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2: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人物形象设计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妆面、发型造型表现形式及视觉效果
该剧目的化妆造型设计是毛戈平老师亲自操刀,在妆面设计上要根据角色人物的性格和情绪相配合,演员的整体妆面色彩以及细节都要跟人物内心世界和谐,帮助观众理解这个人物。角色表现相思之苦的时候运用比较黯淡、苍白的色系;而内心愉悦的时候的色彩则运用比较明快、鲜亮的设计。内心状态同时在发型设计表现上也要充分体现。发型的设计细节都是跟这个人物相关的。有些东西可以变,而有些东西不可以变,在变的时候一定要追随人物性格本身的“根”。仅“额妆”这一用真发盘绕而成,后求简便而效果最佳用假发代替的头部化妆造型设计中,女版的“额妆”设计就多达6-8款。发型的头饰设计运用了反射光线强烈的钻饰强调表现力,相对于传统昆曲中人物角色的发型设计,发饰更具有华丽感、绚丽感。与服装的细节配饰材质呼应,整体表现相得益彰。妆面方面也是以时尚、唯美的风格重新演绎,在这次剧作造型设计中有30多个造型设计,不仅吸收了昆曲传统元素,在色彩、化妆技巧、发饰材质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式的改良。《怜香伴》的造型设计作品是把传统文化浓缩、提炼、发挥到一种带有时代特色的新东方美学的巅峰之作。
平面构成在发型设计中的运用主要通过点、线、面三方面来表现。首先,点的运用。点的排列方式直接影响发型轮廓形状的变化,是发型设计的重要因素。在发型设计中点的大小和位置的变化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效果,时尚发型经常采用方向不一致的点元素来设计,使人感觉变化的艺术效果,增强视觉美感。在舞台发型设计中运用点的大小不同或相似点的反复出现等排列形式,进而产生了节奏美和渐变感;其次,线的应用。线一般分为直线和曲线。在发型设计中,直线往往给人一种力量的美感,简单明了,直率果断。例如电视剧《潜行狙击》中“周望晴”的人物形象设计就运用了直线型的发型修剪方式,来体现居中女警的干练、果断的性格。曲线中的自由曲线在发型设计中运用的比较多,流露出作品优雅、柔美、奔放的情怀。此外,还可以通过发型线条的粗细变化,来表现造型的刚劲与柔弱;最后,面的运用。在发型设计时,造型师通常运用吹发、剪发、烫发、盘发等方法进行设计,这些方法会形成直线面和曲线面。直线面的发型给人以坚定、直接、果断的心理感觉。曲线面具有优雅、迷人,温暖中带有柔软的特性。例如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玉墨”的人物形象设计,该造型在发型设计上就运用了曲线面的手推波纹发式,来体现角色的柔美、迷人。
(二)立体构成的运用
立体构成主要是把点、线、面、体进行组合,构成新的立体形态,它是由二维平面形态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与平面构成既有共性又相区别。一个完整的发式造型是由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顶面五个面组成的三维立体造型,运用立体空间的构成方法,结合发型的结构和轮廓变化,形成风格各异的发式造型。例如电视剧《武则天秘史》中武则天的发式设计,设计师结合立体构成空间性、轮廓不确定性、动态的稳定性的特点,完成了半翻髻发式的设计。再加上发饰的点缀,形成了空间层次分明,富有节奏感的发式造型。
二、构成在化妆设计中的运用
(一)平面构成的运用
在化妆设计上采用点、线、面等元素来完成创作是近年来的趋势,尤其是线的运用更为广泛。首先,是线粗细变化的运用。由于线具有宽度这一性质,使得它在造型中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眼部塑造时,就可以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来完成眼线的塑造,从而表达特定的化妆情绪。纤细的眼线给人以含蓄、干练的感觉,较粗的眼线则给人奔放、妖艳的感觉;其次,是线浓淡变化的运用。深浅不同的线具有不同的感情性。例如在角色化妆中,用较浅且具有变化的线来创作女性化的妆面,给人含蓄、谦虚的感觉。用较实且棱角分明的线来体现男性的阳刚之美。当各式各样的线条与艳丽缤纷的色彩搭配在一起时,会使妆容更具时尚感、性格感。
(二)色彩构成的运用
色彩是形象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共同作用于人物形象设计的创作,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不同波长的色彩通过视觉器官,传入大脑后,经过思维,使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色彩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色彩能左右人的情绪,体现人的性格。在形象设计中,艺术家通常运用色彩来体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例如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化妆设计,就运用了冷灰色调的眼影色彩,来体现林黛玉“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的性格特点。
(三)立体构成的运用
立体构成主要在塑形化妆中运用的较多。塑形化妆是指用肤蜡、棉花、硅胶等塑形零件进行雕塑化妆造型。在造型时,要结合脸部骨骼结构运用立体构成中的半立体构成和块材构成的创作法则进行设计,如堆砌、拼接等方法。
三、构成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服装设计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体,是形象设计的一部分。由于它占人体的比例较大,因此服装设计对整体形象的把握及其重要。“构成设计是人物形象服装设计的基础。服装的平面图案设计、色彩的搭配、立体结构的把握,都在人物形象服装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平面构成的运用
作品的形态构图是通过形的分割或配置来完成,图形的分割构成运用最多的是线。在服装设计中,无论是结构线、装饰线的设计,还是轮廓线的设计都运用了线的元素。服装结构线的设计主要在省道、开刀线、褶等部位。一般运用重复构成、渐变构成、放射构成等构成形式,来表现服装造型疏密、虚实、变化的艺术美感。例如百褶裙造型,就运用了平面构成中线条的重复与放射来表现它的款式特点。
(二)色彩构成的运用
人物形象中的服装除了款式以外,色彩是最为鲜明和显眼的部分。现代服装色彩的构成,更多地考虑色彩艺术与服装材质、款式地结合。而人物形象设计中的服装设计更注重色彩构成中的色彩个性与人体肤色、人物性格、故事节的融合,传达人物的某种思想、情绪。例如影片《两个人的芭蕾》中的人物形象设计,倪萍饰演的德贵家的服装基本采用带格的冷灰色调,来体现这一家人所处的时代。而女儿所有的服饰都是红色调。运用这样的色彩主要表现人物追求芭蕾梦激情。通过这样的服装色彩构成,推动影片的情绪。
(三)立体构成的运用
立体构成中的半立体构成、线材构成、面材构成、块材构成都会被运用在服装设计中。半立体构成主要在服装表面的肌理制作中使用,如缉缝、抽褶、雕绣、镂空、植加其他材料装饰等方法,都会给服装带来独特的立体感觉。线立体构成和面立体构成都是利用材料,以重复、渐变、扭转、面层和面群排列构成形式,使服装立体造型具有虚实变化的空间层次。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拉夫领造型。块材构成主要是突出服装体积感的表现,如堆砌、拼接等方法。
四、构成对人物造型的影响
充分掌握构成设计的规律,通过构成在发型设计、化妆设计以及服装设计中的合理运用,塑造更贴切的人物形象。随着社会的发展,构成在人物形象中的应用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变化。构成在人物造型中的运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对构成设计的深入学习,利于把握人物形象的创作方式,使构成在人物形象设计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
服装表演专业是我国的一个新兴专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进入90年代,模特学校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百余所院校招生,对于如此众多的高校如何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服装表演人才,如何提高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归根结底,要从教学抓起,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以顺应时代的新形式和新要求。《人物形象设计》是服装表演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新的学科,构建和规范课程体系将为形象设计行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保证,也将为中国形象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专业化、科学化的思路和方法。
本论文主要研究服装表演专业必修课之一的《人物形象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并着重对其课程教学的新模式进行探讨。
一、《人物形象设计》课程教学大纲的改革
对于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要从其教学大纲入手,按照2010年服装表演培养方案重新制定了《人物形象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人物形象设计是一门综合较强的课程,在学生学习了《化妆》《发型》《色彩》《服装设计》《礼仪》《绘画》等专业课程后才能讲授的,且学生具备了一定化妆等方面的技能,所以此课程要在第五学期以后开设较好。原在第五学期增加至五、六两个学期,考虑到第五学期是冬季,所以对于北方来说,在着装变换时相对比较麻烦,所以又增加到第六学期,可以解决此问题。课时同时增加到60学时,每个学期分别为30学时。第五学期以理论讲授为主,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了解掌握形象设计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第六学期以实践为主,设计多种人物形象,也是对于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升华,并以具体的形象进行动手创作的过程。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具体调整如下:
第一章形象设计的概述
第一节形象设计的概念
第二节形象设计的意义
第三节形象设计的过程及构成要素
第二章形象设计的设计要素
第一节形象设计的形态要素
第二节形象设计的肌理要素
第三节形象设计的色彩要素
第三章形象设计的构成
第一节头部形象设计
第二节形体形象设计
第三节服装服饰形象设计
第四章形象设计风格
第一节自然风格
第二节国际风格
第三节浪漫风格
第四节艺术风格
第五节戏剧风格
第六节经典风格
第五章形象设计的TPO原则
第一节时间与形象设计
第二节地点与形象设计
第三节目的与形象设计
第六章服装搭配
第一节单品搭配
第二节点睛搭配
第三节交叉搭配
第四节个性搭配
第七章形象设计的程序
第一节形象设计的构思
第二节形象设计的定位
第三节形象设计的立体实施
二、《人物形象设计》课程授课方式的变化
根据该专业时尚性较强的特点,教学过程尽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第五学期的理论讲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利用PPT演示文稿,多给学生观看图片,以广阔视野、广泛视角的方式,让学生从理性阶段上升到感性阶段的过程,多媒体最能够激发学生的感官功能,使知识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并把理论知识进行运用,从课堂走向市场,真正的运用平台的理念。在利用演示文稿进行讲授时,就要求在备课时教师查找大量的实例、范图运用丰富生动且具有指导作用的作品穿插其中,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自身和他人的形象设计,并不断提升个人的修养和素质,为今后的生活工作中、专业比赛上的形象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践部分,可谓课程具有独特的趣味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大自然的风景、动物、植物,或是周围发生的事,见到的人等等都可作为每部作品的创作灵感,把生活的情景作为背景,以此把无形的想法通过有形的具体实例得以展现。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在教授大学生时的教学方法,千万不要认为教师就是有目的地在“教”,学生就是有义务地在“学”,怎样教能更好,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尤其是艺术类专业教师要明确的首要任务。凭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来讲,教师要充分了解此课程,并在课堂上不断丰富、不断完善,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不要只对书本上的内容,应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创作过程进行评价。还要充分了解每位学生,无论怎样,学得好的同学还是稍差的学生,我觉得通过赞扬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重要的。目前的大学生个性很强,且不愿意接受老师的直接批评,我们可以运用尊重和赞赏,不要轻易戳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在受到重视和尊重的前提下重新认识该课程,我相信,任何学生都会在不断鼓励下继续努力的。
三、《人物形象设计》课程授课的考核方式
第五学期理论内容的考核主要以提交论文的方式,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吸收所学的知识,并能够把知识上升到一定理论层面,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学会归纳并用文字进行总结。实践考核以作业的形式和汇报演出的形式,即在第六学期,每两周完成一个造型,如生活形象、职场形象、舞台形象、影视形象、公众人物形象等等,并拍成照片做成A3尺寸作业集,共完成5张作业利用1-10周的时间,还要要求学生设计完造型后期的电脑制作也要由自己动手完成。剩下四周组织汇报演出内容,把每位学生的优秀作品采用动态演出的形式,结合服装、化妆、发型等多种元素进行展示。最后一周作为课程总结和布置作业展览。通过此种考核方式,要求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考核每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按照本班百分之二十百分比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留院收藏。
四、《人物形象设计》课程新模式教学的创新点
一定要结合服装表演专业来讲授此课程,注意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展示能力。根据我校“一实两创”人才培养特色,结合该课程的特点找出讲授和实训的最佳切入点。使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创新点在于:
(一)“一合二分”式
本校的服装表演专业学生每学年有两个班级,第五学期理论采取两个班级集体授课,在多媒体合班教室进行。实践部分分两个班级授课,在形象设计工作室和表演厅进行。把这种教学体系称为“一合二分”的形式。主要原因在于理论内容可集体讲授,学生多学习氛围较好,教师也不用相同内容重复讲授,但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听课的状态和听课纪律,此类专业课不要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定要寻找到适合个人讲课的方法,以此来吸引学生,例如语言风趣、涉及到图片资料可结合到某名学生进行发挥等等。另一方面在第六学期的实践课程中,如果集体上课会影响到教师辅导的效率,也就是说,学生多共同在一个工作室,完成造型后,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给每位学生进行辅导,所以采用“一合二分”式的教学方法。
(二)转换角色式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来担当教师的角色,即命题后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题目来给其他学生讲授,如今年的服饰流行趋势,职业类服装的搭配等等,学生在了解了题目后首先要查找相关资料,找到素材再进行整理,准备好自己的着装,准备要讲授的演示文稿,还有自己的语言规划,用什么方式来讲,这样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重新审视该课程的计划,并在今后的课程中会主动思考、善于总结,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作业多样式
本课程作业形式采用上交论文、作业实践、汇报演出三种。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要有创新意识。
五、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即要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系统过程,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未来就业者的整体素质。因此,我校始终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看作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学习形象课中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学生在学习此课程一旦掌握了最基本的方法后,就可以举一反三,其范围是无限的。可以通过改变化妆色彩、化妆品的质地和强调部位的不同变换丰富多彩的方式,可以通过改变着装的风格,再紧跟时尚潮流,在任何场合都优雅得体,充分展现个人的风采。学习人物形象设计课程后,学生应具备对色彩、服装搭配等的独到认识,对面部结构、人体线条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具有独特的审美观点,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求学生主动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
在平时可翻阅关于服装、化妆、色彩、搭配、礼仪等相关的时尚杂志,可到服装展览会、画廊走走,或欣赏电影、话剧,陶冶自己的情操,体会其中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二)要能捕捉时尚的讯息
要随时掌握每年的流行趋势,准确地把握流行款式及调整色感等与服饰有关的流行领域的信息。
影视人物形象设计是影视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剧中人物鲜明性格化特征的重要因素,也是镜头语言表达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成功的影视人物造型不仅能使演员改变形象,贴近剧中人物,激发演员表演欲望尽快进入角色,拉近演员同剧中人物的距离,使剧中人物形象更加真实、艺术和饱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艺术的鉴赏、对美的追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所需求的是艺术和技术含量极高的视觉作品。作为人们视觉盛宴的影视艺术已不能仅靠故事情节来吸引观众,这给我们电视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难题。
大多数影视作品中的人物造型是由化妆师、服装师和演员共同塑造,他们对营造形象美、画面美负有直接责任,是构成整部影视作品审美价值的重要条件之一。每一个艺术形象的创造,都包含着形象造型师对剧中人物几近苛刻的审美要求。不仅要分析剧中人物诸如年龄、职业等的形象特点,更要结合演员本身的形象要素(如肤色、体型分析),更要将两者进行结合、分析与再设计,才能塑造出既有剧情感,又有时代感,既有艺术要求的形式美,又有大众需求的现实美的成功的影视人物形象,而忽略了其中任何一项因素,都会造成影视人物的虚浮与不真实。因此,影视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不仅建立在分析演员的社会角色上,更要结合其在剧中人物形象的表演角色,才能塑造出有“血”有“肉”的影视人物形象。
《穿Prada的女王》风靡一时,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时尚背后的故事,更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超短裙风尚”,几乎一夜之间所有的女孩都穿上了超短裙,也唤起了人们对发明超短裙的服装设计师玛丽・昆特的美好回忆。Black Swan的热播引发了2011年时尚舞台的“黑天鹅”流行旋风。Jean Paul Gaultier 2011秋季高级定制系列里融入了Black Swan中芭蕾舞元素:模特化着主演娜塔丽・波特曼鬼魅“烟熏”芭蕾舞妆,踩着交叉丝缎绑带的高跟鞋、妆饰羽毛的服饰及黑、白、灰为主调的色彩,就连背景音乐都是采用的影片原声带音乐,为人们带来了时尚版的“Black Swan”视觉饕餮盛宴。可见,影视剧的社会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为人们带来了精神的愉悦、享受,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深思、探讨,更成为时尚舞台炙手可热的流行元素。
二、形象设计对影视人物塑造的意义
形象设计又称形象塑造(Image-building),从广泛或宏观意义上说这是一门二维平面设计与三维及多维立体空间设计结合的设计艺术,是研究人的外观与造型的视觉传达设计,又可称为人物整体造型设计。通过分析人物整体的形象要素,如形象主体的职业、年龄、体型、肤色、身体线条、量感及言谈举止等,才能塑造出更适合形象主体个性特点,同时被社会公众都认可的人物形象。
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现实生活中人物形象的视觉艺术化,影视人物形象的塑造与现实生活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展现形象主体最适合的个人形象,而不同的是影视人物形象设计为了符合特定的剧情,在设计过程中遵循的原则是以影视人物性格特征为“主”,演员自身形象为“基”进行的整体形象设计。这就要求影视形象设计师除了要有基本的形象塑造的相关知识、了解导演和演员的要求外,还要有对剧本的分析力、对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力,对不同文化的审美力和对一切新事物新潮流的鉴赏力,进而更宏观全面地理解影片,设计出符合影片的人物形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影视作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随之被关注程度也开始提高,演员和导演对影片的要求也向着多视角多方位转变。中国的影视作品也开始由原有的单纯注重故事情节,发展为情节与视觉效果并举的局面。影片《花样年华》使得具有中国传统服装特色的旗袍成为国际时尚舞台的主角。张曼玉在片中二十多套旗袍的亮相形色各异,妆容雅致,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女主角的摇曳风姿。
影视是以视觉形象为主的艺术,塑造影视形象的鲜明性和艺术性是影视人物形象设计真正魅力之所在。在影视艺术中,形象设计的着眼点主要体现在表现剧中人物性格特征、所处环境及时代背景的因素中,故人物形象的塑造要符合影视作品中的时代氛围、遵循和谐美的原则。例如:形象造型中的服饰设计与搭配作为一种文化与艺术,有其特定的文化意义与艺术表达。人物的形象设计上即要能反映出人类的时代特征、民族风貌、社会氛围乃至人类个体的心理因素等,又要结合社会公众的大众审美情趣及对服饰流行文化的认知。可见,好的人物形象设计对影视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乃至整部影视作品的成功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三、形象设计在影视造型中的目的及作用
(一)形象设计对人物性格特征的诠释
不同的影视作品中会出现多个不同的有着各自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而这些不同的特征决定了不同的角色定位,就需要形象设计师在进行影视形象设计时,能把握角色特点,把握剧中人物的角色特征,并通过形象塑造的基本构成元素如服装等的艺术化处理,使人物性格的特征更加饱满。
影视形象设计还需要形象设计师能够对不同时期的服饰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剧中的人物在着装、言谈举止上符合剧情特定的时期,更应在尊重剧情的基础上,对服装加以时尚创新设计,以符合大众对时代审美的需求。曾经获得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的著名影视美术指导叶锦添在张纪中版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为周迅设计的造型明显有别于当年翁美玲扮演的飒爽英姿的黄蓉。他以金庸对黄蓉描写为准则来设计造型的同时发觉了演员本身的特点来创造形象。叶锦添力求在造型上突出周迅精灵机巧的气质,结合清纯淡雅的妆容、合适的服饰搭配及服装色彩使得周迅版黄蓉的古灵精怪跃然纸上,人物造型也更趋于青春化、时尚化,更符合年轻观众的审美取向。
(二)形象色彩设计对人物塑造的表现
大约在15~20万年以前的冰河时期,人类就有了对色彩的认知与使用。色彩不仅是视觉效应,还是最富情感的表达要素,能使人加深记忆,所以在设计中色彩恰到好处地处理能丰富所表达事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正如《影片的美学》一书中说:“彩色在银幕上如同在画布上一样,不仅仅是一种表现形象和事物外貌的手,它对解释所描写的角色的内心面貌上都起着重要作用,彩色是一种对形象进行理解和刻画的重要手段。”
影视形象设计中的色彩与所有设计中的色彩一样,是功能和情感的融合表达,不同的色彩会对人产生不同的色彩心理联想,可以唤起与人们生活经验相关的各种联想。在色彩的感受中,人们对色的冷暖感受最为鲜明,红、橙、黄等色可使人联想到阳光、火焰、灼热是暖色,易引起兴奋,使人产生活跃;青、蓝、紫等色可使人联想到水、冰、寒冷的夜空,称为冷色,使人感受到宁静。对影视观众而言,由于其对于时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使得影视服饰色彩艺术的影响力与感染力越来越广。成功的影视服饰艺术表现,使观众在享受艺术美的同时被影视服饰款式、色彩的魅力所深深吸引。电影《英雄》正因为服装色彩的设计纯粹而又浓烈才让人记忆深刻。从张曼玉和梁朝伟的初次相遇时清新飘逸的浅绿色长衫,到影片最后,两人历经感情纠葛在沙漠之中自杀时的白色棉布长衣,无不诠释着两人至真至纯的爱情,而色彩的拿捏更为其平添一份忧伤的浪漫。影片Black Swan以黑、白、灰、粉为主基调,诠释着女主角尼娜不同时期不同的生活及精神状态。粉色的尼娜是有着单纯美好心态的芭蕾女孩;灰色的尼娜频频出现幻象,练舞时的服装从白色变成灰色;首演前夜,妮娜的压力达到峰值,近乎崩溃,黑色伴随黑天鹅妖冶的气息逐步显现;公演时,妮娜化身黑天鹅,纯粹的黑应和急促的音乐将尼娜惶然、恐惧、无助、坚韧的形象烘托欲出;遍体雪白的妮娜终于带着黑天鹅的殇,回归纯白世界,这便是一种涅再生的奇幻妖异的“天鹅之死”。导演仅通过人物服饰色彩及音乐的变化,就将人物内心由单纯羞涩到恍然悲凄、绝望痛苦直至回归平静的细微变化传达得淋漓尽致。
影视形象色彩设计是以色彩学为基础的创作过程,就人体色的角度来看,在不同肤色、不同灯光下把握色彩的运用,是影视形象色彩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人色彩理论是20世纪初,美术设计学府包豪斯学校的约翰内斯・伊顿教授开始进行色彩分析,个人色彩的概念由此而生。个人色彩主要是指能让肤色呈现健康状态的颜色。根据形象主体的皮肤、头发、眼睛的颜色,可以判断出适合他的服饰、妆面颜色,从而塑造更适合形象主体的形象。如:不知什么时候起,伴随韩剧的流行韩国人俨然成为爱打扮的时髦一族。一部韩剧的热播,势必有一股“韩流”热风刮起并且风靡世界。浪漫唯美的色彩画面、时尚得体的服饰、精心巧妙的服饰色彩搭配及精致的妆容无不深深地吸引着观众。纶伯伦说,一个人的实质,不在于他向你显露的那一面,而在于他所不能向你显露的那一面。影视形象色彩设计的实质也是这样的,不能为了视觉而一味的最求绚烂的色彩,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在充分理解剧本剧情后打造出的一种唯剧情独有的风格――“个性”色彩。
四、结 语
作为影视形象造型师,不仅要理解影视形象对电影表现的重要性,能够熟悉服装设计的理论,而且能够依据不同演员的形象构成要素,通过对其脸型与发型、身体线条与服饰线条、人体色与服色的分析,为影视人物进行多维的形象塑造,从而设计出符合影视作品个性特点的,有鲜明时代烙印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影视人物形象,为观众呈现更加完美的视觉饕餮。
[参考文献]
[1] 程晓英.时装与电影的互动和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5.
[2] 顾筱君.形象设计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 张丽.影视传播影响服饰流行的分析[OL].中国科技论文在线:paper.省略.
[4] 黄海娟.服饰是影视艺术无声的语言[J].大众文艺:理论,2008(06).
关键词: 艺术类高职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 管理方法
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在满足基本需求后,对自身的形象管理方面的消费投入日益增加。近年来,艺术类学生生源稳定增长,且新兴专业的出现愈发受到追捧。在目前的市场上,人物形象设计从业者鱼龙混杂,接受高等教育、系统学习的较少。随着消费者的要求愈来愈高,市场上急需有美术素养、专业理论、规范操作的高端从业人员。因此,受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导向,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在很多高职院校中都成了热门专业,学生群体日趋庞大,该专业学生管理方法是十分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一、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
(一)学习方面,两极分化。
由于近年来招生政策的变化,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主要由艺术生和文理生组成,学生在专业和理论不同方面的学习基础、态度、方法等方面出现两极分化。
高职院校学生在进校时,对成绩的要求相对较低。有的学生专业功底过硬,只是由于文化成绩不好进入高职学习,这部分学生对公共课、理论课学习兴趣不高,专业课兴趣浓厚;有的学生是以文理生的身份进入学校学习,在专业成绩方面不佳,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理论知识比较感兴趣,对专业课的学习有畏惧心理。部分学生将艺术专业作为一种进入高校的捷径,这类学生对学习没有目标,且普遍家庭环境较好,对未来就业没有规划,迫于父母的期望和压力来到学校学习。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成绩,除了学习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要参与过硬的教学实践,该专业对理论文化的学习及手操实践的学习都十分重视,任何一部分的缺失都是需要重视的。
(二)男女比例,相对失衡。
兴趣目前,中国人口男女比例严重失调,2011年人口普查显示大陆人口中男性占51.27%,女性占48.73%。在高职院校中,这样的比例恰好反过来,出现倒挂现象。个别艺术类专业这个现象更突出。这是由大众对专业的传统印象及专业就业过程中存在性别要求导致的。例如,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虽然现在男性从业者不少,但在家长学生们的传统印象中,是相对女性化的专业,因此在报考时女生较多。另一方面,在毕业就业时,个别方向还是会对性别有要求。因此,目前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女生人数就明显大大高于男生。
(三)班级人数,基数过小。
由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很多课程需要一对一的专门指导,师生配比不同其他非艺术专业,因此班级人数基数都很少。例如,人物形象设计(美容方向)一个班仅22人。
目前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辅导员状况明显紧缺,一个辅导员需要管理六七个行政班。班委队伍作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其机制的健全、人员的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班级人数较小的情况下,一套成熟的班委大概需要8人―10人,每每遇到班干部选拔时,个别岗位出现无人竞选的现象。
大学期间的集体活动是加强班级建设、提升班级荣誉感的绝佳机会。然而,处于一个综合性的学校,在以班级为单位参加篮球、拔河等集体活动时,由于人数过少,参加活动没有优势。
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管理中的问题及方法
(一)针对学习方面两极分化的问题,在管理过程中要重点狠抓学风建设与就业指导。
学风建设是在学习过程中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1.完善奖惩制度,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严抓到课率、返校情况等,遇到违反规章制度的同学,了解情况后,要严肃处理。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学习优异的同学,阶段性地进行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2.重视入学专业教育和日常教学质量的提高。入学专业教育是打开学生进入大学专业学习前的大门,学生了解到专业的方向前景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目标性。日常教学质量是一切学风建设的基础,日常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保证学生持续积极学习的途径。辅导员、教师、专业负责人定期碰头,了解讨论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才能不断更新教学,保证教学质量。3.重视学习方式方法的引导。学习方式方法用得好,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艺术类的学生结课后可以结合课程举办作品展,不但为课程做总结,而且提高学习投入程度和兴趣。例如,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完美甲课后,可以免费为学生做义务美甲,不但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准备,还让学生提前预练面对顾客,处理课堂上没有遇到的突发状况。
就业指导是在思想上为学生做好准备,定好目标,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就业观和成才观。采用各种有利形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他们对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的信心。其次,必须让学生明白学习和就业的必然联系,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任何时候都要勤奋刻苦学习。学校还要积极与用人单位和就业机构联系,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和企业的用人要求,定期组织相关就业活动,让学生实地参观、实习,亲身体验职场环境,让他们了解只有刻苦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才能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事业。
在学风建设及就业指导两个重点方面认真做好工作,学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两条腿”走路的重要性,不断补齐自己缺失的那一部分成绩。
(二)针对男女比例失衡,女生较多的问题,工作中重点抓人际关系与及婚恋观问题。
女生过多在管理方面带来了特殊的问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较集中的问题为人际交往及婚恋观问题。
研究报告指出:女大学生中具有较少人际关系困扰的人数所占比例偏大,占44.06%;具有一定程度困扰的人数所占比例稍小,占35.66%;具有严重人际关系困扰的人数所占比例最小,占20.28%。由此可见,女大学生受人际交往问题影响的是占较大比例的。主要表现为,青春期的女生相较于男生更加细腻敏感,刚从独生家庭中走入校园,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有集体生活的体验。近距离接触后,她们在生活习惯、个人卫生、作息时间各个方面都容易产生矛盾,所以积极处理好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针对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要需要重视以下几点:1.认识矛盾存在的合理性,由于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生活学习等习惯都不相同,有矛盾不要担心。认真对待矛盾和解决矛盾才能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不要害怕或是逃避矛盾,被集体边缘化,更难建立起人际关系。2.表明态度制定规矩,在让渡自己一部分权利的同时,也要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底线。大家一起制定集体生活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并自觉遵守。3.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抗压力,学会接受他人,认可自己,不断提高素质素养,用人格魅力交朋友。
近年来大学生结婚的案例屡见不鲜,大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逐渐成熟,对恋爱产生需求的年纪。对恋爱、性、婚姻的思考与态度是他们大学生活的一门必修课。然而,一部分学生家庭保护过于严格,特别是女大学生,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对婚恋观,如何健康地处理两性关系等简直是谈之色变,因此很多女大学生心智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感情处理也没有经验和指导。如果不进行婚恋观的健康教育,处理不好就会引发一些负面事件,对学生的学业、人生、家庭、社会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针对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应该强调下面几个方面:1.认识恋爱是一个两性相互吸引的过程,恋爱的开始是要以爱情为基础的。恋爱了就认真对待,没有恋爱也不是失败。大学生活还有亲情、友情、师生情值得珍惜。2.恋爱是一个使彼此更好的过程,在恋爱中不要以牺牲自身的学业、兴趣、前途、发展作为代价换取感情。要有独立自主的个性品格,不自卑、不依赖。3.恋爱过程中要了解正确健康的性知识,学会自我保护。这类婚恋观教育主要可以通过班会、讲座等方式进行宣讲。遇到身处其中的学生,要具体了解情况,一对一地进行引导。
(三)针对班级人数过少的问题,工作中重点发挥主动性,积极抓班风建设。
班委是一个班级的班级的重要部分,一个班委直接影响一个班级班风、学风的建设。除了人数较少这一因素以外,艺术类学生还容易出现“不好意思”、“互相推诿”等现象,在参与班委竞选时不愿意站出来。针对这一现象在人物形象设计班级里试行班委轮班制度:在大一第一学期,除了班长、团支书以外,每个同学都体验当一次班委。这样在每个学生担当班委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有管理能力、有责任心、有实力的人才,第一学期过后就可以固定为班干部。同时,其他学生也可以在担任班委的过程中体验作为班委的付出和责任,在日后的班级生活中更体谅和配合班委的工作。
针对人数较少,参加集体活动没有优势的问题,要积极加强班风建设。一方面要开展有自己专业特色、展示自己班级优势的活动,邀请其他班级或学院参加。另一方面,班级人数较少的班级可以两两合并,组成一个更有特色的大集体,一起参加活动。这样不但可以增强自己班级的班级凝聚力,而且可以和其他班级做好交流沟通。
总体来说,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性格活泼、形象靓丽、吃苦耐劳这些积极的共性是非常值得继续发扬的。如果针对该专业学生的特殊性问题,认真地引导、教育,该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管理上就会更轻松。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更多的人意识到了审美的重要性,意识到形象美真正的内涵是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特色的整体形象。服装设计作为技术和艺术结合的专业,能够通过服装的形式给人们带来美感,形象设计要在整体形象上给人带来美感,实际过程中需要通过服装来实现。因此,服装设计和形象设计师有着必然联系的。服装专业开展形象设计选修课程也是现代化服装教学必然的选择。下文对形象设计与服装设计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相应论述。
一、形象设计概念及主要内容
(一)形象设计概念
所谓的形象设计就是形象设计师利用美化的手法,使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不同感官在大脑中形成对某种事物或人物的整体印象。因不同人在头脑中形成的形象不同,从而对人的行为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形象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符合设计期望目标的结果。形象设计分为很多种,在此,笔者简单的对形象设计进行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传统的形象设计已经不满足于基本功能需求,而是更高的精神需求。
(二)形象设计课程内容
了解形象设计概念后,也需要了解一下形象设计课程。形象设计课程一般是由形象设计概论、面部化妆造型、发型设计、仪态与礼仪组成的。因本文的形象设计师服装设计中的选修课,对基本概论部分只需要了解。面部化妆造型就是化妆基础知识和技巧、颜色选择、基本保养等方面内容;发型设计就是根据人的脸型和不同环境下的发型需求进行设计,也包括一些护理方面的知识;仪态与礼仪就是生活和工作方面的礼仪。这些基本的形象设计内容对服装专业学生的学生和将来就业有着重要作用。
二、形象设计选修课在现在现代化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更好满足实际需求,必须要通过现代化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从社会需求出发,培养出与时代接轨的综合型人才,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其在实际教学中因专业需求有舞台表演环节,是需要服装设计和形象设计共同完成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服装设计专业都有形象设计课程,即便有对其重视程度也不高,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对形象设计对服装设计专业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从服装设计角度谈形象设计对服装设计的作用
服装设计课程作为服装专业最核心课程,其主要是以人体为对象进行包装、构思并形象化创作的过程。从包装角度来说,服装设计与形象设计有相通之处,而不同之处则为形象设计对人体部位进行修饰,从而美化人的整体形象。这一角度来看,服装设计和形象设计师相互补充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都是不完整的。从服装设计师角度来说,每一次设计服装之前,除了需要对人何时、何地、何种场合、何种目穿着某种服装进行分析外,还需要了解设计对象的形体特征。通过这些分析设计师还需具备选择适合设计对象的服装款式、颜色、面料的能力,做好这些准备后才能进行设计。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设计师设计出来的成品还需要进行模特展示,而在模特展示过程中除了服装搭配外,还要为模特进行整体造型,形象设计恰好能更好满足这些需求。因此,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掌握服装设计内容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形象设计知识和素养。服装专业学生要想做好这些,则需要形象设计课程来完善。
(二)从社会角度谈形象设计对服装设计的作用
人作为社会个体,在社会大家庭中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实际生活中为了使自己的角色更个性化和适应社会发展,就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进行装扮。而服装只针对于服饰,妆容、发型和气质的展现与服饰结合在一起,才能凸显自己的形象。形象设计作为一门兼审美主主客体为一体的设计,能在服饰的基础上完善人物形象,将人得角色完美的体现出来。
三、结束语
服装设计本身具有较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设计出来的衣服穿在身上给人服饰搭配上的美感,而个人形象设计是整体形象设计,其包括服饰搭配,将服装设计和形象设计融合在一起,才能使人的整体形象更突出。因此,服装专业开设形象设计选修课程是十分必要,融入形象设计不仅能提高服装学院学生服装和形象设计综合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后提供更多择业机会,也能为更多人提供专业化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服装设计和形象设计的研究将会更多,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将会更为出色,并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琳.“色彩诊断”在日常自我形象设计中的运用[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
[2] 陈丹,李罗娉.“服装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教学设计[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
一、形象设计的涵义
在《辞海》中对“形象”一词有两个解释:1、形状相貌;2、指文学艺术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映现实的特殊手段。我们探讨的形象设计是指第一种解释:“形状相貌”。设计的对象是人,形象设计是追求人物形象美的艺术。在古代,人们眼中美的形象就是从整体感观上来判断的。如:“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摄丝履,头上术帽光。腰若流纹素,耳著明月挡。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可见,只有外形、神态、气质的完美结合,人物形象才是美的。可见形象设计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观念与工程。它是涉及艺术和技术,如美学、服装、物理、生理、体态语等多门学科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二、形象设计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的形象设计行业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现。起初,形象设计行业只有影视人物造型、舞台造型等形象设计。设计师大多数是大专及本科院校的影视化妆专业毕业的。而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的职业形象设计、生活形象设计等较实用、跟人们生活贴近的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的形象普遍很重视,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服装、美容、美发、化妆等局部的造型,人们对于审美有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要求。因此,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形象设计专业的教学思路及原则
形象设计的服务对象是人,形象设计教学一定要紧密地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分析了解社会各阶层人物的角色特性、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思想情感以及在社会交往中待人处世的态度,有了这种生活的积累,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结合人物的个性特点,进行整体形象设计。各方面的生活积累越多、越丰富,塑造的人物形象才能越生动、越深刻。在教学上,应让学生掌握表现生活中人物形象的本领。如果在形象设计教学上,一味地追求创意性,以不适当的夸张变形、奇异怪诞的造型为教学内容,会使学生在以后的形象设计工作上走人歧路。
形象设计是一门视觉艺术,在形象塑造上,有其自身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在教学中,教师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法乃至工具及用品的使用等方面,要进行深入的讲授。学生可以在掌握其要领和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消化理解,自由、灵活地发挥创造性。
培养学生学会较强的技能、技巧,娴熟的技术,是实现整体形象设计的基础。在教学上,应当加强这一方面内容的训练,不容忽视。但是,教育不能只停留或满足于这一点,形象设计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整体形象设计创作课,来引导启发学生增强创造意识,只有向创造型发展,才能成为时代需要的思维敏捷的创造型形象设计人才。因此,在课堂教学和专业实习中教师要特别注重这一点,引导学生通过举一反三来确定创作题目,而不是在教学上用僵死的程式去禁锢学生。只有把形象设计的一般规律和学生的创造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大胆地去展开想象,充分发挥创造潜能,才能使学生取得显著的学习效果。
形象设计中的化妆、发型、服装、仪态都不是简单、孤立存在的,是多方面有机的结合,是由内向外的整体创造。比如化妆,就不能只考虑被设计者的脸形五官,而要从整体出发,结合人物的个性气质、身分、服装、环境等条件来塑造,不可能在局部进行。因此,在教学上,要特别注重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当前那种教师知识单一,只懂其中一门专业课,只开设单项科目,课程内容不能横向联系,实用面过窄的现象,最终会导致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开发。因此,只有根据形象设计专业的实际,在教学上注重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程安排上注重基础课、专业课、修养课以及设计创作课的有机结合,并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教学总结,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形象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设想
随着形象设计产业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或将有新的岗位、岗位群出现。形象设计行业除需要整体设计师外,高水平的化妆师、发型师、服饰搭配师、色彩顾问、礼仪指导、美容导师、营销人员也倍受青睐。因此,在形象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上提出如下设想:
1、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营造职业教育环境
高职教育强调实用,注重实践功能。因此,大力加强实践实训场地,仿真职业环境尤为重要。形象设计专业的配套教学环境要具备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人才相一致的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实习仿真环境。包括化妆室、美发室、形象设计中心、室内摄影棚、画室等。
2、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实行预就业制所谓模拟就业系统。就是在企业支持参与下,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按市场运作机制进行管理运营的预就业机构。学生经过一定的基础学习与训练后,前期的实习在校内实训基地内进行,后期在企业内进行,对学生的考核也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预就业成绩的评定将作为企业用人的主要依据,这样可以缩短或消除学生的就业适应期,有利于综合技能的练就与素质的提高,形成畅通的就业渠道。
3、全面实行“双证书”制度。按“双证书”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立人物形象设计职业技能鉴定,进行包括化妆师、美容师、人物形象设计师、发型设计师等几个工种的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
4、开展社会培训。目前,全国美容美发机构已超过120万家,从业人员达600 万人,在短期内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仅凭高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开展社会化培训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安排、鼓励教师参加国内知名影楼、美容院、设计工作室、艺术剧院的实际工作,基本达到两学期有三个月或半年时间实训,主要跟踪时尚界流行的新应用技术的研究、调查。积极聘请行业专家、 社会各界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客座教授,定期或不定期来学校讲课,以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操作技术的应用等。由于形象设计专业的流行性和时尚性的特点,决定了专业教师不能吃老本,需要不断跟上时代步伐,做到知识的快速更新。所以,客观上就要求专业教师教的是观念,是规律,是创造,而决不是书本里的条条框框。同时,又由于专业的特性导致了教材内容始终滞后问题,所以,与社会上的专家的密切交流,可以让专业教师在堂课上增加行业当前信息。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的知识更新,把握专业信息动态,对学生的未来也大有裨益。
形象设计是人类自身生存方式、生活样式的艺术化体现,它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新时代人们价值观、审美观念和生活观念的发展而变化,当代社会正处于一个空前的变化发展时代,形象设计的出现和发展顺应了时代潮流。
参考文献
[1]顾筱君. 21世纪形象设计教程[M]. 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形象设计专业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很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提升了行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大量人员就业。但是,由于国内各高等院校对服装、化妆等专业内容的取舍、整合不一,形成了多种专业培养方向。培养方向的多样化造成课程设置、技能种类、就业方向的多样化,因此,目前全国的形象设计专业虽有类似名称,但教学内容差异很大,专业体系尚不完善,教学效果难以掌控,就业前景时好时坏,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该专业的生存和发展,亟待相关人士解决。
1 形象设计专业的培养方向
1.1 服装与化妆方向
服装与化妆方向的形象设计专业一般开设在艺术设计目录下,称作“艺术设计”(形象设计方向)。目前,广西艺术学院、大连医科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原工学院、大连工业大学等几所院校开设该方向的本科层次教育。该方向的教师多为影视院校的化妆专业毕业生和服装院校服装设计毕业生,他们具有专业的化妆和服装知识和技能,讲授本专业相关课程。
课程设置方面也是以服装、化妆为主,配合以形体礼仪、会展策划、企业形象等相关辅助内容。例如,以下是某形象设计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
中外服装史、形象设计概论、 CI策略、形体礼仪、服装效果图、管理学、毛发制作、发型设计、化妆设计、美容设计、服装工艺与材料、服饰色彩与搭配、立体裁剪、配饰设计、庆典策划、灯光场景设计。光构成、摄影基础。
学生就业主要任职于电视台化妆师、中职学校教师、形象设计培训机构教师、自由职业化妆师、化妆品公司彩妆讲师、服装公司设计师、还有一些网站、报社的化妆师或娱乐编辑等化妆相关职业。
1.2 影视化妆方向
影视化妆方向的形象设计教育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目录下,其名称也不一定称为“形象设计”,有的称作“人物造型设计”,有的称作“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舞台化妆方向),其核心课程是影视化妆技术,其余课程都围绕戏剧、舞台设计开展。主要专业课程有:舞台化妆设计、舞台化妆技术、服装设计、舞台服装技术、绘画(专业基础)、艺术概论、中国话剧、中国戏曲、外国戏剧、中国美术史、西洋美术史、音乐欣赏、舞台设计、舞台灯光。
影视化妆方向的形象设计专业培养影视化妆师,在电视台、各类制片厂工作,从某种角度讲,是该专业学生最向往的职业,但是这一职业的圈子很小,需求量有限,不适合大规模招生和办学。北京电影学院的人物造型设计专业虽然报考人数很多,生源旺盛,但是该校坚持隔年或隔两年招生,不让学生数目过多。
1.3 服装表演方向
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方向一般在“服装工程”目录下,将服装表演与服装、化妆课程相组合,称为“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专业。在有形象设计以前的服装表演专业通常都是将服装表演与服装设计课程相组合,让表演班的学生学习服装设计知识,毕业后也可以从事设计工作。有了形象设计专业以后,由于该专业的化妆、整体造型、舞台灯光等内容与服装表演内容更为接近,更容易融合而成为一个具整体性的专业体系,因此,大部分学校都将专业方向由服装设计转而为形象设计。但是,形象设计内容所占比重仍有不同,有很多学校仍以服装设计课程为多,而有的学校则全面改革成为形象设计课程。这样的组合无疑是合理的,更适合服装表演专业的课程体系,也更容易达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
服装表演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年轻的专业,其专业深度、课程体系和就业范围都有待论证和提高,跟据一项对近三年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表演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服装表演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模特职业的比例只有18%”,“而转行到服装设计领域的比例只有5%”。调查结果证实:由于表演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个人形象等诸多因素,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或者模特生涯结束后都转行到服装营销领域工作。这一结果也有效印证了服装表演与服装设计专业的结合并非成功的专业组合。相反地,形象设计专业在形体、化妆、个人整体造型、不同场合礼仪等方面的知识配备不仅能够更好地辅助模特的服装表演工作,而且能够充分发挥模特自身优势,使之更适合从事服装营销工作。从学术角度看,形象设计与服装表演的结合是一个较好的专业组合。
1.4 化妆美容方向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北京服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开办的形象设计培训,以及很多其他学校开办的大专、高职层次的形象设计教育都有美容方向,但是所占比重各有不同,有的学校只讲授少量美容课,有的则将美容作为重点内容,其培养目标也并非化妆师,而是美容师。例如,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就是从以前的现代美容专业转变而来,其美容教学经验丰富,体系成熟:主干课程有:形体概论,美术基础,美容生理基础,色彩设计,美容皮肤科学,美容中医基础,人物造型化妆,发型设计,药物美容学,形象设计,皮肤护理,形象艺术欣赏,物理美容技术,化妆品学,美容外科总论等专业课程等。
诚然,形象设计专业和纯粹的美容专业是有区别的,但是在形象设计教育和市场都尚有待开发的时候,作为形象设计专业组成部分之一的美容,其庞大的市场和旺盛的就业率也是形象设计办学时可以考虑的条件之一。这样的培养模式以美容为就业保障,发展尚不完善的形象设计教育,推动化妆就业,也是一种较好的办学模式。
2 形象设计专业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 :就业问题
就业问题,是应用类、职业类、技术类学校和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检验标准,也是形象设计这样的应用学科的办学效果的检验标准。现在就以广东某高校形象设计本科专业为例,用具体数据来看看形象设计不同专业培养方向的就业情况。该校的形象设计专业有服装、化妆、美容三个就业方向,就业范围较宽,再加上学校位于广东这一服装、美容美发基地,有着良好的市场环境,颇能代表我国形象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
该专业就业方向较多,却没有一个具有明显优势的方向;学生第一次就业的转行就业率居高不下,显示了该专业自身实力不够强,教学体系繁杂,重点不突出;真正的形象设计方向由于市场关系,就业率常年很低,甚至几近于零;化妆是该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主要在电视台任化妆师,或为自由化妆师,或在化妆品公司或美容公司做化妆导师(这一工作需要美容基础);美容方向的市场需求很多,但是2007年以前,大学生的期望值较高,多不愿去美容公司工作。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找工作非常困难,学生放低心态,使得美容方向就业率大为提高,也使得形象设计专业成为很好就业的专业之一;服装方向为该专业第二就业率,但是根据学生就业后的信息反馈,该专业的服装方向就业的学生专业水平远远低于服装专业学生,在该方向的生存发展上有明显的劣势。形象设计专业的其他相关方向(企业形象、橱窗陈列、美容等)的就业率也较低。
问题二:形象设计教学和市场的问题。
专业培养方向决定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最终达到的培养目标,也决定了学生的就业方向。全国各学校的形象设计教育以化妆、美容、服装、服装表演为培养目标。这么多种方向,却没有一个能够真正达到“形象设计”这一目标。也就是说,各专业方向还不能够相互融合,合理取舍,并作一定的学术研究和课程开发,将相关知识进行融合、提高,使其整合为一个人物整体造型专业。具体表现在,形象设计专业的课程以专业技能课为主,严重缺乏基础理论和综合设计类课程,学生的综合设计作品缺乏专业深度,综合性不强等。甚至于,各个方向不仅不能整合,还在课时、师资等方面都出现了种种矛盾,互相排斥。众多且杂乱的课程使学生疲惫不堪,然而辛苦过后却不能在任何一个方向上学精学透。因此,对形象设计的专业整合势在必行,建设成真正的“形象设计”专业;建设基础理论,发展综合设计,拓展专业范围,挖掘专业深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质量,建设成一个具备本科资质的专业。
另一方面,形象设计市场的空白也是学生就业的一大障碍。在我国,成规模的形象设计机构有西蔓色彩工作室、比较知名的有东田造型、毛戈平形象设计艺术学校等,其他都是小规模,不规范的形象设计培训和服务公司,零散分布,数目很少。可以说,中国的形象设计市场上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以后的发展也尚不明朗,还不能够吸纳大规模人员就业。
3 几点建议
以上在专业开办和发展初期产生的诸多问题,关系到课程建设,培养目标,师资培养与引进,以及学生就业和本专业的市场前景,关系到该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改革方向,也关系到该专业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而长期存在下去。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3.1 坚持市场化的办学方向
坚持市场化的办学方向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手段。高等教育扩招背景下,本科教育已经从以往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我们必须摆脱过去精英教育的清高姿态,坚定地关注市场,走出一条真正应用型的道路。形象设计作为在以扩大内需为目的的高校扩招背景下产生的综合各方向的应用型专业,本身就是迎合市场而诞生的一个专业。这样的专业,“要深入分析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或专业方向,及时增设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为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各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不能沿袭传统的课程体系,而需要构建充分反映社会需求,满足地方、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应用型课程体系。”
形象设计专业在国外少有开设,韩国的大学有此专业,但是数目较少。美国的影视化妆专业都是以培训班的形式存在,没有学历教育。可以看出,形象设计专业的学术性较为有限,缺乏在理论上深入挖掘和研究的空间,而是一门以操作技艺为主的专业。这个专业的发展适合向下走的道路,而不适合向上走。因此,我们要在发挥高校的学术优势的基础上,时刻关注市场,坚持市场化的方向,调整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就业方向等专业建设内容。
3.2 完善形象设计教育体系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完善形象设计教育是专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作为一个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应既有别于传统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性人才,又有别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它所培养的应该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有鲜明特点,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时间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等。”形象设计专业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首要的任务在于:作为一个新专业,很多课程都是前所未有的,急需进行课程开发。这些课程有:整合各专业方向为一个“形象设计”方向,完成这一方向的基础理论,综合设计课程建设,才能做到课程体系的基本完善。
在课程体系基本完善的基础上,关注市场,发展相关辅助方向(企业形象、展会策划、橱窗陈列等),形成特色教育,填补市场空白。比如,以服装作为教学方向之一的形象设计教学机构可以增设橱窗陈列、展会策划等课程,填补目前市场对服装店铺、展位陈列的空白,以及国内关于各类服装展会策划方面的教育空白。以美容为教学方向之一的形象设计专业可以增加销售、管理课程,因为我们的学生具有本科、大专等较高学历,在美容院一般都担任美容导师、彩妆导师等职务,从事各个加盟店铺的销售指导工作,并能够进入管理层任职。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较为深入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并且,扎实的专业水平可以拓展就业范围,是专业具有一定就业广度。即使学生毕业后转行,也会同样底气十足,有所造诣。这样,形象设计专业的建设才基本完善,这一专业才能够长期生存并发展下去。
3.3 以专业实力培育形象设计市场,开拓其他与专业相关市场
扎实的专业实力能够带来更高的就业质量和更宽的就业范围。形象设计教育水平的提高无疑能够提高形象设计市场的服务质量,带动市场的发展壮大,市场的壮大反过来又能够带动就业,促进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有了专业实力,就能够拓展就业方向,向企业形象,展会策划,或明星形象策划,广告造型设计,影视美术等行业发展,使形象设计专业成为一个特色鲜明,实力强劲的优势专业。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J7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63-01
一、舞蹈形象思维的捕捉
(一)全面、细致观察生活。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来自于丰富的生活基础,成功的舞蹈作品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如张继刚编导的《献给俺爹娘》和舞剧《黄河儿女情》,都是他在山西黄土高原生活了多年,对舞蹈形象的大量积累和生活感悟。这些独特的舞蹈形象都是编导的真实内心感受,也是在不断挖掘舞蹈形象过程中生活给予他们的馈赠。没有生活为基础的舞蹈作品是虚幻空洞、没有生命力的。
(二)对生活形象的模仿。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初学者对老师的动作姿态进行模仿,以此来提高自身舞蹈学习的效率。模仿和被模仿对象在动作上具有一致性,可以增强我们的肢体触觉感受,丰富肢体语言。首先模仿静态对象,如敦煌石窟壁画《千手观音》《飞天》等作品;其次模仿动作形态、环境氛围,如对动作的姿态、习惯性动作、本能动作进行模仿,以及对模仿对像的历史背景、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人际交往能力进行模仿;最后从模仿对象的心理特征入手,如模仿人物对象的性格,面对这件事情有怎样的解决方法,过程是怎样的?
二、舞蹈形象思维的培养方法
(一)形象思维在比拟中的培养。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文人墨客们创造了许多反映社会形态、刻画人物形象、赞美人间河山的艺术作品。比拟是带有人的感性色彩在里面,可以将动物比拟成人,也可以将人比拟成一种具体事物,使所刻画的事物栩栩如生,带有感彩。舞蹈编导应仔细观察身边的一景一物,善于分析和探究,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
例如,每逢年节时,各地百姓都要进行舞龙活动,保佑平安吉祥。龙舞则成为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中最丰富多彩的形象,给予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另外在芭蕾舞《天鹅之死》中,巴甫洛娃化身一只垂死的白天鹅,“她”挣扎着,不停抖动着翅膀,缓缓碎步出场,人本来是没有翅膀的,但是巴甫洛娃轻轻抖动她的双臂,犹如在对生命的不停呼唤。舞蹈编导家福金通过天鹅来表现人类坚韧顽强的精神,也表现出了人类对生命的向往。这是舞蹈编导福金将自身的情感倾注到了天鹅的身上,从而使《天鹅之死》成为世界舞蹈的经典之作。
舞蹈编导要求对生活中人物的动作、姿态、节奏,以及自然景物的形态、动律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正是这种善于推敲的思维成就了舞蹈家,正是这种敏锐使舞蹈家捕捉到了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人物、事物、景物,进而创造出了美的舞蹈。[1]
(二)形象思维在图文艺术中的培养。图文艺术在整个艺术体系中和舞蹈艺术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是以视觉为主要感官对作品进行欣赏。这里的图文是指摄影艺术、平面设计,以及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图文。在人的所有感官中,视觉是最复杂、精细、灵敏的,同时也是人类获取大量信息的重要来源。[2]
在舞蹈的编导过程中,对图文艺术加以观赏可以丰富和拓展人们的生活素材。面对色彩丰富或者线条流畅的美术作品时,觉冲击带给人们内心的感受。例如,油画作品《三千里江山》,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舞蹈形象的形成过程。油画展示的画面点燃了编导脑海中多年存在的形象思维,结合编导之前所经历的与朝鲜人民一起浴血奋战的情形,使形象思维在脑海中呈现出来,经过生活的不断积累和感悟,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时期,朝鲜妇女在战火中支援前线的形象就诞生了。由此可见,在面对具有强烈视觉冲击下的图文艺术可以直接震撼人的心灵。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地铁、公交车站、商场里,都有许多商家做的广告推广,在某些广告图文中,趣味性的形象设计可以加深人们的印象,舞蹈编导可以将这些元素引入舞蹈作品中,对我们形象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三、结语
舞蹈编导要求的是复合型人才,必须将大脑中所感知到的虚幻概念,打磨成能与观众进行精神交流的共性概念,舞台舞蹈形象必须真实且打动观众的内心,这样才能使舞蹈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艺术魅力,提高创作能力,最终使作品经久不衰。
0 引言
不同的舞台艺术表演在表现真实生活的人物形象塑造时所采用的方法均是不同的,但都有其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需要通过对人物的化妆及造型进行设计。[1]通过人物造型的具体形象可让观众更好地掌握所扮演的角色人物在剧中的情节,以此来满足观众的审美观点。舞台的表演艺术除了需要灯光、布景及服装之外,很大程度上需要化妆作为支撑。通过化妆手段给观众创造出视觉上的艺术形象,也是演员在进行演出表演之前塑造形象的最后一道工序。[2]而不同的舞台剧本、人物、演出方式及导演观念均会产生不同的有创造性和吸引力的艺术类型。这也对化妆师的造型设计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妆师需要对演员所扮演的每一个角色的身份、民族、历史等等多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彻底的分析和研究,使化妆设计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完美。为此,在表演形式及艺术水平日益丰富的形势下,增强造型及化妆技巧是舞台表演成功的关键。
1 舞台人物进行化妆及造型设计的重要意义
1.1 增强舞台人物表演的准确性,缩短舞台产生的距离
每一个舞台表演的情节推动都是需要依靠人物来体现,就算是再完真的舞台布景也不能与实际的景色相媲美。为此,舞台人物的化妆及造型设计对表演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而精致的妆容和近乎完美的造型则可以增强舞台人物表演的准确性,这主要是因为视觉上的造型和化妆可以观众提供很多细节。例如,妆容可以提示角色的年龄及个性特征,而造型则可以提示角色所处的年代、民族及身份等,加上舞台的布景和灯光效果,这些外在和内在的因素共同配合均对舞台人物的成功表演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舞台表演的魅力就是将观众带入剧本的情境中,缩短观众对舞台产生的距离。以经典越剧《孟丽君》中各个角色来说,在服装上均使用了渐变色旗袍,在色彩搭配上也非常柔和,整体的服装样式非常朴素典雅,端庄典雅的美感跃然于舞台上,加上旗袍古装特有的胸腰收紧,凹凸有致,使得舞台人物在表演上更加轻盈动人。因此,注重舞台人物的化妆和造型设计,突出人物的显著特征,缩短了观众与舞台的距离。
1.2 填补演员存在的形象缺失,强化舞台表演的表现力
舞台每一个角色的表演大多是通过演员的表演能力来决定的,演员的长相和神态相似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部分,而角色的大部分形态都需要造型设计师来处理。在舞台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体现出舞台的张力,而每一位演员身上都潜藏着巨大的潜力,这就需要演员和化妆师一起去寻找。如果出现演员的外在形象与需要扮演的人物角色其特征和性格均不相符时,通过化妆和造型设计就可以填补这种缺失。[4]并不是所有的演员都可以依靠演技来弥补塑造人物时存在的外形特征缺失,而通过注重化妆及造型设计则在填补演员存在的形象缺失上,尽可能的延伸演员的舞台表演潜力,给舞台表演创造更多的表现力。例如,越剧《明月重圆夜》这一剧中的钟慧珠表演的疯人造型,又如,《绝代艳后》中的戚姬表演的人彘造型等等,这些均需要化妆与造型设计来填补这种缺失,从而强化舞台表演的表现力。
1.3 调动观众情绪和想象力,扩大舞台表演的效果
符合这一出剧的角色化妆及造型可以帮助演员在表演时快速入戏,让他们感觉自己亲自到了那个地方,进而进入无法分辨出真实还是表演的世界中。当演员的表演达到这样的境界时,在台下观看的观众,他们的情绪和想象力可会被演员这逼真的演技和真实的造型所震撼到,也可以将观众带入到那个情境中,扩大了舞台的表演效果。大多数的角色均不是由同一个人来扮演的,因为这样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先入之见的反应,而通过精致的妆容则可以改善这一种现象。例如,经典越剧《红楼梦》中,观众习惯了王文娟版的林黛玉,此时若是有新的演员来扮演这一角色,观众可能无法在第一时间内接受。但是后期翻拍的王志萍版的林黛玉,因依靠精心的化妆和舞台衬托,使得观众并不觉得与之前的王文娟版的林黛玉产生任何违和感,因而也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这就可以看出,与角色完全匹配的化妆和造型设计可以帮助演员和观众进入情境中,将表演推向。
2 舞台人物化妆与造型设计发展的新特征
2.1 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实现综合化
演艺事业和舞台艺术不断被推动,舞台的艺术造型已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很多时候不仅仅是戏剧表演,也包含音乐剧或曲剧等多种表演方式,且还在不断被融合多个领域的趋势。在这个复杂又综合的舞台艺术下,舞台的化妆和造型设计也随着发生变化,并向综合化不断迈进。在《狮子王》或是百老汇音乐剧中,其中人物形象的化妆及造型设计还一直被运用到当今的舞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一样的舞台效果。不同的人物角色在化妆及造型设计上实现了综合化,并将各种艺术类型展示在观众眼前。在此需要提醒的是,实现舞台人物化妆及造型设计的综合化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并不是所有的造型和化妆都硬要追求个性,每一个化妆和造型的定位都需要尊重导演和编制的要求。
2.2 崇尚个性化形成自身特色,实现标签化
在这个充满个性的时代,舞台人物的化妆及造型设计也追求个性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很多都自发地形成了一股自身的特色,每一种特色均有其对应的标签。舞台表演所承载的类型日益变化,化妆和造型也在这个变化中不断寻求与之相符的舞台表演方式,并试着形成属于自己的标签种类。我们以《印象・丽江》作为例子,演员的造型通过发饰及服饰与现代的芭蕾舞造型相结合,其整体造型也与《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人物造型神似,形象地塑造了张氏电影风格下其对化妆和造型的标签,给观众的心灵震撼力是非常强的。当然任一时期的化妆和造型其标签都是会改变的,每一个标签都会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有其独有的特征,为此化妆师和造型师应重视自身个性化特色的形成,在模仿无数的标签中找到属于自身并符合这个时代的化妆和造型。
2.3 尊重经典表演寻求新突破,力求稳中求变
目前除了电视连续剧翻拍风盛行之外,舞台表演也出现了重新演绎经典表演的现象。和电视剧一样,舞台的表演在重新演绎中并非一味模仿,而是在稳中求变,既要保证尊重原始表演,又要在新的环境下寻求突破。所以,在人物的化妆与造型上也需要稳中求变,在原始人物形态上表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同样还是以张艺谋导演的《印象・丽江》为例,新的人物形象和化妆并没有颠覆丽江、云南的民族特征,但是却将人物的造型和化妆实现诗意化,在稳中找到了新的亮点,成为观众心中的大型舞台表演作品的典范。
3 舞台人物化妆与造型设计今后发展和改进的方向
3.1 加强剧本整体构思和事实,强化剧本真实性
在舞台人物的化妆和造型设计上加入各种新元素的过程中,需要仔细研究剧本和历史,对剧本整体的框架和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不能将历史改编得面目全非。从客观的角度感受新创作出来的东西是否符合实际。这个过程就需要导演、化妆师及造型师进行多方面沟通,了解剧本中每个角色的现实形象,不能过分地追求视觉上的美感,同时应确定某一角色的最终妆容和造型。说到妆容,舞台剧当然少不了汉朝的泣妆,这个是每一步汉剧舞台表演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体现的是汉朝的历史事实,其妆虽然丑,但这个妆容就是汉朝历史,不可能将泣妆化成美的。因此,导演和制作人在编写舞台剧本时,要切实地结合历史和实际,强化剧本的真实性。有了真实的剧本,则舞台人物的性格或其他特征就可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升华,提高舞台的艺术境界。
3.2 对人物化妆形象重新进行设计,重视其舞台效果
化妆师和造型师在给每一个演员进行化妆和造型设计时,应结合舞台人物的角色扮演需求做对应的准备工作。化妆师和造型师应仔细认真地对剧本进行研究,通过对剧本的整体和剧中人物的深入了解,而设计出符合剧本的现实形象。该过程中,应与导演或是编制进行沟通,明确该人物在剧本中的角色定位,只有这样才能确定人物的整体化妆和造型。在对人物的化妆形象进行重新设计时,不应单从美和丑来形容,应在考虑舞台的整体效果之后对人物化妆形象进行重新构思和设计,而这个美和丑的度应该把握好,不能过分地追求美丽而将演员的个人价值和社会意义失去。[5]在当前舞台设计逐渐趋于综合化局势下,从事舞台人物的化妆和造型设计工作人员应时刻关注舞台设计的现状,重视舞台人物在舞台中的表演效果,才能构造和设计出符合剧本要求和体现时代特色的人物形象。
3.3 为舞台人物的个性演出创造机会,体现其舞台价值
在当前舞台设计逐渐趋于标签化局势下,化妆师和造型师应摆脱以往自己接触过的各种舞台艺术妆容和造型,将积累的各种舞台形象和设计摒弃掉,以空杯的心态,抛弃重复工作带来的疲惫感。与其说让他们掌握舞台表演的化妆技巧和造型设计,还不如说是让他们真正地将舞台人物的化妆和造型的不同表演特色真正地体现出来。在这个充满个性张扬的时代,化妆师和造型师应努力创造更多的富有体现生命力的艺术形象。例如,在对主持人的个人性格特征的化妆和造型上,不能单一地重复娱乐圈的主持人造型,这样达不到喜悦和新奇的舞台效果,应在原有形色韵基础形象设计上多加入主持人的个性特征,通过与主持人进行有效沟通,将舞台表演的主题观念做好传达,并在了解主持人性格特点的前提下,为其设计出充满个性的舞台形象,真正体现其舞台价值。
3.4 将舞台人物的演绎意义进行重塑,重视舞台人物灵魂
当下很多电视剧都是结合历史情节或是借鉴已拍过的电视剧进行翻拍,虽然人们对其的评价不高,但不能单从这方面而否认翻拍电视剧中成功的人物形象。而上述这种说法应用在舞台表演中也是一样的。需要将舞台人物的演绎意义进行重塑,通过经典的人物形象中寻求到新的化妆造型设计和表演技巧。要想真正在舞台表演中找到新的突破,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找到化妆和造型的突破口。而此时化妆师和造型师就不单单仅仅是负责化妆和造型设计,他们还需要掌握舞台表演的意义,通过对人物角色的了解,从中挖掘出演员表演的亮点,并将演员的灵魂充分体现出来。正如被翻拍过很多次的《千手观音》,虽然很多场合对其进行重新演绎,但多数都是缺乏对《千手观音》真正意义上的理解,甚至有些只是刻意地去模仿其中的舞蹈动作,有些还是以娱乐的性质去演绎,没有重视灵魂的演绎,使得整个表演毫无突破可言。因此,要重新演绎经典角色,需要抓住人物真正的意义,通过灵魂演绎使化妆和造型富有生命力。
4 结束语
人们追求艺术的脚步正在不断变迁之中,这使得人们对舞台人物的化妆及造型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和关注。而这就必须依靠化妆来实现。化妆最初的目标就是帮助演员从外在的化妆形象中加深对自己表演角色的认同度,而最终的目标就是获得观众的认可。而化妆技巧和艺术也需要从多方面产生创作效应后得到延续。因此,想要当好一名优秀的化妆师,需要提升自身的艺术和设计理念修养,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的化妆手段,努力创造出更符合时代特征的舞台化妆艺术形象。当然除了掌握精致的妆容技巧和完美的造型设计之外,还应在舞台的布景及灯光效果中加入一些个性化的元素,可将绘画或是摄影加入到化妆中,可将建筑美学或是动漫加入造型设计中,将色彩搭配及服装设计观念加入到服装中等等,[6]这些都需要化妆师和造型师好好努力,多学习多思考,争取将舞台人物的化妆及造型设计的魅力充分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夏.舞台服装中体现的舞台设计要素[J].艺海,2013,12(9):156-157.
[2] 方卫国.论舞台服装设计的几个主要因素[J].中国戏剧,2013,12(8):145-146.
[3] 刘民.从服装与化妆角度浅析越剧舞台美术[J].戏剧之家,2014,15(10):136-137.
一、小学影视教育的问题分析
笔者以“影视教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平台进行搜索,近三年与小学影视教育有关的论文共9篇,虽然文章数量不多,但结合我校影视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还是能从中发现和总结出现阶段小学影视教育存在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对于我们理解和思考影视教育在小学阶段开展的问题与建议有着指导性价值。
1.影视教育多以“第二课堂”为主,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
笔者以所在学校为例,每周社团时间为每周二、四下午四点十分至五点半,有时还会因为其他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无法上课,这就会导致学生无法进行持续性学习,学习的深度也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同时,在与部分指导教师的交流过程发现,“教材”的缺乏也是阻碍影视教育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对于小学阶段的影视教育而言,现有的优质影视教材乏善可陈,更不必说完整的课程体系。
2.教师对影视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
笔者在前期的课题研究中曾经对学校部分教师,包括影视社团教师做过一次访谈,通过访谈可以得知教师对影视教育的认知存在很大的片面性,总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第一,教师认为影视教育只能作为正常学校教育的辅助手段,例如,语文课上根据课本知识改编的舞台剧,英语课上的情景剧等。第二,有的老师认为影视教育就是向学生播放电影,动画片,纪录片、学习视频等一些简单且肤浅的教育过程。第三,一些专业社团的老师在平时训练学生的时候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他们认为影视教育应该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影视制作能力,而对学生的艺术欣赏、艺术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有所忽视,甚至是完全放弃,这也是很多学校专业社团教师在影视认知上存在的一个误区。
3.影视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大多数从事影视教育的一线教师都没有受过系统的影视知识学习,存在大量的其他学科教师“客串”影视社团教师的情况。例如,语文老师担任“校园课本剧”社团、“小主持人”社团、“诵演社”等社团辅导教师,音乐老师担任“形体表演”“影视配音”等社团辅导教师,科学老师
担任“道具制作”社团等辅导教师,还有一些教师开设的社团纯属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性不强。
二、小学影视教育的对策
1.加强“第一课堂”学习,构建实效影视教育课程体系
所谓实效,即开设的影视课程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例如,可以将小学阶段分成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对于初级的一、二年级学生可以开设“形体训练”和“影视配音”课程,通过“形体训练”达到训练学生的形体仪态和简单表演的效果,而“影视配音”则可以让学生对影片中各种声音进行简单的了解和模拟训练。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开设“影视欣赏”和“人物形象设计”等相关课程,三、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思维期,也是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以上两门课的开设可以提升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通过对美好事物的内涵的挖掘和欣赏,对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人物形象设计”则可以训练学生在色彩和造型方面的审美感知能力,通过具体的实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色彩搭配的认知和理解。而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开设“摄影基础”和“后期制作”等方面的课程,此年龄段学生认知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较之前都有很大的提升,“摄影基础”和“后期制作”相辅相成,可以让学生了解影视作品拍摄的过程、技巧以及如何通过后期制作软件对拍摄的素材进行拼接和加工,直到完整作品的形成,从而加深学生对影视作品的理解。
2.拓宽师生交流渠道,夯实影视教育师资力量
目前大多数学校对于教师培训多采用“走出去”的方式,而且还是选择性的“走出去”,尤其对于一些收费的活动会慎之又慎。面对这样的困境,笔者认为,如果条件允许,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多组织一些影视教育的交流和相关的培训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师的能力,特别是对影视教育的认知,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各学校领导的重视,这对学校影视教育的开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除了“走出去”,笔者认为还需要适当的“请进来”,可以请一些影视教育开展的较好学校的教师来校进行经验分享,加强校级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扬长避短。此外可以邀请一些影视专家、学者、有条件还可以邀请一些名演员、名导演等来校进行专题讲座或进行师生培训,这是能够提升学生影视素养最便捷的方法之一,提升学生对影视的认识,增强他们对学习影视的兴趣。如果能对口帮扶学校的加入,效果自然会更好。
上半年本人在教学处工作,分管教学教务科。做到一切从我校的开放教育发展大局出发,和处里同志团结协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主要工作有:组织了全省电大系统迎接中央电大“年开放教育教学检查”,并带队实地检查了盐城电大、东台电大、连云港电大和灌云电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了加强规范化管理,特别是对市、县电大的管理,编制了《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管理文件汇编》,制定了《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基层电大开放教育教学教务管理规范与工作流程》,为了使制定的《管理规范与工作流程》科学合理,查阅了大量的文件,并广泛征求处里同志及招生办和考试中心等部门的意见,对稿子进行了多次修改,还将其放在网上征求市、县电大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