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的性格特点范文

时间:2023-02-06 04:35: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王熙凤的性格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篇1

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刻画常常需要通过外貌、衣着来表现,通过外貌、衣着的描述来表现人物特征,也是一个最有效的和不可缺少的文学手法,正所谓“衣服可说是一个人的第二皮肤和第二性格”(杉野芳子:《服装设计》)。

作为《红楼梦》主角之一的王熙凤,曹雪芹对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整部书中,她是性格最丰富、最生活化的一个人。她美丽、机敏、善言、能干,但也贪婪庸俗、冷酷狠毒,作为封建桎梏下的女性,她也是最具悲剧性的一个。作者用了很多篇幅来表现她的贪婪庸俗、冷酷狠毒,因此,人们也容易忽视她的其他性格特点,甚至在《林黛玉进贾府》这样一段节选的文字中,我们往往也以其服饰描写来佐证她贪婪庸俗的一面。王熙凤的贪婪庸俗是通过她的服饰表现的吗?我认为事实并非如此。

《红楼梦》中,黛玉初进贾府,看到的是这样的王熙凤:“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鱼比目玫瑰;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黛玉是雅之又雅、心细如发的人,她对这身打扮的评价是:“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不难看出,凤姐的这身打扮,给黛玉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何来庸俗之有?

再说,初进贾府的黛玉一路走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的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可见贾府非同一般。如果王熙凤穿着庸俗、没点水平,在这个具有高贵气质的女儿国中一定非常扎眼,别说贾母、三春、黛玉、宝钗、史湘云这些人容不得她,只恐怕早被媳妇丫鬟们耻笑了去了。环境不允许王熙凤服饰庸俗,可见,她的庸俗并不体现在服装上。

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段中,兼有面容神态与服饰描写的主要有两人,一个是王熙凤,一个是贾宝玉。宝玉出场时是“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换了冠带再看,“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脚;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戴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色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这先后两身打扮并未见得朴素大方,倒和王熙凤一样的金银玉饰、珠光宝气,甚至都用了当时流行的“石青”色,然而人们并没有从这身打扮得出贾宝玉“庸俗贪婪”的结论。这是不是受宝玉总体性格特点的影响呢?

纵观《红楼梦》前八十回,对人物的服饰描写众多,比较集中的有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等部分。薛宝琴、宝玉、黛玉、湘云、探春等人,在一片银装素裹的雪景中,不是猩猩毡就是羽缎的,十来件大红衣裳,绚丽耀目,映着大雪,好不齐整。她们赏雪景,她们也和雪、梅花一起共同创造美景。“贾母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雪坡儿上配上他这个人物儿,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像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艳雪图。’贾母摇头笑道:‘那画的哪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这些描写都表现出众人不俗的审美水准。王熙凤虽不大识文断字、不会作诗,但在服饰审美上不能太差吧,至少还不至于“庸俗”。

再从贾母来看。她是贾府的“老祖宗”,是王熙凤最有力的靠山。王熙凤在各个方面都力求赢得贾母的赏识,力求承悦贾母。贾母富贵荣华、乐享顺年,聪明在王熙凤之上。她的身世阅历形成了她在服饰上高超的审美水平。贾母给宝琴一件众人不知是何物的野鸭毛织的金翠辉煌的斗篷;给湘云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宝玉去给舅老爷过生日,她给了一件名叫“雀金呢”的乌云豹氅衣,是“哦斯国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她对服饰的面料、作工、色彩都极为考究,极有鉴赏力,每到一处,每见一个人,都细致地观察装束、服饰。她还给宝钗布置过闺房,给黛玉换过窗纱。贾母喜欢热闹,希望贾府能永世显赫,故喜欢暖色调,讲究富贵华丽,讲究色彩鲜艳光泽。在这样一个见多识广又极讲究的人面前,王熙凤如果打扮不得体,恐怕要大大失宠,她也不能在老祖宗面前表现出她的贪婪来吧。

那么这一回的服饰描写,究竟体现出王熙凤的哪些性格特点呢?结合她的出身、生活境遇,这身华丽耀眼、色泽姣艳的服饰,隐含着她富贵显赫的家庭背景,表现着她对服饰的审美品味,甚至表现出她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热情泼辣的性格,更表现出她在贾府独特的地位和当家奶奶高人一等的气势。结合她的外貌,“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黛玉一下子就看出她“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聪明机变与威严。可以说她的服饰表现的不是贪婪,而是富贵华美;不是庸俗,而是气质高贵、气势非凡。

曹雪芹在整部《红楼梦》中,对人物服饰进行了精彩的描写,表现出他对服饰的面料、式样、纹样、色彩、出处等都具有极深的造诣,这与他祖辈连任江宁织造有密切的关系。作为世界顶尖级的文学大师,他更懂得通过服饰来传递各个人物在贾府里的不同地位,个人兴趣爱好、性格修养、伦理道德观念、消费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的信息,更有意于通过服饰的外在形式,向人们传达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意蕴。我们又怎么能对王熙凤这样复杂的人物进行简单的贴标签式的分析呢?

我们在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时,不能只作简单的单线式联系,对人物进行泛性格化的理解。作为教师,特别不能把这样一种简单的思维模式传递给学生。我们要培养学生根据文本合理分析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2]章方松.红楼梦服饰与色彩的艺术意味.

[3]李希凡.“真的人物”的典型与艺境――论王熙凤形象和性格的构造.

篇2

红楼梦这部小说是由伟大的作家曹雪芹呕尽心血,用了十年编著而成。书中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向我们形象的展现出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刻画出了许许多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在其中我最喜欢王熙凤,这都因为作家曹雪芹把王熙凤的性格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想对曹雪芹说:“曹雪芹老先生,您真是太有才了!原来,我不喜欢阅读历史方面的书籍,可是,自从我在语文书上看了你写的红楼梦中的一个片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后,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你的作品,对它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感情!

从你对王熙凤的雍容华贵的服装和饰品,我可以不难看出,你想极力把王熙凤刻画成一位身份特殊,地位显赫的贵妇人!为下文中那个性格泼辣的王熙凤做好了铺垫。从王熙凤对贾母和林黛玉说的话中,我又看出你运用了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的特点把王熙凤刻画成一个伶牙俐齿,十分会讨好别人的人!

我还从王熙凤的一系列的动作和神态等的细节描写,看出你写作的巧妙之处!

你灵活的运用了对人物的正面描写的侧面描写把王熙凤有心计,性格泼辣,张狂和有应变能力的性格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

作为你的忠实读者,我十分仰慕你的才华!我非常羡慕你的毕生作品成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我很敬佩你!

篇3

我们先来看王熙凤的出场。写王熙凤的出场是在林黛玉拜见贾母及众人后谈论黛玉的病情和吃药时,作者故意不道出此人物的身份姓名,使得她的出黾雀挥谙肪缧裕同时带有一定的迷惑性,特别是在林黛玉的内心产生极大的纳罕。“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难怪林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这张张狂狂的来者,实在是“放诞无礼”。正是有这种纳罕,才显示出王熙凤人物的特殊性。作者没有只字的说明,完全让人物在自我表演中展现性格特点,足见作者技艺之高妙。

实际上,林黛玉认识此人的过程也是对此人“解谜”的过程。就在林黛玉欲知其人系谁的迷惑中,作者又偏偏描述出其令人羡慕的头饰、服饰、容貌。这样全方位地述其美中有威,威中含诈的狡性,给人深刻的印象。然而绝不止于此,作者仍未满足林黛玉的迷糊心理,继而写贾母的笑骂:“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突出王熙凤“辣”的特点,同时再一次显示此人在贾母心中的位置。通过林黛玉由惊疑到欲知,但不得知,而又无法知,多方观察之后才除去迷雾这样一个心路历程来完成对人物的刻画展现。这样,用林黛玉惊奇的心理加以烘托,用他人的恭肃严整来加以反衬,凤姐的形象显得格外鲜明突出,也显示出了她在老祖宗面前受宠有权的特殊地位,使王熙凤这个人物清晰而生动地展示给读者。

然而比较起来,贾宝玉的出场使林黛玉的心理认知更增加了直接明了突变的色彩,造成其内心的极大反差。而正是这种反差,更表现出人物的传奇性。

写贾宝玉的出场,是他“庙里还愿”回来,黛玉在贾母处吃过饭后谈论读书时。作者让贾宝玉出场前,先写王夫人的话,同时,林黛玉又想起早前母亲的话,她这个“衔玉而诞”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使林黛玉对贾宝玉产生出了偏见,认为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以致“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作者正是先给林黛玉造成一个错觉,先“抑”。至于宝玉出场时,作者直接描述其人,而不像王熙凤那样迷迷惑惑。对于王熙凤,作者主要叙述其人物情态特征,而对贾宝玉不仅如此,更着力刻画其思想意识深层次的东西,也正是林黛玉想见前的一“抑”,才更体现出贾宝玉出场时对林黛玉心灵的震撼,才能出现其内心深处认识的巨大转变。对贾宝玉的出场,作者没有更多的曲笔,这也便于林黛玉的观察。

篇4

“一语未了,只听见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这个出场,作者一开始就将光束王熙凤的性格刻画上,并且一下子就全面地展示了她多方面的性格特征。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王熙凤一出场,立刻就引起林黛玉的特殊感觉:“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林黛玉一进入贾府,看到的是贾母这位“老祖宗”在这个大家庭中的威严,所有后辈,包括刑、王二夫人,在“老祖宗”面前,也只能恭恭敬敬、垂手侍立,而这“来者”,居然如此放肆,并且这“来者”一到,这位“老祖宗”就有了笑容,还开起了玩笑,可见,“来者”非同寻常:她是贾府中杀伐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她是贾母膝前的开心果!

曹雪芹先生又不惜浓墨重彩去描写王熙凤的衣饰、容貌、体态、神情:头上彩绣辉煌,吊眼扬眉,苗条,春风满面,笑里藏刀。美艳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丑恶的灵魂:奸诈、冷酷、阴毒。

接着,曹老先生又借助贾母的戏谑透露了王熙凤的为人:泼辣刁狠。这还不够,又借人物的语言、动作,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且看王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那赞美黛玉的话语,句句为贾母而发;抽帕拭泪,转悲为喜,处处为贾母而做。王熙凤之权谋机变,见风使舵,跃然纸上,令人可叹可畏。接着是对黛玉的一串问话,又一连串的嘱咐,继而又是分派仆人打扫房屋,一边分派,又一边亲手为黛玉捧茶捧果,又同时回答王夫人的问话……

作者笔下的王熙凤真是光华四射,八面玲珑。这位荣国府的实际掌权人的机敏与才干,就在这里得到了展示。她的人未到而声先闻、她的服饰容貌、她的赞美机变……无不是向新来的林黛玉透露这样的信息:我才是贾府的大权独揽者!

二、贾宝玉:渲染铺垫,欲扬故抑

贾宝玉的出场,不仅排在最后,而且事先作过一番渲染,主要是王夫人对黛玉的交底,说贾宝玉是家里的“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他的嘴里“有天没日,疯疯傻傻”。加上黛玉幼时听母亲说过,这个宝玉“顽劣异常,不喜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等等。这样,读者也就和黛玉一起,事先对贾宝玉形成了一个先入之见:“这个宝玉不知是怎样个懒人呢。”当作者完成了这样一番铺垫之后,送到黛玉和读者面前的宝玉却完全是另外一个青年公子的形象,尤其是使宝玉接连两次亮相,由形到神的描绘,不仅使黛玉见了吃一大惊,就是读者也因前后截然不同的对照,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作者还托用后人的两首“西江月”词,从另一侧面揭示了他的性格特点,点破他以后的身世遭遇。从表面看,这里句句都显示着对宝玉其人的嘲讽;但透过字面,却又处处看到作者对宝玉性格的赞美。这种欲赞还讽,寓褒于贬的新颖手法,在这里是显得十分别开生面的。它也是《红楼梦》刻划人物的重要手法之一。所谓“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这常常是贾宝玉外形特征的表现,而“行为偏僻性乖张”,“古今不肖无双”,“于国于家无望”,却是贾宝玉内在性格的核心所在。从这里我们也可看出,作者所要写的主要人物主要是封建社会的叛臣逆子,而不是一个风月场中的情痴情种。

三、林黛玉:反复点染,渐入佳境

节选部分对林黛玉的描写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她有不足之症。

第二次: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