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7:45: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跳舞专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跳舞专业论文

篇1

(二)学生对具备高素质综合能力的要求认知在能力提升方面,学生希望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思维及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校企联合教学方面有所侧重,加强实践性教学,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给学生提供上岗实践锻炼以及与企业近距离接触的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及课外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校内实习实训设施应满足“2+1”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在知识学习方面,2+1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物业管理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知识都比较扎实,特别是将企业的需求以及考证课都纳入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觉得专业实践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这就对校企合作中的具体人才培养和顶岗实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今后工作帮助比较大的除了所学的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之外,学生更为看重实景的现场教学以及实践性教学,所以当前建立校内物业管理实训室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没有先进的教学管理设施设备的支持,也无法进行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校内实训室的建立将会对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起到极大的帮助和推动作用。

(四)搭建考证平台,提供就业保障在毕业生证书要求方面,学生都希望多证在手,这样就多一份就业的竞争力。绝大多数学生希望能够拿到物业管理人员从业资格证书,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应当拿到物业企业部门经理从业资格证书。我校已在此方面与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培训中心共建了“陕西警官职业学院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报名点”,搭建考证平台,为学生提供报名考试以及考前培训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证书获取率。物业管理专业在校学习时间安排符合2+1模式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需求。两年的时间在校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专业核心知识,一年的时间到企业顶岗、轮岗实习,这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也符合学生的专业认知规律。在物业管理员从业资格证书考试时间安排方面,学生的三门考证课已经学完,安排在第三学期也比较适宜。这样在顶岗实习前学生就能拿到物业管理从业资格证书,在第四学期或者顶岗实习期间,可以考取物业部门经理从业资格证书。

二、结语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基本上掌握了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对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了解到当前学生的求职就业心态。为推动和改善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我们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校企双方精诚合作、互利共赢基于相互信任的基础至上,积极推进校企联合办学,多参加实践性活动,通过到物业公司进行参观、调研、现场教学、交流,边学习边进行实训,适当地在教学中让学生去企业实地操作以加强其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的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实训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锻炼,不断提升自己,从而让学生学以致用,实现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协调发展。

(二)搭建平台,信息共享高职院校要积极与物业管理企业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及时了解物业管理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加强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做好就业人才信息平台工作。坚持以学生的从业工作能力为主线,通过顶岗实习或者轮岗制度提供合理的岗位,了解各部门工作方式和方法,做好桥梁和中介的纽带作用。

篇2

我放假在家想练练毛笔字,于是我们一起出去逛街时,她说,你那个2B的毛笔要不要买一支;

我给她听王力宏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她问,歌词“有了你什么都不差”里面那个“你”是不是指钱?

我教她打字,她给我发信息说能不能拍个照片就能把字放进word里,打字太麻烦了。

她因为工作需要,读完大专又读本科,跟我炫耀,她是带薪读本科,然后等我放假回家帮她写毕业论文;

我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放假回家要给幼教专业的某人写论文,还被逼着看幼教专业的课本;

威逼利诱我给她写论文,如果我不写论文她就不买肉给我吃。

小时候,她规定我每天都要练字,大年三十儿也不例外,但是周末从来没有补习班,总是带着我去郊外;

她去挑荠菜,几次蹲下站起就累得不行嚷嚷着要回去,却还四处寻找,嘴里喊:我累啦,要回家啦,回家吧……哎呦,你看看,这边好大一棵啊……

晚上我跟着视频学跳舞,她就贱贱地在我面前飘来飘去,还说是在饭后散步;

突发奇想要跟我学复古爵士舞,然后就变成了机械舞,被她说成是擦玻璃和爬绳子;

自己发明机械舞动作然后教我5岁的妹妹爬绳子,妹妹对虚无的动作和想象中的绳子表示不能接受和理解,我个人觉得妹妹会得妄想症和精神分裂;

跟我一起跳健美操时自己创新偷懒动作,让我无力吐槽;

我学跳sorry sorry时,她在旁边看了半天,说,这个舞蹈编得不错;

她让我教她跳骑马舞,每天都教,一个寒假,还是不会。

有天她突然抱着几张卷起的凉席嚷嚷着要洗要洗,然后就又过了N天,之后某天终于打算实施行动,还一脸无辜地跟我说,这几张席子去年夏天也没有洗;

她进厨房,总是忘记掉要干什么,还总是会顺路进来我房间陈述一下这个事实;

她把盒装牛奶直接放在煤气灶上加热,牛奶盒膨胀到爆破,她还忘了这事,问我:什么东西活过来了;

晚上煮粥时把不锈钢饭架子一起放进高压锅蒸了,其实什么东西也没有放,但是这样她就可以不用洗架子了,第二天晚上我问她你还蒸架子么,不蒸我就把它洗了,她说你不洗我就继续蒸它;

她煮的白木耳都被吃光了,然后在洗碗的时候自言自语:都吃完了,这么好吃,我是怎么煮出来的?

我读大学,她就等我放假回家教她大学生流行词汇和新潮事物,比如龚琳娜和鸟叔的新歌;

回家的时候发现5岁的妹妹被她教得开始说脚脚、猪猪等各种卖萌叠词,小孩子本来就口齿不清,害得我把猪猪听成了蜘蛛;

她觉得龚琳娜的《金箍棒》好听,一边听一边笑抽抽,想跟着唱,结果发现自己连歌词都读不清楚,于是放弃;

她听了《High歌》后第一天晚上让我放了N遍,然后第二天早晨起来跟我说昨晚睡觉时脑子里一直都是“mountain top”;

篇3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拉丁舞蹈;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日趋丰富,在以前单一的田径类、球类教学基础上增加了拉丁舞、健身操等项目,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起来。拉丁舞包括伦巴(Rumba)、恰恰恰(ChaChaCha)、牛仔(Jive)、桑巴(Samba)、斗牛PasoDoble)五个种舞,属于体育舞蹈的组成部分之一(体育舞蹈由拉丁舞和摩登舞两部分组成)。是从20世纪80年代由国外引进到我国,并在我国迅速发展。首先是一些专业院校开设了此类专业,然后是一些普通高校也陆续开设了体育舞蹈课。1997年,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把体育舞蹈列入体育必修课程之一,在全国普通高校试行”。

一、以拉丁舞为主的教学内容定位

笔者调查了部分开设体育舞蹈公共课的高校,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他们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各有侧重。比如,北京大学的体育舞蹈公共课,第一个学期在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体育舞蹈概况、基本知识、技法、社交舞会与礼仪、学习的价值与意义等。

在实践部分学习摩登舞的华尔兹舞、拉丁舞的伦巴舞等的基础动作、基础步型、初级套路组合;学习发展身体素质(腿部力量、平衡、柔韧、协调)的内容。第二个学期讲授舞蹈风格、特点与舞蹈技术;讲解体育舞蹈的基本规则和裁判知识。在实践部分学习摩登舞的探戈舞、拉丁舞的恰恰恰舞、牛仔舞,以及进行形体与发展身体素质的训练圆。西安科技大学开设体育舞蹈公共课也是两个学期。第一学期为初级班,第二学期为提高班,各32个学时,但是具体教学内容与前者有很多不同。他们在拉丁舞方面是以牛仔舞为主,在交谊舞方面是以维也纳华尔兹和布鲁斯为主,主要讲授基本舞步型和单人组合套路,配合芭蕾舞手位和脚位。嘲从其他高校的课程大纲也都看出各校的教学内容并未统一。

笔者所在学校的体育舞蹈公共课在教学内容上,选择了以拉丁舞为主的定位。拉丁舞的风格特点是:活泼、欢快、诙谐、幽默等。摩登舞的风格特点是:稳重、高雅、抒情等。从风格特点看,拉丁舞比较适合2O岁左右的年轻人,大学生们更喜欢拉丁舞。其次,摩登舞对舞程线要求极其严格,需要较大的教室和较少的人数;拉丁舞每人有一米见方场地就能跳舞。所以拉丁舞更适合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课。再次,摩登舞必须是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的双人舞,而拉丁舞既可以男生和女生跳,也可以女生和女生跳,还可以单人跳,灵活多变。而选择体育舞蹈课的女生普遍多于男生,男女比例失调,正好符合拉丁舞灵活多变的特点。第四,大一的新生如果一上来就安排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共舞,教学实践中体会是,绝大多数学生身体僵硬,两人都低着头看自己的脚,有些不好意思,有些尴尬。而拉丁舞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自己练习,一遍遍地重复。从生理的角度男生模仿动作的能力往往比女生慢,他们可以对着镜子一遍一遍地重复属于自己的那一两个八拍的动作。

在舞种的选择与安排上,笔者在教学中尝试采取把拉丁舞中的恰恰恰作为第一个舞蹈训练,这是因为恰恰恰欢快活泼,音乐旋律快,容易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愿望。若按常规的教学顺序是把伦巴舞放在第一个,目的是学舞先练基本功,因为伦巴舞是拉丁舞五种舞蹈的基础。以前也曾尝试过,结果学生们长时间进入不了舞蹈状态,有些学生尤其是男生会中途而退。因为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们在迈进校门之前,没有接触或很少接触过拉丁舞,对于他们来说拉丁舞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基本上是一切从零开始。2O岁以后的身体一开始就训练基本功会让他们感受不到拉丁舞的乐趣,学生们的真正兴趣是“要跳舞”,要享受跳舞的乐趣。普通高校的拉丁舞课首先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把他们引上喜爱之路。因此,前期拉丁舞课的重点应放在“跳舞”上,不管胳膊腿儿是否伸直了,也不管姿势摆的是否标准到位了,先跳起来,在以后的课程中再逐渐加入基本功。圈在内容上,除了教授各种舞蹈基本技术、讲解基本知识外,笔者还注重以下几方面知识的传授:第一、乐理知识的传授。舞蹈和音乐是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听不懂音乐根本无法跳好舞蹈。第二、提高舞蹈艺术欣赏水平。拉丁舞不能简单看成是一项肢体运动,而是一种文化,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的重要内容。第三、了解拉丁舞竞赛知识和规则。拉丁舞是竞技体育的一部分,了解竞赛知识有两个作用:一是看比赛时能更好地欣赏比赛,看得明白;二是有比赛机会时能用上。第四、教会学生舞会礼仪、礼节、礼貌和服装化妆的基本知识。第五、从拉丁舞蹈角度教给学生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和气质品德知识。旧在时间的选择上,普通高校的体育课每个学期约有32学时左右,有的学校安排一个学年,有的学校只安排—个学期。笔者认为安排两个学期是最理想的,第一学期是初级班,第二学期相应巩固提高,更有利于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如果只安排一个学期,多数学生刚刚入门课程就结束了,根本形成不了肌肉记忆。

二、拉丁舞课教学方法的运用

1.教拉丁舞意在传授一种文化。拉丁舞不只是技术、技巧,更重要的它是一种文化,从文化的高度来诠释拉丁舞,这样一开始就会把拉丁舞放在较高的大学课堂的平台上,有区别于社会上一些商业教舞者,避免只教技术不教文化、只带领学生跳舞不传授理论知识的现象发生。让学生了解不同舞蹈的风格特点,同一舞蹈在不同音乐伴奏下所要表现的情感和思想。比如说,恰恰恰表现的是两个年轻人在一起戏耍,活泼而欢快;伦巴则表达了人浪漫而抒情的一面;牛仔舞表现的是人诙谐幽默的一面,等等。通过这些知识的传授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从而改变单一的模仿。让学生懂得虽然我们只是业余的,虽然我们没有专业的跳得好,但我们是有文化、有素质的大学生,有能力把拉丁舞蹈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来。甚至可以把舞蹈课堂从一定程上转变成了解拉美文化的一种途径,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感受舞蹈的本身,从而使单一的舞蹈教育变成即健体又开拓知识的多元化教学。

2.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在教授个新的动作时,先把这个动作完整的演示一遍,让学生对这个动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再放慢速度分解示范,从正面、背面、两个侧面进行示范,示范、边讲解、边让学生跟着跳,一般重复20遍~30遍后,大部分学生即可基本掌握该动作。然后,教师重点观察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统一进行纠正,并示范正确动作,再让学生练习直至正确动作稳定为止。最后才是双人合作练习。

3.适应舞蹈需要的准备活动。拉丁舞课准备活动可以选择节奏感强的、容易使学生兴奋的音乐,教师带领大家踏着节拍跳基本舞步。实践说明,这样的准备活动更容易让学生的身体和神经系统快速兴奋起来,可以有效地减少肌肉的粘滞性,加快收缩速度,起到良好的作用。

4.基本技术和铜牌套路相结合。基本功是拉丁舞的根基,练舞不练功,终生一场空。我国已经获得赛冠军的选手去英国拜大师学习,大师还是教基本技术,可见基本技术的重要性。教学中要结合套路教学和练习,重点落在基本技术学习上。我们认为铜牌套路是全世界顶级专家们集大成的结果之一,初学者学习应从铜牌套路起始,符合人们学习体育舞蹈的生理和心理规律。对高年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当年凡是追求花样的学生现在基本上都已经忘记,而踏实练基本技术的学生现在还能跳得很好。

5.充分利用有效手段和工具。多媒体是一种“认知工具”,学生可以通过它欣赏到高水平的体育舞蹈表演和比赛,激发他们要求学习和进步的欲望、感受到比赛或表演的现场气氛、直观地看到选手和演员穿的舞蹈服装,从服装上区分拉丁舞、摩登舞、交谊舞。不仅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信息量,而且可以反复观看学习。有条件时,可采取摄像技术,把教师或学生的舞蹈动作摄下来,反复播放或慢速播放,重点观看动作细节。镜子是学习舞蹈的传统工具,充分利用这个传统工具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

6注重音乐的讲解,用好音乐。拉丁舞在教学中音乐和舞步始终同时进行。一般情况下舞步教会以后就要带领学生辨析音乐节奏,舞蹈动作必须和音乐节奏相吻合。训练学生听音乐的节奏和内涵,是课堂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初学时还会有一个现象:慢动作技术能跳出来,一旦要跟音乐一起跳时就跳不出来了。这是因为只有重复达到一定次数,才会产生肌肉记忆。慢动作跳舞时是边想边跳,跟音乐时没有大脑思考的时间,技术要领就做不出来了。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先慢速做1O遍,再中速做10遍,最后跟音乐l0遍。如果3次跳得都一样说明已经产生了肌肉记忆。

7.两支舞交叉教学的方法。所谓交叉教法就是,当学生第一支舞掌握了最简单的组合后,便交叉教授第二支舞。这样做可使学生每次课自始至终保持高度的兴趣。比如从欢快活泼的恰恰恰转到缓慢抒情的伦巴让人感觉很舒服,再从伦巴转到恰恰恰让人感觉很痛快。

8.创建学习合作小组。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以8人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学得快的带领学得慢的,跳得好帮助跳得差的,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在合作过程中,帮人者和学习者都能积极主动发挥创造性思维。

篇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日趋丰富,在以前单一的田径类、球类教学基础上增加了拉丁舞、健身操等项目,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起来。拉丁舞包括伦巴(Rumba)、恰恰恰(ChaChaCha)、牛仔(Jive)、桑巴(Samba)、斗牛PasoDoble)五个种舞,属于体育舞蹈的组成部分之一(体育舞蹈由拉丁舞和摩登舞两部分组成)。是从20世纪80年代由国外引进到我国,并在我国迅速发展。首先是一些专业院校开设了此类专业,然后是一些普通高校也陆续开设了体育舞蹈课。1997年,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把体育舞蹈列入体育必修课程之一,在全国普通高校试行”。

一、以拉丁舞为主的教学内容定位

笔者调查了部分开设体育舞蹈公共课的高校,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他们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各有侧重。比如,北京大学的体育舞蹈公共课,第一个学期在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体育舞蹈概况、基本知识、技法、社交舞会与礼仪、学习的价值与意义等。

在实践部分学习摩登舞的华尔兹舞、拉丁舞的伦巴舞等的基础动作、基础步型、初级套路组合;学习发展身体素质(腿部力量、平衡、柔韧、协调)的内容。第二个学期讲授舞蹈风格、特点与舞蹈技术;讲解体育舞蹈的基本规则和裁判知识。在实践部分学习摩登舞的探戈舞、拉丁舞的恰恰恰舞、牛仔舞,以及进行形体与发展身体素质的训练圆。西安科技大学开设体育舞蹈公共课也是两个学期。第一学期为初级班,第二学期为提高班,各32个学时,但是具体教学内容与前者有很多不同。他们在拉丁舞方面是以牛仔舞为主,在交谊舞方面是以维也纳华尔兹和布鲁斯为主,主要讲授基本舞步型和单人组合套路,配合芭蕾舞手位和脚位。嘲从其他高校的课程大纲也都看出各校的教学内容并未统一。

笔者所在学校的体育舞蹈公共课在教学内容上,选择了以拉丁舞为主的定位。拉丁舞的风格特点是:活泼、欢快、诙谐、幽默等。摩登舞的风格特点是:稳重、高雅、抒情等。从风格特点看,拉丁舞比较适合2O岁左右的年轻人,大学生们更喜欢拉丁舞。其次,摩登舞对舞程线要求极其严格,需要较大的教室和较少的人数;拉丁舞每人有一米见方场地就能跳舞。所以拉丁舞更适合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课。再次,摩登舞必须是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的双人舞,而拉丁舞既可以男生和女生跳,也可以女生和女生跳,还可以单人跳,灵活多变。而选择体育舞蹈课的女生普遍多于男生,男女比例失调,正好符合拉丁舞灵活多变的特点。第四,大一的新生如果一上来就安排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共舞,教学实践中体会是,绝大多数学生身体僵硬,两人都低着头看自己的脚,有些不好意思,有些尴尬。而拉丁舞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自己练习,一遍遍地重复。从生理的角度男生模仿动作的能力往往比女生慢,他们可以对着镜子一遍一遍地重复属于自己的那一两个八拍的动作。

在舞种的选择与安排上,笔者在教学中尝试采取把拉丁舞中的恰恰恰作为第一个舞蹈训练,这是因为恰恰恰欢快活泼,音乐旋律快,容易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愿望。若按常规的教学顺序是把伦巴舞放在第一个,目的是学舞先练基本功,因为伦巴舞是拉丁舞五种舞蹈的基础。以前也曾尝试过,结果学生们长时间进入不了舞蹈状态,有些学生尤其是男生会中途而退。因为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们在迈进校门之前,没有接触或很少接触过拉丁舞,对于他们来说拉丁舞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基本上是一切从零开始。2O岁以后的身体一开始就训练基本功会让他们感受不到拉丁舞的乐趣,学生们的真正兴趣是“要跳舞”,要享受跳舞的乐趣。普通高校的拉丁舞课首先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把他们引上喜爱之路。因此,前期拉丁舞课的重点应放在“跳舞”上,不管胳膊腿儿是否伸直了,也不管姿势摆的是否标准到位了,先跳起来,在以后的课程中再逐渐加入基本功。圈在内容上,除了教授各种舞蹈基本技术、讲解基本知识外,笔者还注重以下几方面知识的传授:第一、乐理知识的传授。舞蹈和音乐是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听不懂音乐根本无法跳好舞蹈。第二、提高舞蹈艺术欣赏水平。拉丁舞不能简单看成是一项肢体运动,而是一种文化,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的重要内容。第三、了解拉丁舞竞赛知识和规则。拉丁舞是竞技体育的一部分,了解竞赛知识有两个作用:一是看比赛时能更好地欣赏比赛,看得明白;二是有比赛机会时能用上。第四、教会学生舞会礼仪、礼节、礼貌和服装化妆的基本知识。第五、从拉丁舞蹈角度教给学生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和气质品德知识。旧在时间的选择上,普通高校的体育课每个学期约有32学时左右,有的学校安排一个学年,有的学校只安排—个学期。笔者认为安排两个学期是最理想的,第一学期是初级班,第二学期相应巩固提高,更有利于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如果只安排一个学期,多数学生刚刚入门课程就结束了,根本形成不了肌肉记忆。

二、拉丁舞课教学方法的运用

1.教拉丁舞意在传授一种文化。拉丁舞不只是技术、技巧,更重要的它是一种文化,从文化的高度来诠释拉丁舞,这样一开始就会把拉丁舞放在较高的大学课堂的平台上,有区别于社会上一些商业教舞者,避免只教技术不教文化、只带领学生跳舞不传授理论知识的现象发生。让学生了解不同舞蹈的风格特点,同一舞蹈在不同音乐伴奏下所要表现的情感和思想。比如说,恰恰恰表现的是两个年轻人在一起戏耍,活泼而欢快;伦巴则表达了人浪漫而抒情的一面;牛仔舞表现的是人诙谐幽默的一面,等等。通过这些知识的传授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从而改变单一的模仿。让学生懂得虽然我们只是业余的,虽然我们没有专业的跳得好,但我们是有文化、有素质的大学生,有能力把拉丁舞蹈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来。甚至可以把舞蹈课堂从一定程上转变成了解拉美文化的一种途径,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感受舞蹈的本身,从而使单一的舞蹈教育变成即健体又开拓知识的多元化教学。

2.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在教授个新的动作时,先把这个动作完整的演示一遍,让学生对这个动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再放慢速度分解示范,从正面、背面、两个侧面进行示范,示范、边讲解、边让学生跟着跳,一般重复20遍~30遍后,大部分学生即可基本掌握该动作。然后,教师重点观察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统一进行纠正,并示范正确动作,再让学生练习直至正确动作稳定为止。最后才是双人合作练习。

3.适应舞蹈需要的准备活动。拉丁舞课准备活动可以选择节奏感强的、容易使学生兴奋的音乐,教师带领大家踏着节拍跳基本舞步。实践说明,这样的准备活动更容易让学生的身体和神经系统快速兴奋起来,可以有效地减少肌肉的粘滞性,加快收缩速度,起到良好的作用。

4.基本技术和铜牌套路相结合。基本功是拉丁舞的根基,练舞不练功,终生一场空。我国已经获得赛冠军的选手去英国拜大师学习,大师还是教基本技术,可见基本技术的重要性。教学中要结合套路教学和练习,重点落在基本技术学习上。我们认为铜牌套路是全世界顶级专家们集大成的结果之一,初学者学习应从铜牌套路起始,符合人们学习体育舞蹈的生理和心理规律。对高年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当年凡是追求花样的学生现在基本上都已经忘记,而踏实练基本技术的学生现在还能跳得很好。

5.充分利用有效手段和工具。多媒体是一种“认知工具”,学生可以通过它欣赏到高水平的体育舞蹈表演和比赛,激发他们要求学习和进步的欲望、感受到比赛或表演的现场气氛、直观地看到选手和演员穿的舞蹈服装,从服装上区分拉丁舞、摩登舞、交谊舞。不仅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信息量,而且可以反复观看学习。有条件时,可采取摄像技术,把教师或学生的舞蹈动作摄下来,反复播放或慢速播放,重点观看动作细节。镜子是学习舞蹈的传统工具,充分利用这个传统工具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

6注重音乐的讲解,用好音乐。拉丁舞在教学中音乐和舞步始终同时进行。一般情况下舞步教会以后就要带领学生辨析音乐节奏,舞蹈动作必须和音乐节奏相吻合。训练学生听音乐的节奏和内涵,是课堂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初学时还会有一个现象:慢动作技术能跳出来,一旦要跟音乐一起跳时就跳不出来了。这是因为只有重复达到一定次数,才会产生肌肉记忆。慢动作跳舞时是边想边跳,跟音乐时没有大脑思考的时间,技术要领就做不出来了。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先慢速做1O遍,再中速做10遍,最后跟音乐l0遍。如果3次跳得都一样说明已经产生了肌肉记忆。

7.两支舞交叉教学的方法。所谓交叉教法就是,当学生第一支舞掌握了最简单的组合后,便交叉教授第二支舞。这样做可使学生每次课自始至终保持高度的兴趣。比如从欢快活泼的恰恰恰转到缓慢抒情的伦巴让人感觉很舒服,再从伦巴转到恰恰恰让人感觉很痛快。

8.创建学习合作小组。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以8人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学得快的带领学得慢的,跳得好帮助跳得差的,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在合作过程中,帮人者和学习者都能积极主动发挥创造性思维。

篇5

一、无声时期动画电影的诞生

国外动画片大约在20 世纪20 年代传入我国上海。据中国著名动画电影导演万籁 传入我国的。”[1](第40 页) 1920 片传入我国。最早来到我国的动画无声片有《大力水手》《从墨水瓶里跳出来》《勃比 小姐》等。另外在上海的一些娱乐场所还设有一种称为‘活动西洋镜’的原始动画片 作为游戏向人们展示。”杨 1918 制的《大力水手》《勃比小姐》和《墨水瓶里跳出来》等动画片在上海12 家电影院上 映。”国外动画片传入中国的确切时间还有待考证但正是这些动画舶来品在中国的放 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6 映引起了中国动画电影始创者的兴趣从而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历程。万氏兄弟作为中国 动画电影的开拓者在电影和西方动画电影的启发下运用极其简陋的影像设备经过艰 苦的实验探索于 1922 年创作了第一部中国动画广告《舒振打字机》从此拉开了中国 无声动画史的序幕开启了动画电影“无声”的艺术征程。在接下来的 13 年里创作了 多部动画电影实现了一次次技术的跃升。从动画电影技术史的角度看 1926 年第一部 真正意义的与真人合成的动画电影《大闹画室》(长城画片公司万籁鸣、梅雪俦编导 ) 看从具有广告效用的动画(《益利汽水》等)到逗趣娱乐的动画电影(如《纸人捣乱记》 等)从寓教于乐的动画片(如《龟兔赛跑》等)、缉毒查案的动画片(如《狗侦探》等) 到抗日救国的宣传片(如《国人速醒》《精诚团结》《航空救国》《民族痛史》等)这些 动画电影彰显出鲜明的社会功用特别是抗日救国宣传片标示着中国动画电影在诞生 初期就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紧密结合。根据当时电影放映经常用音乐“伴奏”的经验该 时期的动画电影或许在放映时也有伴奏性音乐。

二、有声动画电影的滥觞

电影剧作家和理论家徐葆耕认为“我们的古人早就说过人的耳目是相通的。正因 为人的视听会通所以总是希望耳目并用耳目口鼻并用诸感觉器官密切合作实现一种 ‘综合性的感官享受’”[4](第 217 页-218 页)因此动画电影作为人类创造的综合艺 术品对声音的追求也不例外。

20 世纪 30 年代当国外有声动画电影以及国内外有声电影以视听综合的影片满 足观众审美欲求而迅速广泛地受到青睐时它们对中国无声电影市场迅速形成压力而 对个性鲜明的中国无声动画电影更是形成了巨大压力。对此万籁鸣曾在回忆中说“我 国动画艺术进一步发展就一定要解决声、光、画的合成问题否则无声动画必将迅速被 淘汰连一个唱挽歌的人也是无处可寻的。那时我思想上紧张异常我深深知道在电影各 这一关。”为了尽快走出这一困境在缺乏资料、资金和技术的情况下万氏兄弟进行了 千百次试验终于摸索出了录音方法解决了“无声”问题于 1935 年创作了第一部有声 动画片《骆驼献舞》初步实现了声画的结合。对此万籁鸣在《忆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 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7 片〈骆驼献舞〉》文中写道“这部动画片叫《骆驼献舞》。骆驼跳舞的声音试了很多次 不象(像)后来一位喜欢京戏的同志灵机一动说是京剧中的击鼓声可以录为跳舞声一 试果然很好。大象的吸水声也顺利的解决了用了一根空心管吹水成声听上去非常逼 真。难处理的是骆驼在翻斛斗时的配音因为这里不但要‘象声’而且要照顾到他的神 情我们在各种乐器中动脑筋最后用了轻尖的笛声最能表达。在骆驼赖在台上不走酒瓶 横飞这一段我们用真的玻璃相击来处理录好一段音之后玻璃瓶已碎了一大堆整个动 画片的配音效果真可以说是‘挖空心思’。影片的音乐配音还是从唱片上一段段的(地) 收录下来的。”中国动画电影就这样开启了自身的“有声”史。

最后说说国产动画音乐的现状从某些方面讲一直在进步但是一点都不明显几年 前的《宝莲灯》华丽的启用内地港台当红歌手刘欢、张信哲、李玟献唱论当时的影响 力可谓不小同时也将流行音乐同动画相结合但是之后几年呢现有经典曲目直到 2006 年发现了《象棋王》主题曲演唱信乐团作词方文山相当华丽的阵容可惜的是动画貌似 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9 被禁播了我无言彻底的无言好东西就这么被封杀再到几年初再现曙光一部《秦时明月》燃起了我对国产动画的希望而胡彦斌的一首主题曲《月光》更是极为配合意境的 好曲这次倒是没有让我失望片子重视度不小看看未来的发展吧……

参考文献:

篇6

最近,本人拜读了《校企合作:和谐的“双人舞”》(刊于《广东教育·职教版》2009年第12期)一文,文中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令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诚然,只有不断加强和深化校企合作,才能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在政府着力推动和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一点已在校企双方达成广泛的共识,并已付诸于行动。本文试从经验曲线效应角度,谈谈它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并为校企双方跳出和谐的“双人舞”鼓而呼之。

一、经验与效率

经验能提高效率。成语有云“熟能生巧”、“驾轻就熟”。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例如,去熟悉之地找一个熟人,总比去陌生之地找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容易得多。同理亦然,如果企业员工熟悉他的工作,管理者布置任务时就不需多费口舌,何况他工作起来又熟练自如,劳动效率当然就高了。这就是经验曲线效应。

所谓经验曲线效应(Experience Curve Effect),是由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Consulting Group)的布鲁斯亨得森(BruceD. Henderson)于1960年首先提出的。论文参考网。它表示企业生产成本和总累计产量之间存有一致相关性,即随着时间的增加,一项生产任务被多次反复执行,个体或组织对某个岗位、某项工作的熟悉程度也随之增加,他(它)的经验以及对这项工作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从而有利于他(它)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达到降低单位产品成本的目的[1]。如图1和图3[2]。(说明:对经验曲线,有用直线或曲线表示者,一并图示于此。本人倾向于后者。)

(一)经验曲线效应的积极作用

企业作为经济单位,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必须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单位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经验曲线效应表明,在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品的长期平均单位成本,将随着企业累计产出的增加而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论文参考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熟练程度。这是影响经验曲线效应的最基本因素。随着员工反复地重复某一活动,他们于是知道如何工作以及如何更好地工作,用更少的时间去犹豫、学习、检验,少犯错误,使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再具体一点,就是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员工对生产过程更加熟悉,对机器设备操作使用更加熟练;生产过程中准备时间、调整时间减少,工作时间相应增加;产品优秀率、合格率提高,次品率、返修率、废品率相应下降;人员培训、协调沟通等管理费用下降。而且,生产效率提高这一点,不仅体现在装配生产上,在各个层次的管理职能上也是如此。

2、专业化分工。产量增加使更为专业化和标准化的分工成为可能,促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流水线作业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同时,当员工的工作岗位更专业化后,他们将获得针对这项工作的更多经验并且操作得更快。

3、技术革新。随着累计产销量的增加和工厂规模的扩大,企业能够更清楚地了解顾客偏好,在不影响产品功能前提下,重新设计、改善产品;能够改进生产工艺、采用先进生产设备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导致单位产品成本降低。

4、有效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能不断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优化员工结构,形成一支稳定、高效的员工队伍;创造企业特色文化,减少企业内部矛盾,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从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二)经验曲线效应的负面作用

其实,经验曲线效应也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员工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平均单位成本的下降也不是无止境的。如图2和图4所示,实际上一定存在一个最佳累积生产量Q0,当累积生产量超过Q0之后,平均单位成本将不再降低,反而会有翘尾(上升)的趋势。本人认为,这一趋势的产生,主要是由以下原因致管理难度增加而造成的:

1、员工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已经非常熟悉,懂得如何钻空子。员工彼此熟悉,容易“结合”,或明或暗地共同“对抗”管理。“熟能生巧”的另一面就是“投机取巧”。

2、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经过较长时间接触之后,不可避免地掺杂一些人情因素,管理者管理起来掣肘于“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3、“老油子”现象出现。老员工比新员工难管,已无需多言。

4、员工产生职业倦怠。“干一行,厌一行”,工作没有激情,得过且过,谈何效率。

(三)、解决措施

经验曲线效应的负面作用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不可能消灭。企业要做的是趋利避害、设法减轻和延缓。本人认为,企业可采取的解决措施主要有:(1)员工定期轮岗、换岗;(2)健全完善内部制度,特别是在员工工资福利、晋升晋级、奖惩等方面,形成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3)科学搭配部门、班组的员工结构,合理处理员工在社会关系方面的共性;使部门、班组之间互相竞争,企业内部员工群体之间相互制衡;(4)推行末位淘汰制等。

二、和谐的“双人舞”[3]

读者诸君,我们不妨暂时离开枯燥的“经验曲线”,到精彩的“舞林大会”现场看看吧。在那流光溢彩的舞台上,一对舞伴正忘情投入,热舞正酣,他们举手投足,配合默契。一曲终了,台下掌声如雷。此时,他们面向观众,频频招手,又向观众飞吻。在被“粉丝”献上的花束挡住之前,我们看到了他们胸前的几个字:职业院校(女伴)、企业(男伴)。

下面,还是来听听主持人对他们的现场采访吧。

主持人:两位好!祝贺你们!跳得真是太好了!(掌声又响起)……我来问几个大家关心的问题。你们这是第一次参加“舞林大会”。据我所知,我们以前也发过邀请,为什么没有参加?这次能参加又有什么原因呢?来,先问问女生。

女伴:谢谢观众朋友!谢谢“舞林大会”!“舞林大会”这么好的节目,我们早就想参加了。只是,实话实说,以前我这边倒是很热情,无奈别人热一阵冷一阵,没办法,又不能跳独舞。至于这次嘛,是我们终于想明白了。是共同的目标,或者说是利益使我们“舞”在一起。您知道,我的学生毕业之后就成为他的员工。把学生推荐到合适的企业岗位实习就业,是我所欲也。最近他才主动告诉我,什么员工要有一技之长,要有一定实践经验,要很快能上岗,而且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服从管理、安心工作,如此等等。以前不说,老让人家猜,能猜得准,对得上号吗?

主持人:原来好事如此多磨。好,我来问问男生。我听说,之前登记报名的不是你们两位,而是另有其人。当然,这不违反规则。你们是被强拉到一起,是“被跳舞”吗?

男伴:那可不是,我们是你情我愿,两厢情愿。其实,原来报名的是她的一个男同事和我的一个女同事。后来我们两家磋商,达成共识。说是什么,学校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提供者,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是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根据“终端为王”的原则,结果就派我和她来了。其实,这也没什么。舞是要两个人一起跳的。要相互主动配合才能跳得好。假如我象一根木桩,只会“指挥”她围着我转,这舞能好看?

主持人:说得太好了。最后一个问题,你们跳得那么好,有什么秘诀?

女伴、男伴(异口同声):无他,练呗。您听过经验曲线效应吧。拜拜!

三、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现在,就让我们再回到“经验曲线”。正如以上舞者所言,职业院校是企业员工,特别是基层员工的主要来源。重视经验曲线效应的积极作用也好,负面作用也罢,无论如何企业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都需要依靠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企业员工的生产经验积累过程和职业道德培养已经“前移”到了学校。经验曲线效应使校企双方“相互吸引”,把它们紧紧地连结在一起。

职业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职业教育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素质为根本的办学思想和宗旨,就紧紧扣住了这一主题。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职业院校必须根据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优化教学结构,提高实践教学比重。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人员交流和信息沟通,不断完善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办学模式,形成“二元制”、订单式培养等“按需教学”模式,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实现“教育与产业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的“工学四合”模式。

以技能为核心,就是职业院校必须紧紧围绕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这一目标,根据企业生产模式组织实习和生产实践,丰富学生“实战”经验,让学生在学期间就掌握“一技之长”,缩短学生到员工的过渡时间,尽快上岗。

以综合素质为根本,就是职业院校必须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法纪观念教育,端正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干一行,爱一行”的优良品质。尽可能模拟企业环境,开展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论文参考网。定期对企业回访,共同做好学生(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综上所述,经验曲线效应揭示了经验和效率的关系,也揭示了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所在。舞曲已经响起,校企这一对“舞伴”,经过较长时间的磨合、练习,已经“心有灵犀”,信心百倍,他们正牵手走向舞台中央,将要为科学发展献上一支“和谐的双人舞”。

参考文献

篇7

她就是2013年“最美博士学位获得者”刘岩。

那些最黑的夜

刘岩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2008年7月27日晚,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只有12天了,刘岩早早地来到“鸟巢”。音乐响起,《丝路》起幕,刘岩翩跹出场,在那片“电子薄纸”上纵情舞蹈。

按规定动作,刘岩将从“电子薄纸”上腾跳到另一个平台上,这个平台是一辆可行进的车子制成的,由人工在下面推行。可是,当刘岩开始起跳到这个平台时,左脚刚刚踏上,右脚还未赶到,平台却突然提前启动了。刘岩仰天向后从近3米高的平台上摔了下去,加上腾跳时的冲击力,背部重重摔压在地上的一个轨道上。

意外的突然发生,令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连夜手术6个小时,医生的最后诊断是:第十二胸椎严重错位,神经遭到严重损伤!刘岩虽然神志清楚,但下半身已经没有任何知觉。

手术后苏醒过来,刘岩从父母的眼泪中明白了一切,那一刻,她不可抑制地失声痛哭起来。

直到现在,五年过去了,每每回想起刚刚受伤的那段日子,仍让刘岩感到后怕。她更喜欢用一种宿命的观点来解释自己的受伤。在她看来,一切似乎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喜欢跳舞,她自然而然地学了舞蹈。成为职业舞蹈演员后,因为在年轻的舞蹈演员中出类拔萃,她又自然而然地被选到奥运会,成为奥运会开幕式唯一的独舞者。

出生于1982年的刘岩,从9岁就开始学习舞蹈,11岁时,考上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她就离开父母,独自从内蒙来北京求学。因为年龄小,父母对刘岩特别不放心,在上附中的前三年里,父母几乎每个周末都会从呼和浩特坐火车连夜赶到北京看望她。18岁那年,刘岩进入北京舞蹈学院学习古典舞。2008年,刘岩被选入奥运会开幕式演出,成为奥运会开幕式上唯一的独舞者。十年专业训练,六年职业舞者,整整十六年的努力,才把她带到奥运开幕式这个令世界瞩目的舞台。刘岩格外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原以为自己的艺术之路会更加广阔和辉煌,谁知道,她的人生之路竟在此转向。

在医院住院期间,刘岩手上都插着管子。钻心的疼痛使得她犹如一只受伤的小动物,甚至害怕别人触碰她一下。医生告诉刘岩,像她这种不完全损伤的病人,完全康复的概率是百分之二十一。她便觉得自己还有康复的希望。为此,她依然会在每天早晨六点醒来,吃过早点就和腿“较劲”,每天都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唯有如此,她才能强迫自己不去想太多。

在刘岩的记忆中,那样的夜晚,是最黑的夜。

为自己推开一扇窗

脊髓摔伤之后,有大约半年的休克期,只有过了这个时期,医生才能判断病人是否还能正常行走。

出院后,刘岩发现,自己是家庭气氛中的领头羊。自己任何情绪上的波动,都能让深爱自己的父母第一时间敏锐地捕捉到,令他们寝食难安。这让她感到另一种责任,就是即便坐在轮椅上,也要努力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让自己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决不能破罐破摔。因为身边有两个那么在乎她的人――爸爸和妈妈。这让她没有时间再去为自己的受伤难过,而是更多地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曾经,她是一个舞者,舞者是靠身体工作,靠肢体与观众交流。因为意外受伤,肢体不能动了,也就意味着舞者事业的终止。可是她对舞蹈事业的热爱却并没有因此停止。因此,摆在她面前的问题就是,倘若继续从事与舞蹈相关的工作,自己还能做什么?

经过一番思虑,刘岩决定去读书深造。她想,两条腿走不了了,只能通过另一种方式继续自己的舞蹈梦想。在她看来,成为可以研修、学习更多东西的博士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2010年,刘岩顺利通过全国统考,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一名博士生。对于她来说,这是在被命运关上了一扇门之后,为自己推开的一扇窗。

以前在北京舞蹈学院上学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跟自己的身体打交道,面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如何抬手,如何踢腿,如何掌握重心。而读博却与过去完全不一样,更多的是与纸打交道。而且常常一上课就是一上午,从八点讲到十二点,中间没有课间休息是正常的事。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对于刘岩来说是极大的挑战。最初,她觉得自己很不习惯,但她会在学习过程中去努力适应。适应长时间坐轮椅的状态是她迈出的第一步。最初,她每坐两个小时左右就会因为腰肌受不了要躺下休息,读博后,她一连坐四五个小时,都没有问题。

寻找另一种方式的站立

2013年7月,刘岩正式获得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学博士学位。她的博士论文是中国古典舞的手舞研究。三年的学习时间,能顺利在这个时间点拿到学位,对她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做答辩时,导师告诉她,虽然你是坐在轮椅上,可是标杆并不会因此降低,所有的标准和别人都是一样的。这让刘岩感到紧张,因为她面对的,不仅有五个考委,还有考委会主席。而比她更紧张的则是她的导师,导师担心她因为身体的原因,做论文的时间及找资料的时间没有正常学生多,会导致过不了。结果,刘岩却在正常时间通过了答辩。

如今,刘岩已走上讲台,成为北京舞蹈学院的一名教师。虽然是坐在轮椅上,但她依然保持着一个舞蹈演员挺拔、优美的身姿。因为够不着黑板,学校便专门为她设计了一个手写本,可以坐着写,然后直接连接到投影上。多年舞者的实践经验加上三年的理论学习,使得站在讲台上的她从容自如。

虽然直到现在,一旦看到自己曾经的那些跳舞视频,刘岩仍然会感到内心痛楚,但五年过去,因为受伤带来的阴霾,已一点点散去。如今,她已渐渐接受坐在轮椅上的自己,执著于做那些在自己看来有意义的事情。

2010年3月,在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的支持下,刘岩成立了“刘岩文艺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和资助贫困地区小学的基础艺术教育以及帮助部分孤儿,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舞蹈艺术。如今,她已资助了100多个孩子,免费在每个周末给他们教授舞蹈课。对于刘岩来说,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篇8

若即若离的舞蹈缘分

命运真是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东西。是它的安排,张莉爱上了跳舞;然而又是它,让张莉险些与舞蹈擦肩而过。

4岁,张莉第一次站上舞台。在幼儿园的舞台上,她夹在一群小伙伴中间,跳着老师编排好的简单舞步。一首终了,底下的家长都指着她说:瞧,这个孩子跳得多好!第一次跳?哟,她对舞蹈的感觉真不错。“这是我第一次在舞蹈上受到表扬与关注。对舞蹈产生好感,从那天开始。”短短几分钟的演出,在她心中播下了舞蹈的种子。进小学后,她的舞蹈才华被进一步发掘,很快担起了领舞重任,由此,成为舞蹈家的梦想由此在心中生根发芽。

然而,这个梦想和父母对她的期望相差很远。教中学政治的母亲和做律师的父亲从未有意培养女儿的舞蹈天赋。在传统、保守的爸爸妈妈的设想里,张莉可以继承爸爸的衣钵,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也可以像妈妈那样,享受桃李满天下的幸福。因此,他们对舞蹈在女儿生活中的定位一直是“兴趣”而非“主业”。因此,父亲虽然同意了她的选择,但明确提出,只能报考师范类艺术院校,而不是专业艺术院校。

“我那时还小,尽管有自己的想法,但不得不听从父母的意见。而且,我想,即使是师范类艺术院校,也离自己的理想近了一步。”就这样,张莉最终考入了山东师范大学音乐系。

原以为毕业后做一名普通的中学音乐老师,但是,一位老教授的话改变了张莉的人生轨迹。大三那年,教授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刘再生老师发现,张莉在课堂回答问题、写文章时思辨性很强,于是对她说:“我觉得你思维不错,如果有兴趣,你可以试试考我的研究生。”

张莉至今还感慨:“当时,我还不知道研究生究竟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他们应该很有学养,令人羡慕。”然而,就在大四,她全力以赴准备冲刺时,命运似乎有意戏弄,又猛地抽回了抛出的橄榄枝――按系里的统筹规划,老教授当年不招生。

面对这样的尴尬,张莉心有不甘:“那么用心地准备了,不能说放弃就放弃。”考哪儿呢?她再次站在选择的路口。与音乐相比,舞蹈在心中的分量更重。借着暑假到北京舞蹈学院进修芭蕾的机会,她拜访了芭蕾舞系的许定中老师,许老师的建议给张莉打开了一扇窗,根据实际情况,他认为报考上海师范大学郑慧慧导师的舞蹈教育研究生更为合适,但是,想要考上,并不容易。之前她准备的专业内容是中国古代音乐史方向,而现在专业考试中的舞蹈理论、舞蹈欣赏、中外舞蹈史,是她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她回到了考研准备的起点,但心怀希望,充满干劲。一年后,她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成为了郑慧慧老师的研究生,从此与上海结缘,也真正开启了舞蹈研究的旅程。而这些,是她从来没有想过的。

张莉说:她热爱舞蹈,是童年欢乐的记忆,也是生命真实的体现,跳舞能够给她带来快乐。每一次命运在她和舞蹈之间设下一座山时,她会怀着对舞蹈的热忱,抓住命运在只言片语中给与的暗示,大胆地迈步向前,在山前她总能看到蜿蜒小路,凭着信念前行,曲径通幽后必是柳暗花明,另一番开阔景象。

真实是她最大的追求

张莉一直记得硕士论文答辩时,老师说的一句话:“毕业不是结束,而是开始。”的确,三年研究生生涯对于学术研究来说只是刚刚入门,要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需要踏踏实实地付出长期的努力。

记得刚进学校时,导师问他们:“在你们面前,未来有三个方向:做舞蹈老师、做研究和做管理工作。你们会怎么选?”

张莉脱口而出:“研究和管理。”这两份工作对人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前一份要求人能静得下来,忍受得住坐“冷板凳”的寂寥,后一份需要人八面玲珑,应对周全。她说:“我既不喜欢完全陷入事务性工作而没有理性高度的思考,也不欣赏书斋学者纸上谈兵,最好是理论与现实完美的结合并相互促进,也许这就是天秤座善于寻找平衡的性格使然。”

在行政岗位上的张莉,处事圆融,做事细致,而在从事舞蹈研究时,她是毫不妥协的完美主义者。每次提起笔,真实是她最大的追求。她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不写也就算了,要写我就要表达真实的想法。以前上研究生的时候,导师常说:舞蹈创作要发挥创造性。这句话让她特别印象深刻:评论不也是一样吗?应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用心去感受,用思辨的方式去思考,而非人云亦云。

凭着敏锐的观察、独立的视角,张莉的文章渐渐受到舞评界的关注,然而随着对舞蹈评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她对真实有了更深的思考――真实不仅是忠于自己的感受,更应该客观地去评价作品,对舞蹈创作者负责。为了一句恰当、到位的表达,她常常会琢磨半天才下笔。于是,每一次写作又成了一种耗尽心力的磨砺。尤其在写第二部著作《舒巧舞剧创作评析》时,这种磨砺差点让她“入了魔”:每天睁开眼,除了工作以外,洗脸、吃饭、走路,她的脑子里只有舒巧和她的舞剧;即使所有的资料已经了然于胸,所有影带中的桥段都已烂熟于心,每次在写作时遇到难点时,她仍会不厌其烦地翻资料,放影带,然后是长时间的沉默与思考。这般如痴如狂的生活令身体也对她提出了抗议……

既然这么喜欢评论,也为此付出了那么多心血,有没有想过辞去管理工作,做舞评家呢?

“有时,写作与工作确实会发生冲突,但是我不想放弃工作。因为我不愿做关起门只知埋头苦读的书斋型学者,希望能切实地感受舞蹈界的现状而发声。管理工作让我能接触到舞蹈界最真实的状况,所以对做舞评是有利。”在她的书里,也道出了把舞评作为“业余爱好”的好处:“首先,它带来的是精神活动真正的快乐和自由,不为生存所迫。其次,它保持了精神活动更多的纯洁和真实性,不为利害所屈。所以,能够在文字中真实地表达自我是一件幸事……”

爱惜手中的笔,守住心中的热忱与真诚,我们希望张莉在舞蹈的世界里走得更好、更远。

Q&A

Q:近年来舞蹈节目越来越多,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怎么知道一部舞蹈作品好不好?

A:用感觉。第一眼能打动你,吸引你的就是好的。好的舞蹈从内到外透着生命的热情,像一团火,像一朵盛开花,像一条潺潺流动小溪,幻化作世间各种生命形态。不需要学习特别的技巧去识别,它底子里透露出的生命力自然会感染你,让你感受到美。这和不同舞蹈评论不同,评论是研究作品为什么会给人美的体验的原因,它需要专门的研习。

Q:除了舞评,业余时间还喜欢做什么?

A:喜欢练瑜伽。我是从2006年开始喜欢上练瑜伽的,不写书的时候会坚持一周练一次阿斯汤加瑜伽。在练习的时候,它能带我进入冥想状态,很喜欢这种感觉。

Q:平时作息有特殊安排吗?

篇9

轮椅舞蹈团自成立以来,每年演出十几场,除参加每年一度的广岛市残疾人福利中心“文化节”和自办的“舞蹈节”外,还多次参加社会演出,包括广岛“花节”、“国民文化节”、“社会福利协议会节”、“全国文艺大会”开幕、夏季“浴衣节”、“辫民文化节”、福山“玫瑰节”、社会福利“友谊节”、“护理日”,以及“在宅支援全国大会”演出等等。舞蹈团于2004年和2005年,两度被选为广岛和平文化中心国际交流补助金团体,赴美国萨克拉门托和旧金山两市进行友好访问和演出。

轮椅舞蹈团特别注重轮椅舞蹈艺术的研究,在广岛医师会和体育医学会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其中,《论轮椅舞蹈对康复训练的效果》论文引起人们关注。

舞蹈团还举办了5次面向市民的轮椅舞蹈免费讲习会,宣传和普及轮椅舞蹈知识、意义和康复作用,让市民了解残疾人的舞蹈艺术,从而增进了残疾人与普通市民的联系。

轮椅舞蹈团非常重视拓展生存空间,重视不断扩大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他们与多个国家文艺团体和残疾人组织进行了文化交流,2005年8月,舞蹈团被选为广岛市的补助金团体,作为广岛的友好使者,到我国的大连市进行访问演出,并向大连市市长赠送了广岛市市长的亲笔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轮椅舞蹈团的主要健全人演员大都是50岁以上的妇女,团长仲井女士已64岁了,她也穿上艳丽的长裙翩翩起舞。当她带动残疾人舞者的轮椅旋转时,我们都忘记了她的年纪。

篇10

2000年,资深政协委员资华筠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舞蹈美育建设,规范美育教材的提案。

资华筠指出,舞蹈的美育功能:舞蹈被誉为艺术之母,它古老而又具青春活力。舞蹈是可以直接作用于人自身生命质量的一门艺术,是通过人自身的形体运动来实现的艺术行为,其本体特质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作用于人的生理、心理的特殊效用和不可替代的功能。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舞蹈美育不可或缺。资华筠介绍说,美国曾制订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规定舞蹈是所有学校规定性课目,同时提出了实施方法和具体标准。目前,西方国家的高等院校也普遍将舞蹈作为必修或选修课,这显示出当今世界艺术教育的发展潮流。在我国,艺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普及发展方兴未艾,但至今仍没有一个科学化的统一评估标准。其实,美国搞的这个艺术教育标准是有局限性的,我们完全可以制定出比它更好的。

另外,舞蹈教育和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主旨是通过创作,训练、表演,对青少年进行德、智、体美的教育,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为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打好扎实的基础。舞蹈训练可以锻炼青少年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能力,不仅增强对形体美的认同,也增强他们的感知能力。舞蹈教育可以锻炼和培养青少年的集体意识,不仅增强青少年的社会模仿能力,也增强他们主动参与社会的能力。舞蹈表演可以培育青少年的艺术美感,美感不仅增强个人欣赏能力,也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想象,热爱和追求。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中小学生进行美育是必不可少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是: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适应新时期社会需要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舞蹈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它不仅要求教师本身会跳舞,更重要的是能组织编导、排练音乐舞蹈节目。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课教学是课程设置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要使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舞蹈基础,舞蹈基本功训练则是舞蹈课程中十分重要一部分。如不经系统、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学生必跳不好舞,将来也教不好舞。这恰如一个不会写字、不懂语法修辞的人,必然不会写文章一样。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实践起来往往背道而驰。

舞蹈的动作都是经过美化、夸张、人为塑造条理化了的,是最有典型性的动作。一方面,舞蹈在一定程度上要遵循或利用人们生活中的自然动作及其法则;另一方面,还要在更大程度上加工、改变和美化自然动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就是这个道理。

舞蹈基本功训练包括:

力量训练:舞蹈者所需要的力量就是肌肉的“速度力量”、控制力和弹跳力等。它们是在肌肉收缩或张力增加时所产生的一种能力。

柔韧性训练:就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而言。柔韧性好的人身段不僵不板,优雅美观。

控制力与稳定性训练:控制力是指舞蹈中肌肉拉紧保持平衡的控制力和保证舞姿形成的固定的力;稳定性是指在表演中调整、控制、恢复人体平衡和稳定的能力。

协调性与灵活性训练:协调性指全身各肌肉群都能相互协调配合;灵活性是指能够迅速改变身体或肢体某些环节的位置和方向的能力。

舞蹈基本功训练内容一般分为把上和把下两部分。把上动作可分:擦地、蹲、画圈、小踢腿、跨掖蹲(单腿蹲)、腰、控制、压腿(朝天蹬)、下叉、大踢腿等;把下动作可分为:大踢腿、擦地、蹲或控制、转、腰或翻身、跳(小、中、大)、手位或身段、步或圆场步等。

为解决和克服学生的自然形态,就要保证把上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在此基础上,为使学生增加表现力就要多做把下练习和各种组合练习。

舞蹈基本功训练的目的之一是克服自然形态,掌握舞蹈技巧。中小学舞蹈教学的主要手段是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教师如不能以美的、正确的舞蹈语言和形态技巧为学生做示范,就谈不上舞蹈教学。

舞蹈基本功训练的目的之二是开发智力,表现美。学生掌握把上、把下各种舞蹈动作技巧,这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她们掌握的不应是僵死的形体动作,而应该是渗透充满了情感和想象的舞蹈艺术语汇,也就是不能死学,学死。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要发展形象思维,自由地、创造性地组合表演动作,直至能较成功地创编舞蹈、舞蹈律动和游戏作品。

但是初学舞蹈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身体及生活中的习惯性动作,往往缺乏表演艺术所需要的“力量”、“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表现为松懈、呆板、僵硬、不协调,也就是缺乏一个舞蹈教师应具备的专门素质。因此,就必须通过系统的舞蹈基本功训练,使他们克服自然形态的各种毛病,掌握正确的形态;训练其肢体的柔韧度,形成其各部肌肉的紧张、松弛的控制能力和各关节的柔韧力量;培养其音乐感和伴随音乐灵活、自如地运用手、眼、身、步各种动作的风格韵律。

训练和不训练大不一样。如腿部肌肉力量差的人,舞姿就不美,感情也不能通过造型自由地表现出来。所以,有人说舞蹈中“抬不起的腿是看不见的腿。”又如:一套刚健有力、节奏明快、豪放开朗、气势轩昂的舞蹈动作,不但需要力量,而且还需要“速度力量”、肌肉耐力、控制力和弹跳力。一个柔韧性差的舞蹈者,动作很难做到文静、柔和;如果腿抬不高,腰下不去,动作一定会显得笨拙僵硬。

舞蹈讲究呼吸。“呼吸是舞蹈艺术中一个重要枢纽,是靠它来支配动作和贯穿到动作中去的。”舞蹈也像音乐一样,讲究呼吸的控制,俗名叫“运气”。不论什么动作,不论动作的大小强弱,莫不受呼吸及其控制程度的影响。有了气的推动才能形成动作和动的抛物线、波浪式、冲击式以及人体的运动。如此重要的呼吸也必须通过舞蹈基本功训练,在练习实践中逐步掌握。

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是使学生身体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以适应各种高难技巧的需要,同时为扮演各种舞蹈角色做好准备,对学生的体力的保持也有好处。但在训练初期是非常枯燥和单调的,除了压腿还是压腿,除了下腰还是下腰……而在这枯燥和单调的训练中,往往还要碰到或大或小的挫折,这样便会产生一些异常情绪,如“逃避抗拒”、“自卑抑郁”等,如果不加以引导,久而久之便会成为心理障碍,克服这些“病症”的最佳良药就是帮助他们坚定信心,激发兴趣。此时教师无须再在动作要领上多做解释,只要告诉她们“只要坚持一下,就会进步一点”。一看到某人进步一点,就应该给予热情的肯定与表扬;即使进步缓慢,我们也应该为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喝彩,从而使他们体验成功,坚定学习信心。

作为习舞者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驾驭舞蹈表现的三大要素——情感(舞情)、节奏(舞律)、构图,运用自己的手、眼、腰、腿的表情和动作,去表现美,享受美,传播美。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既是美的塑造者,又是美的传播者。

篇11

2008年7月27日,作为奥运盛宴中惟一的独舞《丝路》的A角表演者――青年舞蹈家刘岩在彩排中不幸坠台,导致双腿残疾,当时,全国上下都以为她的舞蹈生涯即将在最绚烂的时候画上了句号,并为此感到深深悲痛和惋惜。她也说到,摔伤之后的第七天,医生就正式地告诉她“你是脊髓损伤,并且是完全性损伤。”换言之,就是她瘫痪了。

作为一个舞者,要用身体去表达艺术,而刘岩却面对了太多的不,不只是能否再次跳舞的问题,而是失去了最基本的、像本能一样的东西,“真的很恐怖”她说,的确,她面对着显性的障碍,上下车,上下台都需要别人帮忙,但她也说,其实每一个人面对生活和工作,都会有不同的障碍,有显性有隐性,但是谁都不能放弃自己,要面对,要让每一天都更好一点。刘岩没有消沉堕落,高擎着自己的灵魂告诉我们,精神世界里,她从未有过跌倒,甚至,她只是觉得自己做了一个最普通的选择而已。

在这八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里,刘岩成立了“刘岩文艺专项基金”、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专业博士、到北京舞蹈学院当老师、担任《舞林争霸》总决赛的评委、创作舞台剧……横跨多个领域,转化多重角色。即使是一个双腿健全的普通人,也很难交出这样令人赞叹的答卷。

当上帝把沉重的大门关上,我们无可奈何,于是有的人变得冷漠,每天抱怨生活的不公,有的人一蹶不振,终生靠回忆度日,有的人无所事事,静坐等待上帝为其打开其他的窗。而刘岩,凭着对舞蹈的纯粹热爱,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主动推开了一扇又一扇窗,在现实的轮椅、思想的扶梯上,她同样看到了广阔的天空和冉冉升起的朝阳。

今年,她的专著《手之舞之》了英文版,这部系统研究手舞文化的学术著作源于她的博士论文,不仅填补了中国古典舞研究空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刘岩的舞蹈生涯从未停止,一直灿烂似锦。

奥运来了,她也再次启程全程参与,宣传奥林匹克精神,接下来她还会去维也纳和美国参加交流和表演,并将以编剧和导演的身份继续自己舞台剧的创作,同时她正在写作的新书,也计划明年出版。

在刘岩拍摄封面的时候,我问她的母亲:女儿这么棒,你是不是很欣慰?老人感慨:她太忙了,真的很心疼她。

独立如刘岩,她并没有和父母住在一起,而将自己的单身生活过得有姿有彩,“尽量早睡早起,每天做做面膜,我喜欢下笨功夫,我的包里永远都有个本子,每一天的事情都在本子上记下来,读书的时候,看到打动我的段落,我也会抄在本子上,去年做《二十六分贝》的舞台剧,就做了很多记录。”她觉得,很多感觉都会快速消失,不如通过简单的文字,把它们尽量定格。

在采访中,刘岩提到了好几个名字:她喜欢莫扎特,老天赏饭吃的古典音乐精灵。她喜欢皮娜・鲍什,德国现代舞第一夫人,2009年皮娜来中国,她们本来可以相见,但那时的自己心情杂乱,没有赴约,而皮娜在那一年因癌症去世,刘岩说非常后悔,不过不影响她们的神交,如今每学期,她给学生上课,都会放映皮娜的纪录片。

她还提到鲁米,她喜欢他的诗,并忍不住念诵,“在我失望的一刻,我也感受到鼓舞。当我被毁坏,我同时也在康复。我们是镜子,也是镜中的容颜。我们是苦痛,也是苦痛的救星。”

Q&A

奥林匹克,不只是探索身体的极限

Q:今年奥运期间,你会参与哪些活动?

A:我受邀到巴西里约观看这一届奥运会,8月份会出发,当然,除了观看比赛,也会参加一些有关奥运精神传承的活动。虽然我没有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跳那支舞,但这么多年走过,某种意义上,我已经是奥运精神的一种代言。

Q:这些年,对奥运精神的理解,有没有产生过变化?

A:2008年,我是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加上之前的演出,和之后的排练,更多是身体上的打磨,希望尽善尽美地去表演,并没有考虑太多奥林匹克史的概念,或者说并没有走脑。摔伤之后,身体出现了障碍,生活中产生了很多之前没有的困难,既然奥运会是一个触发点,那我不免开始进行思考,我想奥运会,并不仅仅是那几十天的比赛时间,让全世界的运动精英聚集,然后只在比拼身体的极限,一个追求更快更好更强的体育赛事,不只是在探索体能,还有精神的提升,这非常伟大。

Q:奥运之后,对你来说哪一年最困难,现在又是怎样的心态?

A:其实,我自己并没有刻意切分时间阶段,也没有不切实际的宏大目标,我就是告诉自己每天都要更好一点,我不祈求在自己的行业里做到最好,但是每一天都要比自己的前一天更好更好更好。如果说到最困难,那还是2009年,毕竟2008年更像是突变,当手术做完了,奥运结束了,大家对你的关注淡去了,我却要开始去适应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带来的不便,和由此带来的心理的变化和调整,对我来说是最困难的一年。不过一直到现在,每周都会去一次康复机构,坚持康复训练。 1.现在的刘岩,清澈而坚定。2.2012年9月20日,在纪录影片《无与伦比的辉煌―北京奥运记忆》的首映式上,忆起自己的奥运经历,刘岩落泪了。3.在新的奥运年,刘岩的著作《手之舞之》了英文版,她的闺蜜杨澜、鲁豫、龚琳娜都来为她捧场,她也坦言,受伤后的生活会进行更多的阅读和思考,她也感谢身边的朋友,她们彼此三观相投,愿意一起理解这个世界。

Q:你说过坚强不能概括自己经历的一切,你会反感人们谈起你受伤的经历、不断用坚强去形容你吗?

A:这个没关系啊,大家的感觉是大家的,但其实,每个人在绝境中都不能放弃自己,我只是做了不放弃,这样一个最普通的选择而已,不过如果我给大家的印象是坚强的话,我尊重,也接受。

Q:很多时候,当你出现在公众面前,会令人有“缺憾之美”的感触,你认可缺憾之美这种说法吗?

A:当然,西方有维纳斯,中国也有“残缺是一种大美”的说法,所以我是接受的。

舞蹈事业如何继续?“我在做手舞的研究和创作”

Q:什么时候开始进行手舞创作的?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方向?

A:手舞是我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其实舞台部分的创作还没开始,现在主要是理论研究的部分,所以用“创作”一词不太准确。这个研究方向是2011年定的位,可能与我腿受伤有点关系,但我觉得关系不大,主要是我受伤后关注到聋人这个群体,发现他们的手会说话,所以我想用这个方式是不是可以探索思考舞蹈的精髓。2011年定了做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的方向后,我的导师也很支持,所以一路做到了现在。

Q:写作《手之舞之》这本书给你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A:我很庆幸自己选了这个方向,因为当时那篇博士论文确实填补了中国手舞研究的空白,但正因为研究者很少,文献资料相当缺乏,这一点对我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包括思路的整理也是,你要思考如何去解构建构,如何描述手的语言性,从哪个类别进入研究等等,这确实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你需要积累很多东西,才能完成。

Q:在这个过程中,还思考了佛教手印的内容?

A:其实我的家人们并没有,但近年的阅读和思考,让我觉得佛教文化很东方,很贴近我们,而且也神秘,我的导师对这部分也感兴趣,所以我们也决定将手舞和佛教手印进行结合,这些都是人类的智慧。

Q:受伤之后,也让你在跳的基础上,打开了更多维度的思考?

A:当演员的时候,也会读书,但是阅读和自由思考的时间还是相对较少的,精力有限,更多都放在对具体舞蹈的打磨上了,反而是受伤之后,开始思考,我的博士导师冯双白先生,也是中国舞蹈家协会的主席,他就问过我,让自己的舞蹈如何继续?舞蹈不光是跳啊,他鼓励我考虑研究、教学和编导,舞蹈教育家也是很伟大的事业,我想,在展开其他纬度的思考时,兴趣点就被挖掘了。

Q:怎么分配自己的时间?

A:时间挺紧,那就选择有意义的事情去做,我是北京舞蹈学院一名普通的舞蹈教师,这是我的职业,我尽力而为,同时我还需要康复时间,需要阅读写作的时间,我知道工作是做不完的,但如果有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的邀请,我还是会尽量去的,传播正能量。

Q:崔永元在推荐《手之舞之》这本书的时候说,这个社会太浮躁了,所以显得这本书更加可贵,你怎么看待现在中国的文化市场?

A:我觉得中国的整个文化市场的情况在变好,文化不断繁荣,信息也在不断普及。整个文化氛围在提升,我也会乐此不疲地写一些东西,因为我觉得会有人关心这些。

Q:听说你已经考取了博士后,为什么博士毕业后会选择考博士后?高学历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A:这不是学历的问题,我是想继续做手的研究,不想浪费自己对佛教手印这方面的兴趣。我读博士时在学校也有科研项目,但你知道的,做科研项目相对比较散漫,读书不一样,有压力,有挤压感,一挤压,从博士后进站到出站,十几万字的研究成果又能出来了。主要是自己想做这个事情,和学历关系不大。

关注孤残儿童,公益能让我微笑

Q:你2010年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刘岩文艺专项基金”,这几年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主要是针对残障儿童的,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群体?

A:当时我们也在犹豫做什么,想做弱势群体这一块,但弱势群体又分成好几类: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在这过程中有人和我争论,我想做残疾人这一块。我摔伤了,有很多人帮助我,我也想帮助别人,我自己的身体有障碍,那我就自然会更加关注有身体障碍的人,为什么又聚焦在孩子这样的群体?因为孩子有种希望的感觉,给了我很多力量。

Q:目前这个公益项目支援了多少孩子?

A:我们支援孤残儿童学艺术,现在有162个孩子,96个是孤儿,66个是聋儿,每个周三的下午都会有我们的老师去给孩子们上课,我也会去,记得有一次,我带着我的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去给这些孩子们上课,他们特别开心,他们给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表演舞蹈,特别开心,仿佛一起过了六一儿童节。

Q :公益给你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公益给了我美好,让我微笑。大笑也没有微笑无敌,因为在很多问题面前我们是无能为力的,但你如果会微笑,会发自内心微笑,这种力量是很强大的。

Q:做公益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阻力?

A:阻力是不断的,最早是资金问题,没钱,后来办活动过程中又有许多细节问题,如场地、赞助品牌等七七八八的事情,会牵扯你的精力和你的情绪。具体的问题很多,但我的态度是我会一直坚持做这件事情。

Q:能分享一件做公益过程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吗?

A:还是给我资助的一个小孩编舞的事情吧,那个小孩叫范杰,当时11岁,我给他编了一支舞蹈叫《对他说》,他不会说话,我想对他说虽然你不能说话,但如果你想表达你思想的话就来跳舞吧,因为舞蹈是肢体语言,你能把你想表达的通过舞蹈传达,别人一看就懂。

相信“相信”的力量

Q:你说舞蹈是你的信仰,怎么理解信仰这个词?

A :有很多舞者会说,舞蹈是她的生命,我不会这样说,因为我的生命有太多东西,不仅仅是舞蹈,但舞蹈是我无比热爱的,而信仰比爱更高一个阶层,更神圣,有一种想触碰又触碰不到的感觉。舞蹈于我来说其实很纯粹,我够不着它,但它又不断推动我前行。

Q:你说过你导师的一句话让你感触特别深:“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的力量是一种怎样的力量?

A:相信的力量是宇宙的力量,你相信了就能成功,不信你试一下,真的能行。我的导师是冯双白先生,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我觉得聪明、智慧这些词都不足以形容他,他是有大爱的,给予了很多,不光是对我,是对他身边的所有人。

Q: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者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A:有一种素质一定要有:坚持。你可以条件不好,我考进舞蹈学院的时候身体素质就属于很普通,但没关系,或者说你现在有点胖,都没事,一路坚持过来的人就会和别人不一样。舞者如果有坚定的意志,不光舞跳得好,自身也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Q:你本身是位优秀的舞者,同时又是一名主持人、作家、教师,在这么多角色中,你个人最喜欢哪个角色?

A:我最爱教师这个职业,我现在就是北京舞蹈学院一名普通的人民老师,每周都会去给学生上课,和学生在一起的感觉很好。

Q:涉足这么多领域,工作这么繁忙,如何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呢?

A:压力是一定会有的,我会通过看书来缓解。(从包里掏出一本书:《我的名字叫红》)昨天我在等朋友的时候就在读这本书,你一定要读一下这个作家的书,太厉害了,我这两天要把它读完。看书也是一种交流,跟人打交道有时还会出事,跟作者交流不会出事。还有一本书我也非常喜欢,传记类的,叫《Just Kids》(《只是孩子》)是章子怡推荐给我的,她发微博私信给我,叫我一定要读一下这本书,特别好看,写得好极了,你也赶快去看。

Q:除了看书,你平时还喜欢做什么?

A:游泳,还有哑铃训练。这两项是我最爱的。当然还有跳舞。

Q:要有能让自己沉静的书,也要有让身体动起来的活动。

A:读书是一方面,除了读书,身体的磨练也挺重要的,看似简单,但里面有很深刻的道理,就像太阳每天都做同样的一件事,升起落下,你天天练功也是如此,能磨练自身,这是一件枯燥但干净的事。

Q:你会喜欢和怎样的人交朋友?

A:比较喜欢积极的人,勤于思考的人,我前一段也在读萨特的书,很喜欢他,他是法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他拒绝接受任何奖项,甚至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有和波伏娃的不凡之恋,我觉得这样的人,真的很可爱。 2014年,刘岩与法国艺术家排演中法原创舞蹈音乐剧《红线》,这是她受伤后第一次正式的登上舞蹈艺术的舞台。这是一部充满艺术性与人文关怀的作品,通过舞蹈与打击乐的跨界结合讲述了一个生命哲学故事,编导吉利娜・克里莫娜从西方“雅各布与天使的斗争”中得到启示,表达这样一种含义:当人类与超越自身的强大力量殊死搏斗与挣扎后,最终将战胜这种力量,并会变得更加成熟,也会再次掌握自己的命运。这种西方的哲学理念与中国古语“凤凰涅浴火重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Q:朋友们会不会觉得你对自己太狠了?

A:朋友会说,他们希望我少干一些事情,心疼我,大家都觉得我不用太辛苦,我也是在调整,让自己的时间分配开,不要太满,人应该还是需要有些余地的。

Q:你眼中的美是怎样的?

篇12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大多是“填鸭式”的教学,主要就是教师讲,学生记笔记,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积极性不高,较少关注实际问题,缺乏实感,效果可想而知。这种传统的教学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如果一直采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胜任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针对存在的这种问题,目前,理论界就提出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虚拟现场。所谓虚拟现场,是指创设一种较为真实的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教师或扮演教师或扮演幼儿,或作为观看教学活动并要发表观点与见解的观众,共同建构模拟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扮演教师或幼儿,来完成指定的活动。虽然它是一种虚拟的课堂教学活动,但它已迈出了课堂教学重要的一步,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实践智慧与能力的形成。这种教学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效果颇佳。

二、加强教育实践活动

为了保障学生的见习和实习,我系先后在广西条件好的幼儿园如广西军区幼儿园、区第三保育院、南宁地区保育院建立了教育科研实习基地,还与区党委幼儿园等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为了加强与基地教师的联系,我们还聘任了幼儿园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做我们见习和实习的指导教师。

以往高师院校见习、实习时间短、集中,带来不少问题。为了克服这种安排带来的弊端,我们在每学年都安排有见习活动,实习的时间也比以前多。我们还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利用假期到幼儿园见习。见习内容有班级管理工作、各领域教学、保育等,形式分集中、分散、小组见习。除了正常教学计划安排的见习外,我们也把见习贯穿到课程当中,这样既避免了理论课枯燥乏味,又使教学内容能与实际联系起来。

我院要求学生寒暑假要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撰写实践调查报告。我就鼓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幼儿园、社区等做调查研究,撰写学前教育方面的调查报告。并且鼓励他们在幼儿园见习、实习、调查中多留心,发现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题目。这样的研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更有实际意义。也可协助老师做课题,如我的课题《广西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就会让学生参与。通过这些科研活动,可加深学生对幼儿教育的认识,锻炼学生的文字功夫,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学术意识,提高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这样,大四的毕业论文就会得心应手,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以后成为一名研究型的幼儿园教师做好了准备。

除了见习、实习、调查等实践活动外,我还鼓励学生开展并参加各种活动,提高他们的能力。要求他们在幼儿园或社区开展与家长访谈、儿童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让他们学以致用。在学前教育班开展有关儿童故事、儿童舞蹈、儿童歌曲、绘画、书法、说课等比赛,要求人人参与,大胆展示个人才艺,也与其他班级联合起来开展一些比赛,并且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院及系里组织的各项活动。每次活动都会评出奖项,给予奖励,以便提高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此外,还让学生参与到幼儿园的六一活动、文艺汇演等活动中去,协助幼儿园教师组织活动,以便让他们了解幼儿园教师怎样教小朋友跳舞或唱歌等,并了解幼儿园的舞蹈和音乐等活动。

三、重视教育技能类课程

教育技能类课程主要包括钢琴、乐理与视唱、乐器演奏、舞蹈基础和创编、绘画、手工制作等,培养学生弹琴、唱歌、跳舞、画画、做泥工和纸工等基本技能,这些技能是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如果学生这些技能差,将会直接影响以后的就业。因此,我们应重视这些课程。

目前,我院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的专职教师不少,而担任这些技能课程的专职教师少,大多数是艺术系的教师来教,他们的教学偏重于理论,与幼儿园实际联系不够紧密,上课针对性不够强。所以,我们应培养专职学前教育技能技巧教师。除此之外,还可邀请擅长于音乐、舞蹈、美术等教学有经验的优秀幼儿园教师来做指导,这样就会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幼儿园音乐、舞蹈、美术等教学,并掌握弹、唱、跳、画、做等基本技能。

现在,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没有进行过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训练,对这些学生技能的培养本来就是一大难题,再加上一般高师院校教育技能类课程学时普遍偏少,学生学习都不够深入,更谈不上练习,他们的技能怎能提高?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这些重要的技能,必须加大这些课程的课时,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时来学习这些课程,掌握这些技能。

四、制定技能考核制度

师范院校要重视制定学前教育(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切实可行的基本达标细则与要求,以此促进其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提高。在社会实践活动如教育见习、实习和一些比赛活动中,可对学生的弹、跳、唱、画、做等技能进行考核和评价。学生也可根据考核指标进行自我检查和分析,找出差距,及时调整努力的方向,加强某方面技能的培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