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4: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财务风险分析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及类型
1.1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各个财务环节,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一般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利率风险以及汇率风险。
-
1.2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
1.2.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活动中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筹资来源结构、币种结构、期限结构等因素来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1.2.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由于受到某种难以预计或控制的因素的影响,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致使投资收益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风险。
1.2.3现金流量风险现金流量风险是指企业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不一致所形成的风险。当企业的现金净流量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收益下降,也可能给企业带来信用危机,使企业的形象和声誉遭受严重损失,最终陷入财务困境,甚至导致破产。
1.2.4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利率水平的不确定变动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调节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的杠杆。
2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企业常见财务风险的规避方法不外乎三种: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嫁。
2.1筹资风险防范对策
2.1.1筹资风险的风险回避方法筹资风险的回避方法主要是指在各种可供选择筹资方案中进行风险分析,选择风险小的筹资方案,设法回避一些风险较大而且很难把握的筹资活动。
2.1.2筹资风险的损失控制方法筹资风险的损失控制方法就企业筹资来看,要合理进行筹资风险的控制,需要采用多元化的筹资策略,合理安排负债比率与结构,实现风险分散化,降低整体筹资方案的风险程度。这是控制筹资风险的关键。这里要强调的是,尽管债务资金越多,企业筹资风险也越大,但那种为避免筹资风险的而拒绝举债的做法也是不恰当的。
2.1.3筹资风险的风险转嫁方法风险转嫁的目的是将可能由自己承担的风险损失转由其他人来承担。在企业筹资活动中主要通过保险、寻找借款担保人等方法将部分财务风险转嫁给他人。也可考虑在企业因负债经营失败而陷入财务困境时,通过实施债务重组,将部分债权转换为股权,或通过其他企业优质资产的注入,挽救企业经营不力的局面,从而避免因资不抵债而导致的破产风险。
2.2企业的投资风险
2.2.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风险控制最彻底的方式,采取有效的风险回避措施能够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完全消除某一特定风险来避免损失,而其他风险控制手段仅能通过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来减轻风险发生的潜在影响。
2.2.2损失控制损失控制是指采取各种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在风险发生后减轻损失的程度。损失控制是一种积极的风险控制手段,它可以克服风险回避的种种局限性。根据损失控制的目的区分,损失控制可以区分为损失预防和损失减轻两种。损失预防是通过强化风险管理,在事先采取措施,阻止风险的发生,这就要求企业在投资决策阶段加强决策的科学性,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来减轻或消除风险发生的机会。而损失减轻则是指在损失发生时或损失发生后,为减轻损失程度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
2.2.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企业将自己不能承担或不愿承担的以及超过自身承担能力的风险损失,通过若干技术和经济手段转嫁给他人承担的一种措施。这类风险转移方法与风险回避、损失控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非放弃或中止风险机会,也不是对风险所致的损失采取措施加以改善,而是将损失的责任转移给他人,从而间接降低自身的损失。风险转移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两种。保险转移是指投资者向保险公司投保,以缴纳保险费为条件,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2.3企业的现金流量风险防范现金使用中风险的防范。企业在流动资金运作中往往会出现现金流量缺口。为了防范现金流量缺口的出现给企业带来的临时财务风险,企业应做出现金流量预测,企业的现金预算是财务预算的核心。通过现金预算可以使企业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同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并根据企业资产的运用水平决定负债的种类结构和期限结构。
2.4企业的利率风险规避方法利率风险的回避主要是要选择对企业自身有利的利率: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例如企业如果根据现行经济形势判断未来市场利率将上涨,则应该选择固定利率的方法来筹集资金以便锁定成本,在投资活动中在应选择浮动利率债券以便分享未来利率上涨所带来投资收益的增加。反之,如果预期市场利率下跌,则在企业投资活动中应选择浮动利率的债务筹资方式,在投资活动中则应选择固定利率债券,来保证投资收益不受损失。
1.2世界货币体系紊乱各国货币汇率巨幅波动。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主要货币汇率剧烈波动,给国际经营和外汇兑换带来重大影响。虽然有段时期美元表现强势,但12月16日,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从目前的1%下调到0~0.25%,近乎于“零利率”,则标志着美国的货币政策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似乎说明美联储将采取“量化货币政策”,即采取增加货币发行、降低利率手段来刺激经济,势必导致美元的的不升反降。美元的贬值,不可避免地会加大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和风险。
1.3世界经济步入一段时间的衰退。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金融系统的问题已经渗透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必然面临一轮较长时间的衰退。主要体现在:
(1)订单与消费急剧下降,众多经济实体面临经营困境。(2)裁员加剧,失业率大幅上升。(3)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由于世界各国的消费预期大幅下降,对原材料的需求和各类产品的进口将大幅减少,原材料价格普遍巨幅下跌。
1.4对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的影响。投资者进行投资、消费者进行消费,往往都是建立在对未来信心的投资和消费上,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世界各国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企业破产倒闭、经济衰退、预期收入减少,将严重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未来信心不足导致预期消费降低,消费低迷现象已成为阻碍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何提高人们的信心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各国政府发展经济的当务之急。
2金融危机下的我国企业财务运行总体情况
根据财政部汇总的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效益月报资料分析,受国际需求萎缩,国内经济下行的影响,企业财务运行总体情况下不容乐观,面临财务风险日益显现的状况。主要表现在:
2008年前三季度,企业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出现负增长,亏损企业亏损额急剧增加。净资产收益下降,股东投资回报水平降低。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企业股东累计投资的当期报酬率。2008年前三季度,企业净资产收益率6.4%,比上年同期降低1个百分点。
库存和应收账款占用资金额规模增大,营运资金吃紧。2008年9月有,库存产品同比增长了42.2%,比上年同期增幅高出24.6个百分点,快于2008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5.0%的增长率,已呈现库存积压现象。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8.0%,也比上年同期幅高出4.5个百分点。库存和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增加,必然加大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压力。资产负债率略有上升,利息支出压力增大。2008年9月底,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7%,同比增加1.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利息支出同比上升45.9%,息税前利润当于利息支出的4.9倍,同比降低了27.9%。企业偿债能力呈现减弱迹象,增加了企业信用风险。
应交税金和已交税金增幅同时回落,应交所得税出现负增长。企业税金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截至2008年9月,企业累计应交税金和已交税同比增长18.4%和21.6%,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幅分别回落3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受利润下降影响,累计应交所得税甚至出现了5.5%的负增长。在国家统计局2008年9月的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中,财政收入是唯一进入“偏冷”区的指标。
3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正通过外贸,金融等途径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消极影响,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大产生了不可无视的重要外在影响。
3.1坏账风险。据商务部数据,200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坏账率增长了3倍左右。我国企业对美国出口八成上采用信用销售形式,欧美国家付款期一般在交货后90天,有时长达120~150天,拉美地区甚至长达360天。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使我国企业出口形成的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外贸出口依存较高的行业企业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冲击。2007年,我国出口总值占GDP的比重高达37.5%,其中机械,纺织,钢铁,化工,轻工,电子等行业的出口额名列前茅。但2008年前三个季度,这些行业因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出口增幅急剧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此前被高速增长的出口销售额所掩盖的财务风险,开始浮出水面。
3.2汇率风险。人民币持续升值,不但给出口依存度较高的企业出口造成压力,还使企业应收外汇账款等外币资产相对贬值。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自2005年7月汇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了19.25%,自2008年初以来就升值了7.14%。金融危机使得未来美元对人民币继续走弱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
3.3筹资风险。有些行业民营和外资企业居多,其中又以中小企业居多。这类企业日常经营和外资企业居多,其中又以中小企业居多。这类企业日常经营和投资所需资金,较少来源于资本市场发行上市等直接融资渠道,更多信赖于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受前期紧缩货币政策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国内资本市场暴跌,金融机构惜贷,企业正常经营受阻。
3.4现金流量风险。企业维持日常生产经营和偿还债务本息,需要有足够的现金流。以上财务风险的共同作用,使出口课外依存较高的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周转压力。资金链一旦断裂,企业难免陷入倒闭破产的境地。目前,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外向型加工企业,因现金流量不足而导致关闭破产的问题已经显现。
3.5财务风险。企业财务费用大涨,利润空间被挤压,导致投资信心不足。许多资本密集型行业如钢铁、石化、汽车,施工及房地产,对信贷资金的信赖比较大,因此财务费用对其利润的影响十分重大。
汽车和房地产两大行业面临消费信心下降的严峻考验,其财务风险向上下游传递。经验表明,当外部经济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收入增长低于预期时,消费者一般会改变家庭支出决策,并首先考虑推迟甚至取消汽车、住房等特定产品的购买计划。这已导致汽车和房地产行业连续数月销售业绩低迷。而汽车和房地产普遍被视为各地区的支柱产业,其对零部件制造、钢铁、建材、施工、装修、维修等上下游行业的关联度甚高,使其财务风险通过上下游传递而被放大,形成连锁反应。
4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应对不利导致的财务风险
4.1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导致财务风险增大。负债经营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但也是一把双刃剑,过度负债会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一旦再生产过程发生中断、阻塞,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不能按时偿债,企业将面临丧失信誉、负责赔偿的风险。一旦更不利因素产生时,债务风险就会转化为现实的财务危机,使企业不能正常运转甚至是破产。
4.2企业投资不善导致财务风险增大。很多企业将资金大量地投资在回收期长、风险高的项目中,而一旦项目出现问题,企业资金被套牢,企业又无法及时筹集资金,造成无法按期偿还债务,正常的生产经营无法进行,企业最后只能坐以待毙。
4.3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不善导致财务风险增大。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做大做强,企业就会有发展前途,所以当面临赢利还是增加市场占有率的选择时,包括很多大型的跨国公司都会选择增加市场占有率,以简单地扩充、扩大规模的手段来代替企业经营。其实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而赢利是按时偿债、降低财务风险的最坚实的保证。
企业没有建立一个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造成财务风险加大。
(一)财产保险公司的动态财务分析模型
(DFA模型)令ECt表示财产保险公司在时期t,t∈{1,2,…,T}的权益资本,Et表示财产保险公司在时刻t的收益,则财产保险公司的权益资本ECt可以表示为:财产保险公司在时刻t的收益Et主要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投资收益It和承保收益Ut。
(二)Copula函数
在财产保险公司动态财务分析模型中,关键是要刻画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常见的方法是假设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均服从正态分布,并使用线性相关关系刻画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然而也有研究表明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Eling和Toplek,2009)。[12]最常见的刻画不同随机变量之间非线性关系的方法是Copula方法(McNeil等,2005;Demar-ta和McNeil,2005;Embrechts,2009)。为了在财产保险公司DFA模型中刻画低风险投资、高风险投资、机动车辆险和非机动车辆险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引入了四种不同的Copula函数,它们分别为四维GaussCopula函数、四维tCopula函数和两种四维不可互换ArchimedeanCopula函数(ClaytonCopula函数和FrankCopula函数)(Eling和Toplek,2009;Sun等,2008;SCORSwitzerlandAG,2008)。
(三)基于动态财务分析的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度量研究
在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度量中,常见的风险度量指标为在险价值VaR和尾部在险价值TCE。在险价值VaR虽然使用起来较简单,但是Artzner(1999)认为一致性风险度量方法应该满足单调性、平移不变性、正齐次性和次可加性的条件,VaR不满足次可加性,因此不是一致性风险度量函数,而TCE满足一致性风险度量方法,是更好的风险度量方法。[24]本文中财务风险度量指标分别选择了在险价值VaR和尾部在险价值TCE。在在险价值VaR和尾部在险价值TCE的基础上进一步可以对财产保险公司风险调整后的绩效(Risk-adjustedperformancemeasure,RAPM)进行评估。目前,广泛被使用的RAPM指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Sharp指标;另一类是风险调整后资本资产收益率(RiskAdjustedReturnonCapital,RAROC)指标。Sharp指标是用风险组合获得的超额收益与为了获得超额收益所承担风险的比值来表示,并根据评估的结果评判风险组合的绩效,但是采用Sharp指标会使风险组合管理者倾向于较为保守的资产配置策略。RAROC指标的核心思想是将未来可预见的风险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进而得到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并据此评估组合的绩效。RAROC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Sharp指标的缺陷,因此RAROC指标也获得了更广泛的使用(田玲等,2011)。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方法说明
本文选取了2001年至2011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相关数据作为样本。投资收益率、机动车辆险赔付率和非机动车辆险赔付率根据2001年至2011年相关数据计算得到,数据来源为2002年至2012年《中国保险年鉴》。由于无法准确获得该财产保险公司无风险资产(银行存款和国债)和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且在数据模拟方法上并无太大差异,因此在实证过程中直接使用了投资收益率而未进一步进行划分。在投资收益率、机动车辆险赔付率和非机动车辆险赔付率分布函数的模拟过程中,将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χ2分布、指数分布、Pareto分布等分布函数作为备选分布函数,并使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和Anderson-Darling检验方法,判断备选分布函数的拟合优度,最终选取正态分布拟合投资收益率分布函数以及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机动车辆险赔付率和非机动车辆险赔付率分布函数,具体结果见表2。为了简单起见,假设可投资资金的比例为1,即该保险公司所有资金均被用于投资。假设消费者反应函数为1,即该保险公司所有潜在投保人均能转化为最终投保人。保费水平根据总保费收入与总承保金额的比例计算得到,并对2001年至2011年中国保险市场保费水平做向量自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2。秩相关系数根据表1的计算方法通过Matlab编程计算得到,样本区间为2001年至2011年投资收益率、机动车辆险赔付率和非机动车辆险赔付率数据。权益资本、税率、承保市场规模、保险公司市场份额、综合费用率均为2011年年末数据。假设财产保险市场增长率为10%。
(二)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度量结果
通过前面的分析和计算,接下来就可以对风险进行度量。Copula函数分别选取了GaussCopula、tCopula、不可互换FrankCopula和不可互换ClaytonCopula函数,VaR和TCE的计算需要使用MonteCarlo仿真技术,共进行了10000次仿真,具体步骤为:首先,根据相关关系和Copula函数参数值,运用MonteCarlo仿真技术得到了10000个随机数。其次,根据式(1)得到10000个权益资本EC的值。最后,对该10000个权益资本EC的值按升序进行排序,其中第9500和9900个数值即为置信水平为α=0.95和α=0.99时的VaR,对第9501至10000个数值,以及对9901至10000个数值求平均数即得到置信水平为α=0.95和α=0.99时的TCE。进一步根据式(15)和式(16)得到RAROC的值,具体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的RAROC始终小于0,说明该保险公司为了获取现有收益承担了过高的财务风险。
(三)可投资资金比例与分出再保险比例对财产保险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由表3结果可以看出,总体的RAROC始终小于0,说明该保险公司为了获取现有收益承担了过高的财务风险,需要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由动态财务分析模型可知,保险公司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投资业务和承保业务。对于投资业务,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调节可投资资金的比例k(0≤k≤1)的方式降低风险。对于承保业务,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提高再保险的比例l(0≤l≤1)的方式降低风险。①因此,接下来的研究将围绕可投资资金比例与分出保险比例(即提高再保险比例)对该保险公司绩效的影响展开。首先,假设提高再保险的比例l为0,即假设该保险公司维持现有的再保险策略,然后通过调节可投资资金的比例k的方式考察调节投资业务对总体绩效的影响。②由于可投资资金的比例k的取值范围为[0,1],将等分为100份,即每一步的步长为1%,测算取不同值时RAROCVaR和RAROCTCE的变化情况,通过测算发现,可投资资金的比例k越高,则保险公司的绩效也越高,说明保险公司的投资策略应该是将所有的可投资资金全部用于投资。该投资策略与目前中国保险市场投资现状是相符的,首先,由于中国保险法和保监会的相关规定的限制,保险公司能够配置于高风险资产的比例是较低的。其次,中国资本市场从2008年以来,一直处于剧烈波动中,保险公司通过配置高风险资产获取高额收益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保险公司主要采取的是防御性投资策略,将更多的资产配置于国债、存款等低风险的资产。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保险公司总体投资风险是较低的并且是可控的,因此保险公司为了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只能是通过增加投资额的方式实现。其次,假设提高可投资资金的比例k为0,即假设该财产保险公司将所有可投资资金全部进行投资,然后通过调节再保险的比例l的方式考察再保险对总体绩效的影响。由于再保险的比例的取值范围为[0,1],将l等分为100份,即每一步的步长为1%,测算l取不同值时RAROCVaR和RAROCTCE的变化情况,同样,通过测算发现提高再保险比例,可以提高保险公司的绩效,其中,只要再保险的比例l再提高5%时,保险公司就可以将总体RAROC提高到零以上,说明再保险对保险公司的绩效的影响是显著的。
企业财务风险是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处的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从一般意义上讲,企业财务风险可以理解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财务活动的未来结果偏离预期财务目标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能给企业造成预期外损失;另一方面可能给企业带来预期外收益。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在经营过程中必然要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这是企业所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由于财务风险对企业经营具有两面性,如果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能对财务风险进行良好的管理,企业就能有效地保证自身资本的安全和增值,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否则,企业不但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还有可能面临破产倒闭的厄运。所以,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的度量。因此,财务风险度量方法的选择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至关重要。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度量方法
企业财务风险度量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对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造成企业的未来财务结果偏离预期财务目标的可能性进行确定、量化的一种管理活动。在实践中,一般采用定性和定量、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理念,财务风险的度量有多种方法,但最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概率分析法。就是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理论与方法,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度量。1.计算各项目的期望收益值;2.计算各项目报酬率的分散程度,即方差和标准差;3.根据变异系数判断风险程度,变异系数越大,风险越大;反之,变异系数越小,风险越小。
(二)杠杆分析法。就是通过对经营杠杆系数(DOL)、财务杠杆系数(DFL)和总杠杆系数(DTL)的分析来衡量企业经营风险、筹资风险和总风险的大小及杠杆利益水平的高低。杠杆系数愈大,企业财务风险也愈大,反之则财务风险也就越小。
(三)资产定价模型法(CAPM)。此方法的应用有其严格的假设条件:1.所有投资者都是风险规避者,各种投资者均使用资产收益的期望值和均方差或标准离差衡量资产的收益和风险;2.资本市场无障碍,不存在交易费用;3.投资者按照单期收益和风险进行决策,并且他们的投资期限相同;4.所有投资者对所有资产的收益和风险的判断是相同的;5.税收对证券交易和资产选择不产生任何影响,单个投资者不可能通过个人的买卖行为影响某一证券的价格。计算公式为:
E(Ri)=RF+[E(RM)-RF]×βi
式中,E(Ri)=E(Rpi),表示资产组合P中资产i的期望收益;RF表示无风险资产收益;
E(RM)=E(RpM),表示资产组合集合中市场资产组合的期望收益;βi表示资产i的β系数。
(四)风险价值度量法。就是在一定置信水平和一定持有期限内,确定某一资产或资产组合所面临的损失的最高期望值,从而判定企业财务风险的方法。期望值越高,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反之也就越小。
(五)风险率度量法。该方法把风险定义为企业的投资收益低于无风险收益的可能性,风险率就是指投资收益低于风险收益的概率,数值从0%到100%,风险程度逐渐增大,投资价值依次降低。
三、财务风险度量方法的评价
众多的财务风险度量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目的,从不同的角度设计的。以上几种财务风险度量方法利弊不同,它们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概率分析法把理财领域引入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依据,逻辑性严密,可信度强,容易理解,堪称为财务风险度量的基础方法。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由于对经济业务的概率分布确定较难,大多概率分布主要是依靠经验来判断的,因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概率分析法适用于统计基础较好、统计资料较全面、统计数据较准确、经济业务有一定规律性的企业。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是在概率分析法上的进一步改进。模型中的β系数代表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大小,β系数越大,则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就越大,投资报酬率也就越高。此方法把风险和报酬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表现形式直观明了,把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充分体现了出来。β系数的引用和计算,运用了数理统计理论,使风险度量具有较强的科学依据;同时,它还能反映出风险和资本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模型中的β系数同样难以确定,它需要比较准确、全面的统计资料,同时也需要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经验判断。而且,模型的建立是基于一些抽象的假设之上的,例如模型假设资本市场完全有效、投资者都是根据期望值理论来选择有效的投资组合、投资者对资产报酬的概率分布具有一致的期望等,而在现实中,这些假设是不成立的。因此,这种方法虽然理论性强,但是缺乏实际应用价值。
风险价值度量法根据置信区间的选择,可以直接给出企业可能遭受风险损失的价值,从而给管理者提供一个关于投资风险的明确信息,管理者由此对企业的投资活动进行抉择,可以有效地避免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而且,此方法避免了确定β系数的困难。但是,风险价值度量法的计算比较复杂,需要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它度量的是在某一置信水平下,确定资产损失的最高期望值,从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杠杆分析法可以直接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计算财务风险。所以,用于计算风险所需的数据容易获得,计算也相对简单。杠杆分析法直观明了,而且财务报表上的任何变化都能灵敏地反映在杠杆分析当中。运用杠杆分析法,还能在同行业之间进行分析比较,使管理者可以更好地权衡风险和报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杠杆分析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企业财务风险的度量中被广泛应用,不失为企业财务风险度量的一个较理想的工具。
四、企业在财务风险度量方法的选择上应注意的问题
1问题分析
1.1投资的科学性不强
在国有企业,对内投资与对外投资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对内投资方面,固定资产的投资作为主要的投资对象,然而决策中,周密性不足、系统性不强,对于可行性的报告不完善,其中的分析与研究还有待证实,尤其是在当下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复杂的经济形势、快速的经济信息、日异变动不居的经济活动等,都使得决策者在不全面、不及时、不真实的数据的参考下,做出了诸多不合时宜、不理性、欠缺科学性的投资,为国有企业的投资带来了巨大风险。而在对外的投资方面,对投资风险这一认识欠缺正确理解,易于被表象所蒙蔽,因而,盲目所带来的巨大投资损失,不断地在增加财务风险,给国家带来了较大的损失。其次,因为这种事情的频频发生,所以应该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因为当其成为普遍现象之后,必然给国家带来巨大影响与负面作用。因此来看,投资风险在国有企业中依然是较大的财务风险问题。
1.2资本结构存在问题
在国有企业的资本构成中,从其长期资本构成及比例关系分析,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比如在偿付能力方面的不足等都会加重财务风险。而在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本身有其特殊性,与一般的企业构成还是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在其自身的资金结构中,长期资金、短期资金、自有资金、负债资金间的互配,是令企业合理周转的正确选择。然而在现实的部分国有企业中,还是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并且对于资金来源、周转问题等不进行认真合理分配,未能增加企业价值。从另一方面来看,过分地依赖于银行、逾期借款等都是成本增加,信任易出现问题的方面,还须进一步研究。
1.3对财务风险意识不够
风险管理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的整体动向与发展。然而在现实中,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与负责人,往往对其客观性估计不足或者认识不够,往往会将管理变成流于形式的风险防范,并未形成真正的压力与作用,而且明确地表现出风险意识的不足与认识不够。一般而言,这主要是受到传统的财务管理思维的束缚与影响,总是认为现金的管理就已足够,其实在当下的金融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大环境下,无论如何,都应该有全面的意识与时俱进的思想。由于对市场环境的陌生、风险评估不足,企业盲目的增大销量,赊销使得控制难上加难,真正的造成了“债务缠身”与“难以收回”等问题,降低了企业资产的流动与安全可靠性,因而是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的具体体现。
1.4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它可以有效地使企业资金的收入、支出等得到一个合理的控制,并且在项目的投资方面等进行谨慎的评估与作为,而且可以保障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在一定的体系内运行,并且效率高。在国有企业中,这种机制存在,但是在制度方面虽然有严格规定,然而在具体的执行中,缺乏动力,尤其是在部分未建立此项机制的国有企业中,就无从谈起,仅仅是停留于制度扎堆与混合,如管理与监督相结合,追究责任的制度不明确,问题发生,无法查到最终的责任人,而且易于出现财务风险问题,目前的财务风险主要集中于工程建设、高风险业务、大宗物品的采购、投资并购等方面。
1.5预警功能缺乏
财务风险的预警功能,是在当下的信息时代中,对其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方法,虽然近些年来,计算机的应用改善了诸多问题,然而未能从数据库的价值上进行新一轮的考量,通过数据的曲线走势来做出一套较好的预警系统。尤其是对于财务风险方面的预警。然而,当下的市场经济高度活跃、发展迅猛,变与复杂是其主要的特征,因而国有企业更应该认识到在这方面的不足可能带来的大风险。
2防范举措
2.1提高认识,科学决策,合理化投资
首先,应该对影响投资决策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定量计算分析方法、模型构建、方案评估、可行性尝试等;其次,应该规范投资领域,对其主营的业务范围加以限制,避免盲目投资,保障其在国家的主导国民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活动,对于非主营的业务与投资需要把控严格,将其剥离出来,以有进退、合理流动为原则,在转让中,需依法进行,在整个调整与重组中,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局部调整,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增加其发展。
2.2资本结构最优化
在资本结构方面,应该使债权资本、股权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达到最优化,但是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的盈利能力、风险大小等问题,所以建议在财务管理中,做好这两方面的权衡与评估,从而使企业资本结构优化。要求即是以需定求、合理配置资本。
2.3增强风险监控意识
对于风险的防范,应该以科学、现代化的理念为基础,通过对当下市场经济环境的现实情况的调研、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方法等进行一些差异研究与可行性研究,从而把握其中的特点,进而吸收其中的有用经验,结合国有企业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可以设置一些流程,从防范、控制、如何解决等角度进行思考;在适应的同时,应该进行调整,两条腿走路,才更稳当,更加有力。以当下的系统论来分解,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系统工程,在风险监控、风险管理流程、优化监控制度、对生产各环节进行有线监督等,都应该作为系统内考虑的问题与可能的发展方向与调整对象。
2.4建立健全出资人财务监督体系
首先,在会计信息的披露方面进行规范化治理,命名其核算更加完善化并构建起体系;统一的标准有助于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增加其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实力;其次,应该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从负责人方面切入,权责分明,监控、评价会更为有效;第三,应该在规范、约束经营者行为中,严厉地执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度,这样可以起到更为直接的作用。
2.5健全预警机制
首先,应该建立完整的风险防范体系,从内控、监管、报表分析、数据预测方面增加其细致性与对应性,利用计划与统计的现代化方法,对其各项事物,建立表格化、数字化的数据信息记录与评估分析,还应该从会计师事务所等类似的社会中介机构方面加强风险监管,构建起一个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
3结论
改革带给了我国诸多新生与动力,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与困难,然而,应该坚持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相信必定战胜千难万险,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在国有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方面,应该注重投资决策方面的科学化,从制度上对资本进行规范管理,从而优化资本结构、增强对风险的监控意识、健全整个监督体系、建立起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预警机制,以此提升国有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作者:王志华 单位:宣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杰军.关于国有企业财务资金风险防范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2(16).
[2]于海波.浅议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J].China'sForeignTrade,2011(22).
[3]闫红.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原因和预防措施[J].经济师,2010(9).
[4]时春礼.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0(5).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决策风险
一、人力资本的概念
“人力资本”最初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在研究美国经济中物质资本存量与产出差距在不断加大,出现巨额余值时使用,并由此产生了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及以后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力资本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在随后的近半个世纪在西方发达国家牢固树立起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产”的理念,并掀起了人力资本研究的热潮。
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指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体现了个体或群体的知识、技术、能力等,并能够为其带来长期收入来源的生产能力。
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资本化了的人力资源。马克思曾指出,资本的本质属性在于对利润的不懈追求,人力资本既然属于资本化形态,当然就不例外了。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希望能在将来获得回报(如通过增加收入或提高公司的生产力)。
本文主要讨论通过正规教育(学校教育)形成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问题。
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
(一)、是否继续投资的决策:
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是教育,因而有必要分析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
下图显示了学校教育投资的可能分析。一个人面临两种选择:需要S年全日制学校教育,在完成后如果就业,会有年收Ws,直到退休年龄,比如65岁。更一般地说,年龄T。学校教育有直接成本如学费、书本费等K。另一选择是不接受学校教育,直接工作,可赚得工资W0,(从决策开始到退休年龄T)。
这里有一个假设前提:没有能力限制,没有退学风险,收入在整个工作年限内不变。工作经验与决策无关,没有失业风险(见图1)。
假设投资成本(或教育成本)包括直接成本K和机会成本W0(可能赚得的工资)。而放弃的收益即机会成本是成本中较大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种方案中整个生命周期贴现收入,选择贴现收入较高的方案。我们还可以将不接受学校教育的收入从接受教育的收入中减去,如果结果为正,可以预测该个体会选择投资于学校教育。在第一个S年,每年的差距为-K-W0,
该个体必须付出学费和书本费等K,并且不能享有收入W0,因此,每年的W0为机会成本,即由于选择了教育而放弃的收入。W0+K为每年的投资成本。从整个生命周期看,贴现后收入为图中的B+C,在S年之后,两种收入流改变:获取Ws(超过不接受教育的收入W0)。差额Ws-W0为教育带来的利得。较高的年收入是由于学校教育。同样考虑折现,可以发现贡献于整个生命周期的收益差额为A。
如果由教育决策带来的终生净收入为正数,或所得利益(Ws-W0,从年龄S到年龄T,贴现后)大于投资成本(W0+K,从年龄0到年龄S,贴现后),那么该个体会选择学校教育。如果人们可以以市场同期利率进行借贷,则该市场利率为折现率。
这个非常简单的模型有以下几个结论:如果符合以下条件,则参加学校教育的人数会增加(虽然每种条件的影响大小可能不同):(1)未来收益增加,即工资奖金对那些已经完成其学校教育的人来说增加了。(2)直接教育成本减少,比如学校降低学费或政府增加教育补贴。(3)贴现率降低。由于未来工资收益相对于以前工作阶段中的成本增加了,或者说对那些着眼于未来利益而非当前利益的人来说,贴现率较低会使人们倾向于学校教育。(4)教育筹资变得容易。如银行更愿意贷款并且降低利率甚至提供免费的奖学金。
进一步分析,如果给定受教育的年数,与工资增加Ws-W0相对应的年回报率(学校教育的回报率)是投资决策中必须知道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每增加一年的教育会产生一定收入百分比的增长,这个增长的百分比则是教育的回报(Mincer,1974)。为了计算它,理论上必须知道某人实现的收入并等到退休。
关于是否投资教育或继续投资教育已经有许多公式化研究,美国人口经济学家恩格尔曼认为,人力投资的时间比较长,难以根据已知的投资期限来计算投入量与收入量,为此,他把投资期限限定在一个时期(例如13年),而把收益扩展到其他时期带来的收入,用来分析教育(正规学校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公式为式中,C表示受过第13年教育的直接费用,W0表示受过第13年教育而放弃的收入,Xi表示受过12年教育的人的收入,Yi表示受过13年教育的人的收入,n表示受了13年教育之后可以赚取收入的总年数,r表示第13年教育的收益率,i表示观察的年份。根据这个公式,利用所要求的资料可以计算出教育投资的收益率,个人就可根据对投资与收益的分析,做出是否继续投资教育的决策。决策基本原则是,预期收益流量(流入量)之和不能小于人力资本投资流量(流出量)之和,否则,人们就不愿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即受过13年教育的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不能低于受过12年教育的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否则,人们只进行12年教育投资,而不选择13年教育投资。
(二)最佳投资的决策:
由于学校教育具有连续性,有的个体获得比其他人更多的学校教育,在做出最佳投资决策时,我们必须分析学校教育的最佳长度。受教育每增加一年,就会增加生命周期的收入,但并不稳定。在最初的几年,如果一个人继续增加教育年份,生命周期收入的增长幅度会增加,但以后年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投入学校教育的边际收益递减的情况(Yoram,1975)。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YoramBen-Porah公式化了教育投资过程并描述了其主要决定因素。在他的模型中,个人通过已有的人力资本和他自己的时间、其他市场资源相结合来达到产出(人力资本积累)的增加。Yoram最佳资本积累的模型是个人人力资本生产函数:Qt表示个人在时期t人力资本的总投资;Kt表示个人在时期t初始人力资本存量;St表示个人在时期t内贡献于存量Q的时间(Q:人力资本存量总增加);Xt表示积累人力资本(生产中)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如果初始人力资本较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人首先会进一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也就是说,全部时间都花在学校教育上。在完成全日制教育后,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他的在职培训(on-the-jobtraining)。参数B是由Becker在1975年运用同一生产函数时增加上去的,它表示“有限的个人体力和智力”,使Yoram的规模报酬递减的假设合理化。原因是(1)随着个人在增加其人力资本累计的过程中,成本增加。(2)个人生命是有限的,随着受教育时间的不断付出,工作年限会缩短,这减少了获得利益的时间,结果最终是收益的增长幅度减少。而且个人继续延长其受教育时间,增加的教育年限的成本是增加的,一个简单的原因是:机会成本增加了。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越长,在同等教育水平下获得的工资越高,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花费(见图2)。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学校教育年限不断延长,边际收益(每延长一年增加的收益)会下降而边际成本会上升。受教育的最佳年限出现在边际成本线与边际收益线相交的那一点。如果教育年限超过S*,则产生的额外成本要大于额外的收益,此时再选择学校教育从经济上来看是不理性的。
因此,S*为最佳投资点。在此点上,投资者可获得最高的收益率,即内部收益率(IRR),是投资成本现值与投资收益现值相等时的贴现率(即教育投资的净现值NPV为零时的贴现率),也就是说图1中面积A=B时的贴现率。这个模型也可得出几个预测(允许成本和收益曲线随个体不同而不同):
(1)边际成本曲线较低的人(总成本线较平坦)选择更多(时间更长)的学校教育投资。如较易获得贷款的人,资金成本较低(筹资费用较少)。如图中A曲线。
(2)边际收益曲线较高的人会选择更多(时间更长)的学校教育投资。比如由于家庭关系网络、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或智商很高而学校教育恰好能与之互补等原因较易在接受教育后找到工作的人。如图中B曲线。
三、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中的风险因素
简单的模型能反映问题的实质,却容易忽略一些重要的因素,比如风险,下面讨论人力资本投资中的风险因素。
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较少被论及。但事实上,有投资就会有风险。与证券市场相同,人力资本市场包含许多资产,即各种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不仅与受教育的时间长度有关,而且与所受教育的种类有关。每个人选择与其未来收入的风险和回报相匹配的资产来获得最优选择。与证券市场不同的是,教育资产市场有几个重要的限制:首先,多样化不可能。第二,任意调整不可能。也就是说,不能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套利来调整投资。投资于教育是不可撤回的,一旦你持有某种教育,你就不能再出售它。加之投资收益具有很强的滞后性,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充分以及市场环境等导致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增加。
这些投资风险概括起来说,有市场风险和个别风险。(尽管在有关研究中有关于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区别的描述,但在本文中为了简洁起见,统称为风险。)
(一)、市场风险:影响整个市场上或一个受教育群体内所有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的不确定因素。
1.未来人力资本市场供需变化
假设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能力获得在任何教育水平的期望回报,每个人都是理性的投资者,只关心生命周期收益的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会选择有最高净收益(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成本后的值)的教育。则我们只需观察接受每一种教育的人群。在一种教育下,每个人的净收益都是相同的。这种相同可以通过弹性工资来建立。如果太多的人选择同一种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上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会使接受这种教育的毕业生的工资下降。相反,如果只有少数人接受这种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上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短缺会使接受这种教育的毕业生的工资上升。只有当工资产生的终生收益相等时才会出现均衡的态势。
2.市场分割
YumingFu和StuartGabriel研究得出结论:教育投资在私人部门(单位)的回报要高于在国有单位的回报。另外从职业等级上看,存在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和中初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由于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岗位对求职者有着较强的专用性人力资本要求,而大学生所具有的人力资本并不会自然保值,如果就业时选择了中初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其专用性的人力资本就长时期处于闲置状态,最终将逐渐贬值。因此,投资回报中包含了失业风险和由于就业于不利的行业或部门而导致的低收入风险。
此外,还有市场平均工资、流动限制等风险因素。
(二)、个别风险:只影响个体或群体中少数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的因素。个体在许多方面是不同的,比如智力能力、动机、兴趣等。这些因素使教育回报的估计变得不是很准确。受更多教育者获得较高工资不仅因为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还由于他们的能力及其他特征。具体地,个别风险有以下:
1.自身认识的不确定性:
个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面临几种不确定性。首先,人力投资者(即潜在的学生)对其所选择的教育本身的信息了解并不充分。比如,许多教育系统在学生步入大学教育之前向学生展示越来越多的选项(如课程、专业等)。而潜在的学生并不知道哪种学科对自己来说是必要的,以及喜欢与否,能否达到学科的要求(智力水平、耐心或能力等)。第二,在完成学科(毕业)后,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同样面临不确定性。即便是接受过职业或专业教育,他仍可能缺乏职业所需的能力或其他要求。而个人并不能明确地知道他相对于职业的真实能力。AdamSmith早在1776年就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说:“任何特定的个体永远拥有资格于他的工作的可能性在不同的行业中有很大的不同。让你的儿子去当鞋匠的学徒,几乎毫无疑问他会做出一双鞋;但如果送他去学法律,精通法律的可能性与他会在此行业中站得住脚的可能性相比,至少为20比5。”
2.生命风险。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的人是有生命周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力资本的生产效率将会下降,人力资本受益期也将随之缩短,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则必须在更短的时期内得到补偿。因此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也随着主体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大。极端地说,人力资本投资也会随着一个人的生命或工作能力的丧失而全部损失掉。
此外,还有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中个人承担的份额、个人已有的人力资本存量、时间的投入(总时间=受教育时间+工作时间+用于消费的时间)、机会成本、经验等。
总之,我们在进行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需要进行是否继续进行教育投资的决策以及最佳投资的决策,在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影响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的风险,能够帮助投资主体做出更客观准确和相关的决策。文章今后努力的方向是如何进一步将风险因素量化,从理论上和实证上更加完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3-0100-04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房地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辨识、评估、监测、控制风险已成为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道路上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在我国房地产企业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是企业发生重大风险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对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识别方法和识别变量的选择方面,而且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是用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
Beaver[1](1968)率先提出单变量分析法。选择79家公司,通过6组30个变量来反映公司破产前一至五年的财务能力,研究发现最好的判别变量是营运资本与负债之比和净利润与总资产之比。Altman[2](1968)首次运用多变量分析模型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判别分析。从流动性、获利能力、财务杠杆、偿债能力和活动性五个方面选用22个变量作为预测备选变量,通过对1946―1965年间破产制造企业和33家非破产配对企业的研究分析,构建了Z-Score模型。Ohlson[3](1980)构建 Logistic预测模型,研究发现,影响公司破产概率的变量,即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的变现能力。
周首华等[4](1996)运用1977―1990年的62家公司,即31家破产公司和相对应的同一年度、同一行业及相近净销售额的31家非破产公司,建立了F分数模型,并以ComPustat PC Plus 会计资料库中1990年以来的4 160家公司数据作为检验样本进行了验证,其F模型的准确率高达近70%。生育新、顾寿仪[5](1998年)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利息倍数对财务风险的预警指示,研究宏观回避和微观回避对财务风险的回避。杨淑娥和徐伟刚[6](2003)在Z分数模式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出了Y分数模型,并用建立模型的134个原始样本进行回代,在预测值Y=0.5时,模型的回判准确率为80%左右。王芳云[7] (2005)在系统阐述奥特曼Z计分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取了2003年沪、深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实证研究。实证表明,Z-score模型、模型对某个行业或某类企业的财务风险整体性分析的指导作用较强,可有效的评价企业财务风险。邢姝媛[8](2011)结合了王伟、赵占军认为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三种表现形式,从内部控制体系、财务管理体系、资金管理体系和加强财务管理意识等方面提出防范措施。赵春[9](2012)应用于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危机预警的研究,提出了企业财务风险概念层次树模型和时间序列动态维护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通过基于Hash 结构的关联规则交互挖掘算法HIUA、基于部分支持度树的关联规则增量式更新算法 IUPS_Miner和关联规则的动态维护算法ARDM方法,构建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指标、运营能力、成长能力和指标相关性分析几项财务指标。杜俊娟[10](2013)从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两方面分析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产生原因,提出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进行预警分析的新思路。杜运潮、徐凤菊[11](2013)以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8家财务状况异常的公司,按照4倍比例选取了32家财务状况正常的配对公司,采用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能力五个方面能力的30个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构成Logistic财务风险识别模型。代岑颖[12](2014年)将财务风险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流动资产风险三类,针对每一类风险选取相关财务指标,共27个量化指标构成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对该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与防范。王惠聪[13](2014)运用财务比率分析法,单变量分析模型、Z3计分模型、F分数模型,对房地产公司的财务风险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房地产公司的财务风险水平正在逐渐升高。向晓露[14](2014)、刘砂砂[15] (2014)研究结果表明,对房地产行业的财务风险影响最大的为偿债能力因子和成长能力因子,盈利能力因子对强势公司影响最大,而偿债能力因子对弱势公司的影响最大。庞明和吴红梅[16]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利用现金流视角研究财务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经营活动现金流增长率、投资活动总流入结构比率与财务风险的变化趋势反比净利润现金比率、全部现金流量比率、筹集活动总流入结构比率显著影响财务风险。
二、研究设计与指标构建
Vasicek 于2002 年首先提出来的财务风险,并在财务预警体系研究中得到应用。该模型假设财务运行状况主要取决于两个变量ZA和ZB为正的概率,用公式表示为:
财务预算的名义杠杆率?渍可以表述为:
鉴于最大概率为1,现金流运行状况的概率可以表述为:
当概率为1 时表示现金流的约束较松,可以降低风险标准提高高风险项目的投资,如果把剩余资金用于项目A,则B+A项目的收益情况W可以表示为: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出以下公式:
上述公式表明,在约束条件下,公司现金流的最优财务状况和公司项目收益E 呈正向关系,与置信度系数α 也呈正向关系,和违约率PA和PB呈反向关系,即风险的存在将提高公司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
企业收益情况可以表示为:E(P|I)=(q-Pi)P0+(1-q+Pi)pc
其中,Pi 表示企业利润,如果i为0,表示企业完全使用自有资金,i 等于C,表示完全使用外部资金。
只有在E>0,即企业利润为正时才会继续扩大投资规模,意味着企业现金流的财务状况良好,对E 求导可得如下形式:
上述公式意味着房地产企业所处外部环境越复杂,房地产企业资金不足时,进行外部融资的成本越大,将会影响企房地产企业正常运转。财务预警指标从经营效率、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资本收益四个方面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其中经营效率包括企业内部现金充足率、经营现金比率、自由现金比率和资金周转率4个子指标,偿债能力包括企业现金比率、资本负债率和现金债务比率3个子指标,盈利能力包括盈利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比率和净资产利润3个子指标,资本收益用每股的现金流量表示。随机抽取2015沪深两市54家房地产上市公司ST 公司和50家非ST 公司,把ST公司设定为1,非ST公司设定为0,在分析时把94个样本公司分成两组,分别为估计组和检验组,计量分析使用SPSS软件,数据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三、实证检验
根据财务风险的数理模型,企业财务状况主要取决于企业收益情况和现金流项目特质性。
由于企业财务风险(CF)和企业收益和现金流存在密切关系,基于上述变量选取,本文设定经营效率(JY)、偿债能力(CZ)、盈利能力(YL)和资本收益(ZB)四大影响因素构建计量模型:
为了对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定量分析,首先使用上述风险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2)。
从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所有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伴随概率较小,从标准差和t值可以看出回归结果较为理想。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目前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而且上市公司融资压力是制约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因素。合理规划、制定行业标准是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Beaver W.Marketprice,Financial Ratios,and the Prediction of Failure [J].Joura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68.
[2] Edward I.Altman.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J].Journal of Finance,1968.
[3] Ohlson J.A.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bankruptc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
[4] 周首华,等.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J].会计研究,1996,(8).
[5] 生育新,顾寿仪.浅谈企业财务风险[J].财会月刊,1998,(12).
[6] 杨淑娥,徐伟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Y分数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2).
[7] 王芳云.运营Z计分模型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实证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05,(5).
[8] 邢姝媛.关于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1,(6).
[9] 赵春.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财务风险分析与预警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0] 杜俊娟.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防范[J].会计之友,2013,(10).
[11] 杜运潮,徐凤菊.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识别――基于Logistic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13,(18).
[12] 代岑颖.?菖?菖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3] 王惠聪.BLDC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D].沈阳: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210-0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是指在日常信贷工作过程中预测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和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合理的办法综合处理风险(包括降低和避免风险),最大程度地保障信贷资金的效益性,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下面,笔者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进行探讨。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定义及分类
1.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定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因不确定性因素使借款人不能按约偿还银行贷款本息,引致信贷资产预期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或概率。
信贷风险管理是指银行通过对信贷风险的识别,并选择相应的手段,以最小的支出获取最大安全效果的过程。
2.西方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分类。西方的信贷风险管理起源于保险,根据贷款风险结果可否保险,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1)静态风险。静态风险又称之为纯风险,主要指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它只有风险损失而无风险收益,一般不可回避,风险承担者不得不被动防御。由于是源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静态风险基本符合大数定律,一般是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其发生概率,因而可以通过社会保险来承担风险损失。
商业银行只要发生信贷业务,就必然面临静态风险,此时商业银行可通过保险的方式对风险进行转嫁,从而降低信贷风险,减少信贷损失。(2)动态风险。动态风险又称之为投机风险,主要指商业银行贷款决策失误或借款人经营管理不善或经济环境的改变和市场各种行情波动等因素引发风险的可能性。由于其发生的概率和每次发生的影响力大小都随时间而改变,这种风险难于计算和把握,一般社会保险不对此承担风险。动态风险只能由商业银行和其借款企业共同承担。
3.我国贷款风险的五级分类法。贷款风险分类指银行综合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并运用最佳判断,根据贷款风险程度对贷款质量作出论证,它不但包括结果,也包括过程。近年来,我国银行监管部门在比较研究各国在信贷资产分类方面做法的基础上,要求商业银行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商业银行实行风险贷款五级分类,是我国金融监管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自身稳健经营及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有助于商业银行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客观上也有助于培养健康的信贷文化,从而有助于推动在我国建立现代银行制度。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往往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原因,又有银企关系,社会经济整体发展及相关各部门的原因。综合起来,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性原因。商业银行是信贷活动的主体,其自身的经营性原因和具体操作失误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自身对信贷资产风险的产生、发展缺乏一整套完整、健全、科学的管理与防范体系,内控制度建设不完善和制度执行不严格,缺乏严格的信贷资产质量监管制度。加之,由于经营管理人员和具体经办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放款缺乏对贷款企业及项目审查,加上责权利不对称,形成信贷经营风险。
2.信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在信贷经营活动中,企业在贷款申请材料中故意隐瞒甚至谎报其投资项目的风险信息,以获得他们需要的贷款,而商业银行若不能力争获取详尽的资料及信息,就不能排除贷款决策的潜伏风险。
3.信贷风险识别机制不健全。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识别机制不健全,没有对信贷风险准确评估,这反映了银行对信贷风险缺乏判断力。
4.其它原因。信贷风险的形成,还会由于国家产业政策调整、行政干预、企业机制不健全和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及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商业银行不可抗拒的外界因素大量存在。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程序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为了正确识别和认定信贷资产的经营风险,建立并强化风险的防范、控制和补偿机制,降低信贷资产风险,减少信贷资产损失,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信贷风险管理程序一般包括收集数据信息、核实并整理信息资料、分析信贷风险,并作出管理结论。
1.收集数据信息。根据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目标,信贷人员要收集分析所需各种信息和数据资料。一般信息收集内容有宏观经济形势信息、行业情况信息、企业内部数据,如企业市场占有率、销售政策、产品品种、有关预测数据等,以及对信贷风险分析起重要作用的企业财务报表。但财务信息只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在某一时期的结果,能部分地反映造成当前结果的原因,但并不反映经济活动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不能全面揭示形成原因。因此,需要分析者收集相关资料信息。信息收集可通过查找资料、专题调研、座谈会或有关会议等多种渠道来完成。
2.核实并整理信息资料。对于收集到的信息资料,首先核对和明确信息资料是否反映了真实情况,所收集到的资料相互间是否有较大出入。如果证明企业财务报表中重要数据不真实或有重大出入时,应该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提出怀疑,放弃投资或借款给该企业。以下所介绍的各种分析方法和理论,都是以提供和使用真实的信息和资料数据为基础的。因此在进行银行信贷风险分析时,要特别注意信息的真实性。
3.分析信贷风险并作出结论。由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在作出信贷风险分析结论时,要根据信贷风险分析目标和内容,评价所收集的资料,寻找信息和资料数据间的因果关系,联系企业客观环境情况,解释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揭示企业经营成绩和失误,暴露存在问题,提出分析意见,探讨改进办法与途径。
四、信贷风险分析内容及方法
1.信贷风险分析内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基本面风险分析、系统性风险分析、财务风险分析、担保风险分析等方面。(1)企业基本面风险分析。在这一部分,信贷风险分析人员应分析客户基本情况、经营范围及主营业务组织结构、企业类型及业务经理人员的情况及其附属机构的情况,还要对借款用途、生产利用效率、融资能力、信用记录情况进行分析。(2)系统性风险分析。主要分析该企业所处行业、市场情况,对其产品未来发展前景作出判断。(3)财务风险分析。财务风险是由于公司筹措资金时举债而引起的风险。对公司的财务风险分析主要对企业的资产结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量等方面进行风险分析。(4)担保风险分析。主要对作为企业第二还款来源进行分析,对保证单位偿还能力进行分析,对抵押品、质押品进行准确评估。
2.信贷风险分析方法。对银行信贷风险分析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法是指预测者根据已有的有关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凭借自己个人的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对未来变化趋势作出分析判断,确定预测值;定量分析是指利用有关历史数据,通过数学模型,对未来作出预测。
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信贷风险分析也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因此在定量分析的同时,要作出定性判断,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在进行分析时,既要掌握分析目标所需指标的资料,又要了解相关指标的因果情况;既要收集企业内部的报表资料,又要掌握企业环境的变化情况;既要有客观数据资料,又要有文字意见资料。(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所收集到的信息资料,特别是财务报表资料,一般是过去情况的反映。因此,要时刻注意数值的时间性,在弄清过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情况下的可能结果。要联系企业和投资者、决策者的实际情况,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提出建设性的分析意见。(3)抓住重点、综合分析。在进行信贷风险分析时,往往一两个指标不能说明问题,既要对指标本身的数值进行分析解释,又要对该指标数值对其他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作出解释。企业的经济业务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要通过综合分析判断,得出分析结论。
参考文献:
1.章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圣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进程的迅猛推进,国内和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因素急剧增加,进一步加大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未来财务活动成果的不确定性,使企业在一定期间的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任何企业都是一个开放的、有人的主观行为参与的经济系统,所以,引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或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企业系统外部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企业系统内部主观管理决策的不确定性。对大量中小企业经营情况的实地调查表明,当前,在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引致企业财务风险,较大的外部因素,主要来自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变化、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变化以及技术环境变革的不确定等;内部因素主要源于较低的企业资金管理决策水平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一)经济政策环境引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当前我国明显偏向于国有企业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是引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包括所得税税率、利率、汇率等主要宏观经济政策变量的波动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国家环保政策的实施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困境和危机。
(二)市场环境引致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我国产品市场形态已由卖方型市场转变为买方型市场,对于普遍以生产大路货、低档次产品的中小企业来说,面临着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严峻挑战。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初级阶段客观存在的缺陷,也不能满足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和促进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三)技术因素引致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环境和自身较低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大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四)理财决策引致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通过对中小企业理财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可知,中小企业在投资决策环节(如投资目标确定、投资方向选择、投资方案评价)、筹资决策环节(如筹资时机选择、筹资规模确定、筹资结构优化)以及收益分配决策环节(如收益确认标准和程序的确定、股利政策和分配方案的制定)等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是引致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关键原因。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并非意味着完全预防、减少或消灭财务风险,而是指在一定的风险条件下,通过对风险的预测、评价、决策、处理等手段,对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采取预防和补偿措施,以尽可能降低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损失的范围和程度。
依据经济控制论中的系统平衡偏差原理,可以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系统运行的基本程序分为制定控制标准、判断风险状态和纠正系统偏差三个步骤。根据系统纠偏措施作用的不同,可以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系统运行的基本方式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种方式。系统运行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式的综合构成了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系统的运行机制。由于中小企业缺乏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及追求短期效益行为的普遍存在,决定了大多数中小企业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的运行机制存在较大的缺陷,这是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和效果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免费论文。
基于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目标体系的认识,可以从风险状态转移、风险机制改善和企业特性优化三个层次出发,提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体系的构成分析框架。免费论文。免费论文。其中风险状态转移策略是策略体系中最为直接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对策,它通常是根据企业在其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和(或)成长能力等方面的风险状态,采取直接的防范与控制措施。风险机制改善策略是策略体系中较深层次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对策,改善企业财务风险机制,应从建立结构完善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制度,加强企业管理决策过程中的风险观念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企业特性优化策略是策略体系中战略性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对策,优化企业特性的策略构成,应在综合评价企业行业特性、经营特性和管理特性等方面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特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不利之处,从战略的角度制定相应的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斯蒂芬罗斯,罗德尔福杰富.公司理财.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第1次出版,P76、P99.
一、并购前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分析
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并购交易的精髓,每一次成功并购的关键就在于找到恰当的交易价格。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收益大小和时间的预期,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这就产生了并购公司的估价风险,其大小取决于并购企业所用信息的质量。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并购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如果目标企业是上市企业,南于它必须对外公布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报表等信息,并购企业容易取得目标企业的资料进行分析。但是由于我国许多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水分较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的判断往往难以做到非常准确,在定价中可能接受高于目标企业实际价值的收购价格,导致并购企业支付更多的资金或以更多的股权进行置换由此可能造成资产负债率过高以及目标企业不能带来预期盈利而陷入财务困境。目标企业若是非上市企业,则并购企业必须通过目标企业的合作才能获得相应的信息。如果并购企是善意的,并购双方则能够充分交流和沟通信息,目标企业会主动地向并购企业提供必要的资料,这有利于降低并购的风险和成本,同时可避免目标企业管理层有意抗拒而增加并购成本;如果并购企业是恶意的,并购企业将无法从目标企业获取其实际经营、财务状况等主要资料,给公司估价带来闲难。由此可见,估价风险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信息分布的状况和质量。
二、并购交易执行阶段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主要是指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它与融资风险、债务风险有密切关系。目前,我国企业并购有三种主要支付方式: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
1现金支付及其相关财务风险。现金并购是指并购企业以现金为支付工具,支付给目标公司股东一定数额的现金来达到并购目标公司的目的。现金收购是企业并购活动中最清楚而又迅速的一种支付方式,在各种支付方式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现金支付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最大,表现为:一足并购规模和并购成功与否受并购方现金流量和融资能力的约束。二是当并购与国际资本市场相联系时,现金支付使并购方必然面临汇率风险。三是目标企业股东不能分享合并后企业的发展机会和盈利,也不能享受延迟纳税的优惠。
2.股票支付及其相关的财务风险。股票交换是以并购方股票替换目标企业的股票,即以股换股。这种支付方式减轻了现金压力和债务负担,对并购方不存在现金流转压力,并可能带来一定的税收好处,不会给企业带来资金的压力和破产的风险,但股票支付也会产生财务风险。
3.混合支付及其相关的财务风险。混合支付能比较好地解决纯现金支付带来的资金压力或者债务压力,又能根据企业自身以及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合理安排两者的比例,达到最优的资本结构。但混合支付也是有风险存在的,对于企业的资本结构确认往往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资本结构偏离风险的发生是可能的,而且混合支付不能一次完成整个支付过程,多种支付方式的连续性很难保证,这样会延迟整个并购过程,给后期带来较大的整合风险。
(二)融资风险
企业通常采用的融资渠道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1.内部融资。内部融资是指企业利用内部资金进行并购。企业内部融资有两个渠道,一是企业自有资金,指企业经常持有按法定的财务制度能够自行指派而无需归还的那部分资产。二是企业应付而未付的税金和利息。内部融资主要是现金支付方式,虽无需偿还、无成本费用,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但仅依赖内部融资,又会产生新的财务风险。
2.外部融资。外部融资是通过外部渠道筹集并购资金。包括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权益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进行融资,通过发行股票迅速筹集到大量资金,资本风险较小但我国对股票融资要求较为严格,审批等所需时间较长,不利于抢占并购时机,将会稀释大股东的控制权。二是债务性融资。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举债来筹集并购所需资金,相对于权益融资具有资金成本低,不会稀释股权,手续简单的优势。但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平均负债率高达65—70%,债务到期要还本付息,债务负担过重,将会导致资本结构恶化,企业容易陷入财务危机此外,我国严格的金融政策使得并购资金的来源十分困难。
三、并购后内部整合阶段的财务风险分析
1.偿债风险
偿债风险存在于企业债务收购中,特别是存在于杠杆并购中。杠杆并购中,并购企业不必拥有巨额资金,旨在通过举借债务解决收购中的资金问题,自有资金只占所需总金额的10%,贷款约占50—70%,投资者发行高息风险债券约占收购金额的20—40%。由于高息风险债券资金成本很高,而收购后目标企业未来资金流量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合后的目标企业是否有稳定足额的现金净流量。
2.流动性资金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增高,企业参与市场程度的加深,企业必须面对市场带来的风险。在财务控制方面,国外财务风险研究起步早,理论体系完善,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创立的控制论,Altman创立的zeta模型。在我国,郭敏在“人本风险”的防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赵斯秋从制度上进行探讨,通过建立各种控制制度达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王继华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讨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本文运用流动性、经营效率、长期偿债能力三方面对某企业进行财务风险分析。通过对该企业近3年来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出该企业的财务风险,并找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二、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1、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就是管理者采用合理的管理手段,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减少损失。风险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变公司所承受的风险程度,尽可能降低风险对公司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风险管理理论把风险管理分为风险确认、风险评估以及风险控制三个部分。2、流动性分析企业资金的周转和循环,反映了企业各经营环节的运行效率,效率高,资金周转快、效益好,反之亦然。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速动比率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动用随时可变现资产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一般为1,小于l则说明企业不能抵挡可能出现的债务危机,存在着财务风险。3、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对债务的承担能力,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已获利息倍数,是税前利润加利息费用之和与利息费用的比值,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至少要大于1,否则,就难以偿付债务及利息。4、经营效率分析企业的经营效率是企业利用资产的效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用于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的快慢,该指标越大企业财务越安全,反之就越危险。
三、某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A企业近3年来,资产总计分别为38千万元,37千万元,33千万元。负债总计分别为24千万元,20千万元,16千万元。所有者权益分别为14千万元,17千万元,17千万元。A企业三年经营业绩及财务数据:企业总资产规模自2009年以来连续下降,特别是2011年的总资产比2010年下降了11.76%,比2009年下降了13.22%,变动幅度较大。从数据可以初步判断某企业经常性损益方面收益虽然减少,但是比非经常性损益下降幅度小,企业盈利主要还是来源于经常性损益。流动性分析可细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短期资产流动性分析。短期资产流动性中周转效率越低,变现风险越大。从数据表可以看出,A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这三年中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债务意味着风险,其不利之处是为了是公司持续经营,必须履行固定的承诺。从数据表分析2009年的1.53在2010年大幅增长至9.12,而2010年又下降至3.35.说明企业在偿债方面有风险。公司的应收账款在11年周转率有了一定幅度的下降,如果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说明企业信用政策过于宽松。
四、某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某企业财务风险是由财务管理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某企业的资金结构是合理的,资产负债比率较高,资金结构的合理比率应为流动比率2:1、产权比率6:4。资产负债率越高意味着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如果企业到期债务无法偿还,会立即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2、A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11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说明企业回收应收账款的效率较低,有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由此形成了企业的财务风险。3、某企业存货周转率在11年又有了回落,存货周转率不高将导致资金积压在存货上,企业还必须为此支付大量存货保管费,又要承担市价下跌的损失,从而形成财务负险。
五、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截至2010年末,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己达2 041家,此类企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及欧盟近年来的债务危机均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市场环境的稳定,出现亏损或破产的上市公司数量急剧增加。财务风险关系到企业能否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公司一旦存在严重的财务风险,则可能对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财务风险实质为企业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体现为企业资金收益下降或断裂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具体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由于各种不可预测及控制的内外部不确定因素,使得企业资金收益下降或资金流断裂,从而对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企业应具备预见性和危机意识,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跟踪和监控,及时发现并将企业潜在的风险通知相关管理者以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或减弱财务风险对企业的破坏。因此,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财务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西方学者首先将研究重点转移至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其中Beaver[2]提出单变量模型,选取158家公司为研究对象的同时,选取30个变量并对其预测能力进行检验,最后确定判别效果最好的两个变量——营运资本流/负债和净利润/总资产。Altman[3]在单变量模型的基础上,选取66家公司作为样本进行配对分析,据分析结果选择了22个变量作为备选变量,依据正确率最大的原则,最终筛选出留存收益/资产总额、股东权益市场价值/总负债账面价值等5个变量作为判别变量并构建了Z值模型。Ohlson[4]应用新的数据搜集方法和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进行企业破产预测的研究,发现4类变量显著影响公司破产的概率,即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经营状况和变现能力。
国内对财务风险预测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向德伟筛选出净利润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15个分析指标,建立了Logistic回归模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相关研究进行修正,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建立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85%,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由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公开,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的财务风险研究近期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刘开瑞[9]以香梨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采用Z-Score 模型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预警分析,指出 Z值模型对上市企业财务预测的准确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吴芃[10]利用统计分析方法预测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吴倩[11]在研究过程中加入非财务指标以提高预测风险的准确性,指出引入DEA 效率值并不能提高模型预警的准确性。刘俊奇[12]与冯月平[13]分别采用Logistic 回归建立了我国物流业和制造业上市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陶娅[14]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的理论发展进行了总结。
2 制造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特征,相同财务指标对不同行业的财务风险预测有不同的重要性。因此,建立针对行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具有显著的实际意义。
2.1 财务指标的选择
通过财务报告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而财务报告建立在财务指标基础上。因此,财务风险分析的基础正是形成分析报告的财务指标。冯敏[15]在研究国内外关于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何峰[16]以企业经营为切入点,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建立了一个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沈亭[17]对我国信托行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相关研究,建立了适合信托行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获取了各指标的权重进而分析和总结财务指标对信托行业财务风险预警的重要性。林艳红[18]研究了财务风险指标的预测能力,提出如财务指标的均值在被特别处理(Special Treatment, 简写为ST)前3年中有显著差异,则该指标具有较理想的预测能力;同时结合二元选择模型确定出具有良好判别力的分析指标,该类指标可分为6类: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
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制造企业财务风险指标体系见表1。
学术参考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其中正向指标表示该指标值越大则其财务风险越大,即财务状况越差;负向指标表示该指标值越大则其财务风险越小,即财务状况越好。为达到一致化效果,在最终的模型表达式中,正向指标前用负号,负向指标前用正号,综合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好,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越小;综合指标值越小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差,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越大。
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分为主观方法和客观方法,无论主观方法或客观方法均存有某些缺点。主观方法在根据指标本身含义确定权重方面具有优势,但客观性较差,易受评价者主观态度的影响;客观方法以实际数据为基础,能够避免主观性的影响,但不能体现评价者对不同指标的重视程度,有时甚至出现确定的权重与实际重要程度相悖的情况。因此,本研究在确定制造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权重时,引入主 客观相结合的方法[19-20],发挥主客观方法的各自优势。在主观方法方面选择了比较成熟且应用较广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写为AHP),而客观方法方面选择了具有广泛应用的信息熵方法。
2.2.1 AHP方法确定主观权重
AHP方法由美国运筹学家Saaty首先提出,即将复杂系统分解为很多因素,各因素相互关联,最后构成了一个树形结构,通常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同层因素通过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进而得出指标的相对权重。因此,运用AHP方法需得到指标的两两判断矩阵。据研究需求设计用于层次分析法的调查问卷;对制造企业相关人员访问以收集相关数据;通过Yaahp软件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并计算出各层指标的权重大小,各指标的权重见表2。
2.2.2 信息熵方法确定客观权重
Shannon[21]于1948年提出信息熵的概念,用于解决信息的量化度量问题。信息熵描述了概率与信息冗余度的关系,其表达式为:
H(x)=-■p(xi)ln p(xi)
式中,xi表示第i个状态值;p(xi)表示第i个状态值出现的概率。
通过信息熵方法确定客观权重,首先需收集制造企业的相关数据,其中行业划分依据中国银监会的分类标准。选择沪深两市2010年和2011年首次被ST的41家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其中公司被ST一般存在两种情况:财务状况异常或其他异常。鉴于探究制造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剔除了由于其他异常而被ST的公司及数据不完整的样本公司,最后得到30家被ST的样本公司。另外,随机选择了30家非ST的制造企业作为配对样本。
确定研究公司后,通过Wind资讯金融终端提取相应数据。软件SAS中的IML过程通过计算指标数据间的差异给出指标的信息熵及其相对重要性(权重),运行结果见表3。
2.3 综合模型的建立
由于AHP方法从专家的经验与认识出发,因此主观权重体现了一个指标对预测财务风险的重要程度,但偶尔出现以下情况:虽某指标非常重要,但该指标可能不具备良好的区别力,此时则无必要对此指标赋予较大权学术参考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重。相对而言,信息熵方法以客观数据为依据,而客观权重能够体现一个指标的区别力,但仅依靠客观数据,可能导致具备良好区别力的指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性无法突显,尤其当出现异常数据时,则需降低虽重要却不具备良好区别力的指标所占有的权重,相应提高具备良好区别力的指标的权重。换而言之,将重要但区别力不显著的指标所占有的权重转移一部分至区别力显著但重要性稍低的指标。
综合主客观方法得到的权重,不但弥补主客观方法各自不足,而且在以重要程度为前提的基础上提高模型的整体辨别力,构建制造企业财务风险综合模型。以客观权重对主观权重进行调整的方法确定综合权重,具体阐述为:以主观权重为基础,客观权重体现了指标的区别力,再根据指标的区别力对主观权重进行调整。根据以上方法最终得到制造企业财务风险指标的综合权重,见表4。
通过对制造企业财务风险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构建了相应指标体系;在AHP方法及信息熵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并确定了各财务指标的综合权重。因此,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综合模型为:
G=■(-1)kWinXn
式中,G为公司的得分;Win为第n个财务指标的综合权重;Xn为第n个财务指标的标准化数据。当第n个财务指标为正向指标时,k=1;当第n个财务指标为负向指标时,k=2。
根据建立的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并结合待分析公司的标准化财务指标数据,则可计算出公司得分即G值。G值越大,表明公司的财务状况越好,其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越小;G值越小,表明公司的财务状况越差,其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越大。
3 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的数据包括两部分:被ST制造类公司数据和非ST制造类公司数据。该研究采用杨淑娥[7]在研究中所用的回溯方法,将表3中的公司数据回代到建立的模型中分析该模型的预测准确率。
为了消除量纲和数量级对预测的影响,首先需将数据进行标准化,之后将标准化后的各公司财务指标数据代入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综合模型,可得各公司的相应得分。在实证分析过程中,将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的乘积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所要求的综合权重。
根据之前关于模型得分的讨论可知,一个公司的得分越高,表示此公司的财务风险越小;某公司的得分越低,表示此公司的财务风险越大。如果各公司按其得分的降序排列,根据直观判断,非ST公司由于财务风险小,得分应该高并排在前面;而ST公司由于财务风险大,得分应该低并排在后面。由于进行实证分析的S学术参考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T公司和非ST公司各30家,从理论上预测,得分排名前30的公司应为非ST公司,而得分排名后30的公司应为ST公司。将此预测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可判断模型的有效性。根据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综合模型计算,各公司的G值和模型判断结果见表5。表5中标有灰色背景的为非ST公司,其他为ST公司。通过计算可知,模型判断正确率达到了86.7%,说明构建的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综合模型具有良好的效果。
4 结 论
相同指标对于不同行业而言,其在预测财务风险方面有不同的重要性。因此,结合行业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更具有实践意义,模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更加贴合实际。鉴于主客观方法确定权重时存在的缺点,将主观方法与客观方法结合以弥补各自不足进而得到各指标的综合权重,较为准确地反映制造行业的财务风险,提高了所构建模型的有效性。同时,指出了各指标在预测制造企业财务风险时的相对重要性。通过实证性检验,经由AHP和信息熵方法建立的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获得了86.7%的预测成功率,此效果相对而言较为理想。本文仅给出一种根据主客观权重得到各指标综合权重的方法,同时发现主客观权重结合得到的综合权重是一种有效的制造业财务风险预警方法。利用其他方法进一步依据主观和客观权重得到更合适的综合权重将为后续研究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任峰. 打造西部制造业基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J]. 商场现代化,2011(665):51-52.
.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 66 (5): 71-111.
[3]E Altman. 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 Journal of Finance, 1968, 23 (4): 589-609.
[4]J A Ohlson. 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80, 18 (1): 109-131.
[5]向德伟. 运用“Z记分法”评价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的实证研究[J]. 会计研究,2002,11 (10):53-57.
[6]周首华,杨济华,王平. 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J]. 会计研究,1996(8):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