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44: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工程项目融资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土木建筑学院
姓名:
班级:
工程管理班
学号:
BOT融资模式在我国基础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摘要: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中,中国遇到了资金不足和效率不高两个严重问题,它是造成中国相关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和处理效果不好的关键原因。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BOT融资模式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引言
在许多亚洲城市中,特别是中国的城市,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发展,如污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以及废物管理设施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影响了亚洲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目前还处于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中期左右的水平。巨大的生活污水和垃圾排放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已对中国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形成了“瓶颈”障碍。因此,中国急需大力建设和发展城市环境基础设施。
中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面临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快速城市化和滞后的处理设施,使中国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问题突出。
2.设施短缺和处理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和运营效率不高。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打破政府建设政府运营的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建立多元投资主体模式,实行建设与运营的产业化和市场化。BOT是一种以私营力量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在提高政府部门效率、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而且也是目前在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方式。
二、BOT融资方式概述
1.BOT的概念及特点
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的简称,即“建设-经营-移交”投资方式,是一种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形式。这一投资方式是指政府以契约方式将通常由政府部门或国内单位承担的为某重大项目进行设计、施工、融资经营和维修的责任让渡给国外投资者,该企业在负责建成此项目后,在协议期内拥有、营运、维护该项目设施,并通过收取使用费和服务费来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特许权期满后则将该项目无偿转让给当地政府[1\2]。BOT模式主要用于收费公路、电厂、废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项目,BOT模式将是我国今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式。
2.BOT融资模式的优点与风险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应用BOT模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对政府而言,BOT项目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可以融通社会资金来建设环境基础设施,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政府对项目的支付不再是一次性巨额财政投入,而是通过出让“特许经营权”,用污水和垃圾费(以及少量财政预算)分期支付给投资者。
对企业而言,由于有污水和垃圾处理费做担保,所以BOT项目具有风险低,投资回报稳定的优势。表面上,BOT项目由于民营企业介入后需要有一定的利润回报而使项目的总成本增加,加大居民和政府的负担,但另一方面,正是由于民营企业的介入,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所以,与政府建设和运营的项目相比,BOT项目实际成本增加与否取决于上述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BOT也具有一定的风险隐患。
政府面临的主要风险有:①当政府对环境基础设施的市场潜力和价格趋势把握不清时,可能对投资者盲目承诺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加大居民和政府负担;②如果政府管制不佳,容易造成民营企业的不规范参与和竞争,甚至造成私人的垄断经营,将损害社会公平,并使得政府丧失控制权。
项目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有:①政府不讲信誉和政策不稳定,它是民营企业介入环境基础设施领域的最大障碍和风险;②项目设计和建设中的风险,包括项目设计缺陷、建设延误、超支和贷款利率的变动;③项目投产后的经营风险,包括项目特有技术风险和价格风险等。
3.我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发展BOT模式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包括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通过BOT社会融资模式,利用社会资本直接投资和经营环保基础设施产业,可以弥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主要问题,大大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2)有利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利用BOT融资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私人资金增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减少项目对政府财政预算的影响,使政府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仍能上马一些基建项目。
(3)有利于改善投资结构,加快环境公用事业的制度创新。目前我国环保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投资体制格局单一,政府指令性投资比重大,资金缺口较大。采用BOT方式,利用国际和国内商业资本直接投资和经营环保基础设施,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利于加快制度创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增强我国环保产业的生机和活力。
(4)有利于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高环境基础设施管理水平。采用BOT方式,把私营企业的效率引入公用项目,可以极大地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三、我国应用BOT建设环境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已有的BOT实践项目来看,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应用还远落后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环境设施建设领域中还存在一些关键性的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成为BOT是否适用于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应用速度的基本前提。
1.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今天,人们对政府与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正确定位问题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但对二者在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领域中的定位问题,仍缺乏正确理解。目前,在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领域,关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偏差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
(1)受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和对公共物品理论的片面理解,过分强调政府直接提供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作用。这一认识在中国许多城市,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
(2)没有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清楚市场机制的实质和风险,片面夸大市场化的作用。
2.现有政策还不能满足市场化发展的需要
(1)现有有关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政策仅为部门指导意见,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政策的权威性和力度不够。我国当前还没对BOT项目专门立法,现有的相关法规各部门之间不协调、权威性差、操作不规范、透明度低,严重制约了BOT模式的应用。
(2)现有政策只是框架性的指导政策,对一些关键问题如企业改制和优惠政策,既缺乏可供操作的实施办法,也没有明确地方政府实施的权限,给地方政府落实相关政策带来较大困难,往往造成有政策无作为的局面。
(3)标准体系不完善,标准和法规的关系未完全理顺,影响了标准的效力。
3.地方政府应用市场化模式的能力严重不足
(1)缺乏统一有效的环保监管体制,横向部门责权交叉多,职能配置不明晰;缺少有效机制和监督力量,宏观调控能力薄弱,对一些跨区域重大问题协调困难。缺乏环境与发展议事协商机制。
(2)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普遍存在。基层环保执法监管手法落后,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企业偷排、漏排、超标排放等问题。处罚力度弱,强制手段缺乏,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难以到位。
四、稳步推进我国环境基础设施BOT融资模式的几点建议
1.在推进中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市场化过程中,必须首先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建立较完善的法律规范,提高BOT投资保障制度,降低投资风险和价格要求水平。
3.切实加强在融资、收益等方面政策调控的力度,提供赢利的政策保障,创造BOT模式应用的基础条件。
4.政府要准确定位,发挥创建市场、规范市场和扶持市场的作用
五、BOT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一、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项目融资作为一种筹资方式,在国外的研究中,对项目融资也只是进行了一种方法的介绍。而对项目在融资过程中,如何去志别、分析、控制、管理风险,没有做出系统、深入的研究。
在国际上,对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学术机构和学术会议很多,但最重要的也最有影响的国际项目管理机构是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该协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项目管理大会,出了论文集《Management by Projects》,收集大量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文章。在出版论文和专著方面,英国的学者J.P. Turner的著作《The Handbook of Project-base Management》专辟一章讨论风险管理问题,最具有代表性的期刊是英国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N.Kartam与S.Kartam从项目订约人角度对科威特建筑行业的风险及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在问卷调查基础上探讨如何评估、分散以及管理科威特建筑项目的风险,并提出了两种风险管理方法,即预防风险措施与缓和风险措施。
Patrick T I Lam指出电力、交通、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方面要考虑潜在的风险影响,并以BOT这种融资方式为例,通过实例分析指出风险因素的种类以及相应的规避方法。
Jyoti P Gupta和Anil K Sravat通过分析印度电力项目中融资和建设方面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相关的政策、电力交易、风险因素和融资等,介绍了外国投资的第一个IPP项目,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Mansoor Dailami和Danny Leipziger提出了在BOT融资方式中通过特许权协议降低风险的一些策略,如控制关键风险因素的变化,通过法律手段固定项目参与方和贷款银行之间的义务和权利等,并且运用实例进行了分析。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风险管理教学、研究和应用也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可惜系统地研究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不多。文献首次对项目风险管理作了理论综述,文献详细介绍了风险管理体系,文献论述了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体系及各种风险评估定量方法,另外文献引进了重大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综合集成方法。
近年来,我国已经在项目风险管理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国(双法)项目管理委员会发起并组织开展了中国项目管理知志体系研究,于2001年5月推出了中国项目管理知志体系,建立了项目风险管理的框架结构。目前在国内开展的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项目管理学术研究与培训等工作,使项目风险管理得到了普遍的重视。
目前,国内对项目融资风险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研究还不很成熟,主要是一些较为初步的定性分析。
田琦、赵凤(2004)对SCERT在项目融资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范小军、王方华、钟根元(2004)分析了大型基础项目融资风险的动态模糊评价方法。张建坤、张璞(2004)对房地产投资项目融资风险的灰色模糊评判进行了研究。屈哲(2003)对项目融资风险引入了动态分析的定量评估。王上铭、李树丞、王贵军(2002)对AHP法在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李汉军、何亚伯(2000)、张曼、屠梅曾、王为人(2004)提出了项目融资风险动态管理方法。袁业虎(2004)对融资风险测量方法的进行了探讨。钱春沁、孙晓安(2004)建立了项目融资指标体系及其风险评估方法。
徐大鹏、赵梅(1999)、王晶(2000)、李云磊(2000)、薛桦(2001)、屈哲(2002),尹昱、吴旭光(2003)对项目融资的风险规避与控制的措施和技术进行了研究。尹昱(2001)、陈赟、张凤明(2004)\范小军、钟根元(2005)、侍玉成(2008)对项目融资中风险分担与博弈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了项目融资的风险分摊和控制机制以及项目融资风险的最优分配模式。
邱晓晨、张颖(2004)对公路建设项目融资风险及其特性进行了分析。丁莉(2002)、王准、彭新民(2004)对水电项目融资的风险进行了分析。袁俊霞(1999)研究了项目融资在煤炭领域中的应用及其风险分析。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 , 教学方法 ,改革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at the current engineering project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of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the curriculum, from the curriculum content, schedules,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form of engineering project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course teaching reform on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Keywords: engineering project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the teaching method, the reform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经济高速发展,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正方兴未艾,前程似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高校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不是房地产经济专业,也不是纯土木工程专业,而是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侧重于理论教育,这很难达到既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因此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改革和实践。
1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简介
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在本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属于“范围选修课”部分,共32学时,开设时间是在大三下学期,是学生在学习了“工程造价”、“施工技术”、“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等课程之后设置的一门综合类课程,具有一定的是实践意义。尤其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批的工程项目都在兴建的背景下,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将来的就业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下对本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2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教学内容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选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郑立群主编的《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同时参考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汤伟钢、李丽红主编的《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和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刘亚臣、常春光主编的《工程项目融资》对教材中的一些内容作适当补充。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课时的要求,对不同的章节进行整合,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
课程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工程项目投资,主要包括工程项目投资的构成、投资决策、投资评价方法、投资的合理估计与控制;另一部分是工程项目融资,主要包括融资模式、信用保证结构和融资方案的设计和优化。投资中的部分知识在先前的课程中有过介绍,融资则是在课程设置中第一次出现,因此在理论部分的介绍应略微偏向融资。
从教学内容和课程开设过程来看,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改革需要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处理好投资和融资的关系,绝不能将两者孤立开来;
(2)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教学改革的初步构想
3.1完善教学内容
本课程涉及投资与融资两个方面的知识,而且两个知识体系都可以单独开设一门课程,因此,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往往直接把两个体系合并,分开来讲授,这样做,通常很难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也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投资与融资的关系。投资与融资实际上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有将它们联系起来才能做出正确的项目评价和选择。因此,在讲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两者的结合点,从最初就将投资、融资、资金和信用保证做为课程的框架结构,使学生从面对点,逐步深入的学习本课程。另外对于涉及到的先前已开设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只简单回顾即可,一定要抓中课程的重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3.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
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改变填鸭式的照本宣科教学法,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引入实际案例教学。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将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的各方面的知识以案例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案例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清晰,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注重简单明了以及和专业的关联性。引入案例教学,一方面,通过一个好的案例的介绍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例如在介绍BOT融资模式时,引入深圳沙角B电厂项目融资的案例进行介绍,使学生能够很快的了解BOT融资模式的要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提问的形式,改变单向传递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针对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实践性的课程特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以小组为基本教学单元,各组员分工合作,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以报告的形式针对某一问题在课堂上做出讲解,其他同学可以就有关内容进行提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有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此外,在课程讲授结束后,还可以加入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简单项目的投融资分析,可以更好地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第三,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课程中也涉及到一些图表的内容,采用板书的形式,使得画图表的时间耽误得过多,同时由于讲课过程中的涉及很多案例分析,因此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非常必要。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一方面节省了时间,另一方面在案例的讲解上也更加直观,有利于采用多种表达方式使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教师将一些新知识更快地整合到课件中,在课本还来不及变更的时候,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工程建设动态、市场状况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变化等投融资相关知识。
3.3 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根据本课程的设置和特点,采用单一的论文或试卷考试的形式都难以反映学生真实的掌握程度,因此应采用更加合理的考核办法。比如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由一般的20%,提高到50%,将平时上课的出勤率、小组完成报告情况、课堂互动情况、作业情况等都算入平时成绩进行综合的评定,评分标准在事先公布,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强化了课程的学习效果,也有效避免了考前突击的考试状态。同时,在试卷考试内容的设置上,也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结合起来,重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成绩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郑立群.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公共环境建设项目融资模式ABS融资模式政府贷款
1.我国公共环境建设项目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内公共环境建设项目如:市政基础设施、农林水利建设、垃圾污水处理、高速公路、电力电信设施建设项目等也与日俱增。这必然要求我国加快公共环境项目建设以适应经济高速发展需要,而资金短缺往往成为加快公共环境项目建设的瓶颈。因此很有必要就我国的公共环境建设项目融资模式进行研究。
公共环境项目建设投资带动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收益,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人居环境,然而公共环境建设项目却与一般的建设项目具有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公共环境建设项目投资巨大,回收期长。如公路建设、污水处理厂、电力管网、电信设施等都至少需上千万或上亿的建设资金。资金回收期则长达十几年或几十年。
(2)公共环境建设项目中高速公路、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项目有稳定的投资回报率。在各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愈来愈小的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的稳定性对投资者有很大吸引力。
(3)公共环境建设项目涉及面极为广泛。一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完工往往要涉及到研究院、设计院、项目上级单位、政府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承包单位、监理部门、银行、保险、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等。项目建成后公众参与率也极高。
(4)公共环境建设项目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公众对公共环境建设项目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新立项的项目中新技术新工艺的比重越来越高。
(5)公共环境建设项目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很强。如高速公路收费办法、城市排污收费等政策的制定和变更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可行性。“十五”期间,国家把建设重点投向公共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各省、市也纷纷以兴建公共环境项目来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为公共环境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6)公共环境建第三章公共环境建设项目的特点及融资渠道设项目巨额资金融通难度较大,需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7)公共环境建设项目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相对于经济效益而言更重视其社会效益的发挥。
2.我国公共环境建设项目融资的必要性
公共环境建设项目融资方式的功能特点决定了私营机构和公营机构对它都有兴趣。可以说,公共环境建设项目融资不失为政府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和私营机构为大量资本求得长期稳定收益的一个好方法。因此不管是对政府、投资人,还是对项目公司来说,公共环境建设项目融资都是非常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利用资金
一般情况下,工程项目,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往往严重滞后,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需要政府加以改善,而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需要巨额的资金,但政府都无能力拿出,采用公共环境建设项目融资的多元化方式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满足其基础设施建设庞大的资金需求的矛盾。因而公共环境建设项目融资方式是减轻政府及公共部门承担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短缺的有效方式。
2.2风险转移
由于工程项目,尤其是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营运具有长期性和不定性等特点,在项目的整个建设营运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风险,采用公共环境工程项目多元化融资方式后,风险转移给项目承建者和营运者,对于政府来讲,无疑可以避免因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2.3减轻责任
由于公共环境建设项目融资的全部责任转移到项目发起人或项目承建者,不需要仅仅由政府对有关项目借款、担保、保险负连带责任,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政府的债务负担,使政府不必为偿还债务而苦恼。因此,公共环境工程项目多元化融资方式是降低政府债务特别是外债责任的一种良好形式。
2.4成本控制
无论在什么国家,在任何时期,国有工程项目完成建设都特别容易超支,工程结算总是需要调整概算,采用公共环境工程项目多元化融资方式通过承包人的投资收益与他们发行的合同的情况相联系,以防超支,有利于承包人通过有效的设计,严格控制预算,保证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2.5满足要求
采用公共环境工程项目多元化融资方式,可以使本来急需建设而政府目前又无力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因其他资金的进入,在政府有能力建设前,提前建成并发挥作用,这就可以提前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同时,一旦项目进入实施阶段,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营运效率都比较高,这就使项目承办者或营运者以更好的服务或更低的价格使社会和公众受益。
3.我国公共环境建设项目的常用融资模式
公共环境建设项目的融资模式,是指客观存在的筹措资金的来源方向与通道的融资模式。我国目前公共环境项目的融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3.1ABS融资模式
AssetBackedSecurmeation的英文缩写即为ABS,是一种证券化融资方式,他以项目所属的资产为支撑。它是以项目拥有的资产为基础,以项目资产可以带来预期收益为保证,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来募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
ABS融资模式的特点主要有:
(1)通过证券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是ABS不同于其他项目融资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无论是产品支付、融资租赁、还是BOT融资,都不是通过证券化进行融资的,而证券化融资代表着项目融资的未来发展方向。
(2)负债不反映在原始权益人自身的“资产负债表”上,避免了原始权益人资产质量的限制。
(3)利用成熟的项目融资改组技巧,将项目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包装成高质量的证券投资对象,充分显示了金融创新的优势。
(4)由于证券投资者的还本付息资金来源于项目资产的未来收入,因此,证券投资风险取决于可预测的现金收入,而不是项目原始收益人自身的信用状况,并且不受原始权益人破产等风险的牵连。
(5)由于债券在证券市场上由众多投资者购买,从而使投资风险得到分散。
(6)债券的信用风险得到信用担保,是高档投资级证券并第四章公共环境建设项目的融资方式比较研究且还能在二级证券市场进行转让,变现能力强,投资风险小,因而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易于债券的发行推销。
(7)和BOT等融资方式相比,ABS融资涉及的机构少,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酬金、差价等中间费用,并且使融资费用降到较低水平。
(8)ABS融资债券由于是高档投资级证券,利息率一般较低,但比普通储蓄的投资回报要高。
(9)这种融资方式适于大规模地筹集资金,特别是在国际市场筹集资金更是如此。
虽然在我国ABS融资面临一些诸如法律限制、国外投资者对中国缺乏了解、政策限制、信用评级、税收及人民币汇兑等问题,但总体来说在中国还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ABS融资方式摆脱了信用评级的限制。通过信用担保和信用增级计划,使我国的企业和项目进入国际高档投资级证券市场成为可能。
(2)我国大量优质的投资项目,为引进ABS融资方式提供了物质基础,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使我国经济具有了强大的投资价值和市场潜力。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大量收入稳定、回报率高的投资项目不断涌现,这些优质的投资项目是ABS融资对象的理想选择。(3)我国已初步具备ABS融资的法津环境。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经济、金融、投资的法律环境正不断得到改善,为开展ABS融资构筑了必要的法律框架。
(4)ABS融资拓宽了现有融资渠道。目前我国利用外资方式基本集中在政府贷款、国外商业银行贷款等传统融资渠道上。而ABS融资是一种主要通过民间的、非政府的途径,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运作的融资方式。
(5)开展ABS融资,将促使我国尽快进入高档次项目融资领域。由于ABS融资方式是在国际高档投资级市场上通过证券化进行的融资,从而使我国有机会直接参与国际高档融资市场,学习国外高档证券市场运作及监管的经验,感受国际金融市场的最新动态。同时,通过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也是项目融资未来的发展方向。开展ABS融资,将极大地拓展我国项目融资与国外资本市场融合的步伐,并促进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3.2政府贷款融资模式
政府贷款是由贷款国用国家预算资金直接与借款国发生的信贷关系。政府贷款多数是政府间的双边援助贷款,少数是多边援助贷款,它是国家资本输出的一种形式。
政府贷款通常由政府有关部门出面洽谈,也有的是政府首脑出国访问时,经双方共同商定,签定贷款协议。许多国家为了扩大本国资本货物出口,增强本国出口商品竞争能力,还采用混合信贷方式,即为援助和用于资助贷款国专项出口的政府贸易信贷相结合的贷款。
3.3产品支付融资模式
产品支付融资是公共环境建设项目融资的早期形式之一。是针对项目贷款的还款方式而言的。借款方在项目投产营运后不以项目产品的销售收入来偿还债务,而是直接以项目产品来还本付息。在工程项目贷款得到偿还前,贷款方拥有工程项目部分或全部产品的所有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产品支付只是产权的实质转移而已,而非产品本身的转移。通常,贷款方要求项目公司重新购回属于它们的产品或充当它们的人来销售这些产品。因此,产品支付融资适用于资源贮量已经探明并且项目生产的现金流量能够比较准确地计算出来的工程项目。
3.4远期购买融资模式
远期购买,也称“以设施使用协议为基础的公共环境建设项目融资方式”。国际上,一些公共环境建设项目融资是围绕一个工业设施或服务性设施的使用协议为主体来安排的。这种“设施使用协议”有时也称为“委托加工协议”,是指在某种工业设施或服务性设施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达成的一种具有“无论提货与否均需付款”或“无论使用与否均需付款”性质的一种协议。根据该协议,项目设施的使用者在融资期间承诺:定期向设施的提供者支付预先规定的最低数量的项目设施使用费,这个承诺是无条件的,即不管项目设施的使用者是否真正利用了项目设施所提供的服务,支付义务都继续存在。项目设施提供者即项目发起人再将该协议的权益转让给贷款人,由此取得有限追索的融资安排。以设施使用协议为基础的项目融资安排,主要应用在一些带有服务性的项目,如油气管道项目、发电设施、某种专门产品的运输系统及港口、铁路设施望等。
3.5银团贷款融资模式
由于公共环境建设项目往往涉及融资金额较大,所以在很多情况下,银行长期债务融资是通过银团贷款的方式来进行的。
银团贷款通常指由一家或几家银行牵头,若干家银行共同参加,组建责任义务与权利收益共同体,签署共同融资协议,为某一项目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业务。
3.6BOT融资模式
【中图分类号】F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55-02
1 引言
PFI - 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 是指公共项目融资计划,即私人主动融资。PFI是继BOT之后一种新的公共项目融资模式,它是对BOT运作模式的优化与创新。PFI项目融资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缓解改善了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短缺的问题,加快公共产品的更新及建设速度。目前,我国国内在该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一些公共性、基础性项目工程建设方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较突出。因此,PFI也被称为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其直接影响到城镇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 PFI融资模式下的风险分担
风险分担是指社会企事业单位关联的各种风险及要素指标,基于某种运作机制,以适当的形式在参与者之间将风险进行分配。风险分担特指受托人与受益人,也是信托公司作为受托管理资产的金融机构所持有的风险管理策略。
2.1 PFI项目融资模式风险形式
PFI项目融资模式风险形式,大概包含:商业风险、财政风险、法律风险。其中商业风险,体现在项目融资领域上,例如某教育部门联合当地高校进行基建融资,一旦融资失败,整个工程项目就会因为资金不足等原因产生一系列负面反应。
2.2 PFI项目融资模式风险分担原则
PFI模式的风险分担,通过项目投资者来采用一些有针对性、策略性的经营手段,来降低风险发生概率或者减少风险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程度。在整个项目成本管理控制阶段,对于每一个潜在的风险都需要强化其控制深度,以及各项目参与方对风险承担的承受能力,例如,哪一方最能影响风险、哪一方最能控制风险,那么就需要该方承担主要风险。分担原则应当遵循以下几方面:① 被分担的风险要与当事方承担能力相
适应;②被分担的风险要与其控制力相对称;③ 对于风险的
处理要坚持与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性影响效果相适应;④ 风险
承担要与各参与方的收益尽量保持平衡。
2.3 PFI项目融资模式下的风险分担方式
与传统的公共项目工程建设融资模式一样,在整个项目环节过程中,都需要应对其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风险,包括经济风险、建设风险、运营风险等。在PFI项目融资模式之下,其风险主要是由当地政府部门与参与方(私营部门)来共同分担的,在这种风险分担机制之下,极大地改善了传统基建过程中投资方与贷款方之间的矛盾、问题[1]。论文研究的高校基建项目,在PFI模式运作之下重点表现为三种不同的承担方式。①政府承担。法律风险与政治风险,假若由于国家政策或者法规的变化,进而致使该项目公司遭受了损失,那么按照双方签订的协议,理应由政府来承担。②项目公司承担。承担的风险范围,包括融资、建造、运营、维护等各阶段环节中出现的财政风险、商业风险。③双方共同承担。双方共同承担机制也是当前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分担方式,主要适用一些不可抗力风险,像暴雨、洪水、火灾、地震等,这就需要双方通过制定相应的保险协议来共同承担。
3 PFI模式应用于公益性项目建设的价值分析
关于PFI模式应用于公益性项目建设的价值,综合考虑,还是取决于PFI项目运营模式本身具有的一些优势。因为PFI所蕴含的核心思想是将项目层面主要风险实现转移,即由以往过度的政府承担,通过市场这样一个大平台,转移到私人部门。以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来说,高校将这种风险过渡给社会私人部门,包括整个项目的管理运作、创新等,均有专业的团队组织来负责,涵盖设计、建造、融资、营运、维护全过程。关于PFI模式应用于公益性(高校基建)项目建设的价值,依据实际并结合自身的一些认识,总结归纳以下三点:①有利于吸引社会民间资本;②有利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③有利于加强建设成本控制。
4 PFI融资模式风?U管理策略探究
4.1 我国教育投融资引入PFI融资模式的可行性探讨
我国在2009―2015年期间,随着全国各地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渐增长,财政用于教育经费投入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从2009年的3.12% 增长到 2015年的4.30% 。教育经费支出比重增长幅度明显低于财政收入比重增长幅度。此外,高校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经费投入不足。总之,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是因为国家财政收入比重偏低,2015年我国国家财政总收入虽然创历史新高,但是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较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这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在35%以上,部分地区已经达到了40%~45% 。也就是说,我国及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主要还是取决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正是因此,比重偏低的财收收入确实无法满足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建设发展速度。
通常情况下,PFI属于一种信用协议/合约,并且具备长期效力,常规期限基本都在30年以上,这一点可以借鉴欧美国家的成功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当地的企业能够将部分闲散资金投向PFI高校基建项目之中,那么企业就可以在30年之内,获取长期稳定的业务及利润,对于当地政府、高校、企业都是一个高效的发展机遇,最终就形成了一个多赢的格局。
4.2 项目工程概况
该项目建设规模主要涉及两个校院,预计所需资金为8500万元人民币,其中部分资金来源于当地区财政拨款资金,此次项目工程发包范围主要包括工程勘察、方案修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概算等。以往的学校工程基建项目资金基本来源于当地区政府财政,此次对于该高校校舍等项目扩建工程,通过PFI融资模式来吸引社会私营企业来投资。
4.3 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PFI融资模式下的风险分担机制
根据上述相关内容的表述,以及图表数据,可以进一步搭建PFI融资模式风险分担机制,依照着前文中重点提到的几点基本原则来进行。高校基建项目PFI模式运营下各参与方的内部结构关系,相关管理部门、私人企业、承包商、运营商等参与方在内,共同构成了PFI组织结构。其中,项目所存有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因素,由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来共同承担,以私人部门为主。以私人部门来说,其风险存在于整个项目全过程,包括前期的融资、设计,后期的建造、运营等。当然,在整个过程中,其他参与方可按照风险程度的高低、分担原则的方式,来科学合理地划分各方的责任、义务。
二、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前后世界核电发展的变化
(一)事故前世界核电发展现状 从截至2011年初的多种信息看,世界核电发展的状况呈现如下:
美国的核电事业在停滞近30年后,重新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核电事业的复苏得到了财政的大力支持,在2011年政府财政预算报告中,核电站的建造将能够的到高达540亿美元的政府贷款支持,在近期,30年来全美国的第一个核电站项目(AP1000技术)得到了83亿美元的政府贷款担保。
法国的核电发展计划主要是建造新一代(EPR)核电机组以替代目前的机组。在2015年到2020年间,计划建造40台,并明确表示不再发展二代核电站。同时,法国也在积极开发国际市场,法国正在芬兰建设全球第一个EPR核电站,但项目不断拖延,向中国(台山)出口两台EPR机组,正在建设。
日本故土面积下,能源资源匮乏,加快发展核电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捷径。日本到2030的核电发展计划是新建14座核电站。日本正在积极开发海外核电市场,整合核电力量,以“全日本”合作的方式积极争夺外订单。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上,政府牵头,整合东芝、日立、三菱、东京电力、关西电力、中部电力等共同成立新公司。
俄罗斯作为老牌核电国家,积极发展核电产业,计划通过建成28座大型核电机组,到2020年将核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提高到23%。加强国际合作,也是俄罗斯核电发展的趋势,俄罗斯和乌克兰拟整合两国的核能资产,形成一个实力强大的核电产业集团。在开发核电技术上,俄罗斯原子能公司与德国西门子成立核能合资公司,重点发展俄罗斯压水堆(VV ER)技术。
(二)福岛核电站事故对世界核电发展的影响 日本地震海啸引发的福岛核电站事故,使得核电安全再次受到各国民众的关注。事故后,世界核电发展暂时进入观望阶段,美国、俄罗斯、法国等世界主要核大国发展核电的计划与决心没有改变。各国对核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不同的政策调整。
作为全球第一核电大国,美国将会按照原定计划继续建设核电站,继续发展核能是降低美国化石燃料依赖性的必然要求。2012年财政预算计划为兴建核电站提供360亿美元贷款担保,美国核管会从福岛电站事故中吸取教训,以确保美国的核安全。
法国将会继续实施现行的核电政策,以核电为主的能源政策不会改变,并对全国58台核电机组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与美国和法国的态度比较一致的还有俄罗斯,俄罗斯核能发展计划也不会受到影响。
韩国以此次核电事故为契机对全国核电站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表示未来核电站在设计时将安全作为首要因素考虑。同时,英国也将“绝对安全”是为第一考虑因素,在重新启动核电建设前,会就有关问题充分考虑民众意见并进行周密调查[1]。
众多国家中,德国是对核电事故反映强烈的代表国家。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出于安全的考虑,德国政府关闭1980年之前投入运行的核电站中的7座。其他10座核电站中,除石荷州一座1983年投入运营的核电站因故障已关闭外,其余核电站将继续运转,同时接受彻底的安全检查,包括对核电站进行更新和维护,检查冷却系统和紧急供电系统是否安全可靠等。受事故影响,德国将全面放弃发展核电。
受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的影响,我国暂缓了新建核电项目的审批,但是并不会影响我国核电的发展计划。
三、核电项目融资经验综述
(一)国外核电融资经验 在亚洲,韩国是亚洲发展核电比较早的一个国家,作为核电的后起之秀在解决核电项目融资问题有着比较成功的经验。到目前为止韩国核电项目融资方式大概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核电发展早期采用出口信贷为主,国内商业贷款为辅的融资方式,由于民众对核电还持有恐慌的心理,公共市场融资条件不成熟,通常方式是潜在的供货商为核电项目投标提供融资,韩国电力公司作为当时唯一的公用事业公司负责核电项目的运作,其信用可靠。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韩国在第一座核电站,以供货商国家的出口信贷机构和商业银行提供的出口信贷为主要融资渠道,辅以国内商业贷款。Kori-1 号机组总投资299百万美元,其中50%来自国外资金:美国的EXIM、西屋、美国银行和英国的Lag cords,EEN。
第二阶段,80年代后期韩国核电融资的主要渠道发展为资本性投资和发行债券。此时民众对核电的戒心逐渐消除,世界核电发展也逐步稳定,基于以上因素,使得发行公债,吸收民众资金的融资方式得以实现。Yonggwang-3号和4号机组建于这个时期,二者都采用了部分工程国际承包,建筑施工招标选取工程承包付款条件较为优惠的企业,降低资金成本,并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来缓解资金的周转压力。
第三阶段,开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需求最优的融资方式,本阶段核电发展成熟,步入正轨。韩国核电公司早期建设的核电产生大量现金流入,大量盈余增加了股本资本同时偿还能力较有保证,因此核电企业致力于寻求最优的融资方式,形成多元化的低成本融资。
在欧洲,芬兰目前拥有4座核动力堆,提供27%的电力, TVO公司是是一个由能源密集型企业和一些市政当局组成的集团,TVO是非盈利性的公共事业公司,它的使命是向其股东提供价格合理的电力。TVO公司当前承担着芬兰现有2座核电站的运营,并积极参与到Olkiluoto核电站3号机组的建设中。
TVO核电融资模式,本文简称TVO模式,该模式可以吸引小公司和公用事业公司进行投资,规模效益可以使更多的参与者利益共享分享,风险共担,是一种公私合营的模式,现有运营机组的风险分担结构和良好的业绩记录使得这种模式比较适合股权份额较低的企业使用。Olkiluoto3号机组,主要成套设备由阿海珐核电公司和西门子提供,投资额30亿欧元(2003年),TVO公司在参Olkiluoto3的NNP融资时面临的挑战是:融资量巨大,没有民间资本投资核电项目的先例作参考,资产密集并且依赖于核技术,而且可能遭受施工风险。但是由于芬兰稳定的政治环境提供了良好公众舆论支持,核废料管理方案的得到国家核废料管理基金的资金支持,现有两座核电站的良好运营业绩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向作用,原有股东的大幅度注资承诺以及成套设备供应商的优质信誉及责任,Olkiluoto3号机组融资成功的重要保障。Olkiluoto3机组是没有政府补贴和软贷款,没有股东担保或抵押品的真正的商业融资。
OL3项目长期融资计划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2003的主要资金的来源构成是股权20%,双边贷款18%,次级股东贷款5%,循环信用证57%,2008年的结构中股权资金比例和次级股东贷款比例保持不变,循环信用证和双边贷款分别下降到44%和14%,新增可17%的买方信贷资金。同时,法国巴黎银行在芬兰Olkiluoto3 NPP融资发挥了关键作用,32亿欧元的项目由于TVO保留了混合结构融资,7亿股权来自股东,债务成分中的2.5亿欧元由五个银行签署的银团提供融资。并进行了再融资:出口信贷6亿欧元(17年);北欧的各种金融机构4亿欧元债务。在这个成功的交易中,法国巴黎银行即作为银团设施的借贷银行(摩根大通银行一起)又作为法国出口信贷银行。
(二)我国核电建设融资经验 到目前为止,我国核电项目投融资方式经历了从核电发展的初期,采取的高度集中的“一体化”投融资方式,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逐渐呈现出商业化特点初步进入投融资主体多元化阶段,到21世纪初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后,核电项目投资多元化出现了加快的趋势,投融资主体多元化阶段正式形成的历程。表1列示了外国目前主要已建核电站的投资和资金来源情况。
下面对我国主要已建在建核电站的投融资方式进行简单介绍:
(1)秦山核电二期工程项目投融资方式。秦山二期核电站于1987年10月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由国内自主设计、建设,项目资本金24亿元。有多家企业共同出资建设,投资结构如表2所示:
从资金结构分析可以看到:秦山二期核电站先后发行15亿元和5亿元的短期融资债券募集20亿资金。秦山二期的融资、营运方式,具有我国经营性基本建设投资实行“拨改贷”后一般工程项目投资的特点,即由政府部门审批项目,指定项目出资人,并通过国家政策银行向指定的出资人安排资本金贷款(项目建设资金贷款)。
这种融资方式,实际上是政府投资的一种方式。在我国核电发展初期,社会各界对核电的发展趋势、投资回报还没有充分认识的情况下,对核电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这种融资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核电发展的需要,一是融资面窄,使得除指定出资人以外单位和个人的资金无法投入,核电建设资金的匾乏;二是由于营运者与出资人合一,不享受营运收益,与其他出资人一样只享受投资收益。
(2)岭澳一期核电站投融资方式。岭澳一期核电项目是继大亚湾核电站成功投产后,在广东建设的第二座大型商用核电站,核电站预算总投资40.25亿美元,除股本金外,主要通过国家开发银行转贷款筹集,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英、法出口信贷,二是开行在国外发行债券转贷款(商贷)。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投资结构如表3所示:
根据当时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具体环境,项目的资金结构确定为:资本金:4亿美元资本金,由大亚湾核电站的股东红利在建设期逐步滚动出资,在资本金到位前,由国家开发银行提供资本金搭桥贷款,由大亚湾核电站的红利逐步偿还本息;
出口信贷:核电站的核岛和常规岛设备分别由法国Framtome和GEC-Alstom公司提供,EDF公司提供工程咨询,两国银行提供合同总价85%的出口信贷;
商业贷款:岭澳一期核电项目由于自主化成分加大(如部分设计、部分设备采购、全部施工安装、全部项目管理、调试、生产准备等),急需找到人民币商业信贷渠道。1994年由于人民币银根紧、利率高(曾经达到两位数),国内通货膨胀率也高,为保障项目资金,并降低融资成本,项目商业贷款采用全部美元贷款融资,并用美元换成人民币支付国内合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项目公司及时调整政策,改为发行企业债券融资人民币,取得很好的经济效果。下面给出了1999年前后岭澳一期核电站的资金结构如表4、表5所示:
岭澳一期核电站之后,中国核电事业进入新的高速发展阶段,核电项目融资进一步标准化。与大亚湾和岭澳一期核电站相比,新的核电项目融资进一步标准化,与标准的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项目融资进一步靠近。秦山三期CANDU6核电站、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站,其设备和主要资金也是由国外提供,在程度上可能有所差别,我们把这些核电站的建设方式统称为岭澳方式。与秦山二期融资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岭澳融资方式利用了国外政府的出口信贷。如表6所示。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国内外核电项目的融资方面的成功经验的探讨,不难发现,目前核电的主要融资方式有:政府投资,这种方式主要在核电发展早期政府投入在核电项目中是一种必须存在的形式,在核电项目中政府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发行股票和债券是核电项目原始的融资方式;出口信贷,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式,一般是在涉及到主要核技术和成套设备进口业务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融资比较有利;商业贷款,在高流动性的金融市场和低利率环境下采用这种方式比较有利,并且由于资金额度比较巨大一般都由有几家银行组成银团进行贷款。此外,中外学者也对产业基金融资、项目融资、合作融资,融资租赁的方式在核电项目建设融资进行了光规范和深入的探讨,有些也逐渐在实践中被使用。随着核电事业的发展和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进一步演进,核电项目融资的方式将会被不断的更新和丰富。
参考文献:
[1]伍浩松:《日本核事故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核安全》,《国外核新闻》2011年第3期。
[2]杨和雄:《中国核电项目融资问题研究》,南开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3]Nadira Barkatullah.Financing of Nuclear Power Projects[Z].
[4]IAEA. Workshop on Economics and Financing of Nuclear Power[Z].
[5]刘彦:《岭澳核电站项目融资管理研究》,兰州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1.4目融资在国外的发展历史
项目融资的早期形式可以追溯到本世纪50年代美国一些银行利用产品贷款的方式为石油天然气项目所安排的融资活动。然而,项目融资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被视为国际金融的一个独立分支,是以60年代中期在英国北海油田开发中所使用的有限追索项目贷款作为标志的。在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能源工业的繁荣时期,项目融资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成为当时大型能源项目国际性融资的一种主要手段。80年代初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得项目融资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低潮期,1981年到1986年的6年间,西方国家在这一领域投资的新项目比上一时期减少了60%,投资总额减少了33%。但在1985年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融资模式的完成,项目融资特别是BOT模式,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项目融资又重新开始在国际金融界活跃起来,并在融资结构、追索形式、贷款期限、风险管理等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
发达国家的项目融资活动开展较早,项目融资的规模也较大,融资结构安排也日趋复杂。较有影响的几个项目主要有:英法海峡隧道项目建设,项目发起人是欧洲隧道公司,项目期限为55年(1987-2042),筹集总额达到103亿美元,融资结构为85亿贷款,17.2亿元股票,建设方式为固定总价和目标总价合同。澳大利亚的悉尼港海湾隧道项目,项目发起人是澳Transfield和Kumagal公司,特许期限为30年(1992-2022),筹集总额5.5亿美元,融资结构为1100万元股票,2.79亿债券,223亿无息贷款,建设方式为交钥匙固定价格。英国的Dartfold桥项目,项目发起人为欧洲几家银行,特许期限为20年(1988-2008),筹集总额为3.1亿美元,融资结构为1.21亿附属贷款证券,1.85亿辛迪加贷款,建设方式为交钥匙分包。
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家可供投资的资金有限,对于大规模的建设投资难以维持。而项目融资以项目导向的基本特征可以方便发展中国家的融资活动,因而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欢迎。可是由于项目融资安排非常复杂,对项目参与各方的要求比较高,所以项目融资在发展中国家出现的时间相比而言很晚。泰国进行BOT项目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主要是交通建设方面的项目,泰国政府目前尚没有专门关于BOT方面的法律,对BOT项目的管理都是针对具体项目而言的。土耳其是将BOT投资方式正式应用于传统基础设施方面最早的国家之一,应用范围主要是部分水坝、发电厂、机场、贸易中心、地铁、港口项目等方面,关于项目股本与负债的规定是项目发起人或公司最低股本不低于20%,政府通过适当的机构愿意向为获取和经营该项目的公司投资多达30%的股本。除股本以外项目所有的筹资将由发起人安排,并形成项目公司的债务。
2项目融资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项目融资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还很短但发展很迅速,项目融资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引入我国。第一个采用BOT模式的项目是深圳沙头角B电厂,该项目于1984年签署合资协议,1986年完成融资安排并动工兴建,1988年建成投入使用,项目总投资为42亿港元(按1986年汇率计算合5.4亿美元),资金结构包括股本资金、从属性贷款和项目贷款三种形式,投资方为深圳特区电力开发公司(A方)和一家在香港注册的公司――合和电力(中国)有限公司(B方),项目合作期为10年,合作期满,B方将电厂无偿转让给A方。该项目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个有限追索的项目融资案例。1994年初,由福建泉州市民营企业名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市政府授权投资机构按60:40出资,依法设立“泉州刺桐大桥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兴建刺桐大桥,名流公司对该大桥公司控股,大桥公司全权负责大桥项目前期准备、施工建设、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经营期限为30年(含建设期),期满后全部设施无偿移交给市政府,被称为“国产”BOT,开创了利用内资进行项目融资的先例。而199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电厂二期BOT项目则是第一个经国家批准的BOT试点项目。2001年6月两台机组全部进人商业运营,该项目获得批准和建成,标志着中国在能源、交通等领域挑选有条件的项目,组织试点进行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开始。1997年5月,我国重庆市政府与亚洲担保及豪升ABS(中国)控股公司签订了中国第一个以城市为墓础的ABS计划合作协议,揭开了中国以ABS方式融资的序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求日益增长,如何利用包括BOT模式在内的项目融资方式为经济建设筹集资金,正在成为我国政府、企业界和金融界热门的一个话题。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项目融资的研究较早,有关的著述文献也不少,但是系统性不够。美国银行家Peter K.Nevitt于1979年所著《Project Financing》一书应该算是早期研究著作中内容较为丰富,对于项目融资的理论及实际操作介绍较为全面的,不少项目就是在这本书的指引下完成的。以后随着项目融资的不断发展,融资模式的不断创新,一些研究工作者又开始了新的探索,Chfford Chance于1991年所著的《Project Finance》一书总结了项目融资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最新发展,对新出现的融资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介绍和分析。在此之后都是一些零散文献,主要是对某个融资项目进行介绍,探讨该项目的融资结构安排,以及这种融资过程的创新和启示意义。如Nell Robeason(2001)关于英国海上风力发电厂项目的融资介绍,文中对该项目的背景、融资模式、风险及其化解措施、融资成本和收益以及相应的保险方式都做了详细的介绍,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项目融资活动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际参考。
国内由于项目融资开展的比较晚,相应的研究工作还不成熟,研究文献主要还是侧重于对国内进行的项目融资活动作简单的介绍以及对国际上新出现的融资模式进行介绍。张作荣(1998)对ABS融资模式(即资产证券化模式)的介绍,通过对ABS(Asset-Bached Secuntizatlon)融资内涵的揭示,分析了电力项目实施ABS融资的程序和其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中国电力企业项目融资实行ABS融资方式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并讨论了近期中国电力企业引入ABS融资方式应注意解决的一些问题。梅世强、王雪青、毕星(1999)关于跨国输油气管道项目融资模式结构的研究论文,针对跨国输油气管道项目投资巨大、周期长、投资风险高的特点,提出以项目融资为基础的融资模式,对项目的投资结构、资本结构、融资结构及其信用担保结构进行了研究。李秀辉与张世英(2001)对PPP融资模式(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的介绍,该文研究了PPP(Public-Pnvate Partnership)模式的产生背景、概念特征、优势和应用实例进行了简要地介绍,并就其在中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三、项目融资的风险度量
项目融资由于结构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导致该活动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不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风险有充分的估计和控制,项目的成功率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引起难以估量的损失。由于融资风险控制对整个项目的重大意义,理论界也开始将研究重点转向对项目融资风险的讨论,N.Kartam与S.Kartam(2001)从项目订约人角度对科威特建筑行业的风险及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在问卷调查基础上探讨如何评估、分散以及管理科威特建筑项目的风险,并提出了两种风险管理方法,即预防风险措施与缓和风险措施,预防性措施往往在项目开始早期卓有成效,而缓和风险措施则是在风险发生情况下为最小化项目风险而采取的补救性措施。Kumar(2002)从期权角度研究了IT项目运作的风险管理问题,强调要区别IT项目中的不同风险,这些风险可以通过一定的风险对冲方法予以化解,文中提出来具体的风险管理与化解的措施,具有相当重要的启示意义。国内对项目融资风险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一些较为初步的定性分析,王辉、何伯森(1999)从项目公司的角度来讨论在BOT项目中的风险问题,为了便于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把BOT项目的风险可分为可控制和不可控制两类,然后分别对它们进行分析、评价和分配。张水波、孔德泉、何伯森(2000)通过对国内外案例的研究,对BOT项目中经常出现的担保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讨论如何利用担保的手段转移合同风险。
鲁布改水电站引水系统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利用世行贷款,并按其规定进行国际竞争性招标和项目管理的工程。以此为契机,我国首先在施工企业中推行项目管理,1987年在全国推行项目法施工,目的是建立在施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经营体制。80年代末,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我国继而推行了招标承包合同管理制、项目法人责任制论文、工程建设监理制等。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陆续开始了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和注册估价师的考试,凡通过考试的,可获得执业资格。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1.工程项目管理是一次性管理。这是项目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因为项目是一次性的,决定了项目管理也是一次性的。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很难有纠正机会。
2.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全过程的综合性管理。论文由整理提供idi-language:AR-SA">论文项目的生命期是一个有机的成长过程。项目的各个阶段既有明显的界限,又有相互衔接,不可间断。这就决定了项目管理应该是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
3.项目管理是一种约束力很强的管理。项目管理的一次性特征其明显的目标和时间限制、既定的功能要求以及质量标准和预算额度,决定了项目管理约束条件的约束强度比其他管理更高。项目管理的重要特点在于项目管理者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合理应用而又不超越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完成既定任务,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1.工程建设法律、法规不健全。尽管我国已经有了相关的法律、规章,但仍没有一个在项目管理专业和行业范围的指导性实施准则。目前我国建筑市场比较混乱,项论文目管理很不规范,“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极为普遍。
2.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够重视。可行性研究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对工程项目在建设投资决策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它是保证工程项目以最小的投资耗费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的科学手段,也是保证工程项目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建设上可行的科学方法。但是目前我国的许多投资项目都不重视这方面的工作,项目匆匆上马,盲目投资,这样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也可能埋下质量隐患。
3.对实行建设监理的必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我国推行的建设监理,就是国际上通行的由项目管理公司或咨询工程师代业主进行的项目管理。目前国内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项目法人不肯放“权”,没有充分利用监理和咨询机构,发挥他们的作用;二是工程咨询业欠发论文达,管理不规范,没有真正成为专业管理的内行。
4.项目管理人员普遍素质较低。由于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到1991年才成立全国性的项目管理研究会,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正式发行的项目管理专业刊物,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也相对落后。目前我国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和资质认定工作多偏重于承包商和监理工程师方面,忽视了对业主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和资质认定。
四、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1.项目管理国际化。项目管理国际化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球越来越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合作项目越来越多。现在不仅是一些大型项目,论文由整理提供
/eWebEditor_new/">连一些中小型项目要素都呈国际化趋势。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的行业壁垒下降,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就工程建设领域而言,外资利用将会进一步增加,海外建设市场也会进一步向中国开放,国际工程将会进一步增加。从工程项目管理角度看,这意味着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工程项目咨询、工程项目融资、工程招标、合同管理论文等均要求国际化和国际惯例接轨。
2.项目管理信息化。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应用性强,很有发展潜力。目前人们把它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使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益大大提高,并促进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用Internet进行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信息交流,促进了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的深入。
3.项目管理的专业化。现代社会对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需要职业化的项目管理者,这样才能有高水平的管理。项论文目管理发展到今天已不仅是一门学科,而且成为一个职业。在现代社会中,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专门承接项目管理业务提供全过程的专业化咨询和管理服务,这是世界性的潮流。项目管理已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已探索出许多比较成熟的项目管理模式。
4.项目管理的社会化。在现代社会中,项目管理越来越趋向社会化。将整个项目管理任务以合同的形式委托出去,让专业管理公司负责管理,这是项目管理的一大趋势,最典型的是建设工程监理制度。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推广建设项目监理制度,这是建设工程管理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步骤。
五、加入WTO后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
1.工程建设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工程建设领域经过近20年的改革与发展,初步形成了法律、法规的框架,但还不能适应加入WTO的需要,需继续完善,形成完备的法规。另外,政府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2.工程投资体系应进一步改革,项目法人的主导论文由整理提供
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AR-SA">论文地位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应退出经营性项目的投资,使项目法人真正成为责任主体,并由其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负责,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
3.工程咨询业有待发展,管理水平也需进一步提高。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项目法人应主要负责工程项目资金的筹划、项目组织和项目决策。而项目管理应由项目法人委托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去承担,应充分利用咨询和中介机构。
4.工程建设企业管理水平迫切需要提高。当今工程项目越来越趋向大型化、复杂化、国际化,这就要求国际化的项目管理。而我国的建设企业素质低、管理水平不高是目前的一个普遍现象,应尽快改变这种局面,以增强竞争能力。
工程总承包是指总承包企业受建设单位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对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等负责。与传统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相比,总承包模式具有降低业主风险、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工程造价的优势,特别是在投资规模大、专业技术要求高、管理难度大的大型工业投资项目中,这种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所以,工程总承包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建筑市场的主流承包模式,在众多工业工程领域被广泛应用。资金是工程项目正常建设的基本保证,对资金的管理是提高项目资金周转率、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因此成为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一、工程总承包项目资金管理难点
目前,工程总承包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基本表现在资金的预算和结算管理上,以保证工程项目资金供应,防止出现资金链断裂为主要管理目标。但是,随着工程总承包模式运用范围的不断扩展,如何控制资金风险、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效益,受到越来越多的项目管理者的关注。
由于工程总承包模式存在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合同价格固定、工程估价较难的特点,在对其资金管理活动中往往存在以下难点:
1.项目开始前工作量难以准确预计,造成资金需求预测困难。
2.资金筹集方式单一,总承包商融资能力有待提高。
3.对合同中资金结算相关条款不够关注,资金结算方式单一。
二、工程总承包项目资金需求预测与融资决策
工程总承包项目货币资金需求的预测和决策是总承包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首要步骤,企业通过该项活动提前安排融资计划,避免资金周转问题的发生。
1.工程总承包基本收支项目
总承包企业的现金流入主要为业主单位支付的工程款,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对具体构成、金额、支付进度等做出详细约定,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一般不进行调整。主要的现金流入项目包括:设备销售款、建安工程款、勘察设计费、项目管理等其他费用以及闲置资金投资收益。
与项目资金流入相对应,工程总承包项目支出也可大体按照上述业务类别进行预测,包括了设备采购费用、建安工程分包费用、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等支出、相关税费以及财务费用与手续费。不同的是资金流入金额基本固定,而资金流出金额需根据业务计划进行推算,也是项目费用控制的目标。
2.工程总承包项目融资决策
在理想状态下,总承包企业在每次收取项目业主工程款之后再向供应商、分包商支付相应款项,不存在为项目建设垫付资金的情况。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种情况十分罕见,总包企业收取工程款的进度与付款进度往往存在差异,同时受合同各方现金流状况、工程结算手续等因素影响,资金的收支与合同计划可能并不一致。为了保证工程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总承包企业需确定合理的融资规模,并采用合适的融资方式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在出现突发资金周转困难时,能通过有效的渠道快速获取资金。
总承包企业可将整个项目周期划分成若干阶段,按照合同约定的资金收付项目与工程计划进度,通过比较主要现金流入及流出情况,测算出每一时间段现金流的盈余或短缺金额。目前总承包企业常用的外部融资渠道与方式有:银行信贷资金、其它金融机构资金、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和组建总承包联合体。对于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来说,利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可以融通大量自由外汇资金和工程所在国货币及第三国货币,使资金的借、用、还一致,减少汇率风险,例如利用政府间双边贷款、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利用国际证券市场融资、利用国际租赁市场融资等。所以总承包企业想要参与更多的国际竞争,就必须在利用好国内资金的同时,面向国际金融市场拓宽融资渠道,研究和掌握国际融资这门技巧。
三、工程总承包项目资金结算管理
参与工程总承包项目建设的单位众多,关系复杂,总承包商需在与供应商、分包商、业主单位间资金结算的过程中积极筹划,以处于较为有利地位。
1.建立内部结算中心制度,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由于工程项目部常常远离总承包企业机构所在地,项目部经常被设置成为一个独立的核算机构。为了加强资金的内部控制管理,以及实现企业资金的统一调度,总承包企业应对所有项目资金进行集中管理,由企业本部统一开设资金结算账户,办理资金结算业务,杜绝资金账外循环。
2.银行保函管理。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中,开具银行保函作为合同担保方式被广泛采用。第一,总承包企业应选择1―2家实力强大、信誉良好、保函经验丰富的银行作为固定的保函开立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第二,建立一套保函开立审批程序,在与银行对相关条款进行谈判时,应尽可能利用银行授信额度,降低保函抵押金、压低保费,以减少资金占用。第三,建立保函台账,实施动态管理,及时延期、及时办理注销手续、积极牵头应对业主保函索赔等。
3.结算资金回收管理。为了加快项目资金回笼,总承包企业在收款节点到来之前就应积极准备工程价款结算工作,整理好工程量清单、工程变更签证等结算资料,组织监理和业主单位及时审验,按时结算。另外,总承包企业可考虑办理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加快资金周转。
4.对分包工程款的管控。一方面,在与工程分包企业进行工程款结算时,总承包企业应对分包商提请的工作量清单进行仔细复核,保证结算金额准确;另一方面,对拨付的施工进度款不能包而不管,对资金使用情况应进行监控。
四、工程总承包项目资金管理保障措施
1.强化对工程总承包项目资金管理的重视
在传统的工程建设项目中,资金管理主要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这种理念已不能满足现代项目管理的需要。所有的项目参与者,特别是项目经理等管理人员,都必须树立“项目资金管理价值创造”的核心价值观,将资金管理与控制工程整体造价结合起来,通过减少储备资金占用,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提高资金运营效率,加速资金周转,来实现资金运行效果的最大化。
2.完善资金管理体系实施规章制度
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是工程总承包项目资金管理体系实施的必备条件。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既要体现工程总承包项目的个体特征,又要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相结合。
3.提高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水平及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项目资金管理作为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与整个项目管理水平密切相关,而工程项目中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又是决定资金管理绩效的关键因素。
资金管理人员作为项目资金管理的实施与操作人员,首先,要更新观念,将资金管理职能由事后记录与算账转变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预警与监控、事后分析等;其次,定期对参与资金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具体业务操作培训;最后,资金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特别是工程预决算、施工流程等相关知识,加强与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沟通,贴近生产一线,及时了解项目运行状态。
4.加快总承包项目资金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总承包企业可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平台来实现各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集中化管理。第一,选取合适的项目管理软件,并根据总承包企业特点进行二次开发,使资金管理贯穿于各业务流程,实现有效的财务监控。第二,强化资金管理信息化模块的构建,不断优化项目资金预算控制系统、项目资金结算控制系统、项目资金分析决策控制系统以及项目资金全过程跟踪预警系统几个最主要的系统功能。第三,完善工程项目全过程信息化建设,实现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推进工程项目多角度信息的共享、查询和分析等操作。
参考文献:
[1]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会计研究,2007(2).
[2]李尚山,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硕士毕业论文,天津大学,2005.
[3]建市[2003]30号,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筑设计管理,总第109期.
[4]王伍仁,EPC工程总承包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简而言之,BOT一词是对一个项目投融资建设、经营回报、无偿转让的经济活动全过程典型特征的简要概括。BOT方式不仅是一个融资的协议,而且还是一个长期专业化的协议。在协议的基础上,公私双方建立起伙伴关系,并向公众提供经济、高效的服务。
20世纪70年代后,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政府的财政预算越来越紧张,而面对的基础设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政府充当基础设施投资主体越来越困难。BOT方式作为一种新的投融资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满足了普遍性的内在需求。各国都开始运用这种新的模式进行城市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英法海峡隧道、马来西亚南北高速公路、我国第一个正式批准的BOT试点项目——广西来宾电厂等。
BOT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操作过程复杂,中间环节较多,涉及到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诸多问题,需要通过规范的运作程序和比较完善的特许协议来规避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在BOT项目中,最重要的是资金的融资方式、风险的分担、资金的结构、回报率的确认以及政府与项目公司各自的地位等问题,这关系到项目的成功与否和双方合作关系的长久维持。此外,BOT项目需严格控制工程的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BOT模式适用于那些投资额巨大、投资回收期长、建成后具有稳定收益的建设项目。经营性政府工程,如污水处理厂、发电站、高速公路、铁路等公共设施具备这一特点。通过BOT模式,政府得以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利用民间资本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减少项目建设的初始投入,将有限资金投入到更多的领域。目前,BOT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应用较为广泛,已成为经营性城建项目中一种较为成熟和有效的融资模式。
二、ABS(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融资方式
ABS是以项目所属的资产为支撑的证券化融资。具体而言,它是以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以项目资产可以带来的预期收益为保证,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来募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的特点在于通过其特有的信用等级提高方式,使原本信用等级较低的项目照样可以进入国际高档债券市场,利用该市场信用等级高、债券安全性和流动性高、债券利率低的优势,大幅度降低项目融资成本。
同其他融资方式相比,ABS证券可以不受项目原始权益人自身条件的限制,绕开一些客观存在的壁垒,筹集大量资金,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其优势具体表现在:(1)政府通过授权机构投资某些基础设施项目,通过特设信托机构发行ABS证券融资,用这些设施的未来收益偿还债务,可以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刺激经济增长。这样,政府不需用自身的信用为债券的偿还进行担保,不受征税能力、财政预算(如发行债券)法规约束,不会增加财政负担,缓解了财政资金压力。(2)采用ABS方式融资,虽然在债券的发行期内项目的资产所有权归SPV所有,但项目的资产运营和决策权依然归原始权益人所有。因此,在运用ABS方式融资时,不必担心项目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被外商所控制和利用。这是BOT融资所不具备的。(3)发债者与投资者纯粹是债权债务关系,并不改变项目的所有权益。因而,避免了项目被投资者控制,保证了基础设施运营产生的利润不会大幅度外流。作为业主的政府无需为项目的投资回报做出承诺和安排。(4)减轻了银行信贷负担,有利于优化融资结构,分散投资风险,也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更广的投资渠道。
三、TOT(Transfer-Operation-Transfer)融资方式
TOT意为“转让——经营——转让”,此模式是指通过出售现有投产项目在一定期限内的现金流量,从而获得资金
来建设新项目的一种融资方式。在约定的时间内,投资者拥有该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通过该资产取得现金流量收回全部投资和合理的回报后,再将该资产的产权和经营权无偿转交给原产权所有人。
TOT模式与BOT模式不同在于:TOT模式是投资者购买已经建成项目,政府获得此资金建设新项目,而BOT是投资者通过建成项目,从而得到政府的特许经营权的一种融资模式。
四、PFI(PrivateFinanceInitiative)融资方式
PFI意为私人主动融资,是指私营企业或私有机构利用自己在资金、人员、设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建设、经营。在此模式下,私营企业与私有机构组建的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设计、开发、融资和建设,项目公司把项目出售给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
PFI模式与BOT模式的区别在于:PFI实行全面制,人包括咨询公司、设计院、监理公司和建筑管理公司,由这些人实施并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等,同时PFI模式并不完全遵循BOT的3个过程:建设——经营——转让。根据资金回收方式不同,PFI模式可以分为三类:
(1)独立运作型。基础设施项目开发,遵循“建设——经营——转让”3个过程,在遵循有关法律基础上,PFI公司独立经营、自行收费、自负盈亏,项目期满后转交政府。
(2)建设转让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以后,政府根据所提供服务的数量等情况,向PFI公司购买项目经营权,不遵循“建设——经营——转让”3个过程,但在一定期限内,PFI公司负有对项目进行维修管理的责任。
(3)综合运营型。对于特殊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由政府进行部分投资,数量因项目性质和规模不同而不同,资金回收方式以及其它有关事项双方在合同中规定,这类项目有时也称为“官民协同项目”。
五、PPP(Private-Public-Project)融资方式
PPP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是指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以某个项目为基础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模式。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合作各方可以得到比单独行动更有利的结果。合作各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人企业,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
PPP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融资概念,其最原始的形式是在1985-1990年备受关注的BOT模式。较早的、比较正式的PPP模式出现在1992年英国保守党政府提出的“私人融资计划”(PrivateFinanceInitiative,PFI)中。当时,PFI模式大多用于运输部门的建设(在英国曾高达85%)。但是现在,作为PFI的后继者,PPP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
确切地说,PPP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一系列可能的选择,如服务或者管理合同、计划—建设、计划—建设—运营,等等。这些不同的形式具有一些共同之处:(1)希望转移更多的风险到私人部门;(2)提高工程项目的成本利用效率;(3)提高对社区使用者的收费效率和水平。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综合服务的物质载体,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城市现代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融资模式只是从形式上对资金需求给予基本保证,但要从根本上克服资金短缺的瓶颈,除了要拓宽融资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多方面筹集资金之外,还要积极进行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内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才能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的顺利推行提供制度保障,应放松准入限制,促使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以政府为主体、民间和外资积极参与基础设施投资的竞争机制。
参考文献:
[1]邓淑莲.中国基础设施的公共政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07).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3]30号《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第四章第七条“鼓励有投融资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对具备条件的工程项目,根据业主的要求按照建设-转让(BT) 、建设-经营-转让(BOT) 、建设-拥有-经营(BOO)、建设-拥有-经营-转让(BOOT)等方式组织实施,” 该意见的,给中国建筑市场承包管理模式注入了新的血液,一些建筑企业往往为了提高竞争力而采用BT模式,但由于对BT模式认识不清,目标成本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造成过程成本控制往往不到位,使企业承担了很高的成本管理风险,为此,BT工程目标成本管理方法急需明确,本文将通过对BT模式的解读,从建筑企业的角度,对目标成本的组成及控制做详尽分析。
1、BT模式含义
1.1. BT是英文Build和Transfer缩写形式,意即“建设--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
1.2. BT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种变换形式,指一个项目的运作通过项目公司总承包,融资、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业主,业主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的过程。
1.3. 目前采用BT模式筹集建设资金成了项目融资的一种新模式。
2、BT模式的运作过程
2.1. 项目的确定阶段:政府对项目立项,完成项目建设书、可行性研究、筹划报批等工作;
2.2. 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政府确定融资模式、贷款金额的时间及数量上的要求、偿还资金的计划安排等工作;
2.3. 项目的合同确定阶段:政府确定投资方,谈判商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等工作;
2.4. 项目的建设阶段:参与各方按BT合同要求,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5. 项目的移交阶段:竣工验收合格、合同期满,投资方有偿移交给政府,政府按约定总价,按比例分期偿还投资方的融资和建设费用。
3、BT模式的特点及风险
3.1. BT模式一般适用于政府基础设施非经营性项目建设;
3.2. BT模式是一种新的投资融资模式,通过建筑企业融资得到项目运转资金,对建筑企业融资能力及过程现金流控制有很高的要求,并且由于BT项目往往初步设计不完善,过程中难以提前准确的测算现金流量,过程融资及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很大;
3.3. BT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种变换形式,但没有了“O”的阶段,工程移交之前,建筑企业无法通过项目收益进行项目融资,工程价款(回购价格)实际上还是由政府最终确定,依靠政府的按比例分期支付,政府债务能否按合同约定偿还,直接影响到建筑企业的投资效果,如果不能按期回收资金,可能会造成建筑企业融资信誉损失、资金成本加大,甚至可能因资金链断裂而造成企业破产;
3.4. 项目合理利润的确定比较困难,由于目前并没有政府规范指导,对于BT项目的投资回报都是通过双方协商确定,对于利润率的确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3.5业主提交的往往是概念性初步设计,有可能因设计滞后延误工期,有时候需要建筑企业提出建设性的深化设计方案供业主选择,对建筑企业的统筹及设计能力要求很高;
3.6变更索赔风险,由于有关BT模式承包的立法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造成过程中很多问题难以核定双方责任,使建筑企业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风险;
3.7业主方责任不完善带来风险:由于有关BT模式承包的立法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致使诸多问题无据可依,有的仅有招标单位自身出具的还款承诺而无任何实质性担保,有的在用地、立项、规划等方面明显违反基本建设程序,此类的不规范之处给介入BT项目的建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4、目标成本管理的起源
目标成本管理最早产生于美国,后来传入了日本、西欧等地,并得到了广泛应用。日本将目标成本管理方法与本国独特经营机制相结合,形成了以丰田生产方式为代表的成本企划。在上世纪80年代,目标成本管理传入我国,先是机械工业企业扩展了目标成本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实行全过程的目标成本管理;到了90年代,形成了以邯钢经验为代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目标成本管理,目前在建筑领域的目标成本管理还处于摸索阶段。
5、BT工程目标成本的内容及编制的意义
目标成本管理,是一种事前预测,过程审计,然后纠正偏差的成本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施工前对目标成本进行预测,编制目标成本计划和现金流量表,明确责任成本控制主体,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施工过程中采用各种措施降低施工成本,利用过程审计,分析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距,对出现偏差进行分析和纠正,根据实际成本修订现金流量表来预测下一阶段资金使用情况,完工后及时办理竣工结算,确定项目总投资,明确债权、债务关系,和业主签订详细的资金回收协议。
目标成本的制定,是过程成本控制分析偏差的依据,使各项具体的生产耗费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对过程成本控制起到了方向性指导作用。
6、BT工程目标成本组成特征
由于BT工程先天带有融资的特征,目标成本不仅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准备金等常规内容还增加了融资费用,并承担了过程中由于资金问题可能出现的工期延误等造成的费用。
7、BT模式目标成本管理方法
7.1重视合同的签订工作,一个良好的合同,是工程健康持续进行的保证。首先,合同价款最好采用可调价格方式,并明确追加调整合同价款及索赔的政策、依据和方法,为竣工结算时调整工程造价和索赔提供合同依据和法律保障;其次,在BT项目合同中一定要约定足额、有效的第三方支付担保。由于BT项目回购款的主要来源是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一旦政府财力不足或者因政府信用(如政府换届)引起对项目的不同定位、判断等,均有可能导致政府支付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BT合同中没有约定支付担保,投资者就不能或者需要很长的时间获取全额回购款,无法回收的欠款或者欠款拖期增加的融资成本都全额转化成了不良成本。
7.2建立目标成本管理中心,目标成本管理中心是指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责、权、利相统一的,对所发生的成本费用能够加以控制,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企业内部单位。由施工企业经理、总会计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以及各个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果负完全责任。组织中要设立或上级安排专门审计人员,对施工过程成本发生情况分节点审计。
按照不同的成本环节将目标成本进行细分,分解落实到每个阶段,纵向分解到各施工班组,横向分解到项目部领导、职能部门,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责任制体系,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成本管理格局。
7.3确定目标责任成本,合同签订以后,尽快按照现有承包合同、施工图纸、施工条件、市场因素等编制施工图预算,依据合同和施工图预算编制项目标价分离表,通过标价分离剥离出完成项目实际需要消耗的成本,实际需要消耗成本与融资费用一起构成了BT工程目标成本。
7.4编制计划成本:工程目标成本制定后,项目部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节约成本的措施编制计划成本,作为项目成本控制的目标。
7.5施工过程目标成本管理
7.5.1重视融资成本,提前做好融资计划,控制好融资步骤,既要保证施工现金流的需要,又要避免资金积压造成的时间价值浪费。
7.5.2施工过程中需要按节点对现金流量表进行修订,对已完工程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偏离程度,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弥补,同时按照实际情况修订后期资金需求计划,为过程融资控制提供依据。
7.5.3过程分节点审计,有些工程业主直接约定工程结束后由政府审计局进行审计确定最终造价,对此,施工过程中按计划分节点进行成本审计,及时发现偏差是十分必要的,是实现目标成本的保障。
7.5.4控制成本支出,做好分包成本控制,分包单位的选定必须按招标竞价,合同的签订应本着“量入为出”的原则,合理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过程付款比例,让分包商分担一部分资金压力。
7.5.5重视新工艺、新技术的引进,由于BT工程是由建筑企业融资建设,往往前期合同条件及清单价格相对不会苛刻,对新技术和工艺要求不严格,在施工过程中引进新工艺新技术能够大幅降低工程成本,节约材料,缩短施工工期,减轻资金流压力,尽早回收投资。
7.5.6严格材料管理制度,在建安造价中材料费大约占到60%,材料管理是否到位是实现目标成本的关键。不同时期材料市场变动很大,需要根据市场形势安排采购计划,施工过程中要采取措施,制定严格的限额领料制度,避免材料浪费。
7.5.7重视合同条件变更的索赔,由于大多BT项目初期设计不完善,后期往往会发生大量变更,对此建筑企业要及时确认相关索赔资料,将索赔工作做到平时,避免过程不索赔完工出现大量未确认工作量而得不到补偿。
7.5.8向工程工期、质量、安全要效益,工期管理对BT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有重要意义,缩短工期会增加成本,但同时减少了融资成本,通过比较分析,寻求最佳工期点成本,是保证目标成本实现的重要手段。同时,质量和安全的保证,也是实现目标成本的必要条件,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找到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既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又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7.6回购期管理:首先要及时办理竣工结算,确定项目总投资,明确债权、债务关系,与业主签订详细的资金回收计划,明确还款时间、违约责任等,以增强对债务单位的约束力,避免回购款在项目交付后出现争议。
8结束语
由于BT模式自身的优越性,可以预测BT模式在我国未来城市建设中会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未来竞争也必然越来越激烈,从而对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标成本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希望通过对它的探讨,能够帮助施工企业更加深入的认识BT模式目标成本管理方法,完善自身成本管理体系,增加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F29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飞速,所用的时间较短,有许多行业的模式和经验相比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其中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项目管理历史较短,缺乏经验,尚未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的初步探讨,结合分析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项目管理措施。
2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业主方项目管理自身存在的问题
1)由于项目实施的一次性,房地产开发企业大部分属于项目公司,使得业主方自行进行项目管理往往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项目管理缺乏系统的管理模式与经验。
2)资金短缺,融资能力不足,建设资金难以保障,工程款拖欠严重。由于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巨大,建设用地大多为竞拍所得,地价款必须在三个月内支付,且建设周期长,故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短缺。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基本上是土地抵押及在建工程抵押贷款,贷款额度为60%~70%,融资能力较差。因此工程承包多为垫款建设,工程款拖欠严重。
3)技术、管理人才素质较差。根据《房地产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房地产企业应配备有相应职称的建筑、结构、房地产及有关经济类的专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负责人应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职称。
4)工程发包多为邀请招标,未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公开招标。因此选择的施工队伍,多数由包工头组成,挂靠有资质的施工企业,施工管理人员也是临时聘请的。施工单位缺乏建设经验,没有完整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筑水平较差。
2.2委托监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建设监理制与业主方项目管理并行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权责不明,责任不清。房地产开发采取委托监理与业主方项目管理并行的管理模式,仅将施工阶段委托监理。且为了确保其利益、便于造价控制,不将设计变更与投资控制的权力授予监理,以致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关系错综复杂,管理混乱。
2)建设项目监理缺乏独立性、公正性。因建设单位配备有齐全的管理队伍,包括设计部、造价部及工程部等,各专业管理人员配备齐全,各司其责,且掌握了投资控制权。因此,建设单位常直接向施工单位指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监理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3)甲供材料的质量难以控制。房地产开发企业出于节约造价考虑,对于某些大宗材料,采取低价招标竞买等方式采购。由于房地产企业是投资建设者,对于材质有最终决定权,且监理是受房地产开发企业委托的,因此对于甲供材料,常疏于管理,或是勉强放行。由于材料是低价购进,故材质往往有偏差,质量难以控制。
2.3前期策划及市场调研不到位、调整不及时
有些开发商不重视前期的项目详细可行性研究,项目市场定位不准确,浪费了项目的时机、时间。由于没有详细、“可行”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导致决策犹豫不决。决策高层“犹豫”了一段时间后,大多会匆忙决策,这样的决策确定的项目产品基本不科学、不系统、不全面,也不完全可行。项目决策阶段的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造成项目管理的诸多困难。
2.4设计单位和开发商普遍忽视项目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从功能,技术,审美的角度来评估设计投标,是否符合设计方案的标准,有重技术轻经济的倾向,较少考虑方案的经济指标一一项目投资,这显然不得项目成本控制的要领。同时,现行设计费计取方式不甚合理,因为目前设计费的多少取决于工程总造价的高低或建筑面积的大小,费用本身只反映了设计的程度,而没有考虑造价的合理性和经济效益的因素。
2.5项目收尾阶段,业主分包工程的分包商与工程总承包商之间的矛盾突出
在前期土建施工阶段,工作单一,项目管理简单,包括那些已包含在总包合同内的业主指定分包或专业分包,监理方及业主管理人员在此方面的项目管理工作较易完成,难度较大的是与业主独立签订施工合同的分包工程。在工程招标时关于工程配合、交接口界定不够详细,签订的工程施工合同不严密,合作意识“较差”的总承包商对业主分包工程配合问题“过于认真”、“斤斤计较”,使业主项目管理困难重重,总是在工程接口、配合方面纠缠不清,这是造成工期拖延的重要因素。
业主分包工程的分包商有了需沟通、协调的问题往往直接找业主,业主成了变相的“总承包”单位,业主的现场管理人员成了工程现场的“总协调”,而到了收尾阶段其有80%以上的工作精力和工作量都花费在了“协调”工作上,使得工程项目建设虎头蛇尾,留下诸多问题。一旦出现了工程质量和拖延工期问题后相互扯皮,各方都争相推诿责任。项目到了即将竣工、交付客户入住的阶段,业主的工程项目管理现场代表总是“求”完了这方,再去“请”那方,还要准备组织进行工程项目整体验收和交付等工作。在项目收尾阶段,业主的工程项目管理现场代表的工作压力、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都很大。
3 房地产项目管理的措施
3.1 房地产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一个项目最重要的部分,因为这关乎这个项目,企业能否更多获利的问题,在整个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从前期的土地开发一直到最后的房屋销售以及管理费等都可以通过采取合理措施降低成本。例如在规划设计环节,降低成本一方面体现在好的设计、较低的价格;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找好的设计单位,避免所设计的产品一旦得不到市场认可而出现滞销等情况。但是,建筑安装成本依然是房地产开发项日中的重要部分,占整个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的 30%~40%,建筑安装成本能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是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的重点。其中尤应注意降低材料成本。
3.2 房地产项目管理中的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是项目中,最关键的部分,进度控制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进度,房地产开发项目涉及进度控制的活动有:投资机会选择与策划、可行性研究、前期工作(包括土地开发、项目融资、规划设计、招投标、合同的签署等等)、建设阶段、租售阶段(还可能包括物业管理阶段)。做好房地产项目的进度管理,就应在这些环节上做好时问上的安排。1)应对参与各方进行范围管理,某一参与方何时介入、何时退出及其责任范围;2)研究项目各个工作的相关程度,有的是互不影响的并行工作,有的是完全相关的,有的rA0 是不完全相关的;3) 针对项目的情况,制定出房地产开发项目各个工作的先后次序及预计持续时间,并对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监控;
结语
由于房地产项目在我国还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要总结好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项目管理措施,为房地产的新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此外,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业主方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与造价的控制应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时时都要有控制投资的经济头脑。充分利用和认真分析建设周期中的重要信息.把握住市场经济的脉搏,减少或避免建设资金的流失,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