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45: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有效课堂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这样表述教学有效性的概念: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等问题,可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二、有效课堂设计的步骤
所谓的有效课堂设计是指对所施教的对象和教学目标在充分了解的前提下进行的备课。十个指头有长短,不同的班级之间、一个班级的学生之间有着知识基础、理解能力上的差异。“拿来主义”“经验主义”是不会实现有效教学的。有效教学设计是对你现在所教的学生、现在所教的教材进行的教学设计。你是不是真实了解学生现在的起点是哪里?你连学生现在在哪里都不知道,又如何把学生带到目的地?学生认识问题的困惑在哪里?你做的事情是不是学生真的需要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你的教学设计怎样才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1)把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就是“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做出的安排。因此,把握教学内容就成为教学设计首先要做的工作。①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包括教师所教的学生和教材。教学设计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要以“学习需要分析”作为起点,所以就要对学情进行分析。学情分析主要是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一般特点、学习风格、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是了解学生起点能力以及原有知识经验。可以采用自然观察法、书面材料分析法、谈话法、调查研究法、测试法等方法以及交错运用上述方法来掌握学生的学情,在此过程中一定要讲究实效性。②研究教材。教材是学生借以获得知识的中介和手段。为了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教材中最重要的信息,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应研究如下内容:学习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获得其他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及抓住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对教材精细加工。③确定三维目标。教学设计必须根据教学学科内容的特点来确立“三维目标”,将它具体化并落实于教学活动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方面。
(2)制定教学策略。①安排教学程序。在安排教学程序时,应按认识活动规律展开教学过程,按“课”的类型是单一课还是综合课来确定教学的步骤,按教学模式是讲授式、讨论式、发现式、范例式和自学式等模式来安排教学的程序。②组合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种类较多,无论选择和运用何种方法,都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本学科内容特点,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及教与学的情况,重视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综合运用和优势互补,坚持启发式的指导思想,注意灵活机智地运用教学方法,处理好细节的变化。③选择组织形式。教学的组织形式就是用什么形式或较为稳定的关系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与学。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借助相关的辅助教学设备,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的组织形式。这样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和全面发展。④设计练习作业。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谈到教学最优化和减轻学生负担时,告诫人们“不要取消作业”,而是要“从一道练习作业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这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精心设计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系统性、层次性、全体性、适度性、启发性、多样性、诊断性和补救性的作业。
(3)撰写教案。作为一种创造性很强的工作,教学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优秀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的形成,总是伴随着教师潜心推敲、研究、修订而逐步臻于完善的。完善之后,教学设计最终要形成实践性的教学文本――教案。教案撰写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把握、学情调研、教法改进、实践反思上。尽量减少费时低效,抄录应检的形式做法,切实提升备课质量。教案中应包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形式、教学行为以及板书设计。教案的撰写可以集体讨论,由教师个人编写,形式可以是表格式或程序式。
三、有效课堂设计应考虑的方面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105-001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有效教学”理念越发令人关注。在学陶师陶风日益盛行的当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陶行知先生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主张“智育注重自学”,对于今天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陶行知有效教学思想的实践研究,就是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在实践中运用陶行知教学思想对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努力避免副作用,减少无用功,力争用较少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实现有效教学,从而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幼儿园的有效课堂教学,幼儿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幼教界同仁普遍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真实、简单、自然,从有效教学的角度来看,我们要追问的是活动有无价值,目标是否合理,师幼互动是否良好。那么,幼儿老师如何从这三方面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首先,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保证本次活动的价值性,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陶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所以,我们的选材内容,首先要来源于生活。我们要选择符合幼儿现有生活经验,能引发幼儿兴趣,对幼儿长远发展有益,有多重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我们要对幼儿作充分的了解,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既要关注幼儿的实际需要,又要充分考虑幼儿已有的经验与认知特点,选择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经验的内容,以真正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小兔跳是幼儿体育活动中最常见的训练内容,我园有个老师以此为主要内容组织了体育课,活动开始,在进行了二三个回合的跳步向前的动作训练过后,孩子们普遍开始兴趣转移,东张西望,队伍涣散,因为这个活动内容幼儿已经很熟了,对他们来讲只是在原有经验上的重复,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这样的活动内容太简单,对幼儿缺乏挑战,活动看似热闹,幼儿能积极参与,但是没有什么价值。意识到这一点后,老师调整了课堂教学内容,增设了小兔子爬过小山走过独木桥才能采到果子的游戏内容,并在胜利到达摘果子的地方准备了丰厚的小礼物。这样一来,孩子们兴趣大增,每个人都想采到果子得到礼物,活动效果大大增强,孩子们的体能在有趣的体育游戏中也得到了锻炼。
为了追求新颖独特但选择了没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也是我们要避免的。有些适合城市孩子的教学内容未必适合农村孩子,人家幼儿园的特色未必适合自己幼儿园。我园有位老师外出观摩回来,想把观摩到的一堂美术活动“并蒂莲”国画带回给自己班中的孩子,结果孩子们首次接触毛笔和墨汁,个个弄得小花脸,教室里面一团糟,更别提教学效果了。因为人家幼儿园的孩子国画是特色,长期的渲染已经让这些孩子轻车熟路地掌握了笔墨使用,可见东施效颦是不可取的。
当然,也不能单纯考虑孩子感兴趣而忽视了教学价值。教学的一个中心任务是产生新知识、新技能,我们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搜集有价值的教学内容,给予孩子新的收获,解决新的问题,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所在。任由孩子随兴而学,往往是片面的,孩子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全面发展,这是每个老师所肩负的重任。
其次,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这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在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状况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某一教学活动所设定的最终达成的结果,它是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目标必须合理,否则活动再精彩也毫无意义。一个合理的目标,必定是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目标,“找到了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目标定位,也就找到了开启幼儿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我们设定的目标既要适合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也就是说,我们给幼儿的果子不仅是摘得到的,而且必须是跳起来才能摘得到的,这样的果子才是有营养的,也是孩子们需要的。例如,他们在草地上发现了蚱蜢,你就可以抓住幼儿对蚱蜢的感兴趣来开展各项教育教学的活动,在此开展活动之前,你可以让他们一起寻找蚱蜢资料,如图片、知识等,让他们共同动手,使他们在自己动手探索的过程中达到一个学的过程。
最常见的问题是老师目标定位过高或过低。目标过高,对孩子来说很空洞,一节课下来半知半解,懵懂无知没有收获;目标过低,对孩子没有挑战,浪费了时间精力,孩子也没收获。
一个合适的目标要有整合思想,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能力、习惯、养成等很多方面。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有侧重,要有解决的重点问题。如刚才的蚱蜢例子,在他们自己寻找的过程中,不但对蚱蜢有了感性的认识,而且能培养他们对大自然和小动物的热爱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认识蚱蜢不仅能从科学领域认识,还可以在语言方面,例如猜谜语、读儿歌、讲故事中获取,还可以在画画中认识等等。
一、淡化预设,促进生成
新课程来了,教学理念变了。由于各人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对新的教学理念做出的解说和诠释也不同。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时时在教师预设的环节中按部就班地展开,在引领学生个性化感悟文本内容的时候,在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学生质疑摆在教师面前,面对这些“意外”,我们不应该固守预设,而应该尊重学情,当好一个促进者和引导者,积极有效地进行调控,促进更精彩的生成,使书本知识更深化。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时,小芳有一堆画片,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明,她还剩下25张,小芳原来有多少张画片?很多同学是从倒推的角度去思维,有个学生利用画图的策略去解决。我先肯定了这个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真是好样的!接着以学生即兴生成的这个问题为生长点,用这种方法来促进倒推的理解。抛弃原先预设的方案,是因为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可以利用这一资源促进对题意的理解,可以让学生体验思考的快乐,在这种充满探究意趣的平等对话中,教学内容已超越文本而生成更为深刻的内涵了。
二、善待错误,引导生成
三、巧用意外,放大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预见课中所有的细节,而在于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作出不知不觉的变动。”这应该是教师面对“意外”生成的认识和教学改革遵循的原则。如,笔者在学生熟练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情况下,安排一个口算比赛,有位同学频频获胜,学生对他的计算速度感到惊讶,这位同学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观察得数的个位数比加数少1,我追问:少的1跑哪去了?这样,学生从“凑十法”中悟出了“9加几”的特殊规律。面对课堂出现的这个“意外想法”,我们要及时捕捉和利用其中所蕴涵的有价值的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并去做及时灵活的应变处理,这都有可能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资源。
课堂是一个多种因素互动的场所,在课堂中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常常会提出很多超越文本看似“刁钻”和“另类”问题,但这些问题却蕴含着可贵的教学价值而可以开发成难得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了解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善于思考。作为教师,要运用我们的教学智慧,敏锐地捕捉精彩瞬间,把这些“节外生枝”转化成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让“生成”的花朵得到绽放,以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新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大举措,我们也一直跟着这股潮流涌动。在我们践行的过程中,总是觉得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与考试相冲突。大家觉得新课改的课堂就是有新颖的活动形式,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有学生的表演……,而这些活动往往只是徒有形式,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学到什么知识,更没有能力的培养,有名家称这样的课堂是“虚假地繁荣,认真地胡闹”。而考试考得仍是语文知识,所以是有冲突,有矛盾的。于是我们在矛盾中茫然,不知何去何从。造成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真正认识、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其实,改革是要改变过去不科学的教学理念,改掉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如: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要改;过去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是本末倒置,要改;过去没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要改……,但好的方面仍需要保留。也就是一切课堂教学活动都要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而服务。所以课堂活动不是形式,不是“作秀”,那么新课改与考试就并不冲突。只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引领我们设计出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做研究型的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做研究型的教师是对教师的新的定位和新的要求,也为了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研究”听起来是搞科研,搞理论研究的专业工作人员的事,可事实上作为一线教师更有研究的必要,通俗地说,就是教师要研究如何上好课,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通常,教师个体自主研究的途径有以下两种。
1、读书学习
首先要读教育理论书籍,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阅读经典作品及文史书籍,这种读书学习的方法是为了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是教育研究的基础。其次要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课程标准,是为了明确教学的总目标和学生在这一学段应该具备的知识储量和能力。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进而对教材才会有更准确的把握。
2、教学研究和经验总结
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实践探究的模式有: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然后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成为可借鉴的教学经验。
三、优化课堂教学,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备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
备课一定要备学生。以前我们总认为要预想学生会说什么话。其实不然,备学生是要根据问题的难易,学生的学情,预设他们应该学到什么,想学什么,会怎么学,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帮助解决。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有水平给不确定性问题的出现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并善于把有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作为课堂教学进一步展开的契机。
2、上有“语文味”,有生成的课
(1)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
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好多课,都是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很不错,但是当我们试图模仿一些名师的教学方法时,却觉得别扭,效果反而不佳。我们只有领会其精神,融合自己的思想,把它融入整合到自己原有的教学模式中,才能得心应手。
(2)设置一些具有“语文味”的课堂活动。一些课堂上出现了很多徒有形式的活动,既没有语文知识的获得,也没有语文能力的培养,所以需要有“语文味”的课堂,课堂教学的活动都应该是为学习语文而服务的。
(3)注重课堂的生成。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如果教师完全不顾课堂的现场情况,一味地执行自己的教案,这样的课实际是教案剧。好课不仅需要教师有充分的预设,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设的教学目标、过程及进度,与学生共同生成课堂内容和新的教育教学资源。所以在课堂上需要洞察学生当前学习心态,课堂当前的学习气氛,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步骤,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落实课堂教学。有生成的课才是创新的课,才是充满活力的课,才是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