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理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8:14: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体育理论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体育理论论文

篇1

1现状和意义

1.1公共体育理论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过去就有,只是不够重视,更像是摆设,仅用于雨天教学和机动的备份,内容上不外乎是体育常识、体育卫生,属于体育常规教育的范畴,没有专业性和系统性.近年来,高校在评估和学科建设的要求下,理论教学逐步受到重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1)理论教材的配备.高校根据各自的需要,编纂和出版相应的理论教材,学生人手一本.(2)理论教学的制度化.理论教学的课时,按照一定的课时比例,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3)理论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评价相联系.理论考核的成绩,按比例计算到学生体育成绩之中.所以说,理论教学作为公共体育教学的一种形式已经建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无论是教学还是考核,与我们所期望的相去甚远,流于形式,丧失了理论教学的意义.首先从理论教学的内容来看,大都是过去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的浓缩版,内容陈旧,不是理论,只是运动动作和技术的文字说明,其价值相当于体育常识,缺少层次和深度,没有学术价值,学生不感兴趣.其次从理论教学的管理来看,理论教学所占比例偏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考核也不受重视(与其他公共课程相比).

1.2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对体育实践教学的补充和指导

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的系统的结论.”….体育理论基于体育实践,是对体育内在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得出的当前结论,体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主要通过体育课的形式来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活动,仅有实践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科建设的需求.同时体育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多学科形成有机的联系,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体育又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体.体育的发展与进步和相应的理论体系的支撑密不可分,是体育的组成部分,是体育实践不可替代的.体育课理论教学,基于实践教学,作为体育实践教学补充,发挥理论所具有的指导作用,不仅如此,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的延伸,甚至是对实践教学的超越,提升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档次,突破实践教学的局限性.

1.3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实现高校公共体育高等教育化的重要途径

所谓公共体育高等教育化,就是使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具有学术性和研究性,将公共体育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区别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模式.高校在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上有别于中小学,首先,中小学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体育教学的强身健体,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尤为重要,从学习技术和动作的角度看,中小学学生也处于动作技术形成的最佳时期,所以实践教学就显得更有意义.而大学生已接近成年,在学习技术和动作上处于劣势,但认识、理解和研究能力显著增强.加强理论教学,提高对体育及其价值的认识更加重要.此外,大学生缺少的不是体育锻炼的机会,而是强身健体的意识.高校在体育教学的硬环境上也非中小学可比,有良好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氛围,为提升理论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综合体育素养,而不仅仅局限于技能和健身,所以理论教学彰显出体育教学应有的教学层次和深度,具有学术价值.

2核心与内容

2.1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关于竞技理论的教学

确立以竞技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活动为基础的说明书式的理论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本质上,体育是以竞技为基本手段和主要形式,增强体质,提高体能技能,培养心理素质和能力的一种社会性活动.……竞技是体育最重要的特征,体育的必然是竞技的,没有竞技就不能成体育.”“体育的本质特征决定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高校体育学科体系是我国体育专业的基础和摇篮,肩负着培养和造就高水平体育人才和体育科研与管理人才的重任,应加强体育教学的学科性与竞技性,……在以竞技为核心的基础中,根据各群体的具体特点,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娱乐和健身等基本属性及其功能,逐步实现体育的高等教育化.”竞技是体育的本质特征,是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的核心,理所当然也是理论教学体系的核心,这就指明了理论教学的方向,拓展了新的层次和空间,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2.2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对专项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

理论教学依托于专项实践教学,在加强专业性和系统性的同时,要兼顾到知识性和教育性.其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1)加强对专项的认识.了解其起源,现状和发展趋势.(2)学习专项竞技的方法、竞赛规则裁判法、组织方法以及比赛的方法等.(3)理解影响专项竞技的相关因素.技术和战术因素、身体素质和体能因素、心理素质因素以及运动损伤预防和科学训练方法等.(4)专项竞技对社会的影响.专项竞技与文化、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对健康和医学的影响等.其内容既是传统理论体系的继承,又有新的研究方向.

3作用与预期

3.1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与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形成有机融合

加强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使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补充、指导和提升的作用也更加突出,同时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也为理论教学提供了合适的形式,实现理论教学与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对接,有利于形成以专项化教学模式为主体的学科分支,理论教学能够摆脱普通专业大学生受运动水平和能力的制约,打破实践教学由于客观原因而形成的教学屏障,率先从理论教学上实现突破,迈上新的层次,提高教学质量.

3.2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强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在增加理论教学课时的同时,还要对理论教学场所,考核的方法做到科学的安排.理论教学不仅可以提升体育教学的层次,同时也使紧缺的运动场地,器材得到一定缓冲,合理安排理论教学的周期,减少季节变化对实践教学的消极影响.在课时安排上应有别于其他学科,要突破学期的限制,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层面上的可操作性.

3.3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给教学双方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篇2

1.1、大学体育教育的内涵当代的大学体育教育是由普通的大学教育和普通的体育教育有机结合的产物,随着大学教育理念的进步、以及体育事业的发展,大学体育教育的里理论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其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大学体育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l)大学体育教育是大学教学活动的一个分支,是大学内部的一个有组织性的自由行为系统,主要包括大学内部由体育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正常体育教学行为、大学与社会之间相互联系交流的体育活动行为、以及大学内部体育比赛行为三部分组成。由于大学体育其特殊性以及大学体育教学理念与其他教学活动不同等,使得大学体育理论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行为习惯。(2)大学体育相对于中学、小学体育教育,其具有更高水平的体育竞技艺术和文化水平,其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文化内涵。

1.2、大学体育理论的外延(l)大学体育教育的主体是当代大学生,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在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时,课程内容要紧紧围绕日常体育活动设施和大学体育文化进行设置。提高大学体育课程理论设置的外延J胜。(2)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大学体育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大学课程而存在,在日常的体育课程教育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资源,履行好作为教师的教育职能和科研职能,在进行对学生体育教育的同时,积极做好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大学体育教育研究工作,加强大学体育理论研究工作,提高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水平,确保大学体育教育在满足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更加适应于当前的社会需求。

1.3、大学体育的定位根据大学体育的内涵及其性质,大学体育教育的定位如下:(l)系统化。结合大学办学宗旨,系统化建设大学体育课程,将大学体育教育与大学文化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2)社会化。在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中,加强体育课程设置研究,提高课程设置水平,有针对性进行体育教育,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3)教育化。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培养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全面综合性人才。

2、大学体育理论定位的影响因素

由于大学体育是大学高等教育和体育的有机结合,属于一项综合性的大学教育培养课程,由于其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在对大学体育课程理论定位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1、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要受到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规范和约束,大学体育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交际能力,加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目标来进行大学课程设置,并针对不同体质、不同进度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培养计划,以有效完成大学体育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对于体育专业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学生要差异化对待,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体育技能培养。

2.2、大学体育教学手段由于大学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体育理论与实际锻炼的有机结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接受、吸收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环境因素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大学中的社会因素极强,因此,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受到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程度最大,社会环境因素直接左右了大学体育目标的设定。因此,在大学体育目标设置过程中,要充分融入社会因素,对大学体育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以确保大学体育的健康发展。

篇3

一、要热爱学生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热爱、关心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一方面要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决不迁就和放任自流。

二、要培养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感

传授知识、运动技术和培养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在制订教学目标的同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与情感的结合部,要讲清讲透,让学生弄懂弄通。例如,通过讲述体育锻炼对人体的益处,体育竞赛如何为国增光、为国家赢得荣誉等问题时,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的情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尊重事实的态度和为赢得荣誉而刻苦训练的决心。

三、营造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的教学环境

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情绪低落往往导致伤害事故频频发生。如在器械体操的教学训练中,有的学生或因未掌握动作要领,或因身体素质差、技术基础差,或因近日有不顺心的事,情绪低落,精神不集中,练习起来很可能动作不准确,或完成不了动作。这时教师如果能耐心指出学生动作完成不好的原因,适时地做正误动作的对比示范,并加以引导和鼓励,他很可能就会集中精神,仔细揣摩动作要领,鼓起勇气和信心去完成所学动作;反之,如果教师粗暴指责或讥笑、讽刺、挖苦学生,这就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引发自卑感,使他丧失信心,或产生逆反心理,对老师产生反感,进而对体育课产生厌恶。在这种情绪中再进行练习便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如从单、双杠、高低扛上摔下)。

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关怀、体贴、鼓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尤其是对一些基础较差、体质较差的学生,要多于鼓励、帮助和支持。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感情沟通,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都应将不良情绪甩到教室、训练场外,要情绪高昂、精神抖擞地走进课室和训练场馆,让整堂体育课、训练课沐浴在和煦春风之中。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学得有味,欲罢不能;怎样才能营造这种良好气氛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师应在课前检查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教师也是人,人就都有七情六欲,在生活中教师也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情绪肯定不良。所以课前教师一定要先检查自己的情绪,发现情绪不良时,一定要理智地进行克制,及时调整情绪。

2.布置整洁、优美的训练场地。训练场地整洁优美,能给人以美感,使人心情愉快,增强练习或训练的欲望。

3.做好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体育动作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健康美、造型美、动态美、节奏美等。教师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示范动作做得准确优美,对学生是一种美的享受,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

4.以优美生动的语言、动听的语调感染学生。教师的讲解对学生形成动作的正确概念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讲解时,除了讲动作要领外,还可介绍所学动作的健身、健美作用,对于培养各种心理素质(如勇敢、果断、不怕因难等)的作用以及审美价值。教师的讲解要用准确、优美、生动的语言,有时可穿插些幽默的语言,语调要亲切、动听,注意抑扬顿挫,注意节奏。教师的讲解切忌背书般的平铺直叙、枯燥乏味,更不能在课堂上讲粗口、骂学生和讽刺挖苦学生,因为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会使师生关系恶化。

篇4

高校体育教学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虽然有过突出表现,但对于现阶段的教学环境来讲,固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高校学生,倘若坚持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会对高校体育的教学发展,造成严重的恶性循环。为此,本文认为,交往教学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是非常大的,可尝试将该理论应用到教学组织形式当中。第一,交往教学理论比较强调师生交流与沟通,而固有的教学组织形式都是教师为主导,这就为交往教学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在日后的教学组织当中,可以首先播放相关的资料或者是阐述数据,之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与学生互相讨论,之后决定训练方法。第二,在课堂教学当中,不乏有些学生会按照错误的方式去执行,此时的教师应抱有“创新”的态度与学生展开交流与讨论,应从知识上、技术水平上、训练方法上与学生探讨,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训练的错误和动作的失误,之后积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训练,完成知识点的理解和动作要领的领悟,这要比强硬的规定和言辞过激的批判更加有效。所以,交往教学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启示在于,促进教学组织的优化和重构。

(二)在进行体育教学评价中的启示

体育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及其有关的标准,对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进行的调查,并评价其价值和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在实际的工作中,体育教学评价主要是划分为评价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两个部分。首先,交往教学理论对评价学生学习的启示在于,不再过分强调体育成绩的指标,而是从学生的实际训练强度、学习态度、个人能力等情况出发,为学生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并非单纯的强硬训练。第二,交往教学理论对评价教师教学的启示在于,告别过去的纯成绩比拼,同时促使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增多,帮助更多的高校体育教师放弃“高高在上”的地位,能够站在与学生相等的平台上对话,这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个人教学能力的领悟,都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从目前的教学评价来看,很多高校体育教师都在不断的努力,一方面会实行积极的教学手段,变相体罚等措施得到禁止;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的框架和实际成果,都得到了提升,总体上的教学趋势还是比较积极的。所以,我们在未来的体育教学中,应积极推行交往教学理论,与学生更好的沟通,从而实现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篇5

2体育教学与健康管理

体育,顾名思义就是身体教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提高全面素质、丰富文化生活、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体育教育本来就是为健康服务的,体育与健康是密不可分的。很早之前,体育课就改为体育与健康课。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而不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因为学生的体质与很多因素有关,而体育教学影响的只是一个方面,作用是有,但不是唯一的。体育教学不单纯是传授运动技能或技术,也不等同一般的身体锻炼。它首先是教育,是培养人的健康管理的意识与能力,是培养人的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是为人的终身健康服务的。健康管理是人对其身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对个人的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以达到健康警示的作用;提出个人健康改善的行动计划,对不同危险因素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指导,以达到改善健康状况,防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命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3如何进行健康管理

3.1树终身健康管理的理念

高职校的学生正值人生的大好年华,精力旺盛,总以为病不倒,垮不了。学习最重要,不锻炼身体也无妨。年轻人往往忽略体育锻炼,缺乏健康管理的理念。抽烟、饮洒、过劳、熬夜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大有人在。人们之所以经常出现这种危害健康的行为是因为人们对其危害性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健康管理必须贯穿人的生命的全过程。当身体出现各种微小的病变时,能及时发现、预防,预防不仅节约卫生资源,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健康水平,减少发病率,延长健康寿命。

3.2了解个体的健康状况与健康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健康规划

每个人的健康需求是不同的。人生的不同阶段,健康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人的一生大体可分为生长发育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由于这三个时期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学的特征不同,因此其锻炼的目标、内容和形式也不相同,生长发育期的要求是促进生长发育,成熟期的要求是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沛的体力,衰退期的要求是延缓衰老、延年益寿。高职校的学生在管理健康时,进行运动锻炼主要是张扬个性各释放压力。可从事相对激烈、对抗或强度转大的运动。豆芽菜型个体可从事健美锻炼;小胖墩型个体可从事减肥锻炼;中年时期锻炼的强度就要开始下降,主要从事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老年时期应从事更低强度的运动。

3.3掌握科学的锻炼、保养身体的知识与方法

不同的运动项目适合不同的人群。运动既不能缺乏,也不能过度。每人都应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的锻炼方式,并科学地进行健身锻炼。在运动中要学会评估合适的运动量与运动强度,并注意运动损伤的预防。

3.4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人们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可理解为人们的较固定的行为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多种说法,并无定论。我们可以从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中去寻找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因素中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先天的主要是遗传的因素,后天的有环境因素、营养饮食因素、生活作息规律等等。有些因素是可控的有些因素是不可控的。我们应该对影响健康的可控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即生活习惯是需要培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这是由于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接受客观世界的各种刺激,而这些刺激作用于人的大脑皮层,形成各种定型,也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习惯。习惯形成后不需要意志努力的监督的自动化的行为模式。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有三方面:合理的膳食、锻炼的习惯、良好的心态。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在课上适时对学生进行良好生活方式的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向学生灌输这方面的内容。

3.4.1合理的膳食

“民以食为天”。饮食营养是影响人体健康的最重要因素。饮食营养是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迅速的变化,部分居民膳食中肉类、油脂的消费大幅度增加,导致膳食向高脂肪、高热能、低谷类的不正确方向发展。因营养问题所致的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多,且此类慢性疾病已成为人们丧失劳动能力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据卫生部统计,2002年我国约有700万人死于慢性病,已占全部死亡的70%以上。所以讲究营养要讲合理营养,也就是每日由食物摄入营养物质要适度,既不能缺乏,也不能过度。体育教学中有机会要向学生讲述如何吃得营养、吃得科学、吃得有利健康。要让学生了解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膳食纤维等七大营养素。了解饮食营养的原则。如食物的数量应满足能量的消耗;食物多样营养平衡;合理安排进餐时间。合理的膳食要求摒弃不良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均衡。现在年青人不吃早餐大有人在。因为早上睡懒觉,没时间吃饭或错过了早餐时间。人体经过一晚的代谢,早餐是最重要的。不吃早餐因影响胆汁液的分泌还容易形成胆囊结石。不良的饮食习惯有:暴饮暴食;长期偏食;饮料当水;零食当正餐,光顾不卫生的小食摊等等。

3.4.2锻炼的习惯

体育锻炼被人们作为维护管理健康的重要手段是大量的科研数据作证明的,也已被人们熟知。科学的锻炼对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上都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手段。经常参加适合个人特点的体育锻炼是保持人体生理机能,促进健康的方法。体育锻炼能够从根本上增强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健康水平。

3.4.3良好的心态(情绪)

要管理健康必须要会管理情绪。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精神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种种迹象表明,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态是管理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管理健康就要管理好心态(情绪)。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机制是长期的、持久的不良情绪会导致神经系统的机能失调。如果不良情绪经常出现,长期存在,它会引起过度的神经紧张,造成机体的病变。如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高血压等,进而导致一些器官、系统的疾病。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中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个系统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紧张的情绪刺激可通过下丘脑及其它控制分泌的激素影响免疫功能。如影响T淋巴细胞的成熟,抑制抗体反应,降低巨噬细胞的活动能力,干扰淋巴细胞的再的循环,抑制y球蛋白形成,降低抗体活性等,从而降低机体对病毒、细菌或过敏物的抵抗力而致病。同时,机体免疫力功能的抑制也是引起肿瘤的原因之一。体育与健康课上,要让学生防止不良情绪致病,就需要教会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及时化解那些强烈的、持久的不良情绪。体育与健康课上,体育教师要从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1)加强修养、心胸坦荡。要让学生明白人生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一个人有了正确的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问题,就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一个人如果能淡泊名利,就会觉得生活充满生机。反之便会自寻烦恼,早衰早丧。做人一定分有信仰,修身养性,仁智者寿。有了高尚的情操与品格,就能承受不良的刺激,把不良情绪的反应降到最小最低,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2)掌握心态和情绪的调节方法。如何调节与控制过量的情绪反应是学生的一项心理素质。方法很多,主要有调节需求(降低欲望)、知足常乐;意志控制;转化控制;冷化控制;分散刺激;放松精神;积极预防;药物控制等等。

篇6

河北体育学院物业管理专业于2013年已申请成功,在其培养方案方面还欠成熟,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本项目以专业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人才培养为目标,为本校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的成熟化、系统化提供有益借鉴。

(二)满足市场需求

根据全国体育场馆的普查显示,到2003年底,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超过85万个,其中64种标准体育场地547,178个,累计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1914.5亿元。与1995年第四次普查数据相比,场地面积增加了11.8亿平方米。2013年末开始的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的河北省的数据中,体育场馆有6万个左右,其中非标场地1万个左右,这些场地从业人数7万人,体育场馆的专门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二、体育院校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探索

(一)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要求

在国家政策方针允许以及育人的条件下,强调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方向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加强理论基础,突出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业管理(体育场馆方向)实务和专业管理基本技能,有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强调就业方向为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策划、维护。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包括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政治、心理和身体素质是前提和基础,同时强调需掌握的内容,包括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方向前沿知识,并且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

(二)课程教学

物业管理专业是根据体育场馆物业管理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物业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为实现岗位从业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1.学期课程安排。按照“专业招生,分段教学,院企联合,分流培养”的基本思路,前二年(1~4)学期课程设置按照专业统一开设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第三年(5~6)开设专业课程,从第七学期开始分流,同时院企联合培养,将学生分配到与学校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学习。

2.主要课程设置。主要课程应当有针对性地设置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正常毕业会取得“管理学”学位,但同时方向为体育场馆物业管理专业方向,因此要进行两方面的合理侧重,开设财会基础、统计学、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运筹学、经济法、体育产业概论、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以及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体育场馆赛事筹办、体育场馆建造、体育设施的维修与维护、体育营销、体育赞助与广告、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消费者行为学、体育商务策划与文案写作、物业管理信息系统、体育经济学等课程。为了拓宽学生就业适应面,配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而设置的选修课程。这部分的课程应当是对学生、人才市场、高校一线教师以及相关专家进行充分的调研,充分补充物业管理专业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方向的主干课程,同时满足社会对学生知识的要求而进行,还要考虑学生的需求。主要包括:体育文化、服务营销、体育公共关系、体育经济实务、体育市场调查与分析、企业伦理学、ERP原理与应用、电子商务等。

3.实践教学。河北体育学院的实践教学合作单位遍布全国各地,包括全国的主流高尔夫球俱乐部、健身俱乐部、户外拓展基地以及正在协商的体育器械公司、奥体中心等体育场馆,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本专业特点,熟悉实习单位(部门)的基本概况、工作流程等,通过顶岗实习、教师深入基地进行教学,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技能。

篇7

2、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的构成

从行为科学的视角来看: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是由许多体育场(馆)服务行为决策的相互作用构成的。这些决策行为主要指对体育场(馆)服务的各类资源进行规划、整合、组织、控制等。具体可分为服务资源的采购决策、服务资源的集成决策、服务资源的销售决策、服务过程的保障决策这4步相互关联的链式决策行为。

服务资源的销售决策是指对体育场(馆)建筑资源及各种服务资源进行市场开发和销售的策略集合,具体包括:体育场(馆)无形资产的开发与销售策略、体育场(馆)各种服务资源的开发与销售策略如体育场(馆)是否需要冠名,与冠名赞助商如何合作?在体育场(馆)举办的某项大型娱乐或文体活动是否需要赞助?赞助合作协议规则如何设定?是运营团队自身实施场(馆)服务资源的销售?还是通过市场机制引入专业的营销公司实施场(馆)服务资源的销售等等。

服务资源的集成决策是指为体育场(馆)各项服务的整合及价值增值而进行规划、整合、组织、控制等的策略集合。例如,体育场场(馆)运营团队针对体育场(馆)的资源进行招商引资后,需要决定与这些招商的合作单位的合作规则如何,以及可以给予的优惠政策有哪些?都属于服务资源的集成决策。

篇8

学生的日常生活是需要关注的重点,不仅如此,使激励作用发挥到更高水平就要让学生既要理解体育运动作为一项学习技能对生活各方面都能产生巨大作用,又要让学生明白体育运动是每个人都需要有的活动方式,在整个过程中,身体得到强健保护,身心又很愉悦。在这样一个基础条件下学生通过体育课程使自己的社交能力得到提高,在课程进行中培养集体意识、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而若完成这一任务,学生必定要更加细心,更有耐心不断进取,努力奋斗。这样,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自我认识也更加清晰,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今后的学习道路更有信心更加顺畅。马斯洛及阿尔德夫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教学类型多样、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富有创造力,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和能力、个人魅力与修养、相当程度的知识水平、妥善恰当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互信互任、相互尊重,形成直面的沟通方式,最重要的是辅助学生建立近远期学习目标与制定较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最大限度开发自己的潜力,实现人生价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

(二)给每个学生机会并使他们体验成功

麦克利莱与阿特金森在他们的成就理论中指出人们都在社会化进程中存在着向往成功与躲避失败的动机。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做出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优良的学生给予鼓励,而对于相对学习成绩较不好,身体素质较差,主动性不强的学生也要加以重视。在设定目标与任务时,灵活恰当,根据能力水平划分相应的难易程度。这样,才能使学生们更有方向的努力与学习,从而获得成功,激发自己的进取心,产生自我价值感,再进一步使体育运动学习与锻炼的兴趣得到激发。

(三)赋予学生良好期望值,爱生敬业

弗鲁姆期望理论指出人渴求满足一定条件的需要并会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表现为在尚未实现时的期望,而目标又会反作用于个人的动机产生激发力量,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他们积极进取的重要源泉,学生在感知到教师真诚、深厚的期望后,对自己也有一个明确且具体的期望值。在体育运动遭遇困难或瓶颈时,会因这个期望值坚持、不放弃。而此时,教师应给予学生鼓励的信号,及时引导与教授并对学生或大或小的进步予以夸赞和肯定,微笑、点头、口头表扬等激励性的方式都能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很大的提升。易于端正他们进取学习的态度。

篇9

高等师范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识渊博、普于创新、体魄强壮和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高师教育的发展方向,为此高师教育必须进行素质教育改革。高师公共体育是高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高师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而作为公共体育课程不可分割部分的体育理论教学改革则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

一、离师公体课体,理论教学的现状

1.高师公共体育课程无自己的理论体系、无师范性特点,体育理论教材内容不切合学生实际

根据研究发现,高师体育自建国以来经过50多年的发展.始终没有建立起具有师范特性的理论体系,致使高师公共体育课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与其他院校的体育没有区别,抹杀了高师公共体育课应有的特性。体育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都应有深厚的理论荃础,但是至今还没有一本适合高师体育的教材。而现行体育教材大都是体育院系通用教材的翻版,根本体现不出一般大学生体育的特点,更别说高师了。

2.体育理论教学的课时严重不足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文规定体育课程教学时数是每学期18周,每周2学时,理论教学的课时不得少于12%(大约每学期4-5学时),这一比例对于庞大的体育理论体系来说显然太少了,尽管如此,不少高师公共体育理论教学课时还一压再压,有的每学期安排1-2学时,有的把它当成机动课。而特别是在大学扩招后,有的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教室排课紧张的情况下干脆取消了理论课教学.体育理论教学课时的不足,无法使学生学到丰,的理论知识,从而无法指导学生的体育实践。

3.体育理论教学的质量低下

高师公共体育理论与实践课的组织形式有所不同,要求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据了解,目前很多体育教师理论知识欠缺,再加上思想上不重视体育理论教学,出现了在理论课时照本宣读或圈定重点让学生应付考试的现象.还有的就是大学扩招后.教室安排紧张,往往100-200人甚至400人合班上理论大课。教师不想教,学生不愿学.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二、高师公共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体育理论课是指在室内讲授体育的荃本知识、运动卫生保健常识、各主要运动项目、有关专项理论及技战术和裁判法等内容的课。体育理论课对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体育课,要性的认识,启迪学生自觉锻炼身体,不是实践课可比的,甚至对学生在一生中坚持进行体育锻炼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重视体育理论课教学是我国高师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体育理论教学在高师素质教育中起粉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是用教育的手段对学生的各种素质进行发展培养,它是一种教育思想和形式。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方面。体育是高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而体育教学是高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作为高师公共体育之一的理论课教学对高师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体育理论教学可以促进高师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的提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高师教育最好的解释.这就要求我们高师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很高的思想品德素质和良好的身体与心理家质.通过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对体坛上的一些优秀人物、事迹的介绍,可以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传统奖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笑观.树立为中华民族争光的远大志向.通过体育理论课教学对体育基本知识、运动卫生保健常识、各主要运动项目有关专项理论及技战术和裁判法的讲解,可以使学生位得如何欣赏比赛,如何组织、指导自己或别人进行锻炼,怎样处理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从而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思想,为我国全民健身、终身体育服务。

(2)体育理论教学可以促进高师学生科学文化家质、劳动技能家质的提高。体育科学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它也分出许多分支学科,如: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生物化学、体育哲学、体育史、体育经营管理学等等。体育理论课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甚至可以成为一些学生的主攻对象。体育也是一种产业,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迅速,而且前景广阔。它必然会吸引大批人才为之服务,当然要进人这一领域就必须了解体育理论知识.因此对高师学生加强体育理论教学可以促进劳动技能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我们高师学生的竟争力,拓宽了择业面。

2.加强体育理论教学是高师师范性特点的需要。高师公共体育课是高师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师范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高师学生的未来职业是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教师,他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贵.加强高师学生的体育理论教学,能使学生充分认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弄清体育与智育、德育的关系,这就促使他们工作后能正确对待体育,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此外,还可以教会学生怎样组织、指导自己或别人进行锻炼,以及怎样处理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以便他们工作后能够更好地开展教书育人的工作。

(3)加强体育理论教学,是改变当前体育现状的需要.全民健身提了那么多年,全民素质还不见提高。从小学到大学都设有体育课,学生体质还那么差,原因何在?众所周知,体育在中国历来是不受人重视的,人们的思维已定型,观念难转变。这一切对整个国民家质的提高是十分有害的。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国现有260余所高等师范院校,在校生超过100万,每年有近30万毕业生加人教师队伍。教师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不是其他职业可比的,他们可以影响一群人,甚至一代人、几代人。加强我们高师学生的体育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转变他们的体育观念.他们担任教师后,其行为可以对学生起好的榜样作用。其一,可以指导他们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其二,可以从小培养他们的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他们的学生会在他们的教育影响下变得人人喜欢体育,人人热爱体育运动.那么若干年后高师培养的老师已遍及每一个学校,他们在那里传播先进的体育思想.如此一来不是全社会都变得重视体育了吗?全民健身不就得以实现了吗?

三、加强高师公共体育理论教学的对策

1.加强理论研究,建设具有师范性特点的高师公共体育课程理论体系,单独编写体育教材.高师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高师公共体育应与其他高校体育有所差别。高师公共体育要发展就必须要进行深人的理论研究,寻求理论上的突破,进行创新性体育理论建设,形成具有师范特点的高师公共体育理论体系.同时加强体育教材建设.编写适合师范教育的体育教科书。有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教材,高师公共体育理论教’学才会有所发展。

2.增加高师公共体育理论教学的课时。体育理论教学内容丰畜、知识面广,包括体育的墓本知识、运动卫生保健常识、各主要运动项目、有关专项理论及技战术和裁判法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与方法等内容.即使是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文规定体育理论教学的课时不得少于12%,执行也是远远不够的。高师公共体育与其他高校体育不同,这是它的性质决定的,因此必须增加商师公共体育课的次数,相应的更要增加体育理论课的次数。高师公共体育理论课应该用大部分的课时来开设体育与教育的关系、体育与健康教育、体育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体育与德育、体育与智育以及如何组织、指导自己或别人进行科学锻炼和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等专题。事实上,很多发达的国家(如日本)的师范系统的学校,体育课的学时都比一般高校多。:

3.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育理论素养,建立商水平的师资队伍。要搞好高师公共体育教学,提高体育理论教学的质量关链在于具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师体育教学的改革以及一些新型的教学棋式的诞生,高师体育教师应该由过去的侧重掌握运动技术转变为理论技术全面发展,由简单的“示范性”转变为具备高素质的“智能性”.由此高师体育教师必须刻苦钻研,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搞好科研,提高自身的体育理论家养和教学方法,才能适应现代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篇10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0引言

学校体育学是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培养各体育教师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只有牢固地掌握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提高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因此,必须重视在学校体育学的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l把握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环节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陈旧的教学方法培养不了创新人才,教学方法的改革,目前仍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不少教师还是习惯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原始教学模式;习惯于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满堂灌的方法。其根本原因是对教学改革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对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认识缺乏深度。教学方法改革表面看似一种形式,其实质却是教学观念问题。

1.1转变教学观念是搞好《体育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提

转变教学观念、确立新的教学价值观,要把教学着眼点从在校期的时空转向受教育者终生。所以《体育学》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为重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此引导学生把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1.2提高教学质量

进行《体育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其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以教为本:并广泛阅读,收集最新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全面了解国内外体育教学的最新动态;特别要注意吸收一些国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

1)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材时,在不忽视教材给学生获取知识价值的同时,重视内含于教材的文化价值,并利用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去促进学生社会主义伦理道理观念的形成。2)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趋向为主线去设计教学方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心理认识的统一:强调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性和外在实践性的统一。3)在进行教学研究时,既要认真探讨理论教学的研究,要重视实践教学的探索。要克服那种单纯追求学生的外在技能水平。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建立以运动实践为手段,不断增强体质、传授体育文化、培养体育意识、增强创新能力的统一协调发展的新型教学体系:同时要把理论教学研究和实践教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1.3学生自主学习是《体育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保证

课堂内外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铸造素质,主要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学生学习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而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只能在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包括阅读有关资料、书籍,以期达到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目的。

1)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靠教师的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是在自主学习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的激励和指导,否则就不能持久。因此,在教学中应经常灌输“三带”原则。带脑子:一边看书一边想问题;带本子:记录重要经验和信息;带票子:复印有价值资料。这样学生可以搜集大量课外资料,课上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就显得活跃,有利于拓宽知识面,提高素质,增强能力。2)教学相长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如果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得死死的,没有或很少有自,那么也就用不着自己去动脑子、想问题,一切惟命是听,那还有什么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言?正确认识和看待学生、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是搞好教学改革的先决条件。学生在教学中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每一节课均提出一些问题和学生一起商量探讨;同时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磋商、彼此取长补短。这样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情感,有利于在轻松愉快之中做学问、求知识、炼素质、长能力。

2抓住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内容认真开展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的内容十分丰富,且涉及面广、难度大。通过这几年对《体育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我本人总结出一下几条经验。

2.1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课前一个“思”字每节课上课前l0分钟,在黑板的左侧.板书3~5个“思考与讨论”题,内容一般为上节课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也可为课外阅读到的有关内容或者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以此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角色.自主地积极地阅读教材。想问题。写提纲,激发学生进行个案钻研:从而克服学生上课前思想涣散,精力不集中的状况。

2)课上一个“论”字。上课后,用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上台发言,展开讨论?一个同学讲述的同时,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高了表达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助于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课中一个“讲”字在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将有关的疑点进行详细讲解,强化“传道、解惑”功能:并就该节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进行小结,使学生能举一反,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自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主动、深入地进行钻研,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巩同教学成果

2.2认真抓好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改革

《体育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课堂内的理论教学与课堂外的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体育学》教材本身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其教学才有生命力结合教学实践,特别是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课和本校一年一度的讲师、助教教学比武课的现场.把学生带出去实地观摩学习,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1)通过学生亲临教学改革的现场观摩学习.有效地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巩固了课堂教学的成果,同时也使学生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从而更进一步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通过现场实践教学的熏陶,使学生有超前步入社会的感觉,增加了紧迫感、责任感。这样学生就能更积极地投身到课堂教学之中,认真地探索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就能更主动地了解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作用,体现出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素质的提高及能力的培养。

2.3利用各种先进技术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

篇11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理论论证等方法,通过对体育市场、体育市场合同行为与竞争行为的分析,提出加强体育市场合同行为与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对策。

1体育市场的界定

1.1体育市场的含义及其特征

在《辞海》里,“市”的基本含义是人们做买卖的地方。“市”字应该有两层含义,即交易与购买,“场”字一般指地方或场所。“市场”既是指人们的交易行为,又指交易买卖的场所,同时还可以引申出交易规则的涵义。

根据以上的论述,对于体育市场,我们可以将其集中理解为“以体育服务为宗旨,以体育经营为手段,以体育产品为重要内容的市场关系总和。但是.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体育市场还处于很低的发展水平,除了具有一般体育市场所具有的特征外,还有自己所特有的特征:

1.1.1体育市场的初级性

体育市场的发育状况要取决于市场要素的成熟程度,也与社会其他经济市场,特别是第三产业市场的成熟程度有关。我国现阶段的体育市场很多还处于观念形态,只有部分市场已经迈入了物态的市场。另外,体育市场的成熟不仅要建“市”立“场”,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和体育市场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和执法体制,以利于其发展,这正是我们要探讨的。

1.1.2体育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

体育市场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区域性经济、文化、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区域差异很大,东南沿海地区和内陆大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很快,已经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具有购买力的市场。因而也培育了一批不同类别的体育市场;而经济落后的地区对体育,特别是非物化的体育市场产品,基本上还处于不接受的状态。所以在我国当前阶段,体育市场发育是相当不平衡的,对此,应当有一定的认识。

1.1.3体育市场类别发展的特殊性

在诸多的体育市场种类中,根据各个产品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物质产品和服务(精神)产品。体育物化产品市场,其特点和其他实物产品市场一样;体育非物化产品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受体育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人口环境、科技环境等的制约,故体育产品市场在发展形式和途径上各具特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2体育市场的要素

所谓要素一般是指构成事物的必备因素。事物当中的各个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这些因素相对稳定的联系形式和有序的格局,规定着事物整体存在的面貌和属性。因此,研究体育市场的发展建设,不能不研究体育市场的构成要素,根据市场营销的有关理论,体育市场的要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首先,必须有能满足体育消费者某种需要的体育商品或劳务,这是体育市场的基础。其中体育竞技是体育市场的主要产品,它的开展可以带动其他相关商品的发展,如体育媒体、体育赞助、标志产品、体育信息、体育金融、体育保险、体育经纪等,即体育市场的客体。

其次,必须有一定量的有货币购买力所形成的有支付能力的体育需求,这是体育市场存在的前提条件。市场活动只有在有能够使其进行运转的有效需求的时候,才能正常进行。

再次。必须有从事体育市场交易活动的主体。这是体育市场存在的基本条件,没有它们,体育市场不成为其市场。

这三个要素构成了体育市场,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市场活动就无法进行。

2我国体育市场的立法现状

目前,我国体育市场的最高管理机构是各单项体育运动协会(运动管理中心),缺乏一个适应市场经济的体育市场管理机构。而现有的机构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职能也比较模糊,既负责政策法规的制定,又负责对体育俱乐部的运行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既负责提高我国的竞技水平、取得优异运动成绩,又要参与体育市场的经营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体育市场存在法制意识淡薄,法制法规不健全的问题,遇事不是依法行事,而是依靠行政或其他非法律手段。如1999年发生的北京奥神篮球俱乐部和前卫俱乐部合并风波,其产生和处理就充分暴露出我国现行的体育市场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的不适应以及法制观念淡薄、法规不健全的弊端。

我国有关体育市场的立法也很淡薄,除了1996年颁布的《体育法》外,一般都是一些地方性行政法规。如《北京体育运动项目经营活动管理办法》(1998年11月12日)、《天津市体育经营管理办法》(1999年1月18日)、《湖北省体育市场管理条例》(1996年11月2日)等等。可以看出,不论是立法质量还是立法数量上,都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这对我国体育市场的发展是很不科的,我们要运用法律的手段对体育市场进行规范和保护,充分科学以及及时的立法是必不可少的。

近年来关于体育市场的立法正逐步完善。如2001年10月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就通过了《北京市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加强了对与奥运会有关的体育市场运作活动的监管。这是我国体育立法和世界接轨的体现之一。

3体育市场合同行为与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

3.1体育市场行为及其法律规制的意义

所谓体育市场行为是指市场主体进入市场后的各种具有法律意义的作为与不作为,究其本源,我们可以认为就是体育市场的交易行为和竞争行为。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作为市场中各种要素调配的手段,而市场机制之所以能够发生作用,是因为在经济理论中.理想的市场主体都是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其目的的,所以市场经济是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市场行为。在市场中受到利益目的的驱动,并且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的市场主体间相互有激烈的竞争,使市场充满生机活力,激发劳动生产力的解放和生产率的提高。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市场也不例外。与此同时,它会导致投机钻营,弄虚作假,损人利己,不守信用的现象的出现。这些都不利于市场的发展,要使市场这一互动互利的看不见的手得以正常运行,必须以法律法规限制市场主体的行为。

因此,我们要逐步的建立和完善既与国家有关体育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相统一,又能反映市场规律,还符合体育市场的特点的,适合于规范体育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制度。这是我国体育市场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3.2体育市场合同行为的法律法规及其主要任务

在市场中合同行为是经济运行的主要手段,市场中的经济因素要用合同来维系,所以在相当的程度上,市场经济可以被视为合同经济,合同形式是市场主体交易的保证。市场中合同行为是各种市场主体间交流行为的表现形式。

合同法是市场交易主体交易行为制度的法律表述和规范市场交易主体的基本法律规范制度。但是,我们要注意到体育市场的特殊性,在对合同的规范过程中表现出来,通过建立和完善具有体育市场特点的合同制度,使国家的合同制度得以健全、补充和更为有效的实施。

体育合同制度的建立,首先必须坚持“平等、自主、自愿、公平、有偿”的现代合同精神;其次,要研究各类具体体育市场交易行为的特殊性和规律,确定体育市场行为的特殊性和其他市场行为的差异程度,并以此作为建立专门合同制度或者指定细则的必要依据。具体体育市场行为主要有:球员的转会、赛事的举办、经纪委托、体育无形产品的交易等等。再次,我们要注重引进和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体育市场发展,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体育市场交易的国际惯例和做法,力求与国际体育市场接轨。

当前,完善我国体育市场合同制度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需将普遍实用于各类体育市场的国家合同制度的法规立法加以细则化和具体化,使其能够在体育市场这一特殊领域中有效的实施;二是要从体育市场合同行为的特殊性出发,研究制定有关体育合同的订立程序、必备条款、履行与担保、变更与解除、纠纷的解决、违约的责任等内容的法规制度,对市场主体的签约行为、履行合同的行为、变更解除合同行为以及违约责任的承担等加以有效的规制,这些都是我们建立和完善体育市场合同行为的法律法规制度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3体育市场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

根据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的规定,竞争行为可以理解为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市场主体运用各种方式、信息等,以超越对手,获得最佳利益。我们要对体育市场的竞争行为进行规制,有效的管理其运行.必须对竞争行为进行明确的界定。要对体育市场竞争行为进行界定,就要对构成竞争行为的基本原则、范围、方式手段、功能与作用,竞争者所享有的权利与义务等有明确的认识。

另外,我们也要对不正当竞争有一个认识,所谓不正当竞争就是指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经济秩序的行为。我们要运用法律手段打击各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尤其是垄断行为,保持体育市场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现代市场理论中,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之一,正是有了竞争的存在,市场才可以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竞争在体育市场中普遍存在,并使得体育市场得以有序地运转。建立体育市场竞争的法律规制,要确立的基本原则有:

第一,竞争自由原则,即竞争者在统一市场规则下,独立自主的决定参与或退出市场的竞争,不受外在意志的干扰。

第二,公平竞争原则,即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的竞争机会平等,进行竞争的条件和环境同一,竞争的地位平等。

篇12

利用中国知网检索平台,搜集有关公共体育场馆方面的论文100余篇,仔细研读,对公共体育场馆资产性质、管理体制以及公益性体育服务等方面有了初步认识,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借鉴和理论支持。

1.2专家访谈法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先后走访了常州市奥体中心、常州市中天钢铁体育馆、苏州体育中心、无锡新体育中心等苏南具有代表性的公共体育场馆,并对体育场馆经营者、管理者进行访谈,听取了有关领导、管理者、经营者对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的看法和意见。

1.3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针对苏南公共体育场馆运作管理模式与公共体育服务等问题设计了“苏南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现状”的调查问卷,调查过程中选取常州市奥体中心、常州武进体育馆、常州市中天钢铁体育馆、苏州体育中心、独墅湖体育馆、三香路体育中心、吴中现代文体中心、无锡新体育中心、锡山区体育馆、锡山东亭体育场等20家公共体育场馆为调查对象。通过现场发放问卷的形式,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4份,回收率97.0%,其中有效问卷189份,问卷有效率94.5%。

1.4逻辑分析法

以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为依据,以现有公共体育场馆提供体育服务的现状为起点,通过整理、归纳、演绎和推理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所研究的现象和统计数据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

2苏南地区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状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群众体育的不断发展,公共体育场馆的数量在苏南地区不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苏、锡、常三市综合性大型公共体育场多达上百个,这些场馆通过举办大型文艺演出、体育赛事、体育运动技能培训,承办各类展销会、博览会以及各类会展和其他大型活动等方式,为市民提供体育健身、运动休闲、文化娱乐等服务。[2]

2.1苏南地区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状况

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总收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体育类经营收入,包括承办运动竞赛、体育表演、运动队训练场地服务、各种体育运动技能培训等。另一部分是非体育类经营收入,主要包括承办各类展销会、博览会以及各类会展和其他大型活动等。[3]2012年公共体育场馆经营收入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被调查的20家公共体育场馆在2012年经营总收入平均在600万元左右,其中,经营总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有1家,占被调查总数的5%;经营总收入在100万元~300万元的有2家,占被调查总数的10%;经营总收入在300万元~500万元之间的有5家,占被调查总数的25%。多数场馆的收入集中在500万元~800万元,经营总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只有3家,占被调查总数的15%。说明目前苏南地区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总收入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这可能与目前多数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有关,现阶段江苏省根据经济和体育发展实际情况,将公共体育场馆分为全额预算管理单位、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和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单位。但是一些场馆的管理体制仍然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模式,无法脱离计划经济的模式,场馆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对外开放利用率低,经济效益较差,影响了公共体育场馆的开放与创收。

2.2苏南地区公共体育场馆开展体育类经营活动的情况

公共体育场馆是指由国家财政部门投资兴建,其目的在于开展大众体育活动,培养国家体育后备力量,为运动竞赛、运动训练和群众健身娱乐的需要而设立的专门场所。因此,开展体育类经营活动是公共体育场馆的重要职能。公共体育场馆开展的体育类经营项目如表2。从表2可以看出,被调查的20家公共体育场馆在开展体育类经营项目方面,占第一位的是承办运动竞赛和体育表演,20家体育馆都提供这一体育服务,其原因可能是承办运动竞赛与体育表演不仅可以获得相应的经营收入,而且更重要的是借助比赛和表演可以很好地宣传体育馆,有效提高体育馆的声誉。排在第二位的是提供运动队训练场地服务,只有2家体育馆没有涉及该项目。居于第三位的是举办各种体育运动技能培训班。总体而言,在提供体育类公共服务方面,苏南地区的公共体育场馆已经走向市场,场馆从原来只向专业队训练、比赛提供场地服务为主,转变成为社会大众的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服务和承办运动竞赛、体育表演的场所,表明公共体育场馆的职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只注重训练与竞赛,发展到以提供服务为主,充分体现了国家建设公共体育场馆的目的和宗旨。

2.3苏南地区公共体育场馆开展非体育类经营活动的情况

开展非体育类经营活动是公共体育场馆创收的一大来源,据了解,目前绝大多数公共体育场馆在提供体育类经营服务的基础上,正逐步扩大非体育类经营项目收入,通过商标冠名、房屋出租以及开办餐饮等非体育类服务增加收入(如表3。从表3可以看出,公共体育场馆开展最多的非体育类经营项目是主办或承办各类展销会、博览会,有16家场馆涉及此类经营,其原因在于承办展销会和博览会不仅可以创收,而且可以很好地宣传体育场馆的形象,提高场馆的社会知名度。自办宾馆、招待所和自办餐饮等方面涉及的体育馆最少,这与一些场馆规模较小,没有充足的可利用空间有关。可见,目前苏南地区公共体育场馆在多种非体育类经营中仍然是以低层次的出租房屋和承办各类展销会、博览会为主,而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主动开发市场的并不多。这也反映了目前苏南地区一些公共体育场馆的选址与布局不合理,场馆设计功能单一,存在建设空间与资源浪费的现象,使一些场馆的经营管理存在困难,限制了非体育类经营项目的开展,影响了场馆的后期利用。

2.4苏南地区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方式

开发体育场馆的公益性体育服务是目前发展我国群众体育的大势所趋,公共体育场馆是国有资产性质,该性质决定了其公益性。所以,公共体育场馆应该以满足社会需要为主要目标,而不应单纯追求经济利益。通过调查可知,市民认为公共体育场馆应无偿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占被调查者总数的43%,认为可以象征性收费的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1%,认为应该优惠收费的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4%,其他为2%。这一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部分市民认为公共体育场馆应无偿提供体育服务,但多数市民并没有一味强调公共体育场馆应无偿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适当的或优惠的收费方式市民还是能够接受。笔者认为,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是场馆的一个基本特征,但是公益性的实现要根据情况具体分析,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多种实施手段。场馆经营要从实际出发,对于基本不用消耗物质资产和专门服务的场馆设施,可以免费向社会开放;但对于需要消耗水、电、气,或对器材有损耗,并付出人力的体育设施,大众应付出部分场馆维护费用。

2.5苏南地区公共体育场馆应提供的公益性体育服务项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身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体育锻炼不再单纯出于强身健体和预防疾病的目的,而倾向于在运动中愉悦身心,这使他们对体育场馆的公益性体育需求越来越高。他们渴望体育场馆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体育服务,从而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要。图1是市民认为公共体育场馆应提供的公益性体育服务项目。从图1可以看出,市民认为公共体育场馆应提供的公益性体育服务项目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健身咨询、健身辅导和健身培训,而对运动处方、陪练陪打等方面的服务要求较低,这表明,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广大市民对公益性体育服务的需求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提供场地服务。随着健身理念的发展与更新,越来越多的市民渴望能够科学健身,这必然会增加对健身咨询、辅导、培训等公益性体育服务的需求。

2.6苏南地区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部分体育场馆均尝试从行政管理方式转为企业经营方式。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部分省区大型体育场馆中,盈利的只占1/2,场馆功能不够多元、体育项目单一、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落后、管理水平低下,造成了大型体育场馆利用率低。[5]从表4可以看出,苏南地区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运作模式一般有差额预算管理、全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管理模式。其中采用差额预算管理的场馆最多,有10家,占50%,采用自收自支管理模式的场馆最少,只有3家。这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苏南地区公共体育场馆已开始走向市场,政府职能在体育场馆管理中进行了重新定位,由直接管理改为宏观调控,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体制开始从行政型管理向经营型管理过渡。这种管理体制就是要求公共体育场馆在走向市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应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规则发展,实际就是承认公共体育场馆是一个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应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生存,自我发展。所以场馆只有通过向社会提供体育服务商品,通过体育市场的交换活动获得的价值补偿,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目前苏南地区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总收入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公共体育场馆在开展体育类经营项目方面,主要是承办运动竞赛、体育表演和提供运动队训练场地服务,公共体育场馆开展最多的非体育类经营项目是主办或承办各类展销会、博览会。2对于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方式,多数市民没有一味强调公共体育场馆应无偿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适当的或优惠的收费是多数市民可以接受的方式。3市民认为公共体育场馆应该提供的公益性体育服务项目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健身咨询、健身辅导和健身培训,而对运动处方、陪练陪打等方面的服务要求较低。4苏南地区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运作模式一般有差额预算管理、全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管理等模式。其中采用差额预算管理的场馆最多,采用自收自支管理模式的场馆最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