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4: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现场生产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市政工程属于狭长带状线形工程,与建筑工程相较而言,更容易形成流水作业,但是因为整个工程的全面展开,各种管线施工均是见缝插针,没有实现齐头并进的效果,进而很难实现市政工程施工的流水作业。在狭长的作业环境中,施工人员经常需要进行作业位置调动或者角色转变,在道路施工中,经常是由很多的管线施工单位完成施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多次的开挖、填土操作。施工人员面对的施工环境经常是变化的,可以说一日三变都不为过。市政工程点多线长,施工单位投入的安全防护设施与措施无法全面覆盖整个施工现场,并且在出现损坏、丢失等情况的时候,无法进行及时修复,致使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中存在着很多的安全漏洞与安全风险。
1.2无法实现施工现场的完全封闭
封闭施工指的就是阻止大量机动车进入施工进场,在一条道路两端与一些巷口设置围挡,不是完全隔离行人与车辆的进入。一般而言,施工道路沿线有很多的居民楼、商铺、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其可以维持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出行等。然而,在实际施工中,根本就没有设定相应的限制,导致施工现场有很多人围观,同时也是消磨时间的好地方,进而对施工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威胁,导致施工管理难度增大。
1.3工期要求紧张
现阶段,市政工程施工工期要求均比较紧张,项目部只能以确定的完工日期倒排施工进度计划,导致在施工现场的有限时间与空间中,出现了大量人员、机械设备劳作不休的情况,经常出现人困马乏的现象,为施工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1.4安全文明施工不到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城市居民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越来越高,现场施工噪声大要举报、施工现场道路难走要举报、扬尘要举报、下水道堵塞要举报、没有电视信号、通信讯号等也要举报,也就是说,一定要确保施工周围民众的正常生活与安全不受影响,要不然就会向有关部门反映,进而对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一定要全面落实安全文明施工,这样才可以尽量减少民众反映情况。
1.5施工人员组织观念、安全意识薄弱
现阶段,大部分市政工程施工企业都没有培养自己企业的人才队伍,在接到工程项目之后,均选择劳务公司予以劳务分包。而施工人员和项目部之间经常是短期雇佣的关系,施工企业、项目部对这些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较为匮乏,在施工中非常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与此同时,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人员组织观念、安全意识较为薄弱,经常出现违规操作的行为,不仅影响了施工的顺利完成,还会留下很多的安全隐患,影响了市政工程施工质量。
2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2.1强化企业最高管理人员的价值观与安全理念
一个合格的企业最高管理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工作,并且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与安全理念,制定符合安全政策的规章制度,保证其全面落实。在实际施工中,不仅要重视安全理念的落实,还要尽可能满足业主、工作人员、社会发展的要求,全面提高市政工程施工效益。除此之外,企业最高管理人员一定不要只是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对安全生产有所忽视,可以说,安全生产才是企业发展的正确选择。
2.2全面落实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大部分企业不是没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只是在进行落实的时候,进行了一定的选择,致使一些规章制度成为了一种形式,严重影响了其落实效果。针对这样的情况而言,企业一定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与系统,监督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全面落实,并且对相应的职责与权力范围进行明确,保证各项工作均符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要求,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效果,顺利完成施工项目,还可以节省施工成本,提高了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
2.3加大安全措施资金的投入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要想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就一定要制定相应的措施予以保障,安全不是只需要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与意识,还要保证各类安全防护设备与现场安全维护设施的使用,同时也要购买一些安全生产所需的材料、设备与仪器。由此可以看出,要想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就一定要投入相应的资金,这样才可以保证各项安全措施与防护设施的全面到位,进而实现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可靠性。
2.4强化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总结与评审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是否全面落实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安全管理效果,是否实现了安全生产目标,是否提高了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是否全面落实了安全防护措施,这些问题均与安全管理工作总结与评审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在市政工程建设中,一定要重视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总结与评审,为以后相关工作的全面展开提供可靠依据,促进市政工程施工的高效完成。
2.5维护与激励安全管理人员
目前,人们对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均有着一定的抵触心理。安全管理工作责任重大,属于出力不讨好的工作,其经常处在一种尴尬境地。针对这样的情况,企业一定要维护其地位与权力,尽可能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利用一些适当的激励手段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并且增强其工作责任感,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工程施工效率。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383-01
本文所指的大型火力发电企业是一个生产设备较先进、机组数量众多,人员年龄结构轻、素质普遍较高的现代化大型发电企业。因为是由不同的股权组成,该企业10台机组由三家不同公司实施一体化的管理。这就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及精益化和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引发了诸多问题,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来完成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对企业的管理创新进行有效的管理之前,员工的主动创新意识不强,对创新工作持有畏惧心理,企业的管理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无法实现精益化管理的目标。基于上述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一套卓有成效的创新管理方法应运而生。
一、建立机制,营造深厚的创新氛围
1.建立明确的管理创新的组织机构
建立上有公司主管领导、中有主管人员、下有实施人员的三级责任主体。设立科技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经营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由公司领导及经营管理专家组成。经营管理委员会有常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立一名负责管理创新工作的兼职管理人员,并且在各个部门都设置了兼职的管理创新联络人。做到人尽其职,保证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的良好运转。
2.强化创新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企业管理创新中的主体,是整个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注重人才培养环境的创造、人才成长平台搭建和人才选拔、任用方法的创新,以培养胜任岗位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以培养高技能领军人才为目标。对于技能人员推行“实操型、模块化”的培训及内部取证的形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检修技能和操作技能。推行“实操型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中心、试验室等技术研究的场所”,培训与研究相结合,提高技术水平,增强科技创新的能力。对于管理人员内部通过部门间的交叉培训,使员工对公司的各项业务管理有全面的认识,便于业务接口工作的良好开展,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外部培训通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开拓视野、取长补短,为管理创新奠定基础。“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并重”,培育有远见,有谋略的企业员工。经过有效的实施人才培养策略,树立管理创新的带头人,作为企业创新工作的领路人,带动创新人才队伍的形成,才能开展具体的创新活动。
3.实现有力的激励机制
制定物质激励的原则调动员工参与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制定《科学技术评奖管理办法》、《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加大对管理创新的激励力度,尤其是加大了对项目负责人奖励力度,项目负责人奖励全部金额的60%。通过形式新颖的精神激励的方式提高员工的自我满足感。对各个项目及成果负责人进行专题访问,在厂内电视台、培训中心“荣誉墙”以及“每日之星”宣传栏等进行宣传报道,这样会大大提升员工的荣誉感和主动创新的意识,成功打造了员工自主创新、企业经济创效的良性循环。营造崇尚知识、乐于创新的氛围,体味着创新带来的自豪感。
二、科学管理,使管理创新工作有序开展
1.建立管理创新交流的平台
与时俱进地建立与现代化企业员工相适应的经验交流平台。设立QQ群或微信群等员工喜闻乐见的现代沟通交流空间,群里除了管理创新工作的各级负责人外,还有各级的经营管理专家以及历届获奖管理创新成果的负责人,这些专家作为群里的“技术支持”,只要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有疑问随时可以找专家解答。此外,凡是有新想法、好创意的员工都可以加入群中,在这里,大家共商“厂是”。创建一个富有活力的管理创新活动的载体,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及生产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成功的经验都可以在此进行推广交流。
2.畅通管理创新信息通道
与管理办公室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各大知名期刊以及在企业管理方面知名的专家学者建立密切的联系,掌握管理领域最新的情报以及行业内成功的案例,将这些素材上传至QQ群中,让大家随时随地轻松掌握最新动态。定期组织管理创新的培训活动,邀请国家管理创新方面的知名老师,到现场为大家讲解当前管理创新的形势和方向,员工们现场拿出自己的选题或管理成果与老师进行交流,老师为大家提出了的详尽的指导和中肯的意见,为解决管理难题及提升现有管理水平提供了参考。
3.管理创新课题的攻关
自2008年起,企业实现了三家公司的一体化管理,在三家公司的十台机组生产运营中,在精益化管理的过程中,一个又一个课题摆在人们的面前,托电员工集思广益、开拓创新,总结出了一套又一套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方法。就这样,公司每年会组织一次到两次的管理课题征集,课题来源于各项经营管理及生产管理活动存在的问题或可以优化的项目,重点在于管理提升、精益化管理、规范管理和价值思维、效益导向以及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生产等方面,课题经专业人士认证及主管领导审批后确定并进入管理创新课题库,课题优先由经营管理专家选择,其余课题“实施挂牌招标制”,由员工自由选择。
4.总结固化成果
一个课题完成的标志,除了已经解决了问题或是达到管理提升的目的外,还要求将经验总结出来,形成管理论文和管理成果,在厂内推广甚至在系统内推广,以供借鉴。并且要在厂内评比,每年组织一次到两次的评比活动,由专家组成评审团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评比打分,并对论文或成果提出修改意见,由完成人反复修改完善,这才意味着这个项目的全部完成,对于获奖的项目由管理创新主管人员及时的兑现奖励。并将修改后的论文或成果对外推荐发表或参与评奖。
三、持续改进,管理创新成效逐步彰显
1.创新文化初步形成
员工参与管理创新的热情不断增加,2013年管理创新课题征集了20个,2014年到目前征集到管理创新课题43个。员工从理念上认同了企业的创新文化,主动参与到企业创新活动中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的每一个构成元素都逐渐活跃起来,员工的创新思维模式基本建立。
2.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现有集团公司级专家人才96人,集团公司双十大杰出人才2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301人,高级技师和技师206人。集团公司、中央企业及电力行业技术能手51人。
3.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加强
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获奖数量大幅度增加,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进展。管理创新成果丰硕,2010年至今,该公司共有34项(次)管理创新成果获奖省级及以上管理创新成果奖,共有16篇论文获得全国电力行业优秀管理论文奖,14篇论文入选全国电力企业优秀论文集。仅2014年一年,就获得电力行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一项,电力行业五年经典案例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京市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三项,获电力行业管理论文三等奖以上得论文有十六篇,对外发表管理论文二十三篇。
4.助力企业盈利能力等指标不断提高
“发现问题有机制,解决问题有人才”,员工的创新行为由被动变为了主动,在总结经验、固化成果的过程中,促进了企业的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管理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近千万。助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及经营管理活动。实现了安全生产周期达到3000多天,未发生人身和重大设备事故,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达到管控达标指标,连续七年获得集团公司“创一流”排名第一。发电能力及利润水平屡创新高。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不断增长,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逐渐增多,建筑业越来越显示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工程项目由于投资大,工期长,技术要求高,在建设工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因此,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均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风险,如果不加防范,很可能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使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和安全目标不能顺利实现,甚至酿成严重后果。为此,就需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本文将对建筑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谈一些看法。
一、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识别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是要确定在建筑施工中存在哪些安全风险,这些安全风险可能会对工程产生什么影响,并将这些风险及其特性归档。为此,就需要了解建筑施工中主要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哪些及引起这些事故的原因。 下面将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分析发生这些事故的原因: 1、事故的直接原因 参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CTB6442-1986)的规定,可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指施工机具、材料以及建筑产品(统称为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1)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①安全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②机械设备、设施、工具等有缺陷; ③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手套、护目镜及面罩、防护服等)缺乏或有缺陷;④施工场地环境不良。主要包括现场照明不足、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混乱、交通线路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和地面滑等; ⑤恶劣的气象条件或现场条件,如暴雨、酷暑、严寒、台风、龙卷风、洪水、泥石流等易造成事故。 (2)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操作错误,忽视警告; ②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③使用不安全设备; ④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和工具等)存放不当; ⑤手代替工具操作: ⑥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⑦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吊车吊钩等); ⑧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⑨机器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调整、检查等工作; ⑩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⑧在必须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企业管理论文,忽视其使用; ⑩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等。 2、事故的间接原因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建筑物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②安全教育培训不够,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③劳动组织不合理; ④对现场工作缺乏安全检查或指导错误; ⑤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 ⑥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等。 工程管理人员可参考有关检查标准或规范规程及上述发生事故的原因,对照本工程的建设环境、建设特性、建设管理现状和工程技术文件等方面采用检查表法来分析可能出现的主要安全风险。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是安全管理中的必要环节,对于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并且获得关于它们的核心与外延信息很重要。而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是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的优先权的基础,包括确定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 工程管理者可以采用调查和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首先,识别出某一特定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所有重要的安全风险,列出安全风险调查表;其次,利用专家经验,对所有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进行评价。
三、建筑工程安全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法规方面。建设工程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也需要完善。据统计,我国自建国以来颁布并实施的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障方面的主要法律法规约280余项。其中以法的形式出现,对安全生产和和劳动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以及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这无疑对规范我国建筑市场,加强我国建筑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政府部门安全监督管理方面。一直以来,建筑工程安全监督都局限于大检查、标准化验收,而现有监督机构的安全监管人员正在做大量本该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员应做的工作。事实上,无论是从人员数量、工作范围、工作深度,安全监督人员绝对代替不了施工企业安全员应做的工作。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往往是以点代面。监督机构仅能发现检查的那几天的部分工程的安全问题,而对大量不在现场检查时工程的安全就无法顾及了。
3、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方面。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安全投入不足,在安全上少投入成为企业利润挖掘的一种变相手段,安全自查、自控工作形式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领导最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安全工作口头化,往往落不到实处。其次,企业安全检查工作虚化。安全工作有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没有形成严格明确细化的过程安全控制,全过程安全控制运行体系无法得到有效运行。而实际上,安全工作是保证利润的前提,如果一个工程在安全上出了事故,它的利润将受到非常大的损失。
四、加强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落实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
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能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对新进入的职工和调换工种的职工进行基础安全教育,包括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技术的一般规定,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文明施工要求、工程基本情况、现场环境、施工特点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另外施工项目要经常性组织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定期进行教育培训,对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规定、新法规进行教育培训,使之在施工项目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2、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材料、机械相当集中,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企业管理论文,在错综复杂的施工现场对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是施工管理的重点,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充分调动人的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对于违反安全规定的错误行为予以坚决制止,用人方面也要从人的身体状况和业务水平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控制。施工现场把机械、物料、及其他生产对象存放位置,存放状态,存放条件进行控制,体现“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原则。准确及时的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有效的控制,施工生产用电、特种设备作业现场、水灾、高空作业、滑坡、塌方危险地址地段、塔机作业、重点防火防盗区域、爆破材料的管理和使用、化学品的使用储存与使用、机械伤害等。
近期全国各地各类安全事故发生频繁,而特大安全事故是连续发生,血的教训给我们一次又一次敲响安全警钟!建筑施工中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在全部事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仅次于矿山。如果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不好、衔接不当,发生安全事故是必然的。因为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是个危险性大、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生产过程,保证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显得由为重要。
一、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
1、建筑单位安全管理问题
将建筑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发包给不够资质或能力的单位甚至非法的个体承包商。由于这种层层的分包,导致施工管理不严格、安全培训不到位和安全投入不足或基本没有。同时它还使利润降低,而包工头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会减少他的一切不必要的金额开支,导致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不断出现。
2、勘察、设计、工程监理等单位主要的安全问题
勘察、设计单位不按要求进行勘察或设计,或改变勘察设计文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使勘察设计成果存在缺陷,不能保证建筑物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工程监理单位未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进行认真的审查,在施工工程中也没有对施工单位落实安全措施的情况进行认真监理,发现事故隐患时,也未采取果断措施予以整改和消除;检测单位出示虚假报告。
3、施工单位的安全问题
随着国家基建投资的不断加大,建筑企业准入政策的调整,使得施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施工队伍不断扩大。尤其是最近几年,个体建筑业迅猛发展,施工企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由于施工单位是建筑安全活动中处于的主体和核心的地位,建筑安全问题主要出在施工单位的身上。
二、建筑安全管理改善措施
1、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应与建筑施工安全设计同时编制
一般情况下,当建筑工程图纸和城镇规划图确定后,施工单位就开始编制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但设计中往往对安全施工很少提到或一笔而过,使建筑施工事故隐患从一开始就被埋下。随着施工进度的进行,事故隐患便逐渐暴露出来,此时再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就很难或者需要更多的投入。在生产实践中,我们曾遇到这样的例子。如同时安装两台塔式起重机,在组织施工设施时只考虑进料口吊装方便而未考虑两台塔吊间距,待塔吊基础打好安装塔吊大臂时才发现两台塔吊间距不够;又如输电线路采用地埋方式进行,一般情况在城镇规划图确定后,电工根据工程用电设备需要和工程要求进行铺设,如果不能与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衔接好,就会出现各自为政,有的线路会垫压在重型设备下,甚至有的被压在吊车铁轨下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编制建筑组织设计时未把安全管理设计编进去,使生产与安全脱节。
因此在编制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时,做好安全管理策划工作是关键,要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尤其要有懂安全、管安全的人员参加。一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目标,对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责任人;二要根据项目安全管理目标分别编写基础项目管理论文、主体、装饰施工阶段详细的安全管理技术保证措施;三是要编制项目在整个施工周期中安全专项资金费用投入和分配计划表,确保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人、财、物的及时投入。这是项目安全管理策划工作的基本条件,如果不能满足,现场安全管理就无从谈起。
2、建立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责任制是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核心和中心环节,简单而言安全生产责任制就是对各职能部门、各级负责人以及各类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当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各级各类人员及部门在安全工作中的责、权、利必须明确界定,必须根据项目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制订、并逐层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并按要求追究相关责任。项目部还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订各项管理制度,以便项目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理有据,“以章办事”,避免出现“个人意志化”管理。
3、建立完善的职工安全操作规程
根据建筑施工事故统计分析,有一半以上的事故原因是“三违”造成的,尤其是职工违章作业冒险蛮干在其中比重最大。尽管大部分职工在长期的建筑施工操作中,安全经验已经较丰富,企业各类岗位安全操作规范也日趋完善化,但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一些旧的安全操作规范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施工的需要,这就要求对其重新制订或加以完善,使每个职工的施工过程都在法定的程序下进行。如何执行和监督职工正确运用安全操作规程,我们提倡从领导做起,按章行事,避免违章指挥,坚持长期有效、持之以恒地对职工遵章守纪情况实施监督。对违章人员的处罚既要适当,又要使职工本人或其他人员受到教育,做到对每个职工都一视同仁。这样才能树立安全检查人员的权威性,切实把职工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制度贯彻执行下去。
4、加强教育培训,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和班组安全活动
施工现场作业工人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很多都是“昨天在家种地,今天建筑施工工地干活”的农民工,他们安全意识差,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三违”现象时有发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确保安全,培训须在先,要坚持上岗先培训,未经考试合格不得上岗的原则。尤其是农民工,更要上好安全培训这一课。因此对新工人进场的安全教育必不可少。安全教育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坚决杜绝“假、大、空”等条款式内容。有些施工项目负责人思想上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往往心存侥幸,得过且过,认为事事“杯弓蛇影”大可不必,施工时认为安全就那么一回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农民工的流动性实在太大,有时一个工人同时在几个施工工地流动作业,没有相对的稳定,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难,对新工人进场安全教育工作开展极为不利。所以本人认为现阶段大力开展现场安全技术交底和班组安全活动是减少“三违”现象的最有效手段。安全技术交底应与班组安全活动相结合,严格按照班组活动制度坚持班前教育,保证天天讲安全,时时刻刻有安全,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安全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消除职工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按章办事,一丝不苟,才能时时、处处、事事保证安全,营造出“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现场的作业人员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和“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
5、开展安全检查工作,灵活运用规范标准,发现隐患
立即整改建筑施工现场是一个动态复杂的工作现场,不论项目部对安全多重视,管理制度多严格,安全教育多完善,在日常的施工作业当中依然会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及发生“三违”现象,所以安全检查在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相关人员必须每天对现场进行细致的检查,检查尺度要“严”和“准”,发现隐患后应立即“按规定”要求提出整改,整改要求应根据有关规范标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商定。同时要对整改负责人进行必要的讲解,避免出现整改后仍无法满足安全生产的情况出现。
6、定期做好现场安全考核
工作施工项目部要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考评小组,针对现场层层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书》定期对现场管理人员项目管理论文进行考评,考评内容为管理人员岗位责任的完成情况及安全目标的落实情况,考评成绩可以与物质奖励挂钩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班组也可进行相应的考核活动,考核内容要尽可能量化,能如实地反映被考核班组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表现好的要进行奖励,反之进行处罚。目的在于对班组管理人员进行激励和约束,增强其安全管理班组作业人员的意识,最终提高班组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作业班组整体安全意识,减少“三违”现象发生。
7、落实安全资金投入
0引言
智力资本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智力资本的各个成分,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于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提供非常重要[1]。这些知识资产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企业既需要通过探索式创新获取新知识、开发新产品和开辟新的细分市场;也需要通过利用式创新整合既有知识、拓展既有产品的种类和功能,为既有细分市场中的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2]。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凡的角色,然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如何与企业的创新相结合并未得到充分的解释[3]。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利用式创新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本文首先建立一个综合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智力资本和利用式创新的理论框架。然后,本文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不同的利用式创新模式下,企业的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特征。最后,我们指出在同一个行业内,存在多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组合支持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战略。本文主要贡献是建立智力资本、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利用式创新之间的联系。
1.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智力资本与利用式创新的理论框架
1.1利用式创新
创新的本质是发现和利用机会来创造新产品、服务和工作方法。[4]知识帮助企业发现机会和利用机会,从而实现这些目标。创新的过程就是追求和利用新的、独特知识的过程。
本文定义利用式创新为一种小幅度的、渐进式的创新行为,其目的是对现状进行改进。[5]企业通过利用式创新改良现有的产品设计、拓宽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扩张和丰富现有的产品线、提高现有分销渠道的效率、为现有的顾客群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6]。利用式创新以企业既有的知识基础为依托,依靠有限的、局部和深度的知识搜寻或重复的知识联合机制,强调对既有知识进行提炼、整合、强化和改进,以获取与企业现有知识领域有关的解决方案。
1.2智力资本与利用式创新
智力资本是企业用于实现竞争优势的知识存量的总和。[7]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本,分别代表通过个人、个人之间关系以及组织本身积累和分布的独特知识存量。智力资本各个成分在新知识获取、共享和整合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研究的是一类特殊的智力资本,包括专才型人力资本、合作型社会资本、机械型组织资本[8]。
专才通常拥有较深奥的、局部的、内嵌的和投资于特殊领域的知识。专才型人力资本体现了某一职能范围内特有的知识或思想世界(如信息处理、解释体系和预测事件的发生),所以它在获取和吸收新的、深奥的和小范围的知识更有效率,因此,它与利用式创新联系更紧密。Dougherty注意到专才型人力资本往往导致职能偏见,降低员工交换和联合新知识的动机和能力。[9]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专才型人力资本较少关注探索式创新,而强调利用式创新。
Kang提出了两类重要的社会资本:创业型和合作型,分别与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相关[10]。合作型社会资本用新方法提炼和联合既有知识存量,这些知识分布在不同的员工群体。基本上,合作型社会资本联合和调动不同来源的知识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促使新知识的产生。知识流量活动得到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之辅助。结构维度的社会资本使员工常常与其它员工交互作用,有利于交换知识从而产生新知识和观念。情感维度的结构资本在即使没有直接的个人关系情况下,员工群体之间具有普遍的信任(基于互惠的信任),也可能共享个人知识。这样有利于联合和提炼企业内外既有的员工知识。就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而言,一旦员工群体掌握事物契合的原理,他们更能利用现有知识。总而言之,合作型社会资本有助于员工提炼和重组既有知识,推动企业的利用式创新。
机械式组织资本包括标准化的流程、结构、详细的程序和注重遵守规则的文化,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模式提高协调效率为核心。从组织学习的角度分析,标准化的流程获取和制度化组织程序内的知识,为组织员工提供一个相互借鉴的统一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员工看问题的态度逐渐一致,降低解释和理解企业问题发生讨论的数量。Katila and Ahuja指出,当积累的知识嵌入在机械式结构中时,一般被认为更可靠、精确和合法,组织在确定问题解决方案时优先考虑之前的行之有效的办法[11]。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创新局限于提炼和改进现有知识(如利用式创新)。
1.3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利用式创新的智力资本开发
企业使用“工作或职能为基础”的措施开发专才型人力资本,主要包括机械型工作设计、人与职位匹配的招聘和选拔、与工作相关的技能培训。(1)机械型工作设计方法强调找到一种能够使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的最简单方式来构建工作。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通常包括降低工作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人专业知识利用的效率。也就是说,让工作变得尽量简单,从而使任何人只要通过简单培训就能够很容易地完成它。这种方法强调按照任何专门化,技能简单化以及重复性的基本思路来进行工作设计。(2)人与职位匹配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某个人的能力完全胜任该岗位的要求,即所谓人得其职;二是指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这个人完全具备,即所谓职得其人。人与职位匹配是指招聘和配置尽可能地使员工的能力与岗位要求的能力达成匹配。(3)培训是指给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需的技能的过程,它需要使用各种方法。培训是良好管理的特征,也是管理人员常常忽视的一项任务。具备良好素质的员工并不能保证他们成功完成工作任务。他们必须了解管理者想要他们做什么以及希望他们如何做。如果他们不了解,他们就会以为他们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管理者希望的方式去做论文提纲怎么写。或者他们会随意行事,最糟糕的情况是完全没有生产力。
合作型社会资本包括强、密集的联系,基于组织成员关系和准则的制度化信任,共同元件知识。而在主要部门的劳动者,包括拥有技能的蓝领工人、管理和技术人员等,其雇佣和工资并不直接受外部劳动市场的影响,而是由企业按照内部的规定和惯例来决定,从而形成一个与外部劳动市场相对隔离的内部劳动市场(internal labor market) 。它由一个雇主和一群雇员组成,雇主主要依靠隐含契约来解决员工的雇佣和报酬,既不固定雇佣期限,也不按员工在既定时点的产出或业绩支付报酬,而是让员工明确知道,如果他们为企业增加了价值,将会得到长期雇佣、提升工资和职位以及得到奖金和福利等。基于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员工关系系统有助于开发合作型社会资本,有如下特征: (1)长期雇佣;(2)内部晋升;(3)社会化。
机械型组织资本的基本假设是企业已经积累了组织活动因果关系的较完整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消除不确定性,必须确保员工遵守工作标准,提高行为的可预测性。相应地,绩效控制系统的目标是避免错误,要求按照工作要求行事,从而有效地推动和实施机械式组织资本。这样的人力资源措施有基于行为的评价和报酬系统,具体的行为评价系统(行为观察量表)和从上到下绩效评价。基于行为的绩效控制系统是一种试图对员工为有效完成工作必须显示出来的行为进行界定的绩效管理方式。这种方法的主要内容是:首先利用各种技术来对这些行为加以界定,然后要求管理者对于员工在多大程度上显示出来了这些行为作出评价。
2案例研究方法
2.1 案例选择
本研究采用多案例研究,多案例研究就像做了多个实验,这种设计能对相同的逻辑过程进行重复,每个案例都可以验证从其他案例得出的结论[12]。根据Eisenhardt(1989)等案例研究的建议,本研究在选择案例时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本研究把案例限定在制造企业,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部变异(extraneous varia-tion)(Eisenhardt,1989),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服务行业企业与制造行业企业的差异;其次,所选取的企业所在行业包括水泥制造、化工等(见表1),分别是制造业中的不同产业,案例企业有一定的行业分散度,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案例企业的代表性;第三,选取的案例企业成立并投入生产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其表征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企业创新与绩效的数据能够得到;第四,选择3个企业作为案例企业,兼顾了信息的可获得性以及企业的代表性,而不是随机的选择案例。根据Eisenhardt(1989)的建议,随机选择案例,不是必要的,也不是可取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而且必要的时候可以选择极端案例。
表1 案例研究企业的主要特征
企业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X电解锰
行业
化工
化工
化工
主要产品
水泥
钛白粉
电解锰
成立时间
1981
1989
1999
员工人数
7414
700
700
总资产
66.3亿
2.1亿
1.3亿
所在地区
河南
湖南
重庆
所有制形式
国有控股
国有控股
民营
2.2 数据收集
根据研究问题的要求,本研究采取了以二手资料收集为主,辅助以一手资料收集的方法。
由于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聚焦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利用式创新和企业绩效,二手资料的收集主要是针对3家公司的下述信息,包括:(1)直接从企业获得的材料,如企业宣传册和企业介绍;(2)各公司的官方网站中发表的有关企业战略的陈述;(3)官方网站上发表的含有企业摘要求访谈人员及时记下所有当时有印象的东西,并在24小时内对访谈的记录进行整理。被访谈的高层管理人员在企业任职时间都在3年以上,这保证被访谈人员能了解企业全面情况。每个访谈平均持续2小时,与有的被访谈人员访谈超过一次,访谈后,研究人员还用电话和QQ聊天等方式与被访谈人员进行沟通,对有些所需信息进行补充。所有的访谈在2009年中的4个月中完成,对每个企业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归档整理,包括访谈记录、公司介绍、产品宣传手册、年度报告、网上公开资料信息等。
表2 案例研究企业的资料来源
访谈
文档资料
现场观察
企业JD水泥
网站资料、考察报告
企业HY钛白粉
高管、中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
企业战略规划等
会议、车间
企业TX电解锰
董事长、人力资源部长、分公司经理
股东大会报告,承包责任书等
会议、车间
2.3 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是案例研究的核心(Eisenhardt,1989)。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方法(Strauss,1987)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编码。首先,按Yin(2003)的建议,按理论模型把数据编码成几个类别。这些类别包括企业的创新战略、智力资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企业绩效;然后,根据以往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对上述范畴的子类别进行编码,例如创新战略的子类别包括产品或服务的改进、供应效率、扩大规模和增加服务。如果从不同的数据源得来的数据不一致,本研究采用与被访谈人电话联系的方式对数据进行确认与修改。总体来说,不同数据来源的数据表现出了较高的一致性。
3 数据分析
在此,本文将陈述案例研究的最后结果,结合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用定性的数据度量变量,并展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3.1 利用式创新
表3 案例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战略
利用式创新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X电解锰
目标
差异化
规模和成本
规模和成本
改进产品设计
1999-2001年间,完成了两条生产线的篦冷机改造,产量由4200吨到4800吨,降低能耗5%。2004年以来,调整工艺,增加可用煤数量,利用低温余热发电及组发电,降低生产成本。
促镐铝包膜钛白粉,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率先在全国同行业中采取大化合桶、大压滤机、大电解槽生产工艺和组装式隔膜架技术,单位产量、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而且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丰富产品线
通过水泥磨混合材计量系统改造、矿渣烘干系统改造等一系列技术改造,改变了十几年只能生产单一品种的局面。
TYR272钛白粉、TYR231钛白粉拓宽钛白粉应用领域,增加产品附加值。
从1999—2009,公司的产品种类扩展到锰锭、碳酸锰矿石、极板包装厂产阳极板,阴极板等多个产品。
提高分销渠道效率
优化销售布局、大力开拓市场、建立环渤海销售网络。实施销地产、产地销战略。增大产品的销售半径和储运能力。
在华东、华南、华北地区建立办事处。
重点向优质大客户和长期客户倾斜,国内市场巩固了如宝钢,海外客户如日本新日铁、JFE、英国米塔尔钢铁、韩国浦项、北欧钢铁、美国工商五金等知名跨国企业。
为顾客提供服务
服务理念——为你做的多一点,细一点.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服务承诺: 及时高效,以诚取信,对用户反映的问题,承诺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严格遵守合同要求,及时供货。
按时交货,增加了锰锭、锰粉销售量,也满足了客户对锰替代产品的不同需求。
3.2 智力资本
本研究从专才型人力资本、合作型社会资本、机械型组织资本等三个维度对案例企业支持利用式创新的智力资本进行归纳和描述。如表4所示,根据上文对专才型人力资本的定义,本文依据案例企业的员工教育程度和技术职称/登记构成来衡量专才型人力资本。对于合作型社会资本,本研究采用Nahapiet 和Ghoshal (1998) 的观点,用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三个方面来测量社会资本。对于机械型组织资本,本研究依据案例企业的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和制度化来衡量。
表4 案例企业的智力资本水平
智力资本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Y电解锰
专才型人力资本
拥有大量的技能熟练的员工,1011人有技术职称,占员工总数的18%。
拥有一定数量的熟练工人。
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3人,占在册员工人数的7%。
拥有熟练的技术工人,但是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少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仅5人。
合作型社会资本
直线职能制与控制公司制。员工之间互动多,员工之间经常开展技术竞赛和劳动竞赛。共创、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团结、创新、诚信、敬业的企业精神。
直线职能制结构。部门内员工互动一般,主要是通过班组会议来进行员工活动。只有年度目标,没有长远的目标,共同口号有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直线职能制结构。员工的交流多。公司每年开展生产劳动竞赛、召开股东大会、举办职工运动会。
“人争奉献、事创一流”为中心的劳模文化。
机械型组织资本
引进了制造资源计划系统。公司制订了通用类管理制度和专业类管理制度。采用当代最先进的窑外分解烧制成新工艺。生产工艺达到世界水准。制定了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及质量控制体系文件。
技术、管理、财务部门实行信息化管理,生产部门靠手工记录生产数据。公司有完善的规章制度。钛白粉生产技术与同行业企业差异不大,工艺类似。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
办公自动化程度得到加强。采用先进的工艺流程和无假底等大量先进技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IS09001和环境保护管理体系ISO14001.。
3.3 案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类型
表5是以Baron和Burton(1999)[13]的类型学为基础,以案例企业在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表现所展示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形成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进行初步分类。透过表格,我们可以发现,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采取官僚型的系统,无论是企业JD水泥还是企业HY钛白粉的人力资源管理哲学都强调制度和规则的重要性,而企业TX电解锰更重视直接命令,一些人事和技改方面的决策没有高层的同意,二、三级公司无法实施。此外,在招聘、绩效管理和薪酬方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国有企业的员工绩效和薪酬和晋升相关,而民营企业的员工绩效只与薪酬有关和晋升无关;国有企业的薪酬包括更多福利,而民营企业的薪酬包含较少的福利。
表5 三个案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HRM系统
企业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X电解锰
人力资源管理哲学
通过制度和规则管理
通过制度和规则管理
直接命令
工作说明
每项工作均有明确的职责与工作程序
工作界定明确,且有绩效标准
工作界定明确,且有工作准则
员工招聘和配置
候选人来自大学、网络、社会;竞聘上岗,临时工很少;长期导向
候选人主要关联企业,少数来自大学和技校;雇佣大量临时工,短期导向
熟人推荐候选人;核心员工自己培养;雇佣大量临时工;短期导向
培训与开发
有正式安排且密集的培训.管理技能和技术技能
有基本的培训,但并不密集,且不重视发展性和多样性的培训。
有正式的培训,但较不密集.强调工作技能的培养
绩效评估
有客观量化的绩效衡量标准,包括结果导向和行为导向的衡量
强调量化的绩效衡量指标,绩效评估用来决定升迁和薪酬.
强调量化的绩效衡量指标,一线员工的绩效评估结果与晋升无关
薪酬
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和资历工资和津贴
岗位工资、技能工资、补贴、效益工资
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
员工参与
有员工建议制度
极少员工参与
极少员工参与
工作保障
高度工作保障
高度工作保障
适度工作保障
内部职业机会
职位有明显的升迁路径;内部晋升和外部招聘同样受重视.
重要职位除特殊情况外,大部分都是靠内部升迁;虽有晋升路径,但是并不完整。
管理职位实行内部晋升制度;为了配合组织的重点发展,有些职位会运用外部招聘方式。
HRM特征
高度投资于人力资源
较不强调人力资源投资
适度投资人力资源
3.4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即是企业的经营结果,企业的绩效有多个维度,不同维度反映了企业多个方面的经营结果。相应地,企业绩效的测度也应该多指标进行测度,学者们在实证研究中,在表征企业一般意义上的经营结果的时候,通常用市场绩效与财务绩效,这两种绩效通常能反映企业经营的全貌,并且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根据Park和Luo(2001)[14]的研究,本文采用企业销售额增长情况、产品市场竞争力等定性数据度量市场绩效,采用企业财务状况定性数据度量财务绩效(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案例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X电解锰
市场绩效
企业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国内该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七。
企业产品市场单一,销售量易受到需求、出口政策的影响,所以市场绩效总体较差。
企业产品需求稳定,并略有上升,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
财务绩效
财务状况良好
财务状况较差。
财务状况良好。
3.5案例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利用式创新战略契合分析
从3个案例得到的数据证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企业利用式创新有正的影响(如表7所示)。
表7 利用式创新、智力资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绩效
变量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X电解锰
利用式创新
改进产品设计
高
一般
较高
丰富产品线
高
低
较高
提高分销渠道效率
高
一般
较高
为顾客提供服务
高
一般
较高
智力资本
人力资本
高
低
很低
社会资本
高
一般
较高
组织资本
高
低
较高
HRM系统
人力资本管理
高
一般
一般
社会资本管理
高
低
一般
组织资本管理
高
一般
较高
企业绩效
高
低
较好
3.5.1高投入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差异化利用式创新
如表3、表4及表6所示,企业JD水泥利用式创新战略实施程度很高,具体表现在采用比竞争对手更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水泥产量在2006年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5倍,总资产在2001-2006年增加了1.3倍,销售收入增加了1.8倍,利润总额增加了几乎1倍。企业的智力资本水平在三个案例企业中最高,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战略。
企业JD水泥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战略高度契合。首先,通过岗位配置和人员配置,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得到了改进。与2000年相比,企业2006生产人员的比例从71%下降到了62%,行政人员的比例从15%下降到了8%,下降幅度分别为12.7%和7.3%,而技术人员的比例从11%增加到了23%,销售人员的比例则从2%增加到了4%,财务人员的比例从1%增加到3%,增加幅度分别是10.2%、1.9%、1.2%。技术人员、销售人员、财务人员比重的增加,反映了快速扩张战略的需要。企业规模扩大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需要大量的设备安装、维修的技术人员。产品数量的增加,需要更多的推销和销售款清欠人员。同时,日益扩大的规模需要更多的财务人员来加强对资金六成的管理论文提纲怎么写。而直接操作的生产人员的减少,则是生产自动化程度增大和管理效率提高的表现。
其次,企业JD水泥的内部晋升机制满足了利用式创新对合作型社会资本的需要。这种晋升机制表现为“竞聘上岗”、“竞争选拔”,通过公开竞聘、选拔的方式,对所有岗位的人员重新进行配置。在2004年9月的一次竞聘中,有51名中层干部被降职,占中层干部总数的39%。目前,公司按照5%的淘汰率,实施岗位竞聘。合理的竞争机制来促进员工的素质提升。适当的员工之间的竞争是创造一种适才适所、齐心协力的企业氛围,避免恶性竞争导致人人自危、明哲保身的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
再次,企业的培训、绩效管理和工资设计有助于管理组织资本。企业JD水泥的组织资本包括大量的制度,这些制度为员工描述了发展的可能性。企业通过培训和补助学习使员工了解制度的内容。组织资本发挥作用,要求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排出权利的过分集中,要兼顾各方面的影响力,这样才能造成融洽的氛围,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公司在选才、绩效考核和晋升考核中的措施,设计了能代表各方面意见的决策机制,为制度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3.5.2低投入的官僚型系统与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
企业HY钛白粉采取行业通用技术生产同质的产品,其目的是降低产品成本和扩大生产规模。目前公司的年生产能力由投产时的5000吨增加到35000吨,而产品只有锐钛和少量的金红石钛白粉。由表7可以看出,利用式创新程度和智力资本水平都不高。
与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相契合,企业招聘不采用复杂甄选技术,大多数情况下在当地招聘地点。招聘的主要来源是原母公司的下岗工人,这些工人大多具有良好技术,不需要培训就可以上岗。这种招聘的方式既满足了企业生产所需要的人力资本,又节省了招聘费用和培训费用。同时,公司针对一些低技术含量、临时性的岗位聘用了大量的临时员工,并支付临时工极低的工资。
公司提供极少的员工培训,一般只有在停车维修期间才组织工人培训。为了激励员工提高技能,公司针对专业技术和操作类岗位设置了技能工资。例如,技术类岗位员级职称每月可获得60元职称津贴,正高级职称则可以获得310元职称津贴;操作类岗位初级工每月职称津贴20元,特级技师职称津贴280元。同时,为了留住技术人才,员工职称津贴随着员工任职年限增加将逐年递增。
公司实行严格的内部晋升制,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是从公司内部产生。现任公司总经理、负责生产的负总都曾任过公司一车间的主任。一车间技术复杂、设备种类繁多、人员占公司总数的一半,车间主任这个职位责人重大,因而成了培养高管人才的摇篮。内部晋升机制促使公司的中层干部与职工同甘共苦发挥了表率作用。多数中层干部为了生产、技改一年到头没有休息过双休日,带领员工加班加点创修设备。
3.5.3控制型系统与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
企业TX电解锰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和工艺,不过随着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行业,许多竞争对手都掌握了电解锰生产的关键技术,竞争开始转向低成本取胜。由表7可以看出,企业TX电解锰的人力资本水平低于另外两个案例企业,然而较高的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本弥补了人力资本不足的缺陷。企业靠熟人推荐来进行招聘,大多数员工来自公司总裁的家乡。这种招聘方式既节省招聘费用,同时又方便员工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提高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在一些工作时间短,工作定义狭隘、技术含量低的岗位,企业还大量录用本地的农民工,降低了人工成本的同时,解决了当地的农民工就业问题。
为了使大量的低水平员工转化为合格的人力资本,各个二级公司提供了上岗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管理监控和指导。2006年秀山公司参加培训1987人次,培训课时5546个,重庆公司参加培训人数1401人次,培训课时252个,企业价值观、精神理念、经营宗旨等得到深化。公司还加强对员工的辅导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在一线员工上面,有组长、班长、车间主任、厂长和督察对他进行指导和监控。
此外,企业TX电解锰的绩效评价和薪酬管理特别适合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公司每个年度都会与下属各个部门签订责任制方案,方案内容包括机构编制、产量目标、质量标准、安全责任,责任成本、工资总额、费用指标、奖罚措施等八个方面的内容,使其在一定权限范围内,既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相对独立地实施自主经营管理,又通过对其责任指标奖罚的确定,以正反激励的方式调动其积极性。
企业TX电解锰一线员工的绩效只与工资相关,一般不与晋升挂钩。公司设计绩效工资在员工工资的不同比重,各级普通员工、中管人员、高管人员的绩效工资占工资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0%、40%、50%。与电解锰行业其他企业相比,就总体平均薪酬而言,目前公司平均薪酬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就具体岗位而言,车间副主任以下岗位薪酬水平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
4 研究结论与后续研究建议
本文选取了3家制造企业,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利用式创新的古研究。通过多案例的比较研究表明:
(1)智力资本结构:专才型人力资本、合作型社会资本和机械型组织资本可以促进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工艺,改进产品设计、丰富产品线、提高供应效率和服务质量。
(2)机械性的工作设计、人与岗位匹配式的招聘可以管理组织的专才型人力资本,提高现有知识的利用效率;内部劳动力市场,长期雇佣、内部晋升和社会化管理组织的合作型社会资本,使不同员工的知识交换和共享成为可能;严格的绩效评价手段和绩效薪酬有助于管理组织资本。
(3)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战略可以分为差异化的利用式创新和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企业的官僚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助于企业追求差异化的利用式创新,而命令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助于企业追求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
本文主要是通过一二手资料的收集,取得了大量而丰富的资料,但由于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处在变革之中,而我们进行调查研究的案例企业只有3家,其历史都比较短。且我们只对两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另一家企业只收集了第二手资料,同时我们的研究对象仅限于制造类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研究结论的范围。这个还需要扩大对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Starbuck, W.Learning byknowledge-intensive firm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229:713–740.
[2]Raisch S, Birkinshaw J, Probst G, TushmanM L.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Balancing Exploitation and Exploration forSustained Performance[J].OrganizationScience,2009,20(4):685-695.
[3]Boxall, P. and Gilbert, J. Themanagement of managers: a review and conceptual framework.International[J] Journalof Management Reviews, 2007,9: 95–115.
[4]Vande Ven, A. H. Central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J]. ManagementScience, 1986,32:590–607.
[5]March, J. 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1, (2): 71-87.
[6]Abernathy W, and Clark K. Innovation: Mapping the winds ofcreative destruction[J]. Research Policy, 1985, (14): 3-22.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 我国建筑行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进行着历史上,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房地产业得到迅猛发展,该产业庞大的建设规模和从业人员队伍,使建筑施工行业生产作业呈现出危险性高,事故发生率高的特点。建筑施工生产发生的安全事故给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其家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给国家和集体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任务十分严峻。
1.1 法律法规不健全,贯彻执行不彻底、政府部门监管不严
现阶段,我国专门针对建筑业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够健全。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自建国以来,在所有的颁布并实施的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中,专门针对建筑业的却只有199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2004年施行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国内的一些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够强和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导致某些环节无法规可循,同时,部分法律法规还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现象。而在法律法规的现场执行过程中,很多企业不重视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这也进一步的削弱了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另外在政府部门方面,一些主管部门对国家下达的有关安全管理的文件没有很好地贯彻实施,使得监管失控状况十分严重,从而导致事故隐患大量存在。
1.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很多建筑施工项目在进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时普遍存在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管理流于形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编方案多,针对性差,执行不够;喊口号多,教育培训不深入;审批签字多,分析研究少;会议讨论多,现场检查少。
第一,各项目施工现场普遍存在施工措施及安全方案等没有针对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编制的问题,大多数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均按照模板套格式,这也导致这些措施方案的针对性不强,可执行性不高,让现场安全管理措施到位、方案先行成为了空谈,严重影响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技术性和科学性。
第二,许多施工项目存在安全管理人员不到位或者不按要求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问题,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人员均为挂名、实际并未到工地现场参与管理。例如在许多劳务分包队伍中,现场施工过程中均未安排专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有的安全员也是“挂名”的,有名无实,甚至有的分包队伍施工现场都没有持证的安全管理人员,自身安全管理混乱。在项目总承包单位中,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人员“挂名”的现象多,现场管理人员与备案上报的不符,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等。
第三,由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制度不完善,这也导致了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上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使责任并没有落到实处。而监理企业作为现场监督单位,在行使监理权力过程中,不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对施工方案、安全措施等审批只是走过场、签字,对方案研究、审批不认真,甚至于有一些监理工程师自身对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等规范不熟悉,导致不能及时发现方案、措施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不能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四,目前,建筑工地上的多数工人都是农民工,没有受过系统正规的教育,自身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并且在出现事故时,不知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许多施工项目对于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以及培训很不到位,进场三级教育、特殊工种作业教育、季节性教育、危险性较大施工作业上岗前教育等等均不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现场安全教育多为走形式、做资料,安全教育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对于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无实质性作用。施工现场由于施工作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人员变动频繁,许多劳务队伍新进场的工人未及时的进行进场教育和岗位培训等就已经上岗作业,在施工作业中对于作业环境以及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认识不够,自我保护能力较差,而这一部分作业人员也是发生安全事故的高危人员。
1.3 安全检查不彻底、整改落实不到位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各层次的检查均较多,政府部门、公司、项目部、班组内部等,各类型的检查也较多,消防安全、机械安全、临电安全等,打算呢往往这些检查均存在检查时不仔细,许多检查只是走过程、走形式,并不能真正的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或即使在检查中发现现场存在安全隐患也不予以高度的重视,为了节约施工成本投入,不愿意在安全管理与隐患整改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这就导致了很多安全检查失去了意义,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例如,许多政府部门等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时,听汇报讲解多,深入现场检查督促的少,往往并不能发现现场实际存在的安全隐患。公司级检查中,一般安全检查时间仓促,检查人员对施工现场环境等并不熟悉,这也导致了很多公司级的安全检查只是走过场、走形式,对于施工现场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促进和指导意义不大。在项目部以及班组内部组织的检查中,由于现场的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熟悉、了解程度较高,往往切实能够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但是由于大部分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无法直接安排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相关作业,导致了安全隐患发现后整改落实不及时或执行效果不佳。特别是对于一些整改难度较大的、整改需要投入较大的安全隐患,项目部及班组在整改过程中反应均较慢,这就造成了安全隐患长时间得不到及时消除的现状。
1.4 盲目抢工
现阶段许多由房地产企业开发的项目为了加快资金的周转,及时收回成本,现场的一些施工单位为了完成产值任务,往往在工期上盲目的追求施工速度。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一味盲目的的追求工期短,施工快,导致了施工现场出现很多无计划安排甚至在施工条件及施工环境尚不具备的前提下就安排施工的现象。这样的盲目抢工,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必然得不到有力保障,而盲目抢工阶段往往也是施工现场安全、质量事故频发的阶段。
1.5 现场机械设备、材料管理使用混乱
施工现场使用的各种大小型机械设备、材料等对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的施工单位在进行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对于机械设备及材料管理均比较严格,但是依旧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第一,现场大型机械如塔吊、施工升降机等,在施工的前期选择时均较为细致和认真,但是一旦大型机械安装完毕,正式投入使用之后,现场对于大型机械的日常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不够。例如很多项目施工现场的塔吊吊钩、钢丝绳等磨损已十分严重仍在继续冒险使用,甚至于有的塔吊标准节连接销已经松动。施工升降机附墙件连接螺栓松动、门联锁装置损坏、限位装置失效等现场时有发生。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对于大型机械的管理缺乏了解,不能及时的发现大型机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机械冒险使用危险性极大。
第二,现场使用的各种中小型机械管理、使用混乱。大部分的施工项目机械安全管理的重点全部在大型机械上,对于现场大量使用的小型机械设备等管理不足。主要体现在现场使用的大量手持式电动工具等,工人随意接长电源线、随意拆除工具传动部位防护罩、破损严重存在漏电或伤人可能性仍在继续使用。其次是现场使用的小型机械设备等许多均不属于正规大型厂家生产,甚至许多是“三无产品”,其本身的安全性能就不高。
第三,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等不仅对工程的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于现场的安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现场现场使用非常多钢管、扣件、密目网、装饰装修材料、机电设备等,这些材料的质量和性能都直接影响着施工现场的安全和质量,例如现场大量使用的钢管、扣件等,一旦这些受力构件的强度和刚度等不符合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危及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等支撑、维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且一旦出现事故将会是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在机电安装和后期的室内装饰装修阶段,进场的很多设备、材料等均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影响重大。大型机电设备在安装过程中涉及到大型起重吊装作业,一旦吊装方案编制不合理或者起重机械设备选择不当等出现安装事故,后果也将不堪设想。装饰装修阶段进场的大量易燃材料也是对安全管理的重大考验,尤其是现场消防安全管理。
2 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可行性对策
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我国安全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12字方针,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总结主要取决于人、物、环境、管理等四个方面,为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就必须首先从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进行控制和管理,现就此几方面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如下:
(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安全责任。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施工现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建筑工程管理条例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保证,做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安全管理体制完善,责任、权利相结合,不断完善安全管理考核制度,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和奖惩办法,制定奖罚分明的激励制度,以此充分调动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以及施工班组管理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政府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落实监督管理责任,从严执行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加大对施工项目的现场安全检查监督力度,把安全监督检查与行业监管有机结合起来,并形成联动体系,以确保监管力度和效果。
(二)各类监督机构要发挥其监督作用,加强对典型问题,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查处力度。
政府部门及其他监督管理机构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类典型问题应严格检查、杜绝安全隐患。对于一些无视工人生产安全、施工现场管理混乱、责任不落实、现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施工企业和单位,要与经济挂钩,依法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尤其对于安全隐患不整改的,要加大处罚力度。对于造成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主要责任人,在查清事故原因后,要加大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力求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和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增强现场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结合我国现阶段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培训不仅仅需要针对现场的施工作业人员,还需要针对施工现场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人员,做到人人懂安全,人人管安全,营造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施工现场的许多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知识就有限,必须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确保其有能力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能及时发现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能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措施。同时,在施工现场施工作业队伍、人员的选择上,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人员的筛选工作,要选择有一定资质和能力水平的施工作业队伍,要选择有施工经验的施工作业人员,要选择有操作资格证、上岗证等相应资格证件的施工作业人员。对于进场的农民工,要重点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从源头上消除不重视安全的思想,整体增强施工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要坚持计划性、长期性、系统性,把这项工作纳入职工的育培训计划,采取多样形式,适时适地,严谨认真地落实好进场教育,特种及特定教育,正常性的教育培训。
(四)完善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加大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力度。
首先,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的投入必须做好投入到位,专款专用,要分清主次轻重,明确安全投入的必要性,建筑施工的安全设施投入不能节省,如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对整个施工项目乃至整个施工单位都将造成巨大的损失,并且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要充分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并要按规定进行设置,确保能充分发挥其安全防范作用。例如施工现场“四口、五临边”的防护,要采取可靠的定型化防护,既能实现安全防护功能,又经济美观。在危险处设置危险警示标志等。
其次,要做好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工作。施工现场专职安全员要配备齐全,岗位责任落实到位,施工现场要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所有安全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检查,对现场违规操作班组、违章作业人员给予相应的教育,对情节严重的要按照管理规定进行相应处罚。在组织进行日常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的同时,还要根据施工季节及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组织季节性和专项安全检查,确保项目自身安全检查全面彻底、不留死角。在项目部自身做好安全检查的同时,施工单位公司级安全管理部门应经常定期、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巡查或专项检查,并及时反馈监督检查情况,用以促进项目安全管理。另外要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管理方针,重点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的标准化管理,确保施工任务安全正常进行。
(五)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检查、维修、保养工作。
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不同于普通的车辆等,一般没有明确的报废期限要求,往往只要机械设备还能工作,施工单位就会一直使用,但是实际上一些机械设备经过长时间使用,即使某些功能还可以运行,但是因为使用时间较长、维修保养不够,机械设备的磨损、老化已经处于安全的临界点,状态已极不稳定,但很多施工单位出于经济的考虑,认为购置新机械设备花费巨大,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能省则省的思想继续使用已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设备工作,往往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及时检查更新安全设施以及机械设备是预防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加大安全管理资金投入,及时更新安全设施,尽量减少或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现场的机械设备要做到及时检查,并定期进行修理和维护,对于应该淘汰的要做到坚决淘汰更换。总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安全的防范意识,做好安全准备工作。
3 总结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关系重大。一方面其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如果不科学合理的做好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施工现场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而一旦发生事故将严重损害施工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发生死亡事故。另一方面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还关系到施工单位自身的利益。施工中的安全隐患或人员伤亡事故,将会严重影响施工企业的施工进度,会给施工企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其经济效益等的实现。
总之,施工单位只有增强安全生产的危机感、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采取科学合理的安全措施,严格检查制度落实,才能在建筑施工现场营造出安全的工作环境,避免事故发生,杜绝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杨文柱.建筑安全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首先我代表公司工会对各位领导、专家来我公司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东临黄海,南倚长江,与上海隔江相望,三面环绕**市,下辖19个镇、一个开发区,全境面积1351平方公里,人口125.64万。
**市供电公司现有职工482人、农村供电所人员769人。固定资产原值6.53亿元;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所29座,主变49台,总容量140.75万千伏安; 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56条,总长度512.7千米。20xx年完成供电量23.54亿千瓦时,售电量21.37亿千瓦时,供售电量居**六县(市)之首。
下面我将我们创建“省级企业劳动保护工作示范工会”所做的一些主要工作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一简要汇报:
在上级工会的关心、指导和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工会认真履行法律赋予工会开展群众性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职责,不断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新特点、新方法,将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寓于配合之中,参与寓于解决问题之中,教育寓于宣传之中,组织寓于活动之中,深入开展以班组为重心、职工为主体、竞赛为载体、安全为目标的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群防群治、群策群力共筑安全生产稳固防线的浓烈氛围。公司呈现出系统稳定、工作有序、职工平安的良好局面。截至20xx年8月底,公司实现了连续安全生产3404天的历史最好成绩。
一、健全劳护网络,构建安全防护屏障
近年来,我们根据省、市、县总工会和系统工会关于加强劳动安全卫生的一系列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工会联系群众和组织群众的工作优势,建立健全了以公司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工区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为主体的三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机构和网络成员。同时,建立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责任制,制定了工会干部安全工作到位标准,明确工会主席是职工劳动保护第一责任人。工会在参与公司安委会活动、安全生产目标制订、危险源辩识评价风险控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安全督查与分析、事故调查等活动的同时,结合企业实际,主动、适时地与行政领导交流、沟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情况。公司行政能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为职工提供符合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标准的作业环境,按规定发放劳动防护用品,高度重视职工的劳动安全健康,自觉地把职工的劳动保护工作列入公司平安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围绕公司安全生产总体目标,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目标计划的实施、“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方法”的推行、职代会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小组的工作等等,都得到了公司行政的大力支持,使得工会、职代会在安全生产中的民主监督检查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班组成员安全互保、职工代表巡视检查、公司领导不定期检查等长效机制推动下,形成了全员参与、全方位监督、群防群治、防治结合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组织保障督查体系。公司工会始于20xx年的职工代表巡视检查生产现场、班组安全互保无违章竞赛活动和20xx年开始推行的岗位安全检查表活动一直延续至今。通过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安全合理化建议”“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等系列活动,对生产安全采取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有效调动了广大职工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积极性,习惯性违章大大减少,公司安全生产的基础更加稳固,铸就了职工安全与健康的可靠屏障。
二、采取有效形式 强化职工防护意识
工会紧紧围绕公司中心工作,以“安全月”活动和“安康杯”竞赛“十个一”活动为载体,以深入基层、面向班组、落实到人、便于操作、强化职工安全意识为出发点,从活动方案的制订到实施全面参与,注重常态管理与专题竞赛相结合,教育培训与组织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工会网站、宣传栏等阵地广泛进行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在形式与内容上力求做到职工喜闻乐见。先后组织了工会干部、劳动保护网络成员、女职工健康知识培训;通过举办安全生产漫画展览,交通安全图片警示展览,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百问百查”知识竞赛,“说案例、讲安全”演讲比赛,“安全警句”、安全生产专项合理化建议有奖征集,职工代表现场安全督察,岗位隐患治理,“安全在我心中”文艺节目的创作和演出,安全管理论文研讨,特种作业人员凭证上岗,新进职工安全技能岗前培训,组织生产和管理人员“安规”考试等活动,促进了职工的个体自保意识和群体互保意识的日益增强。
工会结合公司实际,积极配合行政,每年都给“安康杯”竞赛和“安全月活动”注入新的内容。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回忆一次危险经历、提一条安全合理化建议、看一场安全生产录像或电影、写一条安全警句、排查一条安全隐患、对同事进行一次安全防范提醒、列举一项身边的习惯性违章现象、学会 一项应急救援技能”等系列活动,收效明显。我们还利用公司“交通安全5000天无考核事故”的契机,在全体专、兼职驾驶员中开展“构建和谐,安全永驻心中”交通安全系列活动,强化了大家的安全意识。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了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对职工们相互关心、相互教育、相互监护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职工自觉为公司安全生产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良性循环氛围的形成,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逐步实现了职工安全生产教育从被动灌输向自我教育的转化,促使“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化,使“没有消除不了的隐患,没有避免不了的事故”的安全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我公司多样、有效的职工安全教育引起上级工会的高度重视,20xx年6月,**市总工会在我公司召开了全市劳动保护暨“安康杯”竞赛现场推进会,我们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市重点骨干企业中得到全面推广。
三、坚持过程参与 劳动防护落到实处
工会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全过程管理。工会主席和劳动保护专职按期参加安委会、月度安全分析会和不定期地参加各类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主动与公司行政领导沟通劳动保护工作开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提出工会的意见和建议。每年《集体合同》、《女职工专项保护集体合同》签订前,工会都会在广泛征求、收集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与行政方对合同条款进行逐条协商;合同签订后,工会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能,并定期向职代会报告执行情况。公司职工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比较满意。
工会始终把职工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劳动环境的安全看作是对职工合法权益的最根本的维护。一方面积极组织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和职工代表定期不定期地对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劳动保护用品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并敦促整改;另一方面,积极推广运用“一法三卡”,强化设备检修和工程施工中的劳动保护工作,使职工作业过程的安全情况实现了可控、在控。
每年,工会都要会同行政,针对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高危岗位或工种,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不同层面的技术培训和技能竞赛,积极引导和组织广大职工学技能、练本领,有效的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在20xx年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百问百查”知识竞赛中,我公司4名参赛选手获**供电系统“百问百查”知识竞赛笔试和现场竞答两项团体第一。之后,以我公司为主组队,代表**供电公司参加省公司组织的竞赛,又夺得了团体第三的好成绩。
公司行政和工会认真执行《**供电公司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实施细则》,相继颁发了《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关于加强劳动保护用品管理的若干规定》、《供电所人员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等文件,使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和管理,进一步规范、合理,保障了职工的劳动安全和健康。
近年来,我公司党政高度重视劳动保护工作,工会主动作为,通过为职工办实事,拓展了劳动安全防护工作的外延:1、在公司行政的支持下,建立了职工自愿参加的大病康复互助基金会。运作三年来,累计为患大病职工提供了13万余元补助款;2、成立职工健康服务部,通过提供健康咨询和平价药房服务,使职工从中得到实惠;3、工会每年为职工办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增强了职工一旦遭遇人身意外伤害时抵御风险的能力;4、组织劳模、先进和生产一线职工外出疗休养,工会把组织职工疗休养同褒奖先进模范结合起来,在疗休养人员的安排上首先考虑每年受公司及以上单位表彰的先进工作(生产)者。并向一线生产骨干和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倾斜,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5、在组织好职工每年一度的健康体检的同时,对女职工进行妇女疾病普查和专项检查,把女职工的特殊保护落到实处;6、针对职工中“亚健康”较为普遍的现象,开展职工体能测试锻炼达标和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为生产部门配置篮球、桌球、乒乓球等锻炼器材,新建了羽毛球馆,为职工健身提供了条件;7、对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药费实行补贴,把企业对职工的关爱延伸到家庭;8、组织特殊季节和重大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慰问活动,坚持“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热心帮助家庭困难的职工解决实际问题。20xx年以来慰问一线职工和为困难职工送温暖335人次,发放慰问金15.62万余元。
近两年来,通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和劳动保护工作得到了有效推进,职工的劳动保护意识有了明显增强,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得到了切实维护,有力地推动了公司的平安、和谐发展。公司先后获得“国网公司一流县供电企业”、“**省文明单位”、“**省文明行业”、“**省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 省“模范职工之家”、连续五年获得“**省‘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 等荣誉称号,为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