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45: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循证医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0世纪末,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在医学教育改革实践中获得广泛认可,作者所在院校的神经外科较早的引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自导学习和获得结论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然而,随着大量研究客观证据的,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传统教学方法日现弊端,需要转变医学教学模式,通过更好的应用科学证据来指导临床实践,在这种模式下,如何收集、评价证据并为我所用成为面临的问题。
1.2神经外科循证医学教育的应用及问题
1992年David Sackett教授首先提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模式,其后欧美等国开展的循证医学教育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循证医学以设计严谨、方法科学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系统性评价或Meta分析,特别是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双盲RCT的客观证据为基础,研究结论更具可靠性和可信性,使众多临床治疗决策发生了根本的观念性改变。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传统医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上述循证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其优缺点有所扬弃,在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的方法论,尤其是注重实证,以临床证据为行动依据,注重依靠证据评价解决实际临床问题。但目前神经外科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中的循证医学教学内容相对缺乏,神经外科学特别是近年来涉及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和肿瘤学的理论与技术日新月异,许多治疗方法、方案大量出现,所以出现文献报道结果不一甚至相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学依靠教师个人临床经验积累、观点缺乏共识甚至矛盾等,较易令学生重主观,重师承,轻客观,轻实证,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因此,在神经外科问题为基础的教学计划过程中,引入循证医学教学模式,通过对文献进行二次加工并综合分析,最后获得合理的循证医学结论,可有效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结论,据此指导神经外科临床实践,对神经外科临床教学大有裨益。
2结合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的循证医学培训体系的内容和评价
2.1培训体系的建立及具体授课内容
循证医学相关课程培训:①循证医学课程理论授课。介绍文献检索、证据获得及评价方法;②循证医学专题讲座。Meta分析在神经外科疾病诊疗过程中的应用实例;③神经外科案例分析。重点选取脑肿瘤目前诊疗进展及治疗方案荟萃分析评价。举办循证医学杂志沙龙(Journal club):①选择相关的新发表的论著作为Journal club交流文献。文献质量由主讲教员把关,以提高学生的关注程度和讨论热情。②组织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背景材料,准备多媒体资料、幻灯片、手术录像等,提出待解决的临床问题并汇报文献。③组织提问和讨论,讨论内容多集中在文中研究方法、统计方法是否得当,文中对研究数据的解释是否合理,文中的研究结果是否有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问题为基础教学结合循证医学教学具体授课内容:由1名主讲教员和3名见习课、讨论课授课教员组成教学团队,主要由7个学时完成。具体授课内容:①选取神经肿瘤典型病例,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疾病诊断、治疗等需要解决的问题;②组织学生根据所需解决的问题通过EBM网站及其他文献检索途径,查寻最新、最佳证据;③根据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原则,以小组为单位对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进行严格评价,并结合病例具体情况,阐述自己的诊断和治疗;④指导教师进行点评和小结,最后提出临床处理方案;⑤密切观察和随访,总结临床经验,对已进行的临床实践作后效评价;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循证医学理念指导下教学的评价。问卷内容包括循证医学教学是否能够强化基础理论知识,是否有利于临床技能的掌握、扩大视野、开拓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否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以及是否赞成该教学方式等问题。
2.2教学效果的评价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00名将进入我院血管外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实习生,随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58人,采用循证医学PICOS模式的PBL法进行教学,另外42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进行教学。两组学生年龄、性别、以往成绩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选取教学经验丰富教师6人为带教老师,根据教学目的培训后带领实习生。参加研究的实习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分管病床,学习并考核相同的内容。
1.2方法
1.2.1实验分组对照组(LBL组):
(1)上完一节课后带教老师进行辅助授课(患者病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等)。
(2)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上知识,下一节课上教师带学生在病床边做病例示范讲解。
(3)组织学生针对病例的病史、体征特点、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并讨论。
(4)组织学生讨论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情况。
(5)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最终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等。
(6)血管外科实习结束后同时进行出科考试。实验组(PBL+PICOS组):即采用循证医学PICOS模式结合导向式教学法(PBL)教学,主要方法如下:
(1)上完一节课后带教老师依据PICOS模式构建临床问题。
(2)要求学生依据该临床问题进行文献检索,收集证据并汇总,在下一节课上按照PBL教学法的基本步骤进行小组讨论。
(3)把汇总出的相关文献与现有方案进行评价和比较,找出疾病的最佳证据。
(4)把当前的最佳证据应用于病患的诊断及治疗决策。
(5)对循证实践和结果进行后效评价。
(6)血管外科实习结束后同时进行出科考试。
1.2.2教学效果评估对两组学生进行同期学习内容考核,包括理论考试、病例分析。教学主观指标为学生研究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知识理解能力、文献查阅能力、文献评价能力;教学客观指标为学生对疾病的综合分析能力、临床应用能力。考试分为临床病例分析及理论两部分,每部分各50分。临床病案主要评估学生对疾病的思维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能力。理论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理论的情况,考试内容为基础与临床试题。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学生对PICOS+PBL、LBL的评价及对学习的帮助情况。
1.2.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统计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理论考试成绩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在病例分析成绩及研究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知识理解能力、文献查阅能力、文献评价能力方面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通过PICOS+PBL教学模式,对PBL、PICOS、循证医学的作用和意义更为认可,提高了学习的兴趣(P<0.05)。
二、讨论
EBM教学的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为主。注重学生们对“循证实践”各步骤的掌握和运用,考核侧重于实践能力。它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能在规定时间内讲授所有的知识点,又应该让出一定的时间比例给学生,增加学生们自学的份额和实际效果。教师要能应对“随机时间”的发生、掌控课堂的进度,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对师生的能力都是一种提升。PBL教学应用中应注意临床问题的提出、教学比重的控制、重要知识点的教授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实习的56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8人采用循证医学模式教学,对照组28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构成和平时成绩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传统的临床医学实习教学模式以临床查房、经验传授和技能操作为主要教学模式,并配以专题讲座和病例讨论。
1.2.2试验组带教老师严格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实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1)学生和老师针对具体病人提出临床问题,比如“消化性溃疡”患者发病的可能诱因,主要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等;
(2)查阅文献收集解决问题的最好研究依据;
(3)严格评价研究依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4)将研究结果用于指导具体病人的处理;
(5)经过临床实践后作出效果评价和总结。
1.2.3效果及评价采用理论测试和实践技能考核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并针对循证医学教学模式,采用问卷调查试验组学生。
1.2.4统计学方法不同教学模式间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测试成绩比较
对照组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病案分析的成绩分别为(76.2±5.7)、(75.3±6.2)和(71.8±5.3);试验组学生的这三项成绩分别为(78.4±6.3)、(88.5±7.1)和(91.2±4.5),对照组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实践技能和病案分析成绩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问卷调查结果
试验组学生对自己在消化内科实习期间自学能力、查阅文献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及对目前教学方式满意度等方面肯定率分别为85.71%、100%、78.57%、89.29%和96.43%,均高于对照组的57.14%、53.57%、53.57、50.0%和6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中医教学实践的思考与途径
2.1对中医学循证的思考
中医学与西方医学大不一样,虽然同属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学科,但是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学建立于临床经验之上,而后有理论;西方医学建立于自然科学,理论先于实践。而循证医学兴起于西方,是西方医学对其基础———自然科学的尊敬;中医学里虽有循证元素,却并未提出类似理论,是出于中医学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先验性。所以从循证医学被引入国内以来,中医学界对中医学能否循证就一直存在着争议。很多中医专家认为,循证医学就是要完全摒弃医生的个人经验而遵循所谓的经过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所获得的证据循证,因而不适合中医。相对于西医来说,中医师更加重视经验在治疗中的作用,原因是中医强调辨证论治而轻视现代检查技术,这就要求医者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另一方面,循证医学的核心是证据,但是中医领域的研究成果、文献数量有限、质量也并不高,故而容易出现无证可循的尴尬场面。这些原因让很多人认为中医根本无法循证。但是循证医学更多地是一种理念,它不仅仅是一门由知识堆积起来的学科,也不仅仅是一些技巧性的内容,而是要求医生在医疗过程中具备这样一种思维:根据医生的经验和医学文献,寻找最佳的证据,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它并没有否定经验医学,而是提高了证据的可信性。中医作为经验医学的代表,从来都是重视证据的,也就是一直都有着循证的“基因”。只是中医学所循的证,部分来自经典古籍,部分来自古时的医家医案,甚至有些属于“祖传秘方”。这些治疗方法对一些疾病也许真的存在疗效,但是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检验,所以这样的“证据”在现代社会并不具有太大的可信性。在这种状况下,中医想要适应时代生存发展,只有通过提升自己证据的“可信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前人留下的丰富素材的基础上,继往开来,不断创新,在中医的教育实践领域提出适应时代的新的循证观念和循证方案。
2.2如何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中医的教育实践
2.2.1培养中医学生的循证思维
以前的中医教育传承,大多是学徒制,经验教学远远超过了理论教学,更不用提科学研究,近几十年来,随着各省成立中医学院,中医教育进入了正规教育的时代。但是由于这种教育并没有考虑到中医的特殊性,导致我国这些年来培养的中医药人才专业水平普遍不高,中医行业也青黄不接。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是高素质的临床医生、最佳的研究证据、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患者的参与这四大要素构成。如果培养不出一批具有循证思维的高素质中医师,那么我们将永远在中医学循证之路上原地踏步。我国循证医学的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很多医学院校的循证教育还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与学期末考试的阶段,这导致很多医学生的循证观念还只是简单的文字概念,而并没有形成一种思维模式,更不用说与临床相结合。循证医学并非一门知识性的学科,它的教学必须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循证思维的中医生。教学不必局限在课堂,而应该拓展到临床上,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的说,可以在学生完成基本的教材学习后,通过见习的方式学习临床医生如何在治疗过程中融入循证思维,也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对某些文献做出“循证价值”的评价,这样更能训练学生的循证思维。
①随访时间有限,最长随访终止时间为18个月,而脑瘫及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多在儿童期出现,是否减轻早产儿远期神经预后需随访更长时限,结果可能更有意义;
②在临床应用中,已经发现硫酸镁治疗组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如面色潮红、恶心、头痛、乏力和视物模糊、低血压、心动过速等,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明显增多,因此探索最小有效治疗剂量尤为重要;
③忽略了不同早产原因对硫酸镁发挥胎儿神经保护作用的影响,部分临床研究以子痫前期作为硫酸镁用药指征,部分以早产/胎膜早破作为用药指征;
④未按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分层进行亚组分析,无法明确哪个孕周使用硫酸镁可以达到其神经保护作用的最大化;
⑤目前随机对照研究均将脑瘫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但未对脑瘫的类型、定义及严重程度等做出评估和细化。
2产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
EPO不仅在肾脏中表达,并有改善贫血的作用,近年来发现,EPO及其受体在脑组织中也均有低水平的表达,并在脑缺氧或者脑损伤后表达增加,可能对神经系统发育有重要作用。对多种神经系统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显示,EPO对发育期脑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2.1EPO神经保护机制
EPO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是多靶点的,主要包括:
①促进抗凋亡基因表达和促凋亡基因的下调,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②血管新生有利于脑保护和脑损伤后的功能恢复,促血管新生是EPO发挥脑保护的又一作用靶点;
③EPO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以及向损伤区域迁移,并能促进向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
④EPO的抗炎作用能降低炎症细胞浸润及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对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2.2EPO用于早产儿的安全性
早产儿应用EPO预防贫血的剂量一般是每次250~500U/kg,每周3次,疗程6周,未增加早产儿惊厥、出血、凝血或死亡的风险性。但早期的动物实验显示,只有应用大剂量的EPO才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美国一项早产儿应用不同剂量EPO(500U/kg、1000U/kg和2500U/kg,共3次静脉注射)的研究显示,大剂量EPO无明显不良反应。德国的研究也证实早产儿应用大剂量EPO(3000U/kg,共3次静脉注射)是安全的。提示大剂量应用EPO防治早产儿脑病是可行的。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是与胎龄高度相关的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增生致盲性的常见疾病,鉴于,EPO具有促进血管增生的作用,有研究提出EPO可能导致ROP发生风险增加。目前有关EPO与ROP的关系仍然没有明确的结论。新近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EPO有增加ROP的风险。由于EPO对ROP的影响尚无确切的结论,因此用EPO防治早产儿脑病尤其是应用大剂量EPO时要特别注意眼底的检查。此外,EPO可引起红细胞增生、高血压、血液粘滞度增加等潜在不良反应。虽然新生儿应用EPO尚未见促使血液粘滞度增加导致栓塞的道,但已有应用EPO导致新生儿高血压的个案报道。因此早产儿大剂量应用EPO时应监测血压、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血粘度等。
2.3临床疗效
对预防性给予EPO治疗贫血的早产儿临床随访发现,EPO早期干预可以改善早产儿认知功能,并发现早产儿的智能发育指数与应用EPO的累积剂量相关。德国的一项长期回顾性研究证实,EPO能改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神经发育,在学龄期进行的整体发育评估和心理发育测评中均显示,EPO干预的极低体质量早产儿优于非EPO干预组,而且发现EPO对颅内出血的极低体质量早产儿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提示EPO对高危早产儿脑病有防治作用。2014年的meta分析显示,EPO可显著提高早产儿18~22月龄时的MDI(weightedmeandifference,加权均数差WHD=7.77,95%CI:3.49~12.06,P=0.0004)及PDI得分(WHD=3.85,95%CI0.62~0.79,P=0.02),但在改善脑瘫、视力受损、听力受损方面无明显作用。同年另一项meta分析显示,EP0治疗组神经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显著降低(RR=0.77,95%CI:0.60~0.99),死亡率、脑瘫发生率、听力损伤、视觉障碍及MDI和PDI评分没有显著差异。2个meta分析所纳入的文献均只有2篇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纳入的文献大多样本量小,剂量差别大,没有对胎龄或体质量进行分层分析,主要观察结果不一致,对观察结果的评价指标不一致。因此上述meta分析结果并不能证实EPO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效果。且上述meta分析均未纳入最新的一项针对出生体质量<1250g的早产儿的RCT。该项研究提示,生后48h给予EPO(400U/kg,每周3次,至纠正胎龄34周)能够显著改善早产儿纠正胎龄18~22月龄时的认知功能。瑞典的一项以大剂量EPO(3000U/kg,共3次)预防早产儿脑损伤RCT研究中期结果显示,EPO治疗组早产儿MRI脑白质损伤评分降低、脑室周围白质损伤和灰质损伤减轻,提供了EPO脑保护的影像学证据。
根据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模式,拟定各项流程,包括:各种物品的清洗、杀菌、消毒;无菌物品的管理;物品表面与手的卫生学监测;医务工作人员防护等。
1.2纳入标准
参照卫生部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定医院感染发病率,全部病患诊治前均非感染性疾病调查工作人员。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第三版第一分册的规范执行监测采样。
1.3统计学处理
所获数据使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卡方检验研究两样本构成比,以P<0.05为结果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病患感染出现情况
感染控制流程推广前手术病患感染84例(6.4%),推广后手术病患感染75例(4.7%)。
2.2环境卫生
感染控制流程推广前后手术室环境卫生监测状况,循证医学是由加拿大的Sacktt教授于1992年正式提出的,它是遵照医学证据进行决策的方法。目前,控制医院感染、降低感染发生率,是手术室的一项重点工作,它即向患者显示了本医院的医疗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医院管理的水平。手术室是外科对患者进行抢救和手术治疗的场所,是防控医院感染的重点。建立科学的管理流程,是手术质量管理的关键,手术室感染控制措施已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而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流程,强调实用性与可操作性,需要对其效果予以系统性的评价,使得医院感染工作简捷与有序,且更靠近临床。现代流程管理的核心为规范性、建立点到点的优秀业务流程,采用以不断增加组织业务水平为目标的系统性措施,由此主张质量并非检验出来的,而是在执行流程中创造出来的。因此,建立手术室感染控管理各项流程,使得每步流程得到高度科学化与规范化的执行,以取得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表1中,运用循证医学的实验组患者的感染率由之前的6.4%下降到4.7%(P<0.05),表明循证医学对于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率的控制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减少了由于感染所造成的巨大的经济损失。长期使用光谱抗生素容易使菌群生态环境失衡,使用抗生素的量越多,越易导致细菌波动,且更易引起抗菌菌株与致病性菌株的定植。空气污染是最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空气不流通、温湿度过高都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有利条件。这样一来无疑会对人体的呼吸道环境造成影响,更容易使人感染。因此,本院特意安装了空气消毒机,可于动态环境下对空气进行消毒,使空气质量满足卫生标准。手、空气等均达到了卫生监测标准,较实施感染控制之前有了明显提升(P<0.05)。通过对各环节的有力控制,使医院感染率下降,对医院感染治疗费用的节约是有利的。目前,我国乙肝总感染率超过60%,HBV携带者超过3亿人,艾滋病也我国呈现出迅猛增长趋势,1981年至1993年美国发现的30万艾滋病患者中,高达60%以上是医护人员,因此,必须重视我国医院存在的职业暴露危险,提前予以防护,严格规范具有隐蔽威胁的行为,且构造职业暴露的控制路径,对医护工作人员预防职业威胁的能力予以有效提升。
2通过典型病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病例教学是临床实习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而循证医学的初衷也是为了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对于典型的病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查阅文献,结合本科室的特点,提出诊断及最佳治疗方案。比如因颈椎病就诊的患者,教师先带领学生对患者查体,阅读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由此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患者的颈椎病分型是什么?适宜采取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如需手术治疗,前路手术还是后路手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大都比较积极,通过采用此种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部分学生钻研的深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比如有学生竟然将“k-line”理论引入颈椎前路还是后路手术的讨论中。循证医学教学极大提高了实习生对手术的兴趣,本批学生上手术的积极性及出科后自愿报考骨科的比例都较之前有明显升高。
2实现最优化
医学行为的最优化包括决策的最优化和决策者自身素质的最优化.循证医学以科学研究的最佳结果为证据,以实现临床诊疗决策最优化为其目的,这等同于追求卓越的道德需求.实践循证医学可在有限的时间内,使临床医生迅速掌握当前专业研究最新进展,及时发现和纠正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循证医学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水平,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医疗单位、每位医生都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达到一个共同的水准创造了条件,这也是当代医学道德进步即实现当代医学道德本质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10].开展循证医学可使临床医生发挥出求知的积极性,由获取知识转变为探究知识和创造知识,由阶段性受教育者自觉转变为追寻终身教育,提高和维系其专业素质,实现职业行为的最优化.
3生命伦理学观念下的循证医学教育
3.1教学目的
在生命伦理学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期间的循证医学教育,使带教者和实习医师进一步明确临床实践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专业素质与道德观念的关系,现代医学的辩证思维方法等.促使医学生在开始面对现实病例之初,就能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运用进行循证分析和伦理思考,并让这种分析和思考逐渐形成思维定式,内化为医德素质,为日后在工作中合理应用医疗资源,善待病人,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赢得社会信任打好基础.
3.2教学方法
3.2.1师资培训在既往循证医学教学的基础上,首先组织教师重点学习“尊重(自主)、不伤害、行善和公正”这四条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因为基本原则是构建医学道德规范的最根本、最一般的道德根据,被视作评估医疗行为的基本伦理规则.围绕着这四条原则诠释开展循证医学和循证医学教学的意义,力求删繁就简地让带教者和受教者共同参悟循证医学的伦理含义.3.2.2岗前讲座在实习医师进入临床的岗前教育中加入“循证医学及其伦理观”等专题讲座,使其在入科之初就植入“循证实习”的理念.3.2.3联系实际以课堂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学对增进技能几乎没有作用[8].岗前讲座只限于基本概念的复习或强化,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由有经验的老师指导反复操作.通常采用PBL或病床边随机教学模式,由带教老师或实习医师提出问题,首先阐明问题的性质、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合理的方法,即伦理需求,使学生感到与以往的教学方式不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共同分析问题后,寻找解决问题的信息资料,并按证据的等级给予筛选评价,然后结合临床问题制定诊疗方案.3.2.4网络查询查询信息的第一步是在老师指导下,登陆院内局域网的西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康健)或中文医学期刊检索系统(清华同方).两套检索系统均为集文献检索、知识评价、全文揭示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医学文献知识情报服务平台,且内设循证医学专版.如欲扩大搜寻范围,则通过Internet网链接Cocbrane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EmGbase数据库或其他循证医学网站.同一条检索主题词常能获取多个结果,教会学生识别和选择是保障信息质量关键.
3.3教学效果
为了解实习医师对伦理学和循证医学的认知现状和教学效果,我们曾针对性做了调查,158份学生答卷结果见表1.在我院实习的本科实习医师来自青岛大学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潍坊医学院和泰山医学院等,普遍综合素质好,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坚实,英语水平较高,接受能力强,对所学知识有清晰的辨别能力.从调查表和课后交流可知,他们对这种内容和形式的教学感到新奇而充满兴趣,给予较高的评价.在意见栏中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将两门内容生涩的课结合起来,形式新颖且易懂实用,受启发,有意义.个别学生毕业工作后还表示,该课是实习期间最好的课.教师的主要反映为“应从实验性教学上升为普及性教学,可提升教学医院的水平”,但也提出“因无大纲要求,随意性较大,对教师要求较高。
3.4教学调整
近年来面对择业、考研等竞争,实习医师自主意识均较强,学业上多有偏重,对自认为重复性培训和低水平的讲座常采取抵制态度.如何让他们对看起来“与专业无关”的课程感兴趣,教师的态度和方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将循证医学和医学伦理学的核心内容进行逻辑链接,并阐明其不可或缺的临床作用是本项教学的特征.一个拔新领异的讲坛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其求知欲.多学科交叉尤其是医疗和伦理并重是现代医学的特征,也是临床教学的难点,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水平.教学中多采用对医疗措施提出针对性循证依据和伦理问题共同讨论,力求使实习医师在互动中不断地感悟,逐渐养成循证思维的习惯.也需要经常性检查和督促实习医师的循证实践,必要时作为实习考核内容之一,在一定的压力下强化其职业的责任感,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2采用可视化图形操作分析技术
可视化分析技术能够整合各式不同的数据来源或数据仓储系统,利用MicrosoftSQLServerAnalysisServices构建多维结构数据库(Cube),而后存取、分析商业数据,通过鼠标的拖、拉、点、选,操作各种维度与量值,迅速产生各式的分析图表与统计结果。可视化的图形操作能为用户迅速提供决策报表与在线分析处理(OLAP)等重要分析功能。运用专业工具所提供的报表(Reports)、实时查询(AD-HocQuery)、联机分析处理(OLAP)等重要商业智能的强大分析功能,使医院获得最全面、迅速的数据洞悉能力。具体功能如下:
(1)表定制及报表的整合,在报表灵活性和报表开发易用性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其报表是通过图形界面下的鼠标拖拽操作来直观的完成的,无须编写任何脚本或者代码,即可实现复杂格式的报表。
本组研究对象都为我院2009年1月~2011年7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14例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患儿,其中男78例,女36例,年龄4个月~7岁,平均年龄3.4岁。发热最高温度为39.8℃,最低38℃,平均温度为38.6℃。所有患儿都排除合并其它疾病。将114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按常规医学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包括观察病情及对症处理等。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护理人员要认真学习并掌握循证护理实践程序的实施步骤,根据患儿疾病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查询,以求实证,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估,确定最佳护理方案。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5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循证医学护理实践
2.1循证支持
通过查阅文献及召开护患座谈会,及患者满意度调查,收集分析家属反馈的意见,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退热药在服药后30分钟,体温下降的非常不理想,家属非常不满意。(2)护士在给患儿测体温时,通常采用测量肛温,对患儿休息会有打扰,不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需要解决的问题:(1)腋温与肛温的差异有多少;(3)对于有感染患儿的发热,选用哪种降温措施是最佳的;(3)应用降温措施后多久才能起效。
2.2医学护理干预
1.研究对象辽宁医学院2009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74名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班级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2组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再按每4~5人分组,2组的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
2.研究方法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式(Lecture-BasedLearning,LBL):带教老师在带领学生查看病人前首先进行理论课知识要点回顾,然后教师以查房的形式带学生到病床边进行病史询问、专科检查,回到教室后进行辅助检查分析、病例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实验组学生采用循证医学与PBL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实习学生进入血液科后首先进行循证医学模式的培训,内容包括循证医学的概念和重要意义,如何利用医院图书馆资源进行医学文献检索,掌握最新医学研究进展,寻找最佳临床证据做出临床决策。(2)实验组带教老师将提前准备典型病例及依据PBL教学模式设计相应的问题,在学生正式下临床前发放给学生,学生复习相关理论知识,查阅文献资料和最新进展。每组学生均进行病史询问,专科查体,辅助检查阅读,做出诊断并给出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策略。每组由一位学生发言汇报,带教老师听完汇报对每一组进行点评,对本病例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3)实习结束后立即对2组学生的血液科基本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和病历书写等进行考试,然后发放调查问卷。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考试成绩2组学生在血液科基本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等考试成绩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历书写成绩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调查问卷结果实验组中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在临床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2。
三、讨论
PBL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而言的,PBL与LBL在教学设计理念、实施方式以及教学绩效评估等方面均有着本质区别[2]。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创立了PBL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学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小组教学法,教师在学生每次临床实习课前提前给出问题,鼓励学生查找资料、自主探究,并通过相互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临床医学中,PBL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特点是以问题为基础、病例为先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重能力培养代替知识传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PBL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发挥“问题”对学习的指导作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开发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至90年代后,PBL教学模式被欧美等国家的医学院广泛采用,我国目前也有部分院校开始在某些医学课程的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
循证医学即遵循证据的医学,提供证据和应用证据是其主要研究内容。循证医学作为一种先进的医学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使这种先进的医学模式在我国广泛开展,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将循证医学思维尽快地引入临床教学中。但是在实际的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讲明以下观点:EBM提供的证据随着科研水平、临床试验、药物研发、检查手段等的提高而不断地更新、发展。今天的最佳科学证据也许明天会被证明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只有不断地保持知识更新,并结合临床实践,才是真正的循证医学。
总之,EBM模式就是一种终身学习的临床医学教育模式,这就要求医学生在毕业以后仍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以获取最新医学知识,解决临床中的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循证医学和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实验组学生血液科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尤其是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在临床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循证医学和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有以下优势:
1.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传统的经验医学强调医师的个体经验,而循证医学则要求医师将个体经验与最佳科学依据结合起来做出决策。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目标是知识经验型人才,而循证医学和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创新开拓型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