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3: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会计继续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二十条之规定:持证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新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尽管在实施新会计准则之前我国广大会计从业人员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培训,业务素质也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确切准确执行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目前我国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现状
1、会计从业人员结构失衡
现阶段,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达1200多万,从学历上来看,低学历或无学历的会计人员还占有相当大的比率,受过大专会计教育的不足15%,有的甚至没有受过专门的会计教育;从职称上来看,高级会计师的比例只有1.16%;会计师只有8.51%;助理会计师和其他高级资格的比例只占到11.4%;其中居然有72%的从业人员没有从业资格证书。虽然有的会计人员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整体知识结构远远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高层次会计人才匮乏,与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实施人员要求不相适应。
2、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存在问题
就会计从业人员而言,其综合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业务素质、综合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五个方面。其中业务素质指的是一个会计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熟练的记账、算账以及会计电算化技术等操作技能的能力,编制财务计划、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方面的能力。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的质量。有的会计人员虽然经过正规的学习,但由于满足于现状,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导致业务知识贫乏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有的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对政策法规的运用和业务处理不够准确,导致业务处理的估计、判断偏差较大,会计信息失真,给经济管理决策者带来了失误;有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更新较慢,不认真学习新知识,继续教育学习不积极参加。
3、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法制意识不高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在我国一些企业没有建立一个能够保证会计从业人员具备优良品质的机制,内部牵制制度不健全,对会计人员的管理监督较为松懈。通常情况是只要从业人员通过会计资格考试之后拿到颁发会计证,之后的工作就没有相应的再对从业人员进行考核的机制,有的会计人员缺乏理想信念和敬业精神,有的会计人员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对职业道德规范和政策法规似懂非懂,十分模糊。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
1、科学性。新会计准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会计理念上,新会计准则体系比以往更加关注企业资产的质量、更加强调对企业资产负债表日财务状况进行真实公允地反映,更加强调企业的盈利模式和资产的营运效率而不仅仅是营运效果,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
2、全面性。新会计准则体系从纵向看,是由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从横向看,38个具体会计准则和两个应用指南基本上涵盖了各类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既有各类企业一般的、共同的会计业务处理规范,又有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规范。有了这套新会计准则系统,即使现在没有,将来可能出现的新会计业务,也可以根据基本会计准则进行判断和处理。
3、可操作性。从1992年至2005年底,我国先后颁布了16个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也经历了从13个行业会计制度、股份公司会计制度和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统一为三个企业会计制度,还了一些补充规定,对会计教学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都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会计政策变更要调账、调表问题,增加了会计人员实务操作的难度,使得处理出来的会计信息由于经常调整,其严肃性也大打折扣。新会计准则对这一现象作了彻底的改观。不仅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了一般原则指导,而且对如何运用会计准则提供了操作指南。由于此次新会计准则体系出台,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思考和完善,其科学性有助于该准则的运用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性。
4、可持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
在结构方面,新会计准则体现由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体例合理,定义科学,表述清楚。整个准则体系,兼顾各方面利益,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不是对国际会计准则的一味模仿,而是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实际国情,在很多方面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三、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1、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全面系统地进行新会计准则培训
会计人员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都习惯于执行会计制度,会计业务发生时直接套用“借”与“贷”的相应科目,但新会计准则规范的是确认计量和列报的一般原则,甚至没有具体的科目名称,这从客观上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要对会计准则有较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培训过程中,加深学习者对新会计准则颁布的背景和意义理解,明白会计准则制定的目的和出发点,全面系统地进行新会计准则的培训,明确新会计准则的体系结构和各层次的理念,使其更多地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让报表使用者更真实地看到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
2、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会计惯例等会计标准,充分考虑企业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用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即:对企业采用什么样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会计一般原则的应用进行判断与选择。
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强调“商业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对某些交易或事项不再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法,而是给出某些判断的标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对具体事项的处理只能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再者,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经营风险的加大,企业的会计环境和经济活动日趋复杂,使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日益增多,职业判断的难度加大。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在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必须依据现有会计法律规范和制度,对会计政策和方法做出选择。
3、更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由于新会计准则在许多业务的处理方面不像以前的会计准则规定的那么具体和清晰,从而给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操作上留下了很大的可自由选择的空间,如果不注重职业道德的修养,这些空间会成为他们做假账的一个理想场所。这样做将给企业、会计人员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提高职业道德观念,严格按照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财务处理,客观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真正做到操守为重、不做假账。
4、强化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更加突出,会计从基础的会计核算服务向单位经济预测、决策、控制等高端服务转变,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精通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熟知财务管理、审计、金融、证券、人力资源等相关学科知识。只有具备了这些立体经济知识,才能从较高的视角上把握财会工作运行规律,才能根据客观环境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选择适当会计政策,做出合理会计估计,提供真实会计信息。
5、开展广泛的、分层次的培训活动
新会计准则培训过程中,要针对不同财务人员进行分层次的培训,其中企业领导层应重点关注准则新变化对企业经营策略的影响;中层会计管理人员应深入了解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背景和特点,实现对企业内部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方法的合理选择;基层会计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和掌握新会计准则应用方面的相关内容,认真学习与会计实务紧密联系的会计处理方法的改革,将其切实贯彻到今后的实务操作中去。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改革是我国会计准则同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它的理念、体系结构及具体内容都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必须从改变会计人员思想认识出发,从加强新会计准则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出发。
参考文献:
1.适应经济发展“两个转变”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现代会计必须随之转轨变型,由报账型向管理型、决策性转变;由事后型向事前型、事中、事后全过程转变;由被动型向能动型、自主型转变;由传统手工方法向现代高科技、网络化、规范化转变。适应形势,更新知识,不断进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是科教兴国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企业改革、会计主体变化对提高会计人员基本素质的必然要求。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其基本思路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形式多样化,会计主体多元化,在企业错综复杂、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①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对时局变化的高度敏锐性,感悟时局变化对企业财会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及程序,要加强学习,坚持方向,提高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②具有强烈的市场经济意识。市场经济综尚超前和创机关报、竞争和法制,更体现了风险与效益对等的根本法则,归根到底市场竞争是产品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这一些均有赖于国民教育和不断学习。
③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新技术知识,较娴熟的业务操作能力,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
④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刻苦学习,廉洁奉公,团结协作。
3.扭转我国会计队伍落后状况的现实要求。财政部长项怀诚指出,当前会计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合格的会计人员数量不够;二是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三是风气不好,做假账、造假账,违反财会制度和职业道德。只有通过大规模的培训,提高会计队伍的政治、业务和整体素质,实行强制的定期的继续教育学习,更新知识,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会计队伍的不利局面。
4.深化会计教育改革,与国际会计教育接轨的时代要求。利用现代科技的远程继续教育形式,能扩大教育规模,甚至形成教育产业,减少国家投资,解决工学矛盾;实现的人智能最大化,使高科技技术手段成为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的自我奋斗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使学习成为不断探索的动力源泉。更利于教育普遍化,如持续教育、终身教育、持续专业教育、教育深化、非传统教育、成人教育等,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以教育为基础,扩大人才培训的贡献率,实现劳动者知识化和学习终身化。
二、会计继续教育的特点
1.强制性,严要求。财政部颁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学习内容、学时由财政部会计司拟订,具体实施由各级财政会计管理部门批准认可的学校、单位组织开展,其运作格局是由培训单位培训,由各级财政部门发证,每个会计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继续教育,若连续二、三年未参加,将在资格考试、会计证年检、评先表模等方面予以惩诫,直至吊销会计证,清理出会计队伍。
2.在职性,层次性。会计继续教育,根据会计专业技术资料(职称)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级别,按文化学习、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来划分。
3.大量性,大规模。我国有1200万会计人员,一个县一般也有一千多名会计人员,要在两三年之内全部轮训一遍,无论是会计人员数还是培训工作量都是大规模性的,是史无前例的。
4.长期性,循环性。会计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循环性工作,不但在工作上要循序渐进,循环往复,持之以恒,而且在培训师资、教材、场地、质量、制度及管理,应长计划,短安排,综合配套。
5.新颖性、专业化。一是工作新和专,继续教育在西方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却是一项新工作,尚无经验可寻。一是内容新和专,要向会计知识更新为主内容的技能操作方向转化。
6.开放性,实用性。会计继续教育以自学为主,培训为辅;以专门培训为主,其他学习形式为辅。既可以是读学位拿文凭,也可以为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既可以是拿会计证、会计电算证,也可以搞会计学术课题研究,还可以为考注册会计师;既可以脱产学习,也可以半工半读,长期性与短时性相结合,属于开放型学习模式7.社会性、服务性。坚持以属地原则为主,级别管理为辅的原则。一般地,高级培训权限在中央、省里,中级培训权限在地市一级,初级培训在县里,按财政、财务管理体制的属地原则培训。在培训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咨询,解决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会计服务水平。
8.现代性、多形式。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模式一般有:
①函授学习;
②电话会议形式学习;
③有线电视形式的学习;
④电教录像形式学习;
⑤卫星传授电视接收形式的学习;
⑥计算机为主的学习;
⑦网络为中心的网上教育。
尤其是“以网络为中心”的网上教育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标志。
三、会计继续教育的组织与管理
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艰巨性和紧迫性,树立为广大会计人员服务的思想,立足基层,筹划未来,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检查督促,保证质量。
1.大力宣传,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财会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都积极支持、关心、投入会计继续教育的活动中。
2.明确主体,形式多样。会计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的机关是各级财政会计管理部门,培训以中华会计函授学校为依托,发挥其它部门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学习,有自学、有培训;可自己组织,也可委托办班;有函授、电教、录像,也可课堂讲授、网络查询、实地演练;可集中上来,也可分片下去等等。
3.分别层次,分清职能。分期分批,分行业分系统,区别情况,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会计部门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提出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规划和培训要求;
②制定培训单位的资格审查标准;
③会同具体培训单位,制定教救灾计划、收费标准,并指定教材;
④检查和监督培训单位的培训质量。
4.围绕主题,规划目标。
5.坚持原则,加强管理。
①严格许可证制。
该目标是根据注册会计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出发而设计的。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素质通常认为应包括:基本能力;技术能力,共享知识和核心培训。
1.基本能力包括核。必能力与非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内容包括:(1)个人实力(有效力);(2)控制(驾驭)变化的能力;(3)可塑性;(4)主动性(积极性);(5)适应性;(6)干劲;(7)正直;(8)分析与解决问题;(9)团队精神;(l0)交往能力。非核心能力包括:(11)继续学习能力;(12)领导能力;(13)客户服务;(14)经营管理;(15)企业拓展;(16)技术专长;(17)创新与知识共享。
2.技术能力指业务技术应用,包括:(l)使审计手段运行更便利;(2)工作文件更规范;(3)提升专业知识层次。
本刊宗旨:以“把握继续教育时代脉搏、引导继续教育发展潮流、继续教育权威言论、剖析继续教育热点问题、传播继续教育前沿理论、探讨继续教育创新模式、交流继续教育成功经验、追踪继续教育动态信息”为宗旨。
服务方向:以“政府决策者的参谋、管理工作者的助手、理论研究者的论坛、培训需求者的益友”为服务方向,主要国家关于继续教育的方针、政策;反映各地教育改革和继续教育发展的最新举措和经验;报道国内外继续教育新动向及教育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开展继续教育的情况;提供有关招生考试信息;介绍科目指南学习方法、成才途径。
受众群体:本刊面向继续教育理论工作者、管理工作者、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在国家部委机关、科研部队、国有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及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有着非常广泛的读者群。
主要栏目:本刊特稿、特别策划、政策导航、理论纵横、观察思考、科技与教育、探索与实践、军事人才培养、他山之石、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继教信息。
本刊特稿:报道继续教育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政策,发表继续教育领域内的重要讲话、论述、言论和重要的深度理论研究性文章。如:《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八点建设性意见》、《澳门持续教育可持续发展》、《论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转型》等。
特别策划:以专题形式报道继续教育领域的工作部署、专访专论、会议报道及深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论文等;反映各级各类院校、培训机构有关继续教育的最新成果、经验总结等。如:东南亚、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工程教育协会2011年工程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入选征文:《煤炭行业与工程教育对接合作的路径选择》、《对电力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工程教育的思考》、《工科成人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
政策导航:刊载全国性及各地有关继续教育的政策法规条文,同时就政策法规的特点、内容、出台背景、落实情况等进行跟踪报道和深度解析。
理论纵横:以发表继续教育领域重要学术性、理论性、前瞻性学术探讨文章为主,反映业界最新的、突破性的理论创新成果,力求在论点交锋、学术争鸣中推动理论繁荣。如:《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困境之刍议》、《刍议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创新构建》、《合作理论对高职校企合作的启示》等。
观察思考:刊发围绕继续教育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有关现象和近况进行深入探讨和深度剖析的文章。如:《席明纳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现场教学方式初探——以“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现场教学为例》、《任职教育形势下教员代职的实践与思考》等。
科技与教育:刊发现代高新科技迅猛发展对继续教育事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机遇与挑战类文章,及远程继续教育的经验、问题和对策的相关文章。如:《学习型社会视阈下如何培养网络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国外精品网络教育资源研究与启示》、《大力发展远程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等。
探索与实践:刊发各行业、各领域开展继续教育的经验性、实践性、探索性的工作交流、问题探讨性文章,尤其是具有创新性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以交流经验、共同探索发展之路。如:《高校继续教育课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机融合》、《关于开展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研究与探索》等。
军事人才培养:探索军队院校开展军事职业教育特点、规律和思路,研究军队继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介绍军队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做法。如:《外军高技能士官培养研究》、《契合度理论视角下任职教育教员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实践性教学 提升学员任职能力》、《美军任职教育主要做法及启示》等。
他山之石:刊发反映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的文章。如:《德国工程类专业“双元制”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及教育启示——赴德考察学习随感与思考》、《美国西点军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特点》等。
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刊发“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的高水平、高质量征文。
继教信息:刊登国内外继续教育领域及各级、各类培训机构的会议、活动、项目介绍等消息。
来稿投寄:北京市6304信箱《继续教育》编辑部,邮政编码:102206
【关键词】会计教育 职业道德
这就要求我们在会计职业道德方面加大力度,建立一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一、我国目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重动手操作;而轻思想建设,轻道德建设的误区。会计专业更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如做会计账表,手工技能是培养的重点,学生在会计方面的业务水平提高了,但是职业道德水平教育却没有随之提高。有的学校并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学生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很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误入歧途。
从社会这个大课堂来说,由于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内容全面、操作性强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人员履行会计职业道德义务,会计人员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很容易掉以轻心,将职业道德抛之脑后,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不顾职业操守,利用专业优势,铤而走险,大肆造假。
会计人员的工作缺乏独立性。会计人员需要依附于企业而生存。在单位上会计人员需服从领导,并按领导的指示来完成工作,这种地位上的从属性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会计职责的履行。目前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有些企业仍然存在两套帐的做法,会计人员根据不的同会计信息做出不同的会计报表的。这些都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素质。
二、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主要体现在通过外在各种各学习途径形成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学校或其他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学习,形成的道德观念,这主要是来自于外部,通过学习,有的人形成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养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而有的人虽学但不一定能接受,并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其次,是在工作过程中受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可能会自我约束,接受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通过自我学习,调整,从而一步一步的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并终生接受它的指导。
对于会计工作人员来说,不管是通过外在学习,或是通过内部的自我调整,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指导自己的工作,实现以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目标。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学校方面,应该在专业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加大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他们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以及诚实守信等良好品质。同时也要加强会计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重视言传身教。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都要给学生灌输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坚持原则这些优良的职业道德品质,使这些未来的会计从业人员在上岗之前就能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从一开始就应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约束和调整,不断提高自身觉悟和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从业观念, 把履行会计职责转变为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业准则。实事求是,依法提供会计信息。
社会大课堂方面,加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一定手段和方式系统地传播、阐释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营造浓烈的舆论氛围,要让人们认识到,诚信是重要的并且有益的,诚信是必然趋势。 健全监督机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加强司法和政府监管力度,发挥法律和行政力量。要通过监督和检查、督促和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另外,通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但是不要让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流于形式。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和诚信教育,改进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课文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对在岗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注重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并重,使会计从业者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缺失的行为做造成的危害性,在工作岗位上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
总之,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当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措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涉及多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随着会计改革不断深入,会计行业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讲求会计诚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因此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一、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培养目标不清晰,培养定位不准确,培养模式上没有突出应用型特色
很明了的是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需要有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仍然模仿或者照搬偏向于理论教学的本科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所设置的学科体系作为自己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导致许多高职院校培养定位上出现差错。另外一种的情况是人为刻意的划分为会计理论课程与会计实践课程,带有强迫性、仓促性的学习实践课程,不能形成理论和实践的完美融合。很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由于时间段的断裂而脱节,不能满足现在日益严苛的用人机构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及其专业实践能力的不足
一个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不是取决于硬件设施的完善程度,而是取决于高校教师质量的高低。因此,只有优良的、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学师资团队才能保证会计的高水平的教学质量。而如今高职院校的会计老师往往是只能满足一方面,即:理论过于实践或者实践优于理论的储备,究其根源在于两方面:一是高职学院偏于从知名高校引进毕业生,往往知名高校的会计学毕业生没有实践教学的经验:二是高职院校引进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深会计师,这些会计师往往理论上又比较匮乏。这些情况往往都不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三)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模式单一,教育模式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创新
首先,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合理,再由于高职院校不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情况,一味的仅按照教育部出台的指导大纲教学,导致着重与理论课的灌输性学习,忽视了实践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出现了严重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还有一个不良现象是高职学院让学生自己去实习单位实习,导致很多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而虚填实践记录的情形。其次,会计学是一个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的学科,实践教学应该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吸收借鉴其他学科的优秀教学经验,而传统的高职院校会计学教育仅仅是会计学科单一的教学。总之,当今最大的现象是:高职院校老师满堂加PPT课件快速灌输,学生听课做笔记,完全忽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缺乏良好的师生互动,导致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薄弱,极其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到最终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会计事务和适应日益迅速变化的社会环境。
(四)高职院校会计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实践教学条件差,配套体系不完善
目前,就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来说,会计实践仍然以校园内部封闭性的实训为主要实训方式,与外界的实训单位联系甚少。导致一方面资金投入过大,二是导致与社会的需求和变化严重的脱节。资金投入的匮乏导致几个相关的专业去共用一套或者几套实践设施,实践教学管理上松散无力,会计实践教学结果的检测和评估为了应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仍将评估标准定在上级要求的最低标准线上。
(五)高职院校会计教育不注重经济市场条件下社会需求的变化,供需要求差别大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各类企业对会计人才所具备的知识理论、实践技能的需求变化日益加速。大多数高职院校多年来的教学经验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体系,很多的理论或者实践技能现如今早已经不适应经济环境。导致学生因为观念等方面的滞后走向社会这个大环境后,不能很快的去适用社会和企业的需要,需要企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培训员工,与企业理想得到的应用型人才相差甚远,也浪费了毕业生的实践实习机会。
二 、高职院校会计教育教学模式的对策
(一)高职院校领导重视,明确会计教育培养目标,着重突出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特色
首先要发挥学校领导层的作用,学校的领导层作为学校发展的决策层、领头羊。只有领导重视了,教师才可能重视;教师重视了,学生才可能去重视。高职院校领导首先要带头更新会计教育观念拓宽会计,教育思路,梳理明确职业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第一,突出会计教育岗位教学, 体现高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高职教育强调的是“ 实用性” , 也就是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 应该能立即从事具体环境下的会计工作, 不需要或只需要进行简简单单的培训就可以上岗。如果都不能做到这一点, 就失去了高职教育的原本意义, 也就没有发挥出高职教育的特点。第二, 高职会计专业培养应当是专才而不应该是通才, 培养目标只可能是一般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从事会计工作的素质, 最后, 高职会计教育的目标一定要着重面向我国中小企业, 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大部分是去中小企业工作,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紧紧围绕中小企业业务去展开。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双师型”优良师资队伍
教育部也明确了高职院校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把培养教育观念先进、创新意识较强、师德高尚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第一要务。主要做法有:加强会计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岗前继续教育培训、在职进修等提高教师个人的基本修养和职业素质。二是采用内引外联的实践会计的教育模式,一是鼓励支持更多的会计学老师到校外有关联或者高知名度的实践场所去学习、实践,增强实践的技能,二是积极的聘请校外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家学者来校授课,增强学生的视野和实践的能力。三是积极的引进高层次既深懂会计学理论又熟悉不同的环境中会计实践操作的能力的“双师型”人才。
(三)改革教育模式的单一性,不断完善教学环节,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会计的实践教学模式要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在探索中不断发展。首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即满堂灌鸭式传授理论知识,然后脱节的进行硬性实践。而是积极的在课堂上增加案例讨论,因为近些年来,学术界一致得出一个较为权威的观点是案例法是比较适合的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法。最大的作用在于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剖析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案例,然后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将理论直接融会贯通的运用到案例问题的解决中,达到最终培养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此外,注重实践型教材的建设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为学生在学校中与教材的接触是最紧密的,教材水平的高低以及与实践的切合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实践水平的高低,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重中之重。
(四)高职院校要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建立高标准的校外实践基地
首先明确一点的是无论校内的高仿真的实训场所还是校外的企业定点定期实习基地,都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非常重要的硬件基础设施。是会计实践教学最最基础的保证。因此,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为学习理论和实践打下一个坚实的物质保证。高职院校应该不惜重金建立一些稳定而且高质量的实践基地,为学生假期以及毕业前的实践创造一个良好又高效、便利的实践环境和场所。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校内实践资源匮乏紧缺的情形,有利于减少校内实践场所的数量和低质量的情形。最重要的是提前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社会需要的变化,不断完善自身技能等方面的不足,最终达到学校实现了培养目标,社会真正得到了需要的人才的良好循环的目标。
(五)高职院校应该十分注重社会需求的变化,积极的搜集信息,使其供需要求差距逐步缩小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的不断的调整自身的教育方向和目标,总之要以市场为导向,认真分析市场和区位等因素的变化。注重的是高职院校主要是在区位经济中发挥优势,着重的去搜集本区域内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以及政府相关政策不断调整的变化,积极的配合区域内经济就业方面的变化,努力为本区域的经济做最大努力,将其培养的目标与社会需求差距缩小到最小程度。高职院校的社会化办学、开放式办学、职业综合化办学等将成为不可避免的改革和发展方向。
三、结束语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高职院校应该在重视会计教学实践的同时也要兼顾理论知识的学习,高职院校应该明确发展定位,培养目标,会计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是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重点。这个途径将有效的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有机的融合,有效的避免了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和错位的现象。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专业知识、专业素质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标。满足社会的需要,实现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999年1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从1999年到现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已经走过了6年的历程,发展迅速,成绩显著。
(一)实施机构形成系统,规模日益扩大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实施机构,主要为三个系统:
1.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电大始建于1978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由中央电大、44所省级电大、814所地市级电大分校、1742所县级电大分校以及17076个教学点(班)组成的学科齐全、功能完备、特色突出、面向基层的庞大的远程教育系统。截至2003年末,在册学员为150万人,是目前我国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主力部队。
2.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自从1999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等4所高校作为启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高校以来,到现在,试点高校已发展为67所,在册学员80万人(加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试点高校共68所,在册学员230万人),是我国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另一支主力军。
3.面向中小学的网校。约200多所,也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力量。
(二)“三件”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6年来,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三件”(硬件、软件、潜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发展速度是很快的。
1.硬件建设,即基础设施的建设。已初步建成了计算机网络与卫星网络相结合的、覆盖全国城乡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到2002年底,全国中小学建成的校园网已达到26000多个,比2001年翻了一番多;全国已有70%左右高校建立了校园网,450所高校实现了与中国教育科研网及因特网的互联。2004年12月25日,国家发展委、教育部等8部委联合宣布,中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CERNET2正式开通,使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学术性计算机网络,这说明我国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开发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到2004年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基本结束,20个省级试点单位已建设教学光盘播放点20977个,卫星教学接收点48605个,计算机教室7094间。
2.软件建设,主要是网络课程与数字教材的建设。目前试点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开设专业已覆盖工学、管理学、医学、文学、理学、农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共153种专业,开设课程总数达1.8万门(包括高职、本科和部分研究生班的课程)。2004年,教育部征集、遴选、审核了34家出版单位选送的1116个条目、5272盘片的教学光盘,提供给中小学使用;教育部—李嘉诚西部教育扶贫项目,建成了总容量达200GB的教学资源库;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以平均每周4G的数量,通过卫星IP广播向西部中小学免费提供教学资源;中国教育电视台,每天安排11个半小时的空中课堂电视节目和教育部网站信息广播节目。这些举措,对推进中小学特别是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
3.潜件建设,主要是理论、方法的建设。6年来,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园地也是百花盛开,景色喜人。发表了一大批学术论文,出版的理论专著也不少,在我的案头就有6部,都是近几年出版的。2001年,有丁兴富编著的《远程教育学》、李力著《现代远程教育论》、钟志贤著《远程教育导论》;2003年,有杨改学主编的《现代远程教育》;2004年,有谢新观主编的《远程教育原理》、田屹、周虹主编的《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关于教学模式的探索,不少教师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远程教学模式,如利用互联网及卫星传播授课模式;基于多媒体网络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学习模式;基于互联网的协作学习模式等。
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6年快速发展,成绩显著,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问题是:
(一)高等现代远程教育的结构、分布和定位问题
试点高校网络学院的办学层次结构、专业类型结构及校外学习中心的分布不尽合理。办学层次,多数高校主要举办高中起点本科、专科起点本科、高中起点大专;专业设置,集中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工商管理、英语、会计、国际经济和贸易等专业;地域分布,东多西少,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地区,西部(西南、西北)广大地区仅占13%。办学层次和专业类别表现为单一和趋同,未能发挥各高校的优势,影响到各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定位问题很不明确。有的定位为成人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的定位为大学后继续教育,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有的定位为传统高等教育的补充,以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进行学历教育;有的定位为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以非学历教育和在职教育为主,等等。如何找准自身的定位,这是当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现代远程教育实施中的5个不足问题
目前,在现代远程教育实施中,人们遇到的问题,主要是5个不足:资金不足、网上资源不足、技术支持不足、专业人员不足、理论指导不足。
1.资金不足。现代远程教育本具有降低成本的优势,但这个优势,只有在其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能显示出来。据贝茨研究:传统院校成本曲线起点低,表示其固定成本较低,但随着招生人数的增长,总成本增长较快,曲线上升较陡。现代远程院校成本曲线起点较高,即其固定成本较高,这是因为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开办时需要一笔可观的投资,但是,随着学生人数的增长,其总成本增长较慢,曲线上升平缓,当院校规模大,学生总数多时,现代远程教学成本效益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不论是硬件环境建设、软件资源开发、专业人员培训等等,都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虽然政府每年都有巨额拨款,但仍未能满足发展的实际需要,这是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2.网上资源不足。目前的基本情况是:一方面互联网上的资源浩如烟海,一方面可以真正用于远程教育学与教的资源寥若晨星。近几年来,有关出版部门编制了为数不少的数字化教材,但适用的优质课件不多;各网校之间彼此互不开放,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网上资源死链多,不能实现资源共享。这是当前发展中存在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3.技术支持不足。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环境建设,主要是信息通道的硬件设施以及相应的软件系统,包括天地网合一远程教育平台、卫星教学收视点和教学光盘播放点远程教育平台、网络教学支撑软件平台等的构建还不完善,不能满足远程教育的教与学对技术支持的需求。这也是当前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4.专业人员不足。专业人员包括高等现代远程教育学校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教学人员和中小学的网管人员、信息技术教师等。按照英国开放大学的标准:每50个学生一个教师,2003年,我国从事高等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试点高校本部的教职工为1.9万人,专业人员并不算少,但素质有待提高。专业人员不足,主要是中小学的网管人员和信息技术教师。据有关统计数据,中小学网管人员和信息技术教师算上兼职的平均每个学校只有2~3名,数量是不足的。这也是当前发展中的一个问题。
5.理论指导不足。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中,还没有完全摆脱瞎子摸象、小马过河的境地。为什么我们有些网络系统的建设,如校园网、城域网、网络教室的建设不尽如人意?为什么我们开发的许多电子教材、网络课件进不了课堂,不受师生的欢迎?为什么我们有的网络课程教学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仍不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实践活动缺乏科学理论的照明,没有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这是当前发展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也是最易为人们忽略的问题。
转贴于 三、深入发展的思考
当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正在从快速发展期转到深入发展期,其主要标志是:发展重心有所转移,从重数量的扩大转到重质量的提升。如何深入发展?需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认真思考。
(一)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
1、调整结构和布局,找准自身的定位
要解决现代远程教育学校的结构、布局和定位问题,应先对现代远程教育学校的性质、对象、任务有明确的认识。我曾查阅不少有关的学术论文、理论专著和教材,试图从中找到关于这个带根本性问题的明确答案,但是没有找到。看来我们这个领域的理论工作者,有必要在这方面作点深入细致的研究,以填补这个空白。这里我想谈一点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粗浅认识,向同行们请教。我认为,现代远程教育学校的性质是继续教育,其对象是成人。其特征是:在职教育与离职教育(全日制)相结合,以在职教育为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以非学历教育为主;在线学习与离线学习(面对面)相结合,以在线学习为主。其根本任务是推进全民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变沉重的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其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网络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不是等同的概念,现代远程教育与网络远程教育则是等同的。我同意“网络教育功能有两个”的观点,一个是“面向社会的教育服务”,另一个是“面向校园内部网络教育课程建设以及促进校园内部信息化建设”。但这是执行网络教育不同的两个机构(网络教育学院和网络中心)所分别具有的。目前,有的高校将两个机构合在一起,两个牌子一套人马,这样做是可以的,而且是较好的。但作为网络学院,它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机构,其服务对象仍应是成人。
关于调整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办学层次、专业类型、布局和定位,我赞成以下的这种主张和做法:应当依据所在学校的性质、类别来定位和确定办学层次,如清华大学系重点研究型大学,该校网络教育学院的定位是大学后继续教育,以非学历教育和在职教育为主,办学层次以研究生教育为主,这是比较恰当的;应当依据所在学校的特色、优势,并面向市场、面向在职人员的学习需求来确定专业与课程设置,力求避免单一和趋同;在考虑布局时,应多一点关注西部和农村。
2.着力解决5个不足问题
最近,在报刊上看到有些文章中对解决5个不足问题提出了不少建议和思路,如果能确立一个专题,对此进行梳理,综合分析研究,这将会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里,我想做的是对思考解决5个不足问题时,需要多一点关注的几个方面提出一点意见。
(1)思考资金不足问题时,多一点关注:调整两个比例和树立一个观念。
调整两个比例:
①资金投入比例。据有关调查,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资金投入比例大致是:学校自筹占53.8%;国家扶助占5.1%;地方政府拨款占17.6%;企业投资占2.6%。这个比例说明,资金投入主要靠学校自筹。为了促进深入发展,似有对此比例作适当调整的必要,应加大政府的投入,以政府投入为主,学校、企业为辅。
②资金分配比例。据有关调查,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资金分配比例大致是:硬件建设占67%;软件开发占17%;人员培训8.6%。这个比例是不够合理的。容易形成重硬轻软、重建轻用的现象,降低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应作适当调整。西方国家的经验,资金使用分配在硬件、软件、培训方面大致是4∶3∶3,或各占1/3。这种做法值得参考。
树立一个观念:成本/效益观。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无论做哪项工作:硬件环境建设、软件资源开发、教师和专业人员培训,都要讲求效益,在进行工程或课件设计时,要对成本投入及可能产生的效益:教育教学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特别是教育教学效益,一定要认真考虑它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扩大教育教学规模、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可能起的作用,力争做到低投入高效益。
(2)思考解决网上资源不足问题时,多一点关注:网上精品课程和优秀学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衡量是否精品、是否优秀的标准是:①全新的教学理念;②丰厚的教学资源;③先进的教学技术;④探究的教学模式;⑤规范的教学管理。
(3)思考解决技术支持不足问题时,多一点关注:各项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资源共享。
(4)思考解决专业人员不足问题时,多一点关注:制定各类专业人员的标准和校本培训。
(5)思考解决理论指导不足问题时,多一点关注:4种相关理论(多元智能、混合学习、创新推广、绩效技术),特别是混合学习理论的学习与应用。混合学习(Blending Learning)是近几年来,国外特别是美国教育技术界日渐流行的一种学习观点和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混合的信息传递通道比单一的信息传递通道能取得较大的教学效益。应该依据低投入高产出的原则选择信息通道,把在线学习与离线(面对面)的学习方式,现代的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接受的—探究的、自主的—协作的学习方法等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这种学习理论与现代远程教育实践有着较直接较密切的关系,对推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深入发展,可以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二)深入发展:路在何方
2004年8月5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柏林格的报告中说:“在美国几乎所有大学的网上教学活动开展得都不很成功”,“目前还没有哪一所大学的做法能够真正把互联网与教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中国教育报,2004.8.6)。这里告诉我们,美国的高等网络远程教育办得不很成功,主要是没有找到一个真正把互联网与教学结合起来的好办法。美国没有找到,中国找到了吗?恐怕还不能说真正找到了,还需要在今后深入发展中继续去找。到哪里去找?深入发展,路在何方?根据我国几十年办电化教育——信息化教育的经验,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回答:路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以人为本,强调三个发展:社会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持续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办现代远程教育,就是我们的办学、教学,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实现全体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为总目标。
实现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就是办现代远程教育,无论做什么事:硬件环境建设、软件资源开发、新型模式建立、基本理论研究等,都要同时想到并依赖两个方面: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不能只是想到并依赖一个方面。要牢记并实践这个公式:
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成功的现代远程教育
要想让现代远程教育腾飞,必须给它同时插上这两只翅膀,一只翅膀飞不起来,两只才能腾飞。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这是中国信息化教育发展之路,也是深入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中国之路。走这条路,我们才可以找到真正地把互联网与教学结合起来的好办法,使现代远程教育得到全面的、协调的、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尧学.现代远程教育:挑战不容回避[J].中国教育报,2004-11-5
引言
随着房地产服务性行业的迅速发展,中国房地产行业逐渐向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服务内涵逐渐趋向丰富,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目前国内房地产经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管理尚不规范,服务质量不到位,部分房地产企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职业道德不强、服务不规范,从而导致了工作开展困难、企业效益差。为贯彻落实住房城市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强房地产中介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建房[2016]168号)精神,鼓励中介从业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和服务水平。房地产行业迫切需要现代职业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二元制”人才培养新模式,来进一步提升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这些政策法规,为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二元制”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职业环境。因此,根据高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特点,设计相适应的高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二元制”职业教育的内涵
“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青少年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又在职业学校里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这是一种企业与学校配合,实践与理论密切联系的职业教育制度,目的是培训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专业技术工人。它最主要的特点是企业承担了其中大部分的经费和主要责任。接受“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要双倍甚至更多于在职业学校学习的时间。企业是实施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学生们在企业里的身份是学徒。
二、高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目标
高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以国家高职教育的要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核心,以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新机制,以“招工招生一体化、企校主导联合育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目标是:
(一)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
高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二元制”模式主要是培养房地产企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利用所学的房地产经纪、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或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该专业能否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关键在于能否构建起反映这一本质特征的课程体系。因此,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课程体系的依据。
(二)以工作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
高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课程标准要结合企业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学生通过在校企的三年学习和学徒,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而且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又能顺利获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课程方向
现代高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课程体系必须从整体出发,以职业岗位能力的素质培养为核心,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构建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包含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环节。开发高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课程体系要对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业务的具体过程进行全面了解,应依据工作过程中的主要岗位划分专业方向,设计课程体系。
(四)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主线确定课程设置
根据企业对岗位和能力的要求,把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把专业基本知识渗透到专业实习、专业技能训练过程中,将证书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相衔接,从而构建“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教育方式全程化的“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三、高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招生考试办法
招生对象主要为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在职员工。企业和学校共同作为培养主体,由企业和学校提出招生对象、专业、规模等需求;由省教育主管部T授权有关高等院校,采取“文化综合知识考试+专业基础考试与岗位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办法,单独组织考试和录取,开展专科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职工进入企业后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选拔出学徒班,并在学校和企业完成学业,形成职业院校教师、师傅、学生(学徒)共同参与的“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二)培养模式
以企业与学校二元主体、学徒与学生二元身份、师傅与教师二元教学、企业与学校二元管理、企业与学校二元评价、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二元证书、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二元学制为主要特征,以全面提升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为主要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三)教学方式
采取“校企双主体、工学一体化”教学方式,校企对接技能岗位要求,共同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由企业与学校采取校企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集中与分时授课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主干专业课合作企业参与率达到100%。学校应结合企业生产管理和学徒工作实际,采取弹性学制,实行学分管理。允许学徒合理安排时间分阶段完成学业。
(四)课程体系
适应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专业教学计划,共同研究整合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以及技能实践课,共同开发融合专业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生产规范、职业素养于一体的教材、课件等,形成适应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五)实训环节
企业要为学徒提供符合产业发展最新技术和技能岗位最新要求的实习实训环境。学校、企业共同研究制订实习实训计划和教学大纲。按照国家职业资格考核要求,制定岗位实习实训考核标准,探索建立实习实训标准动态更新机制。积极推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提高学徒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团队式、项目式实习实训模式。专业课程实习实训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的覆盖率达90%以上。
(六)考核机制
建立以学徒自我u价、教师评价、导师评价、企业评价为核心的学徒学业成绩考核机制,校企共同制订学徒管理、教学管理、质量监控、教学实习安全责任、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弹性学制管理办法等制度,从制度上保障项目实施;积极构建学徒班第三方评价考核办法,将现场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相挂钩,由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对学徒岗位技能进行达标考核,课程合格即获取房地产策划师、助理市场营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四、高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在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由职教专家、企业与学校、教师与师傅共同参与,按照“岗位资格标准”,结合本专业就业需求和岗位能力培养,形成了基础素质、职业岗位能力和和综合实训等模块为主要特征的适合房地产专业“二元制”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一)基础素质模块
基础素质课程是为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服务的,开设基础素质课程使学生了解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以便于以后各部分内容的学习。基础素质课程包括房地产基础知识、行业透视、经纪人职业素养、门店接待、经济学、统计学和管理学等。
(二)职业岗位能力模块
职业岗位能力主要是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两个方面的培养。
1.专业核心能力对应课程。包括房地产营销与策划、房地产金融实务、房地产合同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法规、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经纪实务 房地产估价技术等课程。
2.专业拓展能力对应课程。包括企业沙盘模拟经营、广告营销、商务谈判技巧、客户纠纷处理、商务礼仪、团队建设等课程。
针对以上职业岗位能力对应的课程,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理论课程教学;制定独立的考核标准单独考核课内实训课程;根据能力、技能培养规律,合理安排实训进程,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三)综合实训模块
在综合实训课程建设中,坚持以专业课为主体,以技能培养、实训操作为重点;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达到岗位合格为目标。贴近工作实际,强化能力培养。结合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以及本地区对人才的需要情况而设立综合实训课程,有针对性地完成就业上岗的培训,为就业上岗做好充分准备。综合实训课程包括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校内实训(包括房产交易实训、房友软件操作实训、交易过户实操等)、企业轮岗实训(包括门店接待实训、面对面销售实训、客户纠纷处理实训等)和毕业论文等。
五、结束语
高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改进了高职校企合作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知识理论逻辑为导向的不足,结合“二元制”职业培训教育理论,对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职业延展课以及集中实训课进行整合,形成适应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要有一定的“弹性”, 使教学内容能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变化而变化,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推动建立以学校、企业二元主导的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实施“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通知(闽教职成〔2016〕10号)文.
[2]王平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职业教育论坛,2014(7).
一年来,我局认真对照《*省教育强县评定操作标准》,围绕薄弱环节抓整改,稳步推进教育强县复查整改提高工作,为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夯实了基础。
1、实施基础工程建设,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县重点工程—职校扩建工程、*三中迁建工程,投资总额1.2亿元,新建校舍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已于今年竣工投入使用。省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已于今年全部通过竣工验收,全县三年共实施食宿改造工程项目24个,竣工面积7.24万平方米,总投资达6345万元,完成上报省教育厅规划面积的150%,完成上报规划投资的188%。王宅中心小学、泉溪中心小学新建教学科技楼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邵宅小学扩建教学楼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同时该校扩建实验楼土建工程今年年底可结顶。*五中整体改(扩)建工程征地工作、施工图纸设计与标底预算工作已基本完成。*二中、县职校、东皋中学、下杨中学、王宅中心小学、泉溪中心小学等6所学校塑胶运动场已竣工交付使用。此外,我县还投入700多万元,完成了实验中学整修、*小学全面翻修工程。*二中、民族中学、柳城小学等6所学校的校园景观改造工程也已全面竣工。根据省委、省政府文件要求,我县于今年全面开展了中小学校舍维修工作。县府办、教育、财政、建设等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全县所有学校建筑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落实整改措施。至今年暑期,我县已全面完成31所学校校舍建筑整修任务,共拆除校舍面积1.4万平方米,整修校舍面积12.37万平方米,总投资达500多万元,全面实现了中小学无危房。
2、推进薄弱环节整改,教育装备配置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装备配备是我县的薄弱环节。省教育强县评估验收时,鉴于我县教育装备条件未能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此项指标被评估组认定为基本达标。在前几年整改的基础上,今年,根据全县教育技术装备会议安排,由县财政投入资金500余万元,用于多媒体的配备和计算机的更新,各学校自筹资金100余万元,用于教学仪器、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器材和高中通用技术设备器材的增配。一年来,全县新增多媒体337套,多媒体进班率已达75.6%,新增电脑584台,生机比达到9∶1。目前,我县教育装备配备水平已经达到省教育强县要求。今年,《教育信息报》曾先后两次对我县改善办学条件工作进行头版头条报道。
3、整合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工作进一步完善。今年,我局将职校江山校区撤并入县职校本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两校合并”。随后又将工会职校、继续教育中心幼师班并入县职校,实现了全县职业教育资源的大整合。同时,我局将实验中学整体搬迁至原*三中校址,并将新宅初中撤并入实验中学,为今后县城初中划片招生创造了条件。为缓解城区教育资源紧缺问题,我局在原职校江山校区校址,创建*小学,并将溪里小学、郭洞小学并入该校。此外,我局还把桐山小学、要巨小学撤并入王宅中心小学。目前,我县学校校均规模分别为:小学770人,初中1549人,普通高中1930人,中小学布局已更趋合理。布局调整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对推进我县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配置,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4、提升办学层次,事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今年,我局重新设置了6个督学责任区,进一步加强了督学责任区工作。指导桃溪中学、云华小学顺利通过办学水平等级和素质教育评估。对实验中学、武阳中学等8所省示范性学校开展年度视导。指导茭道镇、坦洪乡顺利通过省级教育强乡(镇)的复查。指导王宅中心小学、泉溪中心小学完成申报评定省标准化学校工作。目前,我县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100%,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9.88%,初中升高中比例达98.34%,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7.2%,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36%,上述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重视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
我局始终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教育发展后劲的重中之重来抓,坚定不移地推进队伍建设,稳步提高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1、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切实转变思想工作作风。根据县委统一部署,我局深入开展了“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把开展活动与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干部素质结合起来,力求取得实效。一年来,相继开展了十七大精神宣讲活动,邀请县委书记李一飞为全县教育系统干部作专题讲座。开展了基财、人事、教育教学业务“三线”集中调研和领导干部“蹲点调研”活动,进一步摸清了基层情况。根据调研结果,开展了“破难攻坚”活动,召开“重视学前教育发展”民主恳谈会,倾听民意,汇集民智,有效推进了教育难题的破解。局班子成员先后三次做客“阳光热线”,倾听解答了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投诉、建议。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学生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交纳“特殊党费”,累计达167万余元。
2、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开展*县第二届名师名校长评选,制定《*县名师名校长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名师名校长的管理。在《今日*》、教育网上开设“教育论坛”、“名师风采”专栏,累计刊登名师名校长稿件50多篇,有效发挥了名师名校长的示范引领功能。一年来,我局以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建立教育系统校级后备干部队伍,加大了校长队伍的培训考核力度,组织校长参加市级新课程培训,开展中小学校长德育工作论坛,小学校长岗位培训,校级领导及后备干部培训,教育系统领导干部读书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校级领导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在师德工作调研、座谈会的基础上,我局开展了以“学习英模教师、弘扬伟大师魂”为主题的暑期师德集中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我局还重点加强了骨干教师、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组织100名班主任参加了“教育部万名骨干班主任远程培训”,并对1532名班主任进行业务考核。选送30名英语骨干教师赴省师训中心培训,选送4名市级名校长培养人选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选送6名校长、21名骨干教师参加省级“领雁工程”培训。委托高等师范院校,启动实施了中小学英语教师全员培训。20*年,我县县级名师名校长已增至35名,市级名师已增至5名,名校长已增至3名。教师在各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市一等奖以上14人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获市一等奖以上的教育教学论文达73篇。
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今年,我局制定《关于教职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的实施意见》,完成全县教职工职务评聘分离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为做好今年新教师招考录用、教师调配工作,我局深入全县每一所学校,认真开展前期调研,完成教师需求预测。20*年的新教师招考录用工作,从方案的制定到招考录用,全过程在县纪委、人事劳动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进行,确保了招考录用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根据学科需求,今年共录用新教师84名。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我局修订教师进城调动办法,在对要求进城教师的考核中,增加了农村学校工作业绩的权重。同时开展了“顶岗交流、置换培训”工作,以一年为周期,选派16名城区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抽调8名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顶岗学习,逐步达到均衡教师配置、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目标。
4、丰富教职工文体活动,不断增强队伍活力。我局以创建“和谐校园”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融洽了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增强了教师队伍朝气与活力。一年来,先后组织了“盛世欢歌•迎接奥运”三八妇女节卡拉OK选拔赛,校级领导网球培训,青年教师交友活动,纪念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第二届教师风采大赛等活动。为积极响应教育部“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号召,我局在全系统部署开展教职工“活力行动”,采取年终检测考评、奖励的方式,督促教职工坚持锻炼身体,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好评。
三、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一年来,我局从切实规范办学行为、稳步推进新课程实施、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强化学校特色品牌建设入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内涵,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端正办学思想,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我局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通知》要求,加大对规范办学和学生“减负”工作的考核、督查力度,每学期组织专项抽查、督查,进一步端正了学校领导的办学思想,使规范招生、合理分班、控制班额、开齐开足课程、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等工作得到较好地落实。同时,我局继续发挥招生政策“指挥棒”作用,完善高中段招生制度改革,切实规范初中段学校的办学行为,加快了育人模式的转换,对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今年,《教育信息报》曾对此作了头版头条报道。
2、加大监管力度,稳步推进新课程实施。我局进一步加强了新课程实施培训,深入开展中小学新课程教学工作调研,全面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确保新课程在我县稳步实施。通过一系列教研、培训、学习,进一步转化了学校领导的办学思想,教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优化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同时,各初中学校均严格按照我局要求,按时完成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市教育局在组织全市新课改实施工作检查过程中,对我县新课程实施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3、坚持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继续开展第二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活动,第四批18所小学顺利通过达标验收,历时两年的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工作已全面完成。开展中学德育工作调研,全面掌握中学德育工作现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继续运用“唐仲英爱心奖学金”这一载体,发动广大中学生开展“争评爱心奖学金,争做品德标兵”活动,充分发挥唐仲英爱心奖学金的德育功能。今年秋学期,我局启动了创建优秀班集体活动,要求各中小学广泛发动,班班参与,营造人人争先,班班创优的良好氛围,有效推进班级科学化管理,全面提高了全县中小学班集体建设水平。我局还为32所中小学各聘任1名法制副校长,切实加强了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管理工作。
4、加强质量监控,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今年以来,我局对原有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办法进行了修订,形成了重规范化、精细化管理,重教育质量,重学校特色建设,重学校整体水平的导向。20*年,我县初中学业考试、高考成绩实现“两大跨越”。初中学业考试成绩总体达到全市中等偏上水平。高考成绩实现历史性跨越,上线人数2154人,比去年增加194人,上线率82.66%。全县应届生上一本(重点)线人数首次突破三百人大关,达304人,应届生上本科线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达1007人。*一中上重点线人数,在连续三年保持高位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又净增84名,上重点线增加绝对人数、增长幅度以及按县域人口上重点线万人比均位于金华市前列,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通报嘉奖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二中、*三中在今年的高考中也取得了明显进步。职校高职考上线率和各科平均分均保持全市第一,上线率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职校学生在省级创业创新比赛、各种专项技能比赛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各小学认真贯彻素质教育要求,加强常规管理,强化办学特色,面向学生全体,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各幼儿园在办学条件相对滞后的情况下,通过加强园本培训,提升教师素质,努力提高了保教质量。
四、坚持依法治教,强化制度建设,教育管理进一步规范
一年来,我局坚持依法治教、从严治教,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积极规范教育收费和学校财务管理,稳步推进学校后勤服务改革,确保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调整局机关内设机构,提高教育依法行政水平。在县委、县政府关于教育局“三定”方案的基础上,今年6月,经县委、县政府和县编委办批复,我局对机关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增设了审计监察科,主要负责对教育系统下属单位各级财务的审计,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的制订、检查,落实对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督查,负责对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收费、人事、职称、教师资格、招聘等工作的执法执纪监察,负责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和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教职工违纪案件的查处等工作。增设了综合科,主要负责教育系统的综合治理、安全、卫生、创建等工作。
2、实施专项审计,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日趋规范。自今年起,我局已将全县在职教职工所需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为加强我县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局对所属学校(单位)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落实整改工作。为同步做好县政府“乡财县管”工作,我局将白洋教办、壶山教办、熟溪教办、茭道中心小学、泉溪中心小学、桐琴中心小学、王宅中心小学、履坦中心小学等8个乡镇(街道)学校财务,统一纳入教育会计核算中心核算。至此,全县所有乡镇学校及直属学校(单位)财务均已纳入教育会计核算中心核算,核算单位已达50家。
3、创建“教育收费示范县”,教育收费进一步规范。我局以创建省级教育收费示范县为目标,大力加强了教育收费管理。义务教育段学生免除学杂费、课本作业本费工作全部落到到位。一年来,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免除杂费719.7万元,免除国家课程教科书、地方课程教材、空白练习本等费用共计897.5万元。在此基础上,共补助扶困助学资金25.4万元、营养餐工程资金158万元、中职补助资金389.3万元,县财政还专项安排资金160万元,用于扶持低收入农户子女就学,有力地保障了弱势群体接受教育的权利。我局严格执行普通高中择校生“三限”政策和收费“三公开”政策,增加学校收费工作透明度。联合纠风办、财政、物价、减负办等部门,开展收费工作专项检查。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专项检查4次,检查学校40所,共收到教育乱收费投诉举报3起,查实1起,清退违规收费金额7930元。通过努力,我局在减轻农民负担和治理教育乱收费方面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4、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稳步推进学校后勤服务改革。我局针对教育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加强了教育热点问题和一些制度“空隙”的整改,修订完善了涉及学校基建工程、教职工疗休养等方面的招投标制度,进一步强化对教学仪器设备、大宗物资采购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学校在建工程项目的全程监督,开展了学校食堂大宗物品集中采购、定点配送试点工作。一年来,实行公开招投标工程项目共26个,预算标底造价3374.4万元,公开招投标中标价2660.6万元,中标价比预算降低造价713.8万元。教育服务中心累计共组织招标活动96次,成交采购金额2376.5万元,节约资金约796万元。其中,仅采购多媒体设备一项,就节约资金100万元,有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五、突出发展重点,统筹各类教育,有力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我局坚持“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统筹学前教育、成人教育发展”的思路,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各类教育办学品质的提升,促进了全县教育协调发展。
1、实施“六项行动计划”,职业教育得到跨越式发展。以争创省一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为目标,大力加强职教队伍建设,补充紧缺专业教师,努力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逐步优化了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结构。大力开展示范专业建设,通过编写使用校本教材,有效提高了骨干专业的建设水平。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分别于今年被确定为省示范专业,省级实习基地。此外,充分发挥县职校职教资源优势,不断拓宽培训工作,为企业培训员工近1000人,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人员1500多名。今年7月,省委书记赵洪祝视察县职校后,对职校培训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2、立足规范管理,学前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幼儿园等级评定和对民办幼儿园重新审核的通知》要求,我局对全县所有公办和民办幼儿园进行了重新审核和评定,针对存在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全县公办、民办幼儿园共投入整改资金150多万元,有效改善了办园条件。目前,我县已创建省一级幼儿园1所,省二级幼儿园5所。同时,我局专门召开了全县幼教工作会议,认真分析规范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通过检查、督促、整改等措施,全县幼儿园的规范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我局还通过公开招考录用公办幼儿教师,举办幼师学前教育大专班,开展全县幼儿园保育员和保健员培训,组织幼师基本功比赛等方式,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素质,逐步加强了幼师队伍建设。
3、开展多元化培训,成人教育功能进一步发挥。一年来,我局加强了成教干部队伍建设,组织考察活动,全面开展成教干部轮训学习,为进一步推进成教工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县共举办各类短期培训477期,培训人数达59769人次。完成了县委、县府分配的4*名农村劳动力后备力量的培训任务。结合县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培训,努力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如开展了新宅的高山蔬菜,大田的食用菌,桃溪、坦洪的蚕桑,柳城的宣莲和香菇种养殖技术培训,使广大农民掌握了技术,增加了收入,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六、举办国家级赛事,开展全民健身,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年来,我局以创建省级体育强县为目标,相继承办了4项国家级赛事,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稳步推进体育强乡镇创建工作,进一步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1、举办国家级体育赛事,扩大*知名度与美誉度。今年10月,我局与有关部门相继承办了全国摩托车、汽车越野锦标赛。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39支车队的200多名车手和数万名观众。中央电视台五套与广东卫视分别对赛况进行现场直播,《人民日报》、《*日报》等平面媒体对赛事盛况进行详尽报道。今年11月,我局承办了全国桥牌混双公开赛。赛事以“泡温泉、游古村、品香茗、打桥牌”为主题,吸引了全国10个省市区45对桥牌好手参加比赛。鉴于我县比赛场地条件好、赛事组织运作能力强等优势,今年12月,全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年度总决赛从广西移师我县举行。
2、以迎奥运为契机,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一年来,我局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迎奥运全民健身活动,与团县委联合举办了“五•四”青年节火炬接力赛,与县建设局等单位联合举办了“金厦银湖杯”全民健身广场舞和抗震救灾捐款活动。同时,开展了“*县全民健身活动月”活动,各乡镇(街道)、部门组织了1万多名老年人参加了迎奥运健步走。此外,还分别举办了“经贸杯”男女排球比赛、“茶童深山茶”CTBL分级篮球邀请赛、“质监杯”机关干部篮球赛、“民政杯”机关干部乒乓球赛、三人街头篮球赛等赛事。通过这些活动,营造了喜迎奥运、支持奥运、参与健身的氛围,推动了我县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3、做好各项创建工作,体育小康村工程稳步推进。今年,我县申报创建省级体育强镇2个,省级体育特色学校2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个,省级农村体育俱乐部1个,省级后备人才基地1个,现已全部通过省、市检查组验收。我县今年安排新农村小康体育村67个,为加快新农村小康体育村建设工作,我局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召集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研究制定分配方案,印发了《关于开展*县新农村小康体育村建设的通知》,投入资金137.5万元,为每个村配备健身路径12件、玻璃钢篮球架1副、室外乒乓球桌1副,有效推进了创建工作。
4、加强安全管理,体育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为切实加强我县游泳场所的安全管理,根据省、市统一布置,我局召开了全县游泳场所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对各游泳场所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并与5家经营性游泳场所负责人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并开展了救生人员培训等工作。
七、坚持预防为主,强化综合治理,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我局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扎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年来,全县各中小学校园周边治安管理状况良好,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一年来,我局认真对照《浙江省教育强县评定操作标准》,围绕薄弱环节抓整改,稳步推进教育强县复查整改提高工作,为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夯实了基础。
1、实施基础工程建设,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县重点工程—职校扩建工程、*三中迁建工程,投资总额1.2亿元,新建校舍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已于今年竣工投入使用。省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已于今年全部通过竣工验收,全县三年共实施食宿改造工程项目24个,竣工面积7.24万平方米,总投资达6345万元,完成上报省教育厅规划面积的150%,完成上报规划投资的188%。*中心小学、*中心小学新建教学科技楼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邵宅小学扩建教学楼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同时该校扩建实验楼土建工程今年年底可结顶。*五中整体改(扩)建工程征地工作、施工图纸设计与标底预算工作已基本完成。*二中、县职校、*中学、*中学、*中心小学、*中心小学等6所学校塑胶运动场已竣工交付使用。此外,我县还投入700多万元,完成了实验中学整修、*小学全面翻修工程。*二中、民族中学、柳城小学等6所学校的校园景观改造工程也已全面竣工。根据省委、省政府文件要求,我县于今年全面开展了中小学校舍维修工作。县府办、教育、财政、建设等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全县所有学校建筑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落实整改措施。至今年暑期,我县已全面完成31所学校校舍建筑整修任务,共拆除校舍面积1.4万平方米,整修校舍面积12.37万平方米,总投资达500多万元,全面实现了中小学无危房。
2、推进薄弱环节整改,教育装备配置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装备配备是我县的薄弱环节。省教育强县评估验收时,鉴于我县教育装备条件未能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此项指标被评估组认定为基本达标。在前几年整改的基础上,今年,根据全县教育技术装备会议安排,由县财政投入资金500余万元,用于多媒体的配备和计算机的更新,各学校自筹资金100余万元,用于教学仪器、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器材和高中通用技术设备器材的增配。一年来,全县新增多媒体337套,多媒体进班率已达75.6%,新增电脑584台,生机比达到9∶1。目前,我县教育装备配备水平已经达到省教育强县要求。今年,《教育信息报》曾先后两次对我县改善办学条件工作进行头版头条报道。
3、整合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工作进一步完善。今年,我局将职校江山校区撤并入县职校本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两校合并”。随后又将工会职校、继续教育中心幼师班并入县职校,实现了全县职业教育资源的大整合。同时,我局将实验中学整体搬迁至原*三中校址,并将新宅初中撤并入实验中学,为今后县城初中划片招生创造了条件。为缓解城区教育资源紧缺问题,我局在原职校江山校区校址,创建*小学,并将*小学、*小学并入该校。此外,我局还把桐山小学、要巨小学撤并入*中心小学。目前,我县学校校均规模分别为:小学770人,初中1549人,普通高中1930人,中小学布局已更趋合理。布局调整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对推进我县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配置,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4、提升办学层次,事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今年,我局重新设置了6个督学责任区,进一步加强了督学责任区工作。指导桃溪中学、云华小学顺利通过办学水平等级和素质教育评估。对实验中学、武阳中学等8所省示范性学校开展年度视导。指导*镇、*乡顺利通过省级教育强乡(镇)的复查。指导*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完成申报评定省标准化学校工作。目前,我县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100%,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9.88%,初中升高中比例达98.34%,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7.2%,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36%,上述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重视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
我局始终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教育发展后劲的重中之重来抓,坚定不移地推进队伍建设,稳步提高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1、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切实转变思想工作作风。根据县委统一部署,我局深入开展了“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把开展活动与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干部素质结合起来,力求取得实效。一年来,相继开展了十七大精神宣讲活动,邀请县委书记李一飞为全县教育系统干部作专题讲座。开展了基财、人事、教育教学业务“三线”集中调研和领导干部“蹲点调研”活动,进一步摸清了基层情况。根据调研结果,开展了“破难攻坚”活动,召开“重视学前教育发展”民主恳谈会,倾听民意,汇集民智,有效推进了教育难题的破解。局班子成员先后三次做客“阳光热线”,倾听解答了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投诉、建议。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学生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交纳“特殊党费”,累计达167万余元。
2、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开展*县第二届名师名校长评选,制定《*县名师名校长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名师名校长的管理。在《今日*》、教育网上开设“教育论坛”、“名师风采”专栏,累计刊登名师名校长稿件50多篇,有效发挥了名师名校长的示范引领功能。一年来,我局以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建立教育系统校级后备干部队伍,加大了校长队伍的培训考核力度,组织校长参加市级新课程培训,开展中小学校长德育工作论坛,小学校长岗位培训,校级领导及后备干部培训,教育系统领导干部读书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校级领导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在师德工作调研、座谈会的基础上,我局开展了以“学习英模教师、弘扬伟大师魂”为主题的暑期师德集中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我局还重点加强了骨干教师、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组织100名班主任参加了“教育部万名骨干班主任远程培训”,并对1532名班主任进行业务考核。选送30名英语骨干教师赴省师训中心培训,选送4名市级名校长培养人选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选送6名校长、21名骨干教师参加省级“领雁工程”培训。委托高等师范院校,启动实施了中小学英语教师全员培训。20*年,我县县级名师名校长已增至35名,市级名师已增至5名,名校长已增至3名。教师在各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市一等奖以上14人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获市一等奖以上的教育教学论文达73篇。
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今年,我局制定《关于教职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的实施意见》,完成全县教职工职务评聘分离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为做好今年新教师招考录用、教师调配工作,我局深入全县每一所学校,认真开展前期调研,完成教师需求预测。20*年的新教师招考录用工作,从方案的制定到招考录用,全过程在县纪委、人事劳动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进行,确保了招考录用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根据学科需求,今年共录用新教师84名。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我局修订教师进城调动办法,在对要求进城教师的考核中,增加了农村学校工作业绩的权重。同时开展了“顶岗交流、置换培训”工作,以一年为周期,选派16名城区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抽调8名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顶岗学习,逐步达到均衡教师配置、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目标。
4、丰富教职工文体活动,不断增强队伍活力。我局以创建“和谐校园”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融洽了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增强了教师队伍朝气与活力。一年来,先后组织了“盛世欢歌·迎接奥运”三八妇女节卡拉OK选拔赛,校级领导网球培训,青年教师交友活动,纪念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第二届教师风采大赛等活动。为积极响应教育部“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号召,我局在全系统部署开展教职工“活力行动”,采取年终检测考评、奖励的方式,督促教职工坚持锻炼身体,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好评。
三、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一年来,我局从切实规范办学行为、稳步推进新课程实施、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强化学校特色品牌建设入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内涵,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端正办学思想,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我局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通知》要求,加大对规范办学和学生“减负”工作的考核、督查力度,每学期组织专项抽查、督查,进一步端正了学校领导的办学思想,使规范招生、合理分班、控制班额、开齐开足课程、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等工作得到较好地落实。同时,我局继续发挥招生政策“指挥棒”作用,完善高中段招生制度改革,切实规范初中段学校的办学行为,加快了育人模式的转换,对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今年,《教育信息报》曾对此作了头版头条报道。
2、加大监管力度,稳步推进新课程实施。我局进一步加强了新课程实施培训,深入开展中小学新课程教学工作调研,全面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确保新课程在我县稳步实施。通过一系列教研、培训、学习,进一步转化了学校领导的办学思想,教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优化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同时,各初中学校均严格按照我局要求,按时完成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市教育局在组织全市新课改实施工作检查过程中,对我县新课程实施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3、坚持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继续开展第二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活动,第四批18所小学顺利通过达标验收,历时两年的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工作已全面完成。开展中学德育工作调研,全面掌握中学德育工作现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继续运用“唐仲英爱心奖学金”这一载体,发动广大中学生开展“争评爱心奖学金,争做品德标兵”活动,充分发挥唐仲英爱心奖学金的德育功能。今年秋学期,我局启动了创建优秀班集体活动,要求各中小学广泛发动,班班参与,营造人人争先,班班创优的良好氛围,有效推进班级科学化管理,全面提高了全县中小学班集体建设水平。我局还为32所中小学各聘任1名法制副校长,切实加强了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管理工作。
4、加强质量监控,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今年以来,我局对原有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办法进行了修订,形成了重规范化、精细化管理,重教育质量,重学校特色建设,重学校整体水平的导向。20*年,我县初中学业考试、高考成绩实现“两大跨越”。初中学业考试成绩总体达到全市中等偏上水平。高考成绩实现历史性跨越,上线人数2154人,比去年增加194人,上线率82.66%。全县应届生上一本(重点)线人数首次突破三百人大关,达304人,应届生上本科线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达1007人。*一中上重点线人数,在连续三年保持高位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又净增84名,上重点线增加绝对人数、增长幅度以及按县域人口上重点线万人比均位于金华市前列,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通报嘉奖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二中、*三中在今年的高考中也取得了明显进步。职校高职考上线率和各科平均分均保持全市第一,上线率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职校学生在省级创业创新比赛、各种专项技能比赛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各小学认真贯彻素质教育要求,加强常规管理,强化办学特色,面向学生全体,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各幼儿园在办学条件相对滞后的情况下,通过加强园本培训,提升教师素质,努力提高了保教质量。
四、坚持依法治教,强化制度建设,教育管理进一步规范
一年来,我局坚持依法治教、从严治教,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积极规范教育收费和学校财务管理,稳步推进学校后勤服务改革,确保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调整局机关内设机构,提高教育依法行政水平。在县委、县政府关于教育局“三定”方案的基础上,今年6月,经县委、县政府和县编委办批复,我局对机关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增设了审计监察科,主要负责对教育系统下属单位各级财务的审计,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的制订、检查,落实对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督查,负责对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收费、人事、职称、教师资格、招聘等工作的执法执纪监察,负责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和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教职工违纪案件的查处等工作。增设了综合科,主要负责教育系统的综合治理、安全、卫生、创建等工作。
2、实施专项审计,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日趋规范。自今年起,我局已将全县在职教职工所需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为加强我县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局对所属学校(单位)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落实整改工作。为同步做好县政府“乡财县管”工作,我局将*教办、*教办、熟溪教办、*中心小学、*中心小学、桐琴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履坦中心小学等8个乡镇(街道)学校财务,统一纳入教育会计核算中心核算。至此,全县所有乡镇学校及直属学校(单位)财务均已纳入教育会计核算中心核算,核算单位已达50家。
3、创建“教育收费示范县”,教育收费进一步规范。我局以创建省级教育收费示范县为目标,大力加强了教育收费管理。义务教育段学生免除学杂费、课本作业本费工作全部落到到位。一年来,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免除杂费719.7万元,免除国家课程教科书、地方课程教材、空白练习本等费用共计897.5万元。在此基础上,共补助扶困助学资金25.4万元、营养餐工程资金158万元、中职补助资金389.3万元,县财政还专项安排资金160万元,用于扶持低收入农户子女就学,有力地保障了弱势群体接受教育的权利。我局严格执行普通高中择校生“三限”政策和收费“三公开”政策,增加学校收费工作透明度。联合纠风办、财政、物价、减负办等部门,开展收费工作专项检查。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专项检查4次,检查学校40所,共收到教育乱收费投诉举报3起,查实1起,清退违规收费金额7930元。通过努力,我局在减轻农民负担和治理教育乱收费方面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4、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稳步推进学校后勤服务改革。我局针对教育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加强了教育热点问题和一些制度“空隙”的整改,修订完善了涉及学校基建工程、教职工疗休养等方面的招投标制度,进一步强化对教学仪器设备、大宗物资采购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学校在建工程项目的全程监督,开展了学校食堂大宗物品集中采购、定点配送试点工作。一年来,实行公开招投标工程项目共26个,预算标底造价3374.4万元,公开招投标中标价2660.6万元,中标价比预算降低造价713.8万元。教育服务中心累计共组织招标活动96次,成交采购金额2376.5万元,节约资金约796万元。其中,仅采购多媒体设备一项,就节约资金100万元,有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五、突出发展重点,统筹各类教育,有力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我局坚持“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统筹学前教育、成人教育发展”的思路,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各类教育办学品质的提升,促进了全县教育协调发展。
1、实施“六项行动计划”,职业教育得到跨越式发展。以争创省一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为目标,大力加强职教队伍建设,补充紧缺专业教师,努力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逐步优化了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结构。大力开展示范专业建设,通过编写使用校本教材,有效提高了骨干专业的建设水平。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分别于今年被确定为省示范专业,省级实习基地。此外,充分发挥县职校职教资源优势,不断拓宽培训工作,为企业培训员工近1000人,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人员1500多名。今年7月,省委书记赵洪祝视察县职校后,对职校培训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2、立足规范管理,学前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幼儿园等级评定和对民办幼儿园重新审核的通知》要求,我局对全县所有公办和民办幼儿园进行了重新审核和评定,针对存在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全县公办、民办幼儿园共投入整改资金150多万元,有效改善了办园条件。目前,我县已创建省一级幼儿园1所,省二级幼儿园5所。同时,我局专门召开了全县幼教工作会议,认真分析规范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通过检查、督促、整改等措施,全县幼儿园的规范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我局还通过公开招考录用公办幼儿教师,举办幼师学前教育大专班,开展全县幼儿园保育员和保健员培训,组织幼师基本功比赛等方式,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素质,逐步加强了幼师队伍建设。
3、开展多元化培训,成人教育功能进一步发挥。一年来,我局加强了成教干部队伍建设,组织考察活动,全面开展成教干部轮训学习,为进一步推进成教工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县共举办各类短期培训477期,培训人数达59769人次。完成了县委、县府分配的4*名农村劳动力后备力量的培训任务。结合县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培训,努力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如开展了新宅的高山蔬菜,大田的食用菌,桃溪、*的蚕桑,柳城的宣莲和香菇种养殖技术培训,使广大农民掌握了技术,增加了收入,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六、举办国家级赛事,开展全民健身,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年来,我局以创建省级体育强县为目标,相继承办了4项国家级赛事,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稳步推进体育强乡镇创建工作,进一步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1、举办国家级体育赛事,扩大*知名度与美誉度。今年10月,我局与有关部门相继承办了全国摩托车、汽车越野锦标赛。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39支车队的200多名车手和数万名观众。中央电视台五套与广东卫视分别对赛况进行现场直播,《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平面媒体对赛事盛况进行详尽报道。今年11月,我局承办了全国桥牌混双公开赛。赛事以“泡温泉、游古村、品香茗、打桥牌”为主题,吸引了全国10个省市区45对桥牌好手参加比赛。鉴于我县比赛场地条件好、赛事组织运作能力强等优势,今年12月,全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年度总决赛从广西移师我县举行。
2、以迎奥运为契机,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一年来,我局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迎奥运全民健身活动,与团县委联合举办了“五·四”青年节火炬接力赛,与县建设局等单位联合举办了“金厦银湖杯”全民健身广场舞和抗震救灾捐款活动。同时,开展了“*县全民健身活动月”活动,各乡镇(街道)、部门组织了1万多名老年人参加了迎奥运健步走。此外,还分别举办了“经贸杯”男女排球比赛、“茶童深山茶”CTBL分级篮球邀请赛、“质监杯”机关干部篮球赛、“民政杯”机关干部乒乓球赛、三人街头篮球赛等赛事。通过这些活动,营造了喜迎奥运、支持奥运、参与健身的氛围,推动了我县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3、做好各项创建工作,体育小康村工程稳步推进。今年,我县申报创建省级体育强镇2个,省级体育特色学校2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个,省级农村体育俱乐部1个,省级后备人才基地1个,现已全部通过省、市检查组验收。我县今年安排新农村小康体育村67个,为加快新农村小康体育村建设工作,我局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召集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研究制定分配方案,印发了《关于开展*县新农村小康体育村建设的通知》,投入资金137.5万元,为每个村配备健身路径12件、玻璃钢篮球架1副、室外乒乓球桌1副,有效推进了创建工作。
4、加强安全管理,体育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为切实加强我县游泳场所的安全管理,根据省、市统一布置,我局召开了全县游泳场所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对各游泳场所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并与5家经营性游泳场所负责人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并开展了救生人员培训等工作。
七、坚持预防为主,强化综合治理,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我局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扎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年来,全县各中小学校园周边治安管理状况良好,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