相帮助,团队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

4、加强医护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科主任通过每周查房,经常提问年轻医生专业理论知识,督促其加强平时积累。遇到大面积烧伤及危重病人时,科里还组织病危(重)病例讨论,使全科医护人员在对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救治上有了一套整体治疗方案,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9月份我科共收治4名特重度烫伤患儿,最大面积达百分之六十多,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使患儿平稳度过休克期,病情逐渐稳定。作为护理人员仅有微笑和体贴入微的关怀还不够,要达到优质服务的标准,更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做保障。全科护士除了每月的业务学习之外,还不断加强“三基“学习,强化各项技能培训,做到人人达标,个个争先。6月份护理部组织心肺复苏操作考核,我科平均分数达93.3分,两名护士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全部通过。参加中级职称考试,两名干部也全部通过。工作之余,医护人员不断学习专业书籍,努力撰写论文,先后有多篇论文在医学杂志上发表。

三、不足之处:

1、政治学习不深入:少数人简单地认为政治学习是领导的事,与平时工作无关。

2、学习氛围不够浓:对专业学习还存在欠缺,外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上压力不够,缺乏争先意识,学术论文撰写少,层次不高。

3、实际操作水平有待提高:我科手术中各种厚度的皮片移植、中厚大块皮缝合时很讲究技巧,要求医生手巧心细,然而手术实际操作量有限,光靠台上练习是不够的,年轻医生在台下缺少动手练习。

四、下步打算:

篇5

(二)编辑在加工编排方面的创造性价值

期刊加工编排的过程也就是对文本内容进行后期编排制作,虽然无法创新作品的内容,但是也需要深入推敲文本的观点,合理安排文本结构,灵活推敲文本语法知识。同时,期刊编辑工作者在后期编排的过程中,还需要纠正文稿的不足之处,有效提升文稿的质量,所以便需要期刊编辑工作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能力,充分突出自身的创造性价值。其中,医学论文在编辑的过程中,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论文提升质量的关键。医学期刊在编辑的过程中并不追求辞藻的华丽,而是注重语言的精炼和准确。但是,部分医学论文在编辑的过程中,虽然内容较为独特和新颖,语言运用却常常词不达意,这并不符合医学论文的编辑标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学论文对读者的吸引力。例如,一位期刊编辑在文稿后期的加工编排过程中,遇到作者主要阐述的是全科医学及循证医学商务教育问题,而在文稿的具体内容中却论述的是“循证医学教育理念能够为全科医生提供良好的学习途径,掌握学习方法,为文献检索服务”。这句话明显不通顺,而且主谓语搭配不恰当,所以无法让读者直接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期刊编辑与作者进行沟通之后,才了解到作者主要表述的是“循证医学教育理念能够为全科医生提供新的学习方法,而全科医生则可以通过文献检索的途径来进行学习”。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期刊编辑工作者在进行加工编排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文稿的再创造,充分突出了期刊编辑工作的创造性。

篇6

2基于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岗位能力的课程内容改革

2.1课程改革目标

现代医学教育培养的临床医学(全科方向)学生应该满足基层民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满足基层医疗机构对从业人员应具有的基层卫生服务的岗位能力要求,满足卫生行政部门对基层卫生服务的要求,满足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医药卫生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创新能力要求,并能在毕业后尽快通过国家执业医师(助理)考试,取得医师执业资格证书。

2.2课程内容改革目的与理念

临床医学开设的预防医学课程,多沿用的是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五大学科课程的压缩版,知识缺乏整体性,强调理论知识,忽视应用型、创新型、科研型人才的培养,也忽视了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相结合,毕业后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需要和自身职业发展需要,难以满足居民及国家对他们职业能力的需求。在课程内容改革过程中,应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应具备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作为执业医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卫生行政机关要求的卫生行政能力和自身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素养,发挥预防医学的学校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社区科研、专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的引领和储备作用。所以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中要兼顾多方要素,摒弃过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承,而忽视了由知识带来的受教育对象的知识、能力、思维模式等的全面发展,摒弃过往为工作而工作的态度,转化为工作是我的能力体现,推陈出新。

2.3课程内容改革实施思考

预防医学涵盖的的五大学科,看似一盘散沙,其实他们都紧紧围绕着“健康”这一主题。结合新时代公共卫生主题,在预防医学课程内容改革中应紧密结合临床医学、全科医学,以及强化学科内部知识间的兼容、渗透与连贯。既然他们都属于医学这个大的学科体系,他们之间就一定有着必然和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改革中,将内容可以分为六个模块,第一模块为现代健康观即绪论部分;第二模块为健康影响因素研究即原环境与健康;第三模块为健康研究的方法,主要涵盖医学统计和流行病学;第四模块为健康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原预防与控制。添加第五模块健康相关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第六模块健康相关行政管理。通过合理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强化现代健康观,并将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贯穿到整个社区卫生服务、基层医疗服务、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和终身医疗服务(活动)中去。

2.4课程内容改革实施实例

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各种职业能力融入预防医学教学中,是本次课程内容改革研究的重点之一,以基层慢性病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为例。第一部分学习认识三级预防的开展在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学习完后,总结和思考“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自然、职业、饮食、心理、社会、行为生活方式等),有哪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如何在社区开展高血压的三级预防”;第三部分是高血压的社区考核,指标计算方法、社区高血压调查报告、本地区的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第四部分是高血压的社区控制干预(社区危险因素、干预方法、效果等)研究;第五部分是根据社区人群社会—心理—生物特点分析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社区管理方法、分析社区服务能力和服务提供与服务需求,提出改进措施;第六部分是高血压防治相关政策、法规与卫生服务。课程学习最后,学生结合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全科医学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健康与卫生问题,通过查阅论文、教师指导开展学术研究和/或论文撰写。

篇7

犹如细胞学里的干细胞,依需要和可能分化为各种功能细胞。医科学校毕业的医生要经过各科的专业培训,才能成为一位心脏内科医生、泌尿外科医生、耳鼻喉科医生,同样也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成为一个全科医生。可见全科医生并不是“什么病都会看”的通科医生。两者的差别在于:全科医生有其特定的专业技能。我以为这个“特定的专业技能”应包括两大类:一是应以尽可能简单的方法,尽可能地解决疾病的诊疗问题。医生可以进入病人家庭中实施医疗服务。所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是将全科医学称之为“家庭医学”。家庭医学的医生即家庭医生。他们固然可以在医院里、甚至在医学中心工作,但更多的是到病人家庭中服务。病人家中有CT机吗?病人家中有手术室吗?自然没有。这就要求家庭医生们有特定的能力,化繁为简,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当然也有简易的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

那么家庭医生会主动转诊给适合的专科医生。另一个特定的专业技能叫做“可亲性的医疗照顾”。简易的方法自然比复杂的可亲,但更重要的是医生与病人之间感情上的可亲。医生理解他所服务的对象是人,一个生了病的或是并未生病的人,而且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是一个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有其特定社会背景的人。而绝不只是一个患病的器官或是一台待修理的机器。而病人或其家庭则是将医生看成是他们的朋友。由于家庭医学有这样鲜明的特点,所以家庭医学确实是一个特定的医学“专科”。政府和民众对全科医学的不同理解全科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全科医学的方法、全科医生的技能适于第一线的医疗卫生服务。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问题,非发展全科医学莫属。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关键也在于发展全科医学。

篇8

2.科研论文:全科共3篇。

3.获得医院奖励:3月份我科被评为“三学”先进单位,7月份我科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护士操作考核中,***护士获第二名,***护士获第三名,全院护士理论考核总评成绩第二名。

二、好的方面:

1、爱岗敬业,强化职业道德和无私奉献精神。

医护人员常讲:金眼科、银外科,又脏又臭烧伤科。虽然我科工作人员生活在这种经常与脏臭累打交道的环境中,但是大家却从来不叫苦、不叫累,都能端正工作态度,发扬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始终保持良好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特别是电击伤大面积肌肉坏死病人和创面感染的病人,创面恶臭,有时连陪护都忍不住离开病房,但是我们医生和护士还坚持及时治疗和护理。夏天天气炎热,但病人却因为皮肤屏障破坏、散热较多而怕冷,换药时不敢开空调,我们的医生在又闷又热的病房里给病人换药,常常累得满身是汗,连工作衣都湿透了,却一声怨言也没有,病人及家属多次表扬医生工作认真、细心,视病人如亲人。5月12日我科收治一名百分之百烧伤、三度伤达90%以上的病人陈××,病情特别危重,主管医生为了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连续几天几夜吃住在科里,直至病人出院还亲自护送其回家。当时护理组只有6人上班,既要负责20多个普通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又要上特护,护士们超负荷地加班加点、连续作战,圆满完成了抢救任务。

2、端正服务态度、树立“病人至上”的思想。

随着医学模式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护理理念已转变为“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我们科护士们紧跟时代步伐,在科室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逐步开展整体护理,从单纯的技术型护理过渡到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方式,并在工作中针对各种不同程度的烧伤病人逐个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为了让患者享受优质的护理,早日康复,科室把病患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在每季度护理部组织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中,优秀率达90%以上。我科收治的病人大部分是突发事件,90%以上家庭都非常贫困,但是只要病人来到我科治疗,我们都是一视同仁对待。年初我科收治一名叫李××的3岁患儿,三度伤达33%,入院时病情危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同时其家庭经济困难,治疗难度大。全科人员齐心协力,通过多次植皮及整形手术后,患儿烧伤创面治愈,肢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地恢复。5月12日我科收治一名烫伤面积达90%的病人陈××,经济条件差,缴纳住院费一拖再拖,给治疗上带来了许多困难。科里根据病人的情况想了很多办法,经过四十余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病人最终痊愈出院。

3、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培养优秀的“团队精神”。

烧伤科作为一个整体科室,虽然个人职责分明,但是工作时大家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完成各项任务。全科室人员只要听说科室有抢救病人,都能立即赶到科里,团结一致投入抢救工作。我科共4名医生值班,遇到个人休假、出差时,就得三人轮流值班,明显人手不够,但从来没有谁发过一句牢骚。有时医生上午做手术没时间给住院病人换药,他们就利用下午或晚上为病人换药。每次给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时,三四个医生就要花费几个小时时间忙来忙去,这时候无论是谁主管的病人,大家都能主动请战、齐心协力完成任务。护士组人员也少,上夜班时间多,但她们也从不叫苦,护士*****是我科一名年轻的***,他年龄虽小,但时刻起到一名***的模范带头作用,医疗队训练期间,她刻苦训练,参训结束后,本来应该在家休息,但她主动向护士长提出来上班,以减轻其他同志的工作负担。平时大家服从领导,不拉帮结派,不搞小动作,真诚协作,互相帮助,团队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

4、加强医护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科主任通过每周查房,经常提问年轻医生专业理论知识,督促其加强平时积累。遇到大面积烧伤及危重病人时,科里还组织病危(重)病例讨论,使全科医护人员在对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救治上有了一套整体治疗方案,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9月份我科共收治4名特重度烫伤患儿,最大面积达百分之六十多,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使患儿平稳度过休克期,病情逐渐稳定。作为护理人员仅有微笑和体贴入微的关怀还不够,要达到优质服务的标准,更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做保障。全科护士除了每月的业务学习之外,还不断加强“三基“学习,强化各项技能培训,做到人人达标,个个争先。6月份护理部组织心肺复苏操作考核,我科平均分数达93.3分,两名护士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全部通过。参加中级职称考试,两名干部也全部通过。工作之余,医护人员不断学习专业书籍,努力撰写论文,先后有多篇论文在医学杂志上发表。

三、不足之处:

1、政治学习不深入:少数人简单地认为政治学习是领导的事,与平时工作无关。

2、学习氛围不够浓:对专业学习还存在欠缺,外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上压力不够,缺乏争先意识,学术论文撰写少,层次不高。

3、实际操作水平有待提高:我科手术中各种厚度的皮片移植、中厚大块皮缝合时很讲究技巧,要求医生手巧心细,然而手术实际操作量有限,光靠台上练习是不够的,年轻医生在台下缺少动手练习。

四、下步打算:

篇9

2基于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岗位能力的课程内容改革

2.1课程改革目标

现代医学教育培养的临床医学(全科方向)学生应该满足基层民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满足基层医疗机构对从业人员应具有的基层卫生服务的岗位能力要求,满足卫生行政部门对基层卫生服务的要求,满足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医药卫生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创新能力要求,并能在毕业后尽快通过国家执业医师(助理)考试,取得医师执业资格证书。

2.2课程内容改革目的与理念

临床医学开设的预防医学课程,多沿用的是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五大学科课程的压缩版,知识缺乏整体性,强调理论知识,忽视应用型、创新型、科研型人才的培养,也忽视了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相结合,毕业后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需要和自身职业发展需要,难以满足居民及国家对他们职业能力的需求。在课程内容改革过程中,应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应具备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作为执业医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卫生行政机关要求的卫生行政能力和自身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素养,发挥预防医学的学校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社区科研、专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的引领和储备作用。所以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中要兼顾多方要素,摒弃过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承,而忽视了由知识带来的受教育对象的知识、能力、思维模式等的全面发展,摒弃过往为工作而工作的态度,转化为工作是我的能力体现,推陈出新。

2.3课程内容改革实施思考

预防医学涵盖的的五大学科,看似一盘散沙,其实他们都紧紧围绕着“健康”这一主题。结合新时代公共卫生主题,在预防医学课程内容改革中应紧密结合临床医学、全科医学,以及强化学科内部知识间的兼容、渗透与连贯。既然他们都属于医学这个大的学科体系,他们之间就一定有着必然和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改革中,将内容可以分为六个模块,第一模块为现代健康观即绪论部分;第二模块为健康影响因素研究即原环境与健康;第三模块为健康研究的方法,主要涵盖医学统计和流行病学;第四模块为健康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原预防与控制。添加第五模块健康相关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第六模块健康相关行政管理。通过合理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强化现代健康观,并将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贯穿到整个社区卫生服务、基层医疗服务、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和终身医疗服务(活动)中去。

2.4课程内容改革实施实例

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各种职业能力融入预防医学教学中,是本次课程内容改革研究的重点之一,以基层慢性病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为例。第一部分学习认识三级预防的开展在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学习完后,总结和思考“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自然、职业、饮食、心理、社会、行为生活方式等),有哪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如何在社区开展高血压的三级预防”;第三部分是高血压的社区考核,指标计算方法、社区高血压调查报告、本地区的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第四部分是高血压的社区控制干预(社区危险因素、干预方法、效果等)研究;第五部分是根据社区人群社会—心理—生物特点分析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社区管理方法、分析社区服务能力和服务提供与服务需求,提出改进措施;第六部分是高血压防治相关政策、法规与卫生服务。课程学习最后,学生结合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全科医学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健康与卫生问题,通过查阅论文、教师指导开展学术研究和/或论文撰写。

篇10

“为医者,德为先”,医德是医务人员立身之本。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始终以“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服务宗旨。在思想上,我时时处处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的组织纪律从严要求自己,自觉抵制不正之风,提高政治鉴别力和防腐拒变能力,始终做到重事业、淡名利,以满腔热忱地为患者服务,事事处处以病人为中心,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只要病人需要,我都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对工作精益求精,对患者极端负责,关爱病人,甘于奉献。

二、和谐的医患关系

工作中,我对前来就诊的患者做到耐心接待,认真解决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尽量减轻患者、家属的压力,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工作是很辛苦的。身上时刻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且还常常受到来自患者及其家属的责难和不理解不配合。但是,当与死神的拔河终于获得胜利;当瘫痪在床的病人能站稳他的脚步;当痛苦的表情被放松的微笑所代替,作为医务工作者,那一份满足和喜悦,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那是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体会到平凡中的快乐。路遇时一句不经意的问候,相逢时一个真诚的微笑都在无形间拉近我们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我们带给他们战胜病魔的勇气和能力,他们让我们在凡俗的生活中得到自信和升华。

三、专业技术情况

做为中医骨伤科主治医师医师,我必须为其他人做好表率,做好榜样。取得主治医师资格9年,我主要从事中医骨伤科门诊工作,还从事门诊急诊急救工作,对门诊急、危、中重病人有较强的处理能力。同时带领全科医护人员不断学习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更使全科医护人员意思到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当然,我并不满足于这点儿进步,要知道,医学是无止境的!我们在医学上每前进一小步,就能救活和治愈成百甚至是上千的人。所以,我一直致力于研究新技术,希望自己能够带给病人更多的福音,让更多的笑容在患者脸上绽放!

2002年-2011年间,我参与抢救180余例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98%以上,成功转诊300余例患者,专业方面师从董福慧教授,独创采用腕“休息位”固定法治疗Barton氏骨折12例获显著疗效,解决了Barton氏骨折复位后不易固定的难题,自创“划船法”治疗粘连性肩周炎68例,方法简便实用,疗效显著,并在《中国民间疗法》杂志发表相关论文,获得好评。

2004至2006年本人考取长江大学医学院就读中医本科,致力于软组织损伤的中医辩证治疗,尤其在膝关节疾病等软组织损伤方面有独特见解及较强的诊治能力,利用手法加局部外敷、中药熏洗等方法治疗膝关节病变100余例,取得良好效果,并在《现代中医药》杂志发表相关论文2篇。

2008年本人受聘小黄圃社区卫生工作站组长,勤于学习,以身作则,多次组织本站职工参加院内业务学习,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任职期间发表国家级论文2篇,省级3篇。由于热爱教学工作,于2008年,本人带教顺德大学2006届全科医学大专班共8名,指导实习生对全科医学的了解和提高临床实践技能、热爱社区工作,成为合格的全科医师,获得好评。

同时本人还重视科研项目研究,2009年申报《针药结合对佛山市老年男性肾阳虚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获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立项编号:(2009331)本人为此项目第一负责人,科研已结题,并在国内期刊发表相关论文。本课题采用针药结合对佛山市老年男性肾阳虚部分患者(中医诊断标准确诊)52例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对比,用药后的T均值明显升高,E2均值下降,E2/T之比值也明显下降,与用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温针灸法配合补肾阳中药有促进中老年男性作用,并可调节中老年男性体内性激素水平使之达动态平衡。取得显著疗效,对提高佛山市中老年男性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篇11

医院骨科医生个人年度述职报告一

我是一名中医骨伤科的医生,从医9年来,本人一直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做为天职。自古以来,凡成大医者,皆具有高尚的品德和高超的医术。

所以,在从医这些年来,除了给病人治病,我更强烈的感觉到,医学的进步,需要我不断的学习。就像一句老话说的:“活到老,学到老!”下面本人将近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注重医德医风

“为医者,德为先”,医德是医务人员立身之本。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始终以“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服务宗旨。

在思想上,我时时处处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的组织纪律从严要求自己,自觉抵制不正之风,提高政治鉴别力和防腐拒变能力,始终做到重事业、淡名利,以满腔热忱地为患者服务,事事处处以病人为中心,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只要病人需要,我都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对工作精益求精,对患者极端负责,关爱病人,甘于奉献。

二、和谐的医患关系

工作中,我对前来就诊的患者做到耐心接待,认真解决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尽量减轻患者、家属的压力,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工作是很辛苦的。身上时刻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且还常常受到来自患者及其家属的责难和不理解不配合。

但是,当与死神的拔河终于获得胜利;当瘫痪在床的病人能站稳他的脚步;当痛苦的表情被放松的微笑所代替,作为医务工作者,那一份满足和喜悦,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那是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体会到平凡中的快乐。

路遇时一句不经意的问候,相逢时一个真诚的微笑都在无形间拉近我们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我们带给他们战胜病魔的勇气和能力,他们让我们在凡俗的生活中得到自信和升华。

三、专业技术情况

做为中医骨伤科主治医师医师,我必须为其他人做好表率,做好榜样。取得主治医师资格9年,我主要从事中医骨伤科门诊工作,还从事门诊急诊急救工作,对门诊急、危、中重病人有较强的处理能力。同时带领全科医护人员不断学习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更使全科医护人员意思到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当然,我并不满足于这点儿进步,要知道,医学是无止境的!我们在医学上每前进一小步,就能救活和治愈成百甚至是上千的人。所以,我一直致力于研究新技术,希望自己能够带给病人更多的福音,让更多的笑容在患者脸上绽放!

20____年-20____年间,我参与抢救180余例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98%以上,成功转诊300余例患者,专业方面师从董福慧教授,独创采用腕“休息位”固定法治疗Barton氏骨折12例获显著疗效,解决了Barton氏骨折复位后不易固定的难题,自创“划船法”治疗粘连性肩周炎68例,方法简便实用,疗效显著,并在《____》杂志发表相关论文,获得好评。

20____至20____年本人考取____大学医学院就读中医本科,致力于软组织损伤的中医辩证治疗,尤其在膝关节疾病等软组织损伤方面有独特见解及较强的诊治能力,利用手法加局部外敷、中药熏洗等方法治疗膝关节病变100余例,取得良好效果,并在《____》杂志发表相关论文2篇。

20____年本人受聘____社区卫生工作站组长,勤于学习,以身作则,多次组织本站职工参加院内业务学习,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任职期间发表国家级论文2篇,省级3篇。

由于热爱教学工作,于20____年,本人带教顺德大学20____届全科医学大专班共8名,指导实习生对全科医学的了解和提高临床实践技能、热爱社区工作,成为合格的全科医师,获得好评。

同时本人还重视科研项目研究,20____年申报《____》获____省____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立项编号:(____)本人为此项目第一负责人,科研已结题,并在国内期刊发表相关论文。

本课题采用针药结合对____市老年男性肾阳虚部分患者(中医诊断标准确诊)52例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对比,用药后的T均值明显升高,E2均值下降,E2/T之比值也明显下降,与用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温针灸法配合补肾阳中药有促进中老年男性性功能作用,并可调节中老年男性体内性激素水平使之达动态平衡。取得显著疗效,对提高佛山市中老年男性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20____年获得先进个人和医德医风奖项。专业技术水平受到领导及同事的认可。20____年考取全科医师。

在经过长期的实践之后,我觉得很有必要,把自己在实践中学到的学下来,留作参考。本人于20____年3月在《____大学学报》发表省级论文:《____》。20____年6月还发表国家级论文两篇,《____》和《____》。

现在,我依然不敢有所懈怠。对于本职工作,我要更加努力专研。作为主治医师主任我亦要起好带头作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命所托,健康所系,每一个拥有爱心的人都是天使。让我们用无私的奉献和勤劳的双手,去履行我们最初的誓言,去奏响一曲曲健康、和谐的乐章。

医院骨科医生个人年度述职报告二

20____年是医疗改革不断深化的一年,也是卫生系统继“医院管理年”和“双优一满意”活动后创建平安医院和进一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提升医院质量关键的一年。回首,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习,规范医德医风

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和工作需要,本人一直把加强学习作为重要任务。首先,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科学发展实践观,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工作中能够讲大局、讲原则。

其次,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自觉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积极参加医患沟通技能培训,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增强病人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的意识。工作中遵循医师规范,恪守职业道德,不以医谋私。

最后,严格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关心集体,团结同事,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

二、爱岗敬业,提高业务水平

对于一名医务工作者来说,如果满足于自己的现有水平,那他的医疗技术就会止步不前,更谈不上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现代医学进入到了技术领域和人文的深层次境界,优质的服务必然离不开优质的医疗水平,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技术过硬。本人爱岗敬业,事业心强,熟悉科内各种检查设备的操作使用。

在科内能胜任主治医师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高质量地完成报告审核任务,晨会读片中勤于思考、积极发言,毫无保留地传、帮、带科室年轻同志成长,及时做好放射质控疑难病例的定期随访及手术追踪记录,参与课题研究和。

同事之间团结协作,互尊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业余时间通过各种媒体手段了解放射影像学的最新进展,积极参与网上影像学习、交流和疑难病例的讨论。定期参加继教充电,从而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用于本职工作。钻研业务,精益求精,诊断水平走在科室前列。

今年在没有磁共振设备和未系统学习的情况下通过自学顺利通过了全国大型医疗设备诊断上岗证考试。我对畸形性骨炎、腹茧症和家族性骨干发转自育异常等疑难病例的确诊解除了病人多年的思想顾虑和无谓的奔波求医,给患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沟通交流,和谐医患关系

本人工作尽心尽责,始终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准则,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实到实处。接待病人热情主动、文明礼貌,不“生、冷、硬、顶、推”,不与病人争吵。

站在病人角度换位思考,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配合医院绿色通道合理优化检查流程,尽量缩短检查及取片时间。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安全意识强,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严防医疗事故的发生。规范操作每一次检查,仔细阅读每一张片子,认真书写每一份报告。

加强医患交流与沟通,耐心解释,尽量满足病人需求,取得病人信任,多次协调和化解了几起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投诉,给科室和医院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遵守医德规范要求,坚决响应反商业贿赂,廉洁行医、严以律已,自觉做到“八不准”和“十个严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找差距、找不足,从点滴做起,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

独丝难以成线,独木难以成林。其实,我所做的一切都离不开领导们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帮助,正是有了“我们”这个大集体,让我对工作充满激情,更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深知服务无止境的道理,仍将一如既往地以务实的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明年当以进修为契机,争取在德、能、勤、绩等多方面收获更多,做一名出色的白衣战士,为医院和广大患者多作贡献。

医院骨科医生个人年度述职报告三

作为骨科主治医师的两年期间,本人认真履行主任职责,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现从三方面述职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求真务实,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打造良好团队精神。

骨科的工作就是“无规律”、“不由自主”,一年到头都忙忙碌碌,加班加点连轴转,没有脚踏实地的作风,没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真是难以胜任工作。

甘于奉献、诚实敬业是外科工作的必备人格素质。两年来,本人踏踏实实地做好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不靠一时的热情和冲动,坚持每天从零开始,以积极热情地态度投入工作,只要工作需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翻过去的一页已成为历史,成就只能为将来医院发展奠基。如果说做了一些工作,能顺利完成各项任务,这主要与每位院领导的支持和认可分不开的,与在座的每位同事的关心帮助分不开,与科室全体人员的团结协作分不开。

但自己深知离各位领导的要求和同事们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做好医务科的管理工作,我决定做到以下几点:

1、服从医院领导,完成医院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定期在院内组织政治学习,抓好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

2、进一步完善医院的发展及加大业务管理力度,重点抓好专科建设、科技兴医,以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品牌效应与知名度。

3、进一步抓好医疗常规及规章制度的落实,协助医疗纠纷的调查处理、教学管理工作。

4、着重加强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加强业务学习,加快医务人员知识的更新,提高医务人员的竞争意识,以扎实的业务水平和技术优势来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来带动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5、以医疗安全为保障高质量、高绩效的工作量。医疗安全是前提,没有医疗安全作保障,提高工作量和增收节支均将成为无的之矢,医院的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

6、科室与医院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医院的发展建立在各科室发展的基础上,但各科室的发展又以医院总体发展为依托。

如果没有医院的总体发展,科室的发展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好比一局围棋,要有良好的总体布局,局部的胜利才会对全局有意义,围棋中光顾了局部取胜而失去整局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相信大家,各位同仁以大局为重,辩证地处理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我科有值班同志放弃值班后应有的休息时间,长期投入到医疗工作中,值得表扬。

医院骨科医生个人年度述职报告四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作为一名骨科医生,我的工作职责是投身医学事业,为人民大众的医疗卫生、健康保健贡献自己毕生精力。参加工作至今的实践工作,我对自己工作有很多的思考和感受,下面是我本年度的述职报告: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素质

在政治思想方面,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在党的十__大上的报告,并把它作为思想的纲领,行动的指南。充分利用电视、电脑、报纸、杂志等媒体关注国内国际形势,努力学习各种科学理论知识,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和党政策,领会上级部门重大会议精神,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同党同领导保持一致,保证在实践工作上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展和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及教育活动。

二、恪尽职守,重视自身道德修养

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医生应具备的素质,要做一名好医生,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细心刻苦的作风,同时要对病人有高度的同情心,术前多与病人沟通,多细致询问病情,术后多察看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三、勤学苦练,不断提高专业技术

工作以来,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骨科医生除了应具备的以上的素质外,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术是做好骨科医生的前提。

注重临床科研工作,积极参加科内各项科研工作并取得相关成绩,并能坚持理论结合实际,总结临床资料积极撰写论文,同时认真完成各院校实习生及外院进修医生的带教工作,并能以身作则,积极指导下一级医生完成学习诊治工作,并负责教学三基培训、讲课等,进一步提高自身基本理论知识。

四、医疗安全工作

医务科针对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制定了《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继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术能力培训;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学习;举办急诊系列知识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的培训;举办《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的专场讲座,结合身边的或本院发生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教育广大医务人员如何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专业法律法规,在全院上下掀起学法懂法守法的热潮。通过我们的努力,有效扼制医疗纠纷发生的势头。

五、个人总结

篇12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会上要求,要尽快遴选并着力培养一批全科医师骨干,作为社区卫生人才培养的核心师资,培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我们将通过10年的时间让社区医疗的阵地变强大,扭转“倒三角形”的就医格局,让社区医疗成为医务人员的首选岗位。

是什么阻挡了医学人才迈入社区医疗?全科医师的发展存在那些困境?全科医师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本文试图为这些问题找到答案。

现状

待遇水平偏低

社区全科医师队伍,乃至整个社区卫生队伍目前还存在不稳定问题,社区很难吸引高级人才加入的主要问题是全科医师待遇偏低。这是记者采访过程中,大部分全科医师及专家所传达的信息。

由复旦大学卫生战略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共同开展的“我国公立医院职工收入分配制度研究”显示,医务人员的价值定位过低等,是导致基层医师队伍人心思动的主要原因。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更给出了具体的行业之间工资数字增长情况比较(见下表)。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崔树起表示,“医务工作是高投入、高难度、高强度、高风险的职业,但许多地区基层医务人员的收入却低于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这是及其不合理的现象。”

“由于基层医务人员工资待遇低,难以吸引到优秀人才,而现有的基层医务人员因无力承担进修、参会等费用,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造成恶性循环。”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庄宁告诉记者,“现阶段,全科医师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如网络课程、面授课程等形式都可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但由于收入较低,很难支撑学习经费,而医疗机构没有足够的经费供所有医务人员进修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科医师队伍素质的提升。”

技术水平提高慢

中山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马春花介绍,去年6月,她所在的学院一项关于基层医务人员薪水的调查发现,基层医疗机构吸引不到医学人才的原因除了过低的薪水外,医学生考虑更多的是工作前景是否远大。

北京市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杰说,对于一名新毕业的医学生来说,过多考虑的不是薪水问题,而是自己未来的发展。希望能够在年轻的时候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无论学历还是能力都有所提高。

社区医疗机构并非完全无法吸引人才。作为社区医疗机构的北京市月坛医院,每年希望能在这里工作的医学毕业生不在少数。当问及为什么选择此处作为工作地点时,报名应聘的医学生回答到,因为这个卫生服务中心的杜雪平主任可以带研究生,这所社区医疗机构也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他们在这里工作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所以他们愿意在这里工作,并不计较薪水的多少。记者也采访了新派到北京协和医院的医学实习生,他们的待遇并不及新分到社区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待遇,但他们更多的是看好协和的师资力量。

“其实,作为80后的医学生,他们更看重的不是现阶段薪水的多少,而是单位是否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社区医疗如果有很好的学术氛围,这比增加薪水更能吸引人才,也更有利于基层医务人员的队伍建设。”马春花说。

工作内容镶杂

从现状来看,我国的全科医师队伍数量明显不足。我国有近6亿的城镇人口数,按每5000名居民配备1名全科医师的低限标准计算,至少需要12万名全科医师,但目前已通过人事部和卫生部资格考试的全科主治医师仅有9826人,且多集中在东部地区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人手的不足造成全科医师身兼医生、护士、护工多职,一人当多人用,工作内容繁杂混乱。

庄宁指出,国家赋予社区医疗“六位一体”的工作职能,防保、建档、疾病普查等工作,使得社区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于原来相比增加了数倍,但人员的增长却并未跟上这个速度。按照政府低限标准计算。他所在的社区医疗机构缺编100余人。因此,很多社区医务人员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撰写论文和系统学习。

“而且晋升中级职称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在核心期刊发表两篇以上论文,并对外语的要求很高,这对于社区医务人员来说原本就是非常困难的事,需要付出极大的精力。但工作过于杂乱,使得我们在这方面可利用的时间少了,不仅技能得不到提高,也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庄宁说。

“一方面是社区缺乏高品质、高水准的全科医学人才,希望能有更多优秀的医学毕业生走到基层:而另一方面是现有的全科医师队伍水平发展受限,这对稳定人才队伍都是不利的。”崔树起教授表示。

社会认可度低

一个典型的美国卫生保健月度数据是这样显示的,每1000人中约有800人自述有症状,217人会去找医生诊断,其中113人会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21人去门诊看病,13人就诊于急诊室,8人住院治疗,不到1人会到学术医疗中心住院。

这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卫生服务体系的金字塔图形(见图1)是一致的。在西方国家,人们在病情较轻、病症不是十分紧急的情况下,均选择在社区看病:如果病情严重,则会由社区医师推荐到专科门诊看病。但在我国,据初步统计,即使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患者生病后首选社区医疗机构看病的仅占30%左右,大多数患者选择去大医院看病。因此,我国的医疗服务系统呈倒金字塔结构。

“这是因为我国对全科医师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导致的,”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张愈表示。我国居民多认为,全科医师技术水平低,基层医疗机构设施不到位,而大医院医师医术商、服务好,因此多选择在大医院首诊,从而造成看病难。

张愈谈到,国家曾制定“非全科医学专业的主治、副主任及主任医师经过有针对性的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经考核合格,并由卫生、中医药、人事部门认定后,可转为相应资格的全科医师”的政策,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各省市、地区由非全科医学专业的中、高级医师转为相应资格的全科医师人数是0。访谈中绝大多数临

床医生表示不愿意晋升全科中级资格,原因包括认为全科医学没有专业性。这也反映了全科医师这个职业在医学生、临床医生中的认可度较低。

趋势

全科专科分工合作

以上这些医学生及医生的顾虑使得全科医师人才队伍建设缓慢、不稳定。那么,如何才能打消他们的顾虑,切实改善现有的问题以提高全科医师的积极性呢?

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表示,我国社会对全科医学的看法还存在一些偏见,人们觉得专科医师是最高级的,而全科医师是最底层的。其实,这样分类和看法是错误的。哈佛、耶鲁等名校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有40%~50%会去做Community Doctor(社区医生),他们在那里工作并不会觉得低人一等。“实际上,当一名医学毕业生经3年住院医师培养后将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专科,另一个则是金科。两者都有各自的学术和艺术。”钟南山指出,医生应当把患者当成一个整体来考虑,而不仅是分成器官考虑。专科医师在这一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好,而全科医师在这个层面上有自己独特的技术水平。

北京协和医院教授王仲介绍到,专科医师是进行确定诊断、病因治疗、研究发展的健康促进者,而全科医师是解决患者日常身体健康问题,进行常规保健、健康教育与培训的健康守门人。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全科医师的任务就是将治疗前移,治未病,普及基本医疗,并非如专科医师一样关注疑难杂症。两者工作职责不同,责任不一。

由此可见,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各有特点、不分高低。“全科医学是一门艺术,要通过科研、教育来显示全科医学的特色。而令人欣喜的是,这样的学术交流已经在不少城市开展起来了。”钟南山教授表示。

人才导向倾向社区

今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公布了《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在已回收的112所高校的问卷中。已开设全科医学课程的学校共51所,占45.5%。高校设置的各类与全科相关课程以选修为主,共有18所学校,有14所学校设为必修课。报告中还提到,计划到2015年,全国开设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高等医学院校中,90%(注:计115所,按照学校数目不增长计算)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开设《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全科医学的发展将推动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未来10年医疗行业发展中的中流砥柱。”崔树起教授介绍。

钟南山教授指出,在医改五项较大措施中,强化以及建立比较完整、完善的社区医疗体系是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这要求一方面加强对社区进行硬件投资,另一方面人事部门要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待遇,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够在社区服务的真正合格的全科医师人才。目前全科医师的数量和质量远远达不到我们国家的需求,全科医学的力量尚显薄弱,因此要重视人才培养。他还提到,当前需要的全科医学人才分为两个层次:一类是能解决普通问题的全科医生,另一类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培养的高级全科医师,通过这些种子再进一步培养符合中国基层实践的医师,这是全科医学的历史使命。

对于如何培养优秀的全科医学人才方面,崔树起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种是医学生经过医学院的教育后再接受2~3年的培训,经过考核到社区工作;另一种是在大学设立全科医学专业,使医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就确立全科医学方向,这样不仅在一开始就让医学生建立了防、治的大卫生观念,有其特点,而且医学毕业后即可流动到基层,为向基层医疗机构大规模输送人才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方面,在近日举行的“2009年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高峰论坛”上,上海市卫生局科教处处长唐仲进表示,2000年起,上海开始在静安区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对新分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为期4年的规范化培训。2004年12月,第一批23人完成培训。目前已有19名获得了主治医师技术职称,有7名担任全科团队长,有3名担任院长助理。“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保证了今后社区全科医师的素质,值得借鉴。”唐仲进说。

北京市卫生局科教处处长吕一平介绍,2008年,配合社区卫生人才“四个一批”工程,北京市在15个三级医院基地基础上,认可了16个区县的二级医院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基地和他下属的社区基地。“我们调查了学员的收获,121名在培训全科医师中有将近60%的人认为自学能力提高了,最令人欣慰的就是95.9%认为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83.5%的人认为技能操作规范得到提高。”

“不论是从政策上、还是实际行动方面,都给与了全科医学建设极大的保障,使其处在最佳的发展时期。全科医学要把握有利时机乘势而上,重任在肩,应对三大挑战,维系人民的健康需要。”崔树起教授说。

相关链接

美国全科医学何以在强林中异军突起

“美国的全科医学发展历史应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和借鉴,如果我们不从学员素质、培训能力、水平和制度等方面加以强化,势必使全科医学的发展受到制约。”一个学科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看该学科是否有高素质的学科载体,即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美国的全科医学发展就曹固此经历了一次失败的过程。

美国的家庭医学始于20世纪40年代,由于当时人们对其发展缺乏深刻的认识,导致缺乏高素质的学科载体,即全科医生的素质不高,致使全科医学发展中途夭折。他们在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后,于20世纪60年代又重新发展起来。

一个学科的重要载体是这个学科所培养的对象,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该学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美国的家庭医学够在强手如林的专科医学时代得到蓬勃的发展,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重视了全科医生的质量。

20世纪40年代,专科医疗经过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后,人们感到过细的分科并不能使他们得到很好的照顾,于是在医学界开始试图建立家庭医学制度。开始,他们在大医院和高校中呼吁建议全科医学学科,但并未得到认同,多数人认为社区医疗不必要在城市建立,应该去农村和偏远的地方发展,培训全科医生的条件和师资都受到了限制,学员们没有经过合格的筛选,同时也得不到高质量的培训,毕业后去做家庭医生,自然无力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此,全科医师在民众中没有威信,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失去了魅力。好成绩的学苗不愿意去作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更加缺少竞争力。这种恶性循环使全科医生在病人中彻底失去了威信,生源迅速减少,全科医学发展宣告失败。

当时warren Heffron,MD等一些全科医学的先驱者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失败的原因,经过大量的研究,他们总结出全科医学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专科医生相比,奎科医生缺少完善的组织和规范的培训,这两点足以使全科医生自愧不如专科医生,失去应有的自信,从心理上就失去了优势。因此,必须要对全科医生的作用、地位、用途和水平都有明确的定位。经过他们的努力和奋斗,美国制定了全科医生制度和三年培训的规定,即将全科医生的培养正式纳入到住院医生培养的制度之中,使全科医生的培养同其他专科持有同等的地位和相同的要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