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7:43: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工程质量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工程质量论文

篇1

1.1材料与设备方面市面上用于电气工程的材料和设备种类繁多,当前缺乏针对电气工程材料和设备的进行合格性检查的文件。在施工过程中,设备尺寸不合要求、零部件如开关插座质量差、材料强度普遍较弱等问题屡见不鲜,造成漏电现象,破坏了系统的稳定性。这些问题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电气工程的质量,电气工程的整体效率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1.2电线管安装方面在电线管的铺设和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无视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不注意在电线管安装过程中的一系列注意事项,出现如忽视管壁的厚薄、管子的埋藏深度、金属管毛刺没有处理好、壁管以薄代厚等问题,从而给建筑物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1.3导线穿管包扎方面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导线的穿管和包扎不规范,这是因为部分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上的要求进行施工,仅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操作,导致留下了安全隐患。

1.4安装防雷装置方面建筑的防雷装置用于保障电路线路的安全,在现代电气工程中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重视防雷装置的安装能有效保障建筑物的安全系数。在安装防雷装置的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对防雷接地地点不清、防雷设施施工不规范等主观因素,进而在防雷接地的设置上存在问题,建筑物的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2加强电气工程质量控制的对策

电气工程的质量关系到许多方面的利益,并非儿戏。如果简单地将电气工程与科学实验划等号,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为进一步保证电气工程的质量,我们需要从施工的源头开始着手改善。

2.1加强施工过程中设备和材料阶段的质量控制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在电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关好相关的材料和设备,因为这些材料和设备关乎到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对于电气工程中使用到的设备和材料,在进入施工单位前,监理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使用的材料和设备质量合格,与合同条件和设计条件相符,并签字同意后才能进场。与此同时,安装单位还要在材料设备使用前提交使用审批表,必须严格控制其质量,经过程序审批后才能使用,并且要提供相关的安全证明,如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合格证、检验报告和使用说明书以及电路图和出厂证明等。

2.2严格把握好电气工程设计和开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在电气工程的设计环节中,要以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目的,充分做好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电气设计的工程招标过程中,结合包括工程和相关设计院的实际情况,对设计院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相结合的筛选方式,在同等条件下,选择在信誉度、业绩、等级较高的设计院。而设计院在进行设计电气工程施工图的过程中,严格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满足电气工程设计的需求,做到既要重视施工图纸的质量,又要重视对设计方案的审查。电气工程与建筑工程中的其他工程息息相关,因此,要注重与其他工程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对于施工的材料和设备,在设计时要切实考虑实际的应用状况,用料符合该电气工程的实际需要,活化资金的使用效率。

2.3加强对电气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在电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电气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其中主要包括施工准备环节、施工阶段以及重点施工环节。因此,对各环节的质量控制的强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保障电气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在施工准备环节阶段,电气工程施工人员应该做到将施工图纸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做到既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又要确保质量体系的完善,避免电气工程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提前做好电气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操作流程的规范化,对于电气工程进度计划和人员计划,要做到实时更新。在施工阶段,为确保电气施工阶段的质量体系与国家标准体系和规范相符,施工人员需要以国家电气施工和验收标准规范和及相关法律文件为基础,严格遵循会审后的电气施工图纸进行电气施工。面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提出并予以纠正。针对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实际与施工图纸不符的情况,应尽快征得设计方的同意,及时进行处理。对于电气工程中的每一个工序,都必须严格执行验收工作,避免监督重于形式的情况发生。最后在重点施工阶段,严格选取最佳材料和设备,把握好每一道材料质量关。与此同时,对于管件的接驳和电线管的铺设要做好质量控制:电线管的铺设要注意埋管的深度,保证明管和暗管都要顺直;认真而正确安装导线,连接要规范,防止导线受损;注重包扎时的松紧度,不能包扎不紧或不到位;加强防雷装置的安装。

3加强电气工程安全管理的对策

3.1提高电气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电气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强弱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提高电气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迫在眉睫。在电气施工中,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施工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施工操作方法和流程,确保施工过程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从源头上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篇2

由于市政道路建设往往处于居民生活区,人口密度大,人流集中,造成人流控制难,道路封闭难以有效实施。同时,这些地区由于生活设施配备完善,如水、煤、电、热、电信和地下排污管道等分布密集,使得施工现场空间更加狭小、拥挤,不但影响施工进度,而且增加了管理难度,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1.2工期要求严格

市政工程施工中,为了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往往对工期提出严格规定,所有工程进度只能提前完工,不得延期,这就使得施工单位必须加班加点,周密安排工程施工计划,增加了工程质量控制风险。

1.3施工现场基础设施布局复杂

在道路施工中经常会遇到诸如光缆、供热管、水管、煤气管、电线、电信线路等位置不明状况,为了避免损坏这些保障人们生活质量的基础设施,施工单位需在施工前、中、后期进行分析现场,科学安排施工,这也会对道路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产生消极影响。

1.4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影响

在道路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地下水位高,土质差等地质状况,需要施工单位采用有效措施,排除障碍,安全施工,使得工程质量的控制难度增大。

2工程建设材料质量的控制

道路工程质量控制首先要从工程建设材料抓起,这是保证质量的关键一环。工程材料性能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道路的性能质量和使用寿命。由于施工中各种建材来源变化较大,建材种类和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砂、石来源更是变化频繁,对其质量控制就会有一定困难。这就要求施工现场监管工程师严把材料检验关,对来往建材进行检查、抽样检测和复试。对施工单位独立采购的建材(砂、石料、水泥、钢铁材料),须提供“三证”,执行见证取样制度,对其抽样检验,严把质量关。监管工程师必须要把好材料检验关,加强对材料来源的验证,抽样检测工作,确保建设材料进厂时的质量和性能,为整个工程质量控制把好第一道关。

篇3

2加强对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

2.1准备工作。测绘工程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明确测绘的具置,掌握地理环境因素,观测天气因素,筹划施工材料和装备,制定明确的测绘目标与方案,检测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检查和监督技术设备和技术人员,从而保障测绘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企业要保障测绘工作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符合安全标准。测绘工作进行前,制定有效的质量管理条例与合理的系统控制与检测方案,保障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可以被应用于测绘工作之中,让工作人员可以明确自身的责任义务,从而完美的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能,保障测绘工作质量符合标准,运行环节合理有效。2.2增加工作人员的观念意识。测绘工作在对质量工作人员和系统控制人员选择的过程中,要保障工作人员可以具备高水平的测绘工作能力,具备专业的设备使用知识,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从而保障在测绘工作正式进行之前,可以对测绘设备进行有效的检修校对,保障对设备的使用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从而保障测绘工作不会因为设备故障而不能正常进行。企业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便增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让其在测绘培训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工作经验,可以对测绘系统和测绘地点有明确的了解,可以有效的检测信息,收集测绘数据,绘制测绘图像,从而保障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还应不断调整系统管理制度,保障测绘管理和系统调控的专业性和灵活性,保障测绘工程体系的健全性,促进企业经济利益的不断提升。2.3增加对测绘工程的控制与管理。加强对测绘工程的控制与管理,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规定,从而保障对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调控可以有具体的依据。测绘工程需要一定的体系来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而对测绘质量进行管理主要就是对工程中质量检验、质量审核、质量调控、质量使用成本、保障质量的方针政策进行有效的监管,从而保障工程质量符合标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这就需要在对工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充分了解可能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因素,从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促进测绘工程合理有效的进行,对各种突发状况和不完善的工作环节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便于及时解决测绘工程进行过程中发生的困难。要及时根据市场发展的信息进行相关的政策调控,并积极借鉴先进的测绘工程管理方式,促进测绘工程的有效进行。2.4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我国要想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和系统调控,就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从而对测绘工程进行强有力的法律制度规范,要保障相关的法律制度对测绘工作的各个环节具有针对意义,具有可操作能力,完善《计量法》、《质量法》、《测绘法》等法律法规,加强企业对测绘工程的重视程度,对其进行有效的法律约束和管制,从而保障测绘工程的有效开展,保障测绘工程质量标准和管理规范。

3结束语

测绘工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对其质量管理和系统调控都是十分重要的,而这项工作的难度也是十分困难的,这就要求要不断加强对测绘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法律制度,促进我国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江,陆济璞,黄志强.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青藏高原1:2523万区域地质调查质量管理的做法及体会[J].南方国土资源,2013,(12).

[2]杨生德,陈建强,马明霞,等.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定在测绘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5).

篇4

2工程施工阶段管理

2.1为进一步做好工程质量控制,重点对“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1)“人”是指直接参与施工的操作者与管理者,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形成工程建设质量的决定因素,要加强对人员资质的审查,确保参建人员持证上岗;(2)检查施工机械设备运行状态和工程检测仪器设备的可靠性、准确性,确保其满足工程需要;(3)加强施工现场材料、设备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加强检测所有的设备与构配件设备,并有效的组织供应商等所有参建单位对其规格、型号、材质、性能等进行有效的检查。参与各方在进场材料检查记录中形成书面意见,并签字认可。设备、材料采购模式分为甲供和乙供,甲供主要为委托油田供应处采购,乙供即承包方自购。为有效控制投资,供应处多采用低价中标方式,业务员普遍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知识不够,盲目低压中标,就会给产品质量保障带来隐患。因此,建设单位和质检部门要加强质量控制。①对于设备类物资:首先由设计人员出示技术规格书,技术规格书需经有关专家确认后方能定稿。所有参与投标的供货商必须经设计及建设单位专业人员技术确认后签订技术确认备忘录,方可有投标资格。中标后签订技术协议书,明确详细技术要求和供货范围。A、大型关键设备。此类设备运用在生产运行的关键部位,技术要求高,投资大。为确保采购到高质量,且价格合理的设备,需采用综合评标方式,综合评标方式包括技术标和商务标,设定权比(一般技术标:商务标为1:1)。技术标由相关专家和专业人员制定技术评标细则,经生产运行处审查合格后实施。参评小组由油田技术专家组成,对投标设备进行严格质量把关。B、普通小型设备。参入投标的供货商必须经设计及建设单位专业人员技术确认后签订技术确认备忘录,方能参与投标。技术确认备忘录需要明确关键技术要求、明确供货范围,防止不良厂家钻空子,用不合格产品或供货不全产品低价中标。如在陆上终端工程中采购的天吊,因在技术确认备忘录中没有明确供货范围包括横梁及详细配件,导致恶意中标,供货产品不全。对于大型设备、防爆产品、压力容器等,需有专门部门进行质量保关,通称为第三方发证机构,如一号岛工程发证机构为海监处,陆上终端工程发证机构为中国船级社。②钢材、管材、电缆、配电箱等物资,是连接各生产设备的血脉,使用量大,也是最容易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此类设备需经供应处质检中心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场。入场后,建设单位及参建单位需对产品质量二次检查,主要以监理单位为主。严格审查出厂文件、检验报告及合格证书,现场认真检查、检测。对于不合格产品,坚决退货。③对于小型物资,可以在建设单位监督下,由施工单位自购。施工单位需将供货商资质报建设单位审查,并将采购价格报油田投资管理部门审批:审计部门、造价部门。④贯彻对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的监督,力求其先进性、合理性、经济性;5)保持对施工技术环境和管理环境的全过程监管,规避技术性、管理性因素对工程质量控制带来的风险的同时,还应尽可能的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将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多变性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降至最低。2.2管理措施。(1)根据《基建工程管理制度》,针对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组织施工质量各监督部门,为各类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一同编制了“质量检查表格”,表格分“土建施工质量检查表格”,“安装施工质量检查表格”,“电气及自动化施工质量检查表格”三类,针对各个工程内容、特点分别编制三类表格,主要包括分部(土建专业:地基与基础、主体、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地面、建筑电气、建筑给排水及采暖等常见项目;安装专业:管道安装、设备安装、储罐安装等常见项目;电气专业:电气装置安装、架空电力线路等常见项目)分项工程划分及其重点工序划分、每道工序中设置质量控制点、常见质量通病、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量化标准及参考标准规范、相关参建单位签字确认六项内容,重要工序、易出现问题的工序重点监控,全面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并引入综合考评评分制度,“质量检查表格”可以作为施工现场质量检查依据,所有质量监管部门针对各个工程,可按照表格内体现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检查。(2)由建设方每季度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组织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现场主要负责人及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学习,首先分析施工过程中出现典型的具有代表性问题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按照工程特点形成书面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并以“质量预控提示单”形式发到各施工单位,减少了在后续施工中类似问题的出现。其次为拓展工程人员知识面,提高工程质量,推行“走出去,带回来”方案,由各单位推荐外出学习的人员为大家授课,将培训中的知识点与大家分享,相互学习、讨论,加深印象,普及各知识面,让参建各方技术人员整体素质都有了很大提升,便于现场更好的管理。监理单位的监理工作执行性主要会被三个方面影响:①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监理人员能够按照执行规范及制度严格执行,不能利用职权便利,;②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监理单位中存在大量的没有良好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其通常借用他人的相关资质进行监理工作;③监理人员能够将监理职权所具有的力度及威信进行充分的发挥。根据以上的内容,建设单位还需要加强对于监理单位及人员的有效管理:①对于参与工程建设的一些监理人员,在其入场前要对其资质证书进行严格检查,避免出现冒名顶替时间;②其次要充分监督监理人员的工作,避免其出现的违法行为。③建设单位要加大对监理工作的支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少施工单位对监理工作不够重视,对监理人员也不够尊重,监理人员行驶职权时威信不够,造成不少监理在监理工作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工程埋下许多质量隐患。因此,项目部管理人员应多在关键场合给予监理工作支持和表扬,树立监理人员威信和工作信心。(3)加密检查点,严格工序报验程序,对要验收的隐蔽工程严格按照验收规范进行验收,如果验收不合格,严禁施工单位进行下道工序,关键工序和重要工序重点检查,尽量做到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监护。

篇5

2堤防工程存在的问题

2.1勘察布置问题

造成堤防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问题是在施工前期的勘查布置过程存在很多漏洞。一般来说地质勘查是要测得相关的数据材料,一般的侧屈方法是钻探、取样和试验等多种方法。地质勘探在整个工程的建筑当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关乎整个工程的基础,勘探细致得到的数据信息准确全面,能够得出更为精确的理论基础。但是很多单位把建筑施工作为工作重点,而忽略了建筑初期的勘查工作,这就给施工工程质量不过关埋下了伏笔。所以,对勘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勘查过程不认真仔细,急于追求测绘速度,结果导致了结论失当,为工程建筑埋下安全隐患。

2.2取样和试验问题

在地质勘查工作当中取样和试验是勘查的主体过程,取样是否是目标样品决定了试验是否有意义,试验过程是否符合标准决定了数据的准确性。数据是设计参考的主要依据,所以从根源上说取样和试验决定了设计的合理性。这里涉及到的试验主要有与扰动砂砾相关的一些列试验和与原状土相关的一些试验。传统当中都把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作为整个工程的主体,对两者的重视程度非常高,所以对于初期的准备工作常常承包出去。然而,承包勘查工作的队伍不都是非常专业的,其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这就对勘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另外,勘测队伍受雇于人,所勘测的数据并非己用,也使得勘查人员在工作当中的操作不完全符合操作规程不顾及地质勘测的相关要求。例如,取样时样品中掺有浮土,对取样封存不及时等等。此外,勘测队伍只负责勘测工作,与工作质量相比工作速度对其收入的影响更大,这也是承包相关勘查工作质量不尽人意的原因之一。

3堤防施工质量检测要点和检测评价指标

3.1质量检测要点

3.1.1堤身填筑质量检测要点。地方工程具有和其他建筑工程一样的普遍特点,即施工覆盖的土地面积比较大,施工的工期非常长,所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用到的土料的质量有比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要对其工程中填筑的质量进行检测,主要的检测内容是检测其现场干密度的实际情况,相关检测标准参考水利工程中的对应的检测细则。

3.1.2护坡工程的质量检测要点。检测的内容和方法包括: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贯入法检测砂浆砌筑强度,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及厚度等。

3.2检测评价指标

对于堤身断面,依据《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堤顶高程的差应>0,堤顶宽≥-5cm,戗台宽差值≥-10cm。

篇6

2如何加强质量监督管理

2.1不断完善我国的监管制度

我国在质量问题上应不断完善补充法律法规,我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有了法律准绳,可以运用法律严加对质量的管理,使建筑更加规范标准,具体来说,从开始图纸设计到竣工,各方面都要严格进行质量把关,同时,要加强法律惩罚的力度,当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以有效的对有关企业进行严加惩罚,加大惩戒力度有助于其他企业再犯此类错误,如果太过放松的话,那些企业就会不把这些规章制度放在眼里,为了利益还是会使建筑出现质量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监管制度要切实可行,针对面要广泛,我国地方多,所以制度一定要全面。既然因质量问题让人民对监管部门产生怀疑,那就应该做出一些行动,向人民展示严抓质量的决心,向人们展示自身的诚意,让人民再一次信任监管部门。

2.2改进监管方式明确并做好自身工作

针对上述所说的监管制度单一的问题,所以我们应对监管制度作出改革,处罚方法多样而有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加以引导,加强各企业间的竞争,这样可以共同进步,同时也可以淘汰一些存在质量问题的企业,让剩下的企业不断提高质量意识,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而破坏了质量这个大准则,从根本上进行监督。对于监督机构,对其进行整治,明确各部门工作,不可杂乱无章,那样只会降低工作效率,具体工作具体安排,当面对事务较多的时候,可以不慌不乱,做到全面覆盖,无遗漏现象,各部门之间协作将监督工作做到最好,确保建筑质量,保证人民的利益,使国家更加平稳的发展。

2.3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的多少是评价一个部门优秀程度的唯一标准,只有为这个部门注入新的活力,这样才能让这部门运行的更好。而我国监督机构在招纳工作人员时也许会招纳一些专业不对口的人员,这就为以后的工作埋伏了一个隐患,这种的工作人员对监督工作不了解,会影响监督工作,技术上也达不到要求,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选取一些高质量的人才进入机构,让部门更加有实力,定期的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精神素质。当明确好了自身的工作后,要做到在其位谋其职,不渎职,不懈怠,做好监督工作,从一开始的设计,到中间的施工,最后竣工时,尤其竣工时要仔细验收完毕合格后,要向备案机关提供与监督工作相关的各种资料以及质量报告,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因一时利益而损害整个国家的利益,做到维护人民利益,并不断完善监督手段及技术,提高监督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2.4提高科技化的监督管理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有先进的科技水平,数字时代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便捷高效,如果将计算机网络功能运用到质量监控上那也会大大提高监督部门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避免人类的监督错误,对于建筑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纠正修改,使数据更加准确权威,增加了其可信度,进一步加强了监管力度。

篇7

1施工前要明确施工要求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在码头工程施工之前,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先做好工程的规划工作,包括作业区、水工建筑物、工程设计的平面布置等,熟悉并掌握工程的特点及施工要求,对施工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事先做好防冲、防淤、防渗、防腐等工作,熟悉整个施工的工艺流程、各工艺接口的基本状况,以及施工中需要涉及的重要的技术参数。另外,由于港口码头工程的施工过程需要多部门和团队的共同参与,这就要求在建设过程中明确各级质量责任制,对各个团队的责任和工作进行详细合理的分配,从施工方案的设计、原材料的使用、设备以及施工技术的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加强管理,形成严密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消除,从而确保施工的质量。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1)码头面层混凝土裂缝的质量控制

港口码头施工期间码头面层混凝土出现裂缝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问题,当裂缝较多、较大时,就会加大码头的维修费用,也会对码头的耐久性造成影响,严重影响码头的整体质量。所以,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布置面层混凝土的收缩缝位置,使分块的尺寸控制在合理的大小范围内。通常情况下,纵向分条缝设置在面板安装缝的中间位置;横线分块线后方承台的位置位于板跨中间和面板安装缝的中间位置,前方承台的位置位于板跨中间和横梁迭合混凝土的两侧。纵向和横向缝的间距最好为3米左右。

(2)基槽开挖的质量控制

基槽的开挖宽度和深度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开挖时的误差需要控制在相关技术规范允许误差范围内。对于港口码头工程施工中的基槽,一般宽度误差应保持在2米以内,深度误差应保持在0.3米以内。这些技术参数要求在开挖基槽时必须严格根据设计要求和基坑开挖的实际情况等,合理选用适合工程特点的挖泥船舶等机械设备码头基槽开挖控制,基槽开挖未达到设计要求土质,导致后期使用过程中沉降过大。未清理干净基槽底部淤泥,降低基床与地基的摩擦力,可能造成码头滑移。

(3)基床抛石的质量控制

基槽成功开挖之后,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抛石施工。石料质量技术指标必须要满足相关技术规范或设计要求。如果基床的厚度比较大,就需要进行分层夯实,每一层的夯实厚度应该保持在一米至两米的范围内。虽然在实际施工图纸已给出了夯击能量参考量,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在进行全面夯实平整过程前必须先进行试夯作业,通过试夯以确认施工过程中夯击能量与重复夯击遍数。为了确保夯击密实度和均匀度,待整个基床夯实施工完成后,应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夯实技术指标进行认真验收。相关激素人员也应严格按照《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2-2009,对夯实基床的夯沉量等技术指标进行验收。

(4)轨道位移和沉降的质量控制

在码头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重力式码头比较容易发生位移以及沉降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时难免的。特别是施工工期比较紧张、进度较快的港口码头工程,其后期就会越容易出现位移及沉降的问题。轨道梁的施工标高应考虑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同时兼顾适应码头使用前期轨道梁的沉降,应根据码头使用的经验,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提出并经有关参建方讨论确定轨道梁的施工标高,并在施工时预留不同的沉降量。由于后轨轨道梁与码头的主体结构之间还留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施工过程需要对其做进一步的基础完善处理,以满足后期轨道承载力和沉降的出现,从而确保码头工程的质量。

3码头工程的质量检验

依据工程新标准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工程的质量检验体系进行合并,检验范围主要包括水工工程、堆场道路工程、铁路、管道、供电、给排水、消防、通信、自动控制、计算机管理系统、生产及生活辅助建筑物、助导航、安全监督设施等,然后按照相应的工程质量标准,对各项工程进行调整,包括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目工程,使工程的合格标准得到整体性的提高。有些分项工程的质量标准偏向于工程对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等的引进和使用情况,通过自检、专检等方法,在竣工前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验。工程竣工之后,要求根据施工图纸和合同,对质量保证材料的合格证进行检查,检查委托购买的预制构件,并对混凝土和钢筋等的质量进行抽样检查,混凝土的主要检查项目包括其抗压指标和抗渗指标以及其防腐层厚度是否在规定的厚度范围内等。除此以外,还需要重点对工程中的隐蔽工程进行验收以确保工程的所有质量检验都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来执行,以防出现任何质量问题,确保港口码头工程质量的全面提高。

篇8

1.2行政处罚依据不一致,处罚标准不合理一是各地实施行政处罚的依据不统一,处罚裁量尺度不一致。据统计,全省有9个地市主要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进行处罚;2个地市主要依据《山东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进行处罚;2个地市主要依据《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不良记录管理办法》进行处罚,其他地市则依据地方出台的管理办法、指导意见等红头文件实施行政处罚。二是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处罚标准太高,难以执行。如未办理质监手续要处以20~50万元的罚款,处罚金额太大,给企业造成过大负担,执法人员往往不敢轻易处罚,即使实施了处罚,企业也难以落实。

1.3查处违法行为的力度不够各地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对发现的违法行为,由于行政处罚程序过于繁琐,办案周期过长,在执法过程中存在取证难、程序多、处罚难等种种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只督促其整改,而真正立案进行行政处罚的偏少,执法偏弱,执法力度还有待于加强,执法人员素质还有待于提高。

1.4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情况依然存在部分建设单位未及时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施工许可等手续擅自开工建设;部分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即投入使用;部分工程不遵守建设程序,不组织隐蔽验收,压缩工程合理工期。尤其是开发区、新建城区及偏远乡镇等区域和部分政府重点项目存在上述问题较多。

1.5部分企业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部分施工企业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不到位,关键岗位不到岗履职;部分企业质量管理机构对项目部的管理弱化,投入不足,造成项目部施工现场管理混乱,质量管理体系难以正常运行;部分监理企业未依法履行监理职责,监理人员普遍不足且流动性大,监理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部分监理人员未熟练掌握标准规范,总监负责制、旁站监理工作不到位。

2下一步对策和建议

2.1统一裁量标准,积极形成部门联动一是建立统一的工程质量裁量标准,健全相关的法律规定及实施细则,简化执法处罚程序,加强地区间执法经验交流,推进各地工程质量行政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二是加强各部门间的有效联动。建议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完善质监机构与招投标、资质资格管理等部门的联动监管措施,积极形成工作合力。三是进一步加快工程各方质量责任主体的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积极实行奖优惩劣机制。使责任单位在任何一个地方发生违法行为,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招投标、资质审批和扩项都要受到制约,督促责任主体单位不敢违法。

2.2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处罚力度一是加强监督人员执法学习和业务培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格依法办事,确保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全面贯彻落实。二是规范执法程序,执法持证上岗,要求执法时必须出示证件,表明身份,坚持2人以上执法,杜绝单独执法处罚,防止越权执法行为。三是建议推行质量违规行为“连坐”制。凡对同一小区同一工程下发两次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的,责令该小区全部工程停工整改;凡对同一施工企业在省内施工的项目累计下发三次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的,责令该企业在省内施工的全部工程均停工整改。

篇9

二、建立煤矿工程质量全过程控制体系

2.1煤矿工程质量事前控制

(1)以人为本,加强煤矿建设工程施工队伍和施工人员的质量。煤矿建设工程施工人员素质与工程直接挂钩。因此,对建设工程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控制。现在,我国煤矿建设工程施工外包队员基本是农民工,施工技术高低不平,安全质量意识存在欠缺。这不仅给煤矿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带来挑战,尤其是外包施工单位管理的挑战。

(2)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质量。煤矿工程建设的材料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编制工程材料需求计划,上报主管部门审批,供应部门根据要求进行材料的采购。加工制造部门应该根据要求严格施工,技术部门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校验,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能进入施工现场。

(3)对施工方案、方法和工艺进行质量控制。施工单位必须要按照质量标准、技术和合同编制规范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作业质量计划以及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对工程测量放线进行质量控制。巷道施工测量放线是煤矿工程建设的第一步。施工测量的质量与综合质量密切相关,同时制约着施工相关工程的质量。

(5)控制施工环境和条件准备工作。煤矿施工时在井下进行施工,为了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和质量,要对施工作业辅助技术环境、质量管理环境以及自然环境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主要控制施工现场水、电、安全防护措施和职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季节性和地质条件变化。

2.2事中控制

(1)监控煤矿施工承包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严格控制施工承包单位工程质量自检系统的监控;监督和帮助施工承包单位完善施工质量控制,将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归入质量管理中,督促施工承包单位设立质量控制点,进行质量控制。

(2)施工过程质量跟踪控制: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检查,监督施工单位的质量活动,如出现材料质量不合格以及施工工艺和操作以及施工人员严重不符合规定时,应交予施工单位解决;控制工序间交换检查。煤矿建设工程关键工序完成后,必须进行检查验收。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提请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施工;建立煤矿工程质量跟踪档案。跟踪档案就是施工质量记录,它包括各分部、各分项工程。在承包单位进行工程队向施工期间应该建立活动记录,包括质检人员的质量建议和批复。对工程在料加工质量跟踪档案和设备安装记录单等等。

(3)煤矿建设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施工单位应对各个工序的产品进行自检,检验各个后提交报告。质量检验人员应该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校对,在煤矿工程的关键施工,应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复检,统一检查和验收工作。

(4)煤矿工程事故处理。煤矿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就是对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进行排除,让工程产品达到使用的前提,一般煤矿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应必备以下资料:施工图、质量记录、工程事故调查报告单。

2.3煤矿建设工程质量事后控制

(1)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工程完结后才会进行竣工验收。工程施工单位工程完成后应该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再提交竣工验收。最后组织相关单位对找图纸设计进行验收工作。并对煤矿建设工程项目质量进行评定。

(2)文件建档。组织审核竣工图以及施工技术资料,最后整理工程技术文件资料进行建档工作。

篇10

近年来,政府对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投资业愈加偏重,这推动了我国市政道路的发展,也使大量的质量管理措施应运而生。而市政工程通常情况下,反映了政府政绩、承诺及民心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施工过程中,这些施工质量管理措施没有很好的进行落实,或是在施工过程中形同虚设,出现过度重视政治,忽视技术含量,重视工期,忽略监管等不良现象。

1.2相关客观原因

①城市道路工程环境:城市道路工程一般在市内的大街小巷进行施工,施工场地狭窄,旧房拆迁量大,影响施工路段的环境和交通,给市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不便,给对道路工程进行质量的控制增加了难度。而复杂的地下管线相互交织,彼此干扰,施工时极易将其挖断,这样不仅会造成极大经济损失,还会给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同时投资费用会额外增加,给市政道路的质量控制增加难度。②市政道路工程使用设备存在问题: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需使用的工程机械种类繁多,而施工单位在确定工程使用机械的时候,目的不够清晰,选用不够周到,未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图纸等信息进行分析,不利于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1.3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违法转包

建设工程转包或者分包的现象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严重违反我国相关法律政策。建设工程转包或分包即一些借用资质进行工程建设的团体或个人参加进来。再包或分包的过程中,一些施工质量措施、技术交底办法不能很好的沟通,许多质量隐患将会爆发。

1.4监管单位的工作漏洞

对监管单位的要求不仅是工作能力上的,还关乎其职业道德。而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监管单位有时缺乏一定的管理能力和一定的施工技能。除此之外,监管人员有时缺乏职业道德,甚至和施工单位相互合作,减弱施工质量,导致施工建设现场混乱。

1.5施工单位意识薄弱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现场质量控制工作没有很好开展。因为他们没对质量观念引起足够重视,在施工准备阶段没做好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也没有很用心的进行防护,导致施工质量下降。

2.市政道路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1落实施工质量管理方法

在工程建设前即准备阶段,应先秉着科学、合理的原则,根据建设工程的施工设计图纸、施工技术工艺、工程特点等来制定工程质量管理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需落实好准备阶段制定的工程质量管理措施,并将质量管理措施的权限下放到每一环节质量管理责任人。管理责任人据此有计划的进行市政道路建设。

2.2与相关部门沟通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队应与城市交通管理、园林绿化管理、供电、供水、供气等相关部门积极进行协调沟通,创造好施工条件,防止出现影响工程质量的非技术因素,主动协调设计、监理、勘察、施工等各方面的工作,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保证工程和质量安全。施工单位需清晰地认识每一种机械设备的性能,结合建设道路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

2.3加强市政道路队伍建设

违法转包、分包现象在市政道路建设中不断出现,是因为参与人员的职业道德出现问题。对于这种情况,一方面,工程建设参与人员需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国家需制定相关法律规范相关人员行为,以法律威严的强制性来杜绝此情况的发生。当然,也需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与考核,进行必要的人员技术水平认证。使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高效地搞好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施工人员需提高质量意识,自觉注重质量的保障。

2.4加强监管力度

对市政道路建设的监管工作,监管单位需起到示范作用。一个高质量的监管单位需做到两方面,一是监管单位在组建团队时,需选拔那些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和施工经验的人员,同时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考核,使整个团队具有更强发现及应对问题的能力;二是监管人员需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另外,市政道路建设光靠监管机构是不够的,它与民生息息相关,需受到社会的广泛监督,公民应积极主动监管市政道路建设,发现问题,积极举报。

2.5做好测量放样监理工作

在道路工程的准备阶段,应要求施工方申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工序质量标准,质保体系,工人、技术人员数量,主要机具设备品种数量,施工场地准备情况,以及原材料组织情况、主要材料实验报告等。监理工程师应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并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检查现场人员、材料、机具的进场情况。然后进行测量放样质量监理工作。当沟槽开挖时,检测开挖断面,槽底高程、坡度等参数,同时还需检测边坡支护设施,认真审核并核对落实排水、雨季、冬季施工方案。要尤其做好路基工程质量监理工作,路基是城市道路的基础,是结构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度和稳定性的好坏,直接影响道路的整体质量。当路基工程大于5km时,应先做试验路段,当路基较短时,可直接进入正式开工阶段监理工作。监理部要做好设计交底的组织工作,为工程顺利进行做好准备工作。监理工程师对道路基层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理时,要严格掌握道路基层的强度、刚性和整体性。在道路工程建设中,监理工程师应在熟悉设计文件和图纸的基础上,同承包人、设计单位或勘测部门在现场交接中控制桩和水准点,并对其进行保护,一直到工程竣工验收结束。监理工程师应审核检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放样报验单及测量资料,对那些经检查合格的进行书面认可。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按照工程承包合同中的相关规定,要求施工方严格检查各道工序施工质量。未经检查合格者,不得进入下道工序。道路面层是确保整个道路工程目标实现的关键,要特别注重监测管理。道路面层是结构层最上一层,监理是注意点很多:

(1)检查好各种测桩是否齐全,需控制好边线高程、路面高程及平整度。

(2)检查混凝土外观质量,车上温度,合格后才准卸料。

(3)检查摊铺、碾压等各道工序。

(4)注意控制好碾压温度、遍数、碾压密、度及外观质量。

(5)检查好接茬、夯边的施工质量。注意粘层油的喷洒时间。喷洒油用量应均匀一致,符合设计规定。

篇11

“三制”改革以后,黄河防洪工程建设推行三项制度,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规范化程度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目前实行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有以下四级管理网络组成,即:建设单位的质量检查体系,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设计和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体系。就黄河防洪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而言,笔者以为,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有效运行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如果没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或虽然有质量管理体系但各质量管理体系之间不能有机结合,形不成有效的约束机制,无法有效运行,那么质量管理将成为一句空谈。就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并确保其有效运行,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组织保证和前提。

就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健全问题,笔者以为,应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职能部门和人员数量上的保证。各质量管理层次必须根据各自质量管理权限和具体的质量管理任务,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职能部门,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为目的,配备足额的质量管理人员,以免造成组织虽然建立,但无相应的工作人员,致使组织机构因人员不能到位而影响正常运转。(2)人员素质的保证。所配置的各级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素质,能够真正担负起相应的质量管理任务。(3)管理制度的保证。人员到位,素质到位可以说具备了质量管理机构运转的最基本的条件,但是否能够确保质量管理机构能够有效运转,尚需健全必要的管理制度,并保证其不折不扣地执行,以此来指导和约束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行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制定有效的质量管理工作运作制度,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强制性管理,确保质量管理行为的规范性和正确性。二是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确保质量管理人员在其位必须谋其政,减少和避免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发生。

二、制定完善的技术保证措施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

质量管理的技术保证措施是指导质量管理人员正确实施质量管理行为的技术保证,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质量管理方案的编制工作。质量管理方案是指导质量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计划性、前瞻性和系统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避免质量管理工作的盲目性和不系统性的技术保证,包括质量管理方针、质量管理目标、质量管理工作具体的运作程序、质量管理重点以及确保质量管理目标实现的保证措施等。参建各方必须高度重视质量管理方案的编制工作。编制质量管理方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必须根据各自的质量管理职责和具体的质量管理任务制定,包括质量管理方针、质量管理目标、质量管理重点的确定,要确保其符合工程建设实际,切实可行。二质量管理方案必须具有相对较强可操作性,避免大话、空话,确保其对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性。三质量管理方案必须周密细致,要涉及质量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保修期质量管理、技术资料管理等容易忽视的重要环节,一定要提出明确要求,确保质量管理方案贯彻整个建设过程。四是较低质量管理层次的质量管理方案必须经较高质量管理层次的管理机构认可,以确保各质量管理层次之间质量管理方案的相互协同性。

(2)完善质量管理措施,规范管理行为,确保质量管理行为的有效性。有关质量管理措施,笔者以为,主要是要致力于建立一系列的制度保证,一是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查制度,规范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所有质量检查行为。二是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制度,根据工程建设实际和具体的质量管理任务,将质量管理责任层层分解,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责任制。三是建立完善的质量奖惩制度。在建立质量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引进奖惩机制,将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行为与其经济收入挂钩,包括质量指标奖、优质工程奖及一些必要的处罚决定等,并保证其不折不扣地执行,最大限度地促进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

(3)正确理解和把握设计意图,准确运用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在建设实施过程中能否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设计意图和准确运用质量管理规范,是关系质量管理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对设计意图不能正确理解或不能准确运用和把握质量管理规范,就会失去质量管理的基础与原则,质量控制就会偏离方向,发生根本性错误。就正确理解与准确把握设计意图,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高度重视图纸会审和图纸确认工作,对建设项目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技术标准、质量要求吃深吃透,为合理进行项目划分和质量管理要点的确定奠定基础。二是建设实施期间要高度重视设计变更文件的处理,根据设计变更情况随时调整质量管理措施。就质量管理规范的准确运用问题,一是严格执行设计文件中规定的质量管理规范。在工程设计中对适用的技术规范一般均有明确的说明,其在工程设计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和质量标准均与所提到的技术规范相符,应该作为建设实施过程中质量管理的基本依据。二是根据工程建设实际和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合理运用规范。“三制”改革以来,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性越来越强,有关工程建设管理法律法规、规范规定相继出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部门规定等应运而生,而上述规范规定从编制的原则、编制的方法、编制的深度,编制的立场、编制的时间以及对工程建设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上均不尽相同,甚至有些国标和行标在某些方面还有相矛盾的地方,这就为工程建设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正确运用和把握带来一定难度。这也是在质量管理中遇到的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鉴于上述情况,笔者以为,在运用规范方面,应掌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坚持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同一时段内颁布实施的规范,应首先执行高级别的规范,尤其是当行标和国标发生冲突时应执行国家标准,部门规定与行业标准发生冲突时应执行行标。二是从颁布实施的时间上看,同一级别的规范规定,颁布实施较早的要服从颁布实施较晚的。因为最新颁布实施的规范规定大多是在以往规范规定的基础上吸收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修编而成的,应该对工程建设实际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适应性。三是从规范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上讲,较高级别的规范一般原则性较强,大多是从宏观方面进行控制,相应的其可操作性相对较差,而级别较低的规范的可操作性则相对较强,因此笔者认为:在两规范没有原则冲突的情况下,为便于操作易使用级别相对较低的规范。

(4)配足配齐必要的检验、检测、测量、计量等仪器设备,并要随时注意对仪器状况的控制,以确保各种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质量检验仪器设备,是评价施工质量的物质基础,是人们赖于检查施工质量的必不可缺少的工具,高质量的检测仪器,能真实地反映施工质量,提供准确、可靠的质量数据,从而引导人们正确地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原因,进而提出正确的修正措施,以达到控制施工质量的目的。相反,检测仪器不准,施工质量就无法得到控制,更谈不上质量保证。为避免因质量检测仪器缺陷而导致施工质量控制偏差,一是参建各方必须具有独立的质量检验、检测仪器,具备平行检验、检测的能力。参建各方要依据各自的质量管理职责和具体的质量管理任务,配备独立的质量检测、检验仪器,保证检测手段的独立性,监理、施工、质量监督等参加各方在检测工、器具上不能相互依赖。二是在质量检验、检测仪器的配备数量上必须满足质量检测的需要。同时,必须根据所检测工程的需要和有关规定的要求合理配备检验、检测仪器,不能以相近和类似的检测仪器代替。三是必须确保检测工、器具的完好性,以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参建各方在使用前必须由权威部门进行必要的效验和率定。同时施工期间加强定期与不定期的效验和率定,确保检测工、器具的保证率。

(5)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质量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从而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保证率。从检测仪器、检测手段、人员管理、资料管理等诸多方面,力求实现最大程度的现代化、科学化,从而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保证率。

三、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思想保证。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健全和各项技术保证措施的制定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但确保各级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到位,在整个质量管理活动中可以说是第一位的,是确保组织机构有效运行和技术保证措施得以真正实现的基础,是确保质量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思想保证。就如何保证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到位,笔者以为有如下几点:一是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意识,保证质量管理人员从主观意识上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并愿意为搞好质量管理而努力。二是加强现场意识教育,借助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加强质量意识的现场教育,实行“三不放过”的原则,即“问题查不清不放过,问题得不到处理不放过,责任人受不到教育不放过”,最大限度的提高质量管理人员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创优”意识和“精品”意识教育,形成“敢为人先”的质量管理氛围。

四、质量管理过程中应重点抓好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各质量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

现行的黄河防洪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自上而下有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建设单位的质量检查、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设计和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四个质量管理层次。各质量管理层次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但是由于管理层次、管理任务、管理责任的不同,决定了在管理方式、管理组织、管理的角度及实际运作上又有所不同。因此要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转,就必须处理好各质量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是必须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各质量管理层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避免出现各行其是,互不干涉,丧失各管理层次之间有效的制约和约束机制。二是必须充分认识到各管理层次之间的相对独立性。要确保各管理体系真正能够独立运行,尤其是较高的管理层次,不得随意干涉较低管理层次的质量管理行为。各质量管理体系一定要根据各自的质量管理职能和权限,准确定位各自的管理行为,做到到位而不越位,避免造成各质量管理层次之间职责不清,运行不畅。同时各质量管理层次之间不得相互依赖和相互“替代”,包括质量检测频度、质量检测仪器的配备和使用均要确保其完全的独立性。

(2)要高度重视关键环节的质量管理

篇12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管理

一、基层水利常见的问题

1.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

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区)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2.技术资质不具备多种职能融一身

设计单位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勘测设计任务,监理单位依照核定的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监理任务。基层水利部门管理范围窄、级别低、直接面向农村,其职能不单纯是行政管理,技术服务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兼有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监督等多种职能,但一般不具备相应资质。

3.设计施工不规范因陋就简意识浓

小型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需要。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

4.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太落后

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有的甚至从思想意识上就根本没有这根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国家的有关规定

1.工程建设质量分工负责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部门监督。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质量监督机构履行政府部门监督职能。

2.注重科技进步和质量管理

有关工程建设的单位都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努力创建优质工程。

3.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

大中型水利工程以及配套和附属工程,要按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地方小型工程,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三、建议

鉴于基层水利部门的现状,短期内在县(区)级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水利设计、水利监理单位也有难度,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大势所趋,不能含糊,小型水利工程也要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全程质量监控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开发人力资源培养行家里手

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

对基层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乡镇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2.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在小型工程立项时也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讨论,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基层水利部门需要综合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在工程施工时,做好“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工作,用经济手段制约建设各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的目的。

3.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

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需购置必要的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严把材料、设备的进货关。批量购置的材料、设备等,要根据国家、部颁技术标准先检测后使用,不合格的不使用。加强施工质量监测。对重点工序和部位,设置质量监控重点;对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严格监控施工质量;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嘴勤”。通过实测、实量、实敲、实弹等手段,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增加质量监控的说服力和威慑力,减少或避免工程质量评价中的错误、纠纷和矛盾,减少工程的弊端。

4.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永续利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