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3: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环保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因此为孩子营造一个自然和谐、绿色环保的绿色家园,在幼儿园开展“绿色环保”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将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注重宣传,树立环保理念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我们结合园本课题,成立了环境领导小组,制定园本环保培训计划,定期开展环保培训活动,丰富教职工的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教育能力,并将环保教育有关知识、信息等通过宣传栏、家长学校、家校路路通、环保专题活动等途径,不断向园内外传播,扩大环保队伍,职工、家长、社区人员的思想,形成环保意识。如:环保知识讲座、社区捡垃圾、发放环保宣传册等,以实际行动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
我们提出了“幼儿园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的口号,倡议师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孩子中开展“环保小卫士”等活动,确保大家生活在一个洁净的、绿化的、美化的环境中。同时我们还得到了家长和社区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他们为我们送来了许多环保小制作,环保教育光盘等宣传材料,配合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
二、创设绿色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我们结合《纲要》精神,多种形式地开展环保教育活动,丰富幼儿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1.四季常青的种植园地。幼儿园开辟了种植园地,通过师生种植、管理、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亲近植物,亲近自然,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各班的种植园地,在老师的组织与带动下,四季常青:翠绿的韭菜、紫色的茄子、红绿相间的番茄、满地爬的南瓜┉种植园深深吸引着小朋友们。孩子们在与大自然快乐交互过程中,发展了体能,启迪了智慧,提高了审美能力。
2.丰富的自然角。随着季节的变化,各班的自然角也丰富多彩,教师积极利用幼儿、家长资源及水乡的地方特点,家园共同丰富自然角,值日生肩负起主人翁的责任,一起管理,培养幼儿爱护、关心动植物的情感、态度。“今天我喝过水啦!”“我渴啦!!”多么温馨的提醒! 同时自然角里还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老师和小朋友收集了各类废旧物品为植物、动物搭建了美丽又舒适的环保新家。
3.变废为宝,美化环境。各班积极利用家长资源,共同收集安全无公害的废旧材料,如雪碧瓶、纸杯纸盒等等,一起巧手“制作”,变成了美丽的风铃、可爱的企鹅、神奇的宇宙飞船,这些作品布置在大厅、手工艺室及楼梯走廊,既是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又是一种无声教育 ,提醒孩子和家长平时要注意“变废为宝”,让“绿色环保”的理念渗透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
三、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1.开展“环境教育”主题活动。
各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从幼儿生活入手,充分挖掘各领域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如大班的《生活小卫士》、中班的《奇妙的动物世界》、小班的《可爱的动物》等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各个主题活动中不断积累生态环保知识,树立环保意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成了我园传统的环境教育节日。我们利用春天的主题开展“护绿爱绿”活动,发动家长和幼儿一起植树;利用“小鸟,你好”的主题开展活动,认识鸟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户外亲子游园活动时,大班孩子们和家长专心致志地记录着植物的品名和特点,中班孩子和家长在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这一幕幕引来游客们赞许的目光;“三八”节组织幼儿到超市帮妈妈“购绿色食品,树环保意识。”树立了幼儿绿色消费观念;结合“六一”节,开展了“环保故事会”,“环保时装秀”等活动,孩子们在这些生动趣味的活动中,体会到了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价值,萌发了对大自然的深深关爱,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2.一日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寓教于一日活动”是幼儿教育的特点,我们把环境教育也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结合随机教育法,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如:随手关水龙头,节约用电、用水;垃圾的分类,垃圾放在垃圾箱内,不乱扔;爱护花草,不踩花草;不剩饭菜,爱惜粮食等等,初步养成幼儿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3.家园、社区携手,开展环保教育。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只有家园密切配合,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起表率作用,同时帮助与督促孩子自觉保护环境,才能使教育取得成效。为了提高家长们的环保意识、树立良好的环保行为,我们利用多种形式邀请家长共同参与环保教育活动;如分发环保宣传单、提倡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评选“绿色家庭”等等,这些活动增强了家长的环保意识,也改变了平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家庭生活中影响和促进了幼儿环保行为的形成。
(2)在游戏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我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认为“儿童以游戏为基本生活”,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游戏向幼儿进行环保教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开展“送小鸡回家”的游戏活动时,教师首先引导幼儿明白到迷路的小鸡非常想念自己的妈妈,很可怜的,接着引导幼儿们想出最佳的方法将小鸡送回家,让幼儿们各自或与同伴合作想计策……这时,幼儿们会各抒己见,纷纷发表各自独特的想法,有的幼儿想的办法会让人大为惊叹,拍案叫绝。在活动中,幼儿们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关心动物、爱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会在他们心中自然萌生。
(3)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2开展环保实践教学
在教学中让儿童回归自然,使幼儿可以体会到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老师对孩子进行室外课引导,让幼儿接触到大自然的美好,在草坪上玩耍,使幼儿感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结合幼儿园本地实际,有目的地为幼儿渗透环保教育内容,为幼儿设计有关环境保护主题的活动,以此来增加幼儿的环保知识,丰富儿童的环保知识,培养孩子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的方式,使幼儿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深化环保意识。教师可以利用绘画课写生课,让幼儿感受砍伐树木、工业污水以及烟囱冒黑烟等现象,从而渗透环保教育知识,使幼儿直观感受环境污染的危害,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
3深化幼儿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要让儿童自己体会环保的思想,让幼儿有自己的观察、思维以及推理的空间,给孩子一定的发展空间,教师应该经常和幼儿互动,以便了解儿童对环保知识的感受以及认知水平,使幼儿可以更轻松地掌握环保知识。老师也可以启发幼儿去感受街上的空气,感受空气的灰尘及气味;让幼儿多多了解动物活动环境及生活习性,唤起幼儿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愿望,通过这些使幼儿知道植物生长不易,应该保护我们生活及生存的环境,关心身边的花草树木,培养儿童的环保行为。利用幼儿园手工课,为幼儿渗透环保教育内容,可以把易拉罐装饰成汽车,也可以把废弃纸做成可爱折纸,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节约资金,激发幼儿对美的喜爱,丰富幼儿环保知识,使幼儿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深化环保意识,从而转化成自觉的环保行为,使幼儿园环保教育得到成效,提升幼儿环境保护意识。
4培养儿童环保意识
创造优良教学环境,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在环保教育中,潜移默化地使幼儿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造就美好的环境,重视幼儿园环境优化,以幼儿为本,培养儿童环保意识。提倡幼儿绿色消费,爱护城市生活环境,降低对城市造成的垃圾污染,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增长儿童的环境知识,使儿童可以掌握环保技能,并获得参与环保活动的乐趣,激发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使幼儿社会态度渗透到各个环境保护日中,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环保工作,在植树节、地球停电1小时、节水等环保相关节日中,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在游戏中加强幼儿的环保知识教育,利用儿歌编排《地球美丽的花园》、《鱼宝宝生病了》等环境保护主题歌曲,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使幼儿对环保有更深的认识,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二、加强实践,强化活动、习作的圆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周都有一、两节语文活动实践课,两节习作课,这些课的安排是可以和环保这一主题紧密结合的,因为,语文课本上有关环保的习作要求是很多,有关环保的阅读单元也是有的。我们可以把握住这些契机去强化甚至单独作环保主题训练的。
先看笔者班上陈同学的习作《井底之蛙后传》吧。自从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整天就坐在井底沉思:“外面的世界难道真的这么美好吗?”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好奇心在青蛙的心中渐渐地强烈,从此,青蛙每晚都难已人睡,心想:“我天天在这狭窄的井中生活,我的一生不就糟蹋了。”于是,它决定出井观天,可是怎样才能跳出井口呢?终于有一天,天空中下起了倾盆大雨,青蛙顿时心中一喜,心想:“我可以借这次雨跳出井外呀!”青蛙说办就办,当雨水涨到离井口不远的时候,它用力一跳,蹦到了井外,这样,青蛙就开始它的旅程。青蛙走着走着,忽然迎面一团刺鼻的怪味,它抬头一看,只见天空乌云密布,原来它走到了—家工厂,工厂正在排放毒烟,青蛙自言自语地说“:这家工厂竟然乱排毒烟,我可得赶快离开。”青蛙走了一天,肚子便叫了起来,它慢慢地来到农田中,想饱餐一顿,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农田中,没有活虫子,只有一些被农药杀死的虫子尸体,青蛙又无奈地离去了,它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到小河边,心中大喜,它刚要喝水,只见河水中死鱼死虾成群,原来是那家工厂搞的鬼。青蛙不禁长叹一声“:唉,这个世界虽然大,但是被污染的面积也大呀!”青蛙便无精打采地返回井中。之后,青蛙整天又想:“如果这口井也被污染了,我该到哪里去呢?”从此,行人总是看到一只青蛙坐在井口,望着天空发呆。
环境问题的存在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我常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讨论性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讨论,让他们通过相互的冲突,进一步深入理解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时,我就这节知识点设计讨论“人多,就有利于一个地区的发展。”在讨论中同学们分为两派,有的同学认为“人多力量大。”但大部分同学意识到人多了会带来很多的社会问题,如住房的拥挤、交通的拥挤等,当然更重要的是自然界的压力和环境的污染问题。通过讨论和交流,同学们列举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实例,问题得到了解决,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让环保走进生活。
环保意识是否成熟,只有在学生生活中才能表现出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用理论联系实际来进一步深化环保教育,这样学生对自己亲力亲为的事情兴趣会更浓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并保护身边的环境。如在学习天气与气候时,通过与父辈交谈搜集甘肃省山丹县十年前天气与气候的相关资料,并与目前相对比,分析有没有变化?为什么?面对变化我们该怎么办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真正做到让环保走进生活。
二、地理课堂要形成正确的环保观
地理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通过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资源和空间,如果人类盲目地、掠夺性地发展,将导致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结果只会危害人类自身,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在学习中国的河流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为什么我国流河的含沙量不同?去过兰州的同学都应该知道,黄河水因含沙量大是黄色的,且常出现断流现象。我们的母亲河这是怎么了?”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大机器化运用到企业的生产中,标准化、流水化作业普遍应用起来,生产流程被分解开来,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率,但与之相对应的是由于员工的工作失误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给员工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的社会声誉和社会效益。因此对员工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将员工的安全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部署中,是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落实,是企业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员工自我保护的需要
员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直接面对着可能存在危险的生产环境,任何的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酿成惨烈的事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如未能正确地使用设备,或者是工作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员工未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等等,这些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都极有可能给员工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对员工进行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使员工能够按照操作流程正确地使用设备,掌握可能发生事故的种类,辨别危险源,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预防事故的发生。当事故发生时,积极参加事故抢救工作,提高安全意识。
2目前健康安全环保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了更多安全生产的知识,提高了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技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着不足。
2.1建立的体系机构不完善
企业的各职能部门权责不清,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没有足够的重视,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淡薄,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未能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事故发生后为企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审核机制,文档资料管理混乱,安全生产的培训工作不能落到实处,只处于管理层面,不能有效执行,发生事故时,各方责任人往往推卸责任。
2.2培训师数量不足,培训质量不够理想
培训师的职责是将安全操作的知识传授给员工,帮助员工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这就要求培训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实情况是企业员工众多,工种复杂,与之相对的是高素质的培训师数量不足,培训时间不够,培训方式单一,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缺乏实践指导,培训气氛不够活跃,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影响着培训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培训质量不太理想。
3加强员工健康安全工作的措施
3.1建立健全组织结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的经营所有者和各级主管领导要重视健康安全环保培训,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由企业负责人和各级领导担任小组长和组员,将健康安全生产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作为企业的工作内容纳入整体建设的发展战略当中,学习国外先进的培训模式,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邀请有关专家、教授为员工讲解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将健康安全环保培训落到实处。企业要不断完善安全考核机制,将安全责任的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员工,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责任书,要求员工遵守责任书中的规章制度,严格量化考核,将日常安全管理纳入考核机制,同领导的绩效直接挂钩,用制度规范企业的健康安全环保管理。
3.2开展全员安全环保宣传教育,稳步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
企业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全员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强化作业前风险辨识以及动态风险识别与控制,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宣扬安全知识、宣传遵守安全制度的优秀人物事迹、鼓励员工人人讲安全、定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着力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达到消除隐患、减少违章、杜绝事故的目的。
3.3强化现场检查,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企业要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入现场检查员工的操作情况,根据安全标准化考核标准,对员工的操作现场点评并做好记录。要深入开展反习惯性违章专项整治活动,对检查出来的违章违规行为,要加大惩处力度,实行责任连带,强化责任追究,发现违规违章的操作发生,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形成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网络。强化岗位风险管理,将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在作业过程中,确保高风险作业的受控管理。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使公司的安全环保形势继续保持平稳良好的发展态势。
3.4创新培训模式,突破传统模式的桎梏
以前传统的健康安全环保培训模式主要是向员工讲解职业健康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以“讲义方式”为主。近年来培训的方式不断变化着,由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和学识渊博的专家、教授现场向员工展示健康安全方面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使员工有着更直观的了解,更方便他们掌握,而且在教授的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的员工可能会提出新的观点和看法,彼此交流,不断创新,比单纯的知识讲解更有效果,对于保护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更具有实践的意义。培训结束后,深化员工对于健康安全环保方面的认识,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活动,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讨论,加深职工对于安全环保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员工健康安全的能力,让安全环保的思想扎根于每一个员工的心中,尽可能地将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中。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
如高一化学课本,在硫酸的工业制法这一节,介绍了环境保护初步知识,在授课时我们可列举一些实例,比如,列举远的“世界上著名的公害”。近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海湾战争”,大范围的“外国、外盛外地区”,小范围的“本盛本区、本乡甚至本校”。再增加一些具体数据,比如每年全世界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约有一亿五仟万吨,产生的废渣超过30亿吨,废水6000~7000亿吨。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每年损失达15亿元等。使学生对环保知识学习既见“森林”又见“树木”,即生动又能激发兴趣,印象至深,再对照结合课本内容。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当然在补充介绍这些内容、实例时,要注意体现常识性,不要超越学生的可接受性,适可而止。
另外,结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处理,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例如,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废气,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你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归纳为: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如NO、NO2、可用NaOH溶液吸收)。同理碱性物质通常就用酸液来吸收(如NH3用浓H2SO4吸收)。某些有毒物可使它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如H2S可通入CuSO4溶液中,转化为CuS沉淀)等等。这样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使他们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
此外,还可以结合平时作业,单元练习,单元测验,在不偏离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穿插安排除杂质气体,提纯溶液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以便巩固保护环境的知识。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象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往往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们则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如多余的Cl2通入碱液吸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进行化学实验,不断改进化学实验(如用实验方法鉴别浓HNO3,稀HNO3时,铜片改用铜丝,不需反应时,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在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碘升华实验时),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的废液的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三、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教育,只有上下一致,通力合作,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12月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
如高一化学课本,在硫酸的工业制法这一节,介绍了环境保护初步知识,在授课时我们可列举一些实例,比如,列举远的“世界上著名的公害”。近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海湾战争”,大范围的“外国、外盛外地区”,小范围的“本盛本区、本乡甚至本校”。再增加一些具体数据,比如每年全世界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约有一亿五仟万吨,产生的废渣超过30亿吨,废水6000~7000亿吨。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每年损失达15亿元等。使学生对环保知识学习既见“森林”又见“树木”,即生动又能激发兴趣,印象至深,再对照结合课本内容。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当然在补充介绍这些内容、实例时,要注意体现常识性,不要超越学生的可接受性,适可而止。
另外,结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处理,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例如,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废气,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你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归纳为: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如NO、NO2、可用NaOH溶液吸收)。同理碱性物质通常就用酸液来吸收(如NH3用浓H2SO4吸收)。某些有毒物可使它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如H2S可通入CuSO4溶液中,转化为CuS沉淀)等等。这样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使他们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
此外,还可以结合平时作业,单元练习,单元测验,在不偏离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穿插安排除杂质气体,提纯溶液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以便巩固保护环境的知识。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象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往往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们则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如多余的Cl2通入碱液吸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进行化学实验,不断改进化学实验(如用实验方法鉴别浓HNO3,稀HNO3时,铜片改用铜丝,不需反应时,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在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碘升华实验时),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的废液的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一、“绿色奥运”形成之背景
回顾奥林匹克运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是与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日趋严重,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体育运动作为人类的社会活动之一,对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为修建高尔夫球场和滑雪场而砍伐大片的森林,有些国家为举办各种大型体育赛会,特别是举办奥运会和洲际运动会,不惜毁坏大片森林、农田和绿地,大兴土木修建体育设施,造成对环境的严重破坏。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进而思索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人们经过反思认为,各种体育活动的开展及运动会的筹办也应尊重环境并与环境保持协调一致,从而保证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寻找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点,最终达到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社会对这一点已达成共识。国际奥委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环保方面的要求,并在国际体育界率先采取一系列维护环境的措施,并将环境保护逐渐政策化。1991年《奥林匹克》增加了一个新条款,指出应努力使奥运会在确保环境问题受到真正关心的条件下举行,提出举办奥运会的所有城市必须提交一份环境计划。1992年6月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萨马兰奇提出了自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张。此后,国际奥委会将环境作为继体育及文化之后第三个标准衡量举办奥运会的组织工作。1994年8月,国际奥委会与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签定合作备忘录,加强两个组织间的合作,共同致力于保护环境。1995年7月瑞士洛桑体育与环境会议上,国际奥委会明确指出把保护环境和体育、文化共同作为奥林匹克精神的三个方面。1996年在亚特兰大举行的国际奥委会会议决定成立环境委员会,并重申:“所有申办奥运会的城市都必须考虑到奥林匹克运动与环境之间的这种至关重要的联系”。1997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针对举办悉尼运动会召开了“绿色运动会”研讨会。1998年第18届长野冬奥会的组委会把“爱和参与”视为举办奥运会的宗旨并把“人类与大自然共存”定为大会的主题,使20世纪最后一次冬奥会展示出强烈的“绿色、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随后于1999年制定《奥林匹克21世纪行动议程》,明确奥林匹克运动要全力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要求申办城市必须在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标准下举办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在继承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上,又以可持续发展观进一步强调了“绿色奥运”的时代指向。至此,绿色是成功及举办是否圆满的关键因素。
二、“绿色奥运”的内涵
“绿色奥运”是奥林匹克的精神支柱绿色是大自然的主色调,奥运和绿色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体育与环境的关系。人们向往绿色是期盼生存的环境能得到保护,人们向往绿色是希望地球的生态平衡不再被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讲,绿色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999年制定的“奥林匹克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奥林匹克要全力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它要求每一座申办城市,必须首先检查自己在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标准情况下,举办“奥运会”的能力。“绿色奥运”有它特定的含义和时代背景,它不仅是视觉上的绿色、听觉上的绿色和嗅觉上的绿色,它还意味着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价值观念。最基本的精神就是体育的无公害、纯洁、公正、科学、进步和发展。体育要为人类更好地生存、为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和平作贡献,用体育全面协调的思想和手段,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自身的三大和谐的时代文明。国际奥委会已经把体育、文化和环境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三大支柱。
在新世纪之初,北京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响亮口号,它是针对北京这座文化古城在发展为现代化世界一流城市所遇到和将要遇到的问题而提出的。2008年奥运会将在绿色的北京举行,北京将为奥运会提供一座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现代化世界一流大城市。
绿色和奥运的关系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体育与自然相结合,使人与自然重新结合在一起。既锻炼了身体,又享受了大自然的美景;二是要求体育活动要尊重资源、保护资源和利用资源。
加拿大科学家戴维?谢纳申科在对“绿色奥运”研究之后指出:“绿”代表“人们的渴望”和对“更高水平的期望”。“绿色奥运”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
(1)绿色技术在体育运动中广泛应用。如种草、植树、绿化城市;改善生态系统和人文景观;水和大气污染的治理;无公害材料的利用等等,主要关注环境对体育的影响,偏重于技术层面。
(2)文化和环境,相互协调、均衡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如在体育运动中各民族的体育项目,能够逐步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残疾人体育得到普遍的支持;体育与文化、自然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大众体育真正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等
等。
(3)树立和形成新的发展观念。探究体育运动不和谐问题产生的经济、社会原因及在此基础上的解决途径。强调从技术到体制到文化的全方位透视和多学科研究。举办一届“奥运会”,不是一瞬间的事,把“绿色奥运”观念视为一个进程而不是一个“快速的结果”,是“绿色奥运”追求的最终目标。
三、绿色奥运与环境保护教育
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申请时北京失败,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北京的环境质量问题。为了取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北京奥组委提出了人文奥运、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为改善北京的声讨环境作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北京申奥成功,充分说明环境保护已成为现代奥运的主题。
环境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蕴含着一种重要的道德价值,它在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同时,唤醒人们的生态论理良知。这里所说的环境意识,是指人们关于环境和环境保护的思想、观点、知识、态度、价值和心理的总称,它不仅仅包括文化科学知识,同时也包含思想和道德意识。从一定意义上说,唤起人们的环境意识,意味着帮助个人和社会群体形成对整个环境及其问题的认识和感受。环境意识既是各种具体环境教育形式的必要基础,也是环境道德发展的先决条件。人一旦有了环境意识的敏感性,就会有保护环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环境教育的内容是由目的决定的,它与国际倡导的环境教育应是一致的。环境教育涉及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进行环境教育,不仅体现了现代科学和教育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更体现了现代教育
实践中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是当代环境教育的主要特点,它对于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的实施
绿色奥运的提出能更进一步的让全世界人民提高环保意识,也能让所有的体育工作者树立新的理念。现在许多体育管理部门和体育工作者在研究、规划体育事业发展大计的时候,无不以这种新的理念为指导。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的行动计划共包括30条,其中包括建立绿色社区、绿色商业、绿色旅游、绿色单位、绿色企业、绿色使者等。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的行动计划是集思广益之作,因为北京人口密度大,工业用地广,交通拥挤,流动人口多,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大气和水污染严重,所以我国的绿色奥运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不仅要完成环境污染防治工程,还要搞好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形成人人保护环境、参与行动的良好社会风尚。为达到绿色奥运的目标,北京将采取引进清洁能源、调整工业结构、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措施。希望通过筹备和举办奥运会在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生态和水质环境、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通过实施绿色奥运的行动计划,我国将切实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普及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努力建设与奥运会相适用的自然环境保护。并将为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加强中国乃至全球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强化环保,开展民用工业全民体育环境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将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先进环保理念相互融合的结晶,是北京对当今国际环保运动和奥林匹克运动的贡献。
五、结束语
环境是资源的载体,保护环境就是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奥林匹克运动会经历了百多年的历史,在可持续发展中认识了绿色奥运的重要性。人-体育-自然环境就像大自然中的“生物链”一样,环环相扣,不可分割和对立。举办“绿色奥运”,强化环境保护教育,提升生态体育和可持续发展相匹配的观念和意识,对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二、密切联系日常生活来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尤其是生物学科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更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发生着直接的联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素材都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生物环保教育的资源。因此,教师在进行环保教育的时候,可以尝试着把它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关注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渗透环保理念。例如,日常生活中的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可以让我们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这样,把环保教育用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不但会让环境保护变得更加具体实用,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为“绿色之美”能够在生活中实现发挥出力量。
三、结合社会热点渗透环保教育
环保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在生活中,一些事件一旦涉及环境保护问题,很容易会演变成社会热点问题,这些与环保有关的社会热点对于我们的环保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十分有价值的教育素材。教师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可以围绕着教学内容,结合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有效的环保渗透。例如,在给学讲到“食物链”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食物链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笔者就给学生举了一系列的例子,最典型就是“水俣病”。人以动物和植物为食,那么人与自然因依靠食物链而有了联系,动物和植物又是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而生长的,当环境里有了汞污染,通过一些微生物的作用汞变成了有机汞,水里的鱼类吃了这些微生物,有机汞就在鱼体内富集,附近的人们吃了这些鱼,有机汞进入人体神经细胞,引起蓄积中毒就会患上水俣病,这严重损害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对于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并不陌生,而结合“食物链”的知识进行环保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食物链的知识更专业的分析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既加深了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理解,也强化了环保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发展旅游;环境保护;博弈;监管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01401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旅游业在我国得以迅猛地发展,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旅游企业往往从个体理性的角度出发,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生态的保护,使得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明显。由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企业经济利益目标常常难以实现统一,这就给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为此,研究旅游企业、政府部门和旅游地居民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决策及行为,从而实现各方在环境保护模式中的纳什均衡状态,应当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旅游业发展中环境保护问题的博弈分析
考虑到决策环境的复杂性,为了便于分析,做出如下基本假设:首先,参与人都是“理性经济人”,即旅游企业、政府部门和旅游地居民都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其次,参与人对各方的策略和收益都有准确的知识,即属于完全信息。再次,参与者在做出决策前都不知道其他人的行动,可以认为是同时进行的,即模型为静态博弈。
2.1旅游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
假设有A、B两家规模相同、产品同质的企业,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他们对当地环境的态度均有两种,即保护和不保护。当企业不保护环境时的收益为I,保护环境时的收益为R。由于环境改善具有长期性和正外部性,使得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投资往往大于从其中得到的短期直接收益,因此IA>RA,IB>RB。先分析A的决策,假定B选择保护,那么A选择保护时的收益为RA,选择不保护时的收益为IA,因为IA>RA,所以A的最优决策为不保护;与之相同,当B选择不保护时,A的最优决策仍为不保护。由此可知,无论B如何选择,A的占优策略为不保护(IA>RA)。同理,B的占优策略也为不保护(IB>RB),因此,(不保护、不保护)构成纳什均衡,对应的收益为(IA,IB)。
2.2旅游地居民之间的博弈分析
假设附近的C、D两户居民,同样的从旅游发展中,获得了经济利益,也受到环境污染的损害,他们对当地环境的态度都有两种,即干涉和不干涉。如果行动干涉,则需要花费的代价为P,能获得的福利为W。先考虑C的决策,假定D选择干涉,那么C选择干涉时,将获得W/N-P/2的净收益(总收益W的1/N减去总成本P的一半),选择不干涉时的收益则为W/N。因此,C的最优决策为不干涉。如果D选择不干涉,那么C选择干涉时,将获得W/N-P的净收益(
2.3旅游企业和旅游地居民之间的博弈分析
类似的,假如某旅游地有N户居民,环境改善后可以额外获得的福利为W,考虑到其他居民的搭便车行为无法阻止,当某户居民选择干涉时,则要独自承担全部的成本P,却只能分享到W/N的福利,而单户居民获得的福利往往难以补偿其承担的费用(W/N-P
2.4旅游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博弈分析
从上述情况来看,博弈各方都趋向于不参与保护环境,其结果均是非合作的,并未达到帕累托最优。这是明显的“公共悲剧”现象,而市场的失灵给政府的干预提供了机会和理由。下面就构建模型来进行分析,博弈的参与人包括旅游企业和政府部门,企业的纯战略选择是保护或不保护,政府的纯战略选择是监管或不监管。表中概括了对应不同战略组合的支付矩阵,C是政府的监管成本,F是被查处企业所缴的罚款,p是企业损害环境被政府查处的概率,I是企业参与环境保护的投入,R是环境改善带给企业的额外收益。结合现实我们假定,政府的罚款收入大于监管成本(pF > C),企业的环保投入大于改善环境的额外收益(I > R),企业所缴罚款额度大于不参与环保的净收益(pF > I-R)。在这种情况下,参与人面临的选择为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用α代表企业保护环境的概率,β代表政府监管的概率。
解,πg(1,α)= πg(0,α),得:α=(pF-C)/pF,即:如果企业保护环境的概率小于(pF-C)/pF,政府的最优选择是监管;如果企业保护环境的概率大于(pF-C)/pF,政府的最优选择是不监管,如果企业保护环境的概率等于(pF-C)/pF,政府随机选择。
给定β,企业选择保护环境(α=1)和不保护环境(α=0)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πc(β,1)=(R-I)β+(R-I)(1-β)= R-I
πc(β,0)=-pFβ+0(1-β)=-βpF
解,πc(β,1)=πc(β,0),得:β=(I-R)/pF,即:如果政府监管的概率小于(I-R)/pF,企业的最优选择是不保护环境;如果政府监管的概率大于(I-R)/pF,企业的最优选择是保护环境;如果政府监管的概率等于(I-R)/pF,企业随机选择。
因此,混合纳什均衡是:α=(pF-C)/pF,β=(I-R)/pF,即企业以(pF-C)/pF的概率保护环境,政府以(I-R)/pF的概率监管。或解释为,市场中有许多家旅游企业,其中有(pF-C)/pF比例的企业选择保护环境,有C/pF比例的企业选择不保护环境;政府随机地监管(I-R)/pF比例的企业参与环保的情况。在此博弈中,各变量均影响纳什均衡解。其中,政府部门的查处概率p越大,对企业不参与环保的惩罚F越重,而政府监管成本C越低,那么,旅游企业自觉地保护环境的可能性α就越大。
3结论
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环境保护所具备的外部性使其不能与经济利益同步。因此,在没有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企业不会主动地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使得先发展后治理的困局难以避免。为了实现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应由政府有关部门执行其监管职能,改进博弈的纳什均衡,促使企业自觉地参与环境保护。首先,政府要提高对被查处企业的惩罚额度,除一定金额的经济处罚外,还要求其承担法律责任、名誉损失等,使逃避环境保护的企业得不偿失。其次,政府要提高有效的查处概率,建立由旅游、工商、公安、卫生、文化等多个政府部门综合执法的体系,实现监督力度的加强。当然,政府还要努力降低自身的监管成本,通过建立完善的机制和队伍,来高效率地履行其职责。
参考文献
[1]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一、农村地区小学生环保意识现状及重要性
1.在农村地区,大部分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他们只对日常环境问题稍有了解,但对于环境污染的原因及生态环境为什么会恶化等问题缺乏根本认识,所以,这就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改变现状。
2.大部分小学生在这方面都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且受负面影响较大,大多存在效仿和无法克制自己的行为,如,看见别人乱丢垃圾,心理便会产生一种模仿效应,即别人都可以乱扔,为什么我不可以,或者认为自己的行为对环境不会造成实质性的破坏,就不会对环境问题予以重视,也许他们明知那样的行为不可取,但在潜意识里没有形成关键的作用,最后,意识支配了他们的行为,使环境受到了污染。
3.农村小学生对于“白色污染”“大气污染”等类似的专有名词不易理解,也很难体会,甚至有不少农民习惯把废弃的塑料垃圾当做燃料使用,而把燃烧释放出的浓浓黑烟看作是正常现象,却不了解会给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导致河水污浊、变臭,进而引发一连串的反映,如:河中鱼等水生生物和植物濒临死亡和灭绝,生态食物链受损等现象,可对于这类现象的原因他们却不得而知,殊不知是因为人们缺乏环保意识,那么对农村小学生环保知识的教育尤为重要。
二、农村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的成因分析
(1)家庭原因
由于农村学生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与非农村学生的差距较大,加上很多农村学生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对孩子不能做到切实有效的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另外,与城市生活资源相比较,农村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师生合作探究,一般不会产生严重性的缺水和水污染等现象,但近年来和城市相比较,农村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样遭到严重的破坏,对水资源的浪费,电的浪费成了一个普遍现象,此外,农药、灭鼠药的随意使用,生活垃圾和污水的任意排放,打猎、过度捕捞等一系列的行为成了农村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但这些行为的发出者大都是多成人或长辈,所以对孩子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左右了他们的行为,因此,导致农村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淡薄。
(2)学校教育原因
如今,大多农村学校的教学主要把重点落实在书本教书上,而对环境教育还不够重视,根本没有把环保教育列入教学大纲要求中,更是很少开设相关的环境教育课程,大多情况只是向学生宣传最基本的环保行为,没有作深入了解,另外,农村小学的环境教育缺乏专职的教师,这主要归结于农村的小学老师大部分也是生长在本地区,对环保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的环保教育的开展,小学的环保教育和学科教育之间还未能衔接起来,因此,学科渗透就相当缺乏,那么,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同样缺乏。
(3)社会原因
我国农村地区的学生大部分还存在与社会脱轨的现象,与社会的接触少之又少,接受的相关环保教育常识也较少,加之全民的环保意识不强,直接影响了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如:在学校考试要求学生将垃圾扔进垃圾垃圾桶,但在校外,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随处乱扔也不会受到处罚,这就会让他们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所以,由于全社会环保意识淡薄,就进一步削弱了原本就很薄弱,不系统的学校环保教育。
三、培养农村小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措施
(1)充分挖掘渗透在各科教材中有关环保意识教育的内容,把环保教育列入素质教育中,量体裁衣,有争对性的进行学科渗透教育。保护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农村地区有不同种类的农作物,随着季节的变换进行不同的栽种,教师可把这一先天优势开发成课程资源,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可带领学生到田间参观学习,让学生感知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农作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了解一旦环境遭到破换和破坏,农作物就不能正常生长,人类将面临生存危机,所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迫在眉睫。
(2)结合农村特色,从身边的事物中开展活动,师生共同探究环保知识。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农村的饲养场,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喂养小动物,在喂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情感,了解动物粪便的合理利用即可成为肥料,但如不经过处理就有可能污染水源,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加强课堂环保知识的教学师生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巧妙穿插环保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 进行教育,如故事、寓言等具体形象地向学生传递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也可以采用师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不给出固定的结论,二是提出问题,并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阅读资料去了解环境问题,学生们可得出不同的结论,此时的老师就该根据科学的原理引导学生所得的结论,此时老师根据科学的原理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的合理性,并运用师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利用信息资源来进行学习,此外,老师在环保教育中不能单纯的只做宣传,而是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在抓住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巧妙地渗透环保内容,让学生逐渐领悟、体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4)多开展小学生环保实践活动
环保活动的开展,可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形成环保观念,加强学生的环保决心,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继而转化强而有力的实际行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环保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更要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保护自然生态必备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密切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如发现学生随意丢垃圾,乱摘花、践踏草坪、随地吐痰等现象,教师就应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让学生随即检讨自己的不良行为,这样便能增加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同时,还可师生一起组织“爱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活动,并能将垃圾进行分类,对废弃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废水的循环使用,这不仅减少了垃圾污染和资源浪费,而且还帮助学生领悟身边常用资源的可贵性,不应随手丢弃,而应珍惜爱护,进而加深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5)充分利用环境纪念日,激环境发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每年有关保护环境的纪念日不少,那么教师可充分的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纪念日的意义,如每年的3月22日植树节、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可以这些节日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有意识有计划的保护环境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巩固环保知识,如,植树节可带领学生参加植树,绿化身边的生活环境,这样学生即参加了活动,有从中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深化了课本上所学的有关知识,世界环境日也可开展“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观察,总结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再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协助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家庭是孩子除学校外的一个重要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那么,家庭教育的力量不可忽视师生合作探究,在农村地区,在学生的课余以及假期时间,大部分都是帮助家人在田间干农活,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能发现很多新的问题,而此时家长的简答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很重要的。如反常的气候会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学生自然不明白气候反常的原因是因为生态的破坏,而很多家长也不明白这一点,鉴于这个原因,学校可向家长介绍一些相关的环保小知识,对于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