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2: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电力培训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黄埔电厂培训中心涉外培训项目的开展模式
(1)深入调研,精心策划。在承接培训准备初期,根据厂家所提供的设备资料,对受培方生产准备人员的基本素质(学历、专业、工作经验等)的摸底考试,对麟选出有专业基础的人员进行面谈,经过充分调研、了解、沟通之后,与实施方某发电集团共同制订了详细的培训方案,审编适用同类机组的机、炉、电、化、燃和热工等专业中英文教材24册,其中包含在华培训与到印尼电厂现场培训的教材,对外方人员制订包括设备厂家现场实物介绍及制造观摩、理论培训、现场实习、仿真培训等培训计划,使受培方生产人员能够全方位对岗位有深入的认识。除审编教材外,培训中心还组建专业培训团队,聘请既有丰富生产经验又有现场培训水平的高级工程师或高级技师担任主讲,配备在海外两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英语翻译,使培训过程沟通顺畅,有助于学员便捷地开展学习讨论,扫除语言的障碍,学员反映良好。
(2)培训与“陪”训结合,加强人员沟通。在开展培训中,为使业主方代培人员尽快熟悉电厂设备、系统,掌握必须的电厂运行和维护技能,培训中心安排中方援外运营人员同步参加各项培训课程,既是外方人员培训,也是中方人员“陪”训。目的旨在项目双方运营人员尽早认识,融洽相处,在语言未能充分交流下,双方既掌握跨文化知识和技能,又了解对方学员的生活习惯和语言表达方式,推断和解释对方的话语及手势,同时也让业主方了解我方人员的语言习惯、思维定势、通用手势约定等,最终使得培(陪)训双方从习性、语言及手势等方面有初步的适应,逐渐消除语言交流障碍,为胜任下一阶段的生产准备、投产调试及商业运营等工作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几年涉外培训的总结,引发了对培训模式及方法的思考,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涉外职业教育交流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3)侧重设备讲解,引伸设计理念。到华培训人员都经过摸底考试,均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工作经验,故培训中侧重厂家讲解设备结构,按发电厂各系统分专业重点介绍其工作原理和设计理念,如:电气专业:发电机及励磁系统,主变厂高变系统,升压站母线系统,出线系统,厂用电系统,直流系统,二次保护控制信号测量系统等。汽机专业:主汽系统,给水系统,循环水系统,系统,调速系统,轴封系统,除氧器系统,抽汽系统,供热系统,凝器系统,热工保护系统等。锅炉专业:主蒸汽系统,上水系统,排污系统,加药系统,水冷壁系统,安全阀系统,磨煤系统,给煤系统,制粉系统,送吸风系统,预热系统,再热系统,喷燃系统,点火系统,热工保护系统等。燃料专业:码头装卸系统,输煤系统,计量系统,储煤系统,加仓系统,燃油系统,消防系统等。化水专业:制淡设备、生活消防水系统,工业水系统,除盐水系统,取样化验系统,制氢系统等。分专业按系统涉及各流程进行全方位培训,由易到难,由理论到实际,覆盖面广,在确保基本设备知识介绍的同时,又突出重点,针对不同系统不同岗位的培训对象实现个性化培训,形成内容丰富的梯次培训结构,设计更为简单易懂的贴近学员的培训内容与课件,使学员能记住重点,听懂难点,开拓思路,掌握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4)跟班见习,了解运行工况。对来华培训人员开展熟悉现场培训,安排在同类机型不同岗位交叉跟班见习,加深对机组运行工况的认识,由现场当值运行的技师对生产线设备进行介绍。要求每个学员都要带着问题向当班师傅请教,认真思考领会当班师傅对设备操作和故障处理的方法与原理。请现场培训师结合现场设备详细讲解管道及线路走向、联系电力系统理论现场分析。每周安排技术总结讲座,对见习全过程进行温习和点评。通过这样的生产实践反向联系理论,学员在培训期间的知识得到巩固,其学习成果得到保障。
(5)上机实习,熟悉操纵仿真机。为使学员更深入感受机组运行的状态,笔者安排受训人员上同类机型仿真机,让学员反复进行从机组倒送电到满负荷运行过程等一系列操作,使学员对机组启动流程有深刻的印象。教练员对于操作中的重点、难点、要点进行了十分详细的讲解,对每一项操作的前因后果,即为什么要这么操作,如何操作才能达到更好的目标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同时,仿真机教练员还详细讲解当机组发生停运及紧急机组事故的处理流程,让学员们现场互动实操,在多而繁杂的仿真操作中大家全神贯注地进行操作并跟踪观察各项参数,相互间不断喊话提醒,团结协作,充分调动学习气氛,增强学员的感性认识,既提高学员运行操控技能,又增进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到实际的升华。
二、黄埔电厂培训中心涉外培训经验总结和探索
1.涉外培训开展模型根据涉外培训项目的开展模式,总结出培训过程的基本模型
2.培训过程应遵从的原则
(1)联系实际与学以致用的原则。必须以生产现场原型机组为出发点,以设备原理与设计理念为重点,坚持针对性和实践性,以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与职位的特点紧密结合,与培训对象知识结构紧密结合。
从我国各省份来看,基本上都很重视电力教育培训,比如:某些省市的电力教育培训中心拥有十分庞大的规模,培训大楼的外观气势逼人,相关培训设施不但齐全,而且先进,甚至其相关的后勤保障体系也做得十分到位,胜过大学的基础设施条件。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国目前电力教育培训中心的相关运作还不够规范:①从教育培训的相关内容和培训效果来看,却不符合其华丽的外观,比如:在教育培训过程中,本应在实践的操作场地予以完成的技能培训项目,却只局限于教室内部操作;②平时培训时,学员缺课现象比较严重,有的直到最后考核时才能全部到齐。另外,培训过程不规范现象的经常发生,除了培训中心的管理不当外,还与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管不力息息相关。
1.2培训方式与企业生产之间的矛盾相冲突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开展相关教育培训工作时,生产一线员工培训的需求量是最大的,但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电力教育培训方式与企业生产的矛盾相冲突。一般来说,电力工作人员大多数是定编定岗,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其难度较大。目前,大部分电力企业都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如果接受培训时,这些学员就必须离开则本岗位,即需要脱离生产线来参加培训,时间约一周左右,可见,电力教育培训和企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不仅如此,在培训过程中,有的电力企业的上级管理部门安排培训任务,并要求生产一线相关员工必须参加,由此导致一线技术人员短缺,同时也不可以能随便安排人员顶岗,这种矛盾也很突出,严重影响了电力教育培训的成效。
1.3师资水平与实际要求存在差距
在电力教育培训中,培训师的师资水平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电力教育培训的质量,而当前电力教育培训师的师资水平与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对于一名优秀的培训师而言,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但是,现有的培训师资力量和师资队伍都满足不了电力企业发展的实际要求:①缺乏相关的专职培训师;②现有教育培训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电力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十分重要。
2完善电力教育培训的基本方法
2.1开发实用性较强的课程
完善电力教育培训,需要开发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在电力企业发展中,需要要紧密结合“一强三优”的战略目标,根据电力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科学地分析教育培训项目,以便增强培训的目标性。一般来说,需要分析电力企业的终极发展目标和各类工作人员的实际现状,认真地找出他们之间的差距,从而合理地确定培训需求。另外,经过了解员工的实际情况,可以决定开发员工的那些知识技能,努力做到工作现场需要什么,培训内容就是什么,以便使培训具有针对性,从根本上满足电力企业的实际需求。
2.2创新电力教育培训模式
完善电力教育培训,需要创新电力教育培训模式。①为了解决电力人员学习与工作生产之间的矛盾,需要改为电力教育培训方式,结合生产计划和人力资源特征,进行就地培训,相关培训师也要深入现场教学,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生产一线人员的工学矛盾。②采取灵活的培训方法,按照职工人员进行划分,包括技术职工培训、新职工培训、管理职工培训等等,要求针对不同的培训类别,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培训生产技能类职工时,最好在实际操作场所或让学员亲手操作;培训管理类职工时,可以采取仿真法、模拟法、向导法、案例分析法等培训模式。
2.3提升培训师的综合素质
完善电力教育培训,需要提升培训师的综合素质,需要强化电力培训师资在电力前沿方面的知识,并不断培训其新技能,主要由于电力职工培训质量取决于培训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因此,在培训之前,电力教育培训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参与更多的系统化训练,最大限度地掌握电力行业的前沿信息和最新动态,从根本上提高其培训手段、培训方法、培训技巧等等。此外,专业性强是电力行业培训师的基本要求,师资人才需要在系统内部挖掘熟悉电力业务的、具备专业经验且了解各个现场生产的电力从业人员,同时要有技巧地训练授课方法,从而提升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师的综合素质。
3电力教育培训发展的未来趋势
为了促进电力行业的繁荣发展,完善电力教育培训的同时,还要关注电力教育培训发展的未来趋势,以便更实际适应电力行业的人才发展战略目标,进而打造优质的电力教育培训新模式。对于电力行业而言,具有一定的技术特殊性,其知识、技术的更新速度呈上升趋势,这就要求电力企业与时俱进,以便更好地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培养员工自觉主动的学习能力。①要把员工培训和提高业绩进行有机结合,将电力教育培训方案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培训的功能;②培训结束以后,要能体现收入差距、岗位晋级的不同,这样有利于激励企业员工自觉能动性,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在技术上逐步提升,努力创建最优秀的省电力培训中心;③由于国家电网“三集五大”体系的逐步形成,电力企业培训的重点需要放在职工队伍的素质方面,提升整体职工队伍的工作能力,响应国网公司“大培训”的最新要求,为实现坚强的智能电网奠定基础。
3.1培训系统建设
各个电力教育培训中心需要树立与时俱进的培训观念,只有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才是科学的电力教育培训管理体系。首先要审视整个培训流程,在培训过程管理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地达到动态新型管理运作模式,比如:操作要规范标准,职责要清晰明确,设备设施要健全,评价要科学合理,考核要公平、公正等等。
3.2培训基地建设
作为面向未来的电力教育培训中心,需要大力建设培训基地。在培训理念和培训管理模式方面,需要有所突破,同时还要加强考核基地建设,齐全硬件设施,并要应用最先进的软件技术。在培训项目方面,需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在包含电力主要工种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系统、现场模拟仿真系统等现代技术,贴近现场实际运作,从而解决目前电力教育培训的供学矛盾。
3.3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①需要促使普通教师向培训师转变,技能培训师向“双师型”的骨干教师转变,不但要有丰富的实际经验,而且要能查找各种电力故障的原因,同时在教案编写、课程设计方面要有独特见解,从而打造一支优势互补、专兼结合、学科交融型的高素质电力培训师资队伍。②开展电力培训工作时,需要重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要切实提高员工的绩效,长远目标是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同时电力企业还要结合电力市场的发展方向,找准切入点,科学合理地制定有利于电力师资队伍建设的教育培训体系。
二、电力企业人员培训与管理策略
1.建立健全员工管理培训体系
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在进行员工管理时,需要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培训体系作为支撑,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管理质量,同时也可以提升培训效率。在以往的工作中,由于管理人员对员工的工作素质不够重视,电力企业发展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通过管理培训制度的建立,能够明确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让他们掌握更加专业的操作技术,最终达到电力企业人员管理培训的目标。建立健全职工培训管理制度,首先就要制定好相应的培训方案,要建立健全电力企业内各种各样岗位的职责,同时也要建立起员工能力素质模型,并对这些模型数据进行分析,找到自身企业员工工作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做出更加科学的解决方案,为以后电力企业的进步提供帮助。其次,要努力实现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的多样化发展。如果职工培训形式过于单一,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下降,这样就无法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也就不能够保证企业的发展水平。因此在进行培训时,相关人员需要结合员工的需求,不断丰富培训内容,能够让员工讲培训理论与自身实践相结合,在工作岗位上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2.提高职工的学习理念
电力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不仅需要加强内部制度的建设,同时还要转变职工的工作理念,努力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争做学习型人才,这样才可以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多的贡献。职工管理与培训工作要想顺利展开,管理人员就要积极转变职工的工作理念,增强自身的学习意识,在培训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掌握一些技术,学习相应的知识,从而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为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在进行培训时,管理人员要重视可持续培训工作,为职工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和环境,让他们在工作之余能够进行自我提高。比如可以创建网络培训平台,既可以实现员工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向一些专业人士请教工作知识,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管理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结合不同岗位员工的技术需求,制定出相应的培训方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电力企业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
管理人员在对电力企业职工进行培训时,需要制定出比较科学的培训计划,掌握当前企业员工的实际状况,从而保证培训质量。制定培训计划时,人员管理部门要充分了解各个工作岗位职工的培训需求,结合不同岗位状况调整培训方案,使得该方案内容符合职工工作需求。尤其是要做好新职员的岗前培训,让这些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树立他们良好的工作意识,要让他们充分了解企业文化,以文化为基础,更快地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最终达到岗前培训的工作目标。除此之外,培训计划还要有较强的前瞻性,能够满足今后电力企业人才发展需求,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4.加强培训后评估工作
电力企业员工在接受培训后,由于人自身的惰性,一些员工不能够及时巩固已学知识,这样就无法达到培训的工作目标。因此管理人员在制定培训方案时,还要加强职工的培训评估,及时了解职工的培训质量,从而为下一次的培训方案制定提供科学数据。实现培训评估可以利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比如观察法、测试法、谈话法等。这种培训评价形式既提升了管理人员对员工培训状况的了解程度,又激励了职工及时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为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奠定基础。除上述内容外,在进行电力企业职工培训时还要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让他们认识到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要加强对其他员工行为的监督,减少工作失误的出现,为电力企业发展创建良好的内部环境。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力行业的不断升级的需求,特别是社会培训力量的迅猛崛起,使得电力行业培训不得不与时俱进,在充分发挥自己原有特点的同时,努力充实和完善自己,改善培训环境、加强培训管理、完善培训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牢牢地站稳电力培训市场,为电力行业多培人才培好人才,进而开发社会培训市场。
一、市场化进程中的电力企业培训需求分析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电力企业是一种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知识、技术更新的任务相当繁重。加入WTO为我国电力企业培训的发展提供了干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给企业培训带来极大的挑战。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电力企业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高;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资源相对不足;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状况远不能满足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在这种现实面前,电力企业培训工作应该推行什么样的策略和模式,从而实现兼顾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确保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和企业、员工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
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加入WTO。企业将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企业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不仅要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新规范的教育培训,也要注重人才潜能的开发,注重培养开拓型的能力和方法,突出创造力开发和创造性思维培养。此外要适应竞争愈演愈烈、变化节奏越来越快的新形势,培训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也因此必将从企业的边缘走向企业的中心。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培训工作需要做新的调整,首先,电力企业培训对象重点发生了变化,从只注重个体培训走向注重团队培训。现代企业不仅需要出类拔萃的人才,而且更需要学习型团队,需要全体企业员工都注重学习,注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次,电力企业培训的内容也需要调整,培训必须注重员工创新能力、人文素质、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的同步塑造和提高。电力企业培训应该抓住当前改革和发展的机遇,紧紧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加强教育培训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建设,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教育培训体系,创新教育培训方法和内容,切实提高教育培训效果,从而实现电力企业智力资本运作与扩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培训管理创新,提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
首先,电力企业的培训工作要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工作方针、政策及本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和生产经营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系统可行的培训规划和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开展培训。完善的制度体系是电力企业开展培训的基础保障,也是实现培训效果的根本前提。其次,要树立以人为本、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理念,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营造培训成才、岗位成才、人人都是人才的良好氛围,把每位员工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最后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培训质量保证体系(即执行ISO10015培训质量体系标准),制定有关培训工作程序,规范培训行为,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三、充分利用局域网的优势,利用现代培训技术手段开张培训工作
电力企业培训工作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培训技术手段。从现代培训技术的特点分析,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远程教学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培训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增大培训的信息量。改善了教学和学习的条件,有利于个别化训练。其模拟的现场情境,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效果。为培训员工实际操作技术提供了一个经济、安全的环境。此外采用了远程培训的方式,可以节省培训费,达到优化培训资源共享的目的。远程教育是企业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在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电力企业专业技术性强、下属单位分布广、员工分散不易组织集中等客观因素,远程教育系统能够很好地为电力企业员工提供学习、培训、考试、作业、交流、调查、统计评估等多功能服务,能够实现对电力知识进行自学、培训、练习、网上考试、调查、交流和资料查询等功能。近年来网络教育与培训已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例如美国企业网络培训市场2000年为1,1亿美元,2003年预计可达11.4亿美元。在我国,虽然传统的企业培训模式还占据着90%的企业培训市场。但无论如何一种新的企业培训趋势正在各行业领域形成.而且在未来会愈加明显。
同时现在很多企业利用局域网的优势,开辟网上培训论坛,在MIS系统中开发培训管理,试题库管理软件等,对员工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网上提出,由相关人员回答,共全场职工学习。还有“网上答题,开心辞典“等一系列的知识竞赛,比赛内容包含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为一体,一改以往强制生硬,枯燥乏味的培训形式。
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教育培训的全球化。企业职工培训也必然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电力企业必须坚持以培训推动市场开发,以市场促进培训的原则;不断强化自身特色。同时要创一流培训中心,不但要与国内联合,还要与国外培训机构联合,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先进技术,最终达到打入国际市场的目的。
二、电力企业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当前时代,电力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而所谓的市场竞争无非就是各个电力企业中高素质人才之间的竞争,在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活动中,人才是企业发展运营的主要动力,如果企业当中缺乏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开展企业经营活动,那么,这样的企业也就没有了继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对于电企业而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对企业的人才机制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才有可能让企业发展成为市场竞争场中强者。另外,电力企业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还能大幅度的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职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只有不断的提升企业职工综合素质,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给员工创造出一个优质的工作环境,才能有效地激发企业职工工作的积微极性,让职工尽职尽责的开展自己工作,并将工作任务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从而有效地促进行电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当前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在我国,大部分的电力企业都普遍的存在着教育培训是一种“消费高、效率低”的观念,这个观念误区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职工教育培训电力企业中的发展,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消费高、效率低”的教育培训观念,没有将教育培训是一种间接式成本投资的理念充分的体现出来,电力企业管理者也没有意识到职工教育培训的综合性与长远性,不明白教育培训的投入可以让电力企业得到长远、稳定、持续的发展。由于电力企业在职工教育培训上的认识不足,使得对于教育培训经费的投资不到位,甚至没有响应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最终致使电力企业在实际的教育培训工作中,难以依照预期目标进行,并对职业教育培训的效果和目的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师资力量与水平相对薄弱
我国大部分的电力企业都没有建立专门的教育培训师资团队,基本上都是通过由企业内部的技术骨干、一些有经验的老员工以及社会上的部分专业培训机构来对企业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导致教育培训内容与职工实际工作的内容出现很大的差异。如果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工作,交给企业内部的技术骨干和经验丰定的老员工进行,虽然这部分技术骨干和员工具备很强的实际经验和动手能,可以将一些电力工作中的实用技巧教授给员工,但是其理论知识与教学经验都相对缺乏,也难以让电力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达到理想的效果。
3.电力企业没有对员工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
对电力企业员工实际的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是企业实行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育培训的效果和目的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在电力企业实际的职工教育培训过程中,大部分的教育培训方案都是由上级领导直接制定的,并没有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调查,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出来的教育培训方案,无法将电力企业员工的真正情况和实际情况充分的反映出来,因而导致根据制定出的教育培训方案进行的教育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实际意义,难以对电力企业员工的现状进行改善,也达不到企业进行教育培训的目的。
4.员工对于职工教育培训的思想认识不足
通过对电力企业基层员工的思想观念进行调查,其结果显示大部分员工的思想都比较保守、因循守旧的观念过重、知识相对老化。加之,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员工的知识水平没得到及时的更新,导致其难与现代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特别处于现在这个知识信息化的环境,相关的专业知识一直处在一个不断更新的状态之中,如果电力企业的员工不能及时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更新,就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改善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策略
1.加大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
电力企业的相关领导应该转变传统教育培训的观念,对教育培训的必要性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把教育培训当成提升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增加企业在教育培训工作上方面的投入精力与经费,以保障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可以依照预期的标准和目标进行,以便更快速、更有效地开展电力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从根本上提升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效果。
2.完善职工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
教育培训的师资团队是电力企业进行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条件,其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与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企业内部的教育培训师而言,其本身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工作技能与工作经验,所以这方面的教育可以尽量减少或是去除,最主要的是对其进行技能理论知识方面的教育,提高培训师的电力理论知识,让培训师可在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经验进行有效地相结合,以确保职工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3.对员工的实际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
对电力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进行必要的分析,是电力企业进行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对于教育培训的内容、效果以及目的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前,培训的负责人应该对员工实际的工作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以及研究,找到电力企业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较常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之后再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导向型的教育培训方案,有针对性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工作,以提高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
4.对教育培训的内容进合理的优化
在对电力企业的职工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中,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对培训的关键进行把握,优化教育培训的内容,确保培训出来的员工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的负责人首先需要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对企业发展的动态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找到培训的重点,以确保培训的效果能够满足电力企业的真实需求。其次,了解电力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围绕职工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开展培训工作,对企业拥有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最后,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建立相关的培训体系,改善培训的制度,以达到培训、使用、教育三者一体化的发展,有效地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5.对企业的激励机制进行完善
完善激励机制对于电力企业想要长远、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有效地激励方式,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能够确保电力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顺利开展,给企业带来最好的经济效益。健全的激励机制是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的关键,对于所有的企业而言激励机制都是实现企业目标、提升企业效益的重要条件,因此,在电力企业进行职工教育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使用科学、合理的激励手段,有效地提升培训工作的效率,具体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对职工的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并建立起考核评价机制;对于部分培训效果较差的职工给予一定的批评与处罚,而对于成绩较好的职工则在物质与精神上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来激励员工积极的参与到培训教育工作中,提升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对企业的竞争机制进行完善,让企业员工之间的竞争更加公平、公正;如企业在选择职工时,应该依据员工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给员工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以有效地增加职工的上进行心和进取心,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培训模式创新实践
从2012年度开始,设备部在总结以往培训工作的经验基础之上,本着“全员同参与,培训全覆盖”的原则,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实操培训中心为依托,整合培训资源,注重培训实效,全面推进培训工作向全员能力培训模式转变,使托电公司设备部的培训工 作焕发出新的生机。
1.制定全员技能培训计划,建立厂
内实操模块取证机制从一期机组投产之初,托电公司就已经开展了技能鉴定取证工作。设备部现有8人取得技能鉴定高级技师资格,38人取得技师资格,107人取得高级工资格。2012年初,设备部按照公司统一部署,同时根据自身特点,在以往开展技能鉴定取证的基础上,分专业制订了全员厂内实操模块取证计划,通过全员参加技能鉴定考试(外审)与厂内实操模块取证考试(内审)相结合的方式,使设备管理人员的理论、技能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2012~2014年度设备部6个专业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共设计了圆顶阀检修、发变组保护校验等21个厂内实操模块,涵盖设备管理的各个专业。设备部的每名员工都需要参加厂内实操考试,但员工可根据自身专业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来进行学习。模块取证按照先培训、后考试的方式,每个模块配置1~3名导师,对模块取证学员进行培训。与技能鉴定考试不同的是,厂内实操模块考试将培训、考试的重点放在了实际操作上,以解决设备管理检修实际问题为目的,让每一名员工都实际动手进行操作、练习,极大改善了设备管理人员动口多、动手少的情况。通过实际动手进行操作让学员对设备结构、故障性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加强了设备管理人员处理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2.建立高素质的内部培训团队
内部培训师是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资源之一,他们实地经历公司的各个生产环节,对企业及员工的生产生活情况非常了解;同时,培训师和受训者同属同一工作环境,培训师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来向受训者讲解,会使他们更容易接受。设备部以“以点带面”的总体思路,首先,由各专业选拔出技术骨干,通过送他们到厂家培训学习先进技术、到外厂参加大修全过程管理学习、参加内训师授课技巧培训,加强对部分骨干员工的技能培训;然后,再让他们担任日常专业培训以及厂内实操模块导师,进一步检验和提高他们的授课水平。这种滚动促进的方式,不仅让这些技术骨干的技能水平逐步提升,同时也为大家树立了榜样,有利于形成“追、学、赶、超”的学习氛围。现在,设备部已建立起一支以高级技师以及专业班组长、高级点检员等技术骨干为核心的内部培训团队,为部门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3.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
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设备部保留以往效果较好的培训形式,又增添多样的培训形式。生产现场培训与课堂培训相结合。针对设备出现的异常、障碍情况,将培训场所挪到了生产现场,结合设备运行状态,来进行实地讲解、分析,有助于学员对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以及在运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加深认识,同时还能让大家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方式有更多的了解。选派各类优秀的技术尖子进行培训。伴随着公司各台机组脱硝改造等重点工程的有序进行,设备部有计划地分派选拔技术尖子到相关企业进行培训学习,待其归来后再把自身所学到的知识对广大员工进行再次传递,产生一种良性循环,以促进员工共同提高。
4.赛训结合,沙场练兵
广泛开展各类形式的竞赛、比武,以赛检验培训效果,以赛提升培训水平。2012~2014年,设备部共开展各类技术比武、竞赛十余次,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设备部还积极选派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到大唐国际、集团公司等各级单位参加竞赛及学习,让他们与兄弟单位的技术尖子进行充分交流学习。
5.建立专业培训中心
很多培训内容需要利用现场设备进行培训,对设备安全、人员安全都会造成威胁;另一方面,生产现场条件有限,粉尘、噪音环境也不利于培训的正常开展。2012年度,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设备部正式建立起了员工培训中心。培训中心配备了各类专业工器具及钳工操作台、电动机检修等十余个项目的培训设施,同时还安装了天车,可以进行设备吊装操作。在不进行培训的时候,也可利用培训中心完成各类检修工作,更大限度地提高了培训中心的利用效率。
6.加强新员工培训
设备部在新员工培训课程设计上,除了常规安全教育外,还增加了职业卫生健康、现场风险防控、优秀青年经验介绍等内容,注重对新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
7.管理考核严密、加强培训效果评估
在培训工作中,设备部建立健全了培训管理制度,严肃管理考核,实行培训签到制度,以保证培训效果。同时,还加强培训效果评估,部门针对不同类型的培训设计了专门的培训效果评估报告,在培训结束后由培训师和受训者进行填写,定期进行总结报告。这样,每次培训后有学员填写培训效果评估报告,便于培训讲师发现问题、提高授课水平,同时也为管理人员对培训讲师进行奖惩提供依据。
一、充分认识培训在酒店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酒店的宗旨是“宾客之上,服务第一”。如果说服务是酒店之生命,那么各级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就是酒店证明的主宰。
无论国内外酒店,不外是为了宾客提供情节、舒适的房间,美味可口的饮食,让宾客食、住、行、游、购样样便利。要实现这种称心如意的服务,就得靠有一定素质的服务人员。
能不能是酒店的服务水平在员工的不断流动之中得到保持,在宾客川流不息的来往之中得到巩固,在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之中得到提高?能不能是酒店永远保持着一批既有一定思想政治觉悟、较高文化素质,又有较强服务意识、服务技能和技巧的殷勤有礼的酒店产品营销人员?这些人才从哪里来?当然只能靠自己培养,靠酒店的培训。
“培训是酒店成功必由之路。”“培训是酒店发展后劲之所在。”“没有培训就没有服务质量”......越来越多的酒店经营者开始意识到:要保持和提高酒店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就不能没有培训。许多有远见卓识的酒店总经理们更颇有见地说:“培训也是管理。”可见,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培训在酒店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和重要地位,各级领导对培训的重视以及各级管理人员地积极参与,正是酒店开展培训工作的关键之一。
二、努力掌握酒店培训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一般说来,酒店经营管理上的特点决定了酒店培训工作的特点,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酒店的培训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培训原则的务实性
由于酒店向客人提供的商品只有一种,那就是服务。而酒店的服务无论是有形的或是无形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可见或可被客人所体会感受到的。所以,为保证这种服务的高质量而开展的培训工作也是实实在在的,讲求务实的。当我们研究酒店服务质量下降的原因时,不难发现问题往往处在我们的管理人员坚持“三个关键”少了,没有做到关键的时刻、出现在关键的部位,去及时地处理和解决关键的问题。当然,由于服务人员未能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部位都严格地按标准化服务程序去向客人提供服务,也是服务质量下降的原因所在。这就是我们提出开展有针对性的共为培训的要求。
价值,酒店使部门多、工种繁杂、分工十分细的企业,且员工来源多渠道,文化程度、素质修养也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以提高酒店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目标,强调针对性、实用性,注重实效,贯彻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目的地去设置不同类型的、培训课程。
2.培训形式的多样性
由于酒店管理的多层级、多方面、多工种等特性导致了酒店培训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等多样性。
多层次:根据职级要求的不同,培训可分为经理、主管、班组长、服务员等层次,由于层级的不同,在培训内容的选择、程度的深浅和方式以及要求上都应有所不同。
多类型:员工培训的类型大致可分:(1)员工岗前培训(A、招工前——旅游职高日、夜校;军事训练;B、入职前——酒店常识教育;C、上岗前——职务技能训练)。(2)岗位培训(上岗前及在职期间业务知识、技能、外语、服务态度、职业道德及政治思想教育等)。(3)晋升前培训(以基础管理知识为主)。(4)“回炉”培训(专门知识技能提高训练)。
多形式:培训的形式既有走出去也有请进来,既有课堂理论讲述也有现场操作演习,集邮业务专业知识也有思想教育活动,既有对原有的操作程序的熟习也有对新技术、新科技的学习,既有脱产进修也有业余自学,既有参观考察学习也有半工半读,既有在国内同行间互相学习也有到国外吸取先进管理经验的等等形式。
3.培训内涵的整体性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酒店培训内涵的整体性。一方面,无论酒店的培训是怎样地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他们都处于同一个目的,都是为了提高酒店管理和服务水平,因此,他们应该是“一条龙”式的,一环紧扣一环的培训体系。
另一方面,正如人们所说的“酒店意识是酒店管理的精神支柱”,可见酒店意识的重要。因此,在培训的全过程中,应突出酒店意识,尤其是酒店的整体意识的培训,例如:酒店的整体经营、整体管理、整体协调、整体销售、整体服务等等,这些都是酒店整体意识的内容。
4.培训阶段的持续性
酒店培训的持续形势与与酒店员工频频的流动、客源结构的多元和多变、社会需求的不停顿发展之中的。每当酒店销售、技术、认识或程序规范上有了变化和发展,职工中出现流动、缺勤、抱怨情绪、顾客表现出许多的不满和投诉、经营上反映出高成本、高浪费一极高的错误记录、管理人员的计划不周、指挥不力以及对问题的处理不当、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以及酒店与客户之间沟通不力......如此等等,都决定了培训务必持之以恒的特点.
在了解了酒店培训的特点后,就不难掌握其内在的规律。譬如员工流动的规律、酒店经营的忙闲规律,不同岗位的员工对培训的不同需求规律等等,都为我们制定每一阶段的培训计划提供了依据。
三、建立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
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应该包括:领导、师资、教材、基地等要素。这也是作为一个酒店的培训管理部门必备的条件。在酒店的培训得到充分重视以后,师资队伍和教材的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
根据酒店培训具有专业性、实践性的特点,师资可以从酒店有关部门中具有一定资历,思想作风并熟悉业务操作技能,有擅长培训工作的人员中选拔,也可以从经过一定实践锻炼,又乐于本职的大学毕业生中挑选。他们主要担任公共课城(包括外语)和专业基础课;有些课程必要时也可以适当外聘一些国内外的专家、教授、讲师来讲授。而酒店各部门岗位培训中的业务专门技术技能课程的讲授和训练,则可由部门的管理人员(经理和主管)兼任。酒店从事培训工作的专职师资是少数,更多的是在各部门内兼职的。为了使我们的师资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以适应酒店培训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酒店应鼓励他们积极的在实践中自我提高,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提供他们一定的进修机会。
培训教材是由实践上升为理论的结晶,它是使酒店培训得以有效开展的保证。能够使用国家权威部门编写的教材固然重要,但酒店应根据自己的实际编写适应自己需要的教材。对于酒店各部门的工作职能、要求和操作流程可以自编一些相应的材,甚至摄制服务操作流程VCD,还可以自编诸如结合酒店服务需要的《实用英语》、《礼貌用语》、《员工手册》、《酒店常识》等教材。
在日常的培训工作中,除了注重自编的教材外,还应积极引进和购入国内外书籍、录音、录像等培训资料,并将外聘教授、讲师的讲课资料进行整理,作为培训教材,也不失为好的方法。
四、认真实施培训工作的质量控制
开展酒店培训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酒店向客人提供一流的高质量服务,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重视培训质量的控制。
有人说:“培训是酒店人事管理的一个组成方面”,言下之意,“培训就是管理”。因此,要抓好培训培训工作的质量控制,同样离不开管理上PDCA循环的四个环节,努力使培训工作严格的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这四个阶段的顺序永不终止地进行下去,是酒店培训有效开展的关键。
无论是酒店培训整体上的PDCA大循环,还是在每一阶段,每一专题上的PDCA小循环,第一环节都是制定计划。在调查了酒店培训的需要,明确了培训的目标后,重要的是计划具体的培训措施,回答这项培训要做什么,由谁去做,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时候做和怎样做,缺一不可。
计划周到之后,是执行阶段,关键在执行者能否严格地按照计划规定的目标和具体方法去实实在在地工作。为此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从总经理、培训部到各部门、乃至每一员工的逐渐督导落实,还要运用相应的考勤、人事考核等制度去保证培训的执行。假如能将岗位培训纳入酒店管理经营目标,与用人制度(包括晋升、待遇)挂钩,将有利于激励、调动员工参加岗位培训的积极性,是大家是岗位培训为权利和义务,从而变成一种自觉地行动,是十分有助于培训工作开展的。
在检查阶段里,对照计划检查一下,看看培训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究竟哪些是对的,那些事做的不合适的,原因何在,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来。为此,要定期进行培训总结,并有目的地对培训进行一些评估都是检查的有效手段。
对培训评估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进行,一是对培训方法的评估,二是对培训方法或方案的结果的评估。
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心态不稳定等现象,这与高职教育忽视职业养成训练密切相关。
一、职业养成训练的内涵及作用
1.职业养成训练的内涵
“养成训练”不仅是指在课堂上接受教育,而且还指在生活中、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自己的修养,即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动的行为。职业养成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并将良好的职业习惯融入其思想中,最终形成无意识的本能反应。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训练是指学校在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利用各种场合,长期坚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以便其今后在就业时一方面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定,成为深受企业欢迎的合格员工。
2.职业养成训练的作用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职业技能等诸多方面。其中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的涵养;而职业习惯、职业技能可以说是一个人涵养的外在的表象形式。
养成训练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二有利于巩固专业思想,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养成训练体系的构建
职业养成训练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单靠一两门课或某几项实践环节可以造就的。它需要贯穿高职酒店管理学习的全过程,需要一个系统的职业养成训练体系进行培养。
通过“三段式交互成长型”的职业养成训练体系,即以酒店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学校“理论与实训教学”和基地“实践与熏陶”相结合,构建“学校一基地一学校”的人才培养路径。(见图1)
第一阶段是第1—3学期,主要以学校教师训导为主,家长和企业专业人士的训导为辅。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基础职业理论的学习,同时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在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基本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职业礼仪习惯、团队意识以及责任心和爱心。通过到企业的参观和专业讲座,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爱岗敬业的理念。第二阶段是第4—5学期,主要以基地实习指导教师训导为主,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训导为辅。学生通过到基地的实习锻炼,在全真的职业环境下,在实习指导教师的训导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职业技能。
第三阶段是第6学期,主要以学校教师训导为主,家长和企业专业人士的训导为辅。学生完成基地的实习回校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职业素养训练的方法和形式
1.职业氛围的营造和职业形象的塑造
职业素养的训练需要一定的职业氛围和塑造职业形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校后在上课时必须着酒店行业制服,同时专业教师在授课时也要按照酒店行业的要求着制服,通过塑造职业形象感受职业氛围。
新生入学即接受职业礼仪的训练,并通过贯穿三年礼仪训导师的跟踪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营造微笑、友好、友善的学习环境,感受良好的职业氛围。通过职业礼仪的训练,培养学生化淡妆、盘发、站立、行走等符合酒店职业标准仪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酒店从业者的气质和修养。
2.建设仿真实训教学环境
建设酒店行业展览室,让学生较为直观地感受现代酒店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配备电子资料,让学生点击资料系统就可查询当今最著名的酒店企业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在感受酒店工作氛围的同时,正确认识酒店行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通过紧密型合作基地的参与将专业实训室建设成仿真的实训基地,按照高星级酒店的要求建设标准客房、模拟中西餐厅、模拟前厅,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在较好的职业环境下开展职业规范、职业习惯的训练。
3.开展情境和任务驱动型的教学
专业教师在讲课时开展以情境教学为主的教学,使学生在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强化职业意识,培养职业素养。
通过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开展,打破了传统的个体和书面作业形式。积极开展团队作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同时积极拓展课外或户外作业形式,培养学生沟通交际的能力。超级秘书网
4.引导和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模式
按照当今高星级酒店管理模式,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班级管理制度,实行酒店管理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独特管理模式。采取教室管理前厅化、宿舍管理客房化的“两化模式”营造职业氛围,提升学生生活品位。运用酒店的管理理念管理班级,开展班级活动和开展对外的交流与合作。
5.建设隐性课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外,还需要建立充分利用社团活动、主题活动和大型的节事活动等隐性课程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
组织优秀实习生实习报告会、毕业生返校座谈、行业专家的讲座以及组织学生参观高星级酒店等方式开展职业素养的培养。
实施背景
是进一步提高专业资源应用管理水平的需要
专业资源是从一线数据逐步提炼的系统性资源,是企业决策的依据,是一个企业软实力的直接体现。自2008年河北省电力公司开展班、站、中心标准化建设以来,沧州供电公司以5S管理为指引,以凡事有据可查为要求,全面开展资源基础管理,形成了纸质资料三级目录管理和电子资料的四级目录管理模式。在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一线作为直接接触电网和设备、直接面对客户的最基础的执行层,是积累、提供基础数据和统计资料的关键环节。
沧州供电公司共有包括生产、营销、后勤、集体企业、县供电公司等在内的一线员工5160名,约占员工总人数的68.855%,担负着沧州境内的电网建设、设备维护、营销服务等任务。针对现场发生的典型问题或多发性问题,从一线开始,就存在分析不足的情况,造成部分实践经验得不到有效的总结提炼,使问题仍处于浅显的整理阶段。而实践经验,也大多通过员工一代一代的口口相传和师教徒学的方式流传,造成资源共享不到位,经验流失等情况。
是进一步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的需要
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保障“三个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国家电网公司将提高全员素质作为“三个建设”的根本着力点。2012年,河北省电力公司全面开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对生产、经营、管理各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沧州供电公司在河北省电力公司的带领下,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把每位员工看成一座金山,搭建多方位的平台,激发员工潜能,增强队伍素质,优化队伍结构,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发展、共提高。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沧州供电公司立足于企业发展实际和员工队伍建设现状,自2009年起,率先在检修试验工区(原修试所)开始实施此项管理创新,继而推广到整个生产专业工区,直至全公司系统。经过三年来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在全局范围形成了以“四级”提炼为主线的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创新实践,有效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特别是专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综合素质的双提升。
内涵和做法
内涵
沧州供电公司自2009年起,逐步创建和完善了以“四级”提炼为主线,以“三大保障机制”为实施推动力的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工程,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提升,逐步激发员工热情,凝聚了员工智慧,为企业创建了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
(1)“四级提炼”方式:一级提炼,第一手数据资料“库里存”,将日常作业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消缺的经验、设备的异常处理等进行整合,汇编成集,以便查找学习;二级提炼,勤梳理、数据分析“查弱点”,运用统计工具,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对症下药,完善管理缺陷;三级提炼,跨专业、综合分析“治杂症”,通过多专业的合力协作,在分析问题的同时,固化专业协作成果;四级提炼,搭建桥梁、论文交流“走出去”,通过进一步深耕细作,撰写论文,在国内外技术学刊中交流共享。
(2)“三大保障机制”:“零门槛”机制,确保每一个经验都能纳入精品库;“全员参与”机制,确保每位员工的经验都能落地,形成文字;“三给”机制,通过给实惠、给面子、给权利,激发员工创造活力。
主要做法
(1)一级提炼,第一手数据资料“库里存”。随着电网的不断跨越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近年来,沧州供电公司招聘了大批本科及以上的技术型员工,以提高企业人才结构层次。随着新进人员不断增加,为人员素质队伍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打造“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的雏形渐渐显现。新进人员具备理论水平高、现场经验少、接受能力强等特点,沧州供电公司针对这一系列特点,进行研讨,确立“直观、易懂、好学”的方向,进行经验做法的第一级提炼。沧州供电公司拥有良好的专业管理基础,多年积累缺陷分析卡、厂家跟踪卡、客户服务示范等数据资料,第一级提炼,主要针对已有资源的汇编、整合。通过分类整理,形成了20余个专业、近百余类文字及影像资料,初步建成资源库。作为源于一线、用于一线的自编教材,图文并茂的形式,结合现场实际的讲解,在员工自我学习、培训交流中,渐渐占主导地位。
最初涌现的开关检修专业二维维护手册,突出了简单有效的核心。该手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类收集现场设备的照片,并由专业技术人员用文字在图片中注明关键检修位置和注意事项,使未到现场的员工提前接受形象的认知,方便其迅速进入工作角色。
资料的提炼不仅是员工提供有力的学习教材,更重要的是与其他管理工作相辅相成。例如,电气试验专业红外缺陷汇编,对2006年以来的红外缺陷情况进行汇总分类,统计发现,80%以上的过热缺陷均发生在一次设备接头部分,为专业人员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为切实解决这一难题,一线员工集思广益,创新研制可遥视“接头过热荧光报警器”,大大提高了一次设备温度监测水平。该成果在申报专利的同时,获得河北省电力公司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2)二级提炼,勤梳理、数据分析“查弱点”。成立专业数据分析小组。在汇编过程中,员工通过分类整理,对设备状况、电网运行规律、客户服务关键环节有了深刻的认识。随着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数据的简单整理、汇编成为了分析的基础,沧州供电公司充分发挥专业部室牵头作用,专业部室是基于一线的升华,在原始数据处理中,更具有专业管理的方向和指导意义。共成立包括规划、基建、生产、营销、农电等在内的10个数据分析小组,建立月例会制度,每月通过开展分析会,以查找问题处理薄弱环节、提高专业管理水平为出发点,进行一次针对典型、多发事件为关注焦点的专业分析。
二级提炼,是在一级汇编基础上,也是对数据汇总的结果应用。例如,缺陷管理中,沧州供电公司已累计多个专业的消缺跟踪卡,对单一的缺陷处理过程进行简单的记录,基于消缺跟踪卡汇编整理,二次检修专业进行再提炼,形成消缺经验交流手册,该手册按照保护类、二次回路类、综自类等进行归类。另形成开关检修专业一次设备缺陷库、变压器检修专业110千伏及以上电容式套管部件检修实用手册、95598客服专业典型案例分析录音示范等近百万字的影像文字资料。
(3)三级提炼,跨专业、综合分析“治杂症”。二级专业的提炼,促成了各专业技术骨干对于常见问题、疑难问题的关注和处理,在此基础上,逐渐发现有部分问题,需专业间的合作才能解决。基于此,采取打破专业数据分析小组的模式,开展以季度为周期的综合分析会。
为满足课题研究中,查找资料、数据分析、构建模型等多方面的需求,提出“1+N”机制,“1”是指,指定1名课题所属专业的骨干力量作为总负责人,由其采取自由组队的形式,集合“N”个专业的技术骨干成立团队。该机制促成了多专业、多层次的团队协作,激活员工发散性思维,创建多方位、多角度协作的平台。变压器专业课题——“真空注油人工停注准确度低”的解决,团队中的保护专业成员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瓦斯继电器中干簧管原理的应用,实现了真空注油自动停注。
(4)四级提炼,搭建桥梁、论文交流“走出去”。在跨专业分析的基础上,员工的智慧和热情得到充分的发挥,分析、总结、提炼的水平逐步提升,为持续推动员工凝聚智慧、提炼经验,沧州供电公司建立“论文”评选机制,以更高的层次和要求,鼓励员工动脑思考、动手写作、动嘴讲解,提升员工总结思考问题、分析归纳、探索规律的能力。
①论文评选程序。以年度为周期,每年12月前,面向全体员工收集优秀现场工作论文。论文涉及范围:现场消缺经验,事故处理分析、处理客户难题,新型方法、工具的研制和使用,缺陷统计、分析等,与工作现场相关的主题。
成立专家组:由沧州供电公司各专业部室及基层单位技术骨干组成分专业的论文评价小组。
规定优秀论文的充要条件,明确鼓励措施,主要包括:一是优秀论文的必要条件是“以实际工作已解决的技术难题为基本方向”。充分条件是“实际难题描述清楚、分析思路清晰、判断准确,解决办法安全可靠、科学合理,归纳推理论据充分、逻辑严谨”。二是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纳入“公司-车间-班组”三个层面的对标指标主要内容,公司择优编发优秀论文刊物,推荐优秀论文在公开技术刊物发表。三是优秀论文作为全员专题培训师活动课题,由作者在本专业实施授课培训。
论文评选。论文评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专业主管初选,由各专业组自行初步筛选所上报论文的质量,对于论题较好但内容欠缺的,告知作者进行修改,原则上本阶段论文筛除率不高于10%;第二阶段,专家组初审,针对修改后的论文,由专家组进行第一次审核,审核内容包括论文的格式、深度、科学性、创新性、现场性、可行性等6个方面,原则上本阶段论文筛除率不低于20%;第三阶段,专家组终审,针对再次修改的论文,专家组进行最终审核,为保证论文评选的严格性和优秀性,最终以所上报论文总数的50%-60%之间的比例选拔优秀现场工作论文。
②汇编优秀论文集。沧州供电公司于每年1月10日前,完成优秀论文的修编,并形成《沧州供电公司论文选集》,在全公司范围内发行共享。在“部室-基层单位-班组”三个层面,也各自形成论文集,公司统一进行编印。以检修试验工区为例,该工区在修编《检修试验工区论文集》的同时,下属的15个班组均编印了各自的论文集,同时建立了月刊发行制度。为员工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共享平台,在评选优秀论文的过程中,沧州供电公司与《高电压技术》《河北电力技术》《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杂志建立供稿关系。
从最初简单的汇编,到系统的教材编写,逐步发展到对设备管理的跨专业全面分析,四级提炼层层深入,最终提炼为技术性强、含金量高的论文,沧州供电公司“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渐趋完备。
(4)“三大保障机制”确保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精益求精”。
①“零门槛”机制。在“四级提炼”过程中,为确保每一项经验都能进入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沧州供电公司通过不设门槛值的形式,宣传工人也能写论文,鼓励员工积极查阅资料、回忆总结,把撰写论文作为学习提高专业技能的手段。例如,检修试验工区变电检修一班员工赵志廉,作为变压器套管的专家,在“零门槛”机制下,该员工积极提炼套管方面的多年经验,形成了《110千伏及以上电容式套管部件检修实用手册》,作为四级提炼的精品,已成为班组培训、专业学习的第一手素材。
②“全员参与”机制。员工是企业宝贵的资源,为充分挖掘每位员工的潜能,沧州供电公司建立“全员”参与机制,推出对抗赛、积分赛、擂台赛等多元化的平台,为每位员工量身定做一个展示的平台。通过分专业开展编写工作,侧重现场消缺经验、故障分析、典型安全措施等方面,以半年为周期、分专业进行整合,遴选精品成册,目前收稿3840篇,精选826篇形成《变压器论文集》《高压论文集》《综自论文集》《变电运行论文集》《稽查信息论文集》等近40套册子,对于有参考价值的论文,公司与国内公开刊物建立供稿渠道,仅2012年发表百余篇。
③“三给”机制。沧州供电公司以“三给”政策搭建全员参与的平台。“给实惠”,对于上报的论文、形成的精品资源,只要能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不管大小,一经上报均给予奖励,同时按照评选的结果,按照“公司级-工区级-班组级”不同等级给予阶梯式奖励。“给面子”,重视员工首创权与署名权,每季度一次资源信息,资源提供人、材料撰写人均作为主创人员署名,让员工面子有光,切实感受被认可、受重视。“给权利”,从人、财、物三个方面给予课题主创人最大限度的权利,通过建平台、搭架子、定资金,让员工不但敢想,而且能干成,充分挖掘员工中蕴含的专业管理资源。例如检修试验工区电气试验一班的57岁沈荣顺老师傅,在“给权利”的机制下,将柔性均压罩可行性的研究从思想变为了现实,并最终取得成功。
实施效果
提高了专业资源应用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四级提炼”机制,有效地将一线员工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传承下来的同时,从专业角度使资源得到了升华,逐步创建了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目前,公司已自主编写完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丛书及影像资料,计九百万字;从实践、总结、提炼、再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专业管理资源管理的系统机制,提升了公司专业资源管理的水平。在此过程中,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平台,使每位员工参与其中,使其切身体会到了企业主人翁的地位,体会到成就感、自豪感、被尊重感,工作热情和创造潜力得到充分挖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形成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促进企业品牌形象提升
专业系列管理资源库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使人才和知识形成了双向资源的相互促进,与此同时,也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由公司生产一线员工编写、展现现场工作经验的《高压开关设备检修维护技术》已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首印3000册,成为了全国电力行业共享的专业资源。
2012年7月5日,河北省电力公司在沧州供电公司召开以“凝聚一线员工智慧,深化员工岗位创新”为主题的现场交流会,沧州公司作了职工技术创新典型发言,公司检修试验工区作《变压器班论文集》《变压器跨专业综合分析汇编》经验介绍,变电检修一班班长候向宏作了《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缺陷对直流电阻测试结果影响的技术分析及处理对策》介绍,变电检修一班赵志廉作了《东河站1号主变直流电阻超标缺陷分析》经验汇报。省公司工会主席赵社宏、副总经理邢晨及各单位主管领导共计80余人参加了现场会,与会人员对沧州供电公司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2012年9月,全国总工会在河北省电力公司召开班组建设研讨现场会,班组建设成为省公司的品牌建设名片,沧州供电公司“四级提炼”成果——论文集精选,作为反映员工智慧结晶的代表,提升了河北省电力公司的企业形象,得到了全国总工会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员工能力素质全面提升
在逐步提炼专业管理资源的同时,员工需要查阅大量资料,无形中为员工创造了自学的大环境。同时,人才的不断培养和素质的不断提升,更促进了储备资源的持续优化。提炼的资源也成为员工日常工作、学习的好帮手,是“全员培训师”活动中最常用的教材,使员工的学习更便捷、更系统、更全面,特别是新员工用很少的时间,就可以学到老师傅多年积累的经验,有效缩短了员工成长成才的道路。创建三年以来,员工的职业素养、业务技能和岗位业绩有了明显提升,一大批青年员工快速成长为技术骨干,其中检修试验工区王伟、李树成、计量部张峰等9名青年骨干走上了公司中层领导干部岗位。仅2012年,在河北省电力公司职工技能运动会的10项专业技能大赛中,沧州供电公司取得3项团体第一名,3项团体第二名,2项团体第三名,5项个人第一名;被评为“河北省电力公司2012年度职工技能运动会先进单位”称号。检修试验工区电气试验三班获得2012年度国家电网公司班组建设标杆班组荣誉称号。
推进公司上下形成创新文化
一、各级电力行业职工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与管理
电力体制改革、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行业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和会员企业的要求均需要构建电力行业职工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平台。面对这样的新形势,面临电力体制改革的新课题,为了充分发挥电力行业协会联系各电力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整合电力行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综合能力,电力行协积极酝酿,在电网公司人力资源部鼎力协助下,通过与各集团公司的联系、协商、沟通,并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提出并实施了电力行业职教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与管理平台。为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形势,适应行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发展和新需要,由电力行协组织牵头,由各省供电、发电、电建等企业参与,共同建立一个可供电力企业共同享有、统一管理、统筹规划、扎实实施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服务的研究平台、资源平台、协调沟通平台,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的工作方针是:“研究、协作、交流、服务”。工作目标是:为贵州电力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全方位服务,全方位提高电力行业职工素质,满足电力发展日益增长的人才需要。主要功能是:1.按照党的方针政策,遵循职工教育培训的基本规律,积极开展电力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研究,探索提高职工教育培训质量与效率的有效途径,为电力人力资源开发服务;2.组织制定电力职工教育培训有关政策、规划和具体措施,为企业职工教育决策提出积极的参考意见;3.根据有关部门委托或会员单位要求,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咨询,协助会员单位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4.结合电力发展的实际,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经验交流,对电力系统职工教育培训优秀论文和创新成果进行评选、表彰、宣传;5.接受有关部门或单位的委托,组织开展有关职工教育培训的制度、标准及文件的研讨,对有关单位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评估;6.搜集、整理国内外有关职工教育培训的最新资料,即使传递信息和推广先进经验。
二、为建立科学有效的行业协会职工教育培训平台组织体系
1.建立组织结构。为了使职教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和管理工作落在实处,成立了职工教育培训专委会。同时加强对专委会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主任、副主任、委员组成的领导机构,明确每年召开1-2次年会,讨论专委会重要工作,会议和活动由成员单位轮流承办。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为行协职教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和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2.规范工作守则。作为一个非行政组织,要使活动得以正常开展,需要有一个大家认可的共同遵守的章程,通过专委会成员单位的讨论,统一思想,制定电力行业协会职工教育培训专委会工作守贝必,明确专委会工作的宗旨、工作方针、组织机构、基本任务、会员和经费等,“工作守则”的出台为行协职教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和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3.总结工作,落实计划任务。专委会年会的重要内容,就是对上年工作进行认真总结,讨论出台下年度工作计划。通过总结,提炼升华成功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在年会中,会议代表对上一年开展的重大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对成员单位积极性全面发挥、职教人员队伍建设等提出改进意见。制定计划将专委会工作落在实处,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评优、职教论文和培训管理成果评选、组织职教人员外出培训考察等项目,切合实际,目标明确,指导性强。完整的工作总结和周密的工作计划为行协职教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和管理提供了保障。电力企业的管理需要从个方面入手,为了深入探索,本文从两个方面积极探索电力企业管理。面对发展迅速,越发健全的电网建设,我们有理由相信电力行业企业管理会越来越好。
作者:贾柯 单位:沈阳方达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本人自20XX年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在公司一直承担电力通信研究专业报告编制、电力通信类资料翻译、电力通信资讯搜集等方面工作:
1、专业报告编制:参与XX公司及部门相关报告的前期搜资、编写及修改完善工作,包含《电力信息通信资源商业化评估分析报告》、《电力信息通信资源商业化运营项目可行性研究》、《国家电网公司直属单位信息通信承载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智能用电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等。此外,参与部门商业咨询研究相关工作,包括分析探讨互联网+供电服务业务开展的宏观环境、业务拓展方向及应用场景、商业模式、具备的软硬件产品资源及技术优势;参与《电力通信助推电网全业务运营》汇报材料编写等内容。
2、电力通信类资料翻译:参与公司电力通信类信息搜集及相关资料的翻译工作,以及完成部门组织的报告、论文翻译。包含:参与埃森哲《总览全球智能电网发展机遇》、美国电科院《一体化电网—全面发挥集中式与分布式能源价值》、IEEE《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对电网及储能的影响》、《电力线宽带通信与无线通信结合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组网方式的应用》、《基于EPON技术的电力光纤采集装置研究》、《基于宽带PLC的多媒体传输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研究及应用》等报告及论文的翻译工作。
此外,本人还在日常工作中,坚持跟踪国外行业动态,搜集智能电网、智慧城市、智能量测等方面的资料,介绍发达国家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为公司智能电网相关业务的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在将已有专业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的同时,本人还积极参与公司举办的相关学习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参加工作以来,本人参加了海外项目拓展思路方法、国际EPC项目管理知识、商务PPT制作及商务英语、外事接待等领域的培训,获益匪浅。
论文关键词:电力企业并购人力资源资源体系整合
一、引言
伴随着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发展潮流,中国电力企业目前正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在倡导发展清洁能源的今天,清洁的电力能源企业势必将不断并购小型的火力电厂,且并购活动也将会随着中国融入WT0的过程而越来越活跃。如果并购实施成功,并购活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这些新型的电力企业获得丰厚的成果。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在并购整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践表明人力资源整合对企业兼并成败的影响巨大.
本论文主要对电力企业实施并购之后,如何实现对被并购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整合管理进行探讨以期从中找到有效的人力资源体系的整合方案及方法策略,并和广大同行分享。
二、人力资源体系整合概述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目前学术界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是人力资源整合。人力资源整合,目前还投有一个一致的定义。笔者认为人力资源整合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措施引导组织成员的个体目标向组织总体目标靠近,从而改善组织成员行为规范,达到实现成员和组织目标的双赢结果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和。人力资源整合着重于对人力资源队伍整体的改善与开发,从而提高总体的作战能力。可见,人力资源整合注重人力资源总体的搭配,强调人力资源团队精神的构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并购电力企业对其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就是要减少并购活动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取舍和重新配置.并对其实行有组织的教育培训,引导企业人力资源各自目标尽量与组织目标一致,形成具有高凝聚力的团队,形成人力资源的良性循环.提高企业绩效,最终实现企业并购的战略目标。与以往的一般人力资源管理相比,“人力资源整合与其差别主要在于: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比较侧重提高个人单项比赛的成绩,人力资源整合则侧重于提高小组或团队比赛的成绩。
很明显,人力资源整合强调的是组织内全体成员的目标、价值观、愿景等基本达成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因为每个组织有许多成员组成,不仅组织与成员各自有不同的目标.成员之间的目标也各异。人力资源整合的目的就是设法将各个方向的目标进行重组.朝一个方向延伸,这不仅需要各成员问形成一个整体.成员和组织间也要形成一个整体而且在一个持续的、个体与整体间互相影响过程整合过程中,达成组织内全体成员的目标、价值观、愿景等基本达成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从而减少替换成本,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而影响增加组织内部员工的信任感,提高所有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调动员工积极性,乃至最终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电力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体系整合的建议分析
3.1人力资源整合目标指向分析
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并购都可以算得上是一场大的变故,并购事件本身以及其他由此带来的变化,将给组织的成员带来心理上的焦虑、不安和紧张,这种心理上的冲击和影响将导致员工之间和对组织的不信任、自我保护、抵制变化的行为,并且可能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从而使企业的生产率下降,经营业绩受损。而且,心理上的压力及并购后权力与利益的重新分配,会导致大量员工特别是高级经营、专业人才等关键人员的主动离职,从而进一步造成人力资本和电力企业经营业绩的损失。另外,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问题不只是一种内部事务,还会影响到企业同供应商、销售商和顾客的关系.电力企业并购过程中人力资源整合的任务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防止和尽量减少人力资源的流失:
(2)消除或缓解并购给双方人员带来的心理冲击和压力及由此产生的消极行为:
(3)避免或尽量减少并购双方的冲突,增加双方的了解、信任和协作:
(4)平衡双方组织中的监督、约束和激励政策.充分释放人力资源的潜力。
3.2人力资源整合中的操作建议
(1)人才体制的整合建议
①解雇员工的策略
如果说企业的管理层级像一个金字塔的话,那么在并购裁员时就应该保证裁减后的管理层级仍然保持金字塔状的结构.这就要求裁剪员工采用“斜刀切”的方式进行裁员。
这种裁减方法的好处是保证管理层级的稳定和不变.层级越高的管理者裁减比例会越大,基层员工反而裁减数量有限,这样有力地保证了基层员工的稳定和管理成本的压缩。裁员通常是伴随着企业组织结构、人员配置的调整。留任人员必须要适应这些新的变化,这常常通过对留用人员进行再培训而实现。而且,有条件的企业还需要安排几名心理医生,在一段时间内提供心理咨询,以减轻“裁员幸存者焦虑症”。
②挽留核心人才的策略
企业为了留住被并购电力企业的核心员工,应当与核心员工建立一种契约型的关系,以达到员工努力工作,实现公司与员工共同目标的局面。具体挽留策略方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切人实施:
>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开发
有了职业发展规划的同时,还要配合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往往表现在对他们的培训投入上,目前,越来越多的员工把可持续发展看得非常重要.公司能提供多少培训是他们选择公司的重要衡量标准。并购后的电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为这些核心员工预算一定比例的培训预算.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通过签订培训协议约定违约金等办法来制约核心员工培训后离职。
>提供优良的软环境
对核心员工来说,并购发生以后将面临着新的环境,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这些人才的去留,所以建立良好的软环境是急需解决的。
(2)薪酬体系的整合建议
薪酬体系整合的目的是改变双方员工的价值观和形成对薪酬的统一认识,能够接受各自的薪酬水平,进而愿意为实现组织目标奋斗。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给出薪酬整合的几条建议和策略:
①保持整合措施与并购战略的一致性。在制定薪酬福利过渡策略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推进那些对企业战略和员工利益都有促进作用的变革,尽量避免不利改革,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支持企业战略将有助于整合的顺利实现,符合员工利益有助于鼓励员工继续留下来工作。
②坚持一定的底线。要搞清楚哪些东西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是不能改变的。必须既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还要兼顾企业的利益。对公司不能容忍或不愿意改变的坚决不能妥协,对员工不愿意或不可接受的改变也要尽量避免。同时,也要考虑一些法律规定不可突破的底线。
③适用性原则。对于不同的企业并购来说,存在不同的整合策略,人力资源整合小组必须找到适用于本企业的独特的整合措施。在实践过程中,可以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和员工的反映.进而对其进行改进。
④设计公平合理的方案。在设计具体的整合方案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方案本身的公平合理性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很容易激化并购双方的矛盾。影响整个并购整合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