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工作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8:11: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幼儿教师工作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幼儿教师工作论文

篇1

二、幼儿教师家长工作的意义

幼儿教师认真、精心进行的任何一次家长工作都可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同时,这种成长又可以通过家长工作展现在大众面前,得到外部的认可与支持,而幼儿自然会在这一过程中受益,并形成良好的学前教育氛围。

(一)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核心与宗旨,也是家庭与社会的共同追求。幼儿教师高效的家长工作能使幼儿园与家庭之间达成教育共识,这样可以让幼儿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接触到相似甚至相同的教育内容,这完全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及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要呈现高品质的家长工作,除了精心的准备外,更需要其自身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第一,推动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的学习。如教师要向家长介绍幼儿的发展状况,就需要了解幼儿,需要教师全面掌握理解幼儿行为的各类知识。第二,推动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如教师要向家长介绍班级近期的教育教学状况,需要其对本阶段教育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而这一点本身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之一。第三,推动教师紧跟学前教育发展与研究的前沿。教师要向家长介绍教育策略或推荐优质教育资源,自然需要在前期更多的了解并筛选这些资源。第四,推动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发展,提升教师工作的内在动机。高效的家长工作可以树立教师在家长心目中的专业形象,为自身赢得更好的教育平台和发展空间,收获职业成就感,并进一步激发其职业发展的内在动机。

(三)有利于幼儿园工作的顺利开展

幼儿园的工作可分为对内和对外两大方面,而家长工作就是幼儿园对外的重要工作,在现实中,这一工作占据了幼儿园管理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取得的效果却非常有限。其实如果幼儿园能通过紧抓幼儿教师的家长工作,明确定位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幼儿教师家长工作的内容常规化、程序化、制度化,将会取得两方面的收益,一方面促进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在家长中树立了幼儿园的形象,为自己营造了优质的教育环境和外在管理氛围。

(四)有利于改善学前教育的社会大环境

教育的变革、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幼儿园教育尤其需要家长与社会的支持。但在我国,直到2010年7月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之后,学前教育才迎来发展的春天,但其存在政策层面、操作层面以及外部社会环境层面的诸多问题。由于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等多方面的差异,造成很多社会民众甚至一部分管理者对学前教育认识上的偏差甚至错误,如并不将幼儿园看做专门的教育机构,也不将幼儿教师看做专业人员,或认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比小学、初中教师的工作简单等,这都是对学前教育不了解、不理解所造成的,需要幼儿园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的家长工作来进行展示。

三、幼儿教师家长工作内容定位

(一)传播幼儿发展的基础知识

幼儿是学前教育不可置疑的核心,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基于幼儿、服务于幼儿,教师做教育教学计划、设计活动或游戏,要基于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并能促使、引领其达到更高水平。那么,如何保障教师设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满足或引领了幼儿的发展呢?我们知道,幼儿是一个发展变化中的人,他的发展变化会通过他的语言、行为、情绪、游戏、交友、集体活动中的表现等多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并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识别、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对幼儿行为持续的观察,发现其行为上的变化,判断幼儿当前的发展阶段及发展需求。如一名幼儿总喜欢在自由活动时间画有关幼儿园周围情况的地图,这说明幼儿在用地图来表征其对空间、方位和来回的认识,这也正是其近期关注的焦点,是需要成人给予支持与引导的教育发展点,教师可以基于幼儿的这一需求设计活动或提供给幼儿更多的支持材料,也可反馈给家长,并建议家长多为幼儿提供与空间、方位、来回等有关的操作材料或书籍。另外,教师也可利用家长会的时机展示幼儿作品,但展示幼儿作品的核心步骤是向家长解读幼儿的作品,告知家长幼儿作品背后的涵义,而非在幼儿之间进行比较或进行好坏、像不像的简单评价。

(二)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很多家长否认学前教育的意义,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是吃喝拉撒睡,老师并不会教给孩子任何知识或技能;还有家长认为只有教写字算术才有意义,而“玩耍”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定期的班级家长会,告知家长一段时间内班级的主要教育活动设计与安排、核心教育内容、预期目标、实施过程以及所取得的实际成果等。如实施主题教育活动的幼儿园,可在班级家长会中针对上一阶段实施的主题活动,按照主题来源、主题目标、主题实施阶段及阶段中的故事等进行总结回顾,让家长看到幼儿在园内的生活及成长,深入理解这些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同时可针对下一阶段的主题向家长进行初步介绍,并说明需要家长给予的支持与配合。

(三)具体分析本班幼儿特点,并提供教育策略

教师可利用班级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介绍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求及相应的教育策略,以此来引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帮助家长解读幼儿的行为、情绪,促进家长理的发展,认清学前教育在幼儿一生发展中的意义与价值。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这一理念在很多国家的学前教育中也都有体现。但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家长在幼儿教育理念认识上有偏差,在幼儿教育的知识与技能上有较大欠缺,幼儿园自然在此应肩负一定责任。

(四)搭建家长之间的交流平台,形成更丰富的教育合力

教师一方面可为家长推荐公共的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和阅读书目;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优化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我们的家长来自不同的行业,这是十分丰富的社会资源,各种不同职业或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可以带给幼儿园丰富的教育内容,提供多种支持与服务。这在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就形成了多维度、多层面的信息交流。当然,教师也可通过幼儿园家长会搭建家长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可让其分享亲子经验。

(五)关注园内“特殊幼儿”,为其发展更大的支持群体

此处的特殊幼儿可指特殊儿童,如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言语等方面发展低于或高于正常儿童的儿童;也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重点关注的幼儿,如班内不合群的幼儿、胆小害怕交际的幼儿或新进幼儿等。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自己具体的做法及原因,目的在于让家长客观认识幼儿,同时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使教师、家长共同帮助幼儿成长。

篇2

 

关于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虽然早有人提出,可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却极少向我们提及相关的信息,作为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在读生,我觉得有必要和我的同学或以后的同行一起来探讨这个敏感的问题。因为只有正视,才会有真正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或许在很多人的眼里,幼儿教师的心里应该永远是充满爱、充满童真的健康的青春的,支持这种论点的主要依据是因为幼儿教师面对的永远是天真无邪,可爱纯净的幼年儿童,而且她们工作的内容也是充满童趣的。然而事实却不尽然,近来,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幼儿教师的访问以及网上资料的显示,幼儿教师的心理现状主要有体现为:成就感低,压力太大,害怕孩子、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还有职业倦怠、。当然,前者也是造成后者的主要原因。

那么,造成这些心理现状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我们来看压力这个问题。

幼儿教师是一个压力很大的职业,据说其压力程度仅低于消防员。这些压力来源于这个职业的各个方面,(一)、便是幼儿的安全问题。

一个幼儿园教师这样说:“幼儿园老师的心理压力你可想而知了,是很大、非常大、相当大!常常被某个孩子从哪里摔下来的噩梦惊醒。孩子若摔了点血更恨不得让我血流如注来对换!每次放假过后,看着好几个孩子挂着彩上幼儿园时(严重的缝好几针的)除了心疼就是庆幸;幸好不是在幼儿园跌的,否则我铁定下岗!”、“辛辛苦苦地工作着,脑子里整天想着孩子,却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在家孩子怎么摔大人都觉得没事,怎么骂都觉得天经地义,可在幼儿园,孩子自己跌跤就和老师不依不饶,投诉半天还到网上去发帖开骂,郁闷.有的家长来接孩子放学,先把孩子从头到脚检查一遍,就差没看孩子有没有少根头发了,上帝保佑我们的孩子吧!”幼儿园教师的压力由此可见!每天都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孩子的调皮天性加上家长的不理解和许多的不可控因素,使得幼儿教师不得不对在园幼儿的安全问题而承担巨大的压力。

(二)便是工作的压力。幼儿教师的工作非常繁杂琐碎,而且都得负担教育、保育双重任务,开课多、活动多、比赛多。每年、每学期,甚至每个月,幼儿园都有对外公开课、观摩比赛等活动。尤其是一些示范园、实验园更多。这些活动主要有:幼儿一日生活观摩、活动设计比赛、、教玩具制作比赛、课件制作比赛、赛课、说课等各项技术技能比赛等。其次还有根据一些节日活动开展的文艺比赛、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参与,都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准备。

(三)是个人婚姻的压力,众所周知,幼儿园的教师是以女教师为主的,而幼儿园的环境较为封闭,交际狭窄,加上幼教社会地位不高,加上工资较低,使得幼儿教师成家难,压力较大。

其次,便是成就感问题。

(一)尽管幼儿教师工作量大,工作辛苦,但是其成就感普遍不高。原因在于:幼教工作量巨大但大都繁杂琐碎,幼儿教师自己觉得累,但是社会并不承认其价值,大众普遍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都是小儿科,画点花花草草,讲点小故事活着唱两首幼儿歌一天便算是过去了。这种传统的大众眼光使得教师工作时职业成就感太少,也就缺乏了职业自豪感,影响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态度。

(二)桃李满天下却无成就感核心期刊。一幼儿园教师写到:“幼儿园老师跟其他老师一样桃李满天下……可怜我辛辛苦苦与你朝夕相处三年,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你拉扯大幼儿教育论文,你一出园门,就把我遗忘了偶尔发现以前班上的孩子,我先热情打招呼,那头冒出一句:“你谁呀?”真是我心照明月,明月照沟渠!不过不能怪他们,试问有几个人长大了还记得你幼儿园老师的麽样呢?”

(三)幼教工资普遍不高,劳动重复, 同时其社会地位不高,7月暑假时,幼儿园的部分老师会选择离开这个岗位,使得原本师资力量不够稳定的民办幼儿园又遇教师瓶颈。当然职工的离职并不仅仅是工资的原因,但毕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   有些老师也反映工作强度太大,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骨干教师要好点,普通的老师每个月的工资也就1000多,还没有一些服务员的工资高,服务员还不用承受那么大的压力。拿着不高的工资却要负担大量的工作量,这让幼儿教师不得不对自己的工作价值进行衡量评估,也造成其职业自豪感成就感的降低。

第三,是害怕孩子综合症。

很多幼儿教师说:“当上幼儿园老师,都不想生小孩了。”虽然其间不免有些玩笑的意味,但很多幼儿教师早一天嘈杂繁重的工作之余,却是对孩子产生了一种本能的回避。也难怪一个幼儿教师这样说:“可怜原本一个个细声细气、温柔娴静的美女老师们,半年下来都变成了大嗓门的泼妇,声音小点谁理你呀!谁说幼儿园老师都很温柔,那您一定不是幼儿园老师的家属。回家后脱口而出的歌是幼儿园里常唱的歌曲,开电视得将声音放到最响,入睡了,孩子们还会不请自到,匆匆挤进梦中。。。。。。。以前看到别人的孩子喜欢得不得了,现在看到亲戚家或朋友家的孩子都要避而远之。生小孩?NO Way!”

第四,焦虑、抑郁、自卑

我曾在查治疗失眠的相关信息时看到一个求助者这样说:“我女朋友式幼儿教师,她的工作特别累,可是一到晚上却很清醒,总也睡不着,该怎么办?”

因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和服务对象是小孩,因此责任重大。相应地,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就比其他群体大。另外,从幼儿教师工作性质来看,工作环境相对封闭,整天与孩子打交道,给幼儿教师的人际交往提出许多挑战。面对无知的孩子,常处于教导的身份,教师容易形成好为人师的性格——总爱教育别人。幼儿教师生活环境单纯,导致思想意识与社会相脱离。幼儿教师做事小心谨慎、爱计较,这本来是工作需要的,因为幼儿教师的工作繁杂而细碎,工作需要认真而细致,但如果长期如此,易形成过度敏感的性格特点。幼儿教师若不善于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进行自我调控,与成人交往时,会因不适应新环境,产生许多难题、障碍和冲突,出现心理问题。

第五,职业倦怠。

我想,前面四点已经解释了这个职业倦怠的原因 ·

篇3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2-0141-03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师要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这要求幼儿教师不仅是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者,更要成为幼儿园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在平日工作过程中,幼儿教师不仅要对有关理论进行检验,更要创造性地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逐渐向“研究者”的角色迈进。

二、概念的界定

“素”即平时、平素,强调时间上经常性、延续性;“养”强调修养,具有教养、培养、自养等含义。素养成为个体从事特定工作或活动的基础与必备条件。“教育科研”即“教育科学研究”,是指用教育理论去分析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新的未知的规律,以解决新问题、新情况,教育科研是有目的、有计划、连续的、系统的探索活动。

综上我们可知,“教育科研素养”是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所必备的各种素质、修养的总和,是教育科研方面各种素养的有机结合的综合反映。目前,学界大部分学者倾向把科研素养分为科研意识、科研态度、科研知识、科研能力和科研道德五个方面。

三、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本研究在山西省晋中市和北京市昌平区抽取了10所幼儿园的幼儿教师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问卷316份,有效问卷272份,占总数的86.1%。同时,针对性地对部分幼儿教师和园长进行了访谈。

2.研究方法。①问卷调查法。本问卷主要分五个维度来设置,即科研知识、科研态度、科研能力、科研能力和科研道德,其中还涉及相关情况,如幼儿园科研管理情况等。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把握幼儿教师科研素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分析影响因素提供依据。②访谈法。本研究在问卷调查前后使用访谈法,对幼儿教师和园长进行针对性的访谈,使收集的资料和信息更全面、真实。

四、幼儿教师科研素养现状及分析

调查对象有年轻化的特点。66.2%的幼儿教师年龄在21~30岁,23.5%的幼儿教师年龄在31~40岁。具有6~10年工作经历的幼儿教师近半数。63.2%的幼儿教师有大专学历,14.7%的幼儿教师有本科学历。

1.幼儿教师科研意识较为淡薄。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有45.6%的教师认为幼儿教师应该集中精力开展教学,做科研应该交给专门机构做。这些教师表示,科研离自己很远,做课题应该是专家的事情,自己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上。有过半数的教师觉得“搞科研、写论文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她们认为科研不是自己能够驾驭的工作,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精力都无法达到做科研的要求。访谈得知,部分幼儿教师认为自己的中心任务就是管好幼儿,保证幼儿的安全和日常学习,尽量完成幼儿园安排的任务。也有教师表示,幼儿教师绝大部分是女性,生儿育女是女性的天职,所以,已婚女教师明显感觉到生活的艰辛与劳累,除了努力完成日常的工作任务,还要顾及家庭与孩子,身心疲惫,根本无暇搞科研。

2.幼儿教师科研态度不够端正。

由表2可见,41.2%的幼儿教师做科研、写论文是为了提升专业素养、促进自我发展。这些幼儿教师参加科研的主观动机是为了改进教育教学水平、完善自身素质、提高自身能力;但有35.3%的幼儿教师做科研是为了“考核、评职称的需要”,11.8%的幼儿教师则是为了达到“幼儿园的要求”。访谈得知,部分幼儿教师将科研视为“苦差事”,做科研被她们视为额外负担,为了考核、评职称和完成幼儿园任务。由此看来,有很大一部分幼儿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目的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这必然会造成教师搞科研动力不足,使得科研工作难以开展。

3.幼儿教师科研知识较为缺乏。调查发现,54.4%的幼儿教师每周用于阅读相关教育理论书籍、杂志的平均时间只有12小时,82.4%的幼儿教师只阅读有关学前教育的书刊,仅有13.2%的幼儿教师会阅读与教育理论相关的著作。对幼儿教师来说,阅读期刊杂志比较方便,内容简单且容易理解,同时这些资料内容与教学活动实践密切相关。而教育理论著作中专业用语比较多,复杂且难以理解,阅读时遇到难懂的词汇与内容没有办法解决。也有很多幼儿教师认为教育理论著作中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对日常教学活动的指导意义不大,并且可操作性不强。调查还发现,仅有8.8%的教师掌握课题设计与论文撰写的一般规范,有27.9%的教师根本不清楚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基本知识;在问及t检验、相关系数等概念时,没有一个教师能够回答出正确答案。可见,幼儿教师的科研知识非常欠缺。

篇4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4-0101-03

胜任力(competency),是指可以把工作中的优秀者和普通者进行有效区分,并能测量的个体深层次的特征,包括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和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1]胜任力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初期泰勒关于“时间一动作”的研究。[2]20世纪50年代John Flanagan的研究,Flanagan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了关键事件技术(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CJT)。[3]该方法后续研究奠定了胜任力的方法基础。美国哈佛大学教授Davidic.McClelland(1973)在《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文中指出,应该用胜任力测试替代学校成绩、智力、能力倾向测验,因为它们不能预测职业或生活成就。McClelland认为胜任力就是指与工作和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关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4]该文章既成为了“胜任力运动”的标志,也掀起了对胜任力的研究热潮。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认可了胜任力有关研究,各个研究领域的研究者对胜任力理论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和广泛的关注,也成为学前教育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我国关于幼儿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始于2007年秦旭芳等学者的研究。[5]文章对五年来我国幼儿教师胜任力进行研究梳理,以期为我国幼儿教师胜任力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性建议或意见。

一、我国幼儿教师胜任力的研究现状

通过以“幼儿教师”、“胜任力”、“胜任特征”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集到有关研究16份研究。在学科领域方面均属于学前教育;时间上,2007—2012;都是期刊论文或者硕士论文,无博士论文,见表1。

1. 研究概况。

2. 研究者及研究方法。根据研究手段的不同,分为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是根据所收集到的统计数据,建立相应的模型,并统计出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定性分析法是根据研究者的直觉、经验,对研究对象的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并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而做出判断的一种方法。就研究方法而言,有6份研究属于定性分析方法,占所有研究的40%,见表2。典型研究有概念模型方面,如秦旭芳,高丙成(2007)。[6]还有概念界定及应用,如娄小韵(2009)。[7]10份研究属于定量分析方法,占所有研究的60%,大部分研究采用了两种以上的方法,采用最多的方法是问卷法、访谈法,分别占了定量研究的90%,70%,而文献分析也占50%,见表3。代表性研究,如刘钦瑶(2007),[8]朱晓颖(2007)。[9]

第一研究者的来源,见表4。有15位来自于高校,如江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宁波工程学院等院校,1位来自于一线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除此之外,没有其它机构或者团体进行类似的研究。

3. 研究主题。研究主题是某一研究领域内核心、重要内容。依据研究主题,我国幼儿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可以分为五大类别,见表5。胜任力定义界定、综述(25%),胜任力模型建构(37.5%),这两类研究超过了60%。胜任力问卷编制和胜任力与其他变量关系研究均为13%。

4. 数据收集方法。在16篇文章中,有10篇文章涉及到被试胜任力的数据收集,大多数研究都采用了两种以上的方法收集胜任力数据,关键行为事件访谈法和胜任力问卷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两种,分别都占了70%的比例,见表6。

5. 模型验证。胜任力模型验证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即同时效度复核、同时建构效度和预测效度。由于同时建构效度验证相对于其他两种方法而言比较经济,高效,易于操作。在收集到的有关胜任力的模型建构及验证的研究中,无一例外都采用了同时建构效度的验证方法。

纵观目前我国的幼儿教师胜任力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从最初的理论、观点及概念的探讨、辨析到幼儿教师胜任力模型建构、胜任力问卷的编制,更进一步地深入地探讨了胜任力与其他相关变量的关系。这是幼儿教师胜任力的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初步成果。[12][13][14][15][16]

二、幼儿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困境

1. 研究队伍薄弱,研究成果少,影响力小。从表2和表4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主要的研究者都集中在高校,属于一线幼儿园的仅有1位。研究队伍的薄弱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研究数量和质量,不利于研究的发展、提升。从表1的统计得知,有关我国在幼儿教师胜任力的研究仅16份研究,远不如胜任力在教育的其它领域研究那么丰富,如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等教育及教育管理方面。研究成果的不足,会直接影响研究的影响力。通过中国知网的统计结果来看,2007年至今,被索引频次最高的研究有17次,下载频次最高的有941次。由此可以得知关于幼儿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是值得广大科研爱好者继续深入探讨下去的,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推进幼儿教育的时代背景下。

2. 抽样调查严谨性不够。已有的幼儿教师胜任力在样本抽取方面存在以下需要改进方面:第一,样本数量不够。关键行为事件访谈样本最多的有32名,最少5名。问卷调查中样本最大的400名,最小的166名。第二,样本缺乏代表性。访谈被试者最多来自于10所幼儿园,最少5所幼儿园。问卷调查的被试者几乎都是来自于同一个城市。只有一份研究涉及到了从不同发展的城市抽取问卷调查的对象。第三,样本缺乏多样性。样本几乎都是幼儿园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仅仅一份研究涉及到园长、幼儿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等不同类型的对象进行研究。样本的数量、代表性和多样性一般情况下是越多越具有说服力,就于胜任力的研究实际而言,可能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无法达到理论上的标准。

3. 样本区分标准科学性不足。有关胜任力的研究中,样本分为优秀组和一般组的标准通常为工作绩效。把工作绩效作为区分标准,在公司销售等类似的组织是可以的,因为可以量化。幼儿教师胜任力的研究中,把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或者是否获奖作为区分一般与优秀的标准是否就是最佳选择,还值得商榷。另外,也是由于现有的幼儿教师绩效评价标准的缺乏或者不统一、规范性差、操作性不强等因素导致。

4. 研究主题狭窄。从表5我们可以看,超过60%的研究都涉及的是胜任力定义界定、综述(25%),胜任力模型建构(37.5%),这些是在理论层面的探索。而对于胜任力在工作实际中的应用大多数研究并没有涉及到。尤其是关于胜任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如何等也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此外,关于胜任力问卷的编制、胜任力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等方面的探索仍然是目前研究比较薄弱的环节。

5. 数据收集方法匮乏。幼儿教师胜任力的研究采用最多的数据收集方法就是关键行为事件访谈法和胜任力问卷法,占了70%,见表6。通过与其他领域关于胜任力的研究而言,幼儿教师胜任力研究中的数据收集方法略显单调。数据收集方法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数据资料获取的全面性,也就不能充分有效地挖掘、提炼更加深层次的信息,并充实到研究中以提高研究结论的科学、合理性。

6. 模型验证方法单一。就目前的幼儿教师胜任力研究而言,所采用的模型验证均为同时建构效度验证,即根据模型编制胜任力问卷,用问卷收集数据,然后采用以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为主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处理。这可能是研究者基于研究成本等问题的考虑而采取的。在降低研究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研究的真实可靠性。因为,该验证方法摒除了胜任力与其他相关变量的相互关系,而在模型内部进行验证。最终所建构的胜任力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就必须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

7. 模型定位模糊。目前没有确切的研究资料证明,在建构幼儿教师胜任力模型时,研究者对幼儿教育这一行业、幼儿园自身特点和岗位职责等进行详尽的研究。基本就是通过对部分幼儿园的部分幼儿教师进行访谈,调查分析就建构出模型。那么,模型的实际效果是需要仔细斟酌的。

三、我国幼儿教师胜任力研究的出路

1. 扩大研究队伍,加强研究力度,提升研究影响力。科学研究不仅仅是高校的专利,还应该要扩大到各个组织,比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幼儿园等都应该参与到幼儿教师胜任力的研究中来。尤其是幼儿园教师,他们不该只是访谈的受访者,问卷的被试者,他们更应该是研究者,因为他们自身最清楚自己所在组织的有关事务,体会更深刻,把握更准确。

2. 提高抽样的科学性。在样本选取方面,样本量严格遵循胜任力的研究关于样本筛选的理论。扩大样本的覆盖面,考虑到不同性质、不同级别、不同规模、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确定重点研究对象,真正体现样本的代表性。在研究中增加与幼儿园工作直接相关的有关人员,如幼儿园园长、幼儿家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等,这些对象提供的信息可以进一步佐证研究结论或者丰富研究成果。

3. 加强幼儿教师绩效标准研究。加强对幼儿教师绩效标准的研究。因为只有当幼儿教师的绩效标准规范、科学合理了,才能有效地区分优秀者和普通者,进而才能建立符合实际的胜任力模型。

4. 扩大研究视野。把对幼儿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扩大到胜任力的影响因素,胜任力与其他相关变量的关系,胜任力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招聘、培训、管理、考核、薪酬等领域。不仅要研究个体层面的胜任力,还要对组织层面,国家层面的胜任力进行研究。另外,对于核心胜任力的研究也是未来考虑的重要方面。

5. 采用多样化的数据收集方法。现有的数据收集是针对过去,而对面向未来发展方面略显不足。因此,除了关键行为事件访谈等经典的胜任力的研究方法,有必要综合应用如图片故事练习、工作分析、360评价中心技术和专家小组讨论法等方法,并对各种方法在研究中的效用进行比较研究和探讨在具体研究中各种方法的最优搭配。

6. 丰富模型验证方法。在幼儿教师胜任力模型验证方面,更应该增加预测效度验证方法,即运用胜任力模型选拔或者鉴别被试,并进行跟踪研究,确定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是否符合初衷。其他的验证方法也应该引入到研究中,如团体焦点访谈等。

此外,目前所建立的幼儿教师胜任力模型几乎都是静态的,没有考虑其动态变化,今后在建构动态的幼儿教师胜任力模型以适应发展需要的研究方面加强探索。

参考文献:

[1]Jorgen Sandberg. Understanding Human Competence at Work: An Interpretative Approa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43(1):9-25.

[2]Carr-Saunders: The profess ion Oxford, Clarendon Press(1933)&Wilson, How high and low self-empowered teachers work with colleagues and school principals,Journal of Educational thought,30(2),99-117.

[3]Flanagan, J.C. The critical macadam technique [J].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54, 51(4): 327-358.

[4]Dc, McClelland.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4.

[5][6]秦旭芳,高丙成.幼儿教师胜任特征结构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05-107.

[7]娄小韵.从定义角度浅谈幼儿园教师胜任力的特点与提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2)26.

[8]秦旭芳,高丙成.幼儿教师胜任力的特点与类型.学前教育研究[J].2008(9):35-38.

[9]刘钦瑶.幼儿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0]朱晓颖.幼儿教师胜任力问卷编制及初步运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7.

[11]余琳燕.优秀幼儿教师胜任结构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

[12]张英娥.幼儿教师胜任力模型及胜任力现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3]王强,宋淑青.幼儿教师胜任力模型之建构.上海教育科研[J].2008(4).52-54.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