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7:43: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园林景观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园林景观论文

篇1

不同的园林景观作品体现的心境是不同的,有些附庸风雅,注重诗画情趣,为了强调文化传播而设计了太多的主题。观赏者往往这一步还在缅怀古人怀才不遇的心境,下一步就跨入了开拓进取的时代浪潮;现在还在体会着中国江南小桥流水,转眼间就是欧洲文艺复兴的繁华。这种园林景观作品使得观赏者看到的文化信息太过于凌乱,也让他们失去了探寻和挖掘该景观主题和文化的兴趣。

园林景观就如同所有的艺术品一样,需要人们的鉴赏,有些园林让人感到恬静而舒适,有些则感觉清冷而宁静,也有些会让人感到端庄而华丽,这主要是根据设计者注入景中之情不同而引起的感官和视觉差异。一些优秀的园林景观作品,大多就灌注了设计者的审美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真切感受。但是也有一些“味俗”的景观作品急需要提高其文化品位。笔者看到有些城市甚至出现许多令人费解的雕塑,例如苏州金鸡湖畔前段时间就出现了2组6尊裸女座椅雕塑,一时间成了众矢之的,现已经被当地城管局移走。不仅如此,一些县城入口处也不乏有一些或“一手擎天”、或“搞怪抽象”的雕塑作品,都无法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联想和高雅的情趣,甚至没有办法让人享受到艺术之美。

园林设计者需要根据园林对功能和性质要求的不同,对其布局也要赋予不同的特点,然而目前仍然有一些园林作品的主题和环境无法真正融合在一起,只是盲目的追求大胆创新,而忽略了场所的功能要求和环境特征,从而使得该园林景观反映出的主题及文化都大失水准。例如,陕西的森林公园建筑风格就缺失了自然的审美情趣,许多森林公园大理石的山门上用瓷砖镌刻出景点的名字,服务区内的酒店也为瓷砖地面、铝合金窗户,与其他城市宾馆相比并无独特之处,就连景观内的指示牌都是用现代材质制成,公共厕所、果皮箱等都无不透漏着现代化气息,人们身临其境并不会感受到山中之景。

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营造、文化内涵镌刻并非简单之事,其需要观赏者从“景”入“境”,然后再由“境”生“情”。具体来说,园林规划设计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融会贯通、统筹全局

园林景观规划需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不仅把握设计总体,也要合理布局细节,在规划过程中,规划设计者需要借鉴西方表现形式,但是也要遵循我国文化底蕴,重视古今结合、洋为中用,将现代化园林融合中国特色。与此同时,设计者也需要有一颗满足社会大众审美的平常心和诚心,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园林景观作品。

2要针对园林主题进行景观规划

一般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大多会突出园林中的一个主题,并由此主题来对园林进行命名。对于现代园林设计,设计者需要根据城市原有基础建筑风格来决定园林设计的主题风格,并在原有建筑风格基础上进行景观设计和景观规划。在设计之前,设计者也需要对设计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并针对园林原有的建筑风格进行分析,了解本地历史和文化底蕴,并为园林设计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植物形态特点、植物生长特点等也需要纳入到分析范围以内,并通过综合分析确定该园林景观的主题思想,并由此展开景观规划工作。

篇2

1.2景观艺术性原则植物配置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也不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在植物配置中,应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等基本美学原则,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对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则和人们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渲染空间气氛。

1.3适应性原则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长,一方面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让植物的生态习性与居住区的环境相符合。另一方面要为植物的生长创造合适的环境,使空气、温度、水分等因素满足植物的生长要求,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就是遵循适应性原则。根据绿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或者通过引种驯化或改变绿地生长条件,使植物成活和正常生长。比如在我国北方,降雨量比较少,选择植物时应该首先考虑植物的抗旱性和耐寒性。

1.4植物多样性原则如果植物种群单一,在生态上是贫乏的,在景观上也是单调的,园林植物配置时要注意乔、灌、草结合,增加植物群落稳定性。植物配置时为了避免颜色单一,在植物搭配时可以着重突出植物的季相性,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效果,使丰富的植物色彩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让居民四季有景可赏,感受大自然的生气及其变化。

1.5协调性原则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应从总体着眼,考虑植物之间、植物与建筑之间的协调性。植物与植物在平面上要注意种植的疏密,在竖向上要注意林冠线,在树木片区要注意开辟透景线,同时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及远近观赏效果。而植物与建筑之间,要利用建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以及其他搭配要素,使整个景观不论是在色彩还是在布局上消除突兀感,创造真正的美,将人居与生态融合在一起。

2园林植物的选择

居住区绿地因其与居民近距离常接触,因此在植物选择上应本着无刺、无毒、无臭味、不飞絮、抗性强、病虫害少等原则。除一些常规的乔灌木、草花、草坪等园林绿化常用品种外,还可适当增加一些果树、藤本植物等特色品种。

2.1绿化果树的应用在居住区环境中引入桃、李、桔子、杨梅、石榴等果树,不仅增加植物品种的多样性,还为居住区的生活环境增加一定的生活气息,更好地体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2.2藤本植物的应用爬山虎、常春藤、扶芳藤、蛇葡萄等藤本植物应用在居住区建筑物周围,不仅起到美化建筑,形成立体绿化的效果,还能减少夏季日光对建筑物的照射,提高环境舒适度;紫藤、凌霄、蔷薇、葡萄等应用在小区的花架、廊架、荫棚上,可为居民提供一个很好的夏季荫凉空间,同时也增加了居住区绿化景观的效果。

3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3.1空间层次性居住区除了中心绿地外,其他大部分都分布在住宅前后,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形成平行、大小相近的绿地,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乔木、灌木、草本等不同组合的立体式植物空间营造,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增强人的视觉及空间体验。在设计宅旁绿地植物景观时,应配合住宅的类型和层数、间距等来确定植物的配置,贴合整体上的风格。考虑到房屋居住的舒适性,在靠近房屋的区域一般不会种植较大的乔木,而在住宅西向的一面则会栽植高大落叶乔木,遮挡夏季日晒。

篇3

人们对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的意识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事实上人们对城市垃圾尤其是作为它的组成——园林废弃物的处理应该有明确认识,但是却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很显然,宣传力度不够。

1.2政策的支持

政府等职能部门因园林废弃物的量远远比不上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的量大而忽视政策性引导,而堆肥化处理成本较高,政府支持资金欠缺,导致再利用废弃物堆肥处理及其堆肥产品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扩大。

1.3收集制度或方式

园林绿化废弃物自身存有不易压实、占用空间大、收集困难、不便运输等特点,而目前处理园林绿化废弃物多采用堆肥处理,需要将废弃物运输到指定地点,所以处理废弃物资源化的难度增大。发酵效力不高和堆肥产品质量达标程度低。园林绿化废弃物中常混不易降解物质是在所难免的,因为收集过程进行分类很困难,就像枝干比落叶的腐熟慢,园林绿化废弃物种类繁多,不同的成分堆肥腐熟时间不同。这些因素都对发酵效力和堆肥产品质量有不良影响。

1.4不成熟的技术和参差不齐的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产业化形式和规模化处理技术不理想。园林废弃物再利用的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都不明确,导致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技术不成熟,操作程序不规范,生产出的产品质量自然不尽人意。

2园林景观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多样性

2.1板材制成、木屑压制板

要制成板材、木屑压制板的前提是园林绿化废弃物粉碎颗粒材质要紧密,造成板材的承受压力要大。因此,要对园林绿化废弃物中不同的树种进行分类,将修剪下来大的树干、树枝统一运往工厂,较大的成材杆直接制成板材,其他的就粗加工后处理压制成板材,达不到制成板材要求且使用范围和消费者接受度小的,不能扦插和不能成材的枝干用来造纸或提取化学原料。

2.2扦插

植物生长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是扦插,其所具有迅速繁殖、遗传变异几率小、采集简单、管理方便等特点。占93%的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小枝、叶及草本等均可扦行苗圃繁殖,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资源缩短成苗时间,还提高了经济效益。

2.3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

利用微生物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pH等条件下将收集后粉碎的绿化废弃物发生生物化学降解,使其形成无害、减量的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的方法,实现了资源再利用的目的。这种方法是园林废弃物资源化目前最主要的利用方式。

2.4制取沼气

在缺乏氧气、日光照射和氧化剂的条件下,多种微生物将有机物发酵产生的混合气体成为沼气。能发酵沼气的微生物的必需元素是碳素和氮素,恰好园林绿化废物中碳源的含量很丰富,可以作为沼气的原料,而人类粪尿和动物粪便为沼气池发酵提供氮源是最好的选择,再在沼气池中加入甲烷细菌或腐熟好的粪便为其提供所需的微生物。

2.5发电

垃圾发电是利用了垃圾聚积或焚烧产生的热。园林绿化废弃物因其焚烧和聚积能发生的热可作为垃圾发电的原料。我国生物电厂不断增加,生物能燃料的用量必然会增加,那个时候垃圾发电技术工序也得到了简化和普及,园林绿化废弃物在垃圾发电的应用也会成为主角。形成稳定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回收、加工转换产业链是可预见的。

2.6作饲料

可以把园林绿化废弃物中如草坪修剪物等青嫩部分统一收集、运输,晒干制成青干草,或者加工制成草粉或饲料。利用在特制窖中乳酸菌将青贮饲料压紧发酵可以形成青贮,可参考以下步骤:容器:要砌高窖需要满足该地地势高、干燥、土壤坚实;除杂除湿:除净鲜嫩园林绿化废弃物中的腐烂部分和泥土等杂质,并采取晾晒等方法控制含水量;装窖:将切碎的原料层层严实铺入填实窖内,不能出现缝隙;封窖:在装至高出地面0.5m左右时,铺一层干草,再铺大约1m厚的土,让窖顶显现馒头形,封闭窖口。在之后的2周中,每天土层都会下降,需要继续填补,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原料呈黄绿色并有酸香味时即为饲料。此时,就能取出饲用或持续贮存。青贮饲料与干草相比有以下优点:所占空间少、长期储存不变质、营养物质高不易损失、饲料可口性强。可是其作为动物饲料时由于植物叶子中有近似单宁类的物质,常导致动物厌食,并且其所含蛋白质少,维生素稀缺,因而生物学利用率低,不宜全部喂此类饲料,只能作为其他饲料的配料。

3未来发展建议

3.1修正完善园林绿化废弃物收集的制度

制定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具体规章制度、规范要求要实现完整的循环系统,就必须从收集、运输、粉碎、生产各环节入手。为了运输便利,可以对园林绿化废弃物依据废弃物堆肥腐熟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处理碾碎一些在废弃物产生地中体积大的枝权。当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收集地周围对废弃物进行堆肥处理。但是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收集园林绿化废弃物过程中要避免混入塑料、生活垃圾等。

3.2政府的政策保障

政府作为一个国家的主线,自然要支持公益性强的活动。同样的作为一项公益性强的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环保产业怎能缺了政府的支持。政府应当在经济上、法律和管理方面出台相应的措施鼓励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再利用,以利于形成产业化处理模式,构建园林绿化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政府部门可以做这几方面的支持:时时鼓励人们使用质量达标的堆肥产品;提取经费奖励或制定各种优良政策引导废弃物的堆肥利用,例如,提供经济补助给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处理利用的单位等。3.3加大宣传力度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开展科普活动,普及群众对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及产品利用的知识,从思想上引起人民对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视,使人民在潜意识里就拥有利用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的意识。

篇4

2景观命名存在的问题

以目前笔者所居住的城市来说,尽管现在园林景观建设的发展态势良好,但不可忽视的是景观文化建设却并没有跟上园林建设的步伐。尤其是为园林景观的命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与园林景观建设的发展是不同步、不和谐的,往往是一处处漂亮的景观(包括自然的和人文的)却没有一个漂亮的名字相伴,使得景观建设缺少了一种文化的魅力,缺少了文化底蕴就缺少了内涵。笔者经常出入所居住的城市内的几处公园,以湖广公园为例,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建造上,以笔者的水平确实挑不出什么问题,但是总是感觉缺少了什么,最近才发现就是缺少了一种文化氛围,很多处比较漂亮景观都没有一个名字,而没有名字对于一个景观来说就好象没有了灵魂。例如在公园的东北角有一处景观我觉得非常漂亮,不知道是自然形成的还是有意种植的,七棵高大的白杨树自然的抱成一圈,特点鲜明,可惜的是没有谁为“他们”取一个名字。而笔者感觉到“他们”丝毫不比在曲阜孔庙内看到的“五槐抱椿”差,“五槐抱椿”不外乎是五棵槐树中间长了一棵椿树,但取名字的人充分发挥想象,虽然名字取的比较直观,但我却想到的是“五怀抱春”,头脑中出现的是五个怀春的少男手拉着手,而中间一位少女在翩翩起舞。如果我们的湖广公园中的那七棵高大的白杨树取一个“七侠聚会”(笔者胡乱写的)之类的名字,也许会让更多的人记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一是设计遗漏。工程师在整体设计时没有考虑每个园林景观的细节问题;二是后续跟进缺失。园林景观修建完工后,一些后续的细节问题没有跟进;三是缺少人才。没有为园林景观命名的专业人才。四是领导不够重视。负责园林景观建设的领导对园林建设的大局观缺少,对此类问题不重视。解决了上述几个问题,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就会有一个显著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