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题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8:13: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护理专题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护理专题论文

篇1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工具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住址、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庭经济状况等。Beck焦虑量表(BAI):共21个条目,评定学生被多种焦虑症状烦扰的程度,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主观感受到的焦虑程度,总分反映焦虑状态的严重程度,采用4级评分,1分为无焦虑;2分为轻度焦虑,无多大烦扰;3分为中度焦虑,感到不适但尚能忍受;4分为重度焦虑,只能勉强忍受。分析时采用标准分,BAI总分≥45分判定为焦虑。Beck抑郁量表(BDI)[1]:共21个条目,每个条目代表一个类别,并按严重程度0分~3分赋值,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高。总分范围为0分~63分。≤4分为无抑郁或极轻微;5分~13分为轻度抑郁;14分~20分为中度抑郁;21分及以上为重度抑郁。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FADS):包括27个条目,指回避社会交往及其身临其境时的苦恼感受,得分范围从0分(最低的回避及苦恼程度)到28分(最高的一级)。

1.2.2量表测试以心理学专业教师为主试,知情同意后,采用统一指导语、纸笔集体测试,获有效问卷784份,运用Epidata3.1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双录入。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

2结果

护理专业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焦虑得分25分~67分(31.09分±7.21分);有焦虑情绪者45人(5.7%);抑郁得分0分~19分(2.05分±3.26分)有抑郁情绪者112人(14.3%),其中轻度抑郁98人(12.5%)、中度抑郁14人(1.8%);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得分0分~27分(8.43分±6.06分)。

3讨论

3.1护理专业学生情绪问题现状本研究中Beck焦虑量表反映了5.7%的学生体验着焦虑;Beck抑郁量表反映了1.8%的学生体验着中度抑郁,12.5%的学生体验着轻度抑郁,无重度抑郁者。李丞凤等以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运用Beck焦虑、Beck抑郁量表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焦虑得分在24分~80分(31.57分±7.87分),6.9%的学生有焦虑情绪,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然而李丞凤等研究中,抑郁得分在0分~36分(7.64分±6.55分),15.28%的学生有中重度抑郁,46.62%的学生有轻度抑郁,抑郁分数远远高于本研究结果。两个研究结果中抑郁分数的不同可能由被试者之间的差异所致,如本研究中仅仅是护理专业学生,女生所占比例大。李杨等以医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结果显示,Beck焦虑量表反映了7.6%的学生感受到焦虑情绪;Beck抑郁量表反映了1.4%的学生感受到中重度抑郁,23.35%的学生感到轻度抑郁。梁执群等以医学生为研究对象,测得其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得分为(9.89±6.06)分,略高于本研究结果。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的比较,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

篇2

护理专业学习解剖学的目的是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和功能,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准确地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提供形态学基础。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才的知识结构、临床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宽厚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社会人文知识和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将以医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向“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课程体系转变,革新教材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培养跨世纪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

一、大胆革新解剖实验指导,突出临床应用特色

首先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主线,以临床护理实践为引导,根据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特点,自编实习指导,突出与临床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解剖内容,如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与注射、穿刺、插管和切开技术相关的局部解剖学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操作中的解剖学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如操作部位的选择、结构层次、毗邻及角度和深度的掌握,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加强与护理专业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护理专业的教学需要,为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二、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

护理技术操作70%的内容与解剖学相关,其中抢救技术100%与解剖学有关。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对患者进行多种技术操作,操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非常重要,而准确性、合理性是和解剖学密不可分的,因此护理专业的解剖课教学更应该注重实践。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把学与用结合起来,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解剖教学中,尤其是实验课教学探索的课题之一。

体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是临床操作中非常关键的定位标志,实验课教学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在活体触摸体表标志的能力,并把触摸体表标志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把护士的素质教育融于标本观察的实践中,教会学生在观察尸体标本、模型的同时,要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体上观察、触摸、辨认这些标志性结构。这种从标本到自身,从自身到标本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结构,避免了单纯的机械记忆和操作的盲目性,提高了临床操作技术的成功率,培养了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

三、培养学生在标本上演示护理操作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模拟临床操作,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可以在模拟臀大肌注射时用注射器向穿刺部位注射染料,然后再进行局部的解剖操作,观察染料的分布情况,注射针扎入的深度及针头与臀区血管、神经的关系。操作结束后请大家总结臀肌注射的最佳部位、深度、角度及易损伤的血管和神经。模拟临床护理操作要注意防止学生片面追求操作练习,忽略解剖的结构观察。

四、结合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

在实验课教学中,课堂讨论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结合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查阅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讲授肝门静脉系统解剖时,引导学生就临床肝硬化治疗新进展、肝门静脉系统与临床肝硬化病人可能出现的症状的解剖解释等多方面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并针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形成一系列系统知识。

五、适当应用多媒体小结学习内容

在每节实验课结束前应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小结,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比课本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多媒体素材,使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形式生动、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及感受,较好地解决口头讲授和板书无法实现的教学重点、难点,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六、改革考试环节,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除了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外,课程结束考试时将传统的笔试为主改为笔试加技能考核,笔试占60%,技能考核占40%,主要内容包括在活体上进行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的定位;以同桌的同学为对象,准确的在活体上触摸和指出题目要求的内容;在标本上演示及叙述局部操作的解剖学要点。每个学生从十个内容的试题中抽取一道题,当场回答,老师按学生掌握的程度打分。对于还未掌握该结构的不得分,对于不能正确触摸或指出结构者,给一半分,回答正确者为满分。在考核后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当场纠正,至其正确掌握为止。这种现场考试的方法督促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对活体资源和教学标本的应用,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能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训练,调动了学生观察标本、模型的积极性。这对于解剖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也为将来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打下良好的方法学基础。

通过以上多方位的护理解剖实验教学改革,使解剖学实验教学效果提升一个台阶。

篇3

2、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

3、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4、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

5、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6、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

7、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的分析

8、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

9、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应用iso9001标准的实践探讨

10、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11、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12、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13、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14、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

15、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6、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17、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18、外科术后病人镇痛满意度调查及护理对策

19、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20、护士长非权力影响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1、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22、影响产妇泌乳不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3、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24、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25、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26、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27、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

28、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9、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30、肿瘤病人化疗后并发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31、运用人性排班法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

32、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33、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

34、pbl教学法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35、手术室护理记录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36、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37、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及护理

38、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及护理对策

39、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

40、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41、外伤性截瘫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42、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43、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调查

44、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45、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体会

46、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7、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48、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体会

49、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50、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51、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52、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干预

53、沐舒坦雾化吸入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护理观察

54、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调查及干预

55、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

56、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57、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58、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

59、中医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

60、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61、手术患者发生文化休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62、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63、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64、ccu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65、不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效果观察

66、胃癌术后发生顽固性呃逆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67、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和心理护理

68、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分析

69、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切除术后病人舒适的影响

70、护理干预对初诊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71、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7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

73、肺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74、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影响

75、舒适护理在自然分娩待产过程中的应用

76、脑卒中病人急性期抑郁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77、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78、术前清洁肠道方法的观察和探讨

79、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80、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81、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认识和实施现状的调查

82、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83、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必然性和存在的问题

84、肝性脑病患者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

85、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的舱内外护理

86、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依赖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87、护理干预对初诊肝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88、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评估

89、分级护理质量对护患纠纷的影响与护理干预

90、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护理

91、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92、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93、中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94、胃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95、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96、行为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97、护理干预对初诊乳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98、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99、康复护理及肠内营养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100、腹部手术停留置导尿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101、腹式深呼吸和人性化护理对减轻分娩疼痛的效果观察

102、临床护士对基础生活护理认知情况的调查

103、门诊护理投诉原因的思考及对策

104、护理干预对初诊胃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105、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106、尿激酶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107、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中间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

108、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服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109、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干预模式探讨

110、早期人工通便在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的应用

111、卒中性昏迷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12、人工流产疼痛干预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113、急诊科护生实习带教方法的探讨

114、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115、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早期护理效果观察

116、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自我防护及自我保健

117、心理危机干预在急诊自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118、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的体会

119、高龄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及康复护理

120、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121、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对策

122、性传播疾病患者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

123、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干预

124、产妇产后实施健康教育程序的效果与体会

125、精神分裂症再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126、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探讨

127、护理干预对消化道肿瘤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影响

128、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观察与护理

129、妇科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泵的应用及护理

130、胸腹部手术后病人早期活动的心理护理

131、影响中上腹部手术后病人舒适度的因素及护理

132、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

133、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及护理体会

134、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135、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

136、乙肝患儿父母焦虑及应对方式的调查与护理对策

137、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常见安全问题及护理对策

138、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复期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的护理

139、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

140、舒适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早期康复的效果观察

14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

142、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观察及护理

143、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不同护理方法效果观察

144、病例查房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145、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效果的观察

146、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147、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

篇4

2护理专业解剖学创新教育的策略

2.1改革教学模式,突出专业特色

高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应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卫生保健需求的实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首先,针对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对解剖学知识进行筛选和发掘,以“适用、够用”为原则,编写护用解剖学教材,充分体现教材的专业性。其次,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按照工学结合的思路,改革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和护理实践操作相结合,加强解剖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更加贴近护理专业需求,丰富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体系建设。此外,解剖学教师深入临床护理第一线,了解护理工作中涉及的解剖学知识,发现教学设计中的缺陷与不足。在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也为培养高层次护理人才打下牢固的基础。

2.2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型课堂教学体系

首先,树立全面开放的教学观,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其次,慎重选择教学内容和侧重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PBL教学法:教师设置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以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为主线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情境式教学法:创设典型场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对知识进行延伸,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病例教学法:将临床病例导入教学过程,尤其是常见病、多发病,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最后,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教师要更新观念,以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改革教学体系。如建立解剖兴趣小组,延伸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2.3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靠内化,只有通过长期的熏陶和感染才能养成。作为学生首先接触到的职业榜样,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教学工作,会对学生未来的人生观及职业素养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要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树立“立业先立人”的思想,把“授业”与“传道”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教师除了“授业”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加强人际沟通能力,使自身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比如讲解护理工作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在实验课堂上强调标本的重要意义,让同学们爱惜标本并保持敬意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措,却是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环节。

2.4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随着对学生动手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要求的提高,传统的教学评价已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通过这些年的探索,我们建立了新的考核方式:卷面成绩60%、实验考核成绩30%、平时成绩5%、实验报告成绩5%。这种考核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对解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篇5

近十几年来,由于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催生了大量的商业方法,引起了电子商务商业方法保护的问题。传统上对于商业方法的法律保护主要是著作权法和商业秘密保护法,而在专利法方面是绝对排斥的。现在由于商业方法和电子网络技术的结合,使商业方法具有技术性,逐渐被专利法保护。我国的2010年《专利审查指南》未对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完全排除在外,只是没有对它可被专利保护单独做出详细的规定,而是采取一种默许的态度。在实践中,电子商务的商业方法可被专利保护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电子商务商业方法的专利实质审查研究

电子商务商业方法专利实质审查的三性审查上面,应该建立起一套独立具体的审查方法,既要行之有效也要对审查严格把关,防止专利权授予的过度泛滥。

(一)在新颖性上,建议完善检索数据库,与国际数据库接轨,采用绝对新颖性标准

根据专利法规定,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含申请日)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目前我国采用的是绝对新颖性标准。这是符合我国实际的,因为在旧版的《审查指南》原来采用的混合新颖性标准不合适的原因在于国外的非出版物公开方式存在的商业方法的现有技术有很多,我国的这方面的技术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容易导致大量专利申请涌入我国获得专利,不利于我国自身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我国目前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检索到截止2015年3月17日,公开的商业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已达97件,其中仅有19.3%为中国申请人。但是采用绝对新颖性标准也有劣势,因为在国外非出版物公开方式存在的商业方法由于查证困难,审查员很难得知哪些技术在国外是被使用过,尤其是对于我们经验尚浅的商业方法来说。故建议以审查公开的出版物为主,加强建立出版物检索库,与国外的检索库接轨,增加国际合作与交流,使得审查方式便于可行。在非出版物公开方面,对使用公开和口头公开的方式往往难以查证,由于商业方法的使用公开方式主要是网络,这就对专利审查员的网络技术和商业知识的背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在创造性上,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的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篇6

古人曾说:居安思危。因此,普及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使每一个学生增强环保的责任感,已势在必行。让学生从生活深层次认识到,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并不都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在很多领域已在发生恶变。因而,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从源头上去扼制环境问题的发生。

1.科学的认识环境问题。我国虽有众多的江河湖泊,水资源占世界的第六位,但由于人口众多,水资源南北分布极不均衡,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由于工业、生活污水大部分直排湖或江中而远远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生产水体的富营养化,每年夏季蓝藻疯长,湖水发绿发臭,水的污染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可利用量。由此可见,环境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是人们不合理的行为造成。

2.培养学生的环保品德。环境保护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在地理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结合相关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外,更要在平时爱护学校一草一木,建设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方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外出旅游时在爱护景区的花草树木等方面进行教育,主要是侧重在环保的社会意识、道德意识上的培养。

二、培养绿色意识

环境是公众的环境,环境保护理应是公众的共同责任。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法制意识,我们可以采用举办环保法制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观看环保教育主题片案形成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教育。如利用校园内的板报、广播、画廊等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制法规,适时地开展环境教育系列试问、演讲、绘画、手抄报、废品回收等竞赛活动,让学生逐步懂得每个公民、法人和组织都享有利用环境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懂得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应承担法律责任。

1.日常生活是教育的大课堂。将日常生活中的环保因素赋予其生活教育实践的功能,让学生通过看环保现状、问环保知识、集环保信息等途径,增长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2.课堂教学是学习环保知识的主渠道、主阵地。环保教育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把环保教育列入课堂教学计划,做到时间上有保证,才能使环境教育落到实处。

3、社会是环境保护的主体。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学校附近河流进行小样分析、对学校周围大气层、噪音污染的调查,写调查报告和环保小论文。

三、树立参与意识

环境教育是“学中做”的教育,非常需要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来发展其对环境的意识、理解力和各种技能,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全民的事业,涉及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也需要每一个的积极参与。学生自觉参与,是搞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1.与学科教育相结合。除了通过环境教育课时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传授外,还可以通过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和环保技能的传授。通过各学科渗透环保教育,可以起到强化环保意识的作用。

2.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结合创建文明卫生街道、居委、新村、小区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外的公益性活动。如打扫街道、擦洗交通护栏、清理花坛草坪等,共青团员还向市民印发环保倡议书。

3.与行为习惯相结合。要求学生爱绿护绿,不乱扔乱抛杂物,不在墙上桌上乱涂乱画乱刮。自觉保护自己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篇7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是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相关主体(主要指政府、社会和高校),通过运用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质量控制、质量审计、质量认证和质量评估等手段所进行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持续促进活动。长期以来,政府一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主导者,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政府的质量需求已不能代表社会的质量需求,政府的质量标准也不能代表社会的质量标准。为了有效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必须建立以社会评价制度为主导的质量保障体系。

特色质量观是建立高职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的内在根据

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在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系统自身有序运转方面要求的程度,具体表现为高等教育的功效性、人文性和调适性。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既具有行业性和区域性,直接为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服务;又具有职业技能性,直接为人的就业服务;还具有市场适应性,与劳动力市场联系密切。因此,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其功效性是为特定的行业、岗位或岗位群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其人文性是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准备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其调适性是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不断提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吻合程度。

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在于它的针对性和适应性。针对性指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价值为主要追求目标,着重掌握职业应用型知识与技术,努力满足特定社会行业和社会职业的专门人才需求;适应性指高等职业教育能及时反映市场需求,敏锐捕捉市场信息,并根据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出的人才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这就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源于特色,以特色求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之道。

但在实践中,我国高职的发展却存在不可忽视的质量困境,不少高职院校仍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普通高等教育,把自己变成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这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才培养目标模糊;特色不鲜明,人才质量不高;传统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专业设置模仿本科院校,专业划分过细;教育质量定位不准确,有向学术偏移的倾向。这些状况的彻底改变,必须依赖于社会评价制度的建立。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评价制度,才能使高职院校逐步意识到自身发展的真正依托是社会,绝不仅仅是政府;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政府认可,更需要社会认可;不仅需要政府评价,更需要社会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高职院校真正树立特色质量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

社会评价是建立高职教育

社会评价制度的客观要求

社会评价是高职教育社会化的有效途径高职教育社会化过程是指通过内部健全的运行机制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获得自我发展,赢得社会承认和支持的过程。高职院校办的是社会化的大教育,其实质就是社会化办学。社会化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途径。这种社会化表现在:一方面,高职院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内部运行机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满足教育投资者个人以及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能为社会所接受,在整个高教市场中正常竞争、自主发展。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高职院校内部有效的运营机制尚待激活和完善,社会声誉、品牌形象尚未建立,社会认可度较低。因此,高职院校在面向社会办学过程中,迫切需要了解社会需求,也迫切需要社会的了解。而社会评价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途径:一方面,社会可以通过对高职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评价为市场选择高职教育提供依据,扩大高职教育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社会评价为自身发展获取信息和资源,以利于在竞争中形成自律机制,规范办学行为,促进自身发展。在我国,政府评价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与发展把握得不够及时和准确,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对高职教育的引导作用。而高职院校本身发展历程短,经验积累少,其自我规范、自我发展能力也较弱,因而其自评行为往往也不能真实反映其自身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因此,高职院校要真正做到面向社会办学,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其质量评价就不能局限于自我评价和政府评价,还应该建立有效的社会评价制度,使高职院校能及时了解社会需求,调整发展方向,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走社会化发展之路。

社会评价在高职质量保障中具有独特的作用首先,社会评价有利于高职院校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贴近社会需求。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处于政府的直接管理和控制之下,以政府为中心,体现政府意志,反映政府需求,为政府服务。而社会作为职业教育成果的最终使用者,消费者的地位长期被忽略,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适应社会需求的状况。而建立高职社会评价制度,可以有效沟通培养单位与社会的联系,促使培养单位主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办学的自主权,按照社会需求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其次,社会评价可以加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与社会共生。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也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高职院校的价值目标不是“象牙塔”,而是着眼于建立本地区的知识经济中心、科学文化辐射中心和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为推进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以提高高职院校社会参与的积极性。高职院校既可以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培训各类高级人才,也可以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结合生产领域的技术难题,开展科学研究,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为本地区社会发展提供各种直接服务,在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再次,社会评价有利于形成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监督,防止教育寻租现象的出现。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个别高职院校出现了一些违规行为,如教学管理不规范、教学培养不到位以及招生寻租等,致使部分社会公众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低、学生能力弱。这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损害。社会评价则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监督和社会参与提供了保障,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同时,社会评价也能减轻政府负担,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我国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中,政府作为单一的保障主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仅耗费巨大,而且效率低下。而社会评价能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使政府把一部分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务通过委托或让渡等方式转交给其他社会组织,这样既能减轻政府负担,又能提高政府效率。

转贴于

总之,社会评价是我国高职质量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着政府评估与高职院校自评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国外质量保障的经验是建立高职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的重要参照

美国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由社区学院承担,其质量保障体系隶属于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由单位认证和专业认证两部分组成,具有鲜明的民间色彩。单位认证由院校联合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实施。美国的大学和学院按照地区归属组成六个院校联合会,分别简称为NEASC、MSA、SACS、NCA、NWA、WASC。其中NEASC设置2个委员会,分别负责普通高等学校和技术与职业学院的认证;NCA设置2个委员会,分别负责对颁授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社区及初级学院进行认证;WASC设置3个委员会,分别负责对社区和初级学院、高级学院和大学以及对不颁授学位的成人教育和中学后教育进行认证。专业认证由美国教育部认可的专业认证机构实施。专业认证机构所开展的认证活动绝大多数都是学士学位以下层次和非学位项目。被美国教育部认可并公布的50家认证机构中,仅有5~6家认证机构的认证项目涉及博士或硕士层次,大多数认证机构认证的学位类型主要为职业型学位,如医学护理、家政服务、商业管理等。此外,大众媒体(Yahoo网站、美国商业周刊等)也积极组织大学的排行,以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英国英国有着重视高等教育质量的优良传统,其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被纳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主要由内外两大系统组成:一是由政府主导的内部系统,包括大学校长委员会、学术审计处、商业与技术教育协会、各高校内部自我评价制度等,主要职责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二是由民间机构组成的外部系统,包括大学基金委员会、女王巡视团、高等教育协会、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QAA)、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和英国工业联盟等,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对高等学校的质量进行评价和审计,对多科技术学院、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等专科院校的质量进行监督。除此之外,英国还有一个由民间组织和新闻机构构成的独立的民间监督与评价系统,包括《泰晤士报》、《金融时报》、商业企业、专业团体等,它一方面从民间立场直接组织专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专科教育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大众以及国际社会提供质量评判的依据。

法国法国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质量保障模式,但近年来也开始放松政府管制,社会力量参与质量保障的程度不断提高。其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全国教育评价系统中的一部分,具有以下鲜明的法国特色:以整个教育系统为评价对象,把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纳入全国教育系统评价中,评价内容包括教育管理、教学、专业学科、课程建设、教师、学生、学校发展目标、改革规划等;1986年成立国家评价委员会,直接对总统负责,政府无权干涉。保证了评价的独立性、公正性、客观性和权威性;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自评、现场访问、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委员会的报告是保密的,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并由评价委员会负责解释。政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评价结果考虑对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专科教育的拨款。

共性分析通过对以上几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其中一些共同点:第一,家长、社区、实业界广泛参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保障。家长可以通过具有审议性质的家长委员会、学校董事会将自己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传达给校方。学校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主动与家长保持联系,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提供条件,对家长的意见予以认真考虑,并给予满意的答复。社区成员代表、实业界以及其他社会利益团体代表不仅可以选择学校董事会成员,还可在公众集会发表对于教育的意见,向学校提出要求以维护自己集团的利益。第二,许多学术团体、私人机构积极开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评价活动。如美国的教育评价标准联合委员会、斯坦福评价协会、西密执安大学评价中心等,这些学术团体、研究机构的评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专业规范,不仅对教育评价的模式、方法、内容、效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而且在联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著名的评价观点,发表了许多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二是具体深入,不仅涉及学生的成绩评价、学校的效能评价,而且还深入到每门课程的阅读、写作、科学素养、动手能力等各个方面。第三,高等教育鉴定机构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保障的中坚力量。高等教育鉴定机构的特点是:机构独立、权威性强;服务宗旨明确;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行业自律为主。它的主要职责是:服务;指导;监督。它的人员组成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一般为成员学校的校长、教授、各方面专家、研究机构的学者、社区及企事业单位的代表等。它的鉴定标准、方式和结果一般不受政府的干预,以保持客观公正。高等教育鉴定机构以“促进学校的不断改进”为目的,以为各成员学校提供真诚的服务为宗旨,并以其在评价活动中的自愿、合作、公正等基本信条而获得极高的声誉,其鉴定结果被政府各部门、奖学金委员会、基金会、咨询顾问委员会、雇主、学生或家长等广泛认可和运用。一所学校能否成功地筹集经费和获得生源,通过严格的鉴定认可程序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通过鉴定,才能得到同行或社会的认可,才能得到政府或团体的经费资助。

总之,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高等职业教育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动力,它的规模与质量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又依赖于成熟完善的社会评价制度。因此,我国应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这已成为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