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7 10:22: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桥梁施工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DOI] 10.13939/ki.zgsc.2016.28.218
1 实训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
课程的实训环节一直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如何安排实训内容,并进行科学的开展是提高实训教学成效的重要保证。
总体来说,实训环节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环节在设置时,都是带着学习任务进行的。在任务面前,学生们为了解决它,通常会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如找各种资料,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视频资料等,然后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训环节的进行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寻求答案,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学角度来说,动手做获得的效果也远比老师讲要来得好。
(3)实训教学培养了学生们的团体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一些实操性的实训内容,如搭设脚手架项目,必须要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协同工作才能完成。通过实训培养学生们的团体意识,合作精神,以及不怕吃苦的精神等,这些非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对今后的工作也是极其有利的。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作为道桥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应用型核心课程,在专业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抓好实训环节的应用,发挥其作用,推动教学的进行。
2 实训环节的类型分析
2.1 室内设计型实训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为一门应用型专业课程,但教学内容上还是存在大量理论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相应的实训项目可在室内进行。如各种桥梁结构、构造的学习,这些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工程量计算能力。另外,还可根据桥梁结构、地域环境特点等,要求学生进行桥梁施工方案设计等。这些实训内容,只需在室内,给出特定的桥梁图纸及其他设定条件即可进行。
2.2 室外操作型实训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中还有大量的设计桥梁施工的内容,如施工放样、工艺流程的学习,质量检测等内容,仅给出图纸也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到实际的施工现场,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体来进行。当然,如模板的设计及拼装;支架及脚手架的设计及搭设;混凝土的搅拌、振捣、养护等内容也可在实训室内进行,但这需要学校有配套的综合实训室才能进行。
3 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3.1 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
课程的教学一定要切合桥梁建筑市场的能力需求来进行,在教学上应该与时俱进,多讲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方法等,而对市场逐渐淘汰的施工方法、工艺等,则可少讲或不讲,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上也应符合此要求。因此,课程实训项目在内容设计上,教师应精心挑选题目进行设计,以便将实训所获能较多地应用于实际工程。
根据桥梁建设市场的需求,对用人要求有识图、算量、放样、施工管理、质量检测等技能。根据这些要求,分别进行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
在课程教学中,可以进行的实训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结合具体桥梁构造图(如板桥的梁板构造图,轻型桥墩构造图或重力式桥台构造图等),进行工程量的计算。要求学生正确计算混凝土、钢筋、砌体等工程量,以考核学生的识图、工程量计算能力。
(2)结合具体上部结构布置图(如一定跨径和宽度的梁桥或拱桥结构布置图),进行模板、支架的计算及设计,或进行桥跨结构施工方案设计。前者要求学生能掌握模板、支架荷载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模板和支架结构设计,并完成模板的拼装,支架的搭设及拆除等工作。后者要求学生能掌握桥梁的各种施工方法,并在不同外部条件下灵活选用适宜的施工方法。
(3) 结合具体钢筋结构图,进行梁体钢筋绑扎任务。要求学生能正确识读钢筋结构图,正确计算钢筋下料长度,熟悉梁体的钢筋构造,并完成钢筋骨架的绑扎任务。
(4)结合具体桥梁施工项目,进行桥梁结构的施工放样,施工过程管理控制及成品质量检测等。要求学生具有桥梁放样能力,基本的施工管理能力,并熟悉桥梁各部位的检测要点,检测方法及质量标准等。此实训任务相对来说最难完成,因为桥梁工程总是不断完成的,要找到一个符合学生实训项目难度,并具可操作性的项目实体对教学来说是一大难题。若有配套的实训建设基地,能够不间断提供工程实体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则是最好的。
3.2 实训教学项目的实施
以“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搭设实训项目”为例,介绍实训项目的实施步骤。
首先,由教师写出内容翔实可行的实训项目任务书和指导书,这是实训项目能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证。任务书应写明实训目的,内容,要求,提交成果,考核方法等。指导书应写明实训的具体操作步骤,操作要点,应注意事项等。
其次,在任务实施前,教师需将实训任务书和指导书下发给学生,进行任务交底和安全交底,将实训的目的、内容、要求、考评方法等一并交代给学生,确保每位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实训任务,操作步骤和要点,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安全问题等。
再次,要求学生按照实训任务书做一定的相关准备。例如:学习《脚手架搭设的构造规范》《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知识,进行脚手架构造图设计,绘出脚手架构造详图等。
最后,指导学生进行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脚手架搭设和完成后,还要分别组织学生对搭设过程和拆除过程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并将正确做法进行总结和积累,以便今后使用。
“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搭设实训项目”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操作后,在学生中取得一定好评,感觉受益颇多。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掌握了扣件的类型及使用方法,学习了脚手架的构造要求,搭设要点及安全技术。通过该实训项目,同学们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协同工作氛围。在实训项目完成后,同学们也对自己的成果进行分析,找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以及解决和避免办法等。
4 实训教学项目的评价
实训的评价方法采用自评、同学之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综合得分。
学生在完成实训后,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评价,总结自己成功和不足之处,形成总结意见。然后,同学们之间互评。通过学生们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对于该实训项目应如何操作才能做得更好。最后,由老师对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并给出成绩。
[作者简介]熊文林(1971- ),女,湖北浠水人,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田文(1966- ),女,湖北孝感人,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道路与桥梁工程;李清(1970- ),女,湖北武汉人,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道路与桥梁工程。(湖北 武汉 430079)
[课题项目]本文系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1年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项目“‘三结合与路随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B0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096-02
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人才培养质量的高标准,要求我们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依托工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高职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适应企业需求,同时也要发挥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与世界500强中交二航局等企业深度合作,2006年开始开办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二航班”(订单班),经过三年的实践,在总结、分析 “二航班”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按交通公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以任务为引领,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构建了“三结合、与路随行”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教学内容与施工任务相结合、教学安排与施工季节相结合,顶岗实习与企业需求、学生就业相结合,公路建设到哪里,实训基地就建在哪里,课堂就流动到哪里。
一、教学内容与施工任务相结合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总体思路是: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按照公路交通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按照公路建设过程,构建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目标;将“公路工程项目”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载体;以公路建设任务作为课程建设的主线;按照课程体系的要求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办法。在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分析工作任务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的路径,构建出专业课程体系。按照课程体系进行教学设计,教育活动设计,明确教学条件,最后形成人才培养方案。
2.重构课程体系。通过对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解构与重构,实现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汇集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实际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和教学专家,对照公路桥梁施工岗位职业标准,整合教学资源;根据工作任务的系统性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充分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以行动为导向,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开发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3.开发课程及教学资源库。以公路施工项目为载体,与中铁十一局、中交二航局等企业合作,重点建设了“工程测量”等3门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核心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企业员工培训提供服务。编制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整体设计、教学情境和单元设计,编制考核评价方案,开发《工程岩土》等3种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等。
二、教学安排与施工季节相结合
为了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职业能力的需要,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通用的基础知识学习为目标,包含第1、第2学期,进行公共领域和职业基础领域课程学习,教学场所主要安排在校内;第二阶段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测量、试验等单项技能培养,包含第3、第4学期,进行职业技术领域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学习,校内学习道路桥梁施工等理实一体化课程,校外“工地流动学校”安排专项实训;第三阶段以综合技能培养提升为目的,包含第5学期,进行职业拓展领域课程(选修领域课程)学习及职前综合培训,在校内或“校中企”进行;第四阶段以岗位群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包含第6学期,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实施顶岗实习。通过“六学期、四阶段”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采用柔性化管理,做到教学安排与施工季节相结合,更好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三、顶岗实习与企业需求、学生就业相结合
关键词:
校企合作;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推广应用,在高职院校突出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在社会上收到较大成效。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改变了以往注重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格局,转而更趋向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求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将所学的实践操作技能应用到实习过程中,以便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1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在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中,校企合作已经受到越来越多院校及学生的欢迎,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活动不容易找到适合实习的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基地的现象;但为了提高公路监理专业办学水平,高职院校通过与相关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公路试验检测中心,以及工程监理咨询所等加强合作,同时还与施工单位、道路桥梁养护单位加强合作,通过不断调整实训管理制度,来配合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在资金投入方面,采取了多渠道融资的方式来筹集所需资金。其中包括:学院投资、争取行业投资资金、同时还多方筹措资金,从而构建校企合作的资源共享型实践基地。作为院校方面,通过向企业输送实用人才帮助企业培训员工;另一方面院校还注重师资力量的建设,应用编写实用教材和强化教学实践相结合,来提高本专业师资水平。
2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应用
2.1制定人才培养规划
运用教学实践和进入企业实习相结合方式,通过校办企业来培养目标和规划,提出为工程一线培养相关人才,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交通、路桥施工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该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完成公路勘测和设计工作,能够掌握道路、桥梁的勘察设计、边坡治理工作、并参与旧桥增固的工作实践中。学院方面通过联系承接大型道路、桥梁勘察项目的单位,带领学生参与到道路勘察设计实践中去实习,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一线道路、桥梁工程的实习机会。另外,该专业要求范围还包括: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路桥工程养护工作,以适应公路、交通行业发展所需。
2.2教学模式的改进
高职院校通过在教师中开展如何上好专业课的讨论,要求教师做好教学课程的设计,以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并提升其综合素质。在讨论活动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职业教育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对学生来说适应就业和日后发展,对于企业而言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减少员工培训开支,而对于院校来说则为学生和企业之间建立了就业和录用的平台。通过上述讨论教师的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了以实践应用为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的现实需求。
2.3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不仅需要改进教学方法,还需要改进学习方法,教师将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学习方法教学上。通过指导学生如何尽快掌握操作技能,将勘察设计以及施工中的重点、难点罗列出来,让学生经过多次实践操作来了解实践操作的技巧,同时教师还将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摸索实践操作技巧同时,还能够得到来自教师的经验指导。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尽快将理论和实践操作联系起来,应用到工作实践当中。通过实施教师的实践指导和专业理论教学,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更强了,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学校现建成道桥实训室2个,配置相关仪器设备180余台(套)。能进行的试验有土工试验、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路基检测试验、路面检测试验等。通过现有试验设备,设计实训项目,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在学中做、做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熟练程度。
2.4实习促就业理念的应用效果
高职院校提出通过实习促进就业的理念,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从系主任到专业教师,都积极对推荐毕业生就业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高职院校与施工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以及工程监理公司等单位签署了就业基地合作文件,通过实训教学和专业理论教学相结合,并多渠道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基地。同时还将多媒体技术引进教学实践中,应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来帮助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尽快掌握本专业的实训方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课件用视频方式上传到网络,学生经网络可以多次、反复观看教学视频,通过不断观看其中的实践操作视频,可以让学生加强直观感性认知的同时,还拓宽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途径。另外,学生从视听教学模式中,不仅了解到当前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还可以了解到更新的技术工艺和技术方法,以便学生能知晓和掌握更多前沿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研究成果。
3结论
综上,从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可知,校企合作通过实训项目为主,从教学目标、内容、组织管理等方面着手,为学生提供课程实训到现场实训的条件,让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并从课堂教学走向社会实践,通过课程改革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多渠道为学生创造就业、实训条件,以充沛的理论知识与道路桥梁工程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为学生就业和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王琦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玮,李慧英.道路与桥梁专业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研究,2012,8(4):87-88.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推广应用,在高职院校突出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在社会上收到较大成效。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改变了以往注重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格局,转而更趋向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求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将所学的实践操作技能应用到实习过程中,以便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1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在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中,校企合作已经受到越来越多院校及学生的欢迎,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活动不容易找到适合实习的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基地的现象;但为了提高公路监理专业办学水平,高职院校通过与相关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公路试验检测中心,以及工程监理咨询所等加强合作,同时还与施工单位、道路桥梁养护单位加强合作,通过不断调整实训管理制度,来配合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在资金投入方面,采取了多渠道融资的方式来筹集所需资金。其中包括:学院投资、争取行业投资资金、同时还多方筹措资金,从而构建校企合作的资源共享型实践基地。作为院校方面,通过向企业输送实用人才帮助企业培训员工;另一方面院校还注重师资力量的建设,应用编写实用教材和强化教学实践相结合,来提高本专业师资水平。
2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应用
2.1制定人才培养规划
运用教学实践和进入企业实习相结合方式,通过校办企业来培养目标和规划,提出为工程一线培养相关人才,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交通、路桥施工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该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完成公路勘测和设计工作,能够掌握道路、桥梁的勘察设计、边坡治理工作、并参与旧桥增固的工作实践中。学院方面通过联系承接大型道路、桥梁勘察项目的单位,带领学生参与到道路勘察设计实践中去实习,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一线道路、桥梁工程的实习机会。另外,该专业要求范围还包括: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路桥工程养护工作,以适应公路、交通行业发展所需。
2.2教学模式的改进
高职院校通过在教师中开展如何上好专业课的讨论,要求教师做好教学课程的设计,以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并提升其综合素质。在讨论活动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职业教育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对学生来说适应就业和日后发展,对于企业而言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减少员工培训开支,而对于院校来说则为学生和企业之间建立了就业和录用的平台。通过上述讨论教师的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了以实践应用为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的现实需求。
2.3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不仅需要改进教学方法,还需要改进学习方法,教师将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学习方法教学上。通过指导学生如何尽快掌握操作技能,将勘察设计以及施工中的重点、难点罗列出来,让学生经过多次实践操作来了解实践操作的技巧,同时教师还将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摸索实践操作技巧同时,还能够得到来自教师的经验指导。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尽快将理论和实践操作联系起来,应用到工作实践当中。通过实施教师的实践指导和专业理论教学,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更强了,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学校现建成道桥实训室2个,配置相关仪器设备180余台(套)。能进行的试验有土工试验、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路基检测试验、路面检测试验等。通过现有试验设备,设计实训项目,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在学中做、做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熟练程度。
2.4实习促就业理念的应用效果
高职院校提出通过实习促进就业的理念,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从系主任到专业教师,都积极对推荐毕业生就业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高职院校与施工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以及工程监理公司等单位签署了就业基地合作文件,通过实训教学和专业理论教学相结合,并多渠道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基地。同时还将多媒体技术引进教学实践中,应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来帮助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尽快掌握本专业的实训方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课件用视频方式上传到网络,学生经网络可以多次、反复观看教学视频,通过不断观看其中的实践操作视频,可以让学生加强直观感性认知的同时,还拓宽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途径。另外,学生从视听教学模式中,不仅了解到当前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还可以了解到更新的技术工艺和技术方法,以便学生能知晓和掌握更多前沿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研究成果。
3结论
综上,从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可知,校企合作通过实训项目为主,从教学目标、内容、组织管理等方面着手,为学生提供课程实训到现场实训的条件,让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并从课堂教学走向社会实践,通过课程改革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多渠道为学生创造就业、实训条件,以充沛的理论知识与道路桥梁工程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为学生就业和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玮,李慧英.道路与桥梁专业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研究,2012,8(4):87-88.
[2]蒋玲.基于校企合作公路工程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6(15):156-157.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069-03
如何服务于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突出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的职业性和应用性,开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培养大批设计、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的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目前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根据自身的优势、特点和特色,结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内涵进行整体性的课程体系重组、开发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可以为其他相近、相似、相同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提供参考。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具有与路桥企业长期深入合作的基础,有满足需要的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训条件,经过多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具地方特征、行业特色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教学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修养。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减少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的习惯性和主观性,消除课程设置的学科化烙印,增强岗位能力培养目标。
教育部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建设与改革”。本着注重内涵建设,突出职业技能培养,推行工学结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的指导思想,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在广西路桥总公司、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广西交通投资集团等的支持和帮助下,系统论证了专业定位和发展,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和出发点,基于工作过程设置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形成具有地方特征、行业特点,满足不同岗位和岗位群需要的系统。课程体系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有效形式,构筑新的课程内涵。
一、以工学结合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改革
(一)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在专业建设上,确定了本专业的建设起点,即服务于区域经济和行业快速发展,适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需求。广西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对接的桥头堡,南宁市正在加快构建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信息中心、金融中心,需要大量的公路交通建设、管理和养护等高技能人才,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对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就业情况统计,在专业咨询与协调会议上,校企共同论证,明确了专业对口岗位和岗位群。将原有面向公路施工技术与桥梁施工技术两个领域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为面向公路桥梁施工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新的专业岗位面向包括施工一线的道路施工员、桥梁施工员、隧道施工员、测量员、试验检测员、资料整理员、安全员、材料员、计量员、目标岗位设置具体、典型,针对性较强。
(二)进行专业岗位(群)工作分析。根据工作要素确定课程要素,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课程体系建设。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工程部门人员和校内教育专家参加岗位工作分析会,详细讨论与分析专业所面向的岗位及岗位群,归纳和总结各企业具有共性的岗位任务,明确其工作职责、具体任务、工作流程、工作对象、使用仪器设备、工作方法、组织形式、与其他任务的关系等。由此分析得出工作过程特点,显示本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职业和技能区别,为后续学习载体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确定提供指导。进行岗位和岗位群分析,明确工作岗位的工作特征。工作特征决定了教学要求,是确定教学内容、标准、形式、场所、方法、手段的唯一依据。例如:工作内容决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适应工作方法,教学组织形式适应生产组织形式,教学实习实训设备适应工作中使用工具仪器设备,与其他任务的关系决定了各学习领域课程的相互支撑关系。
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所需知识、技能、素质等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企业专家、行家对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最终确认,有助于学校在注重知识传承性的条件下,基于工作过程重新构筑培养内容,使得知识组织形式、吸收方式更符合岗位技能训练的要求。重构培养内容,可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技能都得到充分的培养,其核心职业能力得到增强。这正是职业教育特色体现、目的所在。
(三)根据岗位工作能力要求,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和专业学习领域。岗位工作能力是职业行动能力的直接体现,体现在一定工作情境条件完成连续行为或指令的系列集合体,这些连续行为或指令的系列集合体是职业教育过程需要在教学中进行组合或连续实施和传授内容。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是以岗位需要为依据,基于岗位工作能力培养为目的,再吸取传统学科教育中知识传承性的优点,突出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培养的主线,构建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职业行动领域是指在与职业相关的行动情境中相互关联的任务的集合。从工作过程中确定和分解职业行动领域,首先必须明白工作任务的目的,然后为了达到工作任务的目的经过构思、设计、实施、检验(即CDIO理论)四个完整的工作阶段。以配制路面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工作为例,其四个工作阶段分别为原材料的选择、各种原材料用量计算和设计、按设计配制沥青混合料试件、将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相关性能检测确定最后路面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对组成岗位职业的每一项工作均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分解,同时考虑学生团队精神、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等方面培养与训练,完成职业行动领域的构建。
专业学习领域是为实现专业岗位培养进行的教学论加工的行动领域,是指岗位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的主题单元,由目标表述、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构成。根据岗位工作能力要求,确定具体工作情境的专业学习领域。
二、以“校厂合一”推动专业发展,开展课程建设
以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形成为主线,完善“校厂合一,行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小学校、大课堂”为抓手,推行融“学中做,做中学”于一体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教学改革模式;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保障,控制教学质量;推行“双证书”制度,最终达到培养“零距离”上岗的道桥施工一线高技能人才的目的。构建道桥建设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原则设计学习情境,为道路桥梁施工行业企业培养吃苦耐劳、思想活跃、工作扎实、作风优良、扎根一线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优秀筑路人才。
(一)基于工作导向课程体系构建的条件。利用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桂西公路管理局签订共建四塘至蒲庙三级公路纵穿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5公里路段和新区大门前的南宁至梧州二级公路2公里路段为检测、养护、维修等内容的教学路段,四塘跨径为80 m的旧桥为检测、养护、加固等教学项目的桥梁实训基地及入驻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广西正高检测咨询有限公司(交通部乙级检测资质),扩展“校厂合一,行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路桥总公司、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广西交通科研院、广西桂通公路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等20多家广西区路桥施工、监理、养护、检测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和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互聘员工、共担课题、共建培训基地和机构等深度合作,为扩展“校厂合一,行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先天性的基础。
(二)基于工作导向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课程体系构建。按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面向,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改革教学内容、课程结构和教学过程。在培养过程中将工程职业时间环境引入到工程教育的环境中,使学生能通过具体的工程项目来学习,得到的结果是从具体工程对象实践中抽象出来的能力和方法。也就是说,如果有若干工程实践项目,内容虽然各不相同,但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学生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最终是要得到一般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而不是着眼于掌握该项目所涉及的具体知识,这是通过“做中学”达到通识教育的关键。要求课程设置要包括两个或更多实训―制作实践项目,这种实践项目来自企业第一线,是企业面临的问题和真刀真枪的项目,而不是“假题真做”,利用这种“小学校,大课堂”的抓手,通过“学中做”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将3年的培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整个教学过程以“校企合一,行为导向”为主体,强调“教、学、做”一体,按“初级、中级、高级、强化四阶段技能递进”方式培养,具体过程如下:
按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面向,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抓手,改革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过程,将3年的培养过程分为四个学段,根据道桥专业的特点及行为导向教学特征,设置“学中做、做中学”为一体教学体系,构建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整个教学过程工学交替,校企合一,“教、学、做”一体,按“初级、中级、、高级、强化四阶段技能递进”方式培养,具体过程如下:
1.初级阶段(一年级,2个学期):基础能力培养和基础技能轮训。依托校内实验实训室(场)为主,校外实验实训室(场)为辅。培养学生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外语水平,主要包括工程识图能力、施工测量、建筑材料试验能力和外语日常交流能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和基本的专业技能,达到初级工水平。
2.中级阶段(二年级,1.8个学期):专业能力培养和专业技能实训。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以真实的公路桥梁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日常养护维修和试验检测任务为抓手,利用“厂在校中、校在厂中”的平台,创建道桥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现场、公路日常养护与维修及试验检测现场为教学情境,利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式,主要培养学生专业的系统和过程技能,使学生具备较好的职业素质和专业通用技能,达到中级工水平。
3.高级阶段(三年级,0.5个学期):主要以企业为主,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采用“工程在建项目为导向、岗位任务为驱动、工作与学习相互交替”,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和专项岗位技能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该阶段的实施,学生完成专业高级技能的训练,具备较强的职业素质和专业专项技能,达到高级工水平。
4.强化阶段(三年级,1.7个学期):到施工现场顶岗实习。企业提供岗位,并配备指导教师,以现场兼职教师指导为主,专任教师巡回辅导,将学生的实践与岗位责任挂钩,通过网络及教学管理平台远程服务。顶岗实习成绩以企业考核为主,实习完成后,20%左右学生具备专项预备工程师的技能水平。通过该阶段的实施,学生完成专业技能强化训练,满足职业岗位要求,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相应的工作。
通过系统科学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训练,形成学和行的合一,实现“零距离”上岗就业的高端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的。
三、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改革与开发能充分展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内在需求,是职业教育本质需要。只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整体设置才能实现人才培养与工作岗位“零距离”衔接的要求,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启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整体开发与整合工作,经过6届学生的培养实践证明,毕业生整体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都有较大的提高,学生毕业后能马上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得到业界相关用人单位的好评。同时,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整体开发与整合过程也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技术服务水平、教学教改能力,表现在近5年来该专业老师承担各类科研和生产项目经费总额达到800多万,承担广西各级教研教改项目30多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整体开发与整合过程提升了校企的深度融合,表现在将工程检测公司引进校内、和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西八桂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签定订单班等。
【参考文献】
[1]覃峰.基于CDIO的“公路工程养护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8)
[2]覃峰.基于行动导向和CDIO教学模式的公路与桥梁检测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西教育,2012(2C)
[3]孙慧平,余丽萍,等.基于工程过程的课程设置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7(36)
[4]姚虹华,廖正非,等.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5]朱强,江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93)
[6]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关键词:走访调查 审阅 改革与实践 施工图
引言
我校路桥工程系主要是为广西路桥、中国中铁等一线大小施工企业培养技术人才。针对道路桥梁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我们走访调查了在以上各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将在该单位工作的顶岗实习生。调查显示,能否看懂施工图纸是顺利进人工作角色的关键。而学生们普遍反映难以理解吃透施工图纸,很难找出图纸和实物之间的对应关系,无从做到提前预见构想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无法达到防范施工偏差和错误于未然的目的。在这样的大前提之下,我们构思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出发,对《桥涵工程》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一、《桥涵工程》教学改革前的状况
《桥涵工程》教学改革前用的教材是郭发忠主编的高职高专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材,前四章讲的是桥梁的结构构造与少量理论计算,第五章讲的是各种涵洞,第六章讲的是各种涵洞和桥梁的施工技术。教学过程中,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辅以少量的工地参观。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以教师为主体、强调教材,采用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和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太死板,教学手段陈旧,不能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目标与实际脱节。
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度太大,所涉及的桥梁构造和施工过程过于抽象复杂,重理论轻实践,施工的部分内容少,且一时半会难以理解吃透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另一方面,老师普遍感觉课程内容繁杂,牵涉知识面广泛,总是觉得该课程所安排课时相对少了,难以满足对课程内容系统讲授的要求。毕业学生反馈《桥涵工程》教学难以直接为工作服务,所学桥梁结构构造和理论知识无法直接用到实际工作中,对于工作后的第一道难关——看图,帮助并不是很大。当然,学生也承认在大量课时堆积之下有一定的潜移默化效果,但是至少现在看来并不太明显。总之,改革前《桥涵工程》教学效果堪忧,老师和学生都疲于应付庞杂的桥梁工程知识结构体系, 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桥涵工程》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设计
鉴于学生工作中对读图能力的要求和教学过程中无法培养该种能力的矛盾,《桥涵工程》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进行了系列改革。 首先,道桥教研室自编《桥梁工程技术》配套教材,基于工作情境,将课程设计成七个学习情境,情境一为墩台施工、情境二为梁桥桥跨施工、情境三为拱桥桥跨施工、情境四为斜拉桥和悬索桥施工、情境五为涵洞施工、情境六为桥面系施工、情境七为桥梁施工专项设计。其次,注重培养师资队伍,特别是提高年青教师对施工图的理解和审阅能力。道桥教研室计划采取轮换派专职教师到施工一线进行为期至少一年的挂职锻炼,锻炼期间收集施工蓝图,拍摄施工过程中的录像、图片,搜集施工方案和设计变更、表格等一线资料,并且整理成册,为教学改革培养教师队伍准备教学素材和案例。再次,针对《桥梁工程技术》七个情境化设计编制多媒体课件,以实物图片教学来代替文字讲述。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以施工图教学为核心的理念,将施工蓝图贯穿到七个情境设计中,以施工现场实际工程为案例,根据从企业收集的施工图布置教学任务,驱动引导学生通过施工图了解桥梁的基础知识、桥梁的结构构造特点,进而深入到桥梁结构的理论分析和计算中去。七个学习情境对应就要求读懂七套不同的施工蓝图,学会处理七个不同实际工程的施工案例,其中自然涉及到《桥梁工程技术》的所有方面。
三、《桥梁工程技术》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探索
《桥梁工程技术》教学中采用施工图模拟教学、案例教学、虚拟项目部教学等方法,紧密结合施工蓝图,实现实物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教学走出教室,走进实验实训室(基地)。组建道桥专业模型室,购置各式各样的桥梁实物模型,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对照实物,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一)以施工图为载体,课堂模拟施工现场
改革后的桥梁施工课程,实行“课堂+图纸”,变纯粹的老师讲授为学生看图学习,自己动手动脑为主,老师指导答疑提供咨询。以成套施工图为蓝本设计出多种教学情境和项目,每堂课都提出任务和问题, 以任务和问题驱动教学,留出足够长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组织学习过程,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规定的任务,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融相关的理论知识于完成项目的过程。
(二)实行案例教学,增加学习的趣味
案例教学法以现场典型的施工案例为背景,以施工图纸为核心,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工程实际的差距,强调在实践中学习理论,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经验知识,提升所需相关理论的学习效果。在《桥梁施工》教学过程中开展案例教学试点。结合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特点,教学过程分为案例准备、 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步骤,在实施中用小组讨论法组织教学。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充分利用了有限的课堂时问,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专长,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大力推进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充分利用学院附近在建桥梁工程和校外实训基地,在桥梁施工工地进行教学,学生按照工程项目实际工作内容,重点学习施工方法、技术交底、安全质量检查、施工设备安装、内业资料整理等工作。
四、结束语
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不仅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应该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技术操作熟练的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尽量实现教学环节与生产实践的对接,为施工企业培养熟练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人才,使毕业生能尽快缩短从学生到施工技术人员角色转换的时间。
关键词:顶岗实习;“四管”制度;校企双元制
Key words: post practice;"Four Management" system;dual system of school-enterprise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266-02
0引言
教育部16号文件明确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顶岗实习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检验,累计实际工作经验,为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的必要途径[1]。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人格特质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并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在完成校内学习、实践、技能考证的同时,必须到校外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参加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
1顶岗实习“四管”制度的提出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往往在施工企业第一线,由于实习学生分散,工作场所的不固定,作业面的变化和工作过程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一直是个难题。我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在对学生顶岗实习严格过程管理的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深受学院、企业、家长好评的“四管制度”,即“学院主管、企业监管、学生自管、家长协管”。学院主管是指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实习工地巡视检查,配合学院学工处、教务处、系部做好学生管理和实习指导工作;企业监管指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学生自管指充分发挥班委会和团支部的作用,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家长协管指对实习期间违纪的学生,及时通知其家长,协助学院和企业对学生加强教育和管理。
2顶岗实习“四管”制度的实施
2.1 学院主管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实训体系,完善实训流程,建立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综合监控体系[1],学院学工处、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加强监督检查,实行“学院主管”。在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指导下,系部成立顶岗实习工作小组,并制定《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巡查制度》、《带队教师管理制度》、《外聘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和《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办法》,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管理。工作小组的职责是:联系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和项目,与企业项目部协调与沟通,解决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按照相关制度对实习学生全过程监控,组织对学生实习效果考核评价,确保顶岗实习质量。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运作程序[2]见图1。
每个实习班级,视人数多少配2-3各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均为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主要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院、系部、实习指导教师、辅导员要加强沟通,共同承担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①辅导员要与实习指导教师多联系。②教务处、系部要与实习指导教师、辅导员多联系。③实习指导教师要与实习企业多联系。④学院要与实习单位多联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141-02
校内实训基地是培养高水平、高技能型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高职院校符合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水平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逐渐同社会企业相结合,不断增强校内实习环境和实习质量,力图将“校企合作”做到最大化,但由于我国基础教育水平较差,对实际操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当前我国校内实训基地在建设和管理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道桥在分类上属于应用型专业,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熟练的土木工程测量、道路勘测设计理论和操作测量等技术水平,使得一些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和管理控制时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道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运行与管控体系建设进行研究。
一、加强高职院校道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运行与管控体系建设的意义
(一)强化校企合作,提高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高技能、创新性人才,作为道桥专业的学生最重要的是掌握各种实践测量技术和勘测手段,因此加强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提高管控体系建设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增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让道桥专业的学生能够提前了解未来工作的环境以及需要的技术水平等,同时校企合作又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条件;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缺少必要的实践知识与技术水平,导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毕业时面临着一定的就业问题,通过加强对道桥专业校内实训的管理与控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道路桥梁结构的认识。
(二)提高技术水平,优化教学条件
高职院校道桥专业培养的是具有高水平、高技术的全能型人才,然而受当前教育体系的制约,我国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普遍表现出实践能力不足,缺乏技术水平,特别是对工程设备缺少一定的认识和使用方法等。在社会发展中,道桥专业的学生主要面向道路桥梁建设、工程质量检验和工程管理等方面,所以道桥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对施工设备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一定的使用方法。校内实训的建设与管控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设备的了解和使用方法,包括测量仪器的使用情况、道桥测量的注意事项、工程管理技术等,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技术和管理手段,符合国家技术型人才的教育方针。不仅如此,管控体系的建设与强化,可以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措施,在校内实训运行中,管控体系的建设可以最大程度地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为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保障。因此,加强高职院校道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运行与管控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前高职院校道桥专业校内实训与管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功能单一,系统化建设不足
道路桥梁是培养掌握道路与桥梁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及实践应用的一门专业,通过强化道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技术性和专业性,但由于我国对校内实训认识较晚,目前未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校内实训管理体系。在高职院校道桥专业的校内实训建设与管理上普遍存在着建设结构单一、缺乏使用内容的现象,如在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多以某个具体教学楼为对象进行分散式建设,导致整个实训教育过程显得很分裂。不仅如此,部分高职院校在对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控制时忽略了实训的真正意义,过于看重实训基地的外在形式,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先进设备使整个基地显得庄重,但是在真正实训过程中往往用不到这些先进工具。因此,在对实训基地建设时要注重基地的实训内容,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训模式,不要导致整个实训基地机构单一、内容匮乏。
(二)缺乏校企合作,实训效果不强
道桥专业主要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然而高职院校在对校内实训进行管理控制时往往忽略了“实践”的真正涵义,使整个实训并没有提高学生对道桥专业的认识。据调查,多数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内实训时并没有同校外企业进行合作,而是单方面地凭着自己对社会形势以及道桥发展的认识进行建设与管理,如在实训基地管理过程中,实训基地管理人员通过自己多年对道桥专业发展的了解,将一些过时的勘探技术和设备应用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中,导致学生学到的道桥勘探技术与社会发展形式相违背。此外,由于校企合作观点不同或者两者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使道桥实训基地在建设中造成不必要的设备浪费,甚至重复建设的情况,总之我国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内实训建设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校企合作,导致道桥专业的学生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技术和道桥勘测方法。
(三)校内实训教学性与生产性结合不足,管控体系缺少深入性教学
高职道桥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性人才,能够在公路、道路、桥梁建设方面发挥管理与勘测能力的作用,所以,在对高职道桥专业学生培养的过程中,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重要意义。所谓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是利用先进设备、高技能人才及科学的管理手段等为学生提高企业化、专业化的实训环境,进而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将道桥理论知识应用实践操作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管理和创新能力。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与校外企业加强合作,并且多数高职院校的道桥专业成功建立了实训基地,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教学经验和管理手段,导致实训基地在运行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发挥教学性与实训性的作用。如在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校方过于培养学生的生产性能力,忽略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不能很好掌握道桥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管控体系的完善作为道桥实训基地运行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在对校内实训监管控制时缺少合理的规划,导致学校与企业合作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使校内实训购进设备的过程中出现资源浪费问题。总之,高职道桥专业在进行校内实训运行过程中,由于管控体系不完善使实训生产性和系统性不能很好结合。
三、强化校内实训运行完善管控体系的对策
(一)优化建设功能,提高实训真实性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真正意义在于真实性,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对勘测设备、管理等的认识让学生能够过早地了解道路、城市公路以及桥梁设计的要求,然而目前多数高职道桥专业在校内实训建设中过于形式化,不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未来工作的状态,因此有必要加强校内实训的内容与功能。在实训基地建设中,不要被设备环境、设备数量以及试验场地大小等刚性指标所影响,要勇于将建筑结构、建筑环境同刚性指标系统化的结合使校内实训更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使整个实训过程都能在真实企业中进行。不仅如此,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应用计算机现代网络技术加强实训管控体系的建设,使整个实训管控体系更加科学化,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实验建筑物在空间上的分散性,让整个实验基地融为一体。在结构设计上,校内实训要注重结构内容多样性,不要让整个实训过程成为空盒子,使学生在实训后非但不能提高自己对道路桥梁技术的认识和各种勘测技术的掌握情况,而且还浪费学生的大量时间忽略了理论知识的教学。总之,高职道桥校内实训在运行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整个系统的有效性融合,改善系统结构、丰富系统内容,让实训过程更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
(二)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工学结合
在校内实训运行中,要加强学生对道桥专业的认识以及一些勘测技巧,如对道路勘探设计、路基路面工程、隧道工程以及公路施工组织等课程进行实际模拟练习,增强学生在道桥专业未来工作中的专业技能。在校内实训管理管理控制上,学校要加强同校外企业的合作,将“校企合作”发挥到最大优势,如为提高校企合作的机会,学校可以在实训完成后选出一些专业人才到企业工作,这样既能保证企业的利益,又可以加大企业为学校的投入,使整个实训过程都能同当前社会道桥发展相结合。不仅如此,多数高校在实训期间不能很好地进行工学融合,导致学生只能单方面受益于实践操作,因此在实训运营期间,学校道桥专业的教师可以针对企业给出的具体工程组织学生共同研究,一方面可以加强师生关系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师生的交流和研究可以增加学生对道路勘测技术的熟练度,进而有效地进行工学结合。
(三)加强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增加师生受益程度
在校企合作期间,主要由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学校提供场地和师资,通过企业下发工程指令,使整个实训过程能够高效、安全地进行。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完成整个实训过程的重要场所,因此必须加强校园生产性场地的建设,使每位学生都能够以学员的身份在实训中学习和发展。不仅如此,加强生产性实训建设一方面通过校办企业与生产性实训基地相结合,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资金重复问题;另一方面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保证学校的自由性和稳定性,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都以学员入职企业的身份进行勘测和管理,使学生能够过早对企业认识和了解,对未来就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学生完成生产性实训的同时,还承接了道路测量、管理技术、桥梁勘测等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在岗实习”的机会。
四、结语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道桥专业发展的基础保障,本文从高职院校道桥专业现状入手,首先讨论了加强高职院校道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运行与管控体系建设的意义;接着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道桥专业校内实训与管控体系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当前高职院校道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控存在的问题,从建设内容与功能、校企合作和生产性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对策;最后理性地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出加强高职道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运行与管控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梁燕.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
2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课程教学体系的构成,一般包括内容设置、教学模式、方法手段、评价体系、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方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对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模式融合化、评价方式多元化、专业教师工程化,资源建设立体化。2.1教学内容项目化。通过对人才需求调研和分析以及专家指导等来完善并优化教学内容。经过多年的探索,通过校企双方组建课程团的充分研讨,参照铁路行业规范和桥隧工职业资格要求,基本形成了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课程内容。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技能培养基本规律,以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方法为依据划分教学内容。并通过校企合作,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序化,设计了从简单至复杂的6个基本能力两个学习项目和两个综合能力学习项目。这些学习项目涵盖了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所涉及全部知识点和技能要求,每个学习项目都是一个单独的桥梁施工与维护的完整工作过程。2.2调整教学环节,革新教学组织模式。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教学模式转变的核心:一是坚持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对接;二是探索紧随铁路、柔性学期的组织模式,使得教学过程与施工过程相适应,满足工学结合的要求。1)理论实践高度结合。高职院校各个铁道工程技术类专业中,铁路桥梁施工一门单独的实践课来开设,主要是通过实践锻炼,来进一步培养专业技能。究其本质,它们实质属于桥隧施工和维护的内容,与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密不可分。为突出其作用,将其融入到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中来,通过两周的企业现场实践教学来强化学生施工和维护技能,实现了将课堂和工地之间的场景轮换式学习,课堂与工地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2)紧随铁路、柔性学期的组织模式。由于铁路桥梁一般具有施工周期长、任务重、难度大等特点,课程实践教学需要根据铁路施工情况安排实践教学时间。为了保证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合理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探索了紧随铁路、柔性学期的教学组织模式。即根据铁路施工桥梁施工进程安排教学进程,设置两周的机动时间,供学生专门赴施工现场学习。
作者:李玉玲 单位: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应用”为主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应以能力培养为线,使高职高专教育得以健康、稳健发展。测量综合实训作为我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纯实践课程,尤其突出地体现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道路桥梁施工放样能力作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项核心技能,对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生完成工程测量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后,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测量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通过一次系统的训练,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过程,模拟实际路线施工过程,完成控制测量、中线测量、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及带状地形图的绘制。培养学生承担施工一线的各项施工测量工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吃苦耐劳和客观科学的职业精神,进一步深化理解所学理论知识,真正掌握测量和施工放样的专业技能,为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时间安排通常为三周。本文从教学组织过程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探讨。
1 实验室建设及管理
1.1 测量仪器的更新
测量综合实训需要用到多种仪器,传统的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随着测量仪器的发展,GPS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工程中。不少学生校外实习反映仪器跟不上形势,GPS用得越来越多,校内却不能普及教学,而工程上越来越少见的经纬仪,教学中花了大量时间。因此,为更好地促进职业能力培养,应积极创造条件,有步骤的加强实验室投资,更新测量仪器设备。如购进对讲机以解决野外测量时观测人员与跑尺人员之间的联络;购入GPS定位仪等先进仪器充实实验室硬件,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1.2 加强实验室管理
学生实训仪器要爱护。综合实训所用仪器较多,经常出现保管不当的现象。实验室应建立仪器借还、设备损坏赔偿制度,学生综合实训使用仪器应以小组为单位写借条,领取仪器后进行仪器的检校,及时发现仪器问题。若在实训期间发生仪器丢失或损坏现象,需照价赔偿。
2 测量综合实训的组织
本次综合实训,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一条路线的外业勘测和外业数据处理。通过实训,学生应具备下述测量技能:能进行外业附合(或闭合)导线控制点的选择;能熟练操作使用水准仪、全站仪等常规仪器进行测量三项基本数据(高程、角度、距离)的采集;能进行导线内业计算;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进行公路中线测量、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并能绘制纵、横断面地面线图;熟悉操作全站仪进行中桩放样;能对各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完成成果处理。
为达到实训效果,在实践中可灵活掌握进度。组织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2.1 利用实训基地,及时调整计划
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了方便,校内有11个GPS及1个水准点可供联测和引用。为便于学生查找问题,每班分为8个组,每组5-6人,每两组一条线路独立操作。选线时两组同时进行。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按要求选线。
因实训受天气条件影响,天气好时要求学生抓紧时间,若遇实习期间天气情况不佳,可适当调整计划,如选测带状图的一段。
2.2 任务明确,严格考勤
综合实训第一天要召开实训动员大会,明确实训任务及进度安排、强调爱护仪器的重要性。测量综合实训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各组员的密切合作,如果不能团结一致,就会影响测量进度及成果。为保证实训任务的完成,应严格考勤,要求每个组的组长负责本组的考勤工作,有事有病向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请假。指导教师则采用不定时抽查,无特殊情况三次未到者,实训成绩考核不及格。教师每天亲临各组指导,及时纠正现场错误,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同时应杜绝作弊及造数据行为。
2.3 及时检查已测数据,总结经验
每日外业工作结束后,要求学生及时进行内业成果处理,若有超出限查要求情况,及时进行重测。对于不合格成果,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所在,在确定不存在计算错误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对测量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可能出错的地方。通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学生实践情况分析
3.1 采取操作轮流制,提高学生积极性
为避免出现“大锅饭”,个别学生不操作的情况,要求实训期间采取操作轮流制,组长制定各测站操作人员计划。操作轮流制也能进行后续问责,若发现测站数据错误,由该同学重测。操作轮流制能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对自己所测数据做到心中有数,使个人技能得到锻炼。
3.2 加强学生计算能力,充分利用工具计算
高职高专教学一个常见问题是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偏差,因而时常出现测对算错的情况。
为提高计算准确性,有条件时可要求学生手算的基础上进行电算,利用专业软件或程序集,检验数据计算的正确性。如今学生普遍都有手机,又爱玩手机,可安装轻松测量软件在手机上,进行放样数据的计算。学生对此类新型计算方式都是颇感兴趣,轻松掌握。
3.3 加强记录规范,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态度
实训动员时对学生的记录、计算作严格要求。实训所取得的各项数据的记录,必须按记录手簿用2H铅笔认真填写,且随观测随记录;记录错误时,不准用橡皮擦去,不准在原数字上涂改,应将错误的数字划去并把正确的数字记在原数字的上方;长度单位厘米、毫米值不能改动,角度单位分、秒值不能改动。数据运算要求根据所取位数按“四舍六人,五前奇进偶不进”的规则进行数字凑整,相对误差K的值要求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以便一目了然看出测量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等等。通过严格的记录、计算要求,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良好习惯。
4 考核及经验总结
测量综合实训采用个人与团体相结合的考核模式评定,突出团队合作精神的考核,体现个人技能表现。采取个人技能、团队考核、教师评价相结合。
个人技能占15%,通过现场仪器抽考确定;团队考核占20%,通过团队各阶段成果完成进度、质量情况评价;教师评价共65%,包括平时表现10%,实结15%,图表资料40%。
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均以不及格处理:缺勤天数超过实习天数的1/3;实习中发生吵架事件;损坏仪器工具及其他公物;未上交成果和实习报告;伪造成果或抄袭他人成果;操作考核不及格。
通过测量综合实训,能提高学生对整个测量过程的认识,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一条线,从而让学生了解数据之间的前后关联及相互影响。在测量实践中,教师要严格检查学生的实训成果,一旦超限要帮助学生查找出错的原因,加以改正,若发现学生擅自篡改数据或编造数据要严厉批评教育。测量实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还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很多学生毕业之际问及校内最深刻的事情,都回答是测量综合实训,充分反映实训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更好地推行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学有所用,就是教改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唐杰军.道路工程测量[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马真安.工程测量实训指导[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一、课程教学大纲
(一)培养目标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以培养从事公路工程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道桥专业的学生将来可以从事的岗位主要有施工员、试验员、测量员、监理员等,以及通过自身努力取得建造师、试验工程师、测量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对照专业培养目标,《公路工程检测技术》的课程目标是着力培养公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试验技能。这也就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理论知识方面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数理统计知识,能准确填写、记录检测数据,并能正确的对数据进行整理、处理;掌握与所检测项目有关的检测方法、技术标准、规范。操作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检测仪器,进行常规试验项目的检测,如:路基路面、桥涵结构物的室内和现场检测。职业素养方面要求学生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和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课程地位与性质
专业培养的岗位群目标确定了《公路工程检测技术》是道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其实用性、操作性、综合性、政策法律性较强。因此在师资上我们配备的都是具有双师素质和企业经历的教师。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工程测量》、《道路建筑材料》、《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基础工程》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为本课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基础知识,本课程为后续开设的《公路工程质量验收》和《公路养护技术》提供了必备的检测知识。
(三)本课程教学安排及重点、难点解决方法
本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共安排了32个学时,具体如下表:
其中,表中打“”的如“常用混合料强度检测”、“路基压实度试验检测”等是工程实际常规检测项目,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打“”的如“桥梁荷载试验”是教学的难点。之所以是教学难点,是因为一方面现在的设计理念更趋向于体现桥梁实际整体受力性能,这就使它成为新型的检测项目,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桥梁荷载试验”这一教学内容涉及到《桥梁工程》、《基础工程》、《工程力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对于重点教学内容,我们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互动的方式。如:在讲授“混凝土强度检测”这一重点内容时,先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后,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混凝土强度检测的方法、内容等理论知识,然后带领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采取分组的方式,在结构实体上进行强度检测,最后回到课堂让1-2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示其检测结果,讲述其计算思路、步骤及评价结果的正确性。教师再总结,课后布置砼不同检测方法的计算习题,锻炼其理论计算水平。这样在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中掌握所学内容。对“桥梁荷载试验“这一难点,我们主要采用与企业合作、现场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到检测现场,请专家先介绍检测步骤和检测注意事项,然后进行检测演示,学生在旁边观摩学习。最后让学生总结概括所看所学知识点。这样不仅使学生具有感性认识,还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
(四)本课程设计思想
以公路工程现场需要检测的项目为载体和切入点创设学习情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设定教学目标;以公路工程现场检测的职业行动领域的真实、典型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共同进行实践教学。
根据公路工程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分析道桥专业相关领域岗位群的职业要求,确定对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的内容;针对工程质量评定项目,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针对个别学生面临的困难,确定单独或个别指导的方式。构建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方式,在保留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实行开放式教学,即将技能教学和操作训练搬到校内实训基地或校外施工现场。本课程的安排与设计是遵照实用性的原则,使现在所学与将来工作无缝对接。
二、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
本课程选用教育部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公路工程检测技术》(第三版)。该教材体现了最新行业标准,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通俗易懂、重点突出,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教材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更贴近工程实际[1]。
(二)教学参考资料
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除了选用行业规范及技术标准外,还将讲义、培训资料、网络资源、视频、试验报告等作为教学参考资料。
三、学情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以及跟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的沟通、了解,发现我们的学生虽然理论基础薄弱、部分学生自律性不强、理论学习兴趣不浓,但他们对于与工程实际或就业有直接联系的课程兴趣较浓、掌握技能的愿望强烈。如果采用案例、情景、施工现场授课的方式的则会全神贯注,并且会提问一些与工程实际或岗位有关的有一定深度的问题。
(二)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如何弥补上述学生的不足之处,解决的关键一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管教管学;二是如何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对于“理论知识薄弱”环节,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情景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通过比赛、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任务布设、课后作业等方式,巩固重点教学内容的理论部分;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难以掌握的知识点,除了使用上述方法之外,还可以启发引导、个别指导、课后辅导等方法。针对“自律性不强”这一特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定位,教师采用提问方式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实践操作时进行任务分摊,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分组分工进行横向对比。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课后习题的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概念与试验步骤的讲解、例题讲解,让学生练习、教师评讲,课后再布置作业。这种方法缺少与实际工程的联系,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较差。
(二)改进的教学方式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们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教学方法可简化为课堂+现场+课堂的模式。如:在讲授弯沉这一内容时,首先在课堂上进行概念、工作原理、检测方法的讲解,可以通过板书、PPT、图片等方法。然后通过校企合作请有关的专家现场进行介绍弯沉检测的步骤、注意事项,在检测技术人员进行弯沉试验示范操作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最后,回到课堂,学生进行检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评定,根据评定结果让学生分组讨论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概括总结。课后让学生查询相关的资料,思考不同检测方法对弯沉的影响,弯沉对道路质量影响的表现。
这种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学生由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不断上升、由知识到技能再提升知识的学习过程。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多媒体、图片、录像、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制作的教学课件与板书、练习教学相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枯燥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实践教学时,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进程,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考核评价改革
对传统的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建立以技能为主考核评价体系。通过作业、笔试、技能操作的完成情况等对学生专业理论和试验检测技能的学习效果作综合性的评价。
五、教学程序设计
以“压实度检测”这一重点教学内容为例进行教学程序设计。本章节共安排6课时,其中概念、方法的理论2课时,技能操作过程3课时,试验结果评定1课时。
根据学生的特点,上课时以案例导入:甘肃天定高速公路投资87个亿被指为豆腐渣工程,针对这一案例进行启发式提问:影响公路质量的因素有哪些,进而引出压实度的概念,详细讲授压实度检测的方法,并指出检测的注意点和检测的难点,并利用视频演示如何检测这一重点,然后联系合作企业,确定操作现场。按5-6人一组对学生分组分工,让其作为检测技术人员进行试验检测技能比赛,并让学生对自己所测数据进行处理、评定压实质量[2][3][4][5]。教师对学生操作过程及数据评定进行考核评价。回到课堂让各组学生进行检测结果比较、讨论分析影响压实质量的因素这一难点,教师指导并让各自总结形成报告。课后再布置1―2题压实度的计算与评定习题加以巩固和提高理论计算水平。
六、教学的特色与创新
《公路工程检测技术》这门课程充分体现了我们学校育人为本、重德强技的职业素质培养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们采用了由课堂到现场再回到课堂一环套一环、由理论到实践到理论台阶式上升的教学方式,真正诠释了“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灵活多样的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金桃、张美珍主编,《公路工程检测技术》(第3版),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者,2009年6月出版;
[2]JTG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JTGE50―2006,《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
1.基本实践能力
(1)表达能力。是指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能力、课程演讲能力、完成课程论 文能力、文化活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调查能力。
(2)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指计算机应用技巧能力、应用土木工程设计软件能力、应 用工 程项目管理软件能力、应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软件能力、应用土木工程施工监理软件能力和 网络技术应用能力。
(3)外语能力。是指外语交流能力、土木工程专业外语应用能力、工程管理专业外 语应用能力和外文文献阅读能力。
2.工程实践能力
(1)知识积累能力。是指完成专业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实习中掌握知识能力、岗位 实训能力 、认识实习中掌握知识能力、生产实习中掌握知识能力、毕业实习中掌握知识能力、实习过 程中探索性学习能力、工程实际知识的接受能力、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能力和实习中掌握“ 三新”的能力。
(2)主动实践能力。指对土木工程实践问题的质疑能力、对土木工程实践问题的观 察能力、解决土木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土木工程实践协同工作能力、工程实践小组领导能 力、深入 工程设计的实践能力、深入工程施工的实践能力、探索性工程实践能力、专业基础理论的应 用能力和专业课知识应用能力等。
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1.理论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程测量与检测技能应包括工程测量、结构检测、道路检测和桥梁检测等方面的技能。 这些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常规技能。应届 毕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考核的首要技能就是工程检测操作技能。 由于毕业 生毕竟缺乏工程经验,不能马上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因此工程检测操作技能就成为毕业生 的基 本技能。理论课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在校期间具备熟练掌握常规的工程检测操作的理论知 识。同时,在教学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实践内容的教学,为提高学生工程测量实际能力 ,奠定坚实的基础。
工程技术应用技能应包括工程管理、工程施工技术中的新工艺、新技术并能发现工 程常 见技术问题和解决常见技术问题的能力。当毕业生在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在熟练掌握工 程检测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用人单位会将工作优秀者安排在适当的管理岗位上,从事工程技 术的管理工作。这也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第二阶段的考核。必要的施工计划、合理组织可 行的施工方案,实施过程中有关技术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这些是保证工程进度和降低施 工成本的决定因素。
2.实验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离不开建筑材料质量的验证试验、混合料的配比试验、施工 过程中分项工程及分部工程的质量抽检试验和交工竣工时的验收试验。学生毕业成为工程 技术人员后,这些相关的试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是经常性的、非常重要的工作。学生在校期 间所学的建 筑材料试验、建筑结构质量监测、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监测和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检测等课程都 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项目应覆盖工程全过程的的实验内容,精度要 求要符合工程实际的要求,以此缩短从试验室到施工现场之间的距离。
根据土木专业的特点,我们把四年的实验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考虑,坚持实验教学四年 不断线并将土木工程 的封闭实验室变为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实验条件。大 学一、二年级开展结合工程测量、工程材料、力学等基础课的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各种 实验 设备和仪器的操作,了解实验环境和实验室管理,掌握基础性验证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数据处 理的方法。大学三年级结合道路、桥梁、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安排设 计 综合性实验、建筑工程检测试验、道路检测与桥梁检测试验,由教师提出课题,学生组成小 组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设备,拟定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课题的报告和技术总 结。大学四年级学生进入了专业课学习,结合桥梁工程、砌体结构等专业课的学习,由学生 选择工程实用性实验课题,经指导教师推荐,经相关程序审批,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和 技术总结。优秀的实验成果,学校要给予资助。
3.工程实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 业实习。
认识实习的目的是增加新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感性认识,使其对本专业有一个初步的了 解。首先开设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将土木工程概论按专业学科划分成总论、力学、建筑、岩 土、道路、桥梁、结构、施工、防灾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分别由对此领域的应用、现状及 发展都了解比较透彻的、在该学科有较深造诣的专家或教授进行讲课。在期末的认识实习中 ,让同学们根据实习的感受,结合上课的内容写出图文并茂的实习报告,从而做到理论指导 实践,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感性认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
转贴于
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中,组织学生参加指导教师的科研、工程技术服务项目。在进行 特殊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中,指导老师聘请工程技术专家结合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疑难问 题,对学生进行精心指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接触到一些新的 技术问题,并指导学生对新技术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增长学生的知识面。在实习的过程中 ,为学生创造深入施工现场的条件,让学生真正接触实践,亲自动手,完成实际项目上的工 程测量、工程试验、结构检测、道路检测和桥梁检测等方面任务。
三、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1.项目教学法
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仅靠学生到施工单位实习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要求教师自始至终地结合专业特点,运用多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 实践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生产科研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 我校与施工生产单位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项目来自于教学基地。选择的项目要具有一定的 应用价值,能将某一个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与工程施工企业实际生产 过程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有独立制订计划并实施的机会,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能 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工作具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 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教师与施工企业专家共 同评价学生的项目工作成果。
通过项目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既 提高了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又使得学生通过实际的工作,锻炼专业技能,提高环境 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
项目教学过程的多样性使学生不仅具有实践能力而且具有发展能力,可以随社会的发展 和职业的不同而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可以在毕业后以一个熟练技术人员的身份立即进 入社会和工程施工生产领域。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选择,而且可以改变学生的从业观念 ,有助于毕业生得到社会的认可。
2.实录案例模拟教学法
开设实录案例教学课程,可以对毕业班的学生进行实际工程教育。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室 进行实例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一些实际问题 的感 性认识。尤其是对于工程测量、工程试验、结构检测、道路检测和桥梁检测等方面在实习的 过程中没有接触到的,或者是目前学校实验条件不具备的试验检测项目,都可以通过多媒体 进行演示。对于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新工艺和新技术,发现工程常见技术问 题和解决常见技术问题等方面,学校给予立项,组织部分教师深入工程实际,进行工程全过 程的实录,采集成影像教材给学生播放,并由教师配合讲座,从而使学生掌握施工全过程的 施工工艺。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管理课程的教学,由于教师普遍缺乏施工企业管理实践 工作经验,因此造成理论知识与施工企业实践技能脱节,造成学生也缺乏工程管理实践学 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真实的社会实践环境。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不能到 真实的工程管理岗位实习,必然降低毕业生的管理实践能力。我们采用模拟教学法构建师生 之间的互动平台,正确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工程管理实验教学,使学生在模拟的工程 管 理岗位上扮演职业角色,聘请有经验的施工管理企业经理加以指导,这就从根本上弥补了客 观条 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施工企业经营环境,可以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学 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晓.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 06(5).
[2]张季超,童华炜,张春梅.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2).
[3]孙文彬.加速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5) .
[4]时志军,李晓莲,李灵君.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天水师范 学院学报,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