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45: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债务融资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债务融资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企业来说有利有弊。债务融资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主要包括:(1)有效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主要体现在债务融资率的资金成本低于权益资本筹资的资金成本,以及企业通过债务融资可以使实际负担的债务利息低于其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2)给投资者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即当企业资产总收益率大于债务融资利率时,债务融资可以提高投资者的收益率。(3)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债务融资相对于其它融资方式来说,手续较为简单,资金到位也比较快,可以迅速解决企业资金困难。(4)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保持。债务融资不具有股权稀释的作用,通常债务人无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对企业经营活动不具有表决权,也无对企业利润和留存收益的享有权,有利于保持现有股东控制企业的能力。
债务融资的缺点主要包括:(1)增加企业的支付风险。企业进行债务融资必须保证投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否则,将出现收不抵支甚至会发生亏损。(2)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资金的周转。表现在企业债务融资的利息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同时,如果债务融资还款期限比较集中的话,短期内企业必须筹集巨额资金还债,这会影响当期企业资金的周转和使用。(3)过度负债会降低企业的再筹资能力,甚至会危及到企业的生存能力。企业一旦债务过度,会使筹资风险急剧增大,任何一个企业经营上的问题,都会导致企业进行债务清偿,甚至破产倒闭。(4)长期债务融资一般具有使用和时间上的限制。在长期借款的筹资方式下,银行为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对借款的使用附加了很多约束性条款,这些条款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企业自主调配与运用资金的功能。
二、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债务融资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以及企业在日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偿付风险。债务融资风险产生于企业债务融资行为,其成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者对债务融资风险认识不充分。债务融资风险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二是日后的偿付风险。从目前来看,企业管理层十分注重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关注能否筹集到资金、筹集到多少资金、筹集资金的条件是什么,但对于筹集到的债务资金如何利用、日后如何偿还、怎样偿还缺乏较为详细和成熟的考虑。投资项目一开始和中途变更的情况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经常出现,投资决策失误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2.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投资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决策失误项目失败或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快建成并形成生产能力,无法尽快地收回资金来偿还本息,就会使企业承受巨大的财务危机。但是,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财务危机的案例却经常发生。“秦池”、“飞龙”等企业失败几乎都由于“投资失败”。
3.市场利率和汇率的变动。企业在筹措资金时,可能面临利率或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利率和汇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近几年,由于国家实行“双紧”政策,即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货币的供给量萎缩,贷款的利息率不断提高,这也使得企业所负担的经营成本提高。同样,国际货币市场汇率的变动也给企业带来了外币的收付风险。
4.银行对企业的债务监督不充分。我国企业的高负债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种高负债并没有发挥债权的治理作用,它不但没有能有效地激励和约束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反而扭曲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我国对银企关系的制度设计以防范金融风险为主,由此导致了认识的偏差,认为银行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只能以外部监督为主,银行参与公司内部会引起更大的金融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仅仅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参与公司治理。所以说我国银行债务对企业的约束是软性的。
5.制度不健全。由于我国现行的融资制度仍然没有完全的市场化,大部分银行和上市公司都是国家控股,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一些银行受国家的干预,其贷款决策具有一定的行政性,由于国家参与了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融资契约关系的建立,导致国有企业具有内在的高负债动机。同时,对于经营管理者来说,由于经营成功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好处,经营失败,自己却不会损失许多,因此,在企业经营时,往往喜欢冒巨大的风险。
三、防范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债务融资风险意识。企业树立正确的债务融资风险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要树立企业独立承担风险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将越加分明,再依靠政府支持和帮助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因此,企业首先要有独立承当风险意识。另一方面,对于债务融资不仅要考虑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更要考虑日后的偿付风险。事实上,日后的偿付风险才是企业债务风险考虑的重点。
2.优化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企业应确定适度的负债比率、保持合理的负债结构和债务期限结构。企业适度负债经营是指企业的负债比例要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对于不同规模和不同性质的企业来说,选择债务融资的比例不一样,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例可以适当高些,负债比例就可以高些;相反,对于经营情况不是很理想的企业其比例就要低些,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又增加筹资风险。我国企业目前的负债比例高,为了缓解外界的压力,应该降低资产负债比例。同样,企业还应对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和债务偿还期限进行合理的安排,防止企业日后经营过程中的本金和利息的偿付风险。
3.充分考虑市场利率、汇率走势,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针对由于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企业必须深入研究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时期及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正确把握未来利率走向。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措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筹资不利时,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措经营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同样,对于筹资外币资金带来的风险,应着重预测和分析汇价变动的趋势,制定外汇风险管理策略,通过其内在规律掌握汇率变动发展的趋势,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筹资风险。如筹集美元之类的外汇资金要尽量减少,因为相对于人民币而言其贬值日益明显,否则将产生更多的外汇损失。
4.考虑银行参与制度。要使银行对企业的监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可以考虑建立银行参与制度,将银行纳入企业的管理层,从而提高银行对公司的治理。同样,站在银行角度也要加强对贷款资金的适时监控制度,把制度重点放在加强主办银行对借款企业的外部监控上。例如对负债比例较高的公司,主动要求自己作为主要的债权人列席公司的重要会议,使其尽可能充分地获取关于企业经营和投资决策的信息,实现较好的风险控制,以防止不良债权的产生。
四、总结
债务融资既是一项财务策略,更是一种筹资战略。企业在考虑债务融资时,不仅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考虑融资规模、融资方式和还款期限等,更要认识和考虑债务融资所带来的风险。企业只有在正确认识债务融资风险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和严格执行有效的债务融资风险防范对策,使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充分发挥债务融资的最佳作用,并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鄂秀丽,季小杰.财务风险的控制方法.财务与会计,2005(7)
2.郭燕枝.试比较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3(1)
3.胡玉明.中国国有企业债务问题的制度性分析.经济评论,2001(1)
4.李慧丽.企业债务融资风险及控制决策.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5)
1.委托理论
委托理论源于现代公司制度下的两权分离,由于利益出发点不同,委托人与人之间存在着“问题”。委托人会根据人的经营业绩来进行激励或者惩罚,因此,为使得企业披露的盈余满足委托人的要求,进而获得更高的报酬,人会使用各种手段来粉饰企业业绩。基于这样的动机,使得委托理论成为企业盈余管理产生的理论根源。
2.契约理论
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结合”。契约被用来约束企业行为,以保障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契约的“刚性”特性决定了契约一经订立,不得随意更改。因此,企业为了平衡契约各方的利益,只能通过调整会计信息,而不是通过修改契约来实现。为了影响最终的契约结果和利益分配,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管理者往往会进行盈余管理。
(二)与债务融资相关的理论
1.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是指外部投资者根据企业传递出来的信号来衡量企业的优劣。在众多传递出的信息里面,公司规模是衡量企业优劣的一个重要信号。从投资者角度出发,公司规模是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公司规模越大,其价值也越大,债权人承担的风险越小,因此他们也愿意接受更低的债务成本。信号传递理论给管理者和外部投资的启示是,一方面,企业应当以适当的方式传递企业经营状况,以使债权人充分了解企业内部基本情况。另一方面,作为债权人,对企业传递的信号应当正确分析处理,理性决定债务融资成本和规模。
2.融资优序理论
融资优序理论认为企业在融资时存在一种顺序:经理人会最先选择内部融资,当内部融资不足以满足融资需求时,会转而选择成本相对较低的债务融资,如果上述两种方式还不能满足资金需求,经理人才会选择股权融资。融资优序理论的研究建立在信息不对称理论基础上,并且考虑了融资成本。由于内部融资相比于外部融资,无需支付任何融资成本,因此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会优先利用内部留存,只有当内部留存无法满足资金需求时,企业才会考虑外部融资。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与盈余管理相关的研究
Healy&Wahlen(l999)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者通过选择会计政策或者构建真实交易来变更财务报告,用以误导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Healy(1985)指出,若将管理人员的奖金设定在一个区间内,此时管理人员更可能选择降低收入的盈余操纵;若不存在一个限定区间,管理人员更多地会选择向上的盈余管理。Watts&Zimmerman(1986)指出,当债务相对较高时,管理者会通过盈余管理来降低债务条款违约的可能性。Magnan,Nadeau&Corniier(1999)以1976-1992年17家申请反倾销的企业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这些企业为得到外贸法庭支持,在被调查年份会通过操纵短期应计项目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且盈余管理幅度超过了报告期总盈余的50%以上。陆正飞和魏涛(2006)的实证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在配股前普遍会进行盈余管理行为。饶艳超和胡奕明(2005)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重点关注在银行信贷过程中,银行是否重视客户的会计信息,以及关注的何种会计信息。通过调查,笔者发现,银行在信贷过程中对客户的会计信息非常重视,尤其是客户的长短期借款、应收账款和利润总额等会计信息。
(二)与债务融资相关的研究
Diamond(1991)研究发现,债务可以促使管理当局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以获得较低的借款成本。Shleifeeta(l1997)指出,治理结构越好的公司,其债务融资成本也越低。罗进辉和万迪日方(2009)研究了债务融资决策与第一大股东终极持有的现金流量权比例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负债能够有效约束非国有大股东的行为,但并不能有效约束国有大股东的行为。黄文青(2010)实证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水平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相对于商业信用融资与银行借款,长期债务和企业债券融资能够更好地监督制约上市公司经理层。钟海燕和冉茂盛(2010)对比分析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和国有上市公司的负债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前者的负债治理效应显著强于后者。
三、债务融资与盈余管理的相互影响
(一)债务融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债务融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积极的影响,即债务融资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盈余管理的发生;二是消极的影响,即债务融资成为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以下对这两种影响进行分析阐述。社会的发展以及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公司出现了两权分离。由于委托人与人所追求的经济利益不同,使得他们之间产生“问题”。人为了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可能在日常管理或者做出相关决策时违背委托人的要求,甚至从事一些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从而产生问题。而引入债务融资能够形成一种激励机制,降低行为的发生。当公司存在债务时,债权人拥有优先于股东利润分配的权力,使得公司不得不先还本付息,再进行资金投资,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无效率的投资,约束企业自由现金流的支出。作为公司的人,经理人员必须勤勉工作才能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因此可以说,适度的债务能够有效制约经理人员的行为。在众多会计信息中,公司的盈余信息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资本市场会基于公司的盈余对其进行价值评估,分析师会根据公司的盈余对其进行价值预测。对投资者来说,盈余信息计算简单,容易理解,能够帮助投资人了解公司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既然投资者判断人经营效果效率的主要依据是公司盈余,那么为了获取额外的激励和报酬,管理人员便存在粉饰盈利的动机。在债务契约中,盈余信息同样被广泛应用。由于公司债务融资的获得、定价、信用评级以及债务契约的签订等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司报告的盈余,因此,为了获得更多的债务融资或者更低的债务融资成本,公司往往有动机来操纵盈余。
(二)盈余管理对债务融资的影响
盈余管理对债务融资同样会产生影响,具体体现在管理者操纵公司盈余的行为被传递给债权人后,债权人对公司披露的盈余进行调整,进而做出相关决策。但是债权人能够对披露盈余进行调整的前提是市场是有效的。在不同的市场效率下,盈余管理对债务融资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1.强势有效市场下盈余管理对债务融资的影响
强势有效市场是指公司所有的信息都能够在资本市场得到反应,包括未公开或保密的信息。当公司不能满足债务契约条件时,往往会操纵盈余。而在强势有效市场下,一旦公司盈余纵,这一信息将迅速在市场公开,市场对企业的风险评估将可能改变,银行等债权人会通过诸如不发放贷款、减少发放贷款、提高贷款利率、加强限制性条款等手段来应对公司的操纵行为。这不仅能够保障债权人的利益,提高债权人的风险回报,而且也使得债务人企图通过操纵盈余来获得债务融资或者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的目的无法实现。因此,在强势有效市场中,债权人能够获取充分的信息来做出合理的决策,而债务人则必须付出公允的代价。
2.半强势和弱势市场下盈余管理对债务融资的影响
在半强势有效市场中,除了市场交易数据中所包含的全部信息外,已公开的与企业发展前景有关的信息也可以在股价中得到反应。在弱势有效市场中,市场交易数据中所包含的全部信息可以在股票价格中得到反应,弱势市场的效率最低。在半强势和弱势市场中,虽然全部公开的信息能够被资本市场所反映,但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来操纵盈利属于非公开的信息,债权人不能及时准确对此做出反应,甚至做出与强势有效市场中完全不同的决策。如果债权人不能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那么以银行为代表的债权人可能就会向企业提供更多、更廉价的贷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半强势和弱势市场中,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四、政策建议
(一)给债权人的建议
第一,从多角度对企业进行评估。企业盈利是评价企业的基本依据,因此为了获得融资,企业会通过各种盈余手段来操纵盈利。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债权人应当从多个角度对企业进行评估,而不是单纯依靠企业盈利信息。这样,企业操纵盈利的动机也就降低了。第二,对盈余管理进行事前评估。以银行为代表的债权人在签订债务契约之前,应当对企业进行评估和资信调查。在对企业进行调查评估的一套体系中,应当包含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事前评估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有助于债权人做出合理的决策。
(二)给管理人员的建议
第一,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从长远来看,盈余管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会损害股东的利益。债权人承担与股东相同的风险,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债权人对企业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因此,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将有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第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且可以保障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建议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监督评价容易发生盈余管理行为的环节。
1负债筹资概述
1、1负债筹资风险的概念
负债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环境的变化,以及期限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它一般表现为企业所有者权益下降,丧失偿债能力、发生财务困难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
1、2负债筹资的财务效应分析
1、2、1负债融资的正面效应分析
(1)利息抵税效应。
企业负债应按期支付利息,根据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负债的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可在企业税前成本中抵扣,从而使企业能少交所得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实际的筹资成本,使企业获得潜在的收益。节税额的计算公式为:节税额=利息费用×所得税率。由此可见,只要有债务资本,便可产生节税效应,且利息费用越高,节税额越大。
(2)财务杠杆效应。
在企业资本规模一定的情况下,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相对固定的债务利息,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那么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降低,导致股权资本的利润则会相应增加,从而给投资者带来额外的收益。用定量描述为:权益资本净利润=[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一负债利率)×负债资本/权益资本]×(1-所得税率),当资产报酬率大于负债利率时,适当借入资金。就可以提高权益资本净利率。
(3)负债经营可减少货币贬值的损失。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利用举债进行的扩大再生产比企业自身积累的资本进行的扩大再生产更有利。在通货膨胀期间,货币不断贬值,到偿还日使债务人偿还资金的实际价值比在通货膨胀之前要小,原有负债额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将货币贬值的风险转嫁到债权人的身上,减少了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
(4)债务融资可以降低资金成本。
企业借入资金,需要按期偿还本息。由于利息是在成本中列支的,可以税前扣除的,它有冲减税金的作用,能带来税盾收益,而股权融资中,政府要对股东个人的资本利得和股息收入以及企业法人双重征税。因此,一般来说,债务的资本成本要低于权益资本成本,从而有利于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1、2、2负债融资的负面效应分析
(1)负债筹资经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进行负债经营的话,必须保证其投资要大于资金成本,否则,将出现收不抵支的现象。在负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亏损的越多,用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低,财务风险就越大。债务融资到期必须还本付息,一旦企业无法到期偿还债务,企业就可能出现债务危机,甚至被迫破产倒闭。
(2)过度的负债削弱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
企业过度负债,导致其债务负担过重。企业债务到期时。若不能定期足额地还本付息,将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再筹资能力也就降低了。
(3)负债筹资经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资金周转。
企业负债经营必定需要按期支付利息,这样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如果筹集的资金还款较为集中,短期内要求企业筹集大量的资金进行还债,就会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和使用。
2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成因
2、1负债筹资风险的内因分析
2、1、1负债规模
筹资规模取决于企业未来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与企业的财务利益与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投资利润率高于利息率时,企业扩大负债规模,适当提高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之间的比率,就会增加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在投资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企业负债越多,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比例越高,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越低,企业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
2、1、2负债利率
从贷款企业的角度看,负债利率是其负债融资所付出的代价。在负债额既定的情况下,负债利息与负债利率成正比,负债的利率越高,企业所要负担的利息费用就越多,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负债利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对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也有很大的影响。
2、1、3债务的期限结构
企业债务融资中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的融资成本不同,一般长期债务的利息会高于短期债务的利息。长期债务回收期比短期债务长,若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及复利计息,则企业必须以较高的利息率,否则资金所有者不会将资金出借给企业。另外,长期负债的收益因使用期限长具有不可预期性和不稳定性,而且企业从长期看也要经历市场风险,各种意外都有可能导致企业不能如期还本付息。
2、2负债筹资风险的外因分析
2、2、1预期现金流入量与资产流动性
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企业现实的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不能及时支付到期的利息,企业就会面临支付性筹资风险。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偿债能力。当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较强,变现能力强的资产较多时,就能及时支付到期的债务,其财务风险就较小;反之,当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较弱,变现能力弱的资产较多时,企业就可能要面临及时偿还债务的压力,其财务风险就较大。
2、2、2金融环境的影响
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企业负债经营要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当企业主要采取短期贷款方式融资时,如遇到金融紧缩,银根抽紧,负债利息率大幅度上升,就会引起利息费用剧增,利润下降,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由于无法支付高涨的利息费用而破产清算。另外,金融市场利率、汇率的变动,都是企业筹资风险的诱导因素。
2、2、3经营风险
企业供、产、销等各种经营活动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都会给企业收益带来影响,因而经营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产生经营风险的因素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如运输方式改变、价格变动等会造成供应方面的风险;产品质量不合格、设备事故会造成生产方面的风险;消费者爱好发生变化、销售决策失误会带来销售方面的风险。所有这些经营方面的不确定性,都会引起企业的利润或利润率的变化,从而导致经营风险。
3负债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3、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建立风险防御机制
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受到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出现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如果企业在遭遇风险时,毫无准备、缺少对策、一筹莫展,必然会导致失败,所以企业应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预防可能发生的风险,并且有效的应对风险。处于市场下的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制定适合企业具体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将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注入企业,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的筹资风险,把风险最小化。
3、2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最佳资本结构是指加权资金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企业根据经营规模所拟定的资金需要量可以用多种筹资方式进行筹资,在资金总额既定的条件下,各种筹资方式不同的资金额就构成了不同的资本结构方案。分别计算各筹资方案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然后对其进行比较,选择其最低的筹资方案。而每股盈余分析法是根据各种筹资方式下的每股盈余的比较来进行资本结构决策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每股盈余无差别点进行决策。所谓的每股盈余无差别点,是指能使两个筹资方案相等的销售水平,即当销售水平无差别时,无论是采用债务筹资还是采用筹资都具有相同的效益。当预计销售额超过每股盈余无差别点时,由于财务杠杆是正数,采用债务筹资下的每股盈余必定会高于筹资下的每股盈余,此时增加债务筹资则可优化资本结构。
3、3加强财务预算管理,选择适当的筹资方式、期限、利率
企业应强化预算方面制度的建设。在保持合理负债比率的前提下,根据生产经营和基本投资需求来确定资金需求总量,合理安排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率。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各种筹资方式所能筹集到资金的数量、期限、成本以及所需办理手续的繁简程度等因素。掌握好筹资时间,使得筹资时间和资金的运用以及转化紧密衔接,努力降低资金的占用额,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应收账款的回收期,使企业在充分考虑到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针对由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利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并以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尽量少筹资或只筹资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过度时期,也应尽量少筹资,不得不筹集的资金,应采用浮动率的计息方式。
3、4利用财务杠杆原理,降低风险
财务杠杆是把“双刃剑”,它既能对企业有着积极的作用,也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在企业预测投资报酬率大于债务利息率的前提下,无论企业息税前利润多少,债务利息都是固定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在债务利息不变的条件下,息税前利润越大,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财务风险也就越小。相反,息税前利润越小,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增加息税前利润和合理安排负债比率,使财务杠杆利益大于财务风险的不利影响,从而使普通股每股盈余逐步增长。另外财务杠杆可以与营业杠杆配合使用来降低风险,经营杠杆是通过销售额的变动来影响息税前利润的,而财务杠杆是通过息税前利润变动来影响普通股每股盈余的。因此,企业在筹资决策中,通过合理使用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来达到提高每股盈余的目标。对于营业杠杆系数较高的公司可以使用较低的财务杠杆,而对于营业杠杆较低的公司则可以使用较高的财务杠杆。
参考文献
[1]王庆成,王化成,西方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胡胄颜,论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J],会计研究,2006,(8)
现代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自1912年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的出版和1973年麦金农、肖两人正式提出金融发展理论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发展做了大量研究,基本证实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金融体系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性与交易成本,进而可以影响到储蓄率、投融资决策、技术创新乃至整个地区长期的经济增长率。随着后来研究范围扩展到国家和地区层面,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步被解剖开,金融结构被纳入到金融发展中去,形成了以银行还是以股票市场为主的不同观点。一种观点强调银行的地位和作用,认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制更有利于经济增长;另一种观点强调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制在经济增长中作用更大;还有学者从内生性的角度出发,认为银行和股票市场两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互补的。国内也有很多关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研究,比如曹啸和吴军(2002)、李广众和陈平(2002)把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有学者分省市或区域来研究两者的关系(周好文和钟永红,2004;梁莉,2005等);还有学者研究了金融发展怎样影响经济增长的途径,比如许长新(1996)、何枫等(2004)、徐琼(2006)研究了金融发展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纵观我国金融发展的研究史,前两类研究较多,具体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途径的比较少,并且基本没有考虑各地区股票市场份额的影响。
二、金融结构与债务融资
从最直观的角度看,无论是银行等金融中介还是股票市场,都是企业外部融资的重要渠道,其发达程度直接影响企业的融资决策乃至企业的成长。Demirguc-kunt和Maksimovic(1996)证实了这点,他们研究了30个国家长期融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表明股票市场、银行部门的发达程度与企业增长密切相关。金融中介的发展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银行等金融中介具有“储水池”的功能,将不同期限的小资金汇集转换成生产资金,作为资金的“集”“散”中心,它反映了国家和地区间资金供给量的大小。当资金完全由市场来调配的时候,利率、股息等融资信息就反映了适当的企业使用适当资金的能力;当资金完全由政府支配的时候,融资信息就反映了国家调控的方向。二是银行等金融中介还有提高企业业绩促进企业增长的作用。作为一种专业化的资金配置形式,他们有能力且有动机对资金的使用方进行监管,因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金总是流向效率高、业绩好的企业。总体来讲,在金融中介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企业的融资环境变得比较宽余,在我国权益融资受限的情况下企业债务融资就会多一些,我们预期银行等金融中介发展水平和债务比率成正相关关系。金融结构还会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的内部结构。银行等金融中介同时提供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而股票市场提供的是长期性资金,因而股票市场的发展程度会影响到企业长期债务的融资水平。可以预期,一个地区的企业在股票市场上融资的越多它的债务期限越短。
制度背景
《资源约束型与需求约束型体系》的发表和《短缺经济学》的出版,使科尔成为“预算软约束”的鼻祖,自此“预算软约束”被认为是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投资低效的原因之一。大家普遍认为我国存在“预算软约束”,其原因是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数为原有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并且金融业中国有银行一直占绝对的主导地位,上市公司和国有银行就像是政府的两只左右手。这就会造成一方面企业的决策很容易受到政府的干预而偏离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另一方面,当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时候出于“父爱”政府会出手相救,要么直接给予补贴使其看起来经营良好可以得到银行的贷款,要么政府可以通过国有银行向企业贷款。林毅夫等(2004)证明国有企业普遍存在预算软约束现象;李增泉、余谦和王晓坤(2005)的研究则提供了我国地方政府或大股东通过并购重组补助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Khwaja和Mian(2004)、Sapienza(2004)研究表明具有政治关系的企业即使没有陷入困境也会得到更多的政府优惠补助,特别是当银行也被国家控制时,政府通过银行贷款对企业进行补助的现象就更为普遍;而Fan(2005)在对跨国资本结构和债务期限结构的研究中发现,政府银行贷款的补助形式中主要是长期贷款。国有银行的主导地位以及我国上市公司的产权性质,决定了在国有银行份额比较多的地区企业的债务融资和长期借款比较多,在非国有银行份额比较多的地区企业的债务融资比较少、短期债务比较多。
基于我国的金融发展历程,本文将我国的金融结构分为两层,第一层是我国目前并存的两种金融体制(即各地区银行等金融中介的发展水平和股票市场的份额),第二层是银行等金融中介的内部结构——国有银行和非国有银行等金融中介的发展水平。
研究设计
一、变量的选取
1.被解释变量的选择
债务比率LEV,即资产负债率,用债务总额/资产总额计算得出;在资产负债表中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通常被列到短期债务中,但这部分的性质仍然为长期债务,因而衡量期限结构的变量有两个:
债务期限结构1(TERM1)=长期债务/债务总额
债务期限结构2(TERM2)=(长期债务+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债务总额
为了详细地了解我国债务融资的情况以及长短期债务受金融结构影响的程度,还设置了短期债务比率和长期债务比率各两个指标:
短期债务比率1(short1)=经营性短期债务/总资产,其中经营性短期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短期债务比率2(short2)=短期债务/总资产
长期债务比率1(long1)=长期债务/总资产
长期债务比率2(long2)=(长期债务比率+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总资产
2.金融结构的变量
戈德史密斯是最早以实证研究方式研究国家层面的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学者之一。在指标的选取上,戈德史密斯创造性地提出了衡量一国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存量和流量指标,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金融相关比率指标(FinancialInterrelationsRatio,FIR),它是指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全部实物资产(即国民财富)价值之比,这是衡量金融上层结构相对规模的最广义指标。除此之外还包括金融构成比率、金融工具比率、金融部门比率、分层比率、金融中介比率、融资比率。国内学术界在计算金融相关比例时,采用了各地区银行当年年末贷款余额与各地区当年GDP之比作为衡量我国地区金融中介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此外,Rioja和Valev(2002)采用商业银行资产和商业银行资产与中央银行资产总和比值的方法衡量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在分配储蓄资源上的重要性,因为相对而言商业银行在分配储蓄资源上比中央银行更有效率;还有国内学者借鉴了戈德史密斯分层比率的方法,即货币类、证券类、保险类金融资产分别占金融资产总和的比率;周立(2002)、周宁东和汪增群(2007)在研究金融发展时注意到了不同类型金融中介的影响,采用了金融市场化比率(FinancialMarketzationRatio,FMR,即各地区当年年末除去四大国有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份额);朱恒鹏(2007)对中国各地区资本自由化进程的研究中,从以下四个方面衡量我国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和资本自由化进程:制度性因素、经济因素、货币供给与金融发育和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水平,并把这四个方面分解成更为细致的分指标,其中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水平中包括了银行及其他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股票市场两个方面。借鉴以上研究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各地区的金融结构:
(1)股票市场的份额(STOCK)
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是企业融资中此消彼长的两大主要渠道。现有的国内研究证明,我国企业的融资并不遵循国外经典的啄食理论,而是一种恰好相反的融资顺序,首先是权益融资然后才是债务融资。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一个地区中企业有较多的权益融资渠道的时候,必然会减少对债务融资的需求。因而各地区股票市场的份额代表着该地区企业所能够利用的权益融资的难易程度,代表着企业外部融资中可以有多少由股票市场来解决,股票市场的份额和企业债务融资、长期债务是一种相反的关系。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各地区上市公司总资产所占份额来代表各地股票市场的发展。
(2)银行等金融中介的发展水平(FIR)
在借鉴国内外对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研究的基础上,以金融相关比率FIR(各地区金融机构当年年末贷款余额和各地区当年的GDP之比)作为金融中介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
(3)金融中介的内部结构——非国有银行的发展水平(FMR)
考虑到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借鉴周立(2002)、周宁东和汪增群(2007)的做法,采用金融市场化比率(FMR,各地区当年年末除去四大国有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份额)来衡量金融中介的内部结构。
3.控制变量
(1)企业成长性GROTH。Myers(1977)提出拥有较多成长性的公司使用长期债务融资较少。由于投资不足问题的存在,随着公司成长性的增加,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冲突会增加。公司可以从三个方面减少这些冲突:一是减少资本结构中债务融资的比重,二是在签订债务契约时加入限制性条款,三是缩短债务的实际融资期限。因而具有较多成长性的公司应当使用较多的债务融资和较短期限的债务。国外后来的大部分经验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Braclay和Smith,1995;Guedes和Opler,1996)。本文采用三年的平均主营业务增长率来作为企业成长性的代替变量。
(2)资产期限(AM)。企业应该使债务和资产的期限相互匹配。如果债务的期限比资产的期限短,当债务到期要偿还本金时手头就没有足够的现金。本文用AM=固定资产净额/当年折旧来表示。
(3)公司规模(SIZE)。大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水平较低、破产风险低、融资成本较低等原因具有使用长期债务融资的优势。Fama和Jenson(1983)、Rajan和Zingales(1995)等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这点。本文采用企业总资产账面价值的自然对数来表示公司规模。
(4)可抵押的资产(MORT)和盈利能力(EPS)。企业可抵押的资产多少和赢利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可以得到贷款的可能性和贷款的多少。可抵押的资产MORT=(固定资产+存货)/总资产;赢利能力用每股收益eps来代替。
(5)年份(DYEAR)。为了控制年度效应,增加了年度哑变量。
二、样本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样本为2002-2004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由于新上市的公司一般股权融资的份额较大,资本结构不稳定,因而本文选取的样本公司是2001年以前已经上市的公司,并且删除了(1)ST、PT的公司;(2)金融行业的公司;(3)数据异常和缺失的公司。最后得到854个样本公司,共计2562个观测值。公司财务数据来自wind资讯系统,各地区的数据来自各年的金融统计年鉴和中经网。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从表1中的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比率平均为45.54%,和杨兴全(2006)的研究结果差不多;而根据Rajan和Zingales(1995)的研究,西方7国的资产负债率(账面价值)分别为:美国58%、日本69%、德国73%、法国71%、意大利70%、英国54%、加拿大56%,Boothet(2001)。对印度、韩国、巴基斯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资本结构研究表明,我国的债务比率偏低,和我国企业首选权益融资的研究结果是对应的,也说明了金融发展中考虑股票市场的发展是必要的;两个长期债务融资的比率均值分别为14.7%和18.1%,这和肖作平(2005)统计2001年和2002年的期限结构在15%左右浮动的结果差不多。根据AntoniosAntoniouetc(2002),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债务期限结构均值为58.8%,长期债务和总资产的比重为14.2%,所以和国外的研究结果相比我国的债务期限要短得多。我国包括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后长期债务比率为8.7%,两个短期债务比率的均值都在30%以上,短期债务占了债务融资的绝大部分。
2.各地区债务融资数据的均值
从各地区的债务结构统计数据(表格略)上看,地区间债务融资比率和期限结构差距比较大,债务融资比率最高的地区为55.4%,最低的地区为32.3%;期限结构的差距更大,考虑(不考虑)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务的期限结构的最大最小值分别为37.6%(31.6%)和11.4%(9.4%),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格略)得出p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
3.实证检验
(1)不同类型金融中介发展水平对债务融资的影响
Y=a0+a1控制变量+fmr+fir+ε,其中Y分别为lev、term2、long2、short1。
金融相关比率表示了银行等金融中介的发展水平,表2表明在金融中介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债务比率较高,有较少的短期债务;非国有银行等金融中介的发展水平和债务融资比率、期限结构显著负相关,并且在非国有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比较发达的地区,企业的长期债务较少短期债务较多。也就是说非国有金融中介主要为企业提供了较多的短期债务,而国有银行为企业提供了较多的长期债务。由于非国有银行等金融中介和国有银行相比相差太大,因而企业债务融资的多少还是依赖于国有银行的信贷份额,即非国有银行等金融中介的资金配置力度要远远小于国有银行,所以在金融中介(包括国有的和非国有的)发达的地区企业有较多的债务融资。其他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同预期一致(表格中略),企业成长性和债务比率显著正相关,和期限结构显著负相关;资产期限、可抵押资产、盈利指标、规模同期限结构显著正相关。
(2)金融中介和股票市场发展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
Y=a0+a1控制变量+fir+stock+ε,其中Y分别为lev、term2、long2、short1。
表2显示,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上份额和企业的长期债务融资显著负相关,和短期债务融资显著正相关,但不影响公司的债务融资比率,这和我们前面的预期基本一致。
(3)金融结构分层的重要程度
由于高校债务的单一性,当高校发生债务风险时,常常会直接影响到银行的安全,导致银行坏账增多,对银行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金融风险的传递效应势必会影响到整个金融的稳定性。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也不能不警惕高校债务风险的破坏性。对于我国的高校债务来说,由于贷款基本用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当债务风险存在并且发生时,会对地方相关产业带来不利的影响。高校为了维持其基本的运行,所需要的资金相对比较稳定,当高校发生财务风险时,会影响到高校的科研经费投入,导致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的下降,最终影响到高校的发展水平。同时部分高校为了减少债务负担,增加学校的收入,往往通过扩招和增加学费来应对财务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会违背高校公益性的要求,也不利于高校人才的培养。
二、高校债务风险控制的策略研究
1.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目前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反映了国家的综合实力。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应当努力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改变单一的负债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降低债务风险。我国高校应当努力借鉴美国高校的发展模式,美国高校在融资渠道上多元化而且方式也非常灵活,在高等教育投资中位居世界高位。美国高校政府财政投入比例比较低,其中的捐赠收入是其筹集经费的重要渠道,同时美国一些私人高校还成立了专门的基金来合理地实现学校资金的增值,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在美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捐赠制度,在税法中规定向高校捐赠可以得到相应的减税,提高了人们捐赠的热情。通过研究世界其它国家的高校资金投入可以看到其经费来源除了有政府财政资金之外,主要依靠学杂费收入、对外服务收入以及捐赠收入等,这些资金来源在高校资金的比重中比较高,而我国高校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不利于分散债务风险。因此为了控制高校的财务风险,应当努力从多方面来筹集教育资金,例如通过向社会提出有偿服务、接受社会组织或者私人的捐赠、招收留学生等措施来拓宽高校资金的来源,减少对政府资金的依赖。高校也应当发挥自己在科研方面的优势,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从而增加高校的收入。高校还可以和企业进行合作,为社会组织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来获得收入,这样不仅会增加高校的收入,同时还能够促进高校的发展。
2.加强财务管理。要加强高校的财务管理,可以通过设立总会计师的方法来完善对高校经费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的管理水平。财务部门应当加强会计制度建设,实现预算的精细化,做好财务审计工作。高校负债融资是教育发展中所采取的必要手段,通过合理利用能够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高校财务部门应当加强内部资金的核查工作,建立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资金用途的追踪。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效果的分析,建立资金绩效评价制度,积累资金使用的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高校财务部门要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加强对高校债务规模、债务偿还情况以及债务期限等进行清查,熟悉学校的债务情况。高校还应当准备相应的债务准备金,降低高校负债融资的风险,防止资金链断裂。为了应对举债财务风险,财务部门应当加强对融资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在内部建立严格的风险评价机制,及时分散融资风险。财务部门应当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实现对风险的识别和分析,降低高校的融资风险,同时提高融资效益。财务部门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应当设立相应的举债警戒线,当达到警戒线时应当制定具体的还款方案,并且停止举债。财务部门应当对贷款规模进行控制,防止出现债务到期不能够还款的财务风险。高校举债是为了其发展的需要,财务部门要加强对负债融资项目的论证和审核,防止出现盲目举债的现象。只有做好项目的评审,才能有效保证项目的建设质量,也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防止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财务部门要按照勤俭办学的方针,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节约公用经费支出,防止出现资金的铺张浪费现象。
3.从多个方面加强对债务风险的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管理需要多方面的参与,仅仅依靠高校自身难以满足债务风险的管理要求。政府作为高校的管理机构,要严格控制高校的发展规模,严格审查高校的发展规划,使高校的规模和债务规模相适应,加强政府对高校举债的控制。在市场条件下可以适当放宽高校的自主办学权利,提高高校的还款能力,降低债务风险的压力。为了控制好高校的财务风险,政府应当按照高校债务的大小做好分类管理,例如加强对高校负债融资的摸底工作,详细了解高校的债务情况。按照高校债务的大小和风险系数的高低对学校进行分类管理,对于财务风险比较大的高校要进行严格管理,加强对高校支出的控制,严格要求专款专用。高校运行中的资金规模比较大,种类比较多,为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可以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降低高校财务风险,这样能够提高高校经费分配的科学性。
摘 要: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和发展日益得到重视。适量举债,扩大经营规模,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稳健性是会计计量与确认的重要原则,会计信息综合反映企业的偿债状况和经营业绩,也是债权人考察债务人综合状况的重要标准。本文从民营企业管理的角度,研究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的关系,旨在揭示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融资的影响程度及变化方向,从而明确企业各方参与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促进企业建立最优资本结构,并最终应用于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稳健性;债务融资;信息质量
一、绪论
1.1 选题的意图
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民营经济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快速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需求,当完成了企业成立时的原始投资后,民营企业者们一般会面临资金匮乏的状态,面对证券市场严格的上市制度与审核条件,民营企业很难到股市融资。民营企业要取得充足的资金用于扩大经营,只有通过债务融资这种间接融资渠道进行。民营企业要顺利完成债务融资,必将通过债权人的重重审查,债权人一般要求债务人实施稳健的财务政策。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研究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的关系,可以使民营企业提高债务融资的成功率,把融资风险降到最低。
1.2 选题在现阶段的意义
1.2.1 为民营企业的繁荣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民营企业能否顺利获得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债务融资,取决于是否具备高质量的公司治理结构,尤其是高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研究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的关系可以提升企业的信息质量,为与银行保持长久稳定的银企关系奠定基础,从而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推动民营企业的繁荣发展。
1.2.2 推动财务分析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财务分析理论作为一种财务上的分析方法,不能总停留在理论上,要让各种数据指标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评价资料,这些指标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债权人的要求,提高财务分析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程度,使财务分析为企业顺利通过债权人的审查提供了保证。
1.3 本文研究的思路及方法概述
本文将从稳健性与债务融资的基本理论为出发点,通过探索两者相互依存变化的程度,找到最优结合点,争取提升会计稳健性的基础上扩大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规模,解决民营企业经营发展的难题。
二、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的基础理论
2.1 稳健性对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
会计稳健性原则是指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较大不确定可能性的情况下,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通常的处理原则是:应预计可能产生的损失,但不预计可能产生的收益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会计稳健性原则要求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会计核算的各个方面。要求不得高估资产和利润的数额,要求有稳妥合理的确认标准和方法,在财务报告方面,要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不能隐瞒可能发生的各项风险和损失。
2.2 企业组织形式的差别对会计政策的不同选择
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时根据企业目标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政府、股东、供应商、债权人及潜在的客户等,他们的利益需求不一致,会计政策的选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侧重于某一类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对于债权人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通过审查会计信息来确定企业未来还本付息的能力,而是否采取稳健的会计政策也决定了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和可信度。上市公司或大型国有企业可能为粉饰财务报表在制度允许的框架内多计收益少计费用,而民营企业要取得债权人的信任从而获得资金就应该采稳健的会计政策,对不确定的经济事项,尽量多预计损失,少计或不计收益,这样有利于获得债权人的认可,取得融资便利。
2.3债务融资的基本理论
融资即为企业筹集资金的过程。企业融资的渠道可以分为两类: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前者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后者主要指股票融资。债务融资是指通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取得贷款的行为。债务融资负有到期还本付息的义务,企业采用债务融资方式获取资金,需支付债务利息,从而形成企业的固定负担。其支付的利息进入财务费用,可以在税前扣除。债务性融资构成负债,企业要按期偿还约定的本息,债权人一般不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对资金的运用也没有决策权。
2.3.1 资本结构的选择
资本结构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问题,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企业应综合考虑有关影响因素,运用适当的方法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并在以后追加筹资中继续保持。民营企业选择合适的资本结构可以把债务融资规模限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2.3.2 债务融资双方的风险辩识
债务融资作为一项契约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都在契约中得到约定,同时也面临双向选择的问题。债权人要求债务人有良好的偿债能力,根据计算各种偿债指标判断是否存在不能到期还本付息的风险,考量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和可信度,稳健的会计政策降低了债权人对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的担忧。站在债务人的角度,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债权人不能如期提供或追加贷款,造成债务人经营决策上的损失。借款导致负债率上升,增加了破产的风险。
2.4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融资的影响
采取稳健的会计政策所形成的会计信息对债权人的债权具有保护作用。民营企业为了取得银行等债权人的信任,只有采用稳健的会计政策,最大化确认可能发生的损失,谨慎的处理收益,才能取得银行的青睐。稳健的会计政策可以使企业面临风险时得到最大程度的规避,从而把可能发生的损失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相比那些会计稳健性低的企业来说,更能获得融资的便利。
三、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关系的变动趋势
国内外诸多的研究多数已经证明,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会计稳健性高的企业有着比较大的债务融资成功的可能性。
3.1 正相关关系成立的基本假设
债务人对债权人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是这种正相关成立的首要条件,债权人为保护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降低放贷风险,就要选择偿债能力高的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不象大多数国企那样有着特殊的政治背景,与同为国企的国有商业银行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民营企业只有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实施稳健的会计政策,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才能取得债权人的信任,才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债务融资。
其次,民营企业的融资选择侧重于债务融资。企业融资面临两种选择:债务融资及股权融资,也就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在两种融资背景下,会计政策的选择是不同的。股权融资背景下,企业需要提高预期利润以取得上市所需条件,想尽办法粉饰财务报表,加大利润。相反在债务融资的背景之下,企业为了取得贷款,只有更加稳健的执行会计政策,才能使债权人相信,企业有应对纷繁复杂的经营环境变化的能力,从而使经营者提高警惕,把还本付息的风险降到最低。
3.2会计稳健性的量化指标
对于深入的研究稳健性对债务融资的影响时,如何量化就成了重要标准。公司如果在稳定状态下运营,从长期来看,采取稳健性的会计政策会使净利润向经营现金流靠近,累计应计趋向于零,而稳健性会使得公司长期内报告收益下降,从而使累计应计数为负,因此可以把累计应计数作为稳健性的量化指标。
3.3债权人对债务人财务状况的考查要点体现这种正相关关系
在现行的债务融资市场, 债权人(银行、金融机构) 主要考察于借贷之前的信息评估,考察要点中多数体现着这种正相关的关系,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几方面:
3.3.1、对债务人资产安全性考虑
从保护债权人安全性的前提出发,债权人要求债务人要立足于稳健性原则, 选择使收益和资产的价值尽可能低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例如:在记录子公司收益时,用成本法替代收益法, 即仅当公司收到股利之时才能把其记录为收益,体现了会计稳健性原则的要求。又如:债权人有时对商誉等无形资产持否认态度,要求债务人不确认此类资产。因此, 一般债务契约都尽可能的限制债务人夸大收益和资产的可能。
3.3.2 对资本流动性的要求,促使企业提高会计稳健性。
流动性低的企业面临偿债所需流动资金的短缺的问题,一旦流动资产尤其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缺, 企业不仅难以继续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 而且很可能由于支付不能而面临破产的威胁, 债权人的权益很可能得不到保障, 而预期的收益也化为乌有。因此, 债权人通常都会对企业资产的流动性给予密切的关注, 并事先在债务契约中作出合理的规定。这种规定促使企业提高稳健性,如制定较严格的应收账款坏帐制度,避免企业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过多, 陷入突发性财务危机。
3.3.3 限制企业的直接资本支出。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股权投资是资本性支出的两大方面, 这种资本性支出虽然不会改变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 但通常情况下会引起资产流动性的变化,增加企业的风险, 使债权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因此, 债权人必须对企业资本支出加以限制, 将债权风险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从而要求企业稳健的合理预计资本支出的风险,制定更为严谨的投资策略。
四、选题的结论
4.1 民营企业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的基本关系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民营企业加强会计稳健性,符合银行等债权人的风险偏好,可以促使企业及早获得债务融资。会计稳健性与新增债务融资额显著相关。第二、稳健性可以有助企业取得利率优势。民营企业要取得资金,如果采取灵活的会计政策,就要承担更高的借款成本。而稳健性的会计政策,降低了财务报告的弹性,有助于企业获得较低利率的债务融资。第三、稳健性有助于民营企业取得长期的信贷支持。稳健性增强了债权人的信心,从而使债权人减少使用缩短债务期限来控制违约资金,为民营企业取得长期的债务融资。会计稳健性对操纵利润,过度投资支出等行为进行了限制,降低了民营企业的道德风险,进而有利于取得债权人的信任,为取得债务融资奠定稳定的伙伴关系。
4.2 实践中应用稳健性的注意事项
实践中,应用稳健性取得融资便利也要掌握一下程度,任何事物都要辩证的来看待,稳健性一方面取得融资便利的同时,也降低了信息的真实度,掺杂着各种主观因素,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是会计稳健性存在的前提,对于已确认的收益,如果过度的使用稳健性原则,不计收益,势必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降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可信度,为自身信益涂上污点。只有掌握尺度,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会计稳健性原则在融资便利上的优势,为民营企业加速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4.3 研究过程中引发的思考
对于债务融资相对较难的民营企业来说,会计稳健性成了他们顺利融资的不二选择,相比那些政治背景较强的国有集团,他们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现象应得到管理层的高度重视。这种差别政策不利于企业间开展平等竞争,也不利于国家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经济。而对于那些依靠政治关系经易圈钱的企业,更应该提高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在股东、政府、客户、投资者面前,交出一份真实的财务报告,为改善我国的经济秩序,促进多种经营提供保证。(作者单位:天津市淇澳瑞恒商贸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宋晓梅. 资本结构理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
现代公司是经济的产物,它是由很多个体的组成的一个高效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员工,管理层,股东,债权人等等。长期以来我们的研究是建立在这些当事人有着共同的目标的基础上,但是他们的有着不同的利益目标,每个个体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便产生了矛盾与冲突。理论是在利益冲突和信息的不对称基础上的产物,也是过去30多年里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之一。企业是一种契约的组合,由于企业信息的不对称或者合约的不完备等,导致了公司利益个体之间的不相同,这样便产生一定的成本。成本概念最初是由 Michael C.Jensen 和 William H.Meckling(1976 年)提出的,由于现代的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管理人员不是企业的拥有者,目标不一致。在契约关系中由于存在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一些不确定性等因素的作用而产生成本。
对比国外发达债券市场,我国的债务融资主要发生在银行和企业之间。伴随2015年半年报的全部出炉,沪深两市2780家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85.45%,早就远远地超越股权融资,成为公司最主要的融资手段。丁启丹(2009)在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问题分析一文中指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以此是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是不符合西方国家已经证明优序融资理论的。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融资行为。债务融资是在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受到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西方长期发展出来的公司债务治理理论在中国可能不适用,我国普遍把债务融资作为无法进行股权融资的被迫选择或政府扶持的手段,并没有意识到债务融资能够降低权益融资的成本。现在随着债务融资的研究与发展,债务融资已经得到很多企业重视。在公司中增加债务融资,首先是利息的抵税作用,然后是债务融资的到期还本付息,便于企业控制剩余现金流,可以更好的控制经理人员的一些过度的消费和投资;最后是债务融资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向市场传递积极的信号,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对企业价值做出判断。同时债务融资在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着相当的积极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债务融资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外在会计准则中对债务融资的会计信息有着相当的要求,因此我们要重视债务融资的研究。在发展中我们研究发现债务融资可以有效的降低股权融资成本,但同时会产生债务融资的成本问题,我们发现很多的的研究主要是寻找使两种成本之和最小的最优债务融资比例。
一、债务融资可以降低权益融资的成本
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引入负债进行缓和,同时可以降低股权的成本。Modigliani和 Miller (1958)提出的无税MM理论在满足一定严格的假设后,企业价值是不受负债融资和权益融资的影响的。然后他们又提出了有税的MM理论,负债利息支付可以用于抵税,企业价值在完全负债是达到最大。然后Jensen和Meckling(1976) 论述了债务融资对经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从激励角度分析,假设企业投资资本是固定不变的,且企业使用债务融资可以降低对外部权益资金的需要,间接提高经理人员的持股比例,使经理人员与股东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从而缓和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的冲突降低了成本。从另一方面约束角度分析,债务合同中的保护性条款对于企业的限制,便于企业控制剩余现金流,可以更好的控制经理人员的一些过度的消费和投资。曾春华(2005)也说明了债务融资的激励和约束,他认为负债水平高的企业,是在向外界传达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良好的信号;债务融资可以使利益人的利益趋于一致,达到相互制衡的一个状态。Grossman 和 Hart(1982)认为管理者的利益和公司生存紧密相连,一旦公司清算或破产,会导致管理者失去任职前的一切既得利益,甚至会对未来个人前景产生不利影响。债务融资要求的企业到期还本付息,这就增大了企业破产的风险。因此债务融资作为一种保护机制,促使管理者会约束自己做出更好的经营和投资决策,降低权益融资成本。Fama(1985)研究也表明,债务融资可以对管理人员形成约束,主要包括对管理人员的监督和严厉的债权附带条款等,那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债权人可以减少权益持有者的监督工作。不同的债务期限也对公司治理结构起到不同的作用:短期债务可以减少经营者所控制的自由现金流量 (Jensen,1986),正是由于负债按时付息的硬性要求可以促使经理多努力少享受,防止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同样Stulz(1990)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债务对现金流的作用,他认为经理人员希望把公司所有的现金流用于扩大公司的投资,从而增加其控制资源的范围和程度。Diamond(1984)从金融监督角度入手,他认为金融中介作为债权人相对比其他的市场参与者更有能力且有动力去监督企业管理层的行为。最后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适当的举债增加企业的价值,减少权益融资的成本。所以说引入债务融资的治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
二、债务融资降低成本的途径
(一)债务的期限结构
短期债务可以在企业的破产清算和自由现金流量的随意决定权两个方面来约束管理人员;长期债务通过防止公司无效扩张或任意的投资对管理人员进行约束。因此企业在拥有大量的现金流时,应加大对短期债务的融资,减少经理人员的个人目的消费和投资。适当降低债务的期限或选择短期债务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企业股东风险资产替代行为的动机(Barnea、Haugen and Senbet,1980)。肖作平(2011)在用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分析后,得出相对比于长期债务,短期债务更能缓解冲突。在管理层激励的角度出发,曹国华,林川(2013)认为短期债务能够缓解管理人员薪酬风险引起的成本,然后短期债务可以替代股东,成为监督管理人员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Brick和 Ravid(1985)认为只有利率的期限结构不是平坦的,负有纳税义务的企业的预期价值就一定取决于它的债务期限结构。短期债务要面临偿还本金的压力,短期债务的价格相比长期债务对企业资产风险变动相对不敏感,因此在风险较大的企业,负债比率应该随着债务期限的变短而降低。对于债务的期限结构所影响的成本的变化,短期债务在公司治理中要比长期债务有优势,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债权人参与公司内部治理
在我国上司公司中的债务融资很大的比例是银行借款,相对于股东而言,银行能够更好监督企业,减少企业的各项决策项目的失误性,迫使管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投资融资决策时更加的谨慎和科学,从而提高公司的价值。青木昌彦(1995)指出,在内部人控制方面,股东模式是存在严重缺陷,日本的实行主银行制是对这一缺陷的弥补。它是一种相机治理形式,当企业面临财务困境时,主银行要承担比其贷款更多的损失,所以在公司经济运行正常时不加干预,而在企业经营不佳时,主银行凭借信息优势及时介入,实行外部人管理,这样便会触及到管理人员的根本利益,促使他们积极地为公司的发展筹划。Delnog(1991)认为:在德国和日本,银行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银行有时甚至能够决定股东的份额、董事会成员。但在其它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的国家,大的债权人治理还缺乏影响。Williamson(1996)把债券和股权看作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治理方式。吴冬梅(2001)把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分为两种模式,高的资产负债率情况下,在借鉴日本的模式下建立股权和债权的双重模式。张宗新(2003)强化商业银行的治理作用,把商业银行作为一种激励与制约的制度安排。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为了企业的长远健康的发展,我们必须要重视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
三、研究结论与未来的展望
国外的学者已对债务融资与成本研究许多年,但是有些理论在我国并不适用,对于国内的学者的研究还是过于重视理论,应该加强落实于实践。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很多:首先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缓慢,未能有一个完善的市场,国内的市场是基于政府干预下的市场经济下,在这种模式下怎样更好的发挥债务融资的成本。其次我国目前关于公司融资治理问题的研究文献已经非常丰富,但文献的大多数是关于股权融资治理效应的研究,并且得出的结论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不显著。而债务融资发挥的积极作用,未能在公司治理中形成优势。最后,我国对债务融资的研究多见于债务融资结构,市场价值,绩效等方面,对于的其他的影响未做深入研究。我国的融资顺序与被西方国家实践证明的优序融资理论相违背,出现这种现象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状况以及我国整体经济环境分不开的。首先,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均衡,在股票市场规模急剧扩大的同时,债券市场却发展缓慢,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是否存在仍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索的命题。公司是一个整体,学者不断地研究股权成本与债权成本,但是涉及到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肯定是复杂的过程,影响是多方面的。最后我们应该发展债权融资积极作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债务治理:加快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推进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银行监督效用;完善破产威胁机制,设置监督人制度,强化债务约束效应;完善激励机制,发展经理人市场,培育专业经理人;加快债务市场的发展和债务融资的创新,优化债务结构,促进债务类型多元化,提高债务融资的治理效率;完善各种金融体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好债权人的利益等,使我国的债券市场发展到更高的一步。
参考文献:
[1]曹国华,林川.管理层激励与债务期限结构选择-基于非金融行业上司公司的面板数据[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1):52-60.
[2]陈洪波,宗建树.债务融资与成本[J].经济体制改革,2003(1):102-105.
[3]丁启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问题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9(4):45-49.
[4]郭姿辰.债务融资结构与成本抑制效应研究[D],重庆: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况震霆.我国上市公司倩备融资结构对股权成本勤响的务究[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6]刘明,袁国良.债务融资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J].金融研究,1999(7):34-39.
[7]彭路漫.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对股权成本影响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宋惠敏.基于成本理论的企业债务融资效应分析[J].金融与财会,2005 (12):32-34.
[9]肖作平.终极控制股东对债务期限结构选择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1,14(6):25-35.
[10]曾春华.浅谈债务融资的公司治理效用[J].商业会计,2005(12A):43-47.
[11]张宗新,伊力亚斯・加拉力丁.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基于契约理论的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3):45-50.
[12] Brick,I. E. and S. A. Ravid. 1985. On the Relevance of Debt Maturity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e,1985,40:1423-1437.
[13]C. W. Smith and J.B. Warner,: On Financial Contracting[J].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9,PI 17.
[14]Fama.Contract Costs and Financing Decisions. Journal of Business,1985,63:71-92.
[15] Grossman,Hart. Corporate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Managerial.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and Uncertainty,1982,11:107-146.
[16] Jensen,M.c.and Meckling,W.H, 1976.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305-306.
债务融资是 现代 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之一。通过债务融资,不仅可以解决企业经营资金 的问题,而且可以使企业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债务融资是一把双刃剑,在满足企 业对资金需求,带来财务效益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财务危机, 面临破产。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企业债务融资,并建立风险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债务融资的涵义
企业债务融资风险产生于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企业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贷款 、发行债券、商业信用等方式筹集企业所需资金的行为。
债务融资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企业来说有利有弊。债务融资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主要包括 :(1)有效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主要体现在债务融资率的资金成本低于权益资本筹 资的资金成本,以及企业通过债务融资可以使实际负担的债务利息低于其向投资者支付的股 息。(2)给投资者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即当企业资产总收益率大于债务融资利率时, 债务融资可以提高投资者的收益率。(3)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债 务融资相对于其它融资方式来说,手续较为简单,资金到位也比较快,可以迅速解决企业资 金困难。(4)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保持。债务融资不具有股权稀释的作用,通常债务人无 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对企业经营活动不具有表决权,也无对企业利润和留存收益 的享有权,有利于保持现有股东控制企业的能力。
债务融资的缺点主要包括:(1)增加企业的支付风险。企业进行债务融资必须保证投 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否则,将出现收不抵支甚至会发生亏损。(2)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影响资金的周转。表现在企业债务融资的利息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同时,如果债务融资还 款期限比较集中的话,短期内企业必须筹集巨额资金还债,这会影响当期企业资金的周转和使 用。(3)过度负债会降低企业的再筹资能力,甚至会危及到企业的生存能力。企业一旦债 务过度,会使筹资风险急剧增大,任何一个企业经营上的问题,都会导致企业进行债务清偿 ,甚至破产倒闭。(4)长期债务融资一般具有使用和时间上的限制。在长期借款的筹资方 式下,银行为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对借款的使用附加了很多约束性条款,这些条款在一定意 义上限制了企业自主调配与运用资金的功能。
二、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债务融资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遇到的风 险,以及企业在日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偿付风险。债务融资风险产生于企业债务融资行为, 其成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者对债务融资风险认识不充分。 债务融资风险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二是日后的偿 付风险。从目前来看,企业管理层十分注重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关注能否筹集到资金 、筹集到多少资金、筹集资金的条件是什么,但对于筹集到的债务资金如何利用、日后如何 偿还、怎样偿还缺乏较为详细和成熟的考虑。投资项目一开始和中途变更的情况在我国上市 公司中经常出现,投资决策失误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2.企业投资决策失误。 投资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决策失误项目失败或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快建成并 形成生产能力,无法尽快地收回资金来偿还本息,就会使企业承受巨大的财务危机。但是,由 于决策失误而导致财务危机的案例却经常发生。“秦池”、“飞龙”等企业失败 几乎都由于“投资失败”。
3.市场利率和汇率的变动。企业在筹措资金时,可能面临利率或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利率和汇率水平的高低直接 决定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近几年,由于国家实行“双紧”政策,即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 政策时,货币的供给量萎缩,贷款的利息率不断提高,这也使得企业所负担的经营成本提高 。同样,国际货币市场汇率的变动也给企业带来了外币的收付风险。
4.银行对企业的债务监督不充分。 我国企业的高负债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种高负债并没有发挥债权的治理作用, 它不但没有能有效地激励和约束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反而扭曲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我 国对银企关系的制度设计以防范 金融 风险为主,由此导致了认识的偏差,认为银行对企业经 营行为的监督只能以外部监督为主,银行参与公司内部会引起更大的金融风险。在这种情 况下,银行仅仅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参与公司治理。所以说我国银行债务对企业的约束是软性的。
5.制度不健全。由于我国现行的融资制度仍然没有完全的市场化,大部分银行和上市 公司都是国家控股 ,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一些银行受国家的干预,其贷款决策具有一定的行政性,由于国家 参与了 企业 与银行之间的融资契约关系的建立,导致国有企业具有内在的高负债动机。同时 ,对于经营管理者来说,由于经营成功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好处,经营失败,自己却不会损 失许多,因此,在企业经营时,往往喜欢冒巨大的风险。
三、防范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债务融资风险意识。企业树立正确的债务融资风险意识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要树立企业独立承担风 险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将越加分明 ,再依靠政府支持和帮助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因此,企业首先要有独立承当风险意识。另 一方面,对于债务融资不仅要考虑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更要考虑日后的偿付风险。事 实上,日后的偿付风险才是企业债务风险考虑的重点。
2.优化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 企业应确定适度的负债比率、保持合理的负债结构和债务期限结构。企业适度负债经营 是指企业的负债比例要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对于不同规 模和不同性质的企业来说,选择债务融资的比例不一样,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 ,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例可以适当高些,负债比例就可以高些;相反,对于经营情况 不 是很理想的企业其比例就要低些,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又增加筹资风 险。我国企业目前的负债比例高,为了缓解外界的压力,应该降低资产负债比例。同样,企 业 还应对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和债务偿还期限进行合理的安排,防止企业日后经营过程中的本金和利息的偿付风险。
3.充分考虑市场利率、汇率走势,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 针对由于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企业必须深入研究我国经济 发展 所处的时期及资金 市场的供求变化,正确把握未来利率走向。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 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措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 ,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筹资不利时,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措经营急需的短 期资金。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 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同样,对于筹资外币资金带来的风险,应着重预测和 分析汇价变动的趋势,制定外汇风险管理策略,通过其内在 规律 掌握汇率变动发展的趋势, 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筹资风险。如筹集美元之类的外汇资金要尽量减少,因为相对于人民币 而言其贬值日益明显,否则将产生更多的外汇损失。
4.考虑银行参与制度。 要使银行对企业的监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可以考虑建立银行参与制度,将银行纳入企 业的管理层,从而提高银行对公司的治理。同样,站在银行角度也要加强对贷款资金的适时 监控制度,把制度重点放在加强主办银行对借款企业的外部监控上。例如对负债比例较高的 公司,主动要求自己作为主要的债权人列席公司的重要会议,使其尽可能充分地获取关于企 业经营和投资决策的信息,实现较好的风险控制,以防止不良债权的产生。
四、 总结
债务融资既是一项财务策略,更是一种筹资战略。企业在考虑债务融资时,不仅要根据 自身的发展情况,考虑融资规模、融资方式和还款期限等,更要认识和考虑债务融资所带来 的风险。企业只有在正确认识债务融资风险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和严格执行有效的债务融资 风险防范对策,使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充分发挥债务融资的最佳作用,并确保企业生 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参考 文献 :
一、引言
资本结构长久以来一直都是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问题,它与企业满足利益相关群体需求的能力有密切联系(miller, 1963)。以战略管理为视角,研究企业资本结构与影响企业竞争力若干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对较新且重要的领域。
不同的行业中具有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allen(1993)指出适用于传统行业的财务系统类型不同于动态行业的财务系统类型。因此,资本结构选则需要考虑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维度——企业的竞争环境,特别是环境的动态变化,即企业竞争环境的不稳定性和变化程度(dess and beard,1984)。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竞争环境的动态变化的匹配程度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simerly and li,2000),将环境动态性纳入到资本结构决策中,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资本结构决策理论基础
1.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起源于modigliani和miller(1958)提出的“mm不相关理论”,该理论将现实中的复杂因素以假设形式抽象滤出,得出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的结论。由于mm理论的假设与现实具有偏差,从而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资本结构理论。
mm理论假设不存在破产成本,而现实的情况是破产成本相当高,与破产有关的问题大多与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包含过多的债务有关,因而破产成本不支持企业多度地利用债务。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将视角主要放在了与债务融资有关的税收利益与破产成本上面,从而形成了资本结构的“权衡理论”。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忽略了信息不对称和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对资本结构决策的影响,理论和交易成本经济的出现弥补了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的缺陷。
2.理论、交易成本与资本结构
理论是组织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可对资本结构决策进行解释并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当今,理论的焦点问题是如何通过使用契约寻求分配决策权和激励从而解决所有者与管理者在资源控制上的冲突(rumelt 等,1994)。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高债务资本成本会降低企业对利益相关群体的吸引力,同时债权人对企业过紧的外部控制会干涉到企业在竞争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的能力。同时,由于人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企业偏向于利用债务融资,以减少人可自由支配的现金流,从而降低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
交易成本经济源于coase(1937)的研究,当今tce关注的问题是企业与其内外部支持者之间的契约关系,同时节约交易成本。交易最重要的维度是资产专用性(williamson,1997),对于专用性程度低的资产,可以从要素市场上得知关于该资产现在及未来价值的信息,降低了交易风险使交易更加有效。因此,资产专用性程度低的企业最佳的融资工具是举债;资产专用性程度高的企业若采用债务融资,会增加了债权人的风险、增加交易成本因而不适合举债融资。
三、考虑环境动态性的资本结构决策
bettis(1983)和bromiley(1990)指出,研究战略管理与财务要素的关系时,应保持战略的眼光,战略管理的显著特征是强调企业的竞争环境。贯穿于诸多行业,环境特征对企业的影响有显著差异,环境的动态性就是一个重要的环境特征。一系列实证研究表明,当环境动态性增强,会导致行动者准确判断现在及未来环境状况的能力下降(milliken,1987),同时降低企业与其内部组成成分关系的稳定性和预测性。目前越来越多的行业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因此以环境动态变化为前提考虑资本结构决策变得具有价值。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受企业所处竞争环境动态变化程度的影响。chung(1993)的资本结构研究检验了经营风险与资产特性之间的关系,发现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与财务杠杆负相关。也就是说当企业的不确定性较低时,资本结构中负债水平较高。该研究说明资本结构决策与企业战略是有联系的,但是没有直接提出环境动态性,资本结构决策和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simerly和li(2000)将环境动态性考虑到资本结构决策中,研究了它与资本结构、企业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环境因素对资本结构和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有影响。对于处于稳定环境中的企业即低动态性的企业,债务融资越高企业经济绩效越好。反之,债务融资越低企业经济绩效越好。资本结构与企业竞争环境不相适应,导致企业经济绩效变低。
我国学者对基于战略视角下资本结构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不稳定,学者开始重视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的整合。曾德明、周蓉和陈立勇(2004)通过融合组织经济学和战略管理学理论,研究环境动态性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结论与simerly和li(2000)存在不一致。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没有依据环境动态性来进行资本结构选择,公司资本结构、环境动态性与公司绩效三者之间并无显著性的关系。敬辉蓉、赵静(2007)基于战略公司财务的动态视角,从实证上检验了竞争环境动态性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关系。其研究结论表明资本结构选择与所在产业的动态市场竞争环境具有密切关系。陈文浩、周雅君(2007)从公司面临的产品市场竞争状况出发,对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垄断性行业即竞争环境稳定,公司的债务比率与公司业绩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对于竞争性行业,公司的债务比率与公司业绩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一、引言
资本结构长久以来一直都是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问题,它与企业满足利益相关群体需求的能力有密切联系(Miller, 1963)。以战略管理为视角,研究企业资本结构与影响企业竞争力若干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对较新且重要的领域。
不同的行业中具有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Allen(1993)指出适用于传统行业的财务系统类型不同于动态行业的财务系统类型。因此,资本结构选则需要考虑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维度——企业的竞争环境,特别是环境的动态变化,即企业竞争环境的不稳定性和变化程度(Dess and Beard,1984)。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竞争环境的动态变化的匹配程度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Simerly and Li,2000),将环境动态性纳入到资本结构决策中,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资本结构决策理论基础
1.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起源于Modigliani和Miller(1958)提出的“MM不相关理论”,该理论将现实中的复杂因素以假设形式抽象滤出,得出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的结论。由于MM理论的假设与现实具有偏差,从而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资本结构理论。
MM理论假设不存在破产成本,而现实的情况是破产成本相当高,与破产有关的问题大多与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包含过多的债务有关,因而破产成本不支持企业多度地利用债务。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将视角主要放在了与债务融资有关的税收利益与破产成本上面,从而形成了资本结构的“权衡理论”。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忽略了信息不对称和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对资本结构决策的影响,理论和交易成本经济的出现弥补了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的缺陷。
2.理论、交易成本与资本结构
理论是组织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可对资本结构决策进行解释并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当今,理论的焦点问题是如何通过使用契约寻求分配决策权和激励从而解决所有者与管理者在资源控制上的冲突(Rumelt 等,1994)。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高债务资本成本会降低企业对利益相关群体的吸引力,同时债权人对企业过紧的外部控制会干涉到企业在竞争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的能力。同时,由于人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企业偏向于利用债务融资,以减少人可自由支配的现金流,从而降低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
交易成本经济源于Coase(1937)的研究,当今TCE关注的问题是企业与其内外部支持者之间的契约关系,同时节约交易成本。交易最重要的维度是资产专用性(Williamson,1997),对于专用性程度低的资产,可以从要素市场上得知关于该资产现在及未来价值的信息,降低了交易风险使交易更加有效。因此,资产专用性程度低的企业最佳的融资工具是举债;资产专用性程度高的企业若采用债务融资,会增加了债权人的风险、增加交易成本因而不适合举债融资。 三、考虑环境动态性的资本结构决策
Bettis(1983)和Bromiley(1990)指出,研究战略管理与财务要素的关系时,应保持战略的眼光,战略管理的显著特征是强调企业的竞争环境。贯穿于诸多行业,环境特征对企业的影响有显著差异,环境的动态性就是一个重要的环境特征。一系列实证研究表明,当环境动态性增强,会导致行动者准确判断现在及未来环境状况的能力下降(Milliken,1987),同时降低企业与其内部组成成分关系的稳定性和预测性。目前越来越多的行业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因此以环境动态变化为前提考虑资本结构决策变得具有价值。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受企业所处竞争环境动态变化程度的影响。Chung(1993)的资本结构研究检验了经营风险与资产特性之间的关系,发现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与财务杠杆负相关。也就是说当企业的不确定性较低时,资本结构中负债水平较高。该研究说明资本结构决策与企业战略是有联系的,但是没有直接提出环境动态性,资本结构决策和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Simerly和Li(2000)将环境动态性考虑到资本结构决策中,研究了它与资本结构、企业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环境因素对资本结构和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有影响。对于处于稳定环境中的企业即低动态性的企业,债务融资越高企业经济绩效越好。反之,债务融资越低企业经济绩效越好。资本结构与企业竞争环境不相适应,导致企业经济绩效变低。
我国学者对基于战略视角下资本结构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不稳定,学者开始重视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的整合。曾德明、周蓉和陈立勇(2004)通过融合组织经济学和战略管理学理论,研究环境动态性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结论与Simerly和Li(2000)存在不一致。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没有依据环境动态性来进行资本结构选择,公司资本结构、环境动态性与公司绩效三者之间并无显著性的关系。敬辉蓉、赵静(2007)基于战略公司财务的动态视角,从实证上检验了竞争环境动态性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关系。其研究结论表明资本结构选择与所在产业的动态市场竞争环境具有密切关系。陈文浩、周雅君(2007)从公司面临的产品市场竞争状况出发,对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垄断性行业即竞争环境稳定,公司的债务比率与公司业绩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对于竞争性行业,公司的债务比率与公司业绩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资本结构理论综述
美国学者杜兰特提出了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划分为三种: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和传统折中理论。净收益理论假设债券人和股东认为负债比例的提高不会增加企业的风险,认为负债比例的提高会降低企业总资本的成本率,从而会提高企业的价值,特别是当全部都是债务融资时,公司市价最大;净营业收益理论假定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固定不变,不管负债比例如何变动,企业价值不变,所以不存在一个资本结构是最优的;传统折中理论折中上述两种理论的假设前提,认为当企业在一定限度内提高负债比例,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不会有明显的增长,总资本成本会下降,公司市价上升,但负债超过一定的限度,也会导致公司市价下降,所以企业存在最优资本结构,但没有给出资本结构的具体比例。
1985年,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在发表《资本与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管理》一文中,提出了最初的MM理论。MM理论可归结为两点:资本结构的变动会影响企业的总价值;负债经营为公司带来避税方面的好处。
在MM理论中引入权衡模型、激励理论、非对称信息理论,形成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权衡理论放松了MM理论的假设前提,是MM理论的进一步修正,认为企业虽然可以利用负债的税收挡板作用,但随着负债的增加,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加,这种风险的增加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资本的结构是债务的利益和成本相权衡的结果,应存在最优的资本结构;激励理论研究的是资本结构与经理人员行为之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债务融资比股权融资具有更强的激励作用,如果借债就存在无法偿还的财务危机风险,甚至是破产风险,经理人员不得不做出谨慎科学的决策,努力工作以避免或降低风险,相反没有外债,企业就不会有破产风险,经理人员没有要还债的风险意识,工作上就不能尽心尽力,很容易导致公司没有活力,业绩不好,因此,股东及债权人希望企业举债,使经理人员努力工作以免破产。
罗斯(Ross)提出非对称信息理论,他假定对企业的收益情况和经营风险有内部信息,而投资者则不知道这些信息,他们只能通过经理者公开披露的信息间接评价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并以此推测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企业资本的融资顺序应是:首先是内部筹资,其次是发行债券,最后才是发行股票。从激励理论、非对称信息理论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采用负债融资对企业是有利的。
资本结构与企业盈利指标的相关分析
关于资本结构与债效的关系,有许多学者进行了实证研究。陆正飞和辛宇(1998)认为不同行业的资本结构有着显著的差异;获利能力与长期负债比率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冯根福等(1999)认为公司的盈利能力与其资产负债率和短期负债与资产比值是极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Huang和Song(2002)的研究结果显示:盈利性与资产负债率高度负相关,资产收益一个百分点的增加可以引起资产负债率1.5%~2.0%的降低。夏俊荣(2001)认为上市公司各年底资产负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股权融资比例却逐渐扩张,并且越是盈利的企业负债率越低。
本文选取2004年部分上市公司样本,验证资本结构和企业盈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 变量的选择
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是企业资产负债表右方所示的所有负债,在学术界称之为广义资产结构。这样,资产结构表现为企业全部资金来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认为长短期负债都具有税收优惠及负债约束功能。用负债总额/资本总额来表示资本结构,反映了上市公司负债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重,在本文中作为资本结构的代表变量进行研究分析。
盈利的指标本文中选择了资产净利率和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利用获取利润的能力。销售净利率说明了企业净利润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可以评价企业通过销售赚取利润的能力。此处验证资本结构指标和盈利指标之间的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盈利指标是被影响指标。
(二)样本数据的搜集
本文搜集在深市和沪市部分上市公司2004年的财务数据。从沪深两市随机选取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其中剔除ST、PT公司和金融性公司,同时,为了数据的真实性,只选取了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公司,另外,由于部分数据缺乏等原因,又剔除有缺失值的公司。最后得到40家公司的数据(附录)计算出各自的资产负债率、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作为样本数据。所有财务数据均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之星网站。
(三)资产结构指标与企业盈利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资产结构理论研究表明总负债对总资产与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债券融资与企业是有利的 ,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其负债水平就比较高。因此,从理论上推论,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与资产负债率呈正相关。
对选择的40个样本数据,用Excel做散点图并用最小二乘法拟和回归直线方程,观察现实的情况和理论的情况是否相符,结果见图1和图2。图1表明:资产负债率和资产净利率的判定系数为0.0529,呈弱相关,回归系数为-0.0813,为负相关,说明样本的现实情况是随着资产负债率的降低,资产净利率有上升的趋势,因此,上市公司有避免债务融资、偏好股权融资的倾向。图2是销售净利率作为盈利率作为盈利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和图1的结果相同,上市公司也有避免债务融资、偏好股权融资的倾向。
统计分析结果所表明的现实情况,和西方现代资本结果理论的结论正好相反,这暗示了我国当前融资环境下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实际成本的差异和发达国家的情况是不同的,债务融资的实际成本相比股权融资成本是高的,究其原因,要考虑我国债务融资渠道少以及公司治理存在的缺陷而使股权投资者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另外一个现实原因就是:我国上市公司普遍是以税后利润指标作为衡量经营者业绩的主要指标之一,但债务融资带来的债务成本会对税后利润指标产生不利的影响,而股权融资所形成的融资成本却不会对其产生任何影响,管理者不希望过多的债券融资,因此也偏好于低的资产负债率,从而选择以股权融资方式筹集公司所需的资金。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改善建议
(一)发挥债权治理作用
提高负债比例,发挥债券治理作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总体上还不完善,其中最明显的表现为“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而“内部人控制”是股权融资偏好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主要股东兼任公司管理者或者由主要股东推荐的人员担任公司管理者的比例越高,越倾向于股权融资。一旦公司破产,“内部人”的收益也随之丧失,所以最重要的是公司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好,风险越低越好;尽管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会带来一定的避税收益,但会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不可避免有较高的破产风险。因此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公司“内部人”更偏好于软约束、低成本的股权融资方式,而不希望过高的资产负债率带来高破产风险,因此也就不偏好高风险的债券融资方式。
根据资本结构理论,与股权融资相比,债务融资在公司治理方面具有优势。由于必须支付到期利息,经理者不得不考虑资金的分配,不能盲目的进行过度投资,从而约束经理者的行为。一般通过债务融资能够提高经理者的持股相对数,可以增加经理的收益,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股东和经理者的利益一致性,从而产生激励效果。另外,债务融资具有风险。当企业经营不好时,尤其是现金流量不足以清偿到期债务时,企业面临被债权人提出破产申请的风险,所以企业可能会被强迫退出这一领域,此种情况会对经理者产生很强的经营监督作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负债率相对较低,举债融资的空间较大。所以,上市公司应积极利用债务融资,提高债务融资的比例,充分发挥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二)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我国资本发展很不平衡,股票市场发展迅速,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缓慢,应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企业应根据自身未来预期自主作出融资决策,依据未来现金流量和投资回收期去定发债期限,直接向投资者发行债券,使债企业真正成为负责任的责任人。而我国现在债券发行审批程序相当繁琐,限制条件也很多。政府应认识到这些,在政策上给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帮助,建设完善的企业债券市场;现在银行是企业债务的主要有时甚至是唯一来源,企业长期债务资金的来源应多样化;同时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有力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比如破产法、债务人的风险评估和信用评价制度、债务抵押和担保制度等。
(三)完善国有银行制度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国有银行是其主要债权人,他们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被普遍认为是“软约束”,企业发生亏损不能按时还贷,往往由国家还债。而近年来,银行开始股份制改革,国有企业也在进行改革,都被推向市场,要受市场规律的制约,所以提高债务融资比例必须与加强债务人对公司的监督结合起来。此外,要使债务融资真正发挥作用,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成为真正拥有法人财产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主体。银行有权利依照法律对借债企业提出重组或破产申请。政府方面,应尽快取消政策性贷款,让企业与银行通过市场来进行交易。政府还应逐步放开对银行业的严格管理,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允许外资银行进入并参与竞争。
1 引言
杠杆效应,是指固定成本提高公司期望收益,同时也增加公司风险的现象,杠杆具有放大赢利波动性的作用。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往往会使企业产生固定性的筹资成本比如债务利息或优先股股利。当企业现金流不能应付这些到期的固定性筹资成本时企业将丧失偿债能力,这就是财务风险。例如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很多企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2008年上半年,全国就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温州30万家制造企业中的20%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并有4万家企业倒闭;东莞关停、转移外资企业就有405家,同比上升36.4%[2]。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人们只盯住了杠杆的更大收益而忽视了由此带来的风险,当风险释放的时候企业无力承受。悲惨的事例教育我们不能盲目的追求杠杆效应的最大化经济学论文,应将杠杆效应与风险因素综合考虑,使企业能从容应对风险,不至于倒闭破产。什么样的资本结构是企业最佳资本结构?这将是本文的介绍重点。
2 财务杠杆简介
2.1财务杠杆定义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债务的存在而导致企业息税前利润变动引起普通股每股收益产生更大变动的杠杆效应。当企业存在债务融资时就会产生财务杠杆效应。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3]。财务杠杆的大小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表示,它是企业计算每股收益的变动率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之间的比率。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表明财务杠杆作用越小,财务风险也就越小。
DFL==
式中:DFL——财务杠杆系数
EPS——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额
EPS——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收益
EBIT——息税前盈余变动额
EBIT——变动前的息税前盈余
上述公式可以推导为:
DFL =
式中:I——债务利息
PD——优先股股利
T——所得税税率
2.2财务杠杆收益
A、B、C三家业务相同的公司,相关财务资料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完全没有负债融资的A公司相对于有债务融资的B、C公司,当息税前利润增加1倍时,每股收益也增加了1倍,说明每股收益与息税前利润同步变化,没有显现出财务杠杆效应。而B、C公司每股收益分别增长了116%和154%,显示出财务杠杆效应。同时由于B、C公司资本结构的不同(B、C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0%、50%),他们的每股收益变化率为116%和154%,说明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财务杠杆效应越明显。随着债务利息的增加,企业面临的现金危机也在增加,同时财务风险也增大。
企业是可以通过不同的筹资渠道来调整企业的负债比率,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负债经济学论文,使财务杠杆利益抵消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3 资本结构简介
3.1资本结构含义
企业资本由负债和权益构成,短期资金需要量和筹集方式经常变化,且在整个资金中所占比重不高,因此将短期资金作为营运资金管理。因此长期债务与权益资本的组合形成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债务融资一方面可以实现抵税收益,但在增加债务的同时也会加大企业的风险,并最终要由股东承担风险的成本。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主要内容是权衡债务的收益与风险,实现合理的目标资本结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3.2资本结构决策
资本结构决策有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资本成本比较法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其中资本成本比较法以资本成本作为选择标准,计算过程简单,这种方法只是比较了各种融资组合方案的资本成本,而没有考虑不同融资方案带来的财务风险,本文重要介绍第二种方法即: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以不同融资方案下企业的每股收益相等为基础,通过比较在企业预期盈利下的不同融资方案的每股收益,进而选择每股收益最大的融资方案。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计算公式如下:
EPS==
式中:EPS——每股收益
N——筹资后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以上述A公司为例,假定A公司息税前利润为15万,需追加资本50万,有三种筹资方式
一是全部发行普通股:增发25000股,每股20元经济学论文,这时每股收益1.5元
二是全部发行长期债券:债务利率7%,利息35000元,这时每股收益1.725元
三是全部发行优先股:优先股股利10%,优先股股利50000元1.25元
1、 计算第一、二种方案的无差别点
=
EBIT=105000万
这时每股收益1.05元
2、计算第一、三种方案的无差别点
=
EBIT=200000
这时每股收益2.00元
由以上图示可以看出当企业预期息税前利润大于10.5万元时,采用长期债务融资比采用普通股融资的每股收益大,当企业预期息税前利润大于20万元时,采用优先股融资比采用普通股融资的每股收益大。同时可以看出无论企业息税前利润多大时,采用长期债务融资都比采用优先股融资的每股收益大。由于A企业预期息税前利润15万,通过对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比较A企业应该采用发行长期债券融资方式。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通过比较在不同筹资方式下企业每股收益的变化来指导企业筹资决策,哪种筹资方式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每股收益就选哪种方式。但是在选择的同时并没有考虑到企业的整体价值大小。当每股收益的增长不足以弥补风险增加所需的报酬时,尽管每股收益在增加,但公司价值仍然会下降。企业管理目标并不是每股收益最大化而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权益最大化,那么怎么样的筹资方式才是符合企业管理目标的方式?这就引出了最佳资本结构的概念。
3.3最佳资本结构
企业最佳资本结构应当是使企业的价值最大,而不是每股收益最大的资本结构,同时在这种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资本结构下,企业的资本成本也应该是最低的。
企业的市场价值V等于其股票的市场价值S加上长期债务的价值B。
V=S+B
假定企业长期债务的现值等于其面值;股票的现值等于企业未来净收益按股东要求报酬率折现。企业经营利润永续,股东要求回报率不变,则股票市场价值为:
S=
式中:Ke——权益资本成本(股东要求报酬率)
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股票的资本成本Ke
Ke =RF+β(Rm-RF)
式中:RF——无风险报酬率
β——股票的贝塔系数
Rm——平均风险股票必要报酬率
公司资本成本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KWACC)表示
K=K(1-T)()+K()
式中:Kd——税前的债务资本成本
继续以上述A公司为例,该公司预期息税前利润15万,长期资本构成为普通股,无长期债券和优先股经济学论文,该公司认为目前的资本结构不合理,准备通过发行债券回购部分股票方式调整资本结构。经咨询,目前的债务利率和权益资本成本情况如下:
根据上表资料以及前述公式计算不同长期债务规模下企业价值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如下:
以发行20万长期债务为例计算过程如下:
债务市场价值等于其面值20万
股票市场价值==100万
企业市场价值=20+100=120万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9.38%
一般情况下个别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按账面价值计算,当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差别过大时,计算结果会与实际有较大差距。因此如果能够取得资本市场价值在计算过程中用市场价值计算权数会更准确,本例中长期债券取账面价值,股票取市场价值。
从上表中可以得出当企业以发行20万长期债券方式回购股票时公司的价值最大(V=120万),同时公司的加权资本成本最低(KWACC=9.38%)
4 结论
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影响着企业价值的大小,选择适当适度的筹资方式将财务杠杆效应发挥到最大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每股收益。但更大的每股收益与最大化的企业价值下企业资本结构往往并不一致。发行什么规模的债务来筹资从而达到最大的企业价值是本文论述的关键。我们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今天,筹资与投资决策至关重要,希望本文能引起你对筹资决策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雷曜.《次贷危机》[M].(修订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陈希琴.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多元化融资策略[J].会计之友,2009(2)上:54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4]严勤连.浅谈财务杠杆与股东利益最大化[J].现代企业教育,2007(9):64-65
[5]杨志慧.财务杠杆应用误区及策略[J].财会通讯,2007(9):46
[6]董永灵.浅谈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J].经济师,2010(10):153-155
[7]杨帆.合理利用财务杠杆.优化企业筹资效益[J].现代经济信息,2010(9):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