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31 03:33: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所谓案例,指对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的描述以此推之,教学案例就是教学过程中的对真实又具有典型的包含疑难问题的教学事例的描述教学中案例分析法的具体含义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不同典型案例,组织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分析,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指引为辅的教学方式,是锻炼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法,以含有初中物理知识概念的典型疑难问题为描述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疑难问题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讨论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法的特点有三点其一,目的明确案例分析法是利用初中物理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探索,以此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搜集相关资料或补充相关知识,为分析案例做准备这过程中,就体现了案例分析法的目的――学生相关物理知识的积累以及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以人为本在教学案例分析中,教师以辅导为主,真正的案例分析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这体现了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其三,方式特殊案例分析法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从中总结出规律得出结论于本质上说,这属于一种归纳式的学习方法
二、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法的作用
[HTK]1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如果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很有可能会觉得平淡枯燥只是被动接收信息,大脑缺失对信息处理的主动,学习效果也会降低案例分析法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用疑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学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氛围
[HTK]2增强直观效果,便于学生理解
有些物理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难懂教师教学时也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使之变得通俗易懂而案例分析法把抽象的知识概念引入具体的教学案例中,增强了抽象概念的直观效果,为学生的理解降低了难度
[HTK]3加深概念理解,强化理论掌握
物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属于一个陌生领域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消化理解物理知识经过对物理知识板块中的疑难问题的深入分析,学生能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对知识理论的掌握进行强化巩固
三、当前案例分析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案例分析法自引进中国之后,无数的教育专家和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根据我国教育模式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国教育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如今,案例分析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已经成为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普遍应用于初中物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配合教学目标,积极使用案例分析法,以此突破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积极参与教学案例分析,并在参与过程中锻炼自身,使得案例分析法的教学效果取得较大进展
需要注意的是,案例分析法的使用会由于各种因素而降低其教学效果比如选择教学案例环节,如果教师在教学案例的典型性和难易程度上作出了不恰当的选择,致使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分析不到位,不能充分掌握到知识要点在用案例分析总结理论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的案例分析作出评价,指出其优点与不足
四、新课标下案例分析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方式物理教学探究能力导学案四步教学法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全国比较盛行的模式,它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制,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价值,则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核心。这种借助于学案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它应该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相互质疑。我们学校物理组根据物理学案设计的特点,参照我们学校提出的四步教学法,规定了我们物理组学案导学模式的流程为:课前预习导学——课内交流学情——师生学习研讨——课内拓展训练。我们称之为“新四步教学法”。
一、课前预习导学
指导好这个环节的关键是我们编制导学案的课前“预习目标”, “预习目标”这一块内容是我们学校物理导学案的一个重要特色,课前预习环节是课堂延伸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能否通过课前预习为课堂学习做足准备,编写几条科学合理的预习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物理广泛联系日常生活和生产,我们抓住这一可利用的特点,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上课前就把学生的心拉进课堂,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学习。比如八年级物理上册的蒸发这一课时,我们就编制了这样的预习目标:1、什么是蒸发?你能观察到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吗?2、刚洗好的衣服应该怎样晾晒才能干得快?为什么要这样做?3、你认为夏天扇电扇为什么凉快?猜一猜如果給一只温度计扇电扇他会凉快吗?学生自然会乐于去对这些题目进行思考,同时对课堂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期待感,课堂就不容易开小差。
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预习目标。预习目标过低,学生简单阅读课本就能达到这个目标,就不能激发理性思维,进入不到物理研究的方法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培养,认知能力就得不到训练。如果预习目标过高,学生要达到这个目标非常困难,就会形成一种心理压力。长期下来,影响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或对课堂产生依赖性,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展。
上课的前天晚上,教师提前下发学案,学生自学。课前教师把学案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学案上所设计的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完成学案上“预习目标”部分。
二、课内交流学情
课内交流学情是一节物理课的第二个环节,它是在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导学的基础上,在教师引入新课后,激发学生讨论交流“预习目标”部分的有关题目,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汇报本小组关于“预习目标”部分题目的理解。这一环节在教学导案上没有体现,学生还是依据学案上“预习目标”部分进行交流讨论
三、师生学习研讨
师生学习研讨是一节物理课的第三个环节,它是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本节内容要求,把学生所出现的问题,通过探究、讨论、交流进行疑难分析。教师一般采取设疑、点拔、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一般不采取直接讲解,不把结果告诉学生。学生自己能完成的,一定由学生自已完成。这一环节中对应导学案中的是“知识体系”部分.这一部分导学案的编写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生利用导学案学习,理所当然的应具备课堂笔记的作用。在编写导学案时,应将《课标》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罗列下来。但不必完整,可将要记忆的部分空缺。在学生经历探究、交流、归纳后完善这些空格。既对所学知识做了实时巩固,又记好了课堂笔记。比如在学习蒸发和沸腾这一课时时,我们编写了以下这个表格:
2.导学案编制过程中根据需要对科学探究过程做出“学法指导”。比如: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初步认识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我们在导学案中是这样处理的:
(1)猜想与假设:与同学讨论,你还知道影响水分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吗?
(2)设计实验:我们应当采用法来进行实验探究
A.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空气流速的关系时,我们应当控制和保持不变。
B. 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时,我们应当控制和保持不变。
C. 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的关系时,我们应当控制和保持不变。
(3)进行实验:与同学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4)归纳与结论: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 ;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
这样导学案中“知识体系”部分以知识点总结或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学生在填写知识点总结表格或实验报告的时候掌握了重点知识或熟悉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实验操作中强化了控制变量的探究方法。
四、课内拓展训练
课内拓展训练是通过导学案设计一些典型题目训练检测学生对疑难问题掌握情况,它对应的是导学案上的“课内检测”部分。在设计这一部分时我们注重了以下几个问题:
1、题目要“少而精”。课内检测要有时效性。即当堂练习,当堂讲评。我们的经验是每节课至多余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师生进行“课内检测”。老师在编写巩固题的时候要精挑细选那些有代表性的题型,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帮助学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2、巩固题应难易恰当。课内检测既是一个检测环节,我们也可以把它作为是一个提高学生自信的环节。学生经历短暂一节课的学习,知识掌握不可能十分牢固和变通,此时不宜采用难度过大的题目。这样不仅会延长处理时间,如若处理不当更会挫伤学生的信心。
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第二节。本节内容包括根尖的结构和根的生长。根是绿色植物的重要组成器官,了解它各部分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特性,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绿色植物的一生,认同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对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特征和树立环保意识非常重要。
3教法分析
教师应力求创建平等、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等形式,自己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主要功能。
(2)描述植物根的生长部位及原因。
能力目标:
(1)通过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根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测量比较根的生长,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精神。
(2)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5教学重点、难点
(1)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主要功能。
(2)探究根生长部位及原因。
6课前准备
(1)根的多媒体课件。
(2)实验准备:放大镜、显微镜、根尖纵切玻片标本、萌发的小麦种子。
(3)由于实验室不具备多媒体设备,实验部分可在讲解之后,在下节课作为巩固。
7教学过程
7.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生物都有生长现象。对植物来说,我们平常更注意的植物地面以上部位的生长,实际上植物地下的根与地面部分同时进行生长。
生:地下也在长?长的快不快?
学生表现出较大兴趣,教师先不给出答案,而是演示多媒体课件:一株树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同时生长。
师:通过课件可以看出,植物的根是很发达的,比如一株苹果树根系发达,分枝总数达5万条之多,而树干的分枝却不超过10条。可见,根系的生长、分枝能力比树干大得多。(学生惊讶,进而开始讨论,教师注意引导)
师:①俗话说:树有多高,根有多长。根是如何生长的?引出课题。
②这么多根对植物体有什么用?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和课件演示,创设一个探究式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7.2讲授新课
引出根的作用:固着、支持、吸收、输导、贮藏(萝卜是根)。
师:刚才已经提到,根有重要作用,有很强的生长能力,那么是不是根所有部位都能生长?根的生长与根的什么部位有密切关系?
生:根尖。
师:对,根的生长与根尖结构有密切关系。根尖是指根的哪一部位?
生:答案不一,教师注意听、评。
师:我们把根的尖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叫做根尖。它是根生长以及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根尖的结构。(下节做显微镜观察植物根尖的纵切标本实验。)先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①取镜;②对光;③安放标本调焦;④观察;⑤放回。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回答。)
多媒体演示:一条根的根尖部分放大。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看多媒体图片:同学们观察到的结果就是现在多媒体演示的情况:根尖纵切模式图:
师:请同学们首先记住根尖由尖端向上四部分的名称。这四部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生:各部分细胞的大小、形状、排列的不同。
师:各部分细胞各有什么特点呢?
生:答案不一。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60页图5-3根尖模式图。同座位讨论,尝试完成61页表。然后请同学回答。注意比较各部分细胞在大小、形状上的差异,如表1所示。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3 min,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请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根尖结构及相应部位细胞结构特点知识点较多,学生易混淆,用表格归纳效果较好。)
师:在学习前面的内容时,我们已经明确了一个观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通过学习上述4部分结构特点,加上刚介绍的根的作用,你能推出根尖这4部分结构的功能各是什么?
(学生讨论3min。)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并小结(课件演示表2):
根冠:细胞较大,排列在最,有保护作用。
分生区:细胞小,排列紧密;有很强的分裂作用。(关键部位)
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成长方形,有一定吸收作用。
成熟区:大量的根毛形成,扩大了吸收面积,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那么根尖的什么结构和根生长直接有关?根生长的部位在哪里?提示:其实前面在学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时,我提到过生物生长依赖于2方面:①细胞数目增加;②细胞体积增大。结合今天学习的根尖结构相关内容,根尖哪一区域与数目增多有关?
生:分生区。
师:对,体积增加与哪个部位有关?
生:伸长区。
师:对,请看课件。多媒体演示分生区细胞分裂、伸长区细胞伸长使根生长。
师:多媒体演示探究实验:根的生长部位。这个实验可以验证我们刚才得出的结论。(教师大概介绍一下实验方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首先提出问题;第二步作出假设;第三步实验;第四步得出结论。具体步骤:取幼根长2 cm的红豆幼苗,划分根尖各部分标志线,并测量各部分长度。24 h后再测量各部分长度。根据长度变化可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根尖的结构,知道了根生长的部位和原因。那么同学们知道根生长有什么特性吗?
学生讨论得出近似答案。
多媒体演示根的向地、向水、向肥性。
师:说明3种特性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设计意图:本节知识点较多,易混淆。通过归纳、实验、比较、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相对清晰地掌握根尖的结构和生长的相关知识。)
7.3巩固练习(略)
7.4迁移、升华、总结
师:根在植物各器官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移栽植物时一定要保护好根的结构,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讲一讲移栽植物时的方法和原理。
生:移栽植物时要带土。这样可以保护根毛,保证植物移栽后的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能力。
师:日常生活中注意运用所学知识保护好身边的绿色植物。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根的相关内容,发展学生迁移思维能力,进一步树立学生环保意识。)
8教学反思
(1)本节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特别关注身边常见的实际问题,比如植物生长等,但是相关知识比较欠缺,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渴望在学习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为这节课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内在基础。
(2)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了解了一些观察、实验方法,但是由于探究能力还有欠缺,需要及时引导。
虽然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给出的案例是个别案例,但是这个案例中蕴含着这一类案例的共性,通过对这一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一类事物中存在的共性,使学生从中学习到对类似事物的分析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生物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不能随意选择,要选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案例,选择的案例可以是正面的、积极的,也可以是负面的、消极的.
2.针对性.
生物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根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案例,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案例,对待初一的学生要选择难度较小的案例,对待初三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大一点的案例.
3.实效性.
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生物教师在应用之前,就必须对案例教学应用要实现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根据规划进行,尽可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效果,使案例教学目标成功实现.
4.科学性.
教师选择的案例要是科学、真实的.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信息汇集,但这些信息有真有假,教师在选择过程中,要重视选择案例的真实性.其五,教育性.生物学习中教学案例法的应用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要重视发挥案例的教育作用,尽量选择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积极作用的案例.
二、案例教案的编写
1.去粗取精,突出重点
生物教学案例首先要突出主题,教师在编写案例时,需要将实例进行适当的加工,围绕教学目标,将案例中与教学无关的部分剔除,使之简化与细化,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使之与教学要求相符合,并把其中关键性的细节描述清楚,突出重点.例如,在编写“胰岛素的调节作用”这一课的案例时,由于相关案例众多,就需要教师围绕胰岛素的调节作用这个重点将案例素材进行简化与细化.
2.合理整合,提高效率
不同的案例有其侧重点,因此,在生物案例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各种零散的案例进行合理的整合,使之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例如,在学习“环境污染与保护”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环境污染的现状的实例与各种保护环境措施的实例进行整合,使学生对全球环境污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生活中各种保护环境的方法,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1.展示案例,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纸质、口头叙述、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种案例,在展示的案例之后,指导学生阅读案例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调动多个感觉器官来阅读案例,在学生阅读了案例之后,教师从中提出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己从中提出问题或者教师通过自己的问题引出学生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进入到特定的生物知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针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2.分析、讨论生物案例
教师在给出生物案例之后,要引导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通过本案例,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哪些类似的生物知识,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选取其中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下面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鼓励那些不积极参与或者不敢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还可以让学生对案例进行个人分析,先让学生做好个人准备,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让学生对案例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的方式最好是在容易的案例中进行,对于较难的案例分析,最好是小组合作探究买也可以是个人准备,然后再在小组中交流,尽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通过小组的一起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能够逐渐找到分析案例的规律与方法,也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总结和评价案例
在通过个人分析、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了案例中涉及的问题之后,生物教师还要重视对案例的总结与评价环节,对案例的总结与评价环节可分为三个方面:对案例本身的总结与评价、对学生讨论过程的总结与评价、对案例中包含的生物知识进行总结与评价.在总结与评价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善于发现学生言语中的亮点,并给与表扬,对其中的不足之处给予纠正意见,学生总结与评价完之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言论给予指正与补充,并将学生的言论进行总结,使之系统化.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与评价,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
案例教学;初中;生物教学;积极性
一、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的意义分析
1.1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有结果表明,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听觉和视觉能够促进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生物教学是将一些抽象化和理论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案例教学法就能够将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和生活化,贴近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助于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
1.2有利于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案例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突出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因此更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巧妙地选择和布置案例,通过组织多种形式来鼓励学生参与探讨和交流,让学生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样的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和实施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们创造更多的互动机会。
1.3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在案例教学时,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而且参与到学生互动当中,对学生的交流活动进行指导。这会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此同时,还有助于教师对整个课堂的有效掌控,及时掌握学生们的学习交流情况和发现课堂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逐步完善案例教学方式。因此,案例教学能极大地改善目前课堂教学的氛围,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
二、实施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的主要原则
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要想发挥出课堂教学的实效,就必须科学地进行。初中生物案例教学也是如此,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参与性原则: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重要的参与者,教师要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为此,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入手,无论是针对案例提出的问题,还是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评价都要以鼓励为主,避免操作不当而对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造成打击。同时,还要建立起完善的评价机制,将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程度以及在课堂中的表现作为对学生阶段性考评的重要依据,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教学的互动。
2.2启发性原则:要做到案例教学的启发性原则,首先要求教师就要围绕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不完全的信息。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到案例所呈现出的情境当中,积极对案例进行探讨。其次,在问题的设计时,要结合学生们已有的知识水平,提出一些难度适中并且能够启发他们进行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3多元性原则: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案例的思考和讨论中,逐渐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激发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潜能。这是因为每位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千差万别。因此,对学生们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不以答案为唯一的标准,只要是接近标准答案的都要予以鼓励和赞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三、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
在遵循一定的原则的前提下,由于教学的案例有多种,不同案例所呈现出的问题情境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案例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目前,在实施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的方法当中,相对比较常用和有效的方法如下:
3.1案例讨论法:案例讨论法是在实施课堂教学当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出学生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进而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课堂的气氛。例如:在教学动物界中部分动物不惜冒险甚至是付出生命代价来完成某种行为时,教师可以设计多个案例来让学生进行讨论。材料一:在大雁的迁徙过程中,会有部分的孤雁承担着“站岗放哨”的工作。当有其他敌害来临时,他们会以鸣叫或者是做出一些其他动作来引起雁群的注意,从而暴露了自己而被敌害捕食。孤雁站岗放哨对整个雁群有什么作用?材料二:挪威旅鼠在鼠群密度过高而食物有限时,部分旅鼠会成群结队跳入海中自杀的现象。旅鼠为什么要回选择集体自杀?
3.2案例模拟法:这种方法就是模拟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这种案例是事先设计好的,让不同的学生扮演案例中不同的角色,通过他们的表演来真实还原案例情境。通过学生们亲身感受来体验和学习相关的知识,同时教师对模拟的案例进行及时评价的一种教学方法。
3.3案例练习法:在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或者是阶段性测验时,给学生们提供不同的案例材料,让他们对其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在课堂上将自己的结论进行陈述,其他人对发言者的看法进行评论,也可以针对他们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同时,发言者也可以就评论者的看法提出不同的见解。通过双方的反复辩论,来探究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论
初中生物教学是相对枯燥的,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加深学生们的印象,从而变枯燥为兴趣,进而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这也是新的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目标。目前在贯彻实施以人为本,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更需要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性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牛得吉.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53.
[2]刘倩倩.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09:52.
[3]罗开荣.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3:122-123.
2 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教学对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案例教学再现了具体典型、客观真实的事例情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主动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形成自己特有的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注重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优秀的教学案例,往往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欲,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对各种案例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允许学生形成不同见解,这一方面为学生展示自我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为学生思维创造性的激发提供了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思维创造能力。第三,突出了学生群体的合作性。案例教学要求围绕教学主题,结合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生物问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积极交流,相互合作,共同研讨,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增强了班级群体的凝聚力,使学生体验到相互交流和合作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的初中生物教学都是以教师根据教材与教学大纲来进行集中式授课为主要教学方式。大多数的教师都认为教材知识是个“标本”,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普通教学方式就是以教材为出发点,以教师灌输为中心,以学生为“容器”的一种方式。在课堂上,学生基本上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自然也就很难看到学生的灵气与活力。不过现在,随着课标的修改,有部分教师正在努力对这种以讲代导、以灌代启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对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逐渐加以利用。虽然生物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课堂的开放度依旧较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等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无论如何,教师还是没有走出引导学生朝预先设计好的标准答案里钻,变相地将教学参考答案及教师个人的观点强加给学生的怪圈,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独特体验与独到见解,令其无法学会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学习。
4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
4.1 教学案例的选编
案例教学的准备包括学生的学习准备,以及教师的施教准备,而教师的施教准备主要以选编良好的教学案例为重。一个好的案例是决定整堂课质量好坏的条件之一,因此,案例最好要贴近社会现实生活。只有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的案例,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分析。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去参与社会调查,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精心地选编那些高质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而实质上案例教学就是由教师和学生借助分析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从中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式。
4.2 对教学案例的运用
在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当中,只有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提出讨论的基本要求,很好地组织与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讨论,才能达到它的效果。
4.2.1 讨论基本要求的提出
案例是丰富多彩的,它并非一成不变的。这样的性质就决定了讨论不同的案例要有不同的要求,而对教师来说,一些基本要求的提出是必然的,也就是说要由教师设定一些底线,学生必须在这些范围内活动。比如说学生必须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要能够在平和的气氛中展开辩论等等。
4.2.2 教师要创设一个轻松、民主、和谐的讨论氛围
一个良好的氛围,能让学生放开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对于社会现实性问题,教师不应该回避,要勇于面对。
4.2.3 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很关键
在现实当中,讨论之大忌,比如少数学生包场或大家针锋相对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在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而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对学生进行点拨,即使学生的思考与回答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教师也切忌发号施令,进行指责、批评。否则会影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对问题的深入讨论造成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141-01
课改理念要求彻底转变过去老师一讲到底的模式,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转移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去,重启发,重讨论,重合作学习,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老师的通讲为精讲。要求老师能熟练地驾驭教材,巧妙地运用教法,积极地启发学生,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只起穿针引线、抛砖引玉的作用,促使师生的角色互换。课堂教学就好比一台精彩的歌剧,教师是总策划和导演,主演是学生。而要做到做好这些,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好导学案,使课堂形散而神不散,真正做到以学案为载体,导与学的和谐统一。
一 精心设计导学案
设计导学案,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钻研教材,并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知识要点,通过年级组备课、集体讨论、集体研究,广泛交换意见,集众家之长,达成共识,形成能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提高学习效率的导学案。
二 结合导学案,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要通过引人入胜的情景创设,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知识的欲望,适时交给学生导学案,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
根据物理新授课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借助导学案阅读自学;另一种是自己动手进行试验探究。对于导学案的阅读自学,教师则应做到:(1)在导学案中,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问题设计和必要的材料,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引导学生讨论与探索,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体验成功、兴奋与快乐,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要抓住关键,找准重点,突破难点,掌握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3)学生阅读时教师要不断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问题,督促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控制时间和速度,并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达到培优补差的目的。
探究学习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去,实验前教师要准备好充足的实验器材,讲清操作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要不断巡视,进行指导,如在进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这一实验时,按照课本内容,只准备了不同材料、不同长度、不同粗细的导体,但有的学生可能提出导体的电阻还会与导体的温度有关的疑问时,教师该如何应对?这就要求教师编写导学案时要考虑到这一点,不要受教材的禁锢,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控所需实验器材,同时实验前要对实验探索提出明确的要求,以保证探究活动沿着完成教学目的的方向顺利发展。
三 找出问题,合作学习
在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的步骤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要做好两个方面的指导:(1)对学生合作技巧的指导,指导各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配,指导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并辅导同伴,指导小组成员交流,协调各小组成员中的意见分歧等。(2)对学习困难的指导,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也是学习合作者,应积极地参与到不同的小组交流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收集起来,在全班进行统一讲解。
四 精讲点拨,释疑解难
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要力争做到以下几点:(1)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练、准确,富于启迪性。(2)精讲要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学生经过老师的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精讲应揭示知识的规律性,并让学生能对其他的知识进行自主地总结、归纳,形成一套自学的方法。利用导学案进行课改教学法,对老师的讲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老师的讲解恰到好处,讲到点上,讲到困难之处,讲到需要之时。另外,对讨论交流中,学生提出的创意性问题要给予鼓励、表扬,以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样,对学生提出的比较幼稚的问题,不能讥笑讽刺甚至挖苦,要保护学生参与教学探讨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五 分层练习,共同进步
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有层次的练习题,既让优生吃好吃饱,又让稍差的学生有所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教师要及时矫正,同时要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应的习题,进行强化提高。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教学是一种运用案例开展教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课堂中,教师担任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制定出适合学生现阶段知识水平的教学目标,学生围绕这一教学目标,积极主动进行案例的收集。教师对这些案例进行恰当地分析,选出与教学目标、学生认知规律相一致的案例作为授课的主要内容。教师针对案例提出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分组讨论,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形象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生的认识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案例教学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发展性、实效性等特点,对初中生物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二、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对初中生物的知识点不能有深刻的理解。初中生物的知识点比较枯燥乏味,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失去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对一些难点不能有深入的了解。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为具体的、生活化的趣味化的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感性中理解和把握抽象的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1]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不能实现和谐的统一。目前,初中生物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的“讲授法”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自主的合作与探究,最终达到的教学效果并不满意。如果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参与讨论与研究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2]第三,师生关系不能达到和谐与融洽。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给学生以居高临下的感觉,使学生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学生不能在学习中体会到真正的乐趣,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而在新课标改革后,采用案例教学,会大大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地位,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和谐与融洽。[3]
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运用案例教学的策略
第一,在案例教学中,要采用合适的案例。注重采用生活中的例子,挖掘生活中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点。例如,在学习细胞构造之前,可以通过显微镜让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食物的上皮组织与叶子组织等,如洋葱的上皮组织与芹菜的叶子组织,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这节课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更高。第二,在案例教学中,倡导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的案例,倡导循序渐进的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与探究中掌握知识。在合作与探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真正的乐趣。第三,优化案例教学中的教学环节。在个人准备的环节中,学生与教师都需要参与进去。教师要收集符合学生现阶段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的、符合教学目标的案例,而学生也应该进行收集,因为收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教师对学生收集的案例进行真正筛选与甄别,选出真正适合学生的案例,然后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弄明白案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案例与本节课教学目标实现的关系;分析案例中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与不足,应该进行怎样的补充;让每位学生都写一份分析提纲,写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修改的方案。在小组讨论的环节中,教师要分配任务合理,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发挥最大的优势。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参与进来,给学生以关键性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更加适应新课程改革之后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的把教与学很好统一起来,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培养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的精神在竞争中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现有课堂教学模式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也将成为必要,其目的在于培养出学生较强烈的竞争能力和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在课堂讨论的环节中,教师应该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整节课的课堂气氛,让每一组的代表进行发言,阐明每组的观点。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发言,完成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与解答,使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初中教学在学生的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生物这门学科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更好地与周围的生活产生联系,对艰涩难懂的知识点能有更好地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生活。因此,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必须使其推广到各个学科中,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晓英.谈生物教学中的案例教学[J].教学与管理,2005(05).
关键词:
导学案;初中物理;特征;应用
导学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促进了教学体系的优化,实现了对教学资源的充分运用,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认真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系。但是通过研究可知,当前大多数物理教师没有掌握导学案的使用方法,学习效果不显著。本文通过对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为物理教师合理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提供了指导性的作用。
一、导学案概念
导学案主要是指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是教师共同参与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共同探讨和共同研究的过程,能够制定出以新课标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目的,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的一种学习探究方法,充分的展现出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导学案教学法主要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给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还给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给学生营造了交流和发展的空间,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给予学生指导性的作用。
二、初中物理导学案在编写方面的特征
第一,贯穿教学全过程。初中物理导学案的编写需要贯穿物理教学的始终,需要对物理课程内容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教师需要将课堂提问,课前、课后作业布置体现在导学预案中,确保各个教学环节的紧密性。第二,突出教学重点。教师需要对物理导学案进行合理的统筹,突出设计重点。将教学重点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有侧重的凸显出来,展现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为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引性的作用。第三,培养探究意识。初中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充分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将具体的物理现象纳入到导学案教学中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物理课程教学向着备教和备学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提高了物理课程的教学有效性[1]。
三、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将个人和集体力量相结合进行备课
导学案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案,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制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在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之前,需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需要结合个人和集体的力量促进导学案制作工作的顺利完成。首先,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作为导学案制定的基础和前提。例如,教师在讲述《透镜及其应用》一课时,对于透镜的成像规律认知不足,无法理解正确的涵义,不能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教师需要以此为前提,对导学案进行合理设计。其次,教师之间需要展开交流,分享导学案设计经验,确保导学案的完善合理制定。导学案的制定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能够展现出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提高导学案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2]。
(二)组织学生进行预习
教师需要运用导学案进行备课,需要学生的配合来完成,在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之前,需要将导学案上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发给学生,让学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以确保导学案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例如,在学习《电流和电路》一课时,教师们通过研讨之后,进行导学案的制定,将制做完成好的导学案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导学案中规定的内容开展预习和复习工作,要求学生对电荷、电流和电路、串联和并联、电流的强弱和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等知识点进行掌握,再此基础上,学生需要对教师留的导学案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对生活中的电路知识进行了解,在正式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对导学案收回,教师通过学生的备课笔记能够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和存在的不懂问题,以便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讲述。通过组织学生备课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准备效率。
(三)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在课堂中,教师需要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织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收获,对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中,需要意识到课堂主体的重要性,与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和思考。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和氛围中进行沟通和讨论。例如,在学习《力和机械》一课时,主要考察学生对弹力、重力、摩擦力的理解,让学生用手掌在课桌上进行摩擦,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手掌的摩擦力,简单游戏的形式,能够使学生合理判定摩擦力大小和桌面的粗糙程度[3]。
四、结论
导学案是当前物理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方便教师更好的把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不完善地方,但是通过教师的不断实践和不断总结,有助于推动初中物理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春兰.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理科考试研究,2015,06:53.
简单来说,导学案就是经过教师讨论和研究之后,集体制订出来的教学策略。导学案的制订要依靠教师集体的努力,同时以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为标准,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导学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主人翁地位。
二、如何编写导学案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物理,在编写导学案时,教师应讲究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导学案的科学化,保证导学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也就是说,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应按照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把它们划分成不同的类型。这样,既保证了导学案之间的连续性,又保证了每一份导学案的相对独立性;其次,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设计。导学案应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和自习,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把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导学案,这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设计静电相关内容的导学案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请列举出生活中出现的静电情况。”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描述一下静电现象。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氛围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涨。
此外,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也要注意问题的时效性,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导学案中的问题。同时,教师还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设置问题。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思想还有学习技巧等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以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三、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一、学案导学概述
所谓的学案导学指的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真正实现了传统课堂关系的互换,教师成为了指导者。学生成为了主体,这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物理教师应立足于教材,引导学生通过编制有效的“学案”来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学习,以确保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养成主动求知的习惯,进而为学生物理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学生综合物理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做出相应的贡献。
二、学案导学法应用于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1.学案导学法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弊端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我们一直采用教师讲课和学生学习的方式。被动式学习使得学生越来越不了解物理学习的价值。学案导学法的应用不仅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而且打破了教师单以灌输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法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方向,减少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为高效物理课堂的实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整个学案导学法的应用中,学生不仅可以独立完成学习,而且还能独立地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而且教师还坚持了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两方面的配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也确保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与物理教学进行了结合。3.学案导学法的应用可以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案导学法的应用中,可以组织学生独立学习,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习的价值,还可以维护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效率。
三、学案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1.学案导学法在课前问题中的应用
学案导学法的一个重要应用方面就是引入问题。在课前教师需要对学生们进行下一节课程所要讲解的相关内容预习的要求。初中物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抽象的。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更好的理解课本中的知识。通过预习学生可以知道在本课程中将要学习什么样的物理知识,对于课堂任务所有的问题能够有一个大概的思考方向。比如:在讲“机械能、动能、势能”相关知识点之前,某位教师先给学生们提出了预习的要求,在下一节课开始的时候,为了验证学生们的预习效果,他在班中挑选了两名同学进行问题回答,他让学生们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基本概念进行描述之后,再将这三种能量的内在联系进行解释。通过这一提问环节,他基本就可以掌握学生们的预习情况,在预习的要求之下可以对学生们的学习起到一种督促的作用,学生们不得不进行学习;有了之前教师的提问,学生们在预习的时候也更加的有针对性。采用问题导入的形式进行辅助教学,可以让老师及时掌握班里学生预习情况,在讲课的时候能够抓准课程的侧重点,将提问环节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更加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解决,另外学生们通过预习的机会也可以更快的找到课本内容的侧重点,可以使他们更快的理解和学习知识,这对于初中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方面是很有帮助的。
2.利用学案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肯定了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平等的事实。为此,在学案的练习设计时应掌握不同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层练习。学案导学的分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设置学案时,教师将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学案进行分类。重视针对性,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分层教学,使各学生在各自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逐步建立自信和竞争意识,逐步完善,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学案的分层不仅保证了教学大纲要求的实施,而且为能力较弱,智力发育较慢的学生提供了辅的学习,以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让尖子生以及部分中等水平学生适当超过大纲要求,以达到超越的目的。物理教师在进行计算专题复习学案设计中,一般可以对一条公式分层设计5道相应练习题,让学生选做二至三题,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计算复习中,我就设计了的五道题,第一道题“填写出公式,并写出该公式的各物理量及单位(用填空形式进行),计算某人用一动滑轮提物体,有用功是60J,总功是80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第二道题“用一动滑轮把30N的物体提高2米,所用的力是20N,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第三道题:“用动滑轮提30N的物体,所用拉力是20N,该动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第四题:“用机械效率是80%的如图滑轮组(图中滑轮组是三条绳子)把60N的物体提至2米处,拉力应是多大?”第五道题:“用机械效率是80%的动滑轮提一物体至2米高处,所用拉力是100N,若忽略摩擦,则动滑轮有多重?”在课堂上,我通过这种分层次的练习,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跳一跳,够得着”,后进生“消化得了”,使全体学生各有所获。
3.学案导学下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物理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实例的有效应用,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知识。电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提供的诸多便利,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造成严重危害。而电学是物理知识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重视对用电安全教育的有效渗透。
一、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的安全意识较低,对新鲜事物有着较重的好奇心,在自身物品保管方面粗心大意,时常存有侥幸心理,缺少丰富的生活经验,对是非的分辨能力较低[1]。所以在教学中对安全教育进行有效落实,可以让学生对不安全因素所具备的危险性产生深刻认识,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了解危害形成的原因,注重对各安全事项的详细了解;懂得怎样对危害进行预防,并积极地进行宣传;懂得自我保护与求助的方法,显著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推动安全知识的社会普及
每个家庭都会在子女身上投入更多的关心与呵护,而家庭又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所以对安全教学的开展,可以由学校向着家庭以及社会进行拓展,进而使社会安全意识以及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只有学校对安全教育进行充分落实,才能够通过学生教育带动家庭,进而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
(三)构建安全防范队伍
通过有效的安全教育,可以让学生对安全防范工作所具备的重要性进行深刻认识,从而为我国的安全防范事业培养有用人才。在良好的安全教育下成长,学生未来必定会成为一个支持、参与安全防范事业的人,以促进我国安全防范事业的良好发展。
(四)满足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指出:我们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着素质教育进行转变,因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而目前是否具备一定的安全防护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已经成为对人才进行评定的重要标准。安全教育地开展有利于学生素质的不断提升,并且可以为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创建良好环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还能够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稳定、可靠、有序的条件保障。
二、初三物理教学中的用电安全教育策略分析
(一)对教学原理的确切分析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安全教育不只是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做,更应该让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原理进行确切掌握,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2]。例如:每个人都知道,在有人触电后需要利用塑料或者是木头实施救助,而不能直接接触触电的人,这是因为人体是导体。在日常的生活、生产中,电已经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能源,没有了电简直不知道要怎样生活。虽然电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相应的安全隐患,如果不依照相应的规范、要求操作就会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例如:在《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一章中,对怎样用电才安全进行讲解时,让学生知道在人体内流通的电流大于30mA时,人体会感受到剧痛,甚至出现神经麻痹、呼吸困难的状况,会危及到人的生命;而通过人体的电流大于100mA时,只需要十分短的时间,就能够让人出现窒息、心跳停止的状况。此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用电安全教育,让学生懂得不能接触低压带电体,同时不可以接近高压带电体,不要用手与各种带电体的裸露处进行接触,不可以用带水的手接触电器的开关,不能在电线上晾晒衣服,不可以利用湿的抹布擦拭处于工作状况的电器。
(二)注重对实例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