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1: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统计与预测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央民族大学统计学本科专业设置于2003年,目前已有六届毕业生。经过学院和学校层面的努力,统计学专业作为新办专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好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近四成学生继续读研深造,就业的学生大都在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上,就业率一直在85%左右。
本科毕业论文环节在培养方案中是6个学分。学生在第七学期开始选择指导教师以确定毕业论文题目。经过前6个学期的系统理论学习,统计学专业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了正确的统计思想和较强的统计软件应用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等综合能力。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就是统计学专业学生将上述基础和能力进一步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同时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对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进行研究是必要和有意义的。[4]
一、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分析
从论文完成情况来看,每届的毕业论文基本都能达到论文教学环节的要求,通过对中央民族大学统计学专业2007~2011年四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分析,发现毕业论文及格率为99.18%。
从毕业论文研究的类型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理论研究型论文和实证型论文,理论研究型论文表现为总结和论述现有统计理论问题,表述理论研究的成果,或应用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实证型论文主要表现为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运用所学统计的理论和方法,对经济、管理、金融、医学、生物、工程、环境等领域进行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本文由收集整理
从论文知识点范围的分析来看,学生论文绝大多数是统计专业问题,极少数是其他数学分支的问题。从中央民族大学历届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情况分析,发现毕业论文中研究其他数学分支的问题占总数的6.50%,主要包括:一是其他科目的应用研究(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运筹学及空间解析几何等),占总数的1.63%。二是数学专业教育和数学思维的研究,占总数的4.87%。研究统计学专业问题的毕业论文占绝大部分,比例为93.50%,选题内容广泛且多为社会热点问题,涉及经济、社会、医疗卫生、教育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领域,由于受学校人文环境影响,很大比例的学生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民生等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约占总学生人数的30.08%。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主要集中于抽样调查、回归分析、多元统计方法、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常用统计方法。
此外,统计分析显示学生成绩普遍偏高,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尤其是实证类论文,存在着可以大量使用背景介绍和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的特点,因此,一些论文没有创新性和学术含量,但具有较大的篇幅,与理学院其他专业的毕业论文成绩比较,其平均成绩相对较高,约80.42分。
二、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关系到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和目标,直接体现了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成果,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论文和考评结果的具体分析,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在创新性、理论深度及论文写作常识多方面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
1.创新性不够
学生的毕业论文表现为理论性研究非常少,大都是实证型论文,并且多是简单的统计方法应用,缺少创新性研究和思考。从中央民族大学历届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来看,理论研究型论文只占4.89%,与实证型论文的比例为1︰19.45,比例悬殊,体现了学生在毕业论文大的选题过程中,避重就轻,缺乏创新的特点。如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选择“我国人均gdp的预测”这类针对某经济指标进行预测的题目,论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利用arma、灰色预测或者趋势外推方法等一种或多种方法对时间序列数据做简单建模和分析,论文没有对指标本身的意义以及国内国际的社会经济形势进行综合分析。这种方法简单套用性质的论文占有很大的比重。
2.选题过大、内容空泛,缺乏深入研究,存在抄袭、拼凑现象
有些学生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往往不能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特点和社会实践情况进行准确定位,只是一味的盲目的选择一些过大过空的社会热点问题,因此难以看到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本质。如有的学生针对cpi做研究,没有深入了解问题的实质,只是收集了一些文献,很难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研究角度,造成了材料堆积且过于散乱,论文变成了一些材料的简单拼凑。有些论文针对某一社会经济问题进行研究,论文的主题只是针对现有数据利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对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以及方法的适用性不做针对性讨论,对所得的结论也不结合社会经济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导致论文质量不高。
3.相对前沿的分析方法利用较少
前沿的分析方法利用较少,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统计分析能力没有实质性提升。学生论文使用的统计方法主要集中于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其中回归分析方法占有非常大的比例,约41.46%,其他各统计方法使用的比例分别为:聚类分析为5.69%,判别分析为7.32%,相关性分析为14.63%,多元统计方法为2.44%,时间序列分析为3.25%,极少有学生使用教科书外的相对前沿的分析方法。
4.论文写作上存在结构不合理、没有相关研究介绍、创新点表述不清、参考文献不会正确标注等问题
从学生的毕业论文来看,论文写作不规范,专业性差。主要存在论文形式不规范、结构不合理、题目含糊、有些论文杂乱无章、口语化严重、可读性差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统计学系通过对论文进行详细审查以及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座谈,发现毕业论文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生对论文不够重视
部分学生由于忙于考研学习而无暇顾及毕业论文的研究,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忙于外出找工作、实习而无心认真撰写论文。论文撰写所需的必要时间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学生应付了事,从而无法保证论文的深度。此外,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只是一个教学环节,与考研的好坏无关,存在只要写了论文,教师都会让自己通过的侥幸心理,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缺乏指导教师的针对性指导
指导教师所带毕业生人数过多,使得导师的工作量呈现超负荷状态,无法保证每个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从而致使部分学生的论文规范性较差,没有对存在的问题反复修改,使得学生论文存在诸多问题。
3.学生的专业训练还不够
大部分本科生没有经历过论文的写作训练,写作水平较低,不了解学术论文的规范性及其格式,不知如何从科研的角度构思文章、组织材料、安排结构,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表达的观点不够准确清楚,论据亦不能很好地支持论点。另外,一些同学为了完成任务,直接将在网络中搜索到的资料不假思索的拼凑在一起,使得内容不成体系,观点混乱。
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和实践
1.加强毕业论文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学生的重视度
加强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通过讲座、课堂传授等形式,让学生意识到毕业论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任何教学环节都不能替代的,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进行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4]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毕业论文设计。
2.选题和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提高论文的创新性
在选择课题时,为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与指导教师协商,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制定课题方案。统计学专业的教师一般除了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这类对理论性和创新性要求较高的项目以外,很多教师还主持或参加有相应的应用研究类项目。应用类项目大都需要实地调研(以及问卷涉及和数据分析)或者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建模。引导学生参加这类项目来设计和完成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能够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潜力。此外,鼓励和引导一些成绩较好,如让具备保研资格的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讨论班或者课题组,选择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动态。最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学生,特别是具备了保研资格的学生,在大四上学期就能投入到项目和毕业论文的写作中。
3.重视平时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尽可能早地接触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工作,切身体会到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本学科的实际业务,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专业知识的把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鼓励学生在大二和大三阶段参加校级和国家级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申请“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项目的申请和实施以及研究报告的写作,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目前,统计学专业本科生的参与率在70%以上。此外,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都有力地保障了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质量。
4.加强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训练
加强平时课堂上大作业的规范化,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通过平时的实践活动,如学生数学建模以及大学生创新实践等各类实践
性项目来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
5.实施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1系统网络拓扑设计
某武器系统地面15个节点,弹上8个节点,若全部采用星形结构,假设地面每个节点距“中央设备”的平均距离为3m、弹上每个节点距“中央设备”的平均距离为5m,则总线总长度为:15×3×2+8×5×2=170m根据2.2.2条的论述,此结果大于134.2m,是不适用的,因此系统不能全部采用星形结构。
若全部采用链形结构,由于导弹发动机燃烧喷出的尾焰、导弹发射后的冲击力都可能对链的连接点产生影响,影响整个系统的通讯。所以,将8发导弹单独组网并与地面网络隔离是必要的,即采用“双网”完成系统通讯。地面各节点位置相对固定,适合采用链型网络。总线的主干网布好后,在联试联调中各节点移动、离开主干网,都不会影响其它节点的正常通讯。弹上网络适合选择星形结构。基于以上分析,最终的某武器系统网络由导弹网络及导弹发射车网络(地面网)组成,地面CAN网络为链型结构,由屏蔽双绞线加两端的匹配电阻构成,各部件节点挂接在网络上;导弹网络为星型结构,所有节点通过接插件接在CANHUB上。网络拓扑见图3,图3中虚线所示的连接,在导弹飞离发射架后断开。地面网与弹上网之间通讯,还需要转接设备,目前使用发控装置(图3中节点3)进行转接。
发控装置有两个独立的CAN口,一个与地面网络连接,另一个与弹上网络连接;发控装置CPU对数据判读,将两个CAN口数据相互传递,实现地面数据上传或弹上数据下传。在实验室摸底时,发控装置计算机两个CAN口数据转接的延迟不大于2ms。
在导弹发射前,地面网所有分系统已经上电工作,弹上只有弹上计算机接收地面发控装置装定的诸元。导弹击发并飞离发射架后,弹上计算机与发控装置的连接断开,导弹所有节点上电工作,形成导弹、导弹发射车两个独立的CAN网络。增加或失去一个节点对CAN网络通讯没有明显影响,而且导弹与武器站两个网络之间没有直接连接,所以导弹是否在位不影响武器系统的通讯。
2最大总线线路估算
根据各项参数及芯片特性,考虑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计算总线最大长度及两个节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如下有以下两个公式:
系统通讯延时
1系统流程分析
系统工作流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其中只有传递对准阶段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高,其它时间段的通讯有的数据量大但实时性要求不高,有的实时性要求高但数据量不大。在传递对准阶段,节点A将敏感到的传递对准信息通过CAN总线发送给发控装置,发控装置再转发给弹上计算机;弹上计算机通过RS422将传递对准信息传给节点B,节点B执行传递对准任务。
2传递延时计算
按照传递对准信息传递要求,有:式中,B为波特率,T转为发控装置的两个CAN口进行传递对准信息传递所需时间。T转在电路上有微秒级的延迟,更多的延迟是进行打包转发、数据拼接所耗费的时间。经过实验室摸底,时间T转<2ms。t0不大于5ms,则上式为:
2.1波特率选250kbps
当波特率选择250kbps时,式(3)为18.94ms<20ms;此时总线负载预计为:当总线数据量小于30%时,CAN总线才能稳定可靠工作。波特率为250kbps时,CAN总线负载大于30%,不能满足系统要求。
2.2波特率选500kbps
当波特率为500kbps时,式(3)为17.08ms<20ms;此时总线负载预计为:能够满足CAN总线的要求。
2.3结论
模式变迁
根据测试方法,测试结构被划分为两种类型:线形分布式结构远程分布式结构在线形分布式结构体系中,所有的测试工具和测试仪器——服务器、数据库管理器、数据统计进程控制硬件和软件等——都顺次连接在一个局域网上。远程分布式结构则假设仪器和控制机之间的地理距离在同一端,有关它们的进程控制则在另一端进行。这种方式包括远程监测和远程控制。
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建立这种测试体系成为可能。目前,局域网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远程仪器I/O标准也接收了TCP/IP协议,数据库服务器已经可以升级为远程数据服务器。这些都使各种类型的通讯成为可能。不管在一座楼内还是地球的两端,测试工程师们现在都可以利用它们来协调生产进程。已经有一些标准协议和产品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提供了基本构架。很多开发环境也允许开发无缝的分布式应用程序。然而,虽然像MicrosoftVisualBasic这类开发环境提供了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功能,但它们缺乏测试方面所需的一些特殊要求.惠普公司开发的可视化工程环境(简称HPVEE)和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开发的LabView等一些图形化的编程环境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这些工具,测试工程师在构筑测试解决方案时只需知道域名或IP地址。再通过Netware或其它的互联网浏览器连接远程端点,简化用于两地通讯所需的软件设计工作量。
图形化编程
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需要知道关键字并遵循复杂的语法规则才能产生出成百上千行代码——这些代码很容易出现语法问题以及逻辑错误。相比之下,图形编程工具有效地利用了当今图形用户接口的点击特性。编写程序只包含以下的一些简单步骤:用鼠标选择仪器函数作为对象描述测试步骤和对象之间的关系建立初始条件运行结束后,环境会自动以图形方式显示测量结果。而用传统的编程方法实现一些特定的工作如创建图形显示方式、支持鼠标和键盘控制、选择输入输出显示特性、增加程序的保密性等,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
这种更加直观的方法可以降低80%以上的编程时间,更重要的是测试工程师认为图形技术更加方便有趣,从而鼓励他们在更多的场合应用这些工具。另外,此软件还支持众多厂家生产的仪器驱动器,包括遵循VXI即插即用标准的所有仪器模块。它还用直接I/O方式控制如下类型的仪器:GPIBRS-232VXI基于局域网GPIO利用HPVEE、PC和工作站还可直接控制VXI的背板总线。
对用户的透明度
远程分布式结构体系之所以得到广泛认可的原因应归功于它大大降低了用户和他访问的信息以及信息本身之间存在的臣离所引起的问题。简单地说,不管测试仪器在同一个房间.在其它建筑物内,在另一个州或在地球的另一端.软件的操作方式都是一样的。
假设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地面监测站需要控制位于一个卫星上的仪器。操作者必须知道卫星运动的方式以及需要实时监测的功能。因此,每个操作者必须知道监测链上前一位操作者所做的工作。
惠普公司通过利用VXI技术设计了一种灵活的解决方案,它使操作者之间、操作者和卫星之间密切配合,代替了以往那种操作权转移方式。这种技术还可以应用在一些危险环境中进行的测量过程,比如炼钢厂或其它充满高温或腐蚀性空气的环境,不适合工作人员在同一所房间内监测和控制仪器。另外一个应用是从一个大的测试单元检查测试参数.比如一架天线或飞机的翅膀.这些都需要在不同地点设置多个VXI机箱来执行所需的测试,而网络技术则允许在一个中心控制点来处理所有仪器。还有一个就是仪器共享问题。假设一个工作组中有若干个科学家.他们都需要用到位于指定地点的一个价格昂贵的仪器集。VXI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使得他们可以在各自的实验室使用这些仪器。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过程:生产者将生产线上所有的测试点连接到指定服务器上,这台服务器上有一个Oracle数据库和所有结点需要的测试程序。这样,生产线上的操作者在扫描粘贴在传送带设备单元上的条形码并传送给服务器后,由它来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案并通知相应的测试设备,并决定所要测量的部件和参数。操作者只需将设备单元安装到固定的机架上,按下按钮即可,测试结果会自动返回给服务器。
远程诊断
测试工程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排除远在12000英里以外的设备故障,从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并降低维修费用。例如,我们在服务器上设置了设备诊断、校准和自检专家库,为位于吉隆坡的测试点分配一个IP地址,这样,远在美国圣大菲的测试工程师就可以通过测试点提供的信息来运行设备的诊断和校准程序,当然,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专用软件才能进行。
在不远的将来,服务器将支持在一个测试点上运行多种传输协议。通过膝上型电脑,测试人员可以浏览各个测试点信息,并在相应测试设备上运行诊断系统。“热链接”(超级链接)技术允许访问驻留在第三方系统上的校正系统,测试点可直接下载而不需测试人员身临其境。
扩展仪器功能
假设我们拥有一个Web页,一个拥有自己的http服务器和html页的仪器,将仪器的IP地址通过“热链接”技术同Web页连接起来。用鼠标点击热点“校准”就可以访问到校准Web页,它包含仪器的标准规范和校准程序。如果需要寻求仪器生产厂家的支持,第三方的超级链接可直接连接到提供此项服务的主页上。它可以自动将我们使用的软件或硬件升级到最新版本。
如果仪器在其内部有一个http服务器和Web页,那么就很容易得到厂家的技术支持,用户的操作也相应被简化。仪器的Web页应包含其基本的使用说明文档,同时为了帮助那些身体残疾的客户,这种在线帮助系统甚至还可以使用视频或音频校准功能。当然,它还应支持硬拷贝和打印功能。在这种结构中,仪器就不需要连接到GPIB总线或VXI机架上,而只需象协调其动作的PC一样,连接到局域网上即可。
创建一个解决方案
回过头我们再看一下上面提到的有关卫星的那个例子。惠普公司最初的解决方案是利用叠架式仪器。它采用一个支持VXI组织TCP/INST协议的局域网/GPIB总线转换器,即HPE2050来实现以上测试过程,这种系统通过HPE2050连接到局城网上,然后用GPIB母线和仪器连成一体。再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驻留有测试仪器控制程序的测试点工作站组建一个测试广域网,实现远程分布式测试。
基于VXI的解决方案是把HPE2050转换器连接到0槽控制器上,或把内嵌式控制器配置为一个支持TCP/INST协议的服务器,这样控制器通过端口就可以和局域网连接起来。TCP/INST协议是HP实验室的研究员在标准RPC机制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种局域网传输协议。随后,VXI组织将其接纳并作为分布式VISA的基础。采用此协议的HPVISA可通过HPE2050访问仪器或运行在服务器上并具有VXI、串口、GPIO接口的控制器,而所有这些只需知道HPE2050或控制器所属的域名或IP地址。
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组建分布式测试体系的可能性已经存在,特别是一些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它还达不到我们理想中的完美程度。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上数据的传输率低且不受控制,其结果是从远地通过不同路径在电话线上传输的数据包不会按照正确的顺序到达指定地点。这个瓶颈通常来自一些特殊的局域网,尤其是小公司组建的局域网。另外,在数据包横跨美国大陆时,一些不可靠的传输协议会导致70%左右的内容丢失,其结果使数据的传输变得更加缓慢。另外,工业标准变动过快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些因素都影响到了分布式测试程序的正常运行。因为在一个分布式解决方案中包含计算机间的通讯进程,所以应用程序内存驻留数据在网上传输和在另一个计算机进程的内存中等待所需要的时间都会影响到测试结果。传输率不仅和机器本身的速度有关,也和局域网上所运行的协议有关。例如,理论上,以太网的传输速率可达到10Mbps,但如果考虑到以上这些因素,实际上它只能达到1Mbps甚至更低,远远低于一些数据采集方案的要求。
在一些数传速率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考虑采用无钱解决方案,使远程地点不再需要传统的电话线才能通讯,从而降低费用。它只需要以下这些设备,如一台PC、所需的仪器系统、移动电话调制解调器和太阳能电池板就可以组建一个完整的、自包容的且价格低廉的监测站,使分布式测量得到广泛应用。
智能化体系
目前的分布式系统——包括远程主机和远程进程仍然采用一种主从式结构,它极大地限制了软件对另一端的控制能力。对于测试过程和测试参数的监测,必须在智能化前端机进行的系统,这种结构由于互联网的低数传速率和不可控制等因素的存在,使其无法得到应用。
随着住宅电气设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使用环境,但是住宅电气设计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仍然存在,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电气设计的合理是实现住宅电气有序、安全使用、合理布置的方式。合理的住宅电气设计是确保投资以及减少后期维修、确保经济性的重要手段,一下先从住宅电气的设计问题先进行分析。
1 普通住宅电气设计主要问题
(1)《住宅设计规范》第6.5.2 条第1点规定住宅供电应采用TT、TN-C-S、TN-S 三种接地方式。设计普通住宅楼在城市公用低压线路供电中,通常采用TT系统:住宅小区使用小区变配电站配电,采用的是TN-C-S 系统;高层住宅配有配电所,采用TN-S系统。
(2)当前住宅设计大都是型号PZ30的模数化配电箱。其实PZ30是使用在工业场所中的,不应该使用在住宅设计中,作为同时开发的两个系列的PZ30和PZ20,开发时根据不同场设计。PZ20使用在家庭或是类似场所,一般非熟练人员可以设计。而 PZ30是用于工业场所,熟练的人员进行的操作设计。在英国,PZ20应符合BS5486-13,PZ30应符合BS5486-12。在BS5486-13非熟练人员用的模数化终端组合电器标准中,强调单相电路和结构上要设有各种保护和防护,如主开关为隔离开关,主开关应设有端子外罩,以便开关在断开位置时,安装载有电压的端子。电器间的联接线上,应设有障板,用来防止无意识的直接接触,同时外壳中还设有挡板,用以挡住接近时可能出现的直接接触和对电器元件的电弧起防护作用。工业用的PZ30结构相对简单。另外,PZ20和PZ30对于污染物的要求等级不一样,PZ20必须必须满足2级,安装类别(过电压级别)为Ⅲ类,PZ30必须满足3级,安装类别为Ⅱ类。通过以上的分析说明,在设计的电气设计中是可以使用PZ20系列来代替PZ30,发挥更好、更高效的作用,为电气的使用带来便捷的、安全的使用。
(3)一些老式或是旧的住宅,改造配电设计时是采用直敷布线,导线垂直敷设当低于一点八米时,要对穿管进行保护,有很多电气配电导线敷设都没有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操作,低于一点八米也没有采取措施保护,给用电安全留下隐患。
(4)暗敷一般按照最近的路线敷设,但是线管之间交叉现象不好处理,加上住宅的面层比较薄,更加增添难度。而且在住宅使用木质底板,通常会将敷设在地坪内的管线打断,会对电气的安全使用造成一定影响。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展,暗敷线路是沿着板孔、墙缝垂直或平行于地面敷设,将管线隐藏在墙缝中,接线盒的分线处于墙体拐弯处可以设置照明线路,并不是用顶棚灯的接线盒。
(5)住宅电气设置插座都是在灯处,也是为了避免出现浪费,随着我国推行绿色照明工程,家庭最好使用紧凑型荧光灯,而不是白炽灯,卡口灯座更换光源很容易使人触电,由于紧凑型荧光灯的灯头是螺口,不能使用卡口灯座,所以设计要使用螺口灯座,确保居民更换光源时安全、方便。
2 特殊场所的电气安全措施
(1)浴室是电气事故发生的重要场所,人体在潮湿的状态下电阻会非常小,因此,接触到很小的电压就会造成严重的电气安全事故。作为电气特殊场所,浴室电气的安全设置非常重要。但是我国对于浴室电气设置相关的规范标准还没有全面的、具体的规定,尽量避免在浴室内设置插座等电气设备。
(2)配电箱与浴室不应共用一个墙体。原因就是浴室的水分会进入配电内,造成电气事故,根据《电气安装技术》规定“区域0、1和2除了为区域1和2中的固定安装电器敷设深入墙内不超过5cm的导线外,不得在墙灰底部和墙灰中以及护墙板的后面敷设导线”。既然不能敷导线,那么也不应该设置配电箱。如果配电箱和浴室在同一个墙体,必然会有其他线路通过这个墙体。在0、1及2区是不允许不是本区配电线路通过,更不能安装接线盒;线路的通过有严格的标准和规定,这也是保障用电安全额规范。
(3)对于开关设备的装设或是辅助设备,插座布置在浴室内,插座要同时具备防水以及电气线路的双重绝缘,导线敷设要使用塑料管,如果使用钢管敷设,也需要塑料管保护。有关对于电气线路安装规范中提到。电线的敷设要在非金属的管道中。
(4)电源插座设置在阳台。有些居民会将洗衣机放置在阳台上,特别是南方居民,冬季的温度相对较高,下水管不会结冰,雨水和污水是一起排放,因此,设置插座同时要满足靠近排水管,还要避开窗户,放置雨水渗透进来造成危害。
3 规范的遵守问题
(1)住宅电气设计都有相关的规范条文,其中重要的条文有《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95、《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 9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 9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2)进行住宅电气设计是根据建筑大样图进行说的,大样图的设计是一个涵盖比较广的电气工程的整体图,对但对于装修设计或是户型、其他家具布置可能对于电气设计造成的影响并不会显示出来,像是电源的合理布置、弱点插座,在设计时尽可能不被遮挡,方便居民用电,体现电气设计的完善。
4 结语
住宅电气设计,按照设电气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工作,设计人员要加强和掌握设计规范,在实际操作中总结经验,不断的更新思想观念,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趋势,设计出精品电气工程。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经济作为流通经济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面对交通运输行业的蓬勃发展,加强对交通运输经济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1 发展交通运输经济的重要作用
(1)经济作用。
交通运输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先导条件,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速度。当交通运输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就会制约经济的发展速度,当交通运输发展超前于经济的发展,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速度。同时,交通运输中具有五种不同运输方式,既要可以满足国家下达的货运和客运运输要求,又可以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节奏调节各自的运输量,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能够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
(2)社会作用。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与社会稳定、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休戚相关。因此,交通运输行业必须要不分昼夜,不分季节,全天候地保障运输的正常通行。在一些特殊时期和面临突发事件时,交通运输的作用就会凸现出来。如发生地震、洪水、大火、海啸等灾难时,需要交通运输提供救灾物资和人员的运输服务;在战争时期或国家财产受到威胁时,交通运输都是抢救危亡,恢复社会正常秩序的重要保障。
(3)沟通作用。
交通运输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行业,是制约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促进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除了要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外,还要以交通运输为依托,充分借助公路、水运、空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依靠若干条纵贯南北的各大运输通道,贯通各个跨地区的经济区域和重点产业,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交通运输将会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2 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1)交通运输发展相对滞后。
当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突飞猛进,无论是企业的生产规模,还是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却没有跟上步伐,存在着运网设计不够科学合理、运网规模不足、运输基础设备和交通运输管理水平欠缺等问题,造成了我国的交通运输管理和建设水平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同时,由于我国人口密度大,城市较密集,虽然交通运输的密度和使用量远远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但仍面临着巨大的运输压力。
(2)交通运输建设资金缺乏。
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是导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一方面,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各种经济活动竞争激烈,从而导致了原材料等物质资源价格的提升,以及人力资源的紧缺和人力费用的增加,因此,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投入到交通运输方面的资金就相对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也导致了对交通运输方面的资金投入差距较大,造成了各地区交通运输建设情况参差不齐。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都投入了不少的建设支持资金,但相对于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还远远不够。
(3)交通运输网络不够合理。
交通运输网络畅通与否,对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城市运网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无论是企业生产的现实需要,还是人民日常工作生活的切实需求,都需要一个畅通的城市运通网络。然而,从我国城市交通的现状来看,很多城市都存在严重的堵车情况,严重影响了物流运输的运输效率,严重阻碍了人民工作生活的节奏,限制了城池经济发展的稳健步伐。
(4)交通运输个性化服务欠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生活品质的提升,对交通运输工具的选择和交通运输服务的个性化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受到投入资源的约束和成本控制的现实要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交通运输行业服务人员文化水平和从业素质相对较低,致使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在个性化服务提供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欠缺和不足。由于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加剧了运输行业内同质化服务的趋势,导致了交通运输行业获利能力的下降。
(5)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不足。
交通运输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危害社会和人身安全的最大问题。受交通运输基础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影响,铁路运输常出现严重交通事故,公路的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对交通运输服务的购买信心,从而降低了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发展。
(6)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落后。
整体素质偏低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落后,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比如,当经济快速发展时,交通运输却难以承载过剩的运输量,而经济低迷时,由于交通运输需求量下降,交通运输的获利又会降低。因此,为了保障交通运输不能够适应经济发展步伐,必须要进行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
3 促进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对策
(1)明确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目标。
交通运输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要想促进交通运输经济的有效发展,首先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预测,制定全面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厘清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方向,明确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目标和任务,通过行政政策的引领、健全机制的管理逐步优化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之路。
(2)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投资力度。
资金不足是遏制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由于交通运输涉及的方面广、规模大,在基础建设和常规管理上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首先,要多渠道进行资金的筹集。对于交通运输的投资,除了国家和政府以外,还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和国外资金的投入。同时,通过征收各种交通费用,加强对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将资金利用发挥到最佳程度。其次,要控制行业成本。能否有效地控制成本是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关键。各个交通运输企业要建立成本控制盒资金管理的联动机制,通过合理的资金预算、资源配置、效益评价等环节,逐步实现交通运输行业的内涵式发展。
(3)加强交通运输的综合管理。
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涉及到交通运输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要加强交通运输的综合管理。首先,要加强交通运输的网络管理,确保对交通运输情况进行随时随地的监控和管理,进一步建设好交通运输网络中的基础设施,增加电子监控仪器的使用效率,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水平。其次,要适度开展个性化服务。在人们生活出行的消费领域,交通运输企业要尽可能的提供个性化的运输服务。这样既可以实现经济利益的提升,还可以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但是,交通运输行业也要把遵循适度的原则,处理好个与大众化服务的关系。最后,要加强安全运输的管理。交通运输企业要加强对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加强对交通运营单位的考核和日常管理,做好安全审批工作,遏制各种交通安全隐患,确保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优化和完善交通运输管理机制。
要促进交通运输经济的有效发展,必须要完善交通运输的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健全交通运输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才能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经济作用。首先,要制定有效地交通运输政策,从政策层面对交通运输实施宏观调控和指挥。其次,要做好交通运输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和布局,逐步实现交通运输的结构优化。最后,通过相关法力和规章制度,规范交通运输市场,使交通运输市场的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协调和同步。
参考文献:
一、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意义
1.加强资金监管,明确改革方向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教育系统对各学校财务进行系统规范,实行统一部署、统一安排。各学校领用的财政拨款和其他资金,如学校的捐赠收入、代收费用、租凭收入、各项学杂费、幼儿园保育费等,这些收入全部要及时的、定期的通过教育局指定财政账户进行上缴、上报,通过会计集中核心加强对各学校的财政收入监管,使教育系统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门财务中心应当配合政府内采购部门,为各校统一购买 所需的教学仪器、图书、办公用品、计算机、多媒体等各种设备以及学生上课所需的课桌椅、床柜及作业本等,让教育收入更好的用于教育事业上,使教育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同时,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也应当严格监管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用情况,方便了解情况和便于监管。
2.规范会计行为,提高工作质量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各校应设置报账专员,专门负责处理平时的现金往来业务,会计业务应归属到财务中心进行统一核算,财务中心的财务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并能够灵活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制度进行相关核算,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通过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把记账科目和记账方法进行统一,使得同类学校体现的会计信息口径能够保持相一致,便于更好的分析学校内部的资金使用情况。
3.强化财务监督,提升内部审计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财务中心的责任重加重大,应当制定严格的内部报账、审批制度,学校的全部支出都必须由财务中心进行审批,控制学校对资金的任意支配现象,减少资金的浪费,防止了现象的发生。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经费投放的加大,各学校的教育质量也随之提升,各学校扩校、扩招现象的越来越多。财务中心专门成立了基建科,主要负责学校工程的审核支付核算工作,严格审核工程规划,杜绝不合理支出,预防工程款违规情况。提升内部审计,确保国家财政拨付的教育经费全部用到教育工作中,起到监督、监管的重要作用。
二、县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责任不明确 ,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在县教育系统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与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良好的沟通,有时会造成双方财务方面上的脱节,进而导致思想认识存在明显偏差。在没有实施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前,县内各学校的支出都是由校领导一人行使权利,然而在实施了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后,在单位领导签字后还需要向财务中心上报审核后才生效。一些不符合规范以及不合法的报销内部和票据一律不予审批并报销,这使得个别学校的负责人对县教育系统的会计核算实施,产生明显的抵触情绪,进而对财务管理工作忽视,规避会计核算监督。
2.监督不明确,职能分划流于形式
县教育系统的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有的是从各学校内财务部门抽调的,在进行分工时,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人员一旦分管到原来学校的会计核算业务,由于处于对原学校工作多年的感情,在执行会计核算监督工作时,难免不按照规定的财经制度和规定进行分析,造成了会计核算工作的错失,出现人情账,会计监督很难实现,监督职能流于形式。
3.内部牵制与监督机制薄弱
随着县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学校内的会计岗位被逐渐取代,使得一些学校的负责人认为会计并不重要,忽视了会计在学校内的重要性,对财务人员的聘用也放松了标准,导致了财务人员专业能力的下降,无上岗证,没有接受过正规会计专业知识学习的人员,也充当学校会计一职,学校把财务工作完全交由会计核算中心处理,导致了学校财务工作的薄弱。而且学校由于财务人员较少,内部财务不能起到监督作用,财务管理的内部牵制与监督严重薄弱。
4.监管存在盲点,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存在漏洞
由于县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与学校的收费处理存在分离,而且财务之间的牵制机制已经消失,收取费用的时间长短、金额多少,完全取决于学校的财务一人控制,这给个别学校提供了少报、错报、漏报和私立小金库,公款私存、挪用公款等现象发生提供了方便。
虽然各学校的会计核算工作交由县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处理,但是其固定资产物资仍由学校自行进行管理。造成了固定资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发生了分离,导致了实物物资和账面管理相互间的脱节,对于新添置的资产及报废的资产物资,不能及时的进行账务处理,使得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存在漏洞。
三、完善县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
1.加强财会队伍人员的整体素质
财会人员是县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实施者,其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县里一些中小学校财务工作人员,她们多数是身兼双职,即是教师身份,又是财务工作人员身份,她们普遍课务较为繁重,而且缺乏财务的相关专业知识。因此,确保县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的顺利进行,应当加强对会计队伍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定期的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升专业水平、提高法律意识,充分作到专项工作用专人,避免身兼双职现象的发生,减少在职员工的工作负担。
2.转变会计职能,加强资金控制
县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必须进行管理转变,彻底的将县核算中心视作重要监督、管理对象。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把会计核算工作真正的各学校的财务部门分离出来,这就是说,学校原来的会计职能保持不变,把会计工作人员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并把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全部归属到会计核算中心之中。与此同时,如果只是单纯的把会计核算中心当作记账机构是不对的,应把重点放在对信息的反馈和控制上。加强对资金的事前预算控制,由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控制。
3.完善内外监控制度,强化监控力度
学校的资产物资,如桌椅、教学仪器、图书等易损坏、丢失且在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的物品,要加大控制力度。资产物资购置后,应将固定资产的看管落实到班级、责任人上。学校应配置专门的资产物资保管人员,负责对各资产物资的验收、入库、发放。并不定期对物资进行清查与核对,实现层层控制,相互监督,落实责任,以便有效的保证教学的真正进行和学校的规范化。校领导更应加强自身职责认识,完善校内外的财产管理制度,进而强化内外监控力度。
4.提升预算管理,营造良好的会计集中核算环境
发挥县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各学校应对预算进行祥细编制,使得每一个预算都细化到每个部门及各项目当中,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学校预算的所有财政支出都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相对应的科目进行列支,预算计划一但经县教育系统审核通过,县财政部门和预算上报学校都要严格按照预算内容执行。县财政部门要时时对各学校及部门是否严格实行进行监督管理,并对资金的去向进行落实回访,切实加强化对预算的管理,为确保会计核算中心的良性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9-0079-04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学生为完成学业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就所学专业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后对成果加以系统表述形成的具备一定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学术文本。它是我国高等院校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科研和实践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毕业论文评价工作越来越受各院校和教育界学者重视。笔者对国内研究的检索表明:1998年至2014年,研究论文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1]然而,与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有关的论文仅有两篇,简要谈及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及评价原则。加强毕业论文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是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国际高教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趋势。鉴于此,笔者拟从该项工作的现状出发,基于其特征设计一套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希望推动该项工作的科学性、标准化和公正性。
一、我国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工作的现状与不足
1.调查发现
笔者对国内30所各层次外语专业院系[2]的毕业论文评价工作进行调查后发现:
(1)大多数院系都采用了科学的工作流程:指导教师评阅―交叉审阅―答辩评审―综合评分。
(2)大多数院系都采用百分制量化评价方式。
(3)总体上,学校层次越高,工作过程也越科学越严谨。
此外,现代信息技术在该项工作中得到了良好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顺应了当代社会对低碳环保的追求。
2.缺陷和不足
(1)忽视评价工作的模糊性
标准的笼统性和评价的主观模糊性导致作为主观决策过程的毕业论文评价本质上不能做到精确量化,但绝大多数高校均要求参评教师给出精确分数,这与评价工作的模糊性相背。
(2)评价维度不全面、指标不完善、权重分配过于主观
虽然多数院系采用了多元评价,涉及语言表达、论证过程、格式规范、答辩表现等,但诸如选题价值、外文资料翻译、开题答辩、工作态度等与论文质量密切相关的指标都未涵盖。评价成绩主要由指导教师、交叉审阅教师和答辩小组评分等三或两部分成绩按主观比例如4:3:3构成,甚至仅由指导教师或答辩小组判定论文成绩。
(3)缺乏过度主观评价防控设计
评价工作固有的主观性加上师生之间因种种原因产生的人情关系容易导致教师对评价对象作出过度评价,导致评价结果失去公正性。遗憾的是没有院系在评价步骤中加入针对此缺陷的防控设计。
二、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工作的基本特点、原则与方法选择
1.基本特点
(1)主观模糊性
毕业论文评价工作本质上属于主观决策过程,它要求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作出尽量客观公正的评价,但评价标准及过程固有的模糊性导致评价主体无法作出精确的量化评价。此外,作为群组决策,不同评价主体的心理标准难免存在差异,加重了评价的主观模糊性。
(2)系统综合性、指标及权重差异性
评价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必须尽可能涵盖各相关评价维度。就某一维度来讲,指标设计也必须具备科学性、差异性和明确性,方可让评价主体有章可循。此外,各指标贡献率并不相同,必须尽可能赋予合理权重。
(3)评价结果量化要求
尽管评价工作具有不可避免的模糊性,但为了确定毕业论文的优秀率和合格率,绝大多数院系均要求为评价对象打出百分制分数。因此,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必须将模糊定性操作转化为精确的定量操作。
(4)严肃性和公正性
毕业论文评价是对学生四年学业能力的终极评定,不仅关乎学生能否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等切身利益,而且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与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必须确保严肃性和公正性。
2.基本原则
(1)专业性原则
外语专业毕业论文不同于理工科论文,如表达符号为外语、更注重逻辑推理与系统建构等。其评价体系构建必须考虑专业特殊性来设计评价指标并为其分配合理权重。
(2)静态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毕业论文写作是一个阶段性动态过程,评价体系既要涉及对论文的静态评价还应包括对工作过程的动态监控性评价,即做到静态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3)公平公正原则
鉴于评价工作的主观模糊性及评价主体可能作出的过度主观性评价。评价步骤设计必须想方设法减少种种主观随意性,尽最大努力保证评价结果严肃公正。
(4)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设计必须具备可测性、精细性和完整性,避免不必要的要素交叉。同时,具备经济可操作性和信息化优势,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效率优势和绿色环保等特性。
3.方法选择
据此,笔者整合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设计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体系,并加入了过度主观评价防控设计。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塞蒂于上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专家级决策人员的丰富经验和精准判断力根据问题性质和决策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结构要素,并按照要素间隶属关系和相互作用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合为一个递阶模型,从而将决策问题归结为指标层对目标层的相对权重值定量化。模糊综合评价法(FCE)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整合主观逻辑分析与客观精确运算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从而对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现象做出评价。前者能有效避免毕业论文评价体系设计不够全面、指标权重分配过于主观的缺陷;后者可以将主观模糊评价转化为量化评价。整合两种方法系统性强和结果明晰等特点可有效解决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系统的步骤设计
1.建立评价递阶模型
该模型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组成。目标层是对评价对象题的概述,准则层是隶属于目标层的具体描述,指标层则是各准则层下属的细化评价内容。
2.建立专家判断矩阵并检验其随机一致性
(1)根据递阶模型相邻层次间的隶属关系,请K位行业专家依据两两比较法对各层指标的重要性比较标度进行打分,构造出判断矩阵。设矩阵有i个元素,则判断矩阵为Pk(1)。
(2)检验各矩阵的随机一致性。由于判断矩阵易受个体认知模糊性及评价系统复杂性的影响,必须对各矩阵的随机一致性进行检验。计算过程如下:首先计算各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鉴于该计算过程比较繁琐,此处建议直接在Matlab7.1中输入各矩阵Pk后,调用最大特征值计算函数max(eig(Pk))即可获得各矩阵的最大特征值;计算各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查询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对应的RI值,计算各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CR=CI/RI。当n=1或2时,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当n>2时,若CR
(3)计算各指标权重。计算指标权重的方法有和积法、最小对数二乘法等方法。合积法计算过程如下:归一化各矩阵[1],将归化矩阵按行相加[2]后再次进行归一化处理[3],计算各个专家的权重[4],组成专家权重矩阵后将之归一化[5],然后计算各指标的最终权重[6]。
3.设定模糊评语集及对应评语分值向量集
设评语等级集E={e1, e2, …, eh}, h为评语等级子集的个数。与E相对应,令评语分值向量集F=[f1, f2, …, fh]。
4.构造模糊评价矩阵并检验其离散程度
请R位评价主体按递阶模型为评价对象打分构造出各指标的模糊评价矩阵Ri(2),由于评价结果可能受评价主体特定情感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检验Ri的离散程度。令E={5, 4, 3, 2, 1}。依次计算R位评价主体对各指标评价结果的离散系数CVi(i=1, 2, …, n)[7]及其平均值AVG(CVi)。经过计算,在评价主体少于10人时,若AVG(CVi)>0.15,则说明各评价主体对该指标层的评价存在不公正极值。计算各分值与均值之间的标准差,标准差最大者即为极值,更换该评价主体重新评价,直至评价结果满足要求。
5.计算各准则层的评价结果向量
若模糊评价矩阵Ri通过离散程度检验则将之归一化后计算评价对象在各准则层的评价结果向量Ai[8]。
6.计算评价对象的最终模糊评价结果
综合各准则层的评价结果向量Ai,建立针对目标层的模糊评价矩阵A(3),然后利用准则层的权重矩阵计算评价对象的最终模糊评价结果G[9]。结合不同评语分值向量集F计算评价对象的最终精确得分S[10]。本段提到的矩阵和计算公式如表1所示。
四、应用实例
1.构建评价递阶模型
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笔者整合了国内已有毕业论文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和校内外专家和专任教师的意见,构建出如下外语专业毕业论文综合评价递阶模型,如表2所示。
2.建立专家判断矩阵并检验其随机一致性
请校内外8位专家和教师对各层指标打分构造出判断矩阵,因篇幅所限,笔者仅对准则层U5对应的矩阵Pk=8为例演示计算过程,如表3所示。
运用Matlab7.1计算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依次为{3.0092, 3, 3, 3.0092, 3.0092, 3, 3.0037, 3}。计算P1的一致性指标CI=(3.009200-3)/2=0.0046,各专家矩阵的λmax依次为{0.0046, 0, 0, 0.0046, 0.0046, 0, 0.0019, 0};据公式CR=CI/RI,各专家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值依次为{0.0079, 0, 0, 0.0079, 0.0079, 0, 0.0032, 0},均小于0.1,通过检验。
3.计算各指标的最终权重
本节以第一位专家的判断矩阵为例演示计算过程。首先归一化P1;按行相加得M1=[0.2678 1.7608 0.9713]T;再次归一化得1=[0.0893 0.5869 0.3238]T。其他各专家的打分归化矩阵依次为:2=[0.1111 0.2222 0.6667]T、3=[0.1667 0.1667 0.6667]T、4=[0.1638 0.2973 0.5390]T、5=[0.1066 0.1935 0.6999]T、6=[0.1000 0.3000 0.6000]T、7=[0.1299 0.1381 0.732]T、8=[0.1429 0.1429 0.7143]T。计算第一位专家最终权重W1=1/(1+10×CR1)=1/(1+10×0.007931)=0.9265;其他专家的最终权重依次为{1, 1, 0.9265, 0.9265, 1, 0.9691};归一化各专家权重组成矩阵k=[0.1196 0.1291 0.1291 0.1196 0.1196 0.1291 0.1251 0.1291]T;计算U5各指标的权重值为:W1=k*k=[0.126441, 0.253472, 0.620088]。其他指标的计算结果请见表2。
4.模糊评价过程示例
下面说明运用该递阶模型对某位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进行模糊评价的过程。因篇幅所限,此处以准则层U1为例演示计算过程。
(1)设定模糊评语集和对应评语向量集为:V={e1, e2, e3, e4, e5}={优,良,中,合格,差},F=[f1, f2, f3, f4, f5]=[5, 4, 3, 2, 1](五分制)或[100, 85, 70, 60, 40](百分制)。
(2)由3位老师对U1各指标按V打分,构造出隶属度矩阵R1;计算该矩阵离散程度AVG(CVi)=0.0787
[11]
(3)归一化矩阵R1,计算该论文在准则层U1下的评价结果为:
A1=WT
1×R1=[0.3223, 0.2239, 0.2749, 0.0977, 0.0308, 0.0505]T×R1=[0.2858, 0.4563, 0.2579, 0, 0]
A1可解读为:所有评价主体认为准则层U1为优的概率为28.58%、良为45.63%、中为25.79%、及格和差的概率为0%。其他各层评价结果依次为:A2=[0, 0.6667, 0.3333, 0, 0]; A3=[0.1751, 0.4075, 0.4174, 0, 0]; A4=[0.0327, 0.2925, 0.6748, 0, 0]; A5=[0.0845, 0.5822, 0, 0, 0]。
(4)构造总目标下模糊关系矩阵A,利用准则层权重计算最终模糊评价结果G。
[12]
结合不同评语分值向量集F计算评价对象的等级分或百分制分数:
S=GT×FT=[0.1336, 0.4144, 0.4373, 0, 0]T×[5, 4, 3, 2, 1]T=3.637133≈3.64;S∈[3.5, 4.5)。
S=GT×FT=[0.1336, 0.4144, 0.4373, 0, 0]T×[100, 85, 70, 60, 40]T=79.187≈79.2。
必须指出,运用本法求得的论文最低分为1或40,即本法对质量更差的论文不具备区分度,但这并不影响其适用性,不达标的论文必须退回修改,对学位证发放不会产生决定性影响。
五、结束语
本文从我国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工作的现状出发,讨论了该项工作的基本特征和工作原则,在整合AHP和FCE优势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具备良好操作性的评价体系。该体系能有效地解决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调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该项工作的科学性、标准化和公正性。此外,鉴于本系统计算过程的数学规律性极强,可以设计基于大型数据库的网络系统,实现全部计算过程的自动化,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为创建节约型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1.施工之前的认真选材非常重要
在设备与管材入场之前,必须要经过非常严格的质量检查验。不管施工材料的来源(施工单位采购材料或者甲方供应)如何,必须让专业技术人员全面、严格地检查进场材料的规格、型号、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质量检查方面,施工材料必须同时具有质量检查合格单与质量合格证,否则一律禁止进场;在测验报告方面,各项监测数据必须能够满足国家技术标淮以及相关设计要求。
初次之外,对于不同批次的进场材料,一定要分清其数量、规格以及型号;认真检测不同种类阀门的密闭性;对于各种大型器材,尤其是直径较大的管材、管件以及散热器等等,确保它们均要满足国家规定的出厂质量合格要求,其材质;型号、性能以及规格等方面均要满足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以及工程的实际设计标准;对于暖通工程所需的各种材料、配件、器材,依照施工验收规范的相关要求,迸行严格的强度与严密性试验,待全部试验数据符合要求使才可以在施工中使用。鉴于施工材料在暖通工程中的重要性,必须进行认真并且严格的进场检测,一切不合格产品坚决禁止进场,更不可以在工程当中使用。
2.注意暖通安装工程孔洞的预留及预埋
部分暖通工程施工图纸存在以下问题:施工图当中分明标注着“预留孔洞详见结施”,但是在结构施工图纸当中却没有看见任何相关标注。没有标注出准确的预留孔洞,致使孔洞的预留与预埋工作迟迟无法展开,严重严重影响着施工进度。除此之外,即便是明确了预留孔洞位置,在进行混凝土浇灌之前,施工人员必须要亲自进行认真地复查,杜绝发生遗漏的现象。假如预留孔被遗漏掉,则后续的施工需要在剪力墙上面开凿孔洞,这样一来,原墙的结构不严重破坏,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留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工程成本。
预留好的孔洞要注意保护,以防人或物体跌人其中,同时要防止被其他工种占用或封堵。当业主提供的设备迟迟没有到位而工期又紧的时候,原来为搬运设备预留的孔洞会被土建施工人员封堵,结果造成整体设备不能搬进去[1]。最后只能把设备解体后再搬人,这样就严重影响了设备的功能。因此在暖通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成百上千的预留孔洞、预埋件,施工员要特别注意对暖通、结构专业图纸中的安装孔、管道穿剪力墙预留洞、设备及管道等吊架预埋件、管道穿楼板预埋套管、人防穿墙套管及设备基础等的平面位置、标高、尺寸应一一加以复核,检查有否遗漏,有否与其他专业的管线布置相冲突,能否满足设备工艺要求和规范要求等,力求万无一失[2]。
4.严格管控工程质量
4.1供暖主管与支管坡度不合理及其解决措施
供暖主管坡度不合理是比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一下两点:第一,在施工当中,对管子为进行调直处理,加之堵管道空墙洞时忽略了管道坡度问题导致供暖主管坡度不合理;第二,未能有效控制管道支架位置及其标高,管道支架的间距与标高具有较大的偏差,导致管道的局出现起拱或者下凹的现象,表现为供暖管道的局部反坡或者坡度变小,管内因此积聚较多的气体或者热水,严重影响了暖通系统的正常运行。
解决供暖主管与支管坡度不合理的主要对策是:第一,在进行安装施工之前便应该做好做好管子调直工作,最好不要在施工中才进行调直,否则不但可能影响施工进度,而且有可能影响调直质量。第二,在支架的安装施工之前,必须根据管道坡度与标高来计算出各个支架的标支架间距,在具体的施工执行当中必须严格按施工规范与相关设计要求,确保不会出现起拱或者下凹现象;第三,堵墙洞时切不可强塞硬垫,并因此致使管道原有预设坡度的改变。综合以上措施,能够比较有效地解决主管、支管道坡度不适合的问题。
4.2支架、管道受损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支架、管道受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暖通工程广泛存在着混用活动支架与固定支架的情况,或者单纯使用一种支架的情况,该情况常常导致管道不可以依照预定方向进行伸缩,进而导致支架、管道受损;第二,用料偏少会致使支架下弯甚至损坏,当管道严重下弯的时候,暖通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将会受到严重的限制;第三,未按规定使用横管支架,转而采用立管卡子代替,非常容易管道下坠,最后导致管道受损。
相关的解决措施为:加强施工质量意识的岗前培训,对讲解固定支架和滑动支架功能的不同以及相关区别,并以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可以正确选择所需支架类型,并可以按照施工图纸施工。
4.3测量误差及其防范措施
测量误差通常会导致主管、支管甩口位置以及散热器坐标、标高的不准确。为了该问题的出现,在施工当中必须优先选用具有较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并且全部为现场实测,禁止利用图纸测量。解决散热器坐标不准确问题和标高不准确问题,首先就是根据现场实测来下料施工,其次就是在安装施工之前必须先弹画出统一标高线,借此保证标高准确一致。
5.尽量避免暖通安装工程施工中的通病
第一,风管的漏风量较大。这主要是因为风管与法兰或法兰与垫片的结合处不严密造成的[3]。
第二,风管表面不平,角度不成直角。因为通风系统有很多是明装的。制作安装得不好,直接影响质量与观感[4]。
第三,空调水管漏水。这些毛病大部分发生在阀门及配件接口处.主要原因是丝口紧不到位.麻丝没有垫好[5]。
第四,阀门安装错误。有的把该放防火阀的地方放了排烟阀或止回阀;有的把阀门逆向安装,特别是在人防系统中,手动密闭阀的方向经常被错误地反向安装,原因是施工人员没有弄清楚它的方向不是依据风向确定,而是依据冲击波的方向确定的[6]。
第五,空调水管有水滴渗出。这主要是因为保温时出了问题。有些是因为没有在支架上放置木垫,产生冷桥现象;有些是因为保温层的接口不严密;还有就是保温层没有与空调管道贴紧。
第六,过滤器堵塞。尽管风机盘管有风吹出,却始终没有把房间温度降下来,而进出水管的阀门均已全部打开,因此可以判断是空调水管被堵塞,拆开供水管过滤器,果然发现里面被电焊渣、混凝土块、麻丝等塞满,这是工人在清洗系统管路及过滤器时,责任心不强造成的。
导致以上质量通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施工中部分施工人员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不强,因此,首先要强化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不强,其次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丁立群.暖通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思路探讨[J].科技资讯,2010(29):256-258.
[2]崔明月,冯海滨.对暖通安装施工中的实践分析研究[J].中国科技财富,2010(12):236-238.
[3]高磊.监理工程师在暖通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科技财富,2009(14):146-149.
引 言: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的重点,为确定项目工程规模、车辆选型、设备配置以及工程投资奠定基础。从客流产生的机理上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主要由转移量和诱增量两部分组成。因此,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转移和诱增客流预测可以大大提高项目的客流预测精度。
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预测的重要性
1.1 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决策的基础,只有具备足够大的客运交通需求,建设轨道交通才是合理的。客流预测又是衡量建设项目经济成本、预测建设项目投入运营后经济效益的关键指标。有了科学的合理预测,才能对项目成本效益做出正确的评估,否则经济评估失真,将导致投资决策失误。
1.2 客流预测通过计算轨道交通系统建成后可能吸引的客流规模和时空分布,包括轨道交通客运总量、客运周转量、各站上下车人数、各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换乘人数、区间上下行客流量、高峰小时运量等,为轨道交通设施配备和车站设计、评价轨道交通规划路网优劣提供重要依据。
2 影响客流预测的主要因素
出现预测客流量与实际客流偏差较大的现象,与客流预测的复杂性和客流预测方法的多样性有着必然的联系,影响客流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客流预测方法使用的不当都会造成客流预测不准确。通过收集资料、归纳整理,总结出了下面几条影响客流预测的因素。
2.1 票价影响客流预测
票价是决定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尤其是开通初期客流的重要因素,价格的高低将会影响到人民的出行方式的选择,票价对客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价格占收入水平的比例上,实施换乘优惠的城市,出行总成本低,不实施换乘优惠的城市,出乘总成本高,较低的票价能转移更多常规公交方式的客流,带来地铁客流量的增长,尤其是换乘不收费,更能刺激换乘量的增加。
2.2 城市土地利用影响客流预测
城市土地的用途,不仅涉及城市各区域功能的定位,而且涉及到所使用的土地上面进行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如人口、就业、产量等。土地利用与客流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城市各区域功能的定位决定了出行活动及出行流量、流向,可见,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与城市规划关系密切。我国大部分城市正处于成长期,城市的发展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城市的规划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动、政府当局的交通政策有了较大的变动等,都会影响客流预测的结果。
2.3 政府采取的交通运输政策影响客流预测
很多大城市采用以公共交通为主、个体交通为辅的交通运输政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控制自行车与私家车的发展,对引导市民出行利用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有重要意义。
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道交通诱增客流量大
当前我国都市区的人口密度高,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土地利用形态处于急剧变化当中。如何将土地利用和公共交通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舒适、便捷的出行条件,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公共交通,从而解决交通拥堵,保障都市区的可持续发展,是都市区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我国都市区普遍采取了TOD的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模式。在TOD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不仅满足影响区域原有的客流需求,而且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还极大地带动了轨道交通沿线地区的房地产快速发展,产生大量的诱增客流需求。如何合理分析这部分诱增客流的产生机理,并准确地予以预测,是进行都市区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3.2 城市轨道交通总客流量变化大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形成与当地的土地利用、人口规划情况密切相关。而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建筑日新月异,其地理形态和用地的布局结构根据发展的具体要求,经常要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导致各种预测年度的城市轨道客流量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一定空间上结构都发生着变化。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用地变化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预测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3.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形成需要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过程中,其特点决定了不是一种“门到门”的发展方式,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集散中除了轨道交通还有公家、自行车、不步行、私家汽车等等作为接驳方式。当前,我国城市居民在出行的时候大多数是多种出行方式的选择,换句话说是出行者在同一对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存在着多种出行的方式。接驳方式、接驳点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的预测工作得来了很多困难,需要与之匹配的更好的方法。
4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侧的具体建议
4.1 建立适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验收体系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专门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验收的完整模型和方法,应该在重点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引导作用、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合理分担交通比例、城市轨道文通对其他交通方式的影响等方面,以“四阶段法”为基础,逐步形成适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一套理论和验收方法。
4.2 努力加强城市交通基础数据调查工作
对于客流量预测中人口数据问题凸显,针对于这样的工作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预测提供科学真实有效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就要求加强人口、交通数据的调查统计。这项工作具有复杂、长期性的特点,而且前期投入较大,如果数据统计分析工作不完善,那么将大大限制了交通客流预测。改善的最好办法是由政府部门牵头,加大调查力度,每间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大样本调查统计,这样可保证数据有效性、及时性。只有加大政府协调力度,才能真正的确保客流预测准确而真实。
4.3 各城市应逐步建立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系统
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预测问题上要充分考虑城市特征、地区差异性。各个城市的城市布局不同,人口结构也不尽相同,其就业情况、经济发展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由于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是单纯依靠已经掌握的资料,通过EMM3软件来进行预测存在片面性,因此,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客流的统计分析,要求有针对性的运用有效的方法,不能按照其它城市的照搬,照搬的方法适合一个城市,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城市。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的预测模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问题,需要多年数据的日积月累,进行长期的调整和运用才能逐步完善和成熟。另外,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应该注意从城市的微观到宏观,不断完善交通模型体系,才能有效的提供可靠的预测数据。
5 结束语
总之,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各项设计工作的基础,客流预测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建设和居民的切身利益,所以我们要更高的角度,抱着开放、负责的心态,积极沟通交流,加强对客流预测方法的研究,建立起完善的客流预测体系。
参考文献:
实验结果显示,光纤布拉格光栅测得温度与标准温度更接近,且抗干扰能力更强,满足粮仓内大范围温度监测的要求。
关键词 光纤布拉格光栅 温度检测 光谱线性频移 粮仓
温度检测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生产厂房的温度检测、住宅区的室温控制、农业生产中温室大棚的恒温监控等。目前,国内外对于温度检测的主要方法有:热电偶型测温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探测区域大的特性,而其属于接触式测量,易污染、精度较低。数字集成温度探测芯片,该温度探测器功耗低、体积小,常应用于单点探测,在多点位大范围测试中误差较大。除此之外,光纤测温器也是一个常见类型,其灵敏度高、适合远距离检测,但多路检测测量难度大、工艺复杂、价格高;半导体吸收式光纤温度传感器温度监测系统,其优点是将光纤仅用于传输,测量采用其他光学或机械的元件完成,监测被测温度的变化;智能(数字)温度传感器温度监测系统,其内部包含处理芯片,适用于测温位置在线处理的场合。我国传统的内部温度测量方法是直接将温度计插入粮食中检测,工作量大、效率低、精度差;除此之外,国内还有采用基于PN 结或热敏电阻的温度检测系统,但其传统电路设计上存在干扰、滤波不稳定,线路复杂等问题。而测温电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但工艺复杂,且部分结构需要专用设备,十分不便。
相比之下,采用波长调制的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Grating,FBG)传感器避免了温度测试信号受光源变动、光纤损耗等的影响;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在一根光纤中串入多个布拉格光栅实现分布式测量,大大降低了系统复杂度;采用光谱线性频移的监测手段,测量精度高、范围广、分布密度大。本文在采用分布式光纤布拉格光栅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光纤布拉格光栅所测温度与中心波长之间的线性函数关系,提出了一种通过光谱线性频移反演分布式粮温的新方法,提高了检测精度、温控范围和温度数据密度。
一、温度探测系统设计
系统采用了一种新的分布式光纤布拉格光栅测温方法,即通过光纤布拉格光栅温度探测器对粮仓各处的局部温度进行监测。由于光谱线性频移程度与被测温度存在函数关系,即中心波长与被测温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分布式光纤探测系统是可从整体上大范围地对被测物理量的变化进行监测的探测网络。本文采用的是分布式光纤布拉格光栅探测结构,根据系统性能,建立了粮仓的数学模型。处理器控制宽带光源发射探测光,通过耦合器进入多组光纤通道,每组光纤通道中设置光纤光栅探测器,在粮仓内网络式分布,从而获得粮仓内各处的粮温数据。回波信号经解调仪解调,将带有温度信息的数据传给处理器,经过处理器将粮仓各位置粮温数据显示在控制台上。
二、光纤光栅基本原理
在光纤光栅之前,将在平面光波导中沿入射光传播方向制作的多层介质结构,即布拉格光栅。光纤中的光栅反射实际上是一种层状介质的反射,由光纤中沿轴向分布的多层介质结构构成光纤布拉格光栅。
常用的电类温度传感器有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其极易受外界的电磁干扰,会由于测量距离、辐射系数等因素导致测量精度降低。而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不仅具有普通光纤温度传感器的优点,还有光谱特性好、损耗率低及稳定性高等特点,且波长编码信息不受光源功率波动或耦合损耗等的影响。同时,在一根光纤中可设置多个光栅,使光栅阵列信息量大,结合波分复用等技术非常适合大范围的分布式网络化的粮温监测。
光纤布拉格光栅探测器中的宽谱光源可采用面发光二极管SLED 或放大自发辐射光源ASE 等,光传输及转换部分由光耦合器或光环形器构成。当光源系统发出一定带宽的光入射到光纤光栅后,由于光纤光栅对中心波长具有选择作用,只有符合波长关系的光被才会被反射,并再次通过光传输结构送入解调装置解调,最后解调光会体现出光纤光栅反射波长的变化特性。当利用光纤布拉格光栅原理检测粮仓内局部粮温时,由于粮温变化引发的光栅自身的折射率或栅距的改变会使反射波长产生相应的变化,最终对由解调器检测得到的波长变化推导计算即可求得相应位置实时的粮温数据。探测器获得的尖峰波长随着粮温的变化持续变化,探测器带宽是指光纤布拉格光栅反射峰对应的带宽,其检测精度越高,则带宽就越小,由于工艺水平的限制,一般在0.2~0.3 nm 之间。
三、解调仪
成功的师生沟通,是一种成功的教育,这一句话就道明了沟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如果说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沟通,那么,教师永远不会知道学生的“心事”,学生也永远不会懂得教师的“苦心”,于是,师生之间就会出现一道“城墙”,彼此不理解、不信任,陷入相互埋怨、指责的苦恼中,教师失望,学生伤心,教学的效果事倍功半。但如果在教W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了有效的沟通,那么情境就截然不同了,教师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明白学生的困惑和苦恼,学生也真正理解了老师,严厉的批评也变得柔情似水,师生之间的“心墙”坍塌无痕。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乐其道,学其道”,教育目标得以事半功倍地实现。可见,有效师生沟通的重要性。
一、中学语文课堂中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
1.师生沟通形式化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虽然新课程已经实施了有些年头了,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老师思想认识不到位,沟通意识淡薄,为了沟通而沟通,形式化严重。仅仅将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整个课堂都被一些类似“是不是”“对不对”毫无意义的问题充斥着。这样的“沟通”不仅将整体的课堂分割得支离破碎,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和能力价值,还将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沟通互动转变成为呆板的一问一答。表面上看来,师生一问一答,一唱一和,一呼百应,实质上,只是将灌“知识”转变为灌“问题”,学生还是在教师设定好的“套路”中被动应答。
2.师生沟通程式化
就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来看,一方面是教师使用的沟通方法很单一,一问一答成为课堂上师生沟通的“主角”,教师也落入了这一沟通的思维定式中,一说沟通,就是问答;另一方面是生生之间的沟通缺乏实效,讨论活动耗时低效,不仅使得课堂结构涣散,也为偷懒的学生提供了“方便”。由于教师在沟通方法上的缺失,使得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沟通都变得程式化,失去了沟通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3.评价标准不合理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评价也是师生之间沟通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多师生之间沟通的问题也在不合理的评价中暴露出来。如教师对于自己喜爱的学生,或者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通常会比较宽容,对于他们的评价也多是积极的、肯定的。相反,则表现出消极、否定的评价。这样不合理的评价标准会给学生造成负面的心理影响。
二、完善中学语文课堂中师生沟通的策略
1.教师要准确把握语文课堂沟通的实质
中学语文教师只有真正地掌握了课堂沟通的实质和内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师生沟通。那么,如何实现有效的沟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沟通时,采用沟通对象熟悉的语言。教师在和学生进行沟通时,尽量将想要传递的信息变成学生通常使用的语言再传递给他们。这样不仅会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提高心理认知度,还能避免在沟通中出现理解的偏差,提高沟通的质量和效率。
其二,沟通时,注意信息灌输量的掌握。中学阶段的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不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应注重信息的筛选和取舍,避免在一次沟通中涵盖太多的信息量,让学生难以消化。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如果要传递较多信息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做好记录,方便课下吸收。
其三,沟通时,注意任务和目的要明确。低效的沟通就是缺乏沟通主题,说着说着就离题万里,不仅耗时,还低效。因此,在沟通的时候,教师应该将教学的任务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给予多长时间等因素明确地告诉学生,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2.教师要采用多种有效的课堂沟通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之间低效甚至无效的沟通,要么就是师生双方都是不温不火的问答,要么就是教师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水火不容。产生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师生之间沟通地位的不对等。教师忽略学生的感受,一味地想将自己原本计划好的思路塞给学生,从不过问学生是否明白,是否感兴趣;评价亦是如此,习惯于家长式的权威问责,不能忍受学生哪怕一点点的叛逆。导致师生之间沟通不畅,相互“嫌弃”。因此,在师生沟通中,教师要注意方式方法,放下架子,尊重学生,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话语权,平等对话。此外,沟通时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3(b)-0176-04
Ethics Committee,Teaching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Chengdu 610072,Chinarights consciousness,informed consent has become the major premise of clinical trial and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clinical research management department,researcher and the public.Ethical review and informed consent are main measure to guarantee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subjects,and informed consent form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to be reviewed by the ethics committee.At present,although national regulatory documents have requirements on informed consent and its acquisition process,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onveyed information,acquisition process,and ethical review of informed consent in clinical research. This study aimed at the problems found in the work to carry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suggestion.
[Key words] Informed consent;Ethical review;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和人权意识的提高,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成为临床试验的重要前提,并越来越受到临床研究的管理部门、研究者及社会公众的重视[1]。伦理审查与知情同意是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我国很多医疗机构也相继成立了伦理委员会[2-4],其主要是针对临床试验项目中的伦理问题进行审查和履行保护受试者安全和权益的职责。知情同意书(informed consent form)是伦理委员会审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是指每一位受试者表示自愿参加某一试验的文件证明。知情同意是指向受试者告知一项试验的各方面情况后,受试者自愿确认其同意参加该项临床试验的过程,须以签名和注明日期的知情同意书作为文件证明[5]。知情同意是人体生物医学研究的主要伦理要求之一,国外已开展了相关的深入研究[6-8],然而国内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9]。临床研究工作的现状与获取受试者知情同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这将会给临床研究工作增添更多困难,但有效推进却能给研究者和受试者降低风险,同时可以避免一些医疗纠纷,因此,如何在临床试验中平衡双方的风险和受益,将是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审查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在知情同意书中,研究者需向受试者详细说明试验性质、试验目的、可能的受益和风险、可供选用的其他治疗方法以及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规定的受试者的权利和义务等,同时受试者充分了解后表达其同意。知情同意书是用签字的书面形式获得同意的法律文件,通过知情同意这个过程可以让受试者全面了解研究者所采取的医疗干预措施以及其所参与的整个临床试验过程,受试者自愿地表达同意参加并签字确认[10],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对受试者的尊重。本文将从研究者、受试者、伦理委员会和国家法规政策4个方面来分析临床研究知情同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供同道参考。
1 问题分析
1.1 研究者方面
1.1.1 目前很多临床试验使用的知情同意书存在撰写内容不完整、不规范的情况 一些知情同意书缺少阳性药物、器械的风险信息,发生与试验相关的损害时可获得的治疗或赔偿没有实质性的内容[11]。很多临床试验机构或者伦理委员会都向研究者提供知情同意书模板,此类知情同意书一般要素比较齐全,但是不乏有研究者以为模版是万能的,疏于仔细阅读,导致张冠李戴。知情同意书的撰写是知情同意的第一环,应该被重视。
1.1.2 研究者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告知的信息过少 多数研究者认为告知的信息越完整受试者的纳入越困难,误认为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是开展试验的阻碍,为了推进临床试验工作进度,主观上不积极履行充分告知的义务,例如:未告知受试者可选择的其他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研究与临床诊疗的区别;未告知受试者可能被分配到不同的组别;夸大药物临床研究对受试者的益处,有的研究者只告知受试者可以免费检查免费吃药,并没有说明是研究性质,以为如实告知受试者,多数人不能接受,研究将无法进行;告知语言中包含专业术语却未作解释,不便于受试者理解;未充分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式;未告知有关试验的新进展和新发现,影响受试者作出继续参加或退出试验的决策等。
1.1.3 获取知情同意的过程也存在诸多问题 研究者多以取得受试者的签字为目的,并没有详细向受试者解释知情同意书的内容;也没有给予受试者充足的时间考虑和商量;有的甚至没有将知情同意书的副本交给受试者;知情同意书签署不规范,只签名不注明日期、不留联系电话等。
1.2 受试者方面
对参加临床试验没有客观和全面的认识,对知情同意权存在理解上的误区,造成两极分化严重。一方面,有的受试者在得知药物临床研究相关信息后,因为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尚未确定,以为研究者拿自己当试验品,生命健康得不到保障,自身疾病也可能因参与临床研究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机会,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12]。另一方面,有的受试者为了得到免费检查/治疗/补偿等眼前利益而盲目参加试验;有的受试者完全信任和依赖研究者,片面地认为研究者为其选择的器械/药物是最好的,导致知情同意过程形式化[13]。
1.3 伦理委员会方面
伦理委员会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常处于两难的境地,不仅肩负着维护受试者权益的重大责任,而且不能阻碍医学研究的发展。
伦理委员会按照审查要点进行审查[14-15],知情同意书审查要点多数是借鉴国外的各种指南,但有的条款不切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而难以严格执行:①审查要素要求知情同意书说明发生与试验相关的伤害事件,受试者可获得的补偿和(或)治疗,而实际中知情同意书中往往只笼统地写了“如发生与试验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申办方将给予相应的补偿”,到底怎么补偿、补偿标准怎么计算、补偿的程序是怎样都不清楚,使其成为套话。对受试者损害进行相应的补偿是伦理原则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这方面的工作存在很大缺口,受试者在临床试验中受到损害,不知向谁追究赔偿责任,受试者赔偿权往往难以落实到位。②审查要素要求知情同意书说明对受试者参加研究所预定的、按比例支付的补偿,实际中大部分知情同意书描述为“如果您完成整个试验,可获得一定的交通补偿”,并没有明确写出补偿的具体金额,也没有按比例支付给受试者,而是受试者做完整个试验,在最后一次访视的时候发给受试者,此种做法的出发点是希望受试者完成整个试验,降低失访率,但是显然不符合伦理审查的要求。③是否将补偿金额写进知情同意书中存在争议,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写进去有诱导嫌疑,而很多参加伦理审查工作的委员则认为金额应该明确,而且应该是按比例支付。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伦理委员会无法严格按照审查要素执行,因为每项试验的具体情况不同,新药临床试验一般有申办方给予资金支持,而临床科研课题级别不同,课题经费相差可能很大,很多时候存在经费不足的情况。
知情同意过程是比较难以审查和控制的,比如审查要素包括招募受试者过程没有胁迫和不正当的影响、获得知情同意签字前,受试者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询问有关研究的细节、受试者提出的所有与试验相关的问题均应得到令其满意的答复等。在研究实施之前,伦理委员会很难预测和评估一项研究能否达到这个标准,即使在研究过程中派人进行实地访查,现场确认获取知情同意的过程是否符合要求,也是难以实现的,伦理委员会没有行政执行力,且委员均是兼职人员,实地访查目前在很多机构没有形成常规访查制度,这也是一项耗时耗力且容易导致伦理委员会与研究者关系紧张的工作。
1.4 国家法规政策方面
2010年7月1日起实施的《侵权责任法》规定在诊疗活动中侵犯知情同意权,医疗机构应承担民事责任,保障了患者的权益,而《执业医师法》《侵权责任法》等主要是针对临床诊疗的规范,少有涉及临床研究的知情同意问题,且其告知对象不统一。
临床研究遵循的部门规章包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2003年)、《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2010年)、原卫生部颁布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管理规范》(2010年),这些文件中对知情同意书和知情同意书的获取均有要求。GCP中要求研究者或其指定的代表必须向受试者说明有关临床试验的详细情况,经充分和详细解释试验的情况后征得受试者的同意并签字确认(对无行为能力或者儿童作为受试者,须其法定人签字同意),同时执行知情同意过程的研究者也需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然而告知对象概念模糊,在实践中容易导致界定不清;告知的方式、告知的时间和地点、告知的环境等对于切实保护受试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也很重要,各项法规文件都缺乏告知方式的具体规定;受试者、研究者、申办者、医疗机构之间的责任划分尚不明确和详尽;对于一些特殊情况还缺乏相关解决的措施,比如当发生受试者人身损害事实而研究各方均无过错时,如何界定责任[16]。
2 建议与对策
2.1 研究者方面
①研究者应从思想上重视研究工作中的伦理问题,切实承担起研究者的职责,严格按照方案和伦理学要求开展研究;②开展研究前,申办者和主要研究者应就研究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对研究者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
在一些条件具备的大型研究型医院中,可以配备专门研究人员从事临床研究工作,或者为研究者配备研究助手,这些人员应掌握临床研究方法、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并严格遵照执行,这是因为我国的临床研究基本都是临床一线医生担任研究者,本身医疗工作繁忙,医生精力有限。医生和专业研究人员相互配合的团队将更有利。
2.2 受试者方面
有待整体受试者群体素质的提升,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可以对受试者及潜在受试者进行培训和交流,提升受试者参与研究的意识,使受试者对临床研究有一个科学和客观的认识,既不武断地抵制也不盲从地参加临床研究;受试者可以向伦理委员会查阅以往资料和数据;受试者也应向研究者和伦理委员会反馈相关的情况。
2.3伦理委员会方面
伦理委员会在临床研究过程中需肩负着维护受试者权益的重大责任,同时应采取一些相关措施促进医学研究的发展,因此提高伦理审查质量尤其重要,伦理委员会委员应该具备临床研究伦理相关的知识,并不断接受新的培训,对研究者和受试者各方情况需有所了解,同时对知情同意进行实质审查而不是形式审查;伦理委员会也应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者和受试者进行跟踪和调查,总结分析,并信息化和数字化处理研究过程中的伦理问题[17]。
2.4 国家政策法规层面
不少国家已经颁布了专门的法律规范研究行为,法国颁布了《生命伦理法》,美国《联邦法典》也有关于受试者保护方面的法律[18]。我们应在学习和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将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上升到法律层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对于违反规定的情形制定明确的责任主体和处罚措施,必然能显著提高贯彻和落实的依从性;明确损害归责问题,建立政府强制补偿机制和自愿补偿机制[19];还应制定统一的知情告知信息要素标准,这是整体提高知情同意书撰写质量的有效途径,避免各单位采用自己的模板,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
3 小结
本文从研究者、受试者、伦理委员会和国家法规政策4个方面来分析临床研究知情同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在各方都存在不足的情况,就需要各方同步改进。临床研究各个环节的相关人员应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研究者撰写知情同意书时必须包含先行法规文件中知情同意的全部要素,既要全面又要具体明确,不能含糊其辞,获取知情同意的过程应规范;受试者需与研究者密切配合,并及时向研究者和伦理委员会等机构反映情况;国家亟需制定适应中国的法律和制度。
[参考文献]
[1] 李武.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再思考[J].医学与法学,2013, 5(6):24-27.
[2] 范让.浙江省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运行现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3] 张晶晶,杨文燕,甄天民,等.山东省医疗机构医学伦理委员会运行现状调查[J].医学与哲学,2014,35(10A):36-40.
[4] 伍龙.广西南宁市三甲医院伦理委员会运行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4.
[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Z].2003.
[6] Flory J,Emanuel E.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research participants′ understanding in informed consent for research:a systematic review[J].JAMA,2004,292(13):1593-1601.
[7] Faden RR,Beauchamp TL.A history and theory of informed consent[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chap 5-9.
[8] O′Neill O.Some limits of informed consent[J].J Med Ethics,2003,29(1):4-7.
[9] 张淼.我国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作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5.
[10] 杜彦萍,杨忠奇,汪朝晖.对药物临床试验知情同意的解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7):623-624.
[11] 孙丽丽,李军,王燕.知情同意书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医学与法学,2014,6(2): 41-43.
[12] 杜治政.医学伦理学探析[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38-142.
[13] 杨春梅,袁丹江.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知情同意常见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6):148-150.
[14] 熊宁宁,李昱,王思成,等.伦理委员会制度与操作规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84-195.
[15] 熊宁宁,刘海涛,李昱,等.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26-30.
[16] 邵蓉,张h,魏巍.药物临床研究受试者知情同意权法律保护之探析[J].上海医药,2011,32(8):409-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