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7:44: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校企文化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校企文化论文

篇1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区别

1、价值取向不同。价值取向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好的、被肯定的,什么是错的、不好的、被否定的,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是:师生关系好、善于表现自己、学生成绩优秀,符合这个标准的学生就是好学生。企业对员工的评价标准: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对企业贡献大。

2、自我选择与规划意识不同。学生在校的学习活动通常由学校安排,上什么课、学什么内容、参加什么活动,都按照老师和学校的要求去做,学生缺乏自我选择与规则意识,主动性不强。企业对员工往往只给出工作要求与目标,至于如何去实现,由员工自己设法解决。企业强调的是执行力:企业执行力是指企业的各个层次、部门、岗位的员工贯彻执行经营者指定的战略决策、方针政策、方案计划,并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能力。

3、考核标准不同。考核标准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目标。学校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60分为及格,老师不会要求学生必须考满100分。另外,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个人的事情,与其他同学无关。企业则要求员工在工作中100%不出错。同时,许多企业考核以团队绩效为标准,个人工资=应享受工资×个人考核分×团队考核分。

应用型本科院校企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思路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要求其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方式,课程设计及教学必须满足社会服务,生产一线实际要求,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能力培养,工学结合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机结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专业学习与职业能力的无缝对接,满足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要。

1、模拟企业场景。校内实训是学生理解专业、熟悉岗位要求和了解基本操作技能的实用性实践教学环节,实训场景模拟企业化就是把企业的工作环境搬到学校,感受企业文化气息。对学生来说,走进实训区,犹如进入了企业的感觉和体验,加快适应上岗需求和企业管理。学校内的实训室应该按照企业车间格局布局,张贴安全标语警示,操作注意事项,岗位职责要求等,营造仿真的生产训练环境。

2、规范劳动纪律。加强学生实训组织纪律性教育,遵从企业规范进行管理。学生在各实训场所要严格遵守安全制度,不准穿拖鞋、戴围巾和穿短裙,按工种要求戴防护用品,在实训时不追逐打闹,遵守组织纪律,不擅自离开工作场所,严格考勤制度,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篇2

(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追求

现在校园招聘会上常出现的一个奇怪现象就是:毕业生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企业则感慨没有合适的毕业生。而实际上招聘会上有些热门专业的招聘岗位数是远远多于毕业生人数的,有的岗位数与毕业生人数的比例甚至达到7∶1。这几年每年毕业生人数大约都在500万甚至更多,而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维持在70%左右,但是跳槽率却一直比较高。企业每年花费在员工招聘上的费用不菲,结果仍然招不到理想的员工,这就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企业更加注重的是成本,于是,就出现了很多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毕业生的“冠名班”、“试点班”等。企业主动走进校园,参与学生培养,学生有一定时间在企业边学习边实践,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因此,校企合作也是企业自身发展与寻求突破的途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能够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帮助企业解决招聘的难题,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留得住、用得上”的理想毕业生。

二、企业文化进校园的新途径

(一)企业文化进学生课堂

在为数不多的有关校企文化融合专题调研的文章中,几乎所有参与调研的企业都认为:非常有必要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进行企业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甚至有近一半的人认为这项工作比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更加重要。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具有很多优点。首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感受和了解与他们今后工作密切相关的职业道德、技能与文化特征,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也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次,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在课堂进行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教学,教师介绍与职业和就业有关的内容,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入职前的良好心态,有利于他们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最后,有助于学生工作后实现“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企业文化进课堂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双师型”教师的讲解与展示,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概念、内涵、类型、特征与作用等;可以通过在实训实习场所构建企业文化色彩,将企业特色文化、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上墙”展示,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文化;还可以结合教室文化布置与展览,宣传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与企业核心价值;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统一着工装、上下课打卡,模拟企业实际管理来营造贴近实际的生产环境、让学生足不出户感受企业文化,体验职业认知。

(二)企业文化进学生教材高职院校

学生所学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专业技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上,应该把企业文化引入教材,用企业文化的理念来设计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素质、培养职业道德,要编写特色教材,将优秀企业文化写入高职学生教材当中,丰富教材结构,优化教学内容,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规范等的系统训练与培养。由笔者主编的国家示范项目教材《动物防疫技术》中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行业企业文化认同”。该项目下设有三个任务,分别是职业道德遵守、企业文化认同及防疫制度建立。笔者在教材中用一定的篇幅介绍了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标准及相关的职业守则,并且专门进行职业道德的讲解,附以职业道德实践案例及违反职业道德案例。通过系统学习和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兽医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熟悉社会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动物防疫制度学习以及企业文化体系认知,使作为养殖企业未来员工的高职畜牧兽医类毕业生,承担起促进企业经营与发展的责任。为了使企业文化进入学生教材,校企双方要合作编写适合高职教育的项目化教材。学校要鼓励教师走出去,到企业行业一线走访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后,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及岗位相关专业技能和职业要求。

(三)企业文化进学生宿舍

高校学生宿舍作为校园中最基本的元素,已经成为每个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高职院校学生宿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难题。在宿舍文化建设中,我们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6S管理模式,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安全(Safety)和素养(Shitsuke)。以文明宿舍评比为抓手,狠抓学生宿舍管理。我院制定了详细的《文明宿舍评比办法》,二级系部还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细化宿舍管理各个方面。学院每周都会在校园内网公布随机抽查的结果,以及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以褒扬先进鞭策后进。通过长期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通过班主任长期的管理与监督,已将学生宿舍内化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舞台。实施6S管理模式,最关键的在于最后一步即素养,它强调的是在日复一日的检查评比中形成规范、养成习惯,需要班主任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指导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企业文化进校园的效果。通过实践,最明显的改观是宿舍干净了,校园美观了,我院也顺利通过“2010—2012年度江苏省文明单位”检查验收。对于学生而言,遵照规则办事,养成认真、持之以恒的习惯,“把每件小事做到完美”、“安全无小事”等理念逐步在学生心中扎根。

(四)企业文化进学生社团

各个高校的学生社团基本上都是在校团委的直接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高职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对上课没什么兴趣,但是对于社团活动却乐此不疲,兴趣高昂,而且学生社团能组织各种活动,带给学生荣誉感和满足感。当前,学生社团遍布全国高校校园的各个角落,扮演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引领校园文化时尚的重要角色,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社团组织中引入企业文化,首先要从组织机构文化入手,社团的组织机构,不再是主席、部长之类的学生社团称呼,而是以企业组织中的董事会、CEO、总经理、部门经理等称呼。其次,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学生活动不再是学校拿钱来办,而是由企业赞助或者校企共同组织举办,既引入了企业的元素,又节约了成本。再次,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所有的活动均以体现职业认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职业文化为目的,既增强了活动的主题性,又在活动中让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了企业。比如,中西药协会举办的中药园实践基地专业体验活动,就是组织协会中的成员到江苏神奇中药科技有限公司的中药材GAP基地,亲自参与中药材的种植、采摘、包装等工作,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贴近企业、贴近专业,这种专业性特色浓厚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

(五)企业文化进课程资源库

我院建设了多门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库、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网络课件,在这些课件中,我们引入了丰富的企业文化资源,例如,荣获江苏省优秀多媒体课件一等奖的《动物防疫技术》网络课程,设计了“企业文化鉴赏”栏目,课程组从我国众多的养殖或兽药生产企业中遴选了近40家龙头企业,将他们的企业文化汇总集中展示。从教学使用的情况来看,学生对电子课件中的有关企业文化的关注度和浏览点击量很高。说明高职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情况关注度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对企业行业的了解还不够,也证明了优秀的课程资源库一定要有足够的企业文化元素。90后的高职学生更加习惯于网络学习,而网络知识浩如烟海,如果缺乏必要的指导,他们就会像大海捞针那样,付出了精力与时间,消耗了激情,学习效果却不佳。建设优秀的课程资源库就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做好顶层设计,照顾到学生的切身需求,要方便学生检索,同时要引入企业文化,尤其是优秀企业文化的案例,并对之进行剖析,以生动鲜活的案例,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

(六)企业文化进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的有效方式。在实训基地模拟成立企业,模仿现实中的企业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职能部门,制定企业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章程、领导体制、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等相关细则,同时将企业精神文化中的创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等做成标语、口号上墙,将制度文化中的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员工行为规范等制成标牌上墙。在实习期间,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能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价值理念、文化特点、行业和职业特性以及怎样通过具体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时,学生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接受企业的管理,执行统一着装、上班打卡等制度,学生能真实、客观地感悟到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与实际价值,并通过与企业员工的交流,加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这种企业文化的教育方式是一种逼真的教育方式,因为企业文化的教育者是真正的企业人,被教育者也是企业员工,教育者对企业文化的解读也是企业文化的本意,被教育者也容易接受,具有真实性。同时,实习实训条件接近或等同于实际工作环境,学生在专业技能的实训中,能最大限度地感知企业生产氛围,体验企业文化。由于是学生主动地体验企业文化,无形中也促进了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领悟。

篇3

2校企文化融合对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作用

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作风、职业行为习惯以及职业技能等五个方面。其中,前四项是职业素养的根基,后一项则是职业素养的表象。现代社会,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方面素养。影响职业素养养成的因素很多,既包括学生自身情况等内在因素,也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外在因素,本文着重探讨的是校企文化融合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

2.1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

除要求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甘于奉献等基本道德品质外,不同行业企业对员工有着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例如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为人师表,医生的职业道德是救死扶伤,等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它不能通过一门、两门课程或者几次活动就能形成,而是要通过职业实践和行业企业文化陶冶,使学生在熟悉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基础上,认同和遵守职业道德。

2.2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意识

通过校企文化融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职业性,营造良好的职业意识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增强敬业精神、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团队意识,等等,具有良好的职业情感和工作热情,加快学生从“大学生”到“职业人”身份的转变,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

2.3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

目前,很多高职毕业生在工作初期,因为不具备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不能适应工作岗位,因此对工作产生困惑甚至离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毕业生缺乏逐步了解、认同和自觉遵守职业习惯的养成过程。校企文化融合可以让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逐步了解职业和行业特点,熟悉职业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择业取向。

2.4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快速发展,职业岗位的变迁也更加频繁,每个从业者都会面临岗位纵向或横向的变换。因此,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具备实现就业的能力,更要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在岗位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取新技术的能力,更好地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在诸多制约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的是个人的职业素养。高职毕业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职业素养,才能根据社会和职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知识、技术、能力和素质,增强发展潜力和岗位迁移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3校企文化融合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选择

实现校企文化的融合,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加以推进。横向指将行业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纵向指将行业企业文化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1企业文化横向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高校校园文化一般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校企文化横向融合中,要以精神文化融合为核心,以物质文化融合为基础,以制度文化融合为依托,营造提升职业素养的文化氛围。

3.1.1以校企精神文化融合为核心

大学精神文化体现在对内能创设一种积极健康、奋发向上影响校内全体成员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学校氛围。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特点的高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一定要加大与行业企业的衔接,借鉴和吸收优秀的企业精神、经营宗旨、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作风、企业伦理准则等精神文化,把行业企业所推崇的学习观、创新观、竞争观、人才观、服务观渗透到学校精神、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去,使学校精神有机结合行业企业精神,二者相得益彰,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接受行业企业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

3.1.2以校企物质文化融合为基础

物质文化融合是校企文化融合的物质基础。高职院校要紧密围绕自身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建设融合职业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为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供物质基础。

(1)营造体现行业企业文化的教学环境。例如,将与学校深度合作的知名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及产品介绍引入校园,建成“企业文化长廊”或“企业形象展示区”,收集杰出校友的创业实例与奋斗格言进行“优秀校友风采”展示,让学生“悄声”体味企业目标、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标准,感触可亲可近的典范、可学可赶的榜样,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企业文化扎根于校园文化的土壤中,彰显学校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特色。

(2)以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为核心建设校内教学实习基地,根据企业产品实际生产流程设计实践教学,注重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让学生在校内实习基地的训练中,不仅能初步掌握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还能实现职业素养与岗位要求的接轨。

3.1.3以校企制度文化融合为依托

制度文化既能使管理步入法制化的轨道,又能营造一种促进学生自然成长的理想化氛围。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中,校园文化要借鉴先进企业管理文化,如5s管理、ISO9000管理等,制定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规章制度。同时,要注重发挥行业指导委员会作用,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行业特色,将行业规范纳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制度文化的融合,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提供保障。

3.2将企业文化纵向融入高职人才培养过程的路径

3.2.1以课程体系开发为重点

各专业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体系,注重吸收优秀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进课堂。在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归纳出专业对接岗位要求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职业素养,注重在课程教学中融合丰富的企业文化,突出行业特色、地域特色、时代特色。

3.2.2以实训基地建设为支撑

校企要在实训基地共建共享中实现文化的融合。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注重营造真实的生产环境,引入真实的生产任务和完整的生产过程,使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平衡企业利益和学生利益的关系,实现教与练的融合和对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职业岗位,快速提高职业技能。

3.2.3以“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

教师是校企文化融合的纽带和使者,高职院校要以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为抓手,采用学习进修、调研考察、企业锻炼、技术服务和科学研究等方式,全面提高教师队伍实践能力与技术服务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3.2.4以校企文化活动为载体

校园文化活动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首先要明确校企文化融合的思路、方向、目标、要求、策略等等,保证融合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高职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校企文化活动的教育、激励、创新作用。例如,举办企业冠名的技能大赛,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担任评委或指导教师,培育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职业激情,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举办“企业家讲堂”,邀请知名企业家、技术骨干、创业先锋做客校园,搭建“润物细无声”的校企文化平台。其次,要通过校企文化融合的文化活动,使企业文化扎根于校园文化的土壤中,彰显学校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特色,让学生了解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熟悉行业准则和规范,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上的准备。

篇4

二、构建校企合作校园体育文化的实施路径

1、加强体育管理制度建设,做到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有相应的体育管理制度作保证。有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保证,规章制度的完善程度,执行力度都将对文化体制产生影响。体育管理制度的制定作为整个校园体育的大事,应由体育部门总体策划,学校领导牵头其他部门协助制订切合本校实际情况,有利于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稳定、持续、与时俱进的管理制度。

2、探寻企业文化内涵,适当融入校园体育设施建设校园体育场馆和文化设施是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校园体育的物质基础和文化载体。企业在和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将自身的标识、名称或企业文化在体育设施的实体中进行体现,并在场馆设施建设中融入企业元素,更加直观的呈现企业形象。另外,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可以提供企业在场馆使用上的政策倾斜,给企业提供方便和员工待遇,达到互惠互利。

3、合理共建校企合作高职体育课程,使其与企业需求相适应学校体育课程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平台和组成部分,是每个学生个体在校期间接触最充分的体育文化载体。高职院校在设置体育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应积极与企业寻求合作,引入企业人力、物力共同开发课程,以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为基础,多一些引入和学校专业相关企业的体育运动需求,并结合其需求,在高职体育课堂上加以改良或推广,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感受到企业的体育文化和内容,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相关的体育技术技能,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进入企业时,学以致用,得到发展。

篇5

(一)研讨制定营销计划书

由于营销计划书的制定需要具备的知识点覆盖课本全部的内容,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设计这项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程产生总体的认识,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实施是以小组为单位,以销售某种产品为小组任务,在课堂上组织各小组内的成员通过各种渠道查询相关资料,然后经过反复研讨做出营销计划书,教师引导学生并且适时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学生完成营销计划书。计划书主要包括行业概况及竞争者分析、分销渠道及其建立、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营销、团队组建、营销计划进程、财务数据等内容。各组可自定某产品的营销计划书,如以汽车某品牌轮胎在某市的营销为例,其计划书主要内容为:该轮胎的历史和发展、轮胎的市场分析、机会与威胁分析、市场目标存在问题分析、市场定位、营销与促销策略、团队建立和分工、营销计划进程、营销计划的营业收入与经费支出的预算等。各组做出营销计划书后,在课堂上评出优秀小组,并进行点评。

(二)角色扮演模拟推销产品

对于汽车销售实务内容的教学,布置学生模拟推销产品的任务,让学生角色扮演模拟推销产品,在推销的过程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锻炼胆量和口才,提高营销实务能力。所推销的产品可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产品,以推销某品牌的车载空气滤清器产品为例,让学生互相扮演顾客和推销员,推销员需要了解客户,定位好目标客户,确定客户需求和客户群体,然后在针对该产品的功能、价格优势以及优良的服务等方面进行推销;顾客要提出相关的甚至比较尖锐的问题来考验推销员的反应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如可设置一些情境,让顾客扮演者在进入店后一言不发,给推销员出难题,看推销员如何展开与顾客对话,询问顾客的需求。如此训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真正体验到产品推销的经历。模拟推销结束后,评出优秀团队,并进一步点评和总结,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缺点。

(三)活动策划

增加“活动策划”这部分内容,布置学生完成一场活动的策划任务,如开业、店庆或周末活动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活动策划的实际应用,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派上用场。以策划某市某品牌4S店三周年庆典活动为例,活动的主题为:辉煌三周年,荣耀齐分享。活动的目的:提高4S店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产品销售;提升企业形象,加强服务竞争意识等。活动意义是打造一个规模化、专业化的信息平台、交流平台和交易平台,提高品牌影响力,巩固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此外,活动的策划还包含活动概况、现场布置策划、活动对象和活动现场氛围营造、准备工作、媒体宣传、人员和时间安排、活动流程、经费预算、效果评估、紧急预案等内容,经过策划活动,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这部分内容,而且还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对教学参与程度和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活跃了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汽车营销实战课程的后期安排

汽车营销任务,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营销员应该掌握商务礼仪常识、汽车原理和构造、汽车营销理论、汽车营销常识、服务接待常识等,根据实际情况,可预先安排学生到4S店参观,让学生了解汽车营销的实际情况、比如整车的销售流程:客户接待、需求咨询、车辆介绍、试乘试驾、报价协商、签约成交、交车、售后服务等。安排汽车营销实战这项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从听、说、读、写等方面综合考核小组的营销能力。以汽车实训场地的各种品牌的车辆为营销的对象,各组选择本组喜爱的品牌进行推销,评委团队由每组派出一位成员和教师组成,评委主席由教师担任。评委团队负责制定出评分标准,准备设备、场地等前期工作,比赛时负责评分和点评。各小组抽签组合成一对,两组一对在一起相互扮演顾客和销售员进行实战营销,展示各自的营销综合能力。

篇6

2.认清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绩效管理经常被理解为绩效考核的延伸与拓展,甚至经常有人把两者等同,但两者之间其实有着很大的差异,首先,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包括绩效计划、辅导沟通、考核评估及反馈应用等;其次,绩效考核侧重点为评价与判断,而绩效管理则侧重于未来提升;再次,绩效考核只是特定时间或者阶段开展的活动,而绩效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活动全过程;最后,绩效考核注重事后评估,而绩效管理则包含事前计划、期中沟通、事后反馈等。

3.优化绩效管理制度,强化培训企业推行绩效管理,先要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结合自身企业文化的特点,选择适用的绩效管理工具,辅以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相应的绩效管理制度,并不断优化。在推进前,要对高层管理人员、中层干部、各部门基础员工分别进行绩效管理知识培训,在推行过程中,各级主管要利用辅导沟通的机制对员工进行强化培训,并结合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应用反馈,把企业战略思想、发展目标、核心价值观、绩效文化等层层传递给员工,使之变成全体员工的自发行为,不断提高员工个人、团队、组织的绩效,加速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4.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在绩效管理应用中,完善的沟通机制至关重要,制定绩效计划时,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就绩效指标、目标值、考评方式上要充分沟通,确保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在绩效执行过程中,各级主管应高度重视对下属的绩效沟通辅导,以确保员工能够有效达成目标,而不只是简单的事后考核;考核结果出来后,应及时反馈给员工,并进行有效沟通,以达到未来绩效改进提升的目的,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应加强与其他部门主管间的沟通,把考核结果与人事调整、员工激励、培训开发等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强化绩效管理的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篇7

纵观拥有强大企业文化的企业,如可口可乐、IBM、松下等,无不有其完整和独特的企业文化,无不激励着无数员工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精益求精,永不满足,为企业品牌的畅销世界做出重要的贡献。但是这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否做到了文化营销战略,幷且完全适合员工呢?许多业绩上的快乐会部分地被一些不快乐所抵消,这种内耗是否可以避免呢?本课题研究的企业文化营销就是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企业文化营销的重心,要使企业有活力有生气,帮助员工做出业绩是对员工很大的激励,员工工作中快乐、舒适的感觉通过转化为快乐的情绪而对员工产生影响的,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群体的凝聚力越强,成员就越容易追随共同目标,群体生产率也会有很大提高。因此,企业完全可以给予企业员工最大的权力,将企业文化的未来交到员工手中,由他们来创建和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文化营销。由员工自己来制定企业文化的内容和结构,然后交由企业营销层完善和普及。这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营销人员应该做出适当的鼓励和引导,提升而不要去扼杀员工的创造性。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企业文化营销。本研究将从关注企业员工的真实感受出发,深入研究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营销的相关理论,创建员工最认同的企业文化营销,分析企业文化营销的形成背景和建立的必然性,同时提出企业文化营销体系构建的策略。

二、选题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和企业文化营销对企业文化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为建立企业文化营销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从而促进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秩序的规范和成熟和持续发展,同时提供了具有创建性的企业文化营销的构建策略。

三、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企业文化理论的丰富、企业文化营销制度体系的构建和推动企业文化营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解决企业文化中的现实问题,促进企业文化健康、持续、和谐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建立企业文化营销体系的构建策略,对于各个企业企业文化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容。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是把企业文化营销和企业文化孤立起来去探讨,没有把企业文化营销与企业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本研究将把企业文化营销理论丰富到企业文化理论中去,建立基于企业文化营销的企业文化,其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五、研究的新意

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知名企业企业文化营销的成功经验,建构企业文化营销体系,对于各个企业企业文化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促进企业文化健康、持续、和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创新点:

(1)把企业文化营销理论丰富到企业文化理论中去,对于企业的文化建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建立了企业文化营销体系的构建策略,解决了企业文化中存在的难题。

2.最终成果包括:

(1)获得企业文化现状分析报告一份;

(2)建构了企业文化营销模式;

3.成果形式:

(1)毕业论文;

(2)发表的系列期刊论文。

六、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了实证分析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我国企业文化现在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企业文化营销和企业文化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我国企业文化营销对于企业文化的深远影响,探讨了企业文化营销建立的背景和形成的必然性,提出了我国企业文化营销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对策。研究中结合典型的案例,采用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七、研究计划

本研究将从关注企业员工的真实感受出发,深入研究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营销的相关理论,创建员工最认同的企业文化营销,分析企业文化营销的形成背景和建立的必然性,同时提出企业文化营销构建的策略。

八、研究条件

1、本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和团队较强的科研能力、较优良的科研设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篇8

虽企业的领导已经提出了先进的理念,且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但一般员工还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企业的道德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相对滞后。

2、部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宗旨及内容存在模糊认识。

由于宣贯、沟通等原因,企业的部分员工并不能真正理解、深刻领会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实质,对企业文化内涵的认识浮于表面。

二、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遵循的原则及目标

1、企业文化建设遵循的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在实践中发展与完善。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相结合,与企业的各项管理、业务、经营等具体工作紧密结合,让员工在工作实践中潜移默化地认同企业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并且衡量企业文化建设成效的首要标准应该是能否促进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因此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一定要遵循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具有实效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持久性原则

2、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

中小企业应该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员工的进步,全面推进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序健康发展,从而建立一套系统的、规范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⑴提炼出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⑵培养高尚的企业道德。建立体现员工良好精神风貌、人际关系并且有利于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的员工道德规范;⑶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规范、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和员工行为有章可循。⑷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根据公司的性质、经营业务以及发展方向,全方位塑造企业形象,使公司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誉度,在政府、社会、客户、媒体等众多领域建立广泛的信任与合作关系,为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⑸营造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通过进一步加强视觉识别系统的建设,逐步美化办公环境,力争做到人文和谐、环境优美、业绩优良。总而言之,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看得见、摸得着,深入人心,广为传播。用文化凝聚员工,增强企业向心力,培育团队精神;用文化激励员工,增强企业活力,保障安全生产;用文化教育员工,提高全员素质,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三、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具体实施措施

1、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是企业精神文化的载体,它可以折射出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哲学、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优美的企业面貌、舒适的工作环境、整齐的着装能使人形成良好的感官印象,同时让员工生产一种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既而形成向心力和团队精神,这是企业文化建设所必须的。⑴VI形象设计。通过企业标志、企业名称、专用字体、专用色以及办公用品、招牌、标志牌、工作服、运输车辆、产品包装等方面全方位VI,形成一套完整的视觉识别系统。对外传达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信息,使社会大众快速而明确识别并接受瑞泰,进而在行业和客户心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⑵美化工作环境。⑶根据需要统一着装(工作服),统一挂牌上岗。⑷办好内部刊物及企业网站。内部刊物是传播企业文化、与员工沟通的一种载体。网站作为企业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对树立企业形象、展示企业风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⑹加强对外宣传,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各种媒体、展会以及企业自身的对外宣传活动,宣传企业文化,推广企业理念,反映企业整体面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一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⑺开展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文体活动,策划有特色的主题活动,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渗透企业文化。

2、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这些规章制度所遵循的理念,它规定了员工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遵循的行动准则及风俗习惯。企业文化对企业制度建设起着导向作用,也只有把文化加以制度化,它才有实际效能和意义。我们知道,员工的工作行为是企业共同价值理念最直接的体现。它的形成是一个从“接受——认同——习惯”的过程,这个“从认同到行动”的过程需要花很长时间,且需要不断的强化。所以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要落地,要生根发芽,就要靠科学的规章制度来落实这些理念,形成制度文化。也就是说企业文化不能只停留在宣传、喊口号阶段,还要转化成为制度,让员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用明确的制度例如招聘、考核、薪酬、培训、晋升、奖惩等,告诉员工什么是企业所倡导的,什么是企业反对的。一整套结构严谨、内容全面、前后呼应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企业文化。所以制度文化的建设就是要以企业理念为导向,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3、道德文化建设

道德文化在企业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要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就要求员工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做事必先做人”,所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首先要加强员工的道德建设。⑴制定相关的道德规范;企业的道德规范体现一个企业基本价值观,通过制订公司的道德规范,对员工的行为形成引导和约束。⑵通过奖惩制度来体现道德文化;把道德建设和奖惩制度结合起来,通过明确的制度规定告诉员工,讲道德,就奖励,不道德,就处罚。⑶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培训;职业道德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树立企业形象的法宝。公司要逐步建立员工职业道德的培训体系,通过内外部培训,让员工掌握并落实职业道德规范。⑷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文化素养,是提高道德水平的重要方法。公司鼓励员工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提高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

4、精神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硬件部分,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不能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的价值观、信念要根植于每个员工的内心,使其认同,仅仅靠奖惩、激励是很难达到目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精神文化建设。理念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及精髓。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成果也是要将理念根植于员工心中,从而自然的影响员工的行为。企业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理念文化建设。⑴领导者自身的素质要不断提高和完善领导者作为企业文化的创造者、阐释者、传播者,其自身素质极大的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建设。领导者必须善于不断学习,掌握本专业、社会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充分了解行业动态和社会动态;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到正直、无私、充满激情;领导者要深入工作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通过修炼,领导者管理企业的能力不断增强,其行为不断影响着企业的行为,表现为一种企业文化的成长;领导者还必须不断自我超越,领导者通过其理念的超越,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个世界,从而完善自己,完善自己的价值观、信念,进而完善自己的行为方式。这种精神上的超越,必将指导其具体的行为方式,从而带动企业文化的超越。⑵管理者担负起企业理念传播的责任管理者首先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传播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是员工耳濡目染管理者的行为作风形成的。身教比言传更重要,管理者行为就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每位管理者要在日常的每一项具体管理工作中体现企业价值观,将核心价值观无时无刻地体现在行动中,把自己塑造成企业文化的楷模,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另外,企业的管理层还要担负起传播企业文化的职责。这里所说的传播不仅是口头的讲解,还包括文字注解。企业的核心理念应该用明确的文字表达出来,通过员工手册、规章制度、内部刊物、培训或其他媒体准确的传达给员工,使员工更快更准确地明白领导者的思想,了解企业发展的方向,构筑共同愿景。⑶建立完善的沟通渠道思想观念的运行,依靠的是有效的沟通和理解。要实现真诚、坦率的沟通,必须要建立完备高效的沟通渠道。一是通过各种办公例会、工会、党团组织的各种会议实现正式渠道的沟通;另外,通过非正规形式的对话,包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等非正式沟通形式,保证沟通畅通。⑷开展全方位培训,提高全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针对不同层级员工培训的内容要区别对待。对高层领导、各分子公司的管理层,主要培训“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领导、示范作用,如何把企业文化建设同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相结合的观念和技能”;对全体员工主要培训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和知识,加深对公司文化理念的理解和自觉履行文化理念;对企业文化负责部门及具体企业文化负责人员主要培训创新建设企业文化的技能等方面的培训。⑸培植先进,树立典型各类先进、标杆、优秀员工是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他们身上成功地体现了企业倡导的价值观,对企业文化建设起着有形的示范推动作用。中小企业也要通过树立先进典型这种传统形式,塑造一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标杆,让员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⑹利用企业文化研讨会、征文等形式,探讨和宣贯企业文化的内涵,使企业文化的精神深入人心。

篇9

②某些职业院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仅仅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次上,把主要精力放在日常招生、教学、就业、抓硬件条件建设等常规性工作之中,仅仅在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等管理部门下功夫,却将专业教师和专业建设抛去不谈。这体现了职业院校对校园文化的内涵、目标、意义等认识不够深刻,建设校园文化的方法和途径不够深入。

2校企文化对接的方式方法

2.1培养“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同时要具备两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二要像企业技术人员那样,有较深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从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来看,把学生培养为企业所用的实践型人正是职业院校的方向。职业院校在教学中要注重与生产实践的密切联系,重视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实用性。而双师型教师正能够满足职业院校的要求。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首先要走出去,积极地将专业教师送到企业一线锻炼或顶岗实习,增加专业老师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请进来,即从企业招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充实到专业教师的队伍中来。学校自己的教师可以通过挂职锻炼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是从院校毕业的,对校园文化有着较深的理解,又由于有了企业工作经验,在再次进入校园后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后,会无形中将企业的管理和工作态度带入到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中来,从而会进一步影响原有的院校办学思想、管理体系等,这种思想还会持续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业方向等。

2.2将企业引入到校园

职业院校学生的最关键的竞争力主要在实践和动手能力上,因此,必须引企入校。一要加强学校实训设备建设。应尽可能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建立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营造出尽可能真实的职业环境;或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促进校企物质文化的融合。二是参照企业需求建设实践课程。各专业在课程实践课程建设中要广泛采纳行业专业和企业专业的建议,课程的编制应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突出实训环节;在教学中要采用案例教学、任务教学法等。要以毕业生就业的企业为导向,及时调整和更新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实时地将新技术新方法更新到课程中来,让专业设置及课程开发与企业社会零距离,使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深度融合。引企入校,更要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到学校和课堂,校企联合办学。定期邀请企业高级管理层或者技术人员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技术以及规章制度教育,甚至可以外聘一部分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学校实训教育。学生在校园的课堂中就可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也可以尽早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真正实现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企业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的紧密结合,营造了全新的校园育人环境,促进了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良好交融和对接。

2.3工学交替加强企业文化认识

近些年来职业院校不断地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其中工学交替是很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使学生在一定的企业实践中去感悟企业文化。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学生带着从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对知识的疑惑去企业,企业给了学生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真实的职业环境,缔造了一个完整的职场氛围。学生通过在工学交替模式下的锻炼,吸收了企业文化,进一步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消化。职业院校应用工学交替模式,让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培养和熏陶学生,为企业培养直接所用的高技能型人才。学生在工学交替模式中,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在具体实践中,接受了企业一线人员的的教育和指导,学生通过企业的管理,无形的企业文化渗透,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自身的团队意识。在企业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每名员工都有自己的分工,从接受任务,到生产过程,到完成任务,所分担的部分都应当保质保量完成。能够保证总目标的顺利完成,是因为从事这项总任务的人都要具有团队意识。学生在工学交替模式中可以培养出良好的职业品质,从而更好地向职业人过渡。

3校企文化对接的意义

3.1校企文化对接为校企合作提供了重要基础

职业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而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的有效方式。所以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实施校企合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但推行校企合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校企合作必然要经过校企文化对接这个过程,没有经过校企文化对接的过程和环节,急功近利而简单搭建的校企合作,没有牢实的根基,只有将校企合作上升到与校企文化对接的基础之上,才能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

3.2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校企文化融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氛围和企业当中激烈的竞争,体会到企业文化的内涵,认识到专业技能在企业的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不能完全从传统教育方法中获得,但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交汇融化的过程中逐步领会。因此,让学生在真正的企业文化环境中发展,使学生自身清晰地认识到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篇10

企业文化是组织内外为多数成员所共同认知、拥有并影响组织成员思想和行为的组织信念、价值观、行为特征、规范等。企业文化具有价值性、独特性、传承性和不可模仿性,能够为企业带来相对竞争优势。

1.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第一,企业文化会影响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顾客、供应商和其它利益相关者。企业的核心理念、愿景和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到员工,并通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影响到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判断。员工是企业绩效实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顾客是企业经济绩效的直接来源,企业的价值只有通过顾客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实现。德鲁克说:“企业目标只有从企业外部的顾客角度才能得到评价”因此顾客是企业绩效实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其他利益相关者既参与价值创造活动,也会影响价值实现活动,他们受企业文化的影响最终会直接影响企业绩效,也会通过对顾客的影响间接影响企业绩效。

第二,企业文化会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价值传递.一个利益相关者的认同态度以及由此而来的行为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

第三,企业利益相关者各方均对企业绩效做出了贡献。企业绩效由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组成,但经济绩效是最根本的,只有经济绩效实现了,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各方的需求,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绩效。企业经济绩效为社会绩效提供基础,而企业社会绩效又会促进企业经济绩效的增长。

综合以上,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经济绩效影响的实现模式是:企业文化——态度——行为——绩效。

2.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今后的500强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企业家已经不能沉迷于过去或现有的成功,扬弃过去,超越自我、展望未来,建立新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因此,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的是文化的竞争。世界500强企业出类拔萃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背后,优秀而独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沃土。

第一,创造巨大的凝聚力。当人们致力于某种事业、任务或使命时,清晰明确的愿景可以使他们忘掉自己的私利,淡化人与人之间的个人利益冲突,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这就好像劫富济贫、替天行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成为梁山好汉的共同愿景时,就会产生犹如兄弟般的凝聚力一样。在实际工作中,巨大的凝聚力可以使员工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创造出巨大的效率和效益。

第二,创造巨大的驱动力。清晰而明确的愿景可以产生强大的驱动力,驱动员工产生追求愿景、实现愿景的勇气和信心。并使员工有着老板一样的发展欲望、精神和激情,能更精干、更灵活,行动敏捷。众所周知,“永远要做饮料世界的第一”是可口可乐公司的愿景,这也是每个可口可乐员工共有的梦想与愿望。在他们身上,可以强烈感受到作为可口可乐员工共有的梦想与愿望、感受到作为可口可乐员工的自豪感,以及要做得比百事可乐更好的强烈欲望和勇气。

第三,孕育无限创造力。组织愿景是组织内全体员工发自内心的愿望。优秀的管理者常借机把愿景转化为员工个人努力的方向。而愿景一旦被转化为个人努力的方向,就会对员工产生长久的激励,使其积极努力,进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反之,员工的创造激情,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化。日本企业一向注重加强员工的集体主义观念,并善用终身雇佣制和功序列制等制度把全体员工融入到企业中来,把企业营造成员工自己的家。他们以这种方式传播着公司的文化,使得员工有了创造力的持久激励源,从而创造出世人瞩目的发展神话和辉煌成就。

第四,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美国《财富》杂志和何氏管理顾问公司合作,用严格的标准选出1998年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排在前5名的分别是通用电气、可口可乐、微软、迪斯尼、英特尔。在许多产业叫苦连天的1998年,他们不仅突破困境,甚至能持续执行既定的长期计划。为什么这些公司能做到如此非凡的业绩?当问及他们的领导时,他们大都将这种成功归功于良好的企业文化。二、企业绩效文化的途径

事实证明,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使全体员工相信自己是在世界上最好的公司中工作,而产生由衷的自豪感。同时,还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并让员工和管理者成为并肩作战、荣辱与共的合作伙伴。如何确保企业文化成为员工持续高速发展的牵引力?

第一,培养共同语言。共同语言对于组织愿景的形成非常重要。这包含着共同价值观、共同兴趣、共同使命等诸多方面。在一个组织中,每个人的个人愿望或意愿都不尽相同,管理者的愿景与员工的愿景常存在着质的差别。这种情况下,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如果缺乏共同的语言,彼此就不知对方在说什么、在想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想。更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思想和认识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大。这时,产生发自内心的愿景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培养共同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小到大,将组织中某些小团体的共同语言引申为整个组织的共同语言;另一种是由大到小,将组织的语言灌输给全体员工,假以时日,来影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

第二,开展团队学习。团队学习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群体沟通的过程。事实上,只有员工坐在一起学习时,才更容易形成共同语言,使他们所得到的知识化为一致的行为。所以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学习,对于构建明确一致的愿景非常重要。

第三,进行深度交流。深度交流是建立清晰明确的愿景的根本。纵向地看,深度交流所要开辟的是每个交流者的内心,而非仅停留在表面;横向地看,它让每个交流者相互自由地交换彼此的想法,达到换位思考的境界。不同角度、不同思维、不同场合、不同内容的进行深入交流,当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成功交融时,收获的永远是1+1>2的结果。

第四,建立目标管理为导向的关键事件绩效考核模式。基于目标责任的关键事件绩效考核模式以目标和岗位责任为出发点,以目标管理法为基础,在组织目标层层分解至各部门的过程中,通过对部门职责的梳理,确定部门的绩效关键目标的同时明确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在上级与部属就目标达成的沟通过程中,以组织和部门的分解目标为前提,结合员工的岗位责任,确定员工各自的绩效关键考核目标;在绩效目标达成的考核中,以对未达成目标的责任追究与员工完成预定目标的情况作为对其奖惩的依据,实现目标绩效考核的公平。

第五,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人性化管理,与时俱进,增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企业文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追求卓越业绩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以人为本,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分析,必须是物质条件在一定条件下能满足人们工作生活要求,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企业文化不是空中楼阁,建立基于绩效的企业文化,一定是以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薪酬福利体系为基础。

第六,实现自我超越。这一步对于建立愿景来说至关重要。在工作中,只有员工具有自我超越欲望的时候,组织的愿景才能对他产生激励作用。假如员工缺乏自我超越的欲望,或者自我超越的欲望非常小,就不能构建良好的愿景,即使有了明确的愿景,它的激励作用也会严重缩水。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就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就会对企业的未来失去信心。

三、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奖励企业希望的行为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员工通过奖励就会知道企业希望他们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最终形成企业的共同理想和共同价值观,通过培养员工以高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就会让员工明白个人的收入是与企业在市场中的表现以及个人的工作业绩相联系的,员工要想得到奖励,就必须对企业做出贡献并取得一定的业绩。

第一,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形成企业追求优秀绩效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想能预防企业在运行中面临的问题,弱化或消除企业运行中的障碍,减小管理中的不可预知性,最大限度地预测组织或个人行为以及行为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因此,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影响产生个体和组织行为的内在因素,即隐藏在个体和组织中的基本假设。企业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抽象的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与具体的管理行为相结合,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并由员工的行为传达到外界,形成企业内外部获得广泛认同的企业文化,真实树立企业外部形象。

通过企业文化来形成追求优异绩效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企业文化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建立绩效导向的组织氛围,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化解绩效考核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带动员工树立与组织一致的目标,并在个人奋斗的过程中与企业目标保持步调一致,能为员工营造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共享的价值观念和管理机制,从而产生鼓励积极创造的工作环境,也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要成功的实施绩效管理系统,适应这个急剧多变的竞争市场,最大的发挥企业潜力,就必须致力于建设一种与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相融合的高绩效的企业文化。高绩效的企业文化有以下特点:奖惩分明,创造一种公平考核的环境,制造一种主动沟通的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学习,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学习、培训的机会,使员工不断提高素质:创造一种良性竞争的工作氛围是工作丰富化;提倡多变.鼓励承担责任;通过满足客户需求来保障股东利益。

篇11

一、文化营销的含义及特征

(一)文化营销的含义

文化营销是企业在进行有形产品或服务营销的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地发现、甄别、培养、创造和传播某种核心价值观念,塑造一种全体企业人和目标市场消费者所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来达成榭立企业形象,实现产品或服务销售的一种营销方式。

在文化营销观念的指导下,企业通过传达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引起消费者的价值观共鸣,提升其心理满意度,进而激发消费者正面的行为反馈,以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二)文化营销的特征

1.文化营销的系统性:企业所传达的核心价值观念或文化理念是在特定市场环境中,以企业文化、消费文化为根本,运用企业创新能力构制的一个复合体。

2.文化营销的层次性:依据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传播的渠道,文化营销可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产品文化营销、品牌文化营销和企业文化营销。产品文化营销是文化营销的初级层次,在产品设计、生产、使用等各环节添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或某种文化理念,实质是企业价值观物化于产品实体:品牌文化营销是产品文化营销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价值观凝结在品牌中,品牌成为企业核心价值观或文化理念的展示通道,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选择,实质是在选择自己认可的企业价值观或文化;企业文化营销是文化营销的更高一级层次,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能为消费者选择、接受的企业价值观信条,实现消费者对整个企业的认同。

3.文化营销的互动性:文化营销实质是企业与消费者互动的文化交流,目的以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沟通消费者,降低二者文化冲突,达到价值观共识。价值观的共识,是文化信号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不断被解读、反馈的循环中实现的。企业在传递某种价值观念影响消费者的同时,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与行为也会影响企业文化营销的策划,即企业与消费者在文化层面上相互作用。

二、文化营销的作用

文化营销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手段,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指导意义,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文化营销是企业寻求个性,取得差别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寻求个性是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基本战略,它来源于企业价值链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通,或者是对原有价值链的再造和拓展,将不同价值链加以整合的结果。文化营销正是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将文化因素渗透、融合到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使本企业在行业中独树一帜、寻求个性化的发展。

(二)文化营销可以建立企业与目标消费者之间共享的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一个特定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愿或景象,不仅企业内部的成员可以共同分享共同愿景,而且企业还可以将其内部的文化向扩散,建立为企业内部成员与外部消费者分享的共同愿景,通过其导向、沟通、凝聚与反馈功能作用的发挥,使企业的经营业绩更上一层楼。

(三)文化营销有助于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企业有无能力建立其核心竞争力。寻找、创造和积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文化营销的核心概念在于借助于塑造一种全体企业人所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或价值观念群来推动企业营销的成功,企业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真正所在。

(四)文化营销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总会遇到一些“临界点”,能否成功超过这些“临界点”,使企业跃上一个更新的台阶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是一个企业不断提升自身核心专长,以致发生质的飞跃的过程。而文化营销可以为这个过程提供动力支撑与导向。随着企业对文化营销作用认识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投向了文化营销,更多的文化成分被以各种方式融入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去,使得产品更加丰富多彩,营销手段不断花样翻新,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进入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企业实施文化营销应注意的问题

(一)全员参与。文化是企业的伴生物,只有当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的内心,形成企业内部伦理和企业内部大多数成员所共识的理念,员工真正明白企业追求的价值标准,才能自觉宣传、实践企业文化,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利益。

篇12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 民主管理 厂务公开 工素质 企业形象 文化娱乐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企业的整体包装,具有意识、过程、结果等多种层面,是一个深入浅出的渐进过程,也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和认识,挖掘出规律性的知识用于指导实际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再上新台

对一个企业来说,文化建设不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外在要求,同时也是企业增强凝聚力的内在要求,更是新时期改进和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因此,深入探讨企业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的一项重要工作。

1、企业文化建设重在提高职工素质

企业要发展,决定因素是人。因此,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一个企业的事情大家办,千斤重担众人挑的气氛和环境,企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说,企业头等重要的事情,是先塑造人,使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从几种精神上反映出来。

奉献、敬业精神。一个企业的兴衰,依赖于职工的敬业奉献精神,每一个企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各项成果和荣誉,就靠的是这种精神。近几年,企业处在新老交替的过程中,青工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新生力量,弘扬这种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敬业首先是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建筑安装行业的特殊性,而且是专业性强、流动性大、工作强度高、施工条件艰苦等,都需要职工有较高的素质,才能适应这样的工作环境。为公司做出较大贡献,这些靠的是我们企业职工的敬业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但是也有个别职工缺乏这种精神,有的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不惜牺牲企业利益,有的利用工作之便,私自转包工程,挖企业墙角等等,和企业离心离德,严重损害了企业的根本利益,因此,企业在弘扬敬业精神的同时,还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制度建设,使全体职工都要立足本职,树立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才能谈到为企业多做贡献。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抓住"内练素质外塑形象"的主题

企业的内在文化,表现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的外在文化表现为企业的整体形象,而企业精神是职工群体文化的集中反映。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就必须抓住"内练素质外塑形象"这一主题,紧紧依靠全体职工,有意识地、系统地、有重点的抓好企业文化建设。

(1)不断学习、提高共识

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对客观已存在的企业文化进行去伪存真的主观选择或重塑。是企业培育全体成员所共有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具有企业特色的优秀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也是企业寻求不竭发展动力的管理理论,对于这一新的理论,各级组织都必须有以下几点共识。①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站稳脚跟,最根本的一点取决于自身文化素质的高低,而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恰恰反映了企业素质的高低。②企业的文化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念,其外化为企业的形象内化为企业的凝聚力,要充分认识这两点是企业生命的命脉。③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表现,不是泛指企业的共有文化,而是本企业独有的企业精神。

(2)树立企业观念,增强竞争意识

企业文化作为以精神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其中最主要的是企业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①要树立人的价值高于一切的观念,一是领导者要重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企业再大的困难,只要充分的相信和依靠群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二是职工的向心力始终同企业的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二者形成合力,就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②树立甲方就是"上帝"的观念,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交付优质工程,赢得用户信赖和满意。③树立长远利益的观念,企业的长远利益比眼前的实惠更重要,企业是否有前途和希望,主要看它是否具有发展后劲,如:企业进行的职工技术培训,开发新业务,开拓新市场,采取新工艺,配备新设备,立足本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策略,不断提高职工素质等方面的大量投入,不断改善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都是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举措。

(3)提高职工素质,塑造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良好的企业形象主要包括有工程质量形象,社会服务形象,工程进度形象,经营形象,职工形象等,但首要的应是职工形象,职工是活动着的企业形象,现在我们跨省承揽工程,职工就直接和建设单位见面,每一个职工的一举一动都会将我们的企业形象展示给建设单位及社会、是社会了解我们企业的一个窗口。因此,要树立本企业各个层次的典型形象,通过典型形象的引导作用、表率作用、骨干作用、示范作用,来塑造职工的自身形象,从而表现为整体形象。几年来,我们把此项工作作为重头戏来抓,制止住了过去工地打架事件频发的势头。

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简单的讲就是以信誉折服人,以质量赢得人,以服务留住人,杜绝不注意工程质量,施工拖拖拉拉,现场脏、乱、差,同建设单位关系不融洽等有损企业声誉的现象,同时我们还采取多种塑造企业形象的有效形式,扩大企业知名度,如:三亚工程、和黄工程、华为工程等,在有影响的国家和省重点信誉工程上开展劳动竞赛、为企业赢得了信誉,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还要尽可能的在企业内部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工作条件舒适、人际关系和谐的工作环境,对于振奋职工的精神,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塑造企业形象,还要注重企业形象的文化传播,通过对企业精神和外貌的展示和宣传,取得社会对企业的认同,形成一线红巨大的潜力,它的作用有时会远远超过有形的力量,将是企业赢得效益的源泉。

塑造企业形象,还要有意识地展示多年来企业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各种荣誉,如:企业简介、资质证书、奖状、奖杯、锦旗、各种奖牌、镜匾等。让职工和社会了解外貌企业的过去和现在,还要加强通讯报道工作,努力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扩大企业知名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