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活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8:11: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毕业活动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毕业活动论文

篇1

二、主办单位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13年6月10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3年7月30日前

五、评审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周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华爱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霍力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顾荣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晓东(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刘云艳(西南大学学前教育系)、刘明远(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郑健成(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周世华(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六、活动组织

1.评选范围: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2013年应届毕业生独立或合作撰写的毕业论文

2.论文分组:分设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三个组。

3.论文推荐:大专、本科生参评毕业论文由所在院校(系)集体推荐。推荐数量:大专生控制在本院校(系)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以内,本科生控制在20%以内。每篇参评论文均应附上两位具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评语。研究生推荐名额不限,由导师推荐并写出评语。所有参评论文均一式一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于2013年6月1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编辑室(邮编310012)。参评者同时登录《幼儿教育》杂志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http://”,根据网站指示注册并上传参评论文的电子文档。

七、评选和奖励

1.特邀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论文评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组评选,按一定比例评出各组优秀论文。

2.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3.获奖结果将在2013年9月《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杂志及其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http://”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选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上。

4.获奖作者编入“中国幼教招聘网http://高级人才库”向全国各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篇2

6月17日晚,青年扬琴演奏家史将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厅举办个人扬琴独奏音乐会。史为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这场音乐会由中国音协民族音乐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和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主办,北京亚太精英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协办。

在南京独奏音乐会上,史将演奏不同风格的扬琴作品,其中部分作品是为音乐会而创作改编的。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杨青创作的《灵动》,运用了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相结合的演奏形式,曾在史北京音乐会上首演,获得好评。扬琴作品《竹林涌翠》,描绘了少数民族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由于加进了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打击乐而显得别有趣味,无论从形式上还是风格上都有了传统意义上的突破。作曲家杨春林先生创作的一首扬琴与电子合成器演奏的《天空》,想像置身梦幻般仙境的美妙,值得期待。他还特意为此次音乐会改编了传统乐曲《旱天雷》,运用了扬琴重奏的形式,挖掘了乐器深层次的内涵。在音乐会上还有一首由史本人作词作曲的扬琴曲――《弦韵》,表达人世间最真最美最浪漫的爱情故事,把学院派的古典风格与现代流行元素相融合,体现了民乐的时代性。史将通过风格多样的演奏,展示艺术追求和教学成果。

史自幼随父学习扬琴,后师从扬琴名家钱方平、桂习礼、黄河、刘月宁教授,并得到了项祖华教授的指点。曾在“星海杯”民族器乐比赛中连续夺得了三个一等奖,成为唯一获得三连冠的选手。1998年组建“林月冉冉”民乐组合,成为这一活跃在乐坛上的最年轻、学历最高的组合成员。2004年,在北京举办“弦韵――史扬琴独奏音乐会”,把器乐、声乐、舞蹈巧妙的融为一体,给观众带来一种清新优美的视听享受,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肯定。2005年,出版个人首张音乐会DVD。2006年12月应邀赴香港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并与当地民族管弦乐团合作,举办两场扬琴与民族交响乐大型音乐会。

史把艺术实践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倾心培养扬琴艺术的接班人,其学生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主要论文《示范演奏在扬琴教学中的重要性初探》,荣获由教育部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论文评选三等奖。出版两套个人扬琴教学VCD、DVD专辑,改编作品《五哥放羊》《Minutes》等,创作《弦韵》,扬琴与MIDI《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等新民乐作品。

篇3

一、案例介绍

李某(化名)平时喜欢自言自语,很少跟同学交流,跟陌生人交流时略微口吃。他总喜欢跟在漂亮女同学的后面,甚至有时为了能遇到漂亮的女孩子,他下课后一直逗留在教学楼门口,东张西望。他的异常举动有时会吓到一些女同学,很多认识他的女生都非常讨厌他。最近一段时间,他痴迷于英语课程的学习,原因是他很喜欢该门课程的老师,该老师长相漂亮,说话温柔,年龄在45岁左右。前几天的一个课间,他抱着一束玫瑰花送给该老师,并当着其他同学的面说自己喜欢她。

此外,他还有半夜起床的习惯,他会在凌晨2、3点钟突然起来,然后把舍友都叫醒,逐一问他们:他是不是很丑?直到得到他想要的结果,他才继续睡觉。诸如此类的事件发生过不止一次。

李某基本情况:男,大三学生,身材高大,体态偏胖,略显腼腆和紧张。家庭经济中上等,市区人,从小跟姥姥姥爷一起生活,依赖性强,父母离异,均再婚。

二、案例分析

为了帮助李某走出心理误区,使其健康成长,辅导员跟他进行了多次谈话,了解到:在李某两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不久父母均再婚,李某自两岁至今一直跟随姥姥、姥爷生活,生活条件优越,姥姥、姥爷因担心李某缺乏家庭温暖,对其疼爱有加,百依百顺。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李某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成长的关键期父母的疏远,以及隔代教育造成的,李某长期跟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老人安静的生活习惯,导致其视野狭小,缺乏应有的活力。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他,为人心胸狭小,不善与人交际,还容易表现出固执、偏激、怪异的想法与言行。姥姥、姥爷对李某的过分的溺爱和迁就,使得李某利己主义严重。李某2岁的时候,正好是依恋建立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他会对母亲产生特殊的情感依恋,把母亲作为安全的基地,如果这时缺少母亲的关爱,在以后的发展中容易出现恋母情节。本案例中,李某对英语老师的情感表达就是恋母情结的一种表现。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已无法挽回,辅导员们能做的是正确分析学生问题出现的原因,对症下药,使他们顺利度过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理性、健康地成长。

三、解决方案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归纳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较低层次的需要又叫缺失性需要,高层次的需要又叫生长需要。

案例中李某正处在一个“心理断奶期”,希望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渴望得到异性的认同和接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当人的低层次需要满足了,会提出更高层次的需要。恋爱这种亲密关系就给了大学生以爱与归属的高级需要。案例中李某渴望恋爱,渴望被对方接纳、关心、信赖、理解,但由于家庭成长环境和思维模式的影响,他对爱情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同时由于依恋期安全的缺失,李某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恋母情结。案例中李某的性格介于内向和外向之间,情绪不稳定型,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他觉得自己缺乏异性吸引力。

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们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引导。对于大一新生,首先要对他们的生活、学习给予关心和帮助,使他们能够尽早地融入新的集体生活,并逐渐锻炼其独立生活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进入大学二、三年级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并慢慢定型,在学习目标和态度上开始出现分化并日益明显,并且爱情心理开始萌动。临近毕业的高年级学生即将告别学生时代,走上社会,面对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他们会产生强烈的紧迫感,并且面对就业或升本这些他们人生道路上的重大选择,又会产生焦虑情绪。针对毕业生的心理特点,辅导员们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耐心,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

四、经验与反思

辅导员应把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高尚人文精神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提高大学生对恋爱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学校也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摆脱乏味的样板生活,使学生有机会参加到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中来。正确对待大学生的异往,引导大学生形成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平衡。父母要以身作则,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避免盲目教育,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人本主义确信人都具有向善发展的潜能,它可能不会立即表现出来,而是需要经过长期坚持不懈来实现。这就要求辅导员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在学习、行为上出现的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分析与处理,不因一时的挫折和困难而放弃对问题自我转变的信心。同时,对于问题学生的学习与行为问题的转变,要求辅导员们有积极、耐心的态度,并运用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来不懈的努力,力争使问题生克服自身的缺陷成为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朱艳新,张日.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思想与人格理论[J].社会科学论坛,2003(05)

篇4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许舒亚教授为系列学术活动欣然题词:“感悟前贤风范 触发当代创造”;德高望重的声乐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周小燕先生深情题词:“贯中通西”,高度评价老友谭小麟先生短促而璀璨的音乐人生。

谭小麟先生1912年②生于上海,原籍广东。幼习多种中国乐器。1931年至1938年在国立音专先后随朱英教授学习琵琶、随黄自教授学习音乐理论与作曲。在校期间创作了《子夜吟》、《湖上春光》等民族器乐曲,搜集、整理了大量苏南吹打乐谱,组织了“沪江国乐社”。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他积极参加上海进步音乐界联合举办的“援绥音乐会”等进步活动。1939年留美,先在欧柏林大学音乐学院,后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后四年受教于著名作曲家、理论家欣德米特,深受欣氏器重。并与芝加哥大学赵元任先生往还,颇受赞许。1946年底回国,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系教授兼系主任。1948年8月因病在上海逝世。

作为中国新音乐的先驱者之一,谭小麟先生的音乐创作可以分为“出国前”、“美国留学初期”、“随欣德米特学习期间”、“回国之后”四个阶段,其成熟作品大多在第三阶段,并得到欣德米特的认可。谭小麟的音乐作品在总体气质上呈现出精致、内敛的室内乐风格,这不仅体现在体裁上对艺术歌曲、重奏音乐的偏好,更体现在音乐作品的周密构思与严谨结构。作为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谭小麟先生留学期间向西方世界展示了年轻的中国专业作曲家的风采,传播了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谭小麟先生曾在波士顿万国同学联欢会上独奏琵琶,并以二胡为赵如兰的独唱伴奏;两次应邀到白宫为罗斯福总统表演;在纽海文举行中国器乐独奏会,《先驱论坛报》认为是一次“东方征服西方”的壮举。作为音乐教育家,谭小麟先生及时、有效地将作为西欧现代音乐中最重要的三种作曲理论体系之一的“欣德米特和声理论”带回祖国,不但自己在音乐创作中实践,而且悉心地传授给学生。他学识深博、提携后进,深得师生敬仰与爱戴。1948年7月1日,国立音专举行1948届理论作曲组毕业作品演唱会,开创了音专理论作曲系也是中国专业作曲教学举办毕业作品音乐会的先河。③

一、 关于谭小麟先生作品手稿展

1948年秋,傅雷先生与沈知白先生、陈又新先生、裘复生先生等为亡友谭小麟组织“遗作保存委员会”,并计划整理作品出版、举行音乐会、灌制唱片等,由于时局动荡最终未果。1949年冬,沈知白先生将谭小麟原作及抄件交与傅雷先生保管。傅雷先生仍为谭小麟作品的出版与演出做过很多努力但也未果。1961年12月1日,经文化部同意,傅雷先生将所保存谭小麟手稿及亲撰《已故作曲家谭小麟简历及遗作保存经过》④邮递至北京图书馆存放。后来,人民音乐出版社先后于1982年、1990年出版了《谭小麟歌曲选集》、《谭小麟室内乐作品选》。1988年6月,由谭小麟先生部分学生及音乐界人士倡议,中国音协、中央乐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单位在北京联合举办了谭小麟逝世40周年纪念活动。⑤

为举办是次谭小麟先生作品手稿展,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四访国家图书馆,商洽、观摩、遴选、制作手稿扫描件,得到了国家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与热情帮助。与此同时,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经过整理、研究,在特藏室也发现了部分谭小麟先生的艺术歌曲手稿。是次展品,主要由上述两部分组成。在此基础上,选取了《1944年波斯顿万国同学联欢会中谭小麟琵琶独奏》及《1944年波斯顿万国同学联欢会中赵如兰独唱谭小麟二胡伴奏》两张照片⑥以增加手稿展的直观性与丰富性。另外,从音乐创作与学术研究的历史延续性考量,策展方还邀请到谭小麟先生的弟子、作曲家罗忠F先生的艺术歌曲《卖花声》、室内乐《管乐五重奏》手稿参展。罗忠F先生2011年3月30日来信说:“因我想到谭先生的作品就是歌曲与室内乐。这两首都是受欣德米特体系影响较深的作品。特别是那首歌曲,无论艺术和技术,所有想法和作法都来自谭先生。”

《谭小麟先生百年诞辰手稿展》于2011年4月14日至16日在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预展,4月17日至21日在上海音乐学院教学大楼正式展出,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出席全国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工作会议的馆长们、上海音乐学院师生、上海市民及京沪媒体的热烈关注与高度评价:已然被淡忘的中国新音乐的先驱,又鲜活地回到了我们的身边。⑦

二、 关于谭小麟先生作品音乐会

比手稿展更能鲜活地呈现一个作曲家艺术人生的自然是作品音乐会。本次音乐会演出了谭小麟先生的艺术歌曲与室内乐代表作:《小路》(内蒙古民歌,钢琴编配,1947)、《自君之出矣》(唐・张九龄诗),演唱:张稚,钢琴:蔡孟熏;《正气歌》(宋・文天祥诗摘句,1947)、《彭浪矶》(宋・朱希真词),演唱:李研,钢琴:崔岚;《别离》(郭沫若词,1946)、《春雨春风》(宋・朱希真词),演唱:郑斌,钢琴:马思红。《小提琴与中提琴二重奏》(1943),小提琴:申丹枫,中提琴:吕翔;中提琴与竖琴《浪漫曲》(1944),中提琴:蓝汉成,竖琴:彭佳;《弦乐三重奏》(1945),小提琴:申丹枫,中提琴:吕翔,大提琴:何思昊。声乐歌剧系、管弦系师生,特别是周小燕先生与蓝汉成室内乐教学与演奏工作室,为本场音乐会的顺利、完满举行,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们精彩的演绎,将谭小麟先生半个多世纪前的杰作,完美地呈现出来,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与媒体记者们感叹不已:我们在20世纪40年代就创作出这么多将民族神韵与现代技法妥帖结合的优秀作品!

新世纪以来,随着谭小麟研究的不断深入,谭小麟先生被遮蔽了的艺术贡献,也逐步清晰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但谭小麟先生作品的唱片等音像资料仍然鲜见,乃至于我们的中国音乐史课堂教学都勉为其难。本次纪念谭小麟先生百年诞辰系列学术活动,从策划之初就把作品音乐会的举行,作为重中之重,并明确规划将该场音乐会的实况制作CD,随同正在紧张编辑中的《谭小麟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正式公开出版。

三、 关于谭小麟先生学术研讨会

学术研讨会由钱仁平主持。汪毓和教授在其论文《为“东西音乐文化交融和发展”毕生奋斗的杰出作曲家――纪念谭小麟先生诞辰百年有感》中指出:“谭小麟的音乐创作,正是他既重视对中国传统精神的继承、又重视紧跟时展正确借鉴西方创作经验的艺术理想的具体实践。其根本目的不是要将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引向古代、引向外国,而是为了无愧于真正艺术家的历史使命、努力去开创一条能融合中西古今文化精粹的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新路。”罗忠F教授以《谭小麟先生在上海音专》为题,从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艺术实践、师生交谊等多方面亲切回忆、深切缅怀了谭小麟先生的执著艺术、精心育人的感人事迹。接着,陈聆群教授、陈钢教授、杨立青教授、杨燕迪教授等分别从学科建设、音乐创作、作曲教学、和声教学等方面畅谈了谭小麟先生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上的杰出贡献与重要地位。

刘涓涓的论文《沟通与引领――从三首艺术歌曲管窥谭小麟的音乐创作》,通过对《自君之出矣》、《别离》和《彭浪矶》的技术性分析后认为:谭小麟的歌词题材倚重中国文人的诗歌,音乐体裁与中国古代琴歌的属性相通,传达出文人音乐“雅致”的精神气质。他对曲式结构与钢琴织体的处理强调“精炼”的效果,与20世纪的“格言主义”大师韦伯恩的结构观念一致。谭小麟在创作中将欣德米特作曲技法与中国音乐文化做出了有效的结合,他的音乐风格超越了中国当时的创作环境。从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发展的历史角度看,谭小麟是东西方音乐文化积极的沟通者,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创作的引领者。

王勇做了题为《谭小麟的三位美国老师》的专题发言。他采用“关联视角”的历史研究方法,首先对于欧柏林音乐学院的历史沿革进行了介绍,对于谭小麟在美国的第一位老师诺曼德・洛克伍德的学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可以对同属纳第亚・布朗热教学体系影响下的美国现代作曲流派与谭小麟作品之间进行风格对比研究。随后对耶鲁音乐学院前院长、谭小麟的第二位美国老师唐纳文教授的学缘进行了梳理,并对于同属于这个学缘体系,目前仍活跃在国际乐坛上的作曲家、指挥家耶胡迪・怀耐尔进行了介绍,探索谭小麟学缘流派的关联。随后又对欣德米特的中提琴创作做出了梳理,力图对于谭小麟在欣德米特停止中提琴创作之后,延续了他的风格做出解读。最后他指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不应该是一个封闭性的研究,它应该放到更为广阔的世界音乐史的范围内去寻找自己的定位。

钱仁平的《〈谭小麟研究之研究〉:补遗与更新》,主要述评《谭小麟研究之研究》⑧发表之后,学界有关谭小麟研究的新成果;并根据《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生成绩册》与谭小麟手稿等原始文献,考证并更正了谭小麟的出生年月,更新了谭小麟作品目录等。青年学者熊欣的《谭小麟艺术歌曲〈彭浪矶〉分析研究》,运用欣德米特作曲理论体系,对谭小麟的艺术歌曲《彭浪矶》进行了全面分析。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唐吟《兼收并蓄 羽化新声――谭小麟艺术歌曲研究》,在对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发展脉络进行概略梳理后,从谭小麟对中国近代学院派艺术歌曲创作的继承和对兴德米特理论体系的吸收及运用两方面,探索其艺术歌曲的创作技法及风格特征。

另外,研讨会上汪毓和教授还代表中央音乐学院向上海音乐学院赠送完整版《马思聪全集》(附CD),并宣读了王次菰撼ぶ律虾R衾盅г盒硎嫜窃撼さ男拧M踉撼ぴ谛胖薪樯芰寺硭即先集的编撰过程及其学术意义,阐述了两院在学科建设、理论研究、专业教学、艺术实践等方面的长期合作关系,并希望在今后能有更广泛、深入、全面的合作。杨燕迪副院长代表上海音乐学院接受了《马思聪全集》,并对中央音乐学院及王次菰撼さ纳钋楹褚瓯硎局孕母行唬希望今后双方不断加强合作,携手共进,为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

“纪念谭小麟先生百年诞辰系列学术活动”开幕前,项目组委会主任、上海音乐学院许舒亚院长,在贵宾室亲切会见联合主办方中国国家图书馆张志清副馆长。许院长代表学院对国家图书馆对本项目的大力支持,以及张副馆长专程抵沪参加“谭小麟百年诞辰系列学术活动”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今后能够与国家图书馆在文献交流、近现代名家手稿保存与利用等方面加强相互合作。许院长还向张副馆长赠送了上海音乐学院师生近年来创作、表演的优秀作品CD唱片,以及他与中央音乐学院王次菰撼ぁ⒅泄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先生联合担任编委会主任,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中国当代音乐研究与发展中心主编的《中国新音乐年鉴》2009卷。张副馆长对上海音乐学院“谭小麟百年诞辰系列学术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介绍了联合主办系列学术活动中手稿展览的缘起和过程,高度评价上海音乐学院在学科建设、音乐创作、专业教育、音乐文献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希望今后能够在特种音乐文献建设、典藏与数字化保存与推广等方面与上海音乐学院加强合作。

系列学术活动期间,还举行了全国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工作会议,并特邀台湾师范大学数位典藏中心主任黄均人先生专题工作坊,深入探讨了数字化、网络化时代音乐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与对策,共同磋商了建设“国家数字音乐图书馆”(拟)的学术意义、文化能量与可行性。

新时期、新环境、新要求,都呼唤着专业音乐图书馆在调整、完善传统音乐图书馆功能的基础上,发挥优势、拓展职能,全情服务、能动参与国家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文化事业的繁荣。

特别鸣谢国家图书馆并张志清副馆长、顾牟┦俊⑺锟±鲜Φ龋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并张雄老师、韩斌老师、杨璇老师、姜谷强老师孙剑老师等为本项目的开展及本文的写作所提供的文献支持工作。

②见《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生成绩册》学生信息表之谭小麟:“生于民国元年”即1912年。之前所有文献除傅敏编《傅雷谈艺录》(三联书店2010北京第1版)外,皆误为1911年。详参钱仁平提交本次系列学术活动论文《〈谭小麟研究之研究〉:补遗与更新》(待刊)。

③钱仁平《风中的怀念――谭小麟及其对中国新音乐发展的贡献》,《音乐爱好者》2002年第11期,后收入《中国新音乐》(新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④傅敏编《傅雷谈艺录》,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10年版,第354-5页。

⑤孙建英辑《谭小麟逝世40周年纪念活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音乐年鉴》(1989年卷),第381-2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

⑥韩国(钅黄)《留美三乐人:黄自・谭小麟・应尚能留美资料专辑》,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4年版。

篇5

【关键词】 非学术支持服务;远程教育导学教师;现状特征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11—0049—06

一、引言

远程学习以完善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为前提,已经成为了远程教育领域的共识。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包括学术和非学术两个方面,国外文献也称之为“教学支持服务和非教学支持服务” 或“学科支持服务和非学科支持服务”,学术支持服务注重认知、智力、知识等方面的支持,非学术支持服务偏重于情感关怀和组织学习诸方面为学生提供支持。随着远程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迅猛发展,参加远程教育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职成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对学生的非学术支持服务显得越来越重要,有学者提出:要保证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就必须建设好元学习环境(meta-Learning environment) , 即同时搞好学科和非学科学习支持服务工作,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1]而根据国外远程教育的经验, 以及中国远程开放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来看,非学术学习支持服务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减少其学习障碍,降低辍学率,能够起到很大作用。[2]

从各国远程教育非学术支持服务的实践来看,人的因素都是至关重要的,即负有这一职责的教师;而从目前远程教育院校教师的设置来看,提供非学术支持服务的教师涉及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专职指导教师。其中,作为直接面对学生的专职指导教师,他们在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享有世界远程教育典范的英国开放大学为例,它建立了一个遍布全国的地方兼职教师体系,其兼职教师体系中包括兼职教育指导顾问( Counselor) 和兼职课程指导教师 (Tutor),其中的兼职教育指导顾问主要提供非学术支持服务,负责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保持学生与校本部的联系直到学生毕业,是学生学习和生活顾问。在我国,作为规模最大且专门从事远程教育的广播电视大学,因其独特的系统办学和分级教学,教师设置分为主持教师、责任教师(包括专业责任教师和课程责任教师)、课程辅导教师和导学教师,其中导学教师的基本职责是负责指导学生学习等工作。从其职能界定上,导学教师是为学生提供非学术支持服务。从现实状况看,导学教师在电大远程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并发挥着独特作用,导学教师不仅承担班级的组织管理工作,还承担着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和服务工作,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和“情感支持者”,为学生提供远程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情感支持和人文关怀等非学术支持服务。一项研究表明:凡是由优秀导学教师带的班级,学员普遍呈现“三高一低”,即注册率高、专科升电大本科率高以及申请学位通过率高、辍学率低,学生对电大开放教育有较高的认同感。[3]因此,远程教育导学教师在电大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中起着重要而又独特的作用。

当前,我国正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积极创建国家开放大学和区域开放大学,而创建开放大学,为社会成员提供高质量的远程教育服务,核心要素之一就是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然而,由于远程教育导学教师工作职能主要涉及学生管理、服务和情感关怀等非学术支持服务,以及我国远程教育界对非学术支持服务重视不足,关于远程教育导学教师的研究较为薄弱,仅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远程教育导学教师实践工作的思考及其重要作用上,对远程教育导学教师现状特征、存在问题的研究却比较少。

本文通过对天津、上海、安徽三家省级电大及其基层教学点导学教师现状的调查和导学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相应的思考,以丰富现有国内外远程教育教师研究的内容,并从实证方面进行探讨,为国家开放大学教师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核心概念界定

1. 远程教育导学教师

“导学教师”的称呼最初源自英国开放大学的兼职教育指导顾问( Counselor)。英国开放大学的兼职教育指导顾问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顾问,着重为学生提供非学术支持服务。在我国远程教育界,导学教师以广播电视大学最为典型和突出,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师配置基本要求”,规定了基层电大教学点要配置导学教师,导学教师的基本职责是负责指导学生学习等工作。但尚未对其概念进行界定。从现有电大远程教育的相关研究中,导学教师定义和职能还存在一定的分歧,有研究者认为:导学教师是负责专业或年级学生的联络教师, 或班主任;[4]也有研究者认为导学教师的角色很难用传统教育中的“班主任”来概括,导学教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员”,协助学生自主选课的“策划员”,帮助学生学习的“咨询员”,学生心理的“导航员”,日常事务的“管理员”,以及鼓励学生学习的“啦啦队员”。

结合上述观点,鉴于“导学教师”的称呼符合我国远程教育的传统习惯及远程教育中“教学”活动的“导学”实质,因此,本文的远程教育导学教师指在我国远程教育环境中,引导、支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其学习目标的一类专职人员,其工作职责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入学指导、咨询服务、情感关怀、管理服务等非学术支持服务。

2. 非学术支持服务

对于非学术支持服务的概念,国外最早提出这“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思想的贝那德特·罗宾逊指出:由于学生的问题并非都是学术性的,远程教育系统需要提供学术性材料之外的支持服务,如日间班级教学、周末学校、地区中心的个别辅导、与导师集体讨论,与辅导人员会晤。[5]而首次将学习支持服务分为教学支持服务和非教学支持服务两个类型的奥蒙德·辛普森认为:教学支持活动最主要的内容是教学辅导。非教学支持主要在情感和组织学习诸方面为学生提供支持,其内容主要包含提供信息、提供咨询、探索问题、安排活动和实施管理等方面。[6]在国内,陈伟提出“学术性帮助活动”和“非学术性帮助活动” [7];熊文把学习支持服务分为补救性学习支持和发展性学习支持;[8]邹范林提出非学习支持服务就是与学科(课程)内容无直接关系,但是仍然与学生的学习有密切联系,并对学术完成学业起着帮助作用的服务措施,偏重于情感关怀、学习环境提供、学习技能的培养和管理方面的服务[9]。综合上述观点,邹范林的阐述更贴近非学术支持服务概念的内涵,符合我国远程教育非学术支持服务的实践工作范畴。

三、研究方法

(1)样本的选择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导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天津电大直属学院、天津电大西青分校、上海电大开放学院、上海电大南汇分校、松江分校和安徽电大开放教育学院、安徽电大黄山分校等7个教学点的导学教师为样本总体,共发放调查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76份,问卷有效率为95%。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抽样调查的研究方法,具体采用了问卷和访谈两种调查方式。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导学教师的基本特征

(1)年龄分布

图1显示,被调查的导学教师中,年龄在20-29的占29%,30-40岁的占9%,41-50岁的占20%,50岁以上的比例最高,占42%。从年龄分布看,导学教师的年龄跨度较大,有的刚20多岁,有的高达60多岁,这与各省级电大的不同管理规定有关,如上海电大明确规定,导学教师要以退休返聘老教师为主;天津电大则要求导学教师要以20-30岁左右的青年教师为主。

(2)学历构成

从图2导学教师的学历构成来看,拥有本科和专科学历的导学教师占主导地位,占到了92.1%。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远程开放教育的迅猛发展,各地电大相继出现了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导学教师,成为了导学教师中的新生力量。

(3)专业素养

问卷调查中,发现导学教师的专业结构多样化,以行政管理、法学、计算机、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导学教师较多,具体见图3。而行政管理、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法学等专业也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招生人数比例较多的专业,说明了各地电大在选聘导学教师时更多兼顾学生的专业学习,以期有效的发挥导学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支持服务功能。

(4)从事导学教师工作时间

调研数据表明,从事导学教师的工作时间主要集中在1-5年或6-10年,见表1。这与导学教师的年龄分布相关,青年导学教师的工作时间多为1-5年,而50岁以上的导学教师多为6-10年。

(5)导学教师所负责的学生人数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据调查,目前各地电大一般以该比例为基础,结合本校开设的专业和学生人数来设置相应的导学教师岗位。如天津电大直属学院规定1名导学教师指导200名左右的同一专业、同一年级的学生,安徽电大开放教育学院则规定专职导学教师与学生比例约为1:200。根据导学教师自身意愿来看,14%的辅导员选择了151-200名学生,72.6%的辅导员选择了101-150名学生,只有7.8%的导学教师选择了200以上。

2. 导学教师的工作状况

导学教师的工作状况对于其能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支持服务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本次调查问卷设计之始,导学教师对于工作状况的感受和评价是本次调研的重心所在,希冀通过导学教师的主观感受,反映其深层次的诉求。

(1)工作职责

对导学教师的访谈发现,各地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导学教师的工作职责涵盖了学生电大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呈现出“繁、杂、碎”的特点。总体来说,导学教师的工作职责包括入学指导、日常管理、班级和社团管理、咨询服务和情感支持等方面(见图4)。

① 入学指导。帮助新入学的学生了解学校相关管理机构,介绍报名、注册、缴费程序;在入学教育时给学生讲解开放教育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有关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

② 日常管理。包括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比如家庭、工作情况、联系方式等,保证能够及时联系到学生;提供学生咨询服务,了解学生意见和需求;指导学生选课、注册,提醒督促学生报考、交费、成绩登录、毕业审核等具体工作;协助课程辅导教师做好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工作等。

③ 班级和社团管理。班级是电大远程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导学教师对班集体的组织管理负有专门的责任,包括班级建设(评选班干部、组织班会),组织班级课外集体活动(比赛、联谊、参观等);学生评优和资助(奖学金、助学金、优秀班集体、优秀学生评选等);学生团体建设(学生会、兴趣小组等)。

④ 情感支持。导学教师作为与学习者接触最频繁的群体,担当着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的情感支持包括:激发学生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当学生遇到干扰学习的相关事件时,予以关心和帮助;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对残疾学生予以特殊的帮助和心理辅导等。

在调研中还发现,一些电大的导学教师工作职责中还包括招生任务,如天津电大西青分校的导学教师岗位职责中明确规定导学教师要配合学校组织和发动学生宣传招生,完成自己的招生任务。可见,导学教师的工作内容相当宽泛,其工作职责明显泛化。

(2)导学教师周工作时间长

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导学教师每周工作时长远远高于40小时,相当一部分导学教师每周工作时长高达50小时,具体见表2。过长的工作时间,让不少导学教师倍感疲惫。

(3)导学教师的培训

电大导学教师处于教学第一线,是学校和学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而导学教师一般来自不同的岗位,人员流动较大,对他们的岗位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各地电大对导学教师的培训非常重视,在实践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2012年,天津电大全面推进导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导学教师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规定新聘导学教师实行培训上岗的管理办法,培训考核合格颁发导学教师岗位合格证书。上海电大南汇分校和松江分校,每学期都开展导学教师的技能培训,并组织导学教师外出考察和赴兄弟院校参观等活动,以促进导学教师相互间的学习和交流。

但是,当问及导学教师希望学校能提供哪些方面的培训和学习时,发现单一选择学习支持服务的导学教师占48.2% ,单一选择信息技术能力的导学教师占2.1%,单一选择“远程教育理论”的导学教师占35%。但有64.3%的导学教师同时选择了“远程教育理论、学习支持服务、信息技术能力”这几项,突出反映导学教师希望提升自己的远程教育理论水平,提高学习支持服务技能的强烈愿望(见图5)。

(4)导学教师工作考核指标

导学教师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发展和班级管理效果。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实践过程中,各地电大不断摸索,采取了很多措施来细化导学教师的考核评价。如上海电大南汇分校制定了《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从9个方面量化考核辅导员的工作,包括工作情况记录、会议活动论文、班委会议、教务工作、学生活动、学生出勤率、考试出考率、考试合格率和学生注册率等。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津贴发放和聘用的重要依据。

根据对导学教师的访谈,发现学生的面授到课率、学生流失率、学生满意度以及学生课程考试通过率都是电大导学教师的工作考核指标。这些考核指标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导学教师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督导者和联系者,直接关系着到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保障。

(5)影响导学教师工作状态的主要因素

据与导学教师访谈,相当一部分导学教师坦言自己在工作中没有成就感,没有受到重视,如地位低,物质待遇低;同时,琐碎的工作、庞杂的事务,技术含量的缺乏,也使导学教师普遍感到工作没前途,缺乏个人发展空间。当问及希望学校在导学教师工作上如何改进时,有75.3%的导学教师都同时选择了“提高待遇,加强职业能力培训,给予专业化成长的路径”等这三项,而专业化成长路径也成为了青年导学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因而,如何规划、指导青年导学教师的成长,尚待进行深入关注和研究。

五、问题与反思

1. 问题

根据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导学教师现状特征的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导学教师在远程教育的非学术支持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强,其管理水平总体偏低

在与导学教师的实地交流中,不少导学教师反映: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电大学生个体差异明显,素质参差不齐,教育和管理难度相应的也就非常大。从目前电大导学教师的来源构成上来看,很大一部分是离退休人员,缺乏专业化的知识背景和心理素质,对远程教育的认识存在着诸多观念误区,尤其是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明显不足,很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此,导学教师专业化水平偏低,成为了制约我国远程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

(2)导学教师的服务流程缺乏规范,其核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由于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管理理念、教学实践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以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来说,具有时间紧、任务重、节奏快、内容新工作特点。如果没有规范的工作及服务流程,直接影响到导学教师的工作质量。目前,各地电大对导学教师的工作职责或岗位职责均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但在其工作流程上缺少科学和优化的设计,更多依赖导学教师的工作经验和积累,导学教师埋没在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之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支持服务的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都不足,导学教师的核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3)导学教师的“教师编制”身份缺失,其稳定性相对较差

据调研,各地电大导学教师以对外招聘为主,多为非事业编制的其他合同教师或临时聘任教师,与拥有正式事业编制身份的教师相比,其福利待遇具有较大差距,收入和社会保障也都远远落后于拥有正式事业编制的教师。尤为突出的是,由于长期以来电大导学教师角色定位的模糊性,使得青年导学教师还面临着个人专业发展和职业提升的困惑。作为编外聘任教师,青年导学教师甚至根本没有机会和资格参与职称评定,极大的阻碍了导学教师的个人发展,导致了导学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相对较差,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2. 相关思考

导学教师并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已有的研究表明:无论在西方还是我国的学习支持系统中,导学教师都是一个重要元素。根据电大导学教师的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结合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对未来国家开放大学导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以下思考:

(1)边研究,边探索导学教师的“内涵”

伴随着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导学教师在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其角色定位是什么? 国家开放大学导学教师的“内涵”如何去把握?种种问题都预示着我国开放大学导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在实践工作中边研究,边探索,边创新,边思考。

(2)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导学教师管理机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