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信息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8:11: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教育教学信息化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育教学信息化论文

篇1

信息化素质已经成了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了当下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的基本素质。当下我国的很多高校都增加了与信息化相关的课程,并且在各个专业的学科教育过程中渗透了信息化教育的理念。目前的很多高校几乎都培养了一批传统专业与信息技术专业相结合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为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二)信息化资源建设由数量到质量上渐变

早在之前,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资源的建设上,这些资源建设无非就是大量的购买各种数字化的软硬件资源。可是放眼当下,我们还是很乐观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从资源建设中转移到建设资源管理平台以及资源的应用平台上面,已经转移到建设数字图书馆以及大学数字博物馆上面,而且这些网络资源体系也在逐渐完善。除了上述之外,我国的有些高校还建设了网络学院,网络学院的开设方便了远程授课,方便了学生辅导答疑。这些都使得我国高等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卓有成效。

(三)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高,相关部门的重视使得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资金数量逐年增多,从而很快地我们国家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单机应用、基础软硬件建设发展到向数字化、一体化整合。高校校园网的覆盖范围以及出口带宽都在增加,高校运用教学的多媒体技术的种类与科目也在逐渐增多,此外对于多媒体的利用率与管理水平也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探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化技术是先进生产的典型代表,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帮助高校教师在教育领域内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促进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先进方法的引进,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质,培养有利于当今信息时代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为高等教育教学服务。为此笔者探究了几点提升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与途径。

(一)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软件平台

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软件平台,这个平台主要有教学质量工程支撑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全球优秀公选课资源平台、精品课程申报以及建设平台、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平台、论文指导平台、课程实时录播系统、教学博客平台等。这个数字化学习中心软件平台的优势主要有:第一利用信息化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活动的智能化、信息化与网络化,在给学生提供海量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教学与平台建设的有机融合;其次利用平台建设的机会,让信息化手段监控教学实施各个环节。所谓的教学质量工程支撑平台是指在支持“质量工程”的基础上,革新高等教育教学的专业结构与专业认证、革新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程度,革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教师水平建设与教学管理制度多种需求,从而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飞跃。利用先进的技术与高校内部的优秀资源优势,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高度共享,建立数据搜索引擎,服务教学科研管理等核心业务。另外在该平台上分享全球优秀的公开课视频,积极地将全球其他学校的优秀视屏引入到我国内高校的信息化教育平台上,还可以丰富我们高校的公选课资源。精品课程的申报是针对教师说的,利用这一平台可以激发教师上课以及致力于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其余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诸如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平台、论文指导平台、课程实时录播系统、教学博客平台都其自身的优势,对服务于教学的高等教育信息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二)构建校园移动学习终端服务平台体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现在每一个大学生基本上都拥有一部以上的手机设备,因此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还可以利用手机为教学服务,其教学的普及程度根据学生拥有手机的数量我们就应该可以看到。尤其是在3G业务的商用之后,移动网、互联网以及电话网三者之间已经实现同步,这种融合的优势如果应用在高等教育上,其效果与影响力将大的惊人。所以笔者在此呼吁高校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构建校园移动学习终端服务平台体系,这样的话将会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在校园内获取数字化学习资源,丰富学生获取教学资源的方式与手段,实现高等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无形中形成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氛围,提高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四步推进措施

篇2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暨《“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正式颁布,《纲要》在保障“到2020年国家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等战略目标的措施中,明确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纲要》第四部分第十九章第六十一小节)。

教育信息化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地位

随着教育现代化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逐步取代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

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是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教育装备管理系统是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是实现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前提和基础,是衡量各地教育装备工作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重视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打好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只有管理信息系统的根深,才有教育信息化这棵大树的叶茂。

二、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信息化现状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逐步在中小学校园的普及率不断增加,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设备、闭路电视系统、校园智能广播系统、数字实验室、语音教室、电子阅览室等等,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已成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而地方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及学校对教育技术装备的信息化、现代化管理却没有随着教育现代化和装备信息化的发展而同步发展,管理手段相对落后与装备事业快速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1、装备资产管理方式大都停留在手工制作状态,显得极其陈旧、落后,账目混乱、资产流失浪费现象明显小论文,各项教育技术装备数据统计工作困难,无法及时了解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装备状况,影响教育管理决策和各项具体工作的实施。

教育装备资产是学校从事教育教学正常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也是各类评估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各种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的建设、配备都要按照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实施。庞大的教学物资要按一定的标准分类登记、建立财产账簿,并动态反映其状况,是个繁重的工作。而目前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基本采用传统手工或电子表格方式记账,出现很多弊端和不足:

①、装备资产数量品种规格不易查询,修改不方便、很难统计,对采购决策不能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②、记账不规范、不完备、不连续,账目数字不准确,差错多,账物不符、有账无物,无账有物现象普遍。

③、传统纸质资产账簿携带不方便,保存困难易损坏。

④、不能动态的反映财产当前的状况。如某些教学仪器暂没在指定存放地点,被相关人员借用、维修或决定报废处理,账簿上无法立即体现,装备管理员总要到处翻阅其他相关记录,才能得知其去处。

2、各级学校及装备部门不采用管理信息系统,很难对教育装备过程实现科学、高效、透明的管理,对装备管理工作情况的信息掌握比较滞后。

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各学科的教学都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繁重复杂多样,以实验教学为例,有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性实验,有学科教材要求必做实验也有兴趣小组自选实验,而每个学科也不止一个实验室与准备室,以后还有虚拟实验室,涉及到的管理流程和常规记录非常多,教师要填写实验计划、教学日志、实验通知单、要对实验室进行安排,实验结束后,老师要进行实验确认记录实验完成情况,以后还要进行实验开出率统计等等,这些都需要任课老师和实验教师密切联系,采用传统手工管理模式,任课老师频繁到各个实验室了解实验仪器情况、填写各种表册,效率低,随意性强,而一旦某个计划有变,又应对缓慢。虽然实验管理人员忙前忙后,但是学校领导对实验教学情况和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还是比较模糊,总要等后面汇报才清楚。

3、采用手工管理的教育装备管理档案资料建立不完整规范、记录不连续详实,搜集整理保管困难,无法真实反映装备管理状况,装备管理信息资源无法共享。

教育装备管理资料档案类别和内容多,范围广,涉及各个学科小论文,是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的宝贵财富,是装备管理工作情况和成绩的重要载体,也是各级教育部门检查的重要内容。以理科实验室为例,除了装备资产档案外,有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各种标准、规章制度等相关文件及材料;实验室人员学历,岗位职责及进修、培训记录;常规管理工作中的仪器借还、赔偿、保养、维修、报损登记,自制教具作品材料;实验计划、实验日志、实验通知、实验活动记录、实验科研成果、实验考试、实验总结等各种教学资料。如此繁杂的档案资料不采用无纸化、网络化管理导致教师和管理人员对装备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学习滞后,不系统全面;设计填写繁杂、零碎的各种帐表册、记录费时费力,工作量大,负担重,久而久之也就不重视,常常做了大量的工作,没有留下完备规范的文字记载。每到教育管理部门检查工作时就仓促临时找人赶材料、补记录,常常搜集整理不合要求规范、内容不完整准确,缺失大,并且前后矛盾,互相无法印证,造成教育管理部门不能客观的评价其真实工作情况,管理人员自身又觉的委屈。

4、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信息化观念仍然比较落后、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差异大,信息化利用率低。

教育装备管理要做到现代化,必须需要一支理解教育装备理念,具有学科专业水平、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并且相对稳定的队伍去实施操作。但是长期以来,学校的领导对于装备管理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到位,观念滞后,承担管理工作的人员大都年龄结构偏大、教育装备管理观念和理论比较贫乏,知识和技能更新更是跟不上设备的更新,计算机应用能力低下,有些甚至是“机盲”,对办公软件都还不熟悉,各级部门对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指导、培训和管理又不足,除了学校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其他人员还是习惯于传统手工管理模式,要能较好运用教育装备系统心有余力不足,懒怠畏难情绪严重。

5、教育装备管理信息标准不完备,缺少一套完整的装备管理信息标准和网上信息交换规范,从省市县到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纷杂,缺乏一个规格化的、系统化的统一完善系统。

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教育装备管理信息标准,目前许多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均根据各自工作的需要采用相应的管理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不规范、不完整,且互不兼容,难以进行信息交流。目前使用教育装备统计软件得到的统计信息与教育主管部门统计信息无法吻合、兼容,常常产生矛盾。

由于缺乏一套统一完善的软件设计规范,个别学校使用的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如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存在多个版本,兼容性差小论文,实验装备管理软件设计灵活性不够,扩充性和开放性较差,对技术发展和教育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差,根本不能得到长期稳定的应用。适合网上应用的软件较少,目前大多数软件的应用局限在单机或小型局域网上,缺乏在大型网络上(如办公网、校园网)应用的软件。

三、教育装备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信息化、网络化

1、管理方式、手段跟不上会造成装备管理水平逐步滑坡,成了实现教育装备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障碍。

相对于学籍、考试、办公等其他教学管理系统都正逐步成熟,而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尚未起步,信息化管理现状不容乐观,随着教学管理工作的繁杂多样,在信息高速公路时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将办公自动化手段应用到学校教育装备管理工作中是必然的趋势。

篇3

二、要获取、制作容易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资源要符合教学内容,在确定利用某种信息资源之前,要考虑其获取和制作的可行性及难易程度,不能有了资源却无法使用或操作困难,最终费时费力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选择信息化学习资源时,若能直接采用现成的课件资源或能对其做少量修改就能利用得最好,这样必将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我们一般很少直接用现成的课件资源,因为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设计的教学流程也各不相同,融于课件中的思想,所运用的技巧也可能与自己的风格有所差别,同时教学对象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样一来,现成的课件往往就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宜。所以,现成的课件完全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那是最好,稍加修改就可以利用也很难得。反之,就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力与判断力,借助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来获取、处理、组织所需资源,最终将各种多媒体素材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课件资源。当然,这种不得已的选择,也必须考虑其获取、制作的难易程度,尽可能用最近的资源、最拿手的方法来达到信息化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三、要操作简单

信息化资源的有效利用,除了其针对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易于获取和修改外,还应包括其操作简单、容易控制。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因为课件资源的难以操作或操作不流畅,不但影响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思路,而且影响教学效果,那么,这类信息资源就不能是首选。为便于教学,学习资源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比如,在音乐与视频资料的播放上,要用最常用的播放软件,防止出现无法打开、停止或卡壳现象。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在其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最好支持鼠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尽量在各部分内容之间设置简单明了的交互式热键,这样就可以在文件前后、文件内外任意前进、后退、跳跃、重复演播了。

篇4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特殊的信息化性质使得这一学科的软硬件环境极为重要,不仅需要条件良好的网络教室,数量充沛的教学设备,先进的软件资源,还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但纵观当前小学信息课程的整体教学环境,城市地区的小学在软硬件设施方面虽大多能符合要求,但一些问题也是存在的,教室设备陈旧,故障频发,软件资源匮乏,这些都极大束缚了教学效果的发挥。同时,对于条件较为落后的城郊和农村地区,软硬件设施满足日常教学都较为困难,更无从谈及网络教室、计算机、软件,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无法实现,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课堂安排不合理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而言,一个重要的教学特征就是前紧后松,即一堂40分钟的课程,教师往往用15-20分钟授课,剩下的时间由学生自行练习、活动。这种授课模式对于自觉性好、主动性高的学生来说较为适宜,便于他们发挥学习热情,自行探索学习中的问题。但对绝大多数处于好动年龄的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活动时间更是一种放松和游戏的时间,他们将此作为奖励,利用自由练习时间聊天、玩游戏、浏览网页。加之教师在学生自由练习时间的监督和指导不足,对教学密度和难度的掌握不够,极易造成课堂管理的失控和学生学习态度的散漫。实际教学中,也有一些教师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提前部署了一些课堂活动,但由于对整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不妥,很多练习都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到设计、创造、交流以及反思的热情不高,课堂成效不大。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和发展的对策

切实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定位,并提出切实的发展对策,不仅有利于促进各项教学活动的课程,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堂的驾驭和掌控能力,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有效性。

(一)注重软硬件环境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

课程离不开软硬件环境的支持,针对一些小学在软硬件环境方面匮乏的现状,学校及上级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适度倾斜资金,保证学生学习所必备的环境,完善网络教室、计算机以及相关软件设备,同时强化对信息技术教室的培养,不断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促使其能够更好胜任工作,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效率。

(二)明确培养目标,采取分层目标教学策略

不管信息技术课程是否纳入考试范围,学生和教师首先要明确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的信息技术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竞争要求,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此学科的重视,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开展教学合理。鉴于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师应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度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而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开展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在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自我满足感。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分开教学,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结对互帮的等形式,强化授课和指导,突出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流,促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全面发展。

(三)多元方式教学策略灵活运

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其主要可以分为基础知识类和操作知识类,对基础知识课程来说,可以选择讲授法,同时配合图解法和提问法使得学生对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深刻全面的影响。而对于操作知识类,则可以采取多元教学策略,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案例教学法等,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篇5

远程教育时间表提前赛迪顾问数据表明,2003年,中国教育行业IT应用市场投资规模超过250亿元,增长率达20%以上,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远程教育市场。

远程教育在SARS中脱颖而出,光彩夺目,成为SARS期间为数不多的教学希望和经济亮点。SARS期间,北京市教委启动“空中课堂”;河北、天津、安徽、山东等也分别开设“空中课堂”、“虚拟教室”、“网上教学”等形式开展教学;仅仅“五一”期间,新东方教育在线网络教育在北京和上海两地,业务就比上个月增长了77.6%和61.3%。

SARS有可能成为中国远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还是中国第一次从上到下,从教育部到各地方教委,从高校到各中小学,协调一致启动运用远程教育手段来作为正常教育无法正常运作时的应急措施。

SARS把远程教育的建设提前放到了议事日程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既定的秩序和进程。2004年,远程教育进入了一个改善和调整的时期。远程教育要重点改善的领域主要有以下三个。

加大教学资源建设力度资源难题可谓是一直到如今。它绝非短期之内就能获得解决和突破,它需要IT厂商和教育用户一起合作,并且以学校里的老师为主体,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学员以精品的课程和资源。

这次非常时期,高校的教学资源尤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本来如果运用得当,很多高校完全可以通过通畅的校园网做到停课不停教学。但事实上,大部分课程还是没有很好利用远程教育这个必不可少的补充形式。另外,很多课件制造较为粗糙,界面不友好,没有利用网络教育的互动性、多媒体的生动性把远程教育的长处发挥出来。

建设好教育资源,相信也是所有大中小学校的下一步任务之一。

完善自动测评系统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黄荣怀认为,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可由网络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建立和适当运用这一系统,将会有效改善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完善的自动测评系统不仅要能让学生在网上答题,答完试卷后,系统还要能通过网络自动提交答卷,再通过网络服务器统一判卷。命题系统应该与测试系统、成绩分析系统有机结合,方便教师出题、考试和成绩分析。为了保证考试安全,系统还应具有断电恢复和容错功能,考试信息不会意外丢失,考试管理系统则能实现如考生报名、发卷、收卷、判卷、考生管理、考生成绩公布与打印等功能。

加强教学交互平台

学生所抱怨的网上课堂互动性差其实是可以改善的。网上交互平台的功能应该包括在线课程学习、在线专题补习、学科答疑中心、兴趣讨论小组、课件管理、教学管理、教师备课、作业批阅、网上教学交流、网上专家咨询、教学评估等。它可充分利用网络交互及时快捷的特点,在校园网络上创设虚拟的学习社区与交流社区;另外,校园网络教学系统还提供多种自主学习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认知主体的体现。

远程教育虽然有种种不足,这注定了它仍然只能是正常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而不会是学习的主流模式,但由于远程教育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它还是受到了用户和IT企业的极大关注,成为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赛迪顾问预测,2004年将成为远程教育在未来几年的一个,其投资将占教育信息化总体投资的21.2%,达到70亿元。

西部教育真正升温

教育行业信息化在东部地区发展迅速,已经转向应用阶段;而在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则还处于起步阶段,基础建设仍是重点。

在2003年之前,西部教育信息化虽然广受重视,但由于资金、人才等瓶颈的限制,西部教育信息化建设一直还未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2003年,国家有关部门针对两大瓶颈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在资金方面,采取财政拨款方式,用于西部教育信息化建设;在人才方面,继东西部对口支援工作之后,又于2003年9月8日成立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推进全国教师的继续教育,重点提高西部和农村教师的质量,这就给西部的教育信息化奠定了政策、资金和人才上的基础。关注西部教育信息化,时机开始成熟。2004年,西部教育信息化的重点领域如下。

基础建设仍是重点

教育行业信息化在东部地区发展迅速,已经转向应用阶段;而在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则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基础建设仍是重点。

据对四川省、重庆市、甘肃省、陕西省、山西省四省一市的1200名教育用户的调查,5%的用户还未开始建设;7%的用户正准备建设;51%的用户刚处于起步阶段;37%的用户信息化建设已经比较成熟。

截至2003年11月,中西部教育信息化投入53%用于网络、PC、服务器等硬件建设。因为中西部教育信息化建设时间稍后,所以更能借鉴其他单位、地区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开始注意避免重硬轻软、重建设轻应用等常见问题。是以投入的资金有14%用于软件建设,13%用于资源建设。2004年,39%的用户依然把重点放在网络、PC、存储等硬件建设上,19%的用户继续软件建设。资源建设上升幅度较大,比例占到23%,开始有10%的用户关注总体建设。

资金问题多元化解决

资金问题,是中西部教育信息化绝不可回避的一个难题。39%的教育用户都认为,限制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因素,首先就是资金。

如何解决资金问题?各方有各方的说法,但最后都几乎归结到一点:开拓融资渠道,多元化解决资金问题。

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赵邦友认为,在资金这个问题上,教育行业应该和IT供应商一道,积极开拓各种融资渠道,探索各种形式的融资方式,运用多种手段广泛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筹措资金。

陕西省教育厅信息中心主任冀霆也持同样观点。“与商家合作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做法,可以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计算机教室。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有发展、有突破。而且这是一个双赢的方案。”

缺乏资金虽然是个难题,但并非不能解决。在政府开辟资金筹措渠道的同时,如何利用社会资金来解决信息技术教育的资金,这是中西部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课题。

总的来说,目前的中西部,还缺乏覆盖全省的计算机网络,现有的网络建设存在着各自为政、结构不合理、共享程度低等问题;管理法规、制度和信息标准规范缺乏或不完善;校园网建设进展不快;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教师培训有待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移动教育概念盛行

移动教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一个亮点和热点,一些网络运营商、终端设备制造商、无线网络提供商已经尝到了先行者的甜头。

移动教育,概念先行。移动教育是把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它与有线的在线学习相比,具有移动性、高效性、广泛性、个性化等特性。一个移动教育系统通常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硬件设备、软件以及通信网络。

当然2003年的移动教育,主要指的还是笔记本在教育行业的普及。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昔日高价笔记本,也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2003年,教育行业成为笔记本厂商争夺的地盘。不少著名企业纷纷定制出面向教育行业的笔记本,加大了对教育行业的推广攻势。其实移动教育的热炒,也部分得益于SARS。

篇6

传统大学课程教学课堂中,教师灌输关于语法的相关知识,而学生自始至尾的聆听,最终只能造成“哑巴英语”。网络信息化教学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缺陷,让原本抽象枯燥的英语学习变成形象的、可视听的动态内容,改变了学生的记忆方式———从单独的记文字符号的方式变成将英语文字、语法和在课堂中感受到的语境信息一起记忆,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提升课堂趣味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运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实现的课堂教学,可以形成一张容括图像、声音、文字、动态交互的学习网,在这种课堂效果中,教师的身份从一个完全的传授者,变成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导者,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不同于专业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以高标准化要求让学生实现等同英语国家的英文水平,而大学英语只是普遍范围内使大学生对英语能力的把握达到一个基本交流无障碍的水平,听说能力尤为重要,因此,提升课堂趣味性是借助网络信息化手段的一大原因。

(三)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生成有趣味性的学习内容和情景,让学生可以自主操控学习平台,甚至利用虚拟人物对话来实现个人英语水平的提升。学习平台还能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和奖励,还可以通过在线比拼活动,让同学之间形成竞争学习的趣味氛围。

二、网络信息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困境

(一)网络硬件环境不够,信息化教学浮于表面

在第一轮的课程改革后,高校教室基本都安装了电脑控制台和投影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大都成了老师播放PPT的工具,真正能够利用网络实现教学的不多,尤其是很多学校的教学用电脑根本不能上网,这也给信息化教学增加了很大难度。

(二)教师经验不足,课程改革难以出新

网络信息化教学要求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在教师队伍中,能够快速适应网络信息化教学方式的相对较少,经验不足,导致课程改革难以得到实质性的进展。想要发挥网络信息化的优势,需要教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三)学生网络互动式教学实现难

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部分时间还是在课堂上完成,专业的网络互动式学习平台的应用还处在试验阶段。现阶段看来,互动式教学由于资金投入较大,设备较难完善以及系统平台开发的复杂,在大学英语改革中的发展脚步还较慢。

篇7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1.教学目标和教学观念的实际化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老师就是教学的中心,拥有对课堂的绝对支配权,单方面地传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外语教育理论表明,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很多条件的干扰,其中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方法、输入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各种情感变化等等。所以,打破传统的教学观点是首要任务。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端正学习的动机。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学习中,都要为学生营造一定的语言交际氛围,为学生创建能够使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交流沟通的机会。学习英语不是为了通过考试、获得各种证书,而是为了加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策略,为学生今后能够自主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目标设置上,也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学目标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评估的指导、制约和标准。高校中文理科专业兼有,我们将学生能够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一般要求作为高校英语的教学目标,并且还要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以及翻译能力,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也要体现出这几个方面的考核内容。

2.教学模式立体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是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老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创建出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学生在这个情境下相互协作和相互沟通,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了解到的教学信息进行意义建构,然后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积极练习自己掌握的技能。在各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了知识的运用者和主动建构者,而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学生最后掌握的知识不是由老师直接传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老师创建的情境必须对学生意义建构有帮助,协作要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中。学生要开展小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要通过会话和协商来一起完成学习目标。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帮助呈现教学信息,促进老师顺利完成教学过程,还能够帮助学生收集信息、查阅资料,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会话交流和合作学习,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解决各种困难的工具。开设校园网还能够提供全面的互动、沟通环境和工具,如内部留言,方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沟通、资源共享。为了创建有效的使用过程和良好的语言环境,使用电子教案和电子教材让原本静态的知识活动起来。比如可以使用蓝鸽多媒体教学系统,这个系统具有非常突出的教学功能。通过这个系统能够进行现代化的授课,让学生的多个感官同时参与到学习当中,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体会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在根本上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教学合作。

篇8

引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教育信息化改革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 2020年):提升教育技术能力,推广应用教育信息化标准,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战略研究体系,培养教育信息化后备人才,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可持续发展[1]。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二、初中语文多媒体主要教学方法

1.内容呈现法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完全依赖板书和口头讲述来呈现本节课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一方面,老师上课负担较重。一节语文课下来,不仅需要书写大量的板书内容,还要不停地进行知识讲解,相当累人。有时候由于课程安排,需要几节课连着上,这就更让人吃不消了。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板书和普通话有较高的要求。对于老教师来说,板书等基本功较为扎实,但在普通话方面就有所欠缺;但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普通话基本过关,但板书、粉笔字等又有了相应的问题,尤其是在现在电脑应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第三,由于时代的进步,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老师讲述内容较多,体现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易会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且没有经过自身实践的知识,掌握起来始终不过踏实。同时,在多媒体技术如此发达的情况之下,板书这种单一模式对于学生越来越缺乏吸引力。而这些,都导致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问题。

而采用多媒体语文教学,教师可以直接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声情并茂地展示出来,这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与课堂效率的提高都有较大的益处。

2.情境创设法

通过多媒体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图画、音乐、视频等资源,将不同时空的事物或情景呈现在课堂上,以创设一些逼真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这种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弥补学生生活经验和主观想象力的不足,使学生获得最真实的感受,从而有助于学生对较繁杂的课文内容的理解[2]。

三、语文多媒体课件评价指标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具有交互性,形象性,情境性等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参与、体验,有助于启迪思维、激发想象、培养情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语文教学课件的评价包括课件内容、课件结构、练习与反馈、技术水平、交互效果等五个方面,根据每个指标体系的再次进行细分:

多媒体课件内容:教学目标清楚明了;重点、难点突出;教学内容正确,富有内涵,具有引导、启发作用,能激发学习兴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呈现内容留有余地,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与实践,言简而意赅,量少而质高。

多媒体课件结构:思路清晰,主次分明;导航合理、使用方便;问题设置与教学引导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学生思维同步并循序渐进;课外拓展有利于学生积累,并能提高学生的相应能力。

练习与反馈:练习要注重语文教学常规的落实,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提高,并适应初中学生的学段目标,反馈应及时,客观公正,且能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保有语文学习的兴趣。

技术水平:课件安全可靠,页面设计简洁大方;但能吸引学生目光;不同的文体教学,风格不一,采用的多媒体手段多样且富有变化,符合课程实际。

交互效果:交互响应及时,能满足师生不同的需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参与性高、思维敏捷;师生沟通融洽,学生主体体现,教师辅导到位。

四、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问题。因为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认识的局限及相关理论理解的不透彻,在教学理念上往往容易忽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实施方法上走入技术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误区,影响了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形式,笔者调查了学生对语文对媒体教学的看法,情况如图一所示。

调查所示,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1.缺乏新意,形式代办,仅是框图式总结;2. 没有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的辅质,忽视语文学科特点,多媒体的应用没有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转变观念。在信息化社会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吸引学生的目光,更无从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在教学中运动现代多媒体技术。但为了应用而应用,只套用最简单的单一形式,这只能是一个糟糕的开始,当然不会拥有一个完美的结局,课堂效率的提高当然可望不可即。但同样地,仍要走出一个误区――以多媒体教学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正如“尽信书不如无书”,全然依赖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全部呈现,没有问题的阶梯性,没有引导的循序性,教学模式仍旧单一,教学效果依旧低下,那运用多媒体的最初目标都无法达成,更何况是其它更高层次的目标了。

2、掌握技术。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听、说、读、写是基本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你可以引用视频、音频,你也可以插入课堂相关图片,你还可以制作动画、配上音乐??而这一切,没有一定的技术是不行的。通过技术培训,掌握多种方法,才能综合性地灵活运用各种技能,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兴趣,让学生乐在其中。

五、结束语

与时俱进,是我们这一时代的主题。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只有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中,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才能满足新生代的学生需求,而多媒体的应运而生,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捷。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有效地运用多媒体,一方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引起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可以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图文并茂、声情益彰的形式促进课堂的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结构,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篇9

(1)各学科必须通过教学研讨确定本学科内容中确实“需要”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的内容。

(2)通过分工协作进行电子备课,老教师撰写教学设计,青年教师技术过硬主要查找资源及整合制作课件。

(3)学校要结合教材版本有针对性地购买一定量的优秀资源,方便教师查找筛选有效资源。

(4)充分利用互联网获取海量教学资源的优势,全方位整合有效信息资源。

(5)充分发挥专网教育资源。

(6)责成专人做好平时各学科有效性资源的收集建库工作。总之,学校要发挥群体智慧和力量,收集和研发适合本地区学生实际的有效性资源,服务于广大师生。只有这样,才能大大减轻教师负担,真正发挥优质资源的教育效益。

二、教育信息化应用必须深思的几个问题

1.定位问题

多媒体对教育教学只起一个辅助作用,要认真讨论教材内容,对非用不可的必须想方设法用,没必要用的坚决不用。切忌完全依赖媒体,满堂信息化;该让学生书写的重、难点一定要让学生书写;该说的一定要让学生说;该练习的一定要让学生练习,不能用屏幕完全替代,该用传统方法的还要用传统方法。

2.整合问题

资源整合不是媒体堆砌,必须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做指导,达到有机融合才是最高境界。在资源整合过程中我们提倡“拿来主义”,但切忌不做取舍,硬性照搬盲目使用。

篇10

二、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与实施方案

会计信息化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不是一两门课程可以解决的,需要一系列课程的学习逐渐促进学生形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习惯。作为实践类课程,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将理论课的知识巩固和应用到会计信息化教学和实践过程中。会计信息化课程应该根据会计专业理论课的开设情况进行定位,而不是过分强调计算机技术的讲授,否则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针对会计专业本科生的不同培养需要,北方工业大学采用“分流培养、分类成才”的综合培养模式,从大三开始设置会计信息化培养方向,组织专业教师形成会计信息化课程群,不断探索和建设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我校在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上以会计信息系统核心课程为基础,构建覆盖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信息化、审计信息化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模块,按照操作类、管控类、设计类设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从而形成全方位、多模块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体系支撑平台。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我校新的课程教学大纲,构建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开发有操作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的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如下图所示。

三、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的改革创新

会计信息化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隐藏在教育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靠学生的“悟性”,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独特的思维方式,并自觉地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由于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一直以来实验教学是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核心方法之一。计算思维的训练、培养和应用是贯穿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为了充分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分别在理论讲授课上引入思想实验,在实训授课上开展操作实验,在竞赛课程中引导创新实验,实施层层递进、逐步培养的教学方法,建立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模式。

(一)思维实验

为了让会计专业学生理解计算思维模式,我们在理论讲授课堂上首次开展“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中文房间”是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JohnSear-财会教育茛COMMERCIALACCOUNTINGle)在1980年设计的一个思维实验以强人工智能提出的过强主张。该实验可以表述为:一个对中文一窍不通,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被关闭在一间只有两个通口的封闭房间中。房间里有一本用英文写成,从形式上说明中文文字句法和文法组合规则的手册,以及一大堆中文符号。房外的人不断向房间内递进用中文写成的问题。房内的人便按照手册的说明,将中文符号组合成对问题的解答,并将答案传递出房间。我们在课堂上利用“中文房间”实验,引导学生探讨该实验是否能够成功?如果能够成功,该房间的输入和输出是什么样的情况?房间里的人又是如何处理输入和输出的?如果不能够成功,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与学生反复的思考、模拟、争论,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是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让学生最终明白哪些问题适合计算机解决,哪些问题不适合计算机解决。在“中文房间”实验的基础上,结合会计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个“固定资产折旧”的思维实验。该实验可表述为:一个对会计一窍不通的人被关闭在一间只有两个通口的封闭房间中,房间中只有一本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手册和计算器。房外的人向房间内传递写有固定资产原值、残值率、折旧计算方法等的字条,房内的人按照计算手册和计算器,将固定资产每月折旧额计算出来,并写在纸条上传递出房间。实验中需要学生探讨该实验成功的可能性,计算手册的编写规则,输入和输出的各种可能情况等。通过“固定资产折旧”的思维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利用计算思维进行思考,理解计算机对于某一个会计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过程。

(二)操作实验

操作实验是会计信息化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操作实验需要通过教学管理与控制,通过创新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操作实验的步骤主要包括实验资料的前期准备、教学软件的调试和准备、实验分组与管理、实验报告与反馈等四个步骤。1.实验资料的前期准备。实验资料是指以实验教材为基础,由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视频、实验指导多媒体软件、实验案例等相关资料组成。实验资料的准备充分与否,对于学生是否能按照教学目标开展实验至关重要。实验指导书中应尽量减少操作步骤的描述,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教师的引导,自主思考实验步骤、方法和路径,不要简单地按照既定的操作步骤完成实验。2.教学软件调试与准备。在实验教学之前,实验教师需要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教学软件调试与准备,教师最好在自己的电脑上也装一套教学软件。对于在教学过程中碰到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备份后还原到自己的电脑上进行调试和检查。3.实验分组与管理。实验教学最好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后首先在自己的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再与实验教师进行讨论。对于简单、重复的问题可较快解决,较难和复杂的问题与实验教师讨论解决,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效率。为了避免出现“搭便车”或者拷贝其他学生实验结果的问题,不同的实验要通过小组内轮换角色完成,同时可以通过账套号控制、账套主管控制以及关键界面截图控制等方法进行管理。4.实验报告与反馈。实验报告是考评学生实验过程和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两部分。实验数据是学生在实验软件中的数据备份。实验报告由实验目的、内容、步骤、结果和总结等构成。对于实验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实验教师应及时、逐一与学生进行反馈和沟通,不仅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实验的错误,而且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发现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操作实验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可能的原因,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对于学生提出的新想法和新思路,要和学生一起设计和实践,并可以作为实验思路的补充。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策划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执行。充分体现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干中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

篇11

1.加快信息化基础性建设,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实现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是基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必需多渠道挖掘潜力,进行信息化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要以全新的观念,确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设备添置做到整体规划,实用,够用,适度超前;经费投入做到争取政府多拨入一点,社会多支持一点,自己多投入一点,购买必备硬件设置,并通过宽带与互联网相通,为学校信息化教育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抓好信息资源库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功能。

2.提高教师信息素养,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为了使教师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走出一条现代化教学的新路,学校应把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信息技能作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想方设法促使教师能尽早、尽快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首先,要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必须使教师全员参加信息技术教育的全程培训,做到“三学两用一制作”。“三学”:一是利用每周二、四下午第二节课后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二是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培训;三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个人培训。学校还制定了学习制度和奖励制度,给学习优秀的教师以鼓励,激发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应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通过“三学两用一制作”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创造性教学设计的氛围。教师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设计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其次,学会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要很好地实现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就要求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实施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全体学习者共享。不仅仅是教师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演示,还要让学生运用信息加工的工具,如运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创作。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是以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我们处于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社会。我们如何使学生适应这信息瞬变的社会呢?最根本的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学会处理信息,有效地进行交流,从而充分地认识社会和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首先,对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当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教育的重心已经从教师单纯传授知识向学生自主探求知识转移。学生的学习已经不仅指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学习,而今天所说的“学会学习”是指:学习者学会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自主探究进行有效的学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帕博特教授认为最理想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知道自己可以控制事物。为达到控制某种事物的目的,他们“学着(或尝试)去学习”。网络学习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的特点,学生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发现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知识能力的实际水平,与特有的学习方式,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自主地决定学习进度,主动探寻并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或信息。信息作文课上,学生一旦掌握了从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就能在Internet这一信息空间自由翱翔。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从而学习的积极性也更为高涨。四年级三班的学生,不但学会在网上阅读全国小学生优秀范文,而且能建立个人作文的文档,还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起了班级作文资料库。把以往感觉枯燥乏味的作文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再也不怕写作文了。美术课上,随着鼠标的点击,学生来到Internet上的美术长廊尽情浏览。网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会学习的天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同一时空主动提取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创造信息,可以在网上进行自由的交流,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寻找解答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信息素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网络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从网上获取知识,满足自己的学习欲望和需求。学校创设的网络环境为学生自主地参与社会活动、展现自我提供了机会。在网络学习中,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品质得到充分的张扬。

E-mail有匿名、隐蔽的特点,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可以通过给教师发E-mail,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把自己对老师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讲出来,同时也可以给教师提建议。学生欢呼“在网上,我们和老师一样高”,体现了一种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电子聊天室,可以供学生宣泄心中的压力。有位女同学性格比较孤僻,有话不敢向家长、老师、同学们讲,但她在聊天室里却能把自己的苦恼、烦闷尽情倾吐。她每次上网后都感到轻松愉快。网络让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才能充分地展现出来,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二、坚持不懈,创新信息化教育新构架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普及,我们在实践中感到:构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新型的管理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1.加强学校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的资源。当前随着校园网的建成,其关键部分的资源库的建设则显得相对滞后。集中各方面力量加快网上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包括资料文献库、信息资源库、软件库和光盘库在内的校园网络资源中心,提供更新、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料和信息。

2.加强网络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互联网上也有一些负面信息,部分学生对此类信息识别和抵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的侵蚀。学校应建立“防火墙”,注意把网络与德育结合起来,开发研制德育课件,尽快使德育占领网上阵地。3.加快校园网建设,做到“班班通”、“家校通”,实现学校管理网络化。这样一方面便于学生网上学习、网上交流,增加学校和班级管理的透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可以把家庭教育的一部分纳入学校管理之中,密切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便于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监督。

篇12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管理,加速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建设和发展,它对于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其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提高办学水平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使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为此,学校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办学水平。

1.加快信息化基础性建设,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实现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是基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必需多渠道挖掘潜力,进行信息化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要以全新的观念,确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设备添置做到整体规划,实用,够用,适度超前;经费投入做到争取政府多拨入一点,社会多支持一点,自己多投入一点,购买必备硬件设置,并通过宽带与互联网相通,为学校信息化教育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抓好信息资源库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功能。

2.提高教师信息素养,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为了使教师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走出一条现代化教学的新路,学校应把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信息技能作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想方设法促使教师能尽早、尽快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首先,要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必须使教师全员参加信息技术教育的全程培训,做到“三学两用一制作”。“三学”:一是利用每周二、四下午第二节课后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二是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培训;三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个人培训。学校还制定了学习制度和奖励制度,给学习优秀的教师以鼓励,激发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应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通过“三学两用一制作”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创造性教学设计的氛围。教师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设计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其次,学会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要很好地实现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就要求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实施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全体学习者共享。不仅仅是教师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演示,还要让学生运用信息加工的工具,如运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创作。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是以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我们处于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社会。我们如何使学生适应这信息瞬变的社会呢?最根本的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学会处理信息,有效地进行交流,从而充分地认识社会和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首先,对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学会学习。?サ鼻埃?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教育的重心已经从教师单纯传授知识向学生自主探求知识转移。学生的学习已经不仅指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学习,而今天所说的“学会学习”是指:学习者学会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自主探究进行有效的学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帕博特教授认为最理想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知道自己可以控制事物。为达到控制某种事物的目的,他们“学着(或尝试)去学习”。网络学习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的特点,学生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发现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知识能力的实际水平,与特有的学习方式,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自主地决定学习进度,主动探寻并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或信息。信息作文课上,学生一旦掌握了从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就能在Internet这一信息空间自由翱翔。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从而学习的积极性也更为高涨。四年级三班的学生,不但学会在网上阅读全国小学生优秀范文,而且能建立个人作文的文档,还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起了班级作文资料库。把以往感觉枯燥乏味的作文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再也不怕写作文了。美术课上,随着鼠标的点击,学生来到Internet上的美术长廊尽情浏览。网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会学习的天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同一时空主动提取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创造信息,可以在网上进行自由的交流,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寻找解答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信息素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网络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从网上获取知识,满足自己的学习欲望和需求。学校创设的网络环境为学生自主地参与社会活动、展现自我提供了机会。在网络学习中,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品质得到充分的张扬。

E-mail有匿名、隐蔽的特点,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可以通过给教师发E-mail,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把自己对老师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讲出来,同时也可以给教师提建议。学生欢呼“在网上,我们和老师一样高”,体现了一种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电子聊天室,可以供学生宣泄心中的压力。有位女同学性格比较孤僻,有话不敢向家长、老师、同学们讲,但她在聊天室里却能把自己的苦恼、烦闷尽情倾吐。她每次上网后都感到轻松愉快。网络让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才能充分地展现出来,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二、坚持不懈,创新信息化教育新构架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普及,我们在实践中感到:构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新型的管理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1.加强学校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的资源。当前随着校园网的建成,其关键部分的资源库的建设则显得相对滞后。集中各方面力量加快网上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包括资料文献库、信息资源库、软件库和光盘库在内的校园网络资源中心,提供更新、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料和信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