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学院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8:13: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继续教育学院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继续教育学院论文

篇1

1.2医院关于继续医学教育的制度尚未完善医院关于继续医学教育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完善,对继续医学教育相关政策、制度等并未严格落实,未建立健全有效的培训评价体系,缺乏强有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由谁负责组织、授课质量如何保证、如何考核与授予学分管理等环节责任不明,奖惩力度不够,致使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质量大打折扣。

1.3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出于各种原因,医院对继续医学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缺少专项教育经费的有力支撑。同时由于受到商业驱动,各类学习班、培训班、学术会议等层出不穷,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也是良莠不齐,内容重复、教学质量差、学时严重缩水等现象严重,另一方面会务费、学费、住宿费、差旅费等项目繁多,培训费用日益增高,使教育活动的可信度大大下降,导致医院对外派学习存有疑虑,医务人员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的机会大幅减少。由于经费投入有限,医院用于培训的设备设施陈旧,更新速度慢,也制约了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1.4医院举办继续医学教育方式落后、缺乏创新机制医院举办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陈旧,教材方面没有及时的更新,考试题目方面也没有合理的规范,只会重复前几年的考试内容,缺乏实用性也失去了教学的目的。教育形式和培训手段还较为落后、单一,多数仍以学习班、座谈会等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由于医院医务人员数量众多且专业不同,即便尽量顾及到各个专业,多举办一些涉及面广或新生的边缘学科项目,但仍然很难让大家满意,不能充分满足医务人员多样化、个性化、便利化的需求。

1.5医院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不够专业化医院对继续医学教育专业管理人员配置不到位,甚至连专职负责教育培训的部门都未设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有待加强,管理方式亟需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环节有待进一步细化和优化。

2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措施

2.1充分认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继续医学教育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医院应切实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把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纳入医院长远发展规划。建立院、科两级管理方式,设立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委员会和科室继续医学教育领导小组,医院主要领导亲自抓,培训部门专职负责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安排,承担项目科室对授课质量负责,科室对参培人员进行管理,做到层层有人抓,层层有落实,保障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2突出重点,保证教育培训的实效性积极开展适应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并贴合临床工作实际的培训项目,重点加强临床诊疗规范、适宜诊疗技术、合理用药等培训内容,同时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医学伦理、沟通技巧等知识培训,不断提升卫生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同时紧跟各学科技术发展前沿和趋势,密切结合医务人员实际需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增加医务人员接受、接触培训的机会,做到按需施教,开展各专业、各层次专项培训与考核。

篇2

2结果

被调查者一般情况:二级医院80人,一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共44人。被调查医生平均年龄38.57岁,45.96%(57/124)为女性,54.04%(67/124)为男性。28.23%(35/124)的基层医务人员具有大学本科学历,62.90%(78/124)为大专学历,8.87%(11/124)是中专学历,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生学历构成有明显差异(P<0.01)。在基层医院中的医生中,高级职称占2.42%(3/124),中级职称占43.55%(54/124),有54.03%(67/124)是初级职称,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生职称构成也存在明显差异(P<0.01)。调查对象曾经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情况:在参与调查的124人中,曾经接受过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者有53人,占42.74%;其中二级医院为45人,占56.25%;一级及以下医院有8人,占18.18%,二者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被调查者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在全部被调查者中,表示收到很好培训效果者91人,占73.39%,选择培训效果好者33人,占26.61%。本项调查在不同级别医院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对在基层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态度:124名被调查者中,有120人选择希望继续在基层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其中二级医院为76人,占61.29%;一级及以下医院有44人,占35.48%。对培训内容的评价:在参与调查者中,91人认为通过本次学习收获很大,占73.39%;33人认为通过本次学习收获较大,占26.61%;对授课教师教授内容很满意者95人,占76.61%,对授课教师教授内容满意者29人,占23.39%;对本次教学计划安排感到很满意者91人,占73.39%,对本次教学计划安排感到满意者33人,占26.61%。

3讨论

继续医学教育(CME)是指完成基础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进行的在职进修教育。其目的是使卫生人员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不断学习同本专业有关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适应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好、更安全的为广大患者服务。作者及其团队采取不同常规继续医学教育的方式,将培训地点安排在某国家级贫困县的二级甲等县医院进行,目的是方便基层医师就近接受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培训,吸引更多工作在最基层的医务人员,减少培训隐形支出,使授课内容更容易为基层医生掌握,增大辐射效应,从而可以使授课内容更容易直接应用于广大山区群众。

3.1在基层举办继续医学教育的必要性

基层医生是农村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生力军,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常见疾病的诊治和农村的基本预防保健问题,为广大农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社会进步,医学快速发展,医务人员面临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知识结构、工作技能等方面的转变,基层在职医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将显著改善该地区的医疗环境。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二级医院中仅有56.25%的医务人员参加过继续医学教育,而二级以下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继续医学教育参加率为18.18%,从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的人员组成来看,基层医务人员中大专及中专学历者较多,相对于拥有本科学历的其他医务人员,他们在校培训时间较短,学习的深度及广度不够,对于疾病的理解不足,限制了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完成疾病的系统治疗,传统的“师带徒”模式不能彻底改变目前现状,因而这部分医务工作者更应成为继续医学教育今后重点培训的人群。

3.2对于在基层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态度

随着继续教育观念的逐步深入,基层医务人员无论出于提高自身医疗水平或是晋升职称等目的,对继续医学教育抱有积极态度,但现有继续医学教育特别是高级别继续医学教育从体制上不能满足基层医务人员的需求。继续医学教育申请人主要集中于三级甲等医院范围内,基于申请人所在工作区域,相应培训课程的承办单位一般不会继续医学教育的场所安排在二级医院及以下医疗机构进行。基层医务人员由于信息传递、工作冲突、经费限制、领导不重视和专业不对口等原因,无法充分享有与高级别医院相同的继续教育机会。在基层举办继续医学教育可以解决基层医务人员的上述实际困难。

3.3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

在本次继续医学教育前期筹备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以往对于基层医务人员学历构成及培训经验,立足于使本次继续医学教育更加贴近基层实际需要,能够达到使基层医务人员听得懂、用得上的效果。在课程设置上不能按照通常继续医学教育的教育思路,应以突出当地常见病的诊治为原则,兼顾学历提高和执业资格的培训,以该疾病最新指南和成熟的诊疗技术为课程重点,辅助以相应三基知识,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新知识的传授。调查结果显示本次继续医学教育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得到了基层医务人员的一致好评。

3.4进行基层继续医学教育的措施

通过继续医学教育,已有相当多的医务工作者从中受益。结合本次问卷调查,基层医务工作者在前期继续教育过程中并未成为培训的重点。针对既往基层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选择在县医院举办继续医学教育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①将县医院从原来被动参与培训转变为主动承办,使该地区的医疗机构优先获得培训便利,减轻参加培训的隐形支出,另外将培训时间、地点安排在工作日和医院内部会议室,可使参与培训人员兼顾临床工作。

篇3

二、会议时间

2005年8月8-13日。其中,8日报到,9-13日开会及国内参观考察,14日会议代表可返程。会后,将组织部分会议代表赴俄罗斯远东地区高校考察其继续教育情况,此行程需要5天。

三、会议地点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宾馆

四、会议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中国科协继续教育中心、中国人民总装备部继续教育中心、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续工程教育中国教席

2、承办单位: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

五、参会人员

全国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科技进修院校主管教育培训工作的负责人;各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学院、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负责人;部队及军队院校主管继续教育工作的负责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有关负责人;政府机关所属教育培训机构有关负责人。

六、会议形式

将根据会议代表构成情况,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和人事部、教育部等有关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作主题报告,介绍国内外继续教育发展理念、形势、政策和趋势;交流和讨论政府、高校、企业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经验和热点问题;并请部分优秀论文作者在大会上宣读论文。会后组织部分代表考察俄罗斯远东地区高校的继续教育,并洽谈有关合作事宜。

七、征文要求

(一)征文截止时间为2005年7月10日,请将应征稿件书面文稿及电子文档邮发至《继续教育》杂志社。联系人:张彦庆、王;联系电话:(010)66366874(地),(0201)366874(军);通信地址:北京市6304信箱《继续教育育》编辑部;邮致政编码:102206;E-mail:。

(二)应征稿件处理方式:《继续教育》杂志常年设“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专栏择优发表部分应征文章;同时,对其他优秀应征文章将出版《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文集》部分优秀论文作者将在会议上宣读交流论文(可事先与会者务组联系)。

(三)年会征文题目(参考)

1、继续教育与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型城市、企业、社区、军营、农村等);2、继续教育与建设小康社会;3、继续教育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4、继续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创新;5、教育培训项目研发与市场推广(理念与案例);6、继续教育在国家终生学习体系构建中的地位与作用;7、现代教育技术对继续教育发展的观念、体制、内容和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冲击和影响;8、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关系及学习化社区建设;9、国外继续教育资源的本土化研究;10、中外继续教育比较及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11、市场经济环境中继续教育课程的开发、推广与晶牌战略的实施;12、市场经济环境中继续教育项目管理与运作过程中的资源整合;13、继续教育产业化方略探讨;14、继续教育成功案例剖析;15、行业学会等科技社团开展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6、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7、高等学校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继续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18、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继续教育理论与实践;19、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继续教育创新机制研究;20、继续教育与职业竞争力的提升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21、产业结构调整及职业变化趋势与继续教育;22、军事任职教育与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23、军校与部队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建立良性互动的继续教育资源共享和管理运行机制;24、继续教育质量评估管理体系的构建;25、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管理队伍、师资队伍、教材等)建设方略。

八、有关注意事项

(一)报到联系方式

1、报名截止日期:2005年7月25日,联系方式如下:

王爱义 电话:010―62795366 13911300657

吴志勇 电话:010-62796381(传真)

1391007767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创新大厦A座四层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研究中心 邮政编码:100084

2、报到咨询

篇4

从20世纪初,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并通过临床实验证明它是有效的杀死和抑制炭疽杆菌、白喉杆菌、葡萄杆菌等革兰氏阳性细菌的广谱抗生药物。随着医学医药科学的发展,各种抗生素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感染病。一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抗生素在对革兰式阳性病菌治疗的临床应用取得了重要的主体作用。而到了八、九十年代初以革兰氏阴性病菌感染为主,感染病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伴之而来的是真菌、厌氧菌感染率的上升。近几年来,新生的病菌和病毒又急速袭来,如SARS、禽流感、埃博拉、登革热等,更需要我们的医务人员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药物及疫苗迅速的根除它。

1.2感染病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对新药临床应用方面的学习、应用

随着现代医药科学的发展,各种新型和升级换代的抗生素飞速上市。当然这对于感染科医生和患者应该是一件好的事情,但一些临近学科的患者,(比如感冒、呼吸科疾病等)为了实现自身疾病的快速好转,也在不同程度上使用抗生素甚至过量使用,从而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后果,引起了国家医务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多次下发文件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当然治疗的过程就是初步诊断、检验、用药、观察、进一步实施有效的治疗直至病愈。而对新型药品的使用更是要通过大量的临床使用,观察其治疗效果与有关该药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作用与不良反应,从而使医务人员在使用药物上更加合理。尤其是对抗生素的使用,而这类药物的使用集中在感染科医生上。所以正确使用新型抗生素及同类药物是感染科医生要学习和领悟的重点。只有通过自身医疗水平的提高才能教育好新参加医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并扩展到整个社会。这在当前也是备受社会和国家医疗管理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新的课题又摆在我们的面前,同时也说明了作为感染科医生接受教育和再教育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感染科医生在新的知识理念指导下,对新接触受外来感染患者确诊和治疗方案的实施,对被感染者病理认知和对感染源的认定。比如此次对肆虐非洲大陆的埃博拉疫情的治疗和控制,我国毅然决然地派出了医疗队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和宝贵经验。从感染学上讲,这次医疗救援行动是使我国医护工作者对埃博拉这种新的病毒有了全面的了解,在治疗以及发病原因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感染学上的研究以及药物的使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这些来之不易的知识也成为对感染科医生在临床理论研究上进行再学习和再教育的重要资料,也说明了从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接受再教育并在实践中反复应用这种理论的重要性。作为这方面的管理人员更有义务在组织专业人员业务交流会上、学习资料的准备和充实等工作上把工作做细做好。

1.3多学科交叉

感染性疾病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出现,它会呈现与多种疾病的交叉感染的综合性疾病。这为治疗的初期诊断带来了困难,所以感染学不能是单一面对和解决患者病痛的学科。感染科医生必须对大内科和其他内科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在一定的情况下会同其他病科的医生共同解决患者的病痛。医疗知识的广泛性和全面性对感染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学习与感染科相关的综合性医疗知识是非常必要的。20世纪90年代通过各方面科技人员的努力终于成功研究破解了基因-这个支持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的新学科,并将这一科研成果引入诊断技术,为最终确定病原微生物做了方法上的补充。这一技术上的研究成功使人类在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等领域里迈出了一大步,其实用价值涉及众多领域。好多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迎刃而解,好多以前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了确定的答案。这说明深入研究的理论的存在意义。作为感染病的医护人员应及时的学会和应用这一成果来探索微生物感染更深层的意义,找出救治感染病更新更快捷的方法。所以更好地利用外来的科研成果为己所用,这种转换更需要刻苦学习和实践。然而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人员和物资的大量流动,自然和生态的负性改变,战争与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环境危害的存在。还有极大一部分地区的人对环境卫生和传染病存在有着极大的认识误差。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与污染致使耐药菌株的出现,为可能新的传染病暴发和快速传播提供了客观条件。

2加强感染科医生的继续教育

2.1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近几十年来世界在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上都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广大医务人员深感自己原有的知识已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非常有必要接受新的理念与临床技术。因欧洲黑死病的肆虐,使人类明白了传染病的严重性。随着显微镜的发明,人类清楚地看见并认识到了细菌———这个单细胞微小动物的存在,细菌为了自身的生存而产生的生存液体,这是直接导致人类生病或死亡的致命因素。而在客观条件充分允许的条件下它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它的载体动物和植物、空气、患病者的唾液)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传播。在人类消灭了众多传染病菌(如鼠疫、伤寒、天花)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条件的改变,新的传染病菌又先后出现在世界的各个地方。比如2003年的SARS、现在依然流行的禽流感、登革热以及新发现的埃博拉疫情。人类在承认客观事物是在不断地发展事实的面前,就必须以全新的理念去应对这一事实的出现,并从主观上去研究控制它。对传染科医生要广泛开展学习班,病理、临床研讨班更新他们的知识领域,提高他们对新知识理念的掌握和运用,使他们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提高。

2.2重视学科交叉

现代科学不断地向高度细化、专业化发展,同时在某些领域又进行统一化和综合化发展使之系统化。医学界为了临床应用的需要首先细化了它的学科,即原来简单的内科细化成胸内、肾内、呼吸、肠道、消化等不同的专业科室,这只是让医务人员在某一领域的知识更加精细化、专一化,这是从纵向看。那么从横向来看其中各科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样的纵横联系就表明了从事医疗工作人员的知识既要有它的专一性,同时还要有综合掌握相关知识的能力。具体讲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在掌握了一项专长以外,在其他相关领域里尽可能地造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尽快成长、提高,尽快的适应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具体一点即感染科医生要经常和大内科医生进行临床和基础理论的交流,掌握临床病原微生物知识,用以提高自己对感染病患者医疗水平的实力,从综合病情来处理患者病情。用药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选择合适的用药途径、合理的剂量及给药间隔疗程,这样才能提高对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和重症感染的综合诊治能力。

2.3加强医院感染队伍建设

将医院感染科纳入专业教育体系,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学习内容除医院感染学、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隔离与防护等基础知识外,还应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应急条例、传染病学、灾害医学等知识的学习。加强对感染性专科疾病的重视,增加感染性疾病专科医务人员学习、进修和交流的机会,可以使科室学术团队的科研意识、创新意识、临床能力等诸方面均得到不断提高和加强,学术队伍建设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4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

为推广本学科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积极申办各级各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通过各级继教项目的举办,全面调动了感染科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积极性,增强了大家自觉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学水平、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全面发展。广泛宣传感染病和医院感染预防知识,教育全体人员重视医疗活动中的隔离原则和无菌观念,了解各种传染病和感染致病菌的传播途径,做好针对性隔离措施。

2.5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

及时掌握全球传染病流行趋势,保持与WHO等国际组织的联系、交流和合作,建立全球性信息合作关系非常重要[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