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7:43: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文化类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文化类论文

篇1

盖碗茶茶叶多选龙井、毛尖、普洱茶、茉莉花茶为主,泡茶前先准备一壶热水,然后把茶叶、冰糖、桂圆等原料放入茶碗内,称为“三香碗子茶”,“若加葡萄干和杏干,就称为“五香茶”,如果加红枣、枸杞、核桃仁、桂圆、芝麻、葡萄干、白糖、茶叶,则称“八宝茶”,配制后,用沸水冲泡五分钟即可”。除了三香茶、五香茶、八宝茶之外,盖碗茶还包括“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窝窝茶”。饮茶者一般根据季节和自己的身体状况调配不同的茶。一般情况下,夏季多饮茉莉花茶、绿茶、冬天多饮陕青茶;而驱寒暖胃多饮“红糖砖茶”;消积化食多饮“白糖清茶”;清热泄火多饮“冰糖窝窝茶”;提神补气、明目益思、强身健胃、延年益寿饮“八宝茶”。盖碗茶除了自饮自酌,多是穆斯林民族待客的一种香茶,“金茶银茶甘露茶,赶不上回回的盖碗茶”,体现了回族和其它穆斯林民族对盖碗茶的赞美和热爱。

(二)奶茶

穆斯林民族的奶茶根据原料不同分为三种:普通奶茶,即用砖茶或茯茶熬成茶汁,然后加入鲜奶和食盐即成;第二种是奶皮子茶,奶皮子的提取是将马、羊、牛和骆驼鲜乳倒入锅中慢火微煮,等其表面凝结一层脂肪,用筷子挑起挂通风处晾干即成,制作奶皮子茶则先将茶汁倒入碗内,再加熟奶皮制成;第三种是酥油茶,即普通奶茶或奶皮子奶茶中加入少量酥油而成。烧制奶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混煮法,先将茯茶捣碎,放入铜壶或水锅中煮,茶水烧开后一直煮到茶水较浓时,用漏勺捞去茶叶,再继续烧片刻,待其有所浓缩之后,加入约水量五分之一左右的鲜奶,要不断用勺拂茶,以免溢出,再次煮沸,即成奶茶。而第二种做法将茶水和开水分别烧好,喝奶茶时,将鲜奶和奶皮子放入碗内,倒入浓茶,加盐即成鲜香奶茶。有时喝奶茶时,加人适量的白胡椒面,奶茶略带辣味,可以增加热量,提高抗寒力。奶茶根据味道来分,又分为甜奶茶、咸奶茶、香奶茶,甜奶茶,煮茶及调奶法同上,饮用时拌入白糖或蜂蜜,边饮边吃。咸奶茶,则是饮用前加入适量食盐。香奶茶则是在煮熬茶汤时,加入用胡椒、桂皮、丁香等研制的香粉,诸料融为一体,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喜饮此茶,撒拉族制作奶茶则将半炒的小麦、茴香、核桃仁、杏仁、茯茶捣碎,放入锅中煮十分钟,沸后加入鲜奶,多味融为一体

(三)香茶

穆斯林民族以经营香料著称于世,因而他们也养成了饮香茶的习俗,香茶茶品种类繁多,风味独特,茶叶用花茶、绿茶、沱茶、春尖茶,配以桂圆、大枣、芝麻、、莲子、枸杞等果实花卉,香茶因除加盖碗茶配料外,还用胡椒、花椒、茴香、生姜、丁香、甘草、木香、槟榔、草果、人参、丹参、党参、红花、芹芥、五味子、银耳、乌梅、桂花等做料。制造香茶时,应先将水烧开,然后将捣碎的茶叶放入开水中,出茶汁,然后将提前准备好的姜、桂皮、胡椒、花椒等香料放进煮沸的茶水中,然后轻轻搅拌,经五分钟左右香茶即成,为避免斟茶时茶渣、香料混入茶汤,在煮茶的长颈壶上往往套有一个过滤网,避免茶汤中带渣。常饮香茶可以防病健身,健胃御寒,解油腻。

(四)罐罐茶

在我国的西北、西南地区的穆斯林民族喜欢喝罐罐茶,罐罐茶主要用陕青茶或砖茶,罐罐茶制作过程较为简单,煮茶时,将半灌水的茶罐子围放在火塘上,加热待水沸腾后,放入茶叶,茶叶数量可根据人数和个人喜欢酌情处理,然后继续加水,加热,直至茶叶又一次煮沸时,才算将罐罐茶煮好了,罐罐茶即做好了。

(五)麦茶

麦茶流行于西北少数民族部分地区,尤其是撒拉族最爱。麦茶是将麦子或者青稞炒半熟,然后捣碎倒入茶罐中,佐以食盐盛水熬煮。麦茶熬成后看似琥珀,其味如咖啡。

(六)炒面茶

炒面茶不仅是裕固族的茶品,西北一些穆斯林民族也多饮炒面茶。历史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多民族交错杂居的地区,各民族相互交流、彼此互助、相互融聚,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相互学习,创造出新的文化。穆斯林民族的炒面茶就是在吸收蒙古族“奶茶”和藏族“酥油茶”的基础上的文化再造。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砖茶捣碎,放入锅中加水熬制出茶汁,然后将鲜奶、炒面、酥油、草果、食盐、茴香、姜等加入搅匀,加热后酥油便会散开,如同盖子一般,在上面将碗面盖住,喝时须用勺子将其搅成糊状,趁热盛入碗中饮用。穆斯林茶文化内容丰富,茶品众多,除了以上提到的茶品外,还有烤茶、擂茶、油茶等,即使是同一茶品,因为材料搭配不同,种类也很多,比如三香茶,可以由花茶、桂圆、砂糖;春尖茶、桂圆、冰糖等茶方,而于处于散杂居地区的流动穆斯林和城市穆斯林来讲,茶的饮用则更为丰富。

二、穆斯林茶文化的多层面解读

(一)茶与清真饮食的“共生互补”

伊斯兰教严格要求穆斯林的饮食生活,将恪守伊斯兰教饮食律例,作为穆斯林的一个标准,在饮食中界定了许多合法与非法的食物,这些符合伊斯兰教法规定的饮食,叫做“清真饮食”。《古兰经》中明确禁止猪肉、血液、酒精饮品、自死动物、诵非之名宰杀的动物等五类食品。因此穆斯林民族在其制茶、饮茶时也严格遵守“清真”要求。以油茶为例,回民油茶俗称“肉面子”,其制作过程,先准备面粉,将面粉炒至微黄,然后加入牛油或者羊油与面粉炒拌,拌匀入碗待冷却凝结成油坨以备食用。食用时,在碗内放油面,然后用滚烫的沸水冲入搅拌,即可饮用。回民油茶与其它少数民族的油茶最大的区别就是其在选材和制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清真”。可见,穆斯林茶文化是其“清真”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共生互补”理念作为一种实践理念,体现的是“文化系统和睦共存、和谐共生、取长补短、协同进步和发展”,穆斯林茶文化属于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与其它穆斯林文化在共生单元里互为依存,互利双赢,与其它民族的茶文化相比,既有竞争和冲突,又在竞争中产生新的、创造性的互补合作关系,共同构成了我国的茶文化。穆斯林茶文化和其它非穆斯林茶文化又在尊重其它参与方的文化习俗、的基础上,扩大了各自的共享领域,实现了不同茶文化的、平等相处。当然,穆斯林茶文化不仅是清真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穆斯林生活礼仪中的重要媒介。因穆斯林禁止一切与酒有关的致醉物品,所以茶充当了重要的媒介。穆斯林提亲时要“下茶”,定亲时要“订茶”,结婚时要喝“交杯茶”,这便是所谓的“合茶”,合茶象征着夫妻双方要恩爱一生,永不分离。每年的封斋月,穆斯林所干的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给亲友中的封斋者赠送茶叶,其它的一些重要的伊斯兰教节日亲友之间也要散茶,增进友谊。

(二)穆斯林茶文化的功能主义

文化功能主义者认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不论是抽象的社会现象,如社会制度、思想意识、风俗习惯等,还是具体的物质现象,如手杖、工具、器皿等,都有满足人类实际生活需要的作用,即都有一定的功能,它们中的每一个与其它现象都互相关联、互相作用,是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我们研究任何文化现象都应置于文化整体中去考察”。穆斯林民族聚居在我国的西北地区,这些地区大多地处高原,常年气候干燥、降水少,且许多民族以牧业为主,饮食以牛羊肉及奶制品为主,这些食物热量高,难消化,而茶可以取燥热,助消化,因此茶的需求量较大。穆斯林茶文化与它所处的生态环境建立的一种耦合关系,这种关系是其伊斯兰教、“清真”饮食习惯和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茶类的选择上,穆斯林民族地区的经济和交通状况又与具体的茶类选择密切关联,历史上穆斯林地区大多贫困,交通不便,所以以边销砖茶为主,而砖茶也就成为民汉茶马互市过程中交换的重要商品,被誉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少数民族生命之茶”。现阶段,随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少数民族开始定居,“细茶”渐渐替代砖茶,消费档次也随之提高。穆斯林民族饮茶不仅满足了其物质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穆斯林民族以茶修身的生活实践,他们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静心、静神,陶冶情操、去除杂念,实现了茶与伊斯兰教“念”、“礼”、“斋”、“课”、“朝”五功的契合。茶与穆斯林信仰外表形式和内在实质的有机结合,使穆斯林心灵深处得到净化与提升。

篇2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企业出现了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品牌文化营销。它颠覆了传统意义上以有形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模式,充分利用文化动因在营销过程中的潜在作用使企业产品的竞争优势凸现出来。关于文化营销的含义引言中已经做了阐述,其核心任务在于价值观的构建,而且在企业通过广告等宣传手段将产品的文化定位传达给消费者之前,必须慎重考虑消费者的满意度问题。也就是说,产品的文化定位是否能与目标消费群的价值观达成一致。因为只有当文化营销赢得了消费者的心理认同,从而产生消费欲望与购买行为才能算是成功的营销策略。文化营销的真正内涵在于细心观察、甄别、培养或创建一种与目标消费群的思想意识一致的价值观。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文化与营销显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国学者A•克罗伯曾提出过“文化”的五种含义,其中有一条指出“历史上形成的价值观念乃是文化的核心”。而关于市场营销的定义,著名教授菲利浦?科特勒这样界定:“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过程。(周朝琦等,2002:49)”菲利浦教授提出的这一营销定义从客观实际出发着眼于消费者生理的和物质的低层次需要,然而当社会物质生活非常丰富,消费者生活质数逐渐提高时,消费者的价值和满足将从基本的生理满足层次更上一个层次,即看中产品中所包含的文化价值观念。通俗地讲,如今消费者购买商品已不再仅仅是购买“一种物的使用价值,而是购买一种品牌,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心理上的满足。(周朝琦等,2002:46)”因此,企业在宣传产品使用价值的同时还应注重某种文化价值的传输,这样不仅使现代消费者感到称心满意,也能使企业在正常价值之外又增加了附加价值,同时又增强了企业品牌竞争差别优势,可谓是互利双赢。

酒类产品文化营销手段的实例分析例

篇3

(一)饮食文化与高职食品专业研究内容上的一致性

高职食品专业研究的内容有食品基础理论的研究(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等);食品生产与加工的研究;食品生产中的新技术应用;食品质量安全的研究;食品营养的研究;食品营销消费的研究;食品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其他食品包装、食品法规、食品流通、食品检验等。饮食文化研究中所指人类的食事活动内容包括:一是,食生产。原料、加工、保藏等。二是,食生活。原料的获取、食品流通、消费、烹调、进食、礼仪等。三是,食事象。与食相关的具体行为、现象等。四是,食思想。食认识、知识、观念、理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等。五是,食惯制。习惯、风俗、传统等[3]。饮食文化是研究关于人类(或民族)在什么条件下吃,吃什么,怎么吃,吃了以后怎样等等的学问。由此可见中国饮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食品专业重要的学科结构内容。

(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食品行业是关系民生的朝阳行业,也是不折不扣的良心行业,其对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要求。随着我国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逐年增加,高职教育职业性的特点正好能够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因此要将饮食文化贯穿于高职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使技术和文化成为高职食品专业学生成长的双翅,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挥大学功能的需要

中国饮食文化虽然博大精深、远源流长,但由于近代中国科技的落后,再加上西式文化的冲击,人们对中国饮食和文化失去了信心。而国外许多先进的国家十分重视技术和文化的统一,十分珍视自己的食品文化,保护和发扬自己的食品文化,甚至把它作为维护民族权益,保护本国农业的战略。如日本、法国、韩国等[4]。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把文化的传承创新明确为大学的第四大功能。因此作为食品专业的学生,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饮食文化责无旁贷。

饮食文化在高职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

中国饮食文化,一方面,如清代著名美食家袁牧所云,它是一门须“先知而后行”的“学问之道”;另一方面,它也是包含饮食、美器与礼仪、食享与食用等多重文化内涵的一门“综合艺术”。如今人们普遍认为高等职业教育,除了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水平外,还要使大学生在人文素质上有所提高和深化,其中当然包括和本专业相关的人文知识。饮食结合文化,古今交汇,中外贯通,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高职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一)作为专业知识的有益补充,完善知识结构

虽然经过近20年的大力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我国高职食品专业在人才培养中较重视专业技术教育的系统性,忽视了文化的作用,更不用说饮食文化的教育。过去人们只把文化列入历史、文学领域里的事,其实各行各业都有其文化。通过调整食品专业课程体系,把饮食文化作为人才培养必修课,形成学习技术必先学习相关文化的习惯。这样将饮食文化应用于高职食品专业学生人才培养,不仅完善了食品科学知识体系,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且还使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有益补充,有益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传承饮食文化优秀成果,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如“茶文化”、“酒文化”、“炊具文化”、“医食同源”的食疗保健文化等,是人类文明、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科学生素质培养中比较重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对人文素质教育大部分通过选修课来实施,各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人才培养中难以达到预期的设想和目标。针对中外饮食文化,我们要本着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创新地发扬和光大,对提高食品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具有积极影响。以“茶文化”为例,在茶加工技术之外,让学生诵读关于茶的诗词歌赋可以来修身养性,利用茶道精神可以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如举办饮食文化节,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化内涵。

篇4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次综合训练,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毕业论文训练,大学生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毕业论文训练的第一个环节是如何选题,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曾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经管类专业具有知识半衰期短、知识涉及面广、热点难点问题多等特点。因此,学生要确定合适的论文题目并不容易,这既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更需要类似一双慧眼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实践中有待探究的问题。

(二)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

毕业论文有文献综述的要求。丘吉尔曾说,回望有多深邃,展望就有多远。这句话可用于对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要求。毕业论文促使大学生大量阅读特定选题领域已有的文献,系统地收集、了解和判断特定选题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批判性地审视已有文献的良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合理吸收现有文献的养分,从而使已有文献为自己的选题研究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不能人云亦云,必须有所思考、有所判断、有所取舍,其批判性思维因而得到训练。

(三)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

大学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的功能是通过其培养的人才承担的。大学毕业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初步的学术能力,才能承载大学和社会的期望。毕业论文是训练和检测大学生学术水平的有效培养环节,能培养大学生具备初步的学术能力。著名学者萧乾、、侯仁之等因本科毕业论文出色而较早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就是最好的例证。

(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人们应对当今世界性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创造力的潜力。具有学术研究基本功用的毕业论文,是能够打破思维标准化和知识无活力化的利器,能够烙下大学培养的个性化印记,可以让大学生在学术训练中提升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毕业论文是一个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课程,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

(五)锻造学生完美的社会人格

社会人格一般指待人处事的方式、沟通交流的能力、应对挫折的心理素质、面对选择的价值取向等。在撰写毕业论文前,学生需要与指导教师沟通,向师兄师姐请教或跟同学朋友讨论,这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和懂得基本的社交礼仪;为了获取毕业论文的研究数据,学生往往要到企业或者社会组织进行调查研究,这是一个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初步融入社会的过程;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还要承受就业和论文验收的双重压力,对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一个考验。因此,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其实也是培养学生社会人格的过程。

二、本科生毕业论文训练存在的问题

从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训练的现状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主观重视不够,毕业答辩流于形式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在同一时期内往往要兼顾科研、教学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有限的精力加上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制度导向,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采取放任的态度成为普遍现象。部分指导教师认为,给学生定好论文题目,定期要求学生汇报论文进度并对其论文提出相应修改意见即可,并没有分配足够时间去启发、引导和督促学生做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教师指导不够,自然对学生的要求高不了。在毕业论文答辩之前,指导教师往往没有足够时间仔细阅读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由于时间限制,答辩的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陈述论文和答辩,教师也很少认真地对答辩学生进行提问和质疑;此外,毕业论文的评分环节虽有统一的量化标准,但指导教师更多是凭经验和主观印象给分。诸多因素致使毕业论文答辩作用虚化并流于形式。

(二)学生态度不端正,拼凑抄袭现象严重

毕业论文通常安排在大四学年进行,而这正是学生实习或找工作的关键阶段。就业压力使学生不愿意在毕业论文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加之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也很少询问和考察毕业论文的质量,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可以说是其理性选择的结果。既然毕业论文异化为只有学分意义,谋求过关便成为目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许多学生对他人论文依赖性过大,存在大量的嫁接、拼凑或抄袭现象,甚至有少数学生抱着侥幸心理,直接在网上购买论文以蒙混过关。指导过程管理跟不上,加上教师对抄袭行为的监督成本很高,拼凑抄袭现象很难杜绝并有泛滥之势

(三)论文选题不当,学生写作能力欠佳

经管类专业一般都设有毕业论文选题题库,但由于部分指导教师在拟定参考选题的时候,不注重题目更新,或者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进行选题设计,从而导致学生论文选题不当、选题雷同。选题不当主要表现在论文选题范围过大、题目大而空,选题缺乏时代性和新颖性,不能反映经济社会形势的新变化,选题难度过大,可能是导师课题或研究生论文的一部分。学生写作能力欠佳主要体现如下:论文多为定性分析,较少定量分析,即使定量分析,由于搜集、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偏弱,定量研究效果较差;语言运用能力较弱,文字表达难以达意,甚至会出现明显的语法或句子结构错误;缺乏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论点不明确,论据不充分,说服力不强。

三、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滑坡的成因

(一)就业压力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 699 万人,为历年之最,明年还将有所增加。高校毕业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毕业论文成为毕业的附属目标。一方面,择业的巨大压力使学生不得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找工作上,而且大部分用人单位会要求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实习,致使该部分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另一方面,没有寻找工作的学生也在备考研究生、公务员或者考取各类证书,毕业论文的撰写被完全置于从属地位;另外,毕业综合焦虑症使学生无心聚焦撰写毕业论文。综上,毕业论文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障。

(二)高校扩招

近十几年来高校连续扩招,本科生数量不断增长,使高校教师资源明显不足。在承担大量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任务之外,有些指导教师要指导十几名甚至更多学生的论文,用于指导的时间和精力难免不及;有些教师缺乏对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部分教师责任心缺乏,在论文的选题、指导、评审等程序上对学生不严格要求;此外,有的论文指导教师由于自身缺乏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背景,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存在局限。因此,高校师资力量的相对不足是导致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学校制度缺位

许多高校缺乏对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制度和监督激励机制,导致制度缺位。这具体表现在:一是缺乏对论文指导教师的检查和监督,致使部分指导教师产生敷衍了事的态度;二是未能建立毕业论文教学的评估与激励机制,使指导教师没有足够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去进行毕业论文指导;三是毕业时不得不让学生过毕业论文关的倒逼机制,使得毕业论文的淘汰率极低,学生容易形成毕业论文的质量好坏并不影响其毕业和就业的错误观念,因而在对待论文上采取走过场的态度。相关制度的缺位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论文质量滑坡。

(四)各界投入经费有限

政府、高校、企业等社会各界对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相对不足,高校的有效实习基地匮乏,学生的科研项目以及实践项目申报困难等,使得本科生很少有机会进行科学研究实践。另外,经管类专业因其学科知识实践性强,学生必须到企业或社会组织中进行实地的考察、调研或访谈,获取大量有效的数据支撑,才能完成较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教学经费有限,学校在毕业论文上投入经费偏少,导致学生调研无足够经费支撑。此外,实习企业或者社会组织为了不影响自身正常工作的开展,往往不能充分配合毕业生的考察调研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

四、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为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高校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毕业论文训练进入一个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的轨道。

(一)端正师生的思想认识

首先,高校的学生和教师都要正确认识毕业论文的教学定位。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教学环节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而它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其次,要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的综合教育功能。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大学阶段最后一次综合性的学术训练,具有深化学生四年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探求真理精神,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教育功能,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最后,要深刻认识到毕业论文的社会功用。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责任感、使命感、价值观的有效方式,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前期准备。

(二)保障充足的撰写时间

保障充分的撰写时间是提高经管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基础。建议将毕业论文的开始时间前移到第五学期,一直到第八学期结束,这样可使教师与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沟通、交流和探讨论文涉及的问题。该措施还可以使学生根据选题有针对性地在大三期间选择专业选修课,近两年的时间安排,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查阅资料、实地调研、完善方案、相互研讨,为其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学术能力训练

高校可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以提升学生的学术科研与论文写作能力。首先,针对不同专业,可开设学术方法、学术视野类课程,例如专业学术论文写作、专业文献综合训练、科学研究基础训练、科技创新实践、社会调查与实践、学科前沿等等,这些课程能使学生有效掌握毕业论文的基本研究方法、思路和要求;其次,定期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教师举办学术讲座和专题报告,介绍学术前沿,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再次,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培养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主动学习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最后,以挑战杯竞赛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为依托,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高校应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有效组织学生参与课程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调研,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学校举办的科技创新活动。另一方面,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四层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体系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要求学生项目尽量与论文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相结合,鼓励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相结合,形成学科训练团队,实现学生科研的传帮带。此外,针对特定专业,定期开展毕业论文、科研项目成果经验交流会,让毕业论文获优秀等级的学生或者科研项目获奖者向本专业学生介绍毕业论文或科研成果,这不仅可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也营造出较好的学术氛围。

(五)强化论文过程管理

毕业论文训练包括选题、撰写、评阅、答辩、成绩评定等一系列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必须强化毕业论文训练的过程管理。对高校而言,要提出明确的毕业论文训练整体要求,建立和完善毕业论文的过程规范化制度,明确毕业论文的质量评价和评估标准,并保证以上制度和要求得到具体落实和严格执行。对教师而言,要注重毕业论文的每一个管理环节,对学生严格要求,加强对其撰写过程的监督及论文质量的把关,对论文质量较差的学生要求其重做或者认真修改。对学生而言,要及时查阅和了解毕业论文训练全过程的管理文件,以明确毕业论文训练的目的、意义、作用、要求和注意事项。

(六)完善师生奖惩机制

篇5

(1)著作人格权和财产权的规范类型对经验类型和理念类型的背离。就著作人格权而言,理念类型的著作人格权以著作人格为对象,权利表述为“对象+权”,而规范类型的著作人格权无法找到体的著作人格载体,只能以“行为+权”的方式表述。因此,导致规范类型上的著作人格权和财产权只能是按照权利体现的是作者的精神利益或是财产利益来进行划分。理念类型与规范类型的著作人格权划分出现了偏差。由于精神利益和财产利益是彼此对立的,导致在此基础上的著作人格权与财产权类型的封闭性和绝对性,即著作人格权和财产权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要么是人格权,要么是财产权,不存在中间地带。在著作权立法中,著作人格权和财产权的具体权项是按照权利的行使方式来进行归类的。如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等权利的具体行使方式被认为是体现了作者的精神利益而被划归为著作人格权,复制权、传播权、表演权等被认为是体现了作者的财产利益而被划归为著作财产权。著作人格权和财产权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逻辑理念类型,这一类型并不一定能在经验世界找到原型。以发表权为例,如果作者只是发表而不希望从中营利,那么发表就只体现了作者的精神利益,而如果作者发表的目的就是希望将作品投入市场,那么发表则是获得经济利益的前提。著作权立法上的权利表达方式和理念上、经验上的划分方式产生了背离,类型划分标准的不统一,必然导致规范、理念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

(2)制度设计对现实的背离。按照大陆法系的理论,著作人格权具有人身属性,与作者不可分离,有别于著作财产权,二者本质属性的不同导致了区分的必要性。著作人格权与财产权划分在制度构建上的意义体现在:权利的期间、权利的行使、权利的限制等制度设计上二者存在不同。著作人格权一般没有期限,而财产权有期限限制;著作人格权不允许剥夺、放弃、转让,而财产权允许放弃和转让;著作人格权相对于财产权而言,受到的限制更少。然而,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雇佣作品、委托作品,最终的著作权可能归属于雇佣者或委托者,此时就产生了原作者与著作人格权的分离。在法国的惠斯特案中(theWhistercase),法院认为如果作品未交付,则发表权在作者手中他可以任意处置,即使订有契约,发表权也不受影响,不可强制作者交出作品,但应支付给对方违约金。易言之,如果作品已交付,则发表权等权利应视为为合同相对方所有。从法国法律对集体作品以及雇佣关系下完成的计算机软件作品所作的规定中,可以推断出这两类作品的创作者是无身份权的,法律将此权利授予了集体作品的组织者—既可能是法人,也可能是自然人—以及计算机软件作品的雇主。这导致了著作人格权与作者的分离,理论上不得不通过著作人格权的限制来自圆其说。

(3)司法对立法的背离。类型思维在法学上的意义还在于司法可以通过对法律规范的类推适用对具体案件进行裁决。然而,由于著作人格权理论上存在的争议和法律规定与现实生活的矛盾性,导致实践中,不得不通过司法的创造性解释对这些冲突和矛盾进行纠正,类型思维的法律适用意义被消解。以法国为例,其版权法明文规定精神权利不可剥夺,而在面临实际问题,法院出于合理公正的考虑,又不得不限制精神权利。在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其立法中同样未规定精神权利的可放弃性,在对案件的处理中,法院对于合理限度内,即为权利的运用以及利益的平衡考虑也允许放弃精神权利。类型化思维要求的是规范类型能够为司法实践提供指导和依据,而不是成为裁判的障碍,否则便丧失了类型思维本身的意义,而著作人格权的制度构建由于与现实背离,其给法律适用造成困难。综上,由于著作人格权和财产权规范类型与逻辑理念类型、经验类型之间并不能一一对应,类型划分给法律创制、法律适用带来不便。因此,著作人格权与财产权的划分丧失了类型思维方法的意义,应该摒弃这种划分方式,在著作权立法上不再区分人格权和财产权,而是按照权利的行使方式进行统一规定。

1.2著作人格权与财产权去类型化的制度构建

(1)取消著作人格权与财产权的二元类型划分模式。在著作权立法中,取消著作人格权和财产权的二元类型模式,不再区分人格权还是财产权,将各具体权能或权项统摄于著作权概念之下,并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建立逻辑层次分明的著作权权利系统,并保持这一体系的开放性,以使其能有效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权利行使方式。

(2)在权利行使上遵循私法自治理念。著作权法不应事先预设权利是否可以转让、放弃或继承,而应按照私权自治原则,尊重当事人对自身权利的处分和安排。在作品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时候,著作权归属作者所有,作者对作品有事实上和法律上的处分权,包括许可使用、权利转让等。但是,这种处分受到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和权利不得滥用原则的制约。以署名权为例,在法国,早期曾出现过认定转让署名权合同无效的判例。这是因为,署名权表彰的是作者与作品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涉公众利益,对公众承担着一种质量担保责任,如果允许署名权随意转让,则无疑是对公众信赖的一种欺骗。这也是合同效力受制于公序良俗等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作品为雇佣作品、委托作品的情况下,权利的归属由双方自行约定,同样,这种约定不得有损于公共利益,不得违背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2著作权类型化的重构

2.1以权利行使方式为标准,构建统一的权项划分类型

当前,关于著作财产权类型划分的学说和立法有不同的模式。在学说上,有的学说主张根据著作权的支配权性质,比照所有权权能,将著作财产权划分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四项权项。有的学说则主张将著作财产权划分为作品使用权、对价收取权、售价分享权[12]。有的学说主张根据民事权利的类型,将著作财产权划分为支配权、请求权、用益权和担保权。一些学说则主张以利用作品行为方式为划分标准,将著作财产权划分为复制权、传播权、演绎权等权利。笔者认为,根据类型思维的方法意义,划分权利类型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在于通过权利类型的划分,进行法律创制和法律适用。换言之,即通过权利类型的划分进行相关制度构建,并以此指导司法实践。以此为衡量标准,将著作财产权分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权,理论上合理,但是却未突显其在著作权制度构建上的意义,划分为支配权、请求权、用益权和担保权也存在同样问题,至于作品使用权、对价收取权和售价分享权,也仅仅是在售价分享上对于著作权制度建设有一定意义,其他二权的制度构建意义仍然落空。由于以使用方式为划分标准,将影响著作权制度的权利限制制度、权利许可使用制度、权利保护制度和侵权追究制度的构建。因此,笔者认为应以作品的具体使用方式为依据,进行著作权类型的划分,并将原有的著作人格权和著作财产权的各权项进行整合。

2.2以传播权为中心,构建具备周延性与开放性的权利类型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使私人复制简单而便捷,网络上众多私人复制行为难以控制,同时各种作品利用行为要实现经济利益都不得不通过同一种方式———传播。“无传播即无权利”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事实。因此,控制作品传播的权利应该是著作财产权的基础性权利。笔者认为,在构建著作权类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各权项的内涵界定必须明确、清晰。事实上,关于传播权的范畴就有不同的学术观点:有观点认为最广义的传播权实际上等同于著作财产权,有的观点认为传播权即向公众传播作品的权利,不具有客体和传播方式的具体规定性,有的观点则把传播权视为与复制权相对应的一组权利的总称,是通过无形方式向公众传播的权利,还有的观点认为传播权就是交互传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鉴于理论学说的不统一,因此,要对著作权进行类型化,必须对相关权项的内涵进行准确界定。二是权项的划分必须体现制度构建意义。权项的划分必须在著作权制度设计上具有意义,如对合理使用制度、权利许可使用制度、网络服务责任追究制度的构建上,都必须体现出权项划分的意义。三是权项的划分必须以经验类型为基础。之所以强调这点,是因为有些国家的著作权立法模式和一般大众的认识有距离。如法国著作权法通过扩展表演的含义来涵盖传播权。按照通常的理解,表演指的是以演奏、歌唱、形体动作等方式再现作品的行为,而不应包括将作品公开传播给公众的一切行为。否则,会增加公众理解的难度和法律实施的成本。四是通过确立不同层次的权项类型使权项划分具备周延性和开放性。著作财产权的内容是历史的产物———为应对新技术带来的作品的新使用方式而不断添加的。因此,技术总是走在了立法的前面,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因技术创新而出现的新的作品使用方式,权项的划分必须具备前瞻性和周延性,如以传播权统摄各种技术类型的传播,将有线、无线、交互式传播统统归入其项下,使立法兼稳定性与灵活性。

2.3以传播权为中心的著作权制度构建

(1)以传播权为中心构建合理使用制度。在前数字时代,著作权法律围绕着复制权建构限制规则。无论是合理引用还是私人使用中的合理使用,主要针对的权能是复制权。除了在著作权法中明确列举合理使用行为之外,“三步测试法”也成为判定合理使用的一般性规则。国际公约在研究判定合理使用的一般规则时认为,所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重大经济及特别重要价值的作品利用方式,都应该保留给作者。“三步测试法”要求对著作权的限制不能不合理地损害权利人的合法利益。实际上,可能影响权利人合法利益的是传播权,如果作品使用人仅仅是复制了作品或者作品的一部分,但是并未将其传播,对权利人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只有在其复制并加以传播时,才会对权利人利益产生影响。例如,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六)规定: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这一规定是合理使用的情形之一。由于我国将翻译权、复制权规定为著作权的具体类型,因此第(六)项之规定是因为侵犯了翻译权和复制权,但如果翻译人、复制人只翻译和复制而不传播,权利人是无法控制也无必要控制。这说明传统的著作权权项设计出现问题。关于合理使用制度的性质,有学说将其解释为“侵权阻却说”:即使用行为本身是一种未经权利人许可的侵权行为,只是为了平衡公众和权利人利益,才将其视为合理使用。因此,合理使用控制的重心是在行为人触及了传播权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公众和权利人利益的问题。即在多大程度上、多大范围上的传播构成合理使用,而不应将精力放在根本不会对权利人利益产生影响的复制、翻译等行为上。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第七条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合理使用作出了规定。将图书馆向馆舍内服务对象提供数字作品和以保持版本需要而以数字化形式复制的作品纳入合理使用范畴。在用语表述上,将规制中心由著作权法上的“使用”,转为“向公众提供”,体现了合理使用制度从“复制权”中心向“传播权”中心的转变。但信息网络传播权只是传播权的一个类型,有必要从立法模式和具体内容上将其与著作权中的传播权进行整合。

篇6

电源线路保护方面存在问题

电源线路的问题主要发生在施工环节,体现在引入低压线、电源系统浪涌保护2个方面。

1)在低压线的引入方面,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来看,引入的低压线应当用埋地的金属错装电缆或者护套电缆穿过钢管直接埋入地下,电缆的埋地长度应控制在1.5m以内。同时,架空线与电缆的连接处应设置避雷装置,避雷装置、钢管、电缆金属外皮以及金具等应一同接入地下。事实上,不少液化气站不按规范施工,直接架空引入电源线缆,架空线和电缆的连接处也未按照要求安装避雷装置,一旦室外的架空线遭到雷击,将严重损毁整个液化气站。

2)在液化气站内的电源系统问题上,一方面供电系统存在较大缺陷,另一方面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和安装不完全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要求。目前,华北平原地区少数液化气站的供电系统仍然采用传统的TN—C制式,有些甚至没有配备配电箱、配电柜、配电屏,采用木板作为载体,严重不符合防雷的要求和标准。在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和安装上,不少液化气站没有经过具有专业防雷设计和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和论证,直接安装上去。经检测,保护器的质量参数及安装工艺不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其中主要表现为浪涌保护器接地线过长过细和走线方式曲折。

液化气站防雷措施

为了确保液化气站安全高效运行,液化气站经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液化气站的防雷问题,认真逐项排查液化气站内的安全隐患及时清除。同时,液化气站应聘请有防雷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论证,按照标准安装防雷装置,做好各连接处的连接和跨接,改善供电系统的防浪涌保护设置,提升液化气站的防雷保护措施,防止在雷电事故发生时引起爆炸对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损害。结合华北平原地区的实际情况,借鉴一些防雷措施较好的液化气站的做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液化气站在设计针对直击雷的防护时,要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第2类防雷建筑物标准设计充装车间的防雷设计,按照第3类防雷建筑物标准设计站内办公楼,液化气站内的储罐区域设置多于2个的接地点(储罐与地面的距离不小于3.0m)。同时,安装的避雷针与被保护的物体之间的距离应大于3.0m,避雷针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

2)液化气站内的接地应遵循等电位连接的原则接地,电器设备、防静电、信息系统接地以及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应分开设计接地装置,以避免因接地装置出现故障造成的整个液化气站接地系统失效,注意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此外,液化气站内卸气场的防静电装置接地电阻也应小于4欧姆。

3)液化气站在设置供电系统的防雷和浪涌保护器时,在供电设备和电子设备上安装的防浪涌保护器应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选择合格产品,建议配电箱使用TN—S制式,并注意分开PE线和N线。

篇7

1.2细毡毛忍冬L.similisHemsl.var.similis凭证标本85-162南川中药普查队,19850522,南川南坪。重庆产于奉节、秀山、梁平、江津、江北、巫溪、云阳、城口、酉阳、石柱、彭水、武隆、黔江。生于海拔500~2000m山谷、河边、灌木丛或林中。有种植,其产量次于灰毡毛忍冬,《四川省中药材标准》收载于“金银花”项下。

1.3峨眉忍冬L.similisHemsl.var.omeiensisHsuetH.J.Wang凭证标本0067苟占平,20030421,南川石门沟。重庆产于合江、江北、南川。生于海拔400~1200m山坡、山谷或溪边灌木丛中。有少量种植。

1.4淡红忍冬L.acuminataWall.var.acuminata凭证标本1501王文华,1978-06-21,石柱黄水。重庆产于巫山、奉节、巫溪、城口、酉阳、石柱、南川、秀山、黔江。生于海拔650~2800m山谷、阳坡、林间、路边或灌木丛。《四川省中药材标准》收载于“金银花”项下。

1.5无毛淡红忍冬L.acuminataWall.var.depilataHsuetH.J.Wang凭证标本1035王文华,19780523,石柱双河。重庆产于巫山、石柱。生于海拔1000~2500m山谷、山坡、林间或灌木丛。用法同“淡红忍冬”。

1.6忍冬L.japonicaThunb.凭证标本84-113张天有,19840627,梁平云龙。重庆产于梁平、云阳、巫山、奉节、酉阳、石柱、彭水、丰都、涪陵、南川、秀山、黔江。生于海拔200~2500m山坡、河边、路旁或疏林中。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于“金银花”项下,为正品金银花的唯一来源[1]。

1.7红腺忍冬L.hypoglaucaMiq.凭证标本8977刘正宇,19860611,南川三泉。重庆产于奉节、忠县、南川、秀山、江津、綦江、江北、黔江、合川、梁平、丰都。生于海拔400~1300m灌木丛或疏林中,有少量种植。2000年版及其以前多版《中国药典》收载于“金银花”项下,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于“山银花”项下[1]。

1.8大花忍冬Lmacrantha(D.Don)Spreng.var.macrantha凭证标本7862无名,19830511,南川东胜。重庆产于南川、秀山。生于海拔400~900m山谷、山坡林或灌木丛,和主流品种混用。

1.9异毛忍冬L.macrantha(D.Don)Spreng.var.heterotrichaHsuetH.J.Wang凭证标本82银花-60王洪钟,19820526,秀山龙凤。重庆产于秀山、南川,生于海拔500~1000m山坡或溪边灌木丛,和主流品种混用。

1.10短柄忍冬L.pampaniniiLévl.凭证标本0515无名,19790613,彭水桑拓。重庆产于南川、秀山、彭水、酉阳、壁山、武隆。生于海拔500~1000m山谷、山坡林下或灌木丛中。秀山、彭水等地称“小银花”,壁山称“金银花”。

1.11匍匐忍冬L.crassifoliaBatal.凭证标本2840赵清成,19890813,酉阳土门关。重庆产于酉阳、石柱、武隆、南川、彭水、黔江。生于海拔800~1800m山坡、路边、溪旁林边岩石缝中。武隆称“小银花”,南川称“金银花”。

1.12盘叶忍冬L.tragophyllaHemsl.凭证标本705陈尧,19780604,石柱黄水。重庆产于巫溪、酉阳、奉节、石柱、南川、城口、黔江、彭水、云阳。生于海拔1000~2800m山谷、山坡林、河边、灌木丛或路边石缝中。南川等地曾作“金银花”收购。

1.13川黔忍冬L.subaequalisRehd.凭证标本824合川普查队,19790503,合川华方。重庆产于合川、云阳,生于海拔2000m以上山坡林下。

2分种检索表

1.(22)花双生于总花梗顶端,花序下对生叶片基部不相连成盘状。

2.(9)叶背面被毡毛,毛之间无空隙。

3.(6)叶下面有薄薄的、由细短柔毛组成的毡毛。

4.(5)叶下面无大量长柔毛;花冠长一般5cm以上………………细毡毛忍冬

5.(4)叶下面除薄薄的、由细短柔毛组成的毡毛外,尚有大量长柔毛;花冠长一般3cm以下………………………………………峨眉忍冬

6.(3)叶下面有由短粗毛组成的毡毛。

7.(8)叶下面仅有由短粗毛组成的毡毛,网脉隆起呈蜂窝状……灰毡毛忍冬

8.(7)叶下面被长短两种粗毛组成的毡毛,网脉隆起不明显.异毛忍冬

9.(2)叶背面不被毡毛,毛之间空隙很大或近无毛。

10.(11)叶下面有大量无柄或极短柄的蘑菇状腺;苞片条状披针形,与萼筒几等长红腺忍冬

11.(10)叶下面无蘑菇状腺。

12.(13)匍匐灌木;叶革质;花冠长约2cm………………………匍匐忍冬

13.(12)缠绕藤本。

14.(19)花冠长3cm以下;常带红色或紫红色。

15.(16)总花梗极短;花柱无毛……………………………………短柄忍冬

16.(15)总花梗长0.5~1.5cm;花柱被粗毛。

17.(18)叶上表面至少中脉有短粗伏毛…………………………淡红忍冬

18.(17)叶上表面包括中脉无短粗伏毛…………………………无毛淡红忍冬

19.(14)花冠长3cm以上;白色或黄白色。

20.(21)双花单生于叶腋;花序具大型叶状苞片,长一般大于2cm忍冬

21.(20)双花于小枝梢成多节的伞房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至条形,长仅0.2~0.4cm……………大花忍冬

22.(1)花单生,6~15朵轮生于小枝顶端,花序下1-2对叶的基部相连成盘状。

23.(24)花冠整齐,长2.5~3.5cm左右;雄蕊着生于花冠筒上川黔忍冬

24.(23)花冠唇形,长5~9cm;雄蕊着生于唇瓣基部…………盘叶忍冬

3与已报道分布的差异

潘超逸等[4]做了大量工作,在1991年发表了《四川省金银花的原植物调查》一文。其时重庆包含于四川省内。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报道的资料更加全面、具体。见表1。表1文献[4]和本文分布的主要区别(略)

4小结

重庆金银花品种复杂,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通过实地调查和标本查阅后认为共有10种3变种。其中野生者分布广泛,但在商品中所占比例不高,商品以家种为主。以品种而言,灰毡毛忍冬所占商品比重最大,其次是细毡毛忍冬,它们是重庆金银花的主流品种;红腺忍冬、峨眉忍冬、忍冬等产量较少。

与文献[4]比较,我们报道的资料更加全面、具体,如细毡毛忍冬、淡红忍冬、忍冬、短柄忍冬、盘叶忍冬在文献[4]中只言“普遍有产”、“产于川东”等,本文则报道了具体分布。文献[4]未报道峨眉忍冬在重庆的分布,本文则指出“重庆产于合江、江北、南川。”文献[4]报道红腺忍冬在重庆只分布于江北等县,本文则指出“重庆产于奉节、忠县、南川、秀山、江津、綦江、江北、黔江、合川、梁平、丰都。”另外本文对无毛淡红忍冬和大花忍冬也做了报道。

无毛淡红忍冬作为淡红忍冬的变种,其和原变种淡红忍冬的根本界限事实上是看叶正面中脉是否有短粗伏毛,即两者的形态区别点很小,而且原变种和变种的分布区也交织在一起,另一方面,原变种淡红忍冬的种内变异却较大,所以,能否将这一变种归入原变种下,可从亲缘关系和应用方面综合考虑。

致谢: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药物研究院(重庆)、重庆药物研究院(南川)种植园等单位植物标本馆给予了查阅标本的方便。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52,21.

[2]徐炳声.中药金银花原植物的研究[J].药学学报,1979,14(1):23.

[3]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中药材标准[S].1987:146.

篇8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084-02

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第一次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即从“现实的人”出发来洞察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认为,有生命的人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而人类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是解决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人类生活一开始就面临两种生产:“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1]2伴随着人类繁衍行为必然产生相应的婚育伦理观念。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认为婚育伦理作为人类伦理观念的一部分,其形成与嬗变同样需要到社会物质生活基础、从社会经济关系中才能得到合理解释。因为“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2]92

一、史前社会人类以生殖崇拜为核心的婚育伦理文化的形成

史前社会人类劳动工具简陋,生产经验缺乏,主要依赖狩猎、采摘为生,生存环境十分险恶,物质生活资料极度匮乏,只能勉强维持生存,加之医学知识的缺乏,人的平均寿命很短。有学者推算石器时代原始人类的平均寿命大约只有19岁。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原始人类无法单独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他们必须联合起来才能围捕野兽,在险恶的环境中艰难生存。在这种生存境况下,保持种群的人口兴旺成为关乎氏族家庭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人口繁衍得越多,他们才越有力量获得食物,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摆脱种群灭亡的威胁。因此,史前社会人类从自身利益出发形成了最初的婚育观念,这就是对人口繁衍的强烈渴望,祈求男女拥有更强的生殖能力。史前时期文字尚未发明,观念文化尚处于萌芽阶段,人类最初的婚育伦理观念只能以习俗、岩画、宗教等原始方式表现出来。世界各民族普遍存在过的生殖崇拜,正是史前社会婚育伦理的原始形态。生殖崇拜不仅是原始社会现实生产条件、生存环境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对世界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是人类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反映。人类在经历最原始的自然崇拜和动物崇拜之后(典型地表现为图腾崇拜),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渐将自己从自然界分离出来,认识到自身的意义和价值,进而产生了对种群繁衍的崇敬感和对生殖现象的神秘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生殖崇拜。比如古代许多民族都有生殖之神,在古希腊和罗马是男性普里阿帕斯,中国古代的生殖之神则多为女性,如送子观音、送子娘娘等。现在国内外已经发现许多最古老的艺术――原始岩画中,都可以看到对男人或雄性动物生殖器的夸张表现与赞赏,它生动地反映了古代先民对人类旺盛的繁殖能力的赞美和渴望,对家族、部落人口兴旺的虔诚祈求和迫切愿望。

二、中世纪婚育伦理文化是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集中反映

中世纪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一时期小农经济的基本生产方式是以人力、畜力、手工工具等为基本生产手段,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农民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消费单位和生活单位。首先,由于小农经济生产能力低下,只能满足简单的生活需求,一代代维持简单再生产,抵抗风险的能力十分脆弱。手工工具的劳动效率决定了每个劳动力能够提供的剩余劳动非常有限,所以家庭的人口越兴旺,劳动力越充足,生活财富的创造就越有保证。在传统的家庭养老的体制下,子女越多老人的赡养也才越有保障。其次,中世纪人类健康知识与医疗技术较原始人类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医疗条件依然很差,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还很低,子女的死亡率较高。在这种条件下,家庭子女越多,家族香火的传承就越有保障。再次,在封建宗法社会里,家族势力越大,就越有利于维护个体家庭和家族的利益,而人口兴旺是家族势力的基础。这些因素决定了封建社会婚育观念必然是多子多福、养儿防老。中国封建社会一个重要的道德准则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被认为是每一个家庭成员至高无上的责任,集中反映出这一婚育伦理文化特点。

重男轻女、男尊女卑观念是中世纪婚育伦理文化的重要内容,这同样是农业文明这一社会物质基础的产物。创始人揭示了人类婚姻家庭制度的演进历史规律。婚姻家庭的原始形态是建立在氏族制度之上的血缘家庭,血缘家庭中人类的婚姻形式是群婚制。群婚阶段必然形成母权制社会,这是因为在群婚状态下只能确定子女与母亲的关系而无法确认父亲。“只要存在着群婚,那么世系就只能从母亲方面来确定,因此,也只承认女系。”[1]38随着原始社会末期金属工具的发明和农业、畜牧业产生,稳定的剩余财产开始出现,男子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大大提高,有力地推动了男子父权意识的觉醒。“家畜的驯养和畜群的繁殖,开发出前所未有的财富的来源,并创造了全新的社会关系。”[1]50而原始社会晚期随着从氏族大家庭中独立出来的对偶制小家庭,最终推动父权制战胜母权制,推动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的诞生。这一家庭制度的重大转变的直接动力,就是男子要求保证自己创造的剩余财产遗传给亲生子女。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唯一有效的措施就是把妻子确定下来,实行一夫一妻制。“随着财富的增加,一方面使丈夫在家庭中占据比妻子更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利用这个增强了的地位来废除传统的继承制度使之有利于子女的原动力。但是,当世系还是按母权制来确定的时候,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废除母权制……”[1]53在整个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下,社会自然分工把妇女限制在家务劳动的狭小范围内,家庭财富创造的主体始终是男子,家庭男孩子越多,劳动力就越充足,家庭农业劳动收入以及赡养老人就越有保证。而围着孩子与锅台转的妇女始终扮演着被男子“养活”的角色,被视为生儿育女的机器。正是男女在经济地位上的不平等,决定了婚育伦理文化中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大男子主义观念的合理性。

三、工业文明时代婚育观念的转变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近代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替代手工工具的技术革命,延续千年的传统自然经济生产方式被市场经济所取代,这种生产方式的剧变必然引起家庭关系与婚育文化的相应革命。工业技术革命给家庭带来的直接冲击,是养家糊口与创造家庭物质财富的劳动不再是男人的专利。新的工业经济生产方式催生了适合妇女的大量工作岗位,同时也创造了对妇女劳动力的极大需求。正是生产方式的这种变革为妇女解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代工业使妇女得以摆脱数千年家务劳作的束缚,从以往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到走出家门,开始拥有了与男子一样的职业。她们不再是“家庭妇女”而是以“职业女性”的身份出现在社会上。一旦妇女与男人一样有了独立的经济收入,在经济上不再依附于男子,具备了摆脱男子支配的经济实力时,妇女人格与思想便获得了独立的物质基础,她们便会毅然决然地把千百年来歧视妇女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道德伦常彻底摒弃。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生男生女都一样等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被社会接受的全新婚育伦理文化。

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着社会化大生产深入发展,市场经济推动人类社会交往日益扩大与频繁,社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些变化从多方面影响着家庭和婚育伦理文化的变迁。首先,现代工业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财富的创造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是劳动力的数量,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社会对劳动力的数量需求呈相对缩减趋势,失业――劳动力过剩成为工业革命后新的社会问题。这一变化直接动摇了千百年来多子多福的传统婚育观念。其次,现代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人类健康水平提高,平均寿命延长,孩子的死亡率大大下降,传宗接代不必要一大群子女做保障。再次,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建立起来社会保障制度,引起人类养老模式的根本转变,即由家庭养老转向社会养老。而生活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也使得子女赡养老人越来越难,千百年来养儿防老的观念被动摇了。最后,与中世纪传统家庭恰恰相反,现代家庭财富的创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不再依赖劳动力数量,相反,家庭人口增加,抚养子女成本不断提高,抚育更多子女消耗大量精力时间,反而影响家庭财富创造与积累,影响家庭生活质量提高。多子不再多福,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的社会大背景下,传统的婚育伦理价值观随之被颠覆,传宗接代的宗法义务婚育观,被个人本位主义为基础的享乐主义婚育观取代。当人们的养老不再依靠子女时,“单身贵族”“丁克家庭”(DINK――Double income and no kids,即夫妻双方有收入但却不要孩子)现象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与之相伴随的是明媒正娶的婚姻伦理与传统的观念被动摇了,婚外同居、排斥生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潮流[3]。

四、结束语

人类自然生育状况是落后生产方式的产物。现代医学与科学技术把人类带进了调控自身生育行为的计划生育阶段。中国特定的人口大国现实决定了中国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不同社会基层、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中的接受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特别是农民对一胎化和男孩女孩都一样的观念很难接受,这是因为我国农村依然落后的生产力与小农生产方式制约着农民的思想观念。“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通过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而只有通过实际地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消灭;历史的动力以及宗教、哲学和任何其他理论的动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4]22只有当中国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劳动男女承担并无差异的时候,当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起来的时候,农民的封建婚育伦理观念残余才会被彻底荡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随着中国步入全面小康社会,国人的婚育观念发生着令人惊讶的变化。随着我国社会养老制度逐渐建立和完善,当人们不再依靠子女养老以后,传统的孝道观念必然受到挑战,几代同堂的大家庭将越来越稀罕,社会养老方式将为社会所普遍接受。“单身贵族”“丁克家庭”“非婚生子女”现象的出现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今天的生物科技尤其是基因工程等先进科学技术,正在把人类带进选择生育的新阶段。生命生产前所未有的具有了可控制性。试管婴儿、人造子宫、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现代生育技术的发展,在对传统的生育模式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将带给人类崭新的婚育伦理文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篇9

柱层析法是应用比较早的从天然产物中分离黄酮类成分的有效方法,填料吸附剂以硅胶、纤维素、聚酸胺和葡聚糖凝胶为主,具有分离量大、操作方便等特点。目前常见的柱层析法主要有聚酸胺柱层析法和硅胶柱层析法。张金杰等采用聚酸胺柱色谱分离野中的蒙花普,使得蒙花普的纯度由原先浸膏的2.36%提高到12.27%,提高了5.2倍左右,因而聚酸胺对野中的蒙花普富集效果较好。田宜柏采用聚酸胺柱层析法对薇菜黄酮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当采用70%乙醇以200 mL/h的流速洗脱,洗脱液的黄酮含量达到了14.45%徐双双等对荷花中3种黄酮类化合物采用硅胶柱色谱法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得到榭皮素_3_p_R_D_葡萄糖醛酸普(I)、杨梅一3-0-(3-D-葡萄糖普III)和紫云英普VIII),纯度分别为97.0% , 95.4% ,96.3% ,显示了极佳的分离纯化效果。

2 大孔树脂吸附法

作为一种有机高分子共聚体,大孔吸附树脂具有吸附容量大且能力强、选择性好、绿色高效、易于工业化等特点,因而在黄酮分离纯化领域拥有重要地位,其分离效果一般与树脂种类和结构、目标物的浓度、吸附与洗脱速度等因素有关。使用大孔树脂吸附法也存在一些困难,如吸附前需要对树脂进行预处理,需要优选吸附剂种类及吸附、脱附条件,树脂进行再生处理时间长。目前,常用的大孔吸附树脂的型号有D101,DA-201,AB-8等。陈修文等研究了不同型号大孑喇脂纯了镌良杏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通过选用D101树脂将纯度为8.51%银杏叶黄酮提取原液提纯到56.89% ,该工艺可有效地用于银杏叶黄酮的分离富集。另有研究表明,可选用AB-8树脂对薄荷提取液进行吸附处理,解析液经浓缩冷冻干燥后,测得干粉中薄荷总黄酮含量为90.35%陈丽春等采用AB-8树脂对洋甘菊中总黄酮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AB-8树脂对洋甘菊供试品的吸附率达62.5% ,解吸率为68%、回收率达61 %,此法被证明有利于洋甘菊总黄酮工业化生产应用。

3 薄层层析法

在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中,薄层层析法常用于对黄酮物质种类鉴别、提取液的分离纯化或含量测定,利用微乳液或结合其他技术可提高该法的灵敏度和分离效率。薄层层析法因具有分离速度快、操作易、结果准确等优点而得到了快速发展。李升锋等以含水量70%的十二烷基硫酸钠一正丁醇一正庚烷一水微乳液为展开剂,在聚酸胺薄膜上使桑叶黄酮类化合物得到了分离,产生了12个斑点,该法优于常规薄层层析法。余婷婷等用颜色反应、薄层层析与紫外扫描光谱3种方法对玉米须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初步分析,得出玉米须黄酮的主要成分是木梅草素、芹菜素与刺芒柄花素。

4 高速逆流色谱法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液一液分配色谱技术,它不用固相载体作固定相,具有分离效率高、重现性好、适用范围广且能连续自动等优点,对于许多种天然活性组分的分离都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李倩等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新疆圆柏枝叶中的黄酮类成分,首次从圆柏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了榭皮素-3-0-(6"-0一乙酸基)_R_D_毗喃葡萄糖普。孙常磊等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灯盏细辛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果从粗提液中分离得到黄答素、木犀草素、榭皮素和芹菜素4个黄酮类化合物,纯度分别为94.6%,92.5%,98.2%,97.5%o

5 双水相萃取法

篇10

在动画片发展的早期,由于动画表现形式简单,动画片的分类问题也很简单。随着动画片领域的不断发展壮大,对动画片的分类也就越来越多。经过归类,大致有以下几种分类方式:按照视觉形式类型可以分为平面动画、立体动画。按照叙事风格分可以为文学性动画片、戏剧性动画片、记实性动画片、抽象性动画片。按照传播途径可以分为影院动画片、电视动画片、实验动画片。另外根据播放时间可以分为动画片长片、动画片短片。根据体裁分为单部动画片和系列动画片。按照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油画动画片、水彩画动画片、国画动画片、 剪纸动画片、木偶动画片、粘土动画片等等。

一、按视觉形式类型分

(一)平面动画:平面动画也就是二维动画,它是相对于三维立体动画而言的,这种类型的动画又分传统手绘为主要方式的动画和电脑二维动画,电脑二维动画指的是通过电脑制作的类似于卡通动画的平面动画。这种动画多用于电脑、手机广告等。电脑二维动画需要专门的软件,(如power animator、flash等),这些软件简单易学,深受动画爱好者的欢迎。133229.coM素描动画,例如《种树的人》,由于适合个人化创作,所以这类动画在很多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作业中常能看到,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但是创作过程非常艰难。二维动画的技术基础是“分层”技术。动画师将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背景分别绘制在不同的透明胶片上,然后叠加在一起拍摄。这样不仅减少了绘制的帧数,同时还可以实现透明景深和折射等不同的效果。总之平面动画作为动画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很多优秀的代表作品是大家熟知和喜爱的,如美国的《狮子王》、《熊的传说》、《辛巴达七海传奇》,日本的《千与千寻》,中国的《大闹天宫》,《女娲补天》,《七色鹿》等。虽然近段时间二维动画市场不是很景气,但它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言,会继续存在和发展的!这也会是市场的需要。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

(二)立体动画:立体动画也就是我们说的三维动立体画,它包括传统的木偶动画和电脑三维立体动画。传统木偶动画的表演模式,带有很强的假定性,面部表情不变,形体动作非常机械的夸张,强调戏剧性。如我们中国的《夜半鸡叫》、《孔雀公主》、《神笔》、《阿凡提的故事》、《大盗贼》是传统木偶动画的代表. 木偶动画发展到现在,制作工艺更加复杂,面部表情动作相对丰富,体形动作效果更加自然逼真,能够产生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但是制作与拍摄相当费事费工。电脑三维动画通过电脑强大的运算能力来模拟现实,需要完成建模、动作、渲染等步骤。建模就是以点、线、面的方式建立物体的几何信息,动作是在建模的基础上,通过动态捕捉、力场模拟等方法让物体按照要求运动,渲染就是给着了色、添加了纹理的物体打上虚拟的灯光进行模拟拍摄。由于其精确性、真实性和无限的可操作性,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军事、娱乐等诸多领域。

二、按叙事风格分

(一)文学性动画片:即制作的动画具有小说、诗歌、散文等性质。这类影片没有一条戏剧冲突的主线,通常是围绕主人公或某个事件的生活线索展开故事,注重细节刻画,而不注重编造情节和冲突。制作这类动画前要研究好所要表述的对象,从对象的本质上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步步深入到对象的内在本质,把故事、意象、隐喻延续到社会历史的现象中来。这就是文学性的基本要素在动画中的应用。《听到涛声》就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动画片,讲述的是一段晦涩的恋情。少年杜崎拓的痛苦挣扎少女武藤里伽子刻意掩饰又表现得异常明显的感情……所有这些都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二)戏剧性动画片:戏剧性叙述方式的动画是按照传统戏剧结构讲故事,强调冲突律、戏剧性的因果联系。(三)纪实性动画:纪实性动画片在内容方面有具体时代背景,或者以真实事件为创作动机,形式上更写实逼真,时间和空间的演变更加符合自然的物理规律。这类动画片大多是个人创作,为纪念某件事而创作。很多动画专业的学生喜欢创作这类题材的作品。 四抽象性动画:这种动画没有故事情节,甚至连一个具体的形象也没有,表现的是多种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或者是哲学内涵和诗意境界,以及对音乐的诠释。《begone dull》、《blinkety blank》都是获世界大奖的作品。只是一些符号或颜色有节奏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美感也是非常美妙的。这类作品带有一定的实验性,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适合参加一些比赛,而不适合在电影院放映,因为它不属于大众文化。

三、按传播途径分

(一)电影动画:电影动画片的长度和常规电影的长度几乎是同一个标准,影院动画就是用动画制作的电影,叙事结构是与经典戏剧的叙事结构基本相符,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一定模式的开头,情节的展开、起伏、及一个完整的结局。电影动画人物塑造有典型的性格,能够打动观众,动作设计要严格按照解剖关系和物理条件所形成的状态以及严格而有规则的线面关系来要求,画面构成讲究电影的空间关系调度,背景刻画逼真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说服力,音乐音效效果极佳,以声音的逼真来渲染影片的整体气氛。影院动画结构规范,遵循影视语言法则,一般长度和电影长度相同,在80分钟左右。画面影像质量、动作设计、声音处理等工艺精度有严格的技术要求。生产周期较长,人才与资金的投入较多,制片风险较大。(二)电视动画:电视动画的发展以日本和美国的迪斯尼为主,后来迪斯尼动画处于低谷时,日本动画由于政府的介入,再加上电视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动画片放映,刺激了日本动画业的发展,后来居上,占据了亚洲乃至世界的市场。电视动画相对于电影动画制作工艺粗糙。表现在动作设计简单,好多停格画面,好像连环画,背景制作也相对简单,采用平涂,晕染,描线上色随意化,色彩只求鲜艳醒目,不求逼真自然。叙事结构相对简单,分集叙述故事。一般集数较多,但每集时间相对较短,有10分钟,20分钟,30分钟。日本动画由原来的手工化开始向工业化过渡,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给日本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三)新型媒体传播方式的动画:现在流行的网络动画和手机动画。大多使用动画制作软件flash完成的。这种动画制作方便,占用空间小,便于传播。

四、按播放时间分

(一)动画片长片通常指超过一小时以上的动画片。世界电影大奖奥斯卡奖规定提名动画片必须是长片,而且长度必须超过七十分钟。动画片长片的优点是商业价值高,能体现制作和发行商的实力,具有代表性的动画长片有《梁祝》、《宝莲灯》、《海底总动员》、《狮子王》、《人猿泰山》等等优秀作品。(二)动画短片:动画片短片是指放映时间在一个小时以内或更短的动画片。因为播放时间短,所以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制作周期短、风险小、容易出成绩,短篇作品有《三个和尚》、《过猴山》、《猴子捞月》、《小鲤鱼跳龙门》、《小蝌蚪找妈妈》、《曹冲称象》等,一般都在 20分钟左右。

五、按体裁分

(一)单部动画片:相对于系列动画片而言,一般一集或上下两集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国产的单部动画片有《神笔马良》、《七色鹿》、《半夜鸡叫》等等。(二)系列动画片:系列动画片多指电视动画,有几集甚至几十集组成。有的甚至上百集。国产系列动画片《阿凡提》、《哪吒闹海》、《葫芦娃》。日本电视系列动画片《柯南》、《蜡笔小新》、《灌篮高手》、《火影忍者》等。美国迪斯尼系列动画片《猫和老鼠》等等。都属于系列动画片。

六、按艺术表现形式分

(一)粘土动画片:就是用粘土塑造出人物,背景和各种道具,在一定灯光下的舞台上演出故事,做粘土动画首先就是准备好材料,比如铝丝,橡皮泥,如果不用橡皮泥还可以用粘土,还有灯光,数码相机等,准备齐全,这里强调最好用铝丝,因为这种材料软硬合适,不像铁丝那么硬。下一步给人物形象扎起架子,上面附上橡皮泥,这里人物制作就不多讲了,因为我也不是雕塑的,没什么可以多交待的。

(二)油画动画片:是用油画绘制的动画片,这种动画片制作繁琐,每一张画面都要用油画画出来,这种动画既可以表现写实的题材,也可以表现抽象的题材。《老人与海》就是用油画制作的动画片。人们在观赏这类动画片的同时也在观赏着一幅幅优美的油画作品。(三)水彩动画:水彩动画片是用水彩这种绘画材料制作的动画片,制作方法和油画动画片差不多,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四沙土动画:沙土动画片,这种动画片比较少见,一般不用来制作系列动画片或动画长片,这种动画的制作方法是在一块玻璃上铺上一层细沙,在玻璃下方放一根灯棍,然后在玻璃上方的沙子上作画,这样记录下作画的过程制作成动画片。《天鹅》就是沙土动画的作品。

制作动画的艺术形式还有很多,如胶片动画片,剪纸动画片,毛线动画片,粉笔动画片等等一些已知的和未知的形式都有待发现发展。

篇11

谈话类节目在当今电视媒体中以一种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吸引着广大观众们的眼球。节目以主持人与访谈对象现场对话的方式,围绕节目内容框架中预定的话题,针对公众在相关事件中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重点提问、延伸讨论,展开有声语言的现场交流,这种传播信息的手段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强,表现手法多样化。在谈话类节目中,观众们会随着话题讨论、发展过程加以自己的思想观念。这种表现手法要比新闻中的解说词更有吸引力,更容易被理解接受,具有强烈的现场感。使受众犹如身临其境。

但在使用这种谈话类表现形式的节目中,有些主持人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盲目追求形象举止

在节目中,主持人应根据节目内容涉及的领域以及现场环境或背景来选择适合的服装。要注意与嘉宾(谈话对象)的着装协调。言行举止应大方得体,不失风度。可有些主持人,只为了追求自己的着装效果,而与整个节目内容不相协调,显得突兀。还有些主持人没能和嘉宾(谈话对象)真诚的沟通,而是过于注重自己在镜头前的效果,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包括与访谈对象谈话中的点头应和,手势的运用这样都每每在意,显得生硬刻板,不真诚影响收视效果。

二、自身文化水平尚待提高

目前,一些谈话类节目存在的问题是:主持人提问水平低,直接影响节目质量;提问不够具体,导致谈话对象出现不知如何回答,回答不贴切或所问非所答现象;还有就是要问的问题问不到点子上,造成节目部出彩,致使节目质量大打折扣。这些都是因为很多主持人缺乏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积累。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是每个主持人应该必备的,这在谈话类节目中更显得尤为重要。在谈话类节目中,谈话对象(嘉宾)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同样,话题也是涉及到各方面各领域的。如果主持人没能了解他们的行业(职业)特色,不熟悉他们所要讲的内容,那么也就无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了。所以努力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的同时,更要经常吸收各方面、各领域的知识,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三、自身定位不准确

谈话类节目,通常由主持人、嘉宾(有时还有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或个案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所以在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不仅要做到和谈话对象(嘉宾)交流,还要与电视机前的观众交流。但在这类节目中一些主持人出现顾前不顾前后的现象。或是主持人与嘉宾交流顺畅,却忘了与电视机前的观众交流:或是只与观众交流,主持人与嘉宾之间却各说各的等现象。

四、真诚交流意识不足

谈话类节目要办的话,首先主持人要做到与谈话对象(嘉宾)之间的交流要自然真诚。只有聊得来、聊的活,才能使节目生动、鲜活、有看点。而在一些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没能和谈话对象(嘉宾)做到真诚、深入地交流,只是依靠几个模式化的提问敷衍了事,造成提问生硬、干涩,节目内容肤浅、乏味。还有些主持人根本不考虑观众想获取什么信息,而是随着自己的感觉走,造成节目内容偏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在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的真诚悔拉近与谈话对象(嘉宾)的距离,让对方防松心里戒备。要尽量以自然、轻松愉悦的氛围与谈话对象(嘉宾)交谈,包括;眼神的交流、应和,准确及时的对谈话对象所讲的内容做出回应,激发对方的谈话热情。要善于同谈话对象交朋友,发现他们的性格特点与他们打成一片,这样才能做到真诚顺畅的交流。

五、现场驾驭能力不足

不可否认,一些主持人是凭借着先前是播音员的播音功底而走进节目主持人的行列的,因此缺乏合格主持人的现场主持的技巧和能力。在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与谈话对象之间看似简单的一问一答,其实却体现了主持人对现场的驾驭和判断能力。节目中常常遇到问题需要独立思考判断,并即刻作出决定。不允许慢条斯理,反复斟酌,如不快速应变会使节目质量大打折扣。特别是在直播节目中,更

来不得半点迟疑。有时,谈话对象在现场会出现紧张异常等情况,这就要求主持人能引导其快速回到平和状态。还有的谈话对象没有按稿件思路谈些话题外的东西,这也要求主持人要巧妙的将其引回正题。面对复杂多变的局面,主持人要做到灵活机智的处理好一切突发事件。

做一名优秀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除了要具备镜头感、敏锐的思维能力和流利的口才外,还应具备非凡的洞察力、灵活的应变能力、调度和驾驭能力以及具有出色的组织和引导谈话能力,这些都考验着主持人的主持功底。

参考文献

篇12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专心致致地获取知识,引起注意,学习兴趣盎然,产生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以往有学生反映,学习化学难,对教材内容不理解,记不祝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屡见错误,常常是由于不注意或没有留心引起的,而创设趣味实验进行教学,效果就很理想。如在讲授酒精性质时,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展开手帕,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奇妙的实验表演,一片哗然欣喜,学生注意力集中,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学生进入了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

二、投影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觉、知觉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进行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借助摄影演示实验,即能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的观察。例如,教学《分子运动》时,把一培养皿放在投影器承物玻璃面上,在培养皿中加入约2/3体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到培养皿中。品红是一种红色染料,最初在水中缓缓溶解,渐渐地明显分成两支,待片刻后,扩散完成。此时,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光学投影到银幕上,学生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透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分子是处在不停地运动状态中。这就避免了以往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又把微观物质运动状态,通过投影产生清晰的表象,展现在学生眼前,直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性质、结构的理解。实践证明,借助投影演示实验,能强化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如,使用试管的操作方法,要求他们能正确地拿试管,夹持试管,洗刷试管等。在进行碱和酸的反应实验中,要求他们会振荡试管,用试管加热物质,注意试管的倾斜方向等。要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例如:学生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常因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经常练习,久之就会熟能生巧。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四、利用选做实验,培养思维能力

通过选做实验,可以培养和诱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在对某些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逐步学会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选做的实验内容有九个。根据教学进度,有目的地选做实验,应用实验课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学生学完酸、碱、盐知识后,选做鉴别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硝酸铵等四种盐的实验。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让他们动脑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都能主动、认真地联想以前学得的知识,专心研究和组织实验程序,找出“鉴别”、“区别”或“分别”认识的几种不同的物质解题答案。然后他们根据四种铵盐各自的特性,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将其一一区分开来,并说明实验的根据,解释所出现的特殊现象。在物质的鉴别过程中,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实验、分析、鉴别,推断出所鉴别的某种物质。这种实验过程,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可见利用选做实验,不仅达到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培养。

五、布置实验作业,培养理解能力

化学实验作业,是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一种多边活动。它包括书面练习、学做实验、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完成实验作业,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消化知识,是又一次灵活运用知识的再实践。又如,在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碱中滴入石蕊试液变蓝色,酸中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学生用已学过有关酸碱的性质来理解实验现象,因而对中和反应的实质获得本质上的理解。总之,布置实验作业,不仅能使学得的理论知识系统化,更有助于理解能力的培养。正如同志所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