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1: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物业经营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用物流功能要素进行生产经营并获得收益的业务运作方式。经营模式是企业盈利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个成功的经营模式,企业才可能获得盈利。物流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研究,对于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寻找新的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物流企业经营现状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市场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物流企业,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开始向物流领域拓展,新兴物流企业大量涌现。国外物流企业也看好中国的物流市场,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速度。物流业形成了多种类型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但与物流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仍处在发展初期,物流企业发展还很不成熟,主要体现在现代物流理念淡薄,经营观念落后,缺乏现代物流服务模式的开拓创新。
据有关机构统计,近年来,我国新增物流企业的数量每年以16%—25%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国已有70万家与物流有关的企业和机构,但从网络、功能、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综合评估,真正实力超群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却寥寥无几。据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和美智管理顾问公司所做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在调查的50多家企业中没有一家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的物流企业的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缺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物流需求的能力。现代物流的本质是服务,物流企业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货主企业向其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需要,因此无论是在服务能力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要以货主满意为目标。随着工商企业物流理念的成熟,他们在要求提供运输、仓储等一般外,还希望物流企业提供物流网络设计、库存管理、订货管理、流通加工、定单处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然而,国内只有极少数企业可以提供此类物流增值服务。调查数据表明,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收益的85%来自基础,诸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等的收益只占15%。
从表面上看,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单一,物流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但通过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物流企业缺乏对现代物流深层次的研究,缺乏成熟的、适合客户需要的经营模式。
二、先进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分析
以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招商局物流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物流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应对国外企业的冲击,结合自身优势,在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过程中探索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经营模式。笔者走访调研了数十家先进的物流企业,掌握大量企业经营运作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八种具有借鉴意义的模式。
1.物流服务延伸模式
所谓物流服务延伸模式,是指在现有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向两端延伸,向客户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物流服务,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的附加价值,满足客户高层次物流需求的经营模式。如,仓储企业利用掌握的货源,通过购买部分车辆或者整合社会车辆从事配送服务;运输企业在完成货物的线路运输之后,根据客户的要求从事货物的临时保管和配送。这种模式对于从事单一功能物流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来说,不仅可以拓展物流服务的范围,而且达到提高物流服务层次的目的。
2.行业物流服务模式
行业物流服务模式是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拥有丰富目标行业经验和对客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在某一行业领域内,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主要特点是将物流服务的对象分为几个特定的行业领域,然后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掌握该行业的物流运作特性,提供具有特色的专业服务。行业物流服务模式集企业的经营理念、业务、管理、人才、资金等各方面优势于一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
商业运作方式决定着物流服务方式,只有深入掌握了目标行业或项目的具体特征,才能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实际上,行业物流服务模式体现了细分物流市场的特征。物流企业必须不断研究目标市场行业的物流特点和发展趋势,成为这些行业的物流服务专家。在全球,也只有极少数企业能进行所有种类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绝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可采用目标集聚战略,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各有侧重地展开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
在国内,行业物流服务是近年来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服装、家电、医药、书籍、日用品、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或领域纷纷释放物流需求,极大的丰富了物流市场。
3.项目物流服务模式
项目物流是指为具体的项目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类需求主要集中在我国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综合性的展会、运动会中,如三峡水电站、秦山核电站、国家体育馆等基建项目以及奥运会、展览会等大宗商品的运输物流服务,实施这种模式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丰富的物流运作经验和强大的企业实力。“中外运物流”在项目物流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长期以来,中外运在国内外建设起完善的业务经营网络,在为国内各大外贸公司提供全面运输管理服务的同时,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生产物资实行国际多式联运,同时为我国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和运动会承担物品运输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4.定制式物流服务模式
定制物流服务是指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某个客户,为该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涉及到储存、运输、加工、包装、配送、咨询等全部业务,甚至还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等在内的其他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强调与客户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采用定制式服务模式不仅能保证物流企业有稳定的业务,而且能节省企业的运作成本。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确定最合适的物流运作方案,以最低的成本提供高效的服务。
北京星网物流中心是由“金鹰公司”(MSAS和Sinotrans在1996年成立的合资公司)专门为诺基亚公司兴建的物流设施,它坐落在诺基亚星网工业园内,将园区内诺基亚的区域供应商和制造厂商紧密的连接在一起,通过“金鹰公司”提供的无缝隙供应链解决方案,降低整个园区内企业的供应链成本,实现低成本运营目标。
5.物流咨询服务模式
物流咨询服务模式是指利用专业人才优势,深入到企业内部,为其提供市场调查分析,物流系统规划、成本控制、企业流程再造等相关服务的经营模式。企业在为客户提供物流咨询服务的同时,帮助企业整合业务流程与供应链上下游关系,进而提供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企业通过物流咨询带动其他物流服务的销售,区别于一般仓储、运输企业的简单化服务,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具体的业务运作中,可以采用大客户经理负责制来实施物流咨询服务。大客户经理要针对每个客户的不同特点,成立独立的项目组,组织行业专家、大客户代表、作业管理部门、项目经理等人员,从始至终负责整个项目的销售、方案设计与服务实施,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提高客户满意度。实践证明,这种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与客户结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业务运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6.物流管理输出模式
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拓展国内企业市场时,强调自己为客户企业提供物流管理与运作的技术指导,由物流企业接管客户企业的物流设施或者成立合资公司承担物流具体运作任务的服务模式。采用管理输出方式时,可有效减少客户企业内部物流运作与管理人员的抵制,使双方更好的开展合作。采用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时,可以利用客户企业原有设备、网络和人员,大幅减少投资,并迅速获取运作能力,加快相应市场需求的速度。在运作时,可以有两种方式
(1)系统接管客户物流资产:如果客户在某地区已有车辆、设施、员工等物流资产,而物流企业在该地区又需要建立物流系统,则可以全盘买进客户的物流资产,接管并拥有客户的物流系统甚至接受客户的员工。接管后,物流系统可以在为该客户服务的同时为其它客户服务,通过资源共享以改进利用率并分担管理成本。
(2)与客户合资成立物流公司:物流企业与客户共建合资物流公司的方式,既使客户保留物流设施的部分产权,并在物流作业中保持参与,以加强对物流过程的有效控制;又注入了专业物流公司的资本和技能,使物流企业在物流服务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招商局物流集团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便是物流管理输出模式的一个成功案例,招商局物流集团通过对青啤发展现状和其他多方信息的分析,结合青啤自身拥有大量物流设施、设备与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与青啤成立合资物流公司,购买或租赁青啤原有物流设施、设备,并接收青啤原有运作和管理人员。这种模式确保了招商局物流能够将其较为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员工分配制度、操作流程的再造方法,渐进地、完整地灌输到合资公司的物流管理中。合资公司开始运作的三周时间内,青啤原有车辆利用率就提高了60%,每年仅公路运输就将为青啤节省物流成本近700万元。
7.物流连锁经营模式
物流连锁经营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方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的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费用的物流经营形式。物流连锁经营借鉴了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迅速的扩大企业规模,实现汇集资金、人才、客户资源的目标,同时在连锁企业内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更大程度的整合物流资源,用以支持管理和业务操作,为客户提供全程的物流服务。
锦程国际物流集团从2000年开始物流连锁经营的尝试,将商业中加盟连锁的经营理念引入到物流业,创造出了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持,以加盟连锁的形式进行物理网络扩张的经营模式,使公司迅速汇集了资金、人才和客户资源,扩大了企业规模。
8.物流战略联盟模式
物流联盟模式是指物流企业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服务更好的效果,相互之间形成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的经营模式。国内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自身力量薄弱,难以与大型跨国物流企业竞争,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是相互之间的横向或纵向联盟。这种自发的资源整合方式,经过有效的重组联合,依靠各自的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合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在企业规模和信息化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提高,形成规模优势和信息网络化,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有机结合,从而使企业在物流服务领域实现质的突破,形成一个高层次、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在战略联盟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而将附加价值低的功能虚拟化。虚拟经营能够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实现企业的精简高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广州海元物流公司就是中小型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成功典范,它是由31家优秀的专线运输公司资产重组后建立的现代化物流企业,在全国拥有376个分公司,并且建立了海元物流信息系统,推出了京广物流带、广沪物流带、广渝物流带等服务区域。“海元模式”是中小型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新模式,为中小型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借鉴。
三、对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几点思考
1.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关键
在物流市场被普遍看作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以后,进入物流行业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已经由单纯的价格竞争开始走向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的竞争。此外,我国加入WTO以后,已经陆续开放了部分物流市场,一些跨国物流企业,如马士基、UPS等相继进入中国,国内的物流企业面临着来自跨国物流公司和国外物流资本的挑战。今后的五至十年,将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物流行业将重新洗牌。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创新而被淘汰出局;那些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企业则会打牢市场根基,确立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企业整合、重组,将会在各个地区产生若干家大型的现代物流企业。其中,有的将会成为具有全国性物流网络,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前面所述的几种经营模式,便是那些具备勇于开拓创新精神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这说明,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成功的经营模式是企业获得盈利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目标就是寻求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只有找到了适合于企业的经营模式,传统储运企业才真正完成了转变。
2.经营模式是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顾客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企业对于物流服务的准时性、及时性、全面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针对客户的经营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在提供服务时,要仔细分析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的经营规律,以便提供精确的物流服务。经营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理念,企业在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思考物流合理化问题。
KeyWords:businessstrategy;E-Business;enterprise
对一个企业来说,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经营手段。随着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以电子商务的方式实现管理和营销的时候,便形成了一个电子商务的经营和市场环境,这是一个全新的竞争激烈的国际化市场。为适应这种新的经营环境,应对来自全球竞争者的挑战,我国的电子商务企业和开展或即将开展电子商务的传统企业,除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外,更重要的是要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经营战略,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本文围绕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一、两种企业经营战略的机理与比较1.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机理
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个以上行业,提供多种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进入不同市场的企业经营战略,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寻求长远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扩张行为。多元化战略的优势是:可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充分运用企业各种资源实现多种业务整合,充实系列产品结构或丰富产品组合结构;多元化经营比较灵活,能迅速地从不良业务中退出,从而有效地规避、分散或减少"过度专业化"风险;此外,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企业能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员工潜能、营销渠道,以及管理经验和物质资源,为市场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或服务。简言之,多元化经营战略在增强企业实力、分散经营风险、发挥资源潜力、树立企业形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外,美国的杜邦、通用电器、菲利普.莫里斯、日本的三菱、韩国的LG等一批企业通过实施多元化战略取得了较大的经营业绩。近年来,我国的海尔、康佳、春兰、红塔等企业在开展多元化经营方面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多元化战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管理难度增大,尤其是当企业进入到与原来业务相关度不高的新领域时,企业原有的管理理念、模式和经验可能难以凑效,使协调各种关系的成本提高,并可能造成组织结构不稳定,增大经营失控的风险;二是资源分散,企业资源与资金被分摊到多项业务中,这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原有核心竞争力的丧失而其它核心竞争力难以培育起来,另一方面可能陷入资源短缺、周转不灵、不得不收缩或破产的境地。韩国大宇、日本索尼、我国的巨人集团、春都企业都是因此而出问题;三是影响CIS策略的有效实施,实施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多是其主业业绩好的知名企业,多元化经营后,多产品对企业原有品牌价值的分享可能会影响企业主业所创立的品牌基础。2.专业化经营战略的机理
专业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其不断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从企业竞争战略的角度提出了适用于任何性质与规模企业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其中之一就是专业化战略。波特的专业化竞争战略指企业主攻某一特定市场,以求在局部市场上拥有竞争优势。由于企业的经营与市场竞争是分不开的,因此经营战略与竞争战略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优势在于:企业可集中各种资源优势于最熟悉的业务领域,从而开发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便于企业整合战略的运作,实现规模化生产,取得行业内的成本优势;有利于CIS战略的贯彻实施,使企业品牌与产品的有机融合。从竞争的角度看,企业业务的专业化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在较广阔的竞争范围内超过对手。波特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可使企业赢利的潜力超过行业内的普遍水平。实施专业化战略也有不利的方面:由于企业业务集中于某一领域,因此,可能失去其他一些市场机会;这一战略的关键是要在一个细分市场寻找特殊目标,通过为这一特殊目标服务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由于市场竞争程度的日趋激烈,对许多企业来说很难找到或创造出一个能长期运用专业化经营战略的核心产品;专业化容易形成较高的退出壁垒,当发生经营危机时企业因难以退出,而陷入"过度专业化"的危机;由于经营领域较集中,一方面企业的某些技术或资源优势可能得不到充分地发挥,另一方面也容易使企业陷入固步自封的境地,钝化其对市场变化的反应。3.企业选择经营战略的基本原则
眼下,人们对电子商务谈论最多的字眼就是"盈利"。的确,网络企业都在寻找自己的盈利模式,大大小小的电子商务网站都在为盈利而奋斗,一个颇具影响的电子商务网站甚至提出:2002年的奋斗目标是为"赚一块钱而努力!"。围绕如何使企业盈利的问题,学术界和企业界人士可谓绞尽脑汁,而面对时不我待的市场,企业则开始了具体的行动,一些企业尤其是那些有实力的门户网站选择了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另有为数不少的企业则认定了专业化的经营模式。多元化或是专业化效果究竟如何,对这其中大多数企业来说只能是走着瞧了,而对那些举棋不定的企业来说,现在只好驻足观望了。多元化与专业化经营战略到底孰优孰劣,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很长时间,至今还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在某些条件下,专业化经营使企业获得成功;而在另一些条件下,选择多元化可能会取得比专业化更好的经营业绩。在不同的情况下,即使是相同的选择也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企业选择何种经营战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状况和企业的自身状况。从欧美日等国企业的成长历史可以看出,采用专业化还是多元化战略,首先与一个企业所在国的市场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欧美日的企业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实行专业化经营;从50年代开始广泛采用多元化的经营战略,企业迅速成长;进入80年代,国际市场的竞争日趋加剧,同时随着多元化程度的增加,企业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增大,多元化的弊端开始凸现,并为广大企业所认识,实行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逐渐减少;近几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欧美企业纷纷清理非核心业务,通过网络重新整合企业资源,专业化经营战略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青睐。可以说,当一国市场经济处于发展时期时,企业多采用专业化经营战略;当市场经济发展到较发达程度时,企业多采用多元化经营战略;而当市场经济发展到非常发达的高级阶段时,企业又多转向专业化经营战略。其次,与企业所处行业的生命周期相关。一般而言,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的企业应采取专业化经营战略;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专业化或多元化;而处于衰退期的企业应积极开展多元化经营。
第三,与企业的自身状况相关。企业通常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来选择经营战略,其一是原有业务的发展空间变小,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此时已寻找到新的发展机会,这时选择多元化经营是必要的;其二是必须拥有一定的剩余经营资源支撑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反之,若企业经营资源不很充裕,应实施专业化经营战略;但拥有剩余资源的企业不一定要开展多元化经营,也可以继续专业化经营。如何选择,应视其它因素而定。企业经营资源若不很充裕,最好采用专业化经营战略。其三是有较高程度的原有资源可迁移,即考虑如管理的理念、制度和机制的克隆、技术的延伸、人才的流动等可迁移程度。通常,可迁移度越高,多元化的成功率也就越高;反之,可迁移度越低,多元化成功率也就越低。
二、专业化应当成为目前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基本经营策略1.专业化经营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现实需要
价值性和传递性都是信息的基本属性。而信息的价值只有通过传播与交流才能得到体现,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信息经过加工、分析和处理可以变成更具价值的信息,这便是信息的自我累积增值,上述过程将导致更多的信息产生,人们从这些增加的信息中所获得的边际效用也越多,这就是信息的边际效用递增特性。网络经济的核心是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网络,因此信息便成为网络经济的核心资源,网络经济下的消费也呈现出边际效用递增规律,它与传统经济学遵循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完全不同的。电子商务是以实现信息有效传递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平台为支撑,以商流、资金流和物流为实质运作客体,并且需要相应的安全和信用体系的支持。因此,在除信息流以外的其他条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开展电子商务,充分发挥信息的边际效用递增特性,以提供各种市场和交易信息便成为电子商务初级阶段的主要运作方式了。实际上广大消费者和客户也认识到这一点,各种调查资料表明,目前通过网络进行市场调查和查找各种商业信息是企业和消费者上网的主要目的。对企业来说,正确认识所处的经济环境和所在行业的状况,面对现实,选择讲求实效的商业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营战略和策略,坚持做下去,一定会取得成效的。国内许多企业已经这样做并取得了一定的业绩。当当网上书店、卓越网等一批企业都已在2001年底实现盈亏平衡,以提供旅游项目服务的携程网和以提供域名服务的3721,也都在此前后开始盈利,它们的成功之道并不神秘,就是坚持从创立至今的这几年里专注于一个领域,没有摇摆,也没有变换商业模式。譬如,"基于网络平民化"理念的3721网站所建立的"中文实名"系统,解决了国内网民的"上网瓶颈",用户可使用中文直接访问Internet上的网站,这种服务方式正是专业化战略的具体体现。不久前,eBay向易趣注资3000万美元,收购了易趣33%的股份。尽管人们对eBay这个并不熟悉中国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环境的美国公司此举存有疑虑,担心易趣会由此掉入曾经在我国发生过的"注资陷阱",但有一点目前是值得肯定的,正是易趣网持之以恒的据守C2C市场,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投资者已逐渐趋于理性的今天,eBay才会将资金投向这个被许多人视为"钱景暗淡"的拍卖网站。更值得一提的是,在Internet上活跃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电子商务网站,这些被人称为"另类电子商务"的网站在资金、规模以及促销手段等方面都无法与主流电子商务网站相比,但却有着很好的盈利模式。只要访问几个这类网站便不难发现它们的特色:经营角度独特。"另类"们经营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往往是那些大网站中所没有的,如古玩、玉器、邮票、具有特色的土特产品等,就是这些看似没有多大市场的商品,却有着稳定增长的客户群。"另类"的投入都不大,相当多的"另类"就是在一些知名B2C网站上搭建起自己的专卖店,如易趣网上就有大量网民或企业在推销自己的商品,还有一部分"另类"是以企业或个人投资方式组建的专一化的网站。低成本+专业化的经营战略正是"另类电子商务"的生存之道。此外,纵观电子商务短短几年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B2B和B2C电子商务市场的交易额相比,前者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远大于后者;而在B2B市场中,垂直市场的发展态势大大好于水平市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专业化是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的现实需要。
2.从安然破产看"多元化"战略的弊端
2001年12月3日,拥有500亿资产、在《财富》500强中排名第七的安然(Enron)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破产案。
20世纪80年代以电力和天然气交易起家,在能源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连续六年被《财富》杂志评为"最富创新能力"的安然公司,算得上是最早一批从事B2B电子商务的企业。1999年,安然建立了能源电子商务平台(EnronOnline),这是当时全球最大的B2B电子商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安然在能源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鼎盛时期,网上交易占了公司总业务量的2/3,安然一下从"薄利的天然气经营商摇身一变成为高利的能源交易商",并被奉为信息化的楷模、最成功的电子商务应用范例,哈佛商学院也将其作为MBA的经典案例。但随后安然的经营战略开始发生变化,当时的CEO杰夫瑞·斯基林认为,随着企业业务的重新整合、自由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介费用的进一步降低,传统型企业那种综合集成的模式将被迅速瓦解,因此,安然的未来不是要继续做资产庞大的传统能源公司,而是要成为全球各个商品市场推广"分散化"的先锋。于是安然开始向高速电信网络和金融市场扩张,并将巨额资金无谓地投入其中。安然的"分散化"战略同样体现在它的电子商务应用方面,这家全球最大能源贸易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经营的产品从日用品、用户电力、天然气供应到诸如恶劣天气的防护罩蓬等其它的延伸设备1500多种,不仅如此,在与Globalcrossing(美国带宽供应商)合作实现了带宽现货市场交易的基础上,安然甚至打算推出宽带期货市场。可以说安然的破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它的"分散化"战略的影响。要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进行在线交易,其商品应当具有自由互换性和流动性。而目前有些行业的产品尚还不具备网上交易的条件,像安然所在的能源行业,电力和天然气就不是能进行自由互换的商品,各地区之间的价格相差很大,并且还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此外,流动性也是个问题,尤其是电力市场,一个中国的企业显然不可能到EnronOnline上购买电力。网上交易的吸引力之一就在于其公平性和开放性,而EnronOnline却是一个"主导者中介型"的封闭式交易平台,所有买方或卖方要EnronOnline上进行交易,都必须成为主导者安然公司的签约方--即它的顾客或供应商。为此,安然的竞争者曾讥讽说,没人愿意信任每一笔交易的签约方都是安然公司自身的交易场。客户当然更愿意光顾那些中立的平台,在那里它们可以直接进行交易。对安然这样的传统企业来说,单独开发封闭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做法非明智之举。相比之下,通用汽车要现实得多,作为汽车网上销售的开创者,2000年通用就与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联手和CommerceOne合作建立了一个B2B汽车交易市场Covisint,它采用eBay的自由竞价方式,目前已吸引了全球1300多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加入其中,成为一个高达2000多亿美元的超级网上交易市场,三大汽车霸主为此节省了大量的采购成本,实现了人们常说的"多赢"。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信息时代,尤其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专业化"可以说是企业竞争甚至是生存之本,专业化经营战略应当成为绝大多数传统企业在目前电子商务应用领域的基本战略模式。
三、企业在制定和实施经营战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经营战略的选择更需要理性
回首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真可谓波澜起伏,从概念炒作到照搬模式,从风险投资到海外上市,许多企业栽在盲目跟风上。近两年来,"多元化"成为继电子商务之后学术界、企业界和媒体关注的又一热点,从事多元化的企业也日益多起来:家电业和其它一些产业不约而同地涌入IT业;而一些传统IT企业也匆匆奔向家电、通讯、房地产、保险等自认为可以掏得黄金满钵的产业。的确,在国外,通用电器公司、IT业界的霸主微软、Intel凭借着自己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资产实现了多元化。去年下半年,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的自传热销我国的大江南北,一些人除在这本书中看到了通用的经营理念和成功经验外,也为中国企业的振兴找到了一条新出路和经济增长点,这就是"多元化"。海尔、春兰、联想、越来越多的人公开宣称要做"中国的通用",并在紧锣密鼓的扩张渗透中开始了"产业融合"、"资本24小时不落地"的模式拷贝,多元化似乎成为实现企业发展的灵丹妙药。这种"多元化"时尚当然也影响到尚未走出网络泡沫阴影的电子商务企业。雅虎在网络的萧条时期开凿更多收费渠道的同时,也将触角伸向了其他领域,2002年3月为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雅虎开始大举进军好莱坞淘金。
受其影响,国内的一些网络企业也开始了多元化的尝试。2002年2月25日新浪宣布成立全资子公司--北京新浪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推出--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新浪实施.net战略的目标定位是通过有效整合现有的各种技术和网络媒体资源优势,进一步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专业的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
另一著名门户网站搜狐的多元化尝试早在2001年年底推出电子商务和手机短信服务时就开始了,进入2002年,搜狐先后是推出了B2C业务和ETS(互联网技术解决方案),接着在2月25日与新浪同一天推出了--搜狐企业在线,与主要面向大型企业服务的ETS不同,是专门中小企业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网络技术应用和网络营销推广的服务平台。搜狐推行的是张朝阳所说的多效多元化战略,即在互联网技术(ETS)服务、新媒体(网络广告)、通讯(收费短信、移动通信)和B2C电子商务(搜狐商城)四条战线同时作战,多面出击,以不放弃信息门户且不添一兵一卒的条件来实现转型。从理论上讲,新浪和搜狐的.net战略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化经营,因为这种新业务都还在两大门户所从事的网络服务范畴,用他们的话说,这是"结合网下资源和技术产品开发,为寻找更丰富和有效的营收模式进行的探索"。但作为擅长于提供内容服务的信息门户网站,涉足面向企业电子商务的ETS业务,毕竟是进入了自己并不擅长的业务领域,笔者并非否认这些企业采取的更加务实的经营作风,而是担心这种探索是否会削弱两大信息门户的价值基础,因为与那些专业化的IT企业和系统集成商或ASP相比,和毕竟不能为企业提供从硬件到软件一条龙的"贴身"服务,通过网络提供的解决方案对企业来说也许有点远水难解近渴。时尚的东西未必代表方向。应当逐步培育起一种对环境变化敏感的、理性的企业文化,它能引导企业根据其所处的经营环境和自身的实际进行具体分析,正确定义自己的竞争空间,不能仅局限于现有的竞争者,还必须将潜在的和新生的竞争者纳入视野。在确定经营战略时,决不能盲目跟风。无论企业采取多元化或是专业化经营,都必须时刻紧扣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务必使新的业务领域能得到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有力支持,并在市场上转化为相应的竞争优势。2.遵循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规律,注意调整和完善经营战略
企业的经营战略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在不断地纠正错误中学习调整的过程。
电子商务企业要生存和发展,电子商务要发展只能是顺应市场的需求,因势利导,而不应当去做一些超越现实的事情,曾被誉为欧洲电子商务旗帜的网上服装零售商留下的教训是深刻的,创立之初,资金雄厚的Boo如果不去搞那技术复杂最后无法实现的3D影像技术的网上"试衣"系统;不去搞那技术同样也无法实现的"用7种语言接受顾客网上订货的多国语言自由转换数据中心,也许不会败得那样惨。正如行政总裁马温斯顿自己的总结:无论有何种理由,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也不能违背任何基本的经营规则。两年前,迪斯尼公司曾吹嘘其旗下的网站是公司面向21世纪的财经门户网站,随着网络泡沫的破裂,迪斯尼及时调整了该网站的经营目标。如今,已是面貌一新,成为一家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内容服务的信息门户网站,主要营收来源是网络广告,其次是用户的服务费及内容外包收益,此外还可从诸如网上拍卖之类的多种电子商务活动中获得利润。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管理学院明兹伯格(H.Minzberg)教授指出:战略是塑造出来的,而不是制定出来的。市场无定式,经营无常规,如果企业能制定出一个切合实际的经营战略,再按照上述原则贯彻实施,成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四、结束语
如前所述,其实无论哪一种经营战略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方式。多元化也好,专业化也罢,在国内外都有不少成功的范例,我们不应厚此薄彼,过分夸大或贬低某种经营战略的作用。因此,笔者在文中提出专业化经营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现实需要,专业化经营战略应当成为目前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基本经营策略的观点,并不意味着否定多元化战略的作用,今后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其环境的改善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多元化战略必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可以预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电子商务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提高竞争力的企业必将在新世纪、新环境中创造出更多新的经营战略。
参考文献:1.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戴维.贝赞可,戴维.德雷诺夫.公司战略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多数物业经营公司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物业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在多数的物业管理企业的领导层,没有设立专管思想政治的经理,没有成立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机构,相应的管理制度也不健全。各物业分公司由于物业管理人员少,工作繁杂,多数管理员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培训,加上总公司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重视,造成基层物业经营管理人员思想跟不上发展要求,造成他们对工作缺乏耐心、爱心、信心、责任心,久而久之失去了业主的信任,僵化了业主和物业之间的关系,影响了物业管理形象。
(二)物业管理工作性质致使很难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物业经营管理工作涉及点多面广,有安全保卫工作、小区环境绿化工作、卫生管理工作、房屋损坏、屋顶漏雨修补工作,取暖供热工作,还有生活用水、用电、用气管理工作,这都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而每个物业公司管理人员少,很多都是一身多职、工作繁忙,很难抽出时间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即使进行一些专业知识教育,也是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物业经营管理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种途径
(一)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能活跃人得思维,坚定人的意志,能保持人思想的先进性和创新性,使人的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更新,增强物业的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能使物业管理人员及时化解职工在工作上的矛盾,物业职工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对物业管理企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从思想上重视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付出于实际行动。
(二)形成机制,完善制度。
在物业经营管理公司,要成立专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班子,建立领导机制,并设立专人专管,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源头上抓起来。建立组织机构,针对物业经营管理的特点,组建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由物业经营管理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副经理和其他各部门经理任组员,将思想政治教育扎实开展,旨在建设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精通、作风正派、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政工队伍。逐渐完善各种相关的学习制度,建立责任到人、工作到人的责任机制,保证政治思想工作真正落实。
(三)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行业特点结合起来。
针对物业点多面广,企业人员分散,流动性大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局限于传统学习方式,要拓展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手段,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延伸到工作中,让工作离不开思想教育,思想教育促进工作开展。一是用实际行动解决物业职工的生活困难。由于物业职工劳动量大、工资低、又经常加班加点,没有足够时间来照顾家庭,这样长时间会造成思想扭曲,要想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关心职工疾苦、倾听职工呼声、要解决职工中的生活困难、保证职工施工环境的安全、这是提高职工积极性,转变工作态度的最好办法;二是用多种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物业经营管理企业可以利用微信、微博、腾讯QQ等先进的网络传播方法,教育内容可以是时事政治、最新新闻,也可以是条例、劳动仲裁条例、相关法律法规等,编辑形式可以短信、也可以是短片,保证每名物业职工在休息之余学到了相关知识,达到了教育目的;
一、美国商业银行基金业务发展概况
1、美国商业银行经营基金业务的现状。美国银行的共同基金业务在20世纪90年展迅速,一些规模较大的银行还成立了专门的分支机构经营该业务(如花旗投资服务公司,Citicorp`sInvestmentServices)。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除了承销共同基金外,银行几乎可以开展各种相关的基金业务(在实际运作中,一些州立的非美联储会员银行仍然能够承销基金,这是因为美国州银行的业务等监管权力是在各州银行监管机构手中,而各州的规定不尽相同。)除了自营基金(proprietarymutualfunds)以外,银行和储蓄机构同时也是非自营基金(nonproprietarymutualfunds)的主要销售方,此类基金是由独立的基金公司管理并由银行代为销售的。总体来讲,大型银行在初期更愿意从事基金销售,此后一些小型银行也开始积极加入到基金销售的行列中来。到1997年,近1500家美国银行——约占银行业的1/5——在出售第三方或自营共同基金和年金,其中规模达数10亿美元的银行——本行业中规模最大的一些银行——占了销售的大多数(90%强)。
2、美国商业银行自营基金的发展。从基金的管理运作角度可将银行经营的基金分为自营共同基金和非自营共同基金。自营共同基金是指基金的管理与销售均由该银行或其附属的相关机构来负责(商业银行或其附属机构作为基金的投资顾问提出操作建议,并通过与本银行关系密切的证券公司买卖股票,其中有些基金也通过证券经纪商或基金机构销售),经营自营基金的机构大多是大型银行,目前美国大部分大型银行都已开展此项业务。美国的一些大型银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开始开展自营共同基金业务,1992年美联储放松了管制,允许商业银行通过经纪类附属公司来推销自营共同基金,随后设立自营共同基金的商业银行迅速增加了起来。在20世纪90年代,商业银行的自营共同基金数量增长速度逐渐超过了非自营共同基金,形成了以自营共同基金为主的局面,与此同时,银行自营基金资产额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基金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其中银行自营基金对机构投资者的销售所占比重要大一些,其增长幅度也较快。为使银行经营的基金种类齐全,商业银行往往也经营着一些其他金融机构管理的基金。另外,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还出现了商业银行的许多信托资产逐渐转变为自营共同基金的情况,且这一数额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银行和储蓄机构也是非自营基金的重要销售渠道。非自营基金是指基金的管理由独立的基金管理公司负责,而其销售则通过商业银行或其附属机构来完成的基金。对于那些资产管理能力较差的中小银行来说,代销其他金融机构管理的基金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美国的投资公司机构(InvestmentCompanyInstitution,ICI)对1991至1995年这一早期商业银行共同基金的运作与销售情况进行了一个调查,调查表明,商业银行共同基金的销售数量由1991年底的1100只增加到了1995年底的2329只,其中自营共同基金在1995年占银行销售基金的47.9%,而1991年这一数值仅为31.5%。从银行销售的共同基金的结构来看,货币市场基金所占份额有所下降,而股票与债券基金的份额呈现上升趋势。
二、美国商业银行进入基金业的动机
1、银行开展基金业务可以扩大银行同顾客的联系,有利于发展银行的中长期资产运用业务,增强银行同非银行金融机构竞争的能力。尽管销售基金的手续费收入不稳定,然而销售基金能够为银行带来新的客户,从而有希望向这些客户出售其他银行服务。银行业销售投资类金融商品可以发挥其庞大的既有客户信息优势,许多银行都建立了客户信息数据管理系统,这使得银行在销售投资类金融商品时可以便利地获得客户的各种信息。此外,许多银行能够从提供自营基金中赢得更高的声望。美国的实践表明,银行所出售的最受欢迎的非存款投资产品就是共同基金。再有,随着“一站式购物(one-stopshopping)”观念的流行,银行客户越来越希望只与一家金融机构打交道,便可满足其储蓄、保险、投资等多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一站式购物”能够帮助消费者节约时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因此在吸引客户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2、从银行经营自营基金的角度来讲,其最初目的在于通过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以吸引客户,此后随着基金销售数量的不断增加,业务收入开始成为开展基金业务的主要目的。银行业通过开展基金业务可以增加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从经纪和其他相关业务中赚取大量的手续费,而且其中一些收入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小于银行存款和贷款。商业银行经营自营共同基金能够为银行提供相对稳定的收入,因为基金的管理费用几乎是固定不变的(按经营规模的固定比例提取)。从销售的基金种类上来看,美国的商业银行销售着诸如货币市场基金、长期债券基金、股票基金等几乎所有的基金种类。基金销售活动实际上是具有证券业务性质的活动,其内部评价及报酬的支付与证券公司的习惯作法相一致。一般来讲,基金商品的风险越高则手续费率就越高,而且银行对于那些销售自营基金的职员会相对给出更高的费用(相对那些销售非自营基金的人员来讲)。
3、与银行经营证券与保险业务一样,经营基金业务可以使得银行业务多元化,为银行创造替代性的收入来源,分散银行的业务经营风险。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其有通过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动力。如果各种金融产品和相关服务之间的风险不是完全相关的,那么银行在风险管理中通过合理设计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分散化组合就会带来收益方面的提高,更容易获得稳定的收入流,实现不同金融服务之间的风险对冲,降低系统与非系统性风险,金融机构应付不确定性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例如“脱媒(disintermediation)”等市场格局的变化对经营多种业务金融机构的影响就相对要小,因为其他业务量的增长会抵消其贷款业务量下降所造成的损失,而这对降低银行经营风险很有好处,因为它可以减少银行从事风险较大业务——如发放低质量贷款——的动机。总之,多样化的业务经营使商业银行内部形成了一种损益互补机制,一些实证分析表明,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的扩大有利于银行效率的提高和金融体系的稳定。Gallo,Apilado和Kolari(1996)对美国银行控股公司在1987-1994年间经营基金业务的研究表明,银行控股公司的共同基金活动降低了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同时共同基金业务还增加了银行的收入,他们的结论认为,共同基金应当成为银行未来经营的一种重要金融产品。
三、我国银行经营基金业务的对策选择
1、商业银行进入基金业采取的组织模式。银行设立基金公司,从严格意义上讲,就是对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探索。而从各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践来看,混业经营的具体组织模式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全能银行模式(universalbankingmodel)、银行母公司模式(bank-parentcompanymodel)和控股公司模式(holdingcompanymodel)。采取全能银行模式的金融机构可依法从事包括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业务在内的广泛的金融服务。这些业务并不要求一定要在法律上与商业银行相隔离的附属公司内开展,各业务部门之间也没有“防火墙(firewall)”的隔离。银行母公司模式是一种介于全能银行与控股公司之间的一种混业经营组织模式。在这一组织模式中,商业银行要开展其他非银行金融业务,必须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以银行为母公司成立附属公司,银行和非银行附属公司之间有着严格的法律界限。在控股公司模式中,商业银行或者与其存在直接投资关系的子公司不得直接经营相关证券业务,如果商业银行想从事法律所禁止的证券、保险等业务,只有以控股公司的形式,即在同一机构框架内通过相互独立的附属公司来从事其他金融业务。
混业经营机构的组织模式将会影响到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保险等业务的潜在收益和成本。在全能银行模式中,银行可以完全整合其所选择从事的各种金融业务,因为银行可以在单一的公司实体内开展几乎所有业务。在银行母公司以及控股公司模式中,银行和证券等业务分别在管理团队和资本均相互分离的几个不同的法律实体(legallydistinctentities)中开展,结果只能进行部分业务的整合。而且当银行和证券、保险等附属机构之间的财务和经营关系存在某种约束时,整合的效果将会进一步受到限制。从另一方面来讲,与全能银行模式相比,控股公司模式与银行母公司模式更能防范由非银行业务所带来的风险,虽然从混业经营获益方面有所不足,但相对来讲要更安全一些,其中控股公司模式是混业经营组织模式中风险最小的一种。考虑到基金业务的风险比证券及保险业务的风险要小,因此监管部门可以让商业银行在控股公司模式与银行母公司模式中自主选择。即使一些银行在经营基金业务中采取了银行母公司模式,这也不会影响到我国未来混业经营采取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许多国家在混业经营过程中对于风险小的业务是放在银行内部或以其子公司的形式来经营的,而对于证券、保险等风险较大的业务则是放在商业银行外部——即以控股公司的形式来经营。
2、商业银行进入基金业的方式。银行是否能够成功地进入基金业与其所采取的进入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其涉足基金领域的方式可谓多种多样,这些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概括来讲,可分为以下三种方式:新建(start-ups/denovoentries)方式。这种方式指银行通过单独设立一家基金(分)公司或基金部门来进入基金业。采取这种方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银行可以完全控制新建立的基金公司,制定与本企业文化相适应的市场营销策略和激励机制。采取这种进入方式的缺点在于新建一家基金公司通常需要较大的投资,新公司可能缺乏经营基金业所必需的专业人才与经验,而且通过新建方式进入基金业取得客户的认同需要一定的时间。并购(mergersandacquisitions,M&A)方式。并购方式是指银行通过收购现有的基金公司或与基金公司进行合并来进入基金领域。该方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银行可以完全获得并依靠基金业的专业人才及其所拥有的经验来迅速进入基金业。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基金业的缺点表现在合并后的银行与基金公司可能在企业文化、经营风格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要使二者真正融为一体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与成本。组建合资企业(jointventures)方式。合资企业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公司共同出资建立的一个独立的法律实体,在这里,是指银行与基金公司共同出资建立一家经营基金产品的公司,由银行与基金公司共同控制、共享收益、共担风险。该种方式被采用的原因主要在于它可以避免通过新建或并购方式进入基金业所必须的巨额资金投入,因此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中小银行来讲是一种可行的进入基金业的方式。银行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基金业存在的问题在于合资企业并不是一种稳定的组织机构形式,而且银行与基金公司对于银行基金的战略意图可能存在着分歧,这会引起不小的麻烦。
应急物资的储备是供给的基础,在考虑应急物资的储备时,往往需要从储备品种和储备量两个因素去考虑。如果是分支机构较多的企业,还需从储备地点的选址及储备系统的建设两个方面去考虑。
1.2管理
只有储备充分且管理得当,才能在关键时候供给出数量充足、质量可靠的应急物资。企业对应急物资的管理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管理方式方面予以考虑。
1.3物流
物流是应急物资供应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企业除了依托社会现有物流网络外,还可以建设自身的应急物流系统,在非紧急状态下处于未激活状态,而在应急事件发生后,可以迅速激活,并且发挥作用。该应急物流系统的管理可以和应急物资的管理一并纳入企业的应急管理系统中。
2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应急物资管理措施
2.1加强应急制度建设
制度乃管理之本,任何管理的实践都要从制度的建设开始。建设良好的应急管理制度同时,也是提高企业及其员工应急意识的必备途径之一。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在制定应急管理制度时,可以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参照,以当地的社会应急管理系统为依托,结合自身实践,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管理制度。制度制定完成后,再加以培训等手段,保证员工对制度熟谙于心,且在自己的岗位中严格执行制度的规定。
2.2签订物资购销合同
由于企业的逐利性,其储备的应急物资往往只有少量,只靠企业自身的应急物资储备难以供应救援地区的需求。因此,在一些政府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导下,上述机构可以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签订应急物资的购销合同,以便在考虑到企业经营效益的前提下进行应急物资的储备。合同中可以将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价格、供货时间等进行明文规定。该方式应该作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急物资储备及管理的主要方式。
2.3加强应急物资管理
医疗类应急物资由于其需求的不确定性及周转的慢速性,往往要求经营企业进行特殊管理。为了保证医疗应急物质的有效性,企业需对物资的效期、批号等登记在册,并且按照既定计划进行周转,以保证在急需之时能够供给质量合格的产品。建议企业设专职或兼职人员专岗管理应急物资。张杨提出在应急物资的管理中,可以借鉴现代商业物流发展的先进成果,通过加强仓储设备现代化建设等手段实施科学管理。应急物资的管理要注意动态性。由于区域应急状态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应急物资的阶段性需求导致了库存应急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必须随之变化,而不能一成不变。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随时关注事件动态,并且建立有效的应急物资调整机制。
2.4建立应急物流系统
物流是应急物资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在进行应急物资的物流时,一方面,可借助政府部门的应急物流平台,社会的现有物流网络;另一面,可以自建应急物流系统。该系统可建立在企业物流平台之内,非紧急状态可以出于非激活状态。在应急事件发生后,可以激活该系统并在最短时间内将所需物资送达救援区域。在这一环节中,企业也可以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改进自己的物理系统及供给成效。
我们把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的含义概括为二个方面:一是将物业管理与物业经营融为一体,在做好物业管理工作的同时,为开发商、业主、客户策划并实施物业经营方案,发挥每一平方米物业的增效潜力;二是将物业管理从一般维护、运行阶段提升到对管辖物业全过程的营销、服务和管理层面,亦即将服务眼光由物业管理委托期内这个局部放大到物业长寿命商品的整体去统一考虑、安排,从而为业主、客户提供更全面、更彻底的服务。
上述经营型管理模式含义的核心思想为:将营销的概念深刻地溶合于物业管理工作之中,通过对管辖物业经营与管理的合力运行,更好地体现物业管理使物业保值、增值的重要功能。
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和收益性物业管理有所不同,后者特指以出租经营型房屋为主体对象的物业管理,普遍存在于写字楼、零售商业中心、酒店以及其它可出租物业的管理中;而前者指对管辖的各类物业都溶入物业营销的概念,通过对物业整体功能的开发,提高物业的效益潜力。前者包括后者,后者是前者的重要组成内容。有些同行把经营型物业管理理解为配套服务网点经营和有偿的各类家政服务当然是相当片面的。
经营型物业管理运作的主要内容体现在房地产服务领域中流通环节和管理环节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是租赁、物业估价、交易咨询和项目策划等。物业管理公司或参与管辖物业的经营,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了物业的市场流通,挖掘了蕴含于物业中的效益,并增强了业主、客户对物业真正价值的理解。
二、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的市场需求
1、国外和香港地区特别注重物业管理工作中的经营概念。以美国为例,经历ω多年市场历炼的美国物业管理行业,大多数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租赁、估价、交易、咨询等项服务。美国注册物业经理的职责也首先要求保障管辖物业的租售,在此基础上做好物业维护工作,良好的维护又反向推动物业的租售。在他们看来,优秀的物业管理可以为业主、租户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而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使物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再看看近年来在大陆迅猛发展业务的香港物业管理企业,无论是戴德梁行、怡高还是第一太平戴维斯飞欧思诺,无一例外地以房地产服务的综合优势占领市场,寓经营飞管理于服务之中,体现出卓越的专业水准和竞争实力。进一步考察香港仲量行、魏理士、保柏等公司的业务领域,我们会感悟到,香港规模较大的物业管理企业都以提供物业经营、管理综合服务为特色,香港物业管理市场需求的是综合性的服务。由于深圳和香港的毗邻关系,以及wvio入关在即,深圳物业管理行业在发展趋势上将更多地借鉴香港成功的经验,包括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的运作。
2、国内市场对经营型物业管理需求旺盛。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二级、三级市场日益扩大,拓展出房地产服务领域巨大的市场空间。仅以租赁市场为例,目前全国7000则余万户居民中,仍有约300户人均居住面积不足4平方米,流动性租房而居的住户比例高达9.52%。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住房调查显示,分有20.2%、26.8%、239毛和28%的家庭租房居住。目前支撑这一巨大租赁市场的中介组织专业水平低,操作欠规范,给众多的物业管理企业留下了广阔的盈利空间。香港地产三级市场的成交量占总成交量的70%以上,而深圳目前三级市场所占比例只有289b,市场潜力深厚。当三级市场启动后,住房租、售交易大增,百姓对物业估价、交易咨询、租赁的需求更甚,而这些业务和物业管理企业都将发生必然的联系,显示出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市场需求旺盛。我们管理的物业将是资产值不断变幻的商品,我们服务的客户也将是面孔常新的动态群体,而在这动态的市场中,蕴含着万千商机。
3、大量物业缺乏专业管理,更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经营。由于缺乏对物业真正价值的理解,有很多业主单位从建筑功能确定、售后使用到物业资产运作没有跟着市场走,观念滞后,导致大量的物业资产流失。可以说,当前众多的业主单位和业主个人缺乏物业管理,更渴望对其物业理想的经营。以中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隶属的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为例,据统计,航空工业总公司所属广、所、企业、院校总资产中,超过659b属于物业资产,而在这物业总资产中,大量物业未得到充分利用,甚至有大批物业长期闲置。就全国情况看,很多单位发工资困难,但对怀中物业这个金娃娃长期无动于衷。这种普遍现象呼唤着物业管理企业增强营销意识,提高经营水平,管好楼,还要盘活楼。深圳众多物业管理企业管辖项目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物业经.营的业务,业主和客户需要专业的物业管''''理服务,更关注其物业效益潜力的发挥。现代物业不再是业主终生相守的昂贵家产,而是一种在流通中价值不断更新的商品,物业管理企业当然应该关注新经济时代物业商品的游戏规则。大陆物业管理企业如果以纯粹的物业管理业务去拓展市场,将因为服务的局限性、行业微利的现实和海外兵团的综合优势承受更大的市场压力。
三、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房地产服务所函盖的物业管理、租赁、交易、估价、咨询等专业分工日趋细致,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的推行是否会因盲目地多元经营而导致不良后果?我们认为,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不完全属于多元化经营,参与物业营销本身应该是现代物业管理概念的应有之圈义。从上述市场需求和香港同行企业的运作经验来看,物业管理企业不但要为开发商和业主、客户当好管家,还应有偿性的担当其物业顾问。从物业发展初始乃至整个物业发展项目中,由物业顾问这个角色向开发商、业主和客户提供综合性物业服务至关重要,物业顾问必将与物业管理日趋紧密地结合并相互促进。
从目前的实践看,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的利处主要体现在:首先,该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和客户需要,如同银行单纯的储蓄业务扩展为金融理财服务;其次,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更好地体现了经营、管理一条龙服务,对客户来讲,提高了服务效率;再次,扩大了物业管理企业的盈利空间。物业管理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就是专业化管理与管理费不足之间的矛盾。租赁、交易咨询、估价等业务的佣金比例明显高于物业管理佣金比例,使物业管理企业综合实力和生存能力得到提高。
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压力大。物业管理企业承担了一项物业的经营、管理权,同时也就承担了物业经营的义务,而物业租赁及交易成本的波动性远大于管理佣金的波动,相应地加大了物业管理公司的经营压力;二是风险大。一块物业的经营从项目选择、价格控制到客户确定,每个环节都有风险,仅是租赁风险防范就需要很多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市场锻炼;三是组建专业队伍困难。物业经营是一项极为专业的工作,不仅富有实战经验的人才难觅,有了人才,形成一个与物业管理配合默契的团队更不容易,一但经营出现严重偏差和失误,物业管理公司难以承受。
四、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的实践
1996年,深圳市中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在认真分析自身优劣势基础上,确定了将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过五年的实践和积累,经历多个项目的市场磨合,这一竞争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从我公司实践来看,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实施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的实践中,我们注重以下几个重点:
(一)强调经营观念到位。物业的经营是动态的,物业的营销永无止境,物业管理人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营销意识,才能使管辖物业潜力得到更充分发挥。公司要求每一位物业管理骨干深刻理解物业经营是物业管理工作应有之义和份内之事,物业管理固然重要,而一项优秀的物业营销方案可以使开发商、业主和客户得到更多的实惠。在市场竞争中,我们打出了这样的广告语"我们可以做您的物业管家,我们还可以替您打理这份物业"。实践证明,管理概念加上系列营销服务,可以使管辖物业的价值发生很大变化。
(二)注重培养物业经营的人才队伍。物业管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物业经营是知识型、信息化产业,现代物业营销已经进入到个性化、网络化飞整合型时期,没有富有经验的经营人才,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就是空谈。因此,几年来,我们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经营骨干,适当引进优秀人才,初步建立了一支配合默契的经营管理团队。1998年,天津津都花园物业进行管理公司招标,香港梁行飞欧思诺均在竞争之列,经过二轮拼搏,我们的经营、管理方案以最高分夺标。
采用平均年限法撮关键的是如何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公路及构筑物的使用年限,一般采用省【自治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收费批文上批复的收费年限,而非公路的实际使用年限或其寿命。
——公路及构筑物净残值比例的确定,其他部门企业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净残值比例为3%~5;外商投资企业的净残值率为10;《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台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有鉴于此,考虑公路经营企业对公路及构筑物只有在进行收费活动时才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且在收费期限月;满后将无偿移交交通部门。因此.净残值比例应按考惠否则,公路及构筑物价值就不能彻底补偿。
1.2工作量法
公路及构筑物计提折旧最关键的一点是如何准确预计收费年限内的交通量,此时的交通量应以标准车交通量(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为小客车,二级公路为中型载货汽车)为准,且预计的交通量应和使用年限法相一致。下面举例说明公路经营企业如何计提折旧:如A公路经营企业“固定资产——公路及构筑物”原值为27000万元,规定收费年限27a,收费期间预计标准车交通量5400万辆,第一年通过收费站的标准车交通量平均为I2.5万辆/月,第二年通过收费站的标准车交通量平均为I3万辆/月,第三年通过收费站的标准车交通量平均为I3.5万辆/月(假设仅设一个收费站)。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计算:
年折旧额一公路及构筑物原值÷收费年限一27000万元÷27—1000万元
每月提取折旧额=1000万元÷12—83万元
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计算:
每标准车应提折旧一公路及构筑物原值÷收费期
间预计标准车交通量=27000万元÷5400万元=5元/标准车
公路及构筑物第一年应提折旧颧一125000×12×5=750万元;
公路及构筑物第二年应提折旧额=130000×12×5—780万元;
公路及构筑物第三年应提折旧额=135000×12×5—810万元。
另外,对通讯、收费、监控设施等固定资产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加速折旧法时,也存在一个折旧选择问题。从企业理财角度看,因公路经营企业运营初期收费额较中后期少,再加上初期享受国家所得税优惠政策(如“二免三减半”、15税率等),因而其折旧计提应前期少,后期多。在固定资产原值相同情况下,平均年限法较加速折旧法符台上述趋势.而加速折旧法中的年数总和法叉较双倍余额递减法符合上述趋势,因而公路经营企业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如:某一监控系统原值500万元,预计使用5a,残值20万元,刚采用平均年限法时:
每年提取折旧额一(原值残值)÷使用年限一80万元÷5—96万元。
采用年数总和法时:
年折旧率一尚可使用的年限(折旧年限已使用午数),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折旧年限X(折旧年限+1)÷2]
圭三折旧额=(原筐一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各年计算列于表1。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X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备年计算列于表2。
各种折旧方法在同一年累计差额计算比较如表3所列。
2资产管理方式的选择
如上所述,公路经营企业取得公路收费经营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投资方式即“BOT”方式,另一种是受让公路经营权。因此,相应的资产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直接投资方式下,困涉及建设、经营、移交3个期问,公路及构筑物等资产的入账价值属于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故需按公路工程预算及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公路及构筑物的入账价值。因此,在建设期间发生的基建支出,要分两种情况才能形成公路经营企业的经营用固定资产。
一根据交付使用财产明细表,从“基建工程支出中转入形成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公路及构筑物、安全设施通讯设施监控设施、收费设施、房屋及建筑物
贷:基建工程支出一根据项目概算内容购入的不需要安装设备和为生产经营准备的工具,直接形成固定资产和周转材料。{酱:固定资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机械设备(摊铺机、压路机等)、车辆(巡逻车、工程抢险车等)、其他(复印机、打字机等)
周转材料
贷:银行存款等结算科日
工程物资——为生产准备的工具及器具
②在间接投资方式下,公路经营企业直接出资购买已建成的公路,困不存在建设期间,只涉及经营、移交2个阶段,其形成公路经营企业的经营用固定资产比较简单除需支付公路及构筑物等建造成本外,还要支付受让公路收费经营权的购置成本——无形资产。
此时将购买价大于公路建设成本的部分作为“无形资产——公路经营权”来核算。
借:固定资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公路及构筑物、安全设施、通讯设施、监控设施、收费设施、房屋及建筑物
无形资产——公路经营权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通过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近两年服务业统计调查的实践,笔者认为目前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统计主要存在“力量薄弱、制度不全、漏报错报、总量不清”等问题。
1.基础统计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的统计人员和专门的机构。改革开放以来,基层统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但统计力量有所削减,特别是2000年全国机构改革后,基层统计部门的力量进一步减少,而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统计工作的任务和难度逐年增大,调查的点更多、面更广,遍布城乡,而且变动频繁。因此,工作任务加重和投入力量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在内部机构的设置上,长期以来,各级均没有设置专门的服务业统计机构,导致日常工作出现严重缺位现象。
2.统计制度方法不健全,统计结果的随意性很大。多数个体经营户没有账簿,他们口头申报的数据,特别是收入等敏感指标的随意性很大。而目前有关的统计制度和方法尚不健全,缺乏一套科学、统一的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的统计调查制度、方法和体系,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数据质量控制制度。
3.被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下降。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的经济结构复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利益的驱动,为了达到规避税费、不愿提供真实收入,瞒报、漏报的现象十分严重,这进一步加大了统计数据准确的难度。
二、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统计的改革建议
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统计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严重困扰着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统计的顺利开展,进而影响到GDP核算的数据质量。对此,我们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统计的改革力度,以适应当前形势对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统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1.落实人员经费。各级政府要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重视服务业统计工作,要针对统计部门存在的困难,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1)配备人员。首先,要加强统计力量。配备专业的统计调查人员,加强统计调查网络的建设,是做好调查统计的关键。各级统计部门应设立服务业统计机构,配备相应的人员力量。市级统计部门应设立单独的统计机构,县(区)应配备专职的统计人员,乡、街道应明确专人负责,并配备一名兼职统计员,并由其按调查小区,聘用调查员。(2)解决经费。要增加对服务业统计调查的经费投入,以保证正常工作的开展。所聘调查员由县(区)统计部门统一管理,调查补贴按照财政分级负担与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保证按调查工作量给于调查员一定的调查补助。(3)提供条件。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配合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的统计调查工作。加强对个体户的财务、税收管理,督促其建立健全财务收支制度、原始记录等,以保证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2.完善调查制度。要加大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力度,使调查统计工作进一步制度化、常规化、规范化。
(1)抓住普查。我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目标是以周期性的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估算。(2)搞实调查。由于大多数个体经营户记账不全或根本不记账,因此如何获取真实的调查数据,成为当前调查工作面临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课题。建立常规的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统计调查制度是一个针对性强且行之有效的方法。(3)加强评估。在调查测算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的主要经营指标进行科学评估,建立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3.加强基础工作
1目前施工企业作业层管理的现状与分析
1.1作业层的构成
施工企业由于实际管理千差万别,作业层管理的模式也存在很大差异。但总体分析,基本包括以下3种模式:
1.1.1整体分包模式
将某单位工程全费用分包给协作队伍,经理部一般采取“提点”的形式对其进行管理,与对业主计价同步结算。这种模式下的作业层就是“协作队伍”,这些队伍的构成:①具备资质的劳务公司、建筑公司;②挂靠其他公司的“劳务公司”、“建筑公司”;③不具备任何资质的大“包工头”队伍。这些所谓的协作队伍自带部分施工设备,但基本上也都没有自己的施工队伍,他们揽到工程后大都是引入专业施工队伍(“小包工头”),对其实施工序工费承包。这种模式目前在各综合工程公司占绝对主体地位,也是企业管理和法律风险最大的源头。管理模式见图1。
1.1.2分工序承包模式
将单位工程划小承包单元,按工序分包给不同的专业施工队伍,由经理部(工区)直接管理,一般采取工费承包模式(含二三项料)。这种模式下的作业层就是“施工班组”,这些施工班组的构成是:①小包工头(是主体,一般自带部分施工设备);②职工自组作业队(有部分施工设备);③企业自有专业化作业队。这种情况下由于是工费承包,施工队伍的资质问题并不明显,反而是劳动用工的风险较大。但是,这种模式由于企业管理资源限制,在综合工程公司只能在部分重点、难点项目采用。当然,一些专业工程公司由于专业特点,也普遍采取这种模式,见图2。
1.1.3自主施工管理模式
所有工程都由企业自有施工队伍施工,经理部“直管”作业班组。这种模式下的作业层,有点类似过去工程队的“简化版”,施工设备基本全部是企业投资,“队长”、“副队长”、“书记”、关键管理人员、班组长、关键技术工种等岗位都是企业职工,只在简单普通岗位引入一些民工补充劳动力,实际上比“架子队”更进了一步。这种模式管理风险最小,项目对其实行内部承包管理,经济关系也比较明晰。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比较适用于需要巨额投资组织施工的专业,见图3。
1.2当前企业作业层的构成
从上述分析可见,当前施工企业作业层主要由以下主体构成,这些主体各有不同的特点和管理运作模式,在使用管理中也存在不同的难点、风险和适用场合。
1.2.1具备资质的劳务公司、建筑公司
这类公司或者本身就是正规的建筑企业,或者是一些具有比较超前管理理念和雄厚实力的“包工头”顺应行业发展的要求,主动向规范化、正规化方向发展,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相应的资质发展而来,因而一般比较注重信誉,注重与企业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然而,这类公司尽管拥有自己的资质,但实际采用的“大包”方式,并不被当前的建筑市场所接受,它们也并不能够完全承担相应的市场责任,因此使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这类公司目前在作业层中所占比例仍然偏小,其积极作用也不够明显。
1.2.2挂靠其他公司的劳务公司、建筑公司
这类公司大多是企业原来的“包工头”,为了应付各方面的要求不得已“挂靠”一些建筑公司,取得相应的营业执照和资质。而这些被“挂靠”的建筑公司,很多就是以“卖资质”为生的皮包公司,再加上是“挂靠”性质,其不合格的市场主体的性质其实并没有改变。但是,这类队伍一般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尽管也有不讲信誉的害群之马,但总体仍然比较注重维护与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
1.2.3不具备任何资质的大“包工头”队伍
这类队伍除了没有资质外,其他的与“挂靠”其它公司的队伍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两类队伍其实也构成了“大包”队伍的主体,由于其市场资格不合格,使用中的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劳动用工风险、管理风险都比较大,这也是制约我们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因素。
1.2.4“小包工头”队伍
这类队伍相对实力较弱,一般承担桩基、桥梁预制架设、隧道开挖、衬砌等专业化施工项目和小型桥涵、路基以及附属工程的施工。企业对这类队伍一般都是采用工费承包模式,控制能力较强,经济和法律的风险较小。但是,此类队伍鱼龙混杂,有很多不具备实力的通过种种关系进入企业,这部分也是需要重点防范的对象。
1.2.5职工自组作业队
在企业的引导和扶持下,企业的一些小能人率先下海,领头承包工程,一部分人取得了成功,逐步发展起来。总体上看,此类队伍和“小包工头”队伍相比,除了领头人是职工,与企业有一些感情和制约因素外,其他的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1.2.6企业自有作业队(架子队)
在一些需要较大投入的专业化施工项目,企业根据管理的需要出资组建了一批小型的、专业化的施工队伍,比如综合公司的一些桥梁吊装、混凝土拌和、路基施工队伍,专业公司的铺架、盾构施工队伍等。这些队伍管理人员和设备都属于公司,性质相当于过去的工程队,只是少量引进民工补充劳动力。此类施工队伍管理稳定、战斗力较强。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的作业层中,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架子队”(也就是施工队的“架子”由企业职工组成,劳动力全部或大部分使用民工的模式),我们可以理解为,“架子队”是一个概念,它主要是指企业占绝对控制地位的施工队伍,那么,分工序承包模式下的“生产管理工区”,以及企业出资组建的施工队(包括混岗式的施工队),都应该属于“架子队”范畴。
1.3作业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施工企业作业层,除了极少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仍由企业员工承担外,一线作业岗位基本上是由外部协作队伍承担。自有作业队(架子队),由于施工现场有经验的施工员、工班长严重缺失,发展规模和速度受限。而由外部协作队伍产生的问题已成为作业层管理的主要问题:
(1)企业管理难度加大,不可控因素增加,特别是外协队伍的混乱状态使得企业经营潜风险增长。
(2)企业人力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使用,内部职工息工待岗人数增加,这部分职工收入锐减,生活质量提高不大,使得企业不安定和不和谐因素增长。
(3)外协队伍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最大化,施工作业时,偷工减料、违规作业的现象十分严重,不但工程质量无法保证,其结果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市场声誉与信誉评价。
(4)外协队伍当发现自身的经济目标无法达到时,便以种种方式和理由给企业制造麻烦,经济纠纷日渐增多,干扰企业的正常施工经营。
1.4继续使用外协队伍的必要性
如果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就得出否定外协队伍的结论,那是错误的。首先应当明确,使用外协队伍是市场经济下施工企业发展的需要,是由项目法施工的特点和性质所决定的。它的根本必要性就在于:①施工企业摆脱了庞大的刚性作业层的沉重负担;②灵活的组织结构适应了多变的施工项目;③提高了施工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上述对施工企业作业层现状的分析,我们的结论是:外协队伍是施工企业作业层的主体和发展方向;适当组建多种形式的自有队伍和培养关键岗位的技术工人是当前施工企业作业层建设的必要手段。为此,加强施工企业作业层建设必须以强化外协队伍管理为主,抓自有队伍培育为辅。
2加强对外协作队伍规范化管理,增强企业对其的控制力
外协队伍规范化管理的难题,不仅是内部管理方面的,更多的是国家政策不完善、分包市场及其主体发育不完善造成的。尤其尴尬的是,施工企业仍然不得不采用国家所明令禁止的“分包”模式,不得不使用主体不合格的“包工队”。目前,在外部建筑市场的环境逐步规范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唯有通过加强外协队伍规范化管理,尽量预防纠纷、降低风险。这方面需要进一步抓住以下关口:
2.1队伍选择关
对外协队伍的信誉考核评价一定要落到实处,要给予表现优秀的队伍以表彰奖励,并在分活的时候优先考虑,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对于那种人品差、信誉差、无实力的老板,要让他们在企业没有容身之地。
2.2管理理念关
克服“以包代管,重包轻管”的弊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现场劳务管理普遍存在“以包代管,重包轻管”,及超范围使用、违规使用劳务的行为,逐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劳务企业是克服上述现象、实现规范化管理劳务和全面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项目和外协队伍的关系应该是合作伙伴,应该有一个双向互动的良性合作,要树立管理与服务并重的思想。
2.3合同管理关
坚持先签合同再进场的原则,特殊情况下也要签订临时协议方可进场施工;要将施工过程中不易分清责任的部分或者相互施工队伍存在衔接的部分作出单独说明,以作为合同附件。合同单价要进行详细的测算,不能走“高开高走”和“低开低走”的老模式,最终签订的单价要让其有利可图;尝试缴纳一定金额的保证金的办法,降低风险;施工过程中每月对合同外的项目,及时进行清理完善补充协议,工程结束完及时进行清算,签订退场协议,避免时间过长,一方面外协队伍账目资金不良,另一方面防止外协队伍扯皮,产生纠纷。
2.4材料供应关
外协队伍的主供材料,尽量采用经理部统一供应调拨,合同谈判时确定材料的单价;对于外协队伍自购的地材,由经理部统一招标确定供应商,签订统一单价,并对材料款代付,确保供应商的资金能够及时回笼。周转料的供应要与外协队伍协商后由经理部统一加工,调拨给外协队伍使用。
2.5设备管理关
外协队伍进场的设备必须满足施工要求,不能拨付工程款帮助外协队伍购买设备,并对外协队伍的设备进场后进行评估价值,完善签字手续,建立台账管理。
2.6民工工资发放关
与外协队伍合同中,需要明确对民工工资发放的相关条款,施工队专人负责民工工资的管理,建立民工工资单,财务部每月按照工资单根据资金拨付情况经项目经理审批后到现场负责发放民工工资,并按照身份证核实每月民工的动态花名册。
2.7技术服务关
不能因为测量放样影响正常的施工,技术交底详细,简单可操作;每月结算及时全面,保证外协队伍已完合格工程能够及时结算、资金得到保证等。
2.8资金拨付关
要严格坚持计量跟着进度走,拨款跟着结算走的原则,通过合理的单价合同,及时完善补充协议、及时结算等措施,严格控制超付款;其他外协队伍租赁费、自购二三项料费用尽量通过核实后采用转账的方式支付。
2.9外协队伍成本控制关
要树立外协队伍的成本就是项目部的成本的理念,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对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帮助其改正,杜绝浪费,积极帮助他们想办法,降低成本。如果能做到以上9关严密控制,协作队伍的规范化管理也就解决80%了。
在这部分中,首先介绍物流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然后介绍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物流系统、物流分类和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接下来讨论物流技术的有关内容;最后简要阐述运输对现代物流的重要性。
1-1.物流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物流管理学是近一、二十年以来在国外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是系统管理科学的新的重要分支。
二战以后,西方工业化国家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其生产企业为追求利润,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产量和产品质量,企业间的竞争主要发生在生产领域。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提高,这种竞争日趋激烈,人们逐渐看到,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竞争似乎已经走到了头,产品质量的好坏,也仅仅是一个企业能否进入市场参加竞争的敲门砖。这时,竞争的焦点开始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转向过去那些分散、孤立的,被视为辅助环节而不被重视的,诸如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领域。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在这些领域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创造"第三个利润源泉"。物流管理从此从企业传统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范围。
物流管理学的诞生使得原来在经济活动中"处于潜隐状态的物流系统显现出来"①,它揭示了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内在联系,它的发展和日臻完善,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
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产生的是"PD"的概念,"PD"--"PhysicalDistribution",是指从生产厂家到用户的"货物配送"(也译成实物分销)。六十年代,当西方管理科学的重心开始从生产领域转到非生产领域,"PD"的概念开始形成,并受到重视,当时被美国企业界称之为是提高经济效益的"神童"。
到七、八十年代,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对现代工业发达国家来说,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其经济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于社会物资供应系统的效率,而不是生产过程本身。而且,对于一个生产企业来说,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竞争能力,不仅应包括产品制成后在从生产者到用户的货物配送的管理(即PD),而且还应包括产品生产前从供应商到生产制造商的原材料和另部件的采购、运输、仓储和库存等的材料管理(MaterialManagement也把这部分称为采购管理),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对材料、零部件等的运输和库存的管理(InternalInventoryTransfer),由此形成了一体化的物流管理--LogisticalManagement。
九十年代,一体化的物流发生了进一步的变革,产生了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的概念。"供应链从原材料供应商开始到消费者结束或构成的具体网络,它涉及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制造、分销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以及第三方的运送和供给"②。供应链管理使物流管理从一个公司延伸至供应链上的全部公司,同时也从内部提供材料、产品和服务扩展到外部供应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表明,当今的市场,真正的竞争不在单个的企业间,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要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和控制,力求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或者说,在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条件下,提供优良的客户服务,并以此来获取竞争优势。
总结物流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我们可以说,是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人们看到,通过在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了,因此,企业开始把寻求成本优势和服务差别化优势的目光转向向生产前后延伸的物流领域,并开始在这一领域里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
这里需要稍加解释的是,关于"物流"一词的译法。今天,在我们国内所说的"物流"是指"Logistics",直译为"后勤"。这个词起源于西方的早期战争,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使用,当时是指军队为维持战争的进行所需的人和物的支持保障系统。今天,这个词被英美学者借用在工商领域,是指企业对其原材料管理、货物运输和仓储、集散之间实施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但在翻译上,汉语"物流"一词,最初却是引自日本人对PD的翻译:六十年代,PD的概念被从美国引入日本,日本人最初把它翻译成"物的流通",后来由日本著名学者平原直改为"物流"③。八十年代初,"物流"这个词从日本传入我国,首先在我国的物资经济领域采用。九十年代初,"Logistics"的概念直接从欧美传到中国,这时,我们仍延用了"物流"的译法④。虽然有人建议将"Logistics"直译为"后勤",以区别与PD的不同,但笔者认为,考虑到从PD到Logistics虽然有内涵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但基本是物流概念在外延上的延展,因此沿用"物流"的译法不会产生实质上的歧义,而且,"物流"一词更形象和贴切地反映了当今它在工商领域所代表的(它所仅仅代表的)是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在从其生产地到消费地所进行的用户服务、需求予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仓库管理以及废物处理等一系列以物为对象而施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这样的译法不仅比译为"后勤"更接近原词所代表的内容,也避免了汉语"后勤"中所包含的那些与此无关的,诸如托儿所、俱乐部、食堂、水房之类的内容。当然,近年来也有人建议同日本人一样,译成"综合物流",但靠虑到"物流"的译法已为大多数人接受,因此笔者认为沿用"物流"的译法是可以的。这一观点,在物流界也得到普遍认同。
在西方,引起现代物流管理科学不断发展和完善,有以下几个直接的技术、经济和政策上的原因:
在西方,引起现代物流管理科学不断发展和完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直接原因:
一是由于产品越来越趋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产品的多样性和小批量化决定了配送的复杂化:
二是制造业和营销业中适时管理法(Just-in-Time,JIT)、快速反映战略(Quick-Response,QR)、连续补充战略(ContinuousReplenishment,CR)等技术的采用,引进了以时间为基本条件的物流服务,要求人们做到在库存、运输和生产、销售之间的进行严格控制与协调,
以使存货量能够降低到最低限度,改变传统上依赖于安全库存的物流战略。
三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管理高度依赖对大量的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商用化,为物流系统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处理事务、进行评估和决策的支持处理功能。传真技术、条形码技术、EDI、卫星通讯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作业中广泛采用,大大提高了物流服务的水平和物流过程的透明度。
四是发达国家在运输领域广泛采取的"放宽经济管制政策(Deregulation)",使运输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物流创新层出不穷。
除了以上的原因外,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企业的外界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客户服务激增、时间性成为管理的焦点、以及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迫使企业越来越重视物流管理。可以说,从世界范围看,在当今工商企业面临的诸多战略问题中,最具挑战的领域之一就是物流管理。
1-2.物流的概念、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
物流的定义。物流,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比较常用的是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定义:"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从起点到终点间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后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和储存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管理过程"。
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组织编写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对物流是这样表述的:"以最小的总费用,按用户的要求,将物质资料从供应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活动"。
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
根据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提供给顾客。英文中常用五个"Right"表示:
RightProduct(正确的产品)
RightPlace(正确的地点)
RightQuantity(正确的数量)
RightTime(正确的时间)
RightPrice(正确的价格)
物流管理强调运用系统方法(SystemsApproach)解决问题。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各环节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观念。系统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使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把所有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系统方法认为,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系统方法意味着,对于出现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要对全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这一思想出发,物流系统并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的最低成本,因为物流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倾向,存在着"交替易损"的关系。比如过分强调包装材料的节约,就可能因其易于破损造成运输和装卸费用的上升。因此,系统方法强调要进行总成本分析(Total-costanalysis),以及避免次佳效应(Avoidanceofsuboptimization)和成本交替应用(Useofcosttrade-offs)的分析,以达到总成本最低,同时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
物流系统。图1-1是一个典型的以生产企业为中心的物流系统,包括产前的对原材料等的采购管理、生产过程中的材料管理和产后的货物配送管理。对一个生产企业来说,产前的材料管理和产后的货物配送,也分别被称为进界(输入)物流(InboundLogistics)和出界(输出)物流(OutboundLogistics)。如图所示,系统中除了"物"的流外,还包含另外两个无形的"流":一个是增加值流,另一个是需求信息流。
物流的分类。物流大体上可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宏观物流主要研究的内容是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较大空间范围的物流活动,如社会物流系统、国民经济物流系统、国际物流系统、城市物流系统等。而微观物流研究的主要是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如通常人们说的企业物流、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以及回收物流等。
图1-1
物流系统
资料来源:LogisticalManagement
物流活动的主要内容。物流活动主要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呢?一般说来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用户服务;
(2)需求予测;
(3)定单处理;
(4)配送;
(5)存货控制;
(6)运输;
(7)仓库管理;
(8)工厂和仓库布局和选址;
(9)搬运装卸;
(10)采购;
(11)包装;
(12)情报信息。
1-3.物流技术
物流科学是管理工程和技术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学科。物流技术是物流各项功能实现和完善的手段。物流技术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两个方面,物流硬技术是指组织物资实物流动所涉及的各种机械设备、运输工具、仓储建筑、站场设施、以及服务于物流的计算机、通讯网络设备等。物流软技术则指组成高效率的物流系统而使用的系统工程技术、价值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物流软技术可以使在物流硬技术没有改变的条件下,最合理最充分地调配和使用现有物流技术装备,从而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应该说,物流技术实际上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全新的技术。如运输技术、仓储技术、包装技术、信息技术等,都是早已存在的,只是由于物流科学的出现,才从理论上更深刻地阐明其意义,并使这些技术如今自觉地向着物流科学的方向发展。物流技术发展的特点是将各个物流环节的物流技术进行综合、复合化,形成最优系统技术。如以运输设备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为中心的集装系统机械的开发;仓储和装卸结合一体的高层自动货架系统的开发;以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为中心的情报信息处理技术与运输、仓储、配送中的物流技术在软技术方面的结合;运输与仓储技术相结合的生鲜食品高质量运送技术等等。
1.运输技术
运输是物流中的"流",是物流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运输技术包括车辆技术和运输管理技术。为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载货汽车的发展方向是大型化、专用化和集装化,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在车身方面,为了装货和卸货的方便,发展低货台汽车,特别是用于配送的箱式货车,多采用车轮数较多而车轮直径较小的低货台车,以使车厢内部装载货物的高度增大,使车厢内部装卸作业变得容易。软体箱式车、帘式车也是常用的车型,不仅装货和卸货方便,而且车辆自重大大降低,从而提高运输效率。此外,各种专用货运车辆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如专门运油及粉状货物的罐装车、冷冻冷藏车、牲畜运输车、家具运输车、服装运输车、垃圾废料运输车和专门运送制造厂出厂新车的运输车辆。运输管理上,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光导纤维通讯技术等的采用,运输生产向自动化管理系统发展,如GPS车辆跟踪定位系统、CVPS车辆运行线路安排系统等,使运输管理自动化、科学化。
2.仓储技术
仓储在物流系统中起着调节、平衡的作用,是物流的另一个中心环节,特别是作为配送中心,大量的货物在这里分类、拣选、存储、配送,使配送中心成为促进各物流环节平衡运转的货物集散中心。仓储技术包括仓储设备和库存管理技术。在仓储设备方面,高层货架仓库是当前发达国家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仓库,货架可达30-40m高,具有20-30万货格,用计算机进行集中控制,采用自动化管理和机械化进行存取作业。近年来,随着装卸搬运机械的发展,各种专用仓库和综合仓库都向着保管和装卸结合为一体的高层自动化货架系统发展。关于仓储的软技术,特别是库存理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3.搬运装卸
物流活动的主要环节,如运输和存储等,是靠搬运装卸活动联结起来的,物流活动其它各个环节的转换也要通过搬运和装卸来完成。因此搬运装卸机械成为高效率作业的重要环节。物流系统中,搬运装卸不仅频繁而且作业内容复杂,因此,搬运技术和相应的设备也呈现出多样化。使用最为普遍的是各式各样的叉车。装卸的对象又大体上分为原材料和成品。对于成品的装卸通常使用单元化装载(unit-loadconcept)。单元化装载的概念是指把许多分立的小货箱集中到一个大托盘(palletload)上,以提高装卸和移动的效率。托盘化是物流集装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实现物流过程的装卸、存储等作业的机械化的基本条件。
4.包装技术
过去认为包装就是保护商品的质量和数量的工具,而在物流中包装又赋予了便于运输、便于保管和增加销售手段的内容。包装技术包括包装材料、包装设备和包装方法。对包装材料的要求是:比重轻,机械适应性好;质量稳定,不易腐蚀和生锈,本身清洁;能大量生产便于加工;价格低廉。目前常用的包装材料有纸与纸制品、纤维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以及防震材料等。包装设备方面,传统的包装方法以人工为主,目前出现了各种包装机械及包装容器的自动生产线,使包装的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包装还涉及防震、防潮、防水、防锈、防虫等技术。
5.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是现代物流极为重要的部分,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一般来说IT包括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通讯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等。在物流运作中,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运用微机技术进行的订货管理、库存控制、配送中心管理、运输车辆及运行管理、以及工厂和配送中心的选址分析,POS(或称EPOS,时点销售)技术、和用于数据采集的条码技术和扫描技术,等等,都是IT在物流中的具体运用形式。IT提供了对物流中大量的、多变的数据进行快速、准确、及时的采集、分析和处理的功能,它大大提高了信息反应速度,增强了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控制能力,提高了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益和客户服务的水平。
近年来,发达国家中,IT在物流应用中的发展领域主要围绕以下方面:
(1)计算机战略计划模型;
(2)一体化的配送信息系统;
(3)在仓库管理中应用计算机采集和分析数据;
(4)无人拣选和无纸拣选;
(5)自动识别--条形码技术和分拣系统;
(6)仓储模拟;
(7)运输车辆线路按排和运营安排;
(8)道路数据库;
(9)交互式计划;
(10)颜色图形技术,和
(11)车辆数据库。
图1-2是九十年代初计算机在英国物流业应用的情况。
图1-2计算机在英国物流业的应用领域
资料来源:SurveyofDistributionCosts.
1-4.运输对现代物流的重要性
运输是物流不可或缺的环节。物流系统是通过"运ndIceland。每家超市集团下都有上百到数百家超市门店。由这些超市提供的食品量占整个食品销售市场总量的很大比例(因此,争取到对这些食品的运输,即争取到很大的一块食品货运市场)。这些超级市场集团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八十年代以来呈现了两个对物流发展具有影响的趋势:
第一个发展趋势是,各个超级市场为了增加盈利,千方百计扩大营业面积,而减少库存面积。他们采用JIT适时管理法,由配送中心为本地区的若干家超市提供仓储和送货,而大部分超市自己的店后基本没有库存。特别应当指出的是,由于条形码技术、POS技术等在商业中的应用,使得这些超市能够运用JIT管理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面积,甚至使库存为"零"成为可能。这些超市的基本运作方式是,每当顾客从货架上取走一件商品,在经过计价器时,售货员的扫描笔在商品的条形码上一划,即形成如下的结果:(1)计价:单价,总价,付帐及找钱,并打印出单据;(2)在该超市的商品总量清单中自动减去一个该商品量。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这第二个结果,正是由于这一功能,使得商店经营管理者不需人工清点,在任何时候都能方便地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店里货架上已经售出了多少货物,还有多少货物,以及还需补充多少货物。于是,当晚上商店关门时,计算机立即可以显示并打印出一张所需补充的货物品种和数量的清单。由于计算机联网,该店第二天所需补充的货物清单也立即传到了集团总部,并由总部下达给地区的货物配送中心,或者直接传给地区配送中心。当晚,配送中心按所需清单进行配送,第二天上午商店开门时,货架又被重新放满。因此,商店可以不要库存,直接依赖于地区的配送中心,而一个配送中心往往负责本地区内所有该超市集团零售店的配送业务,因此各个商店都能尽可能把原先用作库存的面积扩充为商品销售面积,以增大营销额。
由于库存面积的减小,直接导致零售商对可靠的、高质量的运输的需求和依赖,从而也导致了竞争的另外一个发展趋势
第二个发展趋势是,商家开始启用"ThirdPartylogistics",即"第三方物流"。在英国,如前所述,多数超市集团一开始是自己既经营商店业务又拥有自己的车队、仓库,经营运输和仓储库存。随着竞争的激烈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商家们开始注意到他们自己并不是经营车队和库存管理的行家。为了把更多的力量集中在自己的主要业务(CoreBusiness)上,同自己的主要对手开展竞争,一些商家开始把一些自己不十分在行的,诸如运输、仓储这样的业务交给"第三方"经营。当然,商家们所选择的"第三方"都是那些十分有经验、有实力的专业运输和仓储企业,这些企业经营起来自然比他们自己经营要得心应手,服务质量更高,也比他们自己经营更经济合算。这样,一小部分比较好的运输企业便开始进入某些超市集团的物流链中,他们从帮助商家经营运输做起,尔后,逐步扩大到经营仓储、包装加工和配送等业务,成为这些商家的经营伙伴。到九十年初,在英国的货物配送领域,由"第三方物流"承担的营业额已占货物配送市场总份额的32%,而到1997年,在英国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已达到70%以上。
Tesco现在是英国第一大食品超市集团,但在一九九五年前它还排在名声显赫、独领数十年的Sainsbury''''s之后。1991年Tesco在全英有8个地区配送中心。过去库存管理、运输和配送全是由来Tesco自己经营,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它逐渐把配送中心业务交给"ThirdParty"承担。全英最大的公路货运企业NFC所属的ExelLogistics就是一个专门承担物流服务的"第三方"。1991ExelLogistics承担了Tesco的两个地区配送中心的全部库存管理、运输和配送任务。其中一个设在英格兰和威尔士交界的Chepstow,紧靠高速公路,交通十分方便,它负责向英国西南地区的53个Tesco超级市场提供配送。这个配送中心每年处理2700-3000万箱货物的存储和配送,扣除各种公共假期,平均每天要处理近10万箱货物的进货、储存、分装、转运、配送等。其工作场面紧张、繁忙,看似错综复杂、眼花缭乱,其实忙而不乱、错落有致、井然有序。在该中心存储和配送的货物主要分两类,一类货物在库内存放不超过24小时,当天白天进,当天晚上出,如蔬菜、水果等,另一类货物在库内存放超过24小时,如冷冻食品、罐头食品等。货物按常温、冷藏、冷冻三种条件进行存储和运输,不仅在仓库按不同的温度存放,运输车辆也是配有三中不同温度的专用车辆。
一般来说,配送中心的业务与一般仓库不同,一般仓库的主要功能是存储货物,而配送中心不仅包括货物的存储,而且包括货物的分装、拣选、包装、配送等。配送中心的货物流动性很大,大部分不超过72小时,象蔬菜、水果类货物总是当天下午到,当天晚上出,只有一些罐头类食品、冷藏食品以及一些洗涤、卫生用品等会在配送中心存放稍长一些的时间。
在1991年,以货运起家的NFC公司,在英国已经争取到22个象这样的为超市集团服务的配送中心的工作,包括前面所说的各大超市集团。不仅在为零售超市提供货物配送方面,在服装、家具以及报纸等的配送领域,NFC也不断拓展自己的物流服务。曾作为英国国家货运公司的NFC,在七十年代末,经营方式上以传统的货运经营为主,公司处于全面亏损,经过十年调整,NFC一方面实行股份制,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物流服务,到1991年全公司营业额达到17亿6千英镑,利润达到1亿多英镑,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物流的营收占了公司整个营收的近三分之一(29%),而利润则占到37%,物流服务与运输和搬家服务一起构成英国最大的货运公司经营业务的三大支柱。九十年代NFC的物流业务继续发展,1998年NFC卖掉自己赖以起家的、经营传统公路运输业务的BRS(BritishRoadService,英国公路运输公司),而将主要精力投入ExelLogistics的物流服务的发展上。
实际上,不仅在同商业结合方面,发达国家的公路运输企业在与制造业相结合的物流服务方面也有许多发展和创新。所有这些发展和创新,都基于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单纯的运输经营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运输企业要向提供多种服务的"物流"服务公司转化。
表2-1
1991年NFC业务分析
营收利润百万英镑(%)百万英镑(%)运输
物流
搬运服务
612.
8505.
6523.3
35
29
30
32.6
38.2
3.1
32
37
23
房地产
旅游
其它
1643.77.9
70.0
42.4
9493.
96.9
--
1.3
92总计1764.0102.1
营收利润
百万英镑(%)百万英镑(%)
运输物流搬运服务612.8505.6523.335293032.638.223.1323723
房地产旅游其它1643.77.970.042.49493.96.9--1.392
总计1764.0102.1
资料来源:<NFCplc>
2-2.英国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物流服务给我们的启示
从以上介绍的情况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公路运输企业这些年来在物流业务方面的开拓和进展,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服务对象的需求变化而引起的:如在制造业中采用JIT即时库存管理,在商业零售业中由大型连锁商场和超市集团形成的供应渠道和配送方式的变化,和广泛采用的POS技术、快速反应(QR)货源跟踪战略等,都直接影响到对运输服务所提供的内容和质量的要求,呼唤着新的、高层次的运输经营方式和运作方式的出现。外部需求的变化,以及技术上的成熟给运输业进入现代物流创造了条件,运输业要及时看到这些需求上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业务,满足社会需求,发展物流服务。从发达国家的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物流服务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出:
1·物流需求的专业化、集中化发展趋势,促使公路货运企业转变经营战略,从单纯的"车轮"公司转向提供多种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
随着竞争的激烈,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物流服务也在向专业化、集中化方向发展。由于商品的经济圈越来越大,由于物流管理的复杂性和大量高科技的融入,物流管理越来越以其专门的技术能力和运作本领成为一个专门的领域。因此,一方面工业、商业企业用户开始把自己"主业"(CoreBusiness)以外的其他业务都"租"出去,由"第三方"去做,从而逐渐形成了综合性的物流服务需求市场。另一方面,一些条件较好的运输企业,看准方向,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从单纯的"车轮"公司,迅速转向以运输本业为基础,同时提供包括仓储、包装、配送、订货等多种服务的物流服务公司。他们从帮助用户经营运输做起,逐步扩大到配送和物流服务。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运输企业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他们进入用户的供应链,从提供单一的服务项目,成长为能够提供部分或全部物流服务的、专业的"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3PL)。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第三方物流"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但它正在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第三方物流"主要是由一些有实力的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信息业的企业和生产、销售企业的物流部门发展起来的。从运输企业发展起来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一般都是原来的一些大型运输企业的分公司,在利用运输资产的基础上,扩展运输功能,提供更为综合性的物流服务。
一般来说,由运输公司或者"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两种方式,或者是以产品定向的物流服务,或者是以客户定向的物流服务。所谓以产品定向的物流服务,是把有相似需求的客户服务聚合起来,形成规模经营。提供的主要是基本服务,如运输、仓储等等;以客户定向的物流服务,是针对单一客户的特殊需求,提供综合性的量体裁衣式的服务。提供的常常是包括基本服务,也包括增值服务。比如有一些公司不仅承担运输服务和仓储服务,而且还提供一系列附加的创新服务和独特服务,如产品的分类、包装、存货管理、订货处理、甚至包括网络设计等等,来满足特定客户的独特需求。少数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最终能够成为提供全方位、高层次物流服务,参与复杂并高度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的第三方物流。
2·运输企业同用户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当用户不再拥有自己的车队和仓储、库存,而全部依赖于"第三方"为他和他的客户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时,用户和"第三方"--运输企业间形成了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他们的利益被拴在一起。他们不是对手,他们是伙伴--以各自的长处相组合而形成的、对自己和对方都有利的伙伴关系。
这种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一方面使用户减少了物流经营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有了稳定的物流支持保障系统,另一方面使运输企业有了可靠货源保证,降低了经营风险。这样的模式,消除了供应链中的迂回、浪费和重复,提高了整个物流过程的效率,使双方在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变得更加巩固。这种模式的出现,是人们逐渐注重合作性的优势。合作能提供更多的机会,通过共生促进双赢。
3.物流服务的发展使营业性专业运输力量得以发展,现代化大型运输企业崛起。
由于运输企业不再仅仅是只能提供单纯运输服务的公司,而是变成了能越来越多提供多种服务的物流服务公司,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越来越大,因此,自货自运减少,社会营业性专业运输发展壮大。从英国的情况看,自八十年代以来,英国营业性专业运输所承担的运量持续上升,而自货自运部分所承担的运量则基本维持在七十年代的水平,没有发展。不仅在英国,欧洲大多数发达国家情况均类似,营业性专业运力承运比重远远高于自货自运部分。图2-2显示,除葡萄牙之外,欧洲主要发达国家及12个欧共体国家的平均情况,营业性专业运输承运的比重都高于自货自运部分。
图2-2欧洲主要发达国家及欧共体国家营业性专业运输和自货自运承运比重
资料来源:<EuropeanLogistics-Markets,ManagementandStrategy>
由于物流运作本身要求一定的经济规模,要求"大兵团作战",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批大型、超大型运输企业迅速崛起,形成前所未有的规模。如欧洲排名前九位的超级运输企业,其年营业额都在10亿英镑以上(约合人民币120亿元)。在北美、澳大利亚也都形成了一批知名度很高的超级运输企业。因为只有这些大型、超大型企业才能聚集起雄厚的资金、完备的技术力量和一流的管理人才,有能力、有实力采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为物流提供一个高质量、高效率、可靠和经济合理的运输保障。当然,近十几年来,大型、超大型运输企业在发达国家的崛起,也同其它发展因素有关,如实行放宽经济管制政策(Deregulation)等,但运输企业在经营领域的拓展,无疑是其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动力。
4.发展物流服务,极大地促进了公路运输业的技术进步和现代化进程。
运输企业在向现代物流的融入中,大幅度地、广泛地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如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推广使用,IT信息技术的应用,配送网络的大规模建立和合理布局,各种高效专用车辆和仓储、装卸、包装设备的配置等,这是前所未有的,它极大地促进了公路运输业的技术进步
和现代化进程。
2-3."第三方物流"提供的物流服务的组织经营形式
为了进一步了解在物流运作中,作为"第三方物流"的公路运输企业该怎样同用户结合,为用户服务,我们剖析一下由"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的组织经营形式。图2-3是詹姆斯·库珀等所著《欧洲物流》中归纳总结的欧洲一些国家在物流运作中由"第三方"提供的服务形式。
图2-3
资料来源:<EuropeanLogistics-Markets,ManagementandStrategy>.
图2-4
资料来源:<EuropeanLogistics-Markets,ManagementandStrategy>.
图2-3中,框1表示运输车队和存储仓库的所有权是属于"第三方"的,但由用户进行经营控制。这种情况理论上可以存在,但实际上并没有出现。
框2表示合同运输(ContractHireTransport)。此种方式由"第三方"提供车辆(通常也包括驾驶员),并负责车辆的维修、更新,而车辆的调度运用和驾驶员的安排由用户负责。
框3表示为专一用户的合同配送(DedicatedContractDistribution)。这种形式通常既包括提供运输服务,也包括提供仓储服务。它进入用户的场地(ClientSets),专为此一用户服务。这种形式的优点是,服务不会因其他用户的需要而受到影响。这种服务形式,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用户把一个"第三方"当作自己的自货自运车队使用。这类合同一般是2-5年。"第三方"提供的这种多功能的,量体裁衣式的服务的同时,也为他们自己创造了一个应用物流概念和先进的IT信息技术的极好空间。
框4表示为专一用户的合同运输(DedicatedContractTransport)。这种形式类似于框3的形式,所不同的是,它只提供运输服务。
框5表示为多个用户的合同配送((SharedContractDistribution)。这种形式是一个"第三方"配送者为几个用户服务。当几个用户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的专门需求时往往采取这
种形式,如在包装、装卸、仓储方面需求一致,或者是在送达目的地方面,如目的地同是一所医院等。
框6表示为多个用户的合同运输(SharedContractTransport)。这种形式类是框5形式的一种变式,不同的是,它只包含提供运输服务。
框7表示快件运输(Express)。通常运送的是小批量、小尺寸的货物(一般不超过25公斤),但提供的往往是第二天送达的高水平的用户服务。
框8表示批量递送(Groupage)。与前者不同的是,此种形式主要是对于大批量货物的运输,当然递送时间也相对的慢一些,用户服务水平总体上低于快件运输。
框9表示一般货运和仓储(GeneralHaulageandStorage)。提供通常的货物运输和存储。
框10表示一般货运(GeneralHaulage)。只提供通常的货物运输。
图2-4是以上各种经营服务形式,九十年代初时在一些欧洲国家货运市场和物流服务市场中所占的比例。
三.对我国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物流服务的分析及建议
前面一章,我们以英国的情况为例,介绍了发达国家公路运输业是如何融入并促进物流发展的。在这一章中,将结合我国的情况,首先从需求趋势和提供能力两方面,分析我国物流服务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就公路运输企业从何着手发展物流服务提几点设想和建议。
3-1.需求趋势
--物流的发展及潜在市场。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品的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买方市场的形成使企业间竞争空前激烈。工业企业间的竞争正在从生产领域扩大到非生产领域。物流管理,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创造竞争优势是的新领域。据有关资料,目前我国一般工业品,从产品出厂经过装卸、储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50%左右。而新鲜水果蔬菜、易变质食品、某些化工产品的流通费用,有时高达商品售价的70%。我国汽车零配件的生产中90%以上的时间是原材料、零配件的储存、装卸和搬运时间⑦。在各种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中还有大量的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的"库存"。这些费用和时间上的消耗和大量存在的"库存"正是潜在的实施物流管理的领域,为物流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人民生活在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带来的消费的急剧变化。根据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情况测算,2000年,我国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达5万亿元左右。巨大的商机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同时,商品供应渠道变化,流通环节减少,增加了对现代物流管理的需求。
--客户服务需求水平提高。物流中的五个"Right",即,把合适的产品(Therightproduct),在合适的地点(Intherightplace),以适当的数量(Intherightquantity),在所需要的时间(Attherighttime),和适当的价格(Attherightprice),提供给顾客,日益成为衡量客户服务的质量标准。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和配送的多样性,要求运输企业不仅要能够提供门到门运输及有关的基本服务,还要能够提供相关的物流增值服务。
--制造业和零售商业对专业物流服务的需求。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型生产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逐步重视对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一些生产企业开始转向寻求"资源外购",由专业运输企业为其生产和产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运输和组织配送服务。但就总体而言,物流管理对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还是新概念,"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使各单位形成部门自给自足的格局,同时也使物流市场呈现封闭状态。这是导致目前我国国内企业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不旺的重要原因。毫无疑问,随着市场的完善,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专业化运作的发展,这种状况必将改变,也正在改变。
与此相反,对物流服务需求比较旺盛的是那些在我国的跨国公司,他们对于选择由有实力的专业物流公司负责其物流运作有很高的需求。随着进入WTO,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会有更多的跨国公司到中国来经营,它们必然会有更多的物流服务的需求;同时,日益成熟的中国的企业,不论是参与国内竞争,还是将逐步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它们对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也将与日俱增。
3-2.提供能力
--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能力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了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能力的发展非常迅速。但应该说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特别是运输专业化程度和运输效率不高,没有形成有机的综合运输网络。社会性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少,缺乏合理规划。
--物流服务开始起步,"第三方物流"尚未形成。
近年来,一些公路运输企业,特别是较大型的公路运输企业已有较强的"物流"意识和提供一定程度的物流服务。许多海运公司、航运公司也都在把业务向内陆物流服务扩展。
但从总体发展水平上看,我国物流服务业还是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数目前还只是提供运输、仓储服务,还不能为客户提供包括物流设施网络设计、预测、订货管理、存货管理等物流增值服务。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还未跟上,还不熟悉国际上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行政管理上,物流的法规和有关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尚未建立;地方保护形成的区域性割据,以及"乱收费"等,也是制约物流服务企业发展,阻碍"物畅其流"的原因。物流专业化服务程度低,社会公共物流服务系统未形成,反过来,也是致使许多国内企业继续搞"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的重要原因。
--中国公路运输企业、物流服务企业面临的共同的竞争对手是有实力有经验的外国企业。
由于我们自己物流专业化服务程度低,很难为物流服务需求旺盛的企业,特别是为那些在我国的跨国公司提供高层次的物流服务,因此,近年来不少外国资本看好我国的物流服务业,一些外商通过兴办中外合资运输企业,积极在我国发展物流服务业:比如,随着外资进入我国的零售商业而陆续建立起来的一些合资或外资的大型超级市场、购物中心、连锁商店的开业,为这些大型超级市场、购物中心和连锁商店提供配送业务已成为合资运输公司瞄准的方向;为汽车、家用电器、日用品、服装等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提供物流服务;鲜活、冷冻、冷藏食品的运输、仓储和配送;以及图书的发行等,都是外商在我国看好的发展专业物流服务的领域。为在我国的跨国公司提供国际物流服务,更是国际上大的海运公司、物流公司擅长和看好的领域。
进入WTO,我国的公路货运市场、仓储市场、分销市场将大大加快开放步伐。国际上著名的运输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将更容易进入中国市场。这样,一方面他们可以从水上陆,从事对贸易货物到港后的内陆分拨运输和物流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制造企业、零售企业提供现代化物流服务。这一前景将进一步形成我国国内物流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局面。从积极的意义看,它也将大大加速我国物流发展的进程,促使我国的一些大型运输企业加速向物流的发展和转化。在这中间,必然会有一小部分比较先进的国内运输企业会抓住机遇,迅速提高自己,成为能够提高较高层次和较全方位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成为中国现代物流服务的专业部队和先锋。
3-3.对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物流服务的建议
面对物流服务的发展需求与提供能力的不足,公路货运企业应如何融入物流,发展物流服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有以下设想和建议。
1.公路货运企业应从企业经营形式和经营规模方面进行调整。
在经营形式上,公路运输企业,要根据物流的运作规则进行调整。运输企业,特别是大型运输企业,在经营方式的调整上,总的看有两个趋势:
一是向专业化运输发展,如形成专业的整车运输、零担运输、快件运输企业,再比如,对专一产品的运输,运燃油料及其它液态、粉状货物、冷冻、冷藏货物、废物垃圾等等,配置大型专用车辆进行运输。总之,要成为用户物流供应链中具有独特核心能力的专业运输企业,以自己的运输的专业化、高效化、规模化融入物流;
二是向提供以运输为本的多元服务转变,即我们前面所说的提供物流服务。有条件的运输企业要,抓住机遇,学习物流管理,扩充物流技术,进入用户的物流系统;要从运输本业出发,争取能够逐步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要与用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参与供应链的管理;要建立实时信息系统、GPS系统、存货管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等。
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说到底,是由于用户在服务质量方面的高层次需求。满足这种需求,是我们运输企业向前走所必然要面临的一个台阶。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物流是运输企业在经营形式发展上的高级阶段。
在经营规模上,要因势利导,抓住机会,组建或充实若干现代化大型企业,来面对可以预见的、在下世纪会有较大发展的运输需求、物流服务需求。从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看,运输业通过竞争、兼并和强强联合,一方面形成少数大型、特大型集团企业,以集中力量,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提供高质量服务,满足社会需求,抵御风险,领导行业发展新潮流;另一方面,筛选出一大批运作灵活的小型企业,以拾遗补缺,满足社会各层次的需求,同时,增加社会就业机会。这种调整,最终使发达国家的运输业形成了少数大型、超大型运输企业与大量小型私人运输企业并存的稳定结构。近一、二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运输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少数大型、超大型企业迅速掘起,形成发达国家运输业现代化的主流、国际运输市场的主导力量,它们也是发达国家物流服务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面对物流的发展和国内外企业的竞争,我们需要形成有强大实力的、现代化的运输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形成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够胜任历史变迁带来的巨大挑战的中坚力量。
2.运输企业要提高服务意识,同服务对象结成战略伙伴协作关系。
对运输企业来说,发展物流首先是一个服务的问题。笔者赞同这样的说法,物流的实质是服务,只要是客户嫌麻烦的都可以是物流服务企业服务的范围。运输企业在向现代物流服务的融合和转化中,必须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将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宗旨。
现代物流运作强调物流服务企业要向它的上游和下游寻求服务对象,并同它们建立起战略伙伴协作关系,形成跨行业的、优势互补的联合与协作,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因此,作为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要同它的上游(比如制造业企业)和下游(比如销售业企业),建立起紧密联系的伙伴关系,使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与物流服务企业一起,构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制造商、销售商要转向使用"第三方"专业物流服务企业,不仅向它们提供生产计划和交易数据,而且要同它们分享战略信息,以便能同它们共同策划最佳的方法和采用更有效的手段,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专业物流服务企业要有能力为用户提供多方位、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使用户切实从使用专业物流服务企业中获得比它们自己经营物流更多、更好、更方便、更经济合算的效果。
3.找好切入点
具体说目前公路运输企业同物流服务的切入点在哪里呢?总的来看可以从为商业和制造业服务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在商业领域里,近年来我国商业零售业趋向大形化和连锁式经营,实行连锁式经营的关键是建立配送中心,实行商品的统一采购、统一订货、统一配送和统一管理。目前这些商店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厂家配送少、社会配送体系尚未形成、店内自行配送投资大。在这种情况下,运输企业应该力争融入进去,发挥自己的长处,以运输为本,向"配送"服务转化。
第二,同制造业结合的物流服务。比如说,为洗衣机、电视等家用电器的生产和销售提供的物流服务。再比如说,我国汽车制造业每年生产一百多万辆汽车,一辆汽车的生产和组装需要上万个零配件和百十余种原材料,这些零配件和原材料的运输、存储、包装和配送,以及新车"零公里"销售等,是一个物流系统,运输企业可以围绕汽车生产和销售的物流系统提供自己的服务。另外,我国一些城市建立了经济开发区,在这些开发区里,陆续进驻了一些合资或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中仅在北京就已经有了154家。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在在开发区里建立工厂,制造产品,那么,为这些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提供的物流服务,是我们应当考虑的。
除此之外,这些年,交通部门在规划修建公路的同时,还在全国规划修建了45个公路主枢纽,应当充分利用起来,使之成为社会性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
总之,从何着手是要认真研究的,不论从哪方面入手,都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细化。关键的问题是,运输企业一定要有"物流"的意识和能力,才能不断发现和开辟新的服务领域。
4.适当引进外资,建立中外合资物流服务企业,是我国公路运输企业尽快掌握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的有效途径。
在现阶段适当引进外资,发展物流合资企业,是基于如下考虑:
第一,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物流服务,目前最现实的困难是资金紧缺,通过引进外资,建立中外合资企业,是目前解决资金缺乏、进行运输工具更新,引进新的技术,建立必要的物流设施的一个途径。
第二,合资经营,是为了更快地了解和掌握国际上现代物流的经营思想、管理技术和运作方式。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积百年经营管理的经验形成的一些操作程序、运作方法,是书本上没有的,也是在我们向发达国家学习时容易疏漏的,而这些往往是西方企业成功经营的诀窍,是西方先进管理思想的实际运用。合资经营,是获得这些管理方法的捷径。
第三,合资,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出让部分市场,我们是通过出让这部分市场去换取我们不懂的技术、管理和经验,引进我们需要的发展资金,提高我们自己的水平,参与国内外竞争的。下一步我们面临着更大的开放。因此,我们必须选准合资企业、搞好合资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这两、三年的时间,认真学习,提升自己,加速发展,借船出海。
5.政府在促进物流发展中的作用
发展物流,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政府要在政策、立法和财政等方面给予支持,具体有以下方面:
(1)·完善有利于物流发展的市场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说,物流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不论对一个企业还是对一个社会来说,物流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整体上的最小成本、最大利润和效益,降低企业和全社会的物流消耗,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它必须打破人为的企业隶属的部门界限、行政区域界限等,真正运用经济杠杆来调节物流的运作。政府在这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平等竞争的法律架构,促进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2)·加快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今后若干年内,国家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继续加大投资,除了公路、铁路等外,还应重点加强对大型配送中心、交通枢纽等的投入,建设布局合理的社会物流网络。同时重点解决城市交通拥杜问题,使市内配送通畅,并着重解决与物流有关的环保、安全问题。
(3)·制订政策积极发展高科技物流设备和推广物流管理技术。如,在车辆方面大力发展适用型车辆,如鞍座降低式箱式车、软箱式车和车身可卸式车辆;发展物流作业中用于城间中长途运输的大吨位车辆,和用于市内配送的轻型货车及各种专用车辆。倡导甩挂运输,提高运输效益。促进IT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等等。
(4)·推广物流标准化。制定物流活动有关的各种装置(如托盘)、机械(如装卸、包装设备)、设施(如高架仓库)等的标准,是提高物流系统运行效率的政府行为。
(5)·人才和教育。现代物流管理科学涉及到许多学科,要重视对物流科学的研究和物流人才的培养。要在现有交通院校中增设物流课程,培养高层次物流科学人才。同时着手对大中型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进行物流培训,为下世纪物流在我国的发展做准备。
注释和参考文献:
①吴清一,《物流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6.3.
②骆温平,《第三方物流供应者的研究》,1998.5.
③王之泰,《现代物流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5.
④索沪生,《关于物流的译法-谈"PD"与"Logistics"的不同》,《汽车运输研究》,1997.1.
⑤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等著,林国龙、宋柏、沙梅译,《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1999.8.
⑥宋宏,《存货管理新思维-从EOQ到JIT》,《物流技术》,1996.6.
⑦丁俊发,《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对经济建设的巨大作用》,《物流技术》,1998.1.
DonaldF.Wood,JamesC.Johnson,<ContemporaryTransportation>,1989.
DonaldJ.Bowersox,<LogisticalManagement>,1986
AlanRushton&JohnOxley,<HandbookofLogisticsandDistributionManagement>,1991.
JamesCooper,MichaelBrowneandmelvynPeters,<EuropeanLogistics-Markets,ManagementandStrategy>,1991.
MartinChristopher,<LogisticsandSupplyChainManagement>,1992.
Michael.EPorter,<CompetitiveStrategy>,1983.
Michael.EPorter,<CompetitiveAdvantage>,1985.
MichaelSweet,DavidBassett,<NFCplc>,1990.
ToucheRoss,<SurveyofDistributionCosts>,1992.输"完成对客户所需的原材料、在制品和制成品的"库存"(Inventory)的地理上的定位的。一般来说,运输成本也是目前物流总成本中最大的成本项。我们以美国的情况为例:1994年美国的运输开支为4250亿美元⑤,占当年美国物流总成本的58.2%。从欧洲发达国家的情况看,运输成本,一般也都会占到物流总成本的1/3以上。因此运输的合理化在物流管理中十分重要。
不仅如此,由于物流管理的目的是,在总成本最低的条件下,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因此,企业通常会采用JIT(JustinTime)适时管理法,以及快速反映战略等,力求使物流系统维持在一个最低的库存水平,甚至是库存为"零"。这种情况下,不仅对运输成本,而且对于运输服务的时间性要求都是很高的。在JIT体系之下,"产品完工那一刻正好是要运输给顾客的那一刻;同样,材料、部件等到达某一生产工序时正是该工序准备开始生产之时。没有任何不需要的材料被采购入库;没有任何不需要的半成品被加工出来。所有的"存货"均在生产线上。由此使存货降到了最低限度"⑥。实施JIT管理,不仅取决于生产企业内部,更重要的取决于物流服务的水平。只有当生产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原材料、零部件,就能供给什么样的原材料、零部件;什么时间需要就能什么时间供应,需要多少就能供应多少时,企业才能真实现库存为零。因此采用JIT管理体系,需要运输服务保证即不滞后,也不提前地,按质按量地,把所需要的东西运到所要求的地方。这一方法在制造业和商业领域的广泛采用,无疑对运输服务提出了更高、更苛刻的要求。
二.发达国家公路货运企业如何融入物流发展进程及物流服务的专业化、集中化发展趋势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综合性地论述了物流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这一部分里,我们将从实践的角度着重阐述物流的发展对发达国家公路货运业的影响,和发达国家的公路货运企业如何融入物流的发展进程。我们将以英国的情况为案例进行分析,并从中归纳引伸出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和给予我们的启示,最后,为了从运输组织上更好地了解运输企业可以提供的物流运作,我们总结一下欧洲公路运输企业融入物流所提供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形式。
二、有效实现企业经营者角度下的财务分析报表
财务分析以企业财务报表及其他资料为依据,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事后的评价和剖析,是对企业在营运中得与失的反映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定,从而为经营者的决策和日后的财务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以经营者的角度来分析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经营业绩分析
首先,对年初预算目标执行情况做出分析,按照年初制定的年度预算目标,将主营业务的执行情况研究分析,检查是否按照既定的目标执行,以此预测未来各期的进展情况。通过比较,找出执行结果与预期目标存在的差异,同时也要考虑内、外环境变化的因素,从而为财务分析提供更合理、准确的资料信息。例如,对利润表项目的分析,运用比较定基百分比法,也就是将第一期的所有财务指标假设为100%,以后各期的数据则以第一期数据为基础换算出百分比,从而发现每一个项目在近几期内的变动情况及发展趋势,对变化大的项目再做出重点的分析,这种分析法直观、易理解。对一些管理层感兴趣的如新市场、新产品的开发等项目则加以关注,可做专项分析,更有助于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其次,盈利能力分析,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最能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是利润指标,通过该指标分析将主营业务的盈亏,其他业务的盈亏和营业外的收支内容进行简单的罗列,突出重点,把握全局,有利于报表使用人对盈利能力做出判断。最后,分析成本费用带给利润的影响,通常分析利润指标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单价、变动成本等量本利因素考虑。在实务中,剔除个别较高的附加值和材料价格波动的因素,主营业务的产品一般在单价、变动成本上都较为稳定。因此,只要把握好市场,其销售量、固定成本则参照以前年度数据对比即可。二是从盈利结构入手分析,从损益表的构成项目开始,例如,对销售收入不同时期的比较,通过与往年的数据对比,本期的销售额是否存在较大变化,如果看损益表中的其他项目占销售收入比重,也能得出一些财务分析指标,如营业利润率,其公式为营业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比重越大,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就越强,企业的发展潜力就越大,获利的能力也就越强。
(二)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在资产管理上,管理层比较关注是企业各项资产运转能力的强弱,它也反映出资产管理的水平和使用效率。企业的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其流动性能越好,偿还债务的能力也就越强,资产利用率越高。例如: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企业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它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收账款周转的速度。周转率高,则可以提供下列信息:一是收账迅速,账龄较短;二是该资产流动性强,偿还短期债务能力高;三是减少收账成本;四是降低坏账损失。了解应收账款的周转情况通常是采用账龄分析法,对应收逾期情况予以关注,根据以往的信用程度和重要程度进行分类,编制详细的资料,令责任人积极催讨,对经证实的呆账、坏账还要做损失分析。存货周转率也是企业管理层热衷的财务分析指标,它的快与慢,大与小,不仅反映出企业的供、产、销及储存的各环节上的管理工作水平,而且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都产生影响。通常,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存货的变现速度越快,如果存货的周转额大,资产使用效率高,占用率低。通过对该项指标的分析,有助于发现企业在存货管理的问题,一方面要与企业自身的前期相比,也要与同行业比,同时还要分析存货周转率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还要分析存货结构的合理性、质量可靠性,可以避免因存货的短缺影响正常的生产与销售,也避免因存货过多而形成的积压、呆滞。
(三)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到期的债务偿还能力,其包括短期偿债指标分析和长期偿债指标分析。这种能力的高低是债权人最为关注的,作为管理者和股东出于对企业安全考虑对偿债能力指标也会关注,在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中一般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在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中有产权比率、资产负债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