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2: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财务成本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财务困境又称财务危机或财务问题,严重的财务困境是财务失败或破产。关于财务困境的定义,许多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Gordon认为当企业赢利能力下降到某一水平,使企业无法支付利息和本金(即违约)的可能性并非微不足道时,企业即处于财务困境。
Brealey和Myers将财务困境定义为:当企业对债权人的承诺无法实现或难以遵守时,就意味着财务困境的发生,有时候财务困境会导致破产,有时候则只是有惊无险。这个定义明确了财务困境和破产的区别,换句话说,即使没有违约,但违约的概率很高的话,也同样应视为财务困境。
Carmichael则认为财务困境就是企业履行义务时受阻,具体有如下四种表现形式:(1)流动性不足:流动负债大于流动资产,履行短期义务时遭遇困难;(2)权益不足: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不足,由于留存收益呈现赤字,或者,总负债大于总资产(即负权益);(3)债务拖欠:公司不能偿付应付负债,或者违背了贷款协议条款;(4)资金不足:公司受限于或者无能获得各种额外资金。
而Ross等人则认为“财务困境是指一个企业处于经营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现有到期债务(例如商业信用或利息)而被迫采取改正行动的境况”,他们认为一旦企业发生如下的一些事情时,可以表明企业陷入了财务困境:股利的减少、工厂的关闭、亏损、解雇员工、高级主管的辞职以及股票价格的暴跌等。
Beaver认为当企业出现破产、无力偿还债务和支付优先股股利、银行存款透支等情况就属于发生财务危机。Beaver为此提出了一个关于“现金流”或“流动资产”模型的理论框架,即企业犹如一个由现金流组成的水库,由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组成,一个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可被定义为水库的水被抽干,即企业不能按期偿还债务。
Doumpos和Zopounidis根据以往关于财务危机的研究结果,给出了关于财务危机的定义:从财务角度看,财务危机包括资产净值为负、无力偿还债权人债务、银行存款透支、无力支付优先股股利、延期支付货款、延期支付到期利息和本金等情况。
Altman认为财务危机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企业发生财务困难时的多种情况,主要为:破产、失败、无力偿还债务和违约等。同时,Altman对上述存在细微差别的概念给出了一个完整的描述:破产主要是财务危机在法律上的定义;失败是考虑风险条件下,投入资本的回报率低于行业同样投入资本的平均回报率。其实这一定义很具有经济学的色彩,并未说明企业无持续经营的能力。无力偿还债务可从破产角度可认为资产净值为负。违约则企业违背了与债权人签定的和约并可能导致法律诉讼。
总结前述可以看出,财务困境就是企业的盈利能力显著下降或丧失,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之一——“可持续经营”可能难以持续,导致企业发生“违约”的可能性显著升高的状况。
(二)财务困境成本的定义
无论采取何种模式来处理财务困境,都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对财务困境成本的估计是资本结构理论的重要研究领域,财务学界许多研究努力实际上都消耗在解决负债成本到底是什么方面了,并且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财务困境成本是破产成本、清偿成本等概念的延伸,从破产到财务困境、从破产成本到财务困境成本,反映了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和演变。对财务困境成本的定义有两个不同的角度,一是按事后成本来定义,例如“资产重组或债务重组成本即为财务困境成本”;一是按事前成本来定义,Kose认为:财务困境成本是“使资产流动化的成本,包括营业收入和永续经营价值的减少,以及其他非直接成本如研发费用等”。
实际上,这是同一事物的两面,根据Warner等人的观点,财务困境的影响大部分都在违约之前发生。因此,由于财务困境的发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影响或制约了企业的日常经营、投资和融资等活动,从而产生了成本;但这种成本只有在真正进入财务困境以后,企业为了解决财务困境采取重组或清算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财务困境成本与破产成本联系紧密,传统定义的破产成本是财务困境成本的一部分,因为如果财务困境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话,企业将不得不进入破产清算,并表现为破产成本。所以,Ross根据破产成本的划分方法,将财务困境成本分为直接财务困境成本和间接财务困境成本,前者包括与清偿或重组相关的法律、会计和管理费用,间接成本则指财务困境对企业经营能力的伤害,包括对企业产品需求的减少,债权人介入导致的管理决策权部分丧失,管理层为解决财务困境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等。
综合Warner、Ross等人的观点,我认为:首先,当财务困境甚至破产发生时,企业会支出相应的成本;其次,将时间向回看,在没有发生财务困境时,这个成本仍然是存在的,只不过以一定概率的方式存在。作为资本结构管理的需要,在企业健康运营的时候这个成本也应当恰当的估计,即以实际支出和发生财务困境的概率相乘的结果作为估计量,从而帮助决策人进行融资决策。我将这个估计量定义为财务困境成本。这类似于会计核算中的“或有负债”,将一个具有现实义务而在未来发生的负债的恰当估计量作为或有负债列入会计报表,从而帮助投资人对企业的分析。
(三)财务困境成本的构成
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承担的成本体现为企业股权价值的损失,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个大的方面:
1、直接成本
(1)清算或重组的法律成本
企业在陷入财务困境后,无论是进行资产重组、破产清算或债务重组时,都需要从外面聘用大量的专家,例如律师、会计师、投资银行家、评估师等等,对企业来说,雇佣这些专家的高昂费用就是直接成本。
最早进行这方面定量研究的是Warner,他以1933~1955年间破产清算的11家铁路企业为例,计算出直接成本约为破产前的债务账面价值和股权市场价值之和的1%;Altman对11家零售企业和7家工业企业的估计结果是4.3%(1984);Weiss对1979~1986年间的37家申请破产的在美国和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数据,估计结果是3.1%。
如果进行债务重组的话,直接成本相对要小一些。Betker在1997年对75家正式重组和48家预包装重组企业的直接成本估算结果为,正式重组3.93%,预包装2.85%,加权结果为3.51%。Tashjian在2000的研究成果分别为1.659%和2.31%,并认为“通过预包装解决财务困境的平均直接成本要比正式重组小”。
综合以上结论,与正式重组相比,私下重组成本较低(包括直接法律成本、税赋、信息披露成本等),尤其是对无形资产较多和债权人较少的企业更为有利。根据处理模式的不同,企业解决财务困境所付出的直接成本在1.65%~3.93%之间。
(2)公司管理成本
为了保证重组的进行,公司相关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财务等职能部门的配合,这是一种额外的管理成本。这些工作包括为专家整理提供资料和信息、相应的法律事务、对资产的评估、对商业活动的调整等等。这些工作是公司重组计划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公司的一切经营或商业活动都处于破产的威胁之中,这可能对所有员工的心态和工作效率有不小的消极影响。
但这方面成本的估计很困难,相关的案例有:1991年,NewEnglandCorporation银行进行破产清算所支付的专家总费用为1770万美元,而内部管理费用为300万美元,是前者的17%;1990~1991年;TheFirstRepubilic银行申请破产保护在法院主持下进行重组,到全部分公司被变卖结束时,支付的内部管理费用为350万美元,是专家费用的35%。因此,与破产清算相比,企业在重组时的法律费用会低一些,但内部管理成本则要高很多。
2、间接成本
(1)经营受影响
企业更大的损失可能还是来自于财务困境对公司价值的侵蚀,包括股价下降、投资机会丧失、市场竞争力降低、人才流失、廉价处理资产等。
Whitaker发现公司在进入财务困境的第一年,公司价值平均下降了20.29%。不同的重组方式会向市场传递不同的信息,并引起不同的反应,宣布正式重组即破产保护的企业,在宣布后股价明显下降,平均下降12.19%;而其他重组方式股价变化幅度较小,预包装破产为-2.05%,秘密的私下重组为-2.76%,公开的私下重组为-1.83%,债券价值亦有类似趋势的变化,这说明市场认可私下重组企业潜力优于正式重组的企业。
Gordon认为,如果破产可能性的增加会削弱公司价值的话,当企业处于财务困境时,部分负担将转嫁到债权人身上;在债务再融资时,新债不可能以优于旧债的方式发行,从而提高了公司的融资成本。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财务困境企业的信用等级必然下降,债权人面临更大的风险。
(2)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损失
债权人在接管企业或参与企业的决策后,往往倾向于资产出售、裁员特别是大量管理人员的调整,所以对于困境公司部分员工来说,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往往意味着随之而来的失业。另一方面,现有的雇员特别是高级经理人员会利用自身影响力和工会组织对重组计划施加压力,以尽可能保住自己的工作。但不管博弈的结果如何,正常情况下总会有部分员工被解雇,对他们来说,这是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损失,也是一种成本。
对于商业债权人和商业客户(业务合作伙伴、供货商、经销商等等)来说,相对于使自己与困境公司之间的商业利益得到保护(如应收账款的回收)的短期利益,可能更倾向于继续拥有一个良好客户的长期利益。
因为根据市场营销理论,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维护一个老客户的四倍,所以,即使商业债权人的利益能得以完全收回,为了开发替代的客户,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转换成本。另一方面,原来给予困境公司的商业信用被迫延长,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对商业债权人或供货商来说,这也是一种成本额外的成本。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方面的定量研究结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时,债权人以外的与企业利益相关的当事人也可能被迫承担部分成本,包括商业债权人、政府税务部门、退休人员、雇员等等。
(四)本文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着眼于财务困境成本中的间接成本中由于经营风险引起的部分,即由于未来经营结果的不确定性导致的债券违约的可能,从而带来的财务困境成本。
本文从两个方向出发,通过税盾和财务困境成本的权衡理论以及二叉树模型分别推导公司价值的表达式,再从中解出财务困境成本。从财务困境成本的表达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与负债、公司的清算价值、平均增长率、经营风险的关系。进而,我们可以通过它解释哪些类型的行业具有较低的财务困境成本,因而适合采用高负债率。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二章文献综述介绍本文两个理论基石——税盾和财务困境成本的权衡理论和二叉树模型;第三章进行公式推演;第四章对影响财务困境成本的负债、公司清算价值、平均增长率、经营风险逐个分析;最后在第五章给出结论。
二、文献综述
本章介绍本文的两个理论基石——税盾和财务困境成本的权衡理论和二叉树模型。
(一)税盾和财务困境成本的权衡理论
税盾和财务困境成本的权衡理论(以下简称权衡理论)由MM理论发展而来,实际上是修正的MM理论。这里依次阐述MM理论和权衡理论。
MM理论有五个假设条件:(1)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可以衡量的,有相同的经营风险的企业处于同类风险级;(2)现在和将来的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EBIT估计完全相同,即投资者对企业未来收益和这些收益风险的预期是相同的;(3)股票和债券在完善市场上进行交易,没有交易成本,投资者可同企业一样以同等利率借款;(4)不论举债多少,企业和个人的负债均无风险;(5)所有现金流量都是年金,即企业的增长率为零,预期EBIT固定不变。
最初的MM理论讨论的是无公司税的情况:
命题一:企业价值模型。其公式为:VL=VU=EBIT*K=EBIT*KU。
VL为有负债企业的价值,VU为无负债企业的价值。K=KU为适合于该企业风险等级的资本化比率,即贴现率。根据无税的MM理论,企业的价值独立于其负债比率,即不论企业是否有负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不变的。
命题二:企业的股本成本模型。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即自有资金成本)等于同一风险等级中某一无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加上根据无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和负债成本之差以及负债比率确定的风险报酬。其公式为:KS=KU+RP=KU+(KU-KB)(B/S)。
KS为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KB为负债企业的债务成本,KU为无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RP为风险报酬。从命题二可以看出,随着企业负债的增加,其股本成本也增加。低成本的举债利益正好会被股本成本的上升所抵消,所以,更多的负债将不增加企业的价值。因而,在无税的情况下,企业的资本结构不会影响企业的价值和资金成本。
接着,MM理论发展了有公司税的情况:
命题一:企业价值模型。负债企业的价值等于同一风险等级中某一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上赋税节余的价值。其公式为:VL=VU+TB。
从这里看出,当引入公司所得税后,负债企业的价值会超过无负债企业的价值,负债越多,差异越大,所以当负债最后达100%时企业价值最大。
命题二:企业股本成本模型。在考虑所得税情况下,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等于相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加上根据无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和负债成本之差以及公司税率所决定的风险报酬。其公式为:KS=KU+(KU-KB)*(1-T)*(B/S)。
所以,企业的股本成本会随财务杠杆扩大而增加。这是因为股东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但由于(1-T)总是小于1,税赋使股本成本上升的幅度低于无税时上升的幅度所以负债的增加提高了企业价值。
MM理论中,税盾被看作是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研究者也只看到负债带来的税盾利益,忽视了其相应的风险和成本。20世纪70年代产生的权衡理论指出,负债的增加给公司带来的财务困境成本和财务风险是制约公司无限提高负债比例的关键因素。
随着债务增加,公司面临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增大,财务困境成本上升。财务困境成本包括公司因财务困境导致破产产生的破产成本和债权成本。债权成本是指负债上升计划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矛盾而导致的公司价值的损失。在破产可能性增大的压力下,代表股东利益的公司经理人员会选择次优决策,扩大股东利益,牺牲债权人利益;为保护自己的权益,债权人将会再贷款契约中增加监督方式。这些都会导致债权成本上升,公司价值下降。权衡理论认为,债权成本比破产成本能够更加有力的抑制公司无限制的提高负债率。税盾价值和财务困境成本此消彼长的过程中将存在一个最佳的负债率使综合资本成本最低。
VU——无负债时的企业价值
VL’——同时存在负债税盾、财务困境成本的企业价值
TB——负债的税盾价值
FA——财务困境成本
D1——财务困境成本变得重要时的负债水平
D2——最佳资本结构
图3中,当负债未超过D1点时,财务困境成本不明显;当负债达到D1点时,财务困境成本开始变得重要,税盾价值开始被财务困境成本所抵消;当负债达到D2点时,边际税盾价值恰好与边际财务困境成本相等,企业价值最大,达到最佳资本结构;负债比率超过D2点后,财务困境成本大于税盾价值,导致企业价值下降。
(二)二叉树模型
提到二叉树,我们首先说树这种结构。
树形结构是一类重要的非线性结构。树形结构是结点之间有分支,并具有层次关系的结构。它非常类似于自然界中的树。
树形结构在客观世界中是大量存在的,例如家谱、行政组织机构都可用树形象地表示。以下是一个家族树的例子:
张源有三个孩子张明、张亮和张丽;
张明有两个孩子张林和张维;
张亮有三个孩子张平、张华和张群;
张平有两个孩子张晶和张磊。
以上表示很像一棵倒画的树。其中“树根”是张源,树的“分支点”是张明、张亮和张平,该家族的其余成员均是“树叶”,而树枝(即图中的线段)则描述了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显然,以张源为根的树是一个大家庭。它可以分成张明、张亮和张丽为根的三个小家庭;每个小家庭又都是一个树形结构。
二叉树是树形结构中的一种,它在每个分支点都只有两个分支,从而大大减少了树形结构的多样性,规范了每个分支点的后续结构,使它的计算特别是通过计算机进行运算非常简便。
许多实际问题抽象出来往往是二叉树的形式,即使是一般的树也能简单地转换为二叉树,而且二叉树的理解计算较为简单。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虽然简便,但是晦涩难懂。它的一种近似即是通过二叉树模型进行演算。如果二叉树的层次不断增加,“数学上可以证明其结果将和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一样”。
由于采用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分析超出了本人的数学能力,为简化数学分析上的复杂度,本文采用只有一个分支点的二叉树模型进行分析。
运用二叉树模型分析公司未来的经营状况,我们假设其两条分支存在不同的经营结果,赋予不同的概率,则利用二叉树模型进行计算的结果实际上反映了公司在考虑经营风险下的价值。联合由权衡理论推演而来的包含财务困境成本的公司价值表达式,即可解出财务困境成本的表达式。
三、公式推导
本章详细介绍我们用以分析财务困境成本的公式从何而来。
(二)缺乏多元化、现代化的成本会计体系成本会计在我国处于一种较为传统的模式之下,电算化程度不高,仍依靠大量的人力来进行核算与管理。在这种传统的人工分析模式下存在着许多弊端,如成本信息失去相关性和及时性。传统的成本会计信息采用人工传递,存在着一定的时间性,导致无法对经营决策者提供充分及时的信息,使得企业管理者获取的成本数据与现场经营活动变得不对称;工业制造企业里制作环节的成本形成过程在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中也难以观察到;再加上大量使用人工使得人工成本增加,给企业带来负担。
(三)成本会计意识相对落后及缺乏复合型人才我国的中小企业决策者,大多对成本会计不重视,对成本信息不理解,无法将成本信息有效地应用于管理决策当中,因而成本会计的作用无法在这些企业里体现出来。大多数经营管理者思想滞后,仍停留在表面的成本控制上,一味追求高回报低成本,无法着眼于更长远的成本预测,自然而然觉得成本会计并非重要环节,造成成本管控意识薄弱;复合型会计人才的缺乏也严重制约着我国成本会计的发展,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工作效率偏低,影响企业开展成本会计工作;基层信息无法正确及时的传递给高层,影响企业决策者对未来做出预测,无法做出最佳决策,不利于企业后续竞争力的形成。
二、对成本会计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成本核算基础工作从成本管理的要求看,为了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产品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这当中包括做好产品各项定额成本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算、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建立和健全各项成本业务发生的原始记录工作。还应做到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对一些有可能出现变动的材料成本,要及时更改登记,使数据更真实准确。这就需要企业制定更加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要求企业管理者在生产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
(二)推行财务软件的无缝连接企业管理者要想在办公室通过计算机获得第一手最准确的资料,就必须研发一套适合我国中小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系统,使系统内的软件与外部软件实现无缝对接。这一点可借鉴学习澳大利亚大部分公司对财务系统的管理方法,这些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为MYOB(智管软件)。这款软件是澳洲知名会计软件公司MYOB自行研发的,将西方的会计管理制度与会计记账方式结合起来,将销售、采购、工资、库存与会计记账无缝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会计人员仅需输入销售单、采购单等即可自动生成会计凭证,无需人工手工输入会计凭证。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成本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这一概念表明了生产成本的产生方式。而根据会计恒等式“利润=收入—支出”,及生产型企业生产成本占支出比重大的特点,可以推出生产成本对企业的巨大影响。作为生产型企业,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产品销售收入,而目前企业大多处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取得高销售收入实在不易,要取得经营利润,降低成本更为合理。
我国的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程度较差,生产效率较低,运作流程较混乱,所以生产成本均较高,若对企业内部进行科学、合理的整顿,在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大有潜力可挖。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机械厂2005年的直接成本发生情况为例进行分析,试探讨企业加强成本控制问题。
1企业基本情况
内蒙古农业大学机械厂是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校办企业,位于农业大学西区。该厂自1989年以来在完成教学、科研的同时生产农业机械,共分为机加工、钳工、锻工三个车间,固定资产总值1042299.34元,2005年主要生产2BP-2型铺膜播种机、9YG-130型圆盘割草机、9ZC-160型铡草机三种产品。管理人员10人,车间工人50人。
2成本构成情况
固定资产按年提取折旧费,折旧费是成本中很大一部分,工人工资采用的是月工资制,所以工人工资福利费也成为固定成本的一部分。该厂设备比较老化,发生修理费用比较频繁,则每月耗用的修理费作为固定性制造费用。随生产而发生、与产量存在线性关系的直接材料、包括水、电、等在内的制造费用可视为变动成本。在预算和考核成本时,该厂基本上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核算,将制造费用按三种产品的产量进行平均分配的方法计入成本,再与预算标准进行比较控制成本的发生。
2.1成本发生情况分析
在对2005年生产成本进行分析后,结果却不容乐观。
2005年生产出2BP-2型铺膜机1390台、9YG-130型圆盘割草机130台、9ZC-160型铡草机800台,三种产品的出厂价分别为2100元、4200元、580元,则有分析:
从卖价的角度上看,三种产品只有铺膜机一种产品成本低于出厂价,其余两种产品分别超出出厂价63%和60%
剔除其他费用因素,单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考虑:
铺膜机利润=PX1-(b1X1+a1)=(2100-1712.40)×1390=538764元
圆盘割草机利润=PX2-(b2X2+a2)=(4200-6829.52)×130=-341837.60元
铡草机利润=PX3-(b3X3+a3)=(580-923.96)×800=-275168元
则本季度利润合计为:538764-341837.60-275168=-78241.60元
即便从中扣除折旧费,只考虑现金流量:铺膜机:
N=(2100-1681.19)×1390=582145.90元
圆盘割草机:N=(4200-6811.67)×130=-339517.10元铡草机:
N=(580-900.46)×800=-256368元
则总现金流量:N=582145.90-339517.10-256368=-13739.20元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目前的生产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以上分析不分担各种管理费用,只考虑直接成本,就已经是成本过高出现亏损了。即便剔除早已支付的固定资产投资,只从当期现金投入与产出角度来看,企业即使将所有产品全部销售收回的资金仍不能弥补投入生产的资金,这就是说,企业的生产已经是入不敷出了。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扭转局面,企业将会越生产越赔钱,最终危机将不可逆转。
3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的探讨
3.1亏损的原因
该企业成本过高导致亏损,是多方面、多原因造成的,除去销售的因素之外,企业内部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国有企业性质根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机械厂是内蒙古农业大学所属的集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校办企业,有许多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此试制,并接受试制费,所以企业至今带有浓厚的国有企业的气息,经过多年的发展仍然没有完全摆脱靠国家吃饭的习惯,人员冗置、工作懒散的情况十分普遍。带着计划经济的落后观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打拼,混乱被动的局面可想而知。
3.1.2没有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
由于企业的管理思想根源不合理,所以在管理方式方法上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企业日常工作不是无法可依就是有法不依,这样的管理制度不但不能规范员工行为,还有可能让员工产生没有被公平对待的感受,严重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企业的管理极为不利。例如产品出现废品时,并不对责任人进行处罚,重新领料加工就行,材料采购按发票换算入库,由于称重不方便,并不验收重量,也不验收钢材材质是否达标,以至严重影响了原辅料的实际可用数量,使产量低下,而造成损失后由于没有相应的制度,相关责任人竟然没有受到应有的处分。
这仅仅是众多日常管理问题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类似问题数不胜数,没有赖以为基础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成本控制从何谈起。
3.1.3内部物流。信息流传递混乱
企业财务人员虽然尽力以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核算,但由于企业人员配置较为混乱,员工不能清晰自己岗位的职责,互相推委,致使企业内部物流、信息流传递不畅,生产上各种耗用情况不能及时递交给财务部门,原辅材料采购存在赊购现象原始凭证不能及时递交给财务部门,以至于库存材料和财务账核对不一致,财务部门不能正确核算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也不了解尚有多少库存,该何时购买、购买多少。例如2005年初,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的原始凭证没有及时上交财务部门,以至于财务部门不了解原材料实际库存情况,园钢采购数量没有满足产品生产需要。虽然之后紧急组织采购,还是造成了极大的额外支出。而传递过程的各个环节则互相推委,拒绝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结果只有不了了之。而决策层也不能正确依据市场确定产品进入市场的策略,从而使生产带有极大的盲目性,一旦销售不佳就会使产品大量积压。
3.2解决方法的探讨
3.2.1抓销售促生产,合理制定销售价格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生产的产品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特别是固定成本。所以生产要面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没有良好的销售,生产只好断断续续,十分被动。产量持续保持低水平,固定性生产成本有如一方大石,顶得单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制定销售价格方面,既要兼顾市场需求,又要充分考虑生产成本,例如ZC-160型铡草机的生产就是先定好销售价格后进行的生产,结果是成本高于售价,导致一销售就亏损。
3.2.2明确责任中心制度,严格控制成本发生各环节
生产就是使各具其用的原辅料转化为目标产品的过程而在这期间投入的各种耗费(即成本)就是推动这一转变的原动力。如果在流转的过程中遇到的断档、阻滞多,则需要的动力就要很大才能使转变正常进行,反之,流程越通畅所需成本就越小。
2005年该厂对生产各个环节进行业绩考核,并与各责任人的工资福利挂钩,然而这些考核制度并不是十分科学合理,只是责任中心制度的雏形,仍有很大程度上的不规范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应进一步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在企业的内部合理划分责任单位,明确各责任单位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应有的权利和利益,以便实行有效的内部协调与控制。从上至下将每个环节、每个车间、每个生产班组甚至每个岗位都确立为责任中心,明确其职责与成本的关系,按责任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给予奖惩。这样才有可能监控每个环节的成本发生情况,达到全程监控的效果。
并且要在员工当中树立起提高效率、力行节约的风尚,这是培养企业员工主人翁责任感的好办法,也是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这也是中国乃至全亚洲地区各个企业共同提倡,成为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
3.2.3通过标准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差异分析
预算做出的计划数在生产过程中只能起到参考作用,在生产过程经营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可预料的情况,使得实际成本与计划数之间产生差异,计算并分析这些差异需要用到标准成本核算办法,以达到服务与管理的目的。对于该企业这样规模的生产企业,预算自然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是可以参考同行业平均水平并充分考虑本地区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标准成本,在日常生产中严格控制定期进行成本差异分析,从而不断修正预算目标,努力缩小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间的不利差异,制定出最合理的标准成本使成本控制与考核更加科学化,从而进一步全面降低成本。
4结束语
由于该厂生产的“金穗”牌农业机械产品质量有保证,售后服务好,已受农民广泛关注。产品的前景一片光明。然而这份光明只能赋予那些有竞争力的好产品、好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价格低廉才是能够占领市场的好产品,效率高、成本低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财务弹性是指公司动用闲置资金和剩余负债能力,应对可能发生的或无法预见的紧急情况,以及把握未来投资机会的能力,是公司筹资对内外环境的反应能力、适应程度及调整的余地。长期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的比例构成了资本结构安排。
一般来说,一个企业如果完全通过权益资本筹集资金显然是不明智的,因为其筹集方式使之不能得到负债经营的好处,但是风险随着过度举债比例的增大而增加,相应的企业的危机成本及成本的增加,使债权人风险加大,从而使其在债务契约中加入诸多限制性条款,使得公司在投资、融资及股利分配等财务决策方面丧失部分弹性。而保持适度的财务弹性,是灵活适应资本市场变动的必要条件;是合理运用财务杠杆收益的前提;是调整融资规模、融资结构的基础。本文基于负债的“双刃剑”及财务弹性为切入点来探讨公司资本结构安排。
自由现金流量是指在企业全部投资人拥有的现金流量总和,“自由”的意思是强调它们已经扣除了必须的、受约束的支出,企业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自由”,实际上是一种“剩余”的概念,管理者拥有任意支配权的那部分现金流量,它既可以用来进行未来项目投资,用于支付股利,也可保留为闲置的货币资金。公司经营管理者若持有大量的自由现金流量,而同时只有较少的负债(本文所指的债务不包括应付帐款、应付税金等结算性负债,而仅指公司向银行或其他机构举借的贷款和向债券投资者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管理者就能有很大的现金充裕量以缓冲和应付可能出现的失误。但是,却没有来自债权人的约束与监督以保证其在项目选择、项目营运等方面提高效率。相对于股权资本而言,债务具有利息支出抵税效应、较低资金成本和适度财务杠杆收益等积极作用。但举债的消极甚至负面作用是显著的,一是不管公司经营状况如何,必须满足资本付息的刚性要求,因而增加了财务危机成本;另外,因举债而产生的使债权人与股东和管理者共同订立契约,而过多的约束性契约(温和的和严厉的)则束缚了公司的财务弹性。
负债经营的首要问题是增加了财务危机成本。发生财务危机有两种极端的形式:一种是财务管理技术性失败,一种是破产。前者是指公司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或支付费用,但它的债务总额并未超过资产总额,其主要问题在于公司没有足够的流动性资产立即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但公司仍能继续盈利和发展。而若公司的价值低于企业净资产的成本,说明企业已经失去存在的价值,通过变现的净资产已经无法偿还债务,即公司的净资产为负值,则导致破产。
财务危机包括了从技术性失败到破产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由于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而引发的支付能力不足,一般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补救,如通过协商,求得债权人让步,延长偿债期限,或采取其他债务重组形式;或举新债偿旧债。这样虽然可以避免破产但企业已经走向终端,但公司也要为此付出因债务展期而导致利率提高、因资产抵押而增加经营风险的代价,即最终将增加债务成本,这将使公司的价值降低。财务危机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通常是指破产成本,一般指公司破产时直接的现金流出,有时在一些高公司也包括公司破产而引致的无形资产损失,如公司的技术优势、发展机会、人力资源等随之丧失。财务危机间接成本主要是指公司被察觉陷人财务困境后而产生的后果。
通过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与债务支付现金流量的相对比率,现金债务的总额=经营现金净流入/债务总额。这个比率越高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则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就越小,反之则增大;假设债务支付现金流量相同,则具有稳定可测的现金流量的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要比具有相当水平经营性现金流量但现金流量波动程度较大的公司小得多。可知,现金流量波动较大的公司要比现金流量稳定的公司使用较少的债务,若公司在进行债务规划时,可以使得用于债务支付的现金流量与经营性现金流量同步增减变动,则不仅降低了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而且提高了举债能力。公司生产的产品要求具有长期售后服务和支持的公司,与产品不具有这些特点的公司相比,前者的财务杠杆率应较低。当公司的资产不易细分及出售时,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比较高,应降低其负债率。
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公司必须协调好股东、管理者和债权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正确处理股东与管理者之间、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管理者与债权人之间由于关系所产生的成本(即成本),本文假设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已得到最大的协调和趋于一致(如通过股票期权等管理者补偿手段),与公司外部的债权人相对应,而成为公司内部实质决策及经营管理方。在这一假设下,成本主要指债权人为保护自身利益而对公司股东或管理者的融资、投资及股利分配行为进行限制所引发的各种监督管理费用。这种监督成本最终都将由公司股东来承担,从而降低了公司的价值。股权投资者对现金流量有剩余索取权,因此倾向于采取能增加其持股价值的行动,而此种行动可能意味着会增加债权人无法收到公司所承诺的偿付的危险。另一方面,债权人希望保持或增加其索偿权的安全性。由于股权投资者和管理者通常控制着公司的管理权和决策权,所以股东和管理者的利益会高于债权人的利益,除非债权人采取必要的保护行动。双方的冲突表现在:债权人将资金让渡给公司使用时,是根据对公司所承接项目的风险水平的预期,相应地确定利率水平。如果承接的项目变得比预期的风险更高,则逻辑上利率应上升以反映出更高的风险,但利率一经确定,则难以更改。债权人的损失就是股东的收益,也即股东从债权人处获得了财富转移。为此,债权人试图使自己免受投资决策带来的风险转移,就会在债务契约中写人限制公司增加投资的条款,甚至要求给予债权人对投资决策的否决权;或规定资金的用途;及当公司或企业新项目需要融资时,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更加明显。如果任凭股东和管理者自行其是,以公司的资产作为保证借入新的债务,或为降低利率,给予新的债权人优先于原有债权人的索偿权,显然这将会置原有债权人于更大的风险之下。债权人可能采取的保护是在债务契约中加入不得发行或限制发行新债的数量的条款,同时若发现公司有剥夺财产的意图时,将会拒绝进一步合作,不会再提供新的借款人或采取提前收回贷款的措施,若公司有大量现金充裕量,但没有可行的投资项目,此时,如若将现金用于派发股利,股东将获利;而债权人则希望公司保留充足的现金,以备用于债务的偿付,从而减少违约风险。股利政策变动具有信号传递效应,所以公司进行股利分配时不仅要考虑行动方案本身,还要考虑给债权人所传达的信息,债券价格会随着股利增加的宣布而降低,而当股利减少,债券价格相对不受。与此相反,股票价格会随着股利增加的宣布而上升,债权人可在债券或贷款契约中,将股利支付限制在收益的一定比例内,或限制股利增长的幅度,或将债券在某种时机下转换为股票(如可转换债券)。
如果债权人认为,股东和管理者的行为很可能使债权人的情况恶化,他们或者会将这种预期损失考虑进债务的定价中去,即要求其债权有更高的利息率;或者通过限制性条款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限制性条款的制定会产生两种成本:一是债权人监督这些条款执行情况的直接成本,当条款更加具体和严格时,成本还会增加,该种成本由债权人直接承担;二是股东和管理者失去部分财务决策弹性的间接成本,因为遵照契约规定,公司将不能承接某些投资项目,无法采取某种形式的融资,或者需改变其股息的支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