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7:45: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

篇1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决定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其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制定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方案。

2农村中学语文中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2.1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创设

在农村教学中,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照本宣科”,学生总是在枯燥的环境中被动的接受知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因为提倡自主、合作、创新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教学已经在当前的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教师为学生创设有趣、生动、形象的情境进行教学,这样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快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情境创设方面,为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创设直观的情景,为初三学生要创设具有自主、合作、探索的情景,同时教师最好是选取与学生息息相关、比较熟悉的事物。例如教学童话《皇帝的新装》,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取具有综合性的实践活动:首先,在上课之前,让学生仔细的阅读全文并提出相关的要求或者是问题;接着让学生将课文变成剧本,并在班级中选出相关角色的人员,再根据剧本就人物的性格特点充分的展现出来,在欣赏的过程尤其是注重人物的神情、语言、表情等;最后,让学生根据课本和话剧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学习、合作。这样的教学促进学生在日常交流中更好的学习语文。

2.2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教师的引导下,采用科学的探究方式去掌握语文内容,同时在探究中要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并理解探究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大纲适当的为学生安排自主学习的机会,例如,在课堂上翻阅工具书、自行查找资料、背诵、朗读、预习等,促使学生掌握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并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分析、归纳、探索中解决语文中遇到的困难,如此反复、有效的教学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学生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中,逐渐培养自己查缺补漏的能力,在不断的反思中找出自己的错误、缺点,并在合作学习中借鉴别人的优点,以便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完善自己的。例如教学《理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讲出:莱特兄弟是如何发明飞机、勾践灭吴、为了中华的崛起刻苦的读书等故事,促使学生深切的体会出:“只要坚持自己的理想,这样才能信心百倍的向前进”。又如在讲学《风筝》一文,通过这一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引出了对鲁迅的介绍,再根据其回顾之前所学的类似文章,串联其中的知识点,让学生自行去寻找文中的写作思路和情感。通过这样深入的学习,高效的课堂是必然的。

篇2

二、改进和加强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一)立德树人,扎根孝道教育

孝道教育是“德之本”“教之始”,是培养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的天然基础,只有将孩子们本身就有的善良天性与积极的情感因子激活,让他们回归到自然的心灵生活状态,其潜能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目前我国已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空巢老人大量出现,而现在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外来文化的严重影响,他们对传统文化认同感不强,孝道观念十分淡薄。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育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其结果是孩子们的考试分数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否则,扶起摔倒的老人还需要大讨论么?近年来接连发生的复旦大学投毒案、李天一案、留学生机场弑母和青少年自杀自残、伤害他人的案件可谓触目惊心,发人深省。在一味注重知识技能教育,忽视传统道德教育的今天,孝道沦落而结出的苦果、恶果一再告诫我们,要尽快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孝道教育作为基础工程来抓。

1.开设孝道课程,让学生知孝行孝。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论语》《孟子》《孝经》等经典著作,了解传统孝道,汲取孝道精华。同时,把传授孝道知识同陶冶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使青少年最终形成现代孝道观。我校围绕“讲孝道”这一主题,编写了《中华传统美德——孝心篇》《新二十四孝》等校本教材;开办“道德讲堂”,举行孝道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我行我孝”——重阳节敬老侍老活动;举办“体验亲情,孝心伴我成长”主题班会以及推荐评选“最佳孝星”等,弘扬了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此外,通过“一封家书”“生日念亲恩”“我的人生账单”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让每个学生体会到父母的含辛茹苦与养育之恩,并引导他们从点滴做起,回报亲恩。

2.强化社会教育,营造孝道教育大环境。

学校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多种传媒工具宣传孝亲敬老、尊师重道的先进典型;组织学生观看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和中央电视台“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直播等,这些敬老、爱老、助老教育的生动教材,让青少年真正地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同时,学校利用各种健康活泼的艺术形式,热情讴歌尊敬父母、照顾老人的好人好事,鞭策和谴责“啃老”“虐老”的可耻行为,以生动形象的艺术魅力把新孝道观念灌输到学生的生活之中,鼓励和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与父母长辈之间的关系,能够孝亲敬老,知恩图报。孝道教育就是让孩子们从小认识到在生命的长河中,人类生命共同体的意义,感悟人生在世的道德责任和价值追求,让学生学会由孝及悌,把自己的道德责任转化为奋发努力、立志成才的动力,将对自己父母的“小孝”扩充为对天下父母的“大孝”,建功立业,报亲扬名,使有限的生命变成无限奋斗的征程。

(二)读经典美文,强化道德意识

党的十对进一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做出了战略部署。主席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同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青少年教育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与作用、使命与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作为为未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公民的摇篮,她的魅力应当源于浓浓的书香气息。有了经典的浸润,学校才有厚重的美、大气的美。只有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营造书香校园,让阅读成为习惯,才能使经典成为伴随学生一生的财富。学校以“国学经典与传统美德”作为德育工作的首选切入点,开设了经典诵读校本文化研究课程,精选《弟子规》《论语》《大学》《道德经》《孝经》等内容让学生诵读,形成了“教读—领读—齐读—自由读—竞赛读”五环节诵读模式,让学生在了解、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引起心灵的震撼,将中华传统美德落实在日常行为上。实践证明:大凡接受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人,常能以孝悌之心对待家人,以诚信对待朋友,以道义对待取舍,以仁爱对待社会,以厚德对待万物,并以“慎独”之心保持其质朴的生活态度。从抓经典诵读入手,让孩子们在中华优秀经典的熏陶下,将“德”字镌刻在心头,从而向往理想的道德人格,涵养美好的道德情操。

(三)提升学生道德主体地位,激发生命活力

农村初中虽然处于经济底子薄、信息相对闭塞、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农村地区,但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迅速发展,独立人格逐渐形成;他们追求自我形象,渴望被人赏识,并且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一种巨大的自我管理潜能,如能善于发现而加以因势利导,学校的育人水平就会大大提升。我校实行全员参与式自主管理模式,成立了由值周教师、年级学生代表组成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下设校园礼仪、卫生、纪律、安全和文体活动等督查部,按年级轮流值勤。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并根据要求履行其职责,全校大约有20%的学生参与其中。值勤学生肩负着很多自主管理任务,诸如纪律、出勤、卫生督查,课外活动、出操质量、放学及各项集体活动秩序的维持等,对内进行自主服务、对外树立学校形象。虽然他们的工作很琐碎,但正是在这些具体事情的处理过程中,学校管理才变得和谐有序,学生的言行才变得高雅文明。生命的活力源于人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管理的参与者、主持者和实施者,在工作中及时给予他们如亲人般的关心和呵护,这样的育人实践如春风化雨,学生的生命激情就会尽情地释放,智慧的光芒就会不断地闪耀。

(四)依托网络资源,拓展德育实践途径

1.加强德育信息资源库建设。

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现代远程教育进行德育资源的整合,形成了爱国主义、孝亲尊师、文明礼仪、道德养成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素材库。同时,教师自主开发课件,采集社会生活中的德育素材,对思想品德、劳动技术、音乐和美术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按照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源科学分类,存入资源库。如中国传统道德故事集、新二十四孝、历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陇人骄子、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名人励志讲座等极具崇高人生理想价值的教育资源,存贮在校园服务器上,向师生和家长开放。

2.运用网络媒体强化德育的学科渗透。

学校依据当地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开发了网络德育校本课程《中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临洮》,通过多媒体生动直观的表现方式,展现出家乡的土地上,从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到秦长城西部起首之地;从老子文化、汉唐雄风到丝绸之路南线重镇;从灿若星河的历史名人到永久定格的人文景观;从全国文化县的经济腾飞到临洮人民勤劳朴实的新风新貌。这一幅幅反映家乡浓郁人文风情的画面,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临洮、认识家乡的大门,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卡通片《弟子规》《论语故事》等传统文化媒体素材融情景与诵读为一体,寓教于乐,全方位、多角度诠释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传统民族文化,避免了教师单一的说教和苍白的描述。在视频点播中安排“壮美河山”“家事国事”栏目,带领同学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聚焦天下大事,倾注赤子情怀。

(五)多元评价,唤醒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生命自觉

我校围绕德育工作、学生管理、常规教学及校内外活动等,以“人人能参与,个个有特长”为原则,设立了“校园十星”评选活动,这“十星”包括“学习、守纪、礼仪、进步、勤劳、写作、美术、书法、体育、文艺”等,“校园十星”的评选活动大大激发了全体学生追“星”达标的积极性。同时要求教师以等级评价的方式呈现学生学业成绩,多用欣赏的口吻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用温柔的话语鼓励他们改掉不良行为。教师蹲下来和学生平等交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提高,但不是同步的提高;让每一位学生都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合格。在评价中多放一把尺子,就会多一个成功者,多一份快乐。多元化的评价不仅激发了全体师生积极向上,渴望成功的热情,也促进了学生和谐、主动、全面的发展。

篇3

二、完善课堂教学方式

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是互为主体的关系,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主体的地位,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和探索教学内容。要做到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应本着鼓励和维护学生自尊心的原则来评价学生回答,即使学生的回答有误,教师也不能直接批评学生,以免刺激学生,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教师要多用鼓励性的话语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关注,让学生敢于和踊跃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实现高校课堂教学。

2.激发并维持学习兴趣。生物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而且生物学科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向学生介绍生物学科领域新的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学以致用,灵活使用实验演示、生物事实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除这些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其它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总之,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思想状况,随机应变,灵活运用。

篇4

1.理念陈旧,素质教育思想缺乏

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效果和命运。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对于素质教育理念根本没有足够的重视,教学只是一味的按照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教学,缺乏素质教育思想,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缺乏层次性,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身心发展特点,没有形成有效地形成语文素质条件和基础。

2.语文教学缺乏德育功能的渗透

德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的 “理想阶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授方法死板,单一的教学方法,没有把语文中体现精美的字、词、句、段、篇、章与素质教育联系起来、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平凡的德育教育内容,只是为教学而教学,为任务而任务。没有把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和渠道利用起来。

3.语文素质教育培育单一

面向每一类学校,面向每一所学校,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这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而由于农村初中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领导重视不够,往往只是在某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在培养学生会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知识,学会创造等方面缺乏有效地措施。

二、农村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出路

1.更新理念,树立思想教育思想

理念的更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和有力措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要通过素质教育体现基础教育的本质。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制定好能为全体学生接受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学得会,能掌握,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其次,重视教学效果。通过及时的对教学效果的反馈,调整教学手段,做到“顾两头,促中间”。再次,实行分层教学、分流教学。农村初中的现实是“贫富”差距较大,在教学中要通过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通过分层教学、分流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学习的乐趣,达到基本的要求和不同的发展,促使全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有进步。

2.注重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思想道德素质。语文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强化德育功能,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农村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应把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一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如《活版》中的“活字印刷术”,及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荡气回肠的明清小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情操的熏陶。二是利用语文教材内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山河。《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岳阳楼记》中在作者刻画下的祖国山河显得绚烂绮丽、美不胜收、风采诱人,一幅幅“中国心”的画卷烙印学生的脑海,从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三是教育学生学习英雄人物,立志报效祖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英雄人物,教师要善于用英雄之魂素质学生的灵魂,深入学生的心中,教育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

3.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

篇5

在农村中学,部分家长由于自身因素无法担负起辅导孩子的责任。不少家长的英语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使得不少学生缺少良好的家庭环境。还有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英语学习不闻不问,任其自然。再加上部分学生受到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和不成熟思潮的影响,错误地认为学习英语没有什么用处,学坏学好都一样,使得他们不努力学习英语。

(二)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学生就不能自主、创造性地去学习了。初中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大多数是被动的“跟着教师学”。尤其是在小学英语就不好的学生,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知识涉及面的增大,大多存在着词汇难记、遗忘率高的问题。随着日积月累,他们学习英语就更加困难,进而导致学习成绩逐步下降,失去学习信心,形成了自卑心理。另外,农村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辅助条件也跟不上。他们大多数人没有复读机、磁带和英语学习碟片,只能依靠早读课或课堂上教师有限的几次录音机播音来模仿学习。这样的英语学习环境,也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差

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交际工具,学英语的目的是获得听、说、读、写英语的能力。但是,很多学生不了解这门学科的特点,没有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只满足于听懂教师讲的内容,而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实践学习上,所以就会出现边学边忘,越学越困难,最终导致掉队的情况。此外,后进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接受信息和理解信息的基本能力,上课听讲如坠于云雾,效果很差。还有不少后进生不会制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不预习,不复习,上课只听不记,有问题不问,课后作业抄袭应付,对批改过的练习或作业置之不理,就会出现学习越来越差的情况。另外,后进生普遍有自卑感,在思想与学习上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他们学英语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从性,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最终只得放弃对英语的学习。

二、转化措施

(一)转化家长态度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而英语又是一门语言,要进行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大量训练,没有家长的积极配合,后进生很难完成所要求的学习任务。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绝大多数父母平时根本无暇管教他们。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开家长会、打电话或邀请家长参与英语课堂观摩等办法,与家长进行沟通。此外,教师要常与后进生家长保持联系,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并争取和家长合作,督促孩子做作业、听磁带、背课文、默写等,共同关心孩子的进步,这样对后进生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农村学生胆子比较小,羞于说英语。后进生更是如此。对此,英语教师应特别注意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后进生明白“学习是一种劳动,而且是并不轻松的劳动”。此外,教师还要让后进生明白“学习愿望并不取决于学生的任何天赋才能,而是要在日常劳动中、在克服困难中逐步培养出来的一种品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给后进生创造参与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从而使他们自强、奋进,对英语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新课改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兴趣是获取成绩的催化剂,是克服学习障碍的动力。因此,要想转化后进生,教师就应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设情境。例如,我经常会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创设一些有趣的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诱使他们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增进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6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问题是全国实现小康的关键,农村教育发展状况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息息相关;如今,农村教育状况虽然已经得到显著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重点探讨生源流失问题。

一、学生流失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经济整体水平低下,农民收入不高,支付子女上学的费用可谓一大开支,经调查表明,经济原因是导致学生失学的第一因素。

2、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赖以生存和依附的经济实体,是与社会发生交换、收入、支出关系的最基本的经济单位,家庭在学生是否接受教育方面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支付教育费用的能力及这种能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家庭成员(主要是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对儿童是否受教育和受多大程度教育的支配和决定作用。

3、打工潮流的干扰。由于国家允许并鼓励个体劳动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私营经济的发展对打工人员需求增多,再加上读书回报周期过长的影响及教育自身原因,使得大批初中甚至小学生纷纷拥入打工仔行列。

4、人口压力。一般农村家庭平均有2.3个孩子,家庭规模大,子女多,要同时供养几个学龄儿童,往往造成家庭经济负担过重,一般家庭难以承受,从而影响子女的入学。

(二)教育自身的弊端。

1、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虽然国家已经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已有了质的飞跃,但相对于城镇及发达地区,仍然普遍偏低,办学条件在不同地区的农村也不平衡。

2、教师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偏低。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有一支待遇较优,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由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因此伴随着办学条件差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教师待遇偏低、队伍不稳;教师工资虽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有些贫困县市却经常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民办教师是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待遇总体不高。因此,教师队伍流失严重。

3、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作为一种办学倾向已偏离了我国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教育这一正确轨道。虽然“减负”工作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现实中中小学生的作业量仍有待减轻。

4、单一的课程体系。由于课程多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因此课程缺乏多样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由此造成一旦升学无路,即使在本地致富亦无术。

失学问题不仅造成了本来就十分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阻滞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因而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

二、学生流失问题的对策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坚持。人类社会进入“地球村”时代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各种竞争变成了面对面的军事竞争、经济竞争、科技竞争、教育竞争……各类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从根本上说,就是教育的竞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科学报告》指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是“知识差距”。强大的科技实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以深厚的教育积累为基础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是实现科教兴国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教育积累是以教育投入为基础的,投入越多,回报就越丰厚;反之则越少。

(二)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我国普及农村基础教育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不尽合理。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设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重点关注农村欠发达地区和弱势人群。教育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就地区而言,西部比东部、中部严重;就城乡而言,农村比城镇严重;所以要实行倾斜政策,向不发达的农村倾斜,同时向弱势人群倾斜,向女童倾斜。因为农村还存在重男轻女的倾向,所以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破除旧的传统习俗;优化社会环境,综合治理;家长培训,双向交流,优化家庭环境;实行倾斜政策,为适龄学童提供经济补助确是一些有益的做法。

(四)提高认识,依法治教。

1、提高全体农村公民对义务教育的认识。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和灵活性,由于义务教育不同于以往的教育,其义务性和强迫性是以往的教育所没有的,因此在农村要加强人们对其认识和理解的宣传教育。

2、依法治教。义务教育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强迫教育。事实说明,仅仅依靠说服教育是难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的。因此,在义务教育过程中,必须善于运用法律的手段来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我国自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并且各地区也颁布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应该说,从立法角度看,我们的义务教育立法体系还是比较完整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屡屡出现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因此,强化法制观念,加强执法,严格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是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五)大力推广素质教育。

1、继续加大推广素质教育的力度。素质教育是以培养提高全体公民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体制或教学模式,是属于全面发展教育和个性教育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的范畴。素质教育是一种以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主张全面发展的教育,追求教育的长期效益,不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且具有实践性。

篇7

一、农村初中语文作业讲评的现状分析

1.机械型——拘泥于答案,不求创新。

由于受中、高考阅卷设参考答案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讲评作业时都拘泥于参考答案,尤其是对一些主观题的讲评,只是照本宣科地对答案,不敢进行发挥,更谈不上创新。如果学生的解答与答案稍有出入,就会毫不犹豫地判学生错,告诉学生该怎么答才符合规范与标准,考试时阅卷老师才不会扣分。

2.跳跃式——强调客观题,忽略主观题。

由于缺少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没有做到分层布置或个性化布置作业。讲评时更多地强调容易把握标准的客观题,忽略一些难度较大且没有参考答案的主观发挥题和想象表达题。教师往往告诉学生,这种题目根本不会考,就直接跳过去讲下一道题,殊不知,该类主观题型的训练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此时教师若和学生一起交流见解,则自然能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3.灌输式——重知识,轻能力。

一些教师认为,作业讲评就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记牢,考试能用得上,而很少考虑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未来学习的需要。有的老师甚至只讲不评,以致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或者学生在作业中的精彩表现得不到赏识和鼓励。久而久之,学生拿到作业后就只关心等级或分数,对造成错误的原因从不思索,对成功的经验从不总结,这种灌输式的作业讲评方式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泯灭了学生的天性。

二、农村初中语文作业讲评的改进策略

农村学生质朴单纯,懂事听话,对老师绝对服从和尊重,这是导致以上语文作业讲评误区在农村初中普遍存在的原因,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业讲评的功能重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帮助教师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从而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即,要充分发挥作业讲评的教学反馈功能,必须更好地把握作业讲评的人文方向。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改进:

1.做好作业批改记录。

作业批改记录就是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登记、分析、归纳、小结和研究。教学实践证实,作业批改记录,不仅是教师备课的好帮手,而且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做好作业批改记录,首先就要记录每次作业的基本信息,包括作业内容、难度系数、优生差生名单、迟交缺交情况等。其次,记录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包括出错率高的题目及出错的学生姓名。再次,记录语文作业反馈的教学缺漏及失误,作业批改后记,小结等。例如,在讲评《背影》一课导学练前,笔者做了较详尽的典型错误归纳:一是词语拼音,出错率极高的有“琐屑”、“栅栏”、“踌躇”、“晶莹”等词;二是问答题:“同样是写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动态过程,为什么去时写得详细,来时写得简单?”全班几乎没有学生答对。这样做好了批改记录,在评改过程中就能有的放矢,从而增强讲评效果。

2.做到作业有效讲评。

(1)面向全体,照顾个别。作业讲评要立足全体学生,还要兼顾学困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新理念,语文教学要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争取课课有所得,日日有进步。因此,每次作业讲评务必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不留疑难,争取堂堂清、人人会。对于极少数的学困生,则可采用集体讲评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多次强化,帮助学生弄懂、吃透。例如,在讲评《甜甜的泥土》中“如何理解‘那泥土,甜丝丝的’这一结尾的含义?”这道题时,因在上课时重点讨论过该题,大部分学生不难解答,但笔者发现还有三位同学无法作答,通过课后个别辅导,不但使这三位学生理解了该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

(2)内容严谨,讲求实效。作业讲评与课文教学一样,都要求严谨科学,切忌信口开河。具体表现为:教师用语要得体规范,正确到位;教师要机智处置各种课堂新生成的问题;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增强自身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潜移默化地把教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需求。

作业讲评要化繁为简,讲求实效。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概括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引领学生切中要害。例如,评讲《七律·》课后思考题“你认为新时期的精神是什么”时,笔者启发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学习等方面进行思考,学生很快领悟其内涵,而且答得要言不烦,有条有理。

讲评要及时反馈,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练习和复习,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及时讲评每课作业,力求做到“讲-练-评”环环相扣,相互渗透。

3.进行作业讲评反思。

篇8

自2005年以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开始逐渐暴露,教师普遍感觉英语课越来越不好上,农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越来越低,成绩与城里学生差距也越来越大。是什么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该如何去克服它们?笔者根据平时教育教学中的一些观察及思考,提出以下几点问题,并加以探讨其相应对策。

一、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新编的外研版教材相对较深。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从小学一到六年级他们从未接触过英语,一上初中,拿到这套外研版的英语新教材,面对每个模块大量的词汇和生涩难懂的课文及书后配套的大量习题,他们首先感到的是一个字:难!这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他们来说可不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反应。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开学第一课,就要在英语学习的目的及方法上花费很大的工夫。

2.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不均衡。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英语教师,需要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受过专业英语教学培训。而农村学校的专业英语教师明显不足,有些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是相对陈旧,跟不上当今新课改的新理念。

另外,现在的农村学校,由于环境比较艰苦,很难吸引许多刚走出校门的师范生放弃大城市的优越条件来乡村支教。

3.学生知识面狭窄,课外资源较少。我在教学中发现,虽然每个班级也都专门有一个供学生开阔知识面的图书角,可没有专职教师引导学生看书,因此对于学生知识面拓展方面来说没有多大的作用。而且农村学校由于教师少,每个教师的工作量普遍较重,因此,就没有多少时间再去组织什么英语课外活动或者校园英语兴趣小组之类的。

二、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对策

针对英语教学中的问题,我们该采用怎样的对策呢?

1.对于教材较深的问题,我认为国家应该考虑到地区的差异,重新根据地方特点整编一套适合农村中小学生用的英语教材。

篇9

二、学生健康的心理对美术教学的意义

1.学生健康的心理能够提高课堂参与度

美术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我会用宽松的氛围让学生自己挑选主题和素材,让他们从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东西入手,例如,他们喜欢的卡通漫画、剪纸手工、身边的各种花草等,通过变形、添加、组合等各种方式创作,寻找每幅作品的特色展示和表扬,增强学生的信心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实践证明,积极的心理学习态度能够推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美术课堂活动之中去创作,去用作品展现自己的情感态度,这样不仅能够确保美术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而且对学生的表达和表现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学生健康的心理能够给作品赋予意义

绘画作为一个能够展现学生心理的平台,不仅能够展现学生的心情,表达学生的思想情感,还能传递亲情。例如,一次以“星空”为主题的创作课上,一个平时比较内向的女孩画了满满的星星,下面是空空的草坪,然后在那里发呆。我就跟她聊天,她告诉我她喜欢星星,她说看到星星就想妈妈,可是妈妈在好远的地方打工,好久不见妈妈,好像不太记得妈妈的样子了。我问她还记得妈妈的背影吗,这么美好的夜晚,你和妈妈都坐在草坪看星星,和星星聊天好吗?等暑假的时候给妈妈看,告诉她你跟星星说了什么,问妈妈想跟星星说什么好吗?她顿时眼睛放光,高兴地说老师我试试,后来她在画面上画出了一对相依的母女看星星的场景,感动了整个班级。所以,学生的心理直接决定了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内容,所要传递的情感。如果作品中表达的是爱,那么,爱就会随着作品的鉴赏而被传递下去。因此,学生的作品体现了学生的心理,同时,学生的心理给作品赋予了情感和意义,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走进学生心理,帮助和引导学生用作品传递正能量,同时,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篇10

二、学会学习

养成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与其学习习惯之间有着密切的练习。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初中生一周有五天呆在学校当中,他们的学习基本脱离了家长的指导,完全依赖教师和自身来完成日常的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更有必要加强对其进行学习指导,引导他们学会学习。【案例】:我班有一名B同学,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总喜欢在班里调皮捣蛋。有几次都把课堂教学秩序闹得一团糟,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无法顺利进行下去。班里的同学和授课教师对其意见都很大。鉴于此种情况,我决定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改正自己的缺点。我首先做的就是找其进行一次深入的谈话,让他了解到好好学习的重要性。其次,我每天课余时间都帮助其补课,帮助其找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通过长期的努力,B同学的学习成绩得以有效提高,上课的时候也不再捣乱了。如今,他俨然已经成了师生眼中的好学生。看到这一切,我感到非常欣慰。学会学习是新时期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进而提高整体教育水平,让初中生在学校生活中学习得更好,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三、学会生活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初中生在学校中还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生活。生活是他们每天都要面临的问题。我班的很多初中生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还略显欠缺。例如,有的同学不会洗衣服,有的同学每天不刷牙不洗澡等。这些生活方面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农村寄宿制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学会生活。【案例】:我们班的C同学,他到学校之后每天都闷闷不乐,不会洗衣服,不知道叠被子,不会整理衣服鞋子等个人物品,还天天想家。与他类似的同学还有很多。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定期在班级内开展洗衣服比赛,开展寝室卫生大赛,开展个人卫生大赛等。通过这一系列班级活动,同学们逐渐学会了生活,他们的自理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为了改变同学们想家的现状,我经常到寝室和他们做思想交流工作,疏导同学们的不良情绪。到目前为止,我班同学的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他们已经融入了学校的生活当中。新时期的养成教育与同学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我们班主任也应该做同学们生活上的引路人,教会他们学会生活,这一点对于初中生在学校中快乐的生活、学习和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篇11

1.机械型――拘泥于答案,不求创新。由于受中、高考阅卷设参考答案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讲评作业时都拘泥于参考答案,尤其是对一些主观题的讲评,只是照本宣科地对答案,不敢进行发挥,更谈不上创新了。如果学生的解答与答案稍有出入,就会毫不犹豫地判学生错,告诉学生该怎么答才符合规范与标准,考试时阅卷老师才不会扣分。

2.跳跃式――强调客观题,忽略主观题。由于缺少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没有做到分层布置或个性化布置作业。讲评时更多地强调容易把握标准的客观题,忽略一些难度较大且没有参考答案的主观发挥题和想象表达题。教师往往告诉学生,这种题目根本不会考,就直接跳过去讲下一道题,殊不知,该类主观题型的训练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此时教师若能和学生一起交流自己的见解自然能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3.功利型――与考试有关的详讲,无关的不讲。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作业讲评追求急功近利,与考试有关的讲,无关的不讲;重点考的详讲,非重点考的略讲;能抓分数的详讲,不能抓的不讲;课内阅读详讲,课外阅读不讲;新题型详讲,老题目略讲。在应试背景下,学生只会一味地记答案,唯恐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对语文的学习只有“文”的训练而没有“语”的表达。有些教师为抓住课外阅读考题,大搞题海战术,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分门别类,进行考前突击训练(初三尤为突出),把本来活生生的、充满人情美的课外阅读文本演变成机械化操作的“范本”,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压抑了学生的个性。

二、农村初中语文作业讲评的改进策略

农村学生质朴单纯,懂事听话,对老师绝对服从和尊重,这是导致以上语文作业讲评误区在农村初中普遍存在的原因,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业讲评的功能重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帮助教师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从而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即是说,要充分发挥作业讲评的教学反馈功能,要更好地把握作业讲评的人文方向。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改进:

1.做好作业批改记录。作业批改记录,就是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把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登记、分析、归纳、小结和研究。教学实践证实,作业批改记录,不仅是教师备课的好帮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做好作业批改记录,首先就是要记录每次作业的基本信息,包括作业内容、难度系数、优生差生名单、迟交缺交情况等。其次,要记录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包括出错率高的题目及出错的学生姓名。再次,记录语文作业反馈的教学缺漏及失误,作业批改后记,小结等。

2.做到作业有效讲评

(1)面向全体,照顾个别。作业讲评要立足于全体学生,还要兼顾学困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新理念,语文教学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争取课课有所得,日日有进步。因此,每次作业讲评务必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不留疑难,争取堂堂清,人人会。

(2)内容严谨,讲求实效。作业讲评与课文教学一样,都要求严谨科学,切忌信口开河。具体表现为:教师用语要得体规范,正确到位;教师要机智处置各种课堂新生成的问题;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增强自身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在潜移默化中把教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需求。

(3)情感投入,评出层次。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所以语文教师要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在语文作业中,仿写句子这种题型很常见,但学生往往缺乏真情,仿写出来的句子干巴巴的。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明的个体,他们都有着丰富的情感,就看教师怎么去激发。笔者认为,教师的深情范读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有这样一道仿写题“爱心犹如一缕阳光,温暖人们孤苦的心灵;爱心__,__。”教师若能声情并茂地诵读几句范例:“爱心犹如一阵清风,吹散妈妈脸上的愁云;爱心犹如一支魔笛,驱走人间的鬼魅;爱心犹如一场甘霖,滋润干涸的细苗;爱心犹如一道彩虹,架起人们沟通的桥梁……”学生自然会萌发创作的冲动,一旦感情的闸门打开,学生定能有更精彩的作品。

篇12

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以自身的创新人格来影响、培育和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当前农村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不高,和城镇小学相比, 还存在着不少差距,主要体现在:教师水平低下,知识面狭窄;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信息闭塞,教学内容落后。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呢? 因此,农村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修炼,注重新知识的获取和累积,改变和创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提高对新生事物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在夯实基本功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以适应当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发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整体素质提高的要求。

二、做好教学预设,开展课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教学大纲、熟悉课程标准、仔细钻研教材内容、全面了解学生实况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任务,科学选择资料,合理选择教学方法,设计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易检测、学生易接受的教学方案。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学生对一个事情有没有兴趣往往取决于第一印象。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的前几分钟内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一些学校通过开展“课前5分钟能力训练”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前5分钟活动内容是在每次课前根据教学需要,由老师提前告诉学生准备。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用“你问我答”的竞赛方式可以采用讲幽默故事名人趣事、小品演绎学过的课文等的“开心五分钟”寓教于乐形式,也可以采用诗歌朗诵、古诗背诵、日记展示等的“美文鉴赏”活动形式。这些活动既可以加强学生知识的积累,又可以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课堂教学贯彻实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处理“教”与“导”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贵在引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创新的教学方法要落实到创新的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现代心理学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发挥主动创造性,释放巨大的潜能。过去以追求“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需要通过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鼓励学生设疑、质疑、求异,这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有利于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二)实施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

要营造出良好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新创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针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规划纲要》中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这些教学模式虽然组织形式各异,但本质上都是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观察、发现、思考、探索和掌握知识。教师作为“导演”,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都将得到加强。

四、课后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巩固学生的创新热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