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利率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8:12: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基准利率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基准利率论文

篇1

一、引言

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既定目标。基准利率的确定是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内容。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anghaiInterbankofferedRate,简称SHIBOR,下同)2007年1月4日正式运行,SHIBOR的推出是央行培育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尝试,为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从数量型转向价格型创造了条件。SHIBOR的生成是建立在市场化基础之上的,从SHIBOR的构成来看,它由货币市场上交易相对活跃、信息披露比较充分的银行间拆借利率构成,而这种拆借利率的形成机制又基本上是由资金供求双方在市场上通过竞价来决定,属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利率。

本文从我国货币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取SHIBOR与债券回购利率、央行票据收益率进行定量分析,用以检验SHIBOR对债券回购利率、央行票据收益率是否具有引导作用,同时检验smBOR不同期限利率的相关性以及与重要宏观经济变量(以货币供应量为例)的相关性情况。通过实证研究来检验SHIBOR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合理性以及与其他货币市场利率的联动效果。

二、SHIBOR的推出及运行分析

2006年,中央银行推出了SHIBOR作为货币市场的参考指标。2006年10月8日SHIBOR开始内部运行,2006年12月1日开始外部试运行,2007年1月1日起对外正式。SHIBOR自推出一年多来运行平稳,每日由各期限档次的sHIBOR利率形成了一条由隔夜到一年期的完整的利率曲线。2007年SHIBOR的交易达成22250笔,累计成交106465.68亿元,成交量同比增长399.09%。年内信用拆借加权利率整体呈现小幅上涨,年末收于2.434%,同比增长8.18%。

从期限品种看,除1年期的拆借交易量略微有所下降外,其余期限的交易量均大幅上升。其中以隔夜拆借为主,成交80304.68亿元,占全部拆借交易量的75.43%,同比增长1174.37%,一周同业拆借交易量为21780.1亿元,占全部交易量的20.46%,同比增长70.14%。7天以内(包括隔夜)的交易量占到全部交易量的95.89%。各期限的加权利率均有大幅上涨,其中6个月期的拆借加权利率涨幅为76.95%。尽管同业拆借利率的分布正在朝多元化发展,但隔夜、7天拆借交易量占到90%以上,已经成为货币市场的主导性利率,同业拆借市场的短期融资功能正在逐步加强。

三、SHIBOR作为基准利率的实证研究

SHIBOR目前已初步具备了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条件,以下本文就SHIBOR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本文采用相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分析等方法对SHIBOR作为基准利率进行实证研究。待检验命题是:(1)SHIBOR不同期限利率之间的相关性情况;(2)SHIBOR与其他市场利率之间是否具有非对称的关系,即SHIBOR的变动能够显著影响其他利率,但其他利率的变动不能对SHIBOR产生显著影响;(3)sHIBOR与重要的国民经济指标(以货币供应量为例)之间的相关性情况。

(一)样本的选择及数据说明

在检验SHIBOR不同期限利率之间的相关性时,我们选取隔夜(O/N)、1周(1w)、2周(2W)、1月(1M)、3月(3M)、6月(6M)、9月(9M)、1年(1Y)八个必报品种的SHIBOR周加权平均利率,样本区间为2007年1月4日至2008年12月31日,共有有效样本95个。

在进一步检验SHIBOR与其他市场利率之间的非对称性时,我们选取利率体系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利率进行计量分析,包括债券回购利率、央行票据利率,其中债券回购利率选取隔夜(R001)、7天期(R007)的回购定盘利率为代表,央行票据利率选取3个月期、1年期的央行票据利率。隔夜、7天期SHIBOR与回购利率进行检验时,选取2008年1月2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日交易数据,共计有效数据251个;央行票据的发行基本上每周发行1期,故我们采用3月期和1年期央行票据的周数据,缺少的发行期采取上下相邻两周的算术平均数,3月期SHIBOR(IB03M)和一年期SHIBOR(IB01Y)采用周加权平均利率,样本期为2007年1月4日至2008年12月31日,共有样本95个。

在检验SHIBOR与重要经济指标的相关性时,我们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SHIBOR月加权平均数据,样本期间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

SHIBOR数据来自SHIBOR网站债券回购利率来源于中国货币网公布的隔夜回购定盘利率和7天回购定盘利率,央行票据利率来源于中国债券信息网,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文中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eviews5.0计量软件。

(二)SHIBOR各期限利率的相关性检验

从图1可以看出,各期限SHIBOR有很强的相关性,其走势基本相同。当然,要确切地知道各期限的相关程度,还需观测其相关矩阵(见表1),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SHIBOR各期限品种有很强的相关性,其相关程度在0.78以上,其中中长端SHIBOR相关性更强,如3月期与6月期、9月期SHIBOR相关程度在0.99以上,短期SHIBOR的利率期限结构之间的相关程度稍差一点,但基本也都在0.8以上。SHIBOR内部各期限利率之间具有较好的联动效果。

(三)SHIBOR与债券回购利率的实证研究

目前银行间债券回购交易主要集中在隔夜回购(R001)和7天期的债券回购(R007)上。进入2008年以来,货币市场的回购利率和SHIBOR利率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特别在2008年lO月以后,利率下降的速度加快,这与市场中资金供求情况较为吻合。

1相关性检验

我们对R001、R007与同期限的SHIBOR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见表2),发现R001、R007与同档期的SHIBOR(IB0001、IB0007)存在着高度相关,高达99.9%以上,这一点从其走势上也可以得到较好的说明。表明在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与债券回购市场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由于两者都是市场利率,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较高的相关性不一定意味着存在因果关系,为了弄清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需要进行Gr~ger因果检验。Granger(1986)指出:如果变量之间是协整的,那么至少存在一个方向上的Granger原因;在非协整情况下,任何原因的推断将是无效的。这样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协整检验,本文运用E—G两步法检验其协整性,在做协整检验时要求变量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运用ADF检验方法对R001、R007和IB0001、IB0007进行单位根检验。根据AIC和SC准则计算,最大滞后期为15。

2Granger因果检验

由于各序列都是一阶单整的,并且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所以可以对它们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3给出了在AIC和SC信息准则确定的最优滞后期下,各序列之间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在5%的显著水平下,检验结果接受了原假设隔夜SHIBOR和回购利率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其概率为0.77974和0.98804。而7天期SHIBOR和回购利率之间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互为因果关系,也就是说7天期同业拆借市场和回购市场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信息传递过程,即信息由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向回购市场传递,同时回购市场的信息对同业拆借市场也具有一定影响。在短期端SHIBOR初步具备了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条件,但是易受回购利率的影响。

为什么会产生上面的现象?首先,隔夜SHIBOR和回购利率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回购市场作为较早实现市场化的市场,市场交易量大,交易行为活跃,市场主体的利率敏感性高,能够对央行的宏观经济调控信息和市场的其他信息做出快速的反映,利率水平能够做出快速调整,尤其在短期(如隔夜)两者间很难相互影响,故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而7天期SHIBOR和回购利率两者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具有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雏形的SHIBOR能够较为敏感地反映市场资金的流动性和预期情况,对回购利率具有较好的引导作用,我们可以从它们之间较高的相关性以及因果关系中可以看出。同时7天期回购利率对同期SHIBOR也具有一定影响,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相比,回购市场上的交易主体、交易对象更为丰富。从最初仅限于商业银行,发展成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涵盖其他各种类型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交易工具也从最初的以单一的国债为主,发展到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中央银行票据为主。交易主体以及交易对象的丰富,使得回购利率能够在市场信息传递方面表现的更具优势,对SHIBOR具有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与回购市场交易主体的风险性偏好有关。SHIBOR是以信用拆借交易为主,其市场的违约风险要大于以债券抵押为主的回购市场,而作为交易主体的商业银行根据安全性经营原则,为了降低风险,更加偏好于风险程度较小的回购市场。导致回购市场的规模一直远大于拆借市场,回购利率在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回购利率的变动能够对SHIBOR产生影响。

(四)SHIBOR与央行票据利率的实证研究

1相关性检验

央行票据的发行主要集中在1年期以下,以3月期(CBNB3M)和1年期(CBNRlY)央行票据发行为主,而且基本上每周发行1期。3月期、1年期SHIBOR(IB03M、IB01Y)与同期限的央行票据利率相关性较强(见表4),其中IB03M和CBNR3M的相关系数为0.9331,IB01Y和CBNRlY的相关系数为0.8465。

2Granger因果检验

由于各序列都是二阶单整的,并且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所以可以对它们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5给出了在MC和sc信息准则确定的最优滞后期下,各时间序列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在5%显著性水平下,原假设3月期、1年期SHIBOR不能作为同期限央行票据利率Granger被接受,而3月期、1年期央行票据利率不是同期限SHIBOR的Granger原因被拒绝。也就说SHIBOR与同期限央行票据利率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央行票据利率是SHIBOR的Granger原因。SHIBOR与同期限央行票据利率之间存在这种单向的因果关系,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SHIBOR自身角度上看,SHIBOR交易主要集中在隔夜、7天等短期品种上,长期端交易不够活跃,市场占有份额较低,如2008年SHIBOR的3月期、1年期交易额为445亿元、185亿元,远远低于央行票据的13520亿元、22940亿元。交易量萎靡使得SHIBOR难以对央行票据利率产生影响。

其次,央行票据具有市场性和政策性的双重特征。市场性是央行票据由招投标机制决定的,不是由央行决定的,交易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较大的交易量,使得央行票据利率在远期端具备了作为货币市场产品进行定价的重要参考;政策性是因为央行对央行票据赋予一定的货币政策意图,往往被中央银行用作调节短期货币供应量的工具,使得央行票据利率的变动能够间接反映市场资金的情况,并代表政府的政策意图,对SHIBOR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

(五)sHIBOR与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性检验

SHIBOR与重要国民经济指标(如货币供应量、GDP、CPI等)相关性是检验其作为基准利率的重要指标。限于数据的可得性,选取SHIBOR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为代表的国民经济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根据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月加权平均利率,可得出SHIBOR和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性(见表6),我国SHIBOR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负相关,但是相关关系不强,表明SHIBOR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尚未完全体现。

篇2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表明,经由国债市场的发展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比较有效的改革路径之一。十多年来的中国国债的市场化改革对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债二级市场及其收益率的形成、国债一级市场引入竞争性的招标机制、国债回购利率的市场化、国债期货交易的试验等改革举措,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快了改革的进程。近年来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引导市场利率,以及各种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的出台,都为最后放开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准备了基础条件。但是,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中央银行亟需确定一个市场基准利率来引导市场利率。

所谓市场基准利率,是在多种利率并存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金融市场上所有金融产品价格确定的重要参考依据,是人们公认的并普遍接受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利率。目前,中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实际上起着基准利率的作用。但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看,真正能够成为基准利率的是国债市场的利率。

首先,从国际金融市场的一般规律来看,能够成为基准利率的必须是流动性好的金融商品的利率。国债利率具备这一特点。国债有“准货币”之称,变现力极强,它的价格形成与波动能够灵敏地反映资金市场供求的变化,因而可以成为其他金融工具定价的基础。诚然,国债利率也会受到通货膨胀和到期风险的影响,但由于国债到期还本付息是一个固定额,在通货膨胀率与利率变化可以预期的条件下,国债利率就自然成了基准利率的代表。实际上,美国、日本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市场基准利率就是国债利率,国债利率处于整个利率体系的中心环节,它的变动决定其他金融工具利率的变动。

其次,作为基准利率,必须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期限的利率水平。国债利率也具备这一优点。在债券期限结构理论中,预期理论与市场分割理论从不同侧面解释了不同期限债券利率水平差异的原因。预期理论在债券具有完全替代性的前提下证明了债券利率差别的原因是期限的长短,即将长期利率等于债券到期之前未来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市场分割理论则在市场不完全性与不同期限债券不是替代品的前提下说明了各种期限债券利率取决于各种债券市场的供求状况。期限结构理论与流动性升水理论则综合了上述两种理论,将长期利率等于债券到期之前未来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加上反映不同期限债券供求状况的期限升水,从而比较全面地解释了不同期限债券利率差别的原因。非国债(如企业债券)不同期限利率的决定虽然也可以用以上理论解释,但由于存在违约风险,因而无法用来决定利率的期限结构。而国债的发行主体是政府,一般不存在违约风险,其利率结构也就不受违约风险的干扰,因而可以较好地反映不同期限利率的差别,能够成为基准利率的最好选择。同业拆借利率虽然也是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的利率,在市场交易规模、交易者数目和规范化程度上与国债市场也有可比性,但同业拆借市场毕竟只是一个短期拆借市场,同业拆借利率也只是对短期利率有参考作用。国债市场则是提供短、中、长期不同期限债券种类的市场,可以反映不同期限的利率水平。

一旦国债基准利率形成,国债市场的发展对其他金融市场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不仅改变金融市场规模格局,而且还影响其他市场利率水平的确定,出现明显的利率市场化的传递效应,其中影响最明显的是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存款市场。因为国债市场发展后产生的大量资金需求,首先会冲击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存款市场,结果必然是,在国债市场发展以及国债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下,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市场化机制将更加完善,银行存款市场也将逐步放松利率管制。

二、完善我国国债市场的建议与措施

完善我国国债市场,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推进利率市场化是充分发挥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必要条件。目前,完善我国国债市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完善国债发行机制

(1)进一步规范滚动发行机制。扩大基准国债期限品种范围,进一步健全滚动发行机制,使一级市场国债发行形成更加持续的发行利率曲线,也使一级市场国债招标价格更好地发挥对国债定价与估值的参考作用。

(2)尝试推出国债预发行机制。为建立发行前债券价格揭示机制,规范一级市场债券分销行为,借鉴国际成熟债券市场预发行做法,在中国国债市场尝试进行国债的预发行操作。

2、优化国债期限结构和持有者结构

优化国债期限结构和持有者结构,增强国债市场的流动性,提高国债市场的调节功能。

(1)合理设计国债的期限结构。国债期限结构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政府必须兼顾自身与应债主体这两方面的要求和愿望,同时考虑宏观经济条件和清偿能力等因素,对国债的期限结构做出选择。

篇3

引言

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这表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利率政策及其效果再度备受市场关注。在我国转型期货币政策实践中,利率政策成为中央银行经常运用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之一。从货币政策操作规程来分析(Carl E.Walsh,2004),包括利率政策在内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实现操作目标、中间目标和最终(政策)目标的作用。操作规程层面的利率政策操作效果可以从强度和时间两个维度来衡量。强度方面,是指利率政策对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影响的水平大小,也即数量效果;时间方面,是指利率政策对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影响的持续性及发展趋势,也即时间效果。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最终目的是实现最终目标,因此本文将对比考察三大操作工具对最终目标的影响。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本文选择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利率(i)作为利率政策工具的代表性变量。其一是因为我国中央银行往往先制定提出存款基准利率然后再确定贷款基准利率,其二是因为存款基准利率对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等市场利率发挥了最佳的引导作用(何东、王红林,2011)。选择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R)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操作工具的代表性经济变量。对于公开市场操作,本文选择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icp360)作为代表性经济变量,因为该期限票据在各种期限央票中的发行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李宏瑾、项卫星,2009)。最终目标变量采用当期通胀率(π)、对数形式的当期产出(GDP)。本文采用2003年6月-2012年12月度频率的时间数据序列。为避免数据波动对VAR回归估计的影响,在实证前对所有变量数据进行X-12季节调整并且作取对数处理。

月度数据模型

由于月度GDP数据不可得,在月度模型中本文使用工业增加值的月度同比增长率(IVA)来替代产出指标。

(一)数据检验

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水平值的ADF检验值均大于其相应的临界值,因而是不平稳的;但所有变量的一阶差分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因而所有变量均为I(1)序列。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1个协整关系,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不存在协整关系。因此,上述变量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二)脉冲响应分析

VAR模型的滞后阶数确定为6,特征根的模均位于单位圆内,因此模型是稳定的。由图1a可知,工业增加值月增长率IVA对存款基准利率i冲击的负向响应持续6个月后转为正向响应。这表明,当货币政策紧缩时,提高存款基准利率,由于存款利率提高同时伴随贷款利率提高,成本约束导致企业银行贷款额会下降,企业产能扩张受到限制,从而工业增加值出现下降。从图1b可知,工业增加值月增长率IVA对存款准备金比例R的冲击在持续3个月的微弱正向响应后转为持久的负向响应,但小于其对i的响应强度,响应速度也较迟缓。这表明,虽然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的提高会抑制银行信贷扩张能力,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但这种效应并不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因而影响相对较小且存在着滞后效应。由图1c可知,工业增加值月增长率IVA对央票发行利率icp360的正向响应持续了7个月后转为负向响应。这表明,央票发行利率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力不强,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目前央票只是央行就行流动性管理的一个常规手段,其发行规模通常较小,所以不能立即显著地对银行的放贷能力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也较小、影响滞后时间长。

总体上,存款基准利率对工业增加值IVA冲击影响大,且负向冲击的持续时间长,不存在政策时滞性;存款准备金比例存在3个月左右的政策时滞;央票发行的影响幅度最小。

由图1d可知,从第3个月开始,通胀率π对存款基准利率i冲击产生了负向响应,响应强度逐渐增大,响应幅度大于存款准备金比例和央票发行。究其原因,央行加息虽然具有抑制通胀的政策效果,但其传导路径是通过抑制企业的投资冲动为经济降温,并最终抑制通胀水平,因而政策效果具有一定的时滞性。由图1e可知,通胀率π对存款准备金比例R的冲击产生了持续的负向响应,响应速度快于其对i的响应。这表明,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会直接抑制银行的信贷规模扩张能力,从而削弱通货膨胀的货币基础,并且对市场通胀预期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由图1f可知,通胀率π对央票发行利率icp360的冲击产生了较为微弱的负向响应,这与前述分析一致,即央票作为常规性流动性管理手段,其政策效果对通胀率π的影响也较弱。

总体上,存款基准利率对通胀率π的冲击幅度最大,但存在3个月左右的政策时滞;存款准备金比例的负向冲击不存在政策时滞效应;央票发行的影响幅度最小。

(三)预测方差分解

为进一步分析相对重要性,本文对工业增加值月增长率IVA和π的预测方差进行了分解(见表1和表2)。根据表1可知,工业增加值月增长率IVA由自身解释的成分平均由最初的98%逐步下降至61%。

存款基准利率i影响的贡献率从最初的0.06%逐步增加至27%,存款准备金比例R影响的贡献率由最初的0.38%逐步增加至9.93%的水平,央票发行利率icp360影响的贡献率则保持在1.5%左右,最高达到2%。这表明,在我国现阶段,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及央票发行利率相比,存款基准利率对于经济增长(IVA)的影响贡献度较大。

存款基准利率i影响的贡献率总体上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存款准备金比例R影响的贡献率表现出小幅增加的趋势;央票发行利率icp360影响的贡献率小幅波动、总体稳定的态势。这说明,在我国现阶段,存款基准利率i对最终目标经济增长(IVA)影响长期内不断增强,存款准备金比例R的影响也呈现出稳步增强的态势;央票发行利率icp360影响虽然有所波动但基本稳定。

根据表2可知,通胀率π由自身解释的成分平均由最初的98%逐步下降至80%。存款基准利率i影响的贡献率从最初的0.87%逐步增加至2.2%,存款准备金比例R影响的贡献率由最初的1.1%逐步增加至12.1%的水平,央票发行利率icp360影响的贡献率则保持在0.5%左右。这说明在我国现阶段,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对通胀水平的影响最大,存款基准利率次之,央票发行利率的影响最小。

存款基准利率i影响的贡献率呈现出先扬后抑、总体稳定的态势,在第4季度达到峰值;存款准备金比例R影响的贡献率总体上表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央票发行利率icp360影响的贡献率稳步增加,但总体影响力较小。这说明,在我国现阶段,存款基准利率i影响的贡献率长期内呈出总体稳定的趋势;存款准备金比例R影响的贡献率总体上增加较快;央票发行利率icp360影响也小幅增强。

结论与建议

上述实证结果表明:

存款基准利率工具对经济增长(IVA、GDP)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冲击强度较高且持续性强。作为价格型操作工具,存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对企业信贷规模变动的成本约束效应明显,进而对经济增长发挥了较好的调控作用。

存款准备金比例工具对通货膨胀π影响效果较为明显,且不存在政策时滞性。作为数量型操作工具,存款准备金比例的调整直接作用于银行信贷供给规模的变动,进而削弱通货膨胀赖以发生的货币基础,因而对通货膨胀发挥了较为明显的调控作用。

央票发行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效果总体上还较为微弱。究其原因,其一,央票发行是中央银行对冲回收流动性的重要手段,但规模相对偏小,从而制约其影响力;其二,央票发行推出时间相对较短,市场影响力因此受到一定制约。

综上所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在影响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上各有优势。因此,中央银行需要协调好三大工具的操作频率和操作力度,以充分发挥操作工具的政策组合效应。随着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存款利率上限解除,利率政策工具操作的市场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中央银行可以考虑逐步构建起利率主导型的货币政策操作规程。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9)03-0028-05

一、对经典定价模型的比较及信用社定价现状的分析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传统贷款定价模式主要从银行贷款经营的成本收益出发考虑定价问题,缺少对贷款风险的量化和度量。随着金融业务的发展和对传统贷款定价模式不足认识的深化,目前,国外商业银行已建立起了在现代金融理论基础之上的现代定价模式,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模型等(见表1),并被广泛运用于贷款定价实践中。

由于业务发展缓慢、金融基础薄弱,目前,包头市5家信用联社分别参照成本加成定价模型和基准利率加点模型等传统模式制定了各自的《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联社内部的贷款定价管理机制。但从运行情况看,现行机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所选模型先天不足不利于信用社可持续发展

成本加成定价模型突出贷款经营盈利性目标,忽视客户需求、同业竞争、当前资金市场上的一般利率水平等因素,易导致黄金客户流失、市场份额缩小。而基准利率加点模型则不能保证贷款达到既定盈利目标,对各种贷款的增加比率和调整系数计算在较大程度上依赖设计者的主观判断,影响定价结果的准确度。

(二)固定利率定价方式不利于实现信用社和客户的双赢

据了解,各信用社均采用固定利率定价。对利率风险敏感性不强,未通过按月、季、年的浮动利率定价方式规避利率风险;定价浮动弹性不足,存在“一浮到顶”现象,过分强调盈利性而忽视利率的调节作用,不利于吸引和稳定优质客户。

(三)定价机制基础薄弱不利于差别化科学定价

一是利率定价技术处于探索阶段,数据整理、IT系统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严重不足,不具备单笔定价能力。二是缺少利率定价职能部门和精算人员,内部评级体系、信用评估体系、中介服务体系、会计与审计体系不健全等直接影响资金价格。三是贷款定价权集中在联社,基层社缺乏自主差别定价的积极性,也易产生信息不对称和市场需求反应滞后等问题。

二、以Shibor为基准利率的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模型设计

鉴于信用社经营管理水平、市场竞争环境、贷款业务特点和定价机制建设现状等客观实际,传统和现代定价模型均不适用其贷款定价。在借鉴传统定价模型的基础上,我们从银行与客户的整体关系入手,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基准利率、风险激励及外部因素等,以适应利率市场化为目标,建立了“Shibor(或国家基准)+保本利差+保利利差+期限利差+信用利差-综合调整利差”的贷款定价模型,为信用社贷款定价。

(一)基准利率的选取

Libor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成为国际借贷市场上最通行的定价标准,类似Libor的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 于2007年1月4日正式运行,之后,以其为基准的市场化定价机制逐步建立,因此,Shibor可以作为短期贷款定价的基准利率。

由于Shibor无法满足1年以上基准利率的要求,因此,中长期贷款定价仍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准。此方式不仅丰富了短期贷款的期限档次(见表6),突破了目前人民币短期贷款品种缺乏的局面,而且为解决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不合理等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保本利差

保本利差随基准利率的调整而变化(见表6)

保本利率=保本利率-基准利率(公式1)

(三)保利利差

实际操作中信用社贷款在执行保本利率时,资产中除贷款之外的其它资产的贡献度已达到饱和状态,实现目标利润的唯一途径是提高贷款利率以增加利息收入。保利利差随目标利润的调整而变化。

(四)期限利差

贷款期限反映贷款人的时间偏好,期限越长,当前效用与未来效用的贴现率越高,贷款利率也越高。期限利差随基准利率的调整而变化(见表6)。

(五)信用利差

信用利差是对贷款客户违约风险的补偿。我国农村信用社乃至商业银行普遍尚不具备用内部评级法测算信用风险的各种条件,因此我们借鉴彼得•S•罗斯《商业银行管理》中“Copland贷款质量等级和风险溢价的关系的建议(表2中黄色区域)”来估算信用利差。

(六)综合调整利差

在研究以上微观决策因素影响价格的情况下,经调查,影响信用社贷款定价的外生变量主要有支农政策、与客户关系、贷款方式、贷款类型、行业风险、单笔贷款金额等六个方面。用综合调整利差反映外生变量对资金价格的影响程度,若变量要素权重大、综合调整利差大,则贷款最终价格低;反之亦然。

实际操作中我们用信用社利率指数与保利利率的点差作为综合调整利差反映影响贷款价格的外生变量和当地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

自2004年起,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始实行利率监测报备制度,到2006年,各金融机构逐步加强利率定价机制建设,资金价格日趋合理。因此,2006、2007年的综合调整利差值较为合理(见表3),取值范围为[2,4],一般设定为3,则各外生变量的调整利差见表4。

三、对样本的实证分析

为保证模型检验的典型性和有效性,在综合考虑包头市农村信用社业务品种、经营状况及地区差异后,选择成立时间长、规模中等、贷款种类均衡、人员素质较好的包头市郊区联社兴胜信用社作为实证对象,以该社五年(2003―2007年)的业务状况为基础,对“Shibor(或国家基准)+保本利差+保利利差+期限利差+信用利差-综合调整利差”的贷款定价模型进行测算分析。假定该社于2007年底测算2008年初贷款利率,各指标采用5年均值法。

测算步骤:

第一步:测算期限利差,制定“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及利差估算值表”(见表6)。

第二步:测算保本利差。调查发现,现有贷款余额中存在部分两呆不生息贷款,应予剔除。由公式4得保本利率为7.9625%,测算保本利差(见表6)。

第三步:测算保利利差。采取由生息贷款实现目标利润的方法,假定2008年目标利润为前5年净利润的平均值98.01万元,根据公式5测算保利利差为1.2084%。

第四步:估算信用利差,根据客户的信用履历、现金流量、资产负债情况、履约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划分信用等级(见表2)。

第五步:根据影响贷款定价外生变量的要素情况测算综合调整利差(见表4)。

第六步:根据“Shibor(或国家基准)+保本利差+保利利差+期限利差+信用利差-综合调整利差”的贷款定价模型,确定贷款利率r。

两个典型案例的分析

注解:1、案例中黑色加粗区域为影响贷款定价外生变量的假定情况。2、指标取值参见表2、4、6。

案例1(短期贷款):与信用社整体关系好的甲农户于2008年1月2日,以质:方式向信用社申请1年期、10万元贷款从事肉羊养殖。经评定,甲贷款人信用等级AAA,该项目属国家重点扶持且行业前景好。双方商定以合同签订前1日1Y Shibor所有交易日值的简单算数平均值为基准利率进行定价。

解析:案例外生变量为最佳条件组合,假定信用社以前5年净利润的平均值为目标利润且未调整,则保利利差为1.2084%不变。

(1)根据案例,按模型测算贷款利率r1=7.8176%。

(2)当其他条件不变,贷款期限变为6个月时,按模型测算贷款利率r2=7.6975%,r2

(3)当其他条件不变,借款人信用等级降为A时,按模型测算贷款利率r3=8.3176%,r3>r1,说明贷款利率随借款人信用等级的降低而升高。

(4)当其他条件不变,外生变量变为最差时,贷款利率r4=9.9176%,r4>r1,说明贷款利率随外生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当外生变量变差时,利率水平上升。

人民银行利率报备系统显示:2008年1―9月,包头地区信用社人民币贷款6个月―1年(含)期利率在[7.2%,16.8075%]之间,加权平均利率为12.0551%;6个月(含)以内利率在[6.57%,18%]之间,加权平均利率为11.6576%。案例1测算出的利率水平将统计指标区间缩窄,反映现行短期贷款利率水平偏高。

案例2(中长期贷款):丁某为信用社新客户,于2008年1月2日以信用方式向信用社申请3年期、210万元住房消费贷款。经评定,丁某与信用社关系暂定为不明,信用等级B,该项目在支农政策中没有涉及,且行业风险不明。双方商定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基准利率进行定价。

解析:案例外生变量为最差条件组合,假定信用社以前5年净利润的平均值为目标利润且未调整,则保利利差为1.2084%不变。

(1)根据案例,按模型测算贷款利率r1= 15.3609%。

(2)当其他条件不变,贷款期限变为5年时,按模型测算贷款利率r2=15.4509%,r2>r1,说明贷款利率遵循期限越长、利率水平越高的规律。

(3)当其他条件不变,借款人信用等级升为A时,按模型测算贷款利率r3=10.3609%,r3

(4)当其他条件不变,假定外生变量变为最优时,贷款利率r4=13.2609%,r4

人民银行利率报备系统显示:2008年1―9月,包头地区信用社人民币贷款1―3年(含)利率在[7.29%,14.364%]之间,加权平均利率为12.3061%;3―5年(含)利率在[7.56%,7.74%]之间,加权平均利率为7.7328%。案例2测算出的利率水平较统计指标区间上移,反映现行中长期利率水平偏低。

结论:

通过案例分析与区域实际,“Shibor(或国家基准)+保本利差+保利利差+期限利差+信用利差-综合调整利差”的贷款定价模型呈现以下特点:

(1)贷款利率受金融机构资产结构、项目风险收益、市场形势等多重因素影响,利率水平随目标利润增长、期限延长、信用等级降低、外生变量变差等任一因素变动而提高的市场规律,反之亦然;期限利差、保本利差随基准利率调整而变化,基准利率呈现根据市场利率波动幅度而调整的动态特点。

(2)模型测算的信用社贷款利率低于信用社现行利率,波动幅度较大,处于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四大商业银行利率波动区间内,波动幅度较小,说明此模型测算出的利率与市场水平较为贴近,具有较大的合理性。

四、加快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建设进程的思考

利率市场化的思路是先简化中长期存贷款利率档次,再使之与Shibor挂钩。以Shibor为基准的定价模式因对农村信用社放开利率上限,使之可以按照成本、效益、风险、激励的原则测算符合当地实际的贷款利率,为其市场化定价提供了可能。然而,要较好地将此模型运用于实践,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农村信用社实行利率市场化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二是完善Shibor体系。为使Shibor能够更加全面和准确地反映市场利率水平,应进一步扩大Shibor基准定价范围和报价行范围,提高金融机构的认知度和报价质量,改进报价计算技术,增强稳定性和可控性,尽快构建短、中、长期相配套的利率传导机制。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学习和培训等措施,使贷款定价管理部门和岗位及与其相关的运行、监督等部门的人员尽快适应职责要求,制定出既符合政策要求又贴近市场方便操作的定价规程及方案并付诸实施。四是尽快建立以全国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贴现市场利率、辖区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等为主要内容的利率信息查询系统,便于对基准利率走势实时监测和查询。五是以内部风险评级、资产组织为基础加强利率风险识别与控制及资金价格分析等系统建设,及时调整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的结构,实现贷款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统一。

参考书目:

[1]冯宗宪,郭建伟,《银行利率定价原理和方法》,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2]陆岷峰,《商业银行产品定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彼得•S.罗斯:《商业银行管理》,刘园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王晔,《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包含银企关系的基准利率加点模型》,硕士论文,2006。

[5]栗勤,《西方银行贷款定价理论评述》,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12)。

[6]李刚,尤元宝,《借鉴西方模式解决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方案》,金融电子化2007(4),2007。

[7]许振,2007,《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分析》,经济论坛2007(14)。

[8]Hull John C.,2002,Options,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es.Fifth edition,Prentice Hall publication.

[9]Bernhardsen Eivind,Larsen Kai,2003,Banks'pric-ing of risk associated with corporate lending. Economic Bulletin working paper,Volume LXXIV.

[10]Black Fischer,Scholes Myron,1973,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81.

[11]Merton Robert C,1974,On the Pricing of Corpo-rate Debt:The Risk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Journal of Finance,American Finance Association 29.

[12]Mason Robin,1998,An options-based model of equilibrium credit rationing.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4.

[13]Jorion Philippe,2001,Value at Risk:The new bench mark for managing financial risk.Second edition,MCGRAW HILL publication.

[14]蒋建芳,《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机制研究》,广西金融研究2007(7)。

[15]马西(Massie),《论决定自然利息率的的原因》,胡企林译,商务印书馆,1996。

[16]菲歇尔,《利息理论》,陈彪如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7]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宋韵声译,华夏出版社,2005。

[18]巴曙松,《利率市场化与金融机构的风险定价》,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2005。

课题主持人:刘建华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