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裂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8:14: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防裂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防裂技术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TU756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钢筋混凝上现浇楼板具有整体性好和抗渗、抗漏性能强等优点,近几年来,现浇混凝土楼板在民用住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因此,全面地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更好地治理这一质量通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房建结构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2.1设计方面的原因

设计方面的原因是形成楼板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及裂缝工程调查,设计方面的原因归纳总结如下:

2.1.1楼板配筋不当。有些设计人员在砖混结构中采用现浇楼盖,出于建筑构造(如圈梁兼过梁)及抗震考虑有时圈梁较大(如370*240),墙边支座按简支假定计算,而施工时楼板与圈梁常整体浇筑,致使楼板实际受力与配筋计算不一致,当楼板跨度较大时会在板顶支座边产生裂缝犷有时还会在板中央和边角同时出现约束收缩裂缝。另外,设计上对比较悬殊的不等跨连续板,有些设计人员图省事不按实际受力分析计算,仅按经验配筋往往造成中间小跨板面负筋长度不足而产生小跨板面裂。如用冷轧扭钢筋、冷轧带肋钢筋等强度代换,则其配筋率更低,裂缝出现的机率更大。

2.1.2地基基础处理不当。如果地基处理不当,基础设计不合理,将使房屋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也容易使楼板开裂。此种裂缝的出现一般伴随出现墙体裂缝。

2.1.3设计上按规范要求验算最大裂缝宽度,只考虑了在一般情况下为主要因素的结构荷载、几何尺寸和边界条件等计算参数,而未充分估足装修荷载、使用荷载(即设计活荷载偏小)以致设计受力小于实际受力,板因此开裂。现浇砼结构楼板的厚度影响着楼板的刚度,刚度的不同决定了楼板产生的挠度值,如对于双向板,在楼板自重及施工荷载作用下(如施工堆载等)其板中必产生挠度。若板厚度薄,其刚度小,则必然要产生较大的下垂挠度,而中心的挠度对板四个角部混凝土产生的“下拉”的作用,且由于混凝土的徐变影响,随着时间增长,这种挠度会不断徐缓地增长,从而对四个角部的“下拉”作用更加明显;当其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值时,就引起开裂。

2.1.4混凝土设计标号偏大。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不少结构设计人员由于担心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或施工质量不能保证,往往在施工图中高出实际计算一级标注混凝土强度等级。还有设计人员为了迁就施工方便将现浇楼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梁柱取为一致。这样做似乎楼板比较“安全”了,实际上,由于过高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必然要加大水泥用量,从而也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和水化热增大,增大了导致楼板非结构性开裂的倾向。

2.2材料方面引起裂缝的原因

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及裂缝工程调查,材料方面的原因归纳总结如下:

2.2.1用水量失控导致水灰比增大。据有关资料对于低水灰比的混凝土,水灰比每增加0.05,强度降低 10MPa,同时增大混凝土的收缩性,调查中发现不少厂家(包括大工程的现场搅拌站)用水计量不准。对计量器具的有效性缺少合理的校准。

2.2.2商品混凝土运输到现场后,坍落度偏小,不能满足浇筑要求,由于现场质量疏于控制,为调整坍落度,随意向成品混凝土中加水且不进行二次搅拌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导致水灰比增大和裂缝的增加。这种做法非常常见,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些规模较大、生产较正规的商混厂家也这样调整现场混凝土的坍落度。

2.2.3使用外加剂不当。外加剂品种很多,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微膨胀剂与其他外加剂一起使用可能产生副作用,选用时要特别慎重。由于外加剂生产利润高,市场严重混乱。目前商品混凝土普遍采用的普通减水剂和复合减水剂、缓凝剂、防冻剂等问题不少,甚至经常出现伪劣产品。2007年某三层框架结构工程冬期施工,因采用伪劣防冻剂造成结构混凝土大面积开裂。目前突出的问题还有掺加计量失控,调查中发现很多厂家普遍未设置外加剂储料斗,也没有计量装置,而是采用勺、碗等近似容积估量,还者的将一袋外加剂人为地分成几份掺入,造成计量失控,导致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稳定而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此外,更为严重的是经常用错品种而引发质量事故。

2.2.4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不能离析,运输时间不应长于规范规定的分钟,在高温下运输应及时检测混凝土坍落度,并补充蒸发造成的水分损失,及时调整坍落度。

3裂缝的控制方法

3.1“防”的主要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现行设计规范,适当控制房屋长度,超过50 m时应设置温度伸缩缝(按抗震缝设计),以减少钢筋混凝土热胀变形的累积而造成砖砌体拉应力的增大。

2)从建筑构造上,可以把砖混建筑物的屋面设计成坡屋顶,减少太阳辐射导致的屋面结构升温,也可在屋顶设置水箱间或设备间等,把大面积的屋顶分隔成若干块,使楼板刚度减小而降低

温度应力。如果是平屋面,应加强屋顶的保温隔热措施,增加保温层的厚度(尤其注意排水天沟处的保温层厚度不应减小),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在屋顶加设屋面架空隔热层,通过空气流动而降温,使屋面板的温差减小从而降低温度应力。另外,屋顶应尽可能采用女儿墙,尽量避免采用大挑檐,当必须采用挑檐时,应每隔30 m左右留施工缝或温度缝。

3)在结构设计上,可以在建筑物的屋顶楼板中间设置钢筋混凝土膨胀带,宽度约2 m,提高一个混凝土级别,内掺微膨胀剂(如12 %的UEA),适当提高配筋率,并按上下双层配置钢筋。也可

以把整个屋顶混凝土全部设计成膨胀混凝土(如内掺8 %的UEA)。通过这些措施,来抵抗新浇灌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应力。

4)在施工措施上,要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严格执行现行施工操作规程,特别是钢筋混凝土楼盖板、砖砌体、保温层施工规范,做到钢筋摆放准确到位,砌筑砂浆、混凝土、保温层配合比合理规范,砖砌体砌筑砂浆饱满,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等。应尽量避免顶层墙体和楼板在冬季及高温季节施工。在屋面保温层的施工中应特别注意保温层的厚度控制和保温材料的选用,严禁在施工中擅自减小厚度和选用保温性能较差的材料。

3.2“抗”的主要措施

1)为了控制顶层端部墙体的开裂,把顶层两端承受较大剪应力的部分墙体(一般在顶层两端两个开间,包括山墙、外纵墙及横墙)设计成侧移刚度很大的墙体是有效的。具体构造措施有:a.在顶层端部墙体内增设构造柱及抗裂柱。通过构造柱和抗裂柱与屋面和楼面圈梁的连接,可以承担大部分剪力,使墙体与屋面结合处的剪应力减小,同时可以大大提高房屋的整体性。b.端部两开间范围内的墙体内增设钢筋网片,或把墙体抗震拉结筋沿墙通长设置,从而有效增加墙体的刚度来抵抗墙体剪应力。

2)顶层砖砌体的砂浆标号不宜低于M7.5。

3)适当减小外纵墙上窗洞口的宽度,尤其是建筑物端部两开间的外纵墙洞口宽度不宜超过1.8 m,内纵墙上不宜设置洞口。

4)在顶层窗洞的窗台下增设60 mm厚的细石钢筋混凝土带,钢筋为26通长筋,在端开间的窗台下宜增设钢筋混凝土腰梁。以提高砖砌体的抗拉强度。

5)顶层窗洞的窗过梁应与屋顶圈梁一起现浇,提高整体性, 防止在窗洞口上角出现斜裂缝。总之,只要采取以上几种预防措施,合理选用,是完全可以防止温度裂缝发生的。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物的温度裂缝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化时产生的温度应力造成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危及结构的安全,但会影响建筑的美观和使用功能。只要在设计、施工时采取一些经济合理的预防措施,做到精心设计、规范施工,砖混结构中的温度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而且当采取一定的合理措施后,将大大降低建筑成本,增加建筑使用面积。

篇2

Abstract: As we all know, the concrete is increasingly used in high-rise buildings, followed by a technical problem of concrete structure cracking, especially in the main structure part of the building. If the cracks can not be prevent timely, it will cause deadly hazard to the whole project structure, which is not alarmist. Therefore, we should apply thetemperature control and crack prevention technique of large volume of concrete into practical construction to find the best measures to prevent crack.

Key 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crete; temperature control; cracks; crack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37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而作为我们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房地产行业,不断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建筑行业发展也随之突飞猛进,建筑技术日益娴熟,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建筑奇迹。混凝土结构自身刚性大、承重性强、施工快速简单,因此现在建筑应用最多的就是混凝土建筑结构。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出现的受热不均匀、水气化等问题,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严重甚至出现变形。如果不能很好预防此类事件发生,不仅影响建筑整体美观性,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建筑整体的安全性,降低整体质量,因此如何更好对大面积混凝土温控以及防止出现裂缝措施就成了建筑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了解日常建筑中混凝土的种类以及特点

混凝土主要是由胶凝材料、颗粒集料以及水和其他外加剂、掺和料按照规定比例进行配比后均匀搅拌,凝固成型,进而硬化而形成的一种人工建筑材料。因为构成混凝土的各种材料基本都可以在当地取材,并且价格低廉,生产过程简单易操作,所以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成为现在建筑工程中重要的工程材料之一。我们平常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主要是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两种类型,以下对这两种类型进行分析:

钢筋混凝土:是指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与之共同工作来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质的一种组合材料;其特点是所用材料均可就地取材、耐火、整体性良好、耐长久性,并且相对钢结构更加的节约钢材,但是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出现裂缝,给建筑带来安全隐患。

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施加外力就形成了预应力混凝土;其特点是抗裂性好、刚性强、节约材料、增强抗剪性、增强稳定性等,最重要的是因为对构件施加了预应力,所以能够大大延缓了构件裂缝出现,逐渐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混凝土类型。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尺寸大的混凝土,任何现浇混凝土,其尺寸达到必须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开裂硬性就是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是融合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的优点,因此我们国家在建筑工程中普遍使用大体积混凝土,虽然尽可能去减少构件开裂问题,但是它的开裂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在建筑过程中仍然要采取有效的防裂措施,保证建筑质量。

二、建筑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

1、温差造成裂缝出现

温度差异是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因素之一,混凝土开始浇筑的时候,浇筑过程中大量的水会气化,由于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气化的水就会大量凝聚到混凝土内部而不能很好的散发出来,于是内部温度就会不断升高,和混凝土外的温度形成明显差异。混凝土刚开始凝固的时候,凝固性较弱,抗压性较差,温差造成混凝土内外部形成一定拉应力,于是就出现部分裂缝。另外在混凝土凝固完全后,需要将外部固定混凝土的模具进行拆除,在拆除过程中,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会出现一个明显差异,尤其是在较寒冷的地区,也会造成裂缝的出现。最后就是在混凝土内部气化的水散发不出去,温度不断增高,当混凝土开始凝固的时候,内部温度就会逐渐降低,这样前后之间也就形成一个明显温度差异,也就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建筑材料收缩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硬化不断加深,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收缩的现象,下面就是主要的两种收缩现象:

干燥性收缩现象:混凝土凝固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逐渐硬化最终凝固完全,如果处在较为干燥的北方或者干燥的环境中,混凝土中的水分会逐渐的向外发散,越干燥的环境发散越快,就造成水分加速流失。导致内部空间增大,造成混凝土由外向内进行收缩变形,造成裂缝出现。

塑性收缩现象:由于使用的水泥活性较大,造成混凝土温度增高,而混凝土泌水性差,整个表面水分蒸发量不大,混凝土就处于塑性状态。此时如果出现任何一点拉力,就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出现。而裂缝的出现使得混凝土内部面积增大,水分开始加快蒸发流失,恶性循环,导致裂缝不断增大。

三、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技术开展

1、对水泥水化热温度控制

要准确对建筑施工中大面积混凝土温度控制就必须要对水泥水化热进行严格的控制。首先在选材上要选择低热的水泥进行混凝土的配置;然后在水泥中掺入适当的煤灰粉末或者减水剂等材料降低水泥的水灰比,来控制水泥的塌落度;最后在混凝土配置前,将冷却水管道埋设到内部,可以通过冷水循环来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降低水化热现象出现,同时在较厚的混凝土中可以掺加20%以下的块石,一方面可以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另一方面又能节约一部分混凝土。

降低混凝土浇筑入模的温度

在重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入模过程中,能避开炎热夏季浇筑最好,如果因为工期原因不能避开炎热季节或者温度较高的天气,在不影响周边居民休息前提下,最好是选择在夜间凉爽的时候进行;或者采用低温度的水甚至是冰水来进行混凝土配置,不断对骨料进行各种措施的降温,从各方面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四、针对在建筑施工的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措施的开展

1、混凝土的配制中材料的控制

在混凝土配置和搅拌过程中,材料使用量的准确性很关键,只有确保使用材料的准确,才能对混凝土坍塌度进行准确的控制;同时在混凝土出机口进行温度降低,可采用冷风吹送降温或者加冷水拌和降温,以混凝土温度保持在摄氏六度左右为最佳温度。

外加剂加入的控制

通常加入外加剂作用就是为了减少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收缩开裂几率;通常会加入减水剂和引气剂,

减水剂顾名思义就是降低水灰比,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很大程度上减少开裂几率;而引气剂除了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还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因此在混凝土中加入引气剂能够防止混凝土裂缝在较短时间内出现。

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

如果能进一步提高混凝土极限拉伸强度,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其密实度,从而减少收缩性,提高工程质量。首先必须从选材出发,选择合适的粗骨料同时严格控制含泥量,加强混凝土振捣次数;还应该注意在浇筑后及时将表面水分清理干净提高混凝土强度;最后要在各衔接处增加合理的配筋率,也可设置部分暗梁来分担边缘承受力,提高混凝土拉伸强度,控制好裂缝的发生。

总结

尽管现在我们国家的建筑技术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也建造了一批世人瞩目的恢宏建筑,同时在大面积混凝土防裂工作上也取得了骄人成绩。但随着混凝土的普遍使用,混凝土本身特征以及材料和天气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以及人为技术等原因,混凝土结构仍然会有裂缝的出现。因此只有对其产生裂缝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并且针对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预案和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混凝土裂缝出现,不仅保持建筑物整体的美观,而且也大大提高建筑物耐久性和承重能力,提高整体建筑质量,更好的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篇3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为了把温度裂缝的产生或把裂缝控制在某个范围内,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温度控制,内容主要有:(1)减小在混凝土内出现的最高温升,主要是降低混凝土最高温度与将来预定温度之间的差异。(2)确保各处的温度均匀分布,避免出现混凝土难以承受的温度梯度。(3)保证坝体能够达到建筑的基本标准,根据相关的规定来使其达到它的预定温度值,这对于灌浆处理很有帮助,还能够避免再出现的较大温度应力二带来的影响。

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变形产生的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是由水化热、浇灌温度和外界气温变化等各种温度差引起的,是它们的叠加应力。温度应力引起强迫变形,约束力愈大,应力也愈大。由于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只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当混凝土内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出现温度变形而产生裂缝。混凝土的温度变形经常发生在以下部位:受弯断面和空洞四周应力集中的地方;混凝土强度最低的部位;温度急剧变化的表面和应力最大的核心部位。

2 限制温度应力、避免裂缝的技术措施

当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形成较大的裂缝时应该采取相应的修补以恢复措施来进行调整将存在很大的难度。这就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做好必要的防止措施。

2.1 合理使用混凝土原材料、改善混凝土配合比

为了增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需要合理使用混凝土原材料,改善混凝土的配合比,这就需要保证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小、抗拉强度大、极限拉伸变形能力大、热强比小、线性膨胀系数小、自生体积变形最好是微膨胀,收缩低等。

(1)水泥。对于混凝土内部而言应该将其抗裂性能、兼顾低热和高强等方面的要求具体考虑到位,通常使用低热矿渣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掺入适量的粉煤灰。科技论文。外部混凝土不仅需要具备求抗裂性能,还应该具备抗冻融性、耐磨性、抗蚀性、强度高、缩较小等方面的要求,通常情况下使用较高标号的中热硅酸盐水泥。(2)骨料。粗骨料:尽量选择粒径大的骨料,这是由于粒径的大小与级配是密切相关的。孔隙降低后水泥沙浆、水泥的使用量也会得到降低,水化热也不断减小,这样能够对裂缝的形成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细骨料:通常选择级配良好的中沙和中粗沙,中粗沙为最佳材料,选择这种形式材料的理由与粗骨料一致。在配制混凝土过程中,需要对沙子的含泥量进行调整,防止出现较大的收缩变化,以至于出现更为严重的裂缝。(3)掺用混合材料。为了减小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增强混凝土抗裂能力通常使用掺用混合材料,这种混合材料主要有矿渣、粉煤灰、烧粘土等,而粉煤灰运用最多。科技论文。(4)掺用外加剂。减水剂在当前建筑施工中是极为普遍的外加剂,其作用在于减水和增塑,能够确保混凝土坍落度及强度维持原样,并降低用水量,减少水泥使用量及绝热温升。引气剂能够使得混凝土中出现大量微小气泡,来提升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 (4)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强度及流动度能达到要求时,应降低水泥及混凝土绝热温升。

2.2 采用科学的结构形式和分缝分块

结构形式对温度应力和裂缝的影响是设计阶段需要积极重视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寒冷地区,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对温度变化很敏感的薄壁结构。对实体重力坝与宽缝重力坝相互比较时需要关注宽缝重力坝暴露面积大,与实体重力坝相比出现裂缝的概率更高,这就需要在寒冷地区尽可能不使用宽缝重力坝。

浇筑块尺寸对温度应力的影响较大,一般情况浇筑块变大会造成温度应力的变大,这就更加会形成裂缝。因而合理的分缝分块能够有效避免裂缝的出现。当浇筑块尺寸控制在15mX15m左右时,温度应力则变得很小,基础约束高度大约在3~4m左右。气候温和地区很少出现裂缝,而寒冷地区因为温差较大,而造成该尺寸的浇筑块经常形成大量裂缝,这就要做好相应的保温措施。

2.3 合理调整混凝土温度

(1)减小混凝土浇筑温度,利用加冰拌和、冷却拌和水、预冷骨料等方式来减小混凝土出机口时的温度,这样能够增强混凝土浇筑强度,通过仓面保温等方式来降低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回升。(2)水管冷却。科技论文。将水管设置在混凝土内,输送低温水来减小混凝土温度。(3)表面保温。将保温材料覆盖在混凝土表面,这样可以降低内外温差及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梯度。

2.4 加强施工管理工作

(1)改善混凝土施工质量。为避免裂缝的形成,不仅要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控制,还要做好施工管理工作,改善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混凝土浇筑块而言其混凝土的强度都是不均匀的,裂缝都是由强度最低的薄弱处进行。若混凝土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或者混凝土强度离差系数G大时,会增加裂缝的形成。为避免裂缝的形成必须哟做好施工管理。(2)薄层、短间歇显著上升。安排混凝土浇筑进度时尽可能做到薄层、短间歇(5~1Od)的合理上升,防止突发浇筑一块混凝土,再长期停歇;防止相邻坝块出现较大的高差或侧面的暴露时间过长;需防止“薄块、长间歇”,主要是在基岩或老混凝土上浇筑一薄块增加了停歇时间,这些都会导致裂缝的形成。(3)日常维护。在混凝土完成了浇筑后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可以让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增加混凝土内部的强度。通常情况下浇筑结束后对12~18小时就需要实施保护,且持续维护时间需达到20天以上。

3 永久保温对混凝土坝防裂的作用

温度变化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除了能造成裂缝,还影响着结构的应力状态,有时温度应力在数值上能够高出其他外荷载带来的应力。这就需要对坝体进行严格的温度控制来避免坝体形成裂缝。大坝施工期间需对混凝土最高温度、调整接缝灌浆温度进行有效控制,以降低其表面的拉应力,而避免运行期混凝土坝形成裂缝的关键措施在于保温板实现了坝面的永久保温。混凝土建筑物表面在运行期和外界空气及水接触进行接触,水温和气温的周期性变化常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受到很大的影响。永久保温能缓解外界温度给混凝土表面造成的影响,维持混凝土的结构稳定。对坝体进行永久保温的作用在于减小外界温度变化对坝体温度的影响;显著降低坝体表面的拉应力,避免表面形成裂缝,确保大坝的安全运行。

4 结语

总之,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一旦出现裂缝,要通过修补以恢复结构的整体性实际上是很困难的。因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应以预防为主。本文主要针对温度裂缝问题以及温控防裂问题进行阐述。论述了永久保温对混凝土坝防裂的影响。永久保温可有效降低外界温度变化对坝体温度的影响;大大减小坝体表面拉应力,有效控制了表面裂缝的出现,对大坝的安全运行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汤建龙.浅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修补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业月刊,2009,01.

[2]李军政,胡照星.桥梁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与控制[J].科技信息,2009,05.

[3]江正荣.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篇4

 

根据砼裂缝成因,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预防要比事后补救有效的多。也就是说采取以防为主的方法,归纳起来。

1.采取适当以防为主措施的以下几个方面

1.1设计

在设计上要注意到那些容易开裂的部位,如深基与浅基、高低跨处等,应考虑到由于地基的差异沉降或结构原因而引起的薄弱环节,在设计中加以解决。在构件截面允许、配筋率不变而且浇筑方便和条件下,钢筋直径越细、间距越小则对预防开裂越有利。

1.2施工方案

良好的施工方案与预防、控制裂缝有很大的关系。施工方案主要应确定一定浇筑量、施工缝间距、位置及构造、浇筑时间、运输及振捣等。一次浇筑长度由垂直施工缝分割,最好是设置在变截面处或承受拉、剪、弯应力较小的部位。除控制一次浇筑厚度外,分层位置即水平施工缝留设位置也应加以注意;一般来说,因尽量留在变截面处,或远离受拉钢筋部位而设在砼的受压区,确定浇筑时间的原则应尽量避开炎热开气和昼夜温差大的日子。如果必须在夏季施工,则应采取材料降温措施来控制砼入模温度。

1.3施工质量

由于施工质量原因而产生的裂缝发生率在95%以上。如果在施工阶段控制住了裂缝,则在使用阶段开裂的可能性就很小了。论文参考网。因此,施工阶段是裂缝颈防的主要阶段,在施工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砼要有合适的配比,选择合适的配合比,不仅要满足强度要求、施工要求,还要从防止产生裂缝的要求出发。适当地选择好水灰比,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原则下,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其次钢筋的成型和模板安装位置要准确、牢固,以免施工中变形。钢筋上的污物和氧化铁皮要清除,以免影响粘结力。第三是浇筑、振捣操作合理,特别是振捣操作技术,往往不被人们重视。过分地振捣对砼均匀性有害,振捣不足也不能保证砼应有的密实度,要恰到好处。

1.4养护

养护的目的是使砼正常硬化,强度增长,不受或少不受外界影响。技术关键是设法使砼温度级慢慢下降到接近外界气温,缩小降温过程中的温差。以便减小温度应力,阴力裂缝的产生。常规养护方法是喷水,对一般砼结构,减少表面收缩,防止龟裂是可行的。大体积砼由于块体内外温度不一致,强度增长不同,常常是在强度增长慢的表面开裂,其养护就不能只满足于用常规方法。具体说,尽量晚拆模,拆模后要立即覆盖或及时回填,避开外界气候的影响。养护期间应以砼强度增长最快的阶段为准,即7至28天,最好能长些。

2.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2.1表面处理法。论文参考网。包括表面混涂抹和表面贴补法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表面贴补(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

2.2填充法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作业简单,费用低。宽度小于0.3㎜,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2.3灌浆法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利用压送设备(压力0.2-0.4Mpa)将补缝浆液注入砼裂隙,达到闭塞的目的,该方法属传统方法,效果很好。论文参考网。也可利用弹性补缝器将注缝胶注入裂缝,不用电力,十分方便效果也很理想。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