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培训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8:13: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技能培训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技能培训论文

篇1

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规定,培训初、中、高级电焊工需经不少于280、320、240标准学时,技师与高级技师均不少于200标准学时。高级焊工培训要求。

1.2焊接实作培训要求

学习和掌握焊接技术有很多难点:老师(师傅)讲解焊接技术操作要领并焊接样品老师手把手教学生操作学生按要领去操作老师纠正学生的偏差学生反复练习老师不断纠正达到老师要求。焊接学习历程,学员初始接触焊接时,因好奇心驱动,进步较快,进“T1-入门期”;但经过一段时期后,随着对焊接技术要求的提高,水平不但没增长,反而会下降,一知半解,进“T2-徘徊期”;再经过反复的焊接练习、巩固和提高后,从模仿到熟练,尽管也有失败,但一次次尝试会更加成熟,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增强,进“T3-提高期”。焊接需要掌握角度、速度、电弧长度、焊接参数(电流、电压等),还要处理好接头焊缝坡口的形式,高度、宽度等,避免夹渣、气孔、咬边等焊接缺陷。如果焊接不好,一定要检查焊接电流与电压、焊条或焊枪角度、焊接电弧长度、熔池形状、前进速度、两边停留时问,如此多的要求,往往顾此失彼,难以掌握,解决的唯一办法只有多练习、多观摩、多总结,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

2实作技能测试

实作技能测试,可用板状试件的平焊、立焊、横焊、仰焊,管状与管板试件的水平固定焊、垂直固定焊、全溶透T型立角焊等内容。高级焊接工测试为管对接水平固定焊5G(焊条电弧焊SMAW),如图3所示;测试要求;评分标准。焊接设备选用ZX5-400整流焊机,焊条型号E5015;规格Ф2.5mm、Ф3.2mm。焊接时,操作方法和工艺参数选择不当,容易出现裂纹、气孔、夹渣、背部内凹、焊瘤、焊道偏移等焊接缺陷,将严重影响焊缝质量。焊缝表面存在裂纹、更改焊接位置、管料表面灼伤、漏焊、焊接时间超出定额30%的将直接不合格。焊缝成形均匀、平直、高低宽窄一致的焊缝外观(正、背)是合格的。经过认真实作培训的都能达到合格要求。

3焊前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焊接时,电弧、熔池将成为热电磁和光的通路,主要有电击危害、弧光辐射、噪声、烟尘和有毒气体危害,直接损害人的身心健康,故焊接场地应有良好的通风,以减少毒气与烟尘的侵入;焊接前,应穿戴好劳保用品和防护面罩,避免弧光灼伤皮肤;保护好眼睛,保持干燥绝缘,防止触电等。检查电焊机额定电压与电源电压是否匹配;检查电焊机壳接地是否良好,内部各连接处有无松动,有无金属杂物;检查电焊机一次、二次绕组是否良好;合闸时,应避开电弧;合闸后,若电焊机有异响或弧光时,应立即拉闸;检查焊接周围有无易燃易爆物品;准备好消防器材;摘挂一次线应拉闸;工作休息时,应拉闸,夹钳须放置在绝缘处;完工后,要及时拉闸、断电、盘好线。

篇2

1.1构建实习生临床技能复合式培训体系与传统的临床技能培训模式相比较,本中心构建的“实习生临床技能复合式培训体系”具有如下特色:(1)依托“临床技能模拟培训”平台,引入“临床医学学习环”机制。即在医学生的实习岗前培训阶段、实习阶段和和毕业考核阶段这三个不同的临床教学阶段,对考核目标、指标、模式进行了优化设计与重新构建。(2)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均以目标明确、指标量化为特点。(3)建立了以“临床病案、临床问题、临床教师”为核心内容的量化式等级仿真型临床技能多站考核模式。(4)为避免学员“考过即忘”、“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培训项目确保了临床技能培训贯穿于临床实习教学的始终。即培训合格方可进入各临床科室实习,而实习轮转期间相关科室基本技能考核合格方可出科。(5)加大了临床技能考核在毕业考试成绩中的比重。技能考核占40%、临床综合考试占60%。(6)对临床技能训练的各个环节做到了严格把关、考核,对考核未过关的项目给予了多次练习及补考机会。做到了“人人过关”,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2构建临床技能多站考核体系为与上述实习生临床技能复合式培训体系衔接和配套,我们构建和实施了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和临床技能多站考核体系[9]。该体系特色是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分别由临床技能多站考核完成,我们在临床技能多站考核中设置了8个站点。各站点考核内容设置如下:(1)体格检查站,负责除生殖器外的身体各部分的检查;(2)模拟诊疗站,负责模拟询问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信息,做鉴别诊断和诊断,开医嘱,回答教师相关提问;(3)外科操作站,负责洗手、穿衣、戴手套、消毒、铺巾、缝合结扎拆线、器械辨认与使用等;(4)内儿科操作站,负责胸腔、腹腔、骨髓及腰椎等四种穿刺术;(5)妇产科技能站,负责妇科和产科常规检查;(6)实验检查站,负责心电图、X平片、CT、常见实验室检查报告单;(7)医患沟通站,设计情景模拟演示医患沟通并回答相关问题[10];(8)急救技能站,负责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等急救技能的考核。

1.3构建了临床技能多站考核试题库临床技能多站考核试题库的内容涵盖了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的所有内容。而且该题库系统能实施自主检测和阶段考核等功能,采用通用的试题库管理软件,适用于包含本科实习生的培训考试、三基考试(医师三基;护理三基)、职称考试等类别[11]。每项考试设计和建设了“在线练习”和“在线考试”两个功能模块。该题库的功能特点是:(1)系统运行稳定,功能强大,组卷灵活;(2)能提供强大的组卷功能,可在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的题型之间任意抽取指定题目进行组卷练习,组成的试卷及答题结果可以提供在线考试和word导出功能;(3)试题库不仅用于考试,也可大量用于教学、训练、复习,使试题库利用率大大提高,获得良好效果。

2科学实施并完成了实习生临床技能培训项目的实践研究

在上述培训体系和考核体系的指导下,对我校临床医学五年制共4届学员实施了科学的临床技能培训。培训阶段分为岗前培训、科室轮转培训和毕业前综合培训3个阶段。具体培训内容包括:

2.1职业素质培训包括医德医风、沟通能力、人文关怀等三个方面的训练。目前由于医学院校没有针对医学生关于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导致医学生缺乏文化素养,与患者相处时见病不见人。我们将职业素质培养与医患沟通技能贯穿整个医学教育及从医生涯的始终[12-13]。

篇3

多元文化护理是指护士按照不同护理对象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等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健康护理需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来华投资、旅游、交流、留学、探亲的境外人士逐年增加,涉外医疗市场进一步扩大,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的差异使得以人为本的多元文化护理成为人们健康的保障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掌握多元文化护理知识,是提供文化照顾及注意“文化安全性”的前提。而我国的多元文化护理起步较晚,护士的多元文化护理水平亟待提高。我院目前有2个护理单元开展了涉外医疗,为使护士更新护理观念,增强多元文化护理能力,适应现代护理中的新要求,从2006年开始对我院从事涉外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多元文化护理能力的培养,方法介绍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我院2个涉外护理单元的护士53人,均为女性,年龄20~43岁,平均28.8岁。学历:

中专21人,大专8人,本科24人;职称:护士23人,护师19人,主管护师11人;工作年限:1~年27人,5~年7人,10b年12人,21~23年7人;英语水平:

三级以下30人,三级6人,四级17人。1.2方法1.2.I培训方法I.2.I.1引导护士广泛接触异域文化材料,提高人文素养①在科室开设学习园地,摆放一些涉及各国地理、地貌、风土人情、宗教习俗等的报刊、杂志、书籍,让护士可以在闲暇之余加强阅读。②提供关于不同国家、地区的人文地理知识的光盘,一旦收治来自这些国家、地区的患者,护士可立即查阅到相应的风俗、礼仪。通过深入研究不同民族地区的习俗、人文地理等来缩短相互的差距,了解他们的需要,促进有效沟通。③每2个月举办1次文化专题讲座,介绍有特色的中外文化,会后展开讨论。

1.2.1.2狠抓继续教育,提高护士综合素质①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护理操作技能培训。护士长或护理骨干每2周进行1次专业知识小讲座和护理技术操作演示,护理人员观摩后自行练习,相互指正;利用大型综合性医院的优势,分期分批安排工作年限不满5年的护士到胸外科、神经外科等专科跟班学习,学习专科护理理论及操作技术。②加强英语运用能力的培训。将英语学习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在外籍患者的床旁交接班时要求必须使用英语;开展英语护理个案查房;并将常用的护理用语放在科室计算机桌面上,便于随时查询、取用;用餐时间在员工餐厅播放英语新闻和英文电影、电视剧等,如英语连续剧“实习医生格雷”等;开设护理英语学习,每周1次,时间18:30~19:30,为期半年;轮流选送护士参加医学院组织的英语提高班的半脱产学习。③礼仪与沟通技巧培训。邀请航空公司职员或星级宾馆服务明星等到我院对涉外病房的护士进行礼仪培训,内容包括基本礼仪、服务礼仪、外交礼仪和民族交往礼仪等。④加强涉外医疗法律、法规的学习。组织学习涉外医疗管理的制度和规范。在护士交班本的首页张贴涉外医疗紧急救援流程、在华的国际救援机构代表处的联络方式、各种国际医疗保险文书、出入院和转院办理程序及国际支付结算方式等。针对涉外医疗纠纷的典型案例组织分析、讨论。⑤加强交流学习。组织业务技术骨干到涉外医疗服务开展比较成熟的医疗机构参观学习,每半年1次f积极参加市内重大涉外事务的医疗后勤服务;选派优秀护士到国外培训学习。

1.2.1.3培养对外协作能力①组织护士进行涉外紧急救援全过程的角色模拟演习,让她们分别扮演涉外紧急救援所涉及到的旅游、交通、金融等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使他们感受与各单位协调配合的重要性。②每年举办1次工作联谊会,邀请涉外宾馆、机场、银行等多家单位参加,通过交流熟悉对方的工作流程,密切联系,创建畅通、高效的服务流程。

1.2.2评价方法在多元文化护理系统培训前(2005年)、培训后(2008年),分别从3个方面进行效果评价:①对多元文化护理的认知水平。采用自行设计的试卷,内容包括多元文化的基本理论和英语运用能力,满分100分。②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内容包括常规护理操作技术、急救护理操作技术和专科护理操作技术,于年终考核,得分≥80分为合格。③患者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包括服务态度、就诊流程、健康知识教育、住院环境和后勤服务5项,共有25个题目,满分100分,凡综合评分≥90,该试卷视为满意。培训前后分别调查206例和320例患者。

1.2.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二、结果

2.1培训前后护士对多元文化护理的认知水平得分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培训前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认知水平得分为84.4士4.1,培训后为91.8±2.9,培训前后比较,£=6.9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前患者满意率为90.3%(186/206),培训后为95.9%(307/320),培训前后比较,Y2=6.8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培训前后护士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比较。

三、讨论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国际交流不断加强,对涉外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对涉外医疗机构提出了全方面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涉外医院的患者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标准,在对疾病认识和护理关怀上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要求。多种文化并存的现实不容忽视,任何文化强加的行为都是不正确的。护士只有具备良好的多元文化护理能力,了解这些患者的文化背景,分析文化差异对他们的影响,尤其注重隐私权、风俗禁忌、饮食习惯、社交礼仪、就医体制和环境等方面内容,才能进行正确的评估,进而提供文化一致的护理。一方面要掌握本国人文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知晓他国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及等,尊重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克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的理解差异,知晓护患双方在健康与疾病、尊重与亵渎等观念上的差别,避免因护患文化差异给患者或其家属造成误会,甚至伤害。结果显示,培训后护士对多元文化的认知水平显著提高(P<0.01),说明对护士实施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培养是有效的。语言是交流的第一条件,因为语言是文化交流的载体,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表达、传递、储存、延续及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语言交流没有障碍才能谈及有效沟通。通过学习人文知识,有针对性地对中外护理文化进行分析、比较和总结,开展专题讨论,通过对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进行比较,找出其类似点、不同,由此消除在交流中来自母语文化的干扰,形成多元文化价值观、态度和行为,顺畅地进行多元文化护理并在实践中理解对方,提高理解护理对象的能力,可为成功实施多元文化护理打下情感和理论的基础。结果显示,培训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

护理技术的掌握程度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也直接影响患者病情的转归。外籍患者对护士素质的要求中,居前两位的就是操作技术和专业知识。由于涉外医院是一个综合性的部门,收治的患者跨度大,从儿科到老年科,从内科到外科,病种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这要求护士知识面广,应变能力强,不但要熟练掌握基础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精通各专科护理操作技能及各种急救技术,因此,要不断地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技术操作的训练,成为全科型的护理人才。培训后,护士各项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P<o.05,P<o.01)。

涉外医疗涉及面广,国际影响大,涉外医疗工作所反映的绝不单单只是一个部门的水平,它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医疗救护水平和对国际友人的态度。所以加强与医院内部各部门合作的同时,也要主动与旅游、交通、金融等多方机构联系,积极协调有关救援信息的传递、救援力量的参与、协调、联系、合作,医疗单位的动用,伤病员境内外的转运等事项的各有关方面。只有大家共同参与、协调一致才能营造出有序的工作环境,创建畅通、高效的诊疗流程,提供优质的涉外医疗服务。因此,需注重培养护士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大局观念。

总之,涉外医疗的发展使得以人为本的多元文化护理模式成为必然趋势。护士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不懈的努力,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具备良好的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才能与时俱进,为在华就医外宾提供高质量的护理,以满足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彭幼清。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121-129.

[2]胡军。浅谈多元文化护理及。文化安全性“问题[J].护理杂志。2005。22(12)t82-83.

[3]彭幼清。刘薇群。李佩珍,等。特需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认知状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6.21(14)。10—12.

[4]孙全冬。浅谈多元文化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8,13(3):183-184.

[5]朴玉粉,王志稳。吴晓静,等。外籍人员多元文化护理需求调查分析[J-1.中国护理管理。2007,7(9):28—29.

篇4

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对于操作技能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兴趣是学生学好计算机教学计算机课程最重要的推动力。计算机是一门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科,因此加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前很多计算机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通常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只是一味的对计算机操作步骤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随后在将操作的相关步骤演示一遍给学生看,在这枯燥教学的过程中,只能使得学生被动的获取相关知识。如果计算机教师能够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方面出发,就可以使学生更加充分的了解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这样就能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的积极性[1]。举例来说,教师在讲解计算机操作的入门知识时,可对学生充分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与进程,同时向学生详细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理念以及硬件组成,并对不同硬件的相关功能进行分析解说,同时为学生展示计算机基本外设的用途和使用效果,这样既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

2实际操作中,融入互动教学

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巧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枯燥乏味地对课本内容进行解读,一切照本宣科,学生的积极性就无从体现。现在很多教师喜欢照着课本内容给学生一次性演示操作步骤,只是在重点环节强调两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大部分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规程,都是经过教师对计算机的讲解而了解的,但当自己操作时,就无法想教师一样操作的得心应手,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得不查阅相关书籍,从而导致的最终结果,学生还是参考书籍的相关步骤来进行操作,这种结果对于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没有多少帮助。教师可以采取设计问题的方式提升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理解,而具体问题则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设置。举例来说,当学习到处理图画的方法时,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平台,让学生从教材中充分体会到图画变化的效果。当学生对绘图软件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之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提问,例如让学生用某作绘图件绘画一些图案后,再让学生思考此软件和之前所熟悉的软件之间有什么区别。这样一来,不仅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教师和学生之间也能实现良好互动。

3加强操作技巧培养,重视理论结合实际

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对学生进行操作技巧上的培养。理论和实践总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影响的,所以教师应具备足够的灵活性,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和培养。教师要想加强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必须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手段[2]。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学生们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在操作计算机时出现违规操作现象,还能够加强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理解。因此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教师应将理论充分渗透到实际操作当中。举例来说,当学习word软件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讲解word的理论知识,包括其历史、各窗口的主要功能等,教师先带领学生认识word主要工具和选项的作用。当学生对word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了。在教导学生word的实际操作技巧时,教师可以选择一则带图片的新闻报道,然后让学生用word软件还原这则新闻报道,将相关图片嵌入文字区域中。当学生完成了实际操作后,学生对word软件的理解程度就会得到显著加深。

4在教学评价中,纳入操作技能

教学评价不仅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水平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为充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实际操作的重视,教师有必要将相关操作技能纳入到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标准当中,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应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照顾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3]。举例来说,当教师对窗口知识进行评价时,不仅要评价学生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窗口知识的理论基础,还应提升学生对窗口知识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例如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最大化、最小化及还原窗口的技巧,学生是否学会了关闭窗口的技巧。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评价,不要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纳入评价标准,不仅加强了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机操作知识的能力,还能加强学生对计算机操作重要性的认识。

5结束语

综上,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应用的质量,因此教师也应以积极的态度应对这一形势,加强对计算机操作教学重视程度。

作者:高亚玲 单位: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引用:

篇5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理念已深人人心。但高职教育的现状还存在着种种误区:学校对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不明确,对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理解存在偏差,缺乏对职业教育的准确定位,难以形成特色和品牌;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能力;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还相当普遍;实习实衫11缺少应有的地位和空间;实习实训场地、设备还难以跟上职业教育的需要,课堂与实践教学隔着一道深深的鸿沟,实验实训在更多程度上是过去活动课的延续,能力培养也不连贯,还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实验实训体系等等。种种这些与职业教育不合谐的音符主要是缺乏贯彻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核心的完整清晰的实施措施而形成的。

职业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模拟的职业情境,通过已有知识和技能的类化迁移,使相关的一般能力得到特殊的发展和整合,形成较为稳定的综合能力。论文百事通由此可知,职业技能是由一般能力经过发展和整合而形成的。按照这一思路的启迪,围绕这一核心,为高职院校建立多层次的科学培养方案提供了改革实施的总思路。从多个层面构架立体职业技能培养体系:

一、设置合理专业总课程计划

按“宽基础,活模块”的思路来设置本专业总体教学计划。“宽基础”,是指面对特定的职业岗位群,为学生提供相关职业共同所需的基础知识、技术和基本能力,同时为学生奠定继续学习的基础。基础课的设置原则是宽基础。“活模块”,具体来说,体现出:“层次性、职业性、个体性、动态性”。突出层次性,课程设置应使高职毕业生应既能开拓创新,又能动手;既有较高的眼界,又能将所学付诸实践,还具备向相关专业渗透联结的实践能力。突出职业性,高职专业教育、能力培养要以社会需求和市场需要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侧重于各种基本能力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应用。突出个体性,对于不同的个体对象,既有能力指向目标的多样化差异,又有能力强弱和水平高低的随机性差异,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突出动态性、职业技能的培养应处理好长远和近期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专业课、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实训实践课的设置要体现出活模块。

二、课程内容体系建设

课程建设则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课前准备:职业能力培养将课程内容分解为单元课程体系。从专业教学计划到具体的课程内容实施,层层分解,将课程内容分解为各能力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各个能力单元的操作程序和标准,这使得课程教学过程是动态的职业能力教育过程,而不只是静态的学科知识的积累。

2.课中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根据各能力单元,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3.课后反思: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有助于教师将专家的理论与自身的实践相结合,并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变化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验教学、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课外科学研究等环节。认真实施每一环节。

课堂实验教学根据创新能力培养规律,建立分层次合理的实验课程体系,改进实验内容,立足课程内涵,建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注重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把课堂理论用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启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造精神,非常值得借鉴,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实习环节注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该大力发掘社会资源,与企业、行业联合办培训基地。采取校际间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缓解大多数学校基地建设的资金缺口难题;应与劳动部门合作,采取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相结合的办法,即可以发挥基地的多功能作用,又可以逐步将高等学校的主要实践教学基地建成相应行业、专业、公众的职业资格鉴定站,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能得到上岗前的职业技能培训,又可以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加强毕业论文工作,综合培养与考核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尽量为学生提供自己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由创新的能力。通过开题申请、中期检查反馈、小组评议、答辩等程序对毕业论文进行的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保证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开展课外科研与科技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原动力。

四、加强双证制教育

“双证制”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它的实施要求学生不仅要获得学历证书,而且要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职业院校通过专业课的灵活理解、专业技能实验、实训课的创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同时取得相关岗位的准人证书。使学生能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新技术和基本技能。

五、加强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在订单式教育模式下输出的专门人才更多的是“单位人”,而缺少作为“自然人”的个体创业者。加强创业教育,丰富创业教育的内涵,应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措施有:准许试点自主招生,选拔录取具有创新潜力的学生;改善办学资源,提高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结合专业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引人学生的第二课堂。

六、加强师资建设

篇6

对于生产技能型人才的培训要有一定的规划和工作部署,要根据单位的具体发展方向、发展前景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人才开发与技能培训,建立标准规范的生产技能人员管理培训体系,让培训科学有效地开展并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

1.2坚持岗位培训与适应性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生产技能岗位的培训应与企业发展方向相一致,并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前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以简单易懂、科学实用为培训准则。

1.3坚持分散与集中、广泛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供电企业各专业在进行培训时,要制定不同的培训重点与方法,专业与专业有相互交叉的地方,也要将两专业相互结合进行培训,在组织大规模统一培训的同时,也要尊重重点人才重点培训,哪里紧缺哪里先培训的原则,做到学为所用、防患于未然。

1.4注重教育培训质量,提高教育培训效率的原则

技能培训的原则不应只局限于全、快、大,还要注重培训的整体质量,要求受训人员将培训内容真正的学会、学精,消化掉。

1.5妥善处理工作与培训的关系的原则

供电企业是典型的生产型企业,其特点是生产周期长、工期进度紧,所以,培训部门在制定培训计划的同时一定要将培训时间做好合理化安排,在不耽误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将培训穿插到工作间隙中,给生产技能人员创造一个可以与工作劳逸结合的培训环境与时间,使受训人员对培训不产生抵触情绪,又可以处理好工作与培训的时间关系。

2.供电企业技能人员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生产技能型人员普遍老龄化,没有实际操作技能或是水平较低。对于突况应变能力不足,无法在现场及时解决技术难题。且对于体力要求严格的工种往往表现出力不从心,使得一线检修工作无法正常快速的开展,或是工作进度过慢。第二,新员工上手慢,技术水平进度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求。有些单位只招工却不进行细节技术指导或是不进行实战技术培训,老员工不帮不带或是工作安排不合理,使其技术得不到锻炼和学习,这些都是造成新员工技术成才速度过慢的主要原因。第三,填鸭式教学,有些企业在用工方式上没有及时制定激励政策,造成员工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提高,使得技能培训更加的形式化。虽然供电企业实行了惩罚式制度,但奖励制度却相对偏低,让员工在培训中没有自主创新性,没有学习兴趣,反而适得其反。第四,培训的整体环节与内容都有欠考虑与推敲,实用性太少。培训所达到的实际效果更不理想,培训部门对于员工具体的培训需求不了解,在培训中不注重教学质量,不懂得与公司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在培训中的供电企业技能人员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培训后得不到练习,没有人跟踪培训后续成果。

3.生产技能人员培训保障措施

3.1为生产技能人员培训提供经费保证

培训经费的投入是搞好生产技能型人员的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能够打造高水平培训模式的基本物质保证。但在公司资金计划使用过程中,培训经费一定要做到专款专项,要保证员工培训经费的充足,保证各类培训都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专款专用才能够保证教育经费真正的用在实处、用在点子上。

3.2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首先,要懂得资源合理利用,也就是要利用一切师资力量来给生产技术型人才进行技能培训。要多多与技术骨干型人才沟通联系,并鼓励他们来进行教学,鼓励他们定时定期地来生产一线单位进行实践教学,让他们更加了解工作的具体流程与规范,结合实际,使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且要建立一支专家教学队伍,要根据企业发展的进程时时更新,与时俱进。其次,要加强培训场地及设施的实用性建设。要学会合理地提高培训设施的先进性,定期更换已过时的设施,做到技术与设备同步,增加电力技能培训设施的可操作性,放开网络教师的使用时间等。最后,要注重结合实际,要给员工一个自我提高、自我学习的平台,可以更好地钻研和巩固所学知识。找到重点项目的开发与培训,有计划性地进行申报和研究。

3.3建立科学的生产技能人员培训管理体制

无论哪一种培训的实施,都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成熟的管理体系。这样,就可以专职地去研究整个培训机制的制定与实施,大大提高培训的质量与效率。通过进一步确认每一个部门及员工的分工,形成一对一或是一对多的管理模式,互相协作,找到一个让大家执行,简单、效果显著的管理模式,展现培训运用现代化管理理念所形成的新格局。在其中明确出每次培训项目的主题、要点、注意事项等,让每个生产技能人员在培训时有思路,能够主动配合思考,以提问考试的形式来检验培训的掌握度。或是将培训的成果纳入到绩效考核中,让受训人员主动、认真地去学习,而不是得过且过。或是在培训的过程中,对成绩优异的员工可进行适当的奖励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加员工的动力,使被动变为主动,让员工愿意参加培训,愿意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3.4建立健全生产技能人员教育培训管理体系

要将企业技能人员培训有若企业发展战略一样重视起来,要稳扎稳打地进行执行培训计划,让生产技术人员在完整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中成长起来。而这样一个完整的培训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更是需要有一群实干的领导班子进行组织,统一领导计划,分工合作,分级分段实施。要将每年的生产技能型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纳入到整个企业的年度计划当中去,纳入到单位的业绩考核中去。

3.5强化培训执行,注重培训实效

首先,企业在培训过程中,一定要从头至尾全程进行跟踪了解,对于重大型项目的培训,要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培训中的进程、培训后的效果等进行全程掌握,出现问题要重点分析,及时改进,并且要多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及时对各类设备、教学器材进行更新。其次,要有一个完善的效果评估。尤其针对于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有大的发展前景的项目,要做好准备工作,要提高培训质量,要有一个可以具体评估的测验标准。也不妨让公司中高层领导一起参与,让领导直接进行评判。通过不同的眼界来提高培训水平。

篇7

(一)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扶持河北农村“两后生”培训工作。河北省是个农业大省,人力资源比较丰富,其中农村劳动力有2,944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74.4%,但这些劳动力普遍文化偏低,平均受教育只有8.02年,很多只有小学文化,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而中、高等职业教育满足了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适应了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人才需要。因此,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对劳动力后备资源“两后生”的培训工作,在相关政策中出台了一系列有助于提升他们素质的政策措施。如河北省政府出台了《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做好2014年城乡技能就业扶助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冀人社字[2014]133号),保定市政府出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邯郸市出台了《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邯政[2013]98号),这些文件中都对农村“两后生”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明确了培训机构、内容、形式和要求,并且规定了补贴标准为每年800~1,600元,邯郸则将土地流转后的农村“两后生”的补贴标准涨为2,300元,有效地解决了土地流转家庭的实际困难,促进了他们就业。目前,与农村“两后生”培训相关的主要项目有农业部组织的“阳光工程”、国务院扶贫办公室组织“雨露计划”、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牵头实施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计划”等,他们都为农村“两后生”的培训提供了保证。

(二)做好为农村“两后生”的服务工作。为做好“两后生”培训和就业工作,各级政府利用各种机构对农村两后生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有个人基本资料、家庭经济状况、兴趣爱好以及培训意愿等,为进一步搞好工作打下相关基础。如河北临漳县通过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系统摸清了“两后生”情况,建立了实名制台账,以便统筹管理。同时,各地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各种培训,增强农村“两后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在行政大厅窗口设立了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创业扶持、就业援助等窗口。

(三)强化监管。为使“两后生”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各地通过申报、评审建立了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并且建立了培训机构退出机制,对已认定的定点培训机构资质进行复核,达不到资质条件的予以注销,同时规范学校的学生、教学、教育等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近年来,河北省在对农村“两后生”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两后生”接受转移培训意识不强。农村“两后生”接受职业培训的主动性不强,很多一毕业就跟随父母外出打工。在调查中,选择愿意参加政府组织的相关培训只占48.9%,选择非常愿意参加培训的不到30%,持“无所谓”态度的高达21.3%。在原因调查时发现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认为培训了也很难找到好工作;另一方面认为培训还要自己承担一些费用,部分贫困生承担不起。

(二)培训机构自身不足。对农村“两后生”培训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他们就业和创业的能力及综合素质。目前,对农村“两后生”培训的主要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就业培训中心,但他们的教师队伍,有的缺乏实践经验、有的学历偏低,难以满足培训的要求。在培训方式上也常常是文化基础课为主,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不足,不能满足就业的要求。另外,有些培训机构设施简陋,缺乏实习设备和场地,用于教学的仪器往往是市场上早已淘汰的产品,教学方法也只是课堂讲授,这些都限制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三)缺少企业参与农村“两后生”培训。大多数企业出于利益考虑,只注重招募廉价劳动力,但不注重开发劳动力资源,企业对农村“两后生”培训工作的参与性还远远不够,造成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技工,农村“两后生”培训后也不能很好的就业,而农村“两后生”是否接受培训关键就是能否就业。究其原因有:第一,由于没有和市场很好对接,造成一些专业重复设置,如美发、建筑、缝纫等,毕业的学生很难就业;第二,不少企业担心学生培训后不来单位或掌握技术后容易跳槽,不愿意参与相关培训;第三,很多地区的培训没有联系就业单位,造成培训后找不到合适工作。

(四)政府管理服务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对农村“两后生”培训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他们的管理服务是否到位、高效,直接关系到培训工作能否成功。但是河北省政府部门在对农村“两后生”培训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参与部门多,缺乏合作。目前在对农村“两后生”培训中,涉及的部门主要有劳动部门、扶贫办、教育部门、农业部门,但各部门之间责任分工不明确,出现管理职能的交织,各部门之间缺乏合作交流;第二,培训经费不足、不能及时到位。河北省在对农村“两后生”培训中每年虽有相关费用,但由于物价的上涨、通货膨胀以及培训时间较长等因素的影响,现行的补助标准已不能满足需求,严重影响了培训机构和学员的参与积极性,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一般;第三,农村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缺乏。尽管各地都有劳动力市场,但信息不及时,造成企业招工难、农村“两后生”不好就业的局面。

(五)就业门路狭窄,多在传统一、三产业。目前,农村“两后生”的培训中虽有一些是订单培训,但很大部分还需靠自己去寻找出路,从而又和父辈一样,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比较低行业,主要靠时间和劳动强度决定工资收入,技术并没有带来较大增收。而且流动性比较大,往往也没有规范的劳动用工合同,更无三险一金,还随时面临着被“炒鱿鱼”的风险,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三、对策建议

(一)多种渠道宣传,营造关爱农村“两后生”的良好氛围。为使农村“两后生”培训政策家喻户晓,应建立多渠道的宣传平台,以扩大宣传覆盖面和知晓率。制作招生简章,包括的内容有培训的专业设置、招生条件、补贴政策和就业去向等。宣传渠道有:在中考或高考结束后在学校设置咨询台、“两后生”考试返乡后在村大队制作宣传专栏、在乡镇集市上散发宣传资料、当地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上宣传等各种措施进行宣传动员。

(二)完善培训机构的工作。职业培训机构作为农村“两后生”的具体实施者,其成效如何直接决定了培训效果。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培训工作:第一,建立高素质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一方面加大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另一方面聘请社会上有的相关经验的专家来做兼职教师,定期上课,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设立新教师准入门槛,要求学历本科以上,并有相应专业的资格证书。第二,把握就业市场行情。培训工作应和就业市场接轨,与产业发展方向相联系,加大和企业合作力度,开展“订单式”培训,根据专业技能要求,设置培训内容,开展菜单式教学。同时,也要加大对市场所需技术工种的预测,提早设置相关专业,走在市场前列。第三,多渠道筹集经费。改善实习基地、教学设备等硬件条件,需要有充足的办学经费,除了依靠政府拨款外,还应多渠道筹集经费,如和企业合作帮助对方培训新员工、和非营利组织建立良好关系,争取和他们有项目合作或者获得捐赠。第四,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培训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生动直观的特点;互动参与式教学,可以加强师生交流,创造合作性的学习情境;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8

The significance of rationally integrating Chinese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with the relevant regional culture factors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significance of accurately dealing with the different regional culture factors in Chinese-foreign languages translating process, the article definitely points out some necessary teaching content about regional cultures in humanities and the tactics for properly passing the different culture factors . Besides,the autho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to teach the reflective meanings of notional words.

Key words: translation teaching;culture factors;reflective meaning;western part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一、对“文化”及“文化因素”两个概念的科学认识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快,我国对外联系日趋密切与频繁,在经济、金融、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与外国的合作和交往越来越多,我们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国内各主要高校的外语专业也都相应重视了较高素质及较高层次的翻译人才的培养,在外国语教学法科研范围内,对翻译教学相关规律的探讨也随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要而变得更加重要,同时也给我们大学英语教学人员提出新的科研课题。

在对学生进行文化因素教学之前,首先应教育他们全面而科学地了解“culture”这个概念的意义。英国学者爱得华・泰勒(Tylor E.B.)下的定义是适宜的,他说:“文化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文化因素是在某区域文化系统内纵向结构的最小单位,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才具体反映出不同区域文化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的因素。相似或相容的因素,当然会在文化交流中产生积极促进或自然整合的作用,但不同的甚至不相容因素在文化交流中如处理得不好,势必会产生负面的甚至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进一步认识到,如何正确处理有关两个文化区域间不同文化因素问题更应该是我们翻译教学不容忽视的重点内容。

二、实例:在“文化因素”的涉及范围内对新疆文化总体情况的透析

按照文化人类学的通用说法,文化又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部分有机组合而成,不同区域文化间差异和相似关系正是体现在这三部分文化之内的具体问题上,而这些具体问题便是本文中所提及的“文化因素(culture factor)”。这些因素应该是多方面的,例如:审美观念、价值取向、人生哲理、、待人礼仪、风俗习惯、言行禁忌、社会制度等等方面。

形形式式的文化特色都是由地球上各区域的文化中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因素所组合显露的,现在以对英美等英语国家宣传新疆地区旅游优势为例,简要列述作为汉译英工作者首先应认识到的内容:新疆是中国西北边陲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绿洲文化区,它地域辽阔,地貌形态多样,它有一泻千里的大河,碧波万倾的草原,又有光怪陆离的戈壁幻境及神秘莫测的神秘奇观,这些奇观又与多种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魅力的人文景观。从新疆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习惯和心理特征引生出来的文化因素是复杂而多元的,其中每个民族文化都始终处于对别的民族文化的吸收和调整之中。在语言方面,由于多种语言在这儿相逢相聚,一般都以本族语为母语,以汉语为第二语言,以英语为重要的第三语言,然而我们发现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常忽视英语与本族语中间的文化差异,常以本民族文化为基准硬性地套用英语,从而造成理解的偏差和语用的失误。因此,在新疆高校英语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英语文化因素的导入,一定要使学生辨明本族语与英语文化的差异。

三、汉译英过程中对词汇联想意义重要作用的应有了解及有关翻译策略

文化因素之间差异与相似,关键表现在词义的应用与选择上,因为文化因素主要包涵在词义中。应告诉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决不可只迷信词典,因为多数从字典里查来的意义只是词的概念意义,可翻译中所需要掌握的常常是词的联想意义,而联想意义又往往是从人的文化知识中推论出来的。人们在翻译学专著中常见到一个有名的例子说:美国的翻译家奈达(Nida E.A)曾提出,《圣经》中“上帝的羔羊”若译成爱斯基摩语(Eskimo)则应是“上帝的海豹”,这样才能达到原文的联想效果。在跨文化交际中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意义,其中最能充分反映出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人文条件及精神状态不同的,居多是两种语言的词汇联想意义。本文中我们又把词的联想意义通称为词的文化意义。

我们根据以上认识,现设计出下列图示具体说明在我们汉译英教学中,我们应将重点落在文化因素层面,即词汇文化意义的转换工作上。

从上图所示可以看出,在整个汉译英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难点和重点,往往集中在英语实词的选用上。要告诉学生在汉译英中,必须要按目的语的思维方式表达源语的意思。

【参考文献】

[1]申小龙著.《语言学纲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07(1).

[2]季羡林著.《谈翻译》[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06(1).

[3]孙万彪等著.《高级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07(4).

篇9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全新理念的学习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自主学习进行了大量研究,有关自主学习的定义也大量涌现。HenryHolec最早将自主(autonomy)这一概念引入外语教学界。他在《自主性与外语教学》一书中提出,自主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学习者具备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意味着学习者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材料和方法,能够确定学习时间、地点和进度,并对学习进行评估。综合Holec(1981)、Dickinson(1993)等的看法,自主学习者在学习任务的计划、执行、监控和评估阶段分别有以下特点:能在了解自身需求和风格的基础上确立学习目标并指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能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能使用监控策略,对学习进程及时做反思改进。

二、培养企业员工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1.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英语已成为一种世界通用性语言,在企业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只有拥有大量掌握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才能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中占有主动权。这就需要企业内部拥有大量懂英语的高素质的人才,以便与世界经济接轨。

2.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后,国内企业获得对外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目前国内众多企业人才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因此企业要与世界经济接轨并能迅速发展,就必须对企业人才进行英语学习能力的培训。它将有利于企业跨文化的沟通和经营成效的提高,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3.现代教育目标的需要

现代教育的目标愈来愈倾向于人的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素质的增强。信息化时代,人们要处理大量信息,要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已不可能受用终身。

三、培养企业员工外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1.指定切实可行的英语学习计划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根据自己企业本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员工进行英语水平摸底。根据摸底后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长期英语学习目标。然后将这一目标逐渐细化,分为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并依据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由员工自己将近期目标分为若干子目标,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

2.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

众所周知,要进行自主学习就必须有适合自己的充分的学习资源。企业员工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得到有效的学习资源。

(1)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如图书馆和资料室,进行资料查询,找出与自己学习有关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2)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英语自主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员工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资源进行英语自主学习,通过互联网收集有关的文字、声频或视频材料,在互联网环境下,主动、积极地进行人机交互式学习,并可以进入英语聊天室与真人就真实的环境进行相互学习,熟练语用技能。

(3)和身边的同事、朋友进行合作学习。我们提倡自主学习,但并不排除合作学习。相反,它是自主学习过程中很有效的途径之一。学习者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加强合作意识,培养企业所需的团队精神,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3.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员工集中进行英语培训

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本战略体系出发,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结合人力资本发展战略,以及员工自主学习的进度,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安排英语集中培训。

4.培训与考核相结合,并重视过程控制

在培训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受训者参与互动、交流研讨的积极性。在培训的内容上,培训应聚焦企业实际所须,通过对受训者的培训,使企业员工增强英语的学习能力和英语的使用能力。

5.使用监控策略对员工的自主学习进程和人力资源部门的培训效果进行适时的监控和评估。

篇10

一、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现状

目前,“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已经取得比较有利的地位,在不少行业中,中国制造业已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质量高的“中国制造”产品在全球市场上远未形成主流。一些制造企业在引进先进的设备后,却发现缺少配套的操作人才,从而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种少、档次不高、附加值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力资源不足,特别是我国技能型人才总量不足,层次偏低,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在整个社会人才流动加剧的大背景下,制造型企业高技能型人才流失严重,员工频繁跳槽现象频繁,这已成为企业家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

二、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特征分析

1.高道德素养

高道德素养首先表现为具有诚信的品质。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契约经济,由于合同的不完全性,诚信是契约得以签订和履行的前提。目前制造型企业要求高技能人才首先要有诚信品质,以利于企业与人才的沟通交流,相互信任,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高技能人才高道德素养还表现为高忠诚度。企业是一组合约,是以企业家为代表的一组合约,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家合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约的履行依赖于可预期的合作行为。

2.高专业化

首先,高技能人才是具有特殊技能的一线的操作能手,这是高技能人才的最重要表征,也是最基本的技能。高技能人才的加工技术应该达到艺术化的高度,不但能够进行高难度的生产加工,包括加工高精密度的电子设备、仪表仪器,而且还能够维修、控制精密复杂的设备、精密复杂的仪器等;他们能够与团队成员一道,根据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进行技术攻关,将设计思想落到实处,形成具体的生产力,具体的产品。如,数控加工中心技术师、机电一体化、综合服务高技能人才。其次,高技能人才是知识含量高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现代高技能人才通过技能教育和培训获得更多的现代化理论知识,成为“手脑联盟”的技能劳动者。与一般技能人才相比,高技能人才的学习能力更强,而且大都是来自于生产实践中的学习。他们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又具备较高操作技能水平的人员,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再次,高技能人才具有高环境认知适应能力。企业的发展实质是对环境的不断适应,要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就必须对环境现状有全面的认知和对未来环境的变化有深刻的洞察。这里的环境既包括外部环境,如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等,也包括企业的内部环境,如企业的组织结构、科层体系、营销网络、财务状况等。对环境的认知、洞察与适应实质是反映高技能人才对现代市场的敏锐把握意识,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三、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1.培训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学习型组织理论

随着信息革命、知识经济时代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环境的变化,传统的组织模式和管理理念已越来越不适应环境。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增强其整体能力,提高整体素质。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不能再只靠领导者一人运筹帷幄、指挥全局,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

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其综合绩效高于个人绩效总和。学习型组织一方面可以保证企业的生存,使企业组织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为个人发展创造空间。在现实中,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现实,而非仅仅是一种理念。在许多发达国家,企业的培训和教育下的力度很大,进行的很深入。

2.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1)学校模式。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主体主要是职业院校、企业。学校培训模式,是指由职业院校组织进行的培训,学校依据国家规定的专业岗位培训标准,制定培训计划、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施。学校模式一般分为学历教育与在职教育。对于学历教育而言,各学校探索了多种形式,如“3+2”、“5年一贯制”、“7年一贯制”,学历教育强调先完成中级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获得中级工证书,在企业和学校完成后续的高级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获得高级工证书,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对于在职教育而言,一般是采取“金字塔”式的培训模式。首先是进行高级工培训。要求具有中级工资格、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一线技能人才,在企业工作一定年限以后可参加学校的在职脱产或半脱产的学习,以达到高级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其次是助理技师培训。要求参加者具有高级工资格、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一线技能人才,通过学校组织的培训,经理论、实践考试合格发助理技师证书。再次是技师培训。要求参加者具有助理技师资格、知识和技能水平的高技能人才,在企业工作一定年限,一般为3-4年,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脱或半脱产的培训,经理论、实践考试合格,技师论文答辩通过发技师证书。

(2)企业培训模式。企业培训模式,是指由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培训计划,由企业组织培训。企业培训存在缺乏师资队伍,学习时间得不到充分的保证,对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缺乏归纳和总结等问题。学员能解决一些生产中的简单问题,但理论水平较低,学员缺乏后劲、缺乏创造力,培训方法单一,缺少现代教学技术支持,从而制约和降低了培训效果。依据学习型组织理论,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论辩教学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培训高技能人才的道德素质、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培训师首先讲清某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内容,然后结合学员的实际进行提问,学员根据提问教材和有关资料进行发言准备,随后学员可采用圆桌会议形式,或者采用讲台上演讲形式,各抒已见,表达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和想法。最后培训师进行总结和概括。这种培训模式和实际相结合有着很强的实践意义。二是案例评点培训模式。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最为关键的提高其分析实践技能的能力,而案例评点培训可以提高高技能人才分析、评价、修正职业技能的能力。三是职务轮换培训模式。职务轮换的主要目的是拓宽高技能人才知识面。通过各种不同岗位的职务轮换,受训者可以全面掌握企业各种技能的知识、技术要求。

(3)校企合作模式

鉴于学校模式与企业模式的各自的弊端,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的优势,扬长避短,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校企分工合作,明确职责、权利和义务,共同制定培训大纲、计划和培训课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学校+企业”模式进行高技能人才培训,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5-0134-02

全国总工会段敦厚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发言指出(2013年3月7日):全国技工的供需缺口在2200万人至3 300万人之间。职工素质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因素。同样在煤矿企业,从事一线生产的粗壮工和特种作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低下。根据全总2012年职工队伍状况数据调查测算,小学及以下教育水平的劳动者占普工总数的86.8%,占无技术等级职工总数的84.1%,占初级以上技术职称职工总数的22.1%。对煤矿而言,未来五至十年是煤矿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经济发展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时期。随着单一的以煤为主经济格局逐渐步入煤电气多元化的发展轨道,煤电气项目相继上马,建设一支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煤矿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1 认识不足

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和基层管理人员认为,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可以双向选择,职工流动在所难免。花过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搞技能培训不划算。没有找准人才队伍建设与生产经营活动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工作上存在畏难情绪。

2 缺乏对提高职工队伍技术素质与安全生产效益的整体性认识

只注重安全生产,关注效益指标的考核,职工培训目标没有纳入管理人员考核范围,忽视了技能培训。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总体发展不平衡。

3 煤矿技能型人才流失较严重

由于煤炭企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渴求,部分煤矿不惜大幅度提高技工的物质待遇。凡经煤矿安全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取证人员优先录用,致使培养成熟的技能人才大量流向待遇较高的煤矿企业,出现弱者更弱的“技工荒”局面。因此,切实抓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二)技师和高级技师考评存在局限性,制约了人才培养

由于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考评无详细、具体的国家标准,煤炭行业和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考核偏重于理论,忽视了实践。能用得上的实操科目没有考核,理论知识考核的内容现场操作又用不上,致使通过率较低。政府人社部门站在地区和行业的高度,兼顾其他企业的技能水平,没有考虑煤矿井下作业现场的特殊性,制定的考评标准存在单一性和片面性,远远不能满足煤炭企业对高技能人才评价的需求。在技能操作培训科目、学时安排和培训项目上与煤矿井下特种作业的现场实际需求脱节。考评环节的局限性,制约了人才培养力度。必须创新高技能人才的考核方式方法,注重煤矿安全生产实践,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找准煤炭企业人才培养的实用途径。

(三)高技能人才培养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和时间表,资金投入不足

高素质技术工人匮乏,企业投入不足是主因。2013年3月7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政协委员袁伟霞直言不讳:一些企业管理者把工人看作“机器人”,每天重复干好自己的活就行了,并没有提供技能培训,更没有职业发展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化塑造只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而言,工人与企业缺乏“心理契约”,大多数劳动者只为打工赚钱。一是部分企业中长期人才战略规划和年度人才规划概括性强,不具备可操作性,人力资源职能部门也未把人才培养数额列入考核指标序列。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和时间表,对培养计划和培训指标缺乏考核力度。二是职工技能培训资金投入不足。按规定企业应将工资总额1.5%~2.5%提取用于培训经费,其中60%用于生产一线职工,但在实际提取和使用中大打折扣。

二、推行模块化培训、模块化考核、学分制管理的评价方式

创新煤矿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途径,要突出职业能力的评价。通过强化培训,提高技师、高级技师鉴定合格率,要采取模块化培养方式,为高技能人才成长提供新的平台。

(一)技能培训模块化设计

结合煤矿生产设备情况,制定技师、高级技师模块化培训大纲。通过模块化培训,模块化考核,让技术工人对岗位技能有个熟练掌握和消化的过程,以达到运用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操作技能技术;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技术或工艺问题;在操作技能技术方面有创新。以此推进技师带徒,技师抓安全,技师进班组,技师技能达到班队长水平等目标的实施。以一至二年为一个周期,分模块进行培训和考核。模块培训和考核以学分记录成绩。职工只要努力学习,熟练掌握了该工种操作技能,学分达到合格,再通过论文答辩和用人单位综合考评,公司将为其颁发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为激励参培职工学习积极性,考核合格者免除考培费用。

(二)模块化考核

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教材为总纲,结合生产岗位技能需求实际,开展模块化考核。模块化分为通用、基础技能、专业提升三大主模块。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分设若干子模块。一是通用模块,要求熟练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安全规程、安全管理方式方法、煤矿灾害预防处理和自救互救等内容。二是基础技能模块,更新对本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最新理论与技能的认识,掌握新设备新工艺操作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三足々业提升模块,突出岗位实操培训,提升高技能人员对常见事故、突发事故的处理、故障排查的应用能力与水平,强化专业特性技能能力。模块化的技能培训以实操为主,其他方式培训为辅。实操培训在实训基地进行,新设备、新工艺培训结合实际到现场或外委培训。

(三)学分制管理

学分制的优势是所学设备为生产工作面常用设备,学员通过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工种机电设备维修保养知识,通过技能鉴定获得学分。学分制管理为积学分阶段、论文答辩阶段和单位综合考评阶段。

一是考核学分阶段。模块化技师考核鉴定总分为70学分。其中:通用模块考核占20学分;基础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提升模块占50学分。职工取得56学分为合格即进入论文答辩阶段。二是论文答辩阶段。根据本工种、专业的需要撰写论文或专业技术报告,职业技能鉴定所组织答辩。论文答辩环节总分为15学分,取得分即进入单位综合考评阶段。三是单位综合考评阶段。人力资源部门组织考评组在技师用人单位进行个人工作业绩、职业道德、解决生产难题、带徒情况、安全情况等内容综合考评。本环节总分为15学分,取得分为合格。技师考评三个阶段达到合格标准,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考评成绩,发给技师职业资格证。

岗位与技能相匹配,按技能人才管理办法予以聘用,并兑现技能津贴。学分制的模块考核不合格者,可参加下一个批次的考核,直到该模块合格为止,学分有效期三年。这样做拓展了评审周期,解决了一次考试和考核淘汰出局的问题,促进考生持续不断地坚持学习。通过调整和创新技能人才培训管理方式,拓宽技能人才培养途径,壮大技师队伍,逐步将技师配备到生产队和班组。

三、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拓展成长平台

(一)落实中长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年度人才规划,加大考核和资金投入力度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能人才培训管理部门,在制定人才培养战略规划和指标基础上,将指标分解,确定责任人,定期检查考核。国投新集公司成立由总经理负责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矿级单位党委书记为技能人才培养第一责任者,分解指标,层层落实。到2015年底,培养初级工7500人、中级工4500人、高级工3000人,技师和高级技师达170人。并对高技能人才职业生涯通道、首席技师评聘机制和待遇等做出明确规定。公司每年培训经费上不封顶。截至2012年12月底,公司取得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人员8063人,持证人数占职工总数的26.8%、占操作岗的47.7%。

(二)提高技能人才物质待遇,加大精神激励力度

篇12

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实践性教学主要包含四大内容,即:实践教学课程、幼儿园实践活动、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科研训练以及社会实践。

(一)实践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大致分为三个课程,即:专业课程、活动课程、素质课程。三大课程又可以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大类,理论课程应该与实践课程相互结合,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学校在实施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老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任务教学等教学模式,帮助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幼儿园实践活动。幼儿园实践活动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从事幼儿实践教学的能力,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主要通过实习见习和顶岗实习两种主要模式,实习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课堂游戏、卫生安全等方面。高职院校应该要求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每学期都要到幼儿园进行实习见习,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到幼儿园进行顶岗实习,为学生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的才艺技能有着很高的要求,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绘画、跳舞、歌唱、钢琴、手工等多项才艺,学校可以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每学期举行一次才艺竞赛,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加,竞赛内容即为日常教学中所要求才艺,对竞赛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鼓励其他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才艺能力,为学前教育教学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科研训练。科研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教学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学生自主研究教学内容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校应该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给予高度重视。学校应该从大三上学期就开始锻炼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学校应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培养。(1)选题。老师应该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论文选题,要求学生所选论文的范围尽量小而精确,要针对幼儿教育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研究。(2)写作。学校应该安排讲师以上级别的教师担任学生的论文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论文的写作。(3)答辩。学校对学生的答辩要严格要求,对于答辩不合格的学生,要求其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然后进行二辩,最后根据二辩成绩决定学生的论文是否合格,如不合格则推迟毕业。

严格的论文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原创科研意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提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生实践能力措施

(一)加强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根据国家对学前教育的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学校应该结合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突出锻炼学生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有关研究证实,专项实践能力是一个人整体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学校根据当前学前教育的工作需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实践能力为目标。培训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熟练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各项技能,包括绘画、跳舞、唱歌、钢琴等多项技能,在熟练掌握的同时还要灵活运用,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幼儿书画比赛、幼儿舞蹈编创比赛、幼儿歌舞表演等形式,在锻炼学生基础技能的运用能力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