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3 19:46: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投资理财课程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老百姓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存款也在逐步的增加,过去每一次听到长辈在讲买理财产品、买保险等事情的时候,笔者都会感觉头脑中一片空白,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笔者也意识到了良好的投资理财意识的重要性。特别是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如果不能够管理好自己的经济,那么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必然也会较为困难。同时,笔者还意识到良好的投资理财意识可以为减轻家庭经济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从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投资理财意识
高中阶段,很多的同学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小金库”,其中的钱主要是来自于父母所给的零用钱以及长辈们给的压岁钱等等。如果在高中的时候还智慧大手大脚花钱,那么就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乃至生活带来影响。因此,要从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投资理财意识,形成良好的习惯。
投资理财的第一步就是要对用钱的习惯进行改变,要学会记账并制定属于自己的预算,尽可能的做到量入为出。制定预算第一步是对自己的消费支出进行记录,每月总结一次,半年或者是一年和父母长辈一起总结钱的去向,盘点出其中哪些支出属于浪费的,哪些则是刚性的需求,哪些属于可买可不买的。这样就能在不知不觉之中学习到理财知识。特别是现在智能手机中有用来记账的理财软件,这可以更容易让自己坚持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逐步的树立起投资理财观,让自己的消费逐步变得更加的理性。
此外在购物的时候主动参与和“买单”,也有助于培养投资理财观念。通过购物和买单可以将那些复杂、抽象的概念转变成为实际的消费体验,在这种体验之中逐步的形成良好的金钱观、消费观,逐步强化投资理财意识,并在实际的操作中学习到投资理财知识。虽然作为高中生,在生活中很难抵挡各种诱惑,但是有着父母长辈的引导、指点和监督,可以逐步的养成两阿红的投资理财与消费习惯使自己受益终生。
二、多学习各种投资理财知识
当前,很多的高中生对于理财、投资以及投机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认为这些都是一个概念。一说到投资,很多都学都只知道股票或者是余额宝[2]。而高中课程中涉及的投资理财相关的学习基本没有,只有在政治课中才有一定的涉及,然而这些知识都是较为肤浅的,同时因为高中的学习课时本就较为紧张,这就使得开设个人投资理财课程的可能性小之又小。这些都导致了高中生投资理财观念与意识的薄弱,在花钱的时候习惯大手大脚,不能够区分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虽然平时的饮料和零食并不值钱也不起眼,但是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如果不能够抵挡住一些新型电子产品的诱惑,那么购买电子产品的开销也会很大。因此在这里,笔者建议可以在学校中开设个人投资理财的相关课程,或者是在政治课中进一步的强化个人投资理财的教育。建议广大的同学自己可以阅读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启蒙书,例如《小狗钱钱》、《通向财务自由之路》、 《穷爸爸富爸爸》等等,从高中阶段开设学习投资理财知识,培养理财观念,一方面为今后走进社会进行个人理财规划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在另一个方面,通过投资理财知识的学习,会逐步的开设意识到节约,尝试对自己的财务进行管理,逐步的形成良好的花钱习惯。
三、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虚拟投资理财,逐步形成良好投资理财习惯
俗语说学以致用,高中生在学习了一定的投资理财知识时可能会对投资理财产生一定的想法。同时,无论是学习上的压力,还是生活中的经验,甚至是在心理上对于投资理财风险的难以接受,都导致了高中生难以改变自己的投资理财方式,如果是选择投资理财大多数仍然会选择存银行。而网络平台则为高中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虚拟投资理财渠道,可以帮助高中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投资理财习惯。首先,网络平台中的投资理财不会有过多的时间上的限制,高中生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各种设备来开展操作。其次,因为是虚拟的投资理财行为,所以其实质上不会对高中生的储蓄和消费带来影响,让高中生不会因为投资失败而受到影响,也容易获得家长和老师的同意。最后是通过虚拟的投资理财行为,可以对自己的投资理财知识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晚上,逐步形成良好的投资理财能力以及投资理财观念。通过网络平台来开展虚拟投资理财,高中生不仅仅是可以检验自己的投资理财知识,还可以在虚拟的操作过程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投资理财能力以及投资理财观念。
四、要坚持学习为主,不可因为锻炼投资能力本末倒置
在学校中,高中生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特别是还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不能为了锻炼自己的投资理财能力二耽误了学业。虽然当前的高中生投资理财的观念较为薄弱,并且大多数都简单的认为买卖股票就是投资理财。但是要知道,股票投资的风险是相当高的,并且也对时间有着较高的要求,每天都需要去看盘,因此对于高中生来讲,并不建议开展这种高风险的投资理财锻炼。作为高中生,在锻炼自己的投资理财能力时必须量力而行,不可为此影响到自己的学业,不能够过度沉沉溺于其中。必须要有一个长期理财的心理准备,不能够总想着一夜暴富或者是一劳永逸,切忌急功近利。
总之,有很多途径和方式都可以对高中生的投资理财观念进行培养。作为高中生自己在学习的时候应该主动的去学习一些投资理财的知识,有意识的培养自己投资理财的观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开展实践。高中生理财应该从那些小风险的理财产品开始,不能够选择股票这种高风险的来进行实践。同时,还需要认识到追求长期稳定盈利才是正确的投资理念。
参考文献:
[1]龚博.浅谈高中生消费习惯问题[J].现代商业,2016,
一、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选择
(一)几种主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必须体现职业性,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工学结合的操作形式是多样的,有“工学并行”、“工学交替”、“项目导向”等形式。
“工学并行”是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工作实践。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一方面进行理论学习,一方面在业余时间参加工作实践。在校内学习文化、基础理论课模块课程的同时,合作企业为各专业学生留出一部分工学并行的工作岗位,并随着学生学习进度轮换岗位。
“项目导向”是学生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用人单位提交的实际项目,如调研任务、规划勘测任务和产品或项目设计任务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学交替”是全日制学习学期与全日制工作学期的交替,工作学期的工作是经学校认可的,学期的长度取决于学校采用的学期制。在校内学完一定文化、基础理论课模块课程之后,到各合作企业工学交替工作岗位上进行全日制的较长时间的上岗训练。
(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优势分析
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行业背景和需求,不能简单地拿来就用,应该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办出自己的特色。笔者认为“工学交替”较之“工学并行”等其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更适合投资理财专业的特点,是更适合投资理财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习一实训一学习一实习交替进行的过程,全面推动了教学时间、空间、主体交替向纵深发展,更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1,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教学时间与工作时间相互交替使学生在一个学期课堂上学到的系统理论能充分融入到工作实践中,同时通过一学期工作实践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又可在下一学期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融会贯通,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呈螺旋式提升。
2,有利于教学空间的延伸。工学交替将主要教学场所从教室、学校延伸到模拟或仿真实验室、顶岗实习基地等,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3,有利于不断丰富教学主体。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全体教师与全社会的参与下推行,教学主体将从教师、学生拓展到企业、社会、其他职业部门等主体。学生不但可以从中获得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锻炼了与人相处的能力。
4,更容易获得对口单位的认可与配合。由于投资理财专业所需要结合的主要对口单位是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顶岗实习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实习单位的人力成本,更容易得到对口单位的认可与配合。
二、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设计
(一)校内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整合理论课程体系,本着高职教育“必须、够用”的原则,将课程内容模块化,明确课程内容与培养技能的关系,分解出各技能所具备的知识,从而根据技能设置课程模块。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围绕所确定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模块,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开发出有特色的投资理财专业的系列课程。
(二)校内实训设计
为了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应建设校内仿真的实训基地,采取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训交替的方式。校内实训采取利用校园内仿真的实训环境,在一学期或者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课程完成之后,紧接着进行校内实训。
1,学生在校内专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在仿真实验室内开展各类有校外兼职指导老师参加的投资与理财活动,如大学生模拟证券投资大赛、金融知识大讲堂、理财方案设计大赛等,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沟通能力。
2,在仿真的实训环境中开设专门的技能课,如点钞、计算机输入、小键盘数字输入等,聘请校外银行技能冠军为校外指导老师,定期举行各项技能大赛,进一步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
3,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如成立金融投资协会等组织。定期开展邀请老师开办礼仪培训讲座或讲课;在投资理财实训室的公告栏上及时公告信息中心收集的重要信息、投资理财知识以及业务技术中心的分析成果;出版投资理财信息报等活动。
校内实训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及综合能力。
(三)校外实习设计
校外实习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培养目标,充分利用建设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素质教育环境中学习做人做事的本领,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就业的竞争力。
高职院校应努力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选择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公司等对口企业合作办学,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丰富学生的实践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提升投资理财专业职业能力。笔者通过对多家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调研得知,由于工学交替,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比较长,金融机构对工学交替的模式比对轮训式的工学并行模式更感兴趣。
三、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校内仿真实验室不健全。校内仿真实验室的建设是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校内仿真实验室的建设消耗是比较大的,而目前高职院校在理财专业这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少的,校内仿真实验室不健全。真正用在学生实践训练中的费用更是少得可怜,这与实际操作训练的需要有太大的差距,很多实践训练只能流于形式。
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比较困难。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也是困难所在。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工学交替的难点在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能否找到共同的目标、利益及动力,必须使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参与者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体现“多赢”,这是工学结合模式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3,师资力量薄弱。学校正规编制的教师大多从高校毕业直接进高职院校从教,教师本身就是理论有余、实践不足,在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师资队伍数量短缺和结构不合理将极大制约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二)解决方案
(二)投资与理财专业就业岗位职业能力的特点1.复合交叉型理财服务是一个跨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服务,上述职业岗位群要求从业人员必须通过系统、完整的学习,了解、理解并掌握和投资理财相关的全面知识,进而加强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将这些知识适时地用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在实务技能方面,也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分析、思考、计算和研究能力。2.实践积累性从事理财行业,知识和经验都需要不断地积累和完善,这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在职业的初涉期,由于没有固定的客户,从业者需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为客户服务的能力。在职业的成长期,从业者已经拥有了一些固定的客户,自身也掌握了投资理财的各类知识和相关技能,需要为固定客户提供持续服务,并开拓自己的客户群。到了职业的成熟期,从业者已经成为客户的私人理财顾问,已熟练掌握各种技能,但同时还要对新知识和技能保持学习态度。3.专业性与服务性金融理财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与服务性两大特点是赢得客户信赖的重要因素。由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投资理财是一项专业性要求极高的工作,如果从业者能够给客户进行正确的分析、提供正确的投资建议或理财规划和贴心的服务,优质的客户资源就会得到稳固和扩大。4.职业道德素质要求高在金融理财行业,一线营销和服务人员首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守法遵规、正直诚信、客观公正、专业胜任、保守秘密、专业精神、恪尽职守。如果一个理财师能够真正站在客户的利益上,以客户的利益为中心,帮助客户资金实现保值增值,让客户充分信任、放心地把自己的财富交予理财师规划,这时理财师的自身价值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5.强调沟通能力投资与理财专业所定位的就业岗位的实务技能中,与对投资理财知识和理念拥有不同认知度的客户进行沟通的能力可以说是最关键的技能之一。特别是对于处于职业生涯初期的从业者而言,客户拓展是工作的重点,所以在客户拓展和签约过程中运用的沟通技能就成为了关键。这些技能包括:表达能力,聆听的技巧,问问题的技巧,身体语言,观察客户性格特征和行为特征的能力。
(三)岗位能力有效培养的障碍性因素1.课程内容没有建立与岗位任务的联系传统的理财类职业教育课程中许多内容的实用性不高,学科课程特点突出,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近年来,虽有不少学校对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改造,但由于课程开发者的能力所限,大多数只有项目课程之名,而无项目课程之实,换汤不换药。由于没能按照岗位的任务组织课程内容,学生不能明确知识在工作过程中的运用领域,不能掌握知识应用的具体路径,便认识不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学习主动性逐步退化,教师只好被动讲授,往往“越讲越多,越讲越深”,使课程又重新回归到学科课程。2.教学方法以单一的教师讲授为主普通教育的授课方式多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忆和理解为主要教学方法。由于职教教师大多毕业于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缺乏职业经验,授课方式上大多数仍然采取的是自己从前接受教授时老师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而职业教育是一种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在授课内容上应主要是“做”的方法和“做”本身,“做”是学生获得知识和知识应用方法的主要途径。但现实中,由于教师缺乏对实践的具体细节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只能以“陈述性”知识的讲授为主。3.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全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我国职业教育最早采用学科课程体系模式,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的职业院校开始引进和实验国外课程体系模式,探索出平台式、模块式、宽基础活模块集群式、多元整合等多种课程体系模式。21世纪在消化德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思想后,部分学校开始探索项目化课程体系。从改革的实践来看,高职金融类专业课程体系与岗位工作任务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于缺乏企业理财专家的深度参与,项目的职业性、岗位针对性不强,技术含量不高。4.专任教师缺乏职业实践职教专家石伟平指出:“项目课程应当成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因为它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是,项目课程必须突出“任务中心”和“情景中心”,课程的设计需要企业理财专家的全程参与,对课程的实施环境和师资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果课程的设计者———专任教师缺乏职业实践,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二、个人理财课程项目化改革措施
(一)建立校企合作的双向开发机制企业专家比较熟悉岗位的工作任务以及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但对课程开发技术、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并不熟悉。而专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人才的培养规律把握得较好,经过培训也能够掌握基本的课程开发技术。所以,在项目课程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应建立校企合作的双向开发机制,充分发挥企业专家和专任教师各自的优势。具体到个人理财课程的项目化,应当聘请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理财经理为企业专家,由企业专家对理财业务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描述,对工作过程中的实践性知识进行总结,由专任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
(二)增强课程内容与理财职业岗位任务、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按照投资与理财专业“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首先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项目课程体系。彻底打破以往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理财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理财知识和理财技能,增强课程内容与理财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提高项目训练的价值项目课程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只有通过大量精心设计的项目活动,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要达到较好的改革效果,需要精心选择典型的产品或服务(越真实越好)。在项目编排的逻辑顺序、项目问题的设计以及项目教学具体的组织方式等方面都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个人理财课程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以个人理财的案例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具体的学习项目。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即按照客户关系建立—客户信息收集—客户分析—理财规划—执行理财规划—持续服务这样的工作过程为项目设计的逻辑顺序,并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四)注重理财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在课程的设计上,要注重理财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以真实或模拟的案例为基础,设计客户信息收集、客户分析、现金规划、消费规划、教育规划、保险规划、投资规划、退休规划、综合理财规划九个项目,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以“做”为主,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拟(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评价)三个环节完成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对于职业技能掌握和职业道德培养的关键环节,进行合理的设计,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出快速稳定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在家庭财富始终呈现增加的大背景下,人们开始对理财加大了重视,理财观念不断更新。为了配合当前社会的理财需求,我国教育部门决定将对理财与投资方面的教育作为人才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许多院校纷纷设立了投资与理财专业,高职教育也不例外。加强高职院校的投资理财专业的教学建设,对理财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投资与理财专业现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匮乏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投资与理财专业的设立时间都比较晚,专业建设经验相对不足,最重要的是无法形成一支完善的专业素质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师资力量严重匮乏。目前该专业的师资来源主要可分两大类型,一类是具有金融背景的教师,另一类教师则缺乏金融背景,且这类教师占据该专业教师队伍的主流。一般来说,这类教师的职称较高,有较深的教学资历,其主攻专业一般为经济学或管理学等;金融背景的教师内部可进一步细化为两类,一类教师拥有较高职称,长期担任院校的专业理论研究及教学方法研究工作,而在实践方面的指导方面则力不从心,另一类是新上任教师,由于这些教师从学校毕业之后就直接进入高职院校担任教学工作,因此实践经验严重不足。
(二)教材匮乏
为了使教学内容能够与实际需要取得紧密联系,应着眼于助理理财师方面的进修和培养,将理财规划师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作为课程设置的重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繁杂,知识范围也比较大,因此其中涉及的从业资格证书种类很多。通常高职院校设置的投资与理财专业所必修的专业课程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投资类课程,如金融理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证券投资、保险实务、房地产项目投资、企业融资以及投资项目的绩效考核与管理等;第二部分是管理类课程,包括会计基础理论、财务管理、税收管理以及市场营销业务等;第三部分是法律类课程,主要进修经济法;第四类则是业务实训课程。在教材选择上,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投资与理财专业均采用了金融或管理等其他专业的教材。由于这类教材没有体现出本专业的教学要求和特点,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因此在课时设计、知识点的深入方面都无法达到投资与理财专业应有的高度。尽管课程设置中包含了实训部分,且相关理财网站及理财类理论专著较多,但这些资料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社会身份代入的问题,且很少对实际案例进行到位而深层次的分析,因而无法提供实用有效的理财建议。从这一角度来说,目前针对高职院校的综合性理论及实训教材比较匮乏。
二、实践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一)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为了使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教学质量得到切实提高,必须首先从教师的教学能力方面入手。对于投资与理财这一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来说,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体现为良好的实践能力。为使教师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鼓励教师积极进入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使处理问题的经验在实际业务的开展中逐渐丰富;第二,可引导教师从事实训教材的编写工作,这样就能促使他们思考如何有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第三,学校应鼓励教师参与并指导针对学生开展的各类校外技能比赛,既提高了实践能力又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和沟通。另外,学校还可到相关企业中聘请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理财规划师到学校开办讲座,从而实现校内和校外、课堂学习与岗位实践之间的有效对接。对于实践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校外兼职教师起到的作用尤其明显,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积极开展技能比赛活动
由于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在于能够进行策划和提供建议,因此可通过实际模拟演练的方式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主要是开展专业技能的活动和比赛。根据比赛内容的不同,可将比赛分为三类:课程理论比赛、校企合作比赛以及校外比赛。其中,课程理论比赛是随堂进行的,教师在完成一定的教学内容讲授之后,向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或学习目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活跃课堂气氛;校企合作比赛则是由学生社团和企业合作开展的比赛形式,参与对象可为全体在校学生,校企合作比赛对于今后校企合作活动的深入开展和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够极大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校外比赛能够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有效地评估,使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在当今经济发展形势下,急需加强对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的培养,社会对投资理财的需求正日益提升。本文对投资与理财专业现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实践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4.045
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新农村建设逐渐成为我国科学发展的核心。随着广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农民的收入大幅增加,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尤为显著,农民家庭盈余、闲置资金比逐年增长,农民进行生产、投资的领域在不断扩大。本文首先从广西农村实际情况出发,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方式了解广西农户金融素质水平以及目前家庭理财现状,发现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1广西农户理财现状
本次组织的广西新农村农民现代金融知识及财富管理情况调查采取了网络问卷、访问问卷,个人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对象遍及南宁、桂林、柳州、北海、梧州、钦州、百色、防城港等广西的14个地区农民家庭。本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合计910份,有效率928%。为了提高问卷的有效率,利用高校生源遍布广西各地的资源,组织院校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并指导问卷填写。
1.1受调查家庭的基本情况
参与本次调查的家庭大多数是4口之家,占受调查总数的42.9%,4人以上的家庭占40.1%,符合广西农村“大家庭”的特点。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切合实际,在调查问卷发放时我们选择了解家庭财产状况,能够进行理财决策的家庭成员进行调查,年龄在25岁-60岁之间,并将其分为4个年龄层次,25-30岁的占282%,31-40岁147%,41-50岁占比最多,为421%,51岁以上151%。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占495%,高中308%,11%为大专,88%为本科及以上。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以农民为主,占5896%,乡镇干部(含乡镇事业单位)为12%,个体经营户956%,乡镇企业职工留守人员159%,其他职业分别有工人,司机、乡村教师、销售员、业务员、农民工、自由职业者等,占2629%。
1.2家庭收入情况
从收入方面看,家庭平均年收入分布情况如下:2万元以下占433%,2万-3万元占18%,4万-5万元占10%,5万-10万元占215%,10万-15万占35%,20-30万的为11%,30万元以上的为07%。通过分析,家庭收入与受调查人员的文化程度、年龄以及所从事职业在某些程度上有一定的相关性。平均年收入为2万元以下的家庭中: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占574%、其中667%的家庭以务农为主(这部分家庭主要从事小农生产);学历为高中的调查对象减少到239%,大专为147,而本科只有41%。年收入在10万-15万元的家庭中,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的占214%,高中429%,大专143%,本科214%;由于高中毕业的受调查人员大多目前年龄在40-50岁之间,有一定的财富积累和社会经验,在收入较高的家庭中占有相当比例这个不足为奇,而大专与本科文化程度的受调查者大多比较年轻,年龄一般在30岁以下,社会经验与财富积累略少,因此在4万-5万,10万-25万这几个收入层次比重相对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户少;但年收入在30万以上有75%的受访者文化层次在大专以上。
收入较高的家庭中,例如年收入达20万以上的家庭均是从事非农职业的个体经营户、乡镇企业职工或其他职业。其他职业主要包括司机、工人、销售人员、自由职业者等。当然,从事农业的家庭年收入在4万-20万元之间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部分家庭大多从事规模果蔬种植、动物养殖、苗圃种植、参与农村旅游项目经营等,并非只从事传统的小农劳作。而只从事传统小农种植的农民家庭,收入大多都不高。
1.3理财意识
从理财意识来看,686%的受调查者在存钱时想过让自己存款利息变多,314%的人没想过,这部分人主要集中在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受访者,占588%。可见理财意识会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对于“你有过购买什么投资理财产品的经历吗?”这个问题,752%的受访者没买过,只有248%的人买过。但在随后的一个问题“你买过保险吗?”,有837%的人选择买过,主要购买的险种是医疗保险,占741%,其次是养老保险为284%,意外伤害险277%,农业保险143%,只有163%的人选择没买过。很显然,这些受调查者并不认为购买保险也属于理财的一种行为,所了解的金融知识不多。但同时也体现了保险尤其是医疗与养老保险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已经相当高了。农民购买保险的意识在不断增强,842%的受访者认为购买保险对自己有好处,只有92%认为没用,66%的人不太清楚。
针对家庭目前实际经济情况,觉得有理财必要的受访者为456%,有365%觉得不太了解理财知识,不敢盲目理财,只有179%认为没必要。可见有相当大一部分农民是存在理财需求,对于不太了解理财知识,不敢盲目理财的这部分家庭,说明部分农民也是理性的,不盲从、不冒进,并非只是外界所评价的“保守”。只要对理财知识有足够多的了解,相信会有很大一部分家庭,会加入到投资理财的队伍当中。
1.4家庭收入分配情况
从对“现在的家庭收入分配情况现状满意程度”来看,“一般”的家庭为455%,“不满意”为22%,“没有明显感觉”为178%,“满意”的家庭仅为147%。从学历层次来分析,对家庭收入分配现状不满意的受访者,学历大多为初中及以下,占到不满意者受访者比例的561%,而选择“没有感觉”的也大多在该学历层次,占选择该项受访者的581%。选择“满意”的家庭中,大多数为专科及以上学历,占432%。由此可见,文化水平越高,越懂得如何以自己满意的方式合理的分配家庭收入,文化水平越低的家庭,由于不知道如何投资理财,不清楚何种分配方式适合自己,因此对于想要改善家庭收入状况的家庭来说,大多感觉“不满意”。另一部分家庭由于学历层次低理财意识淡薄,对家庭收入如何合理分配,表现出没有计划、不在意等态度,因此选择“没有感觉”也大多在这部分人当中。
1.5投资偏好
“如果您有一定的收入,您首先想到的财产保存形式是?”对于该问题,受访者选择买或建房子的为385%,存银行的为369%,买保险的仅为04%,选择创业的占174%,投资股票债券基金的也仅为57%,选“其他”的为35%,主要槊窦浣璐。对农村居民而言,当收入得到提高后,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农户会优先考虑修建房屋,这导致农户会将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投资于房屋,影响了其他资产的投资,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户投资结构的优化,减缓了农户收入的增加。对于目前已经购买的理财产品,具体情况如表1。
通过对以上数据进一步分析,学历层次在初中及以下的家庭中,偏好选择定期存款、保险、房产,分别占选择该产品家庭中的54.8%、55%以及46.7%。而对于收藏、信托、股票的选择则为0。与此相反的是,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家庭,已购买的理财产品主要是外汇、国债、股票基金、收藏等,占该选项比例分别为87.5%、75%、35.7%、75%。而高中学历的受访者相对于以上两个学历层次的投资特点来说,两者兼而有之。由此可见,学历层次低的家庭,偏好投资无风险或低风险资产,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理财方式多样,但更偏好于收益率高,风险相对高的理财产品。
2农户理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广西大部分农村位处山区,存在着“老、少、边、山、穷”等特点,大多仍然以“小农式”生产为主,通过调查分析,广西农户在投资理财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2.1缺乏投资理财的资金
收入是决定投资理财的重要因素,在大多数家庭中,只有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在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之外仍有盈余,才会有理财的需求。虽然“三农”问题在近年来一直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农村居民的收入也不断增加,但总体收入水平仍然偏低。在调查中,年平均收入5万元以下的家庭占了53.3%,10万以上的家庭才有5.3%,不少农户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收入大多来自传统的养殖、种植以及外出务工等。去除日常生活支出、教育、医疗、人情等开支外,家庭收入剩余不多,这是农村投资理财市场难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2.2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缺乏投资理财意识,抗风险能力弱
在本次调查中,几乎一半的受访者文化程度都在初中及以下,为49.5%,素质相对较低,观念也比较落后,他们大多数不了解投资政策,不懂得计算投资收益、识别以及分析风险。多数农民只懂得以传统的方式将钱存入银行获得利息收入,或者用以民间借贷从中获利。因为理财意识和技能的缺乏,没很多农民没有理财的规划和打算,不少农村地区还出现了赌博风气盛行的情况,试图以不正当的方式积累财富,影响恶劣。此外,在农村推广理财产品的业务人员为了个人业绩,将不合适的产品推荐给农民,做出不实的宣传或不充分揭示产品风险的情况屡见不鲜。由于信息不对称,不懂识别风险,农民往往在不足够了解的情况下购买了理财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就容易产生纠纷,会给银行和农户带来法律风险。
2.3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仍然滞后
广西农村理财环境差,主要表现在:(1)营业网点少,金融理财基础设施落后。目前农村金融市场较常见的一般只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营业网点,除此之外几乎没有长期稳定的专业理财队伍驻扎农村,引导农民投资者设计理财规划。同时,当代金融投资理财市场的发展需要依托各种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例如理财软件、网上银行、电子银行等,但因为多方原因,金融机构投入少,造成农村营业网点的营业条件差。(2)网络、宽带不够普及,导致投资理财信息难以在农村的推广。(3)农村金融服务人才匮乏,素质普遍不高。由于交通不便、经营环境差、工作开展难度大等原因,乡镇的金融人才、机构非常少,尤其是边远山区更是无人问津,比如一些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的人员,几乎都不愿意到农村去销售理财产品,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也大多不情愿到乡镇基层金融机构工作。
2.4针对农户的投资理财产品和投资渠道少
目前广西各农村地区正在开办的投资理财产品,大多是针对城镇居民设计的,并没有考虑到农村地区的特点和农户收入的实际情况,因此大多理财产品无人问津,形同虚设。而且理财产品种类也非常少,例如当前有城市已广泛普及的业务品种:银行卡业务、代客理财业务、电子银行等,在农村地区仍未发展起来,导致农户投资渠道匮乏。农民的收入由于受生产周期和季节的限制,具有不确定性,资金闲置时间短,而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大多要求投资起点高,投资周期长,不符合农民的实际投资需求,即使有闲钱想投资,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3提高农民金融素质,优化农户理财方式的对策
3.1多渠道着手,提高农户金融素质
(1)高校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利用高校资源与相关部门合作,定期下乡开展金融知识教育与宣传。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以及金融机构合作,组织师资到农村开办理财讲座,免费举办培训班,也可组织金融类专业大学利用假期下乡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服务工作,组织农民开展金融投资理财知识竞赛等相关活动。
(2)地方政府与村镇金融机构合作,建立金融知识宣传服务站。
可在各个村镇建立金融知识宣传服务站,邀请村镇金融机构专业人员或乡村干部和村小学教师为金融知识宣传员,举办金融知识讲座、建立便民金融知识宣传橱窗等形式进行金融知识宣传。结合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的农村信用体系、支付体系、保险体系建设等,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知识培训,义务指导农民进行一些简易的理财操作,激发并引导他们的理财需求。也可以通过建立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聚集农民闲散资金,通过合作社专业人员参与指导,组织农民进行投资理财,这不仅能拓宽农民投资理财的渠道,还有利于解决某些理财产品金额起点高的问题。
(3)不断壮大农村金融服务人才队伍。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农村金融工作中来,包括鼓励志愿者结合自身服务优势和业余时间主动开展志愿服务,为普及金融知识提供强大的后备力量。此外,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设农村金融理财的课程,面向农村大力培养和输送有技能、应用型的农村金融理财优秀服务人才。
(4)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宣传手段。充分利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电视、报纸、电台、网络等覆盖全社会的媒体反复向公众进行宣传。例如可与电视台合作,制作金融知识宣传片、在政府网站开设投资理财知识宣传栏等。也可将金融知识普及列入学生教育的内容,在中小学阶段可有针对性地开设形式新颖、内容实用的金融通识教育课程。积极推广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重点宣传金融支持创业致富典型,提高受众群众学习投入金惠工程的主动自愿意识。
3.2加强农户风险意识培训
结合人民银行、银监会及各家商业银行的金融知识宣传开展工作,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宣传、反假币、征信等业务宣传工作,扩大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工作面,提高农户L险意识。此外,政府应委派专业人员下乡,对于那些不了解情况,又有迫切需求的农民群众,组织起来统一进行培训,引导农民合法理财,促进农村金融理财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对于那些违规的理财渠道,如、赌博和违规高息揽储等,政府应从严治理,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当前金融法规制度体系,约束和禁止理财市场的违法行为。
3.3建立一套有效的信用机制,通过金融扶贫提高农户收入
政府与金融机构应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有效的农户信用评定机制,评定农户信用等级。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大力开展,扶贫工作目前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可将扶贫信息与农户信用信息结合对农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制定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信用评级标准,评定信用户,使金融机构通过农户系统“精准扶贫”功能模块,全面掌握贫困农户状况,了解脱贫致富资金需求,为农民脱贫致富打下基础。只有农户收入提高了,农村金融理财市场才有更大的发展的潜力。
3.4农户资产理财建议
3.4.1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
农户在理财时,制定投资计划能躲避风险。投资计划中,应将投资方式、投资比例进行合理组合,结合自身家庭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养老、教育、医疗、投资理财资金等,注重财产保全,分散投资风险。投资方式的选择应视个人情况而定,农户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盲目从众,在不影响个人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进行理性投资。
3.4.2选择合适的投资组合
由于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理财目标也不尽相同,农户在选择投资组合时,应根据自己的个性、所能承担的风险、成本、期望收益率等选择不同的投资组合,比如:(1)冒险型组合。这种投资组合的资金投资比例分配为储蓄、保险约20%,债券、基金约20%,股票、期货、房地产、外汇等投资为50%左右,呈倒金字塔结构。该投资组合适合家庭收入高,没有后顾之忧的家庭。投机成分相对较重,风险高,但收益率也高。(2)稳健型组合。这种组合资金投资分配比大概为:保险、储蓄投资约为40%,债券约20%,股票、基金约20%,其他投资约20%左右。此种组合适用于中等以上收入水平的家庭,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大,希望获得比平均收益更高回报率的投资者。市场经济环境变化万千,每个人的致富方式都不一样,在当前环境下,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走一条符合自己的理财道路,不要盲目从众,更不要盲目投资。广西农户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金融素质、风险意识,掌握基本的投资理财技能,才能在当前农村金融改革环境下走出一条自己的理财致富之路。
一、探索高职《家庭理财》课程教学方法的意义
随着普通家庭拥有的经济资源不断增加,家庭理财广泛兴起,力求运用所拥有的资源使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为迎合社会的需要,《家庭理财》课程已在财经类院校普遍开设,这是一门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为一体的致用之学。家庭理财就是要在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体验和管理金钱的实践、学会规划和管理人生、获得独立自尊等健全人格的教育。正确的财富观念、理财意识和良好的理财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家庭理财》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家庭理财的知识与技巧,还要提升他们综合理财的能力。但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薄弱欠缺。所以新的教学方法的探讨研究成为广大投资理财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当前高职院校《家庭理财》课程的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及其缺点
(一)直接讲授法
直接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讲授法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二)案例教学法
在《家庭理财》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的引用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案例让学生进行理财分析、设计理财方案,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案例教学法想要成功吸引学生在学习热情,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案例,案例的选择应该能贴合时代、生活、现实,这样让学生不会觉得望而生畏,能有亲切感,能将自己代入到案例中,更好的进行的案例的分析与解决,但是适合的案例的选择相对较难,或者对于老师备课要求很高。另外案例教学法中,学生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学生由于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原因,学生的讨论较可能偏离方向或者主题不明确,这样就很难达到老师预设的目标。
(三)模拟情景教学法
模拟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模拟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在《家庭理财》课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能感同身受的进行一些理财的思考、设计,从而能帮他们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教师创设的情景要使学生能有代入感,如果创设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学生就很难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去进行知识的运用。
三、高职《家庭理财》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建议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实质及所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讨论气氛和环境,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在讨论中教师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思想。这一环节虽然很好地体现了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但教师的作用却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既要对课堂统筹规划,积极进行引导组织,又要让学生自己归纳,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不足之处进行讲解、补充。教师自始至终应保持课堂气氛“活而不乱”,能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随机应变等。让学生带着问题激烈的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性。学生发言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到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启发,让学生认识到问题关键所在,处理好每个问题。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性的归纳、点评,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难点、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并指出本次讨论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而且需要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以激励学生下次更好地参与讨论。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以完成一项具体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任务为目的教学任务。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查阅相关资料,必要时深入社会调查相关信息,充分了解市场实际情况,了解不同客户的理财需求,并对已掌握的信息加以分析整理,然后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设计出相应的理财方案。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将书本知识有机地和实际联系起来,提高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对各个子项目评议中,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说出在完成子项目过程中的经验以及不足,然后教师根据各项目的具体的完成情况加以评价,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经验和教训,讨论改进措施。
(三)互动教学法
家庭理财规划流程的第一步就是收集客户信息,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沟通交流的能力。互动教学法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主讲教师先讲授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分别扮演不同类型的客户,让学生担任来自不同金融机构的理财规划师,共同来完成理财规划流程的第一步。在师生互相交谈的过程中,教师考察扮演理财规划师的学生面谈前准备工作准备的是否全面,语言及非语言沟通的技巧把握是否恰当。整个交谈结束后,鼓励其他学生对此过程加以评议和补充,使学生真正掌握作为一名理财规划师应该如何面对客户,如何与不同类型客户沟通以获取所需资料。这个互动过程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处事及应变能力,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多媒体教学法
鉴于这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实用性等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是必须的。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将市场上最新的理财产品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于生活。另外,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有效展示与案例相关的教学内容,课下学生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所学内容加以复习和总结,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参考文献:
[1]张慧一.案例教学法在《家庭理财》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12)
[作者简介] 聂勇,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村金融与财政,广西 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10-0104-0004
一、引 言
广西财经学院是广西唯一一所经管类本科院校,作为传播金融投资知识的前沿阵地,它对普及大学生金融知识和促进地方金融投资建设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未来金融投资的主力军,应学习丰富的投资知识并进行一定的投资实践。在学校开设课程中,如金融学、投资学等,大学生普遍学习到了一定的投资知识。实践能检验学习的效果,因此,研究广西财经学院大学生对金融投资的认识,思考制约他们参与金融投资的因素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基本信息的调查
依据学校学科专业设置的特点,本次调查采用非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调研小组选择了学校7个二级学院、11个专业,涵盖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在本次调查的对象中,以不同专业划分,会计学占20.78%,金融学占18.18%,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占22.08%,其他专业(包括法学、公关、劳动保障、国际会计、物流等8个专业)占37.66%;以不同年级划分,大一占比14.28%,大二占19.48%,大三占55.84%,大四占10.39%;以不同性别划分,男生占36.36%,女生占63.63%。
(一)大学生每月闲置资金的范围
学生闲置资金的多少是其进行金融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数据显示,大学生的每月闲置资金范围呈金字塔状,近五成的学生的闲置资金在100元以下。每月拥有闲置资金在100~300元的学生占被调查者的32%。少数学生的闲置资金在300~500元。仅有7%学生的闲置资金在500元以上。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开支依靠家庭,这就决定了学生的资金来源有限,用途单一,学生将资金用于金融投资的可能性甚小。
(二)大学生认识投资理财产品的途径
认识理财产品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金融投资的信心和决策的正确性。在对广西财经学院学生“以何种方式了解理财产品”的调查中,44%的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和书刊报纸了解投资理财产品;分别有27%和16%的学生是通过专业课和亲朋好友来了解投资理财产品;少数学生是从推销人员处或其他途径了解投资理财产品。调查显示,对金融投资工具的认识不专业、不系统,仍然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大学生对金融产品的投资意向
在大学生有足够资金进行投资的假设条件下,调查发现近一半的大学生将储蓄作为投资;32%的同学选择认知度较高的股票;21%的学生则选择基金、债券等投资工具;而其他创新投资工具和理财产品,仅有4%的学生选择。这也体现大学生对金融产品的了解不足,投资意向不强。
(四)大学生金融投资的经历
调查发现,高达64%的学生没有金融投资经历,已有投资经验的大学生中,仅有3%的学生有“大于三年”的投资经历,十分有限的金融投资经历在大学生中非常普遍。
(五)分类比较不同学生群体对金融投资认识的现状
在被调查者中,男生占36%,女生占比64%,其中男女生有金融投资经历相当,男生为35.71%,女生为32.65%。显而易见,广西财经学院大学生中无论男女学生参与金融投资的程度仍较低。调查发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金融投资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不同专业的学生对金融投资的了解情况
依据学校对专业设置的特点,调查小组抽取11个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包括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以及其他专业等。
(1)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财经信息的关注程度差异
调查问卷中“您对财经新闻的关注频率是?”这一问题的四个选项:“从不关注”、“偶尔关注”、“经常关注”、“随时关注”,调查发现无论来自哪个专业,一半以上的学生对财经信息关注仅为“偶尔关注”。表示“随时关注”的,会计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学生有10%左右,反映了专业学习对大学生关注财经新闻的影响不大。
(2)不同专业学生对股票基金等证券产品的接触状况
对证券产品的接触此项调查显示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专业的学生以及其他专业的学生 “没有接触过”金融投资的比例依次增高,分别为:21%、59%、69%、87%。对于较多接触证券产品的金融专业的学生,有57%的学生表示是通过模拟炒股比赛接触证券产品,说明专业学习对学生接触金融投资的影响较大。
(3)不同专业的学生在金融投资中的操作方式差异
不同专业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有所差异,所以他们在金融投资中的操作方式也各有差异。金融专业的学生较能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其中36%的学生能进行技术分析,43%的学生能进行基本面分析,21%的学生选择听从别人建议进行投资。
2.不同年级的学生对金融投资的认识状况
(1)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投资风险的损失接受程度
调查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投资风险表现不同,随着年级的递增对于接受风险程度也逐渐降低。大一学生能接受较高的风险损失,能接受损失程度在10%以上的学生高达81.9%,大一大二的学生接受损失程度在30%以上有相当的比例。相比之下,大三大四的学生风险偏好较低,接受损失程度小于10%的学生分别有53.5%、50%。
(2)不同年级的学生在金融投资中的获利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大学一年级的被调查者中,赢利0~10%的人数占比55%,无赢利人数有45%。而在其他各年级的被调查者中,没有赢利经历的人数均远远超过实现赢利的人数,其中大二年级无赢利情况最为明显,高达85%,大三和大四年级分别为67%和63%,几乎没有同学赢利超过20%。
三、大学生金融投资的现状分析
从上述调查结果发现,广西财经学院大学生金融投资表现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投资观念不强,投资意识比较薄弱;二是投资兴趣不大,对经济信息不够敏感;三是投资信心不足,风险承受能力低;四是投资方法认识有限,对金融产品了解较少;五是投资活动较少,参与度不高。其主要原因是:
(一)主观方面
1.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少
一方面,在校大学生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家庭,用于日常消费。调查显示,每月闲置资金在100元以下占被调查者45.45%,在100~300元比例为32.47%,在500元以上的比例仅有6.49%。另一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无规划的支出问题,无计划地消费导致资金节余少,从而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少。
2.缺乏相关知识
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涉及不广,多是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调查结果显示,表示“随时关注财经信息”的学生仅有5.19%,除了金融专业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证券产品的学生高达70%,单一的课堂学习和仅有的专业知识不足以激发金融投资兴趣。
3.投资兴趣较低
金融投资活动、比赛等举办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接触金融投资的机会,降低了学生对投资的热情。在缺乏兴趣下,很难让学生主动了解投资,比如主动借阅相关书籍或上网查看财经信息等。长此下去,学生便失去投资兴趣,自然很少进行投资理财。
4.投资观念保守
一方面学生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另一方面学生投资理念不强。调查得出,选择“稳健型”的学生有72.73%。众所周知,金融投资有一定的风险,在保守的观念下,无风险的储蓄方式成了学生们的首选,如问卷中 “当您有足够的闲置资金时如何处理?”,有37.66%的学生选择储蓄。
(二)客观方面
1. 经济环境令学生投资有所顾虑
大学生风险损失承受能力较低,目前的经济形势令大学生普遍不敢轻易进行投资。在调查的对象中,仅有18.18%的学生认为目前投资市场活跃,可获得较大收益,没有购买过任何理财产品的学生却占到58.44%。没有足够的投入产出信心,许多大学生对投资市场望而却步。
2. 投资知识系统性普及和宣传较少
掌握财经信息的收集、做出投资决策是一个系统性学习过程。在调查大学生了解投资理财产品的途径中,34.44%的学生表示是从网络和书刊杂志上获取,27.27%的学生则是从专业课上获取,其余则是从亲朋好友、推销人员获取。多数学生在网络上或者口耳相传中获得金融投资信息,无法系统性地分析理财产品。
3. 投资氛围较差
从学生群体环境来看,缺乏“羊群效应”。周围的同学没有相关的投资活动,无法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金融投资。从校园环境来看,缺少金融投资实践平台。除了举办炒股模拟大赛,学校没有相关的活动来宣传推广投资知识。
四、提高大学生金融投资认识的对策建议
如今,财商已成为继智商、情商之后影响大学生成才的另一重要因素。智商是活动成功的前提条件,情商是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而财商是活动的结果和制约因素。调查发现,大学生在金融投资方面仍然欠缺一些热情和相关的知识素养,这也是财商匮乏的体现。为提高大学生的财商水平,培养正确的理财行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巧妙积累资金,养成良好理财习惯
1.开源节流
节流是理财的第一步,大学生理应做到有计划地消费,累积财富。有规划的支出预期效益:在既定预算下消费,进行实际与预算间的差异性分析,逐步改善以达到目标。开源重于节流,大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兼职,不但得到锻炼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参与科研课题,从中学习更多理论知识,甚至得到科研经费支持或奖励;自主创业等,都可以为自己累积财富,实现投资。
2.适当投资,正确理财
大学生面临着升学或就业,适合的投资方式为活存定存、基金定投。由于大学生的资金均是家里定时定量提供,每月消费量比较固定,可以选择合适的基金定投。此外,一些大学生的银行卡都是有一定透支额度的信用卡,虽然透支额度不大,但也能暂时缓解额外的开销压力。这对大学生所投资的钱还未收回而又急用钱时有很大作用。
(二)关注社会财经信息,增强金融投资敏感度
1.关注社会财经信息,增强金融投资敏感度
大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等方式来接收实时的经济信息,或借鉴吸收经济专业人士的观点,能正确认识整体经济形势,增强投资理念,并正确把握投资方向,如此日积月累,有助于大学生培养敏感的财经嗅觉,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
2.学习相关知识,掌握投资理财的技术
大学生主动借阅投资理财的相关书籍,阅读并掌握教学上的专业知识,具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自然形成敏感的财经嗅觉,实践中亦能运用自如,并激发潜在的投资理财兴趣,提高财商水平。
(三)营造良好的金融投资氛围
1.进一步宣传投资知识,营造有效理财氛围
一是通过父母的教育,父母的理财观念和行为深深影响着孩子,如父母的财商影响、经济支撑、沟通交流等;二是通过老师的传授和同学的交流,一般来说,老师投资知识技能的传播是学生接触较为专业的技术指导,老师的教学、投资经验会潜移默化学生的理财观念和行为。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将极大地促进知识传播,形成浓厚的理财氛围;三是通过社会上的宣传,学校请社会上理财专家为学生做讲座、组织学生参观投资理财公司等,让学生体验投资工作环境。
2.搭建投资平台,增强投资兴趣
一方面学校举办投资理财比赛、活动月等,如定期举办模拟炒股比赛,并设置奖项,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参加比赛,学生不仅收获软件应用方法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心理素质,甚至还能获得奖金、奖品,增强其投资兴趣。
3.提供投资咨询服务,有效控制风险
提供投资咨询服务,有效控制上接第107页)投资风险,为学生投资“保驾护航”,如创办投资理财咨询协会,由专业任课老师担任投资咨询委员会会长,具有投资经历和较好的投资技术水平的同学担任委员会成员,专门处理投资者的咨询问题。学生不仅获得免费的投资服务,增强学生对投资风险的认识和控制、降低投资风险,而且能提高服务者投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俊棋.大学生理财观念调查与培养探讨[J].中国证劵期货,2010,(6).
[2]高凤娟.大学生理财观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12).
关键词: 校企双主体;实践课程体系;实施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dual body;practice course system;imple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9-0263-02
0 引言
我国高职院校是改革开放时代的产物,虽然历史短,但经十余年的艰苦努力,不仅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有关行业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而且也“结识”了大量的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关系,进行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合作。围绕高职院校既要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实践能力,还要切合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同时与企业能够长期有效深度的合作,这些都需要在“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下核心技能课程的授课模式上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近年来,各省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在推进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随着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到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要求的不断提升,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财会与金融学院在校企合作的深度上下功夫,不断突破和创新“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依据当前教育发展规律、社会发展需要以及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的办学理念,对财金类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的进行改革和创新,构建了“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下的“三位、双向”实践课程体系。下面以财会与金融学院投资理财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实施为例来进行说明。
1 “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下“三位、双向”实践课程体系内容
“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下的“三位、双向”实践课程体系,具体包括两个层次的涵义:“三位”即高校、企业、校内教学企业三个主体共同开展教学,“双向”指以企业与教学企业的信息双向互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双向互动,以校企共建的“校企双主体”“教学企业”为平台和载体,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融合职业岗位认知、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真实工作项目为一体,通过校企双方合作完成真实工作项目的设计、指导和实施,指导学生完成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的学习(图1)。
以广东科学技术学院财会与金融学院投资理财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计思路为例,以校企共建的“校企双主体”的教学企业-金融中心为载体,高校、企业与金融中心共同教学为主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在学校的课堂由学校专任教师为主导完成,常用的方式为讲授和课堂专业实训为主;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由企业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在教学企业-金融中心完成。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校园的金融市场需求,由教学企业和企业共同进行真实工作任务的设计,并组织实施学生完成。学生在教学企业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过程中,不间断将实习信息及时反馈到学校和企业的指导老师,学校专业老师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来修正和充实课堂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增强专业实践能力;企业指导老师可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市场应对策略,并修正和设计真实工作任务,学生也可及时了解行业企业最新信息,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实现了零距离就业。
2 “三位、双向”实践课程体系的实施
2.1 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衔接
基于工作过程财金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是由专业基础能力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和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组成,其中四门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银行业务综合实训、保险业务综合实训、证券业务综合实训、金融产品营销与客户服务)通过“三位、双向”实践课程体系的组织实施在教学企业-金融中心完成(图2)。
2.2 校内建设具有真实工作项目的“教学企业”
教学企业的建设是“三位、双向”实践课程体系的实施的载体和平台,金融教学企业是学校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建设的教学企业,集教学、实训与真实金融工作项目运作为一体,在真实的金融工作环境中,为学生提供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企业职业岗位认知、课程实训,并在校企双方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金融真实项目的操作,业务的开展以学期为单位循环进行。
在教学企业项目建设时有两点非常关键,一是合作企业的选择,二是真实工作项目的设计。合作企业的选择力求引进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就业目标一致的品牌企业,这些企业在行业中起引领作用,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良好的企业文化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对拓展学生就业途径有较大帮助;真实工作任务设计时,一方面要满足学校人才方案的培养要求,完成专业综合实践性课程的学习内容,同时还要切合校园市场环境,与企业注重的效益利益一致,才能达到双赢。
2.3 “三位、双向”实践课程体系的实施
投资理财专业在教学企业金融中心开设的综合实践课程主要有四门,具体时间安排如表1所示。
校企双方指导老师根据专业综合实践性课程的学习内容,同时切合校园市场环境设计出真实的工作任务包括:银行卡/信用卡业务咨询与办理;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开立证券账户业务;证券交易常见业务问题咨询服务;为在校学生提供现金综合理财计划;为在校教师提供“小蚂蚁”理财计划;“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的咨询与办理;“汽车保险”业务的咨询与办理等。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投资理财专业的学生从第四学期开始以小组的形式根据营销计划开展银行、证券、保险等各项业务营销推广(包括自行独立开展营销和协助企业进行营销拓展),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专业咨询、业务宣传、市场需求调查、校园市场拓展、具体业务办理、客户服务、业务回访与跟进、收集客户需求信息、协助开展各类专业讲座、业务培训、客户售后服务等。学生受益面为投资理财专业全体学生,并辐射财金专业群会计电算化及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2.4 “三位、双向”实践课程体系的考核评价
教学企业-金融中心在组织架构设置时,设置了教学管理组,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教学过程与质量管理和教学文件管理。根据实训内容及特点,设计《实训指导手册》,学生在教学企业工作期间,按时间要求提交实训工作记录与实训报告,对参与的专业实践工作进行总结和自我评估(表2)。
3 “三位、双向”实践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
通过教学企业-金融中心的正常运行“三位、双向”实践课程体系已在本校财金学院投资理财专业及财金相关专业1000多名学生中实施,学生通过在教学企业的实践锻炼,学生的就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资理财专业2013年的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为97.86%,专业对口率达90%以上。学生在参加2013年全国大学生银行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和个人单项一等奖的好成绩。学生通过在金融中心的实训活动,其对金融业务的实际运作流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能够将所学的金融方面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对金融产品的营销意识,为将来学生进入社会和企业提供宝贵的实战训练经验,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惠坚.对高职教育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
[2]王学卿,殷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3]张义先,李一平.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5).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学生整体的消费情况良好,个别存在盲目消费、过度消费的现象。对于理财方面,大学生对理财的认识不够透彻,实践性也较差。此次调查中我们分析总结出的问题如下
一、从当代大学生消费理财行为中发现的问题
(一)大学生在消费方面的问题反映
1.盲目跟风、奢侈消费现象个别存在。不同学生的消费观念不同,所导致的消费行为也不同。一些家境较为优越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奢侈消费的现象,一些消费观念易受他人影响的同学也加入其中,追求攀比,形成盲目跟风的狂潮另外,
2.大学生群体中消费结构逐渐改变。相比以往的调查结果,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侧重于社交方面的变化更为突出。很多大学生在网络社交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明显多于其他事务,在现实生活中类似于社交活动的场合增多,大学生在此类活动中花费也较以往有很大增加。
3.大学生群体消费的不同层次反映了消费的不平衡性。通过对调查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存在着很大差异。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农村和城镇群体中。这一现象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城乡收入及消费水平不平衡这一社会问题。
(二)大学生在理财方面的问题反映
就整体而言,大学生对于理财的认识仅限于规划个人的消费计划,而并没有其他更为深入的理解,真正理财的实践性也很低。
1.大学生的理财观念还未真正树立起来。很多同学认为理财就是规划生活费,或者利用一部分财物去进行炒股赚钱等。绝大部分学生对于理财的认识极为狭隘,甚至是毫不了解。他们对于合理创造财富和运用财富的观念非常淡薄,也不了解相关的理财产品。
2.理财的实践效果很差。有一些对理财感兴趣的同学已经将理财付诸实践了,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虽说是理财,但抢先试水的同学也存在着资金结构安排不合理的情况。有些同学把钱投资于风险很高的股票,由于不能很好地运作,往往带来很大损失。可见,大学生在理财方面还有着较强的主观性和极端性。
针对大学生的理财问题我们认为,大学生应加强理财知识的学习,合理制定投资计划,了解更多适合的理财产品。但由于大学生周围环境以及资金方面局限较多,投资理财产品的收效又微乎其微。因此大学生可以通过理财投资,更加合理规划个人可支配收入,掌握理财技巧,而不应盲目追求过高的收益。
二、大学生消费理财中的优点展示
在消费方面,消费的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变,最突出的体现为在文娱方面支出增加比重较大,通过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大学生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其次,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类似于美团、糯米这类团购软件开始盛行,其主要功能即在于能优惠省钱,还有类似人人分期这类预支消费软件,大学生也开始普遍应用这类消费软件,这类软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遍应用也体现了大学生勤俭节约意识的存在以及消费观念的创新性。
在大学生理财方面,财经院校学生群体表现较为突出。一些财经院校或专业的大学生,在在校期间已经开始有兴趣地接触一些理财产品,有些已经着手实践,更有一些已经从虚拟演练转为实践,并已在实际操作中取得物质收获,可见大学生的理财意识正逐步加强,并且也在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理财能力,这是大学生理财观念创新性的一个突出表现。
三、国外大学生消费和理财的研究借鉴
当今世界经济理念相互交流渗透,国外一些学者对于大学生消费理财的研究也成为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一个方面。由于各个国家的教育、文化和经济水平等方方面面的差异,各国大学生们的消费理财观念也不同,我们可以参照我国的现实情况,从国外相关调查分析中借鉴一些优秀理念和经验。
(一)学习合理消费,树立科学合理的理财观念
对当前大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是很有必要的。但在投资理财时须谨记一个前提:不影响自己的学业,不过度沉迷于理财投资。国外大学生认为,正确的消费和理财观念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理财行为。在国外大学的教育中,也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去,利用自己的劳动赚取财富,并且用自己的想法经营谋略将如何支配自己所有的财产。
(二)节流控制资金支出,以节约消费为主导
欧美一些学生习惯提前消费,但在通货膨胀背景下的今天,他们的消费理念也发生着变化,理性消费已经渗透进他们消费生活的方方面面。日本向来提倡节约消费,日本大学生消费所考虑的首要因素既是节约,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支出,用这样的方式,对自己所掌握的资金进行理性合理消费,一方面保证生活质量水平不会下降,另一方面节约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三)开辟自立消费,自主理财通道
西方发达国家从小就在培养孩子在经济上的自主性以及独立性,一些高校为培养大学生自主理财,特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获取经济能力的机会,如联系企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增强其实践能力,也为其消费理财树立了良好的基础。
(四)提前涉猎理财,投资选择慎重
西方国家繁荣的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为大学生理财的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投资方面,美国大学生主要选择共同基金,通过利用有经验的基金管理机构来为自己理财,合理分配资金在存款、基金和债券等理财产品的比例。
(五)坚持独立理财,理性看待得失
较之中国大学生,国外大学生提前进入股市和债券市场,接触学习投资理财知识的现象更为常见,这主要是由国内外经济观念不同所造成的。但大多数学生不会因沉迷股市而废寝忘食,而是通过购买基金等较为稳妥的方式来学习理财。西方十分看重独立能力的锻炼,大学生在成年之后,绝大多数不会再向父母要钱,他们会利用假期打零工,赚到钱后合理分配,利用闲钱进行投资。在美国,大学生最普遍的理财方式是购买共同基金。共同基金的市场近些年来发展形势看涨,而且不同于购买股票具有较高的风险,基金更为稳健,持有期一般为三到四年,较短的持有年限大大降低了投资的风险。因此,共同基金成为了国外大学生理财初学者所青睐的理财产品。
五、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消费和理财的建议
(一)大学生应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有目的有计划分步骤消费,严格按照自己所定计划实行
例如,可以把计划期内的消费对象进行分类计划,如预计在生活必须品上的消费比重,分配学习、人际交往、生活娱乐方面的消费等。可以把计划期内的消费对象一一列出,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合理安排用度,在消费时做到心中有帐,避免盲目无目的的消费。制定完详尽的消费计划后还要严格执行自己的计划,不一定要一步到位,可以逐步改正自己之前不合理的消费习惯。
(二)学校可根据本校学生自身特点,开设相关课程,进行教育引导
大学生要提高自身消费素养,可以通过选修一些有关消费理财的课程来增加自己的消费理财知识。一方面学校可以开设相关投资理财的公共基础课程随全校在读生选择学习,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学生自己要做到积极理财,主动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量和学识广度,如读一些有关书籍从中吸取经验,通过自身的学习努力改变自己的理财消费行为,改善消费理财状况。
(三)要加强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氛围,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消费习惯,培养健康的消费理财心理
一个家庭的消费观念对单个家庭成员的消费观念影响巨大,家庭教育对个人消费理财观念得树立至关重要。首先,父母要做出良好表率,不盲目消费,奢侈浪费。再者,父母要对孩子的消费理财观念进行健康引导,使孩子潜移默化的接受家庭良好的消费理财观念。
(四)改变大学生对理财的传统认识,引导大学生进行创新性的理财活动
传统理财观念认为以俭生财,理财是高收入群体才能实现的“特权”,把钱放在银行就算是理财。这些传统的思想观念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节俭不仅不能生财,还会影响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其实,投资报酬率和投资时间才是影响未来财富的关键因素,而并非私人手中所持有的资金多少。把钱放在银行看似最为安全稳妥,但就长期来说,利息收入根本赶不上货币贬值的速度,因此放入银行也不是最好的办法。所以大学生应该寻求新的理财道路,改变传统的理财思维,可以通过建立理财的“专项资金”的方式,从小数目的资金开始锻炼理财,避免投资的盲目性,逐步起积累理财的经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理财之路。
(六)大学生可以根据商业银行或证还司推出的有关大学生理财的相关产品,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并进行最优组合
近些年来,一些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采取创新的资金组合方式,退出来一系列新型理财产品,比如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和年龄段的不同,制定相对最优的投资组合,推出有关大学生的理财产品。在此契机下,在校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状况合理选择,综合采用机构提供的最优投资组合比例,高效理智地选择投资项目,瞄准最优的投资组合产品。学会理智地选择理财产品也会为未来大学生的合理理财奠定基础,积累社会生活经验,开拓自己的就业面。
(七)大学生可以积极利用相关技术部门研发的消费软件,丰富自己的理财途径
目前社会上很多技术部门针对大学生推出了类似于美团、糯米和人人分期之类的支付软件,这些软件具有资金投入量少,更易于方便快捷获取理财资讯,投资收益比较稳健等特点,适合刚步入社会,投资资金较薄弱,没有足够时间关注消费资讯的大学生。这些软件丰富了大学生的消费途径,也正逐渐成为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手段。大学生可以以基础的理财方式为主,小额适度投资为辅。通过合理规划自己的理财消费,尝试进行投资实践,逐步在投资实践中获取益处。
[参 考 文 献]
[1]满海红,王文荣.基于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下的投资理财观培育研究[J].时代金融,2014(3)
[2]陈丽新.浅谈大学生理财观念的培养[J].经济师,2011(2)
[3]孙俊昌.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有效引导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6)
“理财”一词,最早见诸21世纪9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开展较为成熟,对余额宝的认识也比较深刻。余额宝作为一种理财产品,对于大学生这类群体具有一定的理财投资价值,可为步入社会后的理财投资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余额宝作为一种风险与收益并存的理财产品,大学生将闲散资金投入余额宝表示其具有一定的理财意识,因此余额宝对于大学生不仅仅是收益、是投入资金的增值,更是一种理财意识的培养以及对理财行为的影响。本文研究的目标在于透过余额宝这一当下时兴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对大学生的理财意识及行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提出大学生余额宝理财的合理化建议。
一、余额宝理财的发展现状
(一)余额宝理财的快速发展和未来前景
2013年被很多人称为互联网金融爆发元年。互联网和金融界的成功“牵手”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全新的理财平台,也转变了许多人理财和消费的方式,其中余额宝的推出无疑成为最闪亮的一颗新星。2013年6月17日,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宣布推出余额增值服务――余额宝。用户只需在支付宝网站将一定资金转入余额宝账户,即相当于购买了天弘基金的“增利宝”货币基金。这标志着支付宝在拥有第三方支付功能的同时还有了投资理财功能。余额宝公布的七日年化收益率相当于银行活期存款的十倍,如此高的收益率吸引了众多用户。6月18日,余额宝用户就突破了百万大关,推出18天内用户突破250万,这一数字超越了2012年国内排行前十位货币基金客户数量的总和。很多人认为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威胁到了传统货币基金和银行业。
到2015年4月,数据显示,余额宝“全球第二”规模逆市增千亿。天弘基金第一季报数据显示,余额宝对接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一季度规模再增1327.88亿元,达7117.24亿元,这也是余额宝规模首次突破7000亿元。
余额宝的发展给银行、基金、券商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由于余额宝的出现,货币基金实际上已经具有活期存款的功能,可以有条件与银行在这个品种上形成竞争。
互联网的特点则是边际成本递减,用户越多,成本越低,甚至趋近零。这让余额宝能按一块钱的最低门槛服务那些小客户。不仅如此,海量客户、频繁交易、小客单价组成在一起,通过大数据技术,还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趋势。周晓明说,通过大数据技术,余额宝的基金经理可以准确预测第二天的流动性需求,偏离度不超过5%。在此基础上,基金经理可以更精准地投资,也为用户提供更稳定的收益。因此,余额宝在未来会吸引更多的客户,特别是中小投资者。
(二)余额宝理财的优势与不足
1.余额宝的优势。(1)流动性强,使用灵活。余额宝随时支持消费、支付宝转账,这一大特点的优势表现在余额宝中的资金一方面可以保持增值,另一方面又可以随时支取。(2)最低购买金没有限定。余额宝的购买最低限额为1元,如此低的起购资金实现了人人都可以投资的亲民理财,给手头拥有较少现金的人群提供了投资机会。(3)操作流程简单。余额宝的注册和投资流程类似于支付宝充值和网购,简便快捷、易于操作,5~10秒之内便可以完成申购。与传统的理财产品相比,剔除了手续繁琐的弊端。此外,用户能随时登陆客户端进行收益额的查询,方便理财。(4)收益较高。收益较高是余额宝吸引投资者的一个关键,与同期的银行活期储蓄相比,余额宝的收益水平远高出一大截,甚至高出一般的银行理财产品,这与其投资于基金是密不可分的。
2.余额宝的劣势。(1)收益不稳定。由于余额宝将资金用于投资基金,这必然导致余额宝的收益率不稳定,对于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来说,可能更加青睐定期投资带来预期收益。(2)存在安全性问题。虽然余额宝推出了全额理赔的客户保障,但是网络的风险依然存在,对于中老年人,或是投资金额较大的人群来说,会放弃有资金被盗风险的理财方式。(3)投资发生纠纷风险:余额宝没有告知用户货币基金的投资风险,一旦发生风险,将导致投资亏损,可能引起一系列的法律纠纷。
二、余额宝对大学生理财意识与行为的影响分析
2014年2月27日,天弘基金宣布,余额宝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8100万。在这庞大的数字背后,有近48.1%的用户是本科生、30.3%是大专生、5.3%是研究生、0.5%是博士生。也就是说,大学生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84.2%。可见,余额宝对大学生的理财以及消费带来的巨大影响。
(一)余额宝改变了大学生的理财习惯
如表1调查数据显示,余额宝的出现以及推广对于学生阶层的个人理财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30.33%的受调查者认为余额宝促使自己的理财意识增强,更关注各种理财产品,即受调查者的理财意识有了更深层的提高,也有了一定的理财动机;而28%的受调查者认为余额宝帮助其养成了储蓄的习惯,减少了每月的花费。这两个回答体现出大学生改变了单一的现金存储方式,养成了储蓄习惯,增强了理财意识,改变了理财习惯。
(二)余额宝推动了大学生对货币基金等金融知识的认识程度
在调查对余额宝的看法这一问题时,多数受调查者认为余额宝是值得鼓励的,它能推动利率的市场化;但也有认为余额宝冲击了原有的银行体系,会影响宏观经济的发展。但是,无论受调查者是否使用余额宝,都对余额宝有一定的了解。在考虑是否投入资金到余额宝时,他们都会考虑余额宝的收益情况,风险情况以及与其他互联网金融相比之下余额宝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余额宝的出现推动了大学生对货币基金等金融知识的认识程度。大学生在投资时,会对比各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收益、货币贬值的风险、应对未知风险的能力等。因此,余额宝的出现对大学生来说,不仅是一次认识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机会,同时也是了解货币基金等金融知识的一个契机。
(三)余额宝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习惯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第三方支付平台越来越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而微信、支付宝、余额宝等的支付转账功能也越来越完善。在传统经济时代,大学生的生活费是有多少花多少,但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多数大学生将闲散资金放入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中,虽然收益不是很高,但体现了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开始改变。同时,目前多数大学生开始形成记账的习惯,清楚日常生活中的收入与开支,使自己的消费更加透明化。因此可以说余额宝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习惯。
三、对大学生余额宝理财的建议
(一)加强理财专业知识的学习
高校是一个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各种能力的场所。作为一个大学生,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而理财能力则是大学生所必须着力培养和提高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多选修一些理财相关的课程,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了解余额宝背后天弘基金的背景、运营模式以及盈利模式。同时高校的图书馆资源也是一个应当充分利用的资源。大学生可以通过在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自学理财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
(二)强化实训技能的锻炼
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理财协会、经济管理协会、青年工商联等财经类社团,积极地在大学校园里开展投资理财的实践。通过这些理财协会所组织的各种活动,能使大学生与社会上各类金融机构进行联系沟通,获取最新的最实用的理财知识与技能,进行理财实践。余额宝是众多理财产品中的一种,风险较小而且即用即取,在校大学生可以利用这一工具来感受下理财的魅力。
(三)利用组合投资防范理财风险
组合投资是较为理性的投资方式,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将手中的余钱通过多种理财方式来进行理财从而能够较好的防范理财风险。股票、债券、基金等都是投资理财的方式,但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情况、各种理财方式的风险以及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四)处理好生活与理财的关系
大学生作为一个消费者,收入有限,处理好自己的生活和理财的关系则至关重要。每个月大学生应当合理分配自己的各项生活费用,在保证自己基本生活需求的情况下,将余下的钱财作为理财的基础,并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理财活动。其次,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开源节流也是一种理财。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消费要理性,避免盲目消费、从众消费,要坚持合理科学的消费方式正确地处理好生活与理财的关系。
总之,余额宝是一种风险与收益并存的理财产品,大学生将闲散资金投入余额宝是具有一定的理财意识的。因此,余额宝对于大学生不仅仅是收益、是投入资金的增值,更是一种理财意识的培养以及对理财行为的影响。
(作者单位为嘉兴学院商学院)
[作者简介:宋银兰,嘉兴学院商学院财务142班本科生。梅婕,嘉兴学院商学院营销141班本科生。顾锡梁,嘉兴学院商学院财务142班本科生。柴艳芳,嘉兴学院商学院财务131班本科生。金锡涛,嘉兴学院商学院财务131班本科生。李郁明,嘉兴学院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嘉兴学院商学院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余额宝对大学生理财意识与行为的影响研究”的部分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 蒋诚.高校学生消费和理财探析[J].科教导刊,2014(4).
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也很少在人格上尊重学生。以生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学要突出对学生人性化的关怀,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给予学生平等的地位,关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教师要做到毫无偏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教师要通过“察言观色”,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感受,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需求。只有在细节上关注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师生互动。
笔者的教学经历证明,教师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彼此交换自己的意见,学生还是乐于配合的,这种配合更有利于彰显政治课堂的魅力。
二、激趣导入,巧抓政治课堂的引爆点
自主学习是打造魅力政治课堂的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可以有效地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因此,所谓激趣导入,就是要抓住政治课堂的引爆点,也就是抓住学生的心。
例如,中日人质事件引起了两国人民的关注,两国的矛盾不断升级。笔者在讲到《国家利益》时,将这一热点事件引入课堂,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强烈关注,再播放一段关于争端的视频,激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然后通过这种激趣导入,我提出一个问题:造成中日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自主预习,自由讨论,很快在课本中找出原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通过这种激趣导入,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使每一个学生都认真地思考问题,运用教材中的原理来分析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结合实践,促使课堂教学生活化
因为政治教学内容是来源于生活的,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回归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把社会生活贯穿于高中政治课堂,变枯燥晦涩的政治理论的传授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与自己是息息相关的,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从而主动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金融产品营销实习是投资理财专业、金融保险专业的一项重要的实训环节。该实习是在学生学完《证券基础》、《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基础》、《金融产品营销》、《社交礼仪》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展的。通过实习加深学生对金融行业(证券、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业务流程、岗位职责等方面的认知和了解,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技能和综合营销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学生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金融产品营销实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笔者根据投资理财专业的教学经验和多次指导实习的实践进行了一个初步总结,发现实习过程中经常出现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
主要是学生对金融产品营销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表现为少数学生对工作缺少热情、激情和动力,得过且过,存在“混日子”的消极思想;缺乏必要的毅力和耐心。有的学生在实习开始时积极性很高,但是当面对繁琐重复的日常工作时,往往缺乏毅力和耐力,出现焦躁不安、萎靡不振的现象;在保险公司实习的学生在展业遭拒时,由于工作经验不足,缺乏技巧,会在心理上造成恐惧、紧张、不安等影响;极少数学生由于纪律观念不强,自由散漫,在指导教师监管不严时,会擅自离岗。
(二)指导教师方面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没有做好实习生的监督管理工作。为了确保校外实习的质量,学校要求指导教师必须与实习单位负责人合作,齐抓共管,严格考勤制度,及时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没有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指导教师要做好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工作,把双方的要求和想法及时进行传递和交流,提高双方对实习的认识,合理安排实习进度,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习任务。
(三)企业方面的问题
企业有自己特有的活动规律,受经济规律的影响比较明显。对于金融企业而言,企业经营往往受到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淡季和旺季差别很大。例如:由于今年股市低迷,证券公司的经营业绩受到很大的影响,实习学生普遍反映去证券公司实习没活干,实习只是做一些开户之类的简易工作,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此外由于学生实习时间较短,而培训学生不仅成本高而且短期效益不明显,导致某些企业对实习工作消极怠慢,只安排学生做一些简单重复的日常业务工作,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培训,使学生感觉不受重视,反映实习工作枯燥无味。
二、解决办法
加强校企双方协同合作,注重从事前安排、事中监管、事后总结三个环节加强监督和管理,同时完善考核与奖惩机制,这是解决实习中诸多问题,保证实习质量和效果的有效办法。
(一)加强过程控制
金融产品营销实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校外实训,涉及学校、企业、学生等诸多方面。要想达到实习满意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做好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的管理控制工作。
(1)事前控制。首先,要选择经营业绩较好、社会认可度较高、责任心强的企业作为实习的合作对象。指导教师应该提前与实习单位沟通联系,确定实习人数、实习内容、时间安排、监管方法等相关事宜。其次,指导教师应制定合理的实习计划,认真撰写实习任务书和指导书,明确实习目的、实习纪律、实习任务、考核方法和奖惩标准,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开展实习工作。再次,加强实习前的动员和教育,让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技能准备。帮助学生端正工作态度,树立完成实习任务的信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习工作中。
(2)事中控制。首先,要指导学生认真撰写实习日志、实习周记,把每天的工作内容和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其次,指导教师应该每天到所负责的实习单位看望学生,检查学生的出勤和实习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思想、技能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端正工作态度,掌握工作方法,完成实习任务。实习生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请病假或事假,应按照《金融产品营销实习任务书》中实习纪律的要求办理请假手续。再次,指导教师应加强与实习单位负责人的沟通和配合,争取企业的支持,建议企业为学生配备优秀的指导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制定合理的工作和培训计划,保证实习的质量和效果。
(3)事后控制。实习结束后,及时召开师生座谈会,特邀实习单位的负责人莅临会议,由指导教师、单位代表、学生代表三方共同对本次实习的完成情况作出总结和点评,查漏补缺,不断完善和创新实习的内容、形式和方式。要求实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金融产品营销实习的工作内容、实习心得、工作经验制作成PPT进行实习成果汇报展示,并认真撰写实结。实结的内容应包含实习期间完成的工作、接受的培训、参加的活动、实习心得、职业展望等几个部分,力求突出真情实感。实结和实习期间的表现是评定实习成绩的重要内容。
(二)完善考核与奖惩制度
考核与奖惩既是保障实习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评定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
(1)考核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出勤、表现和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其中学生表现出的任务完成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忍耐力和意志力以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于金融产品的分析能力、营销能力都是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重要内容。
(2)考核采取指导教师和企业负责人共同评定的方法。企业负责人根据该生在实习中的实际表现,填写《金融产品营销实习检查与评定表》和《金融产品实习鉴定表》;指导教师根据实习过程中对该生的观察和了解,结合学生的实习日志和实结,综合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其中,实习单位评分和指导教师评分各占学生实习成绩的50%。
(3)严肃考勤和实习纪律。在实习过程中如需要请病假或事假,学生应提前电话通知指导教师和单位负责人,得到允许后方可请假。对于无故缺勤旷工的同学,提出严肃批评的同时,记入缺勤记录,两次缺勤的同学,本次实习成绩为不合格;对于拒不遵守实习纪律和实习单位规章制度,不服从指导教师安排和管理,组织意识淡薄,自由散漫的同学,经劝说无效后取消该生的实习资格。
(4)实习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次。实习成绩评定为不及格的学生需参加该实习的补考,交纳补考费。
三、结束语
通过加强校企双方的协同合作、齐抓共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平台,让学生通过金融产品营销实习的锻炼,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有效结合,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以及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营销技能,在实习中不断增强对金融行业的认知和理解,明确自身的工作方向,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顺利择业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辛树森.个人金融产品营销[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