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3: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安全技术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依据不完全统计,出现安全问题的绝大多数原因都是人为造成的,所以人为因素是制约机械设备安全生产运行的主导因素。要想处理好工程的安全问题,就要加大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监管,所有工作人员都有要进行培训,持证上岗(特种设备需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特殊工种作业证),进入施工现场后还必须通过三级教育、民工业余学习等形式进行培训。建筑机械的特殊性就是绝大多数的中小型建筑机械比较容易操作,它会使有些操作人员麻痹大意,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轻松驾驭,埋下了生产安全隐患。然而,大多数的中小型机械结构比较简易,操作比较容易,但是它依然是笨重性机械设备,具有较强的惯性,如果发生问题控制起来比较困难。例如砂浆搅拌机,它的结构非常简单,操作比较容易,运动的速度也比较缓慢,假如是由一位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的工作人员来进行操作,他根本就不会注意到机械设备的危险性。在进行搅拌的时候,假如使用物料来搅拌桶里面的砂浆,这样就会非常的危险;假如拌叶被石块等卡住了,操作人员应该如何去处理,这所有的紧急问题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处理的,特别是对于农民工来说更加的困难。2012年苏州某工地就发生过此类事故,一名正在操作搅拌机的工人在未停机断电的情况下,将头伸进正在运行的搅拌桶,身体碰到操纵杆,导致料斗突然间提升,当场夹住头部死亡。还有就是物料提升机,这看上去是一项简单的上下运动,然而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存在较多的安全问题,例如高空下坠、物料被卡或者散落、运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探头向外瞭望等等。操作人员如果没有进行安全培训压跟就不会对这些安全问题进行注意,一旦发生紧急问题也不知道该如何来进行解决。2006年苏州某工地同样发生类似事故,工人在违规乘坐物料提升机时高处坠落当场死亡。因此,一定要对机械设备的操作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机械设备操作人员不仅要了解操作的要领,还要懂得机械设备的日常知识和安全知识。对于管理者来说,一定要做好教育、培训、监督和宣传工作:首先,保证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要有上岗证,还要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记载工作;其次,做好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工作,做好文字记载工作并纳入到安全管理资料中里,特别是在班前的安全技术交底一定要落实到每个实际操作的工人身上,不能走过场,图形式;第三,对于正规的建筑工程企业来说,一定要健全规章制度和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人人了解;对于一线管理者来说还要做好规章制度的落实工作,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要按照规章制度去操作并做好监督检查工作;最后,做好监督检查工作,无论是建设单位、施工总包单位、监理单位甚至分包单位对于所有的检查结果都要做好详细的记载工作并作为安全教育资料存档。
1.2杜绝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况
对于机械设备来说,要想使其不安全状态得到很好的控制,就一定要确保机械设备始终保持在优良的工作状态。
(1)机械设备运到施工现场时一定要做好检查工作,对于设备的安全性、合格性、完整性和合法性都要进行认真的检查,也就是对机械设备的生产厂家、出品合格证、产品的完整性能以及安全保护设备等进行认真的检查,对于没有达到标准或者超过一定使用年限,甚至国家和地方明令淘汰禁止的机械设备一律不准运送到施工现场。
(2)对于大型起重机械设备的安装和拆卸,一定要要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接,安装和拆卸的时候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按规定流程完成审批和备案。超过一定危险规模的,还必须按照规范要求组织专家论证。
(3)工作人员要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做好维修保养工作并做好记载工作,对塔吊、施工人货梯、物料提升机等安全保护设备进行重点检查,现场工作人员为了简单操作,例如有时候层间安全门一直都处于开放的状态,所有的问题工程安全管理人员和机械管理员都要进行认真的检查,确保安全装置都可以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此外,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不能有任何的大意,机械设备的内部损耗和钢结构劳损不容易被直观发现,此时可以正常工作,过段时间不一定可以正常工作。
1.3消除危险的工作环境
建筑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十分的复杂,大多数都是露天作业,风吹日晒,施工现场建筑材料杂乱堆放,环境非常糟糕,因此建筑机械设备拥有一个优良的环境非常的必要。例如卷扬机、砂浆机搭建防雨棚,四周干净整洁,操作台宽敞安全。塔吊回转半径之内所有机械设备须搭设双层防护棚。钢筋加工机械周边的成品、半成品、零料等分类摆放。木工机械作业棚内木屑垃圾及时清理,并配备齐全灭火器材。桩基、土石方施工机械作业平面地基承载力须满足要求,作业路径须清理满足施工要求。各机械设备专用电箱按规范要求配备,留出合理操作空间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高空坠物、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事故的发生。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定期勤清理,多整理,长保持的活动。这同时也是文明施工,绿色施工的要求。
1.4做好质量验收工作
建筑机械设备安装完成后,要根据检验规范或检查标准对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和性能进行验收或检测,保证机械设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技术指标达到规定要求后,要认真将资料填好,检测人员或机械管理人员要签字确认。大型起重机械设备(塔吊、施工人货梯、物料提升机等),还需使用单位向地区建设主管部门申报,由建设主管部门签发使用登记证书后方可投入使用。此外,在拆除建筑机械设备前也要做好验收工作。
1.矿场各部门要按照矿场下发的政策各司其职矿山采矿工作是一个大工程,需要有不同的部门分工来完成采矿工作。这就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员必须熟悉自己的工作要求,无论发生什么,或者是在任何情况下,工作人员都要尽职尽责。不要因为一点私利,从中投机取巧谋得小利润,而影响其他部门的工作,甚至威胁到直接进行采矿工作的员工安全。此外,采矿工作也需要有程序性,不要因为一个部门的员工因工作不认真而影响整个矿场的采矿工作。
2.增强采矿工作人员安全采矿意识矿场对于采矿人员的安全一定要重视起来。一定要对采矿人员定期地进行采矿安全教育,让采矿人员自己清楚自己是否处于安全的状态。现在有些矿厂老板根本不懂采矿所需要的安全技术,就乱指导员工在不安全的情况下进行采矿工作。所以为了员工的安全,也为了矿场的经济效益,希望采矿的所有人员,包括领导和员工要有足够的安全意识。
3.做好采矿前安全检查为了给工人提供安全的采矿环境,在采矿前要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首先,矿场的领导在采矿所需要的设施选择上要上心,要很严格地选取合格的机械设备。在采矿之前也要有技术人员对设施进行检查。其次,矿场在采矿矿山选择上,一定要选择有安全保障的,不要选择哪种看着就好像快要坍塌的矿山,不能保障矿工安全。矿场也要在场地里准备可能出现一些小意外时需要的急需物品。比如,一些消炎水、创可贴、绷带等,如果条件许可,矿场可以请一些医生以备应急。
安全生产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促进社会生产力及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这与每位老百姓息息相关。然而,每年的新闻报道中都会出现令人胆战心惊的特大、重特大事故,这些不仅造成了国家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无疑还给人们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建筑行业作为安全事故多发的行业,更应该引起重视。下面,谈谈建筑行业如何做好安全生产。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概念及重要性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安全管理属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安全管理是以安全作为目的,基本任务是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发现、分析以及消除存在的各种危险,避免事故的发生的概率,减少各种不必要损失,确保职工的健康与人身安全,安全管理有效推动企业生产顺利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围绕安全进行计划活动、组织活动、协调和控制活动的总称。建筑行业因为具有离散性和劳动密集型这些特点,造成建筑行业事故频繁发生。在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经济方面的效益,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建筑企业需要赢得工程项目,在项目中获取利润,就需要有效控制成本。在建筑施工中,安全成本占百分之十左右,所以,建筑企业需要加强安全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能够有效控制施工的成本,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2.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2.1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建筑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他们平时没有经过正规的安全防护培训,因此在施工中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并且违规操作。在日常所见的施工工地上,我们可以看见有些工地的施工人员没有佩戴好安全帽,在高空作业中也没有做好防护措施,系好安全带,在操作中也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定来进行,一味地依照自身经验和感觉来进行施工操作。他们这种缺乏安全意识的做法是对他们自身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们家人的不负责任,往往很多家庭的悲剧由此发生。2.2施工现场存在隐患。施工现场对于施工材料的运输以及摆放问题没有提前安排好,导致施工现场秩序混乱,从而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其次,作业现场中临边洞口没有做好防护,预留孔洞、电梯井洞、楼梯口都没有采取防护措施,通道口没有搭建防护棚。另外,地下室照明光线不足,施工重地没有标志安全指示牌等等细小方面的隐患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2.3施工安全的监管力度低。随着社会的向前进步,对工程建设的安全治理方法也出现很多改变,以前都是在政府官方体制的指导下运作,而现在建筑企业实行市场调节后,建筑企业在市场中进行自我调节和提升,政府部门对其的监管、控制力度越来越弱。当前有关部门也在极大关注如何防范建筑工程的安全事故,但从中国目前的环境看,工程建设遍布各地,各地的管理防范水平不一,监管的要求也不同,无法形成一种全国、全行业通用的准则,出现的管理缺失也相对较多,难以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3.解决对策与措施
3.1建立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建筑工程建设通常周期长、规模大、并且环境比较复杂,进行安全生产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通过建立起各项有效的安全制度,不断对建设生产行为进行规范,对提高安全生产的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安全规章制度属于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制度所包含的内容需要具有全面性和针对性,并且能够切实操作。通过建立安全生产制度,能够规范企业人员的行为,对安全生产实施起到促进的作用,有效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减少或者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为企业良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2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施工单位需要作好各项安全技术交底的工作,有效落实专项的防范措施。在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安全技术交底属于不可或缺的手段。各个工序各个工种以及施工位置都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需要提早进行预防工作,尽量消除安全方面存在的不利因素。同时需要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和检查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有效落实。安全部门需要加大安全生产检查的力度,使用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方法,不断监督项目人员的安全工作,有利于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通过进行各项安全检查工作,能够起到预防的作用。3.3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太多,可能在不经意间就发生了不可挽回的伤害,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施工人员对于自身保护的意识,具备能够自保的能力。施工单位应该定期对施工人员开展安全防护讲座,对施工人员培训安全防护知识,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严格按照施工规定来进行操作,并且正确佩戴好安全防护工具,避免因为人为的因素而导致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这一项工作政府应该配合施工单位强制执行,定时进行检查测试,对于不合格者要实施重罚。3.4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与我们施工作业息息相关的施工机械设备以及材料的摆放问题是营造良好施工环境的一大挑战,所以要安排机械设备所处的位置,同时还要考虑机械设备回旋半径的安全防护,避免出现机械撞击施工人员的情况。而施工材料的堆放问题也要进行周密的规划,放置在较为安全的地方,如果堆放不合理可能会发生坍塌事故,严重者还会危害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现场管理混乱,狭小的作业空间都会导致人与机械设备的触碰,从而出现安全事故。因此施工单位应该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分工分块地进行管理,高度整治施工现场,定期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做到人与机械、施工环境的和谐相处,确保生产安全。3.5加强施工监管。要切实根据国家在安全生产方面制定的法律法规,同时结合此次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安全施工制度。安全施工的第一责任人要对下面的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各个岗位也要设立责任人,对于负责的区域进行实时监督,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各司其职,赏罚分明,只有建立这样一套完整而又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确保在施工过程中的零事故,对于施工的进度也要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马上要进行整改,对于偷工减料,应付了事等做法一定要严惩。
4.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安全技术管理,采取先进的理论管理体系,再结合规范的施工操作技术,加强对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监督,着力减少我国建筑行业工伤事故的发生率,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作者:陈伟
参考文献
[1]马宁.浅谈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的实施要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2:55-56.
2认真落实电力生产各级岗位安全责任制
各级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监察机关或部门,应在充分正确理解《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及企业安全作业规范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特性,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按岗位安全责任制要求,将电力安全生产目标真正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确保安全责任真正落实到人,增加员工的安全忧患意思。组织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与企业相匹配的实际的、可行性高的、落实度高的班组经济责任考核奖惩制度,通过奖惩、表彰等经济措施激励,增强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安全生产观念意识转变。“让制度管人、让制度管事”,做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全面管理,从而减少或避免由于“人”的因素引起的不安全事故发生。
3规范安全生产全程管理,加强现场动态管理,杜绝违章行为
要切实履行好电力生产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做到安全生产认识到位、监督职责管理到位、事故应急预防工作全面的基础上,强化电力生产全过程的服务意识、从严意识、协调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强电力生产一线班组的动态管理,组织编制简明详尽、操作性强的标准化操作指导书和管理规章制度,有效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责任心、责任感和严谨公正态度。在新市场环境电力全过程安全生产管理中,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速度、安全与稳定持续发展”等3者间的辩证关系,不断强化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技术素质水平,使各操控人员和管理人员自觉服从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手段,主动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将“安全第一”方针真正扎入每一位员工较高的思想高度。充分贯彻落实“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记录)和“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未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未受到处分不放过、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安全管理原则,并实现全方位考核,认真做好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违章行为是电力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具体表现在作业性违章、装置性违章、指挥性违章、管理性违章4个方面。违章是电力安全生产全过程中的杀手,不仅要强化作业人员的违章危害意思,还要建立集“事前、事中、事后”等为一体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有效防止电力生产设备和人身事故的发生,提高电力生产作业和管理人员的反违章意识和“四不伤害”能力。全体人员应将反违章作为日常安全生产作业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常抓不懈和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电力生产安全技术水平和能力素质,认识到违章现象、违章行为和违章事件的沿袭性、潜伏性和顽固性,认识到反违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牢固树立“违章就是事故”和“反违章是员工基本技能素质”的操控理念,铲除违章作业的思想根源。坚决消除偶然性和习惯性违章,坚持安全作业规范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电力安全生产全过程各环节的“全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4加强安全技术装备的管理
严格安全技术装备和工器具的报废管理制度。要做到新上设备要合格、设备检修要精细、安全用具要齐全。要提高员工安全技术装备的安全管理意识,强化安全机具报废制度管理力度,避免存在侥幸心理,为安全事故埋下隐患。要认真检查、检测和强制报废到期的、己损坏的、检查结果不准确、技术落后的安全技术装备,并避免外流,为新市场环境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对安全技术装备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要加强安全技术装备的使用动态管理,对使用的工器具、设备材料、使用记录、修理记录和验收记录等均应做好相应的登记,做到数据资料登记完善,有据可查,责任落实。
5加强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
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应该充分结合企业已辨识的风险管理基准数据库、电能生产历史数据库、电力负荷预测数据库等,切实将其和电力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有机结合,不仅要规范电力生产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同时还要提前预控电力生产中存在的固有风险,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预测等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或降低风险。对固有风险和事故案例进行学习和预处理,确保大家熟悉电力生产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逐步在生产全过程让全员积极参与,形成一种常态的风险管理状态,使全员时常有一种风险预控、风险辨识、风险处理的意识,并不断深入研究和改革创新,杜绝不规范的工作,将高危的电力生产工作逐步科学化、常态化、系统化和标准化。杜绝风险分析和实际工作相脱离,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和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处理方案,对风险和安全事故进行综合处置,以实现电力生产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
(1)烟囱效应明显,竖向扩散速度快。2010年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大火案,经济损失巨大,人员伤亡惨重,震惊全国。该公寓是老式高层民用住宅,存在消防设施匮乏、楼内消火栓丢失或损坏、缺少灭火器等安全隐患,在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电焊溅落的金属熔融物引燃了脚手架上的聚氨酯泡沫碎片,引发火灾,火势受高空风力及火场小气候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蔓延迅速,约6min后,浓烟烈火将整栋大楼笼罩并形成立面燃烧。试验表明,高层建筑火灾,烟囱效应明显,竖直方向扩散的速度能达到3~4m/s。在无任何阻挡的情况下,只需半分钟,百米高楼的火势就能从底层蔓延到顶层[1],火灾扑救工作很难有效开展。(2)高层建筑内部情况复杂,人员密集,疏散困难。高层建筑高达几十米,甚至超过二三百米。由于大楼内垂直距离大,高层住宅容纳人数多,火灾发生时,又不允许使用电梯疏散,只能使用楼梯逃生,若防烟(封闭)楼梯间失去密闭性,人们将在烟熏和热气流的烘烤中疏散,若不能在短时间内逃生成功,很可能发生窒息等事件。大量案例表明,火灾中的遇难者大多数都不是被烧死的,而是死于浓烟窒息。因为浓烟中携带有较高温度的有毒气体和微粒,对人的生命构成极大威胁。(3)消防装备滞后,扑救难度大。目前平顶山市区有登高平台消防车2辆,分别为53m登高消防车和32m登高消防车,受扑救面及有效臂长等因素影响,仅能满足15层及以下高层建筑火灾救援工作。举高喷射消防车5辆,其中60m举高车1辆,16m举高车4辆,可控制90m以下高层建筑火灾。目前全市建筑高度超过50m的高层建筑为320余栋,占全市高层建筑的42.5%,高度超过90m的建筑有130余栋,占全市高层建筑的17.3%。由此可见,目前公安消防部队的消防车辆和装备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1.2影响逃生效率的因素
(1)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不足,存在安全隐患。实地检查中笔者发现安全疏散设计大多是按照2006年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完成的。随着建筑体量的不断增大,功能不断复杂,现有规范已不能满足新建筑形式的要求,一些超规范的设计开始出现,同时也有一些开发商为了增加使用面积,降低投入,设计中利用超规范的漏洞,压缩走道、楼梯间及前室的面积,留下先天隐患[5]。人为增加了人员疏散逃生的困难,大大减少火灾中人员的生还概率。(2)后期维护不当,安全管理不善,大量消防设施处于不能完好使用的状态。笔者此次火灾隐患排查的数据显示,平顶山市高层建筑共有75栋,其中一类高层建筑267栋,二类高层485栋,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共有680栋,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有594栋。投入使用前验收合格率达到95%以上,而投入使用后,约有43.4%的建筑消防设施不能保持完好有效,这是由于物业单位管理不善,操作不当,加上普遍存在安全门反锁甚至损坏、安全出口或楼梯间堆积物品等现象,失去了固定消防设施控制初期火灾以便赢得逃生最佳时间的机会,违背了原有的设置初衷。以至于当火灾发生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这往往是导致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
2高层建筑人员安全逃生数值模拟分析
众多的火灾扑救案例显示,高层建筑的防火工作,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四个工作环节:安全疏散设计、日常管理、逃生技术和疏散演练工作。计算机模拟疏散逃生由于其经济便捷及可操作性成为目前高层建筑人员安全疏散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利用Pathfinder软件,从建筑物中人员安全逃生设计的角度,研究了高层建筑人员疏散的问题,通过改变参数模拟不同的疏散方案。
2.1模拟对象概况
图1为平顶山市某高层办公楼建筑的单层平面图,建筑面积为2200m2/层,共26层,每层高约3.5m,总共91m。该高层办公楼南北长44m、东西长50m,将其划分为7个区域,办公房间设置在建筑四周,中部设置楼梯和电梯。每层楼都有两部疏散楼梯,楼梯宽为1.4m,且两侧楼梯入口处均设置了防烟楼梯间,同时有2部消防电梯和3部普通电梯。
2.2疏散场景设定
2.2.1安全疏散设计的影响因素
高层建筑的安全逃生设计中,逃生楼梯的数量、宽度和分布的设计是重点。设计中由于忽略了火灾情况下人员的恐慌、能见度不足等因素,导致在实际火灾中,依据规范要求设计出来的宽度指标太理想化、疏散能力严重不足,实际疏散时间会远远大于设计预定的时间。结合工作实际及火灾蔓延规律,笔者认为此建筑的最佳疏散时间在10min左右。
2.2.2疏散模拟实验设定
设定3个影响参数,分别为楼梯数量、楼梯宽度和分布位置。由参数变化衍生匹配出不同工况:(1)楼梯的数量对疏散时间的影响,设定楼梯数量分别为1、2、3、4,计算火灾情况下不同楼梯数量所需要的疏散时间;(2)楼梯宽度对疏散时间的影响,设定楼梯宽度分别为1m、1.1m、1.2m、1.3m、1.6m时,计算火灾情况下需要的疏散时间;(3)楼梯的分布对疏散时间的影响,设定楼梯分布在建筑四角、在四面墙的中部、在建筑的中部,计算火灾情况下不同楼梯分布所需要的疏散时间。
2.3实验结果及提高高层建筑人员逃生效率的对策
楼梯数量、楼梯宽度与疏散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由图2、图3可知:疏散时间(横轴)随着楼梯数量(纵轴)的增多而降低,疏散时间(横轴)随着楼梯宽度(纵轴)的增加而减少,由此可见,楼梯数量、宽度与疏散时间均呈线性关系,且楼梯数量的影响系数更大,表明楼梯数量对疏散时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建筑设计中预留越多的疏散楼梯疏散效果越明显,相对于楼梯数量,楼梯宽度的影响系数略小。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建筑空间结构,避免占用不必要的空间,实验模拟的建筑最佳疏散楼梯数量及宽度应分布在设定疏散时间(600s)附近,即2部疏散楼梯,楼梯宽度选定为1.3m。楼梯分布方式对疏散时间的影响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楼梯分布在建筑中部的疏散逃生所用的时间是最少的,且远远小于其他分布方式,在建筑设计中,应优先采取这种方案。这种结果的出现与人类固有疏散思路相近,缺点是占用空间大。目前,由于广场式、天井式等超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出现,楼梯布置迁就于建筑的整体商业理念设计,越来越多的楼梯分布于各区域角落,不便于疏散,人为增加疏散时间,为安全考虑,仍应以中部为主,且至少保证一部在中部。
(二)矿井通风网络监测系统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矿井通风网络监测系统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过程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监测到的参数数据进行解算,评价矿井通风网络系统的工作效果,对如何更好的优化系统提供宝贵的意见等。主要特点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应用。此外,由于该系统与瓦斯检测系统的结构较为相似,国内很多煤矿企业在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安全管理时,经常将两个系统整合。
二、计算机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发展趋势
(一)选择合适的系统类型。计算机技术开发安全管理系统的类型较多,有自主开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等,各个煤矿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系统类型。选择的原则是先进性与成熟性、安全性与传递性、共享性与实效性。同时,计算机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要与国家的规章制度相符,要与本企业原有信息系统兼容。
(二)加强信息标准化建设。这是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加强信息标准化建设,要求煤矿企业在国家标准、行业规范的基础上对信息文档标准、信息分类进行规范,以实现信息内容的系统化、信息形式的标准化、信息传递的规范化,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三)强化组织领导。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管理是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生产和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企业的管理者要充分意识到这点,从实际出发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而实现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同时,企业领导要在安全管理基础上,进行技术研发,将计算机技术广泛科学的应用到煤矿安全管理中,实现管理和技术的创新。
(四)建设强有力的安全管理人才队伍。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工期长、内容复杂等系统工程,具有跨行业、跨部门的特点,在生产、销售、采购、财务等多个部门都有涉及[2]。这就需要一支强有力的煤矿安全管理人才队伍。因此,煤矿企业要不断加强对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能力和业务素质的培训,为煤矿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维护
2.1计算机网络配置的管理维护
计算机网络配置的管理主要是对网络进行初始化,并根据网络环境来配置,为计算机用户提供相应的网络服务,在计算机安全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计算机网络配置管理是由定义、辨别、监视、控制等功能实现的一个通信网路对象,而且是与网络性能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网络配置不科学的话,网络性能也会大大降低,也会给一些网络攻击者创造更多有利的攻击条件,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应根据网络环境合理的做好计算机网络配置,确保网络能够在最佳的状态下运行,这样才能进一步保证计算机网络使用的安全[2]。
2.2网络故障的管理
网络故障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经常发生的,对计算机网络使用的安全有着一定的影响,为了避免网络故障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威胁,应做好网络故障的管理工作。故障管理作为计算机网络管理的重要组成,是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可靠的基础,可以实现对网络故障快速诊断、确定故障原因、处理故障的功能,例如,当计算机网络中有某个组成失效的情况下,网络就会发生故障,而通过网络故障管理能够及时的排查并确定故障原因,如果是因为某个文件、驱动等导致的,网络故障管理会迅速隔离故障,对其进行确认,直至分析出并修复网络故障之后,再解除隔离状态[3]。网络故障管理这种隔离排查的执行操作,主要是避免故障的扩大化,因为计算机网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产生网络故障也可能不是一个原因造成的,更有可能的是多个网络组件共同引起的,因此,要先将故障隔离修复之后再正常使用。从以上对网络故障管理的功能分析,网络故障管理大体分为检测、隔离、修复等三部分,也是确保计算机网络正常安全运行的关键所在。
2.3网络安全管理
计算机网络在运行的过程中,是占有一定的网络资源,网络资源也是提供计算机使用者实现各项操作的关键,如果网络资源被非法占用的话,那么,就会导致使用者无法正常使用网络资源,要确保网络资源的安全使用,必须要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网络管理系统本身是不会被未经授权访问的,这也是确保网络管理信息的完整性和机密性的根本[4]。网络安全管理一方面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来进行管理的,另一方面是通过网络安全管理员来执行相关的操作。一般情况下网络安全管理员的操作多为对网络资源的管理,每个计算机用户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都会占用网络资源,而网络管理员则会根据用户的需求、实际的情况等,对计算机用户占用和使用的网络资源进行控制和管理,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用户网络资源使用有着较高的利用性,同时还能保证网络的安全。
一、贮藏前的准备工作
1.1贮藏库的建设
建设具有通风、调温、调湿等设备的地下或半地下式的大型现代化贮藏库。库房分成左右两部分,中间为走廊,库门和走廊宽度为2~4m,能通车,库门与走廊相通。设双重库门,以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寒风直接吹入库内引起库温激变。
1.2预贮
刚收获的块茎尚处于后熟阶段,呼吸十分旺盛,分解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分和热量,不能立即入库,而应放在15~20℃、氧气充足、有散射光或黑暗条件下,经5~7d,块茎保护部位形成木栓保护层,以阻止氧气进入和病菌侵入。切勿堆放在烈日下曝晒,以免薯皮变绿、茄素增加,影响品质。
1.3药剂处理
为了防止贮藏期病菌侵入,可将百菌清或农用链霉素均匀喷洒于块茎表面并晾干。另外,在收获前10d割秧晒地,以免病菌侵染块茎。
1.4装袋定包
为方便运输、贮藏,避免碰伤、擦伤,一般30~35kg/袋,大小薯分开装袋。装袋前应严格剔除病薯、烂薯、破损薯、畸形薯、青头薯。
1.5运输
尽量减少运转次数和运转环节,避免机械损伤。选择装卸方便、经济耐用的包装材料,保护块茎在运输时不受损伤。
二、贮藏
2.1及时入库
将贮藏库清理干净后,用百菌清烟剂封闭熏蒸48h。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及时入库,以防薯皮见光变绿,影响原料薯品质。另外,要防止天气骤变和气温突变而冻伤薯块。
2.2适宜的存贮量
贮藏库存贮量与贮藏库容积成正比,一般存贮量以贮藏库总容积的1/2为宜,最多不超过2/3。如果按1m3种薯重约600kg计算,那么贮藏库的最大存贮量(kg)=贮藏库的总容积(m3)×2/3×600(kg)。试验表明,在较好的贮藏条件下,贮藏200d的块茎淀粉平均损失7.9%左右,如存贮量过大,薯块呼吸释放的热量水分和二氧化碳等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就会影响薯块正常呼吸,引起块茎发芽和腐烂,还原糖升高,从而降低原料薯的品质。
2.3贮藏方法
2.3.1按休眠期不同分开贮藏。马铃薯品种不同,休眠期不同;同一品种成熟度不同,休眠期也不同。休眠期较长的马铃薯与休眠期较短的马铃薯贮藏在一块,其休眠期会缩短,所以应按品种、成熟度不同分开贮藏。
2.3.2按薯块大小分开贮藏。薯块大小不同,薯块间隙不同,通气性不同,而且休眠期也不尽相同。故也应分开堆放,装大薯的袋子堆放得高一些,装小薯的袋子适当低一些。
2.3.3堆放方法。在走廊两侧按垛、组、排堆码,即每层6(2×3)袋,5层为1垛,垛与垛之间留1小通风道;3垛为1组,组与组之间留1条稍大的通风道;10~15组1排,排与排之间留1条走道。根据贮藏量大小适当调整垛、组、排的大小,和通风道、走道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
三、贮藏过程中的管理
3.1杀菌消毒
入窖后,每120m3用500g高锰酸钾对700g甲醛溶液进行熏蒸消毒杀菌,每月1次,可防止块茎腐烂和病害蔓延。:
3.2温、湿度控制
原料薯刚入库时应迅速把温度降到10~13℃,并维持15~20d,使薯皮尽快木栓化,形成保护层。之后窖温应逐渐降至1~4℃,转入正常贮藏(温度在8~10℃时薯块呼吸强烈,菌类繁衍,薯块易腐烂;温度在0~1℃时薯块中的淀粉开始转化为糖分,食味变甜)。在此期间要保持温度相对稳定;湿度必须保持在85%~93%之间。在这样的范围内,块茎不会因失水太多而萎蔫,也不会因湿度太大而腐烂。
3.3二氧化碳控制
如果通风不良,库内积累的大量二氧化碳会影响块茎的正常呼吸,进而影响库内温度和湿度。所以应定期打开顶盖或用风机换气,降低库内二氧化碳浓度。
3.4忌频繁出入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就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的有关问题
1、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安全投入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个别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存在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有的施工单位为降低管理成本,不设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员,安全管理处于失控状态。还有些施工单位承担的建设任务重,企业无法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技术改造,施工设备存在着安全隐患。有的施工单位仅从自身利益出发,安全投入方面没有强制标准与约束,必要的安全设施得不到添置或更新。
2、安全责任不到位,安全意识不强
水利工程施工周期相对较长,短期内施工无事故,容易让施工单位产生盲目乐观的麻痹思想,安全意识有不同程度的弱化。同时一些施工单位墨守陈规,习惯于按经验办事,对安全生产缺乏全面的认识,没有站在“预防为主”、“责任重于泰山”的高度去解决安全问题,混淆了安全管理的核心与重点。一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脱节现象,责任制度没有完全落实到班组,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二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预防
水利工程的安全不仅关系着施工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还关系着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所以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针对有可能产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做好预防措施。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2.1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从组织上落实安全措施
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安全管理执行的依据和基础,也是水利工程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参考。所以,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管理活动的有序执行,有关部门应该首先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系统,并在工程的各个参与方之间建立—个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机制,以便通过组织形式的管理来推动安全管理
2.2抓好安全教育,在思想上绷紧安全这根弦
安全意识是做好安全管理的关键,只有对安全管理和安全预防有了端正的态度,才能在水利工程的各项管理活动中,始终坚持将安全放在首位。所以,为了更好的推动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工程的参与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以使其能够从思想上端正态度,对安全事故的责任有—个更加明确和腈形的认识。另外,对于实践中查处的各种安全管理上的漏洞,要进行严惩,以起到一定的警戒作用。
2.3 制订安全制度进行制度教育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具体的工程任务和工程管理方式是有所差异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工程的管理人员结合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资源,进行适当的安全管理措施的调整,并对各个部门的安全管理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以便达到更加理想的安全管理效果。笔者认为,采取各级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责任书》签订方的方式,可以有效的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对于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效果。
三、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1、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项目法人及现场建设机构应按照《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要求,在工程施工初期就全面布置安全生产保证措施,组织有关参建单位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应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单位与参建单位签订承包合同的同时应明确安全管理目标,监理和施工单位应制定安全施工技术方案编制审批、特种作业和重要岗位管理、施工人员教育培训、安全检查和重要机械设备运行验收等较为系统的管理制度。
2、明确安全责任,建立安全管理
长效机制安全在于管理,管理重在责任,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在坚持安全生产企业负责制的基础上,按照岗位负责制、专业负责制、逐级负责制的原则,严格实施干部失职行为追究办法,形成硬性约束,增强各级部门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压力和动力。
3、改进安全管理模式,坚持从严管理原则
首先,安全教育培训要严格按计划进行,不走过场。教育培训工作应能够根据工程特点制定职工安全守则和培训计划,注重对职工遵守纪律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管理应有所加强,尤其是对新入场人员的考核培训,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形式多样,侧重加强案例教育,针对典型的事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找出案例关键点;其次,要坚决执行安全命令,服从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指令,对政府监督和安全管理提出的安全问题,要认真对待、坚决整改,从而加强现场管理,完善安全措施。改进安全管理模式,实施科学管理,把安全管理作为一项日常性工作。坚持全方位管理,既突出重点,又注重非重点环节的控制。
4、确保安全生产投入,加大对安全投入的执法力度
4.1 要从制度上保障安全投入,国家《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具有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要求“工程承包合同中应当明确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同时还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4.2 要强化安全防护设施超前投入。各施工单位,尤其是各项目经理部和施工现场,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超前投入。要补全和完善各项防护设施,特别是各种内外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等,凡不符合规定的,要坚决认真改善。
4.3 在强调加大物质安全资金投入的同时,也要重视人力资源的资金投入。如加大安全教育培训的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知识普及活动等,掌握必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4.4 加大对安全投入监督检查的执法力度,依法对达不到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投入资金不足的企业,予以相应处罚。
5.以人为本,强化安全意识
水利工程施工中人的安全意识是关键。一方面,要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制定目标责任制等手段使施工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的领导及负责人把施工安全管理作为首要问题,自觉抓好安全施工。另一方面,要通过三级安全教育、事故案例剖析等形式使一线作业人员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施工安全不仅关系个人的生命安危,而且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6. 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严把安全技术交底关。
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为了能够促进电力系统平稳的运行,就必须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减少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使用中出现的故障,提高其可靠性。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电力系统也朝着更加高级的方向发展,能够实现整体的发展。为了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对管理方针进行优化,协调各项管理内容,完善相关的水平,促进综合电网的发展。
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和问题
1.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设计存在问题
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起步比较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我国也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电力系统的改造,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还不够成熟,导致了现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在设计中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范本,现在,我国在进行国家电网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局限性,导致了其不能提高效率,在电网的建设中还出现很多的事故。我国的电网建设还不成熟,虽然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改造,但是还是不能解决城乡电网统一的问题。所以,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使用的过程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不能实现兼容性,在不同的设备上不能同时使用,其接口是不一样的,而且出现了设备之间不能连接的问题。现在,国家电网的覆盖范围比较大,各个地区在进行电网建设的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是不统一的,使用的电力设备也是不同的,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设计的过程中,在管理上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这也给管理带来很大的难题。所以,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分析不同地区使用的电力设备的共同点,能够使自动化系统具有兼容性,可以在不同的设备上使用。
1.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的设备存在问题
在使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设备很容易出现故障,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各项指标和不合格,在选择电力设备中,为了能够减少经济成本,他们就会忽视电力设备的性能,导致了一些实用性不强的电力设备也投入到使用中。在使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对技术的成分要求比较高,在工作的运行过程中没有制定安全标准。尤其是工作人员在管理中缺乏责任感,他们的专业知识也不够扎实,这就导致了他们在对自动化技术的操作上会存在失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运行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上存在着经验不足的问题,对国家电网构成威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的使用中,会出现各类干扰问题,不能使系统稳定的运行,对电力系统产生很大的隐患。
1.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管理上存在问题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管理中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这些管理人员的素质并没有达到要求,当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出现故障的时候,都依靠厂家来维修。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维护人员匮乏,导致我国国家电网的安全受到威胁。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注重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维护人员的培养,促进安全的宣传和教育,防止在使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方案也不理想,这就导致了管理人员不负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发生。
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措施
2.1完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维护水平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维护方面,应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修养,在维护设备中要富有责任心,从而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没有人管理的问题。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中,应该结合信息技术共同使用,建立数字化的电网,完善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促进我国电网的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实现了全面的管理,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防止数据在收集的过程中发生遗漏的问题,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综合管理,提高管理的智能化和可视化的水平,使我国的电网在运行中减少故障的发生,使运行的经济效益提高。
2.2强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使用越来越普及,所以,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实现全面的管理,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应该科学的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模式进行分析,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应该结合我国的经验,在规模建设上进行各种考虑,应该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进行分布式的结构设计,能够将电力系统的各个设备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电力系统的各个单元应该是相互独立的,防止各个单元的相互影响。在强化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时,应该实现系统使用的兼容性,在此基础上,实现电网功能的扩充。运用简化电力系统结构的方法,从而能够方便管理,在电力系统的设计中,可以简化二次接线,从而能够进行分布式的设计。
3结语
现在,我国的电力事业在不断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电网建设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容易导致停电问题,使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受到影响,原因在于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应该强化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
作者:朱坤双 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应急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杨剑.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的研究[J].科技传播,2013(13):46+12.
[2]农有文.综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J].通讯世界,2013(11):91-92.
(2)降低杆塔的接地地阻,使跳闸遇到打雷时跳闸率降低,另外,通过此种方法,还可以有效提高输电线路的耐雷击水平,从而起到很好的避雷效果。
(3)在有些地区,还可以采用氧化锌避雷器。这种避雷击措施对电压很敏感,当雷击使电压超过一定幅度后,就会自动为雷击电流提供一个通路,从而避免高压线路被雷击,目前已被多数地区采用。
(4)最后一种是避雷针的安装采用防阻绕形式,起到避免输电线路被雷击的效果。
1.2做好杆塔组立施工技术
杆塔施工一般分为:全体组立施工和分解组立施工。在全体组立施工时,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要求特别严格,应达到描绘强度的100%。分解组立施工时,抗压强度应达到描绘强度的70%。这样才能保证杆塔的稳定。
1.3施工前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
在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员工进行技术培训,让他们深刻领会技术环节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只有将输电线路建设中的每个技术环节做好,才能保证在输电运行时不出现故障。另外,在进行技术培训时,让他们及时和技术人员沟通,真正明白输电线路的运行原理,使他们将这种技术重点贯穿到整个施工阶段。技术培训展开方式有举办培训班、进行现场指导及举行专家讲座等。
1.4引进新的施工技术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横担吊装技术。使用这种技术前要观察塔形的形状。当塔形为酒杯型时,对抱杆承载能力、横担重量及塔杆具置进行考察,考察合格后,选取比较适合的酒杯型塔形,实施分片式吊装方式的吊装。当塔形为猫头型时,首先对抱杆承载能力进行衡量,然后对铁塔周围的场地条件进行考察,最后从前后分片吊装和横担整体吊装两种方式中选取一种。
(2)抱杆提升技术。此技术优点是铁塔的组装和提升可同时进行。提升抱杆前,要将铁塔的组装材料预备好,铁塔组立被提升到一定高度时,将螺丝拧紧。在安装铁塔时,由于抱杆较重,所以在提升时必须选择普通滑车组和平衡滑车组,将这两套滑车
组合在一起进行抱杆的提升。此外,还需要腰环和顶部落地拉线两种工具的配合,它们是抱杆提升过程中重要的控制工具。
(3)塔腿吊装技术。该技术有单根吊装和分片扳立两种方式,安装时根据塔腿实际重量选取合适的方法。
2高压电力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2.1施工过程中安全制度的建立
在工程建设中,安全工作落实是否到位,对施工进度及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项目管理人员在施工前,应明确施工人员的责任,将安全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阶段。此外,在项目工程安全管理中,应将安全预防和重点预防结合在一起,向施工人员讲述企业安全制度及国家安全文件,让他们深入学习,确保施工中工程质量合格,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
2.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过程中,关注员工的安全,此外,还要对机器设备进行保护和维护,以免机器由于运行中出现故障而影响到施工人员的安全。
(2)施工前,管理人员及技术员工应详细调查施工设计、计算文件及工程设计图纸,认真考察工程所在地的地理特征、基础类型及工程数量,对工程实施中的不利因素及时分析,制定出合理的安全方案。
(3)施工前,对施工材料、机器设备及人员合理规划。施工进后,管理人员召集技术员工进行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以确保施工人员对施工中的安全事项有全面了解,提高他们施工的规范性,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2.3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
电力工程构建时,通常会遇到气候因素变化,对工程进度影响较大,也使工程充满安全隐患。遇到这种情况,施工人员应落实应对气候因素的安全措施。此外,在工程建设中,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保护技能培训,提高其业务技能。另外,针对一些安全事故进行预演习,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应变能力。还有,将施工人员安全保证工作纳入施工管理范畴内,并与工资挂钩,使他们主动注意安全工作。
当前,大多数的煤矿企业没有专门的机电标准化建设管理人员,一些企业虽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也仅仅是表面的工作,对机电设备的管理不到位。同时,由于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较低,没有相应的标准化管理意识,在流动设备、固定设备等设备管理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1.2机电设备管理部门发挥的作用有限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的煤矿企业虽然设置了机电设备管理部门,但是机电设备管理部门发挥的作用却相当有限。这方面主要表现在机电设备管理部门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生产中,而不是放在机电设备的养护和管理上。
1.3机电管理人员是管理素质不高
当前,我国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一个表现便是机电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众所周知,管理是由人员来完成的,管理人员的素质与管理水平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而造成机电管理人员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的培训效果不佳,不能针对机电管理中的问题开展培训。此外,管理人员在管理中经常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管理工作不规范等。
1.4设备存在较多隐患
在目前很多煤矿中,机电设备陈旧落后,通常带病运转,安全配套措施跟不上,与当前国家相关的煤矿安全规定要求相距较远。由于煤矿企业的工作环境差,湿度高,空气灰尘多,如果机电设备在矿井里实施存放、运输过程中,不采取防锈、防尘、防潮等手段,则会加速设备的腐蚀及损坏;再加上工作人员的认识不足,经常会导致此类事情发生。例如提升系统缺乏托罐及缓冲装置,对电控系统和制动系统的保护手段不完全,井筒装备没有定期防腐,发生锈蚀现象,还有煤矿中绞车、防爆高压开关老化等。在这些设备中,存在的隐患较多,再加之对设备的检修不及时,检测技术落后,发现设备隐患的技术能力不足,都会导致设备存在较多的故障。
2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2.1做好机电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1)严格检查设备和配件的质量。
在选择机电设备的配件时,需要严格检查生产厂家的生产资质等,尽可能选择大厂家生产的配件和设备;第二,严格检查机电设备的质量,对机电设备开展必要的性能测试等。
(2)基础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第一,机电设备是为煤矿生产服务的,为确保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实现设备工作的最大化和配置的科学合理,达到最优;第二,对于不同的工作面,应设置不同的标准,确保在每一个工作面上,机电设备一次性安装成功。
2.2提高设备的现场管理水平
提高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水平,需做好以工作:第一,确保设备的安装不出问题,从而保证机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在设备安装前,应制定科学的安装工艺流程,在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照安装操作规范进行安装;第二,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建立和完善企业定检制度,定时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认真分析和研究设备的温度变化和振动数据,完善设备的定检标准,确保电机的安全稳定运行,技术人员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要跟踪检查,技术进行维修和处理,确保有效开展设备定检工作;第三,提高检修工作的水平,具体来讲,一是要做好停产设备的检修工作,在检修之前,做好检修规划和细则,检修完成之后开展设备的调试;二是提高检修人员的职业素养,确保其严格按照检修制度开展设备的检修工作。
2.3设备的检修和检测
关于机电设备的检修和检测,首先要制定完善的设备检修和检测制度,具体来说便是定期检测变电所的接地保护、电气保护等;第二,机电设备的故障的诊断和预测,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设备的检测,在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开展检测。
2.4提高机电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
提高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水平,还应提高机电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包括职业素养和管理技能两个方面。要保证技术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对于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的人员,要进行物质方面或者精神方面的褒奖,提高其待遇水平,同时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技术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培养一支技术好的设备维修检测队伍,从而使机电维护与管理人员懂的操作规程,熟悉设备性能,掌握设备原理,准确快速地判断和处理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