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44: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学生德育工作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马卡连柯说过:“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客体,而且也是教育的主体。”所以,构建民主的班集体和各类学生组织也就成为了“德育”工作的首要环节。学校和班主任应对这一工作进行科学指导。班集体和各类学生组织只有按民主程序建构和运作,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和学校的主人。学生要学生集体中学会过民主生活,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从而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相互监督的机制。学生干部要实现从“班主任的助手”向“同学的代表”的角色转变,接受同学的委托、支持和监督。班级活动应以自我教育活动、自娱性活动、探究性活动和社会服务性活动为主,实现真正自主、自律的“德育”。学生个人的荣誉感、羞耻感是在集体舆论这个大背景下形成的,是个人对集体舆论的感受,有时学生之间的批评或表扬,往往比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或表扬更有效。所以,对学生的惩罚或奖励应该由学生自己选举产生的机构来执行,而不是由教师决定。在有了民主的学生集体之后,还要在学生集体中执行有道德价值的纪律。哈代?诺克斯认为,道德主要是和形成对利己冲动的自我克制有关,它和能够并且愿意怀着并非冷淡的心情或竞争的敌意而关注他人的利益有关。他认为,孩子们的自我控制越多,就会越有益于他人,并且有益于社会的美好。所以,遵守合理的规则必不可少,学生要把行为合乎规范作为自己的义务。有道德价值的纪律,能使学生产生对规范本身权威的尊重,但这种纪律不能是从上而下的规定,而需通过学生集体的约定形成。这二者虽然都属外在的纪律,而其教育的价值却大不相同。由学生集体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约定的行为规范,不仅使学生成为规范的制定者、履行者,而且使学生承担了规范执行监督者的责任。从而把对学生行为的管理与教育变成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如果在学校中形成了强有力的学生集体组织和有道德价值的纪律,那么它们将使学生从他律向自律过渡。所以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角色要从决定者、执行者向指导者转变。
二、教师合理评价,以身作则
一、中医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培养一名真正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医术精湛、医德优秀的医学人才,是高等中医院校工作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高等中医院校与其他医学类院校不同之处在于,高等中医院校还秉承我国传统的中医文化精神,是中医院校大学生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工作对象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中医院校大学生中开展中医文化教育是高等中医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从专业教育和行业特色角度的分析
中医学专业不同于其它专业,其产生根源和学习过程与中医文化密不可分。中医文化也就是指有关中医的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甚至一些影响深远的事件等。[1]对中医院校大学生来说,中医文化对中医院校大学生来说,是伴随着他们学习和今后工作的精神基础。中医文化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影响了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医院校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基础。中医学的和谐观体现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各个环节中。[2]中医文化中蕴含着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注意调整阴阳的平衡观;动静结合的恒动观有助于培养中医院校大学生的辩证思维,也将影响中医院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
(二)从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度分析,中医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从对人的教育角度分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医道不仅仅是治病之道,它关涉到每个人的精神内涵和人格确立,关涉到我们对宇宙万物整体的认识。于是,一个独特的,不同与其他医学的一种新型医学就是在这样的人文背景下产生了。
2.中医文化倡导“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救死扶伤精神是中医医德观的体现。对此,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名利思想“此医人之膏育也”,作为一名医生必须“无欲无求”、“志存救济”。张仲景的医德[3]观完全体现了中华民族以“仁爱”为核心的传统美德,形成以“仁”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医乃仁术”的命题,充分体现了医疗实践的伦理价值。
可见,中医文化的内涵与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
二、当前高等中医院校中医文化教育工作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从目前中医院校大学生对待中医学和中医文化的态度看,有的学生不热爱中医专业,不相信中医、学习不认真、缺乏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更不愿意去了解和学习中医文化,有的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中医药事业,而已经走上中医业岗位的人员,他们的中医文化知识和底蕴不能让人满意,这样就难以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从业人员。形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新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给中医文化教育带来了挑战
1.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渗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和多元文化背景下,给中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带来了挑战,也给高等中医院校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现代中医大学生,进大学前接受的主要是以现代科技文化为主的教育,再加上他们从小就接触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一旦接触到精气、阴阳五行这些传统理论,自然就会与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发生冲突,容易导致认识上的困惑、理解上的偏离,甚至对所学专业失去信心。
2.此外,近代以来一直没有消除的中医废存之争给中医文化带来了危机。近代百年曾有过三次关于中医废存的论争。在中医文化发展过程中,近代以来的中医废存之争给中医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危机和困境,同时,也给中医院校大学生中医文化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
(二)现代高等中医教育模式中中医文化教育的淡化
现代高等中医教育模式的偏差也是导致中医文化教育淡化的主要原因。面对强势西医的冲击,现代高等中医教育应该遵循继承与创新并举的原则,在坚持中医传统理念、保留中医精髓的基础上,学习借鉴西医学的先进技术和方法,以培养具备传统医学知识和技能的高等中医人才为目标。然而,目前高等中医教育强调掌握中西医两套本领,即“两条腿走路”,这种教育模式使得高等中医教育正在丧失中医特色。同时,因有限的教育时间变得更加有限,也就决定了学校的目标定位和质量标准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中医文化教育的淡化。
1.中西医课程同时开设的教育模式,冲淡了中医传统理念的确立和中医特色思维方式的养成。由于就业压力和中医创新发展的需要,现代中医院校普遍开设西医课程,中西医课程开设比例普遍达到了6:4,有的甚至达到了5:5。[4]这种教育模式也造成了中医思维模式养成的滞后性。
2.传统人文课程开设不足。从中医院校目前开设的课程结构来看,人文素质类除必须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外,某些院校也探索性的以选修课形式开设了一些医学人文课程,诸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但作为中医学文化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史》、《中国古代哲学史》等课程则普遍没有开设,或者也仅仅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中医学术研究“西医”化。近年来中医学术研究严重偏离中医传统,走上了西医化的研究道路,中医科研在中医现代化的光环下,被“异化”为采用西医的实验方法对中医的印证性研究,却放弃了经典著作的研读,忽视了中医临床能力的培养。
三、建议与对策
面对中医文化教育工作面临的危机与挑战,高等中医院校工作者不仅要从意识和理论上重视中医文化教育工作,也应在实践中加强中医文化教育工作:
(一)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对中医院校大学生进行中医文化教育的主阵地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体现中医文化教育,提高中医文化育人效果课程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要加大传统文化课程比重,形成对中医大学生进行多学科的中医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将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文化教育相结合,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加入中医文化相关知识教育课及在其它学科中渗透中医文化思想。
(二)在校园文化活动突出中医文化主线
大力发展中医文化,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必须构筑浓厚的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学习中医文化相关社团建设,定期组织中医文化等传统文化讲座;在校报、网站等媒体开设专栏;开展征文比赛等方式,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中医文化的精髓,在继承祖国医学的同时,也得到品性的培养和锻炼;在人文素质教育中侧重进行医学人文与中医文化教育。
(三)在科研活动中重视中医文化研究
中医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突出中医文化研究的地位与作用。中医院校应注意培育中医文化科研队伍;在各类各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申报中,加大中医文化相关课题的申报力度;撰写和发表高质量的中医文化研究论文;培育和建设中医文化研究与教育基地;指导大学生学习和研究中医文化。
(四)在中医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传播中医文化
鼓励中医院校大学生走出校园宣扬中医文化,引导中医院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在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教育中融入中医文化内容。
进一步发掘中医文化,结合时代特征,对中医文化进行扬弃,找出时代背景下中医文化的合理内核,将中医文化与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培养工作有机联系起来,进一步探讨中医文化与中医大学生的教育工作的联系,探索将中医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内化到中医院校大学生培养工作中的手段、方式,对中医院校大学生开展中医文化教育,培养具有中医文化精神的中医药从业人员,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3]曲黎敏.中医与传统文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15.
中药学专业是一门特色学科,目前全国各中医药院校均招生
中药学专业学生,而且随着综合院校纷纷成立药学院,很多综合类大学也开始招收中药学专业学生。中药学又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目前各院校对中药学学生培养主要为4年制,开设与中药学学科相关的各门课程,主要包括专业课程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还有专业基础课包括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虽然培养计划不尽相同,但大部分为三年半的基本理论学习,半年的毕业设计,有些院校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甚至大于半年,足见各院校对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十分重视。在平时的上课期间,虽然各院校都会开设很多的实验课,但绝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比例较小,因此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不能培养出科研思路,独立完成科学研究比较困难。因此,各院校在培养本科生中都会设计毕业论文这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完成论文。因此,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四年生活的检验,也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途径。毕业生也希望自己能够完成一份有分量的论文,为自己的四年生活划上完美的句号。
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对每个毕业生来说都是头等大事,但目前中药学学生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各个用人单位对没有任何工作和实践经验的刚走出校园的学生有着很高的期望和要求,如何快速地融入社会,熟悉即将从事的工作内容,尽快为企业单位创造出效益,是摆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面前的共同课题。针对这一问题,用人单位提出毕业生在毕业前的一段时间到用人单位实习,这样一来,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用人单位的问题,但对学生来说既要完成实习工作又要在没有指导教师帮助的情况下,独自完成毕业论文,从精力和能力来讲都变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编造、抄袭就不可避免;对学校教师来讲,常常陷入体会学生的难处,对质量低下的论文视而不见,还是以牺牲学生的实习,施加压力,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论文的两难境地。难道毕业论文和工作实习就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真的没有“鱼与熊掌兼得”的方案吗?
针对当前的现状,我们既要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又要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使二者兼顾,必须多管齐下,各个环节统筹协作,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矛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
下方面加以考虑。
一、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首先,学校要转变观念,不包分配不是不管分配,从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到毕业的那天为止,都要不遗余力地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其中。首先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需向学生灌输所学知识和将来就业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指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使学生尽早构建起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其次,建立专职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不仅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还要专业化,了解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
二、真正向校企联合实习基地输送学生
目前高校毕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是,理论知识掌握一大堆,但缺乏实际经验,往往连最简单的仪器操作都不规范,出现很多“纸上谈兵”“高分低能”的毕业生。而当今的用人单位已经完成从单纯地追求学历型人才向追求实用性人才的转变。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和实际工作尽早融合,是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而建立广泛而稳定的校外毕业设计实习基地就是最有力的解决方案。校方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有目的地选择几个固定的企业或公司作为实习基地。秉着“互利,互信,平等”的合作理念,在与企业合作完成高校产学研一体化这一重要命题的同时,也可向企业输送企业需要的人才,并可有针对性地培
养,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既可以检验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水平,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可以保证毕业设计的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毕业生就业
与毕业设计时间冲突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毕业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为毕业生早日融入企业创造价值创造了条件。目前很多高校也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建立很多实习基地,但目前存在的问题往往为挂牌实习基地,真正向实习基地输送毕业生去完成毕业论文的并不多。主要一方面企业往往不能提供很多学校毕业论文要求的格式的论文内容,二是学校没有真正建立校企联合毕业实
习毕业论文如何完成的制度,使得学生在企业里实习的内容无法
和毕业论文真正成为一个体系。因此,这就需要各个学校认真地考虑将毕业论文灵活化,不要格式化、统一化处理,使得学校能真正地利用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宽阔的思路。
三、对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改革
毕业设计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设计素质能力的重要课程,如果不充分利用毕业设计环节,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进行有效整合,就等于为社会输出了一个半成品或不合格的毕业生,这对用人单位、对学生、对社会都是一种及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首先,对毕业设计和教学环节进行整合。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制订科学的目标,既不能过松又不能强度过大。通过制订目标会让学生有一定的紧迫感,从而提高效率,让学生在成功实践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同时,学校应多给学生提供各种实习的机会,鼓励低年级学生根据兴趣加入,让他们在积累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
独立设计的能力,为择业和日后的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次,设立淘汰制。从教育体制上来说,高校应当建立淘汰制,而淘汰制应该是在每个阶段都存在的,不仅仅是在毕业阶段。如果说竞聘上岗、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下企业用人的法则,那及早引入淘汰制,是对学生能力培养和人才成长最好的保护。
再次,调整目前的毕业设计方式,由集中式毕业设计改为分散式毕业设计。目前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冲突主要是在时间上的重叠,所以可以考虑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将毕业设计由集中式进行改为分散式操作,实施毕业设计大学期间全程训练计划,将毕业设计工作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最后一个学期的任务只是总结前段工作并完成论文的写作,辅助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专业选修课程学习,或者工作前的实练。这样可以减轻大学生的择业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解决就业问题。
总之,各高校应当积极探索解决中药学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与工作实习间的矛盾,上述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矛
盾,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而且随着社会就业环境影响较大,应当与时俱进。
论文摘要:随着大量农民工的出现,农村也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一新群体的出现,让我们的学校教育出现了一种捉襟见肘的窘态,这就让我们做学校德育工作的人不得不去重新思考德育教育的方法所在。我们通过实践探索与思考,认为可以从走进学生心里来强化教育,并在营造一种氛围中,加上日常礼仪教育等方面来对农村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同志农村中学教育环境,办学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的制约,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是无可厚非的。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这里主要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了些思考,与同行们商榷。
一是用倾听走进学生内心里实施有效教育
在德育过程中,可以通过恰当运用倾听,对受教育者的内心需求、思想现状的了解得谅能依据学生当前的思想状况,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从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运用倾听,也可以了解到受教育者的人际关系,使教育对象感受到教育者对他们个性的尊重和人格的关怀,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度,为进一步做好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倾听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能够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呼声、他们的要求和他们对事情的看法,并能理解他们的行为。事实上倾听不仅是为了明了情况,也是为了建立一种和谐的辅导关系,以获得最佳的育人效果。倾听并非仅仅用耳朵听,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听,去设身处地地感受,不仅要明了当事人通过语言、行为所表达出来的内容,还要知晓当事人在交谈中所忽略的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正确的倾听要求教师以机警和同情的态度深入到当事人的烦恼当中去,细心地注意当事人所做所行,注意对方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意,如何谈论自己和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对所遇问题做出如何反应,还要注意当事人在叙述时的语调变化以及伴随言语出现的各种表情、姿势、动作等。从而对言语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二是正负强化是德育教育的途径之一
在德育中适度运用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批评与惩罚的实质是负强化,负强化会造成客体某种程度上的心理伤害。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批评与惩罚要适度运用尤其不能经常使用,只有善意的切中要害的,就事论事的和恰如其分的的批评与惩罚才能将暂时的心理挫折变为一种激励力量。否则容易造成学生消极悲观、丧失信心或习以为常、满不在乎。同样,表扬与奖励的实质是正强化,若过多运用就不能使学生感到光荣,也容易使学生不重视,视为无足轻重。在德育中表扬与奖励、批评与惩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即依据学生的特点,特别是学生当前的心理需求,选择能最大限度地起到惩恶扬善的方式。适时地运用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达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三是班级管理和师生交往中实施德育
德国著名教育家涂尔干说过:“一个没有纪律的班级一定没有道德”。从进校起班上就要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建立班上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如学习、纪律、品德、劳动、卫生等各项奖励制度和严禁打架、抽烟、喝酒、赌博等管理规定。以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为主,批评为辅。对严重违纪学生除写出书面检讨,在管理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抓好班委、团支部的建议,注重培养“小助手”,锻炼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如遵纪守法、勤奋学习、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爱惜粮食、节约用水电等,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另外,开展教师与后进生交朋友活动,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治与帮助。?一般说来,后进生具有成绩差,自我约束力不强,缺乏自信心等特点。?如何正确对待将要走上歧途或已走上歧途的孩子,这是班级德育工作的难点,也是德育工作的重点。班级可以开展“教师与后进生交朋友”活动。可以对班级对表现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分析排队,找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由班主任将这些学生安排与各科任教师结对交朋友,并建立帮教联系本。对帮教活动、帮教过程以及谈话记载、转变情况、均做好记载,以便对学生进行跟踪的心理健康教育。
最后是加强传统礼仪实施德育教育
这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班级要把礼仪教育作为本班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一入学,就将学生分礼仪学习小组,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并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内容,组织学生学习、竞赛,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通过教育,使学生的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礼貌习惯不断增强,学生见到家长、长辈、老师都能自觉打招呼。不文明言辞不断减少,不文明行为正成为历史。
总之,新时期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德育工作者应力求从根本上改变重智意轻德育,重书本知识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社会教育的现象,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理念,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来抓,这样才能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好与坏,从个人来讲,影响到学生一辈子,从长远、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讲,又是影响到国家将来与社会和谐的大事情。因而,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摆正这一工作位置,除了抓好教学质量,还应该高度重视在德育工作上的投入,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思维和方法,让学生们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吉红, 王志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调适[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小学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1]田宏.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07)
[2]张军元.浅议中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8)
[3]刘德芸.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4]李俊.中小学德育的不足及对策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7(04)
[5]胡建华.关于研究生教育规模与质量的若干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3(08)
[6]陈伯良.构建小学德育实效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导刊.2012(01)
[7]黄静.小学网络德育初探[J].考试周刊.2011(81)
[8]张耀灿,.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社区"平台"建设[J].学术论坛.2011(08)
[9]程守梅,夏莹.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8)
[10]仁真古.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9)
小学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1]陈宗庆.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康冬梅.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D].吉首大学2013
[3]胡荞丽.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4]李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3
[5]宋维维.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6]马子茵.二战后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启示[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3
[7]徐睿.我国电视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
[8]胡馨元.单亲家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
小学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1]黄路阳、郇红.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9(3):122~124.
[2]何齐宗.高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6.
[3]黄丽.浅谈数学教学中良好软环境的营造[J].中学教研,2000(8),13~15.
[4]刘久成.建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4(1):88~90.
[5]李玉.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09(9),:129~132.
[6]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7]刘兴杰.台湾小学教师素质培养及其启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4):6~9.
[8]刘瑞琼.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教学素质提高与自我发展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9):69.
近年来,从上到下都十分重视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种种口号,组织了大量的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中学德育的整体实际效果,与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付出的辛勤劳动比较,可以说是很不相称的,中学德育实效性差已经成为中学德育工作的突出问题。
一、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学德育内容与学生实际严重脱节
由于中学德育目标的不确定性和缺乏层次性,导致德育内容的空泛化和缺少预见性,与中学生德育的可接受性脱节。其表现有:(1)德育内容役有根据中学生不同阶段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形成层次。长期以来德育内容“上下一般粗”,往往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把中学生目前难以达到的要求硬要他们努力去达到,而对中学生达到这些高要求、高目标的基础,如做人的基本道理,爱父母、爱师长、做文明公民等等,又役有稳定的教育内容,以致脚疼医脚,头痛医头,教育者和学生都难以接受。例如,在每年学习雷锋活动中,中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助人为乐”的教育,其效果并不佳。因为很多教师并没有思考过“助人为乐”,包含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助人”,是帮助别人的意思,“为乐”,是以帮助别人为快乐的意思。显然,这是道德领域里的最高境界,它涉及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等。有没有人能做到?有!雷锋。但对大多数人来讲,只能是努力的方向。如果降低一点,变为“乐于助人”,即愿意帮助别人,高兴帮助别人。达到这一要求也不易,现实中有不少人做不到。如果再降低点,变为“应该帮助别人”。因为每个人作为社会人存在,都需要别人的帮助,而每个人又都有义务帮助别人。现实生括中还有最低层次的要求,即“不妨碍别人”。你可以不帮助别人,但你不应该妨碍别人,以上道德要求和内容被分成四个层次,对学生的教育首先要从最低的层次开始。(2)德育内容与德育目的不一致。中学德育课普遍存在知行脱节,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学会做人,而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思想行为不沽边,其结果是德育课成了学生考高中、考大学捞总分的工具和敲门砖。许多中学的德育活动追求形式,不讲实效,丢掉了很多传统有效的教育形式,而动不动就是什么“知识竞赛”,“讲演比赛”。班级、学校为了拿名次,丢掉某项括动对全班、全校学生的教育,由班级、年级、学校挑选一些学生组成代表队集中排练,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一场竞赛、比赛结束,消耗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结果是绝大多数学生不仅没有受到教育,甚至连该竞赛、比赛的内容为何物还不知道。
2、中学德育基本途径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各科教学中,通常又把政治课作为直接德育途径,把其他学科作为间接德育途径,然而,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首先看政治课的状况。中学的德育目标和要求,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层次性,德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存在简单重复和严重脱节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回答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因此收效甚微。中学的政治课又常常论为纯粹的知识教育课甚至应试教育课。课堂上教师并不往重思想道德上的系统训练和理由的阐述,尤其忽视道德行为能力的训练,常常灌输一些枯操的理论,令学生记忆背诵,把政治课上成了纯知识课。
其次看各科教学中的德育状况。中学长期忽视这条德育的基本途径,尽管也有这方面的要求,但各地学校在实际教学中,各科教师并役有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责任,“教学即传授知识”,在许多教师尤其是理科教师看来是理所当然的。另一方面,即使有些教师注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却存在生硬结合,常常将德育与知识传授分割开来进行,拖上一条“光明的尾巴”,给人一种画蛇添足之感。不仅收不到德育的实效,反而引起负效果,让学生反感。
3、社会、家庭的负面影响较大程度地抵消了学校德育影响的效果
中学生在学校一般接受的是正面的,正统的德育影响,这种教育好比在他们心灵上抹上一层“玫瑰色”。另一方面,学生们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会、家庭生活中的积极与消极、美好与丑恶、文明与愚昧、先进与落后、规范与不规范等矛盾冲突的影响,必须会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困惑,中学教育工作者经常抱怨:现在的社会环境太差,学校德育工作辛辛苦苦,抵挡不住社会消极面的影响。过去我们的工作是 6十1=O”,即学校教育6天,家庭、社会影响1天,就把学校教育给抵消了。现在改为双休日,则是“5十2
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突出问题的确不少。不过,虽然我们困难重重、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笔者认为,要想解决上述突出问题,改进中学德育工作,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1、系统研究和把握当代中学生思想变化的新特点
在改革开放这样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成长的一代中学生。他们的学习和生括的环境与以往几代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他们的思想必然呈现新的状况。研究和把握当代中学生思想变化的新特点,是学校德育管理的出发点,也是进行德育改革,提高实效的重要依据。(1)当代中学生独立意识明显增强。在家庭中,不再把父母教导奉为行动指南;在学校对教师的崇敬感减弱;在集体生括中,由被动追随转向主动参与;在思想观念上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在思维方式上由求同转向求新、求异。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的独立行为又较弱,与较强的独立意识形成巨大的反差。由于他们生活条件较好,倍受父母疼爱,缺乏艰苦的锻炼,在遇到挫折时,往往又表现出很强的软弱性和依赖性。与前几代学生相比,他们的意志力更为脆弱。(2)求真求是的观念增强,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进取心,是当代中学生另一明显的思想特点。是否合乎实际,是他们判断是非的一个重要标准。他们不盲从,更相信自己的亲眼所见和亲身体验,对学校教育持有分析和怀疑的态度。另一方面,他们又表现出社会理想淡漠,往重个人发展和现实利益,出现唯我主义和个人奋斗的苗头。(3)当代中学生生括在一种比较宽松的政治生活气氛中;他们的思想活跃,思路开阔;敢想敢说,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求新求异,易于接受新观点。但是,他们对社会又缺乏全面了解,易受各种观念左右,思想观念较为混乱,人生价值、道德取向上失去明确的统一导向,出现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
2、加强中学教学中的德育管理
由此我们认为: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应该走务实工作的道路,应该让德育工作从喊口号、做材料、应付检查的误区中走出来,使德育有操作的平台、有要抓的实事,并有实在的效果。德育应该不是虚无缥缈的、摸不着看不到的,而是付出努力就能见到效果的。平时,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觉得德育工作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又好像是凭空使拳,全不着力。我们成天说我们的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其实主要抓的仅仅是教学工作而非教育工作。德育,因为没有具体的工作实践而成为了空架子。
同时,工作中处处有德育的要求,如品德课就是搞德育的、学科中也有渗透的任务、班会课和队会课也有德育任务、搞活动推进素质教育也有德育功能、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德育举措等等。但据我们观察,这些工作都是分散的、孤立的,没有统一的具体的目标,各块工作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各自为阵,这就使德育工作事倍功半,甚至不到“功半”。
基于上述两个原因,我们认为:努力实践、探索怎样追求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把德育工作做成真正意义上的而非形式上的德育工作,使德育工作切切实实地为培养学生品德服务,研究怎样通过确定具体、统一的目标,把品德课、学科渗透、主题班会课、主题队会活动、国旗下的讲话活动、组织大型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有实际效果的德育工作体系,即我们主张的“大德育体系”,是具有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的。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们在这个问题中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德育实践问题。德育在基础教育阶段,一直规定有多种形式表现。例如,小学的品德课在一二年级为《品德与生活》,三到六年级为《品德与社会》。另外,在各学科教学目标中,都有渗透德育的要求。还有学校的少先队工作等。但据观察,真正把德育工作像考试科目一样认真抓的学校总是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目标是精英化的而非大众化的,相当一部分教育学生的案例都是英雄式的,而常人是无法达到的。既然如此,品德教育做起来就觉得空泛,教师在进行教育时自己都觉得无法说服自己,遑论教育学生。二是教师的观念问题。由于德育工作不及教学工作那么见效快,体现不出教学业绩,所以教师总是热衷于抓教学质量而淡于做德育工作。品德课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学科渗透更是应付了事。至于其他德育工作,只是上级要求严格检查时随意做一下,能应付过检查就行了。三是社会影响。实话说,我们的社会表面看起来好像并不重视人的品德修养,因为很多在学生眼中或所受教育中被认为是缺乏道德的人却是成功人士。这样的导向就这样影响学生,即人主要是要有本事,品德并不是重要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德育实践才成为一个研究的课题。我们搞这项研究,就是要使德育工作切切实实地能培养学生的品德,并在教育实践中从基本的道德目标层面使学生接受品德教育,包括公民素质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心教育、感恩教育。
研究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德育工作的各种手段的整合问题。德育工作,在基础教育阶段,不外乎是组织大型教育活动、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加强教育。但这些工作都没有统一在一个具体的目标下,于是各个方面的德育工作,就各自为阵。基于这种状况,我们进行这项研究,就是在德育实践中探索整合各种德育工作手段,以追求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本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解决学生德育的需要和德育工作流于形式之间的矛盾。通过德育实践,从实际出发,放弃高标的、不切实际的空洞德育,定立具体的、有助于学生提高素养的、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德育目标,让学校德育工作就教师而言,不会成为一种教师不愿做而又不得不做的无用功、苦差事,不再是觉得应该这样、应该那样的枯燥说教。我们的研究,就是要让学校德育工作切合实际、讲求实效,做真正的德育工作。二是解决德育工作需要有统一的目标而谋求实效与德育工作各种手段过分分散的矛盾。目前,德育工作各种形式手段各自为阵,用力分散,效果并不明显。如果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一步步明确具体的目标,把德育工作的各种形式和手段统一在这个目标之下,使得各种德育形式手段就在短期内形成了合力,便于把德育根本目标的难度进行分解,使学生品德培养工作步入渐进的、有效的良性工作循环,使德育工作的各种形式手段增强其有效性,不至于打空拳。
三、怎样进行大德育实践
(一)运用的主要方法。
1.实践法。在课题观念指导下确定目标,再在目标指导下确定德育工作的形式和内容;然后在工作中实践,在实践中追求效果、总结经验、提炼观点。
2.比较法。比较实施课题前后学生的品德表现,即验证德育实践的效果,从而验证观点的正确性和方法的有效性。
3.观察法。观察德育工作中学生的品德表现,验证观点的正确性和方法的有效性,并发现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对策
对于一个班级来讲,班主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班主任扮演着班级管理工作舵手的角色,也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在学生的成才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班主任不但起着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沟通并共同教育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纪律、日常卫生等进行全方位管理,可以说工作是繁杂而至关重要的。但不管班主任的工作多么繁杂,都应该将德育工作放在首要地位,真正做到五育并重、德育为首。
1初中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从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在生活和学习上逐渐减少对父母看护和管理的依赖,但是尚未达到高中乃至大学阶段能够完全自立进行自我管理的程度。只有调动起班主任队伍的德育工作积极性,采取“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一种以初中青少年学生为主体进行参与的德育方式,才能实现德育观念转变,完成德育工作改革。
2理解学生能避免疏远、对立,理解能化解矛盾
理解学生就是懂得学生心里想的,相信学生口上说的,明白学生手中干的。中学生由于年纪小、阅历浅、经验少等多种因素,不时会出现或这或那、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错误言行,这些都在所难免。一个人总是由童年到少年,再由少年到青年,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班主任对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的错误,不能“见到风就想到雨”,不能怒不可遏,动辄训斥,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正确的态度应是: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同时还要知道,改正错误不可急于求成,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需要班主任细心、细致、不懈地扶持。唯有理解学生,才能与学生沟通。人们常说“理解万岁”,理解是宽容的体现,是情感贴近,是心与心的碰撞。理解能避免疏远、对立,理解能化解矛盾。理解是粘合剂,能将师生之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2.1寓德育教育于班级活动:要打破德育工作只能即时进行的限制,解决德育工作计划性不强、效果不够明显的问题,建议班主任将班级活动设计成德育教育主题的,以一次深刻的集体性德育教育代替对每个学生的谈心,并且通过德育教育预防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很多教师在德育工作过程中也重视班级活动的重要性,但在学校里进行的班级活动缺乏实用性,因此班主任可以向学校申请,将班级活动推行到校外。例如,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保日,班主任可以将这一天的班级活动课移到校外,组织学生进入到街道和社区,观察不文明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并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制止这些行为,阻止不文明行为最多的学生评为“环保公益先锋”。学生在实践中会体会到不文明行为给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劝人环保的难处,这种深刻的体验会让他们在日常的行为中更注意环保,公共道德也同时得到提升。另外,深入社会的班级活动能够开阔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知程度,也使学生的德育教育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
2.2与学生家庭联合营造德育环境:青少年有自身的心理发展需求,但是由于社会活动的原则不同,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在家的行为受到家长的管制和限制,在校的行为受到教师的监督。加之初中学生要应对“中考”,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对青少年的关注点都在学业水平上,很少重视他们的心理发展需要。即使班主任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倾听学生的心事,融入到学生群体中支持他们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并加以引导,但是学生一旦回家,将在校获得的德育教育运用在家里,可能会适得其反。例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而家长非要监督、学生希望帮家长处理一些家务而受到家长的斥责:“有心情帮忙做家务,还不如去学习”。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道德发展受到打击,主体性地位被剥夺,德育教育效果难以保持。因此,建议班主任在尊重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性同时,将这种德育教育思想传输给学生的家长,力求学生无论是在校还是在家,所处的德育教育环境都是一致的;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和道德表现能够得到班主任和家长的一致认同和支持,只有这样,学生的德育教育主体地位才能展现,德育发展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够得到发挥。
3加快推广渗透教育理念
有效的德育是需要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与其他教学课程交流配合完成的。新一轮课程改革,顾及到了各门学科的特点,注重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诚信、善良、踏实和稳扎稳打等新时代青年应具备的素质。初中班主任应该认识到青少年正处于性格不稳定、浮躁的青春期,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在玩的同时让他们学到各种知识。例如,组织各种网络竞赛、讨论活动,让学生认识网络的利与弊,讨论怎样合理有效利用网络而又不沉迷于网络,让学生在网络上搜索信息寻找材料,开展有奖知识竞答等活动。这样在有效利用网络的同时,又能避免学生沉迷于网络。
4德育工作是系统性工程
班主任针对学生有效地执行德育工作,就是他们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它和各位班主任本身的性格、理论知识水平、德育工作理念以及教育工作模式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和社会、学生家庭、学校教育、班级活动、学生自身品德有着直接关联。由此可见,德育工作是系统性的大工程,它就要求在整个系统环节里各个方面都要有科学性,要有针对性,要实事求是,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不断提升其效力。综上所述,目前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存在教育时效的“应急”性和教育方法的刻板性,而德育教育要求突出情理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因此班主任德育教育方法应该进行创新。笔者认为创新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方法有两种:第一,将班级活动带到校园外,使德育教育贯穿在具体活动之中,增强德育教育的长效性;第二,与学生家长加强德育教育合作,营造学校家庭相一致的德育教育环境,使德育教育的“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1]白铭欣.班主任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59-60.
[2]全,易连云.教育学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4.
[3]刘来喜.例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16-17.
一、学校德育工作要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德育教育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信息技术同样承担着德育的重任。网络时代对学生道德规范产生很大的冲击,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当积极地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因势利导,探索新时代下的德育新模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因特网之旅》教学案例中的德育实践
(一)教材分析
《因特网之旅》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网络技术应用(选修3)》第三单元《畅游因特网》第一节的内容。上一节课学习了《接入因特网》,这一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案例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必修模块和网络选修模块前而部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和上网实践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认知基础,配合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使用因特网,了解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能够掌握浏览器的使用;熟悉登录FTP网站的方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协助工作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因特网服务类型:了解WWW、FTP服务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浏览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使用FTP服务的相关技术。
中学德育中的“替代”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智”代“德”现象。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一些人用“分数”代替德育效果和水平。一些人认为学生考试成绩好,思想品德自然就好,反之亦然。个别学校在评定“三好学生”与“优秀学生干部”时,往往先看考试成绩怎么样,只要成绩“够格”就行,道德则显得无关紧要。人的发展应当是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等方面素质的提升和发展。而且德是灵魂,是第一位的素质。但是这种以“智”代“德”的情况,恰恰与德育教育背道而驰,只能培养出脱离集体、脱离群众的追求个人利益的“社会贵族”。
二是以“管”代“育”现象,即用严格的管理制度代替生动具体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做活生生的人的工作的,它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的过程是丰富多彩的。但一些中学德育工作者的做法是,一旦学生德育出了问题,不是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说服教育工作,而是简单地查明缘由(有的甚至不问缘由,只看结果),然后冷冰冰地照章处理。处理完了,德育也就结束了。必要的制度是德育不可缺少的,但德育毕竟是充满人情味的一种思想和情感沟通。而思想交流是无法用“制度”代替的,问题的最终解决是不能省略“面对面”的说理和沟通。以“管”代“育”的作风是一种“衙门作风”,是一种“官僚作风”。这样的德育结果只能掩盖矛盾,使问题越来越多。
三是以“理想”代“现实”现象,即用“理想”的德育理论代替“现实”的德育。中学德育从根本上说是理论理想加实践的教育,要更突出德育的理想境界和更高的价值追求,告诉和培养中学生“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而中学生由于年轻单纯,常常会产生“应该这样”的思维,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是有差距的。如果仅用“理想教育”代替“现实教育”,那么当中学生遇到“差距大”的现实时,就会对理论和理想产生怀疑,甚至动摇其信念,数年的理想教育就会在一个小小的现实面前土崩瓦解,德育工作者的一腔热血将会付之东流。
四是以“共性”代“个性”现象。一般说来,德育追求的是共性教育,这种方式对群体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无疑是正确的,若用“共性”代替“个性”,就又走极端。中学时代是一个充满梦幻的人生阶段,每个中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生活个体,加之出身、性格、经历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必然表现出德育的个性特征,一方面说明德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另一方面体现德育的主动性和丰富性。这就要求在实施德育过程中体现方法的多样性、形式的丰富多样化和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五是以“量”代“质”现象。其一,效法“智育”的考核办法,给德育打分或定级量化。这样做虽然不无道理,但总是差强人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德育是“德、智、体”之首,它的许多内容是潜在的、隐性的,或许当有人要考察某个学生的德育时,他(或她)有可能将不好的一面暂时隐蔽起来,而将好的一面显露出来,换一个别的环境,他(或她)则有可能表现出另一种情形。其二,限定“优秀”的数量,换言之,就是只考核评选少部分学生成为德育“优秀”,而把大部分学生拒之于“优秀”门外。德育的目的本应是激励更多学生勤奋上进,人人争当优秀,人人成为优秀,而这种实践却往往把德育引向误区。
六是以“活动”代“德育”现象,即用零散的文化娱乐活动代替系统的学校德育教育。的确,学校的德育离不开具体的活动,但活动只是德育的一种手段。从一定意义上讲,把德育融于具体活动之中是正确的,如果活动浅尝辄止,活动过于机械和形式化,且以“活动”代“德育”,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德育目的。
思想政治课与思想品德课是学校一门承担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纪教育、感恩教育、礼仪教育的综合性教育的社会系统工程,是担负学生智育、德育教育的综合体。
所谓“实效”,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实效性是政治课的生命线。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品德,有较高思想觉悟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政治课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功能,一直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课题,也是社会发展的强烈要求。要在政治课教学中提高德育实效性,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有机结合,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优良的性格和健康的审美观。政治课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其教学模式及效果是影响德育实际效果的一个主要性因素。
一、加强时政教育,充实课堂教学,是增强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中学生思想活跃,他们对某些问题非常关注,正是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契机。所以思想道德教育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还应把握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从而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学生心坎上,真正起到激励、导向、强化的作用。搞好时政教育,有利于弥补教材中某些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的滞后性;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政治视野,引导他们关心时事政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列举近期典型的国内外大事作为分析对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辨别是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组织学生撰写时政评论的小论文;举办时事报告会,时政评论演说赛,时事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开展实践活动,执行学生道德教育
政治课教学的一个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思想政治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
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不是割裂开的,而是交互实现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根植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里,把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延伸至课外,才有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好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更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那么,政治课如何开展实践活动呢?
1.走进社会,投身实践。如,组织学生到周边工厂车间、田头地尾等生产劳动第一线,亲手参与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体验创造社会财富的艰辛,从而加深对九年级《思想品德》“艰苦创业”、“劳动光荣”、“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要珍惜劳动成果”等理论知识的认识,进而把爱劳动、爱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等观念变成自觉的行动。
2.利用本土教育资源,点面结合,引导学生自我实践,感受生活。
政治课作为德育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知与信、信与行的特殊矛盾。知”就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行”就是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达到在实践活动中内化思想品德的目的,并逐步形成自觉行动。学生自我实践德育模式就是让学生到社会上或家庭中去完成,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某种道德观念有一个实践的机会。如组织学生自愿者利用周末等时间打扫公共卫生、扫墓、参加公益活动、进行公益宣传、做社会调查等。去社区敬老院开展志愿者活动,让学生明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古训。还可以通过对社区、企业、农村、商店、部队、革命纪念馆等地参观,了解社会、了解历史、走进生活,以加深对书本道德知识的补充和理解。进行热爱父母的教育,布置学生在家里每天帮助爸妈做一件家务事,学会感恩父母。又如,教授七年级《思想品德》违法犯罪方面的法律基本知识,可以组织学生走访附近的派出所法院等执法部门,了解犯人违法犯罪的原因、过程及受惩处情况。定期邀请司法机关人员给学生做法制报告,从而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遵纪守法意识。
3.心理辅导。由于生活条件改善、学业压力与就业竞争、处于成长发育时期以及独生子女在家庭地位的特殊等,许多青少年学生不思上进,不关心社会与他人,唯我独尊,道德滑坡。政治课教师必须通过心理咨询,要引导青少年学生认清方向,避免迷失自我。
4.用德育积分,育美丽学生。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管理学生各项条例规定为标准,以学生个体的行为表现为依据,实行量化考核,促进学生品德的健康发展。
三、政治课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
一、优化育人队伍、提升育人实效
1、 构建德育工作网络
本学期为了加强德育工作领导力量,校长室组建政教处,增派两位同志担任政教处副主任,同时在原有团委、学生会负责同志的基础上,选派两位同志担任干事,极大地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力量。目前学校有完整的德网育工作网络。
2、培训班主任群体
本学期以来,由于××扩轨的需要,初一年级充实了一批年轻班主任,他们富有工作热情,但工作经验欠缺,急需培养锻炼。为此,政教处在期初、期中、期末分三次召开初一年级班主任会议,对各项班主任工作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并建立××中学班主任青蓝结对制度,让年轻班主任迅速成长起来。此外,政教处在期初修订班主任工作条例,组织学习各项条例和制度(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通知,××市××中学班主任常规工作条例,××市××中学班主任一日工作常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学生一日常规,××市××中学学生十项礼仪常规,××市××中学教室规范化管理条例),让各位班主任带着规则走上班主任岗位。学校与每位班主任签订《××市××中学班主任工作责任书》,明确职责。10月19日晚,总校在尚雅楼举行了师德报告会,我校教师认真听取了报告,无不深受感动,为之动容。在报告会上,班主任代表黄颖泉、张辉、王丽萍等以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他们不断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无私奉献的一件件鲜活的感人事迹。这次师德教育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全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并为造就一支思想端正、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2月份政教处组织班主任沙龙,主题为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前,政教处印发了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有关学习材料,会上,全校班主任热烈发言,各自讲述自己的绝招,实现了工作方法的互通有无、工作经验的共享共赢。此外,学校校长室还在每月印发班主任工作介绍材料、发送班主任工作信息短信等,使我校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得到不断加强。
3、展示团委、学生会风采
团委、学生会在有关同志的辛勤努力下,已经成为落实政教处各项工作计划的生力军,同时,他们的工作也是政教处工作的有效补充。学生会完成了新一届的学生会换届选举,完成每月的校园黑板报的更新,落实学校卫生值周工作的班级顺序,召开了每周值周班级会议,并制定了相关要求、考核表格,操作程序,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班级值周考核。组建新一届校园广播台,实现了大课间和中午的正常广播。制定××市××中学校园文明监督岗招聘方案,召开志愿者会议,进行了分组和相关要求的讲解工作,校园文明监督岗志愿者实行试用期制度。向全校发出建设文明卫生校园倡议书。学校团委举办少年团校一期,本学期发展团员142人,宣传各班优秀典型“××之星”共四期。
4、彰显家校合力
××中学一直重视家庭教育在培育学生中的作用。有事与家长多沟通已成为学校工作的常态,本学期发放《寄宿生家长须知》、《关于参加高中部体育节入场式告家长书》、《防诈骗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运动会安全注意告家长书》、《关于开展“洁净家园、有序市容”专项活动告家长书》、《关于××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告家长书》等。20xx年9月8日下午召开全体走读生家长会议,告知五严规定下新的作息规定,蒋校长作了发言。十月份,成立家长委员会,修订《××市××中学家长委员会章程》。11月11日学校开办第九期家长学校。年级组长周颖作了初一年级上半学期工作汇报,副校长蒋国生作了题为《高品质服务,育持续发展之才》的报告,介绍学校的工作思路与办学理念。特邀专家作关于《怎样让孩子自主学习》的报告。12月25日,我校开展了以“孩子,我想对你说”为主题的家庭教育交流活动。该活动是在亲情家书交流的基础上开展的,孩子们在亲情书信中真切地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和在成长过程中渴望被理解、被认可的心愿;家长在书信中,真诚流露出渴望和孩子沟通增进了解的愿望,并对孩子提出了真诚中肯的建议。在交流中,家长代表就自己的教育经验和困惑谈了深切感受,以最鲜活的实例激起了在座家长和孩子的共鸣。20xx年1月9日我校开展了以“两代人心灵碰撞”为主题的家庭教育交流活动。上午,在高中部尚雅楼我校召开会议,校长、40名学生家长代表、新“三好”标兵和模范家长参加了会议。在会议中,一大批新“三好”标兵和模范家长获得了表彰,部分家庭教育优秀论文获得了荣誉证书。会议结束以后,全体人员听取了首都师范大学李文道博士的报告。下午,初二年级学生和学生家长在各班教室里进行交流活动。家长代表畅谈自己的成长历程以及相应的子女发表感言,接着,家长代表谈对孩子的殷切希望以及子女谈如何实现对家长的期望。到会学生和家长无不激动落泪,整个活动内容充实,意义深远,极大地提高了家长和学生的认识水平。以本次活动为纽带,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心连结得更加紧密。
二、落实一月一事、实现系统育人
本学期政教处认真学习《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操作手册》,在校本文来源:文秘114 ***长室的指导下,制订学年度一月一事活动计划,然后分月制订活动计划,严格按计划实施活动细则,每月进行评比表彰,并把每月活动的详细资料台帐整理归档。20xx年九月份规则主题教育月80页;十月份爱国主题教育月209页;十一月份奋斗主题教育月132页;十二月亲情主题教育月170页;20xx年一月节约主题教育月142页。活动要点如下:
1、20xx年9月份:
(1)9月6日于体育馆组织法制报告会,组织法制报告听后感评比。初一(6)施澍芃等42名同学获得优秀法制报告听后感评比等级奖。
(2)9月7日班级组织以“学常规”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初一年级班主任重点讲解《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中学一日常规》,强调靠右走路的要求;初二年级重点讨论形成或讲解班规班约;初三年级强调教室卫生、寝室卫生纪律要求及其他规范。
(3)初一年级举行“九月行为规范优秀班级评比”, 初一(10)班、初一(2)班被评为行为习惯优秀班级;举行“九月文明宿舍评比”, 男生410室、女生308室等13个宿舍被评为文明宿舍;举行“九月行为习惯优秀标兵评比”, 初一(1)潘晓亮等50名学生被评为行为习惯优秀标兵。
(4)初二年级举行班级班规班约展示。初二(1)班、初二(2)班、初二(3)班、初二(4)班、初二(6)班、初二(8)班、初二(9)班、初二(10)班被评为班规班约优秀班级。
(5)全校举行“最美班级评比”, 初一(6)班、初一(7)班、初二(1)班、初二(6)班、初二(7)班、初三(4)班被评为最美班级;另初三年级举行“最卫生班级评比”, 初三(1)班、初三(5)班被评为“最卫生班级”。
(6)全校举行《江海人文·规则篇》读后感评比,初三(2)班许清飏等65名学生获得等级奖。
2、20xx年10月份:
(1)10月初各班完成纪念国庆60周年为主题的黑板报,学校组织评比。以下班级获得一等奖:初一2班、初一10班、初二9班、初二10班、初三4班。
(2)初一年级由学生会举行“祖国献你一首诗”主题朗诵比赛;初二年级各班由团委组织举行“爱校一策”活动,重点是发动学生为××中学发展献计献策。
(3)举行电影《爱的延续》观后感评比,初一(2)班张彦玲等53人获得等级奖。
(4)10月12日全校各班举行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5)进行“国旗下讲话”征文评比结果:初一(2)班顾青云等45人获得等级奖。
(6)10月30日,全校举行爱国主义诗朗诵评比,以下班级获得一等奖:初一9班、初一2班、初二3班、初二7班、初三5班。
3、20xx年11月份:
(1)11月初各班完成“奋斗”为主题的黑板报,学校组织评比。初三2班、初二1班、初二7班、初一10班、初一9班获得一等奖。
(2)表彰初一(1)班蔡迎香等320人为××中学期中学习标兵。
(3)表彰 “十佳文明标兵”:
初一1杨 钒;初一3陈 义;初一4沈佳玲;初一6潘施祺;初一10陈 曦;初二2施 雯;初二9仇心惟;初二10潘奕飞;初三1张佩蓓;初三5姜琦
“十佳艺体学生标兵”:
初一5王赛帅;初二8戴 宁;初二1茅戴睿;初三2 徐秋玲;初二3张妍楠;初三3夏 沁;初二4沈伶佳;初三4楼林子;初二5邢艺萌;初二6 任 荔
“十佳优秀学生干部”:
初一2顾李云;初二6陆佳楠;初一8邱 钰;初二9陈佳楠;初一9李 欣;初三1方英杰;初二2俞鑫杰;初三4姜春钰;初二5郁槟榕;初三5程 帆
(4)表彰初一1班葛旭等200名学生分别为班级最勤奋学生、最乐于助人学生、最佳课代表、最佳组长、最爱劳动学生、最佳室长、最守纪律学生、最卫生学生。
(5)11月9日,各班举行以“奋斗”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6)初一年级各班举行“立志达标”活动,引导学生确立终身职业目标、高考录取大学目标、中考录取高中目标、期末考试目标等。发统一表格认真填表,并有家长意见确认。
(7)11月16日下午第四课初二年级举行“奋斗励志故事会”评比,初二(4)杜晴、初二(2)张嘉倩获得一等奖。
(8)11月23日下午第四课初一年级举行“为理想而学习”演讲比赛,初一7班施成威、初一10班王艺楠获一等奖。
4、20xx年12月份:
(1)12月初举行“亲情”为主题黑板报评比,初一10班、初一9班、初二8班、初二7班、初三1班获得一等奖
(2)初一年级开展了“为父母洗脚或洗头”的活动,初一(6)班陆渝宁、潘施祺等同学撰写了优秀感悟随笔或日记。
(3)初二年级开展了 “算算亲情帐”活动, 初二(1)班施焱龄、盛妍妍等同学撰写了优秀感悟。
(4)初三年级开展了“心怀感恩写家书活动”, 初三(1)班徐小懿等25套家书被评为优秀家书。
(5)12月25日初三年级举行了“孩子,我想对你说”的家长报告会,初三(1)黄苏冰家长、初三(2)刘亦成家长、初三(3)夏沁家长、初三(4)宋彬烨家长、初三(5)邱雨桐家长作了精彩发言。
(6)20xx年1月9日,初二年级举行了“学会学习,共同成长”为主题的“两代人的心灵碰撞”交直流活动。
(7)12月30日,全校各班举行了迎新晚会,邀请部分家长参加。初一5、初一6、初二4、初二5、初二8、初三1、初三3、初三5班的迎新晚会综述评为一等奖;初一7、 初二2、初二4、初二7、初二10、初三2班迎新晚会视频评为一等奖。
(8)举行家庭教育论文、“教子有方”故事评比结果,初一(2)茅好好家长黄艳等23名家长撰写的文章获得等级奖。
5、20xx年1月份:
(1)1月11日前各班完成节约为主题的黑板报,学校组织评比。
(2)初一年级各班每位学生反思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写了反思文章,学会节约粮食。年级组统一设计了《节约粮食调查问卷》,每班进行了调查问卷,并写好了整改建议。
(3)初二年级各班开展了“少吃零食、不吃路边摊点食物倡议”活动,每位学生记录了10天(1月4日—1月13日)在零食上的花费,各班进行了认真统计并写好了反思文章,对班级提出节俭建议。
(4)初三年级各班举行学生穿衣习惯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由年级组统一设计,各班汇总了调查结果并撰写了关于穿衣习惯的分析报告。
(5)学生会汇总初一、初二、初三年级的调查数据,写了一份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并提出了具体的节约建议要求,该调查报告发给学生人手一份,并已发往《××教育周刊》。
(6) 1月11日下午第四课各班举行“节约”主题班会。
三、建设校园文化、提升办学品位
1、完善制度文化
和谐校园需要人本科学、和谐民主的制度保障。 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它要求学校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借以建立起良好的校风,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同时还要搞好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得以贯彻。在新的“五严”形势下,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已经不符合“五严”要求,政教处系统整理了学校以前的各项规章制度,废止了一些重复的、落后的制度,完善修改了一些新的制度,并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制订了一些新的规章制度。具体分类为:
班级建设、评比制度:
《××市××中学班主任常规工作条例》、《××市××中学班主任一日工作常规》、《××中学学生一日常规》、《××市××中学学生十项礼仪常规》、《××市××中学教室规范化管理条例》、《××市××中学班集体达标创优考核评比条例》、《××中学文明中学生评比条例》、《××中学课程全优生、特优生评比条例》、《××中学优秀共青团员评比条例》、《××中学优秀学生干部评比条例》、《××中学“十佳文明标兵”、 “十佳艺体学生标兵”、 “十佳优秀学生干部”评比标准》、《××中学升国旗礼仪规范》等。
学校宿舍管理制度:
《关于寄宿生管理与考核的有关规定》、《××市××中学寝室管理制度》(包括××市××中学宿舍管理条例,住校生管理制度,文明寝室评选标准,寝室长职责,××中学值日轮流表,寝室物品摆放标准,学生宿舍管理内务、卫生、纪律扣分处理意见)、《寄宿生须知》、《寄宿生家长须知》、《××中学文明寝室评选标准》、《××中学学生“星级宿舍”评比有关规定》、《××中学新生入校承诺书》、《生活指导老师安全工作规范》、《生活指导教师职责》、《生活指导教师一日工作流程》、《生活指导教师工作考核办法》等。
2、提升环境文化
这里所说的学校环境文化,具体指的是学校建筑文化的创设。我校建筑物以欧式建筑为主,本学期随着300米操场和××报告厅的投入使用,学校又增添了两道靓丽的风景线。首先,政教处确保了学校环境的洁净和靓丽。开学初划分好卫生清洁区和公共教室包干明细表,实行各班一日三扫制度,一周一大扫制度;加强值周班的检查力度,值周班实施了一日四查制度(早晨、中午、晚会、不定期抽查一次)。响应南通市和××市爱卫会关于开展冬春季灭鼠工作的号召,切实加强冬春季除四害工作,有效改善环境卫生。积极开展“洁净家园、有序市容” 冬春专项行动,为美化城市卫生环境,优化交通秩序,做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其次,政教处坚持以“文化品位、现代信息、人文精神”为理念,着眼于环境文化氛围建设对师生的熏陶和感染。政教处向全校师生征集教育箴言,择优张贴,还通过教室美化布置、墙报、网站、校训、校歌、荣誉室、阅览室、体育场等,展示各种积极向上的文化,再次,政教处努力管理学校学生公寓,为全体寄宿生营造一个家的氛围。“安全为基础,温馨为目标”一直是宿舍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基本理念。政教处着力使环境成为校本课程的载体,成为德育美育的载体,成为文化育人的载体。
2、 丰富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体现在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价值体系和育人取向之中。首先,政教处始终贯彻××中学的育人取向:基础扎实,习惯优秀,能力见长,发展持续。学校的一台文艺节目或一个文化艺术节,所追求的立意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学校的一个科技讲座或一次制作活动,想达到的目的就是奠定学生终身热爱科学的精神。其次,政教处继续做大做强校刊《江海人文》,成立了由毛校长率领的10位乐于德育探索的教师参与的《江海人文》工作室,本学期起《江海人文》坚持一月一主题,与学校主题教育月相呼应,同时建设副刊《人文苑》,使《江海人文》成为××学子的精神家园,成为学校进行润物无声教育的第二课堂。再次,政教处突出人文环境的建设,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学生时时刻刻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同时,政教处两位同志工作中坚持求真务实,以自身言行为标杆,引导教师珍视和热爱手中的教育权力,使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等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促使学校价值与教职工价值共同实现而获得双赢,进而让校园人文氛围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水分”,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平台和阶梯。
四、德育硕果累累、冷静反思不足
1.喜获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