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44: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工业风格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企业文化传播形式迭加效果倍增律
企业文化传播形式的有机组合和迭加,带来的不仅是传播效果量的迭加,而是质的倍增.企业文化传播方式迭加是一个无限制的扩大过程,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优化企业文化的传播方式,使得传播所产生的价值能量呈几何极增大。建立企业文化传播模式,是遵循这一传播规律的最好表现。通过传播模式,把各种不同的传播形式有机组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点,形成传播形式的迭加,就能确保企业文化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比如,企业文化开放式公域传播模式,以展览形式为中心,迭加了培训讲座、文娱活动、影视展播、歌曲舞蹈、仪式典礼等多种传播形式,取得了倍增的传播效果。其中,展览采用了多种形式,主要有图文资料、视听影像、文艺活动、教育讲座、实物展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知识追求、娱乐等需求。图文资料包括各参展企业精心设计的展板展示,以及室内展厅陈列的300余件精美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览主办方还编写了相关宣传材料,分期向公众免费赠送。有的企业专门拍摄了企业文化专题片,在展示现场循环播放,声像影片让观众更为直观地体会企业的文化,增强了传播的有效性。主办方在展览同时,举办了3场企业文化专题讲座,邀请著名专家深度剖析企业文化,成功企业家介绍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经验等,提升了公众和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理性认识。主办方还组织了数场文艺演出,用员工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展示企业文化。歌曲、小品、舞蹈、诗歌、乐曲等丰富多彩的节目,利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进行企业文化传播。
2企业文化传播场共振律
根据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场域”理论,在社会文化场之下,企业内部还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文化场。现代工业社会,企业成为社会经济的基本细胞,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表明,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革,由于企业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企业的生产力状况,代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状况,所以它所蕴育的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具有直接的影响力。反过来,由于企业文化属于社会亚文化范畴,社会文化的面貌又会对企业文化的建构产生影响,中华民族优良的社会文化道德传统,有助于形成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而某些拜金、功利、欺诈的社会不良风气,则会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企业是一个天然的耗散结构,需要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信息能量交换,必然包含文化信息的输人输出,企业文化场与社会文化场具有本质的内在联系,具备潜在的共振效应,如果运用得当就能产生出巨大的能量。借助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使企业内的企业文化场与企业外的社会文化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交叉范围内的共同场,实现传播场域的共振效应,促进两个不同文化场之间的良性循环交流,发挥企业文化传播的最大效果。
3企业文化传播对象扩散律
早期的企业文化传播对象,仅仅集中于企业内部的少数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随着文化时代的全面到来,实施先进的企业文化管理成为企业现代管理方式调整的趋势,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以全体员工为中心,因此,企业文化传播的对象逐步扩大到全体员工,每一个人都成为企业文化宣传的对象。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财富的极大满足,促使社会大众和企业家开始重新审视企业的功能和作用,人们开始认识到,企业之所以存在,并不是为了赚钱盈利,而是为了承担社会的责任,企业担负着社会使命、经济使命和文化使命三项历史重任。企业的社会使命在于塑造社会的面貌;企业的经济使命在于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为社会创造财富;企业的文化使命在于提高全社会的文化力水平,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由于意识到这三项历史使命,企业认清自身作为社会构成细胞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开始将企业文化的传播对象,扩展到包括社会全体公众在内的更广大范围,以发挥企业在塑造社会文化面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4企业文化传播行为模仿律
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认为,模仿是人类的本性,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在重复某种东西,客观意义上讲,就是一种模仿。相互模仿的个体所组成群体的综合就构成了社会,社会最基本的关系是模仿,人们借助模仿而进行信息的交换和文化的传播。塔尔德提出三种模仿规律,距离律、方向律和插人律。个体在群体中模仿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的行为,称之为距离律;群体中的底层模仿高层,弱势模仿强势,称为方向规律;当存在两种和两种以上的互斥行为时,个体选择一种行为取代别的行为,称为插人律。企业文化传播基本遵循模仿律,企业向员工提供所倡导的价值体系及行为模式样本,供员工参照模仿。如果员工选择和保持与企业文化标准不同的模仿模式,就会与企业或他人产生对立和冲突,此时,企业就需要借助各种传播手段,引导员工改变模仿对象,实现与企业的和谐一致。距离律导致企业文化的横向人际传播,方向律导致企业文化的纵向正式传播。在企业文化传播中,企业必须遵循传播的行为模仿规律,促使员工、公众选择与企业文化一致的模仿行为模式。
5企业文化传播程度与企业文化风格关联律
一、企业形象的概念及分类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和交往,在这些交往活动中,人们发现单个人的活动往往会受到种种限制,因而逐渐产生了各种社会组织。企业作为一类以营利为目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组织,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其生存和发展与很多因素有关,自身的实力、良好的管理、适宜的环境是企业成功的基础。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以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支持人为特征的管理思想应运而生。企业形象作为一种管理职能,则是从如何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树立组织良好形象的角度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形象是指人们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而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印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精神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它是社会公众与企业接触交往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总体印象。这种印象是通过人体的感官传递获得的。企业形象能否真实反映企业的精神文化,以及能否被社会各界和公众舆论所理解和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企业自身的主观努力。
企业形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由组织内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按照不同的标准企业形象有不同的划分方式,按照形象的可见性可分为有形形象和无形形象
有形形象是指那些可以通过公众的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到的组织对象,包括产品形象(如产品质量性能、外观、包装、商标、价格等)、建筑物形象、员工精神面貌、实体形象(如市场形象、技术形象、社会形象等),它是通过组织的经营作风、经营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等形象因素体现出来的。无形形象则是通过公众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而形成的观念形象,这些形象虽然看不见,但可能更接近企业形象的本质,是企业形象的最高层次。对企业而言,这种无形形象包括企业经营宗旨、经营方针、企业经营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信誉、企业风格、企业文化等。这些无形形象往往比有形形象有价值。
二、竞争使企业文化的地位提升
现代社会之所以重视企业的形象问题,实际上是竞争的结果。在激烈的竞争中,各种有形形象容易被模仿和超越,而无形形象的建立和维持更容易获得竞争的优势。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大型企业的凝合剂,以价值观共识为手段,统合企业行为,实行文化管理和文化控制,不但节约大量的管理成本,而且能够不断地创造卓越,超越管理。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传统,它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思想信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总和。它的实质是企业员工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现代社会已进入“文化制度”的时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现代市场竞争已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拥有先进文化的企业得到生存和发展,拥有落后文化的企业被淘汰出局。用先进文化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企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企业文化应该包括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部分。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他是企业文化的物化成果,主要包括企业环境和设施,企业产品和服务,企业容貌和标志等。物质文化属于企业文化的表层。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从最高领导到基层员工言行举止中反映的企业文化内涵和特征。企业英雄、企业典礼仪式、文化活动和企业家行为在企业文化价值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构成企业文化的重要因素。
三、如何打造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提炼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任何组织想继续生存和获得成功,首先一定要有健全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所有政策和行动的前提,而且企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忠实地遵循这些核心价值观,如果违反这些核心理念,就必须加以改变。在进行文化定位时,关键一点是要把握自己真正相信的东西,而不是抓住其他公司定为价值观的东西,也不是外在世界认为应该是理念的东西。对核心价值观的陈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但必须简单、清楚、纯真、直接而有力。
(二)发挥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企业家处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地位,一方面企业家的思想、行为等对企业文化有很大影响,企业文化的培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价值观和职业素质;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的确立需要企业家自上而下地推动,用自己的权威去整合企业中的价值观。
(三)要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相承接
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底蕴来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着眼于以规范引导人们的日常行为,其精髓是“诚为本,和为贵,信为先”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使中国的民族文化具有与时俱进和兼容并蓄的特征,这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有着现实指导意义,能够为先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肥沃的土壤。因此,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根植其中,吸取其精华。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一切有益的先进经验,不能生搬硬套,还应该学习和借鉴一切先进的文化,创造出适合我们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和力争世界领先的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5-0187-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2.05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对外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位居华东地区的浙江省以纺织大省名扬海内外。英语作为国际贸易中通用的语言,其交流沟通工具的作用是其他语言无法替代的。这对外贸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黄故,2001)。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翻译实践,与纺织商贸的从业人员一道开展调查研究,首先发现并剖析了纺织商贸英语翻译中现存的问题,进而提出了适宜于纺织商贸英语的翻译策略。
1 . 纺织商贸英语翻译中现存的问题
1 . 1 纺织商贸英语翻译译文缺乏准确性
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专业风格上的准确性和语言结构上的准确性。为了表达的明确,在长期的实践中已形成了各种套语。这也是外贸英语有别于其他各语体的一个明显特点,翻译时应尽量用套语,使语言规范、准确。
例1:Our prices of the cloth already make full allowance for large orders and, as I am sure you know, we operate in a highly competitive market in which we have been forced to cut our prices to the minimum.
译文1:我们布匹的价格已经是大量批发的价格,我确信贵方知晓,我们所处的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我们已被迫将价格压至最低。
译文2:我方布匹报价已考虑到大批量订货的因素,相信贵公司了解我们是在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上经营销售业务,因而已经不得不把利润减到最低限度。
分析:例1属于商务公函,译文1口语色彩较浓,相比之下,译文2的表达则较为正式,使用了汉语商务公函中的礼貌套语,翻译较为得体、准确。
1 . 2 纺织商贸英语翻译译文缺乏专业性
商务英语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纺织商贸英语不仅有许多专业词汇和半专业词汇,还有纷繁复杂的复合词、缩略词、古体词。其句法更充斥着大量的条件句、被动句等。不具专业知识和英语底蕴的人是无法很好翻译商务英语的。
例2:The count-strength product of wool includes quality number, fineness, length, curliness, clean content, shade, etc.
译文1:羊毛产品的支数强度包括:质量数量、纯度、卷曲度、净度、光泽度等。
译文2:羊毛产品的品质指标有:品质支数、细度、长度、卷曲度、净毛率、色泽等。
分析:译文1明显存在误译情况,如:count-strength, quality number, fineness, clean content, shade等,而译文2就相对准确且富有专业性。
1 . 3 纺织商贸英语翻译译文缺乏忠实性
商贸英语翻译中的忠实指正确地将原文语言的信息用译文语言表达出来。与文学翻译的忠实标准相比,商务英语翻译的标准相当宽松。它不涉及原文与译文之间的结构、寓意、正反与反正表达、词语的轻重程度,只要求译文须正确传递原文信息,原文读者获得的信息与译文读者获得的信息等值。商贸英语翻译缺乏忠实就会曲解原义,误导读者,最终造成双方误解,引发商务纠纷。
例3:Owing to the floods, the production of cotton is three times less than that of last year.
译文:由于水灾,棉花产量只是去年的1/3;
或 由于水灾,棉花产量比去年减少了2/3。
分析:如果译文译成了“由于水灾,棉花产量减少了1/3。”就会产生误解。
1 . 4 纺织商贸英语翻译译文忽视了语言表达习惯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信息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直译是翻译最常用的方法。商务英语中尽可能直译,其好处是简单明了。如:海运费Ocean Freight,销售确认书Sales Confirmation,销售合同Sales Contract,但是由于国家之间的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汉语和英语的语言表达习惯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别。有些汉语直译过来有悖于英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如:“母公司与子公司”不能译成“mother company and son/ daughter company”,而是parent company and subsidiaries;“上市公司”不能译成“company goes to the market”而应为“listed company”/company that goes to the public(张培基,1980)。忽视语言表达习惯的另外一种情况是,在翻译的过程中译文嗦、重复,从而影响句子的表达效果。
2 . 纺织商贸英语的翻译策略
商务英语具有其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如何快捷、高效地传递信息,方便进行业务往来是衡量商务英语翻译质量的重要标准,具体来讲,商务英语翻译过程可以遵循以下几点:
2 . 1 把握翻译原则
2.1.1 准确性原则
准确性原则指译者选词要准确,概念表达要确切,数字与单位要精确。对外贸易常涉及诸如价格条件、付款方式、包装之类问题,其中包括大量专业词汇,也包含一些具有商务含义的普通词、复合词等。因此,在翻译时要讲究的是精确、简洁和实效性(赵立无,2009)。如:在国际贸易中,价格条款常用F.O.B、C.I.F等专业术语来表示,这些国际通行的术语规定了交货及付款的方式,交易双方各自的义务等等,简单准确,一目了然。
2.1.2 专业性原则
熟悉纺织专业知识,准确翻译专业术语。外贸英语是一种正式程度颇高的文体,这首先表现在它使用众多的、有特定含义的专业术语。如:invoice, sole agency等等。由于长期使用或相关的规定,这些术语的内涵特定,因而贸易相关各方都不会发生歧义或误解。
例4:Fineness Indexes of Yarn
译文1:纱线的纯度指数
译文2:纱线的细度指标
分析:译文1明显是取义错误,而译文2才是专业术语翻译。
2.1.3 忠实性原则
忠实性原则首先指忠实地将源语言传达的信息用译文语言表述出来,实现信息等值。商务翻译涉及贸易、合同、保险、投资、货运、金融等领域,商务体裁的文章、资料无论从措辞、结构及行文方式上都格外严谨和正式。对于这种情况,译者更应忠实于原文的语言规范和行文规范。
例5:Chinese tablecloths are very popular in Europe. We would like to work with you to market them in Canada.
译为:中国的桌布在欧洲很受欢迎,我们愿同你方合作在加拿大销售。
分析:以上例中,market表示营销、出售。具体如何翻译,应根据上下文决定,这样才能忠实准确地译出原文。
2.1.4 遵循语言表达习惯的原则
经过长期的发展与贸易实践,外贸英语中形成了许多习惯的表达和固定的词汇与短语,已经得到业界的公认。作为这个领域的翻译者,必须要遵守这些习惯的表达方式。只有这样,译文才能准确传递原文要旨,也才能保证读者正确理解。即使少数翻译不正确或不够完美,但仍然能够被外贸领域的商家们所接受。因此不要也不应试图去改变它们,因为这样做是徒劳的,也是不符合行业惯例的,更为严重的是,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与分歧,导致贸易纠纷(韩荣,2004)。
2 . 2 选择翻译方法
在把握以上四个翻译原则的基础上,译者就可以进入实际的纺织商贸英语翻译工作了,同时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选择使用合适的翻译方法。翻译作为一门技巧性学科,其具有多种方法,翻译方法的选用并不是单一不变的,而是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以及所处的不同语境来灵活运用某一种翻译方法,或者将几种方法叠加(徐华等,2007)。下文选荐四种常用翻译方法,但是无论使用怎样的技巧和方法,始终是以实现商务英语的文体功能为本位的。
2.2.1 直译法
所谓“直译”,就是尽量使译语的词汇意义、句法结构、文体风格与源语的词汇意义、句法结构、文体风格一致或相似(丁树德,2005)。在商务英语翻译中适用于句法结构简单,意思表示清晰的商务材料翻译,当此类材料被直译成另一种语言时,译文能够很好地传递源语言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义。因此,当直译法能够解决翻译问题、实现翻译目的时,就应首选直译法。
2.2.2 意译法
由于语言之间的差异性,直译引起误解、不能成功传达信息时,就可以采用意译法。意译法不拘泥于源语言的句法结构,而是注重源语言信息的传递,在翻译过程中使用的手段非常灵活,从词汇层面的词类转译法、加词法、减词法到句法层面的倒装法、插入法、分译法、合译法,再到特殊商务的音译法、创造性译法等等,这些都属于意译的范畴(刘志伟,2005)。意译法被广泛用于各种商务文体的翻译。
例6:The goods we received contrary to our instructions are packed in wooden cases without iron hoops.
误译: 收到的货物与我们的指示不符,货物是包装在没有铁箍的木箱里。
正确:收到的货物是包装在没有铁箍的木箱里,而这种包装与我们的指示不符。
此句中“contrary to our instructions”根据上下文看是修饰包装的,并非修饰货物的。这是由于“contrary to our instructions”的位置提前造成误解。
2.2.3 词性转换法
外贸英语中有些词在翻译时需要转换词性,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词性转换通常把名词转换为动词,介词转换为动词,形容词转换为动词,动词转换为名词,名词转换为形容词,名词转换为副词。
例7:But make sure that there’ll be no delay in shipment. 不过,务必要准时装运(卓乃坚,2007)。(名词shipment转译为动词)
2.2.4 词类翻译法
词类翻译法包括:增词法,减词法,正反、反正译法;翻译外贸词汇,要做到“忠实、准确、通顺”,就必须要根据语篇、语境对表达者所使用的词根据翻译的需要而进行灵活地转换。
如:在翻译时,按意义和句法的需要增加一些词更忠实地表达原文的含义。
例8:The export is not permitted to exceed its limitation. 出口物资不得超出限制范围。
分析:这个句子的翻译,既运用了增词法,又注意到了词义的转换;同时,还兼顾了被动句的主动译法;使得原文意思完整,句意清晰。
综上所述,纺织商贸英语有其独特的文体、词汇及句法特点,翻译时应体现这些特点,同时注意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在翻译时注意存在的问题,注重把握翻译原则,采取合适的翻译方法,从而达到翻译的标准,实现翻译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丁树德.翻译技法详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韩荣.外贸英语的特点与翻译模式[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31.
黄故.纺织商贸英语[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2001.
刘志伟.国际商务函电与沟通[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徐华、包振华、李华田、夏丹.纺织品外贸实务英语[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这些管理哲学及经营风格主要体现在:企业接受风险的程度、关键岗位的人员轮换、管理当局对数据处理和会计职能的态度以及对财务报告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关心程度、对财务报告的态度。包括对会计处理方法的运用等。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企业组织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活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一、典型企业的现金流内部控制
典型企业是单纯的通过财务和审计部门来实现现金流控制的企业。一般设置有审计部,负责 公司范围内的审计工作,而在分公司和项目部门,则未设置审计部门。其他相关的业务部门,在公司所属的分公司和项目部一般均有相对应的业务部门,负责本单位范围内的相关业务工作。同时上级单位的业务部门对公司所属单位的对应业务部门在业务上进行对口指导。而且一旦公司下属拥有若干分散的较小的项目部或分公司,财会核算单位增多,则内部控制的难度就会不断加大。企业现金流管理大多仅限于对存量现金即银行存款和库存现金的管理,对现金流入的把握、对现金流出的有计划的控制几乎空白。对涉及现金流管理的风险研究,进而通过风险预警系统来进行现金流的管理根本不可能进行。同时,许多集团公司采用比较严格地高度集权的现金管理模式。公司现金管理的权限主要集中在公司总部,它的日常工作都是由公司财务部负责,公司的对外收入统一由公司财务部办理,公司的所有二级的独立核算或非独立核算单位所需资金事先均需报送资金计划,然后由公司财务部根据审批权限报请有关领导批准后,对其办理拨款。公司的重大经营性现金支出集中在公司总部,所有对外投资和重大筹资行为均由公司总部进行。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可委托有关的二级单位以公司总部名义办理。另外,公司经常利用临时通知或进行财务工作检查时,发出一些现金收入或支出方面的特别指令,以应付特殊情况的现金收入或满足特殊现金支出的需要。
二、公司内部控制理论的现金流管理
公司的现金收入管理即使有各种各样的规定,但是基本模式大部分都是一样的。提供劳办理财务部的公司务或商品结算地区收款总部中心但是建立传统经验基础之上的现金流控制活动,毕竟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参照现代内部控制理论的要点,这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缺乏完整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从公司的整体制度建设来看,除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相关规定除外,一般企业并没有制定出既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又应有公司特色的相关管理制度。
二是对内部控制缺少深入的认识,还停留于传统内部审计的范围内,审计的目的单单是查找错误,预防防弊。公司对内部控制的理论缺少必要的追踪,对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缺少应有的重视。
三是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还不完善。尽管公司从成立伊始即开始有关管理制度的建设,但是从公司目前已有的制度来看,还远未形成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和较为科学的制度形成机制。公司的组织结构及其权责分派体系尚需进行改进和完善。
四是没有建立相应风险预警系统,仅仅停留在传统的依靠财务负责人或财务人员的经验估计基础之上。
五是对现金流的控制活动不完善或者还不健全。由于公司对现金流缺乏足够的认识,公司对现金流的控制仅仅局限于现金的支出和存量现金方面,对整个现金流的流入、流出及其现金净流量的分析、控制工作尚未开展。
六是内部信息系统建设的严重滞后,导致相关信息的传递和沟通不及时、不畅通。
七是缺乏一套对整个现金流控制过程的监控。包括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人才和缺乏相应的部门的监控活动。
三、基于公司内部控制理论的现金流管理
现金流控制是管理一个企业现金收入、企业内各部门间现金转账及企业现金支出的技术,同时控制全面运用于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及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控制的目标在于确保企业的生存能力、流动性以及财务灵活性。可以说,现金流内部控制制度是现金流管理的核心部分。现金流的控制从一个项目开始,就进行策划,定位,然后从总量、分项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是实时控制,企业不仅要对财务进行监控,而且要对整个经营活动进行监控,并在企业控制范围内尽量去平衡。不仅要有强有力的部门控制,还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实施的制度架构。现金流内部控制目标的设定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律法规的遵循性。同样,我们可以确定现金流的内部控制目标也应当是现金流管理和利用的效率以及财务报告中有关现金流特别是现金流管理与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规的遵循性和现金流量报表的相关报告内容的可靠性。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收入是企业现金的重要来源,企业的各种收入产生的现金流应该流入企业。假设企业的收入不能按时实现现金的流入,那么就会形成应收账款,甚至形成呆坏账,那么企业收入的质量就大大降低了。如果形成的应收账款长期不能收回,或者企业的呆坏账较多,那么企业的生产经营就可能难以为继。同时,企业对流入企业的现金同样应当进行合法性、合规性的检查,杜绝出租出借账户等非法行为的发生。
2.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必要的支出,各项流出均须经过相应授权批准程序,防止企业员工的挪用或者舞弊行为是由流出企业的现金经过相应授权批准程序企业的现金流出满足的。通常,企业的现金流出的各种批准权限应当在企业的有关规章制度中明确。比如企业生产经营的日常现金流出的批准权限为企业的总经理或经其授权的其他经营管理人员,而涉及重大的投资支出,其批准权限通常为董事会。同时,企业的现金支出一定要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和流出企业的现金应该符合有关法律规定,不能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更不能进行非法的活动,而且企业保证相关项目的正常进行依靠保证现金使用于经过对应程序批准的项目或者用途手段。
3.企业所拥有的现金应该满足企业经营所需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筹措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所以,企业应当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现金需求来分析,要通过适当的途径与方式来筹资满足企业现有现金与企业生产经营的要求。并且,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企业的现金资产的利用必须需要经过分析。企业现金资产的使用,努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所以,对各项现金资产的使用都应该须经过可行性分析,来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4.企业对现金资产的管理安全有效企业的现金资产是最易被侵占和挪用的资产,因此,企业用来防止被不法侵占与挪用要对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与其他货币资金以及其他可以等同于现金的资产一定进行严格的管理。
5.与现金流量的相关内容揭示符合有关规定,并能满足信息对应的使用者对信息的需要。企业应当对本企业的现金流量有关资料的揭示符合相关规定,从当前来看,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各种各样的需求必须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一现金流量表》的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并在财务情况说明书和会计报表附注中对现金流量表无法揭示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说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