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7:44: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护理人员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护理人员管理论文

篇1

1.1第一阶段

对编外护士实行人事,实行同工同酬。由我院的人力资源部门根据我国现有的事业单位劳资制度对736名编外护士进行了人事,基本工资、福利津贴和在编护士(在编护士按照国家事业单位职工对待)享受同样的待遇。

1.2第二阶段

构建护理单元岗位风险系数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第一步,专家访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共访谈专家10名,访谈内容为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的方法和基本维度。第二步,文献研究。对国内外2000年以来关于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以目标管理的5个SMART为原则,提出初步的护理单元绩效考核指标框架。第三步,预调查。选择10名专家参与了预调查,根据结果分析确定了不同专业护理单元的岗位系数和护理单元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草案。草案包括一级维度3个,二级维度10个和三级条目池91条。第四步,通过3轮的Delphi法确定了护理单元的岗位系数和形成了包括3个一级维度、10个二级维度和88个三级考核细则的考核指标体系。共咨询专家20名,有经济学专家参与,3轮后的统计学数据均符合统计学的要求。第五步,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对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和参考权重计算一、二级指标的权重,对三级指标采用平均加权的方法确定最后的计算分值和权重。

1.3第三阶段

构建护理单元工作质量绩效考核量表。第六步,以护理单元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为依据,从Delphi法咨询的20名专家中选出10名专家进行2轮的咨询,最终确定了42条量表的考核细则。统计学数据均符合统计学的要求。第七步,护士工作情况调查表的编制。以42个考核细则为主体设计调查表,调查表的内容效度为0.818。第八步,实地调查。对甘肃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的工作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样本采取了科室整群抽样的方法,采取自评的方式,Likert5级评分标准共调查了10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602名注册护士,涉及的科室为内、外、妇、儿、急诊、手术室,并且每个科室必须有1名护士长参加。第九步,因子分析。通过对602名不同专业护士就42个子项目(考核细则)对自我工作情况的评价,运用因子的分析方法,通过直接旋转法(DirectOblimin),逐步删除、提取最终得到了具有5个因子和41个子项目的医院护理单元工作绩效考核量表。共解释了71.457%的方差,并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包括5个因子41个子项目。

1.4第四阶段

护理单元绩效考核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采用C语言作为开发工具,ACCESS数据库作为数据平台,该系统与现有的操作平台Windows有良好的融合性,与Office办公软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并兼顾了整合其他应用软件的未来趋势要求。根据本课题前期的研究成果《护理单元绩效考核体系》的主要内容建立与此相匹配的数据库,并采用易于管理、查询、简洁的菜单设计,所有数据的录入均在明确的提示下直观方便进行。系统设计坚持以需求主导性为原则,以护理单元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益为主要的管理对象,同时还设置了科室的基本信息维护、科室的成本、收入的数据维护及报表的输出功能。

1.5第五阶段

护士能级对应。由我院的人力资源部和护理部根据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要求,并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对护士进行分级管理。以台湾模式的护士层级设置为参考,由六级层级护士N0、N1、N2、N3、N4、N5构成。岗位设置为临床护理岗位、护理管理岗位和其他护理岗位3类。对于没有从事护理工作而占有护理编制的人员,将由人事部门进行清理,进行转岗。

2结果

护理人员薪酬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本体系由基本工资、绩效、福利津贴3部分构成,绩效工资以护理单元为考核单位从3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

2.1基本工资与福利津贴

由我院人力资源部根据国家事业单位劳资制度的有关规定对护理人员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将基本工资共分为4个级别13档。级别越高工资越高,并根据科研、论著、文章、教学等在每个级别进行档次的划分,如三级7档为副主任护师。护士的工作情况每年由护理部对护士进行综合考核后上报人力资源部进行备案,与医生一样每5年进行1次岗位级别的考定。

2.2护理单元风险系数

根据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的结果对科室的岗位系数进行了设置。设置的原则主要是根据科室的工作、工作压力、工作复杂性、职业病、工作时间特征、风险系数设置不同的系数。共分为A、B、C、D、E5个级别,主要目的是体现专业价值,鼓励护士选择到一些特殊的科室工作,如急诊、ICU、儿科这些工作压力大专业性强的科室。不同的级别给予不同绩效系数。如ICU为A极,护理单元的绩效系数为2.0;所属B级的科室有急诊、神经外科、儿科等,系数为1.8。

2.3护理单元及护士的绩效考核

护理单元绩效考核指标共包括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益3部分,权重系数分别为0.4、0.4、0.2。通过医院的HIS系统进行数据的自动采集和计算,以护理单元为基数进行工作量的统计。工作效率、工作效益按实际工作量分值计算,是考核体系量化考核的主体内容。由护理部每月以《护理单元工作质量绩效考核量表》为标准对各护理单元进行考核。考核后由医院经济管理处对护理单元进行薪酬的统一管理和测算,计算方法为护理单元绩效=(工作质量+工作效益+工作效率)×岗位系数×科室人数,而护士个人的绩效=岗位班次系数×层级系数×护理质量考核分数。

2.4护士能级对应

N0级护士所对应的绩效系数为0.95,N1级护士所对应的绩效系数为1.00,N2级护士所对应的绩效系数为1.05,N3级护士所对应的绩效系数为1.10,N4级护士所对应的绩效系数为1.15,N5级护士所对应的绩效系数为1.20。按照科室的性质设置不同的岗位并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级别的护士数量,科室层级越高的护士越多,说明科室的专业性及工作强度就越高。因此,N4级别以上的护士数量对于科室的总体绩效成正性的作用,即N4级别以上的护士数量多,科室从医院获得的总体绩效就高。护士能级划分和资质的评价方法。

3讨论

3.1理论基础

关键绩效指标法(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是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方法,是目标管理法与帕累托定律的有效结合,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使业绩考评建立在量化的基础之上。有学者提出了两维绩效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任务绩效是与员工的工作内容密切相关的,同时也和个体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熟练程度和工作知识密切相关的绩效。周边绩效对于组织技术核心的维护和服务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可以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有利于员工任务绩效的完成以及整个团队和组织绩效的提高。因此根据现代护理理念和“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服务的推进,本课题加大了对于周边绩效内容的考核如患者满意度等,而对任务绩效的内容如护理安全和质量加以量化和细化,使之更加符合现代护理服务的内涵,突显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

3.2薪酬管理体系蕴含了创新理念,消除了身份差别,体现了公平性原则

本薪酬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基本工资和福利津贴完全按照国家的政策对所有的编外护士实施人事,与编内护士等同,消除了身份差别,实现了卫计委提出的“同工同酬”的指导思想。在绩效工资方面本薪酬体系是以护理单元作为绩效管理的基础,医疗和护理的绩效完全分开进行测算和分配。因为我国大部分医院实行的以科室收益为主体的传统绩效分配方法无法有效地体现护理工作的真正价值,而护理工作是一个社会价值大于经济价值的职业。医院经济管理处对护理单元进行薪酬的统一管理和测算,再由护理单元在科室内部进行二次分配,以护士的工作岗位、个人工作能力、工作量为标准进行分配,完全打破了以往的“身份”管理为基础的分配方案,而是以“岗位”管理为基础进行分配,对所有的护理人员实现同工同酬,有效地激发了编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防止了人才流失,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分配原则。在我医院实行该薪酬管理体系后,护理人员的流失率从2010年的14.7%下降到2011年的5.0%、2012年的3.0%。

3.3薪酬管理体系清晰有效,起到了激励作用,促进了人才梯队的发展

薪酬机制的开发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医院激励机制的核心。一个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可以起到吸引、留住护理人才,充分激励护理人员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医院获得最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管理学家Harrington认为管理是不能模糊描述的,首先要进行量化管理,因为它能控制并最终实现各种改进。本体系的构建完全体现了量化管理,在绩效管理体系的三个方面根据不同的内容涉及了不同的量化方式,最终进行护理行为结局的控制并实施改进。而我国医院护理人员的考核以经验管理为主,绩效考核的标准单一并且在指标方面存在偏差,定性与定量考核脱节考核流于形式,难以与薪酬挂钩,绩效考核的导向不明确等问题,因此造成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差。有研究显示,70.7%的护士认为目前工资收入无法体现个人的价值,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本体系根据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的原则将各种考核细则进行细化,使之与临床实践中各种护理行为的结局结合起来,以便能客观地评价护理单元的工作质量,对于周边绩效中很难用量化考核的方法的指标如团队精神采取精神薪酬奖励的办法,提高护士的能动性。在整个体系中明确了护理工作的行为主体、责任主体和利益主体,建立了以正强化为主要目的的激励机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稳定了护理队伍,并能帮助护士个体的专业成长和促进护理团队的发展。

3.4绩效管理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绩效管理信息化系统采用以后,与医院的HIS系统相结合,护理工作量采取了自动化采集,充分利用了本系统多层面的统计功能全面统计分析数据,提高了护理单元绩效分配方案的透明度,确保绩效分配的公平合理,跟踪奖励分配各环节,落实绩效考核监督机制。信息系统中的各个模块,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不同专业护理单元的工作量、护理质量、岗位系数等元素,避免出现平均主义,医院层面上可以整体把握各个护理单元的护理质量和安全的控制,综合考虑各项指标,以经济手段为杠杆促进护理单元的均衡发展。

篇2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21世纪,可以说管理者综合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在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也是如此,尽管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长期缺乏知识更新和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方法,其管理事物多集中在日常琐碎上,尽管在某些方面表现比较优秀,但是其经验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而这也是当前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单一的重要原因所在,整体缺乏科学性和开创性。

2.有待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在查阅资料和诸多实践中不难发现,当前有许多医院只是将护理人员简单的纳入到经济核算中,没有看到其带来的财富,再者说忽视其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简单认为护理人员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负担,致使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挫,护理人员的能力、需求长期得不到提升和满足,使得人才流失严重,医院整体凝聚力受到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影响医院发展。

二、当前形势下如何有效解决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短板

1.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医院管理者必须要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医院管理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并创新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计划。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能够将人才因素放在首要位置,并根据员工具体的实际情况,实行人性化的管理,让员工得到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员工积极投入到医院的工作中去,进一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2.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制度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就是确保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才能够确保人才制度等相关工作的顺利实施。例如:在进行岗位安排时,必须依据人才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这样才能够为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创造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在护理人力资源用人过程中应当将护理人员的专项技能与岗位职责相匹配,对护理人员的各方面因素予以全面考虑,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愉快工作自身各方面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再者就是应当建立健全奖惩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忧患意识和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整体提升医院的凝聚力,使得医院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1至2005年,本院先后调入或新聘护理人员近50名。但新进护理人员入院后,发现普遍存在专业知识参差不齐、操作技术不规范、应激能力低、综合素质不高。因此,加强对新进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及护理管理尤为迫切。

1.2方法

(1)加强护理人员资源管理:合理分工,优化结构,科学配备护理人员是护理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组织有效护理活动的主要保证[1]。护理部按照“二级乙等”医院的标准,对各科护理人员从结构到数量进行科学配置,并安排素质好、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护师进行带教。

(2)加强新进护理人员的培训:护理部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终身教育的有关规定,制订了新进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计划、护理人员“三基”培训计划。规定新进护理人员在聘用期间,必须参加规范化培训及继续护理学教育。鼓励她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学习,争取拿到高一级的学历。并组织经验交流会,安排“老”护师介绍工作学习经验,以便提高新进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3)实行岗位培训与考核:分批安排新进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或短期培训,同时狠抓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

(4)规范护理记录:护理部根据护理工作实际,按照浙江省《病历书写规范》,制订了护理记录单书写规范及检查标准。对护理记录的书写格式、记录原则、内容要求做到详细的规定。要求新进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严格按规范进行书写。

(5)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常规,是防范护理缺陷的关键。因此,护理部根据各科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结合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健全护理安全防范事故措施的各项管理制度,如查房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从而达到了制度明确,操作规范,违制必究,进而把护理缺陷杜绝在萌芽状态。

(6)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和慎独意识:护理部1年2次组织新进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和法制教育,同时安排每月一次科室、每季一次护理部安全隐患分析会,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而使新进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职责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医护人员道德规范,营造一种强烈的职业安全氛围[2]。

(7)加强护理安全及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对新进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2]和依法施护的观念,组织新进护理人员经常学习《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护士管理办法》、《护理工作流程再造》及《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技术规范》等护理安全管理的有关文件,使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让新进护理人员懂得安全保证对病人来说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让新进护理人员知法、守法、依法、护法,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护理。

(8)规范护理过程,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加强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3]。实行护士长夜查房、每月一次护理部行政查房制度和每季一次护理质量大检查制度。护理部组织质控小组成员及全体护士长进行全院护理质量分析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同时,护理部每季度对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平时不定期下科室进行考核、提问,以加强新进护理人员的责任性,防患于未然。

2效果

2.1提高了新进护理人员专业理论和业务水平。通过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新进护理人员在职培训,加速了新进护理人员的成长。2005年以来,本院对近年来新进护理人员进行了专科理论和25项护理技术操作与急救技能考核,结果合格率达90%。大部分护士熟练掌握电除颤、上呼吸机、心电监护、呼吸皮囊操作等抢救操作。2005年6月份ICU病房开设以来,抢救危重病人成功率达95%以上。掌握了护理记录单的书写标准及质量要求,使护理记录单的缺陷明显减少,书写合格率达97%。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明显提高。

2.2提高了新进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自觉性。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每批调入、聘用的护理人员思想稳定、工作主动,学习积极性高涨,许多新进护理人员正在接受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为全院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夯实了基础。

2.3促进了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几年来,本院通过对新进护理人员培训及管理,造就了一支基础扎实、技术过硬、操作熟练、服务态度优良的护理队伍,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达97%以上,赢得了病人、医生、社会各界的赞扬。2003年妇产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4年急诊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5年骨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5年护理部被评为浦江县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同年11月顺利通过“二级乙等”医院的评审。近两年来,全院业务总收入亦有所增长。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率双丰收。

【参考文献】

篇4

在医院绩效管理中,根据各科室工作性质和医院发展方向,科学的确定分配方式,形成多级阶梯式分配结构,从而体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以及一流报酬,并将技术、管理以及责任等要素纳入分配因素中,以此更好的确定绩效工资。实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绩效考核制度,遵循量效挂钩、激励和约束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医院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二)绩效工资核算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1、实行年薪制原则医院可以根据科室年工作量和个人工资级别设立年薪,平时按照实际数进行比例发放,对各项考核成绩达标及优秀的人员实行一次性提成奖励,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各科室进行调整。

2、绩效工资归集要求医院可以将医生作为医生组的基本核算单位,将护士作为护理单位的基本单位,对两者分开核算、独立分配。护理单位必须优先满足本协作区医生组收治病人的要求,根据所收治病人的工作量按照医生和护士各自的标准进行业绩统计和核算。

3、考核方式在医院医护人员绩效工资核算分配中,医院应根据医生、护士、行管以及后勤等在同系列的不同岗位上设立质控目标考核指标,逐月进行考核统计。根据质控考核指标,逐级上报,将医疗服务质量与量效直接挂钩,并将每个月考核结果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一部分。

二、绩效管理在医院中的作用

(一)激励作用

医院传统薪资分配局限于反映不同岗位的劳动差别,难以真实体现出不同效率员工在同一岗位上的劳动差别,无法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基于绩效的薪资分配制度,能将不同个体在岗位上的表现很好的反映出来,有利于医院合理的考核和评价每一位工作人员,从而使得绩效薪资起到正确衡量工作人员实际贡献的作用。往往绩效工资将员工的个人业绩、科室业绩以及医院整体业绩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提高绩效管理的激励性。

(二)规范作用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同时也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综合反映着医院的医疗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医德医风等。因此医院必须重点提高医疗质量,对医院及员工绩效进行严格管理,使医院绩效管理进一步规范医院医疗行为,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医护水平,促进医院和谐、长效的发展。

(三)导向作用

通过医院绩效管理能打造良好的医院文化,营造一个服务意识强、团结合作的良好工作氛围,帮助医院工作人员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增强医院凝聚力,使医护人员感受到医院的归属感,从而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医院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绩效管理在医院中的应用

(一)准确设定岗位系数

为更好的实施岗位系数工资制,就必须对医院各个岗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按照不同岗位技术、劳动以及服务的复杂性,责任及工作量的大小,采取因事设岗和能设置二级科室绝不设一级科室的原则,将功能雷同、职能相近的科室进行合并,以确保岗位系数工资制能顺利的实施。另外,医院应引入基本的竞争机制,遵循“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原则,选拨出技术硬、水平高的专业医护人才,以促进医院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科学的制定绩效

工资制医院需要对所有科室往年的收入、成本、工作数量及质量、效率指标以及群众满意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评,并将考核结果与医院工作人员的岗位风险、工作责任、实现绩效以及医德医风直接挂钩,与保健、行政、后勤等科室拉开距离,同时将相同科室中不同岗位、不同职级的人员拉开距离,从而使绩效工资制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与实施。

(三)提取足够的医院发展

基医院在激发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应该从大局出发,对医院成本进行综合控制与评价,在发放绩效工资的同时,抽取一定医院未来事业的发展基,为医院长期、健康、和谐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并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建立完善的工作业绩

考评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医院医护人员工作行为,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医院必须制定一套统一、完善的考评制度,并全面贯彻落实到个人,使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并将其作为医疗服务质量、工作量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

(五)加大医疗风险赔偿

储备医院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医院绩效管理的经验,医院直接为医护人员投保,使患者得到应有的、合理的赔偿,减轻患者和院方的经济压力。同时医院应加强绩效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和技术服务质量水平,从而尽可能减少差错和过失。

篇5

1.1一般资料2001至2005年,本院先后调入或新聘护理人员近50名。但新进护理人员入院后,发现普遍存在专业知识参差不齐、操作技术不规范、应激能力低、综合素质不高。因此,加强对新进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及护理管理尤为迫切。

1.2方法(1)加强护理人员资源管理:合理分工,优化结构,科学配备护理人员是护理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组织有效护理活动的主要保证[1]。护理部按照“二级乙等”医院的标准,对各科护理人员从结构到数量进行科学配置,并安排素质好、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护师进行带教。(2)加强新进护理人员的培训:护理部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终身教育的有关规定,制订了新进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计划、护理人员“三基”培训计划。规定新进护理人员在聘用期间,必须参加规范化培训及继续护理学教育。鼓励她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学习,争取拿到高一级的学历。并组织经验交流会,安排“老”护师介绍工作学习经验,以便提高新进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3)实行岗位培训与考核:分批安排新进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或短期培训,同时狠抓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4)规范护理记录:护理部根据护理工作实际,按照浙江省《病历书写规范》,制订了护理记录单书写规范及检查标准。对护理记录的书写格式、记录原则、内容要求做到详细的规定。要求新进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严格按规范进行书写。(5)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常规,是防范护理缺陷的关键。因此,护理部根据各科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结合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健全护理安全防范事故措施的各项管理制度,如查房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从而达到了制度明确,操作规范,违制必究,进而把护理缺陷杜绝在萌芽状态。(6)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和慎独意识:护理部1年2次组织新进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和法制教育,同时安排每月一次科室、每季一次护理部安全隐患分析会,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而使新进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职责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医护人员道德规范,营造一种强烈的职业安全氛围[2]。(7)加强护理安全及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对新进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2]和依法施护的观念,组织新进护理人员经常学习《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护士管理办法》、《护理工作流程再造》及《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技术规范》等护理安全管理的有关文件,使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让新进护理人员懂得安全保证对病人来说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让新进护理人员知法、守法、依法、护法,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护理。(8)规范护理过程,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加强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3]。实行护士长夜查房、每月一次护理部行政查房制度和每季一次护理质量大检查制度。护理部组织质控小组成员及全体护士长进行全院护理质量分析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同时,护理部每季度对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平时不定期下科室进行考核、提问,以加强新进护理人员的责任性,防患于未然。2效果

2.1提高了新进护理人员专业理论和业务水平。通过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新进护理人员在职培训,加速了新进护理人员的成长。2005年以来,本院对近年来新进护理人员进行了专科理论和25项护理技术操作与急救技能考核,结果合格率达90%。大部分护士熟练掌握电除颤、上呼吸机、心电监护、呼吸皮囊操作等抢救操作。2005年6月份ICU病房开设以来,抢救危重病人成功率达95%以上。掌握了护理记录单的书写标准及质量要求,使护理记录单的缺陷明显减少,书写合格率达97%。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明显提高。

2.2提高了新进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自觉性。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每批调入、聘用的护理人员思想稳定、工作主动,学习积极性高涨,许多新进护理人员正在接受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为全院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夯实了基础。

2.3促进了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几年来,本院通过对新进护理人员培训及管理,造就了一支基础扎实、技术过硬、操作熟练、服务态度优良的护理队伍,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达97%以上,赢得了病人、医生、社会各界的赞扬。2003年妇产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4年急诊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5年骨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5年护理部被评为浦江县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同年11月顺利通过“二级乙等”医院的评审。近两年来,全院业务总收入亦有所增长。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率双丰收。

【参考文献】

篇6

1.11般资料2001至2005年,本院先后调入或新聘护理人员近50名。但新进护理人员入院后,发现普遍存在专业知识参差不齐、操作技术不规范、应激能力低、综合素质不高。因此,加强对新进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及护理管理尤为迫切。

1.2方法(1)加强护理人员资源管理:合理分工,优化结构,科学配备护理人员是护理管理工作10分重要的内容,也是组织有效护理活动的主要保证[1]。护理部按照“2级乙等”医院的标准,对各科护理人员从结构到数量进行科学配置,并安排素质好、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护师进行带教。(2)加强新进护理人员的培训:护理部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终身教育的有关规定,制订了新进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计划、护理人员“3基”培训计划。规定新进护理人员在聘用期间,必须参加规范化培训及继续护理学教育。鼓励她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学习,争取拿到高1级的学历。并组织经验交流会,安排“老”护师介绍工作学习经验,以便提高新进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3)实行岗位培训与考核:分批安排新进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或短期培训,同时狠抓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4)规范护理记录:护理部根据护理工作实际,按照浙江省《病历书写规范》,制订了护理记录单书写规范及检查标准。对护理记录的书写格式、记录原则、内容要求做到详细的规定。要求新进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严格按规范进行书写。(5)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常规,是防范护理缺陷的关键。因此,护理部根据各科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结合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健全护理安全防范事故措施的各项管理制度,如查房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从而达到了制度明确,操作规范,违制必究,进而把护理缺陷杜绝在萌芽状态。(6)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和慎独意识:护理部1年2次组织新进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和法制教育,同时安排每月1次科室、每季1次护理部安全隐患分析会,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而使新进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职责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医护人员道德规范,营造1种强烈的职业安全氛围[2]。(7)加强护理安全及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对新进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1,质量第1”[2]和依法施护的观念,组织新进护理人员经常学习《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护士管理办法》、《护理工作流程再造》及《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技术规范》等护理安全管理的有关文件,使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让新进护理人员懂得安全保证对病人来说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让新进护理人员知法、守法、依法、护法,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护理。(8)规范护理过程,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加强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3]。实行护士长夜查房、每月1次护理部行政查房制度和每季1次护理质量大检查制度。护理部组织质控小组成员及全体护士长进行全院护理质量分析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同时,护理部每季度对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平时不定期下科室进行考核、提问,以加强新进护理人员的责任性,防患于未然。2效果

2.1提高了新进护理人员专业理论和业务水平。通过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新进护理人员在职培训,加速了新进护理人员的成长。2005年以来,本院对近年来新进护理人员进行了专科理论和25项护理技术操作与急救技能考核,结果合格率达90%。大部分护士熟练掌握电除颤、上呼吸机、心电监护、呼吸皮囊操作等抢救操作。2005年6月份ICU病房开设以来,抢救危重病人成功率达95%以上。掌握了护理记录单的书写标准及质量要求,使护理记录单的缺陷明显减少,书写合格率达97%。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明显提高。

2.2提高了新进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自觉性。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每批调入、聘用的护理人员思想稳定、工作主动,学习积极性高涨,许多新进护理人员正在接受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为全院护理质量的进1步提高夯实了基础。

2.3促进了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进1步提高。几年来,本院通过对新进护理人员培训及管理,造就了1支基础扎实、技术过硬、操作熟练、服务态度优良的护理队伍,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达97%以上,赢得了病人、医生、社会各界的赞扬。2003年妇产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4年急诊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5年骨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5年护理部被评为浦江县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同年11月顺利通过“2级乙等”医院的评审。近两年来,全院业务总收入亦有所增长。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率双丰收。

【参考文献】

篇7

1.1一般资料2001至2005年,本院先后调入或新聘护理人员近50名。但新进护理人员入院后,发现普遍存在专业知识参差不齐、操作技术不规范、应激能力低、综合素质不高。因此,加强对新进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及护理管理尤为迫切。

1.2方法(1)加强护理人员资源管理:合理分工,优化结构,科学配备护理人员是护理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组织有效护理活动的主要保证。护理部按照“二级乙等”医院的标准,对各科护理人员从结构到数量进行科学配置,并安排素质好、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护师进行带教。(2)加强新进护理人员的培训:护理部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终身教育的有关规定,制订了新进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计划、护理人员“三基”培训计划。规定新进护理人员在聘用期间,必须参加规范化培训及继续护理学教育。鼓励她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学习,争取拿到高一级的学历。并组织经验交流会,安排“老”护师介绍工作学习经验,以便提高新进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3)实行岗位培训与考核:分批安排新进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或短期培训,同时狠抓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4)规范护理记录:护理部根据护理工作实际,按照浙江省《病历书写规范》,制订了护理记录单书写规范及检查标准。对护理记录的书写格式、记录原则、内容要求做到详细的规定。要求新进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严格按规范进行书写。(5)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常规,是防范护理缺陷的关键。因此,护理部根据各科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结合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健全护理安全防范事故措施的各项管理制度,如查房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从而达到了制度明确,操作规范,违制必究,进而把护理缺陷杜绝在萌芽状态。(6)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和慎独意识:护理部1年2次组织新进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和法制教育,同时安排每月一次科室、每季一次护理部安全隐患分析会,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而使新进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职责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医护人员道德规范,营造一种强烈的职业安全氛围。(7)加强护理安全及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对新进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2]和依法施护的观念,组织新进护理人员经常学习《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护士管理办法》、《护理工作流程再造》及《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技术规范》等护理安全管理的有关文件,使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让新进护理人员懂得安全保证对病人来说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让新进护理人员知法、守法、依法、护法,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护理。(8)规范护理过程,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加强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实行护士长夜查房、每月一次护理部行政查房制度和每季一次护理质量大检查制度。护理部组织质控小组成员及全体护士长进行全院护理质量分析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同时,护理部每季度对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平时不定期下科室进行考核、提问,以加强新进护理人员的责任性,防患于未然。

二、效果

2.1提高了新进护理人员专业理论和业务水平。通过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新进护理人员在职培训,加速了新进护理人员的成长。2005年以来,本院对近年来新进护理人员进行了专科理论和25项护理技术操作与急救技能考核,结果合格率达90%。大部分护士熟练掌握电除颤、上呼吸机、心电监护、呼吸皮囊操作等抢救操作。2005年6月份ICU病房开设以来,抢救危重病人成功率达95%以上。掌握了护理记录单的书写标准及质量要求,使护理记录单的缺陷明显减少,书写合格率达97%。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明显提高。

2.2提高了新进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自觉性。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每批调入、聘用的护理人员思想稳定、工作主动,学习积极性高涨,许多新进护理人员正在接受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为全院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夯实了基础。

2.3促进了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几年来,本院通过对新进护理人员培训及管理,造就了一支基础扎实、技术过硬、操作熟练、服务态度优良的护理队伍,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达97%以上,赢得了病人、医生、社会各界的赞扬。2003年妇产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4年急诊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5年骨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5年护理部被评为浦江县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同年11月顺利通过“二级乙等”医院的评审。近两年来,全院业务总收入亦有所增长。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率双丰收。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追求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由此也对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不断提高与完善医院的临床护理技术,才能够进一步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从而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让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得到满足[1]。我院现对收治的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实施了人性化管理模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74例住院患者,在取得患者的同意后将其纳入本次临床研究。其中男性患者94例,女性患者80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19-76岁,平均年龄为(54.1±8.4)岁。采用随机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8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包括病情监测、指导患者用药等。研究组患者进行人性化管理,具体包括:①营造人文化的病房环境: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兴趣喜好,为其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在患者病房内摆放其喜欢的花草和小饰品,打造一个充满美感的病房;保持病房通风,严格进行常规消毒工作,提高患者病房空气的流畅及清新度,让患者以一种愉悦、放松的心情来接受治疗与护理[2]。②给予患者情志关怀:护理人员要在互动中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在院的诉求与需求,用亲切、和善的语气对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情绪及时进行疏导,为患者讲解本院成功治疗案例,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治疗的信心,让其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来配合治疗与护理。③给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在患者病房内张贴与其疾病相关的手抄报或海报,向患者发放疾病宣传手册,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让其能够正确对待自身疾病,减少患者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为患者制作“正在休息,请勿打扰”的示意牌,在患者休息或者不想有人探访的时候将其挂在病房门上,让患者在获得个人时间的同时使其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给予的尊重感与关怀之心[3]。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后病情恢复效果进行观察比较,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与不满意;患者在护理后的病情恢复效果分为痊愈、好转与无效,痊愈是指患者的症状全部消失,好转是指患者的症状得到一定改善,无效是指患者的症状没有发生变化甚至有所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来分析与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其中计数资料用卡方来检验,计量资料用t来检验,P<0.05表示本次研究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参照组87例患者中,非常满意19例(21.84%),一般满意48例(55.17%),不满意20例(22.99%),护理满意度为77.01%。研究组87例患者中,非常满意38例(43.68%),一般满意46例(52.87%),不满意3例(3.45%),护理满意度为96.55%,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病情恢复情况比较

参照组87例患者中,痊愈27例(31.03%),好转43例(49.43%),无效17例(19.54%),总有效率为80.46%。研究组87例患者中,痊愈40例(45.98%),好转42例(48.28%),无效5例(5.75%),总有效率为94.25%,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

3讨论

进入新时期以来,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较过去有了质的进步,因此也就更加重视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4]。这也就要求不仅要不断提高各项临床治疗技术,同时也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护理管理工作,通过对患者实施良好全面的护理,让其病情得到更快速的恢复,让患者尽早出院恢复正常生活。人性化管理模式就是一种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强调护理人员要重视患者的需求,一切护理工作都要围绕患者的病情特点与需要来展开,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辅导和关怀,让其以一种更加积极健康的状态来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从而帮助其不断改善病情[5-6]。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后病情恢复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对患者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不仅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而且还促进了患者病情的有效恢复,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郭英 李璐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内分泌耳鼻喉科

参考文献

[1]王艳莉,邓颖辉,陈素文.人性化管理模式对改善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效能感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11):1494-1495.

[2]李霞,韩瑞璋,于峰,等.人性化护理在神经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成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5,8(33):109-112.

[3]刘辉,郑豫珍,杨丽萍,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061-1066.

篇9

二、人文关怀在塑造护理环境方面的应用

患者所看到的儿科护理环境是患者对儿科护理工作所产生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不仅影响着患者在接受护理中的心理与行为,同时也影响护理工作人员的情绪以及工作态度。作为幼儿,他们希望能够在自己所喜欢的环境中接受护理,而作为幼儿家长,更是希望护理环境能够体现出安静、温馨的特点。从对幼儿需求的满足方面来看,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环境的设计与塑造需要建立在对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作出了解与尊重的基础之上。在病区环境的设计中,不仅要确保病室的采光、通风、温度以及湿度能够满足幼儿的舒适性要求,同时有必要在细节方面作出改善,如使用防滑地板、卡通笔画、动画造型,改变墙壁颜色、被褥颜色,增加电视并播放动画片等。这些手段能够有效缓解与消除幼儿在接受护理中所具有的恐惧心理。作为护理人员,也应当主动将自身当作护理环境中的重要要素,并通过使用文雅的举止、轻柔的动作来开展护理工作,同时护理人员要重视与幼儿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消除幼儿对护理工作者所具有的陌生感,并体现出儿科护理工作所具有的人情味。护理环境的塑造也应当考虑家长尤其是陪床家长的需求。在此方面,有必要在病房外以及病房内部的闲置空间设置座位,并在座位旁边放上报纸、杂志、故事书等,这样能够有效消除看望病人的家属以及陪床家属的交流情绪,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可以消磨时间的项目。同时,针对一些行动不便的幼儿,有必要设置无障碍通道,从而可以让家长以及护理人员能够方便地带领幼儿外出放松紧张情绪。另外,在儿科护理区,有必要设置明确的指示标识并保证有清洁的卫生,开水、针线包等物品不应当离病房具有太远距离。在对儿科护理环境的优化与改善中,医院需要做到因地制宜,坚持围绕幼儿的身体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家长需求来对护理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塑造,从而在提升护理行业形象的同时推动社会大众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提高。

三、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良好的控制、组织与激励来对医院中的信息、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作出调节,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儿科护理管理中对人文关怀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医院精神和医院文化的塑造以及儿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方面。这里所提到的医院精神是指包括儿科护理人员在内的医院工作者在医疗和护理实践中所具备的群体意识,其中爱岗敬业、救死扶伤等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医院精神是推动儿科护理服务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医院文化是指医院软文化,即医院在儿科护理的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文化理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体系等。每个医院都会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具有特色的医院文化,这种文化会对儿科护理工作者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指导。在儿科护理实践的管理工作中,有必要针对儿科护理工作者采取奖惩机制,从而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并对其积极性进行调动。同时需要重视职业道德知识培训以及专业培训,确保儿科护理工作者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并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篇10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3. 041

[中图分类号] F270;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3- 0072- 02

20世纪末,企业文化的建设浪潮首先在西方企业管理界兴起。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从企业发展的更深层次上研究企业管理,特别是用来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增加企业发展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认同,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动力。鉴于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这次浪潮被称为企业管理发展史上的第四次革命。企业文化对于人力资源的获取、控制、培训和激励具有直接的或潜在的影响,同时又反作用于企业文化的形成、维持及发展。因此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只有认真研究二者的互动关系,并使二者紧密结合,才能保证企业管理工作高效健康运行。

1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实践中形成并为全体成员所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思想文化、职业道德、行为模式及共同信念的总和[1]。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沉淀下来的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独特文化思维与行为模式,是文化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产物。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

一般说来,企业文化包含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物质层面4个层面的内容。 这4个层面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层次到浅层次的过程。精神层面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所在;制度是根据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设计、为了体现和内化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而制定的行为规章;企业通过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保障企业文化价值的实现;物质层面则是依据企业的规章对员工进行激励和凝聚的具体措施,是企业文化中较低层次的内容。

企业文化有两种状态:现实态和理想态。所谓现实态就是指企业中实际存在的主流价值观念和主流行为方式;理想态,即为实现企业价值观念,增强企业核心能力和个人发展空间而提出的战略目标所蕴含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为实现理想状态,现实状态需要不断地对企业管理进行调整和优化;理想态则是现实态的目标和发展方向。这一过程本质上就是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互动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某组织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实现组织的特定目标对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的活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开发与管理,实现人力资本的升值,进而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并创造更多的价值。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利用了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充分利用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对可利用或潜在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培训、开发、调配,使人力和物力保持最佳比例,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2]。

美国著名的人力资源学者麦克纳认为,人力资源的本质要素在于所在的组织文化,以及它的变革和管理。文化与与组织战略结构、目标紧密相连,并对员工的招聘、选拔、评估、培训等产生重要影响。这其实揭示了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即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既是要为人的发展提供科学的途径,也要保证组织效率的最高化。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文化就是二者利益的平衡点。

2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2.1 企业文化引导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

与企业文化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更强调制度、措施、手段和效果,往往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目的性。而上述管理要素效果的充分体现,离不开对企业文化背景即企业文化的依赖,企业文化不同,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企业管理也必然各异。因此,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起以企业文化为基础和导向的管理方法,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充分尊重人的发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最高境界。

2.2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完善手段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通过多种形式辐射和传递给员工,并需要员工自觉地认同,逐渐使企业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等深入员工内心。而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方法都是针对企业的短期或长期目标制订的,具有强制性特点,可以使抽象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价值等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快速被企业员工所认可。因此,可以把人力资源管理看作是企业文化的完善手段。

以人为本、相互促进是两者的本质联系。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潜力,是企业文化的终极目标,也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 因此,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联结点就是企业的员工。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人力资源管理,都是通过员工来实现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是刚性的,并不能包含企业发展的一切,此时就需要柔性的企业文化来起作用,使二者相互促进。

3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互动

3.1 善用企业文化凝聚和激励人才

一个企业的生命力在于人才,只有“引得进人才,留得住人才,用得好人才”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充满后劲和动力。因此,要善于利用企业文化来激励和凝聚人才,使得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在优秀的企业文化影响下具备高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于其价值观。在共同价值观的引导下,企业内部不同层次的成员可以紧密团结在企业的周围,以高度的凝聚力形成一种异常强大的团队文化。这种团队精神和团队文化是一个优秀企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因为一个企业只有具备团队意识,才会在企业内部形成友好协作和相互帮助的文化氛围,个人意识服从于集体意识,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取向与企业的共同理念、经营宗旨逐渐统一起来,从而形成一种企业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企业的战斗力。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对全体员工产生一种无形的激励作用。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很可能是无形的,而且往往是精神层面的,但其作用却是无比巨大的,可以使一个人心甘情愿地为企业奉献,而不图回报。同时,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又是密不可分的。

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更好地发展和巩固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又为激励机制的实施奠定了特定的心理基础。这是因为,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可以使员工的工作行为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回报,使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2 利用企业文化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在对人才的激励作用方面存在很大的共性,即都可以激励员工的行为,但也有不同点。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考核和评价往往是感性多于理性,内部自我约束力量大于外部强制约束力量。因此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激励和约束往往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是主动的,其效果在某种程度上要好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考评和监督体系。

因此,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设计过程中,除了要注意一些硬性指标的设计之外,更要充分体现和利用企业文化的软约束力,让员工充分体验到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馨和自己的存在价值。

一个企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因此很多企业只贪图一时之利,把经济效益作为唯一的追求,忽视了人的内心感受,给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损失。鉴于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间这种千丝万缕的、相互促进的联系,人力资源管理应充分利用企业文化所具有的无形却又巨大的力量,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

3.3 利用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企业文化重塑

世界知名企业海尔“激活休克鱼”的管理理念成为哈佛大学MBA的教学案例,为人们所熟知。但人们或许并没有进一步思考,为何中国有那么多知名企业,唯独海尔主动激活的“休克鱼”成功活下来了呢?海尔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了企业文化的重塑才是“激活休克鱼”成功的根本所在。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企业管理过程中往往具有 “功利为先”和“人治为主”的先天不足。其中的长官意志、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等现象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制约,但基于文化的惯性和继承性特点,使得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实现调整。因此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企业文化的重塑就成为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般而言,一个传统的企业,特别是一个合并后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过管理实现企业文化的重塑。在企业内部形成新型的企业文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管理层要明确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痛下决心,革新除弊,在全企业人员中形成改革的思想;为形成新的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必须提拔一批与新文化相符的人员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主力;改变管理重点和奖励结构,对于有利于企业文化重塑的组织、个人和行为要作为管理和奖励的重点;保证所有管理人员和员工明确新文化所需要的行为,形成规范,落实为行动,保证新战略的实施。

3.4 人力资源管理强化现有企业文化的意识和行为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的获取、控制与激励、培训与开发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些内容都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

“获取”主要是指人力资源的招聘。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衡量知识和技能的学历固然是要首先考虑的,但品德与文化价值因素亦不能忽视。如果一个企业员工只具备相应的工作技能,而在价值观方面却与企业文化不协调甚至冲突,那么在工作过程中企业文化也很难对其进行有效同化和整合。这不仅对企业的发展不利,也会使受聘人员由于没有合适的生长环境而导致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在人力资源的获取环节就要注意把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融于其中。

用企业的价值观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控制和激励。当今时代,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如何吸引和留住企业的核心人才,培养他们对公司的忠诚度和凝聚力,并激励他们无私奉献,不断创新是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这就需要企业必须通过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使得优秀人才能够人尽其才,付出和回报相符。这从表面上看并无新意,但在现实中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企业必须具有尊重人才、任人唯贤的价值观才能保证落实。

培训与开发是对职工实施培训,使其尽快适应企业组织生产和岗位角色,并使企业员工迅速接受企业文化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向员工灌输价值观念,使其认可企业文化。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中应注意避免生搬硬套,而应采取非正式活动、团队合作、管理游戏等方式,将企业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员工,内化为员工的价值追求。

总之,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理清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并实现二者的互动,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说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一种外在的、刚性管理的过程,那么企业文化则是一种内在的、柔性管理的过程,刚柔并济,实现二者的有效互动是现代企业管理成功的关键。

篇11

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

常言说:“题好文一半”。对于临床护理人员来说,选择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结合学习与工作实际,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专业和研究兴趣,适当选择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2)选题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学术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点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言之有物,读之有益,就可以作为选题;(3)选题时要查看文献资料,既可了解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达到什么程度,也可以借鉴人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

需要指出,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又不是一回事。标题是在选题基础上拟定的,是选题的高度概括,但选题及写作不应受标题的限制,有时在写作过程中,选题未变,标题却几经修改变动。

二、设计

设计是在选题确定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计划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写作顺利进行。护理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业设计: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及现有的技术条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统计学设计:是运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统计学处理方案,这种设计对含有实验对比样本的护理论文的写作尤为重要;(

3)写作设计:是为拟定提纲与执笔写作所考虑的初步方案。总之,设计是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工作。

三、实验与观察

从事基础或临床护理科学研究与撰写论文,进行必要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是极重要的一步,既是获得客观结果以引出正确结论的基本过程,也是积累论文资料准备写作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利用各种物质手段(实验仪器、动物等),探索客观规律的方法;观察则是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规律而有意识地对自然现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于搜集科学事实,获得科研的感性材料,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观察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酉,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愿望的东西。”(巴甫洛夫语)因此,不管进行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都要详细认真.以各种事实为依据,并在工作中做好各种记录。

有些护理论文的撰写并不一定要进行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如护理管理论文或护理综述等,但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实践中得来的素材上升到理论,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成果。

四、资料搜集与处理

篇12

需要指出,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又不是一回事。标题是在选题基础上拟定的,是选题的高度概括,但选题及写作不应受标题的限制,有时在写作过程中,选题未变,标题却几经修改变动。

二、设计

设计是在选题确定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计划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写作顺利进行。护理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业设计: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及现有的技术条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统计学设计:是运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统计学处理方案,这种设计对含有实验对比样本的护理论文的写作尤为重要;(

3)写作设计:是为拟定提纲与执笔写作所考虑的初步方案。总之,设计是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工作。

三、实验与观察

从事基础或临床护理科学研究与撰写论文,进行必要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是极重要的一步,既是获得客观结果以引出正确结论的基本过程,也是积累论文资料准备写作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利用各种物质手段(实验仪器、动物等),探索客观规律的方法;观察则是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规律而有意识地对自然现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于搜集科学事实,获得科研的感性材料,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观察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酉,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愿望的东西。”(巴甫洛夫语)因此,不管进行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都要详细认真.以各种事实为依据,并在工作中做好各种记录。

有些护理论文的撰写并不一定要进行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如护理管理论文或护理综述等,但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实践中得来的素材上升到理论,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成果。

四、资料搜集与处理

资料是构成论文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

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

论文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