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2: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建筑中级工程师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工程监理人员需要严格的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则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在工程监理过程中,如果监理人员发现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采用的施工技术并不符合相关规范,就需要对施工人员采用的施工技术进行检测,当检测结果显示,该项施工技术不合理,无法满足建筑施工需求,就需要立刻停止该项施工技术的使用,并及时引入规范、正规、科学的施工技术,从而为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保障,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相关规定。由此可见,通过工程监理,能有效地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提高,在今后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会将改善后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延续下去,从而促进整个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的提高。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人们更加中注重效益、质量、效率之间的相互协调,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最佳途径,因此,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是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需要特别注重的事情。但是对当前的建筑施工队伍而言,很多施工人员还是民工,其文化水平比较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与相关资质标准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工程监理人员需要加大对施工水平的监督管理力度,提醒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知识培训,确保每个施工人员都能全面掌握和熟悉施工技术的要点。工程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提出的建议,能极大的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提高。
1.2施工技术对工程监理工作的促进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监理人员发现施工人员实际采用的施工所用技术和相关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是比较常见的,这时监理人员要认真对施工人员采用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如果这种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的建设造成影响,就需要及时纠正,如果施工人员采用的施工技术并不会影响建筑工程的建设,反而会提高建筑工程建设效率,监理人员就要推广这种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监理过程中,很有可能遇到相关标准上没有规定的技术,这些技术虽然在以往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没有遇到,但这些新技术不仅不会阻碍工程的顺利进行,反而会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促进工程监理和施工技术的结合发展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会特别注意工程的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也得到了深层次的发展,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新建材应用在建筑施工中,这对施工技术提高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监理为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需要不断改善监督模式,更新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和日新月异的施工技术相适应。由此可见,施工技术和工程监理之间需要结合发展,共同进步。施工技术和工程监理之间的协调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从工程的效率上入手
工程监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工程超期的现象,由于建筑工程存在时效性,加快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能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施工单位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施工效率。在施工过程中,工程监理部门发现阻碍工期的施工技术后,要及时协助施工单位改良施工技术,从而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2.2严格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的好坏与施工技术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一味追求速度,难免导致工程质量有所欠缺,如果回头返工,不但浪费人力物力,还往往将工期拖得更长。所以,工程监理要时刻监控工程的质量,就要对施工技术加强监管,避免建筑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工程监理工作是不是有效执行,水平如何,项目的技术是否达标,都可以在工程质量上集中体现出来。所以,工程施工单位一定要积极配合监理部门的监管,而监理部门要认真严格地对施工技术进行监管。如果经常关注施工质量,使每一步都没有后顾之忧,那么整个工程的效率和质量都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保障。
2.3提高人员素质
我国的施工技术和监理工作较西方仍旧比较落后,首先是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其次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不足。而监理工作并不仅仅是管理好现场施工,而是和施工技术存在互相促进的联系。所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水平,可以有效促进施工技术的发展,从而提高建筑行业的发展。施工单位应当组织施工人员上岗前的集体培训,而监理单位要定期组织学习,了解新产生的材料和技术。对于资质不足的人员,坚决不能放在重要岗位上,并且要对人员的工作状态加以留心,不能为了省钱省时而滥竽充数。
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实践应用
1.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践应用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践应用可以分为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以及挖孔桩基础施工技术三种,其中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指的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利用冲击力将桩基础直接打入地基土体中,具有施工设备操作简单、施工工艺快捷方便以及施工成本投入较低等优点,但是相应的缺点是在沉管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对桩基础施加的打击力很容易就导致桩基础本身材料的损害,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桩锤的力度是施工单位在沉管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该必须做好的工作内容;钻孔灌注桩则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钻孔的方式完成对桩基础成孔工作,继而在桩孔中完成对灌注桩的混凝土浇筑和保养工作,使灌注桩、混凝土以及土体形成三者结合的新型土体材料,有效的完成对建筑工程土体性质改造的目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用的灌注桩施工技术类型,施工单位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做好对桩孔彼此之间间距的控制工作,保证相邻的桩孔施工不会形成相互干扰,保证桩孔成孔过程中的深度、垂直度以及相关参数,进而保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性能得到有效发挥;挖孔桩技术则是指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直接使用人工劳动力完成对桩孔的挖掘工作,进而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完成灌注桩的浇灌以及保养工作,人工挖孔桩技术虽然节约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经济投入,但是桩孔的精度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同时还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事实上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因此已经渐渐被建筑行业所淘汰。
2.预制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践应用预制桩指的是在建筑工程桩孔技术施工之前就根据建筑工程对桩基础的实际需求完成对桩体的提前制定工作,在完成桩基础的预制工作以后直接使用打桩设备将桩基础打入地层之中已完成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工作。预制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包括混凝土预制桩以及钢预制桩两种类型,其中混凝土预制桩具备坚固耐久、施工快捷的优点因此是当前预制桩施工技术的主流应用类型。预制桩的打入过程中会使用静力沉桩、振动沉桩以及射水沉桩等等技术,施工单位应该合理的做好对打入桩技术的控制工作。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建筑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其具有工程规模复杂多样;经久耐用,使用期长等特点,这也就决定了建筑工程管理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的特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也具备现代规模的管理体制,但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要加强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控制问题的出现并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2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工程的进度控制方面
工程管理人员应根据工程的施工设计来全面地管理工程建设,确保进度、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工程进度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包括:
(1)影响管理的因素较多,工作落实不到位。施工的环境情况、工程本身的管理情况、劳动力状况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工程的进度,同时有影响的还包括物资供应情况和计划的变动等等。会由于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因疏忽而出现问题,而使整个工程的进度受到影响。
(2)工程的进度与质量、成本密切相关。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成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理论进行分析,加快工程进度就会加大投资成本的力度;只注重工程质量,进度反而会降低。这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管理人员经常会疏忽,不能很好地权衡。
2.2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
在建筑工程进行施工过程中,大部分作业是在高空露天下来完成的,因此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问题是首要的,尤其是那些危险性很大的作业,出现事故的概率很高。建筑工程的危险性仅次于矿山,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员伤亡很严重。安全事故不仅造成了生命和财产损失,同时让建筑工程工作的开展受到制约。
建筑工程近年来在施工中不断的发生触电、人员受伤以及高空坠落等事故,这样的事故一般是由人为的操作失误和环境的客观危险性造成的。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后和操作人员的安全作业意识浅薄等因素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3建筑工程管理方面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的法律法规在工程管理方面还未能做到规范化,与国际的项目管理还没有接轨,法律体系还是不健全、不完善的。施工和监理都没能有效地与工程项目管理之间建立起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没有相应的工程管理工作手册,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还比较落后。
2.4 建筑工程管理总体水平较低
建筑业支撑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建筑业占有重要地位的是建筑工程管理,目前人们具备的工程管理意识比较浅薄。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上,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很缺乏,尤其是懂技术、懂法律、懂工程经营的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除此之外,存在很大一部分专业文化程度较低的劳务工,管理他们需要投入很多精力,这制约着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说现在建筑行业缺少具有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管理团队,总体管理水平比较低。
2.5 工程质量管理的常见问题
(1)质量管理的体系还不完善。目前我国的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原有的旧体制上进行改善的,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该体制不太适应现代新的运行模式下的工程管理工作,管理的局面也很封闭,监督体系也够不完善。
(2)市场准入制度管理在建筑工程行业存在很大漏洞。市场准入制度松懈的现象在很多地区都存在,经常出现承包方虚假的的资质问题,违反市场规定进行超范围的承包工程等,从而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3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措施分析
3.1 解决工程进度中问题的措施
(1)要有一支高效、科学的工程管理队伍。如果是一些工作效率低下和没有团队意识的人员加入到项目管理团队中,会造成人员的流动比较频繁,从而会影响工程的进度。所以,在接到项目时,要选择一支高效、团结的队伍;跟踪工程进度,将责任分配到个人;制定员工考核制度和奖惩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树立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和理念,让工程保质保量地按期完成。
(2)在实施进度计划的基础上,应制定其它的计划。进度计划是进度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其好坏程度都关系着工程后期各项工作开展的顺利与否。承包方应该在建筑工程开工前就拟定好一份详尽的进度计划表,对劳动力的利用、资金的周转和材料的供应等等相关内容按照计划合理分配,确保工程按计划开展。
3.2 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问题的措施
(1)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人员不仅对工程进行日常安全检查,还要在检查过程中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要将责任和安全落实到个人,对他们实行定期监督,让安全隐患从根本上消除。
做好安全宣传工作。一般应在工程的操作现场,对工人开展知识安全教育,做好安全方面的宣传工作;为确保现场稳定的作业程序,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施工方案,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手册开展工作。在面对危险性比较大的工作时,派遣经过严格的业务培训的员工上岗;在工程开工之前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技术安全工作实施书面交底。
3.3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
我国在建筑行业方面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并进行有效实施来确保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还需有在原有的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里增加新的法律法规,对管理的范围要硬性规定;专业的工程管理要强制推行;项目管理的专业化程度要进行严格地考核。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3.4 强化建筑工程管理意识
在建筑行业的项目管理中,融入了很多现代信息化的管理思想和手段。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改善投资效益等方面工程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让社会进一步的了解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企业要做好管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加强职工的知识培训和灌输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从整体提高员工的管理水平;同时作为高级管理层更要加强学习,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3.5 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措施
首先,建立一个规范化的、科学化的质量管理体制。在工程的质量管理和企业的各项职能之间形成一个有法可依、相互协调的一个整体系统。各个环节进行密切的结合,从点到线再到面,将责任和问题落实到位。
其次,加强工程管理者和操作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在工程开展的过程中,质量工作放在首位,遵循“谁主管就谁负责”的原则,确保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再次,强化市场准入的原则关。在同时具备国家规定的注册证书、拥有高技术专业的操作人员和先进的设备等条件时,工程工作才能开展。与此同时,承包方还应该有高水平的管理能力,在资质等级范围内开展工程。
4结论
建筑业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工程管理工作变得日益重要,人们对工程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着:工程进度的制约、工程的安全隐患、管理意识浅薄和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等等很多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加强质量管理和注重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人才等方面的措施,切实的将工程管理工作落实到位。随着市场的开放,我国的项目管理也应向国外先进国家的管理水平看齐,不断改进管理的方法和制度,迅速提高我国工程管理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阙树兴.对某建筑工程常见问题和施工技术管理措施的探讨[J].华章,2010(9).
一、建筑工程主体施工中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尤其在主体工程中,常常会发生一些质量通病。为了防患于未然,按照国家施工规范和质量验评标准 ,对部分工程提出一些防治质量通病的有效措施。
1梁身不正,侧面胀模,梁底下挠,产生原因:梁模支撑间距过大,刚度不够;侧模刚度不足,横楞间距过大或固定不牢,固梁的起拱高度不够。防治措施:减少支撑间距;当梁高度超过60mm时加通长楞木,并用对拉螺栓固定按设计要求起拱,超过4m的梁按2/100刃起拱。
2梁棱角处蜂窝、露筋、底部夹渣,产生原因:梁侧模拼接不严,漏装“U”形卡;梁底没清理干净。防治措施:梁模拼接处加海棉条,拼缝严密;梁模端部预留清扫口,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
3墙面胀模、倾斜、厚薄不一,产生原因:对拉螺栓直径过小,支撑使用不当;模板安装垂直度不符合要求;墙体轴线放线不准确或模板校正不到位。防治措施:经过设计计算,确定对拉螺栓的直径、间距;对模板进行100%检查,上口拉通线,将模板安装的各项指标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加强验线制度。
4墙体混凝土露筋、烂根、蜂窝及粘模,产生原因:钢筋保护层太薄或没有保护层;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振捣不密实;模板下口封闭不严;脱模时间过早;模板清理不干净,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模板在拼接时接缝不严密。防治措施:在每块模板上安装不得少于2个梯形支撑钢筋架,垫块间距符合要求;在混凝土现场做坍落度试验,不合格的不能使用;模板下口用水泥砂浆找平;墙体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后方能拆模;将模板清理干净并满涂模板油。
5门窗洞口位移或歪斜,产生原因:门窗洞口模板刚度不够或被设计成不稳定结构;洞口模板固定不牢固。防治措施:在模板框内加斜撑,将其设计成稳定结构;在门窗洞口各边加焊钢筋支撑,每边不少于2个支撑点。
6墙体裂缝,产生原因:混凝土拆模时间过早,造成坠裂;新混凝土墙被碰撞;拆除门洞模板时用大锤砸,拆模后未加支撑;混凝土含泥量大,收缩时产生裂缝;施工缝处第2次浇混凝土等待时间过长。防治措施:控制拆模强度。大于1m的洞口,拆模后要及时支撑;在大模板的拆除及进行各种材料、设备的吊装时严禁碰撞墙体;对洞口模板一定要刷好脱模剂,拆模时不准用大锤砸;要求商品混凝土质量符合标准,具备各种相关的资料;混凝土的浇筑间歇时间不能超过180min。
7施工缝渗水,产生原因:施工缝留设的位置不当;施工缝清理不到位;浇筑混凝土时振捣不密实。防治措施:施工缝的留设应符合施工规范,留在受力最小的部位;对施工缝应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浇筑混凝土,应振捣密实。
8预埋件部位渗水,产生原因:预埋铁件除锈不到位;预埋件受松动;防水收口不严密。
防治措施:将锈迹用钢丝刷清洗干净;对有振动的结构处,先制成混凝土预埋件,再与混凝土浇筑;防水收口处用聚氨醋及玻璃丝布扎紧,并用封口油膏封死。
9钢筋位移,产生原因:操作不慎,定位不准;保护层垫块及马蹬支撑数量不够;不注意对成品进行保护,钢筋绑扎好后任意让人踩踏,模板钢筋吊运时碰动钢筋,在预留洞筒框模安装时任意割砸钢筋。防治措施:认真放线定位,加强验线制度;按规范要求及工地实际情况制作安放垫块、马蹬;加强成品保护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二、主体工程施工检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
主体工程是由结构各构件的强度和各构件的整体性等因素决定质量的好坏。因此在工程质量检查过程中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1、砖混结构
(一)严格砌筑砂浆的配合比
有不少施工人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错误的认为砂浆在结构上不起多大作用,因而不进行配比试验而从施工定额中或其它工地抄用配合比。因此,作为工程质量检查人员必须按照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和操作规程,对砌筑砂浆提出严格要求。
(二)严禁干砖上墙
用干砖上墙,由于干砖吸水率过大,砂浆硬化时的水化反应不充分,砂浆硬化强度受到严重影响,砌体的抗震强度降低的特别明显。为此,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规定,普通砖的含水率宜为10%~15%,在使用前应浇水润湿,严禁干砖上墙。
(三)注重砌砖方法,保证砌砖质量
砖砌体的砌筑质量对抗震强度有决定性意义。在水平地震力的作用下,砖砌体的抗震能力主要靠抗剪强度,而抗剪强度的获得则主要靠砖与砂浆的粘结力。为了保证砖与砂浆的粘结力,一是检查工人的砌砖方法;二是按验收标准进行检查。
(四)确保拉结筋的设置
砖砌体在外墙转角外,内外墙交接处,内墙交接处,按规范要求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又要临时间断处的砖墙,应砌成斜搓,砌斜搓有困难的也可以留直搓,并埋设拉结筋。在有构造柱要求时,构造柱与砖墙处也应留置拉结筋。为此,检查拉结筋是工程质量检查人员的必检项目。
(五)规范圈梁和构造柱的施工
多层砖混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互相浇灌在一起,反整个建筑结构联成一个整体,对于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提高墙体抗震能力都有很大作用。在检查时,除检查其断面尺寸,轴线位移,钢筋的规格、数量、间距、锈蚀、弯钩和混凝土的质量外,特别是注意圈梁转角和交接处钢筋连接及构造要求。
(六)重视女儿墙压顶与锚固柱的施工
大部分施工单位认为女儿墙的施工质量对主体结构影响不大,这是严重错误的。由于在水平地震力作用时出现的鞭端效应,女儿墙在抗震中是很重要的,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不但要注意砌筑质量,而且也应控制好锚固柱的钢筋在女儿墙钢筋混凝土压顶内的锚固长度。
2、现浇钢筋砼结构
钢筋砼结构的钢筋和砼是整个结构体系的生命。为此,工程质量检查人员,必须在砼浇注以前,严格检查钢筋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和现场绑扎(焊接)的钢筋是否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控制好钢筋的质量。
(一)控制好砼的原材料、配合比和水灰比。砼的强度是砼质量的关键,要使砼达到设计的强度,必须保证组成砼的原材料,经过科学的配比、浇灌和养护。
(二)控制好框架节点区的施工质量。节点区是框架结构的重要部位,内力集中,压力、剪力大,如受到破坏,则和它相连的梁柱都会发生问题,因此,设计人员特别重视,在节点区的梁柱上加密了箍筋,加强了主筋锚固。
(三)控制好砼施工缝位置的选择。砼施工缝位置规范中明确规定应留置在构件剪力比较小的部位,因为砼构件抗剪主要是靠砼来承担的,且砼施工缝应垂直留置,施工中多数企业不注意砼施工缝处加堵档措施,至使砼施工缝成为斜面。这是不允许的。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基础设施和商品住宅建设的飞速发展,在建筑工程中遇到的混凝土裂缝问题越来越多,由于裂缝问题产生的纠纷也不断增加,成为一直困扰工程设计人员的问题。根据大量的工程实践和对近代工程材料的微观研究,混凝土结构建筑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其危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使裂缝产生的影响,满足规范和正常使用的要求。
结构设计主要由承载力极限状态控制,但很多情况下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变形(裂缝、挠度、位移等),尤其是裂缝,起控制作用。由于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自身物理特性原因,裂缝(包括微观裂缝和宏观裂缝)不可避免,但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如果过多发展,就会引起渗漏、保护层脱落、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等,严重影响结构耐久性、持久强度和美观。所以,结构设计尤其是大体积、超长混凝土结构设计,采取措施预防出现裂缝,控制裂缝宽度,对有害裂缝进行处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通常情况下,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当中,裂缝的产生主要是针对混凝土而言的,基于此点,下面对混凝土结构裂缝形成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
1、 由温度应力导致的裂缝
形成此类裂缝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以后,由于聚积在混凝土内部的水泥水化热很难散发出去,从而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较高,同时混凝土表面与外界接触时,表面的温度因外界环境的作用散热较快,此时便会使混凝土内外的温差过大,最终混凝土内部会产生压应力,而表面则会出现拉应力。混凝土由于刚刚浇筑完毕,其龄期较短,抗拉强度也相对较弱,当表面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自身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便会出现裂缝。
2、 应力裂缝
形成此类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结构收缩徐变造成的。其中较为常见的裂缝形式包括结构自身收缩、干燥收缩、塑性收缩以及炭化收缩。混凝土结构在浇筑完成之后,其将会进入硬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不断蒸发,从而使混凝土的体积逐渐缩小,进而产生收缩,混凝土在收缩时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无法自由伸展,当约束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势必会导致现浇的混凝土板开裂,开裂的位置一般都出现在应力较为集中的地方。此外,若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便过早的拆模或是混凝土未完全凝固时便在其上施加荷载,也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3、由塑性变形引发的裂缝
这种类型的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硬化前,形成原因是混凝土在硬化前本身处于塑性状态,由于上部结构的均匀沉降受到一定限制,致使结构出现裂缝。在混凝土结构当中,若骨料的粒径过大或钢筋的直径过粗以及混凝土的表面积加大时,均会导致混凝土的水平收缩较之垂直方向的收缩更加困难,进而形成不规则的裂缝,这些裂缝的表现形式为互相平行,裂缝之间的间距一般为0.3~1.0mm 左右,同时裂缝本身存在一定的深度。
4、结构裂缝
随着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些采用现浇楼板的建筑工程中,浇筑完成后的楼板承载能力基本上都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但如果将预制多孔板改为现浇楼板时,则会导致墙体的刚度增大,从而是原有楼板的刚度减弱,这样有可能一些墙体的截面突变位置或是较为薄弱的地方产生裂缝。如墙角应力比较集中的位置等。
二、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裂缝的控制措施
针对上述影响混凝土结构收缩裂缝的因素,设计中可根据工程特点采用以下裂缝控制措施。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过高。 在满足承载力及防水要求的条件下,宜采用C25~C35 混凝土。
2、选用低水化热 、收缩小的水泥品种,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等。 掺加适量外加剂,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严格控制砂石骨料含泥量,控制因水化热内部升温过高,控制外部降温速度,及时保水、 保温养护。
3、采用粉煤灰(掺量为水泥用量的 15%~30%),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减少水泥用量。
4、设置伸缩缝(考虑满足沉降缝 、防震缝要求),间距不可过长。
5、在合适部位设置后浇带,带宽 0.8m~1.0m,间距30m~40m,减少硬化收缩。 后浇带混凝土宜 2个月后采用较高标号(提高 5MPa~10MPa)微膨胀混凝土浇灌。
6、基础、 筏板、 底板等大体积混凝土采取分层浇筑、 阶梯推进施工,但要注意避免冷缝。
7、对于大体积混凝土、 超长结构,混凝土中宜掺加膨胀剂,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8、较长墙体,尤其是有防水要求的较长地下室外墙,应适当提高水平构造钢筋的配筋率 (0.4%~0.6%),采用细而密的配筋原则,间距 150mm 墙顶及中部设水平暗梁;墙与柱交接处设水平附加筋(配筋率为通长配筋的 10%~15%),伸入墙内 1.5m~2.0m,以减小应力集中。
9、露天的地下一层外墙及屋面等应加强保温隔热,减小温差;适当提高构造配筋率。 外露边梁应加强腰筋配置,梁侧宜设保温隔热面层。
10、地下室顶板及屋面可采用部分预应力,使混凝土预压应力达到 0.2MPa~0.7MPa。
11、外露挑檐、 阳台、女儿墙等每隔 12m 设伸缩缝,水平分布筋适当加大。
12、超长混凝土结构可采用无缝设计:由于温度应力只是在一定长度范围内是逐渐增大的,超过一定长度后温度应力趋于不变定值 根据这一规律,超长混凝土结构可以实现无缝设计。 具体做法如下:
在应力集中处设膨胀加强带,间距 40m~60m,宽度 2m,两侧铺设密孔钢丝网或快易收口网,并用立筋 8mm@100mm 加固,防止混凝土流入加强带,加强带外侧混凝土采用小膨胀混凝土(水中养护 14d的限制膨胀率0.02%~0.03%),加强带采用大膨胀混凝土(水中养护 14d 的限制膨胀率 0.04%~0.06%) ,强度等级比两侧高5MPa~10MPa。 可以连续浇筑,也可以采用间歇式无缝施工法,在加强带一侧留台阶式施工缝 。无防水要求时,楼板加强带两侧可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水中养护 14d 的限制膨胀率为 0.01%~0.02%)。 墙体宜采用后浇加强带,先分段浇筑小膨胀混凝土,养护 14d 后再用大膨胀混凝土浇筑加强带。这样可以更有效地释放收缩应力,避免出现裂缝。采用的掺加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应在设计图纸中注明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及水中养护 14d 的限制膨胀率(一般 >0.015%或更高)。 膨胀剂的质量、 掺量及膨胀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应通过试验确定。
13、对于重点工程,当不宜设缝时,可以通过计算得出混凝土结构的最大温度应力,验算会否开裂及裂缝宽度,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裂缝控制措施。
14、在结构设计中应用钢纤维混凝土控制结构裂缝在钢筋混凝土梁的底部加人适当的钢纤维,使其与钢筋混凝土梁中的钥筋共同抵抗开裂,可明显提高抗裂能力,使其达到设计要求,同时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有关抗裂度或裂缝宽度的规定。对于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而言,当掺人钢纤维的体积率在1.0%~1.5%,受拉区钢纤维混凝土层达到0.3 倍的截面高度时,钢纤维就能很好的降低裂缝宽度。同时,受拉区钢纤维混凝土层达到0.3 倍的梁截面高度后,弯拉性能将接近全截面钢纤维混凝土梁。钢纤维混凝土构件的正常使用性能比钢筋混凝土构件有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为钢纤维依靠粘结力给混凝土基体裂缝尖端应力场施加了一个反向的应力场,缓和了混凝土基体裂缝尖端的应力集中阻止了裂缝的进一步发展,使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开展滞后,使构件开裂较晚。钢纤维与未裂混凝同承担裂缝截面上的部分拉力,降低了裂缝截面上的钢筋应力,对裂缝开展起着约束作用,提高了裂缝之间混凝土的整体性和构件的刚度。
在实际工程结构中,混凝土出现裂缝是—个普遍性的现象,也是长期令技术人员困扰的—个复杂的技术难题。裂缝在大多工程中虽然不可避免,但却可以控制。只要在设计过程中针对各影响因素考虑全面、细致,严格遵守设计规范,一定能把裂缝控制在设计所要求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1] 刘伟. 结构设计优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04)
一、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的质量问题和措施
1建筑电气施工技术中的质量问题
1.1建筑电气线管处理不当在建筑电气施工中,施工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在进行导线敷设操作中不认真负责,监督管理人员监督力度不够,而出现众多质量问题。如:1、预制板上管线密集,交叉太多导致管线保护层厚度达不到要求;2、直通采用非国标非线管专用直通,导致线管在浇捣混凝土时脱落而堵塞线管;3、弯管过程出现严重凹陷继续安装导致线管的实际管径变小而穿线困难;4、有部分施工人员为效率而忽略质量,采用切割机切割线路,导致线管口处毛刺太多,而且没用锉刀锉去毛刺直接用直通连接安装,这直接影响敷线质量,出现绝缘层破损等问题。甚至有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施工成本,甚至用薄壁管代替厚壁管,黑铁管代替镀锌管,PVC管代替金属管等现象。
1.2建筑电气导管敷设过程处理不当导线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问题,严重的甚至影响人身财产的安全,有的施工人员不重视,在安装过程忽视导线敷设的重要性,一味只要穿好就行,没有对导线敷设完后进行绝缘电阻测试或直流电的耐压试验,直接安装设备通电。可能有的导线绝缘层破损不大,甚至有的刮破后没有与线管直接接触,但这给以后留下了隐患。导线敷设还要注意分色,这样以后接线或日后的维修都提供了便利,最好各回路的相线都分清颜色。严禁用双色线做相线或零线,用蓝色线做相线等。
1.3建筑电气施工中配电箱问题首先,配电箱在建筑电气施工中,容易出现凹入墙面,移位、变形等问题,甚至导致标高不准确。其次,配电箱箱体的油漆层遭到损坏,修复防腐不及时,箱盖内杂物没有清除,安装环境湿度大,导致配电箱箱体出现锈蚀现象,甚至电器内元件受潮。再次,配电箱体没有按照图纸配置,位置偏移明显,成排电器偏差大。最后,配电箱安装好后,没有重新查线,也没有对配电箱内,导线之间、导线与地的绝缘电阻值进行测量就直接送电,导致配电箱元器件损坏甚至直接威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这些通病主要由施工人员施工马虎、责任心不强、与土建施工配合不当三大因素形成。
1.4建筑电气施工中防雷接地不达标第一,在防雷接地及避雷网施工中,避雷带采用普通的圆钢敷设,带间及引线下线采用对焊或单面焊接,搭接长度不足,导致焊接不符合要求。第二,接地极电阻测试点不符合要求,防雷接地装置测试点金属物的防腐措施不到位。
2应对建筑电气施工技术中质量问题的主要措施
2.1做好钢导管切割和连接工作导管切割时,禁止使用割管器切割钢导管,应采用细齿钢锯切割,在切割时钢锯锯口要平,不能倾斜,同时用圆锉把管口毛刺处理干净。暗配钢管导管需要连接时,应该采用镀锌钢导管专用直接紧定式连接,直通长度为连接管外直径的1.5~3倍,连接管的对口应在直通的中心,中心处还应设防水圈,连接时,管与管必须升到防水圈的位置,直接两端100mm内必须绑扎固定,保证管与管之间的密闭性和牢固性。这样保证管与管的错位和水泥砂浆渗进管道内导致管道堵塞。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下料配管。在选择弯管器的时候,到镀锌管和薄壁钢管内径≤25mm时可选用不同规格的手动弯管器;当内径≥32mm时,可选用液压弯管器;PVC管子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弹簧弯管。当弯管或承重出现凹陷时,该线管作废不能使用。
2.2做好管内穿线工作用于建设电气工程施工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必须符合实际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对电气工程施工使用的各种铜、铝导线等进行严格检查,施工中发现预埋的线管内有水或细沙石时,应该先清理干净线管再穿线。为了防止建筑电气线路在穿线过程中受损,影响电气建设施工质量,在穿线的时候需要用胶护套口套在管口上穿线,有效的保护电气线路的完整性。并且为了使线路更加条理化,对线路连接更为有利,在穿线时尽量将不同的线路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在进行线路连接时,尽量不要在统一个导管内穿入太多导线,以免影响导线的散热效果,甚至给以后的维护、修理等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3做好配电箱安装处理工作配电箱安装施工前,技术管理人员应详细了解箱盒的坐标、标高,把箱盒定位好。如果是暗装的电箱,先用木方做好一个尺寸比电箱尺寸稍大的盒子里面塞满泡沫进行预埋,等拆开后再把木盒拆出来,等土建砌筑好后在用水平尺定位安装,安装的位置、标高必须符合实际和规范要求。按照规定及时对管内外壁做除锈和防腐处理,剔除管口毛刺。配电箱安装好后,进行穿线以及安装箱体内的元件箱,安装完成后必须重新检查箱内的接线,对配电箱内导线间,导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进行测量无误后进行送电。
2.4接地防雷施工处理方面首先,目前常用的避雷接地极一般采用桩基肋、基础肋焊接为一体,通过柱肋连接到避雷网。其次,根据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避雷引下线的连接为搭接焊接,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不能用螺纹钢代替圆钢接钢肋。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应将扁钢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以满足搭接面的要求,并应刷沥青油两道防腐。
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质量问题和措施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质量问题
1.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的问题
第一,在建筑电气施工中施工方为了降低人工成本、节省经济支出增加利润,盲目选择施工人员,导致出现了施工人员看不懂电气施工设计图的情况,这种现象必然会造成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问题。第二,建筑电气施工技术人员没有根据建筑电气施工图纸制定一个科学严密的计划且合理的安排施工程序,导致建筑电气施工人员进行电气施工时,无法很好的执行建筑电气施工方案,造成建筑电气施工中出现各种质量问题,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建筑电气施工的工程质量。第三,建筑施工单位为了加快施工速度,忽略了质量问题,而且对电气施工所需的电气材料也缺乏良好的检验。在施工前,很多施工人员由于受不到管理规则的约束,随便挑选电气材料,在施工中也不关心材料的质量问题,导致很多电气施工不合格,影响到后续的工作进行。
1.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
建筑电气施工不当会造成安全问题。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是由于建筑电气施工人员不熟悉施工材料和设备,盲目操作,特别是施工中的电气设备比较繁琐,如果没有按照其功能或者操作手册进行操作,很可能发生因为操作失误或者安装失误给建筑电气施工质量安全埋下隐患。
2应对建筑电气施工管理中质量问题的主要措施
第一,加强对建筑电气施工人员管理。第二,加强对建筑电气施工的安全管理。第三,建立科学的建筑电气施工方案。
三、结束语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同时也影响到人们的日常起居及正常的生活质量水平,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问题,因此在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要切实抓好电气工程施工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从而达到保证生命财产的安全的目标。
参考文献:
0.前言
建筑中监理应用措施主要有质量控制措施、工程耗资控制措施、进度控制措施和安全施工管理措施等。在具体的工作中,监理人员应该以对工程质量的掌控放在监理工作的核心位置,以满足施工建筑的安全保障。为了完善我国监理制度、提高监理工作水平、增强监理人员责任心,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尽快地与国际接轨,文中就建筑监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简要地探讨。
1.建筑工程监理面临的问题
1.1 监理单位资质管理问题
在我国城市化建设政策的指导下,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此甚至出现了恶性竞争的场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建筑市场的混乱局面。为了规范市场竞争机制,监理单位必须要严格重视资质管理的问题。通过监理工作国家可以对市场上的建筑企业实时进行监控,同时还可以将建筑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行为加以监督和纠察,这样一来就可以起到规范建筑企业市场状况的目的。在进行市场监理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有违法乱纪的企业,即刻予以相应的惩戒,如果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严重违法的情况,要坚决将违法建筑清出建筑市场,情节严重时可以要求违法建筑拆卸重建,以防止其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做好建筑市场监督工作,国家不仅要严格把关监理工作,同时控制好市场准入的门槛,确定企业具有国家规定资格证书后,再准许他们进行相关建筑工作,从问题的源头解决问题。
1.2 监理取费低于标准
虽然我国建筑市场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人们对于监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致使企业对于监理工作的投入普遍较低,很多企业对于监理工作的投资费用甚至不及国家规定标准的一半。监理工作的进行长期缺乏正常的资金投入,这使得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再加上监理工作的工作人员个人素质普遍偏低,监理工作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1.3 建设单位管理问题
建设单位应遵循《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等法律法规,但有些建设单位因为不熟悉建筑专业知识,对监理工作不熟悉,使得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多次不按程序变更等问题。按规定,监理与建设单位的关系,应该是委托与被委托方的合同关系,但有的建设单位暗中操作,选自己的人,如有的是建设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分公司。
2.加强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措施
2.1 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监理制度的构建
建立一套完善、切实可行的建筑工程监理制度,具体涵盖了建筑工程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对事物发展变化情况以及对现场监理人员进行考核制度的管理,对制度进行惩罚的管理,业主的评价管理制度。及时地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全面地整理,并将各个工作进行分类;要时刻以为业主负责,为施工单位良好服务的理念为主要目的,从而确保建筑工程建立单位制度的全面实施。
2.2 加强监理委托程序和监理市场的规范化
做好监理工作首先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规范化市场操作,让一切工作的进行都有一定的参照标准,这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是非常好的规范。有了相关的法律规定,业主在选择建筑企业时就可以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来选择,在与建筑企业签订合同时具体明确规定企业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同时不能让企业监理工作自行监理。业主也要注意在合同中规定,企业在聘用监理公司时需要按照规定聘用拥有国家合格证书的监理团队,以便监理工作得到实质性的保证。最后监理工作人员以及监理责任一旦确定,就需要监理部门按照规定要求,严格执行监理工作,一旦发展问题所在必须进行严厉地惩罚。另一方面国家也应当不断完善监理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让监理工作的进行有法可依。
2.3 提高建筑工程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总之监理工作在建筑工程建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所以它要求从事监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有极强的洞察力,可以及时发展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而且监理工作也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以及强大的洞察能力。在实际执行自己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规范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保障监理工作的质量。为了提高监理人员个人素质,企业应当及时举办各种相关培训活动,加强他们的专业知识培训,同时在工作中总结经验,不断强化个人的素质以及能力。
2.4 加强监理服务水平
目前我国经济仍然在迅速的发展当中,之前使用的监理工作的收费办法以及管理标准已经不能够满足目前的费用需求了。所以必须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采用新型合理的管理办法,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建筑企业是否具有相关资质,这一点非常关键,所以企业在进行监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有关企业的资质审核,也要不断地扩大监理市场的市场规模。一旦发现有违规违法行为的企业,就立即予以相关惩罚,情节严重时还可以取消他们的资格证书。还可以提高建筑市场的准入规则,防止低素质队伍的混入最终影响了整体建筑的工程质量。
结语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预应力波纹管质量检测
预制好的波纹管实验室需要做刚度试验,抗渗漏性能试验,气密性试验。现场试验做法:A、选取单根波纹管,将波纹管慢慢弯成半径为10m的圆弧,检查波纹管外观,并从外部用光照射波纹管,检查管内是否又露光现象。B、球通球检查波纹管内径。C、单根波纹管弯曲,向管内注入水,中间弯曲部分水注长度为2m,检查是否露水现象。
波纹管外观检验:外观应该清洁,内外表面无油污,无引起锈蚀的附着物,无空洞和不规则的折皱,咬口无开裂无脱扣。
二、墙体波纹管安装
施工顺序:在钢筋绑扎的过程中安装波纹管,具置、标高、间距按照设计文件进行安装。固定好波纹管后进行搭接,在搭接处拷上胶套。有的构件为竖向波纹管的位置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
检验事项方法:
1、水平波纹管按照设计标高固定好的基础上,可以远观每层波纹管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确定波纹管连接相应的锚座位置是否正确。采用尺量,全站仪等工具检查,水平波纹管的标高和水平位置和设计要求偏差在范围之内。
波纹管和钢筋平行作业时防止钢筋直接压迫波纹管,防止工人踩踏变形。波纹管时应该绑扎牢固以防浇注混凝土时位置产生变化。
3、模板安装完成后,检查拉杆要与波纹管应有一定的间隙,不能紧靠波纹管。安装好模板后在浇筑混凝土前,采用球体进行通球。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对覆盖后的波纹管再次通球来验证是否被振动棒等将其波纹管变形,或是有混凝土浆流入波纹管内。如发现及时整改,清洗。
三、预应力穿束
1、在钢绞线穿束前检查钢绞线表面是否有锈蚀,断股,断丝烧伤,展开后应该平顺,不得有弯折。钢丝表面不得有油污,氧化铁皮,裂纹或机械损伤,表面允许有回火色和轻微浮锈。
2、穿束过程为了防止钢绞线散开,穿束每根时钢绞线端头带上子弹头。为了确保钢绞线在波纹管内弯曲,在穿束到另一端时要多于设计预留长度,然后缓慢抽回达到设计预留长度。
3、穿束水平钢绞线时可以从结构两端分别设一组工作人员,同时进行穿束,做好记录。
4、在穿束过程中每一盘钢绞线即将完成时,预应力工人应该计算好所需要钢绞线的穿束长度,掌握好所剩钢绞线是否满足穿束长度。以防穿束后预留长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达不到安装千斤顶末端工具夹片足够的咬合长度。
四、预应力张拉
1、张拉施工工艺:稍加力张拉(主要是起到拉直钢绞线)—在千斤顶末端钢绞线处喷漆作为观察点和固定测量伸长值用的横尺作为基准点—张拉(张拉值为设计阶段张拉力)—测量伸长值,记录,观察是否有断丝、断股、滑脱等—张拉(张拉值为设计阶段值)—测量、记录、检查—千斤顶回顶——把千斤顶后的工具夹片完全打入千斤顶工具锚内咬住钢绞线—张拉(张拉值为设计阶段值)—同上—泄压到设计要求测量伸长值。
6、钢绞线切除:预应力钢绞线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焊。后张法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部分不宜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1.5倍。
五、预应力灌浆
1、灌浆配合比:按照具有相应资质的实验室提供的配合比
2、水泥浆检查:随机抽查浆体的流动度,其应该控制在设计值之内。如浆体未及时灌注超过1小时需要做灌入度,如果观察浆体有变也可随时测其流动度,也可随机抽查入口处流动度和出口处流动度。每批灌浆必须做水泥浆同条件试块和用50mm直径量筒做泌水率,观察其体积变化。浆体同条件试块7d、28d时达到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泌水率3h后以及体积变化相应的数值都要符合设计值。每灌注一批浆体留置二组试块。
3、(1)水平预应力灌浆:当灌浆筒内浆体多出单根水平波纹管用浆的20﹪时可以进行灌浆。在灌浆前一定要对每根波纹管进行气压试验,防止安装的灌浆冒不严密漏浆,气压不大于设计及规范要求。当灌浆前先用水打入灌浆机内起到的作用,当进行灌浆时在等水完全排除后才能把灌浆管安装到灌浆帽上进行灌浆。等浆体从另一端完全流出关闭阀门,然后浆体完全从排气孔流出再次关闭排气孔,灌浆机持压1min,看是否保持在设计要求以上。
(2)竖向预应力灌浆:竖向预应力顶端安装好泌水桶后,泌水桶用胶管和锚座上的泌水管相连。灌浆应该从每根波纹管的底部开始,当浆体流到顶端泌水桶边缘20mm后停止灌浆,底部关闭球阀。在灌注完以后每隔15min用木棍搅动一次,用手捏泌水管和泌水桶连接的软管使气泡完全排除,持续3小时。泌水24小时以上可以拆除泌水桶。当水泥浆试块达到一定强度后,可以打开灌浆帽上的泌水孔,用手指按压波纹管内浆体是否硬化来判断是否可以拆除底部球阀。拆除灌浆帽时,要考虑到浆体时间不要太长浆体容易完全硬化不容易拆除灌浆帽,但也不易过早,过早拆帽时容易损坏初凝的水泥浆保护层。
六、预应力封锚
竖向预应力:当竖向预应力拆完灌浆后,对灌浆帽内成型的水泥浆进行清理和打毛。然后把预留的钢筋按要求布置好,然后采用与墙体等标号的混凝土封住。
水平预应力:水平预应力拆完灌浆帽后,对其构件两侧进行打毛合格后,把预留钢筋绑扎布置好,然后支设模板。浇注与墙体等标号的混凝土
七、预应力工程经常出现的问题分析及处理方法
1、配合比试验:失败原因分析:a配合比是否符合实际工程条件。b、原材:现用水泥质量、品种,以及水的质量及温度。c、气候情况:实验环境温度是否偏低。d、下料顺序不同,水泥分次加入以及外加剂的添加顺序及时间。
2、预应力张拉出现滑脱原因及补救措施
主要产生原因是夹片齿形硬度不够或是夹片内没有齿形,当预应力张拉到一定力时达到夹片齿形硬度破坏极限后就会出现滑脱现象。补救措施:采用小千斤定张拉卸掉破损夹片,安装新夹片。然后张拉到与其他钢绞线同张拉力和张拉长度后。再次使用大千斤顶对其整束同时张拉到设计长度。
3、水平预应力钢绞线断股原因及补救措施
原因分析:造成断股和断丝的原因:钢绞线质量部合格;千斤顶张拉值超出设计范围;波纹管内靠近张拉端处,波纹管内出现钢筋、高强螺杆压迫波纹管内壁变形凸起,钢绞线张拉时此处受剪力、摩擦力较大;钢绞线在穿束时出现叠压现象(既辨辫子形状),当钢绞线受拉力后将其某单根夹死,张拉时只有被夹处到锚座外缘这段钢绞线受力会出现断股。
避免措施:加强钢绞线质量抽检制度,按照技术方案张拉步骤控制张拉力,避免超张拉。施工过程重点检查波纹管是否被压扁变形,安装好波纹管候及时通球。
4、预应力波纹管进入混凝土的原因分析及补救措施
原因分析:支设墙体模板时由于预埋锚座上的螺栓支撑住留有空隙,在浇筑混凝土时水泥浆流入。处理措施:浇筑混凝土后及时通球检查,如若未能按照相应的质量标准对其进行检验出现波纹管被堵死现象,可请专业人员采用小型钻机,钻头螺杆采用每根150mm活连接可以转动一定弧度。当钻通后使用穿束机穿束单根钢绞线来回撞击,采用吹风机吹出脱落的水泥粉。最后通球带出石块,穿束,张拉,所造成的损失及责任由责任方承担。
建筑消防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消防设计转化为实际消防设施的关键环节,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
1 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现存问题
1.1 消防给水管网方面
(1) 没有按施工方案及规范要求进行消防给水管网试压。管网试压分试漏检验和强度试验两步进行。试漏是在常压或稍超压状态下进行的,而强度试验分工作压力和试验压力两阶段进行。当前有些工地只对管网进行试漏试验,且试验压力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这样给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隐患。按照规范的要求,管网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对于生活给水和消防给水管道,试验压力为管道工作压力的1.5倍,并且不小于0.6MPa。强度试验是管网在实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为合格。然后,将试验压力缓慢降至工作压力,经检查无渗漏,则严密性试验为合格。对于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当设计工作压力≤1.0MPa时,水压强度试验压力为设计工作压力的1.5倍,并且不低于1.4MPa;当设计压力>1.0MPa时,水压强度试验压力为该工作压力加0.4MPa。水压强度试验是管网在实验压力下稳定30min,压力降不大于0.05MPa为合格。而水压严密性试验应在水压强度试验和管网冲洗合格后进行,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工作压力,稳压24h无泄漏为合格。
(2)个别工程存在将塑料给水管道用于消防给水管道,或者在建筑物内塑料给水管道与消防给水管道相连。由于塑料管道受热后强度降低,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引起管道损坏,从而起不到输送消防用水的作用,以致无法及时控制和扑灭初起火灾。塑料给水管道如果与消防给水管道连接,火灾发生时容易产生泄漏,则不能保证消防流量和水压的需要。
1.2 室内、外消火栓系统方面
(1)室内消火栓安装及压力不符合要求。一是有些暗敷在砖墙内的消火栓箱洞口上部未设置过梁,受荷载作用下箱体变形,导致箱门开启失灵。二是随意改变消火栓箱底预留孔位置,而且用气焊割孔,导致安装后栓口出水方向不能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角;或者与周围距离过小,造成消防水带不能安装至消火栓上或使水带形成弯折影响出水量。三是对于建筑面积大、结构功能复杂的建筑物虽满足了最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却忽视了次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
(2)在地下式水泵接合器和地下式室外消火栓的安装中,未严格按照标准图集安装在当地冻土层以下和室外消火栓栓体上未安装泄水阀。另外,因施工人员麻痹大意往往将地下式水泵接合器和地下式室外消火栓混淆,造成两种功能作用不同的设施相反安装或重复安装。
1.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方面
(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中明确规定:管网安装,当管子公称直径≤100mm时,应采用螺纹连接;当管子公称直径>100mm,可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当管子公称直径≥50mm时,每段配水干管或配水管设置防晃支架不应小于1个;当管道改变方向时,应增设防晃支架。然而,在实际工程中,为施工方便,公称直径
(2)感温喷头与周围物体的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造成火灾时由于喷头与楼板距离太远,感温元件不能及时动作,从而延误喷水时间而使火势迅速蔓延;或者喷头距周围物体太近,致使消防用水喷洒不到其保护范围而存在隐患。
(3)当通风管道宽度>1.2m时,喷头未布置安装在通风管腹面以下,并且在涂刷、粉饰天花板时,将涂料喷洒在喷头上。当发生火灾时,系统不能及时动作或缩小了保护的范围。
2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
2.1 施工队伍人员素质差
一些施工单位只注重经济效益,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觉得只要基础、结构等重要方面不出什么问题就可以了,而对其他建筑安装工程随意降低标准。再者消防工程的施工队伍挂靠现象比较普遍,利润空间小,直接导致相应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弱,在消防设施工程施工方面缺少相应的人才,对此类工程的施工只停留于表面,而未作技术推敲并运用科学、统一的方法进行检测和试验。
2.2 建筑物管理单位工作薄弱、思想麻痹大意
任何消防设施应时刻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需要对系统各组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管理,以达到发生火灾时能及时地控制和扑灭火灾的目的。但在实际中这些管理单位未做到应有的每日检查、季度试验和检查、年度检查试验,或未对火灾自动报警装置中的探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的喷头等消防设施进行专门清洗,未对消防给水管道进行冲沙等工作,使建筑消防设施自建好后就“一直沉睡”的现象时有发生。
3 应对措施
建筑消防工程施工和管理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充分暴露出建筑消防系统隐蔽工程安装、调试、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不规范,消防产品质量无保障,消防系统总体功能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等问题。为此,应当及时跟踪建筑工程消防设施施工过程,坚决杜绝建设、施工单位不按国家消防技术规范和经批准的施工图纸施工,杜绝擅自降低技术标准要求、改变消防设计等问题的发生,严厉整治建筑施工违规违章行为,防止埋下“先天火灾隐患”。同时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
一是利用多种传媒手段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提高社会对消防工作的关注程度,营造社会“大消防”氛围;二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联系和协作,使建筑工程在审批阶段就开始接受消防部门的监督,凡是未经消防部门同意的建筑工程,其他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从源头上杜绝建筑单位不报审、不验收现象的发生。三是对社区与单位的法人代表或负责人举办消防知识培训班,强化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重视消防工作。
3.2 加强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现场的检查工作
对有关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职责不明确,建筑施工安装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等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彻底扭转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管理不严的现象。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实行严管重罚,定期检查。对不按图施工、擅自改变建筑结构和消防设施者要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要依法停止施工并处以高额罚款,以维护消防法规的严肃性。对已经消防监督部门验收通过的建筑工程,要做好日常的消防监督检查,发现消防设施、器材损坏的要督促相关单位抓紧整改,确实使建筑消防设施在关键的时候能发挥作用。
3.3 促进消防设施检验中介机构的发展
对于建筑物中的消防设施在工程竣工后的验收,建议由消防设施检验中介机构利用其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和检验设备对建筑物进行全方位的科学检测,并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促使建筑物内各项消防系统真正发挥作用,提高建筑物抗御火灾能力。另外,对于建筑物中所使用的消防产品,包括消防设备和管材,必须提供国家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合格的检测报告,而且该报告在时间上应与最新通报的时间相符。
3.4 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钢筋混凝土墙外保温是建筑工程中比较重要的施工技术,其影响着建筑外墙的保温效果,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材料的质检工作,还要对施工技术进行改进与优化,这样才能加快施工的进度,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具有隔热保温的功能,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合理应用钢筋混凝土材料,还要提高墙外保温技术的应用效果,要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还要避免室内的热量散失,这样可以保证室内温度的适宜性,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室内环境,还可以降低室内热量的消耗。
1 建筑工程中钢筋砼墙外保温施工技术概述
建筑行业近年来发展很快,人们对建筑房屋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加大,城市中建筑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且高层建筑随处可见,这有效的提高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水平,提高了城市的形象。在城市中还有很多的体育馆、剧院等现代化建筑,这些建筑工程采用的都是大跨度结构类型,在施工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以及材料也比较多,如果施工单位不注意节能减耗,会造成建筑工程的资源浪费问题,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筑工程墙外保温施工项目中,会利用钢筋砼技术,会消耗一定化石能量,这些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所以,施工单位一定要重视节能环保技术的利用,要实现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在当前建筑行业中,应用了较多的节能技术,这也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施工单位需要大力开发对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的利用,要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技术,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在建筑工程中,施工人员要了解外部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还要降低房屋建筑对能源的消耗。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可以通过改变格局,可以利用风能降低室内的温度,还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能,通过加强结构,提高建筑结构的保温隔热效果,这样才能降低房间内热量的损耗。采用外墙保温隔热技术,可以减小热量的损耗,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以保证房屋居住的舒适性,还可以减少对电器的使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 钢筋砼墙外保温施工的要求
2.1 对施工材料的要求
为了保证墙外保温技术的施工效果,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材料的质检工作,要根据施工设计要求,对保温层聚合物进行筛选,在钢筋砼墙外保温施工中,常用的聚合物主要有三类,一类是粉末状聚合物,在应用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倒水搅拌,要保证搅拌的充足性以及均匀性;第二类是粉末与液态胶体混合的形式,在应用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按比例加入水泥对粉末与液态胶体进行混合搅拌;第三类是石英砂、水泥及悬浊液等混合物,这种材料在应用前,也要进行均匀的搅拌。在应用墙外保温施工技术时,施工人员还要做好网状编织物的选购,这种编织物是由防水聚合物以及耐碱纤维混合形成的,可以提高外墙的强度,还可以提高外墙的保温效果,具有较高的抗裂性能。
2.2 钢筋砼墙体外保温施工要求
第一,出于对钢筋砼墙体外保温施工后裂缝产生情况因素的考虑,施工操作进行时气温应满足大于或等于5℃;墙外风力小于或等于5级的前提。要避免施工作业墙表温度过高,切尽量避免雨季施工。第二,进行钢筋砼墙体外保温施工前必须要保证建筑物的消防系统、各种管线(水、电、天然气等)、墙体中必须的的各种埋件、门/窗口均以施工完毕并经过检验。第三,对钢筋砼墙体外保温施工的基墙要求,必须保证其表面光滑,无凸凹;保证其与找平层粘连牢固无“脱层”现象和“空鼓”现象的存在;同时基墙墙体湿度应达标,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钢筋砼墙体外保温施工的进行。第四,钢筋砼墙体外保温施工中相关粘贴技术要求:在施工前要进行聚合物胶的调配工作,采用手动或电动搅拌器对配制好的聚合物胶进行充分搅拌,观察其粘稠程度用水进行找平处理,然后静放几分钟后,重复一次,其粘稠度以不流淌,黏度适中为宜。
3 钢筋砼墙体外保温的具体施工方法
3.1 根据具体的建筑施工要求设计并加工出外墙所需求的钢筋同时根据窗口的相关数据加工或拼接成各种所需求规格的保温板,有对接需求的地方必须加工成企口板,并对其进行细致的编号,方便施工过程的进行。将施工中所要涉及的部位进行基层清洁,比如:门/窗口、松散砼、弹墙等。
3.2 根据外墙墙体的模板进行保温板的安装
所有的保温板对接处必须用胶粘进行密实处理,防止缝隙出现,其中当保温板进行拼接时要注意锚固;当进行锚固时,如出现锚筋伸出钢筋砼墙体外的情况时,一定要记得对外延部分补刷防锈涂层;其中当钢筋砼外砼浇筑到建筑顶层标高时,要在墙体外侧留出与楼板厚度相同的企口。
3.3 进行钢筋砼浇筑时要注意层次
要做到分期,均匀,连续,每一层浇注时不可过薄或过厚,钢筋砼浇筑下料时要从两侧同时进行,并保证下料的高度在同一水平线。当浇筑高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将上表面进行平齐处理,浇筑完成后进行监测当砼强度达到标准时(如掺杂防冻剂时注意砼强度的规范增量)可进行拆模步骤,由外而内,要注意对边、角等部位的修整工作。如出现部分保温板材的掉落或缺失,则要及时的用相应的保温材料进行添补。
3.4 湿度监测及质量检测
当拆模步骤完成后,要对抽样点进行定时的湿度监测并记录,如果湿度过低则要进行喷水处理。最后要进行质量监管,砼表面必须平实滑润,不可出现掉渣、露筋、凹凸不平、孔洞频繁等情况。
结束语
建筑行业在当前社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管理体制进行完善,还要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一定要保证建筑功能的正常发挥。墙外保温施工可以提高建筑房屋的保温效果,还可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钢筋砼墙外保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有着良好的应用,这种施工技术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实践中可以证明,在建筑工程中合理应用钢筋砼墙外保温施工技术,可以保证建筑保温、隔热功能的正常发挥,另外,施工单位还要做好施工材料的筛选工作,要保证施工材料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blems is a systems engineering, i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property and people's life safety. Along with the relevant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 has been improved gradually, and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to demand more and more. The following combining with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the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建筑施工存在的问题
1.1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建筑生产活动多为露天高空作业,不安全因素较多,有些工作危险性较大,是事故多发性行业。每年死亡人数仅次于矿山,居全国各行业的第二位。从伤亡事故数量来看,仅次于矿井,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大很损失,制约着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据有关统计分析,百分之九十左右的伤亡事故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事故发生在民工、临时工身上。引起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一线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较低;以包代管,导致安全管理薄弱;安全制度形同虚设,监管部门力度不够。
1.2建筑施工中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
楼房建筑工程中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噪音污染、灰尘固体悬浮物污染、泥浆染、基坑开挖时对周围环境的危害、光污染和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污染等。其中噪音是建筑施工中居民反应最强烈和常见的问题。据统计,在环境噪声源中,建筑施工噪声占百分之五,施工时打桩机的噪声瞬间值超过90dB(A),混凝土浇捣时的噪声达80dB(A)可见施工噪音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而泥浆污染、灰尘固体悬浮物污染、基坑开挖时对周围环境的危害、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污染是比较传统的污染;而光污染是近年来才提出的问题,城市建设中的光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物表面釉面砖、磨光大理石、涂料,特别是玻璃幕墙等装饰材料形成的反光。施工中电弧焊或闪光对接焊工作时发出的弧光也是重要的污染。强烈的反光和电弧会刺伤眼睛,引起视觉紊乱,甚至引起交通事故。同时这些也是施工现场引起火灾的重要来源。
1.3在楼房建筑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从总体上讲是逐年不断提高,但由于一些施工企业的技术素质低“质量管理差”懂技术管理的人员少,对规范、规程、质量标准贯彻不到位,以至产生一些质量通病,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①质量保证内页资料方面存在的问题,②砌体结构存在的问题,③地面工程存在的问题,④暖卫工程存在的问题等等。
1.4建筑施工中出现的管理问题
在传统设备管理体系中,设备管理在设备的技术、经济、管理三者关系方面,侧重于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设备的维修方面,很少注意到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并把设计制造过程的管理与使用过程的管理严格区分开来,这种管理体系缺乏系统的观点,因此也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有就是因为现在的施工单位大部分是以包代管,管理制度相当不完善,导致出现安全问题,所以所有的问题都是关于管理的问题。
2.建筑施工问题的防治措施
2.1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制度
首先要规范建筑市场。从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等多个环节加以把关。通过整顿规范建筑市场,将市场行为严重不规范和不符合质量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企业彻底清出建筑市场,形成一个公平、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同时企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基础工作,形成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使安全工作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在完善制度、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同时,还要加快建立安全生产法律、信息技术装备、宣传教育、培训和应急救援六大体系,以形成对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有力支撑和有效保障。
其次要倡导依照施工安全标准化工地进行现场管理,努力创建省级文明工地,并制定科学、合理、经济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创优措施。企业要逐步实施由过去的告知性安全检查转为随机性检查、抽查、巡查,避免突击整改、增大投入、掩盖问题,必要时应采取旁站式监督。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重点开展高处作业、触电、土方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火灾等多发性事故的专项治理:(1)加强督导检查,做到真整、真治;(2)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交底的落实;(3)建立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所用材料及配件的安全管理机制,实行动态跟踪管理;(4)积极推广、应用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新设备,扩大计算机远程监控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使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最后要不断加大设备更新、安全设施维护、劳动者个人防护资金的投入,为生产中的关键安全设施配备足够的安全保障系统,争取从根本上改变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在进行新建、改扩建工程中要认真坚持“三同时”“五同时”原则,确保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要大力培养安全人才,壮大安全技术队伍和丰富人才贮备,并提高其工作待遇。
2.2倡导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技术对于工程施工而言,并不是很新的思维途径,降低施工噪音、减少施工扰民、减少材料的损耗等在大多数施工现场都会引起重视。而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重点在于将绿色方式作为一整体运用到工程施工中去,实施绿色施工,以便在建造过程中对环境、资源造成尽可能小的影响。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实施绿色施工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结合气候施工,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等。
2.3加大管理力度、实现多管齐下
管理建筑施工的时候一定要跳出侧重于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的怪圈,要注意多管齐下,要技术、经济、组织三者齐头并进。还要注意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不要仅仅以包代管,更不要管理紧紧地依靠在包工头手里。还有特别要注意安全观路问题,每每我们都会看到因为安全管理疏漏而导致的悲剧。
2.4严把质量关、做好验收工作
建筑施工作后的目的就是为了建出质量高的建筑成品出来。所以在社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把质量关,防止偷工减料,另外还要注意监理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验收单位在验收的过程中千万不可马虎、大意,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标准,认真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地与施工单位进行协商。
3.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其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施工技术越来越复杂,建筑施工方面面临着许多具有挑战性的困难及其存在的施工问题,所以对于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做好建筑施工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探索,不断改进,采取有效的对策,把具体施工措施落到实处,才能解决施工中碰到的问题,杜绝和减少施工事故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孙卫国.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J].今日科苑,2008.
[2]张德盛.建筑施工质量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J].辽宁建材,2005.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但事物的发展往往是存在多面性的,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我国的建筑业还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只是多少的问题,所以要对建筑施工的过程进行更为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最大程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使施工人员始终处于安全下,这样施工单位也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 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的重要性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在这一提前下,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建筑的顺利施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是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对此,我国也相应的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在其推动下,我国的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都有了一定的保障,这是值得欣慰的。但不可否认在施工还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重视建筑的施工,在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安全下,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 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2.1 建筑设备落后,安全责任意识欠缺
由于设备和技术落后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在建筑施工中屡见不鲜。有的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减少开支,没有及时地更换一些陈旧的设备,更有甚者有的经常使用的设备没有进行必要的维修和维护,有的设备大大超过的服役年龄却还在使用,这样就很自然地存在安全问题了。
有的施工单位对于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并不重视,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有的只是当上级来检查了才做做样子。排水系统没有安装,建筑所需要的材料或者废弃不用的东西也都没有妥善安放,这样就导致了道路的不通畅。有的施工现场没有重视防火,对于一些必要的灭火器材没有配置完整。有的施工现场没有作为安全警示的标语,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总而言之,没有安全意识,很多该有的都没有,即使有,也都是敷衍了事,形式化的东西比较多。
2.2 监管管理不到位
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影响建筑行业发展的因素中,监督管理不到位是其中比较重要之一。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因为施工单位更多的会重视施工进度和施工效率,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施工就可以,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的管理部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监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施工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监管人员往往都是兼职的,所以监督管理工作也就大打折扣了。另一方面是政府的监管部门没有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看出,法律的约束力没有得到发挥。
2.3 安全制度不完善,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
很多的建筑安全事故之所以能够发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施工单位的安全制度不完善。每一次出现的安全事故都会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从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而也总是出了事故后才来进行追责,这也显示出我国法律的不完善。
很多施工人员都来自农村,素质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大多没有进行过严格的安全培训,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施工单位没有与他们签订相关的合同。他们的工作大都也是临时的,长期的很少,所以安全责任意识几乎没有。
3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的解决措施
3.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要想切实的提升施工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要有专门的人员来管理和控制施工,这样有益于将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排除。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安全管理制度必须安排到个人,一旦发现了安全隐患要及时给予公开,有利于将安全观念深入人心。
要想解决施工人员素质的问题,施工单位首先就要进行安全教育上的培训,要掌握起码的安全知识,还要了解施工标准和基本的设备操作,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安全上的问题,就要在第一时间停止施工,还要上报给相关的负责人,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降低人员伤亡。另外施工单位在聘用人员的过程中也要进行严格考核,只有考核合格了才能上岗,还要尽心必要的安全责任教育,一旦出现了安全事故就要切实的负起应有的责任。进行了上述的工作后,就能够大大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2 做好安全管理和风险预测
大量实践证明,预防工作做好了可以大幅度降低施工问题的出现频率。施工中要及时地排查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才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而要做到这些就要做好现场的安全管理,施工人员佩戴一些防护用具。安全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可以积极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将各方的关系都协调好,提稿工作效率,保证施工安全。
在传统的管理工作中,对于安全事故都是当事故发生后才想办法处理,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使事情得到解决,但损失已经造成,不仅如此,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和谐发展,与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不相适应,如今应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将施工可以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这样就能防祸于未然,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能有效降低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3.3 加大资金投入
建筑工程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的建筑材料的质量,在建筑施工之前应该对比多家的建筑材料,根据实际建筑的标准和要求来选择适合的建筑材料,不能因为节省资金就选择一些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最好的方式是能够在现场对建筑材料进行检验。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新型的建筑材料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对于这些我们不了解的材料应该谨慎选择,不能只听推销者的言论,更加应该从实际中进行检验,确保质量达标之后才能投人工程使用。对建筑工程中加大资金的投入应该从建设一些安全措施做起,人员的安全是首位的,一些安全保护工具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其人身安全才能得到保障,这也是减少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基础。
4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使我们深刻了解到建筑施工中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整个建筑工程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威胁,造成的后果也是极为恶劣的,所以我们应想方设法地及早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安全的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措施,使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从而才能建设出一个又一个的建筑精品工程,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必要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宇.浅谈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与措施[J].门窗,2014(03).
[2]崔超,刘军虎.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