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46: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化妆品化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接受美学也可以称为接受理论,它的代表人物是20世界70年代初联邦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H.R.姚斯和W.伊泽尔,这一文学理论吸收了现象学、美学及阐释学的精华,主张接受者的创造性和主体性,注重接受者的审美经验对文学作品的调节,并且主张把接受者与创作者及作品放在同一水平下进行文学探究。对姚斯来说,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是和接受者的主观体验紧密关联的,不能割裂来看,接受者要作为文学创作的主体来对待;W.伊泽尔也认为对审美问题的解读必须通过接受者的认知才能更加完善。因此,在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接受者的角色不可忽视,他们并不是客观的接受作品的内容,与此相反,接受者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文学作品的构建中。
二、接受美学理论下的英文化妆品商标翻译法
(一)顺其自然法
顺其自然法相比于音译法而言,翻译者不用去构思一些别出心裁的语言文字。这是因为有的商标或品牌的名称本身的文字并没有特殊的渊源或者音韵美,仅仅是一些便于记忆的语言文字,所以在翻译过程中,不用过于追求源语言所包含的内涵,只用保持源语言的表达意义即可。因此,往往会根据情况采用直译法或者零译法。
1.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就是指把源语言按本来的意思直接翻译为目的语言,但是不能违反汉语语言的语法,在目的语言中要保留源语言的全部意义,它的特点是商标翻译要符合源语言的本来含义。如:国际知名品牌GUCCI公司推出的Envy香水就直接译为“嫉妒”,虽然在汉语中嫉妒是贬义词,但香水是针对女性这种消费群体,这样的名字可以表达出品味独特、与众不同的韵味,并且也和十分吻合这款香水的广告语:若让别人妒忌,就该拥有嫉妒。。。,另如,澳大利亚的化妆品RED EARTH则可直译为红地球,给人们带来一种另类、时尚的感觉。
2.零译法
所谓零译法就是指保持源语言,不翻译的方法。这种翻译方法在化妆品商标的翻译中非常少见,只是在一些比较有特色并且易于记忆的英文商标中才使用这一方法。这种译法可以使得这些英文商标在中国市场内独树一帜,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比较成功的案例有韩国的化妆品品牌The Face Shop,VOV,日本化妆品品牌Fancl,SK-II,DHC,ZA等。
(二)标新立异法
论文征集内容:
1.国内外日用化工新技术发展趋势
2.化妆品、洗涤用品新技术
3.新原料(包括香精香料及防腐剂)在日化产品中的应用
4.生物、生化及天然活性物在日化产品中的应用
5.日化产品的安全与功效性评价
6.行业法规与现代科学管理
论文要求:1. 论文字数以3000字左右为宜;2. 提交“论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作者职称及所从事专业”(论文摘要限定150字以内);3 .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要中英文对照;4 .上交论文一律用word格式发到学会电子邮箱;5. 论文征集截至日期为2007年 7月 30日。
论文评选:经专家委员会评选,对优秀论文,给予表彰奖励、颁发证书;对青年优秀论文推荐上报北京市科协。参加评选;所有获奖论文作者的名单登载在《中国化妆品》和《北京日化》杂志上;对征集的论文编辑成册,出版论文集。
收费标准:参加讲座的外企及有关单位按30分钟/场,每场收费2000元。论文集广告费:彩页 2000元,黑白(文字) 1000元。
交费时间:2007年 8 月 15日前汇至北京日化学会。
研讨会期间设有新产品展示:内容:日化产品、原料、设备、包装、OEM、新技术成果转让业务洽谈。
规格: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价格:1500元。报名截止时间2007年7月30日。
学会地址:北京市崇文区东四块玉南街32号
邮编100061
联 系 人:刘静安 胡翠兰
电话:010―67113081
传 真:010―67173252
由于近年来化妆品的质量安全事件越来越多地带有突发的性质,如牙膏中检出二甘醇和三氯生、高档化妆品中检出禁用金属元素、婴幼儿卫浴产品检出二烷、染发剂中检出对苯二胺和爽身粉中检出致癌物石棉等,因此,适时建立基于各类理化测试分析、生物体外试验、人体适应评价的化妆品安全性和适应性评价体系,是化妆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和管理决策参考的重要工作。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重点科研项目2008IK257――化妆品安全性和适应性评价技术研究在京通过鉴定。该项目历时2年,集合国家质检系统内外的科研精英进行自主创新,在短时间内超额完成了化妆品的安全性和适应性研究考核指标,打破了多项科研纪录,标志我国日化行业集体科研成果产出的到来。
中图分类号:TQ65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化妆品是人们,特别是女性,每天都在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因此它的安全性非常重要。由于化妆品是长期使用的,它是连续地、直接地与皮肤接触,并长时间停留在皮肤、面部、毛发等部位上。因此,化妆品不应有任何影响身体健康的不良反应或有害作用。为了对化妆品的安全性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和控制,各国分别对化妆品的安全性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以下简要讨论一下化妆品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我国对于化妆品的现行管理。
1.化妆品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1.化妆品的污染
化妆品的污染主要有原料污染、生产过程污染、使用过程污染等。
化妆品的原料种类繁多,来源各异,大多数原料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如果受到微生物污染的原料不经处理或处理不洁净,而用于化妆品生产,必然会造成严重的一次污染。
化妆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主要是生产环境、生产设备(如输送管道、阀门、泵、罐等)、生产操作人员卫生、产品包装容器等,消毒不干净而把微生物带入化妆品中,使化妆品在出厂前已被污染。
化妆品使用过程中的污染又称为二次污染,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不注意卫生,比如用手挖取产品,也会将手指上的微生物沾染到化妆品上造成污染,有的化妆品只用了一半,就开始变质了。
1.2.化妆品的毒性
化妆品的毒性,是由于化妆品的原料或组分中含有有毒性的物质造成的。据对20多种香粉的调查和化验发现,很多香粉都不同程度的含有铅,从16个品种的雀斑霜中均查出了有毒金属汞,有些化妆品还含有砷。这些重金属通过皮肤进入体内,长期积累不仅造成色素沉积,而且还可能引起重金属中毒。化妆品增白剂中的氯化汞、碘化汞会干扰皮肤中氨基酸类黑色素的正常酶转化。汞的慢性毒害也很大,特别是能抑制生殖细胞的形成,影响年轻人的生育。有些国家在化妆品质量中明确规定,化妆品中不得配用汞及其化合物。生发剂、染发剂中大都含有重金属汞、铅、砷,他们对身体都十分有害。化妆品中的颜料,很多是含有重金属成分的,它们之中有不少是对人体有害的,如铅、铬、铝、汞、砷等。国外曾报道过:有婴儿由于舔食了母亲面部的脂粉引起急性中毒,而死于脑病。
1.3.化妆品的刺激性
化妆品中常会含有酸、碱、盐、表面活性剂等化学成分。这些化学物质作用于皮肤、人体器官的黏膜后,经常会引起刺激性皮肤病变,又称刺激性接触皮肤炎。从卫生部通报的2005年化妆品不良反应的检测情况来看,由化妆品产生的不良反应病变,以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最为常见。化妆品引起的不良反应中,比较多见的是局部皮肤瘙痒,同时出现红斑、丘疹、脱屑或刺痛感,反应轻微。但也有个别严重的,属于难以恢复或不可逆的严重损害。
2.我国现行化妆品管理
2.1.化妆品卫生法律法规
在过去10余年的时间里,我国制定的化妆品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1990年1月1日起实施的卫生部《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行政法规1个;1991年3月27日起实施的卫生部《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1993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化妆品广告管理办法》2000年4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出口化妆品监督检验管理办法》部门规章3个;卫生部关于印发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通知(卫法监发[2000]220号) 、卫生部关于印发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229号) 、卫生部关于印发化妆品检验规定(2002年版)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322号) 、卫生部关于印发《健康相关产品国家卫生监督抽检规定》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515号)等若干部委规范性文件。《条例》是我国监管化妆品的主要法规。
标准规范:国家出台了GB5296.3-1995《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GB7916 - 1987《化妆品卫生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GB7917-1987《化妆品卫生化学标准检验方法》、GB7918 - 1987《化妆品卫生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GB7919-1987《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以下均简称《方法》)等化妆品国家标准42个。卫生部出台了2003年1月1日起实施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和《卫生部化妆品检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部门规范(定) 2个。十几年来,这些法规标准在控制化妆品质量和确保化妆品安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2.现行管理体制
以上化妆品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了化妆品的生产、经营及监督管理的职责和要求,化妆品的卫生标准规范及检验要求等,形成了我国化妆品以卫生、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工商、质监、轻工等部门参与的政府监管体系。化妆品的卫生主管部门:《条例》第三条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化妆品的卫生监督工作,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辖区内化妆品的卫生监督工作。《条例》第五条规定对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监督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第九条规定使用化妆品新原料生产化妆品,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规定进口化妆品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方可签定进口合同;经国家商检部门检验合格方准进口。《细则》第十条规定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人员(包括临时工)必须依照《条例》规定实施每年健康检查,患肝炎、痢疾、伤寒、活动性肺结核及传染性皮肤病的人员不得从事化妆品生产。第十一条规定特殊用途化妆品投放市场前必须进行产品安全性评价,第十九条规定非特殊用途化妆品(须有产品卫生质量检验报告等)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化妆品的检验机构[ 4 ]:《细则》第三十五条规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县级以上具备检验条件的卫生防疫机构为化妆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承担化妆品卫生监督检验任务。各级检测机构根据《标准》、《方法》和《规范》等开展化妆品的检验和安全性评价,为化妆品卫生监督执法提供技术依据。
2.3.化妆品卫生安全及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化妆品行业得以不断发展和壮大,所生产化妆品的品种和数量也日益增加。由于各级卫生行政机构认真执行监管,使我国化妆品的卫生管理逐渐走上了科学化、标准化、法制化运行的轨道,保障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净化了化妆品的市场,其功不可没。但是,应该看到我国化妆品管理在法制建设、监督管理、检测手段、安全性评价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从生产到市场监管、消费者使用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加以认真剖析,目的是为了健全我国化妆品的法制管理,提高监管水平,提高化妆品的安全性,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3.结语
为了保证广大消费者使用化妆品的安全,防止化妆品对人体产生近期和远期的危害,化妆品在投产前必须进行安全性评价,同时,化妆品在投放市场后,有必要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和人群调查,以保证消费者的健康不受损害。
参考文献:
[1] 化妆品卫生规范[S].20021.
[2]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S].1990.
[3] GB/T18670-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妆品分类[S].
[4]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S].1991.
[5] 杜业刚,林少彬,朱瑛,等1化妆品中亚硝胺的研究[J].卫生研究,2004,33(3):379.
[6] 戴京晶,刘奋,梁伟,等.深圳市售化妆品中防腐剂使用状况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14(4):477-478.
[7] 张木林.159份化妆品卫生检测结果分析及建议[J].中国饮食卫生与健康,2004,2(6): 61.
[8] 谢晓萍,古梅英,李庆,等.380种防晒化妆品卫生毒理学检验结果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5,11(3):66.
1856年英国化学家W.H.Perkin发现了苯胺紫染料,为进一步合成苯胺系其它染料奠定了基础。1863年德国化学家F.W.Hoffmann发现并合成出了对苯二胺,为制造苯胺类氧化染发剂提供了最关键的功效原料。1883年法国巴黎Monnet公司首创世界上第一支对苯二胺氧化染发剂并取得了专利,此后相继传至中国和世界各地。1952年法国L’Oreal公司相继推出了各种彩色苯胺类氧化染发剂,1950年国际市场出现了染发霜,1963年又出现了染发香波,使苯胺类氧化染发剂花色品种日臻完善。对苯二胺氧化染发剂为人类美容美发做出巨大贡献,创建了丰功伟绩和不可磨灭的辉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120多年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步发现它具有急性毒性、致敏性和潜在致癌危险性等副作用,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的极大关注。染发剂的致癌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对苯二胺急性毒性
对苯二胺(p-phenylenediamine, PPD),CAS:106-50-3,分子式C6H8N2,相对分子量108.14,纯品为白色晶体或粉未,微有芳香气味,在有机化学中PPD属芳香族或芳香胺化合物。F.W.Hoffmann之所以起名芳香族或芳香胺是因为这些化合物气味芳香。
现代毒理学资料显示,对苯二胺是一种典型的急性毒性染料。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对人体或动物体半数致死量LD50
1992年日本[2]有一位男子使用PPD氧化染发剂,按说明书进行染发,染发后20分钟进入浴室,水蒸气凝聚在头发上,不慎染液流到眼睛里,第二天眼科医生检查发现,因染发剂急性中毒损坏了眼球。
1992年苏丹[3]首都喀士穆有人使用制作氧化染发剂的苯胺染料对自愿受试者进行人体临床试验。31名受试者经口摄入对苯二胺染料混合物,其中有5名受试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13名受试者均在24小时内因急性中毒死亡。
1993年Lifshits M[4]报道有一位六岁儿童误食PPD氧化染发剂,短时间内出现咽喉疼痛,咳嗽和进食困难,随后由于喉颈部水肿造成严重呼吸困难,并伴有肾功能衰竭和代谢性酸中毒,就诊8小时后由于出现不可逆心室纤维颤动而急性中毒死亡。
2.对苯二胺致敏性
染料的致敏性是指某些染料会对人体皮肤或呼吸器官引起过敏性作用,这种染料称之为致敏性染料。对苯二胺染发剂发明以后在很短时间内就发现它常引发炎症或过敏(Causing allergy)。1906年德国联盟理事会把它列入目录,此后欧洲一些国家相继禁用。目前对苯二胺是国际公认对人类高致敏的化学物质,某些人在正确使用情况下也可能会引起过敏。染发者发生过敏时,接触染发剂的人体部位发痒,出现红斑、丘疹,甚至出现水泡、肿胀,有时红肿、渗液,流黄水,发出难闻的恶臭,有的出现过敏性昏厥或休克,有的过敏严重者导致死亡。其典型案例有:2000年8月英国一位妇女使用法国Camier生产的Movida染发剂进行染发几小时后死亡。验尸报告称是染发严重过敏反应所致。2004年1月28日《楚天都市报》报道,中年男子汪汉洲在武汉关山发廊染发后猝死,医生诊断结果是染发剂含有毒化学物质严重过敏致死。2011年11月20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一位妇女使用染发剂后陷入昏迷,医生推测其症状可能是染发剂过敏所致。
目前PPD苯胺类氧化染发剂占国际染发剂市场80%以上。使用时其致敏发生率各国不一。以往国际公认的平均致敏率为十万分之四,即0.4‰。2003年Hall[5]对欧洲、北美和新加坡等15个国家随机化226779个病例PPD斑贴试验阳性反应(接触性过敏反应)发生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PPD斑贴接触性过敏反应发生率随地区、国家、人种的不同而不同,如英国2.5%,意大利3.0%,瑞典4.0%,德国4.8%,美国5.0%,加拿大7.3%,新加玻8.1%等。 Hall流行病学调查PPD平均致敏率4.38%,高于此前国际公认致敏率0.4%的10倍以上。调查数据进一步表明,PPD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对人类高致敏化学物质。
3.对苯二胺致癌性
染料的致癌性(Carcinogeic toxity)是指某些染料对人体或动物引起肿瘤或癌变的性能。我国著名皮肤医学教授朱文元[6]指出,在每次染发过程中有0.1~0.5%的染发剂被皮肤或毛发吸收,染发剂中的有毒物质通过皮肤、发髓或吸入等途径进入体内参加血液循环,一旦进入体内很难排出,在体内蓄积。当蓄积的毒素超过1%时极易诱发皮肤癌、白血病、淋巴癌、骨髓癌、乳腺癌、膀胱癌等,其后果不堪设想。
1975年美国科学院B.N.Ames等[7],使用生物评估法研究化学染发剂时发现,一些苯胺类染发剂对细菌有致突变作用,引起人们对苯胺染料与DNA相互作用后可能引起致癌作用的关注。Ames研究小组检验了169种化学染发剂,发现其中150种具有致癌作用,占染发剂总数的88.75%。此后有更多的科研人员对于苯胺类染料及苯胺类染发剂进行毒理学方面的深入研究。
1971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在法国里昂实施了一项科研计划,评价化学物质对人类致癌危险性,并相继编辑出版关于化学物质致人癌危险性评价专题论文集。至1979年已出版了《IARC专题论文集》1-20卷[8]。作者在查阅专题论文集1-20卷目录发现,迄今人们使用的苯胺类氧化染发剂中对苯二胺、2-甲基对苯二胺、N-苯基对苯二胺等12种苯胺染料中间体都已列入致人癌研究目录中了。
1994年7月15日德国[9]颁布了《食品和日用消费品法》第二次修正案,禁用了13种急性毒性芳香胺染料、27种致敏性芳香胺染料和20种致癌性芳香胺染料,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的极大关注。德国的日用消费品主要指纺织品、洗涤品、盥洗品、化妆品、染发剂、染色皮革品和染色玩具等日用制品。
2001年,一份题为《使用永久性染发剂与患膀胱癌的危险》[10]的科学研究报告在EEC杂志刊发之后,欧盟化妆品和非食品科学委员会(SCCNFP)认为该潜在危险应予关注,因此建议委员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控制化学染发剂的使用。SCCNFP还建议对染发剂采取全面的安全评价策略。实施该策略的第一步是决定首先考虑永久性染发剂成分,在染发剂成分的公众意见征询中该列表成分未获明确的支持,因此永久性染发剂列表成分应被禁止使用于染发剂产品。
2004年《欧盟化妆品规定》(76/768/EEC)第七次修正案,根据已有的流行病学证据,首次并警示欧盟成员国政府和民众长期使用苯胺类氧化染发剂会诱发膀胱癌。该修正案顾问委员会首席顾问R.J.W.Hefford指出,对苯二胺、过氧化氢、氨是传统染发剂里固有的有害化学物质,使用它们生产染发剂是不安全的。
在研究对苯二胺氧化染发剂致癌性时,不应忽略过氧化氢致癌毒性的问题。资料报道,1980年日本食品界发现过氧化氢具有致癌性[11],经过两年反复多次动物试验证明过氧化氢确是一种动物致癌物,此后在食品中禁用。1990年Bracher M等[12]报道,经动物和人体临床毒性研究发现,对苯二胺氧化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和过氧化氢
反应大分子黑色物质Bandrowski S basc对沙门氏菌,小鼠淋巴细胞和人体淋巴细胞有致突变性和遗传毒性。2001年9月11日CSTEE.EU[13](欧盟环境和生态毒性科学委员会)关于过氧化氢毒性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作出结论,过氧化氢具有细胞毒性和致突变性。
染发剂发展二阶段:无氨染发剂
氨水(Ammonia Water)是传统的对苯二胺氧化染发剂里的一种功效成分。其功效作用是头发膨胀剂和产品PH调节剂。通常情况下染发剂工业使用25%的氨水,限量使用浓度6%以下。优点是功效作用优秀,且不残留。但是氨水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对眼睛、粘膜、皮肤、头发有刺激作用或腐蚀作用。储运或使用过程中经呼吸道吸入能损伤呼吸道和肺,容易引起呼吸困难或窒息性咳嗽,易发生中毒。染发剂产品添加氨水,给生产操作者和染发使用者带来反感难闻的氨水气味,刺鼻流泪,伤害皮肤和头发,有损健康。因此寻找氨水无毒低毒替代物,更新有氨产品,研发并生产无氨染发剂新产品势在必行。
2008年3月法国欧莱雅公司率先推出了无氨可丝莹温和染发霜新产品,该新产品解决了消费者对有氨染发剂产品的种种后顾之忧,无氨温和。2008年6月美国宝洁公司突破传统,推出了完美10分钟无氨染发剂新产品,该新产品为消费者免除了传统染发剂反感难闻的氨水气味,以及染发时带来的灼烧感和头发发痒等副作用问题。2008年北京老人头日化有限公司、广州温雅日用化妆品有限公司等众多国内外染发剂生产企业也相继推出了无氨染发剂新产品,开创无氨染发剂新纪元。无氨染发剂突破传统,是染发剂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
目前国内外无氨染发剂产品中氨水的主要替代物有三乙醇胺[14]、氨基甲基丙醇[15]、葡甲胺[16]、L-精氨酸[17]等。现将其各自的理化特征、药典标准、安全性和同类物等汇制成表1,仅供参考。
表1目前无氨染发剂产品中氨水的主要替代物
染发剂发展三阶段:无过敏染发剂
1993年北京丽源日化五厂率先推出了光明无过敏特效一洗黑染发剂新产品。2002年浙江章华保健美发实业有限公司推出了无过敏章华生态焗油染发霜新产品。该新产品蕴含天然灵芝等微生物类无过敏色原精华和中草药,不含对苯二胺,双重防过敏,配方极其温和,专为染发过敏人群设计。2005年北京老人头日化有限公司推出了无过敏五贝子天然植物洗染香波新产品。2008年韩国PRANA化妆品株式会社在我国市场推出了无过敏天然生物精染素新产品。无过敏染发剂突破传统,不使用对苯二胺,这是染发剂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
严格地说,无过敏染发剂使用的所有原料都应该是无过敏的,其中包括功效染料、基质原料、防腐剂、赋香剂、抗过敏植物提取物等。再者,所用的这些原料配伍性好,相互之间不发生反应,不产生过敏性新物质。
功效染料方面,传统的对苯二胺及其衍生物2-氯对苯二胺、2-甲基对苯二胺、N-苯基对苯二胺、N,N-双(2-羟乙基)对苯二胺等经美国CTFA(化妆品、盥洗品和香料协会)下设的化妆品成分评审专家组CIR评审结果均为致敏剂。基质原料方面,不应使用矿物油。因矿物油会阻塞毛孔,令皮肤和毛发变油,引发过敏。防腐剂方面,不应使用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因为该类防腐剂会引起过敏和内分泌紊乱等不良反应[18]。赋香剂方面,不应使用过敏性香料或香精。关于香精过敏率方面的调查研究已有许多报道。Buckley等[19]在历时近15年时间,对英国伦敦23846名香精过敏受试者斑贴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受试者中,6.4%的男性和8.4%的女性对化学香精过敏,其平均过敏率为7.4%。因此建议染发剂或化妆品产品中尽量少用或不用香精,非用不可应严格按照IFRA(国际日用香料香精协会)颁布的法律法规规定安全地生产和应用香料香精。此外,无过敏染发剂生产企业各自都添加自已独有的抗过敏植物提取物,以确保产品不过敏,但这些都是商业机密,密而不宣的。笔者经多年潜心研究,总结出抗过敏植物提取物31种,均采自2003中国卫生部颁发的《中国已使用化妆品成分名单》563种天然植物。详见表2。
表2.中国充许使用的抗过敏植物提取物
染发剂发展四阶段:天然植物染发剂
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染发剂均采用化学合成的苯胺类染料中间体、偶合剂、修正剂、赋形基质等复配而成。大量研究和报告证明,这类化学染发剂对皮肤具有一定的毒性,能引起皮肤过敏,长期使用可导致中毒,并诱发各种癌症。因此,染发剂产品的安全性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寻找安全无毒染发剂,开发天然植物染发剂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国的染发剂生产企业重视科技创新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大力投入资金研发天然植物染发剂,相继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天然植物染发剂新产品。2003年青岛益品生化制品有限公司推出了益品天然染黑剂新产品,2004年北京三精国药日化有限公司推出了三精红高梁染发膏,2006年浙江章华保健美发实业有限公司推出了章华天然植物中国黑新产品。2010年肖子英等[20]发明了乌饭树植物黑发霜专利新产品,并荣获了香港国际专利博览会金奖证书和奖牌。
近年来,欧美日本等国家根据各自传统优势的色素植物资源相继推出了具有典型特色的植物染发剂新产品。例如,德国[21]推出了以春黄菊(Anthemis tinctoria)提取物为特色的春黄菊植物染发剂,法国推出了以洋苏木(Caesalpinia sappan)提取物为特色的洋苏木植物染发剂,英国[22]推出了以西洋茜草(Rubia coudifolia)提取物为特色的西洋茜草植物染发剂,美国推出了以西洋接骨木(Sambucus nigra)提取物为特色的接骨木植物染发剂,日本推出了以金合欢(Acacia concinna)树皮提取物为特色的金合欢植物染发剂,印度[23]推出了以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提取物为特色的余甘子植物染发剂等。余甘子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诸多领域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几千年前印度传统医学家就用余甘子这种植物的成熟果实将白发染黑。当今人们崇尚天然,出于安全乐用天然植物染发剂,因此国内外天然植物染发剂再度复兴,重新崛起。天然植物染发剂的复兴和崛起是对传统化学合成染发剂的突破和挑战,是染发剂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是染发剂的一次革命。
天然植物染发剂的主要功效成分是植物染料。自古以来我国广西壮族人民就使用红草叶,蜜蒙花、紫蓝草、枫树叶天然植物提取物做染料将糯米染成红色、黄色、紫色、黑色,加上白色糯米蒸制成“五色饭”进行食用。在公元前3000年我国人民就已使用靛蓝、菘蓝、茜草、红花植物提取物做染料对纺织品进行染色[24]。文献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已开始使用天然植物染发剂。中国首例使用植物草药染黑须发的则是2100年前的王莽。
天然植物染料的核心价值是,安全性高,色调自然柔和,气味芳香,无毒无害,染色、营养和药用功效三为一体,克服了化学合成染料致敏、致癌等各种弊端。此外,植物染料与环境亲和性好,废物废水极易分解和利用,基本上无污染,资源极为丰富,其应用前景广阔。
2003年中国卫生部颁发了《中国已使用的化妆品成分名单》,规定了天然化妆品原料共563种(植物原料、动物原料等)。在法定的天然植物原料中可以筛选出染发剂使用的植物染料,例如、黑桑、黑莓、黑芝麻、紫苏、紫草、紫芝、蓼蓝、菘蓝、马蓝、诃子、桅子、金樱子、合欢皮、牡丹皮、石榴皮、茜草、鼠尾草、苏木、接骨木、墨旱莲等植物提取染色功效成分,均可用作研发植物染发剂的植物染料。在563种天然化妆品原料中第287号指甲花(Lawsonia inermis L.)目前国际上已禁止使用于化妆品中。2004年《欧盟化妆品规程》(76/768/EEC)第七次修正案第15条明文规定指甲花提取物主要成分是指甲花醌(2-羟基-1.4-萘醌)。指甲花醌是CMR物质,CMR(Carcinogenic Mutagenic and Reproductive toxicitg致癌、致突变、生殖毒性)物质禁止用于化妆品[25]。2007年中国卫生部颁发了新版《化妆品卫生规范》,该规范规定了78种禁用剧毒植物中药,例如:白芷、白附子、乌桕、含羞草、补骨脂等,这78种禁用剧毒植物中药包括其提取物及制品均不得用于化妆品产品中,虽然白芷、白附子有美白皮肤的功效作用,但绝对禁用于美白护肤品中。《本草纲目》载,乌桕子油涂头,变白为黑,但乌桕子油绝对禁用于植物染发剂产品中。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植物染发剂发明专利中竟然出现了乌桕和含羞草。
主管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单位: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山西省太原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1803
国内刊号:14-1320/TQ
邮发代号:2-32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1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邻苯二甲酸酯的危害
邻苯二甲酸酯是邻苯二甲酸形成酯类的统称,常用种类达20余种,常温下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醚等多种有机溶剂。邻苯二甲酸酯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随着塑料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邻苯二甲酸酯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与稳定的物理化学特性,被认为是能起到软化作用的化学品。如将其掺入聚氯乙烯,能使硬塑料变为有弹性的塑料,起到增塑剂的作用。这种优良的柔韧作用,使其被应用于PVC地板、人工皮革、塑料包装袋、地毯衬垫和塑胶等产品的生产领域,并添加到食品包装材料、黏合剂、涂料和油墨中。
将邻苯二甲酸酯放入化妆产品中,据称能帮助指甲油降低指甲脆性。使发胶在头发表面形成柔韧的膜而避免头发僵硬。使护肤产品增加皮肤的柔顺感,同时它还可作为一些产品的溶剂和芳香固定液。
专家评说致癌事件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洁:“邻苯二甲酸酯是国际上重点监控的内分泌干扰激素,其损害严重时可导致细胞突变,最终致畸和致癌。欧盟、美国等已将PAEs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并不断增加监控种类。我国也将DMP、DBP和DOP三种邻苯二甲酸酯列入‘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
在欧盟和美国的一些地区,邻苯二甲酸酯已被禁用。据了解。美国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虽然没有禁止在化妆品中添加邻苯二甲酸酯,但是美国商品标签法案明确要求,若化妆品中添加了邻苯二甲酸酯。必须在标签中明确标出,使消费者有了解并选择的权力。欧盟于1999年便正式对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用品及玩具中三类邻苯二甲酸酯(DEHP、DBP、BBP)含量进行严格限制,浓度不得超过0.1%,且违规的上架产品均被问责并召回。但在我国在这方面没有含量标准限定。相关监管标准存真空。”如何安全选择香水
因为我国暂没有相关监控举措来应对这一发现,同时抽检名单也未公布,所以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在挑选购买时多多注意。千万不要贪便宜选择“三无”产品,在购买香水时一定要从正规途径选择购买。
下面就教大家一些方法来鉴别香水的质量好坏。其实主要是看香水的色泽、香味及包装。
1、优质的香水必须是清澈透明、清晰度高的液体。无任何沉淀。一般不含色素,在摄氏30℃温度下。经24小时不变色。
2、香水的香味。优质的香水香味纯正,并能保持一段时间。无刺鼻的酒精气味及其它令人不愉快的气味。
3、香水的包装。取悦女人嗅觉的香水,其促销却常常要靠香水商品的视觉形象。如同其他商品一样,包装精细之处往往是体现了商品的内在质量。在鉴别香水质量时,要特别注意香水瓶的密封情况,瓶口与瓶盖之间要严密无间隙,否则易导致酒精挥发干涸。此外。还要注意香水包装是否整齐,图案是否清晰,瓶外观有无裂纹等疵点。若带喷头的香水瓶。还应检查喷头是否灵活,有无漏泄。
4、在专柜购买。购买时查看包装上的相关信息是否完整。此外201 0年实施化妆品成分必须标识在外包装上的规定后,很多大牌香水品牌也会将香水成分标识,所以大家在购买时应注意。
链接:
如何正确使用香水
用正确的方法使用香水,才能使香水发挥最大作用,也能将成本降低,不用为了安全买昂贵香水而心疼了。
1、香精是以“点”,香水是以“线”,淡香水是以“面”的方式,浓度越低,涂抹的范围越广。
2、七点法:首先将香水分别喷于左右手腕静脉处,双手中指及无名指轻触对应手腕静脉处,随后轻触双耳后侧、后颈部;轻拢头发,并于发尾处停留稍久;双手手腕轻触相对应的手肘内侧;使用喷雾器将香水喷于腰部左右两侧,左右手指分别轻触腰部喷香处,然后用沾有香水的手指轻触、左右腿膝盖内侧、脚踝内侧,七点擦香法到此结束。注意擦香过程中所有轻触动作都不应有摩擦,否则香料中的有机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破坏香水的原味。
3、喷雾法:在穿衣服前,让喷雾器距身体约10~20公分,喷出雾状香水,喷洒范围越广越好,随后立于香雾中5分钟;或者将香水向空中大范围喷洒,然后慢慢走过香雾。这样都可以让香水均匀落在身体上,留下淡淡的清香。
4、香精以点擦式或小范围喷洒与脉搏跳动处:耳后、手腕内侧、膝后。淡香精以点擦拭或喷洒于脉搏跳动处,避免用于胸前、肩胛的脉搏跳动处。
香水、古龙水或淡香水因为香精油含量不是很高,不会破坏衣服纤维,所以可以很自由的喷洒及使用。例如:脉搏跳动处、衣服内里、头发上或空气中。
5、体温高的部位,抹香水的效果比较好。基本上是,身体内侧比外侧体温高;另外,香气向上升,涂在下半身比涂在上半身更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6、不要在阳光照射到的地方抹香水,因为酒精在暴晒下会在肌肤上留下斑点,此外紫外线也会使香水中的有机成分发生化学反应,造成皮肤过敏。
7、香水可以喷在干净、刚洗完的头发上。若头发上有尘垢或者油脂会令香水变质。同时也不能够喷洒在干枯和脆弱的头发上,避免造成对发质的伤害。
8、香料为有机成分,易与金、银、珍珠反应使之褪色、损伤,因此香水不能直接喷于饰物上,可先喷香水后戴首饰。
9、棉质、丝质很容易留下痕迹,千万不要喷在皮毛上,不但损害皮毛,颜色也会改变。
10、香水喷在羊毛、尼龙的衣料不容易留下斑点。不过香味留在纯毛衣料上会较难消散。
百岁李鉴澄的养生之道
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北京天文馆原科学顾问、研究员,《天好者》杂志社原主编李鉴澄老先生出生于1905年1月20日,于2006年12月4日18时40分在北京安详逝世,享年102岁。堪称我国天文界百岁第一人。
李老83岁时还主持评审天文博士生,95岁还获得杯围棋业余比赛5段称号。他是我国第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撰写的天文学方面的论文曾被授予“世界华人重大学术成果”奖,收录在《世界华人重大学术成果公报》中。
99岁高龄时的李老,依然精神矍铄,十分硬朗。谈起养生之道,李老说:“其实也谈不上有什么长寿之道,与那些百岁老人比起来,我还差得远哩……”
“我年轻的时候身体并不怎么好。时期,我们亲手设计并刚刚落成的中国第一座天文台一紫金山天文台遭到侵略者的破坏。后来,我们经历千辛万苦,将一些重要的天文观测仪器和资料送到云南昆明,搭建了中国第二个天文观测站。这期间我的身体有时就经受不住考验,偶尔会出一些小毛病。那时多亏我夫人的悉心照顾。从那时起,我意识到身体的重要性。后来就加强锻炼,做广播体操,每天都出去散步,天气不好的时候,在室内也做,现在养成了习惯,一天不做身子骨都痒痒。”
“我从不吸烟、喝酒,一日三餐从不挑剔,做什么吃什么。说起来能有今天,还得感谢我的夫人杨国香。那时候我们都很忙。我夫人既要到外面工作,还要操持家务;即使是粗茶淡饭,她也要精心烹调。所以我总结了四句话:巧手烹淡饭,精心沏粗茶。菜肴生百味,香气飘全家。”
“我的生活很规律,早上七点钟起床,八点吃饭,每天做3-4次操;早上一袋奶,一个鸡蛋,一个豆沙包;中午一碗米饭,一菜一汤,午睡1个半小时;晚饭一碗面条,四五只虾,一碗汤,晚上十点钟睡。我也比较喜欢吃水果,什么水果都行。我最爱吃的就是饺子,一顿能吃15个哩。我喜欢看戏曲节目,每天都看。爱看京剧。他们一些小孩子不懂戏种。还要我讲给他们听。”
(据《相知中老年》)
梅兰芳的“三不三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a)-101-02
Several opinions on the cultivation of characteristic pharmacy talents
MENG Qing-li1, LIU Zhi-gang2, LU Xiu-lian1, WU Yi-hang1, ZHOU Yi-feng1
(1.Department of Pharmac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China; 2.The Ankang Hospital of Hangzhou Police, Hangzhou 311113, China)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cultivation of "measurement and detection "pharmacy talents. It mainly talks about how to build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ubject system, build the unique activities after class, perfect mechanism of teaching administration and how to build an excellent teachers' teamwork group. And all of these are the effective model for cultivation of characteristic talented men of pharmacy.
[Key words] Pharmacy; Measurement; Talents cultivation
当今世界是以科学技术、知识经济、核心竞争力为特征的时代,高等院校传统药学专业的教育培养模式已经与时展格格不入,从单位用人很多而关键岗位无人可用,到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难题,不难看出,中国的高等药学教育究竟要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我校特色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1开展特色药学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药学专业本身是化学、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大多在医学院校开设,或者专门成立药科大学,起初也是专门针对医院或制药企业需求开设。近年来随着行业门类的增多,药学的培养方向也逐渐拓宽到很多领域[1],如,掌握生产全过程的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熟悉市场规则的高级经营人才的培养,把握医院药学发展方向的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熟悉医药法规的政府监管人才的培养等。生物技术领域是近几年兴起的新领域,药学专业也有涉及,如新出现的生物制药专业方向,目前,药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多层次、多元化已成定局。此外,就业形势也是日趋严峻,全国大中专院校开设药学专业的不下三百所,而且还有日益增多的态势,药学人才供求将趋于饱和,我校的药学专业要想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发展壮大起来,就是要在抓住学生基础教育、多元化教育的基础之上,深入挖掘自身优势,注重特色人才培养[2~4]。
中国计量学院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在计量、质量、检测、标准、检验检疫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我校药学专业充分利用学校优势特色,认真开展特色药学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到国家检测检疫行业单位(国家质量检验检疫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调研,分析了行业发展前景和国家亟需检测人才的趋势,并邀请行业专家充分论证,确定本校药学专业的特色要体现药妆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这一方向,本文将就如何开展药妆品安全检测特色药学人才培养逐一剖析。
2特色药学人才的培养
2.1 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3大课程平台,课程教学、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教育教学活动等3大教学类型。科学的课程体系就是要合理安排专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体现特色的课程体系还要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模块,实现“平台+模块”的特色课程结构体系,具体体现在:
2.1.1公共基础课程继续原有课程不变,包括思想政治、外语、数学、物理、计算机和体育等课程,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养成基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判断能力、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
2.1.2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按照学科门类培养,使学生得到本学科的基础训练。在以前的教学中,包括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人体解剖与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等涉及化学和医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保持不变,另外开设了皮肤性病学作为药学专业新方向――药妆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方向的医学基础课程。
2.1.3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专业训练,既要体现本专业特点,又要坚持灵活的专业方向,追踪科学前沿和实际应用价值。除原有方向性课程,如药剂学、药物分析、中药学、药事管理学等不变外,另增加了化妆品化学、中药化妆品学两门课程作为药学专业“药妆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新方向课程;还增加了生物芯片技术作为生物技术前沿课程,在新药研发和疾病控制方面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扩展学生的学科视野。
2.1.4集中实践环节集中实践环节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包括药物毒理学课程设计、药妆品检验综合实验、药学专业实习、毕业论文4个部分,其中“药物毒理学课程设计”和“药妆品检验综合实验”是为了与药学专业发展方向――药妆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保持一致。另外,为了延长学生的毕业实习时间,增加就业,我们将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提前在6个学期内完成,既提高了毕业实习的质量,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又避开了学生找工作高峰期,可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率。
2.2 增设课外教学活动模块,注重特色人才培养
课外教学活动又称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是我校修订培养计划时特别增设的一个教学活动模块,要求学生必须获得所要求的最低学分,为我们开展特色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2.1课外科技活动模块课外科技活动模块要求学生至少获得2个学分,其内容包括科研实践、学科竞赛、论文专利发表、学位论文、综合性创新性实践课程等。我们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到课外科技活动当中,仅2007年就获得了校立课外科技活动项目2项,分别为《化妆品中激素类成分的快速检测》和《化妆品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快速检测》,涉及学生15人,既结合了药妆品安全与检测的专业培养特色,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2课外社会活动模块课外社会活动模块要求学生至少获得1个学分,其内容包括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利用寒暑假,我们组织学生赴浙大药业、云和食品药业公司和日晖药业有限公司参观熟悉工艺,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培训;此外为了对学生进行药妆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特色培训,还带领他们赴宁波市药检所参加实践,了解药品安全性检测知识。总之,利用课外活动开展药学特色教育,已经使学生初步具备了药妆品安全与检测领域的竞争实力。
2.3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教学课程体系做到完善合理,只完成了教学的一个基础环节,要想让它正常运转,发挥作用,还需要有效的管理,除了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正常管理外,我们药学系还规定,定期进行相关教学活动,讨论课程进度、学生接受程度、课外科技活动进展等问题,对药学专业特色教育活动进行规范管理,为培养高质量特色药学人才提供有效保证。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特色教育服务
鼓励本系科研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制度,发扬传、帮、带精神,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另一方面,对中年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外出学习和交流机会,同时聘请知名医药企业和国家质检部门的专家来校开设讲座,使师资队伍水平得到整体的提高,为有效开展特色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培养具有“计量、检测”特色的药学专业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完善努力才能完成,包括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特色鲜明的课外活动模块、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以及强大的师资队伍。总之只要管理到位、措施得力,一定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药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聂国胜,续敏. 医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5):120-121.
[2]陈欣,江滨,史录文.在我国设置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的初探[J].中国药事,2007,3:208-209.
[3]龙亮.药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J].华夏医学,2007,3:581-582.
[4]陈福民,申玲.深入开展临床药学[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0):100,134.
2明确教学内容,构建课程体系
2.1确定工作岗位所需专业知识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具体工作如下:理化检验食品(农渔牧产品)的营养成分检测、有害成分检测以及添加剂检测等;化妆品或消毒产品的有害成分检测、有效成分检测等;环境因子如水、空气和土壤等的污染物检测等;生物样品的铅砷汞检测;农药残留检验等。对于微生物检验,其涉及的领域以卫生微生物的检测、病毒的分离鉴定、致病微生物的分析鉴定为主。实验室管理包括检验仪器的使用及维护与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根据该专业的学科特点,专业核心课程有理化检验、卫生微生物检验和仪器分析构成。理化检验包括水质理化检验、空气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临床与职业卫生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等内容。水质理化检验包括水样的采集和保存、金属化合物与非金属化合物、物理指标、有机污染物;空气理化检验包括空气中常见污染物测量方法、空气污染物的采样方法、气象参数测量、标准气配制等。食品理化检验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食品中无机物的检测方法、营养成分检验、食品包装用材料的卫生检验、食品添加剂的测定、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临床与职业卫生检验分为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采集、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检测以及粉尘的测定;化妆品检验包括一般化妆品检验、特殊化妆品检验;生物材料检验包括生物样品的采集和保存、生物样品的测定、生物样品的预处理、生物监测中的质量控制等。微生物检验着重掌握致病微生物的标本采集、病毒的分离鉴定方法与技能以及卫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实验室管理对理化检验的常规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方法进行了系统地介绍,认真学习实验室的管理技术及规范,以便为今后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2.2构建课程体系桂林医学院于2013年设立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第一批学生在同年9月招收。在建立该专业前,学校通过考察其他院校的课程设置情况,对于该校此专业的办学问题,选择参考兄弟学校的课程设置。建立专业时,对于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为了培养同时满足两方面需求的人才,希望学生可以同时掌握这两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必修课程共开设了46门,2711学时,做到尽量兼顾临床检验和卫生理化检验的内容。
2.2.1考试课开设的考试课主要分为三类,即专业基础课、素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再进行分支,专业课程又包括分子生物学检验、仪器分析、卫生微生物检验、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与临床生化检验以及空气、水质和食品卫生理化检验等。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卫生统计学、人体系统解剖学、微生物学、临床医学概论、传染病学、诊断学基础、流行病学等。素质基础课程主要开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医学基础化学等课程。
2.2.2考查课和选修课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和自身修养是开设考查课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并让学生熟悉有关数学、医学及生物学等课程方面的知识。主要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医用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毒理学基础、全科医学、卫生检验检疫、医学遗传学、食品化学、医学伦理学等课程,课程内容与检验与检疫专业实际岗位紧密结合,突出实用性,努力培养学生成为综合素质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精细化学品化学是我校应化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在开课之前我们做过调查,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一是,你为什么要选这门课?二是,你了解精细化学品吗?三是,你选这门课主要是想了解那些问题?学生在思考后,对于第一个问题,大部分同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拿学分,有的同学直接就说没有其他的科目可选而只能选该课,而对后两个问题回答的非常模糊,说不出所以然,只有个别同学表示虽然不能讲清精细化学品的概念,隐约认为和我们的生活非常相关,想通过精细化学品的学习来掌握一些配方技术。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虽然是学生自己选的课但是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是十分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开课过程中,首先在绪论中主要讲授了精细化学品的定义,特点,作用,主要内容,发展趋势,通过这几方面问题的阐述,主要使同学解决了调查中的前两个疑惑。绪论讲授过程中引用大量的例子和数据,如涉及到洗涤剂、化妆品等日用化学品及一些前沿技术的应用如DNA测序用到的染料、液晶染料、防火涂料、变色龙涂料等功能性染料和涂料时,学生反响很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随着课程的进行,具体到每一章节需要掌握理论性非常强的枯燥知识,如解释高性能颜料化合物结构和性能之间的联系时,学生的情绪明显的低落下来。我们又做了一次调查,就是让大家谈一下上课的感受,主要是指授课内容方面,很多同学表示理论的东西太枯燥,仅靠授课教师的叙述引不起很大的兴趣;另外,存在着个别学生请假或逃课的现象。我们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大四的学生面临考研和就业的压力,有些同学认为逃课无关紧要,只要最后能拿到学分就行;二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辛辛苦苦查资料、备课,学生没有接受多少。这就促使我们对课程上课的形式和内容作出适当调整。
1.2课程设置时间探索
由于精细化工产品的范围十分广泛,目前很难明确专业的学科领域,但从它们的研制、生产、应用三个方面来考虑,精细化工的基础是应用化学,其内容主要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以及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而这四大化学我校应化专业学生在三年级的上半年已经全部开完。鉴于大四学生面临着考研的压力以及考研时方向的选择,可考虑将精细化学品课程安调整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课开课。提前一个学期的开课为同学考研方向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避免了就业压力的干扰,使学生可以安心学习,增加专业知识,以便就业时为自己提供就业便利。
1.3课程设置内容探索
精细化学品这门课涉及的内容非常之多,既包括染(颜)料、涂料、农药、表面活性剂、日用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水处理剂、塑料助剂、皮革化学品、纸用化学品等传统的精细化工产品,又包括电子化学品、医疗用化学品、IT行业用化学品等新型的精细化学品。高级“应用型”地方性人才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个原则。精细化工课程做为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把握这一基本原则,把重点放在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能力的培养上,着眼于学科发展来认识与理解精细化学品,这是我们的基本出发点,并以此来指导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内容的筛选,彰显课程的时代感、凸现课程的作用与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从制定大纲开始,全面、准确的把握好知识结构和内容,认真备课,多了解精细化工行业的一些最新资讯。力求做到既全面涵盖,又突出重点;既有必要的基本理论,又有丰富的实用技能。针对精细化工课程内容多,知识涵盖面广,而学时少的特点,我们决定采取:
1.3.1在选用有关教材时,仍继续保留染料、颜料、荧光增白剂、涂料、香料、化妆品和农药等传统章节,光谱增感染料和彩色显影成色剂暂时舍去不讲。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产品的分类、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应用、发展现状及趋势等,都必须作尽可能全面、细致的讲授。
1.3.2对于研究性较强的高新技术知识,如感光材料;纳米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防水、防污、防火等功能性涂料。这些知识虽然专业性、前沿性较强,但针对我们的培养目标和地方特色,作为了解性知识较为适宜。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由于存在着教材滞后问题。要想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了解精细化学品化学的前沿和发展方向,让学生参与课堂内容的讲授和进行课堂讨论,如讲到功能性染料和功能性涂料时,我们将以往由教师查新后再整理讲授的方式,改为让学生自己选题查新写论文上台讲课,然后当场解答老师和其他同学提出的相关问题,最后由老师点评小结。论文作业的成绩是根据学生的论文、讲课和回答问题的质量来综合评定。一开始同学不是很适应,主动站到讲台上的很少而且很紧张,在授课教师的一再启发和鼓励下,同学们积极踊跃发言,由于是“同学讲,同学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答辩时,气氛活跃,课堂效果生动。大多数同学都欢迎这种讲课作业,认为不仅掌握了最新专业知识,而且对自己的表达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提高颇有好处。如,很多同学之前根本不知道文献引用的顺序以及如何在适当的位置标注文献出处,经过这次亲自整理论文才把这些问题一一搞清楚。
1.3.3对于与专业基础课无机、有机、分析的有关内容,如光与色的关系,偶氮类染料制备中的重氮化和偶合反应等。这些是理解和掌握染料知识的基础,又都是学生学过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信手拈来”的方式,同时也给学生“温故知新”的效果。
1.3.4对于那些和重点知识密切相关,同学较熟悉且又十分容易掌握的内容,如涂料的分类、用途、基本组成等,在经过染料、荧光增白剂、有机颜料的示范和讲授的基础上,给同学提纲采取让学生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学生自学和思考。下次课时,将这些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话题,学生分组交换意见后,各组可派一位同学上台论述。这种互动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增加自信心,提高综合素质。
1.4改变课程考试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传统考试以闭卷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精细化学品的学习要求除了一些基本知识的掌握外,还有对一些学科前沿的理解。既然课程改革要兼顾知识传授和能力素质培养,那么成绩的考核就不能只看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而应有多种形式的考核。因此,我们的做法是平时成绩占2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40%,论文成绩占40%。考试方式的调整,克服了闭卷考试的某些局限,使学生不仅仅为考试而被动学习,能够在主动愉快的氛围中学好这门课程。
R115-4
引言
近年来,在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推动下,围绕着构建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对实验教学能力的认识有了质的突破,从而实验教学特别是侧重于能力培养的地位及重要性逐渐凸显。在这种背景下,实验教学的改革已经逐步著力于从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的完善、从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模块化与层次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向有利于培养个性与多元化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向网络平台实验教学等开放性资源方向转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诸多的可借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1,5]。
卫生理化检验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这些课程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实验教学是卫检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启迪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以及开拓创造思维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实验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如教学内容的单一重复,教学方法未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构建新型的卫生理化实验教学新模式值得深思。
一、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效率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方面,心理学通常被认为是最有用的。泰勒分析了逻辑程序与心里程序的关系后,提出了课程组织的三个原则。(1)连续性,即直线式的陈述课程内容。(2)顺序性,强调后继的内容要以前面内容为基础,同时不断增加广度和深度。(3)整合性,要注意各门课程的横向联系,使学生获得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内容统一起来。卫生理化检验实验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其包括水质理化检验、空气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和食品理化检验四大方块,主要以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基础专业课为依托,将理论延伸到实践,最后以综合设计性实验整合专业课内容整体把握。
1.扎实“准”的基础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
专业课的开展以修学专业基础课为前提,要求在基础实验上把握“准”的原则,比如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对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及重量分析要求非常严格的,从称样到操作到最后的终点判断及误差的分析计算必须非常严谨;同样的,仪器分析实验开设的分光光度法及色谱的实验等要求准确掌握仪器的使用及适用对象,为后续专业实验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把握“深”的专业实验,理论实践相联系
专业课的修学以“深”为维度展开,则以基质较简单的水质理化检验和空气理化检验为先,主要涉及不同化学物质的化学检测方法和原理,学生进一步巩固分析化学中滴定分析的应用及仪器分析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的应用。生物材料检验样品则相对于前者较复杂,且生物样品的采集及保存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此课程的重点在于生物样品的采集、保存及处理,进一步巩固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水质硬度测定,加深络合滴定实际应用的认识;重金属的检测则加强仪器光谱学的知识。最后是食品理化检验实验,食品样品繁多且基质复杂,主要包括有效营养成分和有毒有害成分两大部分,涉及大分子小分子,无机物及有机物。因此,此课程重点在于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掌握。
3.拓展“广”的设计实验,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综合设计创新性实验则体现了整合内容的“广”度,实验内容的安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只有在面临问题时,才会认真思考,并从中获得满足感,应当鼓励学生尝试各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过于简单或困难的问题都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综上,课程侧重点的考虑,课程内容的整合是突出应用型特色,拓展专业口径,突出市场需求应充分考虑的问题。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普遍采用比较法
卫生理化检验的前处理方法繁多,涉及的样品种类千变万化,检验项目涉及面较广。因此,在实验教学中,不可能让学生掌握所有的方法和项目,必须通过设置合理的实验内容尽可能以点带面,通过比较,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比如,奶粉中蛋白质的测定,掌握湿消化法(酸水解法)比较海带中碘测定干灰化法;奶粉中铁测定比较原子吸收法和分光光度法等。通过一样多测的方式比较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及结果的准确性,进而让学生加深对原理、仪器及方法的认识。
2.适度采用发现法
布鲁纳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东西,确切的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探索和学习,去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各式各样的样品前处理过程,不墨守成规直接给出实验方案,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通过思考查阅资料去积极的解决问题。比如,化妆品中美白祛斑类成分的禁限用物质测定,发现各式化妆品处理的微小差异,发现部分化妆品处理产生乳化现象并找到合理的方法避免或消除乳化。再比如,大型仪器的实际操作,学生反馈乐意去尝试,但往往大型仪器的造价昂贵,开设的多为观摩课,针对这一弊端应小组教学,先精讲后演练,去发现操作错误,从而思考改正。
3.加大异步教学法
异步教学法也称六课型教学法,是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强调教学的重心在学生的学,要求形成由学习过程“8环节”,“6课型”,“6因素”构成。8环节强调上课指制定计划、课前自学、启发思维、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运用创造,6课型强调课内指自学课、启发课、复习课、作业课、改错课、小结课,6因素指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异步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先导,由课题来组织。
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如,在创新性设计性实验中,题目由实验教师集体讨论制定。在实验选材上尽量体现应用性和趣味性,实验项目灵活多变,包括课程的重难点(定性观测及定量验证)、学生的疑难问题与兴趣、教师的研究课题、社会服务与需求、学科热门问题等,具有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前2周布置给学生并提出实验的相关要求。其次,学生拿到实验项目后,4-6人组成一个实验小组,积极查阅资料,然后写出实验方案(包括原理、装置、步骤、试剂用量和含量测定)。实验步骤围绕采样、前处理(试剂及条件的选择)、检出限及灵敏度四种因素为核心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成合理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经实验指导教师审查符合要求后,采用开放性实验形式,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随时可以到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完成实验后,写出小论文和实验体会,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小论文和实验体会给出相应的成绩。设计实验的开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既考查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异步教学法贯穿于实验的准备、实施和考核的各个阶段。
三、改进实验成绩评定形式,提高创新积极性
实验成绩的评定应克服传统的重理论考试,轻操作考试,重期末考试,轻平时考核以及主观性强,缺乏客观标准等缺点。改革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强化平时考核,提高成绩评定的客观性,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
实验考核的内容要从以基础知识测量、基本技能测量为主转向以能力测量为主。把考核贯穿整个能力考核,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测量,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考核方法多方式并用,把笔试口试操作考试有机结合;将考核时机分散化,注重阶段性考核。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由2部分组成,其一包括预习报告、出勤率、实验态度、课堂答问、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精确度、实验原始记录及实验完成情况、实验报告、仪器损耗情况、药品浪费情况、实验室卫生等内容,占总成绩的45%。每次实验成绩满分10分,分值分布:出勤0.5分,预习报告(课堂答问)1分,实验过程(药品浪费情况、装置、实验记录、仪器耗损、实验结果、仪器清洗、实验室卫生)5分,实验报告3.5分。其二是综合设计实验的小论文和体会文章,主要考察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验数据的整理以及论文写作水平占总成绩的15%(小论文10%+体会文章5%)。
(2)实验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主要考核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的一般知识、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图、平时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及思考题等。
(3)实验口试加操作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借鉴结构化面试的方式,考题由学生抽签而得,主要包括实验的基本操作,如各种量器的读取。。。。。。考核时每项操作对于基本操作有关的原理、规范、注意事项、影响因素等进行面试。考核时教师根据其操作的规范性和面试情况给予相应的得分。考查内容包括:回答老师提出的有关问题;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正确稳妥,指出错误之处,这样学生不易猜题,只有全面复习有关实验内容,掌握了所学知识和技能,才能考出好成绩。上述考核方法,既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保证了实验成绩评定的客观性和正确性。
结语
卫生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需要长期探索,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不是通过某一个教学环节能彻底解决的,需要注入更多新的活力和方式,如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的开拓;需要将相近实验课程融合的师资能力;需要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机制等。21世纪人才培养,自主实验教学,C合创新是高校改革的永恒话题,任重道远,努力实现创新实践的教学模式,把主动实践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环节[3-4],推行全新卫生理化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邹学贤.我国高等卫生检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28(3B):126-129
[2]余静,高蓉,等.构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卫生检验专业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2):430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ise)简称SOD,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金属酶。1938年Mannt和Kelin在进行牛血红细胞的分级分离时,发现一种淡蓝色的含铜蛋白,命名为血球铜蛋白,但当时对其生理功能并不了解。1968年Fridovich发现超氧阴离子能使细胞色素C的还原受到一种蛋白因子的抑制,1969年Mccord和 Fridovich[1]发现该抑制因子与血铜蛋白活性相同,因其能够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由此更名为超氧化物歧化酶。后来又发现,该酶不仅含铜而且含锌,即Cu/ZnSOD,随后有人又发现另外两类SOD:Fe-SOD和Mn-SOD。最近Kim等发现在链霉菌天蓝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 Muller)中还存在新的SOD:Ni-SOD,Fe/Zn-SOD[2]。另据文献报道,在哺乳动物的细胞外液中发现一种分子量高达13万对氰化物敏感且具有SOD活性的因子,称胞外SOD:EC-SOD,该因子对清除细胞外液中的超氧阴离子起着重要作用[3]。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酸性蛋白,在酶分子上共价连结金属辅基,因此它对热,PH,蛋白酶及某些理化性质表现出异常的稳定性,是迄今发现的最稳定的球蛋白之一。根据其结合的金属离子的不同,主要分为Cu/ZnSOD,Fe-SOD和Mn-SOD,三者的理化性质也各不相同。
Cu/ZnSOD:呈蓝绿色,主要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分子量为32000/65000,分子结构为二或四聚体,构象多为-折叠,特征吸收峰为260nm/680nm。金属含量为每分子中含有2个Cu原子和2个Zn原子[4]。研究表明Cu与Zn的作用是不同的,Cu与催化活性有关,透析去除Cu则酶活性全部丧失,重新加入后其活性又可以重新恢复;而Zn对维持酶分子结构的完整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旦与Zn结合的组氨酸和天冬氨酸被丙氨酸取代,则酶的折叠结构及完整性遭到破坏[5]。此类酶抑制剂为 CN-和H2O2+EDTA,目前我国开发的SOD大部分是此类[6]。
Mn-SOD:呈紫红色,主要存在于原核细胞及真核细胞的线粒体中,分子量为42000/85000,分子结构为二或四聚体。任何生物来源的Mn-SOD的一级结构的同一性都很高,且均不同于Cu/ZnSOD的序列,构型多为-螺旋,Mn不仅对蛋白质结构有稳定作用,而且与其活力直接相关。Mn-SOD的结构特征是含有较多的色氨酸和酪氨酸,因此紫外吸收光谱类似一般的蛋白质,在280nm附近有最大吸收峰,可见吸收光谱在475nm附近有最大吸收。Mn-SOD对乙醇-氯仿溶液敏感,对氰化物不敏感,可以借此与Cu/ZnSOD和Fe-SOD相区分[7]。 Mn-SOD在动物的不同组织中含量不同,肝脏含量最高,其次是心脏,肾上腺和胰脏[8]。
Fe-SOD:呈黄褐色,主要存在于原核细胞及少数植物中,分子量为42000/85000,分子结构为二或四聚体,构象多为-螺旋,特征吸收峰为280nm,Fe-SOD对R(N3),H2O2+EDTA敏感[9]。不同来源的Fe-SOD和Mn-SOD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同源性,因此推测它们可能由同一原始酶进化而来,而不同来源的Cu/ZnSOD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它们可能由另一原始酶进化而来[10]。我国目前研究的Fe-SOD有菠菜,螺旋藻,棕色固氮菌,伤寒沙门菌等。
1.2 SOD的催化机理及活性中心
生物体内的自由基来源有外源和内源两类。外源性自由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物理或化学的原因,内源性自由基的产生主要是由体内代谢反应产生。一般说来,内源性自由基主要是指氧自由基及其活性衍生物。氧自由基是一类非常活跃的不稳定的代谢产物,能使一些重要的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质,类脂和核酸发生突变。所有SOD同工酶共同的生物学作用都是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歧化为H2O2和O2,从而阻止其在需氧生物体内积聚和阻遏其通过Hales sweiss反应产生•OH,其反应式如图1-1:
图1.1 生物体内的抗氧化酶体系
CAT:过氧化氢酶(Fe) GSH:还原型谷胱甘肽
GSSG:氧化型谷胱甘肽 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
可见,SOD是机体内的唯一以O2-为底物的酶,是人体防御自由基的第一道屏障,它可以使氧自由基产生歧化反应,维持细胞内氧自由基处于无害水平,是进行需氧代谢的生物维持生存所必需的酶[11]。
三种类型SOD的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Cu/ZnSOD的活性中心形态象一个椭园形的口袋,口袋底部的Cu与4个His和一个Asp配位,Cu和Zn之间通过共同连接1个His而构成咪唑桥结构,底物O2- 就结合于口袋之中。Mn-SOD和Fe-SOD的活性中心的金属离子与3个His,1个Asp和H2O配位。三类SOD的活性中心均含有金属离子,His,Asp和H2O,可见它们均与催化功能密切相关[9]。
1.3 SOD的主要应用
1.3.1 SOD在人体防御系统中的地位
现已证实,氧来源的自由基在炎症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与人的许多疾病有关。人体有许多防御自由基链反应的体系,自由基O2-,H2O2和自由基•OH相继由血液中的三种酶所代谢,它们是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这些酶在血浆中的水平与它们作为自由基代谢者的重要程度相一致,在正常健康人血液中的含量SOD为90mg/L,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为9mg/L,谷胱甘肽转移酶为1mg/L,可见SOD之重要性。当O2-产生过多或酶浓度降低时,一些超氧自由基就会逃脱酶的歧化作用而引起疾病,给以外源性的SOD可有效地清除过量的超氧自由基[12]。
1.3.2 SOD在医药上的应用
1.3.2.1 SOD与衰老的相关性
有关衰老的学说有很多,它们全都与自由基有关联,Harman[13]最早提出衰老与自由基有关,有生理情况下,机体内产生的少量的氧自由基能被体内的抗氧化酶或抗氧化剂迅速清除,一般不会产生细胞损伤作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抗氧化酶活性不断下降,体内产生的过量氧自由基无法得到及时清除,以至大量的O2。—迅速与机体内的核酸,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质等产生反应生成氧化物或过氧化物。生物膜中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生成过氧化物时,可使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线粒体,微粒体膜膨胀破裂造成细胞代谢和功能形态的改变,从而引起细胞的衰老和死亡;脂质过氧化作用,能使结缔组织中的胶原蛋白产生交联而收缩,使皮肤发皱,酶活力降低,蛋白质变性;过氧化脂质与蛋白质发生交联形成脂褐素,沉积于脑,心肌,肾上腺,肝肾等细胞内,加速细胞乃至整个机体的衰老进程。此外许多衰老学说都提到细胞DNA或基因的损伤是导致衰老的原因,DNA受到活性氧的攻击后产生8-羟基去氧鸟嘌呤核苷,该物质的含量越低,人 的寿命也越高[14]。因此SOD在抗衰老中起着重要作用。
1.3.2.2 SOD与肿瘤的相关性
Szent-Guorgyi早就指出只有需氧的高级生物才患癌,因此癌与氧之间必有某种关系,现已发现癌变的两个阶段(诱癌与促癌)都有氧自由基的参与,致癌物质必须经过代谢,经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使之成为自由基后才致癌[15-16]。生成自由基的能力与致癌能力之间有平行关系,无论致癌或抗癌,其分子基础都是相同的,即自由基使DNA损伤,改变了细胞原有的状态,就会产生致癌或抗癌的结果。1975年Dionst[17]等在活体中第一次发现肝癌线粒体中不含SOD,后来还有人发现白血病细胞,小鼠C3,乳腺癌,S91黑色素瘤均无Mn-SOD。1981年瑞典Marklund发现各种癌Mn-SOD含量均小于相应的正常器官。总之,癌细胞特有的普遍性规律为无论自发的,移植的,病毒引起的离体或在体的癌细胞中Mn—SOD均有缺失或极少,几乎任何癌的Mn-SOD都明显低于正常,因此测定Mn-SOD的水平对癌症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Cu-SOD,Zn-SOD含量在一些癌细胞中也有减少。
1.3.2.3 SOD的临床应用
(1)治疗缺血再灌流综合症:缺血缺氧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理过程,近年研究证明,急性缺氧造成的损伤,主要不是发生在缺血的当时,而是发生在再灌流的一瞬间,此时出现的系列症状称为再灌流综合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缺血再灌流时会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尤其是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量的自由基会导致组织损伤,这种缺血再灌流现象不仅见于心脏,也见于小肠,肾,肝等器官保存和移植,以及断肢再植,整形和美容等手术过程。SOD是氧自由基清除剂,可有效防治综合症的出现,美国Chiron公司和日本化药公司等已进入II期临床,我国这方面研究已进入实用阶段[18]。
(2)治疗氧中毒:人体氧中毒有三种表现:肺型氧中毒,神经型氧中毒和眼型氧中毒。氧中毒中最常见为急性肺气肿,组织内过多的氧会增加亚细胞器产生O2-,并抑制了细胞对氧自由基的防卫功能,致使细胞损伤或死亡。治疗肺气肿最好将SOD制成喷雾剂,直接吸入肺部[19]。
(3)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各种类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虽都有各自的特点,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前列腺素以及由巨噬细胞,白细胞产生出来的水解酶类在病变上起着重要作用,动物实验已证实SOD和其它一些氧自由基清除剂能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慢性发病过程,给予外源性SOD都可减轻或延缓这些疾病,也可治愈某些疾病[20]。
(4)治疗和防止老年性白内障的形成:白内障是老年人较普通的眼疾之一。人衰老时活性氧自由基在眼内积累增多,引起眼内酶及膜蛋白氧化及晶体蛋白过氧化,脂质过氧化物产物丙二醛与晶体蛋白交联形成白内障,故用SOD等抗氧酶能有效防止和治疗白内障[21]。
(5)治疗炎症:临床上用SOD治疗炎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且SOD不会损伤软骨组织,比类固醇类药物更佳[22]。
SOD还可用于治疗一些皮肤病,如银屑病,皮炎,射线光致敏皮肤病[23]。
1.3.3 SOD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作为化妆品的添加剂是SOD的另一个重要应用,该应用大大促进了我国SOD的生产。SOD添加于化妆品中可起到以下四方面的作用:有明显的防晒效果,光照使皮肤变黑的主要原因是氧自由基损害,SOD可有效防止皮肤受电离辐射(特别是紫外线)的损伤,从而起到防晒效果;SOD作为抗氧酶,能有效防止皮肤衰老,祛斑,抗皱;有明显的抗炎效果,对防治皮肤病有一定疗效;具有一定的防治瘢痕形成的作用[24]。
国内外不少化妆品中都添加有SOD,可制成面膜等形式的化妆品,作为SOD化妆品,每1克基质中SOD的活性不应低于100u,添加的SOD的纯度不应低于3000u/mg蛋白[25]。
1.3.4 SOD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SOD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也是其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作为保健食品的功效因子或食品营养强化剂,目前已有添加SOD的蛋黄酱,牛奶,可溶性咖啡,果汁饮料,酸牛奶,冷饮等类型的保健食品面市;制成多种剂型的SOD或复合型食品,已有SOD胶囊,片剂,口服液,脂质体,颗粒剂等形式的SOD保健食品;用作抗氧剂,与其它抗氧剂一样,SOD可作为罐头食品,果汁,等的抗氧剂,防止过氧化酶引起的食品变质及腐败现象,此外,还可作为水果,蔬菜的保鲜剂;以富含SOD的原料加工制成保健食品,如大蒜饮料,刺梨SOD汁等。
尽管SOD在食品及化妆品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口服有效性及其稳定性仍是研究的热点。SOD吸收机理研究表明,SOD口服后可能通过降解的外源SOD片段诱发内源SOD的产生和完整生物大分子的进入等途径使血红细胞中SOD活性升高[25]。通过SOD的化学修饰,可以增加其稳定性、延长半衰期、降低抗原性,所用的修饰剂包括聚乙二醇(PEG)、右旋糖酐、玻璃酸、环糊精、活性肝素等。此外SOD脂质体也在研究。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从SOD正式命名到现在的三十年间,一直是各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国内外研究学者对其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应用基础理论及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几年每年都有上千篇,是2000多种酶中研究报导最多的一种[25]。
国外对SOD的研究起步较早,有关的研究论文,专利报道及成果很多。最初生产SOD的原料是动物血,由于原料来源有限,产品质量不稳定及安全性等问题,加之提纯SOD经典工艺工艺繁琐,操作困难,污染环境,得到的产品活力,纯度较低,因此近年来不少学者积极探索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SOD。八十年代末,美国和日本先后开发了用发酵法生产SOD,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26]。国外实践证明发酵法生产SOD是一条经济可行的途径[27]。
国内从80年代初开始对SOD的研究,目前从事SOD研究的单位很多,但在学科分布上偏重于动、植物细胞提取、纯化,有关微生物SOD的研究不多。北微所张博润等人从300多株不同种属的酵母菌中经初筛,单倍体分离,诱变杂交这一育种途径选育出一株SOD高产菌株ZDF-48,其细胞SOD含量为1350U/g湿菌体(325nm法)[28],对其培养条件优化后,产量提高至2075U/g湿菌体[29]; 屠幼英等人筛选到一株嗜热细菌ATCC27634,其产生的Mn-SOD热稳定性较好,经纯化后,该酶比活力为2606.9u/mg(NBT光化还原法)[30];沈阳农业大学迟乃玉等人从200多株不同种属的乳酸菌中筛选到一株SOD产量较高的菌株,经复合诱变,在优化培养条件下,SOD含量9100u/g湿菌体(NBT光化还原 法)[31];华南理工大学张航等人采用固体发酵从少孢根霉RT-3胞外提取到SOD,虽活性不高,但其产酶方式可能为胞外产酶,从简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角度考虑,也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32]。
1.5 本项目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鉴于超氧化物歧化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及在医药,临床,食品及化妆品方面的广泛应用,近年来一直是各学科关注的热点,是2000多种酶类研究报道最多的一种。目前国外已有多种药用SOD应用于临床,国产药用SOD(以猪血红细胞为原料)也在研制报批阶段。目前应用的SOD主要以动物血液及脏器为原料,提取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在应用中受到原料来源、收率、环境污染,产品安全性等因素的限制,特别是由于疯牛病的影响,欧盟规定从1997年1月开始,不准使用牛血SOD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后,大力开发从微生物中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成为很有前景的产业化方向。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SOD具有成本低、周期短、易于规模化生产以及安全性高的特点,根据文献,真核微生物的SOD含量一般高于原核微生物,其中酵母菌含有丰富的线粒体,是细胞氧化还原的中心,菌体呼吸系统最完整,因而其SOD含量高于其它丝状真菌,因此可以作为SOD的主要生产菌种。本研究通过对经过初筛的产SOD的酵母菌菌株HB25培养条件、培养基组成等进行研究,优化其发酵条件。
2.实验部分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1.1 菌种:菌种HB25
2.1.1.2 培养基
斜面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葡萄糖1.0%,70Be麦芽汁10%,蛋白胨0.5%,酵母膏0.3%,pH5.5
发酵培养基:葡萄糖2.0%,蛋白胨1.0%,酵母膏1.0%,pH5.5
2.1.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超净工作台:SW-CJ-IF型单人双面净化工作台,苏净集团制造
霉菌培养箱:MJX-250B-Z型,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电子天平:BS 224S型,北京赛多利斯系统有限公司
分光光度计:UV-2102 PC型,龙尼柯仪器公司
高压蒸汽灭菌锅 :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震荡培养箱:BS-ZEA型,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电炉:SX2-2.5-10型,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恒温水浴锅:DKS-12型,嘉兴市中新医疗仪器有限公司
高速组织捣碎机:DS-1型,上海标本模型厂
恒温摇床:BS-ZEA型,太仓市实验设备厂
电热鼓风干燥箱:GZX-9023MBE型,通州市测量仪器仪表厂
旋转蒸发器:ZFQ 85A型,上海医械专机厂
循环水式真空泵:SHZ-P(Ⅲ)型,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
手持糖量计:WYT-4型,泉州中友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其它常规玻璃仪器如温度计、酒精计等
2.1.2 试验方法
2.1.2.1 培养方法
菌株经斜面培养基活化后,接一环于种子培养基于28C培养14h,以15%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28C摇床培养24小时,离心收集菌体;
2.1.2.2 生物量测定
培养结束后将发酵液以3000r/min离心10分钟,水洗菌体2次,收集湿菌体,称重。
2.1.2.3 SOD含量测定
以甲苯法破壁提取SOD粗酶液:采用甲苯破壁法破壁,每克酵母加入0.8ml甲苯,35℃破壁45min,以磷酸缓冲液(pH7.8,含0.1mmol/L EDTA)提取5h,4000r/min离心5min,分离出水相,10000r/min离心15min,收集上清液,此即粗提液。
用国标邻苯三酚法测定SOD酶活力。
2.1.2.4 SOD产量计算
生物量(g湿菌体/100ml) SOD含量(u/g湿菌体)
2.2 试验设计
2.2.1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利用正交试验法,对摇瓶装量、接种量、培养时间、初始pH 4种因素对生物量、SOD含量及SOD产量的影响进行了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L9(34),试验所选因素及水平见表1。
表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的选取
水平 因素
A装量(ml) B初始pH C接种量(%) D培养时间(h)
1 75 5.0 5% 16
2 100 5.5 10% 20
3 125 6.0 15% 24
2.2.2 培养基组成单因子条件试验
在正交试验基础上,对不同C源,N源,C/N及微量元素对生物量,SOD含量及SOD产量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培养基组成
2.2.2.1不同C源对Strain HB25发酵产酶的影响
选择7种不同的C源(葡萄糖、蔗糖、乳糖、山梨醇、甘露醇、20%麦芽汁、葡萄糖+9%麦芽汁),浓度均为2%,麦芽汁浓度为体积比,研究C源对Strain HB25菌体生物量、SOD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2.2.2.2 不同N源对Strain HB25发酵产酶的影响
在上述试验基础上,确定碳源为9%麦芽汁(V/V)+2%葡萄糖,再选择6种不同的N源(蛋白胨、牛肉膏、(NH4)2SO4、NaNO3 、草酸铵、酒石酸铵),浓度均为1%,研究N源对Strain HB25菌体生物量、SOD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2.2.2.3 不同C/N对Strain HB25发酵产酶的影响
确定9%麦芽汁(V/V)+2%葡萄糖作为碳源,蛋白胨作为氮源,研究不同蛋白胨浓度(0.5%,1.0%,2%,3%,4%)对Strain HB25菌体生物量、SOD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2.2.2.4 不同微量元素对Strain HB25发酵产酶的影响
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微量元素(Cu,Zn,Fe,Mn),研究微量元素对Strain HB25菌体生物量、SOD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2.2.2.5 不同浓度H2O2对Strain HB25发酵产酶的影响
发酵培养至20小时,加入不同浓度的H2O2,研究其对Strain HB25菌体生物量、SOD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3.结果与讨论
3.1 发酵工艺条件实验结果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摇瓶装量、接种量、培养时间、初始pH 4种因素对Strain HB25菌体生物量、SOD含量及SOD产量的影响进行了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L9(34)。图2为正交试验结果。
表2 正交试验结果
A B C D 组 合 生物量
(g/100ml) SOD含量
(u/g湿菌体) SOD产量(u/100ml)
1 1 1 1 1 A1B1C1D1 2.75 1968 5412
2 1 2 2 2 A1B2C2D2 4.96 2004 9940
3 1 3 3 3 A1B3C3D3 5.24 1990 10428
4 2 1 2 3 A2B1C2D3 5.05 1930 9747
5 2 2 3 1 A2B2C3D1 3.02 1894 5720
6 2 3 1 2 A2B3C1D2 4.44 1902 8445
7 3 1 3 2 A3B1C3D2 4.65 1904 8854
8 3 2 1 3 A3B2C1D3 4.83 1866 9013
9 3 3 2 1 A3B3C1D1 2.87 1780 5109
生 k1
物 k2
量 k3
R 4.31 4.15 4.01 2.88 1=4.20 2=1915 3=8074
4.17 4.27 4.29 4.68 DCAB 最佳组合A1B2C3D3
4.11 4.18 4.30 5.04
0.2 0.12 0.29 2.16
SODk1
含 k2
量 k3
R 1987 1934 1912 1881
ADCB 最佳组合A1B1C3D2
1909 1921 1904 1937
1850 1891 1929 1929
160 13 25 56
SODk1
产 k2
量 k3
R 8592 8004 7623 5413
DACB 最佳组合A1B2C3D3
7970 8224 8265 9080
7659 7994 8334 9729
933 230 711 431 6
综合生物量,SOD含量,SOD产量的极差分析结果,四个因素的最佳组合为:A1B2C3D3,即摇瓶装量75ml,初始pH5.5,接种量15%,培养时间24小时,可获得最高的SOD产量。此最优条件组合不在此次试验内,因此对其进行验证。结果如表3。
表3 最优组合条件对Strain HB25发酵产酶的影响
生物量(g/100ml) SOD含量(U/g) SOD产量(U/100ml)
验证值(3次平均) 5.10 1976 1.01104
3.2 培养基组成单因子条件试验结果
在正交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确定了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后,研究培养基组成及微量元素的添加对Strain HB25菌体生物量、SOD含量及SOD产量的影响。
3.2.1 不同C源对Strain HB25发酵产酶的影响
7种浓度均为2%的不同C源对Strain HB25的影响结果见表4(麦芽汁浓度为体积比)。
表4 不同C源对Strain HB25发酵产酶的影响
葡萄糖 蔗糖 乳糖 山梨醇 甘露醇 20%麦芽汁 葡萄糖+9%麦芽汁
生物量(g/100ml) 5.10 5.03 2.97 3.57 3.68 5.10 5.25
SOD含量
(u/g湿菌体) 1976 1742 1789 2176 1716 1911 2080
SOD产量(u/100ml) 10100 8762 5313 7768 6314 9746 10920
酵母菌能利用多种糖类作碳源,对糖浓度的适应范围也较广,但不同碳源其代谢产物不同。从表4可知,山梨醇作碳源,菌体SOD含量最高,而以葡萄糖+9%麦芽汁为复合碳源时,SOD产量最高,综合菌体生物量,SOD含量及产量,确定9%麦芽汁+2%葡萄糖为最佳C源。
3.2.2 不同N源对Strain HB25发酵产酶的影响
固定碳源为9%麦芽汁(V/V)+ 2%葡萄糖后,6种1%浓度的不同N源对菌体生物量、SOD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如表5。
表5 不同N源对Strain HB25发酵产酶的影响
蛋白胨 牛肉膏 (NH4)2SO4 NaNO3 草酸铵 酒石酸铵
生物量(g/100ml) 5.25 2.71 2.93 3.85 2.70 2.88
SOD含量
(u/g湿菌体) 2080 1898 1898 822 1784 1056
SOD产量(u/100ml) 10920 5143 5561 3163 4815 3040
从表5可知,氮源对酵母菌SOD的含量影响较大,不同N源菌体SOD含量差异较大,有机氮源好于无机氮源,1%蛋白胨作为N源,其菌体生物量及SOD含量明显优于其它N源。
3.2.3 不同C/N对Strain HB25发酵产酶的影响
固定碳源浓度为2%,不同蛋白胨浓度(0.5%,1.0%,2%,3%,4%)对菌体生物量、SOD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见表6。
表6 蛋白胨浓度对Strain HB25发酵产酶的影响
0.5% 1.0% 2% 3% 4%
生物量(g/100ml) 3.91 5.25 5.29 5.1 4.11
SOD含量
(u/g湿菌体) 2119 2080 2208 2158 1790
SOD产量(u/100ml) 8285 10920 11680 11027 7357
由表6可知,在培养基中添加氮源有利于菌体生物量的增加,但当氮源浓度增加至1%后,SOD含量增加不大,而当氮源增至4%时,菌体生物量及SOD含量均又下降。因此选择适合的氮源(蛋白胨)浓度为2%,即C/N为1时,Strain HB25发酵产SOD产量最高。
3.2.4 不同微量元素对Strain HB25发酵产酶的影响
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Cu、Zn、Fe、Mn四种微量元素,分别研究添加微量元素对菌体生物量、SOD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如表7。
表 7 金属离子对Strain HB25发酵产酶的影响
生物量
(g/100ml) SOD含量
(u/100ml) SOD产量
(u/g湿菌体)
对照组 5.29 2208 11680
CuSO4
75 mmol/ml 5.24 2501 13105
ZnSO4
25 mmol/ml 5.27 2451 12916
FeCl3
100 umol/ml 4.54 1578 7990
MnCl2
50 umol/ml 4.65 1784 8294
SOD为金属酶,金属辅基对SOD的合成及酶活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微量的金属离子对菌体生物量也有一定的影响。由表7可知,培养基中添加75 mmol/ml CuSO4和25 mmol/ml ZnSO4对SOD的活力和产量有很大的提高,且不影响菌体的生长。而FeCl3 及MnCl2对菌体的生长及SOD的合成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2.5 不同浓度H2O2对菌体Strain HB25发酵产酶影响
不同浓度的H2O2对菌体Strain HB25菌体生物量、SOD含量及产量的影响见表8。
表8 不同H2O2浓度对Strain HB25发酵产酶的影响
0% 0.5% 1.0% 1.5%
生物量(g/100ml) 5.29 5.28 5.26 5.20
SOD含量(u/g湿菌体) 2520 2582 2662 2660
SOD产量(u/100ml) 13330 13632 14002 13832
表8可知,H2O2能刺激酵母细胞SOD含量上升,但过量的H2O2对菌体有毒害作用,因此选择H2O2终浓度为1%为宜。
3.3 优化培养条件的结果
通过以上培养条件的逐步优化,对Strain HB25发酵产酶的影响结果见表9。
表9 逐步优化培养条件对STRAIN HB25发酵产酶的影响
项目 生物量(g/100ml) SOD含量
(u/g湿菌体) SOD产量(u/100ml) 产量提高率 (%)
对照 3.76 1872 7038
正交试验 5.10 1976 10078 43%
优化C源 5.25 2080 10920 55%
C/N 5.29 2208 11680 66%
微量元素 5.29 2520 13330 90%
1% H2O2 5.26 2662 14002 99%
3.4 小结
综上所述,初步确定酿酒酵母菌株HB25产SOD的培养优化条件为: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蛋白胨1%,麦芽汁9%(V/V),CuSO4 75mmol/ml,ZnSO4 25mmol/ml,pH5.5,摇瓶装量为75 ml/500 ml三角瓶,接种量为15%,28C培养20小时加H2O2至终浓度为1%,继续培养至24小时。在此条件下,细胞生物量为5.26g/100ml,SOD含量为2662u/g湿菌体,SOD产量为14002u/100ml,SOD产量较出发菌提高99%。
4.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初步确定酿酒酵母菌株HB25产SOD的培养优化条件为: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蛋白胨1%,麦芽汁9%(V/V),CuSO4 75mmol/ml,ZnSO4 25mmol/ml,pH5.5,摇瓶装量为75 ml/500 ml三角瓶,接种量为15%,28C培养20小时加H2O2至终浓度为1%,继续培养至24小时。在此条件下,细胞生物量为5.26g/100ml,SOD含量为2662u/g湿菌体,SOD产量为14002u/100ml,SOD产量较出发菌提高99%。
超氧化物歧化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及在医药,临床,食品及化妆品方面的广泛应用,近年来一直是各学科关注的热点,是2000多种酶类研究报道最多的一种。目前国外已有多种药用SOD应用于临床,国产药用SOD(以猪血红细胞为原料)也在研制报批阶段。目前应用的SOD主要以动物血液及脏器为原料,提取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在应用中受到原料来源、收率、环境污染,产品安全性等因素的限制,特别是由于疯牛病的影响,欧盟规定从1997年1月开始,不准使用牛血SOD作为食品添加剂。微生物发酵法生产SOD具有成本低、周期短、易于规模化生产以及安全性高的特点,根据文献,真核微生物的SOD含量一般高于原核微生物,其中酵母菌含有丰富的线粒体,是细胞氧化还原的中心,菌体呼吸系统最完整,因而其SOD含量高于其它 丝状真菌,因此可以作为SOD的主要生产菌种。本研究通过对经过初筛的产SOD的酵母菌菌株HB25培养条件、培养基组成等进行研究,优化其发酵条件。大力开发从微生物中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成为很有前景的产业化方向
致谢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胡伟莲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她知识渊博、学术思想独到精辟、治学态度严谨、待人真诚,我从她身上学到了许多知识。我认识到做实验一定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分析真实的结果。作为一名即将迈入社会大门的毕业生,这种精神对我将来的人生都有很大的指导和启示作用。
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胡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胡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论文进行过程中,得到了戴德慧老师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论文工作中,还要感谢林海洋、戴薇薇同学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参考文献:
[1]袁勤生.SOD产业化前景和问题[M].全国第七届工业生化学术会议论文集,2002,8:10~12
[2]王伟霞.高产SOD海洋酵母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J].食品科技,1998,34~45
[3]王岚.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及应用概况[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2,1:36~39
[4]罗广华,王爱国,付爱根.鉴别超氧化物歧化酶类型的定位染色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6,23(4):356~359
[5]张艳红,廖晓全,袁勤生.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hMn-SOD)的研究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01,8(6):352~356
[6]袁勤生.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89,24(7):387~398
[7]张博润,谭华荣,田永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J].微生物学通报,1992,26(8):456~459
[8]保健食品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09,171~2003
[9]黎婉玲,阎书风.氧自由基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文献综合利用[J].广州医药,1998,29(1):4~6
[10]王风山,张天发.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临床应用及开发[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8,29(10):472~475
[11]郑荣梁. 苯并芘致癌自由基机制的验证[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87,(4):317~329
[12]袁勤生.SOD在医药、食品和日化工业上的应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4,15(4):289~293
[13]Menander-Huber KB. Biolog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of Superoxide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M].Bannister WH,banniste J V ed, New York: Elsevier, 1980: 408~423
[14]袁勤生.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中国药学杂志,1991,26(8):456
[15]崔慧斐,张天民.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食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及其发酵法生产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00,7(3):187~189
[16]贺华君,施惠娟,袁勤生. 口服外源SOD的完整生物大分子吸收的研究[J].药物生物技术,1999,(3):159-165
. Biotechnol Bioeng, 1992, 39(8): 886~897
[18]张博润,田宇清,黄英,等. 酵母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产菌的选育[J].微生物学报,1994,34(4):279~284
[19]张博润,黄英,田宇清,等.酵母SOD高产工程菌培养优化条件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1994,21(4):210~213
[20]屠幼英,福弟,陆应钰.从嗜热细菌中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1992,19(1):18~20
[21]迟乃玉,刘昊英,张庆芳,等.SOD高产菌株乳酸菌的选育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1,28(6):22~26
[22]张羽航,江汉湖,董明盛,等.少孢根霉RT-3胞外产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1998,25(5):265~268
[23]施惠娟,陈哲宇,李明峰,等.人在酵母系统中的表达[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0~12:601~604
[24]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DNA的克隆,测序及表达[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9,31(1):16~18
[25]张博润,黄英,田宇清.酿酒酵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的克隆和表达[J].生物工程进展,1995,11(1):77~80,1995
[26]Jadot G, Vaille A, Maldonado J et al., Clin Phanmacokinet, 1995,28(1):17
[27]静天玉,赵晓瑜.用终止剂改进超氧化物歧化酶邻苯三酚测活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5,22(1):84~86
[28]冯清平,张晓君. 酵母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35(4):280~286,1995
[29]刘建荣,静天玉.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两种邻苯三酚测活法比较[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7(6):234~237,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