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7 18:11: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基础会计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基础会计教案

篇1

《会计学基础》是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该学科主要教授会计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及核算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企业经济活动的核算,培养管理人员的会计素养,因此也是大部分非财会管理类专业会开设的一门课程。

就笔者所在学校赣南师范大学而言,商学院七个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其他学院,如,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专业,政治与法律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基础》课程。就此可以看出,《会计学基础》课程在帮助管理类专业学生掌握会计基本方法、将会计知识运用于本专业,提升管理素养有重要作用。

一、非财会管理类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未与财会类专业作区分

目前,大部分高校非财会管理类专业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上并未作区分。财会类专业学生使用的会计学基础教材涵盖全面,理论深度较高,如笔者所在赣南师范大学,选用的教材是同济大学出版社,周京徽等主编的《会计学基础》一书。因为是基础课程,一般是经验丰富、理论层度较高的老师来授课。大部分院校非财会管理类学生也使用此类教材,教学内容也一样,没有结合本专业的特色设置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不理解该课程的作用及对本专业有何意义,学了基础原理,但是不知道如何与自己专业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教W目的混同

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目标是让本专业学生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和对象、任务,理解会计要素、科目和账户的相关理论和记账方法及具体运用,同时能够掌握会计凭证、账簿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中的要求,最终能够阅读和编制基本会计报表。非财会管理类专业学习会计学基础的目的是能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对科目、账户有较深的了解,懂得运用凭证,能够看懂会计报表,并且根据各种报表能分析相应财务数据以为做管理工作而服务。从目的上来看,前者是站在培养专业财会人才的角度,侧重基础理论的讲解和培养实践运用的能力,为后面《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及《财务报表分析》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后者则是站在培养企业管理者的角度,侧重会计核算、会计报表的运用等知识的讲解,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管理工作岗位能看懂并运用财务会计报表打基础。

目前,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的目的与财会专业教学有混同,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因授课对象的不同而改变教学目标,而是以同样的目标去讲解会计学基础知识。易造成非财会专业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同时由于学习内容较多没有重点,慢慢失去兴趣。

(三)教学方法单一

因教学内容没有与财会类专业相区别,教授该课程的老师也一般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按照章节,先讲述会计的概念、基本原理,到后面以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为主,介绍企业资金运动各阶段的会计核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没有调动学生学习会计学基础的积极性,会计学里大量专业术语令其觉得与本专业没有联系,很多非财会专业学生认为会计学基础是枯燥的、无用的。

二、案例分析式教学模式在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中运用设想

案例分析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是结合特定的教学目的,通过相关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在此过程实现特定内容的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以致用。

(一)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本专业

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应有针对性。如,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会计学基础,应假设在物流公司的情景之下学习,酒店管理专业学习会计学基础,应当假定在酒店财务会计工作情景之下,而不是一味的按照大部分会计学基础课本以工业、制造企业为学习背景。同时,应将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加入到教学内容中来。

(二)区分教学目的

在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中,设置以实用为原则的教学目的。站在培养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教学。不应要求该类学生掌握过多、多深的会计学知识,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能运用会计知识解决管理中的问题。例如将财务会计报表的分析纳入课程学习,让学生知道报表中每一项内容所代表的意思,并能通过专业的方法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服务于管理工作。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学目的发生了变更,一些较为复杂的会计问题可以不在教授,注重基础和实用。

(三)课堂上采取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

授课教师应提前做好准备,按照不同的专业设计好不同的教案。课堂讲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基础理论讲授阶段,二是会计核算讲授阶段,三是实践阶段,四是运用报表阶段。其中,从第二阶段开始,课堂上要有与本专业相关内容的大量案例。将学生分为小组,教师上课先介绍基本核算方法,之后由学生小组讨论具体案例的解答。例如,在学企业资金筹集阶段的会计核算时,先由老师介绍资金筹集的流程,简单讲解下核算。随后,通过企业资金筹集的案例,比如在酒店管理专业的会计学基础课堂里,给学生如下案例:有一家即将成立的酒店,需要筹集资金,让学生分组讨论怎么筹集资金比较有效,同时资金的比例怎么安排,资金筹集到了之后,会计上怎么处理等问题。讨论之后,让小组派代表公布方案和会计核算的内容。

此种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感到会计学能辅助其本专业的学习,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兴趣。

参考文献

[1]熊微.《会计学基础》教学模式探索[J].会计之友,2007(2).

篇2

一、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定位

大学教育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学生自学完成的,课程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课程教育目标应服从大学教育目标。目前,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大学生会因为自己的兴趣和就业压力等因素而对会计产生不的需求。对于那些打算将来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来讲,他们需要深入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熟知会计准则、熟练掌握会计工作技能,拥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与职业判断能力。

对于那些不打算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而言,他们需要了解会计是什么、会计有什么作用、掌握会计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学会如何获取与使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应掌握会计信息生产能力,后者应掌握会计信息的使用能力。综合考虑大学教育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的关系,学生个人需要的多样性,我们认为,由于非会计专业学生将来的工作定位绝大部分不是专门从事会计或与会计相关的工作(如审计等),而且在目前教学课时数安排有限的条件下,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如何做会计”,必然会影响“懂会计”目标的实现。

在目前无法在课堂上有效实行分层教育的情况下,只能将教学目标分成教学基本目标和教学扩展目标两部分,其中教学基本目标定位为:通过基本课时的教学使学生能联系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与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来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学生能联系强化内部控制和提高企业竞争优势来把握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信息的 获取和会计信息的使用;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技能把;具有利于社会目标实现的品质。这些目标的实现是为了满足非会计人员的长短期及个人与社会需要。而将教学扩展目标定位为:通过课内外自学与教师答疑使学生掌握详细的会计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二、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案设计

会计实践教学活动根据进行实践教学的地点不同,可分为即校外实践和校内实践两种形式。根据实践中所采用的手段不同,可分为手工模拟、电算化模拟、手工与电算化相结合的模拟实践;根据实践的对象范围又可以分为课程实践和综合模拟实践。

(一)校内实践

校内实践即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习。与校外实践相比,校内实践具有许多优点。如会计模拟实习通过重塑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使学生在这种模拟环境中仿佛实际置身于单位的财务部门一样;通过对模拟原型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加工、提炼、简化,便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对会计过程的全面认识;可根据教学进度适时地集中开展,既便于学生及时消化,又便于教师辅导和管理,且会计模拟实习成本相对较低,仿真模拟的效果也能较大程度的达到校外实践的预期目标。

当然校内实践也有一些缺点:尽管可以较好的模拟真实企业的工作内容,但是无法模仿真实企业的工作环境;学生无法融入企业文化,其社交能力无法得到较好锻炼;无法了解真实企业工作环境的多变性及工作的紧迫性。校内实践根据其实践所涉及专业知识的综合性程度可分为课程实践和综合模拟实践。

1.课程实践方案设计。课程实践是为了更好理解与掌握某门课程的相关理论与技能而进行的一种校内实践,它一般安排在课程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基础会计课程实践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掌握基本核算方法的运用,可以采用单项模拟实践和整体模拟实践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单项模拟实践。它是以理论教材的章节为实践单位,一般可在每一章理论教学完成后组织本章的单项模拟实践,对于理论知识不难理解而操作性很强、很细致的章节也可以直接在本章的单项模拟中穿行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即边讲解边动手。

实践内容包括:根据企业业务种类和业务量的大小、企业内部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要特点及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确定企业账簿的组织方式(建账)和选择记账程序;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原始凭证的设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与入账登记;累计折旧方法选择、折旧计算表的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和生产成本计算表的编制;财产盘点报告表的编制及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含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错账更正;调整前试算平衡表的编制、账项调整和调整后试算平衡表的编制;其末账项结转(含转账分录的编写);报表的编制(重点对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进行编制,对现金流量表只介绍直接分析法不讲工作底稿法和T型账户法)。要求每人独立完成所有实践内容,以防止有的学生搭便车。

(2)整体模拟实践。在学生学完基础会计课之后,应安排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模拟实践。重点考核学生对经济业务确认条件、计量方法等知识的运用,包括:是否应该确认、什么时候确认、对哪些科目产生影响、采用什么计量属性、计量金额为多少,写出正确的会计分录。以及考核学生填制凭证、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规范化程度。从记账规范讲,体现在原始凭证的整理、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及登账的程序等是否符合要求;从算账方面讲,主要是算账技术是否达到要求,计算公式、程序是否熟悉、各合计数的准确性及账证、账账核对等;从报账方面讲,主要体现各项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及输出等是否按规定的程序、方法进行,内容是否符合要求等。具体安排如下:

首先,按照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组织规定并参照现实中的某一企业模拟设立会计机构、安排会计人员(由学生担任各岗位中的会计人员,可以由几个学生共同担任一份工作)并规定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

其次,对该企业的业务进行筛选。选出没有超出基础会计知识范围的一般业务,并对其进行分类,大致按筹资、采购、生产、销售及利润形成与分配各环节最基本业务组成有序的业务资料。要求每笔业务发生后各岗位的会计人员履行各自职责,共同完成科目设置、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设置,会计凭证的设计、填制、传递、审核、更正、保管,账簿的设置、启用、登记、对账、错账更正、期末结账,报表的编制。这一整个会计信息加工过程。在处理完以上任务之后,要对学生进行岗位轮换,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他工作的训练,并能从整体上把握发生后所有岗位人员是如何分工合作来完成相关业务处理的。

为了提高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视,应该对基础会计的考核办法进行改革。期末时要求学生必须单独通过整体模拟实践的上机考试,才能有资格参与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考试。且基础会计的综合考试成绩由实践成绩与理论考试成绩进行加权平均后得到。

2.综合模拟实践。综合模拟实践是跨若干课程的实践,因此一般在学生学完大部分专业课程后进行,以提高学生对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通常是选择有代表性企业资料,并且进行设计加工,将一个真实企业中可能涉及不到的业务,集中于一个典型企业,以增强资料的全面、系统与代表性。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成本计算方法、各账户的期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财务分析指标、相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等。要求实习用材料包括凭证、账表等均与实际相同,以增强真实感。

由学生充当企业财会人员,按照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进行仿真操作演练,并利用会计实务完成的会计资料信息进行财务管理决策和审计实务模拟操作等。综合模拟试验的内容根据教学目标不同而有所不同,用于满足基本教学目标的综合模拟试验模块内容可涵盖初级会计学、企业内部控制、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等与会计信息的应用有关的课程。用于满足扩展教学目标的综合模拟试验模块内容可涵盖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大部分会计专业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选择不同的实践模块进行实践。

为了提高学生对综合模拟实践的重视,应该给其以学分,作为必修的课外实践活动之一,学生可以多次报名参与上机考试,只要通过就可给与学分。

(二)校外实践

校外实践与校内实践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学生置身于现实经济生活中有机会对企业及其外部环境进行全面了解,不只是了解其专业相关的方面;可以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工作特点、工作氛围;可以深入了解各专业知识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等等。

校外实践也有许多缺点:会计工作的严肃性和保密性决定校外实践难以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只能是旁观者;由于会计资料的连续性、时间性,校外实践使学生接触不到不同账务处理环节的全面会计资料,实践中学生会被分成小组各由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个别指导,只能接触单一的业务;校外实习不可以同场集中展开,不便于教师指导;成本的不断增加,可能导致实习时间缩短,实习效果不理想。

由于条件限制,只将那些打算将来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在学完基础会计或财务会计之后的暑假或寒假期间安置到会计师事务所或其它企业的财会部门进行跟班实习,详细了解会计行业有关工作的组织与特点,掌握会计行业有关工作的处理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对其它不打算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可以将基础会计的校外见习与其它专业课程的见习揉合在一起进行,只要了解企业有关会计活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会计部门的机构设置,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信息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应用范围就行了。不管是见习还是实习,都要求老师预先明确有关目标与任务,使学生带着问题去企业,以提高其积极性。要加强与被实习单位的意见反馈,重视对校外实践的考核。

为了弥补会计实践的不足,可以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略策,即鼓励基础会计等专业老师深入企业考察,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从而能更好的在教学中献身说法,拉近课堂教学与工作实务的距离,也可以聘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会计专业人员给学生上实践性课程或作讲座。

参考文献

[1]赵莹,曹峥.需求多样化下非会计专业本科会计学教学改革探索[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11)

篇3

1基础会计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基础会计课程是研究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和编制财务报告的一门应用性管理学科,它是高等财经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1]。通过开设基础会计课程,使学生理解会计核算原理,系统掌握企业会计处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会计处理、分析、判断的能力。在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基础会计属于核心课程。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尚未得到广泛推广。而基础会计作为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的实用性专业课程,承载着培养适应时展要求、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但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的刻板的教学方式仍然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不利于会计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结合基础会计专业教学实践,吸收国内外优秀案例教学的经验,推动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值得高校同仁深入讨论的问题。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主要通过重现或者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分析和讨论来开展学习的教学方式,主要用在法学、管理学等学科,如今在临床医学教学中也有广泛应用。教学中既可以采用比较和分析,研究各类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提取出某些普遍性的管理原理或管理结论,也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借鉴他人的成果来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案例教学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首次采用,当时是运用一种很特别的案例形式的教学,这些案例来源于商业管理的真实事件或情景,通过这样方式,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主动性,实施之后,教学效果良好[2]。一直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案例教学法才被教育界所重视,美国卡内基小组在1986年公开出版的《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著作中,高度称赞了案例教学法在培育课程方面的价值,充分肯定其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的价值和成效。而国内教育界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关注案例教学法在培训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但推动了教学方式改革,而且帮助教师更加深刻理解教学实践知识,有利于其教学能力提升。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提前准备经典案例教材,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消化吸收案例精华,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案例教学法在推广上受到一定制约。但是,处在教学模式及方法变革的时代,案例教学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实施现状

2.1在观念上对基础会计案例教学存在误区。目前,我国大部分基础会计教学主要采用以传统讲授为主的方式,对于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规范性与关键点等都缺乏深刻理解[3]。在此现实情况下,虽然是在课堂上实施了案例教学,也缺乏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思考与讨论的能力,容易导致案例教学存在于形式、学生讨论脱离主题、教师难以掌控课堂等问题,案例教学的预期目标很难实现,有时混淆举例教学和案例教学。甚至有些教师对学生阐述某些概念和原理以后,采用举例论证,或把一些例子布置给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认为这就是案例教学。个别教师误把案例教学作为轻松教学,认为实施案例教学可以减轻教师的任务,只需要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不需要站在课堂上辛苦地讲授。实际上,采用案例教学,任课教师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增加了,在课下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及精力准备课堂案例。2.2缺乏应用案例教学的基础条件。就基础会计课程而言,包括大量的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核算等内容,让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借贷记账方法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基础会计课程的课时有限,按课程的性质分类,一般为72课时或者54课时,因此,进行案例分析的课时就极为有限。这说明实践性教学在培养体系中处于薄弱环节,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往往课本基础掌握娴熟,但是在实践中不会处理具体会计实务。推广案例教学,对基础会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还应兼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与实践经验,显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亟待解决的任务。2.3选取合适的案例存在难度。针对于案例教学法来说,选择恰当的案例非常重要。目前在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获取案例资料:(1)选择国外的经典案例;(2)从国内为数不多基础会计案例教材中选择;(3)在借鉴已有案例教材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自行编写案例。在教学中,教师使用国外案例占主导地位,由于国外较早开展案例研究,资料较为丰富,具有较强借鉴意义。但国内外的企业基础会计研究的差异,而国内基础会计案例的经典教材比较匮乏,如果自行编写,则需要教师积累丰富的实践素材,同时教师还要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获取真实数据,对于教师而言,实现难度较大。2.4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中。要提高学生参与案例活动主动性,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案例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案例内容,课堂上参与案例分析、课后进行认真的总结,需要学生投入更多时间及精力进行主动学习。然而学生由于习惯了“填鸭式”“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知识传递方式,形成了固有学习模式,不愿意主动发言、主动参与讨论,因此不容易融入案例的探讨中。

3案例教学方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案例教学作为教师和学生的一种互动式教学,其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课前准备案例阶段;(2)案例的分析与讨论阶段;(3)案例的总结阶段;(4)案例报告的撰写阶段。成功开展案例教学,必须科学合理地组织整个教学。3.1课前准备案例阶段。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针对案例进行相关准备工作:首先,教师课前应根据基础会计的教学计划,精心地做好教学准备,仔细斟酌挑选案例,充分论证案例所考察的知识点,提前预判在讨论中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教师提前发放“学案”给学生,可以采取列条式提问方式,对此案例讨论的问题范围进行界定,做到有的放矢。第二,学生的课前准备。实施案例教学,学生在收到教师“学案”以后,按照教师的安排,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仔细研读和思考案例,熟悉案例中的相关信息、数据并搜集与“学案”有关资料,运用已掌握的基础会计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撰写发言提纲,为课堂上发言讨论做好准备。3.2案例的分析与讨论阶段。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根本目的是在以相关理论作为指导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与讨论,挖掘出其背后原因。运用现有的经验归纳总结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对策。一般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4]。3.2.1教师有效组织与引导一方面,教师要积极营造融洽的讨论氛围,鼓励发言。在案例分析与讨论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讲授者,而是组织者与听众,充分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主动性,要循序善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教师可以将模拟教学法融入到分析与讨论环节,让学生作为当事人体会案例中的角色。学生以案例主题为中心进行分析讨论[5]。当学生讨论僵持不下时,应适时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都能融入角色;当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时,要及时纠正,控制好节奏,以达到理想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引导的方式与技巧,不要直接表明自己的看法,以免误导学生。学生的错误观点,不要直接否定,而是讲清道理,让学生知道自己错误所在,进行自我纠正。第3.2.2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融入角色,运用掌握的会计原理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做出科学合理决策。因此,学生应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与分析中来,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互相沟通、交流与辩论,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判断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仔细倾听别人的见解,并与自己的观点进行比较,提炼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观点。3.3案例的总结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通常情况,教师要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总结。教师总结的重点是讲清原理,揭示案例的本质,同时充分肯定一些学生好的思路和独特的观点,与此同时还要指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存在哪些不足或理解偏差,以及如何利用基础会计理论,解决案例所涉及的问题才更加有效、更加科学。进行总结时不一定都要明确地给出标准答案,因为基础会计案例来源于现实经济生活,有时很难给出标准答案,只要能够合理解决问题就有可取之处。重要的是要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提高学生从事会计工作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基础会计理论的理解。3.4案例报告的撰写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讨论分析之后,总结各自的观点,撰写分析报告。在报告内容中,首先应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备选方案,围绕结论逐层展开分析,采用事实与数据论证自己的观点;其次,通过对复杂的基础会计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教师应对学生提交的案例报告做出客观评价,作为评定学生案例成绩的重要依据。

4推广案例教学法的建议

案例教学法表面上看是一种教学方法,本质上它已形成一种教学体系。因此,在高等会计专业教育改革中,在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时,与会计专业相关的教学体系也随之调整,使之与案例教学法互相兼容、互相促进。4.1明确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关系。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案例教学方法为辅。推广案例教学,并不意味着撇开传统教学方式,关键在于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清主次[6]。一些高校对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学生认为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是课堂教学最理想教学模式。一般情况下,教师可运用传统教学方式讲解基础会计基本理论,配合案例教学法讲解实践技能,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理论掌握与实践能力提高相互促进,学以致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此外,协调好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7]。其他教学方法可以作为案例教学法的有益补充。比如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根据实习经历撰写调查报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现企业在会计实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争取建立实训基地,从会计凭证录入、各种账表建立及到财务报表分析,运用电算化系统,让学生进行实战操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会计业务能力等。4.2修订教学计划,科学分配课堂时间,为案例教学提供充分保障。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的会计教师在基础会计教学中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的现象普遍存在,结果必然是课堂教学时间以讲授为主。将案例教学纳入到教学计划,准确掌控教学进度,提高课堂效率。课前精心准备案例教学内容,是实现案例教学目标的关键[8]。因此,有必要压缩基础会计理论内容,将部分理论融入教学案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合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4.3将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纳入考试成绩评价体系。考试成绩可以体现学生学习的综合成果,因此必须涵盖案例教学的内容,针对整个的学习情况进行分项评分,最后汇总。考试成绩由笔试、案例、出勤、作业等项目构成。涵盖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的改革结果,必将会对传统成绩评价方法进行优化,在学生期末成绩中基础会计案例分析的成绩应占一定比重,为此需将笔试成绩和案例分析讨论成绩等结合起来综合测评,可根据学校情况制订笔试成绩和案例成绩等所占比重,通常认为,案例分析成绩在总成绩所占比重30%较为合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兴趣,还促使学生重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学习。4.4建立以案例开发为基础的案例教学体系。选取合适的案例材料是成功案例教学的保障,案例教学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案例开发的水平。有关调查数据表明,大约30%的学生认可教材配套案例,以著名企业作为案例分析对象约40%的学生认同。这表明高水平的案例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兴趣,意味着案例开发工作在案例教学中重要地位。当前的会计类课程的国内案例,并没有形成像MBA一样经典案例库,因此,任课教师需要重视会计类案例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开发和理论教学配套的案例教学教材。要明确与构建案例教学的反馈机制,通过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交流与反馈,推动案例的开发。教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可以在学期期初和期末,设立基础会计案例需求与效果的指标体系来捕捉学生的期望与要求,从而实现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的案例开发。值得注意的是案例的开发与编写需要建立团队,单靠任课教师一人无法完成案例的开发工作。因此要推动基础会计案例开发的分工及协作,通过基础会计课程任课教师之间的分工及协作,来推动国内高质量教学案例的开发。此外,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与设计给予教师案例编写的奖励机制,鼓励案例开发的自主创新。随着时展及社会进步,传统教学方法弊端已经呈现。要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必须引入新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在基础会计课中引入案例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反复实践,需要与学生讨论,不断修正,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总之,案例教学法是基础会计教学改革一种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对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谭爱强.论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9(36):116-117.

[2]齐筱.国际会计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7,26(3):82-83.

[3]彭艳梅.体验式案例教学法在《财务分析》课程中的运用[J].财会月刊,2015(9):124-126.

[4]赖丹.面向本科层次的财务会计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J].会计之友,2013(1):121-123.

[5]蒋德启,卫慧平.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案例的撰写及运用[J].财会月刊,2011(3):104-106.

[6]李红梅.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35):147-148.

篇4

一、例谈中专《基础会计》教学的重要环节

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高,参与案例教学的教师和学生应该把握好教学环节,重视案例教学的准备,小组讨论,班级讨论,总结评价的主要环节。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

1.案例教学的精心准备

案例教学的准备是教学开展的基础,教师可以布置案例资料,进行充分的准备。教师应该对案例和材料进行熟悉和准备,充分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开展开放式讨论,重视教师对学生解决案例问题的可能的方案,保证教师开展好案例教学。在准备阶段,教师还要向学生呈现案例,采用何种方式呈现也要思考。复杂的案例应该查阅更多的资料了解理论,获得背景资料,做好个人的准备。学生要先阅读案例,了解主要内容,借助手段和工具解决案例问题,查阅案例资料,获得案例背景资料,学生了解案例内容后,可以对案例问题进行分析,写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2.案例教学的小组讨论

案例教学和教材举例不一样,没经过抽象,完整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事件,头绪多,不容易看清楚实质,学生在案例分析的时候要遇到困难,很难全面分析,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班级集中讨论前先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主要是通过互相沟通和交流,使每一个小组成员进行思考、调整和深化自己对案例的分析,经过沟通和交流,顺利解决在准备案例中的困难,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让观点更加全面,方法更加详细,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能力、知识等进行合理分组,教育小组讨论能够顺利开展。保证案例的难度小的时候或者具备很强的案例学习才能的时候,这样的环节应该减少。

3.开展班级集中讨论

班级集中讨论能够集中集体的智慧,能够形成教学的结果,是全班同学分享学习经验和知识的经过。教师可以经过小组之间的讨论,组织小组派代表来讲述观点,其他的成员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意见来进行发表,同时不同的小组成员应该相互讨论,不断吸收好的观点,形成解决案例问题的办法。这个环节里要求学生相互参与学习的过程,听取同学的发言和教师的讲解,激发学生讲述自己的观点和办法,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背景材料,全面引导课堂讨论的方向,在讨论出现偏差的时候给予目标的纠正。

4.进行总结评价

教师应当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教育学生完成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环节,联系学生的理解,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参与学习评价,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给予理论阐述和观点的分析,给出学习的思路和结论,并带给学生思考,教育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基础会计》案例教学的方法研究

1.呈现《基础会计》案例的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案例分析的材料的内容和目标,选择好的教学形式,将案例展现给学生。

(1)按照文字材料进行呈现案例,这就是简单通用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将案例进行分析,运用文字材料的形式发给学生,提供给学生分析,选择复杂、长篇的案例,但是这样也容易不够形象生动,不能吸收学生的注意力。

(2)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案例: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声像策略能将案例中的信息进行全面的展现,在现代技术的应用下,教师应该重视呈现材料,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3)口头描述案例:根据案例的特点,教师口头来描述案例,教育学生做好记录,教育学生具备描述能力。教师在描述的时候,也能够重视教学方法,防止影响学生对案例信息的获得。

(4)组织学生表演案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表演、模拟案例,创造社会情境,教育学生直接参与到案例的准备中,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学生直观生动地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2.讨论《基础会计》案例分析的策略和办法

(1)重视课堂讨论的内容和方法

教师要有时间和观念,根据讨论的问题的重要的特点来分配时间,教学中,要根据教学讨论,解决好学习问题,伴随着讨论的深入,应该找到新的问题,因为教学时间有限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寻找科学合理的讨论的时间,重视教育问题,优先考虑这些重要的问题,给予充足的时间。此外,教师应该把握讨论的方向,不管是小组讨论还是集体讨论,都不能出现背离主题的现象,教师都要即使将学习的思维和注意力拉回来,选择好的案例,这样也容易完成教学的目标,因此,学生在讨论的时候,教师应该重视把握教学的引领,重视讨论的方向,在出现偏差的时候就能给予指正。

(2)创造轻松和谐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以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为铺垫,教师应该和学生保持平等的位置,平等地和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要讲究语言的艺术,重视把握语音、语调的特征,语言要更加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教育学生摆脱语言的苍白现象,讲解要重视抑扬顿挫,语言要生动形象,避免听觉疲劳,重视形体语言的运用。

(3)归纳评价的多种策略和办法

教师要给学生很多方法,从案例来到案例去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水平,重视启发学生抽象概括出解决问题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基础会计》的问题打好方法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海燕.关于《基础会计》课堂教学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2]谭灵.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学方法及手段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4期

[3]张晓丹.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1年16期

[4]陈华.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浅见[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9期

[5]赵敏等.《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范式的实践与探索[J];会计之友.2011年19期

[6]梁飞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改革实践[J].财会月刊.2011年15期

篇5

关键词:基础会计;案例教学;思考;实践;交流

关键词:基础会计;案例教学;思考;实践;交流

基础会计是一门应用型、实践性强的学科,又是联系专业课和基础课的桥梁。在技工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教育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学起来非常吃力,从而产生严重的厌学的心理,越不努力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想放弃,形成了学习上的一种恶性循环,作为一名技校教师,如何去合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案例教学的作用相当重要。

基础会计是一门应用型、实践性强的学科,又是联系专业课和基础课的桥梁。在技工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教育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学起来非常吃力,从而产生严重的厌学的心理,越不努力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想放弃,形成了学习上的一种恶性循环,作为一名技校教师,如何去合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案例教学的作用相当重要。

一 、案例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思考

一 、案例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思考

因为学生的基础较差,技校教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总是担心学生听不明白,对本不难懂的案例进行反复地介绍,讨论还未展开,而案例的结论已全部知晓,这样会让学生觉得内容过于简单且无趣,更没有兴趣对其展开讨论分析,长此以往案例教学就会失去其应有的魅力和作用,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我在进行案例教学中总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思考,让学生品尝到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收获的喜悦。

因为学生的基础较差,技校教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总是担心学生听不明白,对本不难懂的案例进行反复地介绍,讨论还未展开,而案例的结论已全部知晓,这样会让学生觉得内容过于简单且无趣,更没有兴趣对其展开讨论分析,长此以往案例教学就会失去其应有的魅力和作用,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我在进行案例教学中总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思考,让学生品尝到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收获的喜悦。

例如在《基础会计》第四章第四节销售和利润的确认记录时,针对学生已有掌握的知识情况,设置“企业取得收入会对哪些会计要素产生影响?”如果老师直接将答案公布,让学生记住,一些悟性较高的同学可能会理解,而大部分同学还不是很清楚,如果强调死记的话,效果肯定不会好,怎么办呢?先问学生“你认为呢?”此时的课堂气氛开始热烈,有反应快的同学站起来了“收入增加当然影响到收入要素了”,老师给予肯定,大家给予鼓掌,很快又有第二、三个同学站起来:“收入多了,口袋里的钱多了,当然资产也多了”,“有收入了,可能就有利润了,当然利润要素也影响了”,“有赚钱就应该交税,也就影响负债要素了”┈┈在老师的肯定,提示、点拨之下,大家越讲越兴奋,相互之间形成讨论――争辩――提示――统一,知识在不断的被理解――巩固――深化。最后老师引导全体同学进行归纳总结,授予更系统更简单的处理方法。

例如在《基础会计》第四章第四节销售和利润的确认记录时,针对学生已有掌握的知识情况,设置“企业取得收入会对哪些会计要素产生影响?”如果老师直接将答案公布,让学生记住,一些悟性较高的同学可能会理解,而大部分同学还不是很清楚,如果强调死记的话,效果肯定不会好,怎么办呢?先问学生“你认为呢?”此时的课堂气氛开始热烈,有反应快的同学站起来了“收入增加当然影响到收入要素了”,老师给予肯定,大家给予鼓掌,很快又有第二、三个同学站起来:“收入多了,口袋里的钱多了,当然资产也多了”,“有收入了,可能就有利润了,当然利润要素也影响了”,“有赚钱就应该交税,也就影响负债要素了”┈┈在老师的肯定,提示、点拨之下,大家越讲越兴奋,相互之间形成讨论――争辩――提示――统一,知识在不断的被理解――巩固――深化。最后老师引导全体同学进行归纳总结,授予更系统更简单的处理方法。

①取得收入

①取得收入

借:应收账款(资产要素)

借:应收账款(资产要素)

预收账款(负债要素)

预收账款(负债要素)

贷:主营业务收入(收入要素)

贷:主营业务收入(收入要素)

②期末结转收入

②期末结转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收入要素)

借:主营业务收入(收入要素)

贷:本年利润(利润要素)

贷:本年利润(利润要素)

借:本年利润(利润要素)

借:本年利润(利润要素)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要素)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要素)

从会计分录不难看出,企业取得收入会影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利润要素,而不会影响费用要素。

从会计分录不难看出,企业取得收入会影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利润要素,而不会影响费用要素。

二、案例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案例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章是本书的重要章节,涉及到制造业一条龙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按照学习进度在每一个章节配备相应的训练内容。另一方面,《基础会计》作为一门基本技能操作综合化的课程,更要特别注重技能的训练。例如教师在讲授原始凭证时,可以组织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有关原始凭证,如购买商品时的交款单、销售发票、存款单、取款单、车票等,让学生对所收集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了解各种凭证的格式、内容以及填制要求,分析各种凭证具有的共性和个性,判断哪些凭证是正式发票,哪些是非正式票据,哪些可以作为记账的依据,哪些不能作为记账的依据。也可以准备一些模拟凭证,而让学生按照要求,自己动手操作,那么学生就会觉得这一部分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很容易的。

第四章是本书的重要章节,涉及到制造业一条龙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按照学习进度在每一个章节配备相应的训练内容。另一方面,《基础会计》作为一门基本技能操作综合化的课程,更要特别注重技能的训练。例如教师在讲授原始凭证时,可以组织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有关原始凭证,如购买商品时的交款单、销售发票、存款单、取款单、车票等,让学生对所收集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了解各种凭证的格式、内容以及填制要求,分析各种凭证具有的共性和个性,判断哪些凭证是正式发票,哪些是非正式票据,哪些可以作为记账的依据,哪些不能作为记账的依据。也可以准备一些模拟凭证,而让学生按照要求,自己动手操作,那么学生就会觉得这一部分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很容易的。

三、案例教学中要重视交流合作

三、案例教学中要重视交流合作

学习不是靠获得,而应该参与对话,参与活动。因为某些案例学生单独是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也就要求几个同学来进行合作,这时也是全员的互动过程,即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相讨论、评价、反馈、倾听、激励以及相互学习、优势互补等等,不但能激发学生案例探究的兴趣,改进学习态度与方法,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习不是靠获得,而应该参与对话,参与活动。因为某些案例学生单独是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也就要求几个同学来进行合作,这时也是全员的互动过程,即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相讨论、评价、反馈、倾听、激励以及相互学习、优势互补等等,不但能激发学生案例探究的兴趣,改进学习态度与方法,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例如在《基础会计》第十二章介绍到会计岗位: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出纳、稽核、资本基金核算、财产物资核算、收入支出核算、债权债务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总账报表、会计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核算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加深印象,此时引入案例:某企业负责登记总账和报表的会计因出国提出辞职,经理让出纳接管其工作,事后,经理业务繁忙没有跟进此事。一个月后,出纳卷款潜逃,企业损失二十多万元。案例一出,同学们反应就很大,为什么出纳兼任登记总账的会计工作会出损失这么多?老师适当引导后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充当不同的角色,演示案件是如何发生的。在此案件表演中还可以穿插会计工作岗位设置的原则和会计人员的回避制度等。学生通过互动,很快掌握了知识点。此外在平常的堂课上模拟实际会计工作, 学生在课堂上虚拟的场景中扮演会计,与其他同学扮演的其他会计或财务主管、 经办人、 客户、 银行业务员、 税收征管员或部门主管等办理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的一系列操作。学生可以轮换角色,以便于培养多角度观察力。除了在亲自体验中锻炼了专门的会计技能, 学生还能通过这种训练成为一个自觉的、 成熟的学习者。教师应帮助学生准备角色, 评价学生的表现,指出学生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从其担任的角色中学习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业负责登记总账和报表的会计因出国提出辞职,经理让出纳接管其工作,事后,经理业务繁忙没有跟进此事。一个月后,出纳卷款潜逃,企业损失二十多万元。案例一出,同学们反应就很大,为什么出纳兼任登记总账的会计工作会出损失这么多?老师适当引导后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充当不同的角色,演示案件是如何发生的。在此案件表演中还可以穿插会计工作岗位设置的原则和会计人员的回避制度等。学生通过互动,很快掌握了知识点。此外在平常的堂课上模拟实际会计工作, 学生在课堂上虚拟的场景中扮演会计,与其他同学扮演的其他会计或财务主管、 经办人、 客户、 银行业务员、 税收征管员或部门主管等办理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的一系列操作。学生可以轮换角色,以便于培养多角度观察力。除了在亲自体验中锻炼了专门的会计技能, 学生还能通过这种训练成为一个自觉的、 成熟的学习者。教师应帮助学生准备角色, 评价学生的表现,指出学生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从其担任的角色中学习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案例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问

四、案例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问

会问才算会学,学习过程就是从“有问题”到“没问题”再到“有问题”的求知过程,学习的终点不是“没问题”而是产生“新问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案例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后并非事情的圆满结束,此时的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还没有自己的思维和见解,怎样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探究者?要引导学生置疑,也就是提问题,促进学生去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处理材料验收入库业务时,先让学生掌握正常验收入库的会计分录,后问学生:“要是验收时发现材料丢了怎么办?”学生先是一愣,一片沉默,没有明白。“有没有可能验收时发现材料不够呢?”看着教师真城的目光,有的同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继而陷入沉思,片刻过后有同学问:有没有可能丢了?对,是一种可能。教师应及时肯定鼓励,得到肯定后问题越来越多:若短缺部分系供应单位少发所致,对方补货,怎么处理?若短缺部分系供应单位少发所致,对方退款,怎么处理?……此时的学生都不甘落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边提示、边肯定、边和学生探讨解决的方法,这种让学生自己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教学效果远非照本宣科可及的。

会问才算会学,学习过程就是从“有问题”到“没问题”再到“有问题”的求知过程,学习的终点不是“没问题”而是产生“新问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案例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后并非事情的圆满结束,此时的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还没有自己的思维和见解,怎样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探究者?要引导学生置疑,也就是提问题,促进学生去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处理材料验收入库业务时,先让学生掌握正常验收入库的会计分录,后问学生:“要是验收时发现材料丢了怎么办?”学生先是一愣,一片沉默,没有明白。“有没有可能验收时发现材料不够呢?”看着教师真城的目光,有的同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继而陷入沉思,片刻过后有同学问:有没有可能丢了?对,是一种可能。教师应及时肯定鼓励,得到肯定后问题越来越多:若短缺部分系供应单位少发所致,对方补货,怎么处理?若短缺部分系供应单位少发所致,对方退款,怎么处理?……此时的学生都不甘落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边提示、边肯定、边和学生探讨解决的方法,这种让学生自己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教学效果远非照本宣科可及的。

案例的设计与选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一个好的案例能够使学生形成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加深对会计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运用会计理论解决案例中的会计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但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能过于盲目,不是所有的案例教学都是好的,运用不当会适得其反,要讲求一定的方法,只有运用得当,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案例的设计与选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一个好的案例能够使学生形成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加深对会计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运用会计理论解决案例中的会计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但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能过于盲目,不是所有的案例教学都是好的,运用不当会适得其反,要讲求一定的方法,只有运用得当,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篇6

二、中职学校基础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一)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基础会计作为该学科的入门课程,其内容比较抽象、难理解,对于从未学过会计的中职学生来说,要理解这些概念、方法还是有很大难度的。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理论就谈不上实践和运用,案例教学法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无疑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它使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实际的案例学习和分析过程中,通过精心的准备和讨论、归纳,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都得到质的发展,这就为学生拓展理论知识,走向实践迈出了一大步。

(二)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中职学生生源的普遍下降,作为入门课程基础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理论难度,而且教材偏重理论,这加大了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困难,也使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讲课时照本宣科,会使知识更难以消化。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所以,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时刻把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的状态,学生不仅容易接受,还会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一支综合素质全面的教师队伍

中职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学生一走出校门就能上岗,这就要求中职会计专业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专业理论,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能对课程内容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进行讲述,使高深的理论通俗化,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要想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对案例所反映的理论知识就要有深刻的理解,并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在引导和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总结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组织和互动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各种不同案例的研究和探讨中,又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所以,大力推进会计专业的案例教学,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案例教学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实践中的一些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便于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最终达到学习目标。特别是在讲授基础会计这一入门课程时,将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作为案例引入教学,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案例教学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一)口头描述案例

在讲授基础会计中账户的四个数量指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时,因为账户借贷方表示的内容不同,初学专业课的学生被期末余额公式搞得很糊涂。于是,在教学环节中笔者设计了如下例子:9月1日开学时,小明从家里带来现金500元;9月15日,爸爸来学校看他给了现金1000元;9月20日,他花了现金300元给饭卡充值,请问到9月30日他还有多少现金?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月初的500元为9月的期初余额,15日收到的1000元为本期增加发生额,20日支出的300元为本期减少发生额。至于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简单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可知月底剩余现金=500+1000-300=1200元。这个数字就是9月的期末余额,又是10月的期初余额。进一步引导学生用文字表示上述公式,可得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教师又再次启发思考:由于账户的性质不同,所以每一个账户的借贷方表示的增减情况也不同,请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期末余额公式还可以怎么表述?学生展开讨论:资产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所以资产的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性质跟资产刚好相反,为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所以权益账户的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账户的四个指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常用的概念和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填写账户并计算出它们的期末余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这是一个通用公式,适用于每一个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但是因为每一个账户借贷方表示的内容不同,所以在具体公式上我们可以用借方和贷方去取代公式中的增加和减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熟练掌握账户的结构这一内容。通过这个案例分析,学生将简单的数学计算和会计知识结合起来,很容易就掌握了账户相关的知识点。

(二)运用多媒体方式呈现案例

在讲解“会计收入”这一重要概念的时候,很多学生觉得“收入”这一概念他们很熟悉,不存在什么难点,却不知道“会计收入”和我们平常所讲的“收入”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并不是收到钱就是收入,还要区分是否属于企业日常经营所产生的收入。笔者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形象地展示了某流通企业的几种收入情况:有罚款收入、销售产品收入、出租柜台收入、提供修改服装服务收入等。多媒体设备展示的画面形象生动,引起了学生一阵阵笑声,播放结束,笔者提出问题:刚刚展示的收入哪些才是“会计收入”呢?学生开展了激烈的讨论,结合课本上的概念,最后得出结论:偶然产生的罚款收入不属于会计收入,其他几个则属于会计收入,它们分别是销售产品、让渡资产使用权、提供劳务取得的企业日常经营所产生的收入。多媒体教学用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声像手段把案例中所包含的各方面的信息更全面、更逼真的呈现给学生,既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篇7

一、课程定位

《会计职业基础与技能》(原《基础会计》或《会计学原理》)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核心课程,同时还是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证的必备知识课程。该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先行课程,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财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课程的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后续会计课程的学习、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证和就业打好基础。本课程通过让学生认识会计,熟悉会计核算的方法和工作流程,熟练完成“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到会计报表”的基本账务处理工作,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有助于培养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现代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特点,体现能力为本位的思想,将《基础会计》和《基础会计实训》的两门课程整合为《会计职业基础与技能》,打破了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践教学脱节的状况,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教学有机融合。

我们学院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及社会中介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质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会计专门人才。因此会计课程的设计要符合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根据我们学院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该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实现“四化”,即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基础,将教学过程工作化;以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为重点,将教学内容过程化;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教学做”一体化;以从业资格考证和初级会计资格考试为手段,实施“岗证”一体化。为此需要改革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等。

三、以会计工作过程设置课程内容体系,按工作任务选取并序化教学内容

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理念,就要打破原有的以会计理论知识体系为框架的课程体系,建立以会计工作过程为框架的课程内容体系。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是:取得、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会计资料整理归档。根据该工作过程以及学生考证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将该课程设置为六个项目来学习,按每个项目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来安排教学内容。具体见下表(表1)。

四、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

《会计职业基础与技能》是一门实用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实践知识的传授。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理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学生就业后往往还要跟着师傅重新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现代高职教育的理念是要将学生培养成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所以改进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已是当务之急。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该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和素质为教学目标。教学中“以某真实企业某月份里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主线(整个课程教学一例到底,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认识),让学生站在该企业会计人员某一岗位的角度来处理经济业务,从而完成该企业这个月的会计工作。为完成该企业这个月的会计工作,教师将具体的任务落实在每次课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些技能不会,从而明确学习的目标),然后教师教学生做(一方面强调操作的注意点和技巧,另一方面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这么做),最后再让学生自己做(这一步可以检验学生学的情况和做的效果)。此过程可以让学生“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学”来指导实践,通过“做”来理解并深化理论。“学做一体”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这样的良性循环会让学生觉得学习会计课程是一件快乐的事:学得轻松,学得成功。

表1 《会计职业基础与技能》课程内容体系

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 技能知识点 理论知识点

项目一

认识会计 任务1 认识什么是会计 会计含义

任务2 认识会计的作用 会计职能

任务3 认识会计方法和会计工作基本流程 会计方法

会计工作基本流程

项目二

原始凭证 任务1 识别原始凭证 识别原始凭证,熟悉经济业务和

经济事项 会计假设

会计对象

会计要素

原始凭证的种类

任务2 填制原始凭证 会填制常用的原始凭证

任务3 审核原始凭证 会审核原始凭证

项目三

记账凭证 任务1 认识记账凭证 会根据经济业务选择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的种类

任务2 填制记账凭证 会根据原始凭证,运用借贷记账法填制记账凭证 会计科目

借贷记账法

任务3 审核记账凭证 会审核记账凭证

项目四

会计账簿 任务1 认识账簿 会设置账簿,能选择各明细账的账页 账簿的分类

任务2 登记账簿 会登记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

任务3 对账 会对账 财产清查

任务4 错账更正 会更正错账 错账更正方法

任务5 结账 会结账

项目五

会计报表 任务1 认识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的分类

任务2 编制资产负债表 会编制资产负债表

任务3 编制利润表 会编制利润表

项目六

会计档案 任务1 整理、装订会计资料 会整理、装订会计资料

任务2 保管会计档案 会保管会计档案资料

五、改革考核体系,建立灵活的考核体系

该课程必须改变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主要手段的单一的考核方式。要建立以实践能力评价为核心,加大过程考核力度的考核体系。为了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要实现“五个结合”:将技能考核与理论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专项技能考核与综合技能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职业能力考核与职业素养考核相结合。自始至终将考核的目的指向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体考核内容见下表(表2)。

表2 《会计职业基础与技能》的考核体系

考 核 项 目 比例(%)

平时表现 出勤、课堂讨论、作业 10

专项训练(平时) 实训态度与认真程度 5

原始凭证的填制 5

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10

会计账簿的登记、对账、结账 15

会计报表的编制 10

会计资料的整理和装订 5

综合训练(期末)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20

理论考核(期末) 各部分的基础知识 20

合 计 100

六、总结

《会计职业基础与技能》课程的教改方案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该课程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蒋欣文.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刍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

[2]熊婷,程博.会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财会通讯,2010 (8).

[3]杨亚西,刘跃,余杰. 会计人才需求调查及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J]. 财会通讯,2010(8).

篇8

1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意义

1.1教学效果的改善

单纯的讲解书本知识,教师自己也会觉得枯燥无味,更无法让学生认真听讲.如果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生活案例,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与实践环节的教学相结合,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讲解书本知识时,辅之以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现场”,融入“角色”,让学生“真刀真枪”的操作实践环节,使学生从被动听课状态变为积极思索、主动实践状态,督促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做到举一反三,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1.2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采用传统的教、学、练、考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在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时,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与所学知识脱节,无法得心应手地解决问题.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时,应尽量模拟企业管理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在模拟的管理场景中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1.3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化的发展需要

要想使用生活案例教学法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求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决策.生活案例教学法的答案不是惟一,目的在于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采用生活案例教学法,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4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既然是生活案例教学,就需要教师事先准备好案例资料,这些案例资料与生活密切相关,需要深入到会计的实际工作中广泛调查研究取得资料,对资料进行科学合理地加工,并且根据实际教学活动的发展变化选择案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资料的收集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够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和业务素质.

2《基础会计》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环节

2.1准备阶段

在这个环节中,案例材料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进行相应的准备.对教师来说,要想上好课,必须充分熟悉案例,这也是教师应用案例进行教学的基本前提,在熟悉案例的同时还要考虑采用何种方式向学生呈现案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学生来说,拿到案例后即可进行相应的准备:认真阅读案例内容,抓住重点资料,了解案例中所给的数据;充分理解案例,认真思考问题,借助工具书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针对案例问题分析及个人观点,写下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介绍基础会计的可比性原则时,有一案例:有A、B连个投资者同时投资一商店.一个月后,A取得25,000元的收入,B取得22,500元的收入.两人的购货成本均为12,000元,为取得收入都发生宣传费用5,000元,无其他支出.月末,A把5,000元宣传费用全部作为本月费用,计算本月所得收益为8,000元(25,000—12,000一5,000);B认为5,000元宣传费用在本月及下月均可起作用,因而将它两次摊销,本月和下月分别为2,500元.故B计算本月所得收益为8,000元(22,500一12,000一2,500).从收益计算的结果看,A与B是一样的.实际上,从经营的全过程看,A显然比B要好,因为A比B多取得2,500元的收入.所以,单纯从收益结果并不能客观反映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对宣传费用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A、B两人没有采用相同的计算依据,计算出的收益结果不具有可比性,提供的会讨信息也不具有可比性.所以在会计核算中要求不同的企业要采用相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只有采用了相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才具有可比性.仍以上例,如果规定发生了变化,要求宣传费用不可分期摊销,全部作为当月费用,则A的收益仍为8,000元,B的收益则变为5,500元(22,500—12,000一5,000),故得出A的收益高于B.我们说,由于采用了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所以A、B计算的收益结果具有可比性.

2.2小组讨论

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案例是在实践中得来的,它只是完整的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个事件,牵扯的头绪较多,所以不容易看出问题的实质,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可以组织学生事先进行充分讨论.首先将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进行内部讨论,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根据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分析.教师要能够在了解学生的性格、能力、所学知识等的基础上,合理分组,以便顺利开展小组讨论.仍以上案例,各小组经过讨论后,发现由于广告费的处理方法不同,使得计算的收益结果不能客观地反映经营过程.由此得出:可比性原则要求不同企业都要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相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以确保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2.3班级集中讨论

班级集中讨论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是班级智慧的集中体现.小组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后,由小组代表陈述所在小组的观点,在陈述的过程中,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质疑,在相互质疑的过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并认真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教师的讲解,从而在激烈讨论的过程中形成解决案例问题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激发学生勇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并适时提供各种背景资料,从而有效引导课堂讨论的正确方向,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积极思考,防止出现脱离主题、漫无目的的讨论.

2.4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这一环节是在小组讨论和班级集中讨论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教师在这个环节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大,既要对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又要恰当地分析学生的观点,同时还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3《基础会计》案例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3.1案例呈现的策略与方法

(1)通过文字材料方式呈现.这种案例呈现的方式既简单又通用,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事先收集的文字材料形式的教学案例,让学生阅读案例,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意见.如果案例情节复杂、篇幅过长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2)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地被运用到教学中,它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呈现案例材料时,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以期达到最优教学效果.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应逐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所需的教学课件可以有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行制作,更加形象直观地表述课程内容,教师通过课件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通俗化的表达出来,学生更易理解.(3)通过口头描述呈现.在这种案例下,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以及案例本身的特点所做的口头上的表述.这种表述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描述能力,通过教师准确地表述,学生可以从案例中获得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必须集中注意力,能又快又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如有简短精炼的案例可采用这种口头陈述的方式,会节省很多课堂时间,且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通过组织学生表演呈现.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可以通过文字材料、多媒体技术以及口头描述的方式呈现案例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根据案例资料进行模拟表演.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直接参与到案例的准备工作中,这种方式直观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3.2应对案例分析的策略和方法

(1)课堂教学节奏的有效调控.组织讨论时,教师要根据讨论问题的重要性合理安排讨论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事无巨细,要优先考虑那些重要的问题,对重要问题给予充分的讨论时间.同时,教师必须能够总揽全局,做好导航者,正确引导讨论方向,在讨论偏离主题时迅速纠正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准确把握讨论的方向.(2)课堂氛围的有效创造.要创造轻松和谐、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首要问题是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有民主意识,能与学生平等交流,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在对教学案例进行表述时,要注意语音语调,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都采用—种语速、一个语调表述到底,学生会产生听觉疲劳,自然不愿意积极思考.在教学中,教师的形体语言也很重要,有时一个有力的手势,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让学生信心倍增,也利于师生间增进感情.(3)评价策略和方法的正确归纳.通过讨论,学生会对案例及问题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讨论结果多是片面零碎的,这是就需要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观点和主张进行综合评价.生活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没有特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扮演着设计者,又扮演着激励者,鼓励学生积极讨论,目的在于解决客观实际问题.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练、考的模式,实现学科综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作为会计专业初级阶段的启蒙课程———《基础会计》,初学者如果纯粹依靠书本来学习,在接受程度上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会计课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采用生活案例教学法,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热忱和兴趣,让学生接受并喜欢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谭若宁.高职会计教师如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J].科技风,2011(1):15.

〔2〕叶雄英.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基础会计》教学中运用初探[J].商业会计,2012(6):126-128.

〔3〕陈婉丽.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8):72-73.

篇9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302-02

1 会计专业课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

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参与案例教学的教学双方如能着重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案例教学基本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图1 会计专业课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

案例教学的准备小组讨论班级讨论总结评价

(1)案例教学的准备。案例教学的准备是案例教学展开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布置一个案例材料,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准备。对教师而言,教师要对该案例及其相关材料进行熟悉和准备。教师在案例准备环节应达到对案例充分熟悉,由于学生开放式的讨论可能会出现怪异的想法,教师对学生解决案例中问题的可能方案也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这是教师进行正常的案例教学的基本保障。同时,在案例的准备阶段,教师要向学生呈现案例,采用何种方式呈现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较为复杂的案例,可能还需要学生查阅更多的资料以了解相关的理论,获取更多的背景资料,这种情况下需要提前一周左右,将案例印发给学生,并由教师做出一些必要的指导。对学生而言,学生得到案例资料以后,即开始个人的准备。学生先要阅读案例,将案例中的各项内容了解清楚,借助各种手段和工具来充分理解案例及问题,必要时可能还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以获得更多的关于该案例的背景材料。了解案例内容之后,学生可以开始对案例问题的个人分析,写下自己的观点或问题解决办法。

(2)小组讨论。案例与教材上的举例不同,它没有经过抽象,只是完整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事件,头绪较多,不能很容易地看出问题的实质。学生个人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并且个人分析难以全面,甚至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班级集中讨论前先进行小组讨论显得十分必要。小组讨论主要是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促使每个小组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自己对案例的分析。经过相互交流和启发,学生就可能较顺利地解决个人在准备案例中的困难,集中小组内各成员的智慧,使其观点更加全面,方法更周详。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能力,知识经验等进行合理分组,使得小组讨论能够顺利开展。如果案例的难度较小或学生己经具备较强的案例学习能力时,这一环节可以省略。

(3)班级集中讨论。这一环节是集中班级智慧的阶段,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班学生分享经验和知识的过程。经过小组讨论,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陈述其小组的共同观点,其他的成员也可以将自己的不同意见予以发表,同时不同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质疑,在问答中不断吸收各种观点的可取之处,形成各种有效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法。在这个环节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认真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和教师的讲解,教师则应该通过各种办法激发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欲望,同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各种理论支持和背景资料,有效引导课堂讨论的方向,并在讨论出现偏差的时候迅速予以纠正。

(4)总结评价。这个环节通常由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评估,是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理解和收获。教师对学生参与讨论情况进行评价,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和归纳。既要给出理论上的精辟阐述,又要恰如其分地分析学员观点的优缺点;既要给出分析的思路或者学习的结论,又要留给学员思考的余地,引导学生对案例及问题在课后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2 会计案例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2.1 呈现案例的策略和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案例材料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相应地采用适当的方式,把案例呈现给学生。

(1)以文字材料方式呈现案例:这是最简单也最通用的一种方式,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案例,以文字材料的方式发给每个学生,供学生阅读分析。这种方式适合情节比较复杂、篇幅较长的案例,但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不够直观生动,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案例: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声像手段能把案例中所包含的各方面的信息更全面、更逼真的呈现给学生。在当前现代电教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的条件下,教师在课堂上呈现案例材料应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

(3)口头描述案例:根据案例本身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教师口头描述案例,同时由学生作简单的记录。这种方式对于教师的描述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教师在描述的时候,不能做到抑扬顿挫,感情投入,则影响学生对案例信息的获取。

(4)组织学生表演案例:在教学课堂中,通过学生的表演,模拟、再现社会情境。这种方式直接让学生参与到案例的准备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这种方式直观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这种方式不适合会计学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因为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中的案例通常没有感人的故事和生动的情节,并不适合表演。

2.2 分析讨论案例的策略和方法

(1)把握好课堂讨论的内容和节奏:一方面,教师必须要有时间观念,根据讨论问题的重要性来分配时间。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能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较多,而且随着讨论的逐步深入,很可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但由于教学时间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合理地分配讨论时间,对于那些重要的问题,应该优先考虑,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引导讨论的方向。无论小组讨论还是班级讨论,往往会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这时候如果教师不及时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拉回来,就会偏离案例,教学目标也就难以完成。因此在学生展开讨论时,教师必须做好一个导航者,把握讨论的方向,在出现偏题时迅速予以纠正。

(2)创造轻松和谐、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一是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案例教学要以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教师要有民主意识,要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二是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在表述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防止教学过程中语言苍白平淡,一种语速、一个语调讲到底,导致学生视听觉的疲劳。同时,教师要重视形体语言的运用。交流过程中的形体语言有时能达到有声语言所不能的效果,教师鼓励的眼神,会心的微笑,有力的手势等,不仅能极大的增强学生的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增强课堂氛围的生动活泼性,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2.3 归纳评价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案例和案例问题都是具体的,讨论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生动丰富的,但大多也是片面的、零碎的。教师的总结不能停留在表面,从案例来到案例去,就事论事地谈论问题,也不能停留在提供问题的答案上,应该注意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想水平。在综合评价学生讨论过程中的各种观点和主张的基础上,教师要启发学生进一步抽象概括出在解决某类问题上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原则性、方法性和策略性的结论,从而为学生将来创造性地解决某类新问题打下方法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案例教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10

一、传统会计基础教学的弊端 1

我国在教学模式上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把理论知识看的比实践重要,也许思想上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弊端,也有所转变,可是在教学实践中还是老路子,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比例严重失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仅仅成为一个口号。现在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增设了很多核心课程,可是这些课程往往主要通过课堂传授,缺乏实战训练,即使偶尔训练也缺乏缜密的安排,丧失了实践训练的目的性,完全流于形式,而会计专业恰恰是一门实用性很强,也很难掌握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和时间才能熟练掌握。

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从会计专业实战角度出发安排教学工作。

首先,要弄清楚学生关于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方向,明白自己所学内容的重要性。教材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工具,整个教学规划和进度全都依赖教材,可是现在很多教材的组织体系和现实脱节,学生首先要学习完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知识,如复式记账、会计科目与账户、总论等,才能接触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内容。这种教材的规划导致了学生学习前面内容的时候缺乏兴趣,学习起来较为被动,而学习后面知识又觉得太过简单,不够重视,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笔者认为,会计工作是一个既复杂又规律的流程,从凭证填制到报表编制,整个流程都必须按照顺序。教学工作必须仿照企业会计实际工作流程进行教学,使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的内容在未来究竟有何作用,不是为了学习安排而学习,而是为了将来步入职场而充电。

2.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强化业务实际操作能力。

要让学生锻炼业务的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参与企业会计工作的整个过程。可是从客观条件来看,学校和企业还无法做到如此默契的合作模式。那么,只有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运用案例教学模式来达到强化学生能力的目的。首先要对某个企业进行调研,根据地区环境和企业环境设计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完成,最终完成整个案例内容。第二套方案则由学生独立完成,起到巩固作用。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运用案例化课程教学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案例化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很多的优越性。其教学方法主要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融入其中,起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编制案例。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对于参加社会工作还很难有具体体会,因此在编制教材过程中要尽量仿真企业会计的业务工作,刚开始学习可能会有一定难度,为了塑造学生自信心,尽量每个案例都仔细讲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多积累经验,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另外,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适量加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如动画、图形、声音等元素,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案例由学生自己参与全部过程。

从讨论到操作,到对案例的知识总结,都有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给予适当引导,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升自己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3.采用手工帐和电算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般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凭证、账本、报表等材料中进行手工会计模式实训,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财务软件再次操作实践,还能达到优化解决方案的作用。

四、案例化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设计的取向问题和价值观。

文化教育是一个多元的知识体系,不带任何功利效益,在现代社会中,文化教育应该为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在会计基础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未来为基础,加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社会职业竞争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遵守职业道德,讲究诚信,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2.教材问题。

很多教师认为实行案例化教学就需要配备案例化教材,其实这是完全不需要的,由于专业和地区的差异性,教材作为一个工具书很难进行统一,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把教材作为案例设计的参考资料,不应完全依赖于教材。

3.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笔者认为,教学方法不能仅仅局限为某一种才是最好的,案例化教学也不能排斥其它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教育体系,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刻苦钻研的能力,实现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篇11

案例教学一词最早由苏格拉底所创造的,后来在哈佛大学被进一步创新和应用,从而形成了现代的案例教学法。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在医学、工商管理等各领域的教学中都有所应用。但是在我国,案例教学法主要应用于某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学中,例如医学、法学、市场营销等。针对基础会计教学来说,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管理学科,并且它作为会计入门基础课程来说,具较强有抽象性和理论性。从而将案例教学法应用进会计基础教学,有利于满足高职学校高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

一、案例教学法融入高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主要可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为辅助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基础会计知识。基于基础会计的学科特点,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更加难以理解,将案例教学法融入其中可以使学生将自己投身于案例中,进行思考与探究,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并且,将案例教学法融入基础会计的教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除此之外,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案例教学法也可以使教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产生新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总结以往教学经验,改善教学设计,更好地进行教学目标的落实。并且将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

二、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美国学者托尔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案例材料的选取至关重要,它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所以教师在案例选择时就应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结合教学重点选择案例。并且注重案例的实用性,案例本身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例如在讲述“会计概述”部分时,为使学生更好更快的接受本部分教学中的过多的会计专业术语,教师选择与学生接近的一位师范类毕业生,毕业进行补习班创办过程为例进行讲解。在此同学创业过程中,经历了广告、招生、教室租赁、寻找教师、收费计算利润等多个过程。在教师讲述此过程的时候融入本节课的专业术语,并且结合案例实际对术语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此部分相关知识。

在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正确的选择案例,还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案例更好地实施。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与组织者,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导案例的实施。在某些抽象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案例启发学生思维,诱导学生有规律的理解相关金额的核算,从而更快的掌握基础会计计算技巧。并且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深入,使学生由浅入深的逐步接受基础会计知识。

三、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不是单一的,它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选取突出案例,与其他教学法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在基础会计的案例教学法应用上,还应注意几点问题。第一、注意案例与教学理论的关系。教师在案例选取的时候,避免仅注意案例是否吸引学生注意力,是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从而忽略了案例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结合程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过于案例化,在教学中过多的注重案例,不予理论相结合,造成本末倒置。第二、教师应在案例选择上多下功夫,突出高职的教育特色,案例应具有实用性与合适性。首先,高职学校人才教育是为社会输送高水平技术型人才,所以教师在案例选择方面应不定期地到企业去搜集会计案例素材,设计出符合实用性要求的案例。并且在案例选择上应适合学生未来应用范围,切合实际。第三、协调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在基础会计课堂如果仅仅运用案例教学法会使课堂显得单一较为枯燥,所以教师在教学法应用上应该结合不同的教学法,使多种教学法相辅相成,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总结

作为为社会输送高质量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在学生较为薄弱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此种与实际最为接近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从而增加学生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志萍.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24-26.

篇12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4. 002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4- 0004- 02

1 同城票据交换清算的操作方法

不同国家的票据交换所运作方式有所不同,有国家是各银行联合举办的,有的国家是中央银行直接主办的,但无论如何,票据交换之后的应收款、应付款总额最终都必须通过中央银行集中清算交换才能实现轧差。

同城票据交换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同城商业银行间本系统内票据交换,由同城商业银行的主管行牵头,对辖内各营业机构代收、代付本系统的票据组织交换,通过同城行处的往来科目划转,当日或定期通过联行往来科目进行清算。(2)同城商业银行间跨系统票据交换,根据各商业银行机构设置和在央行开立存款账户的情况,采取3种不同的票据交换额。①当时清算的办法;②如果各商业银行的所属机构都直接通过在央行的存款账户进行资金清算的办法;③对业务量不大的地区的跨系统票据交换,采取直接交换、当时清算资金的办法。

2 案例分析

2.1 案例资料

(1)资料1:某市内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3家商业银行参加人民银行组织的同城票据交换,3家银行均在市人行开立存款户,且有足够的余额清算往来资金。2012年9月22日3家银行票据交换中无退票情况发生。

(2)资料2:假定2012年9月22日3家商业银行发生如下业务:

①市工商银行开户单位A企业提交由市建设银行开户单位A公司为其签开的转账支票1张,金额1 000 000元;由市中国银行开户单位B工厂为其签开的转账支票1张,金额1 500 000元。开户单位B企业提交由市中国银行开户A工厂为其签开的转账支票1张,金额250 000元;由市建设银行开户单位B公司为其签开的转账支票2张,金额计350 000元。委托工商银行收取票款。②市建设银行开户单位A公司提交由市工商银行开户单位B企业为其签开的转账支票2张,金额计3 600 000元。委托建设银行收取票款。③市中国银行开户单位A工厂签开转账支票2张,分别支付建设银行开户单位A公司货款350 000元和B公司货款650 000元。委托中国银行支付票款。

2.2 会计核算要求

①编制3家商业银行票据交换报告表;②分别编制3家商业银行提出、提入交换票据的会计分录;③结计3家商业银行参加票据交换的应收、应付款差额,编制3家商业银行及市人民银行结清票据交换差额的会计分录。

2.3 会计处理过程

(1)编制3家商业银行票据交换报告表。如表1~表3。

编报行:市工商银行

编报行:市建设银行

编报行:市中国银行

(2)分别编制3家商业银行提出、提入交换票据的会计分录。

①市工商银行的处理。

(a)提出票据的会计分录。借:同城票据清算3 100 000,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A企业存款户2 500 000。吸收存款——活期存款——B企业存款户600 000。

(b)提入票据的会计分录。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B企业存款户3 600 000,贷:同城票据清算3 600 000。

②市建设银行的处理。

(a)提出票据的会计分录。借:同城票据清算3 600 000,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A公司存款户3 600 000。

(b)提入票据的会计分录。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A公司存款户1 000 000,吸收存款——活期存款——B公司存款户350 000。贷:同城票据清算1 350 000,借:同城票据清算1 000 000。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A公司存款户350 000,吸收存款——活期存款——B公司存款户650 000。

③市中国银行的处理。

(a)提出票据的会计分录。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A工厂存款户1 000 000,贷:同城票据清算1 000 000。

(b)提入票据的会计分录。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A工厂存款户250 000,吸收存款——活期存款——B工厂存款户1 500 000。贷:同城票据清算1 750 000。

(3)结计3家商业银行参加票据交换的应收、应付款差额,编制3家商业银行结清票据交换差额的会计分录。

①市工商银行的处理。市工商银行“同城票据清算”科目2012年9月22日是贷方差额500 000元,清算交换差额的会计分录为:借:同城票据清算500 000,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500 000。

②市建设银行的处理。市建设银行“同城票据清算”科目2012年9月22日是贷方差额2 750 000元,清算交换差额的会计分录为:借:同城票据清算2 750 000,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2 750 000。

③市中国银行的处理。市中国银行“同城票据清算”科目2012年9月22日是借方差额3 250 000元,清算交换差额的会计分录为: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3 250 000,贷:同城票据清算3 250 000。

3 同城票据交换业务的技巧总结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总结出掌握该项业务的技巧如下:

(1)分清每笔业务的“提出行”和“提入行”。提出行是提出应由他行受理的各种票据和凭证的银行,提入行是通过交换提回属于本行受理的票据和凭证的银行。一般参加票据交换的银行既是提出行,又是提入行,但就一笔业务而言,它要么是提出行,要么是提入行。比如,在案例中,我们可以从表1~表3看出:3家商业银行在2012年9月22日既发生了提出业务,又发生了提入业务。

(2)分清“借方票据”和“贷方票据”。提出交换的票据分借方票据和贷方票据2种。借方票据是指提出行借记“同城票据清算”的票据;贷方票据是指提出行贷记“同城票据清算”的票据。提出的借方票据和提入的贷方票据是指付款单位在他行开户,收款单位在本行开户的票据,该类票据属于本行的应收款票据。提出的贷方票据和提入的借方票据是指收款单位在他行开户,付款单位在本行开户,该类票据属于本行的应付款票据。例如,在表1~表3,市工商银行和市建设银行提出的“他行支票”就属于借方票据,市建设银行提入的“进账单”也属于借方票据;3家银行提入的“本行支票”属于贷方票据,市中国银行提出的“进账单”也属于贷方票据。

主要参考文献

[1]岳龙.银行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