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45: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财政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财政学专业及课程研究
从世界范围来看,近半个世纪以来高校的课程建设和经济社会、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面对新的财政学科,新的课程建设理念和方法不断被创造出来。一般认为,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高校课程出现过三次改革浪潮,上个世纪50、60年代为第一次改革,70、80年代为第二次改革,90年代以后为第三次改革。总体来说改革具有三大特征。第一次改革称为“作为学科知识的科学”时期,目标是培养科学家,课程设置的导向是为新的科学发现奠定基础,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学科知识的现代化、结构化。第二次改革称为“作为相关知识的科学”时期,目的是将科学作为改善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工具,课程改革的焦点是理解理论知识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第三次改革称为“作为不完善知识的科学”时期,目的是缩小计划课程与实际实施课程之间的差距,其焦点是个人、社会和文化对科学知识形成产生的影响。”古希腊文献记载:有人问斯巴达国王男孩子应该学习什么时,国王说:“他们应当学习他们成丁之后所要做的事情!”说明西方国家应用型教育的理念渊远流长。日本京都大学校长KazuoOIKE在谈及课程建设目标时表示希望“能为整个社会做出贡献”。卡内基梅隆大学也认为,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在急速增加。让优质的资源拥有者采取措施来满足这种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此,卡内基梅隆自002年就启动了“开放学习项目”(OLI,OpenLearningInitiative),通过建设一个共享的平台改造传统的课程。
1.2实践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落后目前的实践教学方法仍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以老师讲授为主,虽然名为实践课,但实际仅仅是实践地点在实验室,而老师讲授的内容多为理论内容,即使部分院校引进了实践软件,但大多也是理论课程配套的练习场所,从实际来看,学生对软件本身可以很容易地掌握,但对其中的关系却不是很了解。从考核的角度看,长期以来实验课成绩评定采用以参与实验教学活动,学生递交实验报告为基础的评价标准。即使有时设计了实验内容的考核,但仍旧以记忆性知识为主要考核内容。这就和理论课的考核结果一样,许多学生平时不上课,临近考试才“临时抱佛脚”地背背书、背背笔记,甚至不惜采用一些作弊手段,最后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通过。
1.3实验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历,实验教学水平受到制约实验教学队伍是财政学实验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实施主体,目前制约实践教学质量的瓶颈之一是实践教学的师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业务素质上,都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很多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专业课教师,从高校到高校,自己都没有业务实践背景,很难担当起指导实践课的重任。教师基本上都是高等教育完成后直接从事教育工作,很少参与实践部门的实践,从而缺乏专业实践活动经验和技能,这制约着应用型财政学的人才培养质量。
1.4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实习效果欠佳大多数人对于财政学专业,往往单纯地从字面上去理解,认为它是一个仅为政府财政部门培养人才的专业,因此,在进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时候,多年来,普遍存在着找点难的问题,社会实践部门大多认为财政学专业就应该去政府,企业里面没有合适的实习岗位,所学知识在企业用不上,因此,普遍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即使接受也是被动接受,学生亲自实践和动手的机会很少,以致实习效果不理想,校外实习流于形式。
2完善应用型大学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路径
2.1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目标,强调实践教学体系的完整性要重新定位实践教学总体目标,拓展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从大一的认识实习到大四的专业实习和创新教育,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分层递进,学生的动手与应用能力得到了科学、持续、系统的培养与锻炼。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的基本业务流程、操作方法和组织管理模式,而且具备及时掌握和发展专业最新实用技术的能力和相关素质。通过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相结合,初步构建了相对完整、整体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采取校内仿真训练、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从校内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校外课堂这三个方面来制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计划。校内第一课堂主要是通过在课程教学中增加实验教学内容,加大课程实训力度;集中安排综合模拟实验,提高专业技能;开展读书活动、撰写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等来完成课内专业动手能力培养。校内第二课堂主要是通过开展课外各种与专业密切联系的活动,如每年由学生自己筹划组织税收宣传月活动,开展以财税为主题的大学生辩论赛、财税知识竞赛、模拟税收调整方案听证会等,来完成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校外课堂实践教育主要通过分散或集中的假期社会实践、校外专业实习基地见习和毕业综合实习、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等环节,来完成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每个环节、每种方式都各具特点,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财税理论知识,从而全面、系统、规范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
2.2大力推进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考核办法多样化实验教学方法是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设计实验教学方法时,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实行弹性实验教学。对基本的原则及方法采用教师实验室授课和现场指导进行课堂讲授,随后利用软件公司提供的经修订过的数据,设计交易,指导学生进行处理,使学生能熟悉并掌握目前该领域最新的管理技术及方法。提供数据,让学生以不同的角色使用软件来模拟处理政府业务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应增加开放时间,允许学生在课余时间自选实验内容,自行安排上机实验。通过网上预约和到实验室登记等方式进行实验,增强学生实验的自主性。建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向广大学生提供该课程的课件、教学网络资源、设计实验及答疑讨论区等内容。补充相关学科更新发展的新信息等等,增强学生的信息量,更好地巩固和消化在课内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财政学课程实验的考核方式应实现多样化,注重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考核的重心应向学生创新能力倾斜,以构建有利于全面素质提高的评价体系。实验教学指导教师必须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活动的整体情况,采用分组形式进行的实验项目,应将单个学生的考核与小组的考核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课程实验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来确定,如参与情况、个人能力、实际结果的优劣等综合评判。在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实验质量和实验结果作出及时、客观和公正评价的基础上,给予恰当地评分。成绩的评判也从单一的由教师评判,转变为教师评判与学生相互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这种考核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综合实验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方法单一抑制学生的学习情趣
在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也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贯采用教师主导型的授课方式,形成教师“满堂灌”、学生“坐室听”的局面。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必然会有犯困、精力难于集中的现象,更谈不上掌握了多少知识,往往一个学期结束之后,学生普遍的感觉就是“不知道”、“不清楚”。此外,学生生硬地学习知识,从老师的语言描述中去了解“是什么”,其所理解的内容与工作实际存在很大的偏差。如同盲人摸象,盲人听得有关大象的形象描述之后,头脑中并不能准确地勾勒出大象的真实面貌,也就很难真正地认识大象的本相。所以这种“填鸭式”的授课方式不能真正教会学生必要的知识,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财政学课程的教学中,任课教师一直采用这种灌输式的枯燥的教学方法,解释说明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课堂氛围过于沉重,免不了使很多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面对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诸多弊端,寻求改变成为大势所趋。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应突出“教、学、导、训”的特征,注重通过“导”“训”的环节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变教师主导教学为学生主导教学,增加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于是很多学者开始更多地关注在财政学课堂上引入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相互补充,以改善整体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是19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主导的,面对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一种案例形式的教学模式。在运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是主要的参与者,一旦进入案例的真实环境中,学生们被不断地激发大脑,思想相互碰撞,彼此相互讨论,求得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实现案例教学的最佳效果需要有设计完好的案例情境,且对学生和教师的能力要求也很高。而实践过程中的案例教学仅仅是作为理论教学过程中的案例资料的补充解析,学生仍然是以倾听者的角色参与其中,并没有形成激烈的讨论氛围,此案例教学非彼案例教学。因此,案例教学的实践过程未能够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最佳环境,效果不甚理想。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丰富并扩展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变课堂沉重的气氛。电视、录像、图片、数据等内容,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如何将其很好地与教学内容有效衔接,尚待进一步的探索。财政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强、理论性强、实践性也较强的学科,这一特点决定了财政学课程的教学需要精心设计,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真正构建一个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环境。而目前,在财政学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有效实践还略显单薄。
三、教学评价设计过于倾向知识考核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偏重于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学习的好坏全凭期末一张试卷来反映,这种做法显然不适应以注重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的高职教育。财政学的教学以往注重学生能够掌握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自然集中于一种方式,即试卷测试,借助于选择、填空、简答等基本的试题形式,考核学生对于财政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而学生获得高分的有效途径即是机械式地背诵期末复习题。然而,高分不等于高能力,高分不等于高教学效果。这种评价方式是适应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的产物,难以评价学生所获得的职业能力,难于适应职业学院关于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现实需要。面对新的教学培养目标,在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开始关注教学评价的全面性、综合性。很多时候,任课教师为了强化对能力的考核,会布置些灵活性的题目,如撰写调研报告、小论文等,但是由于缺少指导性的文本,缺少有效的阶段性监督,学生往往消极对待,借用网络资源摘抄范本,应付了事。因此,这种考核方式常常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实现设计的目标。为此,技能考核被逐渐纳入高职教学课程的考核过程,主要结合未来职业能力要求,设计相应的实践题目,以此来评价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提升程度。但如何设计技能类考试题目,怎样依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客观公正地给予评价,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四、实践不足导致职业能力培养欠缺
财政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经济学科,在介绍财政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涉及关于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及财政管理体制、财政政策调控功能等实践内容,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财政理论的基础上,需要具备解决政府财政实践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更偏重于基本概念、原理的说明与讲解,缺乏实践环节的设计,学生的学习也停留在背诵已学习的概念及原理,并以此通过期末考试。学生难以通过课堂教学获得分析财政问题、解决财政问题的能力,也难以形成诸如团队协作的优秀职业素养。这种缺乏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教学设计,俨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为其提供可以进行实践操作的环节,包括大量切合实际工作环境的课内实践和顶岗实习的课外实践。由于财政税收专业的课外实践环境对应于各类企业的财务部门或者政府财政税收等行政机关,其特殊的性质难于为学生创造一种零距离接触专业实践环节的机会。面对财税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的匮乏,财政学课程的课外专业实践的设置有些力不从心。
五、任课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
任课教师对于课程的整体驾驭能力也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教学质量。高职教育注重职业能力培养教育的理念及目标,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拥有较为丰富的工作实践经历,能够充分准确地把握职业能力要求,通过巧妙的课堂教学任务设计来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但是,在职业学院的教师队伍中,相当比例的教师均来自于专业学校的应届毕业生,虽然掌握着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缺少实践经验,这一现实情况给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为了有效解决现有教师队伍在实践能力、工作经历方面存在的不足,学院通过提供教师顶岗实习、挂职锻炼的机会,为教师搭建实践学习的平台。但是面对有限的实践学习资源以及大量授课任务的压力,教师自身能够获得一次学习实践的机会相对匮乏,实践能力的提高存在一定的局限。近年来,职业学院的教师招聘倾向于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人才,获得了一批来自于工作一线的、拥有丰富工作经历的教师。尽管这一做法对接了培养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可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即工作经历丰富的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难于驾驭整体的课堂教学。为此,塑造充分适应于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需要有效地融合其实践经历与教学能力,以提升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六、自身基础差造成学习动力缺失
学生是课堂授课的主要对象,其在上课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较低的学习情绪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主要来自于学生自身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的现实。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集中于普通高中、中专、职业高中等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群体,学生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直有一种厌学、弃学的惰性心理,这种学习基础和学习状态会一直延续至大学阶段。面对新的学习形式和新的专业课程,很多学生时常表现出听不懂或无兴趣,难以适应新的大学学习生活。惰性的学习心理长期伴随着学生,不断使其丧失对学习的信心与动力,不学习、不爱学习主导着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不良的学习风气充斥着学生的学习生活。面对高职院校的学习机会,很多学生并非出于自愿,或是为了满足家长意愿被迫学习,或是因未进入理想大学的无奈之举,带有对理想和现实差距的抱怨情绪,以此表现出不珍惜、不珍视、混日子的状态。这些被迫学习的学生将获得毕业证视为高职院校学习的终结点,没有明确的、长远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缺乏学习动力。
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对于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这无疑是一件期盼已久的盛事,也必将对整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欢庆之余,如何利用我国有限的财力举办一届符合奥运精神的廉洁、公正和民主的奥运也是我们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北京奥运的财政支出预算分析
在申奥代表团的陈述中,在北京市政府发言人的谈话中,都明确提出了北京举办奥运在交通建设、环境治理、信息化发展和水电气热改造等方面存在大量的资金需求,七年总计1800亿元(见下表),平均每年250多亿元,相当于北京去年全年地方财政收入的73%。这样庞大的资金供给来自何处,如何运用?是申奥成功后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奥运预算支出由三部分组成。其一、直接用于奥运比赛场馆和服务配套设施的投入,共计160亿。我们必须考虑到,奥运会是最大规模的体育盛会,在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北京都不会再举办奥运会,因此,在场馆建设中,应当尽可能避免比赛场馆及其配套设施,在完成30天的使用期之后的闲置或低使用率所造成的投资浪费,给财政背上沉重的负担。其二、为了改善举办奥运城市的环境。交通等基础设施而进行的投入,共计1350亿,这其中的总量和增量我们无从掌握。例如,为了改善北京市的环境,不仅需要在北京市进行环境治理工程,也需要在北京市周边地区,以及上游流域和沙尘暴源区进行相应的治理和投入,其支出具有不可预见性。这就为将来的财政预算的执行埋下了隐患。其三、举办奥运会的直接投入,共计290亿,包括开幕式、闭幕式,租用比赛场馆和配套服务设施,以及比赛期间的各种服务。如何呈现出富有新意的开幕式、闭幕式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而不仅仅只是在高投入上下功夫,对于财力并不宽裕的我国来说更是急需思考的问题。如对于开幕式和闭幕式,关键在于有新意,突出我国的特色而不在于一定要多豪华。有必要在设计上多下工夫,而不是一味追求大投入。
二、申奥成功对我国财政管理的冲击
《北京申办报告》第五主题“财政”中的相关内容中指出,北京奥运会将得到中国政府和北京市政府的财力保证,这是中国政府和北京市政府的承诺。这些财政支持包括:①奥运会组委会如出现超支,将负责予以弥补;②在组委会的收入实现之前,将采取预支方式保证组委会的各项支出;③进行北京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满足举办奥运会的需要;④进行奥运会所需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建设。毫无疑问,以上的声明充分表明了我国政府办好奥运的信心。但同时这些声明的落实也将给我国正常的经济发展和财政管理带来巨大的冲击。
首先,从预算的执行上分析。奥运会所蕴含的财政风险却不得不让人三思。历史的教训历历在目,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1970年该市决定申办时,市长德拉波(JeanDra-peau)曾宣称:“我们承诺在加拿大,在蒙特利尔,我们将向世界推出一个真正符合奥林匹克精神的,既简朴又有品位的奥运会。”最初的预算为1.25亿美元,这个预算后来完全失去控制。组委会大兴土木,在城北地区开辟奥林匹克中心,新建大型主体育场、游泳馆泥行车场、奥运村等,这些豪华的基础设备耗费了巨额财政资金。据魁北克政府估计,这届奥运会实际开支为24亿美元,有1.6亿美元将直接由蒙特利尔市纳税者交纳奥运特别税负担。其余的债务5.12亿美元由魁北克政府财政负担。一个“简朴”的奥运会最后变为吞食巨额资金的无底洞,成为加拿大经济的“陷阱”。如何防止北京奥运成为新的一个“蒙特利尔陷阱”,给我国的落后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其次,从投资分析,申奥成功对我国财政管理的冲击至少存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所谓的“虹吸效应”,即承办奥运的城市将别的地方的投资吸引过来,从而导致“堤外的损失”。对此,中国西部城市最为担心。在西部人士看来,政府刚刚提出开发大西部,近两年投资开始向西部倾斜,现在北京办奥运,投资1800亿,等于说马上就又来了一个东部大开发,大规模的投资建设(这意着资源的重新分配)和注意力的转移(这意味着关注的降低),对西部大开发会不会有影响?何以体现对西部的倾斜?如果东西部同时倾斜的话,政府有这么大的财力吗?如果东西部不能同时倾斜,那么很显然,奥运是“国际大事”,是“硬缺口”,其投资将首先得到保证,将置西部于何处?第二,奥运会通过直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大,在奥运投资周期结束时(通常是在奥运会闭幕之后),对主办城市和主办国的经济带来的冲击就越大。奥运投资的这一特性在国外被称作“低谷效应”。“低谷效应”曾经出现在许多主办奥运会的城市,上届奥运会东道主悉尼现在就处于“低谷效应”的压力之中。这样的“低谷效应”会不会也出现在未来的北京呢?这也是我们在奥运投资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其三、从工程建设上分析,奥运会涉及近几百项大型工程,如体育场馆、道路等,留有的寻租机会和制度上的缝隙也相应增多。会有一些机会让拥有权力的人借此。腐败问题都是跟一定的公共工程和政府公共物品的采购相联系的,如果奥运会的公共工程项目成为导致腐败新记录产生的母体,将无疑是一种悲哀。对此,我们必须考虑当这么多公共工程、公共采购大量发生的时候,如何在政府采购制度上加以防范。
最后,从一些情况看,“兴奋劲”正在使一些人头脑发热,以为只要办好了奥运会,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或者以为只要为了办好奥运会,什么代价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现在经常听见有人说,奥运会要多算政治帐,少算经济帐。其实洛杉矶奥运会之后,那有不算经济帐的!就象我们过去曾经有过的那样,不算经济帐,光算政治帐,如果那样北京奥运会很可能成为中国新的不良资产的开始,奥运过后留下的是一堆烂摊子。想一想我们过去的不良资产,我们怎么能不对奥运产生的财政负担平添几分担心呢?
三、可行性对策思考
最关键的问题当然是“模式”的问题。奥运“模式”的选择犹如经济运行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奥运会的财政后果。要使奥运成为新的历史发展的起点而不是泡沫发展的最高点,关键就在于选择好奥运运作模式,而能够做到这些的唯一途径是采取市场经济的模式,决不能再采取过去那种计划经济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