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43: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课堂教学改革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和研究教育教学工作,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校本研究,最实效性价值就在于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努力探索解决教育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从1992年以来,我校引进了“上海青浦区”教学教改经验,在广大教师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的一些成功经验。1999年——2001年我校数学组开展“用变式方法推进创新思维发展”的研究,在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转变了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被评为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并在省教科所立项。2002年元月至2004年我校数学组又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进行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和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围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目标要求,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和特点,通过课堂教改实验,课外训练和第二课堂等形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进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模式的教改研究,被市教科所评为教科研成果二等奖。通过教科研实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学习能力。同时,受益的还有所有参与实验的老师,他们由不懂得教育科研是什么到成为教育科研的骨干,为我校已被批准立项的国家级研究课题提供了素材,也为新课程在我校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尝试和推广“共性化教案,个性化教学”,提高备课质量。
我们数学组共27人,其中4位是学校领导,尽管学校领导事务较多,但黄校长和唐主任亲自挂帅,坚持提前一周备课制度,坚持中心发言人制度,为形成集体教研的合力,发挥人多智谋广的优势,每周四下午的集体教研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集体回顾,讨论上周教学的得与失,进行四思:“思得、思失、思效、思改”,分析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制定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第二步:说课评课。我们每一周都有一位同志上一节研讨课,由该同志对所上这一节课详细说课;说教材地位;说教学目的;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设计;说学法指导;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艺术;说作业布置。其它同志要对该同志所讲的课进行认真评课,不但要评成功之处,更要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足之,需怎样改进,达到共同提高。
第三步,中心发言。由中心发言人对本周所讲授的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易混点,教法建议,导学程序,学法指导,作业设计,辅导计划,做详细说明,然后学科组成员讨论,补充,完善,认真研究这一部分内容在中考中达到什么目标要求。如何精选例题、习题,如何优化课堂结构,形成共性教案。
三、开展课堂教改实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基本途径,也是我们教改实验的主阵地。我们的课堂教改实验分四个方面进行:
第一方面,突出如何在概念课中进行问题情景教学,情景展示生活化。
数学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三大特点,使得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单调,枯燥乏味,容易产生畏难的心理甚至厌学的情绪。这就势必造成平时我们教师花了很多精力去教,学生也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学,但效果仍不理想的境况。那么该怎样改变这一境况呢,我们就对症下药,标本兼治,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借助生活体验,化难为易,轻轻松松学数学。例如我们在上《代数式》、《函数》、《众数、中位数》、《方差》等概念课时,采用“问题情景——合作讨论——理性概括——应用创新——反思提高”五个环节来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结合生活知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
第二方面,突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多样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方法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学生往往更易掌握。学生一般都爱动手操作,爱自己发现,爱探索,所以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加强演示操作,使学生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茅塞顿开,学习兴趣递增。例如今年中招考试第一题选择题第(3)题选择路径问题、第(4)折纸问题、第(6)靠梯子问题等都对学生动作操能力,应用意识,创新学习能力培养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更好的做法是学生能亲手实验,如图片折叠游戏,动手操作等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有机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学习能力。例如我们上《矩形》这一节课时,先由学生观察实物形象,然后演示教具,再由多媒体展示画面,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使他们亲自体验矩形的画法,形成矩形概念,再由学生观察测量身边课本,作业本,课桌的边之间、角之间和对角线之间有哪些一般平行四边形所不具备的性质?再进行折纸游戏,分组讨论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实验的演示与操作,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讨论回答,使学生对矩形的概念,会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全面深刻的了解,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三方面,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在课堂上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即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的,外向的,开放的,并能激发学生灵感的场所。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挑战:一是敢于向教师挑战,鼓励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敢于向课本挑战,鼓励学生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三是敢于向权威挑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否定权威的结论,实践证明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关键就是在于教师要真正放下架子,抛开条条框框,放手让学生求异创新。
第四方面,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应用意识,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据上述要求,新教材扩展了应用教学的内容。例如新教材增加了各种练习形式和大量精美的插图,生动形象的语言,显得图文并茂,直观形象,情节生动,如做一做、听一听、说一说、试一试、玩一玩、想一想、练一练、摆一摆、猜一猜、读一读、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更符合学生的口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结合课本的内容,适当增加数学应用性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态度。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图象”时我们设计了以下应用题,一家庭(父亲、母亲和孩子们)去某地旅游,甲旅行社说“如果父亲买全票一张,其余人可享受半票优惠”,乙旅行社说:“家庭旅行算集体票,按2/3的原价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是一样的,试就家庭不同的孩子数分别计算两家旅行社的收费(建立表达式),并讨论哪家旅行社更优惠,请你由图象表示。该题以“家庭旅游”为背景,让数学走进千家万户的实际生活,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掌握数学知识,能给你带来许多便利乃至实惠。在这一方面,我们分别上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和《二次函数应用》研讨课,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如体育运动,方案设计,面积计算,商贸获利,建筑设计等等,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内驱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动脑、动手是学生在主体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体现创新教育的数学教学首先是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的再创造的主体活动。比如数学建模、逻辑推理、分析计算、理解应用等自主学习活动;剪纸、折纸、测量、拼图形、造模型、做统计等主体实践活动;独立思考,合作研究,自由发挥的探究性活动,为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为此,我们每学期都进行一次数学小制作,撰写数学小论文,编写数学应用题和实习作业,学生在做数学和用数学中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1.听。学生听老师讲,老师听学生的反馈信息。
2.看。老师指导学生如何看化学实验、图表、录像、模型、社会现实等。
3.读。老师指导学生如何读课本,学会划线、标记、摘录等读书方法。
4.讲。老师精讲,学生多讲,讲化学知识,提化学疑问。
5.思。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
6.议。引导学生质疑、析疑、释疑。
7.做。教材中实验有的让学生独立完成,有的要求学生分组完成,制作要求较高的可以师生共同完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8.练。各章节内容练习,各种操作技能训练。练能巩固知识,练能掌握技能,练能增强体验。
通过学生的耳、眼、嘴、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实现听、看、读、讲、思、议、做、练等教学功能的有机结合,把学生的主体作用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改变了老师过去“一统天下”、“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改变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的现象。
二、重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学力培养
以学生发展为本,向学生介绍化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环境、资源等方面的联系,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况,进行多边信息交流,建立群体合作学习关系
“课堂教学是传递信息的场所,也是交流信息的阵地。只要围绕教材中心,能为学生提供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内容,都应当看作是课堂交流的信息。情况的创设最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有趣的实验、典型的案例、贴近实际的生活、备受关注的社会焦点及热点问题,以及一些新科技、新发明等。学生对这些比较熟悉,有亲和力,又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想象力。
原电池的原理: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
两块相连接的电极
原电池的组成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
电解质溶液
问题:
①下列装置哪个属于原电池?
②前述原电池在实际应用时有什么不足,你能改进吗?
通过创设的教学情景,学生善于合作、乐于交流、共同分享,改变了传统座位制,改变了重知识结论的记忆,轻问题探索过程的现象。
四、尊重和重视学生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1.尊重和重视学生个体差异。一是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差异,不追求平均发展,不搞“填平补齐”,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优发展。二是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教育中要尽可能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或潜在的创造力的火花,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
2.面向全体学生。知识的传授、问题的设计、练习的安排、技能的训练等要尽可能地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因材施教,区别指导,分层教学。
五、体验成功,让学生素质获得全面发展
成功的体验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稳定的情绪情感、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以及自尊、自信、自强、自爱和乐观进取的精神。过去的教学忽视了学生个人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使不少学生积累着学业的挫折、沮丧、失败,导致他们厌学、弃学。因此,在教学目标上,应体现知情、意、行教育的融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不同水平、不现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进步,都能有成功的机会,从而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学习,自己会学习。
六、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的本领
化学教学,不但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必要时还要“与之同渔”,把教学的主要任务转移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上来,实现教法向学法转移。要求学生摒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听课、记笔记、做小结、复习抓点、归纳综合的方法,学会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应用信息、评价信息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如在讲CI2与碱反应时,先讲解Cl2与NaOH反应的方程式,再用类比法指导学生写出CI2与KOH、Ca(OH)2等反应方程式,并总结出反应规律。
参考文献:
[1]唐力.化学教学论与案例研究[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1.335~339.
二、稳步推进,确保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成效
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力军,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让教师具有危机感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紧迫感,促使教师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一年多来,我校语、数、英三大科组的教师都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之中,虽然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但也收获了一定的经验,特别令人欣慰的是,年轻教师正在茁壮成长,教育教学等方面能力及水平显著提高。
1.加强学习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相关理论及课改成功的经验,转变思想观念。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途径,坚定教师进行课改的信心与决心;通过组织教师研讨学习,总结经验,分享课改过程中的成功喜悦;共同探讨遇到的问题,群策群力,寻找解决方案,不断加深教师对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认识。
2.课堂教学改革的落实需要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
只有按实施方案规定的步骤稳步实施,边实施边检测,边检测边分析,边分析边改进,边改进边提高,循序渐进,努力追求实际效果,才能逐步把经验上升为理论,把问题上升为课题。
3.改变备课模式
组织实施集体备课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集思广益,认真讨论,充分发挥同科同级科任教师的集体智慧,依据教材教纲考纲,结合学生实际,精选内容,精选题目,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老带新,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4.坚持听课评课。作为校长
,要深入课堂,掌握课堂教学改革过程的第一手材料。没有调查研究,不深入课堂,就没有发言权。在听课评课时,要注重挖掘教师教学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鼓励教师不断改进方法,帮助教师寻找适合于本班学生实际的有效教学途径,树立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教师打造激情课堂。
1995年5月正式提出此项改革课题方案,在山东省部分中学试验。第一批试验点81处(校),包括初中和高中,以初中为主。1996年6月召开第一次专题研讨会,此后第二批试验点310处(校),共计391处(校)。1997年5月召开第二次专题研讨会。1998年6月,经三年试验,进行了总结,此后该项改革成果扩大到全省范围。1999年3月省教研室确定在全省中学语文教学范围推广该项改革成果。
二、改革依据
(一)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必须予以改革。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几十年来,其基本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析为主”。近几年来,有些教师开始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不可能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试图增加一些诸如阅读、提问、讨论等语文训练。然而,大多数的语文课实际上仍是教师讲析占用绝大部分时间,阅读、提问、讨论等训练流于形式,或者说只是一种“点缀”,在整堂课中只是占有很次要的地位。
这种“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其主要弊端有二:
1.它违背了中学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和特点,背离了中学语文课应以训练语文能力和打好语文基础为主的基本目标。
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例如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人文性、形象性、综合性等多元的性质和特点,但是,其中总有一个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这就是它的基础工具性,由此派生出来的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也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目的任务,应该是打好语文运用的基础,掌握语文这个工具,运用这个工具去读,去写,去说,去工作,去学习,去交际,具体说,即为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教学目的”部分的前几句话,即:“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语文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把这作为基本的目的任务,符合学科本身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同时也不排除思想教育、人文教育、审美教育,乃至视野的开拓,智力的开发,等等,而几十年来通行的“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背离了中学语文教学学科本身基本性质特点,排除了实现教学目的任务的基本形式——训练性,教师一味地“讲”,抹煞了学生的“练”,正因为如此,几十年来这种“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忽略了“训练性”,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成为解决提高教学效率问题达到语文教学基本目的的主要障碍。
2.它抹煞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排除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完全处于学习的被动位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教育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国家的建设人才”。现代国际上先进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赞可夫、巴班斯基、苏霍姆林斯基等都主张“学生的活动是教学过程的特征之一”,“教师的重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我国语文教育大师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老”也一贯主张教师的教学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教育思想的体现,从形式上看,一上课开始就是教师讲析,教师几乎是滔滔不绝地一直讲析到下课,有的课仍然是教师的讲析灌满堂,多数课教师讲析占据3/5或4/5以上的时间,而学生读、写、听、说训练仅占1/5左右的时间,而且不少教师讲析的内容并没有“讲在点子上”,有些是学生已经懂了或学生自己能够弄懂的内容教师仍在讲析,有些教师讲的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正因为如此,不少的课教师侃侃而讲,而学生昏昏欲睡,或者说教师讲得天花乱缀,而学生听的是二目圆睁而眼大无神,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多大的收获,语文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
(二)实行“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是普通中学基础教育的性质决定的。
中学的语文教学与中专的、大学的语文教学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相同的一面在于都是重在语文方面的学习,不同的一面在于中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除了学习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之外,必须具有一定的或基本的语文运用能力(或称技能),而且要达到基本过关的要求,以适应将来到高校学习或到社会上工作的需求。而这种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单靠“讲析”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训练才能奏效。吕叔湘先生说:“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技能,没有什么不同的性质,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活动更加复杂罢了。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不正确就不能获得所要求的效果,不成其为技能。不熟练,也就是说,有时候不正确,或者虽然正确,可是反应很慢,落后于时机,那就不成其为技能。”(1963年4月《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中学阶段要打下一个基础,要学会使用语文的基本技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完成,才能达到“准确”、“熟练”的程度。
(三)实行“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是语文教学的学科性质、特点及目的任务所决定的。
语文教学的基本性质、特点如上所述,要体现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特点,完成语文教学基本的目的任务,单靠“讲析”是不行的,必须通过适当的“训练”才能达到。叶老说得很清楚:“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717页)“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必须废除现在通行的逐句讲解的方法。”(同上,第83页)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所以一般称为工具课。”“中学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是教会学生使用现代语文。”(1963年4月《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张志公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是个工具,进行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因而是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工具,是进行各项工作的工具。……凡属工具,最重要的是准确的操纵它,熟练的运用它,只有这样,它才好好的为我们服务。”(1963年10月《说工具》)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的目的任务,叶老、吕老、张老“三老”还有很多方面的论述,他们的观点是一致的,也是一贯的。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只有排除“教师讲析为主”,实现“以学生训练为主”,才能正确地体现语文课的基本性质特点和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
(四)实行“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为本”的新教育思想的体现。
凯洛夫的旧教育思想是“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知识为中心”,赞可夫等的新教育思想是“学生为中心”、“多渠道教学”、“培养能力为重点”。新的教育思想主张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出发,归宿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起主导作用,但是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一堂课如果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处于听教师讲析的位置,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去讨论,去动手练习,那么,这堂课就好像演戏一样,课堂这个舞台全被教师的活动所占据,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是无论如何难以培养起来的。关于“学生为本”的思想,叶老曾说:“怎样启发学生使他自觉地动脑筋,是老师备课极重要的项目。这个项目做到了,老师才真正起了主导作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92页)“如能令学生于上课之时主动求和,主动练习,不徒坐听教师之讲说,即为改进教学之道。”(同上,第733页)。“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和,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语文教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要相机诱导。必令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善教者也……”(同上,第745页)(吕叔湘先生、张志公先生关于“学生为本”的思想论述不——引述)综其这些语文教育大师所述,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思想是实行“以训练为主”教学模式的重要依据。
三、改革内容和特点
(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工作,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尽量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在教学时间的把握上,切实把教师的讲析压下来。把学生练习的时间增上去,教师所有的讲析、提示、启发、扩展、总结等全部活动时间,尽量加以精练,力求压缩在整课时间的1/2左右。而学生各种训练活动(包括读、写、听、说、思等)尽量增多,提高到1/2左右(有些课可以变通处理,并不那么绝对)。
(三)训练的内容精心选择。包括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能力和语文习惯的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美育、智力开发等等,从中加以精选,恰当的确定训练重点。
(四)训练的方式从实效出发,精心安排,多种多样,生动活泼。包括阅读、写作、解说、讨论、辨析、鉴赏等等,这些训练可集中,可分散,可交叉,灵活和谐,不拘一格(绝不是只限于问答和做练习题)。
(五)训练的基本模式有两种:①“三段式”,即教师提示——指导学生训练——教师答疑小结。其中“教师提示”包括说明教学目标、提示教学要点、简介教材内容和有关知识、说明教学过程,等等,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指导学生训练”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可在学生训练中启发、诱导、答疑,一般控制在25分钟左右。“教师答疑小结”包括教师集中答疑、知识梳理、加深扩展、深化讲解,等等,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②“交叉式”:“讲讲练练,讲练结合,贯穿始终”,此模式不截然分成三段,而是采取多种方式,讲练交叉融合,但总计学生训练时间不应少于1/2。
(六)实行“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切实端正教育思想,树立三个基本观念:①“学生为本”的观念;②“以训练为主”的观念;“重在培养能力”的观念。
2.不应误解为全盘否定教师的讲析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讲析还是必要的,但要讲得少而精,讲在“点子”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认真备课、确定教学目标、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精心确定训练内容、精心设计训练方式、恰当的启发诱导、解答疑难问题、对当堂所学知识的疏理巩固,等等。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
3.教学模式除上述两种外,还可有若干变式。例如单元教学,可一课时多讲一些,另一课时多练一些;有的课可集中训练诵读,有的课可集中进行两篇文章或几个片断、几个问题的比较,有的课可集中进行讨论辨论的训练等等,不拘一格。
4.各项训练应扎扎实实,讲求实效,切实防止“花架子”的形式主义。其中关键在于精心选好训练内容,精心设计好训练形式。
5.要体现“大语文教育”的思想,训练要适当向课外延伸,课内外结合,巩固课内训练的成果。
四、改革效果
(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的沉闷局面
实践证明,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读、写、听、说、思,可以积极主动的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学习和训练,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完全处于主体的地位,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时间,没有“思想开小差”的机会,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座谈会上学生说:“过去课堂上光是老师讲,我们学生只是听,不愿听的就不听,思想常开小差,现在有读,有讨论,有发言,有写,觉得有事做了,挺有意思,上课很有兴趣。”“过去,老师讲的东西有很多我们都不愿意听,有些内容我们都懂了老师还在讲,而不懂的地方老师却不讲了,这样我们都不愿意上语文课,现在我们可以先自学,再提出问题让老师解答,觉得很有收获,现在都愿意上语文课了。”“现在老师讲的虽然少了,可是都是讲的重点,我们有主动学习的机会了,这样上法好。”这些发言代表了大多数实验班学生的意见,这一改革使学生有了学语文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改变了过去那种语文教学沉闷的局面,这是最大的效果。
(二)学生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得到了较快的提高,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全面的语文素质
这项改革,使学生在课堂上增加了阅读(包括朗读、默读等)、写作(包括仿写片断、编制课文结构提纲、书面回答问题等)、说话(包括口头答问讨论、到讲台上解答)的训练机会,并且学生能经常地自己查字典、词典,经常地边读边圈画,经常地写阅读心得体会,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经常的大量的训练,各项语文能力和语文学习习惯迅速提高,课后、课外学生自学的能力和自觉学习的意识得到了加强,由于在训练中学到了许多学习方法,教师不在的情况下,学生也能有效的自学。老师说:“这项改革通过大量的训练,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学习习惯、自学能力、语文素质等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这对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用的。”
(三)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如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老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等。
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经常遇到发生的物理现象,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四、加强实验教学
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公布,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的结果,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此外,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位好的在教演时演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五、坚持强化训练
现行物理教科学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初学者对“米/秒”、“千克/米”等单位感到陌生抽象;学生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对概念的多样性很难适应,又如,“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这对于刚入物理门槛的初中生的确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差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差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在强化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每一条的预习提纲先预习新课内容,上课首先检查预习情况,课后应要求学生把上过的课文复习一遍,对课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彻理解的前提下再做作业,做作业时应该注意力集中,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去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从一开始就查漏补缺,对差生紧盯狠抓不放,不让一个人掉队。
六、引导阅读理解
物理定义、定律一般是客观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因此,老师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这里“垂直”一词就是关键词。又如在讲光的折射时,让一束光通过玻璃槽盖子上的狭缝,斜射到水面上,这里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词。
在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性的词自己找出来,把学生的阅读感觉从模糊的总体转变到精确的定位上来。在这些关键处放慢阅读速度,从字面意义理解物理实质。此外,老师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去阅读,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对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一些感性知识的积累,如在学习惯性之前,先布置一些观察思考题:(1)观察用脸盆泼水的动作过程和发生的现象;(2)坐公共汽车,突然开车和突然刹车时各有什么感觉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惯性概念时就觉得容易接受,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七、发展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联想,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把学生置于是非徘徊中,诱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挥其创造性。比例:在初三的串、并联电路实验后,利用串联电路中只要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中没有电流这一特点以及电键与用电器一般只有串联这些学生已有知识,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电路有一个电源,一个电键K,两个灯泡L1,L2,这两个灯泡串联,当电键K断开时,L1、L2均发光,但K闭合后,L1不发光,L2发光。这种情况可不可能存在,画出可能的电路图。由于已有知识的干扰,就将学生置于“矛盾”。学生只有敢于想象,冲出“电键只能与用电器串联”的定势,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八、注重学用结合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0引言
学校体育学是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培养各体育教师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只有牢固地掌握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提高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因此,必须重视在学校体育学的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l把握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环节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陈旧的教学方法培养不了创新人才,教学方法的改革,目前仍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不少教师还是习惯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原始教学模式;习惯于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满堂灌的方法。其根本原因是对教学改革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对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认识缺乏深度。教学方法改革表面看似一种形式,其实质却是教学观念问题。
1.1转变教学观念是搞好《体育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提
转变教学观念、确立新的教学价值观,要把教学着眼点从在校期的时空转向受教育者终生。所以《体育学》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为重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此引导学生把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1.2提高教学质量
进行《体育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其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以教为本:并广泛阅读,收集最新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全面了解国内外体育教学的最新动态;特别要注意吸收一些国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
1)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材时,在不忽视教材给学生获取知识价值的同时,重视内含于教材的文化价值,并利用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去促进学生社会主义伦理道理观念的形成。2)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趋向为主线去设计教学方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心理认识的统一:强调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性和外在实践性的统一。3)在进行教学研究时,既要认真探讨理论教学的研究,要重视实践教学的探索。要克服那种单纯追求学生的外在技能水平。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建立以运动实践为手段,不断增强体质、传授体育文化、培养体育意识、增强创新能力的统一协调发展的新型教学体系:同时要把理论教学研究和实践教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1.3学生自主学习是《体育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保证
课堂内外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铸造素质,主要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学生学习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而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只能在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包括阅读有关资料、书籍,以期达到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目的。
1)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靠教师的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是在自主学习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的激励和指导,否则就不能持久。因此,在教学中应经常灌输“三带”原则。带脑子:一边看书一边想问题;带本子:记录重要经验和信息;带票子:复印有价值资料。这样学生可以搜集大量课外资料,课上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就显得活跃,有利于拓宽知识面,提高素质,增强能力。2)教学相长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如果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得死死的,没有或很少有自,那么也就用不着自己去动脑子、想问题,一切惟命是听,那还有什么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言?正确认识和看待学生、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是搞好教学改革的先决条件。学生在教学中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每一节课均提出一些问题和学生一起商量探讨;同时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磋商、彼此取长补短。这样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情感,有利于在轻松愉快之中做学问、求知识、炼素质、长能力。
2抓住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内容认真开展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的内容十分丰富,且涉及面广、难度大。通过这几年对《体育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我本人总结出一下几条经验。
2.1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课前一个“思”字每节课上课前l0分钟,在黑板的左侧.板书3~5个“思考与讨论”题,内容一般为上节课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也可为课外阅读到的有关内容或者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以此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角色.自主地积极地阅读教材。想问题。写提纲,激发学生进行个案钻研:从而克服学生上课前思想涣散,精力不集中的状况。
2)课上一个“论”字。上课后,用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上台发言,展开讨论?一个同学讲述的同时,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高了表达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助于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课中一个“讲”字在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将有关的疑点进行详细讲解,强化“传道、解惑”功能:并就该节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进行小结,使学生能举一反,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自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主动、深入地进行钻研,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巩同教学成果
2.2认真抓好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改革
《体育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课堂内的理论教学与课堂外的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体育学》教材本身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其教学才有生命力结合教学实践,特别是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课和本校一年一度的讲师、助教教学比武课的现场.把学生带出去实地观摩学习,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1)通过学生亲临教学改革的现场观摩学习.有效地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巩固了课堂教学的成果,同时也使学生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从而更进一步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通过现场实践教学的熏陶,使学生有超前步入社会的感觉,增加了紧迫感、责任感。这样学生就能更积极地投身到课堂教学之中,认真地探索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就能更主动地了解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作用,体现出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素质的提高及能力的培养。
2.3利用各种先进技术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
2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课堂教学改革对策
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学应该采用合理的对策,主要从加强学校的管理制度、合理使用远程教学方法、教研室按时按照正确的方式方法完成教研活动、加强教师正确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正确地选择学生的使用教材与习题课本这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2.1加强学校课堂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设备也不断增多,教学器材也有了新的面貌,这些设备的上市,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例如计算机专业课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条件下,学校提供专业微机室,批量的电脑各就各位,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与学习环境。学校要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因为微机自身的体积较大,教师在主机前授课过程中,由于视线受到阻碍,很难观察到学生们在下面有没有搞动作或是溜号的现象,所以上计算机实践课程的时候,学校应该增加教师的数量,以便更好地管理课堂秩序与学生的听课质量。还有一些其他的科目,在新设备仪器的使用时,应该注意其人身安全,并保证设备仪器不被损坏,也需要增加老师的数量,并不断进行安全教育。网络技术也被广泛使用,学生的手机现在都已升级为智能化手机,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学生在教室上课时,一边听课一边玩手机的现象,学生们用手机打游戏、看电子书、上网聊天、看电影的现象越来越多,学生本身自制力差,因此学校应该控制网络在教学楼附近的信号程度,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对学生上课违纪的现象进行严格的惩治,杀一儆百,使学生不敢大肆妄为地目中无师。通过加强学校对课堂的管理制度,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更加认真,学校的教学才会顺利完成。
2.2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正确使用
现代教育技术中最常见的就是多媒体的使用,以前的教学中都是主要以手写教案为主,在教学方法,教学课程标准前提下进行的。现代的教学材料基本都是以电子版为主,比如电子版教案、电子版教学计划、电子版作业等等,教师用多媒体的教学取代了板书板图,甚至有个别教师连说话都懒得说,一味地给学生播放幻灯片,让学生在下面记笔记,这种对多媒体的使用是不正确的行为,多媒体可以将一些抽象的事物的形态用幻灯片或视频进行播放,目的是将物体状态更形象地浮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对知识内容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如果教师用多媒体直接把教案内容放映在屏幕上,那么对教学有什么意义呢?学生会感觉更加枯燥与乏味,而失去学习的欲望。适当的板书板图可以增加教师的基本功,可以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教课内容有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2.3学生教材的合理使用
学生的教材是一直陪伴在学生学习身边的伙伴,教材不仅是教学工具,还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图书馆里的书籍是越来越多,新颖的版本越来越吸引人们,那么学校到底该为学生们选择什么样的课本作为教材呢?首先学校应该认真地谨慎地选择学生的使用教材,教材一定是正规出版社出版的,要满足学生与老师的共同需要,掌握教材的难易程度应适中,更好地使更多的学生受益;其次,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吸引学生,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更要有良好的科学性、灵活性、拓展性、合理性及正确的逻辑关系,使学生能够在自学的情况下,不被知识内容错误引导而混淆;还有在选择学生的习题册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习题册,要选择题材多样,题量适中,内容广泛既丰富的习题册,既要达到练习的目的,又能使学生接受。
2.4远程教学法的合理使用
在现代教学条件不断进步的情况下,远程教学法也陆续出现在了教育教学中,远程教学有课堂远程教学,还有课下远程教学。课上远程教学就是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远程的技术,接受国外或者外界的教学模式,学习国外或外界的先进的科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同于其他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教学中可以随时随地向老师进行提问,老师会及时给出正确解答,但是运用课堂远程教学方法的课堂上,学生就不能及时提问,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这种教学也必须要求有指导老师在场,需要在教师接受远程教学之前给学生们讲一下学习的要求,让同学们及时将自己发现或遇到的问题记录在自己的课堂笔记上,过后再与指导教师沟通,请指导教师为学生们辅导,并且指导教师要安排作业,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课下远程教学法,是学生在课后自己上网连接远程课程,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习更多教师的讲解,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只适合学生自己自发的学习,不适合运用在教学中,因为学生课后很不容易积极地找时间去认真地学习。
2.5教研室教研的活动计划的运作
在现代教学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课标不断革新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出现各种各样的现象和问题,所以必须要加强教研室教研的教研活动。各个学校教研室都有一定的工作职责,教研室是承担教学任务和教学管理任务的,教研室在教学领导的带领下,完成相关专业的教学及教学管理任务。及时地组织相应教学活动,积极认真地研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教师的管理工作,不断督促教师应严格教学,并应监督教师的教学情况,检查教师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在现代教育的条件下,使教师不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积极努力地以学生为中心。相信在学校、部门、教师的不断努力下,一定会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的评价系统,对教师做出正确的评价,使教师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不断扬长补短,吸取经验教训。相信在教师不断的努力下,教育出来的学生也一定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不论是学习、自身文化素质、职业素质等都会得到提高。
公共艺术选修课主要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初步了解与我们日常生活具有紧密联系几种主要的艺术表现形态,例如音乐、美术、书法等,对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进行学习和欣赏,把握不同艺术类型的特点和审美要求,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目的。所以教育学论文,目前全国高校普遍都开设了公共艺术选修课,把开展艺术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正逐步被全社会认可和接受。
但是,我们同时看到,目前高校中开设的选修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认真探索。例如,相关教材缺乏,教学难易程度很难把握;教学手段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监控体系不完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等核心期刊。尤其是对于地方性高校来说,除了面临上述问题之外,还存在着教材缺乏针对性、艺术教学中的地域性内容不突出等问题。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育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阵地。要想解决目前地方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学论文,我们认为,可以从课堂教学改革这一角度入手,积极探索提高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有效途径。
我们认为,地方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的课堂教学,应该从以下环节来进行改革:
1.努力改变专业课课堂教学中以传授知识和技巧训练为中心的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在轻松自由愉悦的状态下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修养。
选修课与专业课的教学目的不同,选修课主要是针对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开设的,是通识教育,不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训练,主要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部分非专业学生的兴趣爱好,或者发展他们某一方面的才能等。在现阶段,很多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教学,普遍使用的是艺术史论方面的教材教育学论文,这就造成了过于专业化而忽视了非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影响到选修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认为,公共艺术选修课应当以欣赏具体的中外经典艺术作品为主要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学习和了解艺术作品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深入领会艺术作品内在的文化精神和人文思想,获得美的享受和感悟,提高审美修养。
2.广泛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包括声像资料和影视艺术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教学活动,必须要兼顾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核心期刊。在这一过程中,仅凭老师枯燥的讲解显然无法实现上述目的教育学论文,这就需要借助声像资料等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对艺术作品或艺术现象进行全面而精准的展示和解读,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发展规律的理解。例如,在中国绘画作品鉴赏中,采用幻灯片的形式进行讲解,可以极大拉近学生与美术作品的距离,提高学生对于绘画作品的兴趣。
3.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的普及和教育活动。目前,国摘要举措。可以采取与本地政府文化部门、博物馆、展览馆、文化艺术院(团)、风景名胜区等机构共建审美(艺术)教育基地,实行多样化的开放式的实地教学,采取实地参观、考察、研究、赏析等方式,加强本地民间文化艺术的普及和教育活动,丰富和扩大学生的视野。
4.通过撰写论文、课堂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保证教学效果,应重视对艺术作品欣赏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学论文,注重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活力,要尝试借助布置平时作业或者安排课堂讨论等形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在论文写作和集体讨论过程中,不追求标准答案,通过学生自己在课后收集相关资料,经过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5.注重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加强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和专业技能等之间的联系核心期刊。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艺术作品,尤其是从自身所学专业的角度来理解艺术和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作为跨专业选修课,上课的学生都分别来自不同的专业,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把选修课知识与日常生活经验,尤其是专业技能结合起来教育学论文,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艺术和艺术作品,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经济学院专业的同学可以从经济的角度对于清代中期“扬州画派”进行解读,进而进一步明确政治环境和经济条件与艺术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系。
所以,公共艺术选修课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地方性高校开设的相关课程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必须从课堂教学改革这一角度入手,积极探索提高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有效途径,努力提升广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鉴赏水平,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原.高校美术教育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9,(04):46-47.
[2]吴金铭.美术鉴赏教学之我见[J].教育探索,2007(8):72-73.
[3]韦静涛.论高校美术鉴赏课创新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7(20):132-133.
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我们开展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教研组统一确定一个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课题,任课教师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发挥自己的特点从不同角度理解课程,然后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同时教研组组织政治教师观摩听课,课后组织大家说课和评课,提出改进意见,然后在观摩的基础上推出一节优课,再二次上课,再次研讨,集聚集体智慧,形成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观摩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通过两次教研交流活动,我们对于进行中的新课程改革中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了一些更深入的认识。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切实贯彻新课程理念,课程和教学要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发生了变化,作为学习主体,学生需要学习什么?怎么去学习?成为新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起点。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们的课程也只能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构建,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贯彻好“三贴近”原则。在教学观摩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还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今后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应关注和了解学生实际,从学生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选用恰当的教法和学法,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设计,更要注重学生的成长。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听着无味,教师讲课好像是教材解读,课堂生活缺乏生机和活力,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而通过创新和认真研摩的课,优化了教学策略,让人耳目一新。这类课堂教学设计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创设情景或案例教学,以问题为引导,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发现和交流中生成课程。在整个课堂活动中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广泛交流,呈现出生动的、生成的、充满活力的和谐课堂生活画面。这种课堂学生学得津津有味,教师有参与、有点拨、有鼓励,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教师也能其乐无穷。更可喜的是一部分任课教师在反思总结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了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教学更具有艺术魅力。这些都启发我们今后教改教研要进课堂,加大校本教研力度,不断贯彻新课程要求,建设有生命力的课程,不断适应新时期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整合好课程资源,优化问题设计和教学手段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同一节课在建构过程中,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理解是不同的,一部分教师局限于运用教材,也有一部分教师补充了课程资源,同时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呈现方式也有区别,最终导致课堂学习效果存在明显差别。我们研究认为课程资源的使用要从学习需要出发,不断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不仅要利用好和处理好教材资源,还应合理利用校本资源和乡土资源,师生信息交流的资源,而且要合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恰当呈现和运用好这些资源。例如,在情景创设、案例教学和新课导入时,我们发现,使用的课程资源越是直观的、生动的、有趣的、贴近生活的图片和视频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动力,而且它们能诱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注意力,这比单纯的文本资源的效果要好,特别是学生在开展主题活动时学生学习效果更好。例如,在学选举这一课时,任课教师指导学生组织选举活动,选择恰当选举方式。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完成任务,汇报成果生动有趣,从而实现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课堂的人文关怀
在听课和教研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以及课堂中的师生关系也会影响学习效果。一部分任课教师只关注学生对知识或技能的习得,热衷于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实际上大打折扣。我们反思,学习者都是有生命的个体,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都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正如有些教育家提出的,学生不是容器和木偶,而是需要我们点燃的火把。所以课堂内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在这种氛围中,才能实现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而且我能学,我会学的转变。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甚至一点风趣或幽默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更亲切、更真实、更值得信任,课堂生活也会更生动,更有吸引力。因为这里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看到了希望,而最本质的则是民主、尊重和爱,这也正是我们寻找的课堂生命的支撑点。总之,通过这种同课异构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发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任课教师的观念有所转变,都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开始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多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交相辉映无不渗透着教师的创新和努力,一部分教师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生活魅力无穷。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差异在不断扩大,不同的教学理念也在激烈的碰撞。而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刚好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交流平台,通过实践和比较,得到一些共性的认识,能够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通过这种探索,任课教师既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特别是有利于我们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今后我们更需要不断完善这种教研方式“,同课”要加强集体备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切实把它建设为集体教研的平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从而切实提高我们整个教研团队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推动新课程改革。
作者:王学军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
从具体情况看,确有一部分学生英语水平不错,而且具备一定的潜力和可塑性。但也有不少学生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有打好,又加上高中课程比较艰深,他们几乎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或信心。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听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很差,远远不能适应老师的英语授课,难以在快节奏,高密度的课堂上同老师或其他同学进行配合同步提高,从而给老师的授课带来很大困难。如果不进行根本性的教学改革,对过去造成的学习缺陷进行弥补,很难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鉴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我们经过反复酝酿、论证,从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在高一的六个班中进行了分次、分目标教学改革实验。
一、教改实验范围及层次划分
高一选出六个班为实验班,其它为对比班。根据期中考试和平时测试成绩取每班的前20名组成A级班;中20名组成B级班;后20名组成C级班。其中A级班分为A1和A2班;B级班分为B1和B2班;C级班分为C1和C2班。为了保证教改的顺利进行和可信度,严格按照名次分班上课。
二、各个层次的分期目标及要求
A级班根据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较好,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的情况,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在学好现行新教材的基础上,把每周的课程分为听说、精读、泛读、写作四种类型,其比例分为1:2:2:1。努力做到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注重培养其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扩大阅读量,并根据其英语水平的发展状况在不同阶段补充不同难度的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的学习和练习材料,争取提前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一级目标,为使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B级班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按部就班地学习好现行新教材,并努力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侧重培养其阅读能力,顺利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目标和任务。尤其是针对那些综合成绩较好但英语相对薄弱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狠抓双基的落实,使学生的成绩稳中有升,争取使部分学生的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以利于将来在高考中整体水平不会受到影响。
C级班降低起点,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努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在班级中形成浓厚的学习外语的气氛。
三、授课、辅导、测试与评估
分班以后,实验班上英语课按照A、B、C三个等级分开同时上课。上课时,每班的学生要固定好座次,并分别选出课代表,以负责本班的上课及学习。平时自习课辅导,学生要回原班。老师每个星期至少有一次情况汇总和集体备课,做到对A、B、C三级的教材和进度比较熟悉,以便于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辅导。
平时测试可根据各级进度、难度进行命题,不必统一。但是期末统考要统一试题,以便对学生有一个阶段性的了解,对老师的教学也可以做出评估。对老师和学生所取得的成绩的评估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A、B、C各级情况的进展幅度,二是原班总体状况同对比班进行对比。
四、分班、分工但不分家
1.由“偏爱优生”转移到重视“学困生”
以前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教师往往倾向少数尖子生,提问提优生,板演找优生,谈心找优生.相反对“学困生”歧视冷淡,体罚、挖苦“学困生”等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差生面不断扩大,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
为改变上述情况,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决定“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大搞水涨船高,不搞水落石出”.改变对差生的态度,增加对差生的感情投入,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心、爱心和诚心.心灵的沟通使学生普遍对数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差生由厌学转化为愿学、爱学、乐学,一改数学课的沉闷气氛.
2.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
以前好多老师只注重教师的教,一进课堂就独霸讲坛,滔滔不绝,满堂灌.使学生昏昏欲睡,信息吸收率低,做练习、做作业时间太少,新知学得糊里糊涂,得不到及时巩固,教师却要求学生课后去看书.这种“先教后学”的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效率低下,效果极差.
素质教育主张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课堂上要留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这样才能不断地开发潜能,促进主体性进一步发展.通过教育改革,我校教师树立了全方位的学生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先让学生带着思考题充分预习,尝试做例题和简单的练习,基本上掌握了有关知识点后,教师再实施教学.“先学后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可以有的放矢,重点讲解学生不理解、不会的知识点.学生参与教学,教师依据学习规律,促进学生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3.由“布置大量作业,机械重复训练”转向“注重检测,及时矫正”
过去,我们的学生一做就是几道题,这种题海战,浪费了学生的大量时间,效果可想而知.许多同学的课后作业互相抄袭,以应付检查.作业不能真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现在,我们在教学中十分重视信息反馈,一改以往的题海战术,采用精心选择典型习题,压缩题量,课课检测,节节验收,章章测试的方法,充分发挥了练的效益,得到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回报.例如,1994年以前我校在中考、县统考中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全县10名以后,自1994年以来,中考连续三年平均分和“四高一低”评估得分均名列全县第二,初一、初二的统考成绩稳定在前五名之内.
4.由“课外作业”转向“当堂作业”
为了更好地获得真实的信息反馈,我们把过去那种作业留在课外,老师批阅一勾到底的做法进行彻底改革,变课外作业为当堂作业.这样,能够真实暴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准确及时地矫正,避免无效重复学生已会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师教学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真正做到课课清、节节清、章章清.使师生双方能够始终保持信息畅通,达到教与学同步.
5.由“教书”转向“教人”
只注重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的现象,是导致差生大量出现,教学质量不高的根源.要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让所有学生都能学好数学,应更新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从理论上讲,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数学,同样地在教师指导下也能学会会学数学.关键就在于学生是否学会学习,教师是否有教会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和教学对策.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由“教书”转向“教人”.采用科学方法,不仅让每个学生都学会,更重要的让每个人都会学,实现教育教学的优质、高效.我们坚决地批判那种“只管教,不管会”,“埋怨学生笨,埋怨学生差”的错误观点.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会“怎样学”(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明确“学什么”.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教学活动是以教学目标来定向控制的,教学目标通常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指引学生学习等三方面的定向功能.因此,优化教学目标功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我们始终以目标教学为中心,不仅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关键的知识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而且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准确恰当地制定教学目标.在制定目标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有效把握教学内容,不超纲.第二,注意教学目标陈述的准确性.不能以“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而混淆了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变化的区别,真正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定向功能.是“了解”的不能定成“理解”,“理解”的就不能定成“熟练运用”.第三,要保证教学目标定向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设计都要瞄准目标,凡目标要求的教学活动,一定要当堂完成,并实施当堂检测,保证大面积达标.否则,课堂教学将陷入随意性、盲目性.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与课堂教学效益密切相关,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剖析和克服传统教学结构的弊端,掌握现代教学理论关于课堂教学结构的新理论、新技术.把握好两个原则:第一,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要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新的时间和空间,使其能在教师启发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交给学生学习的“钥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制造“钥匙”.因此,我们教学中采取的“先学后教”的方法是科学的.第二,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性.确定课堂教学结构要符合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和心理活动的规律,要按照认识论和学习论的规律安排教学.根据这些规律,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复习引入出示目标达标导学达标练习达标检测.
(1)复习引入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与其密切联系的新知识,这一环节不可拖泥带水,语言应生动简洁.
(2)出示目标当新知识引出后,用小黑板及时亮出反映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对目标作一简要说明或解释,并强调能级,以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
(3)达标导学重点是“导”.如何“导”?我们认为,“先学后教”让学生先根据思考题自学,然后教师提问检查,质疑问难,并让学生讨论解决一些问题.教师则启发诱导,精讲重点、难点及信息反馈中的共性问题,从而达到分层落实目标的效果.
(4)达标练习教师解难答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其中精选习题尤为重要,习题要注意紧扣目标,题目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梯变合理,螺旋上升.而且题量安排要适中,题型要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师生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对课堂信息的反馈要认真把握,及时矫正.
(5)达标检测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目标达成的情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10分钟左右的检测题,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或集体批改或课后批阅,并记下典型错题,课后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力求使绝大多数学生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类型和学生班级状况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同时还要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结构是知识传授结构、时间安排结构、信息传递结构、认知结构等子结构的集合.只有这些关系有机衔接,和谐有序,才能产生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
二、新形势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实行人本管理的课堂管理方法
所谓的人本管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本”在人本管理中实际有两方面含义,第一方面,目的和中心,也就是指学生本身是管理活动开展的主体,一切管理活动都要以学生为核心来开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前提。第二方面是根本的意思,也就是说学生本身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根本。所以,人本管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是让学生得到全面的解放,包括学生的思想、性格等方面,意在以学生为中心,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学校在实行人本管理时,首先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学生开展一些良性的活动,并且通过这些活动,以较小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实际效果,达到完善学生品格、增强学生基本素质的最终目的。
(二)对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想要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首先主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灵活运用课堂,增添小组讨论形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开展小学语文课堂辩论形式,促进学生主动投身于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来。其次,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指导学生学习为重点,在教学内容中增加最新的现实生活案例,在教学方式上引领学生学习。同时在课上多注意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灵活地运用教学技巧,充分活跃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把学生放在教学环节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要想改变传统单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可以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开展热点话题讨论,并组织小学语文小组讨论会,增加团队合作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多选取贴近生活的小学语文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还要适当地活跃课堂氛围,改变传统的严谨教学风格,幽默和轻松的氛围更容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要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可以运用多媒体数学,例如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用画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