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课题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7:44: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数学小课题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数学小课题论文

篇1

旧教材体系中,应试教育的优势、特点、缺点,其实是合而为一的,那就是训练。刻苦的、重复的、机械的、年复一年的训练,直到这种训练成为你的本能。整齐划一的训练虽然是痛苦的,但成品率极高。而在新教材体系中,简单的模仿与机械的重复训练恰为所忌。它摒弃简单的模仿与机械的重复,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学习机会,展开数学探究。基于这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分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新教材中已有的许多示例正是如此设计的,比如:在学习圆时.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引人,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例子.把它与圆联系起来.得到一些圆的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实践一理论一实践。再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草坪四个角并提出怎样在两个角之间走出一条最近的路,这就无形之中引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用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篇2

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他就会主动地学,学习效率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将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1.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决问题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动力,如果“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在这节课就会主动地学,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设计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实验,利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可以利用知识的实际应用,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名人、古建筑等等。

2.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这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外延。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地创设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兴趣由弱到强,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环节上,适当运用多媒体可收到显著效果。

二、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逻辑思维较强且枯燥乏味,所以容易让大部分学生乏味甚至厌学。要想在4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数学教学目标,使学生学有所得,就要明确每一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要讲解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中考对该知识点的考察是了解、掌握、还是灵活运用。

每一堂数学课都要有重点、难点。整堂数学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教学内容来逐步展开的。让学生把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重点,从而起到提纲掣领的效果,便于学生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又往往有一些知识点学生难以明确,难以掌握,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重点,找出难点,并巧妙地化解难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为了让学生明确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在黑板的醒目位置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

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电脑等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

三、变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已经不是“一支粉笔走天下”。多媒体、电脑的介入,使课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要结合课堂内容,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适时的点拨。运用实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更要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这样的方法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同样的教材,善于表达的教师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师在讲相反数的概念时让学生这样理解,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正如一对夫妻,一个丈夫只有一个妻子,一个妻子只有一个丈夫,两人相隔千里但还是夫妻。这样学生就明白相反数的定义了。这节课学生听得不累,而且效果百倍。所以,数学教师要多读书才能出口成章,才能在恰当的时候用生动的比喻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四、实施情感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尤其在社会变革的新时期,经常出现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象。在辛苦的付出之后,学生反倒学不会,那么教师就要调整思路。如果学生喜欢一位教师,也就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更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反应,及时与学生沟通,采取积极评价,使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教育情感。

篇3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的初中数学的教学,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肩上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怎样提高学生们的数学能力就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重点。在众多的数学能力的要求中,我们最常见的就是以问题的方式呈现出来。显然,在我们每节课开始的时候,我们教师往往要对我们已经讲过的知识和重点,针对性地开展提问。

之所以要提问,就是因为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快速地掌握学生们的掌握情况,提问也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的,而且是比较常见的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即: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对所接受的数学知识的疑问。这主要就是通过在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来完成和解答。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激情,从而活跃课堂的整体氛围,从而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有效的教学提问,就要我们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不断地探索,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提问方式上,为了提问而提问。然而,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我们的教学中来,并且使自己的精神状态达到高度的集中。这就需要我们设置一些精巧的、循序渐进的、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供大家思考。但是,目前还是存在有一定的距离。

一、传统授课的提问

在我们的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问题重重,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理解能力脱节;课堂上的教师的提问太多,以至于学生变得被动的接受学习;问题的设置不具有全面性,只是针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导致许多学生不能参与进教学和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缺少技巧等等。这一系列的提问的问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的教学一定要针对这些问题,对我们的教学进行一番精心的设计,提高我们的课堂提问的质量和提问技巧的运用能力。我们的提问不再是仅仅停留在对学生的基础的数学知识的记忆上,还要提高学生在记忆基础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达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我们在课堂所学的零散的、抽象的知识就会变得更有实际的利用价值,同样,会使我们的学生重视我们的数学课堂,它不再是枯燥发问的一串数字或符号,而是我们的解决问题的工具。例如,在我们上课的时候,许多时候就是针对昨天所学的知识进行简短的提问。在我们刚刚学完一元二次方程之后,许多老师就会不加思索地对学生进行提问。上来就是一串数字摆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进行运算。这样的提问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掌握这块知识的情况,但是这样的提问,是不是提高了我们的教学课堂的效果呢?是不是激发了学生的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呢?是不是这样的提问方式具有全面性呢?我们也知道,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的提问不能全面地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是跟我们的日常课堂提问的设计和设置有关系呢?作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很重要的手段之一,数学课堂提问就是我们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值得重点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程下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要想从根本上、真正意义上实现有效的课堂提问,那么,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就应该从提问的艺术上着手,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标,来开展我们的提问。我们教师主要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提问,并且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趣味性,这样逐渐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提问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另外,还应该增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配合的问题和交流。

1.问题的设置

(1)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注意难度和坡度。首先,我们的问题一定是针对我们的教学难点提出的,不要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层面上,进行反复的重复的机械操作,这样就会让学生失去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我们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进行。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层面入手,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强烈愿望,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参与进我们的教学,我们教师的提问是关于学生身边的或者是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这样更能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很轻松地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其次,我们的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有适当的坡度。针对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程度和特点,我们的课堂提问一定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难,从浅显到深层次的过程,一点一点进行。我们不能直接就把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抛给学生,这样,就会使他们感觉数学学起来非常得困难,时间一长,部分跟不上的学生就会产生怕学、厌学的情绪,最后,可能会导致不学,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教学效果就根本无从谈起。例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难点就是怎么样来使方程组来转换成一个式子。我们就可以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入手,让学生在已知的知识基础上,再来解决新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努力,实现问题的过渡和解决。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部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得出答案。然后,教师再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指导,分别告诉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求解,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刚才我们所使用的方法就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代入法),经过教师的一番巧妙的设计,这样的提问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给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这一步骤,进行新一轮的提问。

(2)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首先,我们的课堂提问,不单纯是为了达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还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和自我设置问题。刚才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我们教师说:“代入法是我们解决这类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就可以顺势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想出更多的解题方法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地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的思维等等,让他们通过自由的探索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其次,我们的课堂提问要具有趣味性。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在我们的课堂里既有学生的已知的内容,又有一部分未知的内容,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稳定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们也可以通过课堂的提问来培养。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些新颖的、有趣的问题,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另外,不仅在问题的设置上要有趣味性,在我们的讲授过程中也可以穿插一些幽默的语言或用一些他们能够听懂的英语问答(yes or no?)。

2.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

要是说我们的开课的提问,是为了检验我们学生的掌握情况,那么,在课堂活动进行中,也要不时的对学生进行提问,其目的就是为了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

在一节课当中,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可能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中,当我们的教学进行到学生们的注意力分散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再次集中注意力,帮助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地进行下去。但是,我们切忌不能通过提问的方式为难学生,故意让学生回答不上来,那样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违背了当初提问的初衷,仅仅是为了把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吸引到课堂中。就算学生不能够完整地准确地回答上来,我们教师也应该以宽容的心来体谅他们,并引导他们进行积极地思考,培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轻松的提问过程,既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还能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4

课堂提问对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如果课堂提问的方式或者内容不恰当,则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不良的厌学情绪,不利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但深入,我国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改观和进步,但是在课堂提问环节仍然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缺乏课前准备

目前,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往往在课前不会做足够的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教学,对初中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随心所欲地去讲授,因此在提问的环节往往也比较随意,使提问的内容没有一定的章法,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授课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2. 题质量较差

课堂提问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深入理解的有效手段,但是有一部分数学教师往往把课堂提问当作教学的唯一手段,设置了大量的问题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而对于这些问题背后的价值没有做深入思考,导致课堂提问的问题数量很多,但质量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身心疲惫,却学不到关键的数学知识,不利于发挥课堂提问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

3. 忽略反馈环节

课堂提问的反馈环节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所暴露出来的数学知识的薄弱之处和数学逻辑的欠缺之处,对于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基础有很大的帮助。然而目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往往忽略了课堂提问的反馈环节,认为课堂提问结束就万事大吉了,这非常不利于课堂提问作用的发挥。

二、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要进一步采取积极的措施,不断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切实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1. 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

快乐的课堂氛围是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的必要环境。只有在快乐的课堂氛围里,学生才能主动参与课堂提问,因此教师必须要注重营造一个快乐的课堂氛围。比如,在初中几何《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部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射击运动员在瞄准射击的时候要用手托住枪杆来保持稳定?”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快速导入到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2. 多联系现实生活

初中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多联系现实生活,这样能够使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认同,并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和自身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初中平面几何《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来启发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平面几何。例如小鸟在电线上就是点在直线上,小鸟飞到天空中去就是点在直线外。这样的例子既贴近生活,又活泼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提问要面向所有的学生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使课堂提问面向所有的学生,不能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来,不能只向少数学生提问。如果教师只向少数的学生进行提问,那么其他学生就会被孤立在课堂之外,非常不利于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初中数学的课堂提问一定要把机会公平公正地分给每一名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4. 将游戏运用到教学中来

篇5

费红刚,西北工业大学附中初中数学教师,陕西省第二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工作坊主持人,陕西省教学能手,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站长。先后在宝鸡市第一中学和西北工业大学附中就职,自从工作以来,他始终奋战在教学第一线,以他卓越的教学技艺,不懈的追求精神,高尚的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学校的师生。

家长们说:“把孩子交给他,咱放心。”

学生们说:“费老师,上课形式多样,特别贴近我们,是我们的朋友。”

同事们说:“他是我们大家公认的优秀教师。”

他自己说:“我爱我的这份职业,我爱我的每位学生。教书育人是我的本分。”

……

优秀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费红刚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一名工人,经常给他说“吃亏是福”“待人要真诚”……母亲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对母亲来说崭新的生命充满希望!

费红刚的小学和中学是在陕西省岐山县城度过的,在那里有他一生都要铭记的启蒙恩师,也有他一辈子不能忘记的谆谆教诲,甚至至今他还能想起帮助、教育过他的老师姓名。费红刚小的时候很调皮,没少挨老师的批评,老师经常评价他是很聪明也很调皮。

2003年本科还没有毕业的费红刚就与刚成立3个月的宝鸡市第一中学签订了就业意向书。在宝鸡第一中学开始了他10年的专业成长之路。2004年7月下旬刚到学校的他就参加了宝鸡市教育学院组织的“新课程新理念培训”。在这次岗前培训中他第一次接受了专业的、系统的理论学习,接着学校又选派了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汶改莲老师和雷震云老师手把手的教他备课、上课,到现在他还记得备的第一节课的教案足足写了7页。通过自己辛勤的付出,工作第一年的费红刚被评为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工作之余他还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数学竞赛,并获得“希望杯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

认真钻研让他荣获殊荣

在教学中,费红刚每学期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学科教学计划,并做到深入教材,认真备课,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学习新的课堂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学生都比较喜欢数学这门学科,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带班级数学成绩名列前茅。2013年5月获得宝鸡市教学能手,同年8月获得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还经常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名学生撰写的数学小论文均被推荐参评“科技创新”活动。学生彭元铎在他的指导下,设计的运动会徽标被宝鸡市第一中学采纳。2009届1班孙骜同学中考数学成绩名列宝鸡市第一名。

在教学之余,他不断反思和总结,写了数篇教学论文,有的发表于“中学生学习报”教研版,有的参加省市级优秀论文评选并获奖。撰写的《角的度量与表示》论文荣获宝鸡市基础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撰写的《浅谈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论文荣获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陕西省义务教育段课程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子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年8月,撰写的《优化导学设计 构建高效课堂》荣获宝鸡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年8月,撰写的《数学课堂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荣获陕西省教育学会二等奖。2013年9月,撰写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荣获陕西省第五届优秀教学设计三等奖。2014年12月,参加省级课题《初中数学课堂练习分层教学的研究》顺利结题。2015年1月,主持的省级课题《大班额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顺利结题。2014年8月,参加陕西卫视主办的“超级老师”的录制,2015年2月26日播出了所讲授的内容另类讲解“黄金分割”让在场评委以及家长眼前一亮,深受好评。

班主任工作让他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费红刚从上班的第一年就担任班主任工作,一直在坚持向书本学和向同事学,并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形成了自己班级的管理特色:“三坚持”。坚持“爱”字当头。视学生如亲子,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尽心尽力地帮助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时间不长学生就亲切的叫他“费爸”。坚持民主管理。鼓励学生毛遂自荐当班干部,然后让学生监督、评选出大家最信任的班干部;班会课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的精神,开展自我教育;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每个时段都有人管理班级,班级的每件事都有人管,可谓是“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坚持打造班级文化。充分调动学生自己选班歌、写“班级宣言”、征集“班级口号”、在教室墙壁上张贴学生自己的“凡人名言”等等一系列措施,创建了班级文化,促进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潜移默化地洗涤了学生的心灵。

“三重视”。重视班会和团会的组织召开,重视理想教育和感恩教育,重视德育量化管理制度的创新。并做到“三勤”即眼勤、口勤、腿勤;“三抓”抓细节、抓习惯、抓品德;2011-2012学年度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

学生家长郑景元的妈妈是这样评价费红刚老师的:“他课上幽默轻快,给孩子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孩子积极踊跃兴奋的学习热情,同时他也静默地发现着每个孩子的支点,课后他会找合适的机会用力撬起这个支点,使孩子们有了力量,热情洋溢地奋发学习数学,这是我从我孩子这里感受到的。费老师是一位用心教学的好老师,也是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感谢费老师!”李欣翊妈妈说:“费老师是孩子喜欢,家长喜爱又放心的好老师。处处给孩子传递着老师不抛弃每一个孩子的正能量。”梁梓纯妈妈说:“费老师走到哪里都是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2015届9班王h童同学在作文中写道:“在课堂上,我才逐渐感觉到了在这个平凡的数学老师身上所蕴含的不凡魅力――幽默的语言、渊博的学识,几乎可以称作‘神奇’的解题思路,让我越来越对数学的课堂产生了好感……”“看了我的试卷,他耐心地帮我分析了每一错误的原因……每次考试下来,我必定会找他,整个过程我都手捏一把冷汗,而他,却始终面带微笑,不时地看看我,他那深邃眼睛里所闪烁着的除了智慧,还有关爱……”

工作站立足课堂教学引领教师成长

2013年12月6日,费红刚工作站正式成立。工作站以课题为抓手,吸纳了七名成员,三名省级教学能手:雷震云、马小卫、车芳文,一名市级教学能手:邓向龙(现为省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一名市级教学新秀:杨峰,还有两名年轻教师:赵欣、吕庆兰。为了积极落实工作站在校本研修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广大教师专业成长,自2013年12月24日起,至2014年5月28日,费红刚组织本站成员或其他教师共进行了多次课堂教学听评课活动。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参与听评课教师感受很深、收获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教师成长。

2014年5月9日,费红刚组织工作站成员前往宝鸡市长岭中学进行听评课活动,这次外出听评课活动是在总结前几次听评课活动基础上大胆迈出的第一步“走出去”,下一步是“请进来”。在听取了长岭中学老师精心准备的公开课,费红刚和工作站成员也受到巨大的启发和课堂教学方面的收获。听课后,在场听课老师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评课,在评课过程中,两校老师都有相当精彩的表现,有专业思想、有知识深度的各抒己见让这次普通的听评课活动顿时异彩纷呈。给工作站的活动增添了新的气象,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14年4月3日,参加了宝鸡市中小学“高效课堂・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有效地发挥了引领辐射的作用。

费红刚认为培养教师专业成长是工作站的神圣使命之一,为了促进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所在工作站的教师年轻教师居多,培养带动年轻教师的发展和成长就成为了一项主要任务。除了以听评课为促进方式外,费红刚经常进行专业素养的学习,购买了许多与专业相关的书籍,为站内成员提供业务成长的“专业营养”;不定期地进行教育教学的交流活动,谈体会、悟心得、思教改;鼓励站内成员勤动笔、多反思,在扎实落实好每天的教学反思之余,多记录教育教学方面的点滴感悟,形成有价值的论文。

承担课题,探索高效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是充分发挥工作站对教研工作积极探索的重要方面,也是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费红刚重视以实际教学为根据所产生的教学问题、教学感悟,善于总结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形成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乐于提炼在平常使用和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在研究中破解实际困难、在研究中不断提升自己、在研究中引领身边教师成长。

篇6

陈先生曾说:“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提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观点。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步,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也逐渐受到教育人士的关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增进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课程来说,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质疑能力呢?

一、创建优良的质疑环境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的领导者,同时,教科书也被看做最具权威性、最科学的书籍。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教授的知识存在着盲目的信任。但是,数学教师应清楚认识到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想要学生同学生之间,学生同教师之间得以良好的沟通,就要位学生创建一个和谐、平等、轻松的教学环境,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通过质疑环境的创建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九年级上册教材中,讲解概率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小游戏的方法为学生分析概率的含义及计算公式。游戏可以进行如下设计,先准备三张带颜色的卡片,两张红色的半圆形卡片和一张绿色的长方形卡片,放入一个纸箱内,将学生分成A、B两组,随机抽选两张卡片,如果抽出的卡片可以拼凑成圆形(即两个半圆),则A组获胜,如果抽出的卡片拼凑出一个蘑菇(即一个半圆,一个长方形),则B组获胜。试问,这个游戏公平吗?这个游戏的设计不但可以让全部学生都参与其中,并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同时达到。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原理,而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大胆提出自身看法,让学生认识到质疑是被鼓励的,就算错了也没关系。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发现B组获胜次数更多,教师再给予专业的知识解答,引入课题内容,套取计算公式,让学生更充分的进行公式的理解与记忆。

二、正确引导学生的质疑思想

学习是有诀窍的,同样,质疑也是一样,教师应引导学生冲破传统观念的枷锁,正确建立质疑思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质疑同旧知识相结合

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提出质疑前,先同以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联系,寻求相似的地方,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再提出疑问。

(二)质疑要同课本内容相关

让学生提出问题要同教学任务相关联,教师应给予学生质疑方向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对问题的思考方向,不偏离主题,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成绩。

(三)质疑从细节入手

教师应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及对问题的捕捉能力,进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从深入角度看待问题,进行质疑,提升自身质疑能力。

三、指导学生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善于提问

常言道:授之鱼,不如授之与渔。要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质疑能力,首先应指导学生的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并且善于提出问题。不是有问题就要问,而是发现问题后,指导学生找出问题的根本,引导其自行解惑疑问。那么,怎样指导学生的质疑方法呢?可以从质疑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加深问题的质量,包括质疑的广度及深度。广度指的是不要禁锢于书本上的知识,要善于发现问题,学会举一反三,质疑的目标也要涵盖教师及学生的观点。深度指的是质疑的问题要同内容相关,问题的提出可以更好的帮助其掌握知识点,接近最优答案。初中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提出质疑,更好的增进学习效果。例如:在教授九年级上册教科书中一元二次方程式,教师可以有意设定一个数学题目:求3(X+2)+2(X+2)+5=0中X值为多少?学生看见题目开始进行计算,许多学生的计算方法为先将括号拆分3X+6+2X+4+5=0,进行计算,得出答案-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计算方法的探讨,得出简单方法为假设(X+2)为一个整体Y,则3Y+2Y+5=0,则Y=-1,那么,就是X+2=-1,X=-3,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转换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利用这样的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发现自身的才能,同时肯定质疑能力,在往后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更积极的自主进行疑问设定、解答,进而增强了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本领,更好的实现教学成果。

四、建立反思意识,强化反思让学生会疑

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质疑的结束,而是深入反思的起始。对问题的整体进行反思是将问题的提出、解决过程进行进一步思考,是一种创新及再发现的过程。对于数学定义的学习,可以提出质疑:怎样引入概念?可否用另一种形式?如果把其中的关键点进行替换会发生什么变化等;进行公式的学习可以提出质疑:公式是怎样被提出的?推理的思路是什么样的?每一步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如果条件改变了,公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等;问题得到解决后,可以提出质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的什么样的方法?关键注意的地方是什么?相似的题目可否用同一种方法进行解决?解题时思路是怎样发生变化的?有没有更简洁的解题方法等。利用解决质疑后的反思,不但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得到进一步巩固,避免其中的错误,明确解题思路及方法,同时可以加深学生质疑方法的掌握,为以后的学习夯实基础。

总结:

韩愈的《师说》中曾写道: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这种看法普遍存在。学生也通常习惯有问题找老师,但伴随着数学的不断进步,学生知识含量的不断积累,教师的解惑以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应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质疑能力,唯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知识含量,独立完善成长。质疑教学模式,不但是要帮助学生获取质疑的方法,同时学会在质疑中寻求解决思路,完善自身成长。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质疑能力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事情。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9-0020-03

1 研究的背景

早在17世纪,现代意义的学校从诞生时就产生了教学具,以后,教具便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到19世纪中期,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开展了自制教学具的指导评价研究,开始注意利用教具、学具来实现师生之间信息传输与转换,注重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能力培养,很多国家都对随手取材的实验达成共识,把自制教具称为“廉价”的教具。

在我国,以前的教育一般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动手能力的培B,自制教具的开发与研究几乎是个空白,致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较强而实践能力相对较差。自从课程改革以来,这种状况得到很大改变。1986年,第一届全国自制教具评选活动在北京举行,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的刘忠德同志批示:“很同意开展此项活动。”自此,教具作为教师的一项教研成果,得到当时国家教委的承认和肯定,与会同志纷纷建议今后每隔三年进行一次全国性自制教具评选活动。

这次会议以后,我国教育界掀起自制教具的,教育部先后举办全国自制教具评选,各省市也纷纷响应,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涌现出多批次优秀自制教具作品,并得到推广和普及。

虽然自制教具取得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地区不平衡、学校不平衡以及城乡差异、年级差异、学科差异等不少问题。为此,根据本校实际,笔者提出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研究,推动初中数学教学发展。

2 核心概念的界定

自制教具的概念 所谓自制教具,指教师和学生就地取材,利用身边的材料,利用简单易行的方法,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其中数学自制教具,就是师生为了方便数学教学而制作的辅助工具,是为数学教学服务的。自制数学教具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热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开展各种数学实验活动,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发展创新能力。

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包括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新课程理论。

1)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交织的状态,对于新知识的接受一般容易通过对事物的感知来认识,然后转化为理性认识。这就要求给学生提供一种具体形象的事物,以加快学生的认识迅速上升为理性认识。如在“概率”的教学中,可以扑克、硬币、彩球等可感可知的具体事物,通过玩游戏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概率知识的形成,进而明确概率的意义。

2)教育学理论。教育学认为,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不仅是课程的接受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只有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体验课程,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去创建课程。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人们根据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来建构新知识。因此,学习不能靠硬灌输,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产生矛盾,进而引起认识冲突,以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兴趣,完成对新知识的自主建构。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就需要教具的参与和辅助。

4)课程改革理论。新课标明确指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自制教具,有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体现出教师的主导性。

实践价值 自制教具的实践价值,主要表现在对目前教学状况的迫切改进。目前的教学状况,表现在有些教师教学思想比较落后,怕影响教学进度,安排学生实践活动少,对自制教具的认识不足;还有不少教师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习惯于自己演示,让学生观看。这两种情况的存在,导致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独立操作能力不强,教学效率低下。表1是学生调查情况统计分析表。

3 研究的目标

1)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2)通过自制教具,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发展创新能力。

3)通过自制教具,促进师生互动,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推动桓台县世纪中学数学教学发展。

4 研究的对象

桓台县世纪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

5 研究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对自制教具的应用情况,听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同时了解学生对自制教具的兴趣和对数学教学的需求。

文献研究法 通过到图书馆查阅和网上搜寻,了解国内外有关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有关论文和著作,寻找可以借鉴的优秀经验。

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经常进行理论学习,不断对比、总结与反思,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同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具制作,做到研究、实践、推广同步进行,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一步优化。

6 研究的成果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成为教学的核心。通过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动手自制教具,促进学生动手动脑,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帮助学生对一些抽象概念、定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数学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因为有其发生和形成的过程,所以如果空洞地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很难了解。通过自制教具,学生可在直观形象的操作中直观地体验到概念的变化过程,从而加深理解。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如果只口头上讲“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那么学生既模糊,也不易理解。此时可让学生用几根小木棒拼一个三角形,拉一拉;再拼一个四边形,拉一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学生亲身体验到三角形是不容易拉动的,而四边形则容易拉动,由此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学生对三角形这个特性含义的理解也就深刻了。最后通过交流讨论,说出生活中一些三角形的物体,如单车支架、电线杆上的支架等,进一步明白生活中运用三角形的道理。

帮助学生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学难点不但学生难以理解,就是教师讲解起来也非常困难。这种情况下,借助数学教具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在使用教具之前,教师需要认真选用教具,使教具真正能发挥作用,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理解,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具,可通过自制教具来解决。如在教学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时候,教师可通过自制教具来解决,即让每个学生拿一张横格纸,先观察横线之间的关系(横线是互相平等的,并且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然后要求学生在横格纸上画一条垂直于横线的直线,观察这条直线被相邻横线截成的各线段有什么关系?(相等)这时再在横格纸上任画一条与横线相交的直线,测量它被相邻横线截得的线段是否也相等?学生经过计算之后,就会发现他们的比值是相同的。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和计算,难点就容易突破了。

增加数学课堂容量 课程改革提倡情境教学,要求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悟。要创设情境,自制教具可起到非常好的辅助作用。如在讲解“平行线的性质”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木条自制教具,用三角板探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自的关系,很快探究出“平行线的性质”。由于自制教具简单明了,对其研究的对象能起到放大的作用,因而能有效地把研究的现象清楚明白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吸引学生观察和思考,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快速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加大课堂容量。

通过两年多的课题研究,实验年级的学生与非实验年级学生相比,学习成绩明显提高。经过追踪调查和分析比较,充满学习兴趣的学生由36%提高到56%,主犹嵛实挠33%提高到70%,主动自制教具的由12%提高到32%,课外时间自主探究学习的由36%提高到73%,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的由55%提高到86%,家长关心支持的由56%提高到88%。表2是2016年初中三年级期末成绩对照表。

7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自制数学教具实验对一线教师来说是一次锻炼和检验,虽然以前也搞过自制教具活动,但像这样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还是第一次,因而免不了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努力改进。

1)树立研究意识,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研究之间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自制教具,有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让教具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树立学生意识,合理选择时间,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自制教具,探究知识的发展过程,养成探究习惯。

3)作为一线教师,除了认真教学以外,还要加强读书,努力学习,开阔眼界。如在课题研究中明显感到理论知识的不足,这就是平时少于学习而造成的后果。在以后的工作中除了多读书、多学习以外,还要及时做好笔记,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积累资料,以备后期使用,为以后的课题研究做好准备。

篇8

我们发现,不少初中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比较枯燥,加上教学方法呆板,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当成知识灌输的对象,严重妨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因此,必须对现行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要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参与创造条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实验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对教学中的大量计算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学生只需初步了解各种数学计算方法,会用电脑计算就足够了。适当开始数学实验课,利用Mathematic、Matlab等数学软件,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数学发展的现状及应用有了切身的体会,而且能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觉,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数学史上,有些定理都是靠实验、归纳法发现的。数学实验不是直接将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而是根据数学思想发展脉络,创造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实验手段,从直观、想象到发现、猜想,然后给出验证及理论证明。应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可分为建立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分析和检验三个步骤,建立数学模型,需要用到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而这却是传统教学中重视不够的地方。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第二课堂给学生介绍一些现代数学的发展的讲座,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同时,对学生掌握课堂所学内容也有间接的帮助。

二、制定有效的考核方式

考试只是一种手段而已,他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那么,什么样的考试形式是合适的呢?有这样两条标准:第一,看这种考试形式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二,看这种考试形式是否能够帮助我们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长期以来所采用的一张试卷的考试方法是有其优点的、不可取代的。这种考试从积极的方面看,它是检查教学质量与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为每个受教育者提供了一种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考试还可以激励并强化人们的竞争意识,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外部动力。它在考查记忆型知识、计算能力,有关理论、概念等知识时确有优势。但是,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的考核过多,能力考核过少;对记忆类知识过多,对操作能力考核过少;对生搬硬套的知识考核过多;对应用能力考核过少;统一要求多,个性发挥少;照葫芦画瓢多,创新思维少。由于这种考试方式过于强调集中统一,考试时间限制过死,内容局限性较大,从而试题的涉及面有时很少、容量十分有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创新精神。

我们可以采用一种新的方式进行考核。比如,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分段式考核,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较为灵活的方式,可以笔试可以答辩、可以写小论文、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工厂企业或社会实践中去,做调查研究和分析,或者给一个小课题,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几个同学一起集体完成。可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采用口试与学生共同讨论相结合等形式,改变一成不变的考试方法。这样做,教师确实增加了许多工作量,但为了数学的教学改革,我们应该不断努力,不断总结探索新的、合理的评价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数学修养和思维习惯。

三、运用有效的诊断评价策略

教育中的“诊断”不限于辨认不足或问题。它是一个范围比较大的概念,包括对各种优点和特殊才能察赋的识别。诊断性评价是为了使教学适合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而在教学开始前进行的评价,其主要功能是要确定:(1)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2)学生已达到计划中的教学目标的程度。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单元,它的终极目标是:

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②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③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为了使学生顺利地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先决技能以及学生的兴趣、态度等个性特征做出诊断性评价,如学生是否能够“用字母表示数”;是否掌握了“移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技能。同时,教师也可以就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出诊断性评价,如判断学生是否已经知道“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四、设置有效的研究型作业

研究性学习中提出的一些课题个人很难完成,需要集体的智慧。可以安排数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合作完成。通过开展小组活动等形式,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观察、猜想、归纳等探索过程,并在探索中相互提出问题,取长补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最终提出一个整体研究方案,这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可以根据教材中的“思考与探索”或研究性学习中提出的问题确定好研究课题,让一个组的学生分工合作,去查找资料,收集、统计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一般结论,并写出研究性报告。各组完成后,互相交流对比,评选出优秀研究小组,好的研究报告推荐发表。例如,在研究温度变量与时间变量的函数关系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确定更具体的任务目标,如何获得和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到自己的结论。然后,各小组分别进行讨论交流完成,并集体撰写研究报告。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能积极投入,相互参与,在这种合作交流中完成所学内容,得出正确结果。再如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题目:如果你家的地砖要进行重新铺设,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来考虑:(1)算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2)根据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和自己的爱好,在各种形状的地砖中选择你需要的?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钱数?

小组研究型作业给学生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有助于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他们在作业课题的选取、数据的收集与统计中,体会到靠自己单打独斗是很难完成一项复杂任务的,要靠集体的共同努力才能作得更好,为他们日后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做事要有合作意识。这样,学生不仅主动获取了知识,而且也获得了与他人合作所产生的乐趣。

五、结语

初中数学课程是以后继续学习的基础,这一阶段对初中生的未来发展影响很大,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应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涂荣豹.构建主义观的辨析及再认识[J].中学数学参考,2002.

篇9

本学期我校强化教育教学管理,组织开展了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管理效果明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工作亮点:

(一) 以目标管理为抓手,用高效的管理来提升教学质量。

1、指导学生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短期、中期、远期的目标,帮助学生设计人生规划,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内驱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识,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

2、通过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以提高学习成绩为切入点,认知当下学习是为将来能为社会做贡献打基础。要求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以成功教育为指导,以学法优化及高效学习为抓手,面向全体,降低重心,按照“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学生自己争取成功”的指导模式,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唤醒学生的成功欲望,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进一步挖掘勤学善问、品德优良、成绩优异或成绩取得显著进步的学生的鲜活事例,张榜表彰,大力宣传,以激发学生勤奋求学,积极上进,促进良好学风不断形成。

3、具体做法是:以上学年度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基础值,要求学生和教师在本学期的月考、期中考和期末考试中都要设立自己的目标,争取达到每次都能进步一点点。实施目标管理,将学校目标转化成为激励性的学生和教师个人目标。教务处在目标管理过程主要是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通过教师会议,学生会议,明确目标,统一思想,提供信息的支持;通过参与备课、听课、教案和作业检查,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实现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对教学活动进行控制;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提供帮助和支持,协调各班级各学科的关系,使各分目标进展均衡,措施运用协调。

(二)加强常规管理的实效性,全面强化教学工作管理。

一是备课要求教师在后记上写上教学思路及对课件的修改和本堂课的反思,并在每周一大课间前上交到教务处检查。二是上课要求课堂开展师生互动,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开口说话,评课也以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了几次问题,整节课学生开口说话的人次作为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数理化学科中推广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反馈,每次大型的考试后都要求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学生进行约谈并做好记录,把约谈作为每次考试后的一项常规工作。三是加强试卷分析的实效性。教务处把局教学工作会议下发的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试卷分析印发给教师每人一份学习。要求教师在每次月考后对照此写好试卷分析,并上好试卷分析课。

(三)以“校本教研”为平台,加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学校以“校本教研”为平台,加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通过举办教师培训、校优质课评比,校际交流活动、“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全面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发展。学校要求科组每周开展教研活动,定点定时,学习信息技术或看优秀课例视频,教育专家讲座等,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提高业务水平。

(四)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

我校深入开展了“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每周安排1节阅读指导课和充分利用好周一下午的活动课,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翱翔,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图书室全天候开放,让学生课间课后随时可以去借书阅读。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要写好读书计划,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学年评比阅读之星并张榜公布表彰,把学生的读后感、读书卡在宣传栏进行展示交流。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如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写人物传记,办校刊等活动。本学期由双峰寨中学文学社主办的校刊《双峰寨》,收录了学生作品42篇,有书海拾贝、红土地、青苹果园地等栏目。同时,教务处还加强了早读、午读、午练写字的安排与指导。学校大力打造书香校园,为申报广东省书香校园积极创造条件。

(五)学校特色项目成效凸显。

我校特色教育以人人有社团为抓手,以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兴趣小组为载体,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成立了书法、绘画、歌唱、跳绳、篮球、足球、乒乓球、月姐歌、小导游等兴趣小组。要求七八年级的学生全员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去,做到人人有社团,活动时间有保证,活动内容有保证,活动质量有保证;做到每周有训练,月月有提高,学期有成果。书法绘画、篮球、小导游、月姐歌已凸显学校特色。

二、主要成绩:

1、本学期期末考试县抽考八年级英语平均分排全县第4名,八年级语文平均分排县第五名,八年级物理和道德与法制排县第五名,九年级历史排县第三名,七年级地理排县第6名。

2、叶海燕老师教学案例《七下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 sectiont A 1a-2e》荣获2017韶关市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案例评选三等奖。曾海明、冯菊娣老师论文《历史课堂的愉快教学》在2017年韶关市中学历史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赖伍福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图的应用》2017年广东省中学地理论文评选三等奖。李东强老师在2017年仁化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比赛中荣获中学组二等奖。

3、本学期刘海英申报的课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精细化实践研究》获县立项。李卫华老师主持的课题《农村初中数学练习优化设计策略研究》结题荣获县二等奖。

4、本学期学生参加“绘仁爱之诚,创文明校园”2017年仁化县中小学校(幼儿园)艺术比赛中喜获佳绩。陈锦陆老师辅导的小组唱《映山红》荣获中学组二等奖;张福优老师辅导的龙尤同学荣获书法类中学组二等奖,黄依琳同学荣获绘画类中学组二等奖,林艳霞同学、张桦同学荣获绘画类中学组三等奖,蔡思敏同学、邱秋玲同学荣获书法类中学组优秀奖。韶关市第二十二届“英东杯”文艺竞赛黄依琳荣获中学组绘画二等奖。在2017年仁化县第5届运动会中小学生足球比赛中获初中男子组第7名。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1、课题研究的层次还不够高,今后要加大教研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教研组和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高研究的层面,使教学研究真正服务于教学。

2、高层次学科带头人有待培养。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篇10

一、多维度发展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内涵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评价学生,如何让学生在评价中摸索自己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目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

美国学者格隆朗德提出:评价 = 测量(量的描述)或非测量(质的描述)+价值判断 .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凯博士则认为:学生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认知的、情感的、动作技能的)或将学生进行分等级以便甄别而对学生的表现(实情景中的、模拟情景中的表现;已有的、正在呈现的、可能的表现)一种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综合.

以上几位教育专家对于学生评价的描述各不相同,但学生评价归根结底都涵盖了评价对象、评价角度、评价内容及评价意义.结合数学学科,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笔者认为: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是在一定的数学教育理念下,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运用创造性现代教育评价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有关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资料,并根据这些资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及成果进行有效价值判断的活动.考虑到学生个人情况的多元性、发展性,评价所依据的价值标准需要不断做出调整,即本文提出的需要建立“多维度发展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具体说来,包括如下几部分: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希望能打破传统上只注重学校、教师对学生校内表现、考试成绩等分值化数据评价,且评价标准单一的现状,将家庭与家长、社会与社区、学生同伴及学生本人的评价都纳入评价体系.

评价内容与目标的多元化,即希望能打破评价局限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知识的记忆、简单模仿能力等知识能力的情况,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数学学习思维.

评价方法与途径的多元化,即希望逐渐改变“一考定终身”、老师评语“压死人”的现状,数学学习的评价要超越单纯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实现.

二、多维度发展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构建的措施与实践

如前所述,本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是于《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研究》课题下对一个年级学生的跟踪研究.基于课堂听课、访谈师生情况,共发放304份关于数学评价的调查问卷,以本校14级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学生自己对于目前数学学习评价现状的想法,并探究他们的评价需求.据调查结果,60%以上的同学认为目前评价方式单一,希望评价能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多元化并具有发展性.并有半数以上同学认为评价模式的改变会极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为此,笔者制定了多元性、发展性的评价方案.从评价主体、内容和目标、途径、方式与方法等方面制定了如下措施.

1.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中,我们采用了自评、互评、家长评、老师评多主体评价模式,用图表的形式来评价学生一段的学习生活.

自我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够较为清楚地了解学生本人对于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作业情况和考试等诸多学习行为的认识,促进学生本人反思自我行为,并逐渐形成反思反馈机制.这种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再是过去教师的评价就代表一切.

学生互评:为了得到更客观的学生数学学习情况,互评更为中肯,小伙伴的互评能够一定程度上制约对方的学习和评价行为.

家长评议:学生并不是24小时都在学校和老师的“监管”下,家中的数学学习情况,家长的反馈和辅助是非常必要的.在家长评议表中,本人还设置了阶段性的寄语栏,学生每一阶段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态度变化也能通过这项评议得到反馈.

教师评议: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并不代表要抹杀传统的经验,教师评价在所有的评价中仍最为重要.但本次笔者及课题组成员充分考虑了奖励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希望能促进教师个人对于学生评价的多元化及发展性.激励性原则要求充分了解学生个人情况,制定符合学生个人的目标.当目标远超出学生个人能力范围时,需及时调整,发现学生的积极行为的转变应给予及时的强化.差异性原则要求允许学生异步达到同一客观标准,或者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定不同的标准.因为学生的进步大小与个人基础水平、努力程度、能力大小、任务的难易程度、运气、机会成分等内外因素均有很大关系.发展性原则要求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不同阶段,同一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标准也不能一尽相同.

2.评价内容和目标多元化

传统评价中只重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知识的记忆、简单模仿等能力的评价略显单一,本次探索中,笔者更多考虑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自我认识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在数学教学中多方面的评价.

而考虑到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几大场合,要超越传统的单纯纸笔的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最为重要的场合是课堂.课堂数学学习情况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三种状态,即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及合作意识.据此设计了课堂《学生课堂学习评价量表》,表内提供评价标准,并根据评价主体多元化要求,针对每一项评议内容,设置多个评价主体的评价区域,同时紧扣课题把“评价”运用于公开课上.

案例一八年级上册《轴对称》这一课,在探讨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时,师问: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全等的两个图形是成轴对称图形码?

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生叶国安: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全等形是成轴对称图形.

学生李:我不完全同意叶国安的观点.全等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它和位置有关,比如,把我手中的三角板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所得到的两个图形就不是成轴对称图形.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真了不起,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同学叶也表示同意)

师:叶同学也积极动脑筋了,而且积极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观察图形和思考问题不够仔细和全面……

课堂上笔者通过对学生所发表的观点,展示出来的优势给与肯定,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一步激发和引导,运用激励性语言,既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思维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通过评价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激发热情,树立信心.

3.评价途径多元化

检验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途径有很多,目前教育界出现了教育活动、创意讨论、知识竞赛等途径收集反馈情况,然而最为传统的作业及考试仍占据重要地位,且也是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

(1)作业评价

为了了解学生日常数学学习情况,本次尝试中,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实行等级制,替代传统的“优、良、合格、不合格”,笔者在批改作业时,采用了“很棒、优秀、继续努力、要加油啦”等字眼,并根据作业情况,有时还加上适当的评语,对于较典型的作业的实行“面批”.

案例二涂同学是本次课题的调研对象之一,她数学成绩较差,有时会欠交作业.调研阶段,笔者发现她连续几天都能及时交作业时,就批语:有进步!及时交作业了,希望能天天让我欣赏到你的作业.而另一次,在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作业中,笔者发现学生涂能完整且简便地解答作业,惊喜之余,笔者批语:惊喜!你的解法这样简捷,棒!

经过几次的作业评价,涂变了,开始用心学数学了.某次较难的数学月考中,她终于及格了.

如上措施目的在于,对于后进生也不以传统模式品评,尽量不伤及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及时纠正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肯定他们的优点,加强师生之间交流,增进感情.让学生觉得老师并没有只“爱好学生”,所有的孩子,都是被时时关注的.

(2)考试评价

考试是教学中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的另一种重要的方式.过去往往只以一次测试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运气和机会成分很大,很难做出恰当公允的评价,而且会影响评价的积极作用,挫伤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笔者于考试中设置了A、B卷,两套卷子为内容、类型、难易程度均相近的题型,学生可依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若学生参加测试后对成绩不满意,可申请选用另一套试题再次测试,以高分的成绩作为最后测试成绩.同时,还在学生最后选定作为最终成绩的试卷卷首卷尾,设置了“分数+评语+反思”栏,以客观发展性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考试成绩,给与学生肯定或激励,并鼓励学生自我反思,不断进步.

对于有所进步的学生,即使考试成绩并不优秀,笔者也会及时给与肯定,在评语栏写下:“你进步了,真棒!再接再厉,争取更大进步.”“真了不起!××题解题思路简捷、方法与众不同.”“真妙!××题解题方法简单,出乎老师意料!”.卷尾自评栏,则引导学生自己写上“已掌握:××;不足:×× ;措施:××”.

科学合理的考试能对数学学习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的作用.考试二次评价给予学生测试很大的空间,再测试和评语反思中则体现了人文理念,促使学生形成自我总结、提升的良好习惯,也使得测试评价结果更客观,反映更积极.

4.评价方式与方法多元化

要改进评价方式与方法,达到多维度发展型的目标,就是要超越单纯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和方法.

为此,笔者与课题组开办“我最满意的数学作业”展览,并举行数学小论文比赛,制定了《学生作业评价表》,举行了紧扣课题“评价”的数学竞赛,并在卷首设计了评语栏,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评价.

“我最满意的数学作业”展览中,笔者对学生作业进行鼓励性评价和展示,出现在展示台上的作业,不会有高低之鉴,即使是后进生,当他完成作业时有所进步,自觉订正,都会得到机会向“小伙伴”展示自己的小成就,有时还会附上老师对他们作业的评语,增加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和成就感,激励他们主动学习.

而数学小论文比赛里,则鼓励大家写出自己学习数学的心声,里面可以是自己的心得体会,也可以是对一道题目的简便方法的分享,也可以是自己在生活中创意使用数学知识的分享,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11

艺术生普遍文化课基础差,数学基础更差,有些学生更感到学数学无望,实际上正在或已经放弃数学学习。艺术生考取大学是需要文化课作为支撑的,数学作为主科之一,其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怎样让这些艺术生学会数学进而顺利通过会考和高考,对艺术班数学老师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人从事艺术班数学教学工作多年,期间经历过不少困难与无奈,但同时从中逐步摸索和积累出了一些对艺术生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从而能较好地促进艺术生学习数学。

一、应注重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的变化特点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比较具体,模仿性练习较多,强调基本技能训练。但高中数学内容抽象性较强,强调在基本概念理解基础上创造性运用,对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要求较高,另外学生掌握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需要适应过程。特别艺术生,往往有不少同学不能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进而影响学习积极性,甚至成绩一落千丈。因此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寻找相关知识连接点,学会知识过渡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强烈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实习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

二、以爱暖人,树立信心,转变学习态度

有些老师喜欢拿艺术生与文化生比成绩,为的是找出差距,敦促他们追赶。实际上经常这样做只会让艺术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一步降低本身就不多的学数学的自信心。术业有专攻,在数学学习上文化生与艺术生之间应该是没有多大可比性的。只需让艺术生明白只要他比别的艺术生强,只要现在的他比以前的自己好就足矣。这样他就会看到希望,才能有信心学习数学。

每个学生的内心应该都是积极向上的,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信任。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平时要多关心学生,不吝啬施爱。如课后一句关爱的话语,课间一个简短的沟通等,都能引起学生共鸣。特别当学生在某些方面做了不该做的事后,教师应用一颗宽容和理解的心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应先弄清事情原委,然后对学生耐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学生分析行为不足及产生的后果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到自己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会有效果。缺少沟通,仅严厉地批评,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在教学中老师要关心、尊重、信任他们,学生就会自尊、自信,心情愉快、积极努力地学习;在生活中老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在教学中付出更多耐心,获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构建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往往在师生之间彼此互信的良好氛围下,“教与学”会做得更为有效。

三、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动起来

艺术生不仅要学文化课,还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专业课,数学学习显得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提高课堂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过艺术班的老师或许都有同感,艺术生上课很多只听讲不做题,课都能听懂,但题照样不会做,课堂效率不高。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效率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潜能是否被充分激发出来。因此,不能总是让台上老师忙着,台下学生闲着,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目标、都有任务、都有事可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所以上课不要总是一讲到底,而应该设计一些环节让学生参与,如课上提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最后通过交流、讨论、推理、验证得出结论。对于程度差一些的艺术生不能放弃,上课可以让他们读读概念、背背公式或上台做些简单的基础题。日有所进,终有所成,实践证明长此以往,这些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夯实基础知识,巩固基本技能

艺术生数学差的主要根源就是基础差,艺术生数学有所突破的希望在于基础,抓基础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我的做法是把这个过程分成四个步骤,由表入里、由简到繁地把基础和技能夯实巩固。

第一步:对于新学的概念公式让每个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这样可以让他们对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二步:引领学生做有关新知识的小题演练,进一步巩固加深学生对新的概念公式的理解和运用。第三步:通过平时作业和小测及时反馈,找出学生在知识运用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毛病,然后有针对性地训练。第四步:以本阶段知识点为主干融合以往相关知识综合演练,巩固强化新旧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知识点相互联系,从而加深对数学的整体认知,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从教以来,经常面对数学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特别近年来接手艺术生的数学教育工作后,发现数学对艺术生来说真的是个大难题,特别一些专业课非常好的学生,由于数学成绩不理想,没有被高等学府录取,更是十分遗憾。凭着对教学工作的无限热忱,我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艺术生的学习方法,我坚信只要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艺术生一样可以学好数学,并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分数。

参考文献:

篇12

新课改进入四川这块教育园地已过四年,它已在四川教育生根、开花、发芽、结果,涌现出了不少的课改明星与课改专家。当然,作为教学前沿阵地的我,也正在积极地融入新课改,实践着新课改,也取得了局部的小成就,课堂效果明显提升。但静心反思,我们还有许多值得深思与提升的地方,为此,我在新课改下如何进一步让课堂高效方面做了近2年的探索与实践。

一、激趣导入新课

通过一些奇妙有趣的数学题,或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小故事、小游戏,或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悖论、逻辑趣题等导入新课,努力使学生在欢乐、愉快、乐学的气氛中学习,这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可让学生在长度不等的若干根小棍中任意取出三根,看能否组成三角形。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会发现,任取三根木棍,有时能组成三角形,有时却不能,揭示出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这个新课题自然而出。

二、教学语言幽默化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等等,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如:八年级(下)中《二次根式》一节中的2=?,学生较难掌握,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丢三落四,顾此失彼。错误之一,漏掉绝对值形式,忽视题目的限定条件。这部分学生一经教师提醒,便恍然大悟,能立即认识错误,改正错误。错误之二,误认为字母都表示非负数或受“本章没有特别说明,所有字母都表示正数”影响,无视条件的存在,不愿研究条件所起的作用。这部分学生虽经教师指出错误,仍有似懂非懂之感,无法独立改正错误,即使改正错误,也是表面文章,碰到同类题目,一错再错。笔者认为强化绝对值性质的运用,把绝对值形式书写出来,这是有效减少错误的重要一环,同时要让学生养成每做一步都能说出依据的好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比喻:“摘掉帽子,穿上绝对值这条裤子。 ( )2是帽子,| | 是裤子,裤子能否脱掉要看天气冷暖情况,而“a>0,a=0,a

三、借用多种现代化教育手段提升数学课堂教学

现代科学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比如电脑网络、大屏幕显示、数码技术等等,特别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如果正确恰当地使用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理等等。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源,使得教学过程变得亲切和自然,为学生通过自主的、积极的数学思维而成功建构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比如:在讲解八年级数学时,利用“几何画板”演示“任意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任意取三点,构造出三角形同时作出三边上的中点并构造三条中线,清楚地观察到“任意三角形三中线交于一点”的现象。此时利用“移动”工具拉动任一点就看到三角形在动态变化中始终交于一点的现象。还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其他功能(例如:度量的功能,动态地观察有关的数据和现象),来发现图形中存在的规律和各种关系。这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手段的、全新的、更加直观的过程来学习数学知识的方式。

四、数学课大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非常重视学生活动的开展,尤其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因为它具备知识综合性强、趣味性强、知识容量大等特点。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测量、制作活动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 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户外测量、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树高,树木高参天,如何测量?有人提议拿绳子,先用绳子量树,下树后再量绳子,这可是个好办法,可又无枝可攀,如何上去?教师适时取来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这时正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树高的办法吗?学生想出:树高也是它的影长的2倍,(教师补充“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树影的长,算出了树高。接着,教师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树高公式吗?于是得出:竿长:竿影长=树高:树影长;或:树高:竿长=树影长:竿影长。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乐于动手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灵活运用、开发教材

由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重大调整和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很强的开发能力。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自学能力。讲授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代化手段、几何图形等,带领学生走向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好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和新增内容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新教材的灵活性,给予一个好的教师得以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老师课前的准备过程与课上施教过程都是教师对教材开发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灵活的运用教材。

我们教学教育对象在不断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探究便“冲锋不息,战斗不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新时代课改的弄潮儿,课堂高效与整体提升的目标才能实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