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2-09-25 18:39: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中化学经验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化学经验总结

篇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对学科的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皮亚杰所倡导的构建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新课程下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一个好的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那么如何在具体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实验教学呢?

一、创设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创设课堂情境,构造“悬疑”,引导学生急切寻找问题答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进行探究活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探究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使其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例如: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化的探究。

学生甲的方案是:向盛有1mL 0.1mol・L-1 Fe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ml新制的氯水,振荡,再向试管中加入3滴KSCN溶液。实验现象是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加入KSCN后出现血红色,一段时间后红色褪去。

学生乙的方案是:向盛有2ml新制的氯水的试管中加入3滴KSCN溶液,振荡,再向试管中加入1mL0.1mol・L-1FeSO4溶液。结果只看到溶液变成棕黄色,并没有出现血红色。

此时教师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这两个不同方案的现象让学生展开讨论:①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的现象? ②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这样使学生探究奥妙的兴趣激发起来,教师也自然地从单调的方程式教学中解放出怼=淌νü创设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氛围,不仅让学生体验了探究的乐趣,更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师应注意给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实验方案,进行化学实验探究。

例如:在探究新制氯水的酸性时出现不同的方案。

方案1:向Na2CO3固体粉末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

问题a:没有产生的大量气泡,现象不明显。是不是新制氯水加少了?

学生活动:增加氯水量仍然现象不是太明显,只有少量的气泡。

设计对比实验:分别用稀盐酸、蒸馏水、新制氯水与Na2CO3固体反应。

[结论]氯水能与Na2CO3固体反应生成气泡必定是氯水中含有盐酸的结果,但是氯水中盐酸含量少,说明了氯气与水反应程度较小。

问题b:实验时在看到有少量的气泡同时,也看到了新制氯水褪色,是不是Cl2和Na2CO3反应呢?

设计对比实验:分别用干燥的氯气和新制氯水与Na2CO3固体反应

[结论]只有后者才看到气泡说明氯气是和水反应,而氯水的颜色褪去要学习化学平衡的理论才能解决。

方案2:向新制氯水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

问题:紫色石蕊试液遇氯水为什么变红后很快又褪色呢?

[结论]氯水除具有酸性外,还含有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方案3:在一张pH试纸上滴几滴新制氯水

学生活动:试纸中间红色迅速变白,周围有一点红色。

[结论]Cl2和水反应除了生成盐酸外还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此时教学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实验自然的突现出来,这时教师抓住这点作引导:氯气、盐酸不具有漂白性,那么生成的新物质具有漂白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该漂白性的物质是什么,并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推测。教师可运用讲授法讲解该物质是HClO和它的性质。这样由学生自己选择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法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提高探究性实验的能力。

三、创造课堂师生互动的背景,引导激发学生的互动情绪

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师生合作探究活动,教师要做周密的教学设计,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中可以邀请学生参与实验演示,学生经历了观察现象、提出假设、拟订方案、实验验证、理论分析,再实验验证、归纳结论的过程。这样处理避免了生硬地出示结论和学生机械地接受结论,突出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探究,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获得知识和科学方法,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篇2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和实施,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标准,一些学校通过延长学生学习时间,加大学习工作量以求达到这一目的,这种作法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长期使学生处于高压状态,极大地阻碍了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高中化学教学应当考虑的是如何构建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推动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高效教学模式即是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科学的课堂结构和合理地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从而达到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完成高效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高效教学模式,并不是和以往的教学理念一样,把学生的成绩当作重点,而是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除了注重成绩的提高之外,还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等,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高中化学高效教学模式的内涵

长期以来,高中化学教学都以学科知识的讲解为主体,而忽略了高中生的需求和反馈,导致学生不喜欢课堂讲述的模式和知识点的呈现方式,长久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导致了学生缺乏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学习效率低下,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高效教学模式则是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通过科学的课堂结构和知识呈现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跟上高中化学教师的授课思维,从而达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高中化学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对课堂模式的意见及反馈做出相应的调整,使高中化学课堂结构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通过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实施,将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化学素养的教学目的。

二、进行有效的备课是构建高效教学模式的基础

俗语说得好: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更是如此,有效的备课是良好的课堂质量的前提,只有具备清晰的授课思路和科学的课堂结构才能使课堂顺利进行,吸引住学生,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备课应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平均水平做出合适的调整,合理的备课方案,能在带领学生在有效复习上节课堂的重点内容的情况下,在合适的节奏中,进入新知识的讲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加深了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又为新知识的讲解做了良好的铺垫,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进入状态,跟上教师的授课思维。在讲解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合理的知识分配,重点知识和普通知识应该区别对待,让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就能明确感受到需要重点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侧重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三、教学生活化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生活。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让学生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所学习的知识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但是当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由于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大都是采取功利化的教学模式,根据以往的高考习题和教师的经验总结,列举出大量的重点试题,让学生练习,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成绩,忽略了化学知识和生活的关联,这样一味地要求学生提高成绩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形成化学知识生活化的意识,同时也使得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具备化学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意识。教师在进行例题讲解的过程中,不应当只注重例题中包含的化学知识的讲解,还应该分析例题的出题背景,即这样的化学问题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哪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是服务于生活的,而不是与生活隔离的这一真理。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旧有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已经明显落后于当代的教育需求,面临着这样的教学现状,构建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当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大势所趋。高效的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优化课堂结构,进行详细合理的备课,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高效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构建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效推动新课改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和实施。

作者:单发有 单位:宁夏西吉中学

参考文献:

[1]何敏.构建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研究[J].未来英才,2015(1):23-24.

篇3

目前,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历和经验总结,对于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能力,我有以下一些看法和理解。

一、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的意义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基础的学习科目。对于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通过实验来验证。学生对于化学性质和一些反应原理的理解可能很困难。学生学习实验的过程,就是对化学知识不断地探究的过程,同时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也反过来作用于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开发,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

通过最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对于化学中实验探究题目的考查越来越多,对于一些实验检测,开始有定性向定量转移。对于实验操作的考查,开始以教材中的常规的操作方法的考查变为非常规的实验方法的考查。这些都意味着,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探究意识和能力的考查越来越重要,也是高中化学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

二、怎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关注,也是正确引导高中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探究的必经之路和重要方式。通过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究意识和能力的不断渗透,学生就会逐渐意识到探究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高中化学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精神。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从内心真正地意识到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细节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重课堂提问的问题的质量,要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经过一定的思考,能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有所感悟和深思。比如,在学习氯气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考虑:HClO怎么发挥它的消毒功能的?这时,可能会有学生说HClO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然后,教师就问学生次氯酸的氧化性的强度,并引导学生联想与其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氧化还原方程式。同时,对比次氯酸与其他的化学物质的氧化性。通过以上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学生对次氯酸的性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掌握了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学中,多以引导为主,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根据现实的问题来引进一些比较新奇的教学元素,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不是在讲台下一味地接受,要让学生试着品尝探索知识的奥秘的乐趣,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创新。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最好能够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如果学生能够自己操作实验,就会更好地体会实验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学生会在动手操作实验时,举一反三,不断地开拓思维。比如说,在做Fe置换CuSO4的实验时,要首先通过讲解,让学生大致知道其中的化学原理,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进而产生思考。通过给学生介绍含有+3价的Fe和+2价Cu时,加入Fe后会发生怎样的反应,然后用实验来证实。借助这样的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学到的知识也能够学以致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其次,教师要利用化学自身的规律,充分利用教材,认真地分析考试大纲,打牢基础知识。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时,要时刻牢记把握教材,这样学生在进行探究时才不至于会跑偏,学生在掌握了教材知识时,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变得很高。教师要加强对最近几年的高考考查的分析。从高考的实际考查出发,就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更多地接触高考试题,通过做题,学生就会切身领会到高考考查的知识点,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和培养探究精神。

三、在高中化学实验过程中深化实验教学并进行拓展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恰当地发挥实验的教学作用,以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让学生深入思考,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实验操作,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实验中,教师不能害怕学生提出疑问,要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交流、讨论、学习,这样才能在深化实验教学的同时拓展化学教学。对于学生实验中提出的一些新奇的想法,鼓励学生自己去想办法,找答案,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探究学习精神。有时,学生自身提出的新奇的想法恰巧就是教师需要进行扩展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由学生提出,然后师生共同探索答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很容易接受的,并且能够在精神上给学生以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也将是我们广大的高中化学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教师要在自己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变换教学的模式,立志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让学生乐于学习、积极学习。

参考文献:

1.高如冶.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8-9:3.

篇4

2012年9月南京开始在七所普通高中开展小班化教育改革实验,并要求每个班不超过40人,在制度上确定高中进入小班化时代,那么何为小班化呢?小班化教育的优势是什么呢?

“小班”是相对于大班而言,班级学生数的缩小,是一种个别化、个性化教育理念追求的教育活动的空间形式。通常高中每班学生约50人,而“小班”的高中每班不到40人。

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小班化教育过程的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

二、高一学生身心特点与认知水平

1. 身心特点

由于经过了初三的复习应考,到高中后,学生心理上会有所放松,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习习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有待提高;同时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逐渐开始形成个人社会定位,大多数在课堂上表现得较腼腆,不像小学、初中那样踊跃参与,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教师不断地尝试与学生逐步地适应。

2. 认知水平

首先,初中化学学习的特点。学习时间短,学生往往主要接受的是知识的灌输,自身能力的培养不足;而化学常识性介绍不够,造成知识缺陷;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其次,高中教材在深广度上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更加要求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推进。

三、教材的编排特点

按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下简称“课程标准”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化学1与化学2,分别在高一上下学期完成教学任务,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制的教材(下简称“人教版” )化学1为例进行论述。

化学1中对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编排是:将钠、铝、铁等金属的单质性质放在第一节,钠、铝、铁等金属的氧化物的性质、氢氧化物的性质和盐的性质放在第二节,金属材料放在第三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编排的立意是对不同金属的单质与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横向的呈现与比较,从而让学生自我总结出金属单质与化合物的共性。

四、具体教学策略

笔者按照教材的立意进行横向的比较复习,针对小班化教学的特点,设计了“分组讨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例题讲解变式练习”的教学过程,在其中前两个环节比较能够体现小班化的特色。

1. 分组讨论

结合教材,笔者将本专题分为“金属单质的比较”、 “金属氧化物的比较”、“ 金属氢氧化物的比较”三个主题组织同学们讨论,将同学们按照讨论主题分成三大组,每大组按3~4人为一组分成3个小组,同时分发了本节课的学案。

笔者布置好各组的任务后,同学们就开始忙开了,先在课本和上课笔记等资料中搜寻各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化学原理,然后进行分工合作,填写表格,张同学负责金属钠、李同学负责金属铝……记录归类后,各个小组就展开激烈的讨论,总结本主题物质性质的特点与规律。

2. 学生互评

①知识梳理

待各组充分讨论后,各大组选派代表利用教室中的多个小黑板,分别将附录表中的化学性质与原理展示给其他同学;然后笔者请不同组的同学对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通过展示与互评,同学们中一些化学用语与性质描述的细节错误得到了及时的纠正,同学们对于相应化学原理的掌握得到了加强。

②规律总结

各大组选派两位代表将本组总结的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的性质规律与特点告诉同学们,师生充分交流与讨论后,总结出规律:

主题一:金属单质

(1)金属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有金属光泽;

(2)金属的还原性:R - ne-Rn+;

(3)变价金属与氯气反应生成高价氯化物;

(4)铝既能与强酸也能与强碱反应置换出氢气(铝的还原性);

(5)很活泼金属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其它金属。

主题二:金属氧化物的比较

(1)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2)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3)Al2O3 是两性氧化物。

主题三:金属氢氧化物的比较

(1)难溶性金属氢氧化物受热分解为相应的氧化物和水;

(2)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3)可溶性盐与碱反应可制备难溶性氢氧化物。

在此过程中对于同学中的不准确的地方,笔者进行了及时的说明,比如:有同学提出铝单质的“两性”的结论,笔者立即引导同学们分析铝与盐酸或氢氧化钠的反应的氧化还原过程,同学们很快认识到,两个反应的实质都是铝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与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是不同的。

五、经验总结

对于学生而言,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提高了复习效率与效益,逐步养成自我总结知识的学习习惯;同时,通过小组的讨论与交流,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化学学习的兴趣得到增强,自身的科学素质得到提高。

对于教师而言,复习课进行“小班化”教学。在教学前,教师需要对学生有长期的合作学习的引导,养成学生合作讨论的学习习惯;同时根据复习内容,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分配,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组织,授课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学生讨论与性质描述需要足够的时间,教师的点评要及时充分,否则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的混乱,因此对于教师时间的控制与教学应变能力有较高要求,教师的语言需要精炼,例题和变式练习需要精选。教学后,教师还需要与各组学生进行沟通,及时反馈,及时总结。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有效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小班化”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