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43: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生科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骨的结构和成分》是北京版初中生物教材第二册第八章《生物的运动》第二节《运动的形成》中第二课时的内容。在第一节学习动物运动方式的基础上,教材第二节内容进一步探讨动物运动的形成,为后面学习动物的行为打下基础。《骨的结构和成分》这节课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长骨的内部结构,分析其作用,建立长骨是一个中空的坚实的生物器官的概念,再通过探究鱼骨的成分,增强学生对骨的成分和特性的感性认识,推理出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关系。阐述人的一生中骨的成分的动态变化,从而增强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为后面学习运动的实现打下基础。本节课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借助实验分析和讨论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依据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好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据此,结合生物个体水平的知识、化学和物理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突破学习难点。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同时运用建构主义“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的教学设计思想,确定本节知识主题,围绕如何引导学生实现该主题的意义建构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在生物体层次结构主题下,重要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在这一重要概念的构建时,教师可以设计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实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黄瓜果肉细胞、番茄果肉和果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皮肤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等,构建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相比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特殊结构这两个重要概念。再设计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了解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观察蛙的胚胎发育细胞变化和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骨细胞、血液细胞等)、上皮组织和卵细胞、等的不同细胞形态和结构,构建细胞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这一重要概念。设计观察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和原生动物(如草履虫)的取食、运动、趋性,构建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可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一些生物由多细胞构成的重要概念。通过这一系列探究实验的设计,依存这些重要概念的构建,帮助学生构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重要概念。由此,实验教学的设计是围绕重要概念构建的。实验教学的设计要求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重要概念,有助于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只有有的放矢的实验设计,才能落实到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构建。
3.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概念是初中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是自身及其他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和能量来源,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理解它对于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关于光合作用的概念,多数学生可以准确地说出来,然而,这种表述只是停留在记忆水平,并没有直接的实践体验。通过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可以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植物在接受光照后,能在叶片中产生淀粉,这一实验对于他们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至关重要。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在缺少具体现象支持的情况下,很容易将之定义化,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探究和讨论,可以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是初一上学期比较复杂的一个实验,对操作的准确性要求高,而且具有一定危险性。对此,在教学中笔者对两个方面作重点控制,一个是酒精灯和火焰,这个确保安全,另一个是条件、现象的操作和观察一定要严谨,以保证结果的客观性。安全控制的细节有两个,一是酒精灯的使用,让学生2人一小组,每小组在实验前先进行点燃酒精灯和熄灭酒精灯的练习,确保操作成功。二是烧杯很热,容易烫伤或脱手,所以进行镊子夹取烧杯的预练习,确保都能准确操作才进行实验。实验条件控制上要求一定要叶片变白后才取出,并注意滴加碘液的量。通过实验,学生普遍观察到实验现象,体会到每个实验操作的环节对于实验结果的出现都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更深刻地理解植物只有绿色部分在光下才能产生淀粉的知识,对于其形成光合作用概念十分有帮助。
二、科学探究对重要概念理解的贡献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过程中,转变了学习方式,提高了生物科学素养。科学探究活动应该围绕重要概念组织探究实验,使学生在鲜活的实验情景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构建起对重要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个主题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从微观到宏观再从宏观到微观”这样的思维方式训练。当学生能从这两个方向进行思考后,学生认识的人体、动物体和植物体,就会更充实、更深刻、更具体,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抽象而死板的知识,如何把知识讲活才是本节课的关键。《细胞》这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实验落实细胞的结构这部分知识,让学生能够更真实、更直观地认识到细胞形态,但是结构采用传统讲授法,直接告知。本节课的思维紧密,要求学生紧跟教师思路,边观察边思考,对学生的思维是一种训练,其为特点之二。从学生为主体出发,他们能通过实验,直观感受到不同植物不同结构的细胞结构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功能不同,为后面的细胞各结构的功能做铺垫,也自然而然的树立了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从而领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就达到了本章的教学目的,这是特点之三。因为前一章节学习了细胞的有关知识,从细胞分裂、分化到组织的形成,器官、系统的形成,这是从微观到宏观,为了知识衔接得比较顺畅,要对课本编排的顺序做一定的调整,跳过了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这一部分内容,在讲完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后,上节课直接让学生对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切片进行了观察。在学生对四种基本组织微观结构观察的基础上,今天这节课的开始就通过课件中的大量图片总结了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功能,以及其在人体中的分布位置,既是对上节课的一个简单回顾,也是帮助学生建立微观到宏观的联系,为后面理解组织是如何形成器官的做好铺垫。生物学概念是高度抽象的,然而在进行教学时,不应使学生仅仅记住生物学概念那些抽象的文字,而应使学生透过抽象的文字看到一个绚丽多彩、生机盎然的生物界。因此,在向学生讲述生物学概念时必须首先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教什么,就要有什么,教什么,就要看什么。通过鸡翅的解剖观察实验,让学生对各种组织有一个宏观、感性的认识,通过真实的观察认识到像鸡翅这样的结构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并且进一步认识到各种组织是有序分布、排列的,为学生得出器官这个概念提供感性认识。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就是从这样的感性认识开始的,通过实验观察,可以使理论知识具体化,使抽象知识形象化,给学生识记、理解、运用概念创造条件。在概念生成后,还要让学生强化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这部分整体的思路是感知、概括、运用的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器官这个概念是在鸡翅解剖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人体中胃这个具体的实例分析得出的。系统这个概念,也是通过对人体中消化系统这个具体的实例分析得出的,在得出概念后,又通过设置情景,如“在人体剧烈运动的过程中,人体的哪些系统功能加强了?”还有“为什么饭后立即运动会消化不良?”让学生对所学概念进行具体的应用,即在新情景中解释具体问题,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这样,让学生从具体的、个别的现象中得出一般的概念与规律,再由这一般的规律去解释个别或特殊的现象,解决个别或特殊的问题。经过这样一种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反复过程,对概念的理解才能深入。
二、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迁移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
新课改更加强调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学习素养的重要性.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自身的现实生活实际,以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更易于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现实生活现象的认知与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去.如在讲解完一节新课内容后,教师可以让一些学生来做自我总结,一个学生的总结总会在准确性、全面性方面有所欠缺,而多一些学生进行总结,也就会是的教学总结更深入、更具体、更全面.在进行课堂小结之后,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而这些练习题又要能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最终在知识的迁移运用中,结合生活实际来独立完成.这样一来,通过练习,学生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习上耐心求知、善于钻研的探索精神和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练习作业,学生总会或多或少地获得一定的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又因为这些认识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的基础之上的,也就容易获得更多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将更加浓厚,持续得更加长久.
三、激发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生物学习的热情
对一门学科的教学,只有学生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满腔的热情,教师的教学才能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学生也能够学得高效、有实效.在此,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需要教师能够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对于生物学科来讲,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生物教师必须能够结合大自然中的生物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生物课堂教学更加生活化,能够更易于学生感知.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才能更加积极、主动,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赢.如教师可以针对课堂内容,结合现实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素材,然后进行知识问答竞赛.当然,这样的教学要基于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如搜集素材的任务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完成,而知识问答竞赛活动,则可以在课堂上展开.这样一来,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浓厚的参与热情,也就会竞相作答.这样的课堂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动力.
2.如何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案的改进
2.1科学实验自主性培养
在上述陈列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弊端中,缺乏很大的自主性。这样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因此,对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案的改进,首先就要求进行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而对于初中生物的学习来讲,自主性的培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科学实验自主性。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都是教育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死记硬背,都是进行知识的灌输,而不是开展实验形式的教授。因此,基于这样的发展现状,就要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入适量的实验,倡导学生在课堂老师的监督下进行安全性的生物实验,比如一些动物的解剖,以此来了解动物的生理结构,再者还能够进行一些观察实验,对各类型小动物进行亲身观察,查看其身体部位的形状,并且在保护措施下进行触摸感受。在初中生实验自主性的培养下,才能够加大学生对初中生物的兴趣,在试验中进行高质量的学习。
2.2多媒体的应用
现代社会中人们在多媒体下生活,更加具备有趣味性和现代化。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知识较为无趣,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没有较大的兴趣。在新课改下,将多媒体应用到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中,使用PPT、Flash等软件。比如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学习中,使用Flash软件,可以很生动地将绿色开花植物从胚胎到种子,再到幼苗的生长,直到其开花结果这一整体过程展现出来。初中生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明确植物的生长过程。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够形象、生动地将生物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授课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强化记忆,并且有效地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2.3教学中概念图的使用
生物中的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相对于初中生来说,会存在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只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死记硬背,而这样的学习方法,只能够获得暂时性的知识吸收,有极大的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忘记。因此,这就需要在初中生物课堂中使用一些概念图。概念图的合理使用,能够使得晦涩的生物知识点得到具体的说明,并且有利于将相关性质的概念进行一个关联性理解。进而能促进初中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逻辑性思维的形成。最终更加有利于初中生物的学习。初中生物知识除去有些难以理解外,生物知识还比较散乱,不像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学习一样,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课堂上进行概念图的使用,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一个合理有效的整合,最大程度地将知识点概括起来。初中生在这样的总结下,才能够认识到各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高效学习。
3.改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重大意义
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不能够良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够避免以上陈述的诸多弊端,也可以较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另外,改进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在很多方面,都能够增加学生对初中生物的极大兴趣,基于较大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初中生物课堂的趣味性,最终促使初中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生物的学习。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的教学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时代了,课堂教学更加需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配合与交流.现代课堂教学应该将教学主体更多的转向学生,让学生了解到教与学是师生双方参与的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种生活化的学习氛围,打破传统课堂沉闷的局面,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当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生活实例,让生物课堂更加生活化,轻松化.比如在讲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观看一些关于泔水油问题的报道和视频资料,然后趁此机会介绍说,科学家经研究已找到利用泔水油提炼生物柴油的方法,预计不久将投入使用.这样的教学形式,利用生活的中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生活中的事物丰富生物课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以及自然环境的不同,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跟生物学相关的事物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生物学知识.例如在讲授生物适应环境的课程时,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树木,为什么有的树木如杨柳就会落叶,而松柏就不会落叶?学习体温调节的课程时,让学生自己感受自身体温调节,可以试着从温暖的环境进入寒冷的环境,切实感受自身的调节系统做出的反应等.利用身边的事物,例如窗外的树木等对生物学知识进行最亲近的体验,利用好生物实验室以及图书馆等资源,将生物学课本上的知识尽可能多的在生活中实践出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存在,不再排斥课本.教学不仅仅是体现在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一简单的层面上,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德育相结合,实现教学生活一体化.
四、作业布置的生活化
1.第一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初中生物的第一堂课中,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期生物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物与其它学科紧密联系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一些科技图片,并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生物的认识。同时,教师通过相关视频的播放,将一些针对性强和容易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拿出来与学生共同探讨,来树立广大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让他们在第一节课就充分的体会到生物这门学科的魅力。
2.有效设计导入活动,以调动学生兴趣。有效且丰富的课堂导入活动的设计是一堂课美好的开始,而且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弱、良好课堂氛围的创造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程导入活动方面的设计。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该采取各种手段创设丰富的导入活动,以活跃整个课堂的氛围,提高教学有效性。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的运用幽默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深入浅出,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理论的问题具体化,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的生物知识点。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1.合理应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新时期,要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因此,在初中生物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合理的应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教学,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合作、探究模式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广大学生在课堂实践中自主的探究问题,而教师在其中就只是一个“引导者”的作用,组织、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生物问题实施自主的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观察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生物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观察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就明确观察的内容、方式与目的等,进而将所有的空间留给学生自主研究。如观察双子叶种子的结构,教师就可先告知学生观察的顺序:先察看种子的外形,然后将种皮剥去,并分开其两片子叶,将其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胚的结构,从而全面认识种子的每个结构,最后让学生自主观察、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强化了学习效果。
3.加强学法指导的科学化。目前,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学生在学习方法上面获得的指导较少,即使有,也主要以记忆指导为主,但是效果不大。因此,为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需从学习方法指导这一方面入手,实现学法指导的科学化。众所周知,每个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知识后,普遍都是采用模拟与记忆的方式来加深对其的理解,但是学生对于这些陈述性的知识往往不能形成较长时间的记忆,且极易形成各种概念间的混淆,而这也是教师平时的指导不科学的表现。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不完全丢弃“死记硬背”的基础上,在学生背诵知识点时指导学生将重点勾画出来,并在背诵后适当的增加课堂的检测,或告知学生一些简单的记忆方法,引导其用自己的话复述知识点,从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从整体上提高记忆的水平。
2.课前准备工作。翻转课堂需要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这是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自主学习的程度关系到翻转课堂的实施能否顺利进行,但教师难以深度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了问题,教师也不能第一时间解答,教师和学生之间由此产生了对知识理解的分歧,因此,很多翻转课堂的实践者对此提出了一些实验方法,比如,北京一所中学进行初中生物翻转课堂的实验,让学生在家里观看视频,然后会接受4~5个的问题检验,看看他们对教材的内容掌握了多少,并且根据检验的结果进行研究和讨论。
3.课堂活动。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活动是一个将知识转为学生能够消化的过程,对一些知识的了解学生已经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那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就不能再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而应深入到学生中,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
4.结论与评价。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结论与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是新的教学模式,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新的挑战和要求,有很多成功的案例都表明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那么,如何才能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呢?这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除了要求学生对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做出评价外,参与的教师也要互相指导,进行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讨论,从而提升翻转课堂这一新教学模式的课堂效果。
二、初中生物实验翻转课堂的支持系统
初中生物实验翻转课堂支撑系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实验环境,将教师和学生维系在一个虚拟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拓展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支持翻转课堂的进行。
1.在线课堂的实施。在线课堂分为教师上传视频和学生观看视频两部分,教师要上传知识资源,这需要教师专门制作,此外,还包括一些相关学习资料,如初中生物实验的链接、实验练习作业,等等,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则应学习老师提供的资源并提交作业,由此,翻转课堂才算得以成功开展。
二、假设———握好探究的方向盘
假设的提出往往直接揭示了学生对问题的初步认识,也指示着后续的学习方向。假设不等同于简单的猜测,猜测只是思维的无序闪现,而假设则具有科学性,只有通过捕捉细节、收集证据并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活动才能作出合理假设。笔者认为,假设一定要遵循两条基本原则。第一,假设要有理有据。所有的假设都是就问题提出的,自然也要为解决问题服务,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以此为出发点,并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作出假设,切不可天马行空胡乱猜测;第二,假设要具有可验证性。所谓可验证性,简单地来说就是根据假设所得到的探究结果是可以经过重复实验得到的,并且能够证明结论的存在性和可靠性,而不是只能在特定的、唯一的条件和环境中得出,这是假设具备科学性的重要标志。科学假设的提出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准角度,抓住问题中的关键点并加以分析,总结归纳自己的想法,并将其升级为假设。例如在探究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所见过的生物生长现象,提出生物生存影响因素的合理假设。有的学生联想到家中所养的绿色植物总要过一段时间就改变花盆的摆放方向,否则它就会向着窗户的方向倾斜,笔者引导学生思考窗口和客厅内环境的区别,有的学生认为窗口的阳光比较充足,也有的学生认为窗口处的风比较大,由此他们提出了两种假设:1.光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2.风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这两种假设都具有坚实的生活基础,也与本节课要探究的中心密切联系,为后续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三、求证———科学实验寻求答案
求证是知识形成最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调动已有的知识基础,还要灵活运用方法技能,进行恰当的逻辑推理和判断,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思路,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设探究过程,甚至预测探究结论。利用实验进行求证是初中生物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探究方式,选取实验方法、原理并制定实验步骤则成了探究最重要的步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照实验的应用最为普遍。学生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并根据需求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排除无关变量影响的同时,还要尽量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性和说服力。为了更好地进行探究学习,笔者还要求学生先将实验所需的材料、步骤罗列出来,并预测结果。这是考验学生思维能力最重要的阶段,实验的设计要服务于探究目的,实验步骤要足够严谨、科学,在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实验的同时,教师还要有目的地进行指导,避免学生走入思维误区。例如在进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活动时,学生首先提出了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随后各个小组做出假设“光会(不会)影响鼠妇生活”,在笔者的指导下,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并制定了实验过程,大致如下:
1.实验思路:为鼠妇提供有光和黑暗两种环境,观察现象。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当学生回答问题语言表达不清晰、不准确时,往往是思维还不够清晰,想不好自然说不好。当然,有时即使想好了也说不好,这是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障碍。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思维或语言的障碍。方法一般包括:1.阶梯分解。很多时候,学生因智力水平或努力程度不够等原因导致思维活动受限,力不从心,我们教师就要在此时助他们一臂之力。学习“爬行类”的内容后,我给学生设置了一个问题:“鳖与青蛙在水中和潮湿的陆地都能生存,但它们为什么不属于同类生物?”不少学生一时还真回答不上来。这时我们可以进行阶梯分解:设计几个阶梯性的小问题。比如,它们的呼吸方式一样吗?它们的皮肤相同吗?它们的生殖、发育一样吗?如此引导,学生便顺着老师设置的阶梯一步步展开思维探究,从而由表及里探寻到问题的本质,并在解决疑难问题时构建良好的认知体系。2.旁敲侧击。我们不直接给学生说怎么思考,而是间接暗示、迂回诱导、旁敲侧击。就像旅游路上的标志牌,在峰回路转处指引方向,让人有一种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惊喜。这样的旁敲侧击,可以引领学生从旧知中探寻孕育出新知,在思考时进行相似或相关联想,从而灵感突发,茅塞顿开。3.开门见山。对于很多问题,学生心里清楚就是不会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时候,我们教师不妨直截了当,一语中的,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答题用语,帮助学生越过语言障碍。4.发散引导。以某一学习内容为中心,由点到面引发与之相关的诸多内容。就像太阳放射出万道光芒。这种点拨能够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他们的头脑更灵活,视野更广阔。5.聚集点拨。这种点拨的思维方向是由面到点,与发散引导刚好相反。学习“生物进化的规律”时,我们可引导学生比较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在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异同,发现并总结出生物的进化规律,“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深化理解,提高他们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二、体态点拨的方法及运用
教师的体态也是一种教学语言,虽然不是直接的语言交流,但教师的面部表情、手势、身姿等肢体语言的交流作用和教学效果绝不亚于语言交流,运用体态点拨,往往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1.肢体演示。教师借助手、臂、腰、腿、脚等肢体动作,可以形象生动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添学习的乐趣。学习“蚯蚓运动”时,为加深学生对蚯蚓的环肌、纵肌的交替舒缩以及刚毛作用的理解,我们不妨用右手手掌手臂代表蚯蚓的身体,左手表示蚯蚓的环肌、纵肌的交替舒缩以及刚毛,左右手配合做伸缩运动,同时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做。这样,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体态语言,教学效果倍增。2.目光点拨。这种方法老师们用得也很多。就是教师通过目光给学生传递教师的愿望、态度和情感等。比如,抽查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先给他信任的目光,学生就会信心满满;学生回答问题没有把握时会很紧张,我们对他投去鼓励的目光,就等于给他加了油、鼓了劲、壮了胆;学生如果回答得很好,在结束时给他投去赞许的目光,学生会美滋滋地高兴好几天。3.表情调控。面部表情是教师内在思想感情的“晴雨表”,好教师应该表情丰富。我们不妨借助丰富的面部表情进行课堂调控,把一些复杂、微妙、深刻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起到让学生心领神会而不需言传的艺术效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思维方向不对头,我们可以用迷惑的表情进行暗示,学生会敏锐发现并及时调整,从而走出解答误区。点拨是一门教学艺术,尤其是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在学生感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处,教师通过启发引导、点拨释疑,往往能引领学生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二、初中生物教师不容错过的“播种”契机
1.外出社会实践活动。每所学校都要定期举行外出秋游、春游、社会体验等实践活动。现在的初中生,学习压力已经较大,渴望多走出校门,多走入大自然,他们除了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放松心情外,更多的是要了解这美丽的世界,若能在农家乐游玩前,生物老师告诉孩子们如何区分韭菜和小麦、若能在采摘果实前,生物老师告诉孩子们如何正确采摘才能不破坏植物生长、若能在参观动物园之前,生物老师告知孩子们关于进化和分类的基本理论等等,那么孩子们在走入大千世界之前,将会多一份善良的目的、多一份对自然的关爱、多一份对社会的责任。
2.运动会。每所学校都会召开运动会。在运动会前,班主任老师们都会告知学生一些注意事项和运动准备要求等等,而班主任们,往往并不都是专业的体育或生物老师。生物老师们,大可利用运动会召开的契机,将生物课程标准中有关动物的运动、常见的救护方式等内容结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又能将一些实用的安全救护技能教授给学生,学生因为可能要用到,而更专注的学,这比常规课堂的教学更有时效性,孩子也将会终身受益。因此,根据大环境下孩子的需求,合理整合教学资源,能更好的体现生物学的重要作用。
3.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是教育主管部门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生物老师们,若能主动关心这些主题教育活动,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内容与我们的生物学有关,也非常需要我们学科的参与。
4.学业考试。脑,是初中生在校使用频率最高的器官,学习活动,主要就是依托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因此,如何健康合理用脑,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等问题的解决,可以大大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在接受这些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知识时,特别用心,生物学的地位,也将在孩子的心目中得到提升。生物学的科学素养,也潜移默化深入孩子的心中。
二是运用多媒体、视频等,激发兴趣,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运用视频辅助教学,既可以直观地展示所教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观察桃花的结构时,教师可利用动画展示,依次摘下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纵向切开子房,观察子房内的胚珠数目,学生对此一目了然,通过让学生对照、比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是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兴趣,创建高效课堂。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基本方法,实验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上,学生们都在自己家的植物上遮挡叶片做这个实验,后来有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不同不透光纸片在叶片上所留下的不同形状,导致大家激烈讨论,因而对学生而言,试验的魅力的确是现象本身,但是实验带来的却是实践性的授课效果。
2促进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实施的保障
一是鼓励生物教师重视自我教学经验。鼓励教师重视自我教学经验的累积,因为这些经验除了可帮助教师更熟悉教学现场的运作之外,也可作为自我教学反思的基础。尤其是将教师的“默会知识”具体化,鼓励教师制作教学档案、进行教师高效课堂行动研究、教学日志记载等。教师可以就自己的教学省思和教学的综合表现,以及和学生学校之间的教育情境,进行有系统有组织的数据收集以及整理,并且利用学校的社群团体,分享达到知识的分享以及创新。
语文教学中异彩纷呈,最具活力的莫过于课堂讨论了。课堂讨论犹如“旋转的大舞台”,师生竞相登场,充分体现“学为主体”;课堂讨论好比“新闻会”,信息渠道畅通,可以实现多维交流,优化效果;课堂讨论也似“原子反应堆”,思维互相碰撞,可以达到能量转换,教学相长;课堂讨论还像“新年茶话会”,课堂气氛活跃,可以做到教学民主,和谐共振。在教学中讨论呈多种形式,但我们在语文课中通常采用的是小组讨论式教学法与问题讨论式教学法,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准备,科学组织和在讨论中进行适时的引导、评价。课堂讨论的组织必须把握好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分组
要组织好课堂讨论,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这是组织好课堂讨论的基础。一般分组以就近原则,4-6人一组为宜。在每一小组内应该指导以明确的分工,如设置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角色便于各司其职组织好讨论,角色在定期内进行互换。其中应该考虑到学生性格的互补、知识结构、特长的发挥等因素,让学生在合作中可以取长补短,如将性格内向的学生与外向的学生分在一组可以帮助内向的学生克服自己性格上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多种小组形式出现,如把学生进行配对,一个高一点,一个低一点,一个擅长口头表达,一个擅长书面表达等的同学组成“同伴系统”,这样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对于眼下一些公开课堂、示范课上较为流行的“自由组合”我觉得宜少用。课堂讨论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或娱乐,而是一个团队,要让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培养其合作的意识和在集体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要关心那些交往能力弱、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愿意倾听他们的声音,帮助他们,争取共同进步。总之,目的都在于创造机会让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学生在小组内能自主、合作的去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在互补互助中反省深化,在讨论探究中提高;能获得生活的体验和人生的感悟。
第二环节:教师认真准备,确定好讨论的形式和问题
首先,根据教材的内容确定好讨论形式和讨论的问题。确定讨论问题时要注意几个问题:(1)紧扣课文内容,体现教学重难点。(2)问题的难度要适度,与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相适应,难度过大,讨论也就无法深入,失去了讨论的意义;(3)问题的设置,由浅入深,便于引导学生挖掘文章主旨,形成观点,体会情感。如,在学习《珍珠鸟》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重难点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a.“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是怎么照顾它的?小鸟还怕我吗?找出相关语句。b.小鸟为什么不怕我了呢?c.作者仅仅是给我们讲述这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这几个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由鸟“怕”我到“亲”我的过程中理解“信赖,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领悟到“爱”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4)拓展问题,延伸有度,具有可操作性,又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其次,指导学生做好准备。要有一个科学、高效的课堂讨论,学生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一定的实践体验作为“支撑”,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做好课堂讨论准备。如,我们在学习《云南的歌会》让学生查找资料(四人一小组):收集一些你喜欢的民歌、民谣,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学唱一两首,准备唱给同学听。由于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讨论中再让学生分组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的方法,等待对方回答”,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的?这样,学生在讨论中就话可说,有歌可唱,有情可表,既丰富知识,又陶冶情操。
第三环节:课堂讨论要全面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课堂讨论中组织讨论是关键。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注意:一是充分尊重学生,全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讨论过程在中应尽量讲得少,让学生多说,尤其是那些成绩较差、在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在这时候也加入到讨论中,这时教师切忌不能过多干涉,当知识的“裁判员”,而更需要以鼓励的眼神予以赞赏。同时要以一个讨论成员、巡视员的双重身份加入到各组的讨论中,相信学生,鼓励大胆发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打开心扉,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点对农村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组长、记录员、报告员在讨论中各尽其职,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或者代表小组发言,避免成为个别优生的一言堂,把个别的思想代替全组。讨论的结果也并不一定来自老师,尽量多的由学生来归纳讨论结果,教师要善于放手让学生去做,不要因为课堂的“乱”或得不到老师的期望答案而指指点点横加干涉或是束手无策作壁否上观。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讨论时间的安排要适度,不宜过短或太长,否则就会有讨论之形而没有讨论之实或是偏离中心,难以达到课堂讨论的目的。
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讨论是让学生自由讨论,但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在表面的、外在的问题上去图热闹,而要让学生围绕所学的知识、所探索的内容、问题积极的去思考、交流,因此教师的“导”显得犹为重要。这就如同“放风筝”,要让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就必须要抓好手中的线,只有这样风筝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第四个环节:适时进行总结和评价
前言:目前的教育方式当中,学校教师大部分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主要以课本中的内容为教学标准,忽视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因其教学手段单一,课堂内容较为枯燥,无法有效激发初中生学习热情,教育效果不理想。文学艺来源于生活,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轨现象严重,学生无法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当中,语文教学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到初中语文课堂之中已经刻不容缓。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素质偏低
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普遍存在着教师素质偏低的现象,并不是说初中教师的专业程度不够,而是很多初中教师已经在岗位之中工作了很长时间,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手段长时间没有进行更新,仍旧使用之前的教育模式,无法跟上时代的进步[1]。现代的语文教学当中,更多注重对于学生自身文学素质的培养,讲究课堂所学内容从实际生活出发,对于初中生全面素质以及思想品德进行一定程度的熏陶。教师是课堂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自身教育素质偏低,对于生活化教学的理解不透彻,无法生动有效的将新式教育理念传输给学生,因此,解决教师素质偏低问题是促进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课堂全面应用关键。
(二)教学手段单一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当中,教师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无法激起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热爱,对于学生在课堂之中的带入效果极低。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好奇心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对于周围事物都有极强的兴趣,只有让初中生对于语文教学产生兴趣,学生才能够主动去了解语文,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当中的主观能动性,在之后教学当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教师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激发初中生学习兴趣,活跃语文课堂氛围,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
(三)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轨
目前的初中Z文课堂教学之中,仍然采用应试教学方法,注重对于书本考试当中涉及到内容教学,将语文教学变的系统、僵化,与实际生活脱轨现象严重。对于初中生语文教学而言,语文教学主要是为将来更深层次的文学探究打基础,通过对于传统名著故事的学习,增强初中生中华传统美德建设,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想要加强初中生自身道德素质建设,将初中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接轨是必然手段。
二、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之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一)提升教师教学素质
提升教师素质是全面加强生活教学在初中课堂实施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很多在岗位之中已经战斗多年的教师,学校统一进行培训,提升教师对于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意义的认知。在学校内部定期举行交流学习会议,让生活化教学教学成绩显著的教师为全体同仁传授教学经验,加强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在教师之间鼓励互相听课制度,让教师进行角色互换,使教师以学生身份进行听讲,以初中生的角度去看待其他教师的讲课方式当中存在的问题,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取长补短,快速提升自身在语文生活化教学方面的素质。
(二)丰富教学手段
初中生活化教学课程当中,需要摒弃传统教学当中的弊端,改善原本枯燥的课堂,丰富教学手段,让初中生在兴趣的基础之上进行学习[3]。教师可以将原本课本当中有关生活化教学的知识以情景教学手段进行教授,很多名著当中的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话剧表演的形式教学,学生在参演不同的角色过程之中,不仅对于文章的精髓、情感能够进行初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爱上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不在是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之中进行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帮助初中生在之后的学习生活当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三)将教育与生活有机相融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将教育与生活进行有机相融,初中生在课堂之中学习到的知识在生活当中可以获得全面的印证与应用。只有实践才能够出真知,例如传统美德在课本之中只是四个字,通过生活化教学,初中生在乘坐公交、地铁时主动给老幼病残等需要关怀的人让座,在接受感激、赞许的反馈过程当中,学生能够自我进行理解,去感悟,这种教学效果远远强于传统教学死记硬背的方式,不只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更能够加强初中生道德水平建设。
三、结语
随着祖国经济与文明的不断发展,未来社会当中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愈发重视,本文从初中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应用策略等两方面进行综合论述。针对目前教育方式之下,重视书本当中教学内容,忽视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到日常授课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期望对于初中语文生活化应用提供些许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春波.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3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