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4: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艺术系毕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我国高校毕业生自从1998年突破100万人以来,逐年剧增。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我国劳动力中大学生的比例还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属供不应求状况,但从表面上看,社会上大学生的稀缺程度明显下降,以呈现出就业困难的局面。截至2001年6月,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本科生超过80%,研究生超过95%,专科生达到40%。2002年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2003年,由于高校扩招的首批本科生加入了毕业生行列,而使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有所下降。
目前我国的整体趋势在于,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又是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就业压力十分突出。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正在与世界经济接轨,会出现一段就业压力加大的时期,然后才可能逐渐缓解。由于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我国人口增长率从20世纪90年代已开始下降,到2020年后将接近零增长,新增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将明显下降,那时就业率才会逐渐回升。
现在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呈现出几个特点:1、需求不平衡。2、社会对毕业生素质要求提高。3、就业竞争目益激烈。4、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基本形成。5、就业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完善。
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人力资源的主要来源和组成部分,而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无论从数据统计还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大学生毛入学率仅15%,而美国为82%。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均在50%以上,韩国、印度、菲律宾也在30%左右,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改变当前基层面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是党和政府关心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
对高校而言,“一次就业率”已成为考核高校工作优劣的主要指标,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质量。高校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将给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对学生的就业,择业教育也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此,仅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特别是艺术类院校的就业工作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一、学校统筹方面。
学校领导牵头,主抓就业工作。只有得到学校负责人的重视和要求,才可以将学校各部分与就业相关的力量有效地进行整合和协调,为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也可以使各部分与就业工作相关的部门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个部门对于就业工作的困难和建议才可以更直接地为学校所了解,进而,才会更快捷地、具体地制定措施,完善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也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地让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各部门才可以服从分配,明确在就业工作各个环节上扮演的角色,才可以发挥最大的力量,为就业工作服务。
二、涉及就业工作的艺术类学校各部门方面。
这些部门应具有专为就业的计划、规章制度以及程序安排。在处理有关就业工作问题时,应该尽可能地简化程序,尽可能地根据在校毕业生的实际情况,提前作出部署。特别是在毕业生处理退校手续时,尽量缩短时问,为毕业生提供一个轻松、便捷的离校环境。专门负责毕业生工作的就业指导中心,要拥有现代化的就业信息查询条件,并将这些信息和网站普及到学生那里,避免信息再就业指导中心过于集中或者无法通知到学生。如有可能,应将毕业这一年的有关毕业手续的办理方法和时间提前公告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好让学生将精力主要放在就业上。
在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中,选择教师上,应注意让有经验、有能力、有热情的专职人员担任教学任务,切忌不可把资格老、工作时间长等因素作为任课教师的选择条件。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和情况,应该注重授课的实际内容、教师的现代意识以及讲课能力,这样才可以使就业指导课成为一门真正对学生有意义的课程,并被学生所接受。对工作有热情的人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真正的互动起来,才可以在课余时间主动地翻阅资料,认真备课,使就业指导课在授课内容上具有实效性,在形式上有所突破,在作用上有所体现。其中在就业指导课的授课内容上,我建议至少应具有以下的内容: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如何写好简历,如何写好求职信,就业信息准备,自荐的方法和技巧,面试准备和技巧,面试实施,面试中的问题,面试结束,考研毕业生指导,出国留学毕业生指导,就业法律指导,创业指导,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岗前指导,见习的指导,毕业手续的办理及注意事项,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网络信息就业的查询和注意事项等等。
在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方面,应该让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先立足,再前进”的就业理念。首先,先教会学生做好自我定位,在社会上明确好适合自己的工作位置。对自己能干什么和想干什么,有个清醒的认识,脚踏实地地面对就业。其次,通过课堂授课、专家讲座、教师日常引导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目前的就业市场情况,掌握就业形势的发展方向。再次,做好毕业生就业的引导和教育工作,对于毕业生关于就业的问题和疑惑,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让学生在头脑中确立就业与择业的关系,通过具体的数据和事例掌握应届与往届的就业率对比情况,最终使学生在观念上有所转变,避免在就业时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三、艺术类高校基层各系方面。
制定专门的适合本专业学生就业的规章制度及教学计划。专业的不同,也许就业的形势和方向就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专业,各系应组织专人对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和总结,再根据客观事实的现状,做出相应的调整,制定为就业有所便利的规章制度。国人部发[2006】17号文件《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中,国家已经提出了关于毕业生就业见习的精神,既为面向基层就业敞开了大门,也同时看到了见习对于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不论是师范专业的学生,还是非师范专业的学生;不论是现在具有见习制度的院系,还是目前不具备见习制度的院系,都应该把毕业生见习制度重视起来。见习期问,毕业生可以在用人单位熟悉工作环境,调整个人的就业状态,亲身经历就业过程,将就业指导课中的内容应用到实践当中,也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让学生在社会上为自己更准确的定位,确立更加实际的就业目标。学生在大学的生活里最终的目标是学得可以在社会上立足的技能,以及可以为国家服务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这些都集中体现在就业上,如果无法就业何谈为国家服务,何谈实现自我价值;如果无法就业,何谈赡养老人,何谈幸福生活。作为学校应为学生负起责任,为学生的就业负起责任。见习制度的制定,可以使学生提前进入角色,更早地、更好地为自己定位,这样才会避免在就业上的盲目。
在具体的关于就业的指导思想中,应该鼓励学生以“走出去”的原则对待就业。“走出去”的就业原则指的是学生主动走出校园,寻找用人单位,学校为此积极提供便利。前些年人们为了省时省力主动到饭店去用餐,因为想去饭店用餐的人多,而饭店较少;人们主动到商店购买商品,因为需要买商品的人多,而商店少。现在,很多饭店推行了送餐活动,而且没有送餐费,原因在于想去饭店用餐的人虽然也很多,但饭店的数量却增加了更多,同样是为了省时省力地用餐,人们的选择空间就更大了,在如此强大的竞争面前,饭店想要生存,必须采取行动——送餐上门;现在,很多商品也采取了推销的策略,原因也在于购买商品的人很多,但是商品可供选择的空间也很大,商家要想生存,也必须采取行动——送货上门。有人说,大学生不是货物,不能与饭菜、商品相比,是的,也许在形式上不能相比,但在大学生就业与饭店和商家如何生存上,他们的实质是一样的。如果还抱着以往等着用人单位来选人的态度去对待就业工作,那必然会影响毕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就业成果。让学生们“走出去”,对待就业问题采取主动的策略,也许是提高就业率的好办法。
关于基层各系的专业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影响,使专业教师了解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学生的就业与否,可以证明该专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如果一个专业的学生连续几年都无法达到正常就业,当然应该质疑该专业存在的必要了,至少应该考虑缩小该专业的入学人数,学生的减少,也相应地影响专业教师的数量,这是一个环环相扣问题,应该引起专业教师的重视。从另一个方面上讲,专业教师是本专业的学生和专家,必然对本专业的就业去向也有所了解,特别是一些特殊专业教师,他们与本专业相关的用人单位可能非常熟悉,要是将这些专业教师充分的调动起来,加入到为高校学生就业服务的队伍中,那将是十分重要的一股力量。
关于基层的思想政治辅导员,他们是就业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不仅可以使就业工作顺利地开展下去,而且可以使就业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工作中与学生紧密联系,学生的特点和想法,辅导员最为熟悉;对于就业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和效果,辅导员也最为清楚。在就业工作的问题上,多与辅导员联系和沟通,有助于掌握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目前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辅导员是做学生具体工作的,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辅导员可以更加具体引导学生的就业,调整学生的就业观点和想法,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准确的就业建议,帮助学生在社会上定位。一名辅导员也许不会了解所有学生的就业情况,但可以帮助一部分学生走上就业的正轨,再由这部分学生影响其它的所有同学。
1、系统开发技术方案
本毕业论文选题系统采用的是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进行开发的,该版本可以支持.NET Framework 2.0/3.0/3.5/4.0,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并且该版本的其他辅助设计功能也非常完善和稳定。Visual Studio.NET 2010是一套完整的开发工具集,用于生成ASP.NET Web应用程序、XML Web Services、桌面应用程序和移动应用程序[2]。本系统采用的数据库服务是由SQL Server 2008 Express版本提供的,它是微软专门针对学生、初学者等入门级的版本,比较适合本课题的开发和应用环境。
系统采用B/S结构,三层架构开发。ASP.NET框架是.NET Framework的一部分,可以用任何基于.NET的语言开发ASP.NET Web应用程序。本课题采用的是C#语言,因为C#是.NET平台上应用程序开发的主流语言,有利于项目的后期维护和改进。ADO.NET访问技术为应用程序提供数据访问能力,ADO.NET为运行SQL查询、存储过程、操作XML数据提供了所需的工具,它能用于访问关系型数据库系统。
2、系统的设计
2.1 系统总体功能规划
根据学院的需求的分析,可将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系统按照不同的功能划分为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功能。
2.2 系统的业务流程
首先管理员登录系统,新的一轮选题前先执行“清空往年学生数据”操作和“清空往年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操作,接着准备新一年的论文选题工作,并导入教师和学生信息,包括每个教师和学生基本情况以及专业培养要求、培养目标等相关信息。教师和学生登录系统,可修改默认密码。 教师根据学院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的命题,包括论文的题目、要求和内容等,本系统自动进行相似度检测,然后提交系统,若命题与其他老师的完全一致,则无法完成提交。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选题,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个志愿,最后提交选题结果。为保证论文的质量,一般规定导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数量不超过10人。管理员可以对个别特殊的学生的选题情况进行微调,然后最终选题结果。 选题结束后,教师可以查询和统计指导的情况,学生也可以查看自己选题的情况,最终选题结果可以导出到文件中,由系统管理员备案[3]。
2.3 管理员模块设计
讲师或硕士以上的教师有新建选题权限,赋予教研室主任进行专业性审核权限等;管理员可进行选题信息管理,如添加每年毕业论文选题等;管理员可对选题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如规定教师命题的时间、学生选题的时间范围等,整个选题过程首先由管理员对各个导师提交的命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选题信息,然后实现师生双选,最后对于个别选题不成功的情况进行手工调整。除此之外,管理员还可以进行信息统计汇总等。通过以上的需求分析,管理员模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各部门管理、教师信息管理、选题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等功能。
2.4 教师模块设计
教师模块主要实现新建选题和选择学生两个功能,新建选题功能主要是要求导师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自己的专业特长给出若干个题目,并且要给出题目的说明和要求;选择学生功能主要是授予导师选择学生的权利。除此之外,导师还有修改命题、查询选题情况等功能。
(1)新建选题:毕业论文工作启动以后,导师首先要完成命题工作,要给出题目名称,避免选题的重复性,导师还要给出限选专业、难易度、工作量以及说明和要求等必要信息,然后提交系统等待审核,导师还可进行选题的查询,如查询我的选题或全部选题。
(2)选择学生:当题目经过审核通过以后将正式公布给学生,导师等待学生进行选题,选题结束后,导师可以查看题目被选情况并且有权决定是否接受学生。师生双选阶段和高考录取非常相似。
2.5 学生模块设计
学生模块主要是实现查询信息和选择命题两个功能。在经过管理员进行题目审核这个环节以后,所有审核通过的论文题目将公布给学生。首先学生可以通过点击选题管理的选题列表浏览到所有供选择的题目,并可继续查询到每个命题教师的有关信息,如教师的专业方向、教师的联系方式、可指导的人数以及每个选题限选的人数等,然后根据自己的条件和专业特长进行选题,一个学生可选择一个志愿,之后进入导师选择学生阶段。另外,学生可以随时查询自己被选的状态,也可以查询自己最终选题的情况。
2.6 数据库设计
本毕业论文选题系统包含相关实体(教师和学生)和毕业论文题目。
教师实体,包括教师用户名、密码、以及教师编号、姓名、职称、专业方向、籍贯、联系电话、性别、QQ号、邮箱、所出毕业论文题目和指导人数。
学生实体,包括学生用户名、密码、以及学号、姓名、专业、联系电话、性别、QQ号、邮箱和所选毕业论文题目。
他的健康与他的自控自律也有关系。近年来,他胃口小了,可吃起东西来依旧很快,吃得很香但很节制,即便是特别喜欢吃的食物也绝不贪吃多吃的。他虽患有遗传的糖尿病,但因能管得住自己的嘴,血糖控制得好,百岁还照样活得好好的。今年他出门坐出租车,每每会问司机:“师傅,你载过百岁的乘客吗?”司机们都很惊讶,说从他坐进车里的自如动作看,他最多八十岁。
十年前的2003年12月26日晚上,那场庆贺马革顺九十寿辰的音乐会,可以说是他生命历程一个的辉煌体现,当时他与学生同台演出,其精湛的指挥技巧和老艺术家的矍铄风采,令现场的观众钦佩感动不已;而那天上午在庆贺他生日的座谈会上,老寿星幽默精彩的发言更是让人们折服倾倒。当年九十岁的老马,把九十岁作为他人生的新起点,又开始马不停蹄一如既往地追求、探索、传播他热爱的合唱艺术。
九十岁以后的这十年间,他还真做了不少工作。
2004年暑期,他应邀到厦门举办合唱训练班,秋天开始与上海歌剧院合作,排练他作曲的《受膏者》,在年底连演了四场。
2006年,他又前往山东威海排练指挥联合唱诗班献唱《受膏者》。
2007年他与华东神学院的学生一起前往厦门鼓浪屿,与当地的教会唱诗班交流献唱。
2008年,他应浙江神学院之邀前去讲学;同年,他还不顾年迈,在上海音乐厅登台义演,为四川汶川大地震赈灾募捐,感动得全场观众纷纷解囊捐款;同年12月,他在九十四岁的生日音乐会上,亲自登台指挥《受膏者》,演出长达四十五分钟。
2009年,他与华东神学院的学生一起前往山东济南,指挥学生在当地教会唱诗;暑期,他又应邀去北京,为北京的基督教会及神学院辅导唱诗班;接着又赶赴天津大学辅导“北洋”合唱团,并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合唱培训班举办合唱音响讲座;12月,“上音”为他举办九十五岁庆生音乐会,他也亲自登台指挥了一档节目。
2010年,他又应邀去北京,在国家大剧院开办了两场合唱讲座。
2011年4月,“第五届西方合唱指挥大师研修班”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九十七岁的他作为特邀授课教授,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和现场教学。同年明,他又为指挥系的学生开授大师课,讲述分析古典时期与浪漫时期作品的特点,并把他在上海歌剧院指挥该院合唱队排练合唱的现场,作为让指挥系学生观摩学习的教学课堂。暑期,他应邀去南昌和九江的两座大学开办暑期合唱训练班,顺道上了庐山。10月,他作为特邀校友嘉宾,出席了华师大六十周年校庆典礼,并登台指挥演唱华师大校歌。
在这十年间,他实现了多年的愿望,创立华东神学院圣乐班并连续几年参与招生考试及教学活动,为教会圣乐人才的培养殚精竭虑;不辞辛劳多次为上海天主教的“光启”学校讲授圣乐课程,培养唱诗班指挥;连续几年指挥《怀恩堂》唱诗班,参加圣诞节的音乐崇拜活动。
这十年间,他还与中央电视台的《大家》频道及《音乐人生》频道合作,拍摄了“和谐之美”及“音乐人生”两部纪录片。与上海电视台的外语频道、艺术人文频道及纪实频道合作,拍摄了《乡关何处》《我的先生马革顺》及《马革顺先生的人生影像》等三部纪录片,播出后引起观众极大兴趣。 马革顺
当然,老马也不是铁打的,2011年由于工作累着了,血糖升高造成头晕摔跤,跌得头破血流,缝了五针。祸不单行,糖尿病还造成他的右眼眼底出血以致失明。医生嘱他必须好好静养,他不得已才暂停了教学和其他工作。幸亏他体质好,经服药治疗后,失明的眼睛居然复明了。他高兴地在祷告中深深地感谢天父,保佑他恢复了健康,又可以继续工作了。今年他九十九岁,重新接手三个研究生的教学工作,着手指导他们的毕业论文写作,偶而还去春天少儿合唱团、市北中学合唱团、华东师大学生合唱团、女企业家合唱团辅导排练。
2012年,“上音”音教系女声合唱团参加了在美国辛辛那提举办的国际合唱节。临行前经由他指导排练的参赛宗教曲目,在合唱节比赛演唱时赢得了金奖第一名,因此获得升国旗、唱国歌的荣誉,喜讯传来,他喜上眉梢。“春天”在国际、国内参加合唱比赛前,都请他辅导把关,结果也是连连得奖。
2012年冬天,瑞士电视台前来采访,家里十平方的小客厅里挤坐了五位大个子老外,屏息静气地看他对着镜头侃侃而谈中国合唱的历史与发展现状。他思路清晰,表达顺畅,采访结束后客人表示由衷的钦佩。不过,两个小时的访谈,他的确有些累了,第二天血糖又很高了。他怕再跌跤,说以后不再接受这样长时间的采访了。现在他很注意时时提醒自己:动作慢一些,防止跌跤。
这十年间,继王燕毕业后,他又培养了六名研究生。其中王瑾毕业后到上海师大艺术系任教,同时任“百格”合唱团的指挥。王海灵留在“上音”音教系任教,并指挥音教系的女声合唱团。丁t也应聘去了上海师大艺术系。还有邓文博、张沁、刘薇三位也即将毕业,目前正由他指导毕业论文写作。他说要把自己近年来关于合唱音响及合唱指挥的一些新的思考通过学生的论文表达出来。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了追求完美的合唱艺术,到百岁了还没有停止思考和探索的脚步。在为“春天”培养了指挥徐亮亮后,他又培养了年轻的指挥沈婉君,为这个优秀的合唱团队增添了实力。
近年来,他培养的这些学生都很争气,在合唱指挥舞台上都开始崭露头角,甚至在国内外合唱比赛中频频获奖,有了不凡表现。老马的合唱衣钵后继有人,多年来他不懈地探索传播的合唱音响观念和演唱方法也为越来越多的同行认同,中国合唱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得很快,让他对中国合唱事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从MFA在中国生根,到现在已经走过了8年的发展历程,然而,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众至今对于艺术硕士的认知态度依然还是谨小慎微,甚至半信半疑。笔者以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MFA招生培养制度的不了解和就业前景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因此,对其培养方式、培养目标以及评价标准做一个细致而全面的梳理尤显重要。
在国际上,艺术学科存在着两种学位类型,专业硕士和传统的学术型硕士是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两种培养方式。传统的学术型硕士属于研究型的,培养多侧重于理论修养,其终极学位是PHD(Doctor of Philosophy,哲学博士学位),而艺术硕士则属于创作型的,其最高学位便是MFA,虽都是终极学位,但两者不能对等折换,而是各有侧重,在招生录取、培养方式、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也各有不同。
首先,传统学术型硕士在招生方式上以公共课和专业理论课为主,而放低对专业技能的考核,这致使很多极富艺术才华,同时又有强烈深造愿望的艺术青年因为制度上的原因而被挡在研究生大门之外,对于这一点,很多专家教授也表达了担忧和不满,甚至有学者站出来对现存的艺术教育体制进行厉声讨伐。一个人艺术才能的发现和培养不是靠简单的英语和政治的高分体现出来的,我们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艺术人才,就必须重新审视现存的培养制度,并在入学考试上首先做出相应的调整,如使艺术硕士在招生录取上更看重实际专业技能的考察,在文化课方面则侧重于文、史、哲以及美学知识的修养,而适当降低政治、外语等课程的考核门槛。
其次,与传统以理论研究为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不同,MFA(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定位于高等艺术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范畴。在尊重艺术教育特殊性规律的基础上,应体现出实践性的特征,在强调出作品、重应用的同时兼顾理论修养的提升。具体在培养环节上,加大实践类课程的课时比重,适当压缩纯理论课程的学时数,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者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创作能力,以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
最后,在培养质量标准上,艺术硕士获取学位不以的数量和字数为标准,而是以其作品质量作为评判的主要依据,毕业论文也无须进行表面意义上的字数设定,而需紧扣毕业创作的主题展开论述。艺术教育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实践和应用的重要性,就如同演员要拿自己的影视作品来说话,导演也要通过影视或戏剧作品等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不同的质量标准决定了不同的培养目标,传统学术型硕士的毕业论文因有数万字的字数要求,并须在核心期刊发表才可获得学位,这使得学生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资料的搜集和论文的写作上,这样的人才走向社会之后可能会成为一个评论家、理论家或者艺术史学家,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仅有理论研究专业人才往往不够,还需要大批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需要说明的是,从表面上看,专业硕士和传统学术型硕士的毕业证书是一模一样的,但从现在获批准的100余所院校的执行情况来看,实际上两者的区别在于传统学术型硕士所获得的是文学硕士文凭,而专业硕士获得的是艺术专业硕士文凭。
Abstract: It is to build and perfect the folk dance to educate the systematized , scientific important factor to optimize teaching, it is the needing inevitably of folk dance development too. This text expound the fact China folk issue that dance " optimize teaching ", point out folk optimization teaching course of dance, including optimization , optimization , optim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4 of prepare lesson that classroom organize , classroom of language , classroom of teaching material.
Key words: Optimizes the teaching ; Transmits orally the body to give;
Teaching material ; Language ; Organization ; Prepares a lesson
一、开展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的必要性
平面艺术设计旨在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平面艺术设计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平面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培育出的人才能否直接为社会服务。
现在高校中的平面艺术设计专业,多数的课程设置均为理论知识的教育,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很小,学生毕业后,往往存在一个过渡期,不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已经是摆在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平面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长。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校的现状来讲,高校培养的平面艺术设计的大学生并没有被社会认可,主要原因就是其实际能力较差,工作时不会创新。平面艺术设计是一个需要时刻创新的行业,不会创新最终只能被行业淘汰。
面对社会对平面艺术设计人才的高要求,各大高校的艺术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所以,开展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实践势在必行。
二、如何开展平面艺术设计的教学实践
1、创新教学理念
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平面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之一。平面艺术设计是一个创新型的行业,需要平面艺术设计人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如果墨守成规只能被行业所淘汰。在现阶段,高校在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一定要创新教学理念,坚持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影响学生,培育学生的创新性。高校要敢于应对创新带来的挑战,迎难而上,破除一切僵化的思想,借鉴国内外关于平面艺术设计教学的先进思想,采取新式教学理念。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拓展教学形式。平面艺术设计的教学要采取多种形式,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还要采取实际操作、课后交流练习、听专家讲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团体活动等形式,采取多渠道拓展平面艺术设计的教学形式,实现教学形式的创新。只有教学形式丰富了,学生才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参与到平面艺术设计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形式的创新,也是老师教学思路创新的过程。老师应当根据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发展现状,及时更新教学思路,继而拓展教学形式,让高校的平面艺术设计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
(2)优化课程设置。高校的平面艺术设计课程要围绕着提高学生实际能力进行,将美术理论、色彩分析、绘图技能等课程合理进行配置,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根据平面艺术设计的学科特色,合理安排一些创新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程设置可以参照国外相同学科的课程设置方法,并根据高校自身情况进行创新,使课程设置得以优化,从课程设置这一层面保证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的有效进行。高校的平面艺术设计课程很多,要在所有课程中区分重点课程和一般课程,在课程设置上主要课时要向重点课程倾斜,在学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一些和实践与创新相关的一般课程。优化课程设置的意义在于,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的将重点知识传授给学生,避免面面俱到的不分主次的设置课程。
(3)开展实践教学训练。目前,平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形势严峻,主要原因就是实践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这一事实的主要原因就是高校在平面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实践的时间少,并且缺少系统的实践训练,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弱,创新能力不足。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力,要开展实践教学训练,设置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方便学生训练实践能力和锻炼创新能力。
所以,我们在设置实践教学体系的时候,要增加教学实验课程的学时比例,并增加平面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训练时间,不但将实践训练加入到必修课中,还要在选修课中增加实践训练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开展主题创新活动。经过了系统的平面艺术设计理论学习之后,高校要以老师科研教学活动为主题开展专门的主题创新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创新主题活动中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借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主题创新活动也可以采取设计实际案例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寻找自身差距。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理论和动手能力的差距,自觉的去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变换教学内容
平面艺术设计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完全掌握平面艺术设计的理论知识,并掌握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升级教学内容,更换符合新要求的新教材,并在教学中增加对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适合平面艺术设计教学的需要。在平面艺术设计教学中,要加入计算机知识、外语知识,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变换教学内容,就是要把陈旧的不适应社会新形势的内容去掉,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教学内容,目的要使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内容更加合理,更适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要将教师配置也随之进行变换,达到对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侧重实践教学环节。变换教学内容的同时,不但要淘汰陈旧内容,还要压缩理论课程时间,在教学内容中充实新知识和新技术,达到教学内容的更新换代。
3、改变教学模式
我国的社会正处于多元化发展阶段,这就意味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的,目前社会需要的就是复合型人才。为应对这一趋势,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就要进行创新,为社会培育多元化人才。已往的教育模式注重的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育出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而当今时代的平面艺术设计专业,恰恰是一个最需要创新的行业,所以,必须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变教学模式,主要在于引入先进教学方法和增加对实践教学的侧重,根据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学生的特长,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成功的教学理念,为我所用;与此同时,丰富课堂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寻找学生之间的共同点,增加理论课程课堂内的信息内容,力求理论教学少而精,并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多层面多渠道拓展学生实践的机会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为培养平面艺术设计复合型人才孕育肥沃的土壤。
4、强化教学管理
开展平面艺术设计的教学实践,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强化教学管理。强化教学管理首先要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在制度层面作到科学完善。其次,要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包括对课堂、实践、考试等过程的管理,作到每一个过程都符合标准,每一个过程都规范化科学化。第三,重视对学生毕业论文环节的管理。学生的毕业论文是检验学习期间理论和实践水平的主要依据,因此,加强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管理意义重大。此外,在强化教学管理这一过程中,要重点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进行规范管理。作到课堂教学严肃认真,全面贯穿知识点,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学相长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投入到理论学习中来。在实践教学中,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进行实践能力锻炼,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强化教学管理过程当中,不妨将教学目标进行量化,管理中增加对目标的量化考核,以考核的方式促进教学管理提水平上档次。
三、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实践总结
在平面艺术设计的教学中,要建立实践为主的教学体系,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平面艺术设计的教学实践中,要采用多种手段增强实践效果。艺术教学的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而平面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能够应用平面设计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平面艺术设计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平面艺术设计的设计语言,并能够将平面艺术设计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平面艺术设计是一门创新型学科,需要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予以保障。现在社会对平面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较高,不但要求理论知识过硬,还要求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会实践会创新,毕业之后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所以,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实践意义重大,开展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实践有着必要性和必然性,不但是社会的需求,也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输送优质的平面艺术设计人才,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在作出了多种调整措施之后,必将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带动整个艺术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韩国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在韩国有着广泛的影响。政府注重对教育的投资,教育的投入每年约占财政总支出15%―20%,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使韩国在最短的时间内摆脱了战争带来的贫困,走向了未来之路。在韩国,上至政府下至国民,对教育都付诸了极大的热情,而这种精神也成为新时代韩国国民实力发展的力量源泉。教育可以说是摆在韩国公民前最为重要的事务之一,而音乐及音乐教育在韩国的发展则显得更为重要。
韩国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音乐和舞蹈已成为韩国人社会生活、学习的一部分。韩国的现代音乐教育大致可分为“民族音乐教育”和“西洋音乐教育”。而韩国的音乐教育,也迫切认识到,必须将韩国传统音乐教育与西方音乐文化及多元化文化之间紧密相连。
一、音乐教育的普及
韩国音乐教育基本上进入到一个普及的阶段。80%的中小学生都学习钢琴,而其目的仅是一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念。韩国的音乐教育体系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一样,对于西方音乐的关注度较高,但是传统音乐却一直未有间断。
在韩国,传统音乐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为此,韩国兴起了很多专门从事幼儿音乐启蒙的机构(如国乐游戏研究所),有条件的幼儿园都在进行韩国传统音乐教育。(如长鼓、“四物”游戏和弦乐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开始,音乐教育以传承传统音乐为主,占课程内容的33%。教学中以民族特有的节奏及旋律训练学生,让学生从小学唱民歌,唤起民族自豪感。从小学音乐教材的民谣、音乐家演唱会保留的曲目、富于特色的饮食文化及独具特色的长鼓舞、扇子舞、农乐舞等,韩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中都明显存在传统音乐的特点,可以说,这是音乐教育民族性的结果。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也为音乐教育在韩国的大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由于这样的民族性,韩国的音乐教育才处于亚洲的前列。
二、国家教育主管机构的大力推进
韩国的教育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借鉴了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学校分布比较合理,大致可分为:1.一到三年的学前班与幼儿园;2.六年制小学(这~阶段属义务教育);3. 三年制初中(部分属义务教育);4.三年制高中;5.2―3年的专科和职业学院、四年制学院与大学教育,大学有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阶段学习课程。其中幼儿园和小学、初中可以归入基础性教育;高中教育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普通高中以学生考入大学为主要目的,职业高中则主要学习面向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这一阶段属于分类培养教育;大学教育:近年来两类高中综合入学率已达约78%,大学教育在韩国正迈向大众化普及型教育;硕博教育属精英型教育,培养尖端的文化与科技人才。
而韩国的艺术教育分别是由教育人力资源部和文化观光部负责。2003年7月23日,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和文化观光部共同提案了“透过建构地区社会文化基础设施和联系体制的文化艺术教育活性化推动计划”,其中明确指明韩国文化艺术教育活性化事业推动方向,详细阐明其推动过程和推动计划。该项文化艺术教育活性化事业推动目标在于:提高国民个人享有文化艺术的水准,开发其对于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感受能力,培养能够适应当今知识文化社会的创造性人才,因此加强提高其在接受学习文化中的涵养。加强国家及社会各部分对文化艺术间的联系,以此提高文化艺术的亲密感和渗透力。
三、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音乐院校
早在七世纪时,韩国国家全部课程中,音乐就被认定是包括在10门基础学校教育学科当中的。这说明在很早,韩国就已重视对学生的音乐教育。
在韩国,音乐院校及高校中的音乐系一般开设管弦乐、声乐、钢琴、作曲、传统音乐。而进入这样的专业院校的流程和中国也是有区别的。在韩国,学生(高中毕业生)先参加高考(11月、12月),等文化课成绩出来后再参加专业考试。韩国的专业院校分为A、B、C三个等级,各个等级的学校是分时间段来进行招生考试的,考生可以申请考试。
进入学校后,具有不同程度音乐水平的学生可以通过学校开设的课程来学习音乐。1.公共院校:韩国政府使用其教学系统作为主要的教育管辖基地。其音乐课程的内容包括音乐 “理论”和“活动”。“理论”中又包含了7种音乐要素,即节奏、旋律、和声、力度、音色、速度和曲式。“活动”的组成部分包括了歌唱、器乐演奏、作曲和音乐欣赏。公共院校的音乐课程是以螺旋式课程理念为基础而体现的。西方音乐、韩国传统音乐,以及一些亚洲地区的民歌成为了韩国公共院校音乐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2.专业艺术院校:学校是为学生专心集中于艺术学习而设立的。学习内容包括:音乐理论、音乐史、视唱练耳、专业课、室内音乐、管弦乐、表演实践、电脑音乐和音乐欣赏。3.另类学校:另类学校是指除了公立私立之外出现的一些新型的学校,它是把公立和私立结合起来,既不完全是公立,也不完全是私立,这也是一个韩国文化多元化的体现。其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为:民族音乐课、乐队、唱诗班、摇滚乐队等,在韩国为学生们所需要。4.私人音乐培训机构:韩国的私人音乐机构是十分活跃的。大多数父母带着各自不同的目的把孩子送到这些私人音乐机构去学习音乐,例如学习乐器来滋生孩子的情感成长、性格的和谐发展,培养审美的感受能力等等。在私人音乐机构,各种各样的乐器可以被教授,主要包括有:钢琴、长笛、小提琴、单簧管、danso(韩国的一种用竹子制作的垂直的乐器)、kayakeum(韩国的传统12弦拉弦乐器)、演唱训练等等。私人音乐机构会根据个人的需要提供教学辅导。因此,所提供的专业教学方法是个别的教学课程和以选定的教学法为基础的小组教学方式。
四、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团队及教学方法
韩国各大音乐院校中,在职教师一般都必须具备硕士、博士学位,并且是音乐界著名音乐家、学术带头人。韩国音乐院校教师岗位是很有限的,除了固定、必备的几位著名的专职教授以外,其余不足部分由兼职教授担任或代课讲师担任。在韩国院校的任教资格标准中,首先看重教师的学术成果、毕业论文的质量及履历,并要求教师必须在国外学习10年以上,在其他国家已经是著名教授或是演奏家等资格者优先谋取韩国教授职位。这些著名教授要把自己的简历、学术简历、学术成果、特长公布给学生,学生按照自己所追求目的选择老师。韩国艺术院校课程设置一般按照教学大纲范围来制定,每年每学期向校方申请下一学期的课程安排,经教务部门审批后印刷下一学期课程一览表再由学生选择。如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认为老师讲的不如意,可以申请换科目。对于老师而言,退课人数超过规定以下,就有被停课的危险。因此,韩国音乐教师的岗位竞争激烈,在西欧留学并取得硕博学位的艺术人才回国后也很难谋到职位。据韩国官方报导,有近5万名左右的国外及国内毕业的博士、硕士在韩国找不到相应的职位。人才浪费现象严重同时也促进了音乐教师竞争机制的良性循环发展。
韩国的音乐教育走向世界始于上世纪60-70年代初,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各艺术院校积极引进外教专家与欧美的音乐教学体制。韩国音乐学院集合了欧美音乐学院的教学方法,将欧洲音乐院校的学习演奏、合奏、重奏及美国的毕业论文规程搬过来,如器乐专业学生,在每学期开学初必须举办音乐会,期末开始曲目是交响乐片段或者是室内乐重奏音乐会。两首音乐作品的背奏,并且将考试曲目复印给每位打分教授参考。研究生除了演奏、参加合奏、重奏、交响乐队考试,还必须面向社会举办音乐会,有社会知名音乐家组团考试,通过才能毕业。还要求学习音乐理论课,写答辩论文,这样才可以取得学位,所以学生学习负担较重。
五、音乐专业学生就业
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国力或私立交响乐团,国力或私立合唱团,国家歌剧表演中心,国乐艺术中心等。国立交响乐团包括代表国家级和代表道级(相当于中国的省),私立交响乐团和私立合唱团也很多。即便在韩国音乐学院毕业了,还要到欧美实习工作或研修深造几年后才能回国工作。然而这种风气已经普遍了。由此可见,韩国艺术院校对于师资的要求从理论到教育实践水平,已经形成了高度的统一,从而为艺术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师资保障体系。
六、活跃的音乐社团及配套齐全的演出设施
韩国音乐社团最初创办成立于1961年,从那时就开始寻求和探索发展和提高韩国音乐之路,并且通过国际音乐和文化交流活动来提升韩国音乐家们的社会地位和对音乐事业的兴趣爱好。这个社团的最初起源要追溯到由该会会长Je Myung Hyun在1932年所创办的音乐家协会,之后1949年就改名成为了大韩音乐家协会。随即朝鲜战争爆发,音乐活动受到了极大地限制,但是仍然还有有两个社团在坚持着,也就是由韩国年轻一代的音乐家发起的音乐社团和音乐家协会。自1958年参加国际音乐理事会后,这两个社团就于1961年被合并成为了韩国的一个完整的音乐社团。这个社团已经逐渐成长为能够容纳整个韩国范围内的爱好音乐的成员的团体,并且它投入了不断地努力在国际音乐交流活动上,从1958年至今,他们出席和参与了诸如“国际音乐理事会”“国际音乐联合大会”以及每年一度的“汉城音乐节”“海外音乐研习学生比赛”“韩国音乐发展研讨会”“韩国国民的音乐比赛节”,还有一年两次的“汉城国际音乐节”等等活动,借此才得以将韩国的文化和音乐生活介绍给世界,同时可以从与国外音乐活动的交流中学到很多。
韩国的音乐演出场所也是设施齐全,如国家大剧院、世宗文化中心,首尔艺术中心,这些都是韩国国家主要的表演艺术中心。首尔艺术中心是韩国国家最大的艺术表演综合性场馆,建有一个专为交响乐团演出和吟诵的独立音乐厅。它还建有一个歌剧院,是韩国传统艺术表演的国家中心地。另外,还有其他的艺术场馆设施,如展示书法的美术馆和剧院。这些都为韩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和音乐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非常好的活动场所和艺术展示的平台。
七、结语
通过以上对韩国的音乐教育发展概况的简要阐述,我们可以从中汲取韩国在音乐院校建设、师资团队建设、音乐院校管理体制、音乐教学方法、音乐民族性等诸多方面的长处,在肯定韩国音乐先进教育体制的同时,为我所用,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徐承美.《韩国传统音乐小考》.当代韩国(文化研
究) 2002年夏季号
【2】曹月.《漫谈韩国音乐与韩国文化》.艺术百家
2002年第2期
【3】朴长天.《科学、先进的韩国音乐教育》.乐器
2003年4月
【4】金顺爱.《培养传统文化的记忆――韩国基础音乐教
育掠影》.人民音乐2010年第1期
【5】Ki-Beom Jang Ph.D.“The Realities of Music
Education in Korea and A Case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Musical Abilities upon Math Achievement and
Behavioral Traits of Elementary Students in Korea”
值得一提的还有2010年宋拓完成的毕业论文《妖精化成人的脸部体现》,约三万字的全文运用标准的论文格式和表达方式,并引用神话学、艺术史和动物学等学科的相关古今中外文献资料,以及对中国传统绘画及当代图像比较分析来试图解读动物个体肖像。其中,不难发现宋拓对于中国古典造像及人物绘画的研习和想象,同时也可以观察到他在其他作品创作中表现出的对于人物肖像等视觉表征方式,以及知识、观念的相关语义、语境的敏感和洞察力。
“普通动物”概念的提出,实即认可了问题中的第一种假设:文人的确有挑选性地将狐美的、性感的、妩媚的一面提取了出来,压制了对“普通狐”对人留下的视觉存在;否定了第二种假设:狐具有丰富的个体肖像特征和辨识度,只是在中国六朝至清的文艺作品的过滤中,越来越变得单一而已,唯有回到六朝乃至汉以前,才能找到某些“普通狐”的视觉废墟。“这些狐们修炼多年,巴不得脱离一切与狐有关的特质,彻底变成‘像人的人’,那为何还要变成‘像狐的人’”的原因是“妖精”一词在历史的演变中越来越变成了“性感”的同义词,而在某种零和意义上打压了“狰狞”等系统的视觉生存,而“性感”一词在肖像特征层面上又在某种程度上越来越只限于狐。狐保留了自身的特征,反而有助于讨人喜欢。但是别忘了,生活中动物所给我们各种各样的形象的刺激,通常不是“挑选性” 的(比如仅挑选其美、性感一面),而是“随机性”的。你有机会接触到的几种动物中的任何一只个体都有可能窜到你跟前来,对你的视觉实施形象影响。我们只有对同一物种内的“普通动物”有足够认识,才能发现:原来它们肖像差异性是繁杂的,从此引起我们关于对付这些繁多形象的视觉挑战的兴趣。
(《妖精化成人的脸部体现》,宋拓,2010)
2.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有待优化,学生实践能力有待加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培养模式都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设基础课教育,大学二、三年级时,学生真正开始学习专业课,而到了大学四年级,学生基本上是忙于实习、毕业论文、找工作等与毕业相关的烦琐事物中。这种僵化的体制式培养模式使得当前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并没有真正地接触社会。众多用人单位反馈当下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平时过多依赖于电脑,在实际操作中则常常是束手无策,而对于一些设计,因其本身创新性思维的缺乏,他们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将国内外的一些流行元素进行重新组合,缺乏个人的思考与创新。
3.艺术设计专业缺乏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全能型”教师。由于各高校的盲目扩招,一些高校纷纷开设艺术设计专业,而实际上,这些学校并没有相匹配的师资,却因急于去招揽生源,而不得不在本校的部分毕业生中择其一二留校任教,有的则是引进一些专门从事绘画教学的教师或让从事绘画专业的教师直接转到艺术设计专业领域来教学。这种做法不仅使艺术设计专业的标准无限降低,而且教师本人也谈不上具备真正的实践能力,更不要说引导学生将个人设计应用于实践中去了。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1.确立科学的培养方向,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要确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必须要先明确当前社会对这一类人才的市场需求,同时,结合这一行业的发展走势,最终确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同时,还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较为恰当,始终贯彻实践与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化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注重对他们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此外,还要增设一些能体现其专业发展趋势的课程,借以强调实践教学对理论学习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深化课堂改革,更新教学方法。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必须要改革传统的以教师单方面的课堂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教育理念上进行深层次的课堂改革。首先在教法上,要鼓励教师敢于创新,可将实验与情景教学相结合。同时,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多种教学手段并用来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课堂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而在实践应用方面,则采用分组的形式来开展具体的实践教学,教师要对学生的设计以启发的形式,运用演示或引导的方式来予以对应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从而促进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开放、自由的实验模式。借助开放、自由的实验模式的多层次性、多样性的特点,不仅能够拓宽原有实验室的知识覆盖面,也最大限度地激起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开放、自由式的实验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开启其创造性思维提供优质的实验环境。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际教学中,还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学生的实验内容与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彼此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使得他们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经过个人的实践,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与探索,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能的生成。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学生可随时到实验室开展自主实验,他们可以自选项目和题材,不受课堂限制,选材面向社会,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及网络资源,进行相关调查,全力将课内延伸到课外、学校延伸至社会,继而真正实现个性化的培养模式。
2.课题研究模式。课题的研究,就是围绕某一问题的提出,通过开展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形式,最终探索出应对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案及其解决方法。而这一点,于当前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就是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一些问题,需要通过他们自己去观察、分析,并逐步用探索、实验等方式查找原因,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和途径。借助课题研究培养人才的模式,可以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敏感度和研究能力。同时,还能将个人所学的内容灵活地应用到艺术设计的实践中去,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一对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独立学院的生源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的生源,独立学院表演专业招生的特殊性,导致生源大致可分为四类: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专业基础较浅的学生;为了上大学高考前临时学的学生;还有一类则为零基础学生。但专业类艺术院校,高考中有几轮的专业面试,最后被录取的大多是有着十几,二十年琴龄的、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因此,专业类艺术院校在专业课的课程设置中,大多沿用“一对一”的授课方式,而独立学院生源的特殊性和数量大,显然从一年级就采用“一对一”的授课方式是不太合理的。作为独立学院的钢琴教师,我们系内的做法是在新生入学后,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程度,也就是进行一次新生专业测评,根据测评将学生按程度分类。通过本人三年来的教学经验,我院新生专业程度大致为两头小中间大的形态,即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和高考前临时学,或者零基础的学生占少数,大部分为基础较浅的学生。根据这一特殊性,我系对传统“一对一”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即一年级入学时,全部采用“一对三”的授课方式,一年级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属于一个相互磨合的阶段,新环境的陌生和新的教学方法及理念可以通过“一对三”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很好的调节,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也是提升专业基本功的最佳时期,“一对三”的授课方式使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互动,增加学生获取的知识量,这种教学环境,相对比较轻松自然,学生可以很快的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进入二年级,由于曲目难度的增大,专业学习程度的不同,通过专业测试,一部分专业程度较浅的学生继续沿用“一对三”的授课方式学习,旨在继续提升其钢琴基本功的学习积累,而程度较高的学生开始采用“一对二”的授课方式进行学习,以保证这部分学生专业水平的稳步前进;而进入三年级,针对一部分专业程度较高,有再深造欲望的学生,采用“一对一”的授课方式,旨在能够很有针对性解决其专业问题,根据其个人情况制定适应其学习的目标和专业规划,这部分学生直到四年级毕业将一直采用“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其余学生,采用“一对二”的授课方式直至毕业,让学生可以充分取他人之所长,补自己之短,更加全面的学习钢琴演奏知识。由于一、二、三年级授课方式的调整依据为每一学年的期末专业考试成绩,因此,也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极大的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钢琴伴奏课的开设
钢琴伴奏课是我系针对钢琴表演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开设时间为第三学期至第六学期,旨在能培养学生不但具有一定的独奏水平,还能胜任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各类艺术团体的需求、中心学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的综合类钢琴表演人才。之前,已经提到独立学院生源的特殊性,因此需要明确独立学院不是为各类专业艺术团体和高校或专业表演舞台输送演奏型人才,而是为社会、中小学音乐教育或地方艺术团体输送应用型人才。因此,钢琴伴奏的学习对于独立学院钢琴表演专业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钢琴伴奏课以声乐正谱伴奏为主,器乐伴奏为辅,这也符合我系两个专业,即声乐演唱,钢琴演奏课程设置的特殊性,且声乐正谱伴奏较高的社会使用率及学生学习意愿,演奏程度。这门课程的授课方式为集体数码钢琴授课,授课教师根据每学期系内声乐教师的教学要求,选择不同的授课曲目,进行集体教学,每学期总学时32学时,前24学时为课堂集体授课阶段,主要学习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特征,掌握演奏难点。而后8个学时,则是跟随指定的钢琴伴奏老师一同进入声乐老师课堂,为声乐主课学生上专业课进行伴奏,属于实践课时,目的是更好地学以致用,与声乐学生形成伴奏默契,解决实际伴奏中出现的问题及声乐老师的具体要求等,也就是说,实践课时内,有三位教师在对学生伴奏做指导,分别为集体课伴奏老师、指定跟随进入声乐课堂的伴奏老师和声乐老师。钢琴伴奏课的考试形式为面试,即声乐学生测试专业时,为指定声乐学生进行正谱伴奏,考试成绩为三位指导老师按相应比例共同得出。第六学期,会增加部分器乐正谱伴奏的学习,以丰富学生的伴奏技巧及音乐素养。钢琴表演学生的毕业设计由毕业论文写作、毕业音乐会和毕业钢琴伴奏成绩组成,即钢琴表演专业毕业学生需要为声乐演唱毕业班的同学担任钢琴伴奏,这种授课、考试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伴奏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同时解决了独立学院声乐考试钢琴伴奏的师资缺乏问题。除了钢琴伴奏课外,我系还开设了钢琴即兴伴奏课,学生可以根据自我的学习意愿,自行选修。
三、其他为钢琴专业开设的辅、知识拓展型课程
为了使学生全面了解钢琴文化,提升音乐素养,我系为钢琴学生还开设了“钢琴艺术史”、此课程是为钢琴表演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必修课,总学时为一学年,目的使学生了解钢琴音乐风格的演变及其深层次的文化、历史根源,提高学生对钢琴音乐文化深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演奏能力;其次,还开设了两门选修课程——“中外钢琴作品赏析”和“钢琴教学法”,授课学时分别为一学期,这两门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练琴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是本人三年来在独立学院教学实践中的总结及想法,面对当前学生的就业压力,社会文化的需求,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应用型钢琴课程的设置已非常重要,然而,在对学生实施音乐素质教育过程中,势必将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思考、去探索。时刻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投入到学生教育实践中去,作为独立学院的教师,我们有很好的体制平台,我们可以尽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力在培养出适应全社会需要的全面的钢琴表演人才,从而提升独立学院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谢姿媚.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河池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
[2]白艳.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课程建设研究[J].大舞台,2013,09.
[3]刘顺梅.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有效教学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
[4]肖成英.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探索[J].四川戏剧,2012,05.
[5]张艳.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的效能审视[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6]谢姿媚.地方院校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1,12.
对“他文化”的无限好奇,让我一次又一次来到有着独特民族宗教文化的青藏高原,对“他文化”的观察和书写是对“我文化”进行反思的绝佳途径。为此,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我就选择了用一部关于藏区的民族志新闻作品代替毕业论文,并两度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进行实地调研采访,记录了我国西部藏区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环境、文化变迁等问题。毕业至工作前的那个短暂夏天,我又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及建筑学院的同学一起到山南地区做了为期一个月的文化旅游规划。
在与藏民的历次交往中,他们的勤劳质朴和与人为善早已铭刻我心,我常常想着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从专业的角度看,问题在整个国际传播中的地位已无须赘述。无论是西方人以“东方主义”的视角对的“香格里拉式”建构,还是国内其他省区蜂拥而至的游客对所持的符号化想象,这似乎都并不能代表一个真实的。
由于之前的支教、调研和采访,我已走过和四省藏区,但由于时间所限都是浅尝辄止。对于曾经学习国际传播专业,如今又从事同样工作的我来说,急需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进入新华社工作以后,新入社的采编人员按规定要赴地方分社锻炼一年,我如愿来到了新华社分社。
临行前,我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导师李彬老师赠我《艽野尘梦》,这本追忆明末清初藏地之事的传记,也是关于百年军政、风俗民情及青藏高原人文地理的考察报告。自入学至毕业工作,“读书与行路”一直是他对我的要求。我亦希望在这一年走遍的每一寸土地。如今,从“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寒牧区那曲,从后藏政教文化中心日喀则到“的江南”林芝,都留下了我的足迹。
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闻人来说,在高原一年的工作生活是难得的经历:趟过冰河、爬过峭壁、穿越过有熊出没的原始森林;习惯了走8小时以上的“搓板”山路,习惯了在饥肠辘辘时啃风干牦牛肉拌糌粑。藏区的大山大河有着开阔胸怀的神奇魔力,即便夜晚蜷缩在漏雨的帐篷里,身下是凹凸不平的石头,但一抬眼望见银河纵贯夜空,就会感叹这是多么诗意的生活。与老一辈的高原新闻人相比,如今在高原采访的条件已是优越,有笔记本电脑和无线网卡帮助及时发稿,有越野车、帐篷睡袋、冲锋衣裤保证在野外的安全便捷。
《一年》的制片人书云曾说:“当文明人在无尽地追求贪欲和野心时,藏族人在与世隔绝的荒野上安享和平与喜乐,除了人类的本能以外,别无所求。”我在的一年,则见证了在城市化、现代化、全球化的浩荡之势下一些东西在悄然蜕变,或好或坏。
在采写的新闻常常以“第一”开头,第一座人行天桥、第一个主题公园、第一座CBD商务中心……藏族百姓在医疗、教育、就业、基本生活保障、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全城供暖网络让高原的冬日不再苦寒,医保全覆盖让普通藏民和僧尼不再为医疗费而苦恼,立体交通网络的建立让这片曾经与世隔绝的高原与内陆省份的经济文化交流更为密切……然而,他们也同样面临现代化带来的挑战。
在偏远的农牧区,占总人口约80%以上的农牧民群体被卷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在那曲牧区的一个小县城,满街的丰田越野车取代了曾经驮物的牛马,它们的主人是因采挖虫草而暴富的牧民。而该县的县委书记,却在为如何让他们合理利用虫草收入而犯愁。牧民普遍缺乏储蓄和理财观念,丰厚的虫草收入为他们酗酒、赌博和一次性消费提供了资本。在林芝鲁朗镇的一个山村,工布藏族村长叹息着山林中的绿绒蒿和红景天因为肆意采挖而数量剧减,一方面因为过去传统保护式的挖掘方式的淡去,一方面缘于药材收购商的大规模采购。
在一些旅游景区,一些藏族孩子见到你会大声说着“Hello”,而不是藏语或汉语。唐卡、佛教法器等传统文化也随着日渐膨胀的游客群体和消费需求而被包装成为文化消费符号销往世界各地。在拉萨八廓街,唐卡店铺遍地开花:逐利的商人们为了提升“产量”,把绘制唐卡的时间由几个月缩短至几周甚至几天,用普通颜料取代矿物颜料,却依旧标以高价。
值得庆幸的是,仍有很多人能在商业冲击之下恪守底线,努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平衡。因为媒体行业提供的便利,我得以在这近一年时间接触各行各业的人:文人、科学家、艺术家、政府官员、喇嘛、牧民、商人……就像翻开一本关于社会的百科全书。他们当中不乏理想主义者,在高原坚守数十年,竭力使这里变得更好。
一、景观设计思维程序的发源
景观专业产生于19世纪至20世纪70年代,最早由英国规划师、教育家盖德斯(Patrick Geddes)提出“调查――分析――设计”模式(Survey―Analysis―Design),即SAD Model设计思维程序模式,并首先应用于景观设计领域,是在景观设计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设计思维程序。推祟这一模式的设计师麦克哈格认为,只要使用正确的分析方法就能产生令人满意的设计成果,甚至提出“只要收集到相同的信息,将产生同样的结果”。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在景观方案设计中强调对场地现状以及使用者的行为心理等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经过一系列的理性研究判断引导思维走向设计方案目标,从而完成设计过程。
二、 景观专业设计思维程序与项目教学法的关系及意义
从对景观设计思维程序的历史研究中我们了解到,在景观设计程序中,设计思维“调查――分析――设计”SAD模式是传统的最基本的设计程序思路。怀疑论者们也在不断地调整和修改传统的模式,但终究是传统设计思维模式的延续。
景观专业结合实践项目课程的教学体系,采取通过给定典型的实题项目中的实际条件,或者结合实际场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想象、思考、动手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结合实践项目设计课程进行其他理论知识、设计技巧与设计表达技能的学习。就其根本而言,设计就是一个与有关参与者共同寻找矛盾、认识矛盾、化解矛盾、协调矛盾,把包括成本和结果在内的所有起作用的要素,关联成一个诸矛盾最佳结合点综合整体的过程。因此,学生设计思维程序的培养一直是景观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
这种以企业实际设计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要求不同、针对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升的能力不同,进行单项项目训练、专项项目训练和综合项目训练的教学方法即实践项目教学法。当然,项目教学法也有其局限性,不同项目的改变导致景观场地、实际条件的调研交流等问题也会改变,而且工程项目的命题设计和计划安排具有偶然因素。也许是一个公园、文化广场、商业街道等。不论项目的命题是什么,每个不同项目的解决设计方案是不同的。每个新项目都有着不同的条件和要求等,因此其设计方案也各不相同。实际上针对项目的解决设计方案最终成果不是最重要的,最根本在于设计过程中学生在寻找设计方案所经历的思考的程序过程而形成的正确的思维方法,即理解和解决问题矛盾的SAD思维方法。
项目教学法是培养正确设计思维程序的教学途径,设计思维程序是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体系里完成满意的设计方案的思考过程的根本。那么如何有效地通过这些实践项目教学法的课程设计过程训练学生建立正确的设计思维程序,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便成为景观专业教学探讨的重要问题。
三、层级式实践项目教学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通过不同教学模式下如实验室教学训练、校企合作的核心课程、模块式的教学课程、“3+1”的教学模式的设计,以项目带设计的教学方法层层递进式的课程教学安排,训练学生建立“调研――分析――综合”的设计思维方法。构建层级式实践项目教学法贯穿景观设计思维方法培养全过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一)专业实训实验室教学训练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同样也是设计思维程序建立的技术支持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实验室主要有建筑模型制作实验室、光环境测试实验室、建筑材料展示实验室和植物苗圃实验室等。这些专业实训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了验证课堂理论知识以及认识材料、工艺、体验灯光灯具、制作模型等的试验基地,对学生的设计思维意识的开发、动手制作能力、空间尺度感的建立、工艺材料认知、项目课题调查研究等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学生设计思维程序中从基本的认知理解能力到调查研究能力。
通过实验室的教学使学生从材料的应用、景观植物的认识、人在环境中的行为尺度及辅助设计技术能力等多方面入手,让学生从景观专业设计的角度出发,在解决多方面的矛盾与需求的前提下完成设计,提升设计思维本体的调查研究能力。
(二)校企合作建立实践核心课程,进入实际项目的勘察调研分析,着眼于培养理性分析能力
景观实践项目设计课程中,学生容易较早注重在空间形式上图形的比例、平衡、造型、对比这些美学角度上的思考,但这只是浮于形式模仿上的表层形态,没有真正深入设计施工工艺及社会功能需求深层,在课程设置上借助与企业进行合作教学项目建立核心课程,增加学生在景观设计中的对项目进行场地实际勘察调研收集资料进而理性分析的过程,增加测量工艺的课程教学,以及了解技术的新成果、新趋势,实际项目设计与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实践知识。
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分析角度切入点,不同的分析过程。没有严格统一的分析模式,分析过程与项目的相关因素的复杂程度有关,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多次、渐进、反复的分析。随着这些基本分析的进行,学生就会考虑实际的细节,如尺度、形状、材料、结构体系等问题。需要对各种相关联的因素进行综合评判,通过思维过程的演进,提炼出复杂因素与设计成果之间的关联,找出解决矛盾问题的最佳结合点,最终的设计形式就会显得不那么主观臆断,这种形式将更多的是一种结构和材料相一致的功能性的表达,而不是简单地仅仅从形式的角度来提出解决方案。
校企合作建立实践核心课程模式,有利于提高理性分析的效率,完成设计,更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设计思维方式、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有效地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模块式教学课程设计,通过针对性的模块式实践项目课题训练培养学生的设计综合能力,发掘创造潜力
以项目命题的自由组合模式教学,形成灵活多样化的教师队伍和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教育体系,如校内相关专业内的教师交流与合作;结合实际项目的Workshop和studio课程方式,开展短期研讨班以课程设计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与法国巴黎艺术大学短期workshop课程,每年有两次项目课题分别由中法双方命题,分别在法国和中国对实践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分析、设计方案,再由中法双方的教师团队对方案进行评审交流;学校之间项目命题的交流,除了交换生、教师兼课等合作方式外,学生间的模块式的实践项目合作、设计交流等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的知识、信息培养,以及提供了国内外学生之间的学习方法交流及设计思维程序方法交流的机会,例如,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组织的“发现之旅”深圳大学设计营,以国内外多所学校师生组成的交流课程,以项目命题完成的完整设计过程的为期两周的模块式交流课程。这种模块式教学的课程优势是提供了新鲜而又多元的教学环境条件,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训练了学生在人文、环境、语言等背景差异下的适应合作能力以及设计综合驾驭能力。
通过这种模块式的教学课程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的专项项目设计能力及能够完成项目完整解决方案的综合能力。
(四)“3+1”模式的教学设计,提供就业前的实战训练机会,进一步强化设计综合能力的培养
“3+1”教学模式将大学课程分为3年+1年的教学安排,即“3”阶段教学设计和“1”阶段毕业设计两个部分。“3+1”教学模式,即学生入学后的前3年在校进行通识课、专业平台课程教学,包括一年级的基础课,二、三年级的专业设计课程两部分内容,最后一年到企业、设计单位等现场设计实践。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也可以结合在企业里的实践项目来进行,这种教学模式能缩短学生转换角色的时间,提前适应在社会平台上实际的设计过程。“3+1”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教育的形式,是培养学生建立正确设计思维方法的专业实践课程的层级式中最高层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设计能够由“纸上的设计”向接受社会的设计实战检验的设计转化。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设计思维的训练多是以景观项目带设计的课程形式完成,企业实习中,创造了较多完整进行项目设计全过程的设计实践机会,同时提升自己作为景观设计师如何与甲方交流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在这样一个教学体系里,专项专业课程如照明工程、材料与工艺等解决专项问题的课程,与设计思维培养发展之间的相互协作比较困难,容易使得学生对这些单项课程练习的理解孤立化,没有建立与项目实践课程的联系,因此让这些专项课程与实践项目设计课程穿插,使之成为一个有组织相互穿插的课程体系。整个学期的教学课程安排成一个大的项目计划,其中包含着多个彼此相关的单项问题,实践项目设计的课题课程就像是树干,单项专项课程就像是树叶和树枝,教学课程体系像是最终组成的一棵茁壮完整的大树。
结语
景观专业的学生们通过课程实践、项目设计训练和与企业的设计实践,基本具备了专业技能和基本素质、正确的设计思维程序方法,再经过一年的毕业实习与毕业实践,他们的综合设计能力得到加强巩固,完成具备正确设计思维方法,能够从勘察调研、理性分析,提炼复杂因素与设计成果之间的关联进行综合设计得到解决方案,并具有一定实战经验的景观设计者的教学培养。
(注:本文为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ER2013C59)
参考文献:
[1]G・卡伦.城市景观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2]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