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7:44: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化学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化学教育论文

篇1

2.结合时代特征改进教学方法

当今时代是空前发展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是知识和信息的时代。因此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改进教学方法。

2.1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广泛收集教学相关信息,增加自己化学知识的储备,将教学内容清晰、准确的传授给学生。在如今网络越来越发达,教师可以将教学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改编成网络流行的歌曲如小苹果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方便学生记忆。

2.2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机结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走进每一个课堂,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图文合一,动静相辅,形象直观。它能够动态的演示复杂的过程,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如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这一知识点的讲解,如果只是靠教师语言描述,学生很难想象和理解,但是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可以生动形象地将原子核排布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增加学生的记忆,加深学生的理解。

2.3教学内容与学生自主性学习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教学为主,学生很少通过自己的活动学习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留下时间让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率。

3.逐渐引导社会一切教育为高考服务的心理

高中化学教学必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当前化学教学较为普遍的存在着单纯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成绩成为课堂位于的价值取向。一切教育为高考服务,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2

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推进化学创新教育,首先就要改变教师的传统理念。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教育并不只是一种灌输知识的工具,它应该是一种发展认识的手段。因此,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平等、自然的教学环境是每一位老师必须要做到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就改变以往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不再是单向性的交流,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使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老师在教学中更多的充当着引导和顾问的作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带路上自信、自主、自强。

1.2课堂教学,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若是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学就会陷入茫然、被动。新课标的课堂教学要打破“笼统式”的教学方法,通过相关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案。因此,教师在中教学计划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并结合课堂中的每个环节,及时的清楚学生的学习动态,然后对学生针对性的设置教学方案。同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都要呈现出相应的表达方式,从而满足学生的需要,对于学习化学有浓厚兴趣和天赋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积极的引导他们在课余时间继续专研,从而进一步的挖掘他们的潜能。

2高中化学中创新能例培养的途径

2.1自主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是建立在观察、思维、记忆等能力基础上的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主动的学习能力[1]。只有主动的去学习,积极发挥主体的作用,教学才能促使学生更好的发展。

2.1.1为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和机会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学科,然后新教材中更多的与实际中的阅读教材、选学内容以及学生所感兴趣的感性材料所联系,使得学生对化学大大的增加了兴趣。通过这些内容的自主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分析、应变能力。

2.1.2加强创新能力的训练

创新教育是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找寻问题的答案,并且还要帮助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索和思考,从而养成对新知识的好奇心、渴望求知心,使学生既要学会又要会学。

2.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课堂中往往是教师在上面问,学生在下面答。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阶梯式的问题,学生积极的思考,表面上的确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期这样,学生就会在被动的学习中渐渐的失去了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善于设障、立疑,使他们在平常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去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化学内容时刻处于有疑问可思,从而促进学生进行联想,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所发现的问题,教师也应该积极的鼓励。

2.3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篇3

二、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育中作用的研究

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教育中有助于培养辩证统一的良好思想绿色化学以全新的方式颠覆了“先污染再治理”的思想,需要从源头抓起,才能避免污染和破坏,是一门以源头为基础进行治理的无害化学。而且要特别强调了,对绿色化学全新理念的推出并不是要全部否定传统的化学,而是以客观为基础,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将传统化学的精华发挥的淋漓尽致,将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有危害的因素消除,这才能更加突出绿色化学的核心理念。

绿色化学理念有利于加强学生更加爱护生命最近几年,根据资料显示,我国食物中毒人数已经达到了4万人,而且这个数据只是所有发生事件中的一小部分。经过分析导致人们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有:过量农药杀虫、剧毒残留等等。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到了部分农药,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DDT、六六六、有机磷农药等等,根据目前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实现绿色产物为目的,全方面的对农药进行评价。例如:六六六和DDT具有很高杀虫性的同时,也会严重的污染其环境,而且具有很高的毒性,对人类与牲畜都的健康具有很大的威胁。而这些具有危害性的农药正逐渐被植物生长调节剂与以内源性的昆虫激素等具有生态意义的农药所替代。这类新型的农药不但高效、而且不会污染环境,降低了毒性不会危害到人类和牲畜的健康。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因为农药的滥用而出现大量鱼类、益鸟益虫的死亡的现象。为学生举出绿色化学具体教育实例,从而加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积极主动的去倡导和爱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绿色化学理念有利于培养正确的发展观

篇4

在具体的实物演示时,可以运用具体的直观实物在学生的面前做出展示,相对来说实验的范围和程度相对来说比较小,这是因为课堂教学要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所以老师在课堂上的实物展示都是相对于实验中范围比较小的,但是老师在一边讲解的过程中,一边做出演示,让我们明白这个化学变化的原理和过程。比如说老师在讲石蕊如何判断液体的酸碱度时,可以将液体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如果试液显红色,则说明液体显酸性;如果试液显蓝色,则说明液体显碱性;如果显紫色,则是中性。通过这样的具体实物的运用来让学生辨别酸碱度,同时体会和理解不同液体在石蕊中颜色变化的神奇,增加了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同时在学生的面前对基本的化学实验过程做出了基本的展示和模拟,这样以具体的实物演示情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同时为以后在化学实验室里真正做实验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

2.深刻的实践体会情景

情景教学中的表演主要是让学生进入角色,加深自己实践的体会,无论老师讲了多少回或者学生背了多少会的化学公式都不如学生做一次实验来的生动具体,我们常说,无论别人说的故事多么动听,当我们自己亲身经历一次时,那么所有的酸甜苦辣都会有深刻的体会,这也是为什么高中化学要求教学中有那么多实验课的原因,因为实验出真理。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情景教学的主要应用就是学生亲身的实践——做实验,这样才能深刻的体会情景,明白化学变化的具体情况,对公式中出现的化学因素有了很亲切很熟悉的感觉,因为这些化学物品都是学生自己亲手放进化学器皿里的,所产生的新的化学物质也是自己亲手提炼出来的,自然加深了内心的体现和兴奋,同时学生对于这门课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与观点,认为这门课可以亲身实践,自己也可以创造出书本中文章所描绘的实物,这样的成就感对于一个已经有独立意识的高中生来说是莫大的鼓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将枯燥难记的化学公式变得有理有据,生动具体,这样学习也就更有动力了。

二、情景教学对高中化学的作用

1.理解教学内容

化学的书本知识是很枯燥的,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新课程教学改革中,针对这个问题主要的解决就是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清晰明白的理解知识点,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学的环境设置中,让学生整个人已经处于一种思维慢慢凝聚的状态,这是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实物做演示,学生的眼睛和思维就会随着实物的演示而发生改变,这时感官与思考都被调动了起来,学生整个人都随着演示的进程而变化,这样整节课才算成功的,因为学生的注意力都跑到老师的讲解之中,也减少了学生思维跑路的问题,同时学生认真地听老师的讲解,这样在后来的思考中才会有自己的问题与见解,因为认认真真听讲了思考了,那么这节课的内容也就全面的学会了。

篇5

2.高中学生化学教育教学的改进措施

(1)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比如让学生自己亲手制作一些教具和模型,组织化学方面的讲座,进行化学课的试验,组织化学知识的比赛,和化学相关的晚会,制作化学板报,或者化学博览会,还可以去化学相关的工农业企业去参观,对社会的热点问题作相关调查。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还可以活跃课堂上的气氛,打开学生的视野,并且让他们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学习化学。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的情景更加多元化,创造一种新的课堂模式,这样不仅使课堂的表现形式提高了,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更加地喜欢化学课,教师的教学也不再生硬,学生们也更加喜欢这门课,只有兴趣来了,学生们才知道怎么去学,并且学好这门课。

(2)将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互换

将教师放在学生的位置上来思考,把学生放在首位,教师作为辅助,去欣赏且关注所有学生,去聆听他们的心声。多了解学生想要的,使学生贴近生活,因为化学是和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这样既弥补了课堂上的死板教学,还丰富了课外活动。教师还要倾注更多的爱去关心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化学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要对他们更加地关心,帮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起进步。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来教、学生来学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们不仅会对化学产生兴趣,也会对教师产生浓厚的感情。

篇6

二、高中化学课程的整改措施

1.加大高中化学课程师资的引进力度

由于师资欠缺已经严重制约了高中化学课程的有效实施,为更好地让高中化学课程服务与高中生的现实生活,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将更专业的化学课程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教育部门或者学校应加大对专业化学教师的引进力度,去高等师范院校招聘更为专业的化学教师,充实到现实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序列,让其所学服务于现实的高中教学。再就是加大对现有的高中化学教师的培训,更新其教育理念与学科知识,通过专业培训让其掌握更加先进的化学文化知识,以及更为恰当的化学知识,并将这些知识服务于现实的高中化学教学,以为国家培养出化学素质精良的科研人才。

2.重视高中化学课程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

高中化学课程是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的教育序列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一定意义。通过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对于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也具有一定作用。未来社会中所需要的人才,应是综合能力的比拼,仅仅会语数外等知识很难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活动之中。因此,学校应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让学生除学习语数外等课程知识外,再掌握一些化学知识等等,以更好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3.转变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方式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过于注重教的地位,过于注重教材在教学中的位置,过于注重课堂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不得不承认上述三大因素对高中化学教学具有积极作用,但学校、教师也不能过分夸大这三大因素在教学中的位置,为了培养出综合能力更强的未来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提升学生的素养与能力,在现实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便需要教师转变原有过于注重教的教学方式,转而注重学生独自学习或者合作学习在学习中的地位。教学方式转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才会增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才会提升,才会真正培养出素质精良的人才。再就是从化学课程自身的特点看,化学课程内容多为探索实践类内容,仅仅依靠课堂的讲授,书本知识的传授是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很难为国家培养出素质精良的人才。

篇7

在我国大部分高中学校的英语课堂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及专业人士都意识到一个问题:即如果不能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深入了解外国文化,那么,就无法真正地使其学“会”英语。文化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培养并提高自身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意识及能力。除此之外,文化教学还可以刺激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本身的兴趣,同时增强自身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识,将视野提升到国际水平。

一、文化教学的内容及意义

现阶段在国内外,经由各国学者进行长时间的研究、探讨,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是毋庸置疑。但是文化教学究竟怎么来定义?文化教学的内涵是什么?这些问题仍旧存在着不同的声音。

二、文化教学中的“文化”指什么

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有限的课时是无法将各国的文化万象包罗其中的。而由于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庞杂性,如果要定义文化教学,那么基本上可以从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所具有的历史地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方面来进行具体的总结与归纳。

三、文化教学有什么意义

就理论上而言,如果想要学习一门语言,就必须要了解该语言背后的文化。但是在实际上,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语言,而使用英语的国家除了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大国外,还有很多其他国家、地区以及民族也在使用。而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英语背后的文化十分繁杂,而仅仅了解英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等就显得过于局限和狭隘。

尽管过程十分不容易,文化教学仍旧是必要的。因为一方面,良好的文化教学能够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梳理过程,而且就不同的英语国家所有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也不尽相同这点来看,学生在同时学习几种国家的文化时,可以进行文化的比较与分析,从而让学生以国际视野来看世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而另一方面,如果文化教学进行得当,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把控能力,由于文化教学在本质上揭示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民族的交际文化,因此,也涵盖与涉及了许多,诸如社交环境与礼仪、肢体手势表情等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内容。而以上所提到的学习内容无疑会对学生在对英语的实际跨文化交际以及自身的英语使用水平方面有极大的帮助,避免由于文化不同而闹出的笑话甚至矛盾等。

除此之外,文化教学还能够在学生自身的能力方面起到作用。即能够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以及激发起学生本身对于学习和接触不同文化的兴趣等。

四、现阶段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1.学生本身的文化基础薄弱,缺乏较强的文化理解与接受能力

随着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西方先进国家的联系也日益密切。而同时不断发达的科技水平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比如电影、歌曲、电视剧等来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因此学生本身对于国外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不过以上这些相对于新课标下的要求仍旧远远不够。究其原因如下:

(1)学生本身的文化知识并不系统,同时没有一个集中点,因此学生在对外国文化的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电视、网络等渠道尽管直观,但是仍然不如亲自跟外国友人进行交流直观,同时电视和网络等渠道不能根据学生自身的需求来提供资料,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知识与经验并不系统

学生即使经常接触西方的影视作品,也很难理解国外的一些特殊文化现象:如:公民可以私人佩戴枪支、同性恋合法甚至可以结婚等。而这类现象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一定的引导。

五、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文化教学

1.文化共享

所谓“文化共享”主要存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两种形式。

(1)教师与学生的形式主要是教师将自身掌握的相关文化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内容。这一点很重要,通常表现在开场白中。

比如,当教师要讲述巴西这个国家的时候,可以在开场时问学生:“宋丹丹说最揪心的运动是什么?”学生会说“足球!”老师接着问:“你心目中最厉害的足球运动员是谁?”学生会回答出不同的球星名字,教师随后将诸如罗纳尔多等名字联系起来,问他们所在的国家,从而引出巴西这个国家的话题。

另外,教师常用的手法就是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经常引经据典来进行学习的拓展与补充,这一点需要教师本身有着较广泛和渊博的知识以及一定的幽默感。另外,还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前进行相对充足的准备。

比如,在谈到关于美国的运动时,教师问学生知不知道历史上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是谁。有学生回答“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时,教师会说乔丹名字的简写是MJ,问学生还知道哪个MJ十分有名?于是引出美国已故歌手,世界流行之王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的名字缩写也是“MJ”两个字母,而且两个MJ曾经在后者创作的反战歌曲Jam的MTV中进行过合作。另外,在杰克逊的葬礼上出现的前湖人队巨星:“魔术师”约翰逊(MagicJohnson)也是乔丹的好友,一起参加过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他的名字也是“MJ”。

总而言之,这个环节需要教师将所讲述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扩充,力求有新意、有意思,同时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一定的知识。但是在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切记不能有放无收,要把握好尺度,不可使课堂教学原本应该有的思路被学生带跑。

(2)在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共享时,通常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学生根据一定的顺序进行准备,并且能够上台将自身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体会、经验甚至所发生的趣事经历等进行讲述,与同学进行分享。

比如:一名学生由于家境比较富裕,因此亲戚朋友经常带着她出国旅游,她就将去的国家以及沿途的所见所闻进行分享。包括第一次在外国吃正式的西餐时所需要注意的礼节和发生的笑话;第一次与美国人和第一次与英国人打交道时体会到明显的不同:美国人比较热情,会主动来握手;而英国人则恰恰相反,会显得比较“冷漠”等。

没有相关经历的同学可以根据从图书馆和网络等获取的资源来进行整理和归纳,站在台上向同学们进行讲述和呈现。

比如,学生首先上台画一个大大的苹果(“An Big Apple”),然后让同学来猜测,猜这是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可以给相关的提示:诸如“Is it one of the largest city all over the world?”(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或者用当地的美式口语口音来向大家打招呼等。然后公布正确答案:纽约市(New York City),激起了同学的兴趣后,来向同学们来解释为什么纽约是大苹果,以及介绍纽约的特点和文化。

总之,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可以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体育明星或者是影视明星、歌手等;也可以交流自己最钟情的西方服饰或者西方饮食等。尽管每堂课只有短短几分钟的呈现来进行共享,但是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那么课后可以进行自主搜索和了解,学到更多的知识。

2.案例分析

这里指的案例主要来源于由于人与人之间缺乏相同的文化背景等共性而产生分歧、矛盾和冲突的小故事。通常要求简短,并且能够有一定效果(如幽默搞笑、抒情感人、引起思考等)。很多都是有一定的外国生活经历的人所讲述的自己亲身体验过的故事。一般来说,良好、成功的案例分析能够活跃课堂氛围。

比如,当教师带学生谈论到朋友与友情等话题时,可以考虑使用由Davis与20世纪90年代末所撰写的What is true friendship,跟同学们一起来了解对于中国人和西方人而言,他们所认为真正的朋友究竟是什么样子?是不是与同学所想和所期望的一样?同时可以拓宽思路,教师跟学生一起来探索在不同文化背景与语言环境下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感情在理解和表现等方面有什么不同等。

又如,教师跟学生聊到吃饭话题时,就问学生知不知道西餐有哪些讲究,并且将学生所讲述的部分进行重组和整理,加以修改和补充,从而来系统地进行讲解。可以虚构一个主人翁,让他到不同的国家去吃饭,由英国、美国等国家在饮食方面的文化引申到其他国家(诸如日本等),然后与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进行比较。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到各国的饮食文化;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和深入认识。

3.媒体资源

其实在本文一开始就提到过,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学生更多的是从以影视作品为代表的各个媒体渠道与资源来获取信息。而现在所需要的就是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予以引导。下面主要以影视作品为例。

比如,要看有中国人参与的外国人生活的话,教师可以播放中国小型电视剧《小留学生》。由主要讲述几名性格各异的大学生在加拿大留学,并且跟各自所接触的外国人在生活中产生的交流、矛盾来看文化差异。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个地方,明明中国留学生处理得很正常,但是外国人就是不高兴等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又如,要看原汁原味的外国生活,教师可以选择播放时下比较流行的美剧《生活大爆炸》。主要由于一集不到二十分钟,比较容易控制时间,而且每集之间相对独立,不用记住庞大的剧情;同时考虑到情景喜剧最能反映出生活百态,而且里面的台词十分具有教育意义。因此,能让学生在欢笑中不知不觉地对国外的文化进行掌握。

就现阶段我国的高中英语课堂教育,由于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致使现在的学生主要趋向于“高分低能”。即可以轻松考出非常高的考试分数,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在生活中利用英语,甚至都不敢开口说。因此,想要解决这一现状,英语课堂就必须要注重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而文化教学就决定了学生应该怎么来运用,即如果学生不了解外国文化,就容易犯错误,甚至激发矛盾等。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文化的传播,使学生喜欢上外国多姿多彩的文化,锻炼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邹细香.浅论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J].考试周刊,2011(44).

篇8

2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误区

过分突出生活化情境创设,甚至流连忘返,没有及时提炼教学问题,导致喧宾夺主。比如在讲酯的知识时,有的教师播放了很多品种的花还有红烧肉的图片,足足花了五分钟导入,只是为了说明花和红烧肉中的成分是酯类物质。这样的导入就是不成功的,过多过长的生活化情景淡化了知识本位,这样的导入也不具备深入思考研究的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用熟悉的生活情景拉近学生和知识的距离,起到导入新课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上课做好铺垫,而不是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地在臃肿的“生活化躯壳”里寻找需要的信息。教师应适当应用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问题的解决中体验生活与知识的联系,感到学有所用。没有充分发挥生活化情境的作用,浅尝辄止,或为了生活化而凭空虚构,滥用情境。生活化教学可以应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课前导入、概念讲解举例、实验说明分析、课后作业布置等等。但很多老师对生活化教学理解不到位,应用不灵活,基本就是用教材的情境导入后就没有深入挖掘,没有提出课程教学与教学相关的需要探究的问题,有虎头蛇尾之感。当然每种教学方式都有其适用范围,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生活化教学,如一些原子的结构特点、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电解总方程式的配平等内容,就是记忆性强或要求大量练习掌握技巧的内容,应该多花时间讲解并练习巩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生活化当成公开课甚至常规课的万能钥匙,为了赶时髦,体现新课程理念,就牵强附会地将所有内容创设成“生活化”;甚至凭空虚构事例,有的还和学生生活经验相左,引起学生质疑,课堂效果反而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将生活情景自然巧妙地镶嵌在知识讲授中,避免突兀感。

篇9

二、对话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营造氛围,创设情境

①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

对话式教学的本质为平等、民主式教学,如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则无法开展对话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树立并积极践行平等观念,一视同仁,尊重学生个性,不能操控对话,使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念、想法和意见。

②创设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情境

教学是否有效,与教学情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是教学情境中是否包含有丰富的信息。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创造富有启发性、有趣的课堂情境,确保学生全身心投入对话式教学。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模拟历史场景等多种方式,设置真实性的对话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参与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中的对话形式

①师生间的对话

师生间的对话是历史教学中最常见的对话形式,也是对话式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与教师之间,在人格尊严上完全平等,但在认知能力和经验阅历上有差异。学生的历史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帮助与指导,所以师生间的对话具有特殊性,教师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思维模式。

②学生间对话

新课标明确要求,高中历史学习应为自主、合作与探索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加强学生间的交流,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不断完善自我。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间对话是教学系统中极具潜力的部分,也是教学有效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对话,学生可认识到自身不足,学习他人长处。有效开展学生间的对话,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自。

篇10

二、高中化学STS教育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

1.STS教育教学的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一些高中化学STS教育教学现状进行了解,调查研究发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STS教育已经能够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地位却处于边缘化.目前,我国相关教育研究工作者对STS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比较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认为提高学生分数是升学的保证,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STS教育.经过调查与访谈分析发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解和演示实验为主进行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STS教育教学的开展,不利于充分发挥STS教育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实践课和STS活动课太少,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感受和学习化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于STS教育教学的开展.

2.STS教育教学的影响因素

篇11

提到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影响,教师首先想到的就是母语负迁移。用英式的思维来进行英语的学习,学习效果应该是最佳的,但是事实证明,思维与文化是两个不同的维度,更多的情况下教师会用最直观的教学传授知识,这就不可能不涉及到母语。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推行渗透母语文化,是新时代社交发展的要求,也是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早在20世纪初期,美国的文化学者查根斯就曾经对我国的母语文化做出过可行性研究,认为汉语文化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具有符合人文主义精神的力量,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可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符合中国式教育逻辑的文化理念。

2. 母语文化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现状分析

母语文化在高中英语中的最基础的体现,就是学生掌握了多少汉语的英文表达方式,英语的学习从小学开始到高中,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掌握了常规的语法、词汇、行文书写方式,却不知道如何表述一些最基本的用语,如食品类、生活类、社会类等。在英语考试中,对中国文化的涉及比较多,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学生往往在这一部分反而失分率较高,究其原因是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母语词汇量不够,像一些传统节日清明节(Tomb- sweeping Day)、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的表达方式都存在问题。

3. 母语文化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策略

3.1深入挖掘教材,进行比较研究

对教材的深入发掘,是指在词汇、语法及课文的讲授上,进行文化层面的分析。现行的英语教材其文化性多偏向与语文学习的习惯,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时对英文的内涵把握不清晰,介于英文语境和汉语学习方式的夹缝中。对教材的分析,应该将一部分精力放在文化分析上,给学生一个拓展的平台,一个词汇的词源意义,让学生比较中西方文化,给学生展示母语文化的不同之处。在对教材的深入挖掘过程中,会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可以让学生扩大视野,放开眼界,用更加博大的胸怀去接纳其他的不同文化,也更加重视我们的母语文化,形成正确的文化视野。

3.2结合地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

传统的英语教育更加偏重知识的考查,而不重视与母语的融合、交流的意义。新的英语评价标准改变了英语评价的方式,开口说英语不再是一句空话,但是,如何让已经习惯了做题的学生开口说英语,在学习中融会自己的母语文化呢?当地的文化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一种母语文化,开展地方特色明显的英语文化活动,在校园中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将母语文化渗透到高中英语教学的不二方式。具有特色的文化交流最能激发学生心底的学习热情,好的学习氛围是带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最佳方式。

3.3改变教学方略,重视文化审美

将母语文化渗透到高中的英语教育中,最直观的方式不外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知识进行碰撞的平台,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桎梏到单一的知识学习中来,更不要说母语文化的深入理解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本身,接受力强的青少年一代,每天都会在网络和生活中触碰到各种文化的冲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母语文化的对比学习,就成为了深入母语文化的方式之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情景对话,加入最平常的母语文化,在新的高考评价方式中,这样的改变无疑是一种效率高、效果好的教学实践改革,结合该地的校本课程进行课后的英文社团、合作小组的活动,使学生活学活用,在一个平和的环境中将母语与英文进行结合。

3.4明确教学目的,提升教师素养

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压力较大,而且作为学生跨文化学习、交往能力的直接传递者,肩上的担子更加重。课堂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地方,高中英语教师的文化底蕴、知识水平、文化视野对学生的文化历程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明确了英语的社会功能之后,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在纷繁的知识点中找到母语文化的最佳渗透点,英语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还需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对东西方文化的比较要有着自己独特的见地。与此同时,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灵活的分析,给学生提供对比文化,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机会。高中英语教师,还要加强业务进修,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母语文化知识积累以及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4. 结语

母语文化在高中英语课堂的渗透,其意义不仅是新高考标准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东西方文化交往能力的要求。因此,高中英语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还应改进教学方式,强化母语文化的教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母语文化学习能力、表达能力。

篇12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

一、语言知识与语用知识并举,了解西方文化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向较注重教学的内容和语言能力,即培养学生能造出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技能。但是学生没掌握语用知识,不知道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具体环境中用英语进行准确的跨文化交际[1]。“不懂得语言的运用规则,语法规则将变得毫无用处”(Hymes1972)。如“Whydon''''tyouopenthedoor?”是一句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但它含有强硬的命令口气,就不适合对长辈或初交的人说这句话,可用“Whynotopenthedoor?”来表达。又如,当夸奖别人的菜做得好时不能说“Ididn’texpectyoucouldmakesuchdeliciousfood!”(没想到你能做一手好菜!),通常可说“Whatadeliciousfood!”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而违反说话规则会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Walfson,1989)[2]。这里的说话规则是所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必须存在的一种默契,一种双方交际时都遵循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s)”[3]。为使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准确运用所学语言,必须语言知识与语用知识并举,才能真正了解西方文化,而高职学生就是欠缺文化背景知识。如《大学英语精读III》Unit4“LadyHermitsWhoAreDownButNotOut”的课文标题“DownButNotOut”学生很难理解。笔者先介绍美国拳击术语“downandout”,意思是拳击手被对方击倒后淘汰出局。再结合课文对“女隐士”特点的分析理解,把标题译为“潦而不倒”学生才恍然大悟。可见,不了解西方文化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就很难理解它在特定场合中引申出的社会意义。同是这篇课文中“…ifshechoosesyourdoorwayasherplacetosleepinthenight,itisasnormallyhardtoturnherawayasitisalostdog.”这句话令人费解。狗在西方视为人类忠实的朋友,所以赶走一只丧家之犬属不道德行为。又如:“WhyITeach”一文中,很多学生不理解“Beingateacherisbeingpresentatthecreationwhentheclaybeginstobreathe”。这里的creation和clay涉及到《圣经》典故:上帝用地上的尘土clay造人,并赋予人以生命力。作者在这句话中用clay隐喻没有知识的人,用breathe比喻“获得知识,开始成长”。这个典故把教师育人和上帝造人作了类比,使我们领会到教师育人与上帝造人同样伟大[4]。学生明白这些文化及隐含意义后,终于茅塞顿开。

二、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谨防“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Cultureshock)最早是由世界著名文化人类学家KalveroOberg在1960年首先提出的。初到国外的人往往由于不熟悉对方社会交往的信号或符号经常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反应,这种现象在跨文化学中称“文化休克”[5]。学生如果不把握中西方文化差异,用汉语的思维去理解、判断英语的语境,极易产生“文化休克”。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而文化差异就是思维方式的本质差异。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女性阴柔偏向,西方思维方式具有男性阳刚偏向。中国人偏人文,西方人重自然;中国人重悟性,西方人偏理性;中国人好静、内向、守旧,西方人好动、外向、开放;中国人求同、求稳,西方人求异、求变。我们在教学中有必要把日常生活交往中英汉文化的主要差异以及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这将有助于学生逐步区别语言的文化内涵,培养跨文化意识,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1.赞美之词

中国文化对赞美之语总是比较崇尚谦虚原则,“YourEnglishisverygood”和“Ilikeyourbeautifulwatch”之类的应答都要用“Thankyou”,因为这些赞美之词仅仅表示友好或是引起谈话的手段。

2.提供帮助

中国人对于别人的帮助往往采用“接受+感谢”的方式,在西方人们崇尚自立,会以“谢绝+解释”作回答。如回答“Wouldyoulikesomecoffee?”这样的kindoffer,通常用“No,thankyou”或“Yes,I’dloveto,butnotnow”之类的婉转回答。

3.文化禁忌

西方人一般都能容忍非本族语的人的语言错误,但对文化错误却会耿耿于怀,特别是文化禁忌。笔者把英语国家人士初次交谈的“禁忌”归纳成W-A-R-M四个字母,其中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替religion,M代表marriage,同样引出“七不问”:不问年龄、体重、收入、、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和“吃了吗”。4.交际势能——把握交际讯号的强弱

西方人最常用最安全的话题是谈论天气,如“It’sreallyacoldtonight,isn’tit?Yes,itis.”这样的对话很容易使双方转入其他话题,并且能缩短会话距离,避免交际障碍。假如你碰巧遇到一家老外吃饭,主人客气地邀请你一起吃,“Wouldyouliketohavedinnerwithus?”如果你真的没吃,最好不要客气,否则挨饿的就是你自己了。

三、创设交际语境,培养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现代英语教学非常重视语境,建构主义理论也提倡语境化教学(Situatedinstruction)。因此教师要尽力为高职学生提供真实的或模拟的交际情景,力求创设学生能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如《综合英语II》Unit7“ListeningandActivities”听说部分,为使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祝愿”和“问候”的日常交际用语,我设置如下情景作为导入:Weallknowtherewillbe“AJobHunting”inourcampustomorrow.Areyouinterestedintheinvestigationonjobhunting?Howdoyougreettheinterviewers?Andhowdoyourespondtotheirreply?学生积极动脑,很快列举出许多学过“祝愿”和“问候”或“代问候”及其应答的表达。听力结束教师趁热打铁适当补充,引导大家归纳总结。接着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自编对话进行操练,做到学以致用,运用自如。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不断应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如利用多媒体、幻灯、音像或互联网等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使学生在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从而提高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交际化。在《BEC》“Interview”这一项目设计课上,我先组织学生看一段有关招工的录像,然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Whatdoyouwanttodoafteryougraduatefromtheuniversity?Whatquestionsarelikelytobeaskedinajobinterview?Whatwouldyouaskifyouweretheinterviewer?接着我用PPT设计了几种模拟招聘的具体场景,让学生申请做家教、商店促销员、收银员和导游,然后在课堂上表演。师生们从语音语调、内容设计、体态表情、语言得体和合作创新等方面进行互评。大家积极参与,表现了空前的兴趣和竞争力,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更可喜的是那些平时在课上不愿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在大家的鼓励和配合下,增强了信心,消除了紧张情绪,获得了很好的锻炼机会。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课堂变成了社会的缩影,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在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中勇于开口,乐于开口,在模拟情境中建构新的语言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渗透中西文化,培养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包括语言交际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Non-verbalcommunication)。非语言交际行为是指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行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语言至多只占整个交际过程的35%,而其余的社交信息都是依靠非语言交际传递的(Birdwhistell,1970:50)。因此非语言行为就成了跨文化交际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空间观,因而导致不同的会话距离。在英国,礼貌的听者会认真地注视讲话者并不时眨一眨眼表示对对方所谈之事感兴趣,美国人则希望听者频频点头或发出哦、嗯之类的声音表示对所讲内容感兴趣。中国人则通常会眼看着对方保持安静。有位颇为出色的中国学生到一家英国公司接受最后的面试。敲门进入办公室后,学生坐下并顺手把放在经理面前的一张椅子向前拉了一下。面试后,该生自我感觉良好最终却遭拒绝,是因为英国经理事先将椅子放在他认为合适的交谈距离位置,而中国学生无意间向前一拉,将距离调整到他认为舒适的位置,可能使经理感到不适,最终导致被拒绝录取。

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吕叔湘1977)[6]。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进行中英非语言交际对照教学,如中国人用拱手和鞠躬表示感谢,英语文化的人用亲吻和拥抱表示感谢;美国人习惯用手指胸膛表示“我”,而中国人手指鼻子表示“我”的动作,在美国人看来是滑稽可笑的;美国人用手拍成年人的头表示同情、鼓励对方,中国人则认为这是有意侮辱对方;中国人气愤至极会跺脚,美国人在急不可待时才跺脚;英文化的人喜欢佩戴猫头鹰图像的徽章,因为在英文化中猫头鹰是智慧的象征,而在中国人看来猫头鹰是邪恶的化身,俗话说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预示着凶多吉少。中国人在给人指方向时,习惯于用食指指点。在英语文化中,这是既不雅观、又不尊重别人的手势;用手下意识地摸一下鼻子,在中国人看来既无什么含义,也无伤大雅。美国人却将这一动作视为隐匿不好的想法或谎言的手势,或者表示不同意或拒绝对方的看法。

参考文献:

[1]蒋永远.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1).

[2]柏音.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2):73-79.

[3]张卫红,张凯.外语教学中语用知识的应用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3):329-33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