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8:12: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现代化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现代化管理论文

篇1

二、保障决策质量,重视民主决策

教学管理的展开离不开具体的决策工作。通常情况下,学校内部事务的决策一般都由主要管理人员通过开会研讨,以集中表决的方式最终决定。在现代化教学管理发展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教学决策的失误,学校应改革传统的决策方式,扩大参与教学决策的人员范围,让学校各部门的领导、教师代表等参与教学决策之中,并发表个人的看法。通过应用这种方式,学校教学管理的决策将更加民主、科学,可以有效减少决策失误。

三、应用现代技术,实现信息管理

教育管理在进行的过程中涉及的内容众多,并且信息量较大,仅靠人工进行管理经常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尤其是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想对全校学生提交的评价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是很大的工作量,会给教学管理的展开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在互联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在进行教育管理改革的过程中,应注重应用现代技术,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质量。首先,学校应投资建设计算机管理系统,录入学校的各项信息,并通过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其次,建立专门的教学评估系统,通过系统智能分析,得出每个教师的教学情况,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四、注重人才培养,打造管理团队

管理者是影响学校教学管理的主要因素,如果管理者的素质不足,那么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就很难提高。因此在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学校也应注重对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首先,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避免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陈旧或者被社会上的不良思想所影响,阻碍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来说,首先,可以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思想学习,并利用政工部门的力量,及时了解管理人员的思想动态,引导管理人员形成正向的价值观念,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打造出高质的管理团队;其次,要杜绝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经验主义,让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原则,立足于教学实际进行管理工作;最后,要强化学校的监督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教学管理中的不良动态,做到防患于未然,时刻保持教学管理在正常的轨道上。

五、强化信息搜集,践行以人为本

传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对管理层做出的决策,学校教职工以及广大学生都只能被动接受,难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十分不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容易阻碍具体决策的执行。因此,学校在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应强化信息的搜集,利用现代的网络平台,开设官方微博、微信、论坛等,欢迎广大师生就学校的教学管理提出意见。学校管理层应重视这些意见,践行以人为本的思想,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

篇2

1.水资源管理现状

1949年以来,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开发利用水资源,治理水旱灾害。这一时期,中国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特点是采用分级、分部门的管理模式。按照行政区划在各级政府设立了水利部门,负责水利建设和水资源的管理,并且在各级政府的水利、电力、农业、建设、矿产、环保、交通等部门之间划分水资源管理职能。例如,水利部门负责农村水利和防洪,建设部门负责城市供水,矿产部门负责地下水勘察,交通部门负责航运、航道建设和管理等。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往往只重视本地区或本部门的利益而忽视水资源的整体性和多功能性,忽视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并且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影响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20世纪的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以及出现了连续干旱,我国北方和许多沿海城市水资源严重不足,水污染日趋严重,有些城市和地区出现了地下水过量开采、造成水源枯竭、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问题,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水事纠纷时有发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增加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另一方面,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导致水资源的无序开发,用水效率低下,不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水法》,提出要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即“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理顺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中央、流域、省、地方)之间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职责。但从10多年的实施情况来看,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尚未真正解决。

1998年以后,中央政府实行了机构改革。在水资源的管理方面,水利部和建设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地质矿产部之间进行了职能的调整,本着一事一部的原则,基本上把水资源的统管职责划归水利部门。但由于种种原因,水资源分级、分部门管理的基本格局尚未真正改观。

2.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造成水资源问题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特别是水资源需求管理上的不足也是影响水资源问题主要原因,它们包括:

(1)水资源管理政策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未能形成良好的法规体系和政策监督机制;

(2)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关系不顺,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管理模式并未形成,也难以形成;

(3)水资源权属管理滞后,水权制度尚未形成,影响水市场运作和发展;

(4)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与贯彻不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尚未全面实施;

(5)用水方式落后,用水效率低下,水资源短缺与水浪费和污染并存;

(6)水资源管理仍处于粗放、落后状况,缺少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因此,进行水资源需求管理是抑制不合理的水资源需求、缓解水供需矛盾、防止生态环境系统持续恶化的有效途径。

二、水资源需求管理概述

1.水资源需求管理的基本概念

水资源需求管理是近年来国际上正逐渐兴起的一种先进的水资源管理理念和模式。由于正处在不断发展之中,尚未有统一的解释。从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概念进行引申,水资源需求管理一般来说可以理解为:为了抑制由于水资源需求增长所造成的用水矛盾加剧、生态系统破坏和水环境容量衰减,促进水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与高效可持续利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宣传等一系列手段,而进行的涉及水行政管理者、用水户及水经营者三大群体的综合系统。

其中“水行政管理者”是指政府决策者、政策制订和执行者、代表政府行使职能的规划和管理者;“用水户”是指水的终端用户以及对问题关注的公众,包括具有经济效益的经济各行业用水部门、具有社会效益的生活及公共用水者、具有生态环境效益的生态环境用水要求;“水经营者”是指水服务提供者,包括水利工程开发者、各级趸供(售)水经营管理者(非终端用户)、废污水处理经营管理者等。因此,所有受水资源开发利用有利或不利影响的群体,即所谓利益相关者,都是水资源需求管理行为的主体。

水资源需求管理涵盖了水资源综合管理与需水管理,即在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基础上将重点加强需水管理,强调从整个流域的观点出发,从源头到终端用户全过程对需水进行管理,达到可持续的供需平衡。

2.水资源需求管理的可持续性原则

水资源需求管理模式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意味资源利用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要维护子孙后代对其利用的权利。可持续性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经济、财务的可持续性、技术可持续性、运行可持续性、体制可持续性、资源基础与健全环境的可持续性。

水资源需求管理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保障。所以,水资源需求管理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条件,而人们又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进行水资源需求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

3.水资源需求管理的主要内容及活动

水资源需求管理的主要内容涉及水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管理机构体制、经济效益与调节手段、社会需求与利益相关、机构能力建设以及有关的科学技术手段等。这些内容特别需要围绕水权、取水许可制度、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三个方面的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我国早期的水利管理主要强调工程管理,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考虑全面的水资源管理,重视对过度需水采取控制措施。我国现代的需水管理大约始于1982年。当时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开始显现并不断加剧,山西省尤为突出,因此率先开始对水资源的需求采取控制措施,通过了《山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中央政府也逐渐加强对需水的管理,进行宏观调控,尝试改革水利管理体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包括1985年国务院94号文件《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198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及后续的《水利产业政策》,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配,建立取水许可制度,逐步加快了需水管理的进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水资源需求管理的各项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建立、健全各项法律、规章、制度,修改国务院(1993年)第119号令《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在竞争用水激烈的地区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调整水价,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建立鼓励用水户参与管理用水者协会组织,建立经济自立灌区,变革水管理体制,进行各方面的能力建设等。从2002年开始,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正式启动,其别强调了对水资源的需求管理和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我国积极参加国际社会水行业的各项活动,配合制订水行业的各种行动计划和行动纲领,开展水资源需求管理领域中的工作,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并认真履行对国际社会做出的承诺。例如,参与水行业的国际协作网络组织——全球水伙伴,成立中国地区技术咨询委员会,多次举办有广泛代表性的研讨会,推进各部门、单位、团体、社群的协作、沟通,加快水资源需求管理的步伐。

4.水资源需求管理与现代水利的关系

“现代水利”或“资源水利”,是以水资源需求管理为基础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达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现代水利”和水资源“需求管理”分别与“传统水利”和水资源“供给管理”相对应。过去,为了解决缺水问题,人们一般倾向于开发新水源、扩大供水,尽最大可能满足用户要求,总的来说需求不受约束,即所谓的“供给管理”。但随着人口的继续增长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方法日益显露出其不可持续性,具体表现为:资源渐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例如,在黄淮海平原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黄河断流、水土流失严重,一些北方城市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荒漠化面积扩大、沙尘暴危害加剧等等。人们开始认识到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容量是有限的,不能无节制地开发利用,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于是开始把目光转向水资源的需求方面,即所谓的“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对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要求有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公众介入,有足够透明度的决策和管理,科学的水行业战略规划,以及强调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公正性与有效性等。供给管理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反映了人类从畏惧、崇拜自然的远古洪荒时代进入文明社会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及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强烈要求主宰自己命运的思想;而需求管理则侧重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倾向于抑制人类过多地向自然界索取,尽量约束人类本身过度膨胀、只顾眼前利益、损害环境与生态系统的种种不适当需求。

在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过程中,做好水资源需求管理是关键。只有约束人类对水资源无限制的需求,对有限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面临的主要水问题,真正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实行水资源需求管理的措施建议

1.水资源需求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进入21世纪,水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在推行水资源需求管理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

(1)如何改善水资源与环境的管理;

(2)如何缓解水资源短缺、用水竞争激烈、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化的矛盾;

(3)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4)如何防止浪费和污染水资源,普及推广节水减污高效的用水方式;

(5)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推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水管理体制,对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进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做到除害兴利结合,防洪抗旱并举,开源节流并重,强化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管理机构,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使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在国际上,面临日趋严重的水问题,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频繁举行水问题方面的国际会议,实施各种水管理项目,采取行动,帮助各国政府解决水与贫困问题。因此,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都为中国推行水资源需求管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实现水资源需求管理的措施建议

针对当前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下列措施逐步加强水资源需求管理:

(1)健全水资源管理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形成完善的法规体系和政策监督机制。立法规划既要体现新的治水思路,也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中心,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加强水资源需求管理,应该修订水法规体系,突出重视水资源合理配置、节约保护、高效使用和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有关水权、水市场的法律法规内容,用法规推动水管理体制的改革。

(2)理顺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理顺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中央、流域、省、地方)之间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职责,划清水资源管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界限。加强流域统一管理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真正形成“一龙管水,多龙治水”的格局。在水管理体制改革中还应当重视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认真总结以往在部门之间进行协调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对如何建立这种机制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3)加强取水许可制度改革。理顺取水许可制度管理体制,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行使水资源权属管理,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完善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和取水许可申请报告的审批制度;建立水资源使用权转让制度;维护生态水权和环境水权等自然水权。

(4)加快建立健全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指标体系与合理的水价体系,有效抑制低效用水和水污染严重的用水需求,建立起鼓励节水减污、高效用水的激励机制。

篇3

二、灌区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我国,灌区水资源利用低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怎样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我国农业工作者一直关注的研究的课题,因为我国灌区存在着科技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农业人员综合素质低,资源紧张等多方面的因素,致使灌区的农业发展滞后,影响了国民致富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能够适应现代化农业和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灌区要解放思想,树立现代化的建设意识,以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来加强管理,促进其更快,更稳定的发展。

三、灌区现代化的任务和内容

在灌区的现代化建设中,如果能够将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微机,信息,现代优化等技术应用在管理中,会对灌区整体的发展起到尤为显著的促进作用。灌区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

3.1灌溉用水信息管理现代化。包括灌区气象、水文、土壤墒情、作物、地下水等各种自然信息的自动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自动处理,以及灌溉预报与计划用水的信息化管理。

3.2灌溉及灌溉设施管理现代化。包括改善和改建渠道及各种建筑物,采用新的量水配水设备,进行灌溉用水实时监测,灌溉设施运行管理自动化和半自动化调控。

3.3灌区行政事务及附属设施管理现代化。包括灌区水费、财务、文书、行政、人事、组织,以及通信、交通、环境等方面的现代化管理。

四、灌区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1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水利灌溉,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农业的繁荣的重要举措,在大环境的要求下,我国农业建设要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统筹全局,科学合理的发展,要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提高对灌区农业的现代化建设,要根据灌区的具体情况,调整建设路线,提高水利建设的速度以及科技含量,达到灌区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4.2灌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4.2.1灌区现代化要与垦区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相协调。垦区现代化是灌区现代化的基础,垦区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素质提高了,灌区的收入和人员素质才能有保证。

4.2.2因地制宜,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就是要根据农场的现状,确定影响灌区发展的重点问题,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4.2.3循序渐进,适度超前。灌区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超前性,在满足实际要求的同时,又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在灌区建设中,不管是缺少预见性或者超前过度,都会造成资金的巨大浪费。

4.2.4积极探索灌区现代化建设的多种模式,加速发展。探索多种建设模式允许和鼓励多种资金、技术、管理等作为资本加入灌区现代化建设,同时建立多种分配形式与新的资本组成模式相适应。

五、如何实现灌区现代化

目前,我国灌区存在着制度落后,思想保守,活力不够等很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彻底清除落后的管理思想,建立一套符合灌区特点的现代化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灌区能够可持续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保障。

5.1明确管理范围。灌区管理首先要明确灌区管理范围,确权划界。管理者的确定可按“谁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即灌区内由政府投资兴建的,其产权归国家所有,由灌区管理局行使经营管理自,不以营利为目的;由集体或个人投资兴建的,其产权归集体或个人所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管理者的主人翁精神。另外,把水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来考虑,国家拥有所有权,而水管单为可以通国政府的授权而拥有经营权,这样,水管单位岁辖区内的水资源可以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经营。使灌区管理体制上升一个新高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5.2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改革

5.2.1划分管理权,建立健全民主管理体制建立用水户协会,加大用水户民主监督和管理力度,逐步确立灌区的经营自。

5.2.2转变经营机制。在明确灌区的经营自后,要使灌区尽快由工程管理向经营管理转变。结合灌区实际,充分利用灌区水土资源和技术设备优势,积极开展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多种经营项目,创办各类水利经济实体,壮大自身实力。

5.2.3精简机构,实现高效服务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精简机构,合并管理站所、科室,重新定岗定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按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工种结构定员分流。

5.2.4配备量水设施。在干、支、斗渠进水闸上配备量水设施,实现精确可靠,经济实用,易于管理。

5.2.5水费和水价改革。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要求,调整水费价格,农业水费逐步实现按成本计收,工业、生活用水分类定价,计量收费。

5.2.6建立通信调度。要在灌区范围内建立健全水雨情和工情监测站网,实现适时收集、处理。实现微机化管理,保证其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开发相应的适应各灌区特点的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管理自动化与现代化。

篇4

一、语文教材的现代化1.教材内容的现代化就语文教材来看,由于很多课文历史较久,思想性太强,语言的差别也较大,远离学生的生活,不适宜学生的学习,更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据统计,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现代名篇及外国文学名著占有不少的比例。我们不能否认这些名著的价值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学生在学习这些作品时,疲于疏通文字障碍,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及深刻的思想内容,难得闲暇去学习写作手法,况且这些不朽的名著的写作手法也绝非一朝一夕,三、二节课的时间就领会得了的。那么,能否引入现代化的教学内容,选择贴近现实生活、贴近自然,有着指导写作意义且易于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课文,就成为特区语文教学现代化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特区语文教学大胆地进行了一些改革,在保留了人教版教材基本篇目的基础上,适量增加了一些贴近自然、贴近学生生活并适合采用现代化教法的课文,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水平。

2.教材形式的现代化书本是传统的教材形式,这种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便于携带,可随时随地反复阅读。但这种形式缺少形象性和直观性,且形式单一,显得呆板,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完全有条件对传统的教材形式进行改革。我们可以使用诸如录音带、录像带、投影片、电影、电视、电脑等媒体进行教学。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习的过程形象、生动、轻松、直观,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编写适合现代化教学形式的多媒体教材,成为特区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目前,深圳市电教站组织专家编制了各种教学软件,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这些软件把教学、练习、批改、考试和有趣的电脑活动融为一体,既帮助了教学,也帮助了学生学习。这些软件已成为了学生自学的好帮手。

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手段,综合生理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学、教育学等科研成果,在继承以往合理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注重掌握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科学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而达到教与学相得益彰的效果。深圳特区的许多学校在进行教学整体改革的同时,大胆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向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还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特区的一部分小学已实行双语教学法。这种方法将普通话和英语同时作为教学语言,使学生在学习母语和其它课程的同时,像学习汉语一样地学习英语。双语教学法可以早期开发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促进儿童智能发育,减轻儿童长大后学习英语的负担,提高了儿童的语言交际能力。双语教学法,切合深圳的实际,为1997年创造了条件,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篇5

二、医院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意义

所谓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主要是指在国家信息化的进程中进行统筹规划的情况下,根据信息的安全共享、高效流动以及优质服务为原则下,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包括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对医院的档案进行数字化的管理和网络监控,从而能够有效的实现医院档案资源的高效利用、现代化管理以及授权共享。具体来说,医院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有如下的意义:首先,医院现代化的档案信息管理能够改变传统的归档方式,由于采用了计算机的科技手段,所以比较节约成本,实现档案资源的永久的储存以及保护。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对档案的原件在电子扫描以及数字转化的作用,最后是通过电子文档的方式进行存储的,同时再采用数字化手段根据文档的形式、内容以及所属的关系进行分类,有助于后期使用过程中的检索,改变了手工传统归档的方式,节省了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工作的效率。其次,医院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档案资源其自身的效益以及价值,对其固有的价值进行放大,实现了档案管理的高效利用以及其应有的价值。由于档案管理,其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所以这改变了传统的档案的利用方式,能够实现档案使用的安全性以及高效性,所以在这一点上来说是真正的体现了档案资源的自身价值。所以,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他少了很多在存储和使用上的限制与约束,放大了档案的实际价值。再次,医院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有助于改变档案利用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通常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从而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手续比较繁琐,效率低下。通过采用信息化的技术,使用计算机进行检索,不仅效率提高,而且准确性更好,能够最大限度的获得档案的资源,实现档案的安全共享。最后,医院档案的现代化的管理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档案管理的模式,不仅提高了管理的质量,也大大的提高了管理的效益,实现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以往传统的档案文件主要是纸质的,由于纸质本身的特性,所以在存放以及管理中会涉及到很多的问题,比如防潮、比如堆放等问题,而且随着档案的增多要扩大存放的建筑,并且做好防火防虫以及防腐的工作,从而避免档案的损坏,这极大的导致了档案管理的费用增加。通过现代的档案管理,采用数字化的手段进行管理,能有节省空间,优化资源的配置,降低管理和维护费用。

三、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医院档案管理在医院的正常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以及经济方面的影响,所以一些医院在实际的工作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

(一)医院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视明显不够

通常来讲,医院其主要的工作与任务是进行医疗救治行为,其管理的重点应该是提高医疗的水平,改善医院的环境,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并且加上档案管理不会给医院带来任何的经济方面的收益,所以医院在日常的运行以及自身建设等方面都会忽视医院档案的管理工作,认为该项工作不仅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还会增加医院的开支消耗。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于是出现了很多的医院对于档案管理重视程度明显不够,认识不到档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必要性,造成对于档案资料收集不够,保存不好,资料存放没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档案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档案收集效率有待提高

在医院的管理中,都会制定相应的适用于本院的、健全的医院医疗、后勤管理以及行政管理方面的制度,但是具体涉及到档案管理的制度方面,却是不够健全。并且,由于没有将档案人员的纳入到员工考核的指标体系内,所以就会造成这些人员在档案的收集过程中不够用心,效率很低,最终会导致医院在档案这一部分很不齐全,这会导致后续的很多问题的发生。

(三)档案利用的意识较为薄弱

虽然做好档案管理的工作对于医院其他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作用,并且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也可以为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因为档案工作的效益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体现出来,所以医院在档案管理方面一直存在轻视的现象。医院的领导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意识薄弱,导致档案信息的利用效果大打折扣。

(四)医院对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投入不足

由于医院对于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认识不够,尤其是院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医院在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方面还是存在着投入不足的问题,从而使得档案管理的硬件条件跟不上,整体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需要配备计算机、移动硬盘以及专业扫描仪和专用机房等,而很多的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兼职到档案管理这一块的,存在着计算机混用的问题,再加上没有大容量的服务器,所以直接的影响到了医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四、做好医院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考

(一)转变观念,增强管理意识

要做好医院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就要医院上上下下必须对其观念进行调整和转变,增强他们的管理意识,尤其是领导的管理意识,要充分的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医院事业发展的意义,将档案管理真正的纳入到议事的日程中来,明确职责,采取措施,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考核目标以及规划,并且在经费、设施以及人员方面相应的加大投入的力度,从而保证档案的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也保证医院的业务更好发展。

(二)建立并健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制度

要建立并健全医院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制度,这是保证医院档案管理能够有序、规范进行的重要保证。所以,医院应该根据自身的医院实际,按照《医药卫生档案管理办法》《档案法》的相关要求,制定出科学、完整、可行的制度,并且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各项任务,明确各个职责以及相关的奖惩措施。同时,要在医院的考核和表彰中,将档案管理人员也纳入进来。

(三)提高人员素质,高效利用档案资源

通过制定培养的计划,采用进修、教育以及培训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以及业务的素质,组织相关的人员学习管理的各方面知识,不断优化人员的结构,为管理人员提高学历提供支撑,也要注意队伍的梯队建设,不仅做好指导也要做好传帮带的工作。档案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利用档案的资源,来为医院发展助力。所以档案的管理人员应该要认识到档案的价值,充分的发挥档案的作用,通过不同的手段多渠道的开发并且要掌握档案的信息,深入到一线进行调研,充分的了解教学和科研对于档案工作的要求,及时的为需要的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特别是在档案的管理中要科学的分类,做到统一管理、集中存放以及统一考核,利用档案为医院的发展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篇6

一.切实做好人力资源规划,确保组织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的需求,控制人力成本,在预测未来企业发展的条件下,有计划地逐步调整人员分布状况,为组织对人员的考核录用、培训开发、晋升、调整、工资等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晋升规划,即有计划地提升有能力的人员,满足职务对人的需求和员工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在晋升规划中,即要避免职位体系频繁变动,在员工心理人为造成不安全感,又要防止其硬化,使员工看不到个人发展前途,影响员工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发挥。

(2).补充规划,即合理填补组织中在一定时期内可能出现的职务空缺,避免组织工作因某一职位空缺而出现断层现象。同时,及时补充人员有利于员工锻炼,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准备性人才。

(3).培训规划,即组织为长期所需弥补的职位空缺,事先准备具有一定资历的人员,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管理思维等方面对其进行系列培训,确保未来用人需求;同时,调动员工积极性,将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

(4).调整规划,即通过有计划的人员内部流动,合理调整组织内人员在未来职位的分配。调整规划即有利于员工多方向发展,激发其潜在能力,又能在企业内部形成良性人员循环系统,使企业工作充满活力。

(5).工资规划,即确保未来的人工成本不超过合理的支付限度。在工资规划中,企业应争取建立一套具有激励性、富有挑战性的工资分配体系,使工资切实成为调动员工积极性强有力的经济杠杆。

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首先必须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全面清查,即进行人员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通过供给预测,了解现有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预期可能出现的职位空缺、劳动市场状况、社会有关政策以及本单位在公众中的吸引力等。通过需求预测,了解产品市场需求、预期生产经营变化、工作时间变化、技术与组织结构、劳动力的稳定性等。只有做好这两种预测,才能切实保证企业未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二.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系统研究,本着效率最高原则,建立并调整分工协作体系。这方面主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工作评价,即通过对工作的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劳动条件等因素的分析,确定每一个工作在组织中的地位和相对价值,从而测定一个稳定公平的报酬分配体系,有效地控制人力成本。

(2).工作分析,通过运用科学手段,为管理提供有关工作的全面信息,如工作规范、任职资格、工作环境、工作执行标准等。转(3).搞好组织设计和工作设计,划分并确认部门职责,确认工作制约关系与协作关系,保证组织管理章程、制度的制订、贯彻和改进;同时,这项工作还为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提供基础性资料,是现代企业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

(4).工作衡量和方法研究。通过这项工作,可以甄选出最有效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确定最佳工作负荷等。

三.做好人员系统研究,本着最经济地使用人力的原则,解决人员选拔、人事激励、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等管理活动。

(1).进行动机性教育,形成并发展适合本企业的氛围,统一员工的价值观念,提高企业的内聚力和员工的社会责任感。从组织角度来看,进行动机性教育其实就是建立企业文化。成功的企业文化可以通过对共同价值观的内化控制,使组织成员自我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高度一致。

(2).人员的甄选、调整和使用,运用科学手段,了解人员的素质结构、能力特征、职业适应性,为量才用人、视人授权提供可靠依据。

篇7

医院管理部门对于医院档案在学术研究、行政管理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档案资料这一信息资源的重要意义,因此造成了医院内部的档案管理意识薄弱,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不完善,档案资料零星不全,难以有效的借阅查询利用。

(二)医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不高

当前我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较为混乱,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中盲目性以及随意性较强,没有明确的档案管理工作目标以及管理手段。此外,也没有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标准规范的档案管理模式,而且对于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也相对较为薄弱,这些问题造成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三)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造成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高,虽然采用了计算机录入的档案记录方式,但是档案在收集整理、归档保存、检索查询等管理流程方面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档案资料的数据库平台建设也不完善,造成了档案资料的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不高。

(四)医院档案管理的安全性相对较差

由于部分医院对于档案安全管理重视不足,因此很容易由于安全漏洞造成保密档案资料的泄露。特别是对于一些涉及到病患隐私的档案资料,缺乏完善严密的档案管理制度,对于一些过期需要销毁的档案卷宗也没有及时的进行销毁,这也是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现代化的医院档案管理对策研究

(一)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性的作用,是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依据。建立现代化的医院档案管理体系,基础条件就是建立标准完善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体系。首先,档案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档案管理工作标准以及管理模式,重点整合、共享管理资源,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完善各种档案管理工作具体管理制度的制定,尤其是对于档案分类管理标准、档案整理标准、档案著录标准、档案保密管理要求、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等内容,确保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在资料整理、归档保存、数据录入、检索查询等不同阶段工作的实施均有据可循。最后,应该制定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在档案的归集、整理、立档、目录编制、查阅以及销毁等不同阶段制定完善的工作细则,确保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强化医院档案管理意识,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业务水平

首先,医院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医院正常管理以及发展的重要作用,重视档案工作的开展。增加资金投入重点确保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经费充足、设施齐全、人员岗位设置合理,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其次,应该强化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日常归档意识与档案管理业务水平,结合采取定期考核、责任管理以及奖惩制度,通过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以及现代化。

(三)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提高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

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实现档案资料的有效整合与共享,必须完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并将其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平台,这也是提高医院档案管理的开发利用以及使用服务水平的关键措施。档案管理部门应当结合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手段,充分借助信息化管理在数据资料准确、资料处理高效方面的优势,将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流程进行信息化的改造,通过档案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对档案实行统一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档案材料的及时收集与更新。借助于资料数据库信息数据平台,完善行政档案、人事档案、财务会计档案、药械设备档案以及医疗档案等子模块建设,促进内部档案资料信息的准确性与流动性。同时对于没有保密要求的资料,将数据全面整合作为共享,向授权用户提供网络远程查询服务,真正提高档案资料管理服务水平。(四)完善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保密工作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医院档案资料中由于部分涉及到科学研究以及病患隐私的资料,需要妥善的进行保密管理。对于档案资料的保密工作,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执行档案管理制度。绝密档案与非绝密档案严格分开管理,绝密档案必须设置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明确保管期限与保密期限要求,确保保密工作的实效。对于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应该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由档案管理员依据档案保管期限提前编制销毁计划及清单,经过审核批准后及时进行档案销毁工作,并在销毁档案清册中进行详细的记录,同时注销销毁档案的在册目录。此外,应该注重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与工作作风,对于泄密问题严查责任人,并及时解决泄密问题造成的影响,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严格与标准。

篇8

二、企业管理现代化以信息技术为依托

日本管理学者野中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创造新知识,并在企业内和企业间迅速扩散新知识。以上提到的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创新其本质都是企业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对企业知识能否进行有效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创新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知识管理的有效性又很大程度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因为只有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产生新的知识并扩散知识。但是知识管理并不等同于信息管理,因为一般所说的信息管理主要侧重于信息的收集、检索、分类、存贮和传输等,信息要转换为知识,还要和人类认识能力的结合。所以,企业要实现管理现代化,必须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基础,以信息为依托,通过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实现信息共享,为高效率地产生新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三、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特征

动态性。所谓管理现代化只不过是学者从研究目的出发而做的一种人为的划分,假如说企业管理现代化始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开启,但是这个进程却没有终点,因为对于当下来说,任何时点都是“现代”。所以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是伴随着经济的、社会的、技术、文明的深刻变化而动态地演化。

系统性。虽然创新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本质和主要活动,但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外在特征并不表现为某个企业局部的技术或商业模式的革新,甚至也并不体现为单个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和投资效益的提高,而是最终体现在给整个系统增加的价值和收益。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其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能和社会系统、人的系统、物质系统之间的交换达到平衡。

开放性。企业管理现代化具备开放性的特征,一是体现在对内开放,企业打破内部的等级间的藩篱和职能部门间的区隔,实现知识和信息在企业内的无阻碍流动。二是体现在对外开放,企业通过建立和供应商、经销商的战略联盟,拓宽和消费者沟通渠道和沟通界面,实现知识和信息在企业间的低成本交换。

篇9

人本主义强调图书馆的工作应该坚持以服务读者为根本.所以,图书馆工作已经从以前的“以书为本”变为现在的“以人文本”.读者对于图书馆来说不是一位客人,而是图书馆正真的主人,一切的工作是为了满足读者的要求.从读者的利益和需求出发,为读者负责,为读者服务.图书馆过去的工作放在收藏和借还上面,主要是登记图书的收藏和放在什么位置,借还的时间和人物.现在是网络的时代,现代化的建设日以增进,信息瞬息万变,如果只是把图书馆的工作放在收藏和登记借还上面,和藏书楼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人本主义的思想,发自内心的服务读者,像现代化图书馆迈出第一步.

1.2转变服务角色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层出不尽,各种各样的资料和文献也一惊人的速度增长,知识的方面也日渐丰富.各大高校的图书馆中,来借书和阅读的基本是大学生,他们需要更多的知识,更多的资料来补充学识,高校图书馆的教育比起课堂来说,更加的具有灵活性和选择性.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人本主义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具有责任心和主动心,图书管理人员更加要为学生服务,转变角色,担负起为学生筛选信息,网络建设的功能.网络技术发达,图书管理人员对于图书信息可以使用网络技术来管理,创造简单的,快速的检索的方法,为学生们图书查找提供给方便.设置读者使用的检索窗口,可以让读者自己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得到书籍的最新信息,查找自己的借阅情况,借阅时间,也可以网上续借,预约借阅.建立自己学校的文献资料库,供学生使用.学生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方便日后使用.

1.3转变服务内容

人本主义有一个观点是“自我实现”即满足自己的需求实现.在人的需求里,精神需求也是并不可少的,在坚持为读者服务的基础上,也要做好图书馆最基本的工作.图书馆是供给读者提供图书资料的地方,但是,最近几年,信息增长的速度加快,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使用的钱财有限,不能够及时的提供文献资料的的增加.但是,现在的网络技术发达,网络上的文献资料更新的及时,高校图书馆对于现代化图书馆的建立迫在眉睫.各大高校在不断地发展纸质的图书资料的同时,也要逐步的扩大电子图书资料建设和管理.文献资料在采购之前,还要考虑读者的需要,做好采购前的调查和采购的信息反馈.认真的分析读者的正真的需求,优化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以最好的限度来满足读者的需求,做到读者的满意,体现出人本主义的信息管理观念.

2提高馆员素质,加强现代化信息管理

图书馆有着无限的知识宝藏,如何利用现代化做好人本主义下的信息管理,关键在于培养出优秀的图书管理人员,尤其是网络技术属于新技术,需要有新思想,高素质和会新技术的图书馆人员.而且,只有优秀的图书管理人员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人本主义的作用,更好地做好图书馆现代化信息管理.

2.1具有敏捷的信息素质

在网络社会中,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于对于信息做出及时的反应.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对于信息的敏捷性和超前性.能够及时的发现信息和作出反应,如果馆员反应的不够及时,就耽误了信息的时效性.馆员更要在平时习以为常的事情中看出需要的信息,需要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对潜在的信息有着敏感性.除此之外,馆员还要具有基本的网络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所有的软件和硬件,能够获取、编辑、储存、专递一切有用的信息.

2.2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

活到老,学到老,图书管理人员要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在图书馆里,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社会也在不断地变化,人本主义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是根据环境不断增长变化的.图书管理人员要不断的更新观念,总结以前的工作经验,更新工作的方法、工作技能,及时的更上社会变化的脚步.图书馆有无限的知识,图书管理人员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自己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信息素质、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把知识转化为自己所有.

篇10

仅仅依靠推动物流管理工作中各个部分的智能化与自动化进程是无法满足现代物流的工作需求的,更无法让信息技术的价值得到最大化运用。不断提升物流运作各个环节相关业务的高效性与专业度也是现代物流的需求,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能够将各类具备先进技术的信息系统和物流设备运用于组织物流活动的独立企业。然而现代物流受到各项经营制度的影响,在我国的现实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在社会的所有物流活动中,企业物流仍旧占据了其中的绝大部分,因此导致多数物流活动都是在企业内部进行操作的。尽管伴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的发展,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始逐渐被部分大型企业引入到物流管理工作中,但是却只有极为少数的企业能够在企业内部推行物流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改革,不仅如此,与物流管理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在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观念方面也极为欠缺。

1.2专业软件应用率低,信息技术不受重视

信息技术是物流管理实现现代化的基础,然而在物流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并未将管理软件灵活运用到物流活动之中,从而让那些物流管理软件丧失了应有的使用价值。不仅如此,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物流系统相关的集成软件的应用率也是十分低的,真正能够得到应用的软件数量仅仅只占到了百分之十的软件总数量。信息技术的不受重视使得物流行业的现代化进程远落后于社会的整体步伐,造成了物流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现状。

1.3行业信息无法得到充分共享

我国当前物流工作大量的数据信息是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而得以产生的,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物流管理工作,无论是在前期的数据采集方面,还是后期的数据使用方面,物流管理工作都始终未能与信息化技术进行良好融合,从而造成物流工作与物流管理工作之间的信息不对等现象,更严重阻碍到了各个物流企业的及时交流与相互合作。不仅如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物料的使用单位与供货单位往往不在同一个地方,使得物资的消耗信息与采购信息无法进行第一之间的沟通,而许多物流从业人员也不具备专业化的工作水准,从而造成物流活动过程中的信息阻塞,严重影响到物流工作的效率。

2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管理的影响

2.1改变物流产业的运行方式

物流管理工作中,现代技术的应用为物流产业的运行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物流企业开始主动接收市场信息,正式成为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加强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让企业能够随时捕捉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以满足市场供应;物流活动开始呈现出系统化的趋势,加速物流市场供应链的形成;提高物流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交流,让物流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最新信息,提升物流作业过程的透明度。

2.2改变物流产业的组织结构

在以往的物流企业当中,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常常会依据自身特性而属于职能全然不同的部门负责,在这种模式下,物流产业的组织结构是不复存在的。然而伴随着近几年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尤其是得益于一款名为EDI的软件的普及,物流活动被赋予了独立性,它不再需要依附于相关的销售企业或者生产企业,而是由专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另外,物流活动也获得了物流企业的全程负责,不再散乱的分散在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中,这便促使了全新的物流产业组织结构的诞生。无论是在物流组织结构的发展还是创新,信息技术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2.3改变物流产业的竞争格局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改变了物流产业的运行方式和组织结构,更让物流产业市场的竞争主体由以往的生产或者销售企业转向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如此,市场的竞争焦点也从以前的提高单一环节的管理效率和水平转向了以整个供应链为整体的管理效率和水平的稳步提升,物流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已经逐步成为了物流竞争的大势所趋。

篇11

一、现代化远程教育档案的特点

远程教育的学籍档案由于教学、教务管理形式上的特殊性,因而具有以下特点:

1.复杂性:远程教育采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织教学和管理,学生与老师见面少,学籍管理分层次、分级别进行,管理涉及各层级之间的关系,管理难度较大。而且远程教育学生是成年人,来源复杂,基础参差不齐,工学矛盾突出,实行完全学分制,8年内学分有效,时间跨度大,教学计划变动大,学分替换情况多,毕业审核内容庞杂。这些决定了远程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2.形式不统一、利用率低远程教育办学点由中央向省、市、县辐射,教学点多,学籍档案归档标准、形式不一,现在大多为电子档案,但也存在纸质化档案,或无档案现象,有的即使有档案,但有些点开办远程教育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不注重学生学籍档案的建设和利用,档案利用率低,形同虚设。3.动态性远程教育学生的学籍管理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动态的管理过程,学生的成绩和操行评定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教学点必须通过一级一级向上报送学籍管理信息,成绩异动、补考、缺考、重修、重考多,再加上课程滚动开设,可变性大,使得远程教育档案管理随时处于动态的变化中。4.周期性学籍档案伴随学生从入学到在校学习再到毕业的整个过程,要持续3~8年的时间,因而具有连续性和周期性的特点。

二、现代化远程教育档案管理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学籍管理也面临全新的挑战。现代远程教育学生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一样经过高层次的培养教育后,将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但我国现代化远程教育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档案管理观念落后:远程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档案意识淡薄,对学员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责任心不强,给学员填写归档材料时不积极主动,材料不完整、不规范等,给学员就业或晋升埋下了隐患。其次,档案管理内容不完善:1,在现代远程教育下,大多数学校建立的学员档案仍只包括报名表、审核表、入学通知、注册表、花名册、成绩册、学籍卡、学员证、准考证等证件和文字资料,没有形成电子档案。2,能够反映学员综合素质的各种材料也还未进入归档的范围,比如,学员在校期间,许多评先评优材料应该进入学员档案的没有进入学员档案。又如,因为就业压力较大,某些部门为了学员能顺利就业,一些处分文件就没有进入学员档案。由此,档案材料无法具体地反映学员综合素质。3,有些学员在填写档案材料时不认真、不仔细,有的字迹潦草且模糊不清、有的不按要求书写,使用圆珠笔,有的项目填写不全、不准确,有的基于连名字都写错或写别名等。这些不符合要求的做法,造成了档案材料质量不高、不规范。再者,档案管理模式陈旧:随着远程教育招生人数的扩大,学员档案也随之不断递增,加上存放时间短、流动快、分配去向广、投寄单位多等特点,层层叠叠的档案管理全都是靠管理人员手工操作完成,致使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不能为用人单位及时有效地提供所需信息。最后,档案管理队伍薄弱:高校档案管理队伍作为高校学员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加强,高等远程教育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

出。据调查,由于人力、物力所限,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还不能尽如人意,教管人员紧缺,信息技术掌握的还不适应试点工作的要求:有的学校由教师和辅导员兼任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工作头绪多,忙于应付,没有时间也无力探讨研究学籍电子档案工作,有时甚至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

三、现代化远程教育的契机——充分利用电子媒介的技术平台

电子文件是指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操作、传输、存储等处理的数码序列。由于计算机

应用的迅速普及,电子文件的生成量已经非常可观。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电子档案,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方案、教学管理文件、教学课件、辅导网页、学生基本情况档案、课程注册信息、考试成绩、毕业生基本情况等等。从文件格式来看,有文本格式文件、数据库格式文件、图形格式文件等等。这诸多的电子文件,必将给现代远程教育和我们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化。因此,首先,我们要提高电子文件管理意识,把这项工作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来抓。当前,电子文件的不断产生已经成为文件管理的主要问题。其次,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电子文件,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电子文件管理法制体系。健全规章制度是电子文件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目前电子文件管理不善,同没有一个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规章制度有着重要关系。因此,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会同教学教务管理部门及计算机网络管理部门联合制定电子文件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在电子档案管理中应负的职责,做到有章可循,使电子文件的管理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再次,从电子文件的形成,运行到归档管理,应当由教学教务主管部门或负责人统一协调,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行使监督、检查、指导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的职权。在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归档、保管过程中,应及时登记设备环境、相关数据等,以保证电子文件归档的质量;生成电子文件的专用软件必须一同归档,以确保归档电子文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史淑琴.试论高校远程教育学员学籍档案的管理.科教文汇,2007,(03)

[2]樊润华.对建立高校学生电子档案的思考[J].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篇12

南雄国营帽子峰林场至建场以来,已有三十四年的历史,职工从建场初期的126人发展到现在724人,是广东重点国营森工林场之一。经营面积4.37万亩。历年坚持迹地更新造林3.6万亩。现有森林蓄积量27万m3;覆盖率达87%。特别是以来,根据企业实际,狠抓一个目标,两个转变,即以建设具有三大效益的林场为目标。由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由精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走出了独特的模式。

二、南雄国营帽子峰林场现代化经营管理新思路

1.着力调整现代化林场经营管理类型与模式

林场的主导产业是林业,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以林产品为中心,再通过深加工,来实现林场的增值,也更加有利于森林资源的培育和开发利用。帽子峰林场通过深入研究,开创了二个类型、六处模式的开发方式。

1.1结合立地条件可以分为二个类型:(1)适地适树结构型,根据各地型的不同种植不同的树种,从而形成相互促进,恢复地力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经营模式。二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立体经营结构型,充分利用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的特点,结合以林蓄水的方式,利用水进行发电,及发展养殖;同时以电促业,通过获得的电力来促进工业的发展。

1.2结合经营结构可分为六种模式:(1)速生丰产林、经济林混合经营模式;(2)林、电、水产养殖长短结合经营模式;(3)林、加工业、食用菌生产、果树循环复合经营模式;(4)林、工、商一体化经营模式;(5)以林、山、水库为主体的森林公园综合开发旅游经营模式;(6)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外向型林业经营模式;

这些经营都主要是将乔灌草结构展现在空间结构的布局上以及发挥长中短模式从经营时间上进行安排。通过合理开发,不仅有效扩大了植被,同时也成功改善了林业产品结构,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实现了林业的多元化经营。

2.主力打造现代化林、工、商三维一体发展模式

帽子峰林场根据所在地区森林,水力资源丰富,资金、劳力充裕等优势,建立的家私、香菇、电站、金属硅为主体的林产、电力、加工业体系。实行资源加工自产自销,林、工、商一体化。世界林业先进国家的的实践证明:要使林场经营走上良性循环“永续利用”的道路,就要培育合理结构的森林资源(即商品林业、社会林业和生态林业相结合),形成完整生产体系。因此,林场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走“以林为主,采育结合,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促加工业、商业的主体开发”经营道路。建立了以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为基础的林产品加工业和水电资源基地,有效深化了林产工业的加工,将林业推向了商业化、系列化的潮头,提高了林业的资源价值,促进了林产业的效益攀升。

3.着力优化经营机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