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课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7:43: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网络工程课程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网络工程课程论文

篇1

现有的课程教学手段单一,内容多为陈旧的中文教材,这与“卓越工程师”计划中要求的“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工程教育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不相符。对此,我们提出在现有网络工程课程教学中,选用合适的英文教材作为辅助教材,采用中文、英文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国际合作能力的工程师”奠定基础。现有的网络工程教学大多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我们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化抽象难懂的概念为直观清晰的影像,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活泼生动。此外,在网络工程实验课程教学中,我们采用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这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与传统实物操作型实验教学体系相互融合,将原本无法开出的实验通过虚拟仿真的形式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夯实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提高基本素质,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确保“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2设置面向“卓越计划”的教学内容

由于课程的教学以概念介绍为主,缺乏合适的工程案例教学,使现有的教学效果很难达到“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培养要求。对此,笔者提出设置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教学内容,将案例教学法引入网络工程课程教学,将复杂抽象的概念用具体案例进行解释,同时在教学中穿插介绍各种与课程中各个知识点相关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让学生学到国内外先进的规范化网络工程方法,掌握新工具软件的使用,为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网络工程师奠定基础。

1)案例教学。对于每种网络类型,课程中要提供数个工程案例,从不同侧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而且尽可能实现网络原理和网络工程两门课程之间的良好衔接。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明显提高课堂上“教”和“学”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将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结合起来,通过课堂讨论深入分析和研究案例。例如,在学完需求分析知识点后,我们以学生都熟悉的“家庭局域网”为讨论案例,经过小组深入讨论后,将讨论的结果整理出书面化的需求说明文档。这种“大家讲”式的讨论课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网络设计项目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参与工程项目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增强了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放式教学。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引入企业常用的网络设计工具,以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例如,在讲授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时,我们补充工程化布线技术及相应工具PacketTracer、Visio等;在讲服务质量分析与设计时,引入Qos流量控制机制、Qos队列调度技术等;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结合相关的知识点,介绍分布式系统、IPv6、网络管理技术、云计算、网络测试技术等较新的网络技术,使学生了解当前网络设计和发展的方向。

3)面向工程教学。笔者结合多年的网络工程教学经验和网络工程设计经验,在课堂上介绍了大量的系统设计方法、技术参数、设计图表和工程案例分析。例如,在讲授集群技术时,以华为3Com公司推出的IRF(智能弹性架构)集群技术为例,告诉学生通过IRF技术可将多台交换设备构建为一个联合设备,这样既实现了设备的扩展性,又实现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管理性。这些新技术案例的引入使教学具有很好的工程实用性,而掌握了这些工程技术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4)全面教学。网络工程课程从结构设计、性能设计、安全设计、物理设计等各个侧面探讨网络设计方法,教学范围涉及局域网、园区网、接入网、传输网、广域网等,讨论的网络工程设计案例包括以太网、存储网、IP电话网、工业以太网、无线局域网、固定无线网、SDH网、DWDM网等几十种网络类型。除了上述主流技术和方法,课程教学中也会涉及实用新型网络技术并介绍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例如,在讲解VPN技术时,以安徽大学教师在校外通过VPN技术访问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为例,介绍远程访问VPN技术。

1.3采用面向“卓越计划”的课程考核机制

在现有网络工程传统理论考核的导向下,学生对实践经验并不看重,甚至有时会出现高分考生连基本的组网设计都不会的情况。对此,我们提出设置以能力考核为主的新课程考核方式,提出以课堂测试、课堂讨论、课外作业、课程设计、卷面成绩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这些环节的得分以灵活的权重体现在总评成绩中。

篇2

二、网络点播课程在现代远程教育中交互功能的应用分析

网络点播课程通过网络交互支撑平台提供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与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异步交互,主要实现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网络点播课程学习内容的组织形式是非线性的超媒体方式,并同时呈现文本、视频和音频等多种信息,这种非线性特质非常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者可依据屏幕上的非线性网状结构任意跳转搜索相关信息,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需要和能力等选择学习内容和调节学习进度,从而扩大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自主性、选择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网络点播课程的双向异步交互形式主要为在线论坛。论坛可以向学习者提供开放性的分类专题讨论区服务,学习者可以在此发表自己的对于某个专题的观点、交流某些技术和经验、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也可以为其他学习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或建议。这种协作式学习方式,使教师与学习者的交互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还有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计划等方面,使教师可根据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也增加了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在线论坛是以文本形式进行,失去了面对面教学中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真诚而积极的关注,导致了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心与心情感交流的弱化,容易使学习者感到自己处在一种冷漠、机械的学习环境,而网络课程在直播的形式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三、网络直播课程双向实时视频交互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网络直播课程在课程内容传输的战略基点上,能实现基于网络的双向实时文本、音频和视频交互。这种网络面对面双向实时交互功能对网络教学非常重要,它拉近了远端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距离,尤其是双向实时视频、音频交互,特别能激发学习者与教师交流的热情、兴趣,提高学习者与教师情感交流的质量,它使学习者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实时辅导和其它学习者的信息反馈,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感,活跃学习思维,提高网上学习注意力,从而改善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同时教师也能及时获得学习者的反馈信息激发出更高的教学热情,并可根据学习者的需求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远程教学活动达到最佳的效果。2004年秋,我校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的《税务会计》课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试验,主持教师充分运用现代远程交互技术以提高远程教学效果。该课程以专题为单元进行的面授辅导采用了网络直播课程的形式,另外在首节的课程介绍和末节的期末复习指导以及专家讲座的网络直播课程中专门开设双向实时音频、视频交互,参加这次教学改革活动的10个分校的学生通过实时接收网络直播课程同时参加教学辅导。这种教学形式无论是在本地课堂还是远端课堂,其课堂气氛都生动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浓厚,教师与学习者互动强烈,尤其是远端的学习者更珍惜与专家网络面对面实时交互的机会,不仅提出学习上的问题,还提出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他们的热情感染专家给予详细的解答。课后,我们对《税务会计》课程的多媒体教材使用情况、网络直播课程意见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收回的67份(发出80份)“多媒体教材使用情况调查”问卷中,在“喜欢的教学媒体”选项中,选择网络课程的占51%、在“希望提供的多媒体教材”选项中,选择网络课程的占67%,见表一;在回收的187份“网络直播课程意见调查”问卷中,在是否“喜欢网络直播课程”及其原因的选项中,喜欢的占46%,不喜欢的占23.5%,见表二。从两表中可见学习者是以文字教材为基础,网络课程是首选的配套教学媒体。而喜欢网络直播课程的主要原因是能远程实时听到优秀教师上课。不喜欢网络直播课程的原因是视频、音频效果不好,可见视音频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网络课程的质量和使用情况,高质量的网络面对面视频交互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四、提高网络课程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应用绩效的思考

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高校人才培养,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必须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网络课程是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交互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的现代远程教学活动,如何提高网络课程的远程教学绩效,下面分别从教师、教育技术人员、学习者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1、教师网络素质和教育技术素养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核心,离开教师的积极参与任何教育改革都无法实现。所以提高网络课程的远程教学绩效首先是提高教师适应远程教学需要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格雷格•柯瑟林提出了网络教师的素质要求:(1)乐于每天在计算机旁花上1—2个小时来阅读和回答学习者的问题;(2)喜欢与学习者进行一对一的交互;(3)每天有许多耐心来与技术打交道;(4)喜欢用键盘书写;(5)教学方法灵活并乐于尝试多种教学方法;(6)能熟练使用网络课程的基本要素(E—mail、BBS、实时会议等);(7)能描述出成功远程学习者的特征;(8)能描述出有效网络教学的技巧;(9)能评价网上学习项目的质量等。任何从事网络教学的教师都需要有在线学习的直接经验,以便深刻理解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特征和规律,教师熟练掌握使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技术手段,并把它应用于教学实践,可以加深与学习者的沟通,使教师既真正担负起学习者的朋友、指导者和共同学习者的角色,还能使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专业技能和思维方式得到完善和提高。教师要形成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习惯,自觉地把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和技术转化为教学行为。教师对教育技术的应用不应只限于对原有教学内容的电子化,而应更好地实践将新的教学思想融入到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代远程教学模式,探索适合自身的网络教学风格。

2、教育技术人员技术支持服务意识和技能

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必要手段,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一定义说明,尽管教育技术离不开硬件的购置,软件的制作与使用,然而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是教育技术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其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因此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首先是教育思想观念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特别要树立技术为教育服务的理念,在为教学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的时候要有教育理论的指导。其次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技术和技能,迅速适应教育中应用新技术的要求。目前,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自身正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要保证技术人员紧跟发展前沿,保证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充分发挥作用,教育技术人员必须进行长期持久不断的培训,除了必要的校外培训外,快而省的实际做法可通过开展对教师和学习者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培训以提高自身水平。另外不断探讨网络课程的制作技巧也是提高技术人员自身水平的另一有效途径,在一个网络课程制作出来以后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及时改进网络课程的技术支持服务,通过对网络课程的动态维护,既使网络课程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又提高技术人员的网络课程制作水平,随着网络课程建设的发展,技术人员要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新型的满足现代远程教育要求的教育技术人员。

篇3

2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规划与设计方案

综合上节所述,问题的核心在于找寻和设计出一种既能兼顾满足各种教学环节需求、又能分阶段集成且一次性投入不高的可行方案。通过深入地分析比较和实践探索,笔者所在的课题组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一种可行的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该方案通过逐步添购、分阶段调整到位配套的计算机与联网设备的方式,可使新建专业实验室提供不同的、可逐步扩展的实验条件。例如:在一次性投入的初期,可以提供8人一组一桌、一次支持2-3个行政班(共12个组/桌)的实验教学条件。若每班以32人计,则一次可支持3个行政班约96人同时上实验课,每8人一组,共12组,每组配备一台服务器、2台路由器、2台交换机、8台PC机;然后,根据资金情况和可能性,通过分期分批阶段性扩展,改善每实验组/桌的配套设备数。这样的每个实验组/桌,不仅可以保障学生人手一台PC机,同时还可以通过配置,使每实验组/桌的设备自成子网或以VLAN划分,独立构成一个典型的LAN网络应用环境,并能提供各种B/S、C/S架构的集成开发环境。实验组/桌上的服务器,可由学生根据项目需要自主安装和支配使用,条件不足时,可通过Vmware等虚拟技术构建多服务器OS系统,条件允许时,可通过添置多台物理硬件构建服务器集群环境。实验组/桌上的路由器/交换机设备,可供在相关课程中进行网络设备配置、IOS系统操作等课内实验项目、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题目以及认证培训项目中使用。在数量上仍不足的,亦可通过在PC机上安装模拟器软件的方式,开展设备配置类实验和学生研究型课题;条件允许时,还可支持远程开放式实验,即通过远程登录方式连接至设备进行IOS系统的配置。DMZ区的服务器群还可为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基础性的公共资源存储与共享,或者作为实验室的网管或安全方面的基础设施,例如提供给网络管理、信息安全等课程作攻击用的靶机实例。每实验组即每张桌面上的设备连接拓扑可采用图3所示的逻辑设计,具体到实际的物理环境中,可视环境因素合理进行布局调整和摆放。

3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后期建设与管理刍议

3.1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与优势,要求我们在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完善等内涵建设上要下大力气、花真功夫。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如何对实验内容进行系统地优化组合,把培养目标真正融入到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中;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对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实践,积极寻求能够真正突出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主性和创新性活动的主体地位的解决之道,尽量使学生能够较早地接触网络工程和技术实现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较早地参与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多层次、一体化、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将系统训练、技能培养和开放实验相结合,把单纯为课程实验教学服务的实验室转化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和能够为多元目标服务的实验条件,提高实验室建成后的功效。基于这一理念,笔者所在的教研室全体成员不仅针对新建的实验室进行了课内实验项目的再设计,而且整合了各门相关课程的配套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课题等工作的需求,使新建实验室可统一支持下述8大类课题型的实践项目活动的开展:①网络工程项目规划/方案设计类题目②网络互联设备配置实现类题目③应用服务配置实现类题目④基于套接字编程的数据通信传输类题目⑤Web站点开发设计类题目⑥网络互联设备的协议仿真/算法实现类题目⑦网络管理及信息安全编程类题目⑧学生自拟的网络方向研究探索类题目3.2实验室管理规范的建设通常,一个专业实验室的建设需要分阶段实施,首先实现阶段性的目标。如在基础建设阶段,需要完成必备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开出相应的实验项目,实现能够初步为专业方向的一系列课程提供实验教学服务;在第二步的规范性建设阶段,通过实验室的系列化规范管理制度的建设,为师生提供符合规范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在第三步的拓展性建设阶段,则要充分综合利用实验室的条件和资源,变单纯的实验教学条件为立体化的、能够为多元目标服务的多层次的一体化教学资源;而在第四步的稳定运行阶段,则需要新建实验室在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下,发挥最大的功效和作用,为师生提供一个优良的实验教学和研究环境。因此,基于阶段性建设、流程化管理的理念,实验室的管理规范、制度建设亦不容忽视。[5]例如:如何安排设计实验室的开放制度?有关实验室日常运行维护方面的管理规定,实验档案记录等等。

篇4

为了突显网络工程专业特色,加大与其它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区分度,网络工程专业在保持原有网络工程专业特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物联网和网络安全管理两个专业方向,进一步明确定位学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网络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要实现培养目标,除了需要调整改革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外,还必须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和配套的实践教学环境。为此,网络工程专业以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的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在网络工程管理和网络协议分析两个现有实验室的基础上,新建物联网、信息安全、网络攻防、网络测试等专业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建成后,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支撑的实践教学内容将基本上涵盖物联网、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工程设计三大方向的典型实验、课程设计,乃至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届时,网络工程专业将具备实验设施齐全、内容涵盖面广的专业实验环境。这为构建特色鲜明、层次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支持。

(二)体系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在保持网络工程设计特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物联网和网络安全管理方向。围绕这三大专业方向,以现有的网络工程基础专业实验室和正在建设的物联网和网络安全方向专业实验室为依托,构建出专业特色鲜明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学科与专业竞赛、自主创新研究等多种形式,并分布在专业基础实践、专业核心实践、专业方向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四个教学层次上。从教学层次的角度看,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下列内容。专业基础实践主要指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软件系统基础三方面的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是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实习。专业核心实践主要指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是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专业方向实践主要指物联网、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工程设计三大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是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践主要指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而开展的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包括学科与专业竞赛、自主创新研究、实训与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二、实践教学内容

以上述实践教学体系为依据,从四个专业实践层次分别阐述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

(一)专业基础实践

网络工程专业基础实践环节可分为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软件系统基础三方面的实践教学内容。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硬件工艺实习。模拟电路实验是让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原理,并能理解相应的实验现象。数字电路实验是加强学生对数字逻辑的理解能力和数字电路的设计能力。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是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结构的实现原理和方法。硬件工艺实习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相关理论知识,使用电路设计软件设计并利用实际电路元器件实现一个具有实际生产意义的电子电路系统。计算技术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包括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程序设计应用课程设计等。程序设计实验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并调试程序,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程序调试能力。数据结构实验是让学生运用理论原理知识编程实现线性表、队列、堆栈、二叉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及其访问操作方法,以及常用的排序和查找算法,进而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是让学生掌握分治法、动态规划法、贪心法、回溯法、分支界定法等常用经典算法,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程序设计应用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实际生活意义的程序系统。软件系统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原理实验、软件工程实验、软件系统开发课程设计。操作系统实验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处理机管理、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五大功能的工作原理与实现方法,进而能够模拟实现操作系统部分功能。数据库原理实验是让学生熟练掌握SQL语言的数据定义、数据操纵、完整性控制等功能,基本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软件工程实验是加深学生对软件开发方法的理解,掌握统一建模语言UML和可视化建模工具RationalRose的基本用法。软件系统开发课程设计是让学生在掌握程序设计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与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软件系统。

(二)专业核心实践

网络工程专业核心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网络编程、无线网络、Linux编程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实验是让学生学习利用Sniffer和Wireshark等常用网络嗅探工具验证TCP/IP协议报文格式和协议交互过程,从而加强学生对网络协议及其工作原理的理解,加深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认识。网络编程实验是以套接字编程为基础编写TCP/UDP协议通信程序以及数据包捕获程序,编写SMTP/POP3邮件客户端、FTP客户端、Web网站程序等经典网络应用程序。无线网络实验是让学生掌握各种无线网络设备的安装和配置方法,学会无线局域网的规划设计、安装配置与故障排除。Linux编程是让学生掌握LINUX环境下C语言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过程,熟悉基本库函数的使用,具有初步的应用程序设计能力。

(三)专业方向实践

网络工程专业方向实践环节可分为物联网、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工程设计三个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内容。物联网方向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射频识别实验、无线传感网实验、物联网开发实验、以及物联网方向课程设计。射频识别实验是让学生掌握射频识别技术的读写卡、多卡读、编码调制、防碰撞算法、通信协议、保密通信等基本原理,能够编写相关应用案例程序。无线传感网实验是让学生能够对温度、湿度、光照、压力、红外等典型传感器节点进行数据采集,并利用Zigbee、蓝牙、WIFI等通信模块,开发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程序。物联网开发实验是让学生在掌握嵌入式编程的基础上,结合射频识别和无线传感技术,开发物联网应用中的核心功能模块或简单应用程序。物联网方向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物联网方向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物联网应用系统。网络安全管理方向实践教学内容包括网络安全实验、网络管理实验、网络攻防实验、以及网络安全管理方向课程设计。

网络安全实验是让学生掌握网络嗅探器和端口扫描工具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理解包过滤、网络地址转换等网络安全策略,掌握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网络管理实验是让学生理解SNMP网络管理协议的原理和工作过程,掌握SNMP程序的设计与开发方法。网络攻防实验是让学生熟悉网络探测、缓冲区溢出、网络欺骗、拒绝服务、SQL注入等主流攻击技术的实现方法,从而预防和阻止网络攻击。网络安全管理方向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网络安全管理方向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某种安全管理功能的实用网络软件或系统。网络工程设计方向实践教学内容包括网络互联技术实验、网络规划与设计实验、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实验、以及网络工程设计方向课程设计。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是让学生学会网线制作、VLAN配置、交换机配置、静态路由配置、动态路由配置、ACL配置、NAT配置等,为实际网络部署提供基础。网络故障诊断与测试实验是让学生掌握网络故障诊断与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对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以太网、广域网、TCP/IP、服务器等的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网络规划与设计实验是让学生学会网络规划工具、需求分析、技术选择、网络拓扑设计、网络编址与命名、路由设计、网络性能保障、安全管理设计等各环节技能。网络工程设计方向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网络工程设计方向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开发技术,针对某个实际应用场景,规划并设计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网络工程方案。

(四)专业综合实践

专业综合实践主要指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而开展的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包括学科与专业竞赛、自主创新研究、实训与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学科与专业竞赛是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参与学校、企业、省、教育部、乃至全球等各种级别的大学生学科或专业竞赛,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目前适合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参加的竞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数据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系列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自主创新研究可分为课内自主研究学习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课内自主研究学习是在部分专业课程内,安排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创新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研究能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特长组成小组,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和研究计划,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实训和实习是让学生熟悉或掌握网络相关行业或领域中可能遇到的常用技能,以缩短第一任职岗前培训的时间。该类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见习环节、实训环节、实习环节等。见习环节是参观一个网络行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或部门,见识各类产品和系统的研发过程或应用情况,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自豪感。实训环节是在校内实验与实训基地,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提炼网络设备产品与网络应用系统的典型功能模块,进而设计出一组项目供学生实习训练。

实习环节是与校外企业或培训基地合作,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研发与实施工作中,从而使学生接触社会,体验未来就业单位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的项目开发过程。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四年专业知识学习后的一次综合性专业技术实践锻炼机会。毕业设计的周期为14周,主要包括选题、开题、课题研究与指导、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答辩等环节。毕业设计课题可以由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项目课题、研究方向或兴趣好确定,也可以根据学生就业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确定。

篇5

课程内实验所有的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都设置了一定比例的实验,课程内实验以加深、巩固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实验以实验项目的形式来组织,每个实验项目占2学时或4学时,实验项目分为基础性实验项目、设计性实验项目或综合性实验项目,一般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学时数占课程内实验学时的30%~40%。基础性实验项目主要是对课程所涉及到的基本原理与过程、基本方法进行实验验证,以消除学生对课程基本原理理解上的抽象性和神秘感。综合性实验项目以基础性实验项目的掌握为基础,综合运用课程涉及到的知识,以增强学生对课程基本原理的掌握并融会贯通,适用于数字通信原理、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规划设计、现代网络技术、网络系统集成、网络设备等课程学习过程中进行,为后继的综合课程设计打下基础。设计性实验项目也是以基础性实验项目的掌握为基础,提出实验任务与要求,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实验任务的方案、实验步骤和方法,适用于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网络编程、网络协议、数据库系统原理等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设计类实验项目的锻炼,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的思路,掌握网络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6

网络工程专业之中的主干工程技术类课程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应用型、连贯性、实践性与延续性,课程之间的知识点以及实践环节之间也大多是相互渗透且难以分割的。在这种现状之下,如何有效的开展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协调发展课程体系也就成为了网络工程系列课程教改中的关键,而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的,本文则从整体知识观着手进行了如下研究:

一、网络工程系列课程相关概述

在网络工程专业系列课程体系之中,主要有三门课程是属于网络工程的工程技术课程,其分别是组网技术、网管技术以及网络安全这三门,而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网络规划与组网设计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专业发展方向,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网络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也就能够真正具备从事工程开发、维护以及安全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如果从知识结构来进行分析的话,网络工程系列课程都具有较强的延续性以及连贯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这些课程都各成体系,教学过程中较为孤立,追求的也是自身的完整性以及严密性,没有很好地意识到课程体系之间的关联系,而且教学也普遍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在这种学习现状下,虽然很多学生对于本课程的知识点有着较为系统且深入的学习,但是却依然还是会无法避免的出现一些课程较差重复的现象,也无法准确的认识知识系统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而也就无法养成较为良好的工程问题解决能力,整个工程实践以及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二、基于整体知识观的网络工程系列课程教改措施

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市场对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网络工程专业系列课程教学也需要进行改革,及时使用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来展开教学,以此来对整个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从而培养出更高水平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笔者则基于整体知识观理念来对网络工程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基于整体知识观对系列课程进行统整

整体知识观这一理念是美国教育学者所提出的理念,而其主要指的就是将所有知识点作为相互关联的,而且还能够有效的整合成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以整体知识观来展开教学,这样就能让课程体系之中的知识点之间构建出本质上的联系,从而让整个教学内容形成一个较为完善且统一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养成具有超越孤立的意识,真正学会从全面与整体来对世界进行认知,同时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整体知识观理念作为指导,将网络安全、组网技术、网络技术这三门课程教学直接打破原有的课程接线,将其作为网络工程技术系列模块进行统一的整合和处理,这样就能有效的提高整个课程体系的集成度,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以此来形成一个连贯性的教学实验过程,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养成较为良好的网络工程研发能力。

(二)开设系列课程实验独立课

研究调查显示,实验课程独立开设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且可行的方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基于整体知识观来将三门课程实验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就能有效的防止内容重复亦或者是相互孤立等情况,同时还能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课程提供较为广阔的空间,实验内容也能因此而更好地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先进性以及科学性,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较为良好的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等能力,最大程度提升网络工程系列实验教学质量。在实验教学模式之上,我们能够发现网络技术实践一般情况下都是早于理论的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先展开实验教学,以此来实现实践到理论的深化,让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较为良好的感性认知,同时也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最大程度提高网络工程系列课程教学质量。

(三)对网络工程系列课程考核进行改革

篇7

针对不同阶段的实验教学确定不同的任务定位。院定必修课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要教学目标。系定必修课和专业方向课及实践教学着眼于对学生进行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训练,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

针对传统的专业实验课与工程严重脱节的状况,实行专业实验课的工程化,即系定必修课程及实验课要面向工程,要紧紧围绕工程和联系工程进行。

针对传统的专业实验基本都是验证性实验的状况,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针对传统的专业实验课从属于理论课的状况,实行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和单独考核。在进入毕业实习前,进行一次网络工程综合实训,这一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名为网络集成技术,它涉及网络技术的所有方面,并可通过专业实验室实施。

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只局限于校内教学活动的情况,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面向工程的授课方式,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二、计算机网络专业面向工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面向工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该体系包含三个部分:课程体系及内容、网络实践体系(实验、实训和实习)、网络工程应用。在该体系中,要始终以网络工程应用为最终目标,建立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设置层次网络实践体系;课程体系及内容服从、服务于网络实践;网络实践容服从、服务于网络工程应用。

1.建立面向工程的课程体系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局来看,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重新审定、合理调整总的课程设置。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中,减少专业必修课,按照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安全和网络软件开发4个方向增加选修课。明确每门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加综合素质养成需要的宏观性课程,充实新兴的高科技应用成果。

课程改革不仅要以就业岗位群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依据,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而且要改革课程内容设置,打破课程的界限,根据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拆分,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调整网络专业系定必修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方式,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课程与理论教学有机统一起来,面向工程应用实施教学计划,重点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2.建立面向工程的网络实践体系

面向工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部分。实验基于网络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基本技能的培养。实训主要锻炼学生对网络工程的整体规划、设计和创新能力。实习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进入企业锻炼,在实际网络工程项目实践中进行锻炼,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综合设计创新能力。其中,实验是工程实训的基础,实训又是实习的基础,这三者之间关系是逐层深入的,从而形成了系统而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1)实验项目的设计。按照实验教学方式,实验教学分为以下几种形式: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过去在教学过程中,多以验证性实验项目为主,各任课教师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课程实验方案,适当精简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比重。实验教学做到精讲多练。

(2)实训项目的设计。在本专业“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安全”和“网络软件开发”等多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网络工程综合实训”这门课程,通过2个专业实践周完成。目的是将所学的网络基础知识结合实际网络工程项目要求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实训业务参照各行业信息化规范、企业用人标准和岗位要求,从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两方面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其培养目标涵盖:项目经理、网络架构设计师、网络施工员、网络维护员、网络管理员和信息安全师等。计算机网络综合实训的内容包括:工作组级局域网设计与应用;校园网的规划与设计;校园网站建设维护;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维护;企业构建IP电话系统。

(3)网络工程实习。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面向工程的授课方式。建立校企培养模式,使学生即学即用,了解网络技术及施工特点和规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传统教学方式所不及的效果。同时,聘请一批网络工程和网络开发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定期到校进行课程教学和开设讲座,让学生了解到网络技术新发展、新工艺,通过讲课和讲座,提高学生对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

3.面向工程的网络实验、实训平台的设计

面向工程的网络实验、实训平台应提供真实的网络环境,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实训项目,加深对网络原理、协议、标准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网络技能和实战能力。因此,网络实验实训平台的建设尤为重要。根据实验台功能的不同,分为基础实验台、安全试验台、无线试验台和VoIP实验台。每种试验台由实验需要的硬件组成,包括路由器、核心交换机、三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防火墙、工作站、服务器、无线AP、VoIP语音模块等。该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根据不同的实验实训要求,可以配置不同的基础平台,如软件开发平台可以直接提供路由和DNS环境,网络安全实验台则可提供完全的Internet技术环境。该平台可以实现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安全和网络软件开发4个方向的所有实验实训项目。实现了理论的实验化、实验的工程化、工程的系统化、系统的集成化。

篇8

一、 课程建设的原则、目标与思路

1.1建设原则:

适应网络类及其相关专业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遵循本课程的教学规律,明确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及质量目标和评审指标体系。

(1)以《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精品课程为引擎,带动其他课程建设以及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着力打造、精心培植《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精品课程的建设,用2-3年的时间,使《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教学成为我校精品课程,乃至全省、全国具有一定特色的示范性课程。

(2)在《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以坚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使《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精品课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鲜明的特色,在严格的措施管理下,确保搞好《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3)全国高职技能大赛是一项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大学生技能竞赛活动,其获奖情况已经成为衡量高职教学水平的量化指标之一,各校都十分重视。而这项赛事网络组就是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为基础的。因此搞好《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课程建设,对争取全国高职技能大赛的较好的名次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1.2建设目标:

(1) 人才目标

1)、坚持执行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制度。

2)、坚持组织结构合理;教学团队注重现有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定期选派部分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更新知识,提高学术水平。将本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成学术水平一流、教学水平较高,教师风范好的队伍。

3)、注重促进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及时总结教学改革的创新成果,发表高质量教研教改论文,坚持申报和主持各级科研课题。

(2) 质量目标

1)力争做到本课程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内容中及时体现教研教改成果和学科最新发展;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与现代的关系要处理恰当。

2)严密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将《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际应用相联系,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网络技能型技术人才。

3)积极教学实践。尝试运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通过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和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加强职业技能竞赛培训活动,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本门课的学习动力。

4)形成立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安排教学内容时,将授课、讨论、作业、实验、实践、考核、教材等教学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形成立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5)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最终实现完全开放实验室的目标。

6)争取在全省、全国高职技能竞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7)加强校企合作,同步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立起学生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与就业三位一体的实施运作机制。

1.3建设思路:

努力建立一流师资队伍;创建一流的教学内容;加强和完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一流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引进和吸引更多高水平的企业专业人员参加《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课程的建设,弥补在校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的欠缺,争取出版立体化的教材。即建成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方法和一流的网络课件。

二、 课程建设的内容与特色

2.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

《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是计算机网络专业及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重点讲解网络实用技术,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程,也是理论与实操紧密联系的课程。主要包括网络基础知识、局域网、广域网、网络管理、网络工程实践等技术。面向的岗位群包括:网络施工人员、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等。课程的目标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具备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运行、管理与维护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课程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与项目实践,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能够设计并构建中小型企业网络,能够配置网络设备并维护网络设备及服务器,能够判断并排查常见的网络故障。通过项目实践,学生能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强化技能。

本课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起到了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是Cisco网络大学、锐捷网络大学,互联、网络安全、局域网管理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等专业课程必修的课程。

2.2课程特色:

改革注入式教学,实施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我们将充分运用投影仪、电子教案、网络课件、网络答疑等多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果。

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实验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从强调学术性转变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应用性。

大力开展学生课外技能比赛活动,参加全省、全国高职技能大赛。引导优秀学生参与网络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建立优秀设计实例展室,展示利学生的一些优秀网络设计作品,使学生拥有一定的成就感,提高他们对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

主讲教师定期开展教学研究和讨论,每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主讲教师每年至少要向学生作两次学术讲座,向学生介绍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同时主讲教师还特别要求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聘请企业尖端人才及时将前沿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最新发展引入教学。

篇9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信息技术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引领着互联网在新时代的要求下不断进步,高校在建设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时候需要构建符合技术特点的结构体系,在培养人才的道路上既要利用高校的优势学科,又要明确该学科的发展方向。

1网络工程专业设置物联网方向

物联网技术的自身原理和计算机技术有着很大的共通性,这种网络信息系统有着很强的技术基础,并且在融入高校的相关专业时需要充分分析传感器网络技术,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充分了解该技术的技术构成。通过分析高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现有状况发现该专业课程主要集中在物联网的网络层和应用层,并且该专业有很多的基础知识是适用于物联网技术的,因此在二者的结合过程中还需要增加感知层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使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从整体上具有运用物联网技术的可能性。在高校中设置物联网方向并不是要彻底改变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调整具体的内容,这样使二者有效地结合。在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中增设物联网方向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市场需求,有些高校只是盲目地效仿其他高校的做法,没有结合自身的师资力量和教材的特色,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很难制定符合标准的专业培养方案。

2利用高校的学科优势培养网络工程人才

不同区域的市场对于网络人才有着不同的要求,学校在开设物联网技术方向的相关课程时需要建立符合技术特点的课程体系,而课程结构的合理性要根据学校的硬件设备和优势专业来判定。和其他的专业方向一样,网络工程专业也要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讲解,而且还要创造一定机会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进行专业的实践训练需要学校提供现代化的实验室,通过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提高复合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在开展评价工作时要根据行业的具体要求进行,很多计算机行业对于人才的个性化特点有很大的要求,因此学校不仅要通过教学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要使学生在解决专业问题的时候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才能完成行业的操作。高校在运用物联网技术时需要专门教材的配合,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教材不仅要求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和企业开展合作来加强教材的针对性,专业的教材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有效结合,这样才能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岗位的要求。

3完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

3.1专业培养目标

高技能人才不仅要有科学的素养,而且还能从事多领域的技术研发工作,这种应用型的人才在很多行业都有很大的需求,比如说在信息产业和轻工行业。高校物联网技术方向的培养目标包括很多方面技术的掌握,不仅包括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还要有技术推广的能力,这种技术的推广主要表现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衡量该专业能力的标准有很多方面,其中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工程的理论是最基础的环节,而物联网感知层的相关知识的获得是制定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关节,除此之外,学生还要学会检索文件,了解一些基本的软件编程程序,综合这些方面可以有效地评价目标的实现程度。

3.2课程设置

物联网方向的课程需要根据现实社会的信息来设置,除了已有的网络层和应用层知识的传授,感知层的相关知识也要纳入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课堂中去,网络技术的知识不仅包括原理的分析,还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程序的设计。对于物联网三个层次的知识的掌握,该专业在课程结构上要突出行业的特点,并且适当增加一些网络课程,比如说无线自组网应用课程,这些课程的加入可以学生的技术处理能力。

3.3专业实验

物联网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技术,成熟技术能力的掌握需要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设置专业的实验,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在进行专业实验时要按照标准的步骤进行,首先要完成毕业实习,在设计课程之前要进行计算机基础练习,企业的生产实习要在学生的论文之前完成。物联网的实验有很多种课程设计,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比如说网络系统集成课程设计是一种运用很广泛的专业实验。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人才培养因物联网应用领域的高速扩张而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工程专业设置物联网方向,结合高校优势学科培养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新思路及利用高校的学科优势培养网络工程人才,分析总结出完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并且社会的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对物联网的技术有很大的需求,而高校作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场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学科优势,从而为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制定有特色的方案。以上的浅显之见希望能给相关的业内人士提供一点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梁斌,高昆,梁世斌.以网络职业认证为指引促进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建设[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05).

[2]陈璟.基于工程型人才培养的传感网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多元化教学与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12(01).

[3]朱凯杰,陶俊丰.关于在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训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法的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6).

篇10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计算机网络已渗入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截至 2012 年 6 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5.38亿[1]。在网民数量激增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始建立基于自身业务的网络系统,并开发基于网络的应用和业务。目前,国内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原有的计算机本科专业为基础,课程体系[2]沿用计算机本科体系,无法体现网络工程专业特色。例如:以编程类课程来说,计算机专业[3]强调的是语言编程,而网络工程专业强调的是网络管理编程及其底层协议通信。因此,这样的课程设置泛而不专,不能体现一专多能的作用。另一类是以通信工程为主体,强调计算机网络与原有电信网络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各个邮电学院的培养计划中。这两类都不符合目前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需求,没有给出清晰的专业定位,造成教学质量和效率下降。

目前各行各业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技术人才呢?而国内的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否完全满足这些需求呢?为此,我们一方面调查并分析了多个典型行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技术与技能要求,另一方面跟踪分析了包括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美国 MIT、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点军校、CC2005、加拿大 Dalhousie 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国立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院校当前网络工程或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网络工程专业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及对应的知识点,然后制定覆盖各知识点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

2、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等技术人才,网络工程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网络工程师,目前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有网络工程管理与规划设计、网络维护与管理以及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等方向[4-8]。根据普通工科高校办学层次和培养对象,我们立足于“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突出创新意识”的教学理念,确立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备计算机应用、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网络规划设计部署、网络管理等基本能力,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才。

3、制订专业培养方案的方法

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可以采用“需求驱动”的方法。首先,对人才市场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然后,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分析,得到了本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大致确定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根据这些专业课程又需要哪些专业基础课程的支持,从而大致确定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分析这些专业基础课程应该得到哪些基础课程的支持,大致确定本专业的基础课程;最后,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仔细、合理地调整各模块内容和学分分配。

4、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4.1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

课程体系的设计必须分析网络工程的专业特性,且与当前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基于网络的社会需求众多,网络技术日益复杂,因此,最好根据需求,将这些特性分类,设计网络工程专业方向,然后为不同专业方向设计不同的课程体系。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我们从两个学科的本质出发,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划分社会需求,分为网络设备的研发与制造产业、网络系统软件的完善与拓展、基于网络的应用软件与工程设计 3 个方面。第 1 方面属于硬件领域,第 2 和第 3 方面属于软件领域的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在网络设备的研发与制造产业,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有 CISCO、华为、H3C、中兴等;在网络系统软件的完善与拓展方面,有代表性的领域有下一代互联网的协议研究、无线通信协议的研究、网络安全相关协议的研究等;基于网络的应用软件与工程设计有 Web程序设计、防火墙和 IDS 软件的研发、网络规划与设计等。

4.2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

对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进行知识点的归类整合,在工科学生培养的框架内,重新组织课程,增强课程教学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在课程结构调整方面,以课群为基础组织和建设课程内容,这样既便于同类相关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又便于在课群内组织任课教师开展课程建设等教学研究活动。同时,专业课群也体现了培养目标所确定的学生应具备的主要技能,便于在课群的基础上通过修订课程内容,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完善培养目标的具体内涵。

4.3课程体系强化方向性

网络工程专业作为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虽然与计算机、通信工程专业相近,但具有其鲜明的专业特色。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虽然总在调整,但总体而言,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很多高校网络专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尝试以任务驱动及实例教学为主,通过学习和模仿,制作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能够完成一定操作的程序(或应用软件)。这种尝试,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改革力度是不够的。建立切实可行、符合本校特色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是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基础,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体系要瞄准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浓缩课时,科学合理地整合课程,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对培养应用型本科来说石家庄铁道学院网络课程体系结构以四大专业主干课程为基础,三大专业方向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基础主干课程涵盖了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四大专业体系,保证了本科教学的宽基础平台。

4.4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专业,必须加强实践环节,IEEE-CS和ACM任务组在CC2001报告中也特别强调了将专业实践并人课程中的必要性。1999年,全国开始扩大本科生招生规模,IT类本科学生数量急增,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IT市场的人才紧缺状况。然而,从近两年的毕业分配情况看,许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单位,而许多IT类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IT技术及其应用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二是学生专业技能掌握得不够。根据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的结果,目前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能够马上胜任本专业某个领域工作的人为数不多,在专业技能方面有些还不如高职毕业生,需要单位进行岗前培训,而高职毕业生,专业理论知识又不够,因此必须对本科毕业生进行正确定位,对本科培养方案作适当调整,以满足社会需求。

4.5专业课程的设置

教学计划以计算机网络规划、网络管理及应用开发能力培养为特色,加强包括计算机网络总体规划设计、网络管理、网站开发设计及维护等教学环节,涉及网络协议与路由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系统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等内容。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课群:1)网络设计与规划课群;2)网络管理课群;3)网络应用技术课群。学校还应加强前沿与特色选修课程的开设。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成为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我校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强化网络安全特色方向,通过该专业特色方向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网络安全应用的配置和开发能力。

4.6加强实验室建设

对于实验室建设,我们遵循两个步骤:确定实验内容和实验方式、确定实验环境和实验设备。根据课程体系确定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内容包括:网络组建/规划、网络设备配置/设置、网络操作系统使用/配置、网络管理、网络协议分析。对于实验方式,应采用分组进行,这样既便于实验课管理,也具有较好的课堂气氛,并且学生可以独自动手在真实设备上操作、配置,教师可以控制和检查学生配置、实验结果是否正确。但由于设备的各种接口易损坏,所以需要限制教师和学生此类操作。

5、结语

作为本科院校,在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制定过程中,我们以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网络工程技术、网络管理及网络应用与开发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体现专业特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东. 大话存储: 网络存储系统原理精解与最佳实践[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潘旭华,鲁声清,尉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设置探析[C]//电子商务理论、应用和教学研究论文集[D].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3]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吴怡,蔡坚勇,洪亲. 论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及改革方案[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3):87-89.

[5] 焦炳连,浦江. 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3):315-318.

篇11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哈尔滨理工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B201300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231-02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十二五纲要提出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信息化的认知水平等关于网路信息化方面的相关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信息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十年来,我国已经有180余所高校成立了网络工程专业,但是随着毕业生的步入社会,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并不十分理想。根据多年走访用人单位,很多用人单位反馈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理论基础不扎实,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能满足要求,因此,严重制约了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走向。本科院校如何加强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研究这一点,成为处于转型期的各个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热点问题,深入分析了当前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走访相关院校和专业,结合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提出了网络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目标,并给出了一套理论结合实际的改革方案。

一、我国的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实际需求

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时会发现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能直接运用于生产实际当中,不能很好的解决实际工作当中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一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课设计过于陈旧,没有根据实际社会需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课程设置方面要注重专业的理论知识要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符合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社会需求。其二是课程体系结构不能满足当今社会人才的需求,我国已经进入到了十二五发展规划,而很多课程设置还是相对滞后,缺乏对创新型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设置。

2.教学方法、手段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近年来,高校的师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教师的学历水平越来越高,科研能力不断提升,但是投入到实际应用当中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很多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实验课程的设置不够重视,逐渐与社会实际应用脱节,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导致教学体系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内容枯燥,不易被学生理解,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考核方式与社会需求脱节

网络工程专业成立十多年来,经过不断积累,已经形成一套评价和考核机制,但是经过走访相关院校和对本校相关专业的考核方式的研究,总结出目前多数网络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的考核方式还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存在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情况,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针对目前全球信息化,产业化的大环境,高校培养的人才应与社会需求相符,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当前的考核方式难免会导致企业需求与学校就培养目标的不一致性。

二、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定位体系改革的目标

1.网络工程专业体系的课程定位体系改革原则

网络工程专业体系的课程定位体系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致力于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较高社会责任感,并且掌握相应的网络工程应用和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设定

网络工程专业要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人才,就必须走入实际应用环境,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搭建符合本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平台,作为改革的最主要因素,本平台应该包含了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架构中的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即:在基础层次、提高层以及科研创新层方面,坚持校内外实习,实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置体系,为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提供坚实的理论教学体系和社会实践平台,以便将来可以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满足用工单位的需求。

图1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架构

三、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

1.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要多多投入到实际应用当中,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必须加强实验环节,为学生提供更优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在掌握坚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掌握更多的实验操作能力,因此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就要有更大投入,根据历年经验,我系建设了四个网络工程专业方面的实验室,在网络工程应用,综合布线应用以及信息安全和仿真实验四个方面增加学生的实验能力。在教学思路上,不断的拓宽视野,经常走访在网络工程专业具有丰富经验的兄弟院校,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一起商讨课程改革方向,交流经验,并协调资源构建数量丰富的专业教学案例库,设置符合实际要求的实习实训项目,并根据学生的专长,分组进行实验教学,开展实验项目。并且经常深入企事业用人单位,尝试将实际应用项目融合到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参加项目小组,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使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理论应用并掌握更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网络工程建立和应用的实际流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具有更高的社会适应性。

2.通过把企业项目组负责人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资深工程师引入课堂教学环节,增加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效果,从而对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并且在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中安排了相应的企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不同的层面深入到企业活动当中,实际参加项目开发过程。让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在“做”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共同分析问题,最终有效地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亲身认识并切实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团队精神,提升每一名学生的信心和能力,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

3.加强产学研的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梯队建设。经过走访兄弟院校和企业院所,创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包括:(1)聘请用人单位和校内教师共同制定网络工程专业培养规划;(2)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共同进行本专业的相关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建设,合作开发符合实际应用需求的应用案例库;(3)在用人单位搭建实验实训平台;(4)双方共同组成科研团队,搭建研究平台,就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瓶颈进行重点技术攻关,既促进了专业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4.制定符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考核制度。在和用人单位以及企事业单位详细沟通后,制定一套具有实际意义的考核方案,使学生不是单纯的掌握理论知识,而是能够掌握更多的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企业的考核制度引入教学评价体系当中,把学生置身于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即能考核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说由企业和学校共同为学生给出学习评价,是解决当前学生理论和实践相脱节最好的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提高网络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的耦合关系。

四、结论

能力培养是高等工程应用型专业学生培养的首要任务,强化能力培养需要有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并且尽可能做到与用人单位需求的无缝衔接。本文提出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目标就是致力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能够巩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该教学体系在我院2012级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进行了试点, 已经初步看到了成效,在与用人单位的多次沟通和反馈过程中得到了不错反馈,当然该教学改革体系在具体运行过程中还是会有一定的问题展现出来,还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和修正。

参考文献:

[1]潘懋元、车如山: 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高等教育研究 ,2009 年第 5 期。

[2]叶飞帆: 本科工程教育的能力和课程关系模型及其应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 年第 1 期。

[3]刘海燕等: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2009 年第 3 期。

[4]曾华焱木等: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问题初探,中国 教育学报,2007 年第 8 期。

[5]朱新秤: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高教探索,2009年第4期。

篇12

(1)软硬件开发(如:硬件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网页设计工程师、网络游戏开发工程师、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工程师等);

(2)网络运维管理(如:网络管理员、网络建构分析师);

(3)网络系统集成(如:网络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安装工程师、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师等)

(4)网络产品营销等.因受移动互联网络、云计算、3G/4G的普及发展,各类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网站开发、网络游戏开发、Andriod开发、IOS开发、云计算和云平台设计运营、WIFI无线互联网络、电子商务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供给存在巨大漏洞.这主要是因为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受到学科知识结构、课程学时数、学时分配、教学条件、教材资料、师资力量等各种因素限制,人才培养多陷入知识结构“广而不精”,“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能力”等境地,并且不同学校人才培养呈现知识结构趋同,新知识更新相对企业需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企业在中端岗位及以上的人才选拔时,虽然以本科以上学历为起点,但是对应聘者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工作经验和职业能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致使应届毕业生很难适应相关岗位的需求.

2专业定位

针对安徽科技学院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院校建设的背景,根据学校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整体指导思想,对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进行反复的研讨,确定建设一套适应地方经济建设要求的,具有我校鲜明特色的网络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既要区别于重点院校学术性、科研型人才培养定位,又要有别于高职高专或民办三本院校的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定位.遵从教指委关于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科学理论和网络工程技术两个层面的专业内涵,并结合我校的办学实践、区域特点等客观因素.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学科和网络通信领域的基本专业知识,具有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网络安全防控管理,网络软件开发或嵌入式系统开发及网络硬件产品研发等专业能力,能够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高级应用软件开发或相关网络硬件产品研发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3课程体系设置

2014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在2010年修订的框架基础上,继续采用“两级平台+三级模块”形式的课程体系结构.所谓“两级平台”指的是以培养学生政治立场、人文素质、语言能力和学科基础为主要目的的通识课程平台和基础(学科、专业)课程平台.通识课程平台主要教授思政类课程、大学英语和大学体育,课程学时共计690,占38个学分.具体课程设置由学校教务处统一部署,与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相比无较大改动.其中思政类课程着眼于引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辩证思维能力,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利用学校所在地凤阳县的地缘优势,将小岗村政治学习实践活动纳入课程教学,并观看实政教育、反腐倡廉等视频,引入对实时政治的讨论分析等实践性环节.体育课程则采用俱乐部形式开展活动,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择加入合适的俱乐部并修得相应的学分.专业教育课程平台进一步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3个板块,其中学科基础课程共设置了436个学时、24.5个学分,着力于奠定学生良好的数理基础、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开设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的3门数学课程(即: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大学物理;专业基础课程共设置了628个学时、37个学分,该部分立足于网络工程专业所属学科,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必修专业课程(如: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为学生攻读计算机类的研究生,实现深层次发展奠定坚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同时增设《现代通信原理基础》和《网络工程制图》课程,突显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上的区别;专业核心课程共设置260个学时、15.5个学分,该部分依据教职委的意见,筛选、整合5门网络工程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所需的课程,如:网络系统设计与集成、网络安全基础、TCP/IP协议分析与编程、linux操作系统与内核编程、网络性能测试与评价,突出对学生网络工程规划、管理、运维等技术,网络底层协议分析、开发等核心能力的培养.所谓“三级模块”指的是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和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该板块的修订较大。

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根据学校实际办学能力和条件,设立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和嵌入式系统开发两个子模块,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定位、兴趣能力、及前期课程的学习基础,自由选择其中一个课程群模块.该模块课程群的设置尽量贴近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促使学生在某个方向能够深入、系统、全面的开展学习.创新创业课程群采用弹性方式进行,要求学生需修满4学分,其中创新模块和创业模块各2学分.同时学校制定创新创业学分认定政策,鼓励学生通过参加技能培训、专业竞赛、大学生创新课题、发表科研论文、大学生创业实践等,并申请置换相应的课程学分.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鼓励文理兼修、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要求学生至少选修4个学分,其中人文素质模块至少选修2个学分(2门课程).专业拓展实现学生差异性发展需求.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相应的课程设置、专业能力需求,开设对应的实践教学周,如表2.高年级的实践教学,积极开拓校级教学合作模式,将企业需求作为实践能力培养宗旨,引入“校企双导师”教学方法,联系企业工程师来校开展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及其子项目,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实施、教师指导,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下,逐渐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目前,我们已经和南京网博、上海尚嵌、无锡中软国际、上海志盟、苏州天智等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远合作关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