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3: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食药监管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由于国家对于兽药的经营者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与限制,因此,很多经营者无法达到相关要求,无证经营兽药。与此同时,随着相关部门执法力度的逐渐加大,这些无证经营的个体户们反执法的意识也逐渐增强,手段和方法也日渐增多,给兽药市场的规范与管理带来阻力。
1.2相关部门的管理力度不足
目前,对兽药市场的监督与管理主要是依靠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的日常监管来实现,尚未形成以动物卫生监督部门为主体,工商以及其它相关部门共同协调的联合监管模式,导致监督与管理的力度不足。
1.2.1兽药市场混乱
兽药市场地域分布广泛,进货渠道杂乱不一。有些是远离城镇的乡村经营,由于交通不够便利、相关监督部门人手严重不足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很少甚至根本无法对他们实施必要的、及时的和有效的监管。容易出现经营的兽药有效成分不符合标准,药效不够明显或外包装欠规范等。
1.2.2农药经营兼做兽药经营
近些年来,国家在农用物资的经营和使用方面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和规定,一部分经营者有机可乘,在没有经过相关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从事兽药经营,甚至是以低于正规兽药经营户同类产品价格销售给养殖户。监管部门很难查证,没有及时对其进行制止与处罚,扰乱兽药正常规范的市场秩序。
1.3缺乏专业人才和基础条件
很多地方兽药监管部门,尤其是动物卫生监管所根本没有与此相关的专业人才,在实际监管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往往只能走马观花、大体地看一看,基本上差不多就可以。同时,对兽药的检测除了需要专业的人员以外,还需要一些检测设备。只能对外包装等进行检测,无法对兽药的相关成分、比例等进行检测,给很多生产厂家和不法经营者留下机会。
2完善我国兽药市场监管的对策分析
2.1端正态度,提高认识
俗话说得好“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端正态度,提高思想认识的水平,才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更好地去践行、去实施。为此,相关部门一定要充分理解打击假冒伪劣兽药的必要性和长期性,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的水平,为全面做好各项工作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相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将责任全面落实到个人,确保每个人都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感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
2.2进一步加大执法的力度
实现对兽药市场的规范化管理绝对不是某一个部门的职责和使命。要逐步形成以动物监管部门为主体,市、辖市区和乡镇(街道)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大检查的力度,尤其是要注意将日常性的定期检查和非定期性的突击检查,有机结合起来;此外,对于查出来的问题,一定要保持高压态势,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出惩罚意见,绝对不可以妥协。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一定要及时处理,做到公开、公正,给其他经营者以警示;而对于那些严重的已经构成违法的行为坚决移交司法机关。
2.3广泛利用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要想尽快实现对兽药市场的有效监管,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与新闻、媒体单位的合作,通力写作,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宣传作用,同时,在21世纪这样一个特殊的信息化时代,我们还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可以专门建设与兽药监管相关的网站,及时更新各种信息与最新的动态,让社会公众进一步明确假冒威胁兽药会带来的严重危害,从而能够自觉地、积极地抵制各种不当的经营和销售行为,全面提升社会的法制意识,为全面实现对兽药市场的有效监督和管理创造良好的宏观氛围。另外,由于从事兽药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很多,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兽药品种也不计其数,要想逐一检查和清点恐怕真的很难实现,费时又费力,效果还不一定会很理想。为此,我们一定要逐步推广实施《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期达到不断提升兽药经营企业监管水平和守法意识的目的,从而真正达成有效规范兽药经营行为的终极目标。
ISO/IEC17025、国家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等都对药品检验实验室提出了建立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绝大多数药检实验室也建立了某种程度的质量管理体系。事实上每个实验室都有一定形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运作,否则实验室将无法生存。而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化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把管理体系运行的要求和规定如何运作实施流程等用书面的形式规定下来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和可追溯性从而使质量管理体系以一种有效组织合理沟通统一行动减少混乱避免低效和浪费的方式运行。
1文件的定义和形式
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提出,文件包括内部制定或来自外部诸如法规、标准、其他规范化文件、检测和(或)校准方法以及图纸、软件、规范、指导书和手册等。
2文件的载体形式
文件的载体可以是硬拷贝或是电子媒体,并且可以是数字的、模拟的、摄影的或书面的形式,如计算机光盘或照片,或它们的组合。目前多数药检实验室发放给使用者的为纸张件。(一般为原始件的复印件,也有采用电子版的)传统的纸张件管理模式阅读起来比较直观,但是不便于查找,在文件变更时费时费力,还要消耗大量纸张。电子文件便于检索,文件变更、操作方便快捷,便于信息及时传递,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如采用发放电子版本的形式,应为只读文件且不允许未经授权的修改、复制、打印。同时还应规定原始件、复印件、电子版本要保持一致,若出现不一致时以原始件为准。
有不少药检实验室存在张贴在墙面的文件,如仪器使用规程、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等,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采用这种形式时要特别注意文件的受控:一是必须保证上墙文件现行有效;二是需要注明其在管理体系文件中的出处。
3文件的结构
管理体系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文件的结构,因为,文件结构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体系文件总体结构;二是文件自身的结构。事实上,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层次是根据实验室的规模和员工素质决定的,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实验室其体系文件的层次应不尽相同,而不同的员工素质其体系文件的层次也不相同,即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文件的总体层次结构决定着体系的整体性、逻辑性,文件自身的结构决定着文件的有效性、操作性。用文字形式编制的程序文件其自身结构通常由目的、范围、职责、程序、相关文件等几部分组成,以流程图形式编制的文件则以文字框和箭头体现其自身结构。
4文件的编制
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收集并消化吸收外部要求,梳理、调整内部职责和工作流程的过程。工作流程是责、权、利的载体,如果责、权、利不统一,工作流程不规范、不合理、不清晰,是难以编制出简约明晰的体系文件的。具体的编写原则为:满足并充分体现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要求,符合单位实验室的实际水平和具体特点,从宏观出发,结构清晰,调取方便。
5文件的使用和控制
编制完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只是第一步,同样重要的是体系能够真正按照文件的规定运转,这就需要确保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知道有哪些文件存在、理解文件内容、了解在哪里能找到文件,并且使用文件遵照文件的要求工作。对文件的宣贯非常重要,只有员工都能充分知晓与自己相关的文件内容,体系的正确运行才有可能实现。宣贯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自学讲解、集体讨论、宣传海报、板报等,其目标就是让员工接受、理解、熟记文件的相关内容,例如检验方法确认程序中有关标准变更后如何重新确认能力的文件。
文件的版本和控制对管理体系的实施也很重要,在ISO/IEC17025等标准中对此有着详细的规定,在此不再详述。简而言之,文件控制意味着实验室及其员工知道体系中有什么文件,所用的每个文件有多少份,什么时候文件(即应该使用的版本和修改状态)、文件的存放地点或持有人等。
6文件的改进
持续改进是管理体系的灵魂 质量体系文件形成后 应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补充、修订和完善:
6.1文件的编写人员要保持常态性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补充文件的协调使用,使文件体系科学、使用方便、层级明显、责任分明、衔接顺畅。
6.2 通过收集、对照ISO/IEC17025、认证认可准则等各类外部规定及其最新变化,对文件的符合性进行持续性检查,使体系文件不背离法律、法规、标准、准则的要求,各类外部规定的所有要求都得到落实;
6.3 及时和各使用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以检测文件的完整性,并对可操作性进行完善,更好地服务于质量检测部门,更重要的是要与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相协调;
6.4 在日常工作中,为了提高文件的有效性,还需通过内部的监督、评审、检查等方式,使文件的管理和使用满足本单位的总体功能设计要求。
7检验方法的管理
检验方法也属于文件的范畴。根据来源,检验方法可分为外来标准和内部制定的方法两大类,检验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具有重要影响。药检实验室应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收集管理各类方法,为保证外来标准的现行有效,还应由专人通过多渠道定期进行标准的查新。
当外来标准变更时,标准管理人员应及时进行修改,《中国药典》等标准常以增补本、勘误表等形式修订信息,对药典等的增补可以在原标准正文和目录上加盖“增补本”印章的方式进行,对标准的勘误则可以把勘误表相应内容复印后贴在对应的原标准附近,文件管理人员骑缝签名或盖姓名章并标明勘误日期。
当有标准作废时,标准管理部门负责通知各有关部门,单行本可回收销毁,合订本则可在目录和正文中均加盖“作废”章以防误用。
8 小结
药品检验实验室将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地、适宜地文件化,针对管理体系内各个要素,各项活动编制既符合外部规定和要求,又适应单位特点且能行之有效的体系文件,是组织建立质量体系、实现管理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必经之路。本文简要分析了药品检验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文件的体系化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体系文件的完善途径,并对如何规范管理检验方法这一类文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方案。
参考文献:
医院药学的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3个时期。①以调配为主的传统时期;②以药学服务为主的临床药学时期;③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为目标的药学监护时期。
药物治疗给许多病人解除病痛,带来幸福,但同样也会给许多人造成药害,引起后遗症,甚至死亡。药师从道德上讲有责任保护病人免于药害之忧。随着人们要求健康的水平提高,已不再满足有药可用,要求提高治疗质量甚至生存质量,提供优质、高效、低消耗的药学服务。PC应运而生则是一种必然趋势了。
一、PC的定义
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Care简称PC),也有称为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PC是一种过程,药师通过与病人和其他专业人员合作,设计治疗计划,其执行和监测将会对病人产生特殊的治疗效果。它包括3种功能:
①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②解决实际发生的用药问题;③防止潜在的用药问题发生。“药师的使命是提供PC,PC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监护,目的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二、药学监护的主要内容
(一)把医疗、药学、护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医生、药师、护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医疗责任。
(二)既为病人个人服务,又为整个社会国民健康教育服务。
(三)积极参与疾病的预防、检测、治疗和保健。
(四)指导、帮助病人和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
(五)定期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科学评估。
三、药学监护中药师的职责
(一)与医生一起设计药物治疗方案(即个体化用药),监测病人用药全过程。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过敏反应及副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二)综合管理PC所必需的资源(包括人和药品)。药物使用管理包括采购、储存、供应及药物使用评价。对医生、护士进行药学指导,提供有关药物的信息咨询服务。对病人采取直接服务,包括用药教育、临床治疗会诊等。
(三)保证合理用药,即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如①药物正确无误;②用药指征适宜;③疗效安全,使用价格适宜;④剂量、用法、疗程妥当(依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知识决定剂量及疗程);⑤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症、不良反应小);⑥调配无误;⑦病人遵从性良好。
(四)建立病人用药档案,对病人生活质量的评价。
四、医院药师在PC中的地位
(一)药师的委托人是病人。作为病人的委托人,药师必须与病人建立“一对一”的业务关系。
(二)建立“处方者、药师、病人”新型伙伴关系。
PC要求全体药学工作人员都是病人保健的提供者。
其他医务人员及病人可与药师进行直接对话,起到医师延伸者功能,成为治疗队伍的一员。
五、开展药学监护的重要性
药学监护首先促进了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其次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够预防某些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第三,病人的疾病得以治愈,病症得到消除或减轻,从而达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根本目的;第四,由于大幅度减少或杜绝了不合理用药,节约了药物资源,因而降低了医疗费用;第五,提高了药师在医院乃至全社会的地位和形象。
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起步较晚,药学监护工作处于宣传时期。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人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药学监护的社会需求将日益增加。
六、我国实施PC的障碍
(一)观念上的障碍。
11超越药师的传统工作实现由“对保障药品质量和供应负责”向“对病人用药结果负责”的转变,药师本身也得到施展专业才能,树立崭新职业形象的机会。
21超越以治愈疾病为目标的观念PC提供的服务不光是要把病人现有的疾病治愈,而且要恢复病人的健康,使病人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
31超越生物学指标评价治疗结果的观念开展PC工作,就要综合评价药物对病人整体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等指标。
41超越具体医疗机构狭小的地域观念实施PC,药师不光是对本单位住院病人进行药学服务,而是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持续不断,甚至对已出院的病人也应负有关心的责任。
51超越现行的药学业务分工医院所有药学人员,虽分工不同,总体目标都是通过药品和药学手段向病人提供改善生存质量的服务。
(二)药学资源方面障碍:时间不足,人员编制限制,工作场所有限,技术条件有限,医疗体系方面的障碍,PC的连贯性要求医疗系统是个完整的体系。
(三)信息资源方面的障碍。
11医疗信息不足向病人提供PC的药师不仅要能及时获得药物的知识和最新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取得病人的医疗文件。
21药师应当为每位病人建立正规的药历,详细记录病人的药物治疗情况(用药时间等)和用药前后化验的结果(疗效与反应等),但药师一般缺乏编写常规医疗文件的训练和经验。
(四)法规方面障碍。
PC工作在我国还处于宣传阶段,没有制度,尤其缺少一套客观的、科学的、能为医生、病人接受的评价标准,用来衡量药物应当产生的结果,以及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开展PC是药师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健康保健提供者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整体配合,药师开展PC并不是重复医生、护士的临床业务,而是对其工作的补充。
七、未来医院药学的展望
21世纪药师的基本任务就是实施PC,未来的医院药师应该既懂药又了解临床,其基本工作内容有:血药浓度监测与解释、临床治疗咨询与会诊、病人出院后药物使用教育、门诊病员药物咨询、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与鉴定、新型科研制剂开发、参与新药临床评价方案的制定等。通过发挥药师的专业特长,保证理想的用药结果,降低因药物有关的医疗费用。尽可能使每一位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后能够保持正常的机体功能和精神状态,生活得健康幸福。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作为在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责任重大的县级医院药品使用、管理部门,加快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药品应急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药学应急指挥体系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1]明确指出:突发共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为了确保应急药学体系能够快速、高效应对突各种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成立了药学应急领导小组,由主管院长担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药学应对小组组长,药剂科主任任业务组长,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药学应急预案制定、论证;根据不同性质、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不同级别的药学应急预案;部署突发事件药品储备、调配及配制;掌控药学应急人员的合理调配;和医、护紧密配合及时沟通的工作,以确保大规模人群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信息联络和快速级体系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药学应对人员(特别是有技术特长人员)联络方式(手机、住宅电话及家庭详细住址)。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随时处于待命状态,根据不同应急的技术要求,随时启动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一旦有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快速接受应急召集。
3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品的储备、调配、应急配制体系
3.1建立“重点储备,网络调配”体系应急药品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质基础。在各种突发事件中,备好抢救药品,争分夺秒地进行救治,可以挽救许多生命,减少致残率。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偶然爆发的特征,药品的储备很难计划、不可预知,作为北京市的远郊区县我们采用“重点储备(有季节性、有预见性的储药,如:夏季集体食物中毒,冬季一氧化碳中毒等),市区县二级调配网络系统”,这样既能满足突发应急需求,又能极大地节约有限医药资源。
3.2建立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配制体系对于特殊的应急药品(没有应急储备),为挽救生命,报应级领导小组同意后,按照《中国药典》、《中国医院制剂规范》或其他地方标准由具备配制制剂资质的药剂师进行配制。例如:发生在我县某工地集体误服氯化钡中毒事件,针对钡离子中毒药物治疗是需要大量口服硫酸钠溶液,但在我院没有储备,致电本市各兄弟医院也没有储备,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及时报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同意后,立即组织制剂人员配制硫酸钠口服溶液,解救了38位工人的宝贵生命。
4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学技术预案体系
4.1对突发公共事件了解确切,能够及时确诊的病症,药学应急人员要参与临床救护,参与疑难病症会诊,向医护人员提供药物信息咨询,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制定正确的药物治疗方案,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以获得预定的治疗结果。例如:确证发生煤气中毒时,在采取必要医学抢救同时,可采用细胞色素C15mg(用前须做过敏试验),辅酶A50U,ATP20mg改善组织代谢,用20%甘露醇快速静滴防止脑水肿等。
4.2对突发不明原因罕见疫情,确诊致病原进行药敏试验,针对病症进药物治疗同时,加强临床药学监护。监测病人血药浓度、尿药浓度,为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有力依据,同时用于判断病人现实的或潜在的与用药有关的问题,解决病人现实存在的与用药有关的问题,预防病人潜在的与用药有关的问题[4]。把多个个体化给药方案综合起来分析、论证,从而摸索出较为成熟的药物治疗方案。例如:2003年春季爆发的一种呼吸系统传染病SARS,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公布SARS的致病原是一种未知的冠状病毒,并将这种种导致SARS的新型的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后命名为SARS-Cov)[2,3]。作为县级医院突发事件应急药学人员,我们遵循“非典”药物治疗原则,明确目标,参与设计药物治疗方案(即个体化给药),监测病人用药全过程,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性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过敏反应及副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和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在用药过程中,我们为病人建立了用药档案,评价不同个体人群不同用药方案,摸索出了适合本院的一套治疗“非典”方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县级药学应对体系的建设,将大大提高县级医院药剂科综合应对能力及管理水平,有利于药剂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常态化,虽然整个体系是基于“突发”的前提,但对平时药品储备、调配、配制、临床药学监测体系的完善也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是促进医院现代化药学建设的一个难得的契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2003/4/14):《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S].
一、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混凝土一般是指以砂、石作骨料,水泥作胶凝材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具有抗压强度高和耐久性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中。但是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混凝土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主要是由于水泥的质量、骨料的选择和施工后的养护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其施工质量的控制。
(1)要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比。如果混凝土中的水量小,则水泥浆的数量不能完全包裹骨料的表面,会使混凝土的保水性和粘聚性不够,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当用水量过多时,混凝土会出现流浆、离析和分层的现象,同样会降低混凝度的质量。还要控制水泥和骨料的配合比,控制骨料的含水率和含泥率。一般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其强度,有时会在混凝土中添加各种外加剂。混凝土的配合比一般是在实验室中完成的。
(2)要控制水泥和骨料的质量。应根据不同的建筑和建筑的不同部位,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水泥标号。在水泥进场时要检查水泥的包装标志是否齐全,是否有受潮结块等质量问题,对符合要求的水泥,还要进行抽样检查,待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后才能进行施工。施工用的骨料必须满足混凝土对骨料的各种质量要求,建筑用砂应控制其中泥和有机物的含量,在储存时选择高程合适、储量大、场地开阔、具有防洪功能的储料场。
(3)运输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控制好混凝土从搅拌卸料到浇筑完毕的时间,如果需要运输,应采用罐装车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应缓慢搅拌,防止混凝土凝固,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在进行混凝土的施工时,当倾倒高度超过2米时,应使用溜槽或串筒。进行大体积的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进行浇筑和振捣。混凝土的振捣应按照施工技术采用振动棒有序进行。在进行柱、墙、桩等竖向结构的浇筑时,底部应先预垫50-100mm的水泥泥浆,浇筑墙体洞口时,振动棒应距洞边300mm以上,并从两侧同时振捣,防止洞口变形。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施工完毕时,应留置合适的施工缝。要充分考虑后浇带的设置。
二、砌体结构的施工
砌体结构是用砖砌体、石砌体和砌块砌体等建造而成的基础、墙身或其他的建筑结构。砌体结构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施工过程,包括砂浆制备,材料运输,搭设脚手架,及砌筑方式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如果质量控制不好,很容易造成砌体的质量问题,进而影响整个房屋的质量和使用功能。砌体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游丁走缝,墙面灰缝不平直,外墙砖砌体渗漏,砌体留搓接搓错误,砌体裂缝等,这主要是由于材料选配不当、未按操作规程施工、构件受压破坏和霜冻等环境因素造成的。因此要注意控制砌体的施工质量。
(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核查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查分包单位的资格等,确定施工单位具有合格的施工资格。检查进场的主要施工设备是否合格。对进场的砖、石和砌块、砂浆等材料进行质量检查,使其各项性能符合国标的相关规定。
(2)砌筑施工时的质量控制。砌筑前应将墙的轴线、边线、门窗洞口位置线弹好,校正标高,并且在墙身转角和某些交接处立好皮数杆,以便控制墙体的尺寸。实心砖墙砌体宜采用一顺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法,并遵守上下错缝、内外搭接、砂浆饱满的原则,操作时宜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揉挤"的"三一法"砌筑。砖柱不得采用先砌四周后填心的包心砌法。砌筑时严格按构造要求进行。墙体转角处严禁留直槎,墙体转角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不能同时砌筑时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三分之二。
三、钢结构的施工
钢结构是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由于具有强度高、重量轻、结构抗震性能好、材料塑性和韧性好、施工快、造型美观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总起来说,钢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还是比较复杂,质量标准要求严格,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质量问题。
施工过程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钢结构尤其是轻型钢结构的焊接过程中容易引起焊接变形。原因主要由轻型钢焊接拼接时,焊缝漏装引熄弧板,造成焊缝不饱满,边缘与母材不平;柱脚、牛腿的焊脚尺寸不符合图纸规定;焊接施工质量差,焊缝不直,出现咬边现象。
(2)切割的钢材边缘不齐,粗糙度超标。因此在切割时要在钢材上弹线,采用合适的切割速度,切割后对边缘就行打磨。
(3)螺栓的安装过程中经常出现螺栓未拧紧,露牙不足,出现漏拧,螺栓摩擦面的防护纸未撕掉,没有涂防腐漆等质量。这些主要是施工技术人员未按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疏忽大意造成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加以注意。
(4)钢结构的除锈和涂漆处理没有达到要求,出现油漆脱落,漆膜厚度不均匀,出现流挂现象。
(5)钢结构构件的搬运和堆放过程中无序放置,随意卸车,甚至让构件埋入泥堆水沟中,造成构件变形、碰伤和污染。
钢结构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施工技术人员缺乏质量控制的观念,未完全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监理部门监督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应针对上述相关因素进行质量控制:
(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要建立健全各项施工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系,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所规定的质量验收程序和验收方法进行验收;通过典型案例宣传、实例剖析等方式加强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宣传力度,增强其责任心;监理单位的项目监理机构应针对工程特点将易发生质量问题的环节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纳入监理规划或监理实施细则,并在施工中进行重点控制。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首先要加强原材料、构件的检查验收,严把材料、构件的质量关。进场的构件、材料,施工单位要及时报验,检查构件、材料合格证及各种复验报告。钢结构的基础工程一般都采用混凝士独立柱基础,钢结构施工过程中须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的要求。制作安装横板时,单个螺栓间间距及高低控制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柱、梁安装时,要检查柱底板下的垫铁是否垫实、垫平,柱是否垂直和有无位移,主次梁的垂直度和侧向弯曲矢高,还要检查钢结构主体结构的垂直度和整体平面弯曲等。
综上所述,实现安全与经济的最佳结合,是衡量一个结构设计人员专业水平和能力的主要标准。同时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应加强技术人员、工人对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的培训学习,加强对施工质量管理及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的督促检查,强化工序质量及转序控制,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熊建国.浅谈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和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
前言
随着人们对建筑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对生活环境的质量也大幅度提高了,这就对建筑的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现代的建筑工程不仅要能够使人们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而且还有具有更好的服务性质,这就使建筑的电气施工面临着巨大的质量性的挑战。在建筑的电气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竣工后建筑的电气系统是否能够安全的使用,所以,电气施工的质量好坏严重影响着整个建筑的质量。所以,建筑施工单位必须对电气的施工过程进严格的监督,高度重视施工的质量问题,并建立一个完整的、合理的、科学的电气施工的管理体制,加强对电气施工的质量管理的力度及质量的控制,进而保证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及施工顺利进行。
1.电气施工的质量控制
1.1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
在对建筑电气进行基础的施工操作时,必须严格控制好电缆线的进户穿墙工作、预留工作以及预埋水挡板。这个环节的工作必须要在防水处理之前完工,是为了确保电气的施工过程不会破坏防水层而引起后期的墙体渗水。对于需要预埋的木砖、吊卡以及铁件等的时候,安装人员必须积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建筑电气的安装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时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各项素质,然后才能确保电气的施工质量更好。
1.2主要施工阶段的控制
在整个建筑的电气施工操作中,必须分清哪个环节属于重点操作关键。在整个施工的操作监控过程中,必须要对电力电缆、配电的装置以及配电箱等中的设备进行确定后再开展交接、协调的环节,并且制定措施、明确关系,按照相关的规定开进行超前监控,以达到预控施工质量的目的。再者,可以利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对重点的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监视,促进整个工程质量的控制。另外,建筑的电气工程需要和土建过程进行机密的配合,按照土建工程的作业进度及作业顺序,做好电管的铺设,这又是整个电气的安装操作中关键的工作重点之一。若这一环节开展的不好进而对土建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造成严重的影响,这就会直接使整个电气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受到影响。
2.影响电气施工的质量因素及措施
第一,施工组织是否合理,与其他专业的配合是否合理,影响着电气施工的完成质量。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容易有交叉作业的情况发生,交叉作业也会对电气的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在进行建筑施工的时候就会容易出现电线管被混凝土堵塞的情况或没有了合理的进行电气设备的安装等,在进行接地设备安装的时候,就会对已经完工的结构工程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害。所以,遇到需要进行交叉作业的时候必须要建立科学的施工组织管理,其进行合理的安排后再开展工作,确保电气的施工不被影响。
第二,在确保建筑施工顺利实施的同时,还应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选择施工技术强的施工人员进行作业,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当然也要保证天气条件和施工的环境良好。进行电气施工的人员、施工的设施以及施工技术的专业与否都会直接对建筑电气的施工造成影响。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要保证有过硬的施工技术、良好的施工设备以及专业的施工方法的支持,这也是为建筑的施工提供质量保证的关键之一。质量好的施工设施可以促进电气施工良好的开展,对其质量也是有直接影响的,还会进一步的影响后期电气运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这无疑的会对后期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此外,在整个电气的施工环节中,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当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不能得到保证的时候,自然使电气的施工质量也不能得到相关的保障。还有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种施工技术若不能得到有效的配合,管理的人员也没有尽责将管理、监督的工作落实到个人上,是无法保证电气的施工质量的。
第三,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厂商为了谋取利益最大化,往往不会重视电气产品的质量问题,选用低价的质量不达标的电气产品。此类产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截面积不达标的线缆,可能在大功率电器使用过程中发热严重,造成火灾,如质量不合格的漏洞保护开关,在漏电超过额定电流是仍不跳闸。这是其中一个影响电气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这个关键性的因素会使后期的电气设备安装产生安全隐患,严重的还会导致电气在被使用的过程中引发安全事故,损害人们的利益,甚至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总之,施工单位必须杜绝一切只顾利益不顾安全采用质量不好的电器设备的行为发生,必须对自己的施工工程负责,就是对后期生活的居民负责。
第四,防雷问题是整个电气安装工作中必须严格处理的问题。建筑施工单位必须对防雷设施的安装进行严格把关,由于很多么避雷带弯曲的程度都有不同,所以在选择处理防雷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防雷产品的选择,并且要选择防雷效果较强的产品。如果发现有不合格或者质量有问题的产品必须立刻更换,坚决不能将其使用到电气的施工中来。在进行购买防雷产品的时候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而且还要选择正规的商家,购买后一旦发现产品有质量问题出现,必须立刻进行退换,以确保防雷产品的优质质量。
3.建筑的电气施工中的管理要点
有了专业的施工技术还必须配合好的管理措施,才能算的上是一项完整的施工。在后期的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以预防为主,坚持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制定合理、科学且对电气系统有帮助的安全技术要点。且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基础知识的培养,聘请专业的持证人员进行安全管理。首先,要建立安全用电的措施、审批的制度以及施工组织的设计等,还应该要建立技术档案。其次,建立合理的技术交底的制度,给用电的人员及专业的电工等设计一份安全用电的示意图,并且把用电的注意事项和技术内容等都包含进去。最后,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及培训。对用电人员和电工进行培训,普及其安全用电。还可以所有的工作人员发放合法的证书,若没有上岗证书一律不准进入工作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得知,科学的控制和管理电气的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后期整个建筑工程使用的质量,虽然这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但是却对整个建筑的电气系统的安全使用有极大的保障。所以,建筑单位必须对电气施工的质量问题投以重视的眼光,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并且规范其内容。加强对技术人员的职业涵养的教育,让其随时保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责任感,不断提高电气的施工水平,保证施工质量,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最终造福于人民。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9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238-01
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为了更好地规划管理城市,我国开始在全国推广市政综合管廊建设。市政综合管廊能够将各类市政管线综合起来,统一进行管理,这种建设方案能够减少城市道路的重复开挖,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提高管线管理及资源利用的效率,为以后的发展预留地下空间。
我国政府也正是因为看到这点优势,越来越重视推广综合管廊,现在已经投入大量财力和精力来建设市政综合管廊,发改委、财政部等都下发了各类文件来支持综合管廊的建设。但由于建设时间过短,缺乏经验,不能清楚地认识这个建设项目,所以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体制不完善,计划不准确等,本文为了更好地进行市政综合管廊建设,积极分析了我国市政综合管廊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对策。
1.市政综合管廊建设概况
1.1 发展历程
我国综合管廊发展历史较短,主要是开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最主要的成就是在上海浦东新区建设了第一条规模较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而此时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综合管廊的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并积累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政府在意识到综合管廊建设的必要性之后,开始采取了相应措施。2015年8月10日,我国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些关于建设综合管廊的目标。
1.2 概念
每个城市每一天都有很多工程在运行,工程的实施也就意味着各种管线的出现,而综合管廊就在这时发挥了它的作用,作为市政公共基础建设项目,它能将市政工程的管线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理,为城市的高效运行奠定基础,最终实现市政管线的统一规划和综合设计。
1.3 综合管建设益处
我国通过上海、苏州等地区试点推行发现市政综合管廊建设能给城市的发展带来许多益处。首先,一旦管线出现了损坏,工作人员就能直接通过综合管廊来进行维修,不需要再重新开挖道路,避免资源的浪费,也避免了对市民生活造成的种种不便。其次,大部分管道都被安置在地下,如果失去了综合管廊的保护,管线就会和土地和地下水直接接触,时间一长,管线容易被腐蚀或者被其他物质损害,降低管线使用寿命。
综合管廊建设还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节约土地资源。因为传统的管线埋设要求管线和管线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就造成了管线之间有许多空隙,浪费土地资源,而通过综合管廊这种集中埋设的方式,土地资源被充分地利用了起来。尽管综合管廊建设有很多优势,但事实上,目前我国市政综合管廊推广情况不是很理想,要想加快步伐,冲破阻碍还需要找出有针对性的方法来解决现有矛盾。
2.建设市政综合管廊中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法规不完善
由于我国市政综合管廊发展时间较短,所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不是很完善,在考虑城市规划或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也时常忽略综合管廊的建设发展。表面上看,我国在法律层面对综合管道的发展有一定的进步,《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和《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等都规范了综合管廊的建设,但这并不意味着综合管廊的实际实施情况就完全符合技术规范。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城市执行力度差,实际施工情况往往和技术要求有或多或少的偏差,更严重的是许多普通城市不重视综合管廊建设,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偏差的原因除了技术水平实在不能达到一定高度以外,也包括城市建设者忽视综合管廊建设,没有严格按照法规条文来建设市政综合管廊这个因素,政策往往不能落实到位使市政综合管廊建设进度停滞不前。
2.2 初期投入成本大
虽然市政综合管廊建设具有种种益处,但在其实施前期需要大量钱财来支撑,初期投入成本太高也使得一些中小型城市没有实力来推进综合管廊建设。挖掘隧道和铺设管线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在初期建设就要投入如此大的一笔费用会让许多缺乏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城市从一开始就缺乏市政综合管廊建设的前期条件。
2.3 技术水平不到位,材料选择失误
首先,综合管廊的设计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因为初期设计时需要统筹考虑整个城市的工程系统,将各种管线集中在一起,同时还要考虑新旧工程系统之间的联系,有的新分支也需要和原来的路线进行对接,将原来的管线改建到新的综合管廊中难度颇大,种种需要考虑的因素夹杂在一起,无意间就提升了技术难度,而中小型城市没有相应技术人才,就很难完成整体设计。
3.解决市政综合管廊建设问题的对策建议
3.1 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
有关部门应重视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组织培训,给他们提供一定的学习平台。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要注意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包括所选择的材料、新旧管道的联系、区域的扩充等都需要仔细思量。
3.2 综合管廊重要性普及
一个城市的态度就能反映出这个城市建设者的态度,一个城市对综合管廊概念的茫然就能反映出这个城市建设者对综合管廊建设的忽视。所以要想推进市政综合管廊的建设,最主要的还是让所有城市管理者意识到综合管廊建设的重要性,让他们多加关注最新出台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普及市政综合管廊的概念意义,让城市管理者清楚知道综合管廊的设计及建设方法。同时,国家也要注意政策的落实情况,积极督促各级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进度。
3.3 国家财政支持
由于初期投入过大致使中小城市难以推进建设,国家应该在最初阶段加大财政在综合管廊方面的投入来增加城市的资金预算。为了提高资金利用率,可以先在部分城市进行试点,等到情况稳定并摸索到一定经验的时候就可以继续推广了。
3.4 加强综合管廊管理力度
我国综合管廊建设的责任分担制度不完善,不同的管道建设归属于不同的机构来进行管理,这就增加管理的难度。当管道建设出现问题时,无法问责到具体部门,没有部门来承担责任自然也提不出完备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利益纠纷也是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加强综合管廊的管理力度,就需要设立出独立的机构来专门管理工程建设,这个机构需要负责制定准确的责任分配制度,承担综合管廊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并且根据规章制度及时协调利益就纠纷,给综合管廊的正常运营提供保障。
4.结束语
市政综合管廊建设能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延长管线的使用寿命,虽然短期之内需要投入一笔较大的资金,但是经过长期发展能得到相应回报。只有解决了以上出现的问题,综合管廊的建设才能真正步入正轨,并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
该服务一经推出,异常火爆,笔者也特意购买一份进行体验。据负责人齐石介绍,该APP目前已有20多万用户。但是,这种服务火爆的同时也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所谓“贴条险”是否属于合法?软件企业是否属于非法经营?是否会助长违章停车的违法行为?是否应当监管?诸如此类的质疑和争论不断。
这些争论的核心是所谓“贴条险”是否属于保险。如果属于保险产品,软件平台直接自行推出,显然违法;如果不是保险产品,仅是一种互联网增值服务,则另当别论。
“贴条险”是保险吗?
根据《保险法》的规定,所谓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这一规定存在着逻辑上的缺陷。根据概念界定的逻辑学法则,被定义项=种差+临近属概念。种差反映的是被定义项的特有本质属性,临近属概念反映的是共有本质属性。比如,给“商品”下定义,商品时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中,“用来交换”即是特有本质属性,而“劳动产品”则是共有本质属性。
《保险法》中保险的概念界定的核心就是“保险是商业保险行为”,这显然是错误的。而且,在保险的概念尚未界定清楚的前提下,又使用了“商业保险”、“保险人”、“被保险人”、“保险金”等一系列包含保险字样的词语去界定什么是保险,陷入了逻辑悖论。笔者用了这么多生涩的术语,旨在说明一点,《保险法》中保险的概念界定不准确,没有反映保险最本质的东西。这导致一个问题,实践中大量的合同可能都会被错误地视为保险合同。比如,我有一套住房,暂时不住,交给朋友保管,并支付一定的费用,双方合同约定保管期间房屋若有损坏造成财产损失,朋友应当支付一定金额的赔偿金。应该说,这符合了“保险”概念中的特有本质属性。但如果我说这是一份保险合同,我支付的是保险费,恐怕没有人会相信这么荒谬的说法。
现在,我们来看所谓的“贴条险”,“OK车险”APP仅在名称上使用“贴条险”,服务保障、购买方法、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条款中使用的是“用户”、“用户价格”、“违章处理立减100元”等表述。这些依次改为“投保人”、“保险费”、“保险金”,所谓“贴条险”能定性为保险?或者,“贴条险”改为“贴条补贴”,就不被定性为保险?难道随着几个词语形式上的改变,“贴条险”的本质属性也相应改变?笔者认为,根据《保险法》来判断“贴条险”是否属于保险难以得出准确的结论,甚至难以得出结论。
保险对象可否是违法行为?
有关“贴条险”的诸多观点中,有一种观点似乎成为共识。即,违章停车是一种违法行为,为这种行为提供保险或者补贴会助长违章停车,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至于是否会助长违章停车,笔者认为不可一概而论。很多地方的违章停车罚款高于100元,买了“贴条险”就任性停车很多时候是得不偿失的。即使罚款金额为100元,又有多少车主因为有人贴钱就故意违章停车呢?更多的车主是为了减少无意之中违章停车时的损失,获得心理安慰。
至于违章停车,毫无疑问是一种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如果“贴条险”的定性属于保险,以违章停车为保险对象是否也意味着违法?其实,我国法律并不禁止本人以外的人为违章行为买单。比如,车主购买了第三者责任险,因违反交通规则,保险车辆发生意外事故,导致第三人遭受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依法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责任,保险公司负责赔偿。所以,不能说以违章行为作为保险对象就一定违法。
如果“贴条险”的定性不属于保险,只是代表一种普通的民事合同,车主违章停车、他人愿意支付一定金额,双方你情我愿,属于意思自治范围,不违反现有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这种所谓的“贴条险”其实就是一种冠以保险之名的互联网增值服务,违法之说缺乏依据。
“贴条险”是否会遭遇监管?
保险行业是一个管制行业,只有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和保险组织才可经营保险业务,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经营。根据《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方网络平台参与互联网保险业务的承保、理赔、退保、投诉及客户服务等保险服务,也应取得相应的保险业务经营资格。
所以,如果把“贴条险”定性为保险产品,则“OK车险”APP的经营者应当具备保险资质,若没有保险资质,考虑到设立保险公司的门槛非常高,恐怕只能与保险公司合作。对保险公司的险种监管有审批和备案两种方式。根据《财产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实行审批的险种有两大类:一是依法实行强制保险的险种,二是保监会认定的其他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险种。除此之外,其他只需报保监会备案即可。目前,采取备案形式的险种非常少,由于“保监会认定的其他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险种”这一兜底条款的存在,可以说基本上都需要经过审批。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 the urban population and scale gathering inflation,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building industry has increasingly prosperous,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and some problems of gradually revealed,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s paper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roblems of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程管理是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质量、成本、数量和货期生产产品并综合使用工厂中的生产资料进行低成生产的一种管理,虽然我国在建筑项目管理方面逐渐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但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阻碍着建筑业的发展。因此,改善建筑管理中的相关措施,是建筑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1 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由于我国在全面实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上的时间仍相对较短,加之一些系统、专业以及理论研究与探讨的不够深入和缺乏,从而导致了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只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管理体制不齐全
管理体制是建筑企业对其整个建筑工程进行管理的基本依据,体制不健全,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将造成很大的阻碍。然而,我国相当多的建筑工程项目,由于想节省人员开支,从而对工程管理部门进行大量的削减,导致管理部门(人员)的残缺,员工身兼数职的现象严重。长期以往,一方面不利于员工的积极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就是相关工作的落实不到位,从而使建筑工程的管理只停留于表面,起不到真正的管理作用。
1.2忽视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随着水利、电力、通信以及能源等一些基础设施工程的相继开工,建筑工程企业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各建筑工程企业都把承揽作为企业的首要工作,而忽略了对工程的管理工作,从而导致了管理的混乱以及工程质量的下降,成本的增加,最终影响了整个建筑企业的效益走滑坡的现象。因此,建筑企业的相关领导层必须要高度认识这种现象,看清这种现象给社会以及企业带来的危害,真正做到从思想上敲起警钟。
1.3 对建筑工程的核算重视程度不够
对建筑工程的核算重视程度不够,是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因为许多中标企业在上场后,只是单纯地强调建筑工程施工方案和施工速度,只确保工程的按时完工,而忽视工程的核算,从而导致工程的核算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因此,必须要引起相关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1.4忽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随着国家建筑工程的增多,建筑企业要想在这个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加快建筑工程的进度,从而使自身有优势去与其他的建筑企业进行竞争。然而,建筑企业一味的只追求工程进度,而忽略了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导致建筑工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量的不过关、不合格等,不仅影响了整个企业的声誉,而且对整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 建筑工程管理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技术方面的原因
建筑业是一种分工细致及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由于建筑施工人数众多、工序繁复等原因,出现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2.2 管理方面的原因
我国建筑业自推行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初步形成了以施工总承包为龙头、以专业施工企业为骨干及以芝务作业为依托的企业组成结构型式。但是,这种理想的组织结构型式并没有起到预期的理想效果,除少部分专业程度较高的分部、分项工程由专业分包企业完成外,大部分具体的施工任务还是由建筑总承包企业组织劳务队和自有机械设备、自供材料来完成。劳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低,素质参差不齐;总承包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来管理劳务队,管理精力被牵制,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3解决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措施
3.1 健全完整建筑工程管理体系
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难以全面确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主要是因为我国缺乏管理理论和经验。建立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是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其实施必须由资深的建筑学科专家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来组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外建筑行业无论是技术还是理论都比较先进,因此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必须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另外,还必须吸取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并对各方面的资料加以综合和整体。总之,要想确保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必须以健全的工程管理思路体系作为建筑工程总体管理水平提升的基本保障。
3.2 强化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建立合理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将工程的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工程施工企业要根据质量保证体系,形成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系统,树立质量方针,从而让其更加有指令性、系统性及可操作性。要将人、材料和机械各个要素有效结合起来。首先,人是质量控制的核心,要把人作为控制的推动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树立工程质量第一的观念。其次,施工材料作为建筑产品的主体,对材料质量的控制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最后,工程施工的机械是进行施工机械化的主要标志,对现代化项目施工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它直接影响了施工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所以,选好用好工程机械设备非常重要。所以,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实施有效的施工现场控制,为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3 提高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并且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各行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建筑行业也是如此。现代建筑工程要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的自动化发展,而且还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采用信息化系统的同时,必须与建筑工程企业自身特点相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工程管理人员要清楚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为企业施工管理提供其所需的各种信息以及为管理人员组织生产提供辅助决策手段,这也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最大优点。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地、清楚地了解工程进展情况,这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有很大的帮助。
3.4 促进建筑项目施工方协调与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搞上去,提高项目施工的施工效率,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需要有相应的动力,不仅是项目施工的基础,而且是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保证,这就要求领导班子在搞好科学管理的同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体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调动起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共同努力搞好工程项目施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的动力,是树立主人翁的地位和责任感是正确的认识和对待职工,是群众观点,充分的信任和依靠,讲政治的根本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群众的关系问题,这是动力的源泉关心职工的物质需要,更要关心职工的精神需要。
在重视动力管理的同时,还要协调好项目施工内部和外部各方面的关系。 解决项目内部领导和服务的关系,责权利的关系,贡献和报酬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使项目施工内部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发挥项目施工的管理和整体的优势。
3.5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
建筑项目施工管理工作,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还在于能否把项目施工管理工作进行过程的各阶段、各环节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反馈回项目施工的管理领导层,及时地研究问题的原因与性质,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妥善处理和解决,使施工顺利正常进行。为此,要求反馈的信息要及时、准确、本质。项目施工管理的各方面人员,无论是负责技术指导,还是组织管理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都应是信息反馈人员对发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及时、准确、本质的反馈到领导层,保证管理指挥准确及时。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管理在建筑行业中的地位也变得日益重要,所以对工程管理的专业化、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建筑工程管理的好差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我们应当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意识,加强施工管理力度,促进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management is a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achieve the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but also do meticulous, always make management throughout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But the management proces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ituation also exists the problem, so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hould effectively manage and control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ensure project quality.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is paper from the existing i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uts forward some points to be strengthened in the whole construction process.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blem;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1
前言:工程施工管理作为一项十分复杂的管理过程,同时工程施工管理还是整个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基础,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不但需要管理层的支撑与制度保障,也离不开广大施工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同时还需要大量的物力、财力、设备的保障。为了确保工民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就要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一、工民建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工民建施工是一项严谨的过程,需要加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工民建施工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
安全是工民建施工的关键,同时也是施工管理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更是重中之重。目前的情况是,很多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并不能够意识到安全管理对整个施工过程的重要性,致使很多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犯了很多施工错误,如不戴安全帽、安全防护意识淡薄等,这样很容易存在安全隐患。
2、施工过程复杂,难以进行有效管理
工民建施工过程是一项很复杂的程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就使管理工作很难做到位,出现许多问题。首先,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民建施工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尤其是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技术含量,同时需要有较高的素质,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质量,这么多人员要做到管理人员每个人都能够管理,确实很难,所以说施工人员违规操作的现象很普遍,这是管理的一个失误。其次是由于施工需要大量的原材料,管理者很难将每吨物料的具体情况搞清楚,所以管理中同样存在这管理失当的情况。
3、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不重视
质量是工程首要达到的标准,但是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很难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有效的质量检查工作,况且对质量的检查往往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这样就给不符合要求的工程有了可乘之机,造成建筑质量不合格。
二、建立严格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一个工程质量的好坏,与人的因素有着直接的联系。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建筑项目。第一,要做好有关方面的教育工作,使人们自觉把提高工程质量放在首位;第二,要做好技术培训工作,特别是关键技术的培训。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要认真制定严格的施工管理制度,实行个人负责制,具体责任要落实到个人。特别是工民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要严格按照制定好的图纸来规范施工,对工程质量把好关。企业只有实施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才能保障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的信誉度,才能最终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三、要做好工民建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工民建工程的技术准备工作
施工单位在熟悉工民建工程施工图纸的基础上,要对图纸中的问题进行汇总。通过图纸会审,使工程甲方的要求与设计单位的设计达成一致,使有关问题能在进场施工前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工民建工程项目技术人员,应结合项目特点,编制出施工组织设计、各专项施工方案和施工作业指导书等,以此来指导现场施工。这样作,既能大大第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方便了对施工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2、工民建工程的现场准备工作
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应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对工地进行实地勘察,了解施工现场的环境,确定道路、办公合生活用地,安排材料堆放地点,落实施工用水合用电等情况。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前提下,绘制出各施工阶段的平面布置图,使施工人员能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平面设计进行布置,科学合理地施工。
加强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加强工民建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首先是贯彻“预防与控制相结合,防患于未然”的的原则,其次是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的目标。影响工民建工程施工工程质量的直接因素主要有设计、材料、施工和检验等方面。在工民建工程施工过程中,首要的工作是进行有效的事先策划和交底,以及中间检验监控和事后的防护和验收。对于其它因素而言,也是不可忽视的。 1、工民建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是工民建施工工程实体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工工民建施工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所好如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好材料采购关,要求采购的材料,必须恰好适用;二是对于各种原材料,要进行严格的测式鉴定,确保准确无误;三是要严格禁止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和半成品。 2、工民建工程施工工艺的控制
工民建施工工艺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好的工艺,能使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保证施工工艺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建筑公司对于不太成熟的工艺,要安排专门人员在加工厂进行试验,将成熟的工艺编制成施工作业指导书。工程施工管理人员,要在现场指导生产时,以施工作业指导书为依据,对工人进行书面交底,并由班组长签字接收。施工工艺交底,应包括工具和材料的准备,施工技术要点,质量要求和检查方法,以及常见问题的有预防措施等。工程施工时,应做到先交底后施工,严格执行施工工艺的要求,既要保障施工质量,又要提前完成工期,还节约管理费用。3、工民建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
要抓好三个环节:首先,要抓好各施工阶段的质量,以防患于未然。公司要对于施工单位的各施工阶段,定期地进行检查和评比,做到有的放失。对于重点突击的问题,要进行现场检查、评比和交流。对于存在的问题、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等,质监部门要以书面形式发至施工单位,目的是为了提高工民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其次,要对影响质量的要害问题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坚持质量一票否决决制,保证工民建工程的质量万无一失。第三,对于虽未发生,但根据质量情报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坚持高标准,要把质量关
一方面,建筑公司必须把号工民建工程的管理制度、工艺的措施规范规程和规定要求;另一方面,建筑工程公司还必须做到从平时的检查到具体的指导,从关键的部位到每道工序,强调一个“严”字;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更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进行妥善处理,该停工的就停工,该返工的一定要返工,决不迁就。为了提高工民建工程的质量,各级建筑部门的技术负责人,要对工民建工程的质量管理,做号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果评审和信息反馈工作,纠正过去往往偏重事后把关,只管结果,不管中间检查和因素的陋习。
六、强化施工安全意识
当前,建筑外墙外保温的发展迅速。外墙外保温形式多样,按保温材料分板材类、浆体类、另外还有发泡类、复合类等,但是EPS、XPS 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最为多见。作为施工方及监理方必须对设计文件要求、规范要求、政府规范性文件要求深入地理解,才能确保施工现场建筑节能工作有序进行,才能确保节能工程竣工后安全使用。
1、施工前控制
1.1 审批专项施工方案
民用建筑节能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方法或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和具体技术措施,样板间或样板件制作计划,分项工程和检验批划分计划,隐蔽工程验收计划,材料进场检验复试计划,现场实体检验计划等。保温工程施工专项方案是由具备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资质的企业编制,但实际情况是施工单位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往往不规范、内容粗糙、不符合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缺乏针对性。例如:进场材料复验计划不详,检验批划分无原则,主要的关键部位,保温工程外墙施工防渗水无技术措施等。施工企业明确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同时项目总监要认真审查施工专项方案。
1.2审查施工企业资质
监理工程师要认真审查节能施工企业资质,同时要求节能施工企业建立施工现场的质量保证体系、施工技术标准,以保证工程质量。
1.3 节能工程施工图纸会审
监理工程师要认真会审节能工程施工图纸,对设计文件中不明确的要求提请设计单位强化并认可。当前设计存在的问题是:(1)施工图和计算书、各施工图之间缺乏一致性。(2)施工图设计文件深度不足,节能专篇不完整,缺少节点详图。(3)部分围护部位缺少保温措施。
1.4 关于建筑节能变更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地现场经常会发生设计变更。按政府规范性文件规定,当设计变更涉及建筑节能效果时,应在实施节能工程施工前办妥设计变更手续并经原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审查。
1.5做好样板间或样板件的制作
节能规范要求,施工前对拟用材料和工艺制作的样板间或样板件,应经有关各方确认,并做好书面确认证明,目的体现节能构造工艺要求及节点细部要求。
2、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
2.1 节能材料供应商
要提供用于工程墙体节能保温系统的型式检验报告,报告应通过乌鲁木齐市建筑节能部门备案,节能材料供应商要办理《乌鲁木齐市建筑节能材料质量监督备案证明使用现场核验单》,并要以节能保温系统供货,提供的材料质保书由市建材协会统一编制,不得零散采购。现场监理工程师要认真审查上述质保资料、型式报告是否包括其系统的耐侯性和安全性,型式报告的有效期限(二年期有效),进场材料是否与系统材料相符。例如:型式报告中选用的是A 厂的保温板,而进场材料的保温板是B 厂的,与原型式报告不符,所以施工方和监理工程师一定要认真把关,以确保节能工程的安全使用。
2.2 节能材料检验
进入施工现场用于工程的节能保温材料,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报审的材料质保文件审查后,按规范要求在施工现场见证抽样复验。在实际工作中,现场监理工程师第一次把关工作是对进场材料质量证明文件进行审查,查验材料的质量保证资料是否齐全,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外观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等。在通过审查符合要求的基础上,签署审查意见“同意材料进场”,待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第二次把关工作是确认抽样材料复验合格后,再签署意见“同意用于拟定部位”,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现场监理工程师务必要按工作要求两次把关,并做好审查验收记录。而不能做了第一次把关工作,要等到材料复验合格后再去审批材料报审表,这样在资料上反映不出第一次把关工作。
3、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3.1 施工现场材料抽样复验
复验批数要按规范要求、检测方案要求进行, 节能材料必须复验合格后再使用。现场监理工程师要严格把关、履行职责,对未经复验先使用或复验批数不足现象加以制止,及时开具整改通知单。外墙节能保温材料复验周期时间较长,EPS/XPS 保温系统(含耐碱网格布) 材料物理性能指标复验,少则一星期,长则一月有余。而外墙面节能保温施工周期较短,如果不合格材料已用于工程中,将要拆除,造成人力物力浪费,既影响施工质量也影响了进度控制。
3.2 严格验收制度
坚持工序验收,外墙外保温施工应在主体结构完成且基层质量验收合格后方可实施。
3.3 验收检验批的划分
墙体节能工程保温材料进场抽样复验的检验批是以单位工程建筑面积进行划分,而墙体节能工程验收的检验批是以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做法的墙面每500-1000㎡ 面积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两者有区别。前者对象是单位工程面积来决定复验的批数,后者对象是工程施工面来决定检验批,两者不能混淆。
3.4 保温施工与防渗水的问题
保温工程关键部位施工质量不到位,会造成外墙的渗漏水。如窗台部分是极易渗水部位,而图册要求在窗体和墙体之间夹放保温板,放了以后再做粉刷,因为夹放保温板,使窗体和墙体之间开距大,窗体固定牢固也受影响,在保温板上做粉粉刷的厚度极易过分咬窗膛子,在此部位很易渗水。目前很多工程采用窗体局部喷保温砂浆方法来防止渗水,不放保温板,这样同时又有利于窗体固定,的确是个好方法。
3.5 加强监理的旁站和平行检验检查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从广播电视到平面媒体,在推进媒体发展方面渐成共识: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媒体融合事关传统媒体的生存问题,事关主流媒体还能不能拥有话语权的问题;媒体融合也将深刻影响新一代媒体人的生存与发展。正如所要求的:“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只有@样才能“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而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一切发展问题的根本是管理问题,“管理”既为“融合”提供制度保障和支撑,也从根本上决定了融合“如何走”和“走多远”。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认为广播媒体在深入参与媒体融合实践中,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重点在以下三类问题上多思考、下功夫。
一、融合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加强制播流程管理
2016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协同创新,用深度融合的战略谋划,推动广播电视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创新、渠道拓展、平台运营、流程再造、组织重构、安全保障等各个环节的协同演进和一体化发展,通过双向驱动、并行并重、资源共享、此长彼长,实现广播电视媒体与互联网从简单相‘加’迈向深度相‘融’的根本性转变。”其中,“流程再造、组织重构”就是强调广播电视的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它应该是一个操作性的定位描述,指的是流程分析、流程定义与重定义、资源分配、时间安排、流程质量与效率测评、流程优化等。因为流程管理是为了客户需求而设计的,因而这种流程会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得到优化。
从当前广播界的情况来看,融合过程中要加强制播流程管理和再造,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